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集合学习

高中数学集合学习

时间:2023-09-15 17:3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集合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集合学习

第1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知识已经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笔者对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思考,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广大数学一线教师共同分享和交流,以促进我国高中数学的健康发展。【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提高

思考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关键场所,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跟不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低下,最后进入恶性循环。基于此背景下,笔者特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推进数学教育发展进程。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有效备课,明确数学教学目标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有效备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能单单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迎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的要求。在备教材时,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所采用的教材特色、内容安排、每一章节教学的重难点、针对不同章节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在备学生时,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而深入思考作为我的学生,他们需要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怎么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驱力等。只有有效备课,教师才能更加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然后灵活运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二、激趣生疑,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提出质疑。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教学当中,引发学生提出质疑,深入学习。以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明天将有军训总动员会议,现在通知高一新生9月2日早上8点在学校体育馆集合,那么这个通知是通知所有高一新生还是个别学生呢?此时,教师接着说上述的集合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集合,教师引出新课题及其集合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但是依然有疑问,那怎么样判定是不是集合呢?教师可以继续列出我国的小河流、血压很高的人、某校2013年新生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是否属于集合,内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吸收与消化。三、丰富手段,引入信息教学技术想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除了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主动参与法、互动式教学等,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教师可以加以利用,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更加简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高中数学《角的概念推广》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正角和负角。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飞轮、钟表,然后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将飞轮和钟表的角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引出负角的概念。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的飞轮和钟表的逆时针转动,很容易理解原来还有负角这个概念,并且形象地看到负角是怎么样的。如果教师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很难引出什么是负角,学生头脑当中也无法形成负角的概念,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针对重难点,重复播放演示视频,并且可以扩大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四、注重评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但是教学评价往往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助推力。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出学生自身学习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以利于发扬和改进,提高数学成绩。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评价,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相互找出优缺点,及时改进。教师通过师生互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教学变得更加融洽。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结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生之间互评,可以让互评双方提出客观建议,帮助学生重新制定学习方案,改进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教学评价,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当中来,以最大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成绩。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渐,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还必须不断研究教学实践,钻研教材内容,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教学困难和教学误区,所以数学教师还必须不断深入思考,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才能促进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沈红娟. 浅议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06) . [2]辛玉芳.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1(29) . [3]卢亚东. 新课标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 华章,2011(18).

第2篇

高中数学是高中所有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其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阵地,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地实现,为此,要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与目标制定教学方案,仅仅是根据自己的表面认识制定的教学方案,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备课时,没有深入研究课题,致使无法发现一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因而就无法将知识点进行补充与延伸,这样的备课没有实际应用性,因而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诞生预示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没落,但由于素质教育推行的时间与力度尚浅,因此仍有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采取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机械性传授学生知识点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式接受知识,因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到位,进而降低数学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而降低整个教学质量水平,不利于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三)高中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依旧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高中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依旧采取黑板板书与讲的单一模式,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往往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有些学生在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有些学生开思想小差,有些学生看课外书等等.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因而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应严格根据总教学提纲要求与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好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做好相关备课准备,深入研究知识点,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好相应的知识点补充,还应进行深层次研究问题,拓宽并延伸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应优化组合教学内容,针对重点与难点筛选组合,合理优化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应根据学生与教学需要,因材施教,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上“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提问一个贴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课时的注意力,如:学校要求每个班选出10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市级数学课题讨论会,我班成绩优异学生有20人,请问每名学生去参加讨论会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加深对概率的认识,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模式也逐渐开始丰富起来,如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上“集合”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教学内容,首先将“为科学而疯的人――康托”形象展现给学生看,并简要介绍康托对集合的奉献事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演示初中学过的有关集合的知识点,带动学生一起复习,激发学生对集合的印象,通过提问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如:“对于2,4,6,8,10,12这一数字组是不是集合?”进而导入集合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接受、记忆和模仿,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交流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

当前很多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为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进行学习和倾听.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指导,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未来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式来开展.

(一)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弹性的教学情境创建,主要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使学生能够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问题的解答策略.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六节《指数函数》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在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西塔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非常高兴,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重赏,您只需在我的棋盘上赏赐一些麦子就可以.’在我的棋盘上,第一格放一个,第二格放两个…可是最后国王就算拿出国家所有的粮食也无法实现对西塔的诺言”等故事,组织学生猜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翻开课本,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奥妙.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y=-4x是指数函数吗?”等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最后可以再次提出课堂议事所讲述的故事,询问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科学解答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思起于疑.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内容产生一定的疑问,就会主动、积极的进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模式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1.2《子集、全集、补集》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什么叫集合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上一节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新一堂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等问题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随着课堂教学进度,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抢答.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等说法,最快抢答并回答正确的学生为优胜者,最先集满5分的学生为赢家.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当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者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进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方法不合理,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建弹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式来开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问题的解答策略.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高中数学转换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1.高中数学转换思想的内涵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转换思想是基本的学习方法.转换的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转换思想就是将某一个数学问题或形式通过变化向另一个数学问题或形式转换,它存在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即包括了将陌生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问题,复杂问题转换成简单问题,抽象问题转换成具体、形象化的问题,表现形式的转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等.高中数学转换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变量的转换、立体几何问题视角的转换、代数问题的主元转换、以及结构转换等.对原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转换,仅仅是转换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后面还包括对转换后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以及对转换后解答的数学问题进行反向推导,回到原来的问题.在等价交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解答省略反向推导.

2.高中数学转换思想的意义及作用

在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运用转换的思想可以帮助数学学习者将原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变换,绕过直接解答这一问题的障碍,达到最终解决该问题的目的.转换思想的学习方式是激发学习者的解题灵感、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其应用于高中数学的各个方面.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转换时,可以将问题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转换,也可以将问题的已知条件转换.转换思想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它的转换过程可以是等价转换,也可以是不等价转换,只要能够将原来的数学问题变得比较简单,能够快速解答,这样的转换就是可以进行的.转换思想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遇到的障碍,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而且能否正确使用转换思想解答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

二、转换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方法研究

1.营造情景,向学生展示转换思维的过程

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显性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某个数学定理、定义以及解题方式,而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的方式不同,它是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的,数学思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直贯穿高中数学学习的始终.因此,转换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将抽象、隐性的知识内容和数学思维方式,通过设置某一问题,营造出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一个场景当中,体验数学知识当中转换思想的应用方法.

例如,在高中数学中数的集合问题学习过程中,设置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集合,集合有什么特点,然后设置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具体的数字1、2、3、4、5等表示出集合,第二个问题,100以内能够被7整除的数字如何表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集合的符号.最后设置第三个问题,也是实际生活当中问题:让学生使用集合的知识对其进行表示,某企业生产产品数量在某个基础上增加15%,三个月内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大于300,求该企业第一个月生产的产品数量.学生在自己掌握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运用,与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相结合,在运用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包含着转换思想,将数学问题转换成数学符号的意识,转换思想的这种方式存在于各种形式的题目当中.将这样的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可能.

2.教师研究和总结高中数学知识中包含的转换思想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种思维转换的层面.(1)数学课本中存在的数学定理,数学家的数学转换思维;(2)教师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将自身理解的知识和相关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3)学生将课本和老师课堂上教授的数学知识转换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转换思维是学生转换思想和数学家转换思想之间的重要桥梁,教师在课本和学生之间是一个重要的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本上数学家转换思想的理念.所以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和总结高中数学知识当中包含的转换思想的方法.

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包括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直线、平面和多面体、导数等.这些主要的知识内容当中都包含着转换思想的方法,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编排和标准的需要,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各个单元的设置和单元与全书的关系进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知识中存在的思维方法,归纳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基本转换思维,通过研究和总结高中数学知识当中包含的转换思维的方法,才能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数学转换思想的方法.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式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63-01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居高临下,容易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学生的印象一直都很威严,往往让学生不敢靠近,使得师生的距离被无限地拉大,在教学中,某些数学老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基本上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十分简单,模式十分的单一,使得学生容易出现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听,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且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很差。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以及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在教学内容、课前安排、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课下辅导和测试考试等方面进行区别对待,使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数学思维能力都能在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对于知识较为混乱的学生,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自己去整理每一章的知识结构,让他们掌握章节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纵向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学会如何将各个看似单一的知识点,有机地组合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能力,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学“集合与函数概念”一章,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难点是:对集合含义的理解。当明确了教学内容后,老师在教学准备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问题一: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问题二: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我想这两个问题,可能学生能很快回答上来。紧跟着老师向学生给出问题三: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对于第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老师给予讲评。实际上问题三已无法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三个问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展开对集合与函数的探索学习。

在设计问题时,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内容。问题设置不易过多,其次,老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反馈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在培养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置问题,其次可以适当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然后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例如,在讲到“不等式”中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1)(x2-3x+2)(x2-7x+12)0的解集,而偶数号区间的并集就是不等式f(x)

二、锻炼数学思维,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种题型为学生讲解多遍,但是在下次遇到相似题型时,学生依旧不会的现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数学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因此,在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经典例题,拓展能力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经典的基础题,如:“假如定义域x满足,f(x)=4x2+5x+6,求f(x+1)”。这道基础题侧重于学生对以集合概念来理解函数的认知考查。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这道题其实就是由定义域集合A,到值域集合B上的映射概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f(x+1)中(x+1)替换f(x)中的x,可以得出f(x+1)=4(x+1)2+5(x+1)+6=4x2+3x+15。得出这个式子后,就符合集合f(x)中所有元素f(x)=4x2+5x+6与集合f(x+1)中的未知数(x+1)相对应。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可以轻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完成这道题的讲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拓展能力题,如:f(x+1)=x2-4x+7,f(x)是多少。通过上面的例题讲解,学生就知道举一反三,根据教师的讲解可以推出:f(x+1)=x2-4x+7=(x+1)2-6(x+1)+12,然后再将x替换x+1,一步步简化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解题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运用的呈现。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解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数学实践,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讲解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数学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数学思维,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外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算法初步”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首先让学生画出这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分析例题,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超市促销活动,每张唱片售价为25元,顾客购买5张以上(含5张),按九折收费,购买10张以上(含10张)按八折收费,请按计算法步骤画出程序框图,要求输入张数x输出实际收费y元。在做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y=25x(x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为途径,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白慧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第8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数学考察的重点和方向均有所改变,根据当下的新课改要求,高考数学题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能力、逻辑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情况.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和生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

高中数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教师优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本文从高中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教学的策略着手,以期能为数学教师提供借鉴作用.

1.数学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内容复杂,晦涩难懂,部分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进而把学习数学的时间转移到学习其他科目当中.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数学素养,凭借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尊敬.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关心、爱护学生,终身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示范榜样.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创造出民主、多元化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出自由的学习空间.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集合”的概念时,要注意创造出良好的情境,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自己,让学生初步感悟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数学教师再对学生提出问题,“家庭”、“学校”、“班级”这些概念有什么相似的共同特征呢?教师通过列举生活的具体概念,让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教师通过创设出问题意境,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课后,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习题(习题1:求方程x2-2x-5=0的解集;习题2:求不等式x-5>4的解集),让学生通过把理论知识与习题解答充分结合起来,感受集合学习的魅力.

2 数学教师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愿意自主探究学习数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数学相关的历史文化与名人轶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述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为数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学生通过感知数学家的故事,从中学习数学家们的探索品质,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生动、富有情调的语言及手势,向学生传达信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的知识点时,要书写美观、布局合理.同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意境,让学生分成兴趣小组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等比数列”时,首先可以引入课题,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组数字:“2,4,6,8,10”,教师再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数列呢?”学生会联想到之前学习的等差数列.高中数学教师继续在黑板上列一组数字:“2,4,8,16,32”,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后面的数字是前面数字的两倍.数学教师再引出这节课学习的重难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数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并给学生布置习题,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

3.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实例结合,学以致用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而言,更倾向于理论知识.数学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的知识时,正式上课之前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小明有可能在这次数学考试中考到90分以上”,“小明这次数学考试一定能考到90分以上”,教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点.进而引出小明考试是否考到90分以上,就是事情能否发生的概率.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也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不断提升.因此,数学教师注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有效结合起来,调动课堂的气氛,贴近学生生活.

4.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扩宽思维方式,优化课堂情境.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课程顺序开展,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情境性教学要求数学教师关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抛物线”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抛物线的方程,以及与椭圆、双曲线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师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教育的魅力.

积极探索数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愉悦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阅读材料 教学重要性 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3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供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重视知识与技术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重压,课程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如数学课本中出现的“阅读材料”,在他们看来也只是课外阅读之物,与高考联系不大,可讲可不讲,对学生来说学不学无关紧要。孰不知,高中数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揭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与应用价值,是对学生情感教育很好的素材。

一、阅读材料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教学作用

(一)阅读材料关注素质培养,成为数学教学重要组成

阅读材料作为高中数学人教A版的特别教学栏目,主要是实现数学教材内容的拓展,在阅读探究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实现课堂内外的学习延伸。现有的数学教材往往更侧重基础数学知识的讲授,而阅读材料是对数学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三角函数,在阅读材料部分结合圆形来讲解阐述函数的应用范围,说明函数的基本性质,在阅读材料的引导下学生建构函数知识框架,更深入地学习函数知识,自主开展函数学习。作为对基础教学部分的补充,阅读材料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考文献:

(二)阅读材料设置更为灵活,提升数学教学弹性空间

教育的普及化与大众化使高中教育的面向对象越来越广泛,而不同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不同,数学学习需求也略有差异,基础教材内容弹性不足,而阅读教学的增设就是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弹性调整。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原有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及数学习题,其根据学生个性与学习实际引导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阅读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元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得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促进优秀数学人才的培养。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其更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提升。

(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阅读材料设置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也实现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兴趣为导向带动学生数学探究、数学创新。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使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数学学习信心”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而阅读教材部分富有情节性与意境性,例如《丢番图的墓志铭》,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数学思考,学生对丢番图去世年龄充满兴趣,在自觉研究与探讨中实现数学知识与情景故事的结合,而这是传统数学教学不具备的教学优势。

(四)阅读材料弱化功利色彩,奠定数学后期应用基础

高中数学涵盖多个方面,其教学着眼点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式,熟练记忆各种数学定理与共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学以致用,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数学应用的基础。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而阅读材料为学生数学学习树立新思路,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联系起来,学生树立高中数学学习的学科与社会发展意识,把握数学规律正确探索世界。

二、高中数学阅读材料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知识化“阅读材料”,要重视其延展性

在教材中,知识化的“阅读材料”仍然是重头戏:《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第一章)、《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第六章)、《向量与直线》(第七章)等等,都是一些知识化材料。这些材料大都是对教材章节知识的强化、拓展和延伸,对于这样的“阅读材料”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其知识层面上下工夫,同时要重视它的延展性。例如《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第一章)与《从集合角度看排列与组合》(第十章)两篇“阅读材料”,遥相呼应,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集合表示的直观性,不仅阐述了用集合方法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问题的优势,而且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很有帮助的。另外,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掌握、无穷等比递缩数列求和的应用、欧拉公式与正多面体的种类的感悟等,都来自于对“阅读材料”知识的延展,因此,对于这一类材料的教学,要充分重视其延展性。

(二)生活化“阅读材料”,要重视其应用性

储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对支援国家建设、安排好个人与家庭生活具有积极意义。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第三章)作为数列的应用,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储蓄利息的计算;《潮汐与港口水深》(第四章)则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优美诗句的衬托之下,对港口工作人员十分重视的潮汐与港口水深的密切关系,通过正弦型函数来进行近似的描述,体现了正弦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重视这些材料的应用性,应该是教学中永远的思考。

(三)实验化“阅读材料”,要重视其探索性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面临着很多不适应的问题,比如环境的变化、周围人的变化、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变化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的主要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完成初升高的衔接,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1]。所以在初升高的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缩短学生的适应期,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连续性,加强初高中衔接教育,使学生能够快速、顺利的投入到高中的学习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接下里本文将对初高中的数学学科衔接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高中数学中存在的差异

1.环境的差异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会面临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以及陌生的教材和知识,所以对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紧张的中考后,会对高中学习产生放松心理,在初入高中的学习中缺乏紧迫感;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在中考结束后预习高中教学内容,而高中数学抽象的知识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带着这种畏惧的心理去学习难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

2.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差异

(1)初高中数学思维上的差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多是以平面几何证明为主,涉及到的立体几何知识有限,而且联系性差。数学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少,对运算要求低,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一般的问题只要按照公式或者案例顺推即可。而高中数学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有基本的运算能力还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性,要具有数形结合、等价变换等数学思想,使整个高中的数学教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

(2)知识难易程度间的差异。新课程的背景下,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内容的改革程度存在差异,初中数学难度降低幅度大,而高中的数学难度降低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小,这就使得初高中数学间的难度差增大。学生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数学概念及知识点的语言描述更具抽象性,思维方式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过渡,使原本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而且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少,教师帮助学生全面的分析、总结数学知识点。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归纳总结,做好笔记,经常练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就使得初中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的数学知识点较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教师一般都是采取通过经典题型讲解,要求学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措施

1.注重高中入学教育

在高一教学内容中,加入入学教育。虽然在时间上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在入学时打好基础,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初中基础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其次,教师要将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消除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恐惧,并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使学生找到初高中衔接点。最后,初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交流,通过研讨会或交流会的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略渗入高中知识,同时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统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3]。

2.合理规划课堂教学

由于初高中的知识难度差距较大,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梯度和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逐步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比如,高中的集合知识,教师可以采用从低基础入手,以日常生活的实例为基础帮助学生去理解集合的意义,然后在逐步加深,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新知识的初中的旧知识进行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升高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环境因素、思维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都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就要求初高中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进行教学交流、改革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能够顺利的渡过适应期,更好的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

参考文献:

[1]倪祖育.论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4(11):34-34.

第11篇

关键词: 数学 高中 文化教育观 教学模式

高中是一个关键阶段,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和实际压力,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数学文化教育观的含义

高中数学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并把数学文化渗透到各个部分内容中。”数学文化教育的观念,主要指我们要充分认识数学文化的价值在教师教育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组织和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更全面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数学文化教育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其对待数学的精神,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品格,最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思路创新和总结,引导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二、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授课模式,以学生为本,锻炼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讲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科目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帮助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如高中数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一章(上册)“集合”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数字变化比较多,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概念和知识,举出生活中关于集合的例子。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形成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发现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例如高中人教版数学中会讲解到《概率》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概率是比较抽象的,高中数学教师们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现在很多商场为了搞促销,都会举办一些抽奖活动吸引顾客,虽然生活中存在着形形的抽奖,但是抽奖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概率问题,由于奖项设置的概率较小导致中奖概率非常小,常常是“谢谢参与”。

3.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了解数学文化,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的各方面价值。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强调数学文化各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理论及数学知识概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数字、数量与形体、形状互相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从而培养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七节“圆的一般方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历史过程,使学生掌握圆的发展及其背景文化。可以导入情境教学,融入数学文化。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R和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中数学中难免有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理等,学生不能对这些知识完整把握,更不能学以致用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题目和实际生活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深刻理解,教师们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元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数学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广大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传播和利用,并且对课堂进行深刻的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有活力,并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的各方面价值,导入情境教学等,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引言

现代化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数学冲破了形式主义的局限,并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材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人文教育也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研究数学教学问题,不断挖掘数学中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高中生的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一的数学教学手段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阐述数学知识,缺乏了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高中生的考试成绩在不断的提升,然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数学理解能力却得不到提高。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并不作出任何回应,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数学素养。

1.2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观念是我国高中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学生主动性不强,课堂上的互动性偏差,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重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无法提高[1]。

2.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量”的学科,在对“量”的规律进行总结的同时,演算并推导了各种“数学量”,进而为各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工具以及数据研究方式,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人文教育,以此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

2.1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

在研究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挖掘近现代优秀数学思想,将其渗透至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以此解决数学问题[2]。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古题新用、将课堂问题生活化等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在教授“集合”知识点的课堂上,数学教师在可以将班上所有学生制定成一个集合,按照男女比例、高矮顺序或是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个集合,让学生掌握“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等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加以运用,以及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2.2挖掘高中数学中潜在的“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数学中潜在的“美”,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美”的熏陶。现阶段,学生无法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美”,学生对学习数学只会感到更加的枯燥、无趣。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准确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异美”。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学生得出相关数学结论后,由于事情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因此引起了学生或是教师的惊愕、诧异等,这种发展也会受到教师的赞赏[3]。

例如:将设b作为常压、常温下某种溶液的质量,而a则是该溶液中溶质质量,a/b则是该溶液的实际溶度,在该溶液不饱和的情况下,向溶液中添加质量是m的溶质,这是溶液的实际溶度则是,因为添加溶液的为纯溶质,因此溶液的实际溶度也在增大,因为:>。像这样利用化学性质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即新颖,有出其不意,容易让学生记住该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尊重了对高中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原则。

此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即学生需要学会利用简单的数据模型或是数学公式来表示复杂的数学关系。

2.3渗透人文教育,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培养学生的求真、敢于质疑以及贡献的精神。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具体的教学材料让每位高中生理解什么“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定理背后隐藏的科学与智慧。

例如:在教授“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著名数学家欧拉怎样利用自身的智慧以及顽强的意志力完成数学理论的证明,让学生产生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注重的是人文教育,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思想以及情感等教育。在我国,人文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今后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知识。高中数学教学在注重利用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型因素的开发。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秋关根,张成喜,涂萌萌.浅析人文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05):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