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19:3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4-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小学班级文化旨在丰富小学班级文化内容,更加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心理,性格的健康成长,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在充满温馨气息的环境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1.教室的净化,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加强检查和监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室的绿化,建立生态角。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办好板报。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有特色。
4.教室前墙上方悬挂着国旗,前墙黑板两侧贴着思想品德积分表和红花少年表。教室后墙是班级教室布置的一个重要空间,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规划运用好这一空间。教室左墙壁一般用于教室采光。教室右墙给它命名为“我行我秀”墙。它包括:“荣誉栏”展板;“真我风采”展板两部分。
5.设立图书角。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希望彼岸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可以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带到图书角与同学共享,以充实图书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同时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这样便于小学生记忆、理解和执行。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优化人际关系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发挥各自的特长,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这样,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坚持学生主持和设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良好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形成班级凝聚力。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二是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发展特长。因此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班级活动丰富起来。如开设每天坚持阅读优美的文章,并结合自身经历写读后感,体验着情感的愉悦;班级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生生之间竞争、互助。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0世纪90年代至今,构建班级文化普遍被教育者们关注,从其理论被不断丰富、实际运用被投入实施规划来看,其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级文化的构建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级文化构成形式单一,如部分教师单纯的把班级文化当做教室布局或者设立口号、学习目标等来实施。其二,班级文化缺乏人文性,过于追求功利名誉等所谓绩效,造成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级文化发展失衡,如学生对班级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造成不良风气。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不良习惯及作风的形成,直至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构建班级文化融入管理过程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对于班级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作为构建班级文化的成员之一,其个人必须经过全班成员整体的认同,融合成班集体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师依旧在中国大部分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文化的组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特征,而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来引导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体到实践中,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经历时间的不断打磨与调节而形成,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融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思想。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在管理计划阶段教师就应开始思考要构建怎样的班级文化,从而依据构思来制定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在学生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非用制度条款束缚其行为思想,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最终在检查阶段不断调整,在总结阶段去粗取精,从而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
【关键词】 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 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8-0046-02
一、农村小学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意义
目前来看,全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还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机械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以分数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不堪重负,也让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尽管近年来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还相去甚远。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来看,因为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户籍政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孩子们普遍缺乏家庭温暖与亲情抚慰,精神空虚,集体意识淡薄,团队协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厌学现象时有发生。
基于这种现状,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努力建设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让班集体充满爱,让班集体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积极、健康、向上,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学习、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学生大多具有自信、阳光、博爱的性格。他们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敢于面对未来的风雨。
二、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
1.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应重视个性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湖北省红安县明德小学(下文简称“我校”)鼓励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但这些探索不能是盲目的、无序的。在小学阶段,反复试验、运用新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固然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效果,但花样过多的教育手段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心智成长也有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之前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独特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呈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不尽相同,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跨度不大,但其身心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别,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而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其年龄跨度更大,对特色班级文化的需求有天壤之别。因此,在制定计划时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个性化的方案,一来学生更容易接受,二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才有成功的基础。
除了针对不同年级做出不同计划,还要帮学术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更能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为之努力奋斗。小学生还没有能力做出较为长远的规划,因此,应指导他们将目标细化,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按照从宏观到具体的原则,即:阶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把发展目标逐渐细化。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从一个个的小目标着手,一段时间以后都能有所进步。有些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究其原因,并非规划不当,而是无法持之以恒。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一段时间以后,原有的热情渐渐消退,这个时候,完成下一个目标就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性和技巧性的激励。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跟近,班级文化建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毋庸置疑,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身特色。不仅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要贴合校情、班情。如笔者任教的班级是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个性正在逐渐形成,尽管有些行为叛逆,但他们已有一定的能力来进行自我管理,所以,在不触犯班规的前提下,我有意减少了一些束缚而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发展自由,这种做法收效甚好。同时,该班级留守儿童居多,还有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突出了情感关怀这种教育方式,以结对帮扶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情感上互相关怀,留守的孩子有了伙伴的陪伴而不再孤单,优生与学困生结对也有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们在温馨快乐、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 合理构建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的过度宠爱氛围中长大,难免有自我中心、自私狭隘的个性特点。而学校的活动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的,如果不能让所有孩子完全融入到集体中来,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建设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首先,合理分工,大胆放权。根据班委会各委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让其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并教其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工作。笔者实行了“值日小组轮流制”,以六人为单位将全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每周轮值,根据全班共同商议的评分标准,负责本周各项工作的量化评分。这样就能避免仅由班干部打分而可能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也能更好地督促大家规范自身行为。各小组成员根据特长自荐或组长推荐担当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的监督员,力求大家平等分工、互相监督。
其次,树立榜样。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多接触学生,凡事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还应该引导学生以优秀学生为榜样,开展向榜样学习的活动。小学阶段是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的重要阶段,可以根据每周的量化考核结果,在班会课上,请全班同学共同推举本周的“纪律之星”“学习之星”等等,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照片,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需要注意的是,在树立榜样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榜样效果会大打折扣。
3.书熏墨染,打造优秀的小学班级文化底蕴
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理应弥漫着朗朗书声,飘洒着点点墨迹。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思想观念的进步,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艺术方面的熏陶。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开办了各类兴趣小组,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建设特色班级文化,更需要借助艺术形式,提升班级的文化底蕴。
首先,一个班集体想要全面提升,必须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这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精神状态上,也体现在班级的整体风貌上。统一的班歌、班徽、口号都能让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各兴趣小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自己的组徽、口号等。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参与、精心打造的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更能为学生接受,也更能体现班级特色。
其次,文化底蕴不是人为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深刻体悟。课堂教学要放开手脚,班级管理同样不能束缚手脚。文化的接受与创造都带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能够看到老师看不到的层面。只有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多进行分享交流,才能创造出充满童趣的特色班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很好的桥梁,这种融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深受学生喜欢。应多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打造班级文化,既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
再次,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班歌、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工具和载体。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还应紧密联系日常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育观念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要真正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还应进一步探索实践路径。只有将班级管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特色班级。
总之,建设特色班级的灵魂就在于建设好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特色班级的建设趋势就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风向标,更是一种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看到,特色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得到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难以预测的问题出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结合实践,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一、充分发挥快乐阅读的有效性
1.建立书屋。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班把课外阅读视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快乐阅读,首先要有好书读。教室内有大量藏书供学生借阅。图书的来源分别为学生捐赠与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力求全面,如:《儿童文学》、《快乐历史地理》、《少年小说》、《哈利波特》等。如果把课本知识比作精细粮,那这些书就是杂粮,它们能从各方面陶冶学生;能让学生明辨事理,增强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2.图书借阅不能流于形式。
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依据《图书借阅须知》和《图书管理须知》来管理图书。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两个反馈,首先是一天一反馈,学生在读书时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完后给家长说说读的内容,要求家长在阅读笔记上签字,第二天,把阅读收获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使大脑中已形成的文字信息更为完整、严密。其次是一读一反馈,在向图书管理员归还时要向图书管理员交上家长的信息反馈,反馈孩子对这本书读得是否认真,知识掌握如何,目的是保证每位同学能认真阅读,这也是家校互动的一部分。
3.随意记忆古诗文。
“与经典同行,伴书香成长”是我们班长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抄写在黑板最上方,课前不唱歌,以诵读代替,每周一换,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三字经》,这学期学习的是《千字文》。
二、给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我们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又一主旨是培养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是由“知识天地”、“幼芽”、“才艺天地”三部分组成。“知识天地”里的主要内容是同学们自己主编的手抄报。让学生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全班69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组6人,其中一人为“主编”,其他组员为小编辑。每位编辑先将策划好的(初稿)交由“主编”审核,再经过认真修改后才可以张贴。稿件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吸引小读者且版面美观,书写工整,具有可读性,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幼芽”其实就是小作家天地,每次练笔出色的作品都会出现在上面。每两周一换,换下的作品又会被及时地编入我们班的作文集。并特别规定,半年内若有3篇作文编入作文集,这位学生将获得“小作家奖”,若有6篇作文编入作文集,颁发“小诺贝尔文学奖”。文章被选人作文集的同学能从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而其他同学读着这些作品,也能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作家梦。
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我们在每一张课桌上都贴有一句同学们精心整理的名言,因为座位实行轮换,所以每位同学在学期内不经意间就会记住别的同学的名言,这或许会受益终身,会成为同学们以后人生辉煌的起点。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担任总指挥与总舵手,掌控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因材施教,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扬起孩子们个性的小风帆,起锚远航。
首先,关注物质文化建设
即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有切切实实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为了让他们对于集体有认同,愿意亲近,我在建设班级文化时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美感。美育以特殊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文化建设中的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比起任何言语教育都来得亲切。所以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应该站在“近美者善,近美者智”的思想角度去影响每一位幼小心灵。在我们班的文化墙上方,我设计了一棵“苹果树”,然后在树上设计十二个大红苹果,这十二个大红苹果信心、勇气、诚实、坚毅、友善、互助等等。开学的时候,我就利用班会课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些果子所代表的精神,让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只要他们达到了要求,就会将他们的笑脸照贴在对应的果子上。此外,我还注重细节的安排,根据班级正常需要,我在墙上布置一些常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同时对教室里的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了明确而且具体的要求:比如课桌椅的摆放既要左右对称,还要前后距离相当;讲台上的教具、学生的作业本、学具等也要摆到相应的位置并且做到摆放整齐;教室里的植物角、生物角也都要摆放有序;还包括常见的扫帚、小黑板、图书角等都要摆放有序。只有赏心悦目的摆放和布置才能造就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而最终不仅给学生赏心悦目之感,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情绪,严守课堂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
2.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趣。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小学低年级孩子充满童真,充满童趣。他们更喜欢充满童真,充满童趣的事情,对于自己的班级文化也有这样的向往。一年级学生在刚入学两三个月后,天气逐渐转冷,逐渐出现迟到现象,交上来的作业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认真及时,连做值日的孩子也开始马虎了。我想,一方面他们对于小学的好奇心减弱了,另一方面天气冷了,这些都导致孩子们的表现不如从前。为了让前段时期养成的好习惯不白费,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个有趣的故事――糖果雨。他们也想像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捡到很多的从天而降的糖果!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能坚持按时上学,上学不迟到,按时认真完成好各项作业,清洁值日认真负责,我就让你们像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感受到下“糖果雨”的滋味!”而我的“糖果雨”就是及时对孩子们肯定鼓励,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3.班级文化建设要创新。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就是不落窠臼。对于一个集体而言,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文化建设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参与、愿意投入并产生认同感。一个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组织了拼音的拼写比赛、口算抢答比赛、广播操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了体验和感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关注精神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制约、规范着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要明确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班级发展的方向,制定一个契合实际的目标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班级应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的指引,结合本班实际,在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具有一定高度又有可行性的目标,引导集体和个体由一个个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将他们看成朋友和伙伴,因此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出发点。要让他们知道,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他们的参与和努力。第三,多传递正能量,多树立良好榜样。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出现值得宣扬的例子,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孩子们的精气神也不一样。
再次,关注制度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班级 文化管理
目前还有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是类似于“文明 守纪 团结 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缺少班级个性,体现不出班级的精神文化;二是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广大师生都很重视教室环境建设,都在努力做好环境美化工作,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四是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某些班主任片面地强调学习,把更多的目光放到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对活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某些活动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班干部的策划、组织能力相对薄弱。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同程度地沿袭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思路和做法,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是背道而驰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的新型班级文化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全面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1.深化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应高度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和净化”:一是注重教室的卫生,二是重视教室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2.深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深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
从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激励赏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因此,某些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2.积极培育爱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心理更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丰富班级的情感文化。
3.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培养。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班主任规定的,而是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四、紧扣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探索以“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班级管理模式的德育建设活动,构建相应的主题班级文化,我从以下途径或形式的活动开展进行构建:
1.设计班级名片,激励引领学生。
在这一活动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由班级的宣传委员出面组织设计小组,让班级里的同学自荐或推荐能手,最后确定了五人小组的名单。我把设计任务放心地交给了这个五人小组。这五人设计小组真不含糊,很快就把班级名片设计出来了:整个图案呈圆形,以淡蓝的底色,主题图案是帆船,张开的风帆呈“三”字形,与我们七(3)班的班号相符,寓意:青春与活力,远航。参与设计班级名片的五人小组的认真态度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感动了全班同学。
班级名片的设计,彰显了班级个性,激励着学生发展,展示了班级风采。让大家都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做,人生只要有认真的态度,认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评选“班级之星”,发现树立典型。
为了发现、树立典型人物,我一直在发现并挖掘身边的这些人物。同时,很多同学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诉诸笔端,记录下了同学们别样的生活方式。为了使优秀同学的事迹发扬光大,也为了表彰先进,督促后进,特开展“班级之星”评选活动,每周开展“学习星”、“文明星”、“进步星”、“特长星”、“优干星”等五星评选,评选出自己心中的“星”,让这些星绽放亮光,照亮咱们前行的路;让这些“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燃烧咱们青春的激情,激励学生前行。
3.培养自信,体验快乐。
健康快乐永远是我们班的主题,也是学生人格整体发展的必备心理条件,我以这样的信念促使孩子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事情,以开阔的心境包容和理解事物,以清醒的自信指导行为。会感恩、懂感激,在班级人际交往中体验“快乐、互助、友善、宽容、感恩”,良好的班级舆论正在逐步形成。
4.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切实搞好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1.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凝聚人心,激励士气。随着中小学师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发生不断变化,更需要通过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帮助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纯洁思想道德。在新的形势下搞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健康的、进步的思想文化占领中小学校园文化阵地,杜绝那些腐朽、落后东西的乘虚而入,对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建设,帮助学生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具有重要意义。
2.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要及时吸纳社会先进文化精髓,突出其先进性,引导师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新时期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拿出新的对策和办法,创造出独特的东西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既要保留传统的、优秀的内容,也要增加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各中小学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地理优势,形成独特的特色。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多彩。要保持校园文化优秀传统项目,采取师生喜闻乐见活动形式。如开展读书演讲、举行体育比赛、开展周末活动、举办文艺演出等,同时也可开展网上论坛、网上对话、节目点播等新内容,组织一些名著、名画欣赏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精神需求。各中小学既要科学组织好大型的、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也要开展好班级组织的小型活动,才能体现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4.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广泛性。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突出师生主体,克服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当观众的现象。各中小学可根据师生才能的实际,创建好篮球队、足球队、合唱队、器乐队等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经常组织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化体育活动。班级可成立评论组、书法组、绘画组、报道组等适合班级特点的业余文化小组。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使全校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爱好的师生都有参与活动的舞台和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作者单位:吉林市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 基本原则 逻辑路径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实际上是将文化看成一个综合体,按照这个逻辑,班级文化的涵义即在班级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对班级所有学生具有普遍影响力和约束力的文化综合体[1]。班级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凸显了自身的特点。按照班级文化的所属对象,包括幼儿园班级文化、小学班级文化、中学班级文化、高校班级文化等。
目前,学界对高校班级文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例如,对高校班级文化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高校班级的全体大学生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中形成的,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并被大多数学生认同的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等文化综合体。它的外延内容丰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班级物质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基石,班级精神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灵魂,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行为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外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本化原则是“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劳伦斯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也就是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本化原则”,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性化和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级的一切活动或工作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又要适应现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与教师的合力引导。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扎实的专业积累,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或思想困惑,合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治理思路的具体延伸。高校作为承载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民主化原则必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化原则,在班级形成一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活力。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这就要求以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民主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主角。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有别于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它的性质决定了在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参与实践,使自我成长需要与学校管理制度保持和谐统一,形成符合班级大多数成员的班级文化。
(三)创新化原则
创新化原则是“改革创新”的时展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迟滞不前的事物,都将湮没在充满变化与活力的当今社会。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顺应时展要求,坚持创新化原则,以创新的态度和思维超越已有成果。换句话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建设创新意识浓、创新能力强的班集体,打造有利于培育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班级文化[3]。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顶层设计,借鉴高校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鼓励班级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个性培育,充分展现班级独特的班风学风和价值取向,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另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外,还要根据理念思路开展好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径
(一)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级及其成员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学风是班风的核心,一个班级的学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水平,也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因此,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精华,对于人类的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优秀的高校班级文化从根本上讲,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驱力,在高校班级所有成员中宣传和弘扬诸如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甘于奉献、乐观拼搏等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班级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其次,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意味着学无止境,在高校班级范围内营造爱学习、擅学习、懂学习的文化氛围,鼓励班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积累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大学生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将积极实践与敢于质疑相结合,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形成班级优良的学风和班风。最后,要凝聚班级成员的正能量。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正能量,诸如快乐豁达的心态、坚定专注的精神、团结有爱的氛围等,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加强“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对于个体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都极其重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及其成员的“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塑造大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的“家”。“精神家园”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及组织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寄托地。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从心理知识辅导、心理环境营造、受挫能力锻造三个方面合力共建“精神家园”。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知识辅导。“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的个体或组织因为各种差异,它的层次和等级也存在着差异[5]。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及其成员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辅导,使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他人,科学地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们自主克服各种不利于“精神家园”建设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是高校班级精神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精神家园的完整度。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心理班会、寝室装扮、心理活动等途径从班级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潜在环境等方面,积极营造和谐的、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班级氛围,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通过心理知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等,要努力锻造班级大学生的受挫能力。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心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90后”大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但感情和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较差,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人文精神关怀,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三)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凝聚力是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不断兴起,传递先进文化的同时伴随一些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对高校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凝聚班级力量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或许丰富多样,但概括地讲,高校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班级大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在班级成员内树立团结一致、共同促进自身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动参加班级、院系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其次要发挥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虽然由师生共同建设,但班级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综合体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体系。因此要充分调动班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在集体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最后,要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由班级中有威信和能力的大学生人群组成,在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和动力作用。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班级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指导他们在班级事务处理与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本,经常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网络,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此外,还要以班级学生骨干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打造和谐、团结、服务、创新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林运清.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
一、构建积极和谐的、向上的班集体
(一)建立集体与个人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发动全班同学充分讨论,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二)全民参与,制订完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生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如:学年初期,我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制度、条例为依据,以学校制订的相关制度为准则,以构建和谐班级为指南,并通过一次关于班规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充分准备,在班会上讨论关于制度制订的若干问题。比如谁来定、约束谁、内容多少合适、要求高低相宜等等。无论是全体任课老师还是同学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陈述意见背后的理由。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培养积极和谐向上的班级精神。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老师和家长间的关系、学生和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四种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
二、设计创作具有班级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
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出自于实践活动。学生在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注入了个人兴趣,产生了兴趣自然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设计创作班名、班徽、班训、班歌是一种兴趣培养,更是一种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的环境能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真挚、正面、积极和温暖的班级氛围,就像一个充满色彩、生气勃勃的小家庭,每一面墙壁,除展示学科信息外,还是张贴学生的作品和师生的珍藏照片与纪念品、励志性的标语海,以及学生的、师生家庭的美术创作、活动照片、奖杯,每一处都流露着老师对学生的重视、欣赏和肯定,都流露着学校对学生、学生家庭的重视与关注。
1.展示区域。这是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设计多个版面:如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文展示、诗词书画、读书卡、美文欣赏,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2.“比一比”竞赛区域。这一设计主要是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量化考核的一种体现。
3.摇篮区域。这就是班上的图书角。我要求班中的小书库天天中午开放,班中有2名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阅读登记。每月末,我们会进行讲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将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且评出读书之星。
4.博客空间展示能力区域。学生的作品,如作文、读书心得,心情日记,儿童诗等学生的各类作品均可展示,以让同学、家长等及时交流、了解,并且家长也可在博客空间中发表文章、教子心得,评论学生作品,与老师交流等。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加强了班主任工作。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写好工作计划,对本班的班级管理做好规划,对班主任每月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部署,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每月根据学校检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
2、加强了德育研究,召开了以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做好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在学生劝导、广播站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每周召开例会对他们值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要求改正。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本学期着重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班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少先队礼仪队伍形象。
5、加强后进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以学生为主体,从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生。
1、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守则》、《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放在了文明礼仪、清洁卫生、学习习惯、节约粮食和安全教育上。在开学初,集中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广播站对学生进行宣传。
2、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做到了客观公正。并且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纪律、两操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把学生检查的“三评”每天公布,每周分发三评的流动红旗。
3、加强了班级制度建设。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班规》和班级评价方案,并张贴于教室醒目处。各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班级规范和课堂常规,细化了班级管理,把每一项制度落到了实处。
4、继续做好了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出班级个性,班级板报做到了定期更换。
5、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了楼道值班和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
6、开展队前教育,教唱队歌,少先队礼仪知识,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1、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三次也增加了“文明小知识”栏目。
2、劝导队每天在学校各个角落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继续开展雅行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晨会等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文明习惯有较大改变。
(二)开展健康安全教育
结合教育局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检查,督促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
2、利用广播站宣传有关知识,并办一期以“珍爱生命 关注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本学期继续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按照学校工作要点,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1、创建温馨班级内涵,就是人人知道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布置教室,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