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

时间:2023-09-15 17:32: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 电子信息 管理 应用 对策

1 概述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取得飞速的进展,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处理与控制电子信息的技术,该技术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等。该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人们所用的手机、网络,都是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利用才能实现信息的获取,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是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其包括计算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2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指导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有很广泛的应用。信息的处理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都依赖通信技术。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很好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现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习电子信息知识,有利于对各种数字信号和信息的运行机制的掌握。

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资源的共享都依赖于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包括电子邮件的收发,新闻资料的阅读等等。很多协议在实际资源共享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明确规定了设备连入因特网的要求以及数据在不同设备间的传输标准,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三次握手”,完成数据的传输。TCP/IP协议涉及到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曾和应用层等体系机构,不同的层实现了传输控制协议,它们把传输的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拆,分拆成为更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到达目的设备。TCP/IP在数据传输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很多电子设备间资源的共享都是通过该协议来实现的,因此,该协议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中的重要体现。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3 电子信息工程的网络安全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

在日常的通信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为了防止黑客攻击或者供给后计算机数据的丢失,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与修护。数据库的备份与修护工作是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了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应该杜绝来历不明的移动储存设备,严防来历不明的程序和链接,不随意下载不明的网络信息。还要做好对计算机的保护工作,比如定期杀毒检查,安装防火墙,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流量信息,对不同的用户群组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采用加密方法进行文件传输等等。同时计算机机房的选址也要综合考虑,注重安全性、场地的电磁干扰性,要避开较强的振动源。

4 结束语

现今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电子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产业化的时代,电子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大展身手。小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的科技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身影。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成泉.欧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产业政策[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06).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英语学习;必然性;新领域

网络是一个由全球成千上万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无定型、无疆界、无时空限制的信息传输工具,它是人类迄今最大的信息库,储有最丰富的各类资料。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学,而不是在于教。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对英语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丰富的网上英语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英语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够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缺憾和不足;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网络的背景与应用

1.1 网络的背景

网络是指由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网络凭借它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功能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

1.2 网络的应用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广泛被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比如: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新闻消息、进行远程电子购货、电子金融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等。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处理信息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网络,更快,更准地将信息传播,省时,省心,省力。

2.英语学习的现状及重要性

2.1 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界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然而,在中国大部分英语课堂教学中,处于控制地位的、占领教学舞台的仍然是老师。老师教书育人功不可没,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课堂教育的弊端又层出不穷。首先,老师所选用的教材其内容非常有限。有些教材已过时,体现不出语言的时代气息,实用性不强;其次,某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教条、僵化。课堂时间本就有限,教师又占了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语言点、分析语法、时态、词汇和句型,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练习的机会极少。另外学生也没有权利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等待和接受状态。因此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了大量的教学活动,而学生本身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更谈不到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策略。如要改变目前的状况,还需要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要将学习责任更多的从教师转向学生,让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2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3.网络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3.1 网络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3.1.1 网络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

网络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着巨大的优势。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固有的超文本传输及交互性强等特点为学生带来了资源数字化存储与获取上的革命。网络辅助英语学习可以分为四大类:(1)基于文本的;(2)基于文本加音频的;(3)基于文本加音、视频的;(4)基于网络资源的。图书资料、教室授课、测试与评估材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提取。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界革命。网络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地狱界限和行为界限(如课内、课外)。再者,网络学习从态度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积极表现。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英语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网络应用环境。现实生活中英语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也是网络世界的第一大语言。互联网上以英语呈现的网络资源占全球网页的85%-90%”。这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程度、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材料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教师能够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1.2 网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不过,兴趣应该不断发展和强化,并逐步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成为你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兴趣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应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英语这种语言持积极的态度;第二,善于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那么网络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

网络的内容全部是来源于学生,而学生对于自己的东西有着很强烈的兴趣。例如在某些网站的学生专栏里有以下栏目:学生精彩表演、歌曲哼哼乐园、影片欣赏天地、学生友谊擂台赛、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等。其中,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欣赏到自己经过精心准备创作的作品,幽默滑稽而又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歌曲哼哼乐园里全部是学生们喜爱的英文歌曲。另外,影片欣赏天地里,上传的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卡通影片。在学生友谊擂台赛中,上传一些学生们在平时的英语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和老师给予的评价。通过点击率来看,这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应该说这种激励制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网络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作用

当然,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学习,由于自主性加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下意识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顺序,而忽略了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第二,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尤其是还有许多不健康网站,很难保证学生学习不受不利资源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第三,一些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学生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会加大。第四,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第五,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网上的多元价值观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第六,网络学习中存在情感淡漠和情景变异的可能性。

4.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

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还不够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以只要上网,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名师的良好教育。

5.网络英语学习的发展趋势

5.1 网络英语的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宽带的普及和英语学习需求的增加,对网络英语学习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月25日,一项历时3个月、参与人数达万人的“网络英语学习万人调研”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正式对外。此次调研对公众网络英语学习需求、学习偏好、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并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详尽分析。 

通过用户特征分析我们会发现网络教学的巨大潜力。此次调研结果显示,从网络英语学习者的年龄分布来看,40岁以下的占到90%,其中20—30岁之间的有66%。从这个数字不难看出,网络英语学习的主流人群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个年龄段正是事业起步、职业发展步入正轨的上升期,英语技能的掌握已经成为他们在职场中的必备“武器”。从学历分布情况来看,拥有大专学历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参与者在全部参与者中占到75%以上。现代社会就业竞争趋向激烈,单是大专或者本科学位已经不能够使大部分人在职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很多人希望通过获得更高学历、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5.2 未来网络英语学习的必然性

网络的出现和应用是与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分不开的。网络英语学习这一方式,不但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就其实践而言,也可以满足人们学习的迫切需要。它的必然性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其一,它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奇快,网络英语学习能给教学双方,特别是学习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英语学习者端坐家中,通过网络根据个人生活节奏和兴趣、爱好等,享受到充分自由的“点菜式服务”。而在线即时交流,也有利于教学双方的互动。其二,它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网络英语学习使学习者在学习期间不必承担交通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用等非学习费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拷贝、存储与输出,又能使学习者的资料费和咨询费等大幅下降。 其三,它是一种环保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蔚为风尚,网络英语学习符合这一潮流。

新世纪、新经济、新人类、新科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学习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英语学习前景不可估量。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网络背景下,我们要培养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让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探索性学习,较好的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延军.计算机网络与英语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2005(01).

[2]周芳.网络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31).

[3]方宇.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方法[J].科技风,2009(16).

[4]丁飞飞.高职专院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学习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09).

第3篇

一、开展电子商务是广西经济实现腾飞的必然选择

(一)西部大开发呼唤电子商务的发展。西部各省区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种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一是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二是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而电子商务是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它具备了绿色工业的主要特征;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要求;也能减轻西南地区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加快西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对传统工业起到改造和提升的作用,并能推动特色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电子商务是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总体上看,广西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省区,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发展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是量的扩张,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广西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资源开发,广西本身的比较优势无法弥补竞争劣势带来的损失。面对新世纪,经济建设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增长,因此,仅靠资源优势并不能长期支持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观念十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资金、人才队伍、技术现状等。对广西来说,结合实际发展高科技是其必然的选择。因此,广西应立足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合理选择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发挥资源优势,用高科技手段来改造和提高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网络的充分商用,逐步把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转化为新的网络经济运行模式,以实现全区的政府贸易管理电子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集团与公众购物电子化为目标,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发展电子商务是广西完成西部大开发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广西具有小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并存的特点。由于历史原因,广西和沿海地区相比在经济、技术以及发展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广西的IT市场和信息化技术较之于沿海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连同处西部的其他省份也无法企及。事实上,广西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较为落后、基础薄弱。人均信息基础装备水平低,计算机、信用卡等人均拥有较少,信息设备制造业规模小、技术差、名优产品少;广西地区现有的传输骨干网难以满足广西信息港高速宽带的需要,移动通信网、智能网、用户接入网都有待逐步改善和发展;目前,已有许多“校园网”、“机关网”、“企业网”、“楼宇网”等有待连成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是信息观念的滞后,对信息的认识深度不够,缺乏信息的商品化意识,导致对信息产生的价值认同极低,严重影响了信息化进程。还有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体制的制约、信息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也制约着广西信息产业的发展。广西肩负着西部大开发的重任,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有着“沿海、沿边、沿江”之地缘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能起到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战略区位作用,对周边地区有比较强的辐射作用。要真正使其发挥作用,广西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加快建设及其信息化程度必须尽快提升,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才能与其地位和作用想匹配。因此面对西部大开发对广西信息基础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和水准,广西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程必须加快发展。

二、广西电子商务战略的发展思路

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的主要发展地区,为了完成西部大开发赋予的历史使命,其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省份。一个现代化省份,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1、交通、能源、通信设备必须现代化。2、灵活宽松的市场和金融环境,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3、有充分的社会法制环境。4、具有现代化的信息化环境。而信息化环境的形成又含有如下内容:具有丰富的国内信息资源,各种大众信息媒介及现代化信息系统,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机构、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组织,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广西的产业层次和结构提高,效益上升,才可以大大改善各行业的学习工作环境,才能方便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从而使广西早日完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发展电子商务是政府经济工作的责任,正确的指导原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协调、组织和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正确的指导原则应着眼于21世纪,将电子商务看作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应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制度框架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需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制定符合广西实际情况、体现广西发展特色的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鼓励试点,积极引导,推动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原动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抓好企业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在推广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应鼓励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电子商务涉及领域众多,形式多样,加上广西行业和区域差别较大,企业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对电子商务上的认识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试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在一些管理和经营特点比较适合电子商务发挥的领域中推行电子商务,例如计算机软件产品、出版发行业、银行、外贸、零售业、民航、证券等。让这些企业先行动起来,获得成功,再带动其它企业。同时,应注意推广重点的选择。大企业资金雄厚,上马比较容易,但有些大企业运用传统商务一直做得比较好,让他一下子改变营销方式容易遭到阻力,而有些中小企业更需要借助于电子商务促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因此,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其次,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应鼓励他们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以发挥其示范效应,以便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的比重。最后,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单位,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由于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运行中也会出现除技术之外的许多问题,如网络广告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专业化问题、无序竞争问题等。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才能保证广西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通信的商务活动,为此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还包括用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保健等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实现真正的网上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速度都达不到实际的要求,这一矛盾在广西较为突出。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广西网络的基础设施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质量也比较低,公众使用费比较高。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是关系到广西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当前,要重点抓好企业和机构信息化及货币支付系统、货物配送系统和信息检索服务系统建设。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其稳妥发展。

(四)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其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只要坚持独立性原则,发展自有品牌,形成自有特色,就可以避免和减少与其他城市重复建设的问题。特色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创新和竞争力。因此,广西发展电子商务应坚持“本地化”方针,即以全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基础,立足于广西区域经济特点和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优先考虑旅游业、糖业、土特产三大特色支柱核心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选择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开发,形成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用高科技手段来改造和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业、糖业、土特产品等三大支柱性产业的电子商务网络,提高旅游业和农副产品、特色产品的科技信息附加值。现代化的工业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没有电子商务的渗透和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4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 科研活动 统计分析 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G3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116-05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Viewed from S & T Novelty

――A Case Study of Gansu Province

Yang Jinfeng Zhang Ying (Institute of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Gansu Province,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Gansu S & T Novelty as example,using statistic technology to mak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novelty search items finished by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province during 2005 - 2009 in term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type and subject attribute of novelty search items,hoping to make a research on S&T novelty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of GanSu province and even our country. som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 novelty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sci - tech novelty search; research activities; statistical; analysis; Gansu Province

CLC number: G354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116-05

1 我国科技查新的发展及其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1.1 科技查新与科研活动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 年提出的《关于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的建议案》中明确指出:[1 ] 科技活动是指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 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生产、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它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教育与培训( ST ET) 、科技服务( ST S) 等三类活动。我国的一些学者根据上述定义和分类,将科技活动又分为五类, 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或发展研究、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推广示范与科技服务。而科技查新工作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公众性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业务,是为当地的科研和科技管理活动服务的,属于科技服务范畴,它随着上述各种科研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1.2 我国科技查新的发展及其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时,有关专家为了避免科研立项的重复性,建议对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文献检索,于是产生了科技查新。该工作首先被卫生部认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在全国率先开始,不久国防科工委也对科技查新工作做出规定,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于1987 年、1988 年先后颁布了有关科技成果鉴定的办法, 并加强了对科技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于1990年10月印发了《关于推荐第一批查新咨询科技立项及成果管理的情报检索单位的通知》,授权11 家文献信息单位为一级查新单位,又于1992年拟定了《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并起草了《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1992年和1997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27个一级查新单位。至此,我国共计有38家具有国家一级查新执业资格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也称国家级查新单位)。2000年12月,科学技术部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2001年1月1 日起施行),进而规范了查新机构的行为,保证了查新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独立性,使科技查新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此外,国内一些省市科委、冶金部、化工部、铁道部、农业部、教育部也相继制定了关于查新工作的各种规定,把查新工作纳入科技管理体制,并认定了许多二级查新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由各级主管部门认定具备查新资格的单位已有300余家。[2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多样化和国家科技投入的逐年加大,我国各省科技查新工作再次出现繁荣景象,科技查新数量呈逐年大幅递增态势。如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来,查新量已从当初的几十项增加到目前的一年几千项;四川省科技查新中心的查新量从90年代的400~500项/年增至目前的1000余项/年;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的查新量从2001年的几百项增加到2007年的2000余项。所涉学科领域包括:农业、生物医药、化学、机电、建筑、航空航天、建筑、新材料、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领域;项目类别包括成果、新产品鉴定,科研立项、科技奖励,专利发明、创新基金等的申请查新。这些服务均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本文仅对甘肃省科技查新2005-2009年的查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在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获奖成果、专利申请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从一个侧面对我省的科研力量分布、科技活动状态及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进一步揭示科技查新之学术内涵,规范其科学发展,延伸和拓展其业务方向,更好地为科研管理部门和广大用户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

2 甘肃省科技查新发展及地域分布特征

2.1 甘肃省科技查新中心概况

甘肃省科技查新中心于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第三批“国家一级查新机构”资质认证,承担了甘肃省及国内部分省区的项目查新工作,自2005-2009年共完成科技查新量为6942项,其中2005年970项,2006年1079项,2007年1321项,2008年1619项,2009年1953项(见图1)。

从图1看出,甘肃省的科技查新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7-2009年,甘肃省科技查新中心查新课题总量有较大的突破,在2006年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加近300项的课题量,年递增量约为30%。这说明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大地加强了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科研活动不断增加, 为科技查新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据有关数据统计,甘肃省2005-2008年的R&D经费投入分别为:19.49、23.86、25.6和32.5(亿元),[3 ]近年增加幅度巨大。这进一步表明:科技查新与政府的相关科技政策和科技投入有密切关系,它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域的科技活动状态及发展水平。

2.2 科技查新的类型特点

查新项目类型根据查新目的进行统计,甘肃省科技查新主要包括成果鉴定、科研立项、申报奖励、新产品鉴定、专利申请等(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成果鉴定和科研立项是甘肃省科技查新工作的主体,分别占查新总量的66%和23%,但二者之间的查新数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数量之比为1: 0.35,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立项类查新受理量高于其它类查新量;[3 ]立项查新与成果鉴定查新的比率为3∶1;[4 ]这与立项查新项目占总课题的86.2%,而成果鉴定查新项目占总课题的13. 8%[5 ]完全不符,同时也与科技查新的最初宗旨不相吻合。另外,新产品、报奖、专利申请等的查新共计为830项,约占查新总量的12%。其中新产品占2.2%,申报奖励占8.3%,专利申请查新仅为85项,占总查新量的1.2%,在受理的各类型查新中数量最少。

2.3 科技查新的地域分布和单位构成

根据科技查新第一委托单位所在地区和单位属性进行统计,结果,兰州地区3747项,其中企业查新993项、科研院所及行政事业单位1218项、大专院校849项、医疗卫生570项,其它单位(主要包括下辖单位、各地区中学)117项,整体占查新总量的54.00%,其它地区3195项,占查新总量的53.42%,外省区41项占总量的0.58%。查新数量前5位的排名依次为兰州、天水、酒泉、平凉和张掖,各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另外,在近5年,各委托单位机构的科技查新按数量从多到少分布的次序为:科研院所、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企业>大专院校(见表3)。从委托查新数量排名(见表4)看出,前10个单位中学校占了4个席位,科研院所2个单位,医疗机构有3个单位,大型企业的委托数量虽居首位,但仅占有1席之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的科学研究仍然以传统产业和基础研究为主,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科技查新的学科领域分析

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2005-2009年委托查新的科研项目的大类进行学科分类和统计,结果工业类项目2154项(31.04%),计算机技术及在各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等221项(3.18%),农、林、牧、鱼类项目1723项(24.83%),医药、卫生、疾病预防类项目2266项(32.66%),生物类(生物发酵、生物化学和疫苗工程)项目190项(2.74%),环境类(地质灾害防治、环境污染治理和三废处理)项目78项(1.12%),软科学类项目120项(1.73%),数理化基础类80项,其它如测绘、气象、航空航天类等共187项(2.69%)。然后对占查新项目比例较大的工、农、医三大类进一步细分,结果:工业类项目中石油、天燃气与化工类532项;机械制造、仪器仪表类238项;输配电工程、电网建设及电力、发电类235项;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建材、工程地质类141项;冶炼、有色、钢铁类150项;电子、电器及工程、半导体材料类163项;工业技术基础类研究160项;地矿、煤的开采类65项;食品、淀粉及功能性开发类108项;材料、稀土类39项,铁路、路桥建设类43项;检疫检测类59项;太阳和生物能源类46项;传感、自动化设备、真空设备、通讯等工业综合类325项。

农业类项目中作物育种和引种类、林果繁育类380项;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示范类178项;畜牧兽药类324项;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节水灌溉类122项;农林病虫害防治类104项;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类57项;退耕还林、造林、草地建设、土壤改良、沙化治理、农业生态类160项;农药开发、应用、农业肥料、饲料类85项;农业机械类35项;鱼的养殖技术23项;制种技术、种植资源36项;农村新能源建设、果蔬贮藏、中药材种植、遗传基因等278项。

医药卫生类中,临床医学1587项;中医临床类349项;各种疾病预防、接种疫苗、流行病调查等89项;医疗器械、制药工艺和药品开发61项;基础和实验研究180项。通过查新结果可知,其中的临床医学类项目主要是一些国内技术或常规方法的引进、改良和临床效果观察,以及中药方剂的的应用等,其具备创新性的技术很少,所以可以将该类别归纳为传统研究。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出,甘肃省的学科体系分布还是比较完备的,其中查新数量较多的学科,我们可以认为是科研活动较活跃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力、建筑、冶炼、有色、钢铁,作物育种、耕作栽培技术、畜牧兽药、节水灌溉、农林病害防治、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及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以及基础或传统研究类(该类查新约占查新总量的34.57%,所占比例较高)。

3 科技查新和科研活动特征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重视与扶持,甘肃省的科技查新数量与国内其它省份一样,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说明科技创新活动对查新工作的需求量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科技查新与政府的相关科技政策和科技投入有密切关系,科技查新可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域的科技活动状态及发展水平。

但是从空间分布看,各省之间乃至省内各地区之间分布极不平衡。比如谢新洲等学者统计的信息显示:我国的科技查新机构中有13个省(其中包括甘肃省)的年均查新量达到全国年平均水平,其中河北、广东、黑龙江三省的机构年均受理量分居前3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青海和则居于最后3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甘肃省则以兰州地区占绝对优势,有54.00%的科技查新集中在此。[6 ]这些均说明,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查新的需求更高,因此完成的查新量更多,即:科技查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科技查新数量的分布特征是由一个地区的科研和科技管理需求决定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地科技查新工作服务于本地科技活动的能力。

从科技查新的类别和学科分布可以反映各地区间优势产业的发展。在沿海发达地区的科技查新中,立项查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查新占主导地位。如江苏省科技情报所查新中心,每年的产品类查新特别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机械、电子及化工三类产品。这三类产品的查新量占了全年产品查新项目的84.4%。这与机电、化工行业是江苏省的支柱性产业有关。[7 ]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其立项查新占总查新量的38%,成果鉴定查新仅为10%,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查新是他们服务的特色,分别占32%、23%和12%。[8 ]而西北地区中陕西省和甘肃省情报研究所查新中心的科技查新均以成果鉴定查新为主,约占查新总量的一半以上,但在学科分布上两省之间有所差别,陕西省所反映出的科技活动是重工轻农、重应用轻基础,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较少, 或者说重视程度非常不够。[9 ]而甘肃省的科研领域仍然以传统产业和基础研究为主,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化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从甘肃省科技查新单位的构成看,科研院所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查新数量较多,约占查新总量的30.95%,医疗卫生机构次之,占27.13%,而企业和大专院校分别占26.13%、14.01%;从科技查新数量排名前10位的科技查新单位看,大专院校(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和兰州大学的合计数)的查新数量较多,然后是医疗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另外,从甘肃省科技查新学科领域分布看,医药卫生类项目占有份额最大为32.66%,其次为工业类31.04%和农业类24.83%。

4 科技查新的发展建议

综合国内部分科技查新状况分析,对甘肃省科技查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省内产业结构,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由企业、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牵头,整合优势学科和技术资源,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合作)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批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同承接政府重大研发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偏远地区的科技发展, 达到全省科技、经济平衡,逐步建立一个以兰州地区为科研开发中心,以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和河西走廊等为辐射区的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子、钢铁、有色、计算机信息、疫苗工程、环境保护等优势产业和特色行业发展的产业集群,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区域经济实力。

(2)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加强科研立项查新监管。从上文的统计结果可以说明,甘肃省的科技查新在科研成果水平的评审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科研立项中还没有受到重视。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科研立项的管理,制定出科研立项查新的有关规定,通过立项查新避免一些水平较低或落后的研究重复立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国家人才物投入的有效性,同时也可提高科学研究的起点,增强高新技术成果开发与竞争潜力。

(3)完善用人机制,构建多学科兼容、专职、兼职并用的科技查新队伍。从以上统计看出,甘肃省每年的科技查新高峰期在11-12月份,其次为10月份,期间的工作量相当于全年的40%左右。为了保证查新质量,首先要建立一只业务素质较高的查新队伍,努力培养有扎实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面对高峰期超级工作压力,仅凭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是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查新工作的,因此,必须吸纳一些查新业界退休的专业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参与到查新工作中来,实行专职和兼职并用的用人机制,形成一只能满足各行各业和覆盖各学科领域的具有丰富查新经验的高效率查新队伍。

(4)加大对新产品和专利申请查新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查新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新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甘肃省2000年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为798件,2008年已达2178件,[10 ]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但是统计显示:甘肃省的产品和专利申请查新量较少,这说明在今后的查新工作中,还需加大对企业产品和专利申请查新的宣传,通过举办科技查新培训班、专题讲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活动,宣传查新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引进中的准确性、竞争性和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甘肃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5 结语

科技查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或地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活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科技查新将伴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将会更好的为科研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文化,刘枝桂.科学技术活动及其主要特征新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4):38-41.

[2]肖沪卫等.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

[3][10]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008年甘肃省科技统计数据[Z].2009,(11):24-81.

[4]李珑等.中科院武汉查新中心2001-2005年查新项目分析[J].现代情报,2007,(5):31-34.

[5]唐蔚.2000 ~ 2003 年广西医药卫生查新课题统计分析[J].广西医学,2005,(2):282-284.

[6]谢新洲等. 科技查新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9):9-12,36.

[7]金福兰等.试论产品类项目的科技查新[J].情报科学,2004,(10):1226-1229.

[8]洪宪华,安勇.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工作的回顾及展望[J].图书馆杂志,2008,(增刊):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