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热门技术

计算机热门技术

时间:2023-09-15 17:3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热门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热门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 现状 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发展的热门技术,是推动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朝着诸多新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存在诸多的不足,进而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1、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缺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安全的缺乏,不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最直接的阻碍,而且会对用户端的信息发生泄密,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火墙上,由于设计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安全问题的发生,创造了诸多的机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访问权限的有意扩大,为黑客或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机会,进而出现系统文件泄漏的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网络系统缺乏稳定性,易于遭受不法入侵。系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发展的热门技术。从实际来看,很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至于网络运行缺乏稳定性,进而引发运行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之下,系统缺乏稳定性,极易遭受黑客等的非法入侵,对用户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计算机系统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漏洞。在计算机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定时的系统更新,系统漏洞的存在,对计算机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究其缘由,是计算机系统更新不及时,导致系统安全漏洞的出现。这样一来,计算机缺乏安全性,出现文件丢失、资料被盗等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趁虚而入,通过安全漏洞,对网络资源实施盗取,这也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重点。

4、局域网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当前,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企业中的应用,更加强调局域网络的安全性。从实际而言,局域网享有开放的数据与资源共享,这给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开放的环境也给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如,共享资源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对数据信息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此外,企业员工由于疏忽或不当操作,点击了不法网站,这也会对局域网造成安全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更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地优化与调整中,正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形态,在新的发展领域日益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从实际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优化的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化,是指通过测试信息的采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参数采集等有效方式,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分析,进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新策略。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其技术发展的重点逐渐显现,特别是“大容量”的发展方向尤为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走向“大容量”,强化以IP作为主要数据传输的业务提高相关硬件设施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大容量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日益增加。据统计,我国互联网骨干线路的宽带,以每8个月的速度实现增长。因此,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正在增加,这也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新考验。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提高IP网络的高速处理能力,是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IP网络的包转发能力、高速处理能力等,都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要确保网络技术的质量,实现同步发展、同步保障。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领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全面的网络技术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特别是网络稳定性不足、更新不及时、安全保护措施缺乏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是要立足于当前发展的不足,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开展工作;二是要实现在新的方向、新的领域,有更多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参 考 文 献

[1]王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05)

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引导 创设 兴趣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数字化校园”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如何上好计算机技术教学课,以此共勉励。

首先,要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性,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节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序有很大差异。在上初一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有的会用WINDOWS自带的绘图软件绘图,更多同学会一些游戏。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在教学中,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并且补充了鼠标操作知识。

其次,要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引导下产生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三种模式:

(1)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以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3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

(2)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料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

再次,“任务驱动”,“强化实践”也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出真知”,我们在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课堂上,我前20分钟讲解、深入,剩下20分钟让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有一个个任务中。

第3篇

电子计算机技术主要指的是电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所运用的有关技术方法和手段,计算机技术涵盖面较广,和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应用物理、电子工程、数学等等。大致可将计算机技术分为以下几大项。

1.1电子计算机的系统技术计算机系统技术是保证计算机作为完整系统促使计算机有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其系统技术主要涵盖系统的结构技术、系统的管理技术、系统的维护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技术等。其中,不同的系统技术组成部分分担着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功能作用。系统结构技术的作用是促使计算机有较为快捷的解题效率,解决通过大量人员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系统管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来得以体现,系统管理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快捷准确地给人们计算出数据,降低了在解题时人员的投入,降低了经济成本开支。系统维护技术主要提高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对功能程序的检查和系统功能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自行修复故障。系统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宽泛,其中在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等技术领域,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和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电子计算中的机器件技术电子器材是电子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计算机的物质基础。因此,计算机安全、可靠运行离不开先进的机器件技术的支撑。对于计算机来讲其主要是由系列复杂的逻辑组成,计算机中的高级线路逻辑就是通过电子器材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革新都是从电子器材进行开发、研究、升级。

1.3电子计算机中的部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不仅包括电子器材,而且还包括多种多样的部件,每一个部件对于计算机的有效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算机部件技术方面,对其技术要求的非常严格。

1.4计算机组装技术在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计算机的组装技术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组装技术要和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趋于同步。当今计算机的形体构造都想微型化发展,因此,在计算机组装技术方面要不断地投入科研资金,积极研发适应计算机微型化发展的组装新技术。

1.5综合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自计算机问世以来,其技术一直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追求卓越的稳定性能和应用性能是人们的共同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已满足不了的社会生产生活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发研究运算速度更为快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对当今社会科研领域来讲已迫在眉睫。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领域准入新鲜血液,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改革,将专用功能化以及硬件、固件、软件相复合,使计算机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用知识库取代数据库,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升级。

2通信技术

纵观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其业务种类极具繁多,并且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不管是在任何时期的通信技术发展变革,其永远不变的内涵始终是将信息无失真地发生转移,换句话说也就是通信技术是将不同种类的信息以通信网络为传播渠道,将信息快捷、准确、安全地收发信者之间发生传递。当代,随着通信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以往所运用的通信技术进行了完善升级。主要包括对数据传输信道的发展,对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全方位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数据传输信道发展方面,主要拓展了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微波信道、越洋海底电缆、短波信道、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等通信渠道;在数据传输技术发展方面,主要发展了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及调制技术,同步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编码、加密、差错控制技术和数据通信网、设备、协议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电报逐步发展为用户个人电报和智能电报;电话发展为程控电话、自动电话和可视电话。此外,在此发展阶段,还出现了多媒体技术、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电视等通信技术。

3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技术

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合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标志。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大部分技术都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在计算机计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通信技术的飞跃,给人们提供了种类更多、服务质量更高的通信业务。

3.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计算机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体。当今,计算机通信领域研究的热门技术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的对象是数据,即以二进制形式所表示的数据。所谓的计算机通信也可叫做计算机数据通信。信息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文件、电子表格、数据库文件、图形、图像、以及语音、音乐等。如果将这些信息通过二进制表示为数据时,就可以经过计算机进行通信。一般针对于近距离的通信,只需将终端设备的串行口或并行口,用电缆把它们联接起来,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通信;而对于距离较远的通信,则需要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中进行,将多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下完成数据的传输,如分组数据交换网、电话线路、卫星信道等;计算机通信的建立有效地促使了计算机用户间的资源共享,使没一台计算机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提高了通信的快捷性。

3.2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是将当今社会多种高端技术有机集合的产物。如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的诸多领域也会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诸多学科的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丰富多样化,其特点为: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是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的前言科技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触角伸向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均可见它的身影,与社会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十分迅速。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历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起源要追溯到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B. Franklin,1760-1790)著名的“风筝实验”为人类解开来了电的神秘面纱,不仅如此,电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也为电气工程的发展奠定了最直接的受体。

19世纪初期,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定律相继被外国科学家研究出来。19世纪中后期,麦克斯发现的电磁理论,让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趋于完善。与20世纪交接的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将电气工程专业植入大学课程,这是电气工程专业最早出现的地方。

对于前期闭关锁国的中国来说,一直到时期,电气工程专业才被引进到我国,由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第一个引进理论,并且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约莫一百年左右,可以说电气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也是较有历史的。到20世纪中期,我国高校陆续开设电气工程专业,也逐步将电气工程纳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大力培养相关人才。20世纪末端,因特网互联世界,电气工程不再是单纯的电力工程,而是一项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互交叉的一门前沿学科。进入21世纪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张迅猛,成为涵盖人类生活最广的一门实用学科。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技术应用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话主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特征为:大机组、大电网、高度自动化。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在电力系统运用主要体现在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这四个方面。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通过安全分析与对策提出(SA)、数据采集与安全监控(SCADA)和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经济调度控制(EDC)三个手段来实现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调整。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动力机械自动控制、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AGC)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发电厂自动化系统能自动对发电厂进行自动检测、电能预估、调节、监视和管理,提高发电厂运行效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5个子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继电子保护系统,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低频减负荷控制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或者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系统。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降低电网的损耗、监控配电网的运行状况、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方式、提高配电网设备自身的可靠性运行能力以及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维护费用。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其他系统中技术应用

除了传统电气工程设计到的电力系统,现如今,电气工程是一门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交叉学科。电气工程还涉及到建筑物多项改造活动,对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勘测结果显示,建筑物电气工程结构像设备运行、线路连接、现场操控等方面,均对建筑物本身有很大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原动力,理所当然会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热门技术用在本行业。随着当今市场的需求驱动,电气自动化与IT平台实现了逐步的融合,而当前全球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大大加速这一融合过程。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门技术

(1)电力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是由电力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新型电网结构,其主要特点包涵6点: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具有能够自动检测、分析故障,实现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功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并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能损耗,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利用GPS的光纤通信技术和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结合传统技术与新的安全监控技术相互结合,实现了精确的时间和地点相量控制。

(3)电力系统设备在线状态监测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由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装置、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组成,系统涵盖了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参数的监测,监测参量多、功能齐全。系统也可以灵活配置,由其中的一套或两套装置组成,必要时也可选配变压器油色谱监测装置。其特点为:配置灵活,扩展性好,数据可靠,安装简便,维护简单。

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跳跃式发展,对自动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趋向于更智能化、适应工业生产方向的控制系统上发展;趋向于多机模型处理问题的设计分析;趋向于日益增长的先进的控制原理以及趋向于信息技术化的自动化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电力工程系统体系,而是更加广泛的融入人类生产活动中。例如企业的综合性自动化系统、交通控制自动化系统、经济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都将投入运行中。自动化将在更大程度上匹配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拟人化。

在新世纪中,自动化控制类学科将具有更加开阔的前景,研究内容将更加富有挑战性,覆盖范围将更加广阔,关注和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人员将不断地增加。

参考文献

[1 ]薛葵.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Ⅲ.电力系统装备,2002,1:72—73.

第5篇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专业定位不准确

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决定着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主要侧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素养,能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用和研究的通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生要完成大量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虽然所学知识面面俱到,但每门课程的学习却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脱节。

1.2专业教学体系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培养模式也基本沿用传统的理论传授和上机操作的模式。有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几乎一致,选用教材及教学重难点也都基本相同。另外,许多院校虽设有嵌入式、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但各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专业和教学特色。

1.3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为维持教学的稳定性,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调整时间一般设为四年调整一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容易出现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设备陈旧等现象。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2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发展所需人才,并为社会服务。高校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对社会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岗位及IT企业的广泛凋研,并结合相关专家的分析意见和建议,本文将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厚基础、会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提出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3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就业岗位能力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整合,将专业培养过程划分成三个模块来完成,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后续课程或项目应用需求,倒推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来确定。具体内容如下:

3.1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模块”

这一阶段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和方向。其中,大一学年是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主要任务是一些公共基础课以及少量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中国文化导论、计算机导论、C语言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课讲授;大二学年是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主要目标是完成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应用和设计能力。课程安排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其中实验课的课时应不低于全部课程的70%,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3.2第二阶段,“专业技能模块”

这一阶段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性阶段,安排在大三学年,需要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分析设计能力。教学模式则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来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又称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开发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师生共同组成若干个项目开发组,教师相当于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承接以及任务的、指导、监督与控制等工作,学生则相当于项目组成员,负责项目的实际开发、操作、调试等工作。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沟通、协作的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除了引入项目教学法,此阶段的学习还要以学科竞赛为教学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3第三阶段,“核心技能模块”

这一阶段安排在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年,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完实习岗位,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并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也可以根据就业去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这一阶段需要加强职业针对性,使学生掌握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门技术和技能,教学上要突出“专”和“新”的特点,突出技术和知识的先进性。

4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化 云存储 分布式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定义众多,目前广为认同的一点是,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软件、平台)。云计算将计算从客户终端集中到“云端”,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用户只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关心应用的实现方式,应用的实现和维护由其提供商完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应用。云计算不是一个工具、平台或者架构,而是一种计算的方式。

2云计算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尽管云计算的思想孕育很久,但是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取得蓬勃发展也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投资830万美元支持由美国七所顶尖院校提出的“网络虚拟化和云计算VGrADS”项目,由此正式启动了云计算的研发工作。2009年4月,谷歌推出了Google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Apple是云计算领域的另一位角色,从近年来推出的iTunes服务,到MobileMe服务,到收购在线音乐服务商Lala,再到最近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投资10亿美元建立新数据中心的计划,无不显示其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巨大决心。

而国内近几年在云计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的云计算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大通信运营商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中国移动推出了“大云”(Big Cloud)云计算基础服务平台,中国电信退出了“e云”云计算平台,中国联通则是推出了“互联云”平台。

3云计算的原理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相似于互联网。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就是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也叫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计算机的功能,但是成本更低。云计算的出现使高性能并行计算不再是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的用户也能通过云计算享受高性能并行计算所带来的便利,使人人都有机会使用并行机,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不论服务的类型,或者是执行服务的信息架构,通过因特网提供应用服务,让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不需要了解服务器在哪里,内部如何运作。

4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系统运用了许多技术,其中以编程模型、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最为关键。

(1)编程模型

MapReduce是Google开发的java、Python、C++编程模型,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模型和高效的任务调度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大于1TB)的并行运算。严格的编程模型使云计算环境下的编程十分简单。MapReduce模式的思想是将要执行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先通过Map程序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结果汇整输出。

(2)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存储系统是Google的GFS和Hadoop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

(3)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需能够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数据。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是Google的BT(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和Hadoop团队开发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HBase。

5云计算的挑战和展望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例如:使用云计算来完成任务能获得哪些优势;可以实施哪些策略、做法或者立法来支持或限制云计算的采用;如何提供有效的计算和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等等。此外,云计算宣告了低成本超级计算机服务的可能,一旦这些“云”被用来破译各类密码、进行各种攻击,将会对用户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

云计算未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构建与应用程序紧密结合的大规模底层基础设施,使得应用能够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另一个是通过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应用程序。在网络上提供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第一个发展趋势能够从现在得云计算研究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在云计算应用的构造上,很多新型的社会服务型网络,如Facebook等,已经体现了这个趋势,而在研究上则开始注重如何通过云计算基础平台将多个业务融合起来。

第7篇

根据computerworld 2008年的调查,以下技术将在2008年相当走俏。

1.应用程序的发展

由于现在的企业希望依靠网络来激活它们的应用软件,以及深入到Web2.0的应用,如果你懂得AJAX, .Net 和 PHP等开发语言的话,你将会是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

除此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微软的Silverlight 1.0软件工具,我们可以预期掌握这门技术的计算机人才也将会走俏。

2.项目管理

现在,企业的CIO们千盼万盼的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经理,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从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获得项目管理资格认证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的人们。

现在很多组织已经开始通过考试来寻求人才,譬如说Sabre Holdings公司。通过这种培训找出那些具有这类技术的人才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对质量管理专家的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对新系统的检查方面人才的需求。

3. 咨询台(helpdesk)和技术支持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随着现代企业不断地扩展应用程序组合,必将需要更多的helpdesk和技术支持专家来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大部分的工作将会在美国本土完成,只有少部分移向海外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

对技术支持人员的需求将会一直保持强势,因为一些商用软件开发商,譬如IBM、微软等的产品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走向多元化之路。正如专家们所说,现在不仅仅是需要技艺高超的技术开发人员,还需要系统维护人员。

4.安全

对于掌握核心安全技术的IT人才的需求一直很火爆,譬如在入侵检测系统技能以及政府安全的调查方面,不过2008年需求更加旺盛的将是数据库和无线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

由于2002年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_Act)的颁布,将会产生一种对数据库安全和网络层面控制相当严格的控制机制,其严厉程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5数据中心

现有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组织在升级或是重置其数据中心,给虚拟化技术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并对共享数据和自动化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好处。数据中心之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益增长的数据扩展管理,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_Act)和医疗电子交换法案(HIPPA)中都对存储管理做了规定。

随着一些组织对于应用程序的信赖,许多公司希望招募有经验的大型主机工程师来为分布式系统提供同样的高性能的计算。

与此同时,数据库管理人才需求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公司企业将大量的商业信息存放于数据库之中。

6.商业知识

由于IT企业更加重视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业务,对于拥有良好商业头脑的人才的需求会继续保持强势,不管他们是商业分析家、商业联络人才、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还是拥有商业头脑的技术人员。

专家称,市场上技术人员并不难找,但是要想找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才似乎就相当困难了。

这一趋势也同样使得IT和商业之间的那种翻译人才更加受欢迎。

7. 网络和通讯

第8篇

一、规模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柔性制造系统(FMS)

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二、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FMS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FMS(尤其智能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未来FMS中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FMS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FMS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FMS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支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发展趋势

1.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2.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3.朝多功能方向发展

第9篇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把各项高新技术融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主要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传感产品可靠性等等,这些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热门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开始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系统进行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应用

2.1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磁阻电机在煤矿提升系统中也得以应用。还有德国自主研发的内装式交——交变频调速提升机,它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把电机和滚筒做成一体,这样的融合技术不论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在电气控制系统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采用大巷强力带式运输机运输的方式也非常普遍。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它们具有很多种及时故障诊断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如应用过程中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及断带等故障,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面面俱到,在使用上还不能满足一些功能,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前,我国直径在两米以上的提升机有1700多台,其中90%为交流提升机,并且均是采用转差功率消耗型的转子串电阻调速,电控系统部分绝大多数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只有一小部分采用可控制编程器。直流提升机多数为发电机拖动,虽有部分可控硅供电系统,也均为模拟量控制。而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比较简单,程序设计起来也比较容易,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输入输出接口装置,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也很强,因此,它能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工作。

2.2综合机械化采煤1970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装配了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并在大同矿务局进行试验使用,一直试验使用到80年代后期,这项技术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有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同样,采煤机也由液压牵引开始转向电牵引;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也逐渐向计算机化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电液控制,移架自动化得以实现。另外,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也进行了微机监控装置的配置,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3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从多数煤矿使用监控系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主要问题是传感器的不足,并且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不足,一些研究所和使用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一些关键技术也实施多次再设计改进措施,但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些在实际现场应用率不是很高。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发展很快,运行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传输介质由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缆,信息媒体由字符发展到声像,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上的应用已有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炭行业内部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最快的产品,一些高校、科研所和企业正在研究和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3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在20世纪,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相对国外先进煤矿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让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

应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计算机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因为计算机运算和存贮能力非常强,且体积和功耗小,更加适合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时,应尽可能的选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从而保证工作性能更可靠;对于新开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通信功能,同时,要选用很好的开放性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块,方便与控制网络进行连接通信控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速地对所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诊断,再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对以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要对矿用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提高矿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考虑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多维化,使矿用传感器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信号的测量,并保证其测量准确度,并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状态识别和自我调节等功能;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将那些适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高新技术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现代化,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

第10篇

大数据太火了,以至于前不久举办的“硅谷走进牛津”(Silicon Valley Comes to Oxford)这项年度活动专门围绕这一个话题展开。这次活动的主办方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院长Peter Tufano声称,“虽然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趋势,但只有6%的企业跨过了试点阶段,18%仍处于试点阶段。这意味着业界3/4的企业在旁观这个话题,说‘这到底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他们没在考虑大数据?“综观各行各业,普遍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要使用大数据项目。” Tufano说。

但据在会上的一位发言人士称,理由已经很充分。Michael Chui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大数据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展望将来,对每家公司、各行各业,甚至整个国家来说,使用数据和分析工具总体上来说将成为竞争的基础。“那些能够有效利用数据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仅在个人位置数据这个领域,通过使用数据,服务提供商们就有望在全球创造大约1000亿美元的价值。

如果公司需要更大的说服力,不妨听听会上的这一说法:大数据为奥巴马重返白宫立下了汗马功劳。John Aristotle Phillips是亚里士多德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他说:“这是头一次竞选班子将获得的所有数据,成功地收集和汇总起来的总统竞选活动。奥巴马竞选成功倒不是由于大数据,但大数据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把关于每个选民的所有信息汇总起来,就有可能准确地了解该选民的情况,从而能够以一种针对性的,比简单原始的电视竞选活动强得多的方式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所以,既然大数据帮助奥马巴入主白宫,那么公司该如何利用同样或相似的工具,获得麦肯锡所说的那些生产力、提高效益呢?

Stephen Sorkin是美国大数据分析工具公司Splunk的技术副总裁,他表示,许多公司往往忽视了它们已经坐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日志文件。计算机会生成记录下各种信息的庞大的日志文件。

“这些数据常常只是用来排查问题,但你可以用数据派更多的用场。”Sorkin表示,这让公司企业有机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客户在做什么、客户在怎么做,可能还可以了解客户为什么要做。

一些大数据拥趸声称的一个虚假的承诺是,总是有办法能够从巨大的数字数据海洋中找到企业所寻求的宝藏。Sorkin立马驳斥了这种所谓的希望。“这一幕不会神奇地出现。软件只能找到相互关系,无法找到因果关系。为了查到因果关系,你就得做些工作,这时候需要人来弄清楚什么信息很重要。”

Andrew Grant是利用英国一所大学的应用算法来优化大数据的Satalia公司董事长,他认为,文化障碍才是最大的阻碍。

“眼下你会认为,公司会表示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摆脱金融危机。实际发生的一幕似乎恰好相反。大家都在削减费用,创新从何谈起?”

另外还有很多障碍,包括为不同的数据世界设计的监管框架,以及缺少实际从事大数据分析工作的技能。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家电 嵌入式Linux 路由器开发

1 引言

    863智能计算机首席专家高文教授说:所谓后PC时代,是英文pervasive computing的中文意译,pervasive的原意是普遍的、蔓延的、渗透的,所以pervasive computing这个词组直接的翻译应该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计算。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所谓后PC时代是指:计算机无所不在,它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这样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机也绝不都是象今天的PC一样摆在桌子上或放在书包里,后PC时代的绝大多数计算机是以非计算机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作为随身物品出现的电话、遥控开关、电子戒指、电子手杖等,再例如作为家庭网络组成部分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等。这些设备的核心部分都有计算机,但大多是以嵌入式系统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机的形象出现。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后PC时代的特点是计算机无处不在、很少可见。

    在IT业,如果要问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1],从事硬件开发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信息家电;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同样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Linux。事实上,当人们在谈论PDA、手持电脑、机顶盒时,后PC时代就到来了,或者说信息家电时代到来了。信息家电之所以直到现在才变得火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Linux的加入。廉价的Linux资源与信息家电结合,真正宣告了信息家电时代的到来,嵌入于信息家电(或其他设备)中的Linux棗嵌入式Linux,是国际软件界的一个新宠。Linux是个天生的网络操作系统,成熟而且稳定。Linux是开放源代码的,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它,或者用它开发自己的产品。Linux系统是可以定制的,系统内核最小时目前只有134kB。一个带有中文系统以及图形化界面的核心程序也可以做到不足1MB,而且同样稳定。因此,Linux作为嵌入式系统新的选择,是非常有潜力的[3]。

    国际上有数以百计的嵌入式Linux开发计划,在国内,这方面的发展也有了较大进展。博利思软件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于最近推出了一个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棗PocketIX 预览版(下载网址为:pocketix.com/software/software.htm。)。PocketIX是一个内核基于标准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由一个体积很小的内核及一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的系统模块组成。其系统占用空间小、启动速度快、稳定性好,并具有多任务、多线程的特征。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相比,PocketIX采用标准的Linux结构,所有运行在标准Linux下的应用软件都可平滑移植到该系统上。

    在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过渡时,操作系统小型化、产品稳定性及是否易于开发等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嵌入式Linux虽然只是刚刚兴起的热门技术,但它却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嵌入式Linux产品的研发,涉及到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Linux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通讯产品设计师的行业经验,华恒网络技术公司正是基于在以上经验的优势,成功推出国内首款基于嵌入式Linux超小型应用产品――网络管理卡,该产品已经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有关详情可访问该公司站点(hhcn.com)。

2 嵌入式Linux开发的优点及版本

    嵌入式Linux由于代码开放性以及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中低端的嵌入式网络设备中应用起来,比起pSOS+,VxWorks等专用系统有许多优势,Linux甚至支持蓝牙技术,VxWorks对于新技术的支持远没有Linux那么迅速;从我们开发路由器卡可知:从产品上市时间到产品的功能不断扩充、开发人力的投入都验证了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平台的优势。如果是用VxWorks作为平台来做就相当困难,一系列的防火墙协议以及Web Server协议、TCP/IP整个体系结构、拨号协议等等,不是自己开发就是要买VxWorks的编译好的库(不公开源代码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表1将专用嵌入式实用操作系统与嵌入式Linux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表1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嵌入式Linux的比较

专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版权费

每生产一件产品需交纳一份版权费

免费

购买费用

人民币数十万元

免费

技术支持

由开发商独家提供有限的技术支持

全世界的自由软件开发者提供支持

网络特性

另加人民币数十万购买

免费而且性能优异

软件移植

难,因为是封闭系统

易,代码开放,有许多应用软件支持

应用产品开发周期

长,因为可参考的代码有限

短,新产品上市迅速,因为有许多公

开的代码可以参考和移植

实时性能

需改进,可用RT_Linux等模块弥补

稳定性

较好,在高性能系统中仍需改进

    Linux是自由的多任务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获得多种配置及体系不同的Linux版本。因此,如何选择Linux的发行版本,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Linux的版本主要有3大类:

(1)标准的Linux版本。

(2)小型化的嵌入式版本(Small foot-print“embedded”Version)。

(3)具有实时扩展功能的Linux版本。

这3大类Linux版本的各自用户所占的百分数统计饼图如图1所示。

图 1 各类Linux操作系统用户分布图

    另外,Linux还有一些特殊应用、把Linux移植到非X86体系的CPU(包括PowerPC、RISC、68K以及许多别的微控制器)上的版本。例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如“瘦服务器”或“防火墙”应用的小型化、实时特性增强的特殊版本。

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Linux发行版本都是在同一个框架结构类型下发展演变的,它们使用的基本模块都相同,其中包括Linux内核、Shell命令(命令执行解释模块)以及许多的通用工具。不同的是,数以百计的Linux应用程序,被包含在不同的发行版本当中,安装的进程处理程序也不同。

3 嵌入式Linux的一个开发实例分析

    传统的路由器都是使用专用的RTOS开发的,在开发TCP/IP、防火墙协议以及Web Server协议时都只能自己去实现,产品上市的周期非常长,对新协议、新接口的支持以及设备升级的周期也很长,因为专用的RTOS有关内容都要自己开发;而对于Linux来说,这些都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代码,针对应用系统的要求作必要的改动即可,对新协议、新接口的支持也是如此,无需要自己从头去开发。

    在表2中,我们将分别利用VxWorks专用操作系统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来开发路由器作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

表2 开发路由器情况表

使用VxWorks专用操作系统

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产品上市时间

长达9个月

仅需3个月

投入开发的人力

多达6人以上

只需3人

产品的附加成本

每台路由器需要交一份版权费,成本大大提高

没有任何附加费

产品功能的丰富性

一般,增加功能要象厂家购买模块

丰富,可利用自由软件的大量公开代码移植

网络特性

另外购买网络模块,如OSPF动态路由协议库,很昂贵;若自行开发则稳定性较差且开发时间长

免费获得自由软件代码,只需移植,由于来

自桌面Linux平台,继承性好、稳定性好、

开发时间短

产品升级以及对

新网络协议的支持

厂家反映慢,支持慢,不一定能支持新特性

利用全世界Linux自由软件开发团体的力量

,支持迅速

4 嵌入式Linux的网上资源

    4.1 标准的Linux版本

(1)Caldera:calderasystems.com/

(2)Corel:linux.corel.com/

(3)Debian:debian.org.com/

(4)Mandrake:linux-mandrake.comlen/

(5)Red Hat:reahat.com/

(6)Slackware:slackware.com/

(7)SuSE:suse.com

(8)Turbo Linux:turbolinux.com/

    4.2 小型化的嵌入式版本

    (1)ETLinux:prosa.it/embedded/etlinux/

    (2)LEM:linux-embedded.com/lem.php3

    (3)Linux Router Project:linuxrouter.org/

    (4)LOAF:loaf.ecks.org/

    (5)ucLinux:uclinux.org/

    (6)uLinux:sunsite.auc.dk/mulinux/

    (7)ThinLinux:thinlinux.org

    4.3 具有实时扩展功能的Linux版本

    (1)RTLinux:rtlinux.com

    (2)RTLinux:FSMLabs.com

    (3)RTAI:rtai.org/

    (4)EL/IX:sourceware.cygus.com/elix/

    (5)SRT-Linux:cl.cam.ac.uk/~dmi1000/linux-srt/index.html

    4.4  Linux特殊应用版本

    (1)FirePlugLinux:fireplug.com/

    (2)KOSIX:touchdynamics.com/KOSIX.html

    (3)Linux Router Project:linuxrouter.org/

    (4)Pizzabox Linux:jrcs.co.wk

5 结束语

    尽管绝大部分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仍掌握在外国大公司的手中,国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技术含量、兼容性、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由于Linux自由操作系统的出现,特别是将嵌入式系统和Linux有机结合起来的嵌入式Linux,给我们提供跟踪国外嵌入式操作系统最新应用技术难得的机遇。嵌入式Linux将在机顶盒、掌上电脑或PDA、手机和寻呼机上网、车载盒、工业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原.细看嵌入式中文Linux 中国计算机报 2000.7.4

第12篇

一、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依据,推行“双证”,督促考试方式改革

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我国现有职业进行了分类细化,先后制定出国家的行业职业标准。这些标准要求了行业对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对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从2002年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个专业积极倡导和推行“双证书”制,推行职业资格鉴定与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并将此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个专业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对所有中、高职学生应考的工种和等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指派专业教师对全体参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考前辅导和专门技能强化训练,同时在教学安排、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为学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了便利和支持。由于组织得力,安排合理,措施到位,7年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目前该院已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等课程中推行以证代考制度,目前该院专门成立培训科,正在积极争取把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工、无线电调试工、动画绘制员、网络编辑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的职业资格认证以直通车的方式直接纳入到相应专业教研室的常规教学考核体系中。通过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制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工作能力。三个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等级考试中始终保持90%以上的一次通过率,毕业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占98%以上。“双证”的获得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特别是获得职业资格高级证书成为学生就业热门技术岗位的重要砝码。

二、制定、修改和完善《合格课程考试大纲》

《合格课程考试大纲》是实施课程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它主要包括课程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设计和要求,主要用于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明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印发《合格课程考试大纲》,组织学生学习“考纲”,师生明确合格课程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努力促进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最后,按“考纲”组织教学和考试,重点开展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探索与完善,最终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加强平时与实践考核比重,注重过程评价

学生的应用技能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中形成的,考试只是检测实际技能训练水平的一种手段,只能充当一面镜子,映射出学生实际获得技能的效果。因此,如果只凭期末的总结性或鉴定性考试结果唯一地衡量或测试学生的应用技能会误导学生,使其误以为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即可获得各种技能,从而忽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训练。鉴于此,我们将传统的一次性单一考试(指期末总结性考试或笔试)模式调整为分阶段全程考试模式,通过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在电子院的实训室中,任课教师加强了对每个教学单元的考核,实行每一教学单元一考,或者在每个教学周的最后一次课进行单元考核,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问,教师可以给予提示与指导。考核的目的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问的质量给学生打分,不一定要按照要求给分。期未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根据课程特点,仍是以实践考核为主。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本上实现了无纸考试,在教学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到实实在在学生所做的电子试卷。上述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实践,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四、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是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只有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在考试过程中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培养和锻炼各种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较弱,但模拟电路应用、数字电路应用等课程考试从2007年也开始逐步增加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内容和比重,课程考试注重实际操作或系统设计的训练与考核,操作考核也达到了课程总成绩的60%。由于在考试内容中增大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考试的内容,使学生重视了平时的技能训练,重视综合应用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也使那些心存侥幸的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堂教学课和实训课。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了工程素质与创新意识。

五、不同课程考核方式各异

加强平时考核,注重考核过程,积极推广口头表达加设计、操作、实践、撰写课程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网络中心综合实训大楼基本上进行所有课程的教学,完全取消笔试与试卷纸,采用平时单元实训考核与期未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系统设计每一门课程,采用课程综合作业和电子技能大赛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指定的题目与设计,并进行现场答辩,由带课老师或教研室专业小组评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加强。

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考试命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减轻过去传统学生大量的记忆负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已经完善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内容重点范围进行命题,尽量减少记忆性的试题。因此,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软件应用类、网络类、电子技能类实训课程多采用实践考核,如上机操作、现场模拟等等。尽量减少闭卷笔试考核,在开卷考核及各种设计中增加学生创新点的分值。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组织教师学习与考核有关的知识和规定,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院校实践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实践技能考试这一杠杆来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找到职业教学中的盲点和误区,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进一步巩固成绩,克服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外,电子院专门成立考务管理科和督导管理科随机抽查,加强监督,确保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教学转型。院领导要求每位带课老师做好试卷分析,加强对考试结果的分析,随时征求专业教研室主任和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授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这样以来也就不断改进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