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时间:2023-09-15 17:3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第1篇

为加强村(组)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集体资产资源,根据《*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村集体经济组治财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现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组)资产资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管理职能及范围。

1、管理职能:镇经管站(资产资源管理中心)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农村集体村(组)资产资源的监督、指导、管理。负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合同见正、资金收缴工作。

2、管理范围:村(组)集体资产资源主要包括:集体固定资产购置、出售和出租,集体大水面、精池塘、提水养殖田块、具体预留“机动田”、“三慌”(慌地、慌滩、慌水)、圩堤、场地、非农用地以及农户委托集体组织代管的耕地。

二、规范招标程序

1、申报立项。凡属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出售、出租和开发利用,村支部、村委会要以书面形式上报填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立项;

2、调查核实。资产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对村申报项目调查论正,在三日内作出回复,并负责草拟招标合同、招标简章和通知;

3、民主决策。将招标的合同、招标简章和通告交村监督(理财)小组成员会补充、修改、完善,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讨论通过;

4、张贴公告。资产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会同村将讨论通过上午招标简章和通过,在村务公共场所公示七个工作日;

5、投标报告。参加招标的人员到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报名手续,并对投标人员进行资格审核。

6、公开招标。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依据招标简章和通告的规定,聘请镇纪委、司法、公安、村支部、村委会及监督代表参加,在归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参加招标人员进行公开招标;

7、签订合同。招标一旦成功,由中标方与资产资源所属村(组)签订书面合同,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见证(资产资源招标合同见证服务费控制在5%,非农用地租赁;合同见正费,按租金总额5%由租赁人交纳),并将中标款及时解缴到镇经营站进行专户管理。

8、张榜公布。结报会计三日内将招标结果向群众公布。

三、严肃管理纪律。

1、严肃招标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由镇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对外实行公开招标,任何村和个人不将集体资产资源私自变卖、出租、发包、续包、转包、和串包,禁止一切非招标行为。凡参加招标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有弄虚作假的不公正行为,将视其情节追究相应的经济、政纪和法律主任,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由镇纪委责成相关责任人及时纠正并视情节和纠正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①不公开招标,随意发包、续包、转包、甚至串包的;

②须已公开发包,但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招标的;

③招标资金不及时全额解缴专户管理的;

④招标过程中,明知有串标行为而不制止,导致严重后果的;

2、严肃合同管理:凡涉及到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变卖、发包、和非农用地租赁等合同,都必须经镇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见证,合同送交资源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对过去签订的不规范合同,将逐项进行修改、完善。

3、严肃资金管理: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变卖、发包资金和非农用地租金随合同签订全额解交镇经营站专户管理,任何村和个人不得将资金截留、挪用。

四、配套规律措施

为切实把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落到实处,真正把集体资金管到位,根据上极有关要求,借鉴有关乡镇经验,从今年5月1日起各村村委会章一律交由镇经管站管理。村结报员负责财务结报、资金解交、合同管理、公章管理等工作。镇经管站要建立公章使用明细登记薄。

第2篇

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村村务规范化建设,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村有乡管”和“村账乡管”,由乡镇农经站直接代管村级会计账、表、簿、证。近年来,通过加强监督查处、出台相关硬性规定等措施,有效规范了“三资”管理。但是,“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监管不到位、资产资源流失毁损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够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首要原因。一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村里的事,“村里的钱村里花、村里的资源村里用”,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多数群众也认为反正资金、资产、资源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只要村不向群众收费就行了,根本就不关心财务运行和资产资源使用情况。所以出现了“三资”管理中上级、下级都不能有效监管的现象,带来一系列不利于监管的问题。如在清理登记工作中因组织不力、马虎敷衍,造成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村务(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公开的形式、程序、内容的真实性都无人问津,有的村甚至出现部分资金不入财政账户直接到村到人的集体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因为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忽视、放松对“三资”的管理,长期以来,导致监督管理的手段不多、措施不力,甚至于问题发生也得不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管理的实效。

2.监督主体不明确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重要原因。监督主体不明确的直接原因是对“三资”范围的界定不清晰。管理部门没有能够就农村集体“三资”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进行明确,给清理登记和管理“三资”带来困难,不能明确界定“三资”的范畴,就无法确定监管的主体。监管主体不明确,没有责任人,势必会导致资金资产资源流失、转移甚至被非法侵占。

3.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根本原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依据。目前制度不健全直接制约了“三资”管理的失效。在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中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对“三资”管理的要求,但是不全面、不具体,不便于执行。从监管制度上看,没有明确的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相关制度、考核机制、“三资”流失责任追究机制,多数村普遍存在重实物、重现金、轻台账的现象,导致账实不符,甚至有物无账,有钱无账,此外,对资产资源的权属变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资产被处置时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从现有制度的落实上看,很多制度没能得到较好落实,客观上增加了“三资”管理难度。

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注重源头治理,从提高认识、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等几个方面人手,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机制,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进一步增强“三资”管理的实效性。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财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订“三资”管理的有效办法,明确规范统一的“三资”目录,确定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清理审计,切实把“三资”管理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实抓好。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的治本措施和重要保证。乡镇、各村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流转过程中,要认真负起责任,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要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规范管理。在处置资产资源、变更权属等问题上要规范程序,实行张榜公示,及时建立台账,村居要书面请示乡镇,经严格审查把关后方能作出处置。

(三)摸清家底,明晰产权。清产核资是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明晰农村“三资”的范围。凡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都属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范围。村级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拥有或以投资、贷款、举债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体育设施,农业机械、电力设备、通讯设施、集体企业等;村级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耕地、宅基地、果园、林地、水面、坑塘及四荒(荒地、荒沟、荒丘、荒滩)等自然资源。对国家投资,村民投工投劳的新建开发项目,按村民投工投时的工时价值及所占比例进行登记。通过分类登记,进一步明晰“三资”权属,便于加强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富源县 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28-0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 富源县“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1.2 思想认识落后。集体资产被随意占用,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1.3 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组织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集体资源低价承包、私自转包,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集体收益减少。

1.4 乡镇(街道)经过几轮的机构改革,原有工作职能已经找不到做事的机构。2009年各乡镇(街道)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职能划转,现在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在银行开户时只能使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无机构和法人。

1.5 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总等着上面的指挥棒,缺少探索精神;由于村级报账员报酬未纳入财政核算,由村级自行解决,报酬低更换频繁,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度不高。

1.6 农村“三资”管理范围不全面,我县自2009年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以来,着重对资金进行了管理,资产仅对部分(如办公楼、学校及日常办公用品等)进行了管理,而资源性资产尚未管理。

2 富源县“三资”管理的解决措施

2.1 组建领导机构,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国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设立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三资”管理日常工作。各个乡镇(街道)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到机构、人员、场所三到位。同时,各村(居)委会成立“三资”清查组,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管的体制,在全县形成了由“县到乡到村到组”的四级监管组织。

2.2 建立相应的管理平台。全县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个机构,完善了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了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按管理制度规定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必须进入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投标。

2.3 强化制度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始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同时制定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按照“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委托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并上墙,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2.4 “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培训。清产核资是实现全面委托服务的中心环节,富源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富源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业务要求》,对乡镇(街道)“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清产核资业务培训,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共组织业务培训36期,总计1981人次。全县各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做到先清账内、后清账外,先清资金、后核查资产资源。在村级“三资”清理登记完毕后,各乡镇进行严格审查,再由各村向群众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村委会负责人、村监督委员会、村小组组长、参与核资人等签字盖章后上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明细台帐,力争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项。

结语

在今后的“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金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2(2):57-58.

[2]蔡宁.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2013(24):121.

第4篇

[关键词] 南安市 三资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48-01

1 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经几年来,全市各村集体通过开展资产资源产权造册登记,“三资”清查、界定产权、核实价值、合同清理、公开公示等工作,摸清了家底,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并实行计算机网络监。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高村级 “三资”的综合使用效能。至2014年12月份,全市“三资”管理系统中有420个村(社区),登记资产总额290015万元,其中村集体货币资金余额63538.82万元、应收账款45950.69万元、固定资产113621.98万元;登记资产信息14814条,资产总额69232万元,其中房屋41314万元、农田水利设备2465万元、乡村道路19161万元、办公设备2547万元;登记资源信息12577条;登记合同信息1903条;登记资源总量159.76万亩。

2 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产资源登记尚不全面、完整

资产资源大部分没权证手续。村集体所有土地、山林的地界虽然这几年有进行过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和林权登记,但是没真正做到界线清楚,划权清晰。从资产资源登记资料上看,资产及资源登记没完整,没有真正全面清产核资,比如以前村水泵房、仓库、果场建筑物等没有清查清楚。村集体资产的不动产如村址、老人活动中心、安息堂等建筑物基本上没权证手续。集体资产基本没折旧,部分资产估值不准确。

2.2 资产资源流失时有发生

个别村集体资源发包存在暗箱操作,低价发包资源时有出现,而且时限很长。出现不少资源发包超50年以上发包合同。不少资产资源出租、发包时限已到了,村集体还没及时收回,放任资产资源流失。村集体出租资产、发包资产没有按合同约定及时交缴租金、承包金,村委会也没有及时追收。变成旧欠款,村委会也不积极追收了。

2.3 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改制内容

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萎缩,集体收入逐渐减少,而各种公益性和福利性支出还要维持,造成有的村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靠上级财政补助,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占村财收入55%。从近年来的村集体收入情况统计看,收不抵支村(社区)占全市行政村数近三分之二。村集体入不敷出,村委会要正常运转,公益性事业还必须支出,为此开始动用集体积累,造成集体家底越来越薄,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现象。有的村虽有少部分净资产,但由于资格界定未完成而征地费已分配完毕,需用净资产弥补人员分配,分配后的结果净资产所剩无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核心内容是集体资产产权,没有可量化的产权,改制也就无从谈起。

2.4 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明,缺乏空间载体

现在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资金如何投向、怎样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困扰各村的共性问题。如投资办实体经济,不知投资什么项目,过去办企业亏损的教训,不仅村民不答应,就是村干部也不愿意;如投资购买土地兴建标准厂房、店面搞租赁经营,受因地制约难以寻找空间,也因资金较少没有投资实力;如存入银行吃利息,因利息较低也不能使资产保值增值。由于没有较好的投资渠道,一些村将资金投放借给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没自身经营,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太难了。

2.5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

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中,都规定农村所有权主体是集体。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几个层次“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法律规定则较为含糊不清。乡镇、村、村民小组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

3 村集体“三资”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建议及意见

3.1 进一步完善清产核资工作

再次组织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补缺补漏,对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价值、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再次补盘点,登记,对村集体外借资金和各类经济合同进一步核对清理,使农村集体“三资”的产权得到进一步的明晰。根据国土资源局做过的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及林业局做过的林权登记的工作为基础做好资源的清查,准确登记资源存量、种类、分布。

3.2 加强对资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资产、资源的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大力度摸清各村(社区)的资产、资源,加大合同的清理工作,要联合有关部门对资产资源的监管及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按照《南安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及《南安市村级(类)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建议上级对现有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3.3 因村制宜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操作的原则,要根据各村情况,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一村一策。

3.4 重点扶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的目的就是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为农民提供稳定持续的收入的来源。各级党委、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改制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各村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第5篇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对于土地或者土地使用权,会计上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和操作办法,但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仍存在较大缺陷和不足,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土地的重要性在国家内部主要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固定安置功能和商业化的增值功能。一是固定安置功能。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没有自己的土地,很难持久而长远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商业化的增值功能。土地上的附着物(房屋、建筑物)存在残值,但土地本身并无残值,或者其残值一般情况下都大于原值。然而,作为城镇(农村集体)土地,土地使用权只会增值,总体上没有跌价和贬值的可能,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但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资源,排列在企业或者政府的资产最末段,在企业、个人等交易过程中,巨大的利益常常处于被忽视,监管处于失控状态,成为少数人操作牟利的对象。

第二,土地管理严重不到位。目前,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并没有忽略土地重要性,但至今他没有系统的对口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处于凌乱而彼此分割状态。当前中央有国土资源部,省、地、县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实际上只管理没有出让的城镇国有土地和部分非城镇集体所有制土地,且处于十分粗放的宏观调控水平。至于已出让或者已划拨的使用中的土地,基本上处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作为一种固定的税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费),由税务或者其他部门掌握,只按历史价值固定接受,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并不协调。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内部,也没有’专门的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岗位,对土地资产原来价值、用途、开发利用及远景价值一无所知。

第三,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一项资产进行会计资产管理存在极大不足。在会计上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严重影响了会计的重要性原则。首先,作为土地或者土地使用权,是有形的和看得见、摸得着或能感觉到的,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其次,收益稳定。作为城镇(农村集体)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土地使用权只会增值、几乎没有跌价和贬值的可能,这与会计上所有资产的定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三是它能独立发挥作用,无须与其他资产一起使用。

第四,土地的传承性认识不够。企业除固定资产,除房屋、铁路和桥梁水库等以外,都有年限限制,而土地一旦占有或者控制,基本上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以外寻找继续占有和使用的资源和理由,具有无限递延性(城市中个人的宅基地、企业的房地产、社会各种组织房地产最为明显)。目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布局无不打上了土地使用权的烙印,从此方面来看,土地的属性不受政治和制度的影响而具有延续性,是其属性使然。

二、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国土资源管理部与国家任何一个职能部(局)一样,统筹管理全国的土地及其使用权。不仅管理全国的土地及其使用权,还要管理国家的土地规划、土地收益。无论是未出售的土地或是已经出售的土地,无论是戈壁滩还是沃野平原、无论是城镇土地还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都应纳入统一的网络,由专人负责管理,且对此方面十分熟悉。政府部门使用的土地、未使用的各种土地(含广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广袤土地)均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数据模型和管理系统委派专人统一管理,并建立设有专门的人员和定期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报表资料的运行机制。

二是作为单独的一项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笔者认为,土地作为固定资产进行单独管理和核算非常合理。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是指取得土地的成本花费,即对于国家政府而言的土地征用费,目前在城镇土地使用方面有了一套成熟与相对完备的机制评估规律变迁表,可作为依据和基础,便于计算和操作;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权不包括地上的建筑物和土地的附着物及支付的各种迁移补偿金等(这些费用作为固定资产或者长期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单独核算对于部分土地的出售、出租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作为单独列示的资产,出现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报表中,与投资性的房地产一样进行单列。

三是采取科学的土地使用权单独管理和核算的方法。在土地使用权核算中,设置“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评估”两个总账科目,并定期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土地使用权”科目主要核算初期取得的土地征用费用,包括购入、置换、非货币易、重组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过程中摊销、后续支出等业务内容。土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及后期开发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等,应根据其使用年限分别作固定资产或者长期待摊费用按一定期限进处理。“土地使用权估价”科目主要核算土地使用权定期评估和增、减值的情况。土地使用权的披露,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估价”作为长期资产单独列示,同时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包括使用面积、人员管理、重大事项的说明等。及时反映土地使用权的增加变化和潜在价值,客观反映企业购买、使用、处置土地使用权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6篇

关键词:医院;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快速成长。医院大多数带有社会公益性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国家,因此医院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企业内部重视,在医院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本文就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揭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障碍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阻碍,详情如下: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烈。首先,医院由于带有社会公益效益,相比于医院每天接触的患者和手术的其他部门而言,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熟悉,对于财务部门的长远发展不够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始或者已经着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时,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原来水平,管理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其他部门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医院管理者将全部精力放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忽视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管理效应,决策者虽然也会有意识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但是考虑到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的巨大资金,长久以来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就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搁置或者否认了,对于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在管理工作中的便利并未仔细衡量。2.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相关技术人员是其顺利应用的关键。但是财务管理长期工作中,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落后、单一,并且多依赖于原始方法,对于计算机工作内容不熟悉,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储备人才不多,在现有人才配备的基础上,推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带来财务管理工作量空前增加和财务管理原来工作者的抵触情绪,应用进程不会很顺利。3.数据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传递,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在部门之间的快速传动,但是现在财务管理人员配备和财务管理方法指导下,部门之间传递数据缺乏必须的规范性,在现有管理方法中,对于数据传递过程中数据规范性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在应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后,仍然不规范数据,财务数据对接出现差错,财务管理基本工作存在隐患,管理工作不但没有便利反而更加复杂,医院管理系统并不一定能发挥真正的实力,造成医院信息混乱。4.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待提高。决策者决定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的实施者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因为领导者对于财务工作的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工作热情不高,做事缺乏主动性,对于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热情不高,对于数据收集和规范不主动,固守原来操作方法,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需要医院引进复合型人才或者对于原有职工进行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培训,构建财务管理复合型管理团队,但是由于医院资金限制和管理重点不同,财务部门人才构成存在不合理和人才流失的现状。

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阻碍,但是这些阻碍基本上都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解决或者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改善,所以我们接下来探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1.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财务系统管理和物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系统是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个小的模块,小模块之间的连接使得系统得以顺畅联系,在统一规范了数据格式以后,模块间的一体化集成,最大限度的促进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同步性,减少了医院业务系统原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失误,加大了医院财务系统原始凭证的准确性,确保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此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的改变,带来的是更多的便利,物资部门入库凭证、固定资产折旧信息、人员薪酬核算等信息借助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自动传输,财务人员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自行提取然后自动生成凭证,相应计入财务报表相关内容,减少了人工录入凭证和记账的人工失误,减少了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毁损,减少了计算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巩固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并且在月末对账和内部财务监督过程中,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启用自动程序进行对账,自动联结其他系统,减少很多不必要麻烦,由于数据来源的一致各个部门实地进行抽样或者全面检查工作量大大减小。2.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管理大系统工程中,在应用资源管理系统到物流管理系统中,促进物流管理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的一致交流,首先,规范了物流信息管理,使物流从采购到入库到出库到使用付款流程的数据信息有个统一的标准,在传动过程中与其他系统的交流实现无障碍交流,尤其是与财务管理部门达到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账账相符提供保障;其次,医院物流管理植入高值耗条形码管理后,不仅实现了国家卫生计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于高值耗材的全程跟踪,从申请到购入和使用的全过程,都能够做到实施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财务部门内部监督功能,促进了医院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资源损耗,物流接第流动越来越透明化,对医院腐败恶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使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应用资源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首先,方便会计核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系统中,对于全部资产有整体把控,同时能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操作处理,系统同时对全部操作进行记录保存,会计需要进行相应操作核查和不定期检查时,可以做到随时提供核查信息;其次,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处理的重要内容,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更新和固定资产折旧自动计提和核算,使得原先由于工作量限制不能采用的方法得以应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最后,固定资产使用条形码,相当于每项固定资产都有了自己的“身份”,通过将其分类整理,在进行资产盘点时,能拿出最新资产信息进行核对,提高盘点效率,并且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对接,了解其他部门资产需求,对于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4.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每年资金收入和支出大致是由最初的预算决定的,所以讲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全面预算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全面掌控医院资金收入、投资和其他支出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于医院物资购入支出和物资引进进行分析,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对于这个项目所需成本费用有了解,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数据支撑从预算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得到数据,且真实可靠;其次,全面预算系统将往年有关预算支出可以分类整理,在遇到相关预算项目可以从过去数据中吸取经验,为财务管理提供改进途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最后,在全面预算系统中,建立预警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发生超出预算范畴的事情就会有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起到了相应监督作用。5.全成本管理系统。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主要是现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是需要分不同员工来完成,并且进行往年对比比较困难,单人无法全面把控成本构成和各部门成本现状。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全成本管理方面,构建全成本管理系统,对于财务成本核算有着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将成本数据录入成本管理系统中,形成业务数据,然后财务转岗进行定期核算,对于各部门成本收支问题全面把控,针对不同部门重点分析,得出各部门成本症结,然后财务管理过程中重点解决,促进全面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针对不同员工进行分析,首先,构建财务管理人员体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多层次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针对缺失的人才进行吸引招聘;其次,对于现有员工缺乏相应能力,但是有提升空间的,针对性的安排培训,使其具备相应能力。只有财务部门人员配备齐全,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发展的空间。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文从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虽然讲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阻碍,但是实际应用后能够提升整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岩.简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25)

[2]向晓菊.试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6(17)

[3]李维玉.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经济师,2016(11)

第7篇

关键词:宁州 委托 三资

宁州街道辖27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18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79740口人,其中农业人员64453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276300亩,耕地41926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1元。为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是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街道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经研究,成立宁州街道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农村集体委托服务工作服务中心。

2.制定方案,强化宣传

研究制定了《宁州街道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宁州街道农村“三资”中心职责》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三资”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为使“三资”工作家喻户晓,街道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街道村干部动员会和培训议各1次,使干群充分了解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的意义、目的、步骤、方法、程序。

3.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

严格执行操作方案,坚持四项原则,抓好“五个统一”。

3.1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做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收益分配权不变;村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督权不变;二是坚持依法的原则。不统包统揽,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坚持实际的原则。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3.2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

一是统一制度。按照县、街道相关制度进行操作;二是统一审核。村集体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到街道“三资”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管理。三是统一核算。对村集体“三资”实行统一核算;四是统一公开。各村财务由街道中心统一提供,坚持每半年逐笔逐项公开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流转情况。五是统一归档。各村“三资”档案由镇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分村建档。

3.3坚持“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

清理:截止2011年5月30日,全街道27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及187个村民小组第一阶段清理登记货币资金、库存物资、对外投资、资产、在建工程、资源性资产、债权、债务、经济合同已全部完成。

登记: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清理登记表,清理一项登记一项。做到登记的内容全面,事实清楚,数字准确,不重不漏。

核实: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布置“三资”清理核实工作。一是成立核查小组、明确责任;三是加强督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公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公示程序,做到四规范。一是规范公示时间;二是规范公示内容;三是规范公示形式;四是规范公示保留资料。

确认:街道“三资”清理指导组到村现场指导,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使集体资产明晰,资源透明,资金明了。

上报: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确认 的“三资”清理结果,各级签字认可同意后,逐级上报。

4.巩固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为建立“三资”服务长效机制,县农经局、街道农经站年底对各村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审计的重点要看资金是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村级集体资产运营情况,有无账外账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为“三资”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三资”清理及委托工作成效显著

5.1盘活了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如老里箐的沙石厂是村集体资产,过去由于操作不规范,年承包费只有万元,群众意见很大,推行农村“三资”服务后,实行了公开招标,年承包费一下子提高到万元。

5.2进一步规范了对村级资源的处置。

对承包期满或新增加村集体资源进行公开拍卖或租赁,杜绝“暗箱处置”行为,促进村级“三资”保值增值。

5.3解决了疑难问题,使“三资”量明显减少。

以前,因村级财务不明,越级上访的屡见不鲜,实行“三资”服务以后,财务收支往来,资产、资源发包由暗变明。透明度的提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干群之间的对立关系,村集体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5.4体现了民主决策。在“三资”清理中,将清理结果通过公开栏对外进行公示,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5.5摸清了家底。通过这次清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对家底进行了彻底清查,并将资金的使用、保管情况进行了公开,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和谐了干群关系。

5.6村级开源节流渠道进一步拓宽。实行“三资”服务后,村级所有建设项目全部按规范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管理,为村级集体节约了大量资金,破解了干群之间因项目发包产生的猜疑矛盾,融洽了干群关系。

6.存在的问题

第8篇

推行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引导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法定渠道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年《**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开始实施,及时处理和化解了一批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为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办理的案件看,也存在补偿标准不合法、补偿不到位,甚至挤占、克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等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征地补偿争议裁决中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减少争议发生

(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编报征地方案时,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被征土地的类别,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勘测定界报告书、勘测定界图,查明土地权属状况,核准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核定各类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确定补偿倍数。

(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或者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土地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中未打破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不论是以村委会还是村民小组的名义与农户签订农业承包合同的,土地都归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不得将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村农民集体或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三)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每年公布当地各类农用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作为计算征地补偿费用的依据。

(四)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要依法征地公告,明确公示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征收土地的用途、面积、地类、位置、具体范围,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的各类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标准、农业人口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和地点。省国土资源厅要将征收土地的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征收土地的用途、面积、地类、补偿标准等在其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征收土地批准后,根据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制定具体地块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否则,制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无效。制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要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并依法在被征地村、组予以公告。

二、规范补偿费发放行为,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一)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的发放管理,制定征地补偿费用支付、使用和管理监督办法。征地补偿费用应当由组织实施征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支付;委托征地拆迁安置事务机构支付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受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但不得委托用地单位、乡镇政府等其他单位支付。

(二)严禁将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征地补偿费用,转为乡镇人民政府资产、村(居)民委员会资产,或者转为非被征地农民集体所有的企业和私人财产,或者将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征地补偿费用,转为乡镇人民政府资产。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不得只支付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而不支付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三)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征地补偿费用支付对象发放征地补偿费用,其中土地补偿费的发放,应当根据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提出的方案进行。土地补偿费的发放方案,被征土地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小组农民集体讨论后提出;被征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会议或者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提出;被征土地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没有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决定。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放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应当通过银行或者信用社,直接发放给被征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户;不得通过其他环节和渠道发放,防止被截留、挤占和挪用,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三、认真办理裁决案件,切实化解征地矛盾

(一)市、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工作,明确征地补偿争议裁决案件的办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做好争议案件的受理与协调工作,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之中。

第9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资源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14

1 信息化管理医院财务工作的目的

医疗卫生体制的创新,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进而促进医院活力迸发,从各个方面以及立场来看,似乎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提出医疗卫生体制创新改革观点,这对于医院决策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改革创新之中,不会因为众说纷纭而丢掉自己的特点,能在创新这一条道路之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成为行业之中的顶尖,这是每个医疗机构决策者都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关乎着医疗机构的发展与生存,应当特别给予关注。而医院的发展,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所以,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

2 医院财务管理中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相关问题解析

在医院各个部门之中,财务部门一直以来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财务部门的存在,支撑着医院的发展,如果未建设财务管理部门,那么则难以规范化管理医院财务工作,医院资金的利用也会被有心人混论,进而使得医院无法正常运转,更甚者还会给医院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1 医院规划方案不够具体

医院财务管理中,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多数医院决策者都对其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认识,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医院决策者需正确意识到其重要性,对其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工作期间,医院决策者却忽略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这或许是因为医院决策者更加注重其他方面,导致医院资源管理系统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进一步致使医院财务管理各项工作不够规范、具体,缺乏科学性,正是因为医院规划方案不够具体,最终难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2.2 数据规范缺失

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与医院财务管理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信息化财务管理数据,那么则会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但是因为医院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从而致使财务数据管理,依旧遵循以往的方式,并且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数据不够规范标准,无法有效确保财务数据,这样一来,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实际作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出现混乱的情况,最终导致财务数据信息丢失。

2.3 财务管理人员技术能力有待提升

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时,医院财务管理有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那么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基于此,在应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中,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但是因为财务管理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管理财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耗费诸多时间,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也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确保财务数据的管理可正常进行,避免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

2.4 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医院在创新改革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却并不怎么十分显著,这或许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关,创新改革医院期间,只是针对表面问题给予了解决,却没有从基础问题着手,这样就导致医院难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改革成效。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管理相关人员,对自己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意识到中的关键性,在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期间,所收集的财务信息数据不够标准、规范,财务管理各项操作依赖于人工,进而影响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医院需构建一支专业性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然而却由于资金问题,致使医院复合型人才引进失败,就算医院招聘了先进优秀的人才,但是也难以满足人才需求,最终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医院建设。

3 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成效

3.1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各个系统之间相辅相成,比如人员工资系统、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等,其次,财务管理系统与HIS系统之间的良好配合,可让HIS系统保护财务管理数据,并且与业务信息实现同步,进而快速精准定位财务数据,保证其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基于此,在财务管理系统健全时,应当与HIS系统良好配合,以HIS系统为主,来处理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工作,进而完成物资管理、收费管理,当财务数据管理合理且无误之后,有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各项工作进行账目核对核查,统一账目。

3.2 物流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中,物流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与HIS系统形成一致体,通过物流管理系统,HIS系统跟踪物流方向,进而清晰化、透明化医院物资,此外,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财务管理人员输送物流时,能够做好医院费用管理工作,降低错误的发生率,进而保障医院资金安全。

3.3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与财务总账、物流、人力资源等系统为一体化集成,利用条形码,合理掌握控制医院设备过程,涉及设备生命周期、出库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进而便于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监管、了解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规范管理固定资产,降低折旧设备的经济损失,创新改革以往传统核算方式所留下的不足,现阶段,利用系统,自动核算出医院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而将计算所得出的结果报送财务管理部门,方可生成固定资产成本,方便不同科室之间数据共享、处理。

3.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时到位,可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医院资源管理系统,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门收集医院各个科室的以及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规范化全部工作人员信息,同时还为工作人员薪酬系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快速处理不同部门、科室人员的工资薪酬,在报销有关费用方面,由人力资源部门将其信息发送至网上,也可以直接从网上实施费用的扣款以及报销,进而实现信息化人事工作,促进互相良好发展,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率,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3.5 成本管理系统

以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全部收入、成本信息,都将直接输送到成本管理系统之中,统一账目予以核算,财务部门则定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便于随时清楚最新的财务状况,并快速做出补救措施以及预警,改善成本管理弊端,摒除其中的错误。

4 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于现阶段的医院而言,是一项非常麻烦且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管理可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发展,反之,则会严重损害到医院的经济。在应用资源管理系统过程中,医院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以达到理想化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1]朱丽岩.简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25):146-147.

[2]侯筱轩.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A3):209-210.

[3]戴永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5,(33):172-174.

[4]倪纯静.医院财务管理中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7):238,296.

[5]曹丽敏.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108-109.

第10篇

    1.背景

    国有企业改革的二十多年,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简单的把发达国家企业的成功规律在中国特定的体制、文化、社会习俗背景下进行嫁接和复制。因此,这一过程只能在试错与调整中不断深入。在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总体目标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种主导的思路和方向。总体看来,最近一段时间的改革在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引下,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产权制度改革和优化市场竞争结构。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国际竞争的趋势来看,资金、技术等物质资源越来越快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它们成为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而人力资本———蕴涵在员工中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内部机制等无形资产,因其因果模糊性和路径依赖性,难以为竞争对手模仿,必然地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是,人力资源本身并不直接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源的价值必须通过战略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经济绩效。任何企业要想使自己的竞争能力最大化,都必须能够成功地管理好自己的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为激发人力资源旺盛的工作动力而实施各种管理和组织活动。

    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源与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性。在“人力资源与竞争优势”研究方向上,研究者需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是否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如果能够揭示人力资源构成持久竞争优势的内在原因,那么第二层面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否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4.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采用层层深入地研究与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中间变量和作用机理是什么?公司战略、产权、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第二,在作用机理的框架下,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该具备哪些职能?国有企业如何从目前的状态转变到这种理想的状态,转变的模式有哪些?第三,在上述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这些素质标准在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中存在什么样的差别?第四,如何科学系统地评价国有企业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内容大部分属于探索性的研究,所以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专家讨论、调查问卷、理论推演等手段,构建了国有企业在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情况下,各层级、各类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

    二、相关理论综述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与其理论体系的完善自 1959 年舒尔茨在《人力投资: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文中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兴未艾。随着人力资本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所认同,人力资本这一经济学概念开始被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使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管理也开始由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发展。人力资本管理是以价值为驱动的,力图能在员工中产生忠诚和动力,他并不定位在达到各项功能上的目的,而是希望能得到系统的价值观上的反映。当然,人力资源的三项功能也仍然重要,它们也适合于这个目的,一些传统的工具也会被使用,但人力资本管理追求的是三个功能目标的总和的均衡。因此,人力资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的性质,并且扩展了一些附加的价值。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人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在这之后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大都从具体问题分析入手的,缺乏对人力资本理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一直没有完成人力资本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论发展过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贝克尔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观点比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其明显特征,具体如下(:1)就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言,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即认为组织中核心人员及处于战略岗位上的人员是组织的根本资源,是组织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的获取源。所以,组织中人力资源是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2)就其职能而言,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参与战略决策,根据内外环境需要倡导并推动变革,进行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实践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更加偏重于组织层次的决策、规划与实践活动,而非具体执行性事务。(3)就其与战略的关系而言,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战略规划是一体化联系,即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的相互作用。(4)就其实践而言,更加关注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问题,更加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践活动间匹配性及捆绑性,即强调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协同效用。(5)就其绩效关注焦点而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已与组织绩效整合成一个整体。所以,其关注焦点集中在组织绩效的获取上,集中在组织持续优势的获取上。

    3.产权理论

    产权归属决定论以科斯创立的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企业是降低交易费用并带有权威特征的契约结构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着力探讨产权归属、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权归属论认为,产权是排他地使用资产并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就是剩余索取权,谁获取剩余,谁就拥有资产。总体看来,持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国有企业产权私有化是解决企业经营者生产性努力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内部条件,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产权结构决定论以契约关系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结”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着力分析企业产权结构、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侧重从行为权力角度定义产权,认为产权是剩余控制权形式的资产使用权力,企业所有权主要表现为剩余控制权,企业绩效的关键在于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产权结构决定论主要有三种理论表现:一是经济学中的企业有权理论。这种理论的中心论点是,企业效率问题的根源在于所有权控制权分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函数的背离,在于经营者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与不可证实性而引发的成本。二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契约治理理论。这种理论在定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影响交易成本性质和水平的三个特征性变量的基础上,认为任何交易都是通过契约关系进行和完成的,而不同性质的交易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契约关系,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并认为要节约交易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必须用差别的方式将不同的契约类型、治理结构或产权结构和不同的交易特征进行有效率的匹配。三是不完全合同理论中的产权配置或搭配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作出显着贡献的人力资本理论,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供理论基础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最初用来解释企业绩效差异的产权理论。本章认为人力资本理论被系统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之后,人力资源才开始与企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终于成为企业经营层面的重要问题,而不仅仅是普通的管理职能,这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地研究“人与组织”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章认为资源基础理论已经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

    三、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内容,它是指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认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这表明职务对非国有企业技术人员薪酬的影响较大。在采取“年功工资”上“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其他性质企业比例高。最后,薪酬失去了其激励功能,基本成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物质要素。在国家为国有性质的企业松绑过程中,许多国有控股公司,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迅速提升自身薪酬的市场竞争力。在薪酬的激励力度方面与民营企业、甚至是与外资企业相比,这些国有性质的企业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员工的薪资与福利方面,并没有取得优势。根据白皮书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结果,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相对一般员工的薪酬与福利问题,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激励问题显得更加复杂。薪酬对于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用物质的因素鼓励正确的行为,惩罚不正确的行为。由于国有企业薪酬方面的限制,所以在绩效考核的结果在薪酬方面的应用上面,缺乏必要的支持。这一局限在以销售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国有企业在近几年对培训越来越注重,国有企业的培训发展较快,已有许多大型企业摸索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培训体系。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而使用是目的。国有企业在培训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总会有一些企业存在一套引进装置长期开不起来的问题,或者某些引进装置运行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人能吃透原理、掌握操作方法,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有力地证明了国企在培训方面的不足。长期培养、系统开发是人员配置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国有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导致对人员的选拨、使用、考评、培养严重脱节。

    2.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第11篇

    (一)“三资”管理不规范

    首先,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相一致,在实践中,集体收入被当做私人财产,个人中饱私囊,随意滥用,或者对集体收入不入账,进行隐匿。同时“三资”收支情况对群众不公开,并且缺乏群众监督,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流于形式,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其次,集体固定资产权属并未公示。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基层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登记制度,导致了农村集体“三资”存在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最后,资源性资产问题。有的村集体对零星土地在账上显示不完整,甚至隐藏。

    (二)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村的村务公开走过场,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集体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公开不全面,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村务公开也只强调财务公开,[3]“三资”管理公开的不注重,导致村民对“三资”管理不信任。

    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和范围,统一认识

    首先,领导要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要注重宣传中央相关农村政策,使群众充分认识和学习最新的政策动向,并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切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方案;其次,村民要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政治觉悟,召开村民代表会,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村集体的“三资”管理决策。

    (二)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完善“三资”台帐,加强档案管理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彻底摸清家底,对“三资”的动向及时登记入账,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便于查询、监督。

    2完善议事程序规则,实行民主理财

    对“三资”的管理使用,各地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三资”的使用彻底透明,公开。

    (三)强化监督,保障“三资”运行

    1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监督

    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即有权力必须有监督,否则就会产生腐败,在各地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委会的权力进行约束,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里的资金往来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保障农村“三资”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审计监督。

    农村“三资’监管机制的“三驾马车”是村级民主监督、乡级民主监督和县级审计监督。审计监督要分清重点,对于群众关心的集体财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并且加大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惩处。

第12篇

一、精河县农村集体资产现状

精河县现辖4个乡镇(3个乡、1个镇)、55个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累计总额5433万元,债务累计余额为3315万元,债权累计余额为3422万元。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41万元。其中,当年无收益的村共有14个,占25%;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共有21个,占38%;年收入5―10万元的村共有7个,占13%;年收入10―20万元的村共13个,占24%。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四个渠道:一是集体土地承包收入;二是国家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三是经营收入;四是其他收入。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精河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村会计由村委会聘用改为委托乡镇会计。2009年开始,全县乡(镇)陆续辞退了原来聘用的村会计,成立村会计委托中心,各村委会与农经站签定会计委托协议,由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担任各村会计,每个乡镇村会计较之前减少4人左右,每个村集体相应减少会计工资支出3000余元。2010年,全县4个乡镇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55个行政村的财务已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

二是加强会计业务规范化管理,强化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村统一设置规范的账目、账簿,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由专业财务人员记账、管账,各项收入必须开具正规票据,收入及时入账。各项支出严格按照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对不符合程序、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全县农村统一使用由县农经局制定的《村集体资金审核单》,在原始发票上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手人签字盖章后,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在审核单上盖章(签字)并签署意见,再报乡(镇)领导审批。

三是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的具体责任人,按规定由核算会计定期公开各村的经济业务,并保留公开底册。村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对本村所发生的业务和经济往来进行民主审核。

四是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售公开招投标制度。逐步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的体制,制定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和日常考核标准,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明确公开招投标的程序、范围,对农村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集体资产效能,实现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

六是加强农村集体债权债务的动态监控。结合国家有关化解村级债权债务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全县化解村级债务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控制村级债务的新增。

二、当前农村 “三资”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实施后,精河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一直推行“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村集体“三资”及财务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归村集体,农经站为每个村分别设立会计账户,统一管理核算。村集体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所有收入必须先入账再支出。所有收入必须开据收款收据,所有支出必须经过理财小组、村主任和书记、包村领导、农经站等“四级审批”分别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账。全县四个乡镇55个行政村的财务已全部纳入了乡(镇)电脑管理,已实现了村账乡代管县监督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资金、资产相对好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造成“三资”底册不清、管理混乱。

二是财务制度执行不严。如部分村支出不按时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现金余额超出了所规定的限额;个别村干部财务观念淡薄。

三是各村或多村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相符现象。

四是资源台账管理不完善,对集体资源的发包合同不规范,期限过长。

五是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六是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农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明确农经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从根本上解决工作无经费、人员不专职、查处无权力等问题,解决好机构与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是从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堵住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狠抓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程序、内容、时间,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力,制度建设不严的问题,真正把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阳光工程”来抓好落实,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保证群众对公开内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不断创新赢利模式,创造新的赢利点,增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收入。对集体原有和新建的厂房等固定资产,除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以外,也可以采取合作、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体带来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发展各种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增加集体收入。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2、《博州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调研文稿汇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