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一、引言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个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引起了会计核算工作环境的变化,那么只有在新的环境下强化会计核算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内控控制能力。
二、会计核算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核算也被叫做会计反映,它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主要实现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的目的。它可以对会计主体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类进行事后核算,也就是指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总称。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并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不断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1]。
企业的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者的组织系统对内部所实施的控制。他的具体内涵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COSO委员在1992年提出,在1994年又进行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为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共同达成的可以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就是引用的这个定义。前MOTOROLA总裁加利·吐克曾说: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绕过途中的陷阱,到达目的地[2]。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是填写会计凭证,第二是登记会计账簿,第三是编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基本上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覆盖。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了会计计量的属性之一。如今,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有:(1)新会计准则可以在期末对企业的存货和可变现净值进行低法计价和短期投资,这就缩短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距离,使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2)另外,新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以及“会计估计变更”条款,并且允许企业在具体条件下把两项条款进行核算和披露,这样是在企业核算在对潜在问题的处理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样会计核算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3)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核算,为企业展示更切实际的财务状况,可以对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和现金流转梗塞进一步的进行揭示,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会计核算的这些功能,可以说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以说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想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就必须先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能力的措施有:(1)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来说,企业的会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偷税漏税、隐瞒收益、乱补滥发钱物、损公肥私、贪污侵占企业财务等,这都是因为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有效的遏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并可以有效的实现财政的监督作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可以根据《合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制定: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都必须填制原始凭证,并要填写规范,记录正确;记账凭证一定要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要准确的填写日期、编号、金额、摘要和附件张数。(2)提高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会计核算智能化可以和各种信息进行连接,可以会计的获取各种会计信息,有效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增加了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现今就是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才会导致众多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使会计核算工作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想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首先要因才用人,因事设岗,加大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各部门的合作协调性;其次,要注重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可以让主管人员及时的掌握会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加以推广;最后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调换,可以有效的杜绝业务技术垄断化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茹彩云,浅谈医院会计核算[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20,96——97
【摘 要】 本文对库存业务活动会计核算的判断决策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根据库存业务活动会计核算的基本逻辑推理,绘制出会计人员编制会计分录的具体例证和表格,以方便初学者及从事会计的人员使用。
【关键词】 库存核算;会计分录;判断决策
编制会计分录是一件复杂、困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尤其感到棘手。但是我们欣喜的发现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方法(其如文后参考文献所列),在学习之余感到有些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特此撰文共商之。
一、库存业务活动会计核算的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1~文献4中[1][2][3][4],作者进行了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研究,并寻找判断决策的条理和规律,提出了会计核算活动中判断决策的关键因素,对会计的学习者和初期从事会计的人员有了很大的帮助。文献5、6[5][6]中针对具体问题,阐述了编制会计分录的关键,判断决策的方法很有条理和逻辑,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
特别是文献7《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速成》[7]中,对于许多经济业务的决策逻辑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决策判断方法,比较系统的介绍了诸多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方法。我们分析研究后,感到其中库存核算的方法仍然有些复杂,要求条件严格,适用于大企业。为了使库存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判断决策方法的使用更方便,本文将对其进行简化,尽力使其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二、库存业务活动会计核算的基本逻辑与改进
在不妨碍库存业务基本活动会计核算的判断决策的前提下,我们对库存业务核算判断决策的逻辑分析进行简化。库存业务活动核算可以分为入库业务核算、出库和盘点业务核算三种方式。每一种库存业务活动都有具体的活动类型,入库环节分为采购入库、暂估入库、委托加工、自制入库和其他入库等;出库环节可细分为销售出库、管理使用、在建工程、委托加工、生产领用等;盘点环节则分为存货盘货、存货盘亏、摊销核算。根据现行的会计核算分类,存货可以分为三类: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周转材料。尤其是周转材料,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摊销或者五五摊销。
有了理性的逻辑分析之后,我们就可梳理整个库存业务活动处理的判断决策,便能对库存业务活动核算画出决策导航图,并对应相关的会计分录。下面就以出库业务为例,画出我们改进后的决策导航图如下。
2、表格中,为一次摊销的会计分录。若采用五五摊销法,则借记管理费用、在建工程或制造费用等,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同时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分期摊销时最后要全部销完。
3、如果是分期摊销时最后要全部销完。值得注意的一点,在进行领用原材料的处理时需分清楚是基本的生产领用还是辅助的生产领用,以便核算生产成本。
其余的库存业务的决策导航图和表,限于篇幅不能逐一说明,但同理可得。
三、结论
通过使用改进后的图表,会计人员就能够更简捷、更清楚地认识编制库存业务活动核算分录的判断决策条理,也方便他们的日常学习和使用。库存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若没有管理好企业的库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良性循环。
最后,在此感谢王文莲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文莲,刘海颖.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5.
[2] 杨 静,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新西部,2008.30.
[3] 王文莲,张丽霞.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突破.会计之友,2009.2.15.
[4] 刘 鹏,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判断研究.商业经济,2009.3.20.
[5] 王文莲,成瑗.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核算的探讨.商业会计,2010.4.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具有了其不忽视的重要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全面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将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发展;改革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财政改革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促进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12月正式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5年1月1日,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制定和有效实施,对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的同时,也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理念全面的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进程中,可以促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完善性和系统性,进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和提供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的所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流程。国家事业单位的会计分布结构包括: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三级基层会计单位。事业单位在设定和应用会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所规定的规章制度,有些项目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事业单位核算的资金单位为“元、角、分”。制度执行开始,各个地区的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原有执行的制度,全面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不存在盈利目标,属于社会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收入和经济支出以及其他经济状况的系统性掌握。由此可知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国家的经济收入保持稳定性、平衡性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工作的开展,更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保障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
在明确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后,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一)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首先应当开展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主体的划分有着明确的规定,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主体的改革工作,也应当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项目详细分为:资产、负资产、纯资产、资金进项、资金支出,从而实现会计要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提升,可以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时获得更加明确的参考信息。同时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模式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以其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工作为核心,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最终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不相吻合。根据这一情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基本财务经济状况为基础,根据事业单位的各个时期的基本经济状况开展详细的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内容和结果与事业单位实际的经济状况保持一致性,从而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开展资金分配工作的工作过程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实现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的全面提升,为社会的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力。
(二)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的核算工作没有分别进行,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将国库统一支出、国家收入支出分别划分、社会经济管理、部门核算以及部门财务预算等各项内容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相结合,可以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性的全方面提升。同时针对传统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不完善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两项新的项目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进而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结余核算和会计结转核算两项工作能够分别开展,单独核算,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的保障。
(三)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主要是应用“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个模式表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基本状况,由于“固定资金”和“固定基金”两种模式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不能够真正地、细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因此也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财务数据。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这一现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以“非流动资产基金”和“累计折旧”两项新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代替了“固定基金”这一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下,事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对应的冲减方式评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并且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虚提”在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进程中的有效应用,进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测评工作的开展的精确性。
(四)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
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可以有效促使事业单位的“大账”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模式中,会计“大账”的内容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整合其中,而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需要建立独账,单独的开展资金的统计工作。在降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相对分散,缺乏对接性。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进程中的应用,将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开展相整合,则可以在增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的有效对接,进而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收入和支出状况的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大账”核算工作的整合,也可以增强事业单位对于其建筑工程的资金支出状况的掌控力度,降低了不必要的建筑工程资金支出状况的产生的可能性。
(五)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
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是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有序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根本所在。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当中,由于其体系缺乏明确性,因此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在开展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漏算或者是重复算的现象,无法有效的保障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进程当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并且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项目和结构进行重新的规划和修改,建立起明确的“编号管理制度”,按照顺序为会计核算体系的各个项目建立明确的编号,并且对于这些文件明确地按照编号进行整合、存储和被备份。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的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工作质量。同时资金资料的规划的明确性,也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资金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获取相关的资金资料,进而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是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文件之一。因此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核算制定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状况的全面反映的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上充分地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财政负债情况,可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分配和资金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的分配方向更加具有明确性。同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也需要将事业单位的每个年度的补助状况、支出状况以及盈余状况体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当中,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内容的全面性的有效提升,为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可以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内容分为: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全面的改革会计主体;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基建数据”的录入系统;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增强会计核算体系的应用说明的明确性;以及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体系共六个方面。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方式和内容研究,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理念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四、结束语
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基本内容,进而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开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改进研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保障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可以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保障。
作者:刘丹丹 单位:西安市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玲丽.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思路[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1):72-74.
[2]周云晖.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及权责发生制在核算中的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111.
[3]邵淑莉.浅析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8-19.
[4]陈平平.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2:4.
[5]常凌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面临的挑战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67-69.
[6]潘力峰.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190.
关键词: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业务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工作。强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基建资金的使用及运动情况,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地避免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虚假现象。然而,目前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制定与此相对应的措施以改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以达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一、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建设往往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除了自有资金,还需大量融资。如何及时筹措、合理分股投入资金,更好地进行会计计算,节约工程成本,使投资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每一煤炭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基建财务会计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工程的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使建设资金由于财务的参与和管理发挥了更高的效益。但是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基建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但在财务管理上相比成本管理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基建发展要求,在诸多方面存在空白或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常常面临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
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是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目前大部分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所能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核算功能,财务监督和控制功能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常规性审核,至于工程的进展情况、合同签订的过程,财务人员均不能有效参与。
二、完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建议和方法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情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概算编审制度、报表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确保基建活动中的存货、设备采购、材料等财产物资记录齐全,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做好财产清查工作。财务管理应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涉及概算编制审核、工程成本控制、资金筹集、竣工计算等各个环节,并以概算编制为指导依据,确保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相一致。
2.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监管
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建造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特别要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监督制度的执行,要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企业基建会计核算的措施
1.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基建期间的会计核算比较繁琐,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合理科学的调整。
2.规范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基建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核算流程,代替传统的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设立完善的明细账和辅助账,以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投资实时监控;规范决算编制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出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的情况。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企业基建项目的内容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其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较为广泛,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应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以减少会计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此外,财会人员还应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认真做好各项基建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同时向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如实地报送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决策风险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充实、完善、细化、规范在建工程会计核算, 使之既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又能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保证煤矿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有章可寻,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 玲:浅谈煤炭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9(12).
(一)财务体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经验的缺乏
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基建财会制度的不断变化,虽然会计准则以及制度体系不断的完善,但是由于基建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现有的会计准则对于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都是基本的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导致基建工程中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标准、核算相对松散,一些小型的工程项目还存在会计核算滞后,不能按工程进度及时核算、企业资金调配不能及时满足工程需求、对非业主采购的施工队购进原材料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工程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及工程最终超概算等结果。另一方面基建工程项目中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常只具备了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对工程概况及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许多财务核算不及时、分配不合理,导致项目预算超标却没及时反映、核算过程出现错漏造成工程完工后财务决算不能及时完成或不能达到资产交付使用后继续核算的要求等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我国当前有许多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体制的企业,加之会计核算人员的人为性太强,不容易控制,出现了基建工程项目中许多财务管理问题,企业管理者对基建项目投资过程的过度重视,以至于忽视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监督机制的缺乏致使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建设中对于资金活动的控制力度不够,错失了会计核算的最佳时机,许多的财务支出从未纳入财务预算体系中,最终使得财务资金超出了预算。
(三)加强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有效的财务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基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对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指导、规范及监督的作用,针对基建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能够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避免因为财务问题影响基建项目的工程工期。对财务制度的改进应该从项目的预算、成本的控制、资金的预算、各项收支明细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保证基建工程项目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为项目保驾护航。
2、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针对当前基建工程中出现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的监督机制,对现有的不合理的监督机制进行改进,并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财务制度的更新,在枪火基建工程项目财务活动的同时,保证企业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作为业主,针对基建工程施工方所做的财务预算方案提出改进意见,针对施工中各个环节涉及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基建项目中任何财务腐败行为,并进行纠正。
3、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基建工程项目运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资金的运作过程,只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做出针对基建项目各个环节长期的资金运行方案,才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超标及违规现象。业主在工程建设中除了强化财务监管,还应该针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保证基建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严格控制项目中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程资金合理运用的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质量,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及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并加强对该类员工的职业培训并确保其与其他各部门、相关领导沟通渠道的顺畅,除了保证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从业人员能够以公正、公平的心态进行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二、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监督申报过程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仅仅重视工程技术人员与农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忽视财会人员的意见。而由于财会人员没有参与前期的预算编制工作,不了解项目投资的构成和具体建设内容,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客观地做出会计核算体系,就难以保证项目资金地合理调配,甚至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难以保证
由于大部分财会人员认为,在农业基本建设中没有享受到足够的尊重和待遇,所以很多高素质财会人员不愿意从事农业基本建设财会工作,导致农业基木建设项目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
(三)项目建设资金的不确定性增加核算难度
由于项目建设资金受当地政府财政实力影响,而制约当地财政收入的因素多种多样,不确定因素太多,难以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在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情况下,农业基建项目会计就会以项目配套项目的方式进行核算,而国家对相互配套的项目没有明确规定,却对项目的审计工作要求专账审计,导致项目核算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四)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
完整、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化管理项目建设,有效推动项目各环节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保障,防止财务漏洞,最终确保项目资产的完整性。部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单位不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缺乏会计基本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秩序,造成会计档案资料管理不到位、材料收集不齐全、保存不完整等许多问题,最终影响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针对问题探析应对策略
(一)建立财会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建设机制
一个项目的实施,分为前期筹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及验收阶段三个步骤,为保证项目资金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全面客观,应该允许项目建设的财会人员从前期筹备阶段就紧跟项目建设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建立完整的财会人员全程参与农业基本项目建设的制度,以利于财会人员全程完整收集相关资料,对项目资金实施流程控制,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保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
财会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强弱,对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直接影响,为保证财会核算工作的准确、完整、及时、全面、有效,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所以,农业基本项目建设的财会人员质量应从几个方面抓起:首先,立足长远进行精心挑选;其次,要重视对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强化训练;再次,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操守。
(三)完善配套项目资金筹集与核算制度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其资金主要由中央拨款、地方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其中,配套和自筹资金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较难处理的部分,财会人员在管理相应资金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国家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的相关文件,注意将有关项目的各种资金都纳入核算范围,做好预算、专户、专账核算等管理工作,确保既能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又能对自筹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合理运用,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
(四)规范化管理基建项目各项工作
按照相关基建法规,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在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审批控制、决策控制、预算控制、跟踪审计控制、环节控制、接触控制、网络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和资金的安全使用,并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促使基建会计核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秩序,实现规范化管理基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语
能否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真正为民所用,福泽百姓,做好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人们应善于积累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肖红勤,新会计制度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3(18)247-248.
[2]赵玲,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J]中国经贸.2014(8)145-146.
[3]张剑林,行政事业单位基建并账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5(17)37-37.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在基本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成果如何直接会对项目竣工收尾的决算工作造成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紧密、依附联系。因此,如何确保工程基建核算质量、以及确保工程决算成果,对指导工程顺利投产、以及保证投产后的效益、功能价值发挥有着重要实用价值与导向作用。基于此,文章中对工程基建会计核算、竣工决算相关事宜进行了合理分析,以及对会计核算与竣工决算关系展开了充分探讨。
关键词:基本建设核算竣工决算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产业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同时作为促进国家产业经济提高的重要基建工程也不断兴起。一方面,基建工程的普遍建设推广开来,能够促进国家民生政策有效执行,从而才能发挥出基建工程的重要导向作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准与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后,基本建设的资金投放力度不断提高,资金筹措渠道也愈发多样化,从而才能与市场经济下的建筑市场要求达到高度契合,促进建筑产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正因如此,现代基本建设的发展要求愈发提高、管理组织层次也愈发复杂系统,尤其是涉及到基本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问题、财政建设等方面的管控问题要求更是非常系统、严格。基于此,文章以高速公路项目工程作为研究载体,对其基本建设相关的会计核算与竣工决算关系展开了积极探讨,以期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一、工程会计核算与竣工决算的主要特点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工程,它的完工质量直接关乎到投产运营后的经营效益以及社会责任价值体现。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具备的工程特性为:一是施工作业周期较长、在建阶段消耗较大;二是综合专业特性显著,即工程在建施工阶段涉及到的专门工程、技术门路较广,是项系统、复杂专业化工程;三是工程组织管理执行力度大,并易受到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从而需要其能够实现系统性的组织规划、决策部署等。此外,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质,隶属于交通道路体系,所以其工程跨越、衔接性非常明显,即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工程往往呈现道路衔接的线性状态,进而导致完工后的经济处理事项可能在处理解决时会更加繁冗多变,进而使工程的会计核算、竣工结算需要充分体现主体特点,要求参建主体单位下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去严格例行相关规章机制,以此才能直观、彻底反映经济事项、会计实务的处理质量。
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组织
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基本建设需要按照正常基建程序、固定建设阶段模式去一步步做好施工建设,为此它就需要经历决策阶段、项目建设阶段、以及后期的竣工交付阶段。其中,竣工交付是工程项目在建阶段的最后环节,涉及到技术交底验收、项目决算、工程款结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速公路项目在前期的项目概算审核、会计核算等工作的执行需要能够确保有效组织进行,优化好符合工程建设所需的会计制度设置等。这其中包括:以概算支出口径设置二级会计科目、以及单位设置的会计科目。即以在建工程为一级会计科目,以概算支出口径设置二级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土地青苗等补偿、建设单位管理费、贷款利息等。
三、基本建设财务竣工决算组织
现代建筑工程在完工后必须执行相关竣工验收、技术交底等例行程序。其中,竣工结算就是工程验收报告生成的重要指导依据,其能够直观、客观、完整的反映高速工程竣工后的财务状况及其管理成果。如,资产验收、移交、建设投资执行状况等均与工程竣工决算有重要联系。此外,竣工决算主要处理的事务是竣工决算报表、以及决算财务说明书两个主体部分;在决算报表中主要可生成的是工程概况相关资料,所强调的是收尾工程所要处理的重要事项等,且这些事项就包括资金建设来源渠道、资金流动情况、资产占用状况等。因此,高速公路项目竣工决算涉及到后期收尾事务处理,但同时也需要项目在建阶段的重要会计核算等相关实务处理内容来作为后期收尾的指导依据。
四、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工程决算关系探讨
会计核算在工程在建阶段的开展,适中贯彻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建设前期、还是经营中期。而竣工决算所反映的只是基本建设工程在投产运营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处理点。但前期工程的项目会计核算成效也势必会影响后期项目决算的客观成果。即工程会计决算的成果能够说明会计核算阶段的约束、管理效用如何。也就是说,两者虽然存在重要依附关系,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也相互存在着一定差异,且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两者之间的会计处理准则、法规等方面的要求。此外,项目竣工决算实际时间经常延滞,而企业却仍然需要以暂估固定资产的形式满足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的需求,如此需要我们就某些具体事项认清会计核算与竣工决算的不同要求,并作出恰当的处理,才能充分满足会计核算与竣工决算的不同要求。结合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特点,主要有如下事项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判断。
(一)收尾工程列示
由于高速工程基本建设系统性强、周期长,因而其涉及到的参与主体就非常多,加上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施工条件、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就会导致总投资额内的概预算项目未能全部批准参建,进而导致了部分分项工程不能完全投入运营。部分财务单位的核算人员会将这部分分项工程列为负债和资产同步列示,但是这样处理显然不太恰当。简单来说,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把其明确为尚未建设的收尾工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虚浮资产负债,进而导致了后续所需处理的资产成本的折旧问题与实际支出之间不相匹配。因此,合理的解决该问题应当是办理暂估固定资产相关程序,并列示出具体的固定资产价值和竣工决算的成果差异如何,即以实际已经发生成本去暂时性的评估资产价值。待一切收尾工程建设完工后,在将其纳入到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中,并在剩余经营期内折旧,从而才能客观反映会计核算、竣工决算的实务处理,与实际发生数保持统一。
(二)暂扣款的处理
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时间跨度较大,并有多方参建主体参与施工建设,管理内容繁冗、组织因素众多。建设业主为了能够控制工程在建设阶段的整体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以及确保施工实现安全管理,就会对各控制环节展开统一管理制度。而目前的常规做法就是将产生的支出计量计入到在建工程,并在建设单位的账簿上明确出应付款,实际支出发生时,就会把相应账款支付给个人或单位。但上述资金在项目实施完毕时,很可能出现结余,这就要求项目竣工决算时应将余额冲减项目建设成本,会计核算应同时冲减工程成本,避免出现其他应付款余额长期挂账,工程建设成本不实的情况。由于该款项实质未支付,存在暂时性虚增资产的潜在争议,为避免此争议,并满足项目建设管理的实际需求,作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对上述施工合同约定略作修订,主要是约定统筹扣款的比例、时间、原则,在实际发生时才进行工程计量并扣款,由项目建设单位代付给交易第三方,如有需要,由交易第三方直接将发票开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如项目建设完成后,统筹项目出现结余,则在项目竣工决算时予以还应在约定合同加以扣除,使核算成果与实际发生保持一致。
结语:总的来说,现代基本建设工程会计核算、竣工核算之间会存在许多会计实务问题需要处理,两者之间也存在重要依附、促进关系。为此,这就需要相关财务作业人员能够深入理解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要求等,并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税法条例规定等对工程展开细致财务处理,以此才能保证基本建设工程实际发生成本与账面处理过程相符,保证工程投产后的质量同时,又能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晓霞,马军.如何加深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财经界(学术版).2009(11).
[2]陶薇.高校基建会计核算若干问题处理初探.科技经济市场.2009(01).
[3]魏朝红.关于对基建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社科纵横.2008(05).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企业现代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会计核算已经不仅仅只是企业经济数字的合算了。它还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的经济活动的预算和市场的反应。会计核算在财会部门的工作已经愈加重要和突出,它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角色。国家经济在发展和加速的同时,企业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大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核算,现代企业会计核算包含了多个重要的环节。它们经过计算机时代的发展,突显的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尽管如此,目前市场上依然有不少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时,仍然会出现不少的违规违法现象。企业要想使会计核算工作上规范,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企业财务内部工作制度,加强企业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还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指在符合国家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下,财会核算人员采用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对经营企业产生的业务资金流向数据进行准确的录入和计算,对各项环节的资金进行效果评估与分析判断的整个过程。会计工作的覆盖范围比较广,主要的工作有会计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包含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预算及成本控制。会计核算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根据会计核算的数据和结果对公司的发展做一个很好的规划。对企业前期工作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并制定出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需要保证财务会计的核算准确率和效果。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首先要加强企业会计的培训和教育。然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内部的规范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监督作用。这样会大大提升财务会计规范的核算效果,为公司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部门是企业重要的部门之一,但是大部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与企业机构配置不合理;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为了降低人员薪资成本,在会计核算人员方面并不统一。因此,很多的企业会计在会计核算人员的配置没有遵循财务部门的会计制度。导致会计核算准确度大大的降低,影响到部门以及企业的核算效率和质量;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由于人员配置不齐而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部门制度,给公司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会计的核算工作至关重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若对会计核算工作采用不恰当的干预对财会人员进行物质方面的贿赂,将降低会计人员的核算准确度。
二、加强企业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会计人员配置
针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配置问题,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定法规加强人员配置制度。企业应该保障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具有财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配置财务部门的人员时,不仅需要人员数量达到该部门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财务部门人员可以根据其专业性进行一定的岗位培训和教育,确保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招聘时,要避免一些特殊关系人员的不合理要求。要求企业对人才的选拔做到公平、公正,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同时,为了留住企业人才,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避免相关人员出现兼职等情况,这样企业才能确保会计核算人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建立合理的会计人员之后,企业的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这样能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的规范管理制度
在建议合理的会计人员制度之后,还应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的规范制度,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所以,企业应当完善会计内部的规范制度,使成本预算、财会内部管理、财务资金收支审核与复查等方面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同时,企业还应该在财务会计内部制度上下功夫,建立财务内部规范制度后还应完善会计的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各个人员的岗位职责,为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供保障。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的规范管理制度,可以使得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循序有序的运转。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财务内部制度的完善,也将会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流通运转更加有效的执行。
(三)加强外部监督作用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影响到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只能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在完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工作在管理方面可能会常常出现一些违规现象。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外部机构的管理职能。为了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企业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应及时到位,不可懈怠。目前,由于企业财务内部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外部机构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充分的利用企业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技能,适时的对财务内部工作进行审核与规范。及时的对财务部门的税务事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将避免企业财务在核算过程城中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
三、结束语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有效的进行,企业应该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管理制度,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的会计人员配置,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的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外部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这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奕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和完善[J].财经界,2013,4(20):153-154
[2]张云飞.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26):274
基础工程建设中会计核算占据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要位置,处理好会计核算不仅能够减少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支出,更能够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另外,基建工程项目中财务管理对于项目的整体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工程结算时,会计核算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反映各个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一边更新深入的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进展以及工作效果。在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选购,在原材料的明细单上应该明确记载其价格、数量,同时采购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作为业主,也应该对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使整个项目的造价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为基本工程设施建设提高效益。因此,基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能顺利完成竣工验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资产交付使用后核算的基础。
二、目前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经验的缺乏
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基建财会制度的不断变化,虽然会计准则以及制度体系不断的完善,但是由于基建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现有的会计准则对于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都是基本的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导致基建工程中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标准、核算相对松散,一些小型的工程项目还存在会计核算滞后,不能按工程进度及时核算、企业资金调配不能及时满足工程需求、对非业主采购的施工队购进原材料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工程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及工程最终超概算等结果。另一方面基建工程项目中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常只具备了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对工程概况及流程缺乏基本的了解,许多财务核算不及时、分配不合理,导致项目预算超标却没及时反映、核算过程出现错漏造成工程完工后财务决算不能及时完成或不能达到资产交付使用后继续核算的要求等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我国当前有许多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核算监督体制的企业,加之会计核算人员的人为性太强,不容易控制,出现了基建工程项目中许多财务管理问题,企业管理者对基建项目投资过程的过度重视,以至于忽视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监督机制的缺乏致使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建设中对于资金活动的控制力度不够,错失了会计核算的最佳时机,许多的财务支出从未纳入财务预算体系中,最终使得财务资金超出了预算。
(三)加强基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
有效的财务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基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对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指导、规范及监督的作用,针对基建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能够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避免因为财务问题影响基建项目的工程工期。对财务制度的改进应该从项目的预算、成本的控制、资金的预算、各项收支明细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保证基建工程项目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为项目保驾护航。
2、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针对当前基建工程中出现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健全的财务核算的监督机制,对现有的不合理的监督机制进行改进,并根据特殊情况进行财务制度的更新,在枪火基建工程项目财务活动的同时,保证企业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作为业主,针对基建工程施工方所做的财务预算方案提出改进意见,针对施工中各个环节涉及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基建项目中任何财务腐败行为,并进行纠正。
3、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基建工程项目运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资金的运作过程,只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做出针对基建项目各个环节长期的资金运行方案,才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超标及违规现象。业主在工程建设中除了强化财务监管,还应该针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保证基建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严格控制项目中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程资金合理运用的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质量,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及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并加强对该类员工的职业培训并确保其与其他各部门、相关领导沟通渠道的顺畅,除了保证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从业人员能够以公正、公平的心态进行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三、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国内发展形势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国外方法的借鉴和引用,我国的会计核算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国外的发达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服务,这对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核算。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1.会计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复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指所有应该进行及时处理和总结的相关会计工作。具体的工作事项在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它规定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包括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会计事项。
2.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会计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核算必须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只有这样财会管理才能有自身的规范和行动依据。当然我国的目前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实际现状的应对,因此,应该进行必要的制度改革,改革时应该遵循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准则: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促进企业改进预算,把会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作为会计工作的方法。
3.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较为薄弱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机构,某些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从业人员,精简部门,节约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简单的将其依托在某一个行政部门当中,缺少必要的计算设备和计算环境,缺少必要的高水平的会计管理人员。由于会计部门设计到企业的经济财务,所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企业多聘用企业的亲属等人员进行财会管理,这些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工作效率差,工作水平低,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描施
1.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该在其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以及责权发生制等均有其各自的优越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此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其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销售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存货和材料采购的成本核算工作等,将企业独特的特点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法规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2.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
企业的内部管理目前存在混乱和不规范的现状,这一个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相关账目不明确,项目不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就会相对的提升,首先他们需要清理相关的核算数据和核算方向,然后需要对于相关的数据进行部门的调查和审核,由于数据设计的部门数量多,数据的记录不清晰,所以工作的效率低下,而且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和精准度。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进行高质量的会计核算管理,应该首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规范,只有明确了企业的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相数据提供,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相关的会计审核。
3.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应该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能够根据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办事,不逾矩,不越权。要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工作明确的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作为企业的一员,树立明确的发展概念,为企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提高会计管理作为工作人员自身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其次,会计的从业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好和业务评比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努力提高整体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只有他们的水平提高才能提出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方式。
4.加强外部监督和规范化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出结论,会计工作的实际规范难以单纯凭借企业的内部管理来提高,应该更多的依赖第三方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的规范与合理。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休,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账簿体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内部的发展需求、实际经营模式、发展未来预测等内部的因素,以及外部的基本经济发展趋势,国际的经济环境背景等,对于现有的会计规范进行不断的调整,而且必要时应该有所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基础会计;行动导向;内容;重构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B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学生此门课程学习效果会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安排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对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校填报志愿资格线比较低,学生分数普遍不高。进入大学后,学生极易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状态转变为完全放松,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础会计是一门内容繁琐的课程,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是零起点的,一开始就要接触要素、科目、账户等多项抽象内容,尤其面对众多生疏的会计科目,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消失。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岗位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活动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协调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繁琐的理论知识内容简单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职业行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现有基础会计教材的局限性
(一)理论与实践有脱节现象,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与教学要求
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传统教材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往往是先讲后练、先理论后实践,未建立起一体化的模式。很多基础会计教材既想把会计理论知识讲全,又想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应用性,在某些环节加上了动手操作的环节,因此现阶段教材可看作是加上了操作的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还未能真正建立一套适合行动导向模式的高职高专教材体系。
(二)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不利于学生实际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为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现阶段基础会计教材多按会计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一般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形式三个知识模块。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含义、对象、目标、假设、一般原则等内容;会计核算方法模块具体包含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等内容;会计核算形式则主要讲解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此种结构体系割裂了实际工作中各项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各项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及相互联系,学完后不会运用、难以留下深刻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技能的掌握。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重构
(一)重构思路
依据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遵循会计知识认知规律,考虑到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重新序化基础会计教材内容。按照工作事项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通过工作过程还原工作知识,删减不需要的理论知识。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事项安排教学任务,以实际会计工作步骤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明确任务后先学习相关理论与要求,再动手操作,做到边做边学,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相关会计知识,这时的学就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学,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二)重构方案
笔者根据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经验,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认知会计工作、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识别与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组织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到五个不等的任务,各任务内部设置若干个工作步骤。
为遵循一般认知规律,第一个项目设置为认知会计工作,分为认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核算基础、区分会计对象、应用借贷记账法四个任务,通过学习,对会计职业有个总体认知,对会计的核算对象有清晰的认识,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要求(此项目包含了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两种会计核算方法)。项目二为确认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分为核算资金筹集业务、核算供应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财务成果的五个任务,每个任务内通过设置分析账户、编制分录等步骤,使学生清晰区分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并会进行会计处理(其中生产业务核算中包含成本计算内容)。项目三为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识别与填制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记账凭证两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识别、填制、审核与保管等内容。项目四为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按业务顺序分为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更正错账、对账与结账四个任务(其中任务二登记账簿中包含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相关内容)。项目五为财产清查,分为清查库存现金、清查银行存款、清查实物资产、清查往来款项四个任务,每个任务内又分为清查准备、清查组织实施、处理清查结果等步骤,使学生掌握清查工作流程。项目六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分别设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任务。
项目一认知会计工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部分,项目二到项目六则按照企业经济业务处理顺序依次展开,反映了会计岗位业务技能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执行各步骤的同时,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与要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穿插于各个工作步骤,学习效果会有明显提升。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建材企业会计; 应对策略
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建材企业会计的挑战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理念,促使企业对现行的管理要素、管理模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思维进行创新。随着企业核算事项的增加和调整,企业又面临着新的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要素、会计核算思路,最终催生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循环经济所倡导和推进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经济要求的碳要素核算和碳信息披露,都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关系、成本收益关系、投融资关系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说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许是本世纪以来会计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没有疑义的。挑战与机会并存,企业会计也在这种挑战中面临着新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建材企业会计领域更是如此。
我国的工业大都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环境负荷非常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规模效益的企业发展方式,既影响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压力。2009年全国工业能耗占社会能耗总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学需氢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5%和34.4%。目前,
再循环:在同一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中,辅助材料的再循环利用(例如废水污水的净化处理及循环利用),既是企业生产模式(对投入、核算、产出等影响)的改变,又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承诺、担当及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计面临着既有企业内部的经济循环事项,例如水的循环利用;又面临着回收物的循环利用,例如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水泥、玻璃、陶瓷等的原材料。这些循环利用的会计事项、核算方式,都对企业会计体系造成影响和改变。随着城市化及建筑业的发展,拆旧建新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废弃混凝土、钢材和废金属、废料、废物等),典型的再循环模式之一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模式。从循环利用的角度看,废金属可再冶炼、废玻璃可再成型、废木材可造纸、粘土及页岩砖再转入陶瓷企业。这种社会层面的再循环利用仅是“再循环”的一个方面。建立企业的废旧材料利用的信息制度,通过废弃材料的定价和核算机制,完善其市场化功能,显然是摆在建材企业会计工作面前的一大任务。其次,从低碳经济角度来认识建材企业的会计问题。尽管到目前为止,低碳经济对碳会计核算的影响还未深入到象循环经济那样的地步。但仅从目前情况看,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会计的改变或适应,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二是碳排放会计处理(包括会计主体确认和会计核算);三是碳会计信息披露及差异化处理问题;四是碳基替代的经济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建材企业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所必须解决的财务会计问题。以排污权会计为例,排污权交易的会计规范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时,如果同时确认递延收入则会增加权益;如果免费获得排放额则会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形成会计处理差异。这一会计结果表明,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排放权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构建。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思想,积极进行碳会计研究,推动碳信息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加大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建材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循环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都在于直接对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产生嬗变。如果让企业自觉实现清洁生产、资源效率下的持续经营、环境生态下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解决企业核算制度财务体系问题。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过去的资源利用和既定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率、社会责任因素。具体而言,没有将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确认为资产或负债,没有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效益责任、环保责任、资源节约责任确认为负债,没有将资源和环境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专门反映确认资源循环过程中再生资源产生收入和费用、利润和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建材企业中也照样存在。因此,解决好企业会计核算的适应性改变和适度创新,不仅对建材行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全国各行各业来说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循环经济会计典范。
三、当前推进建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建材行业为主导、建材企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
就理论研究而言,循环经济会计和低碳会计都是环境会计在实践运用中的延伸、扩展和创新。基于会计理论,环境会计可划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涉及的会计核算要素、假设、对象、准则等方面。从建材企业角度看,主要还是结合建材企业特点和循环经济“3r”要求,对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报告制度等方面研究,逐步提出一些可操作、可实施的会计核算内容,以达到尽快进入、实践提高、为企业转型提供财务会计服务,最终实现建材企业的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目标。例如,推行物料成本会计、加强资源流转成本核算、废弃物的成本和利用核算、碳会计信息报告等等,就是建材行业(协会)当前应重视和力行的一项工作。而环境管理会计涉及具体的会计核算项目、事项和会计核算对象,是针对具体企业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事项而进行会计管理。例如,碳基替代技术的实施要求首先要对其碳基替代的经济成本、长期成本的确认、分摊、效益进行财务分析,对资源资本化(环境资本)、外部项目内部化、资本预算和收益回报(包括非会计收益和社会责任等)进行分析研究,实践探索。这些对于建材企业的节能减排、实施低碳生产、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会计制度,当前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制定循环经济会计条例制度,包括基本的核算原则和章程、循环经济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责任、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审计规范、循环经济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及会计信息报告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二是设置企业循环经济会计核算体系,包括确定循环经济会计主体、确定核算循环经济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循环经济会计的账户设置和会计报表设置;三是实施循环经济会计信息的报告、披露和分析利用等。
(二)大力推广物料成本会计核算
在建材企业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推广运用物料成本会计核算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物料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资源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归集,追踪从输入至输出的全部物量,再乘以单价得出不同环节的成本。在输出端形成了产品、废弃物两个流向(正制品和负产品),其资源流转成本都可细分为材料成本、系统成本、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资源流转成本会计的出现,使建材行业企业中的资源利用、再利用的会计核算具有了很高的实用性,也为建材行业企业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供了极好的运用工具,为循环经济会计的建立和运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可以说,物料成本会计是在注重经济影响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于和产品同属于生产过程产出物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物质,像产成品一样进行同等核算,使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成本可视化,从而使企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自觉行动,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减少资源消耗、废弃污染物排出的内在需求,以达到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三)改进建材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和方法
以会计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建材企业的实际出发,构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的会计报表应该在报表附注中就影响报表数据的相关环境、资源信息进行披露,如花费多少钱购置了清洁环保类设备、花费多少钱为环境污染买单、投入多少进行相关研发、享受多少符合国家政策政府补助等信息进行披露。鉴于当前会计报表不能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情况,因此,会计报表应在当前会计报表基础上加上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企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借鉴现行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来充分揭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并附上专门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报告提供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定期对外披露环境信息,及时解脱环境责任,实现自身经济效益与周边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此外,还应在企业评价考核体系、会计队伍建设、行业会计指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