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科技与技术

计算机科技与技术

时间:2023-09-15 17:3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科技与技术

第1篇

据组委会介绍,此次获奖的62名同学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除了专业学习成绩突出外,很多同学还多次获得国内外专业性大赛的奖项。

成立于1989年的“计算机世界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大学生注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成果的开发与研究。在激励青年学生奋发进取、培养优秀计算机科技人才和促进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令业内称道的贡献。

李欣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伟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江晨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专业

石礼昕

清华大学

理论计算机科学

研究中心

刘丹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张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昱波

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孟思辰

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运涛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

周亿

中央民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李婵怡

中央民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汪秋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专业

刘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系

刘晓威

南开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系

倪恒侃

天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林海卓

大连理工大学

电信学部

计算机专业

杨哲

大连理工大学

电信学部

计算机专业

王志刚

东北大学

信息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尹一方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苏文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吴斌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钱超尘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朱荣华

同济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曹正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彭上夫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专业

沈怡涛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陈乾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昂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智坚

中央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康凯

中央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文亚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陈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宋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陈东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刘迪源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何幸泽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张猛

厦门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厦门大学

信息学院

计算机系

洪毅虹

武汉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武云龙

武汉大学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胡宏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冒伟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张鹏飞

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刘兰峥

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贺泰华

湖南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万畅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工程专业

陈元训

中山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刘忆璐

重庆大学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李国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季昆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方灿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贞昊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

程萌

云南大学

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李世军

云南大学

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李爱真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专业

魏广程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吴建涛

西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牛维

西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徐萌

西北工业大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盛勇

兰州大学

第2篇

参考文献和论文是一个整体,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应该标注出来,然后列在论文的结尾的地方。下面是千里马网站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文献能给大家在写作当中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157.

[2]丁媛媛.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41-42.

[3]罗婷婷.网络侵害行为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刘海燕,黄睿,黄轩.基于主题爬虫的漏洞库维护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08).

[5] 谭浩强.C程序设计[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考场二级C[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7]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姚渝春,李杰,王成红.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9).

[2]吉玲峰.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

[3]许江兰.浅谈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4]伍毅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及维护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99.

[5]汪忠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5,07:55-56.

[6]张波.试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措施和维护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29.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33-35.

[2]罗恒辉.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防御技术的应用实践刍议[J].信息与电脑,2016(2):170-171.

[3]李军.基于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安全及网络防御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7-18.

[4]吴晓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技术管窥[J].智能城市,2016(4):120-121.

[5]彭龙.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广场,2016(5):94-98.

[6]阮彦钧.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防御策略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16):91-92.

[7]姚宏林,韩伟杰,吴忠望.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特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45-46.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

1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现状

计算机的发展取得如此的成就,归根于首先使用计算机可以达到省力、省脑、省时间的效果即可以使工作以及生产的效率提高。其次使用过计算机技术可以达到最佳生产和设计,即现代自动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也只有计算机才能获得最佳控制。

1.1 在工业中方法与应用

计算机在工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矿业工程比较显著。许多较为复杂的工程方面的问题常常涉及定量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分析。目前在工业中较为普遍的应用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地质勘察、矿山设计等日常生产活动中,其中也包含了与其他应用软件相结合的系统。新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被成为只能数据库系统,这种数据库加入新的原数据后,可以重新对整个数据进行重新安排。保证有效性。另外,还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最常用的软件是AUTO CAD,图像分析技术常用于采矿工程中。

1.3 在商业中的方法与应用

在商业中的计算机分为单机独立使用计算机和门卫单机使用计算机以及中央专门机构为中心的全国网络化计算机等几大类。适用对象可以为营业员、物价员以及公司的秘书、情报资料员等,其提供一切商业购销的信息以及与工、农行业联系的情报,成为商业界领导板子所有业务的重要依据。现今商业中使用的计算机除了比较特殊的例如中央商业处以外大多数采用中小型计算机,且以小型机为主。小型机最适合营业、财务等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使用。小型机的性能好、成本低、也方便灵活,便于维护等优点,有利于推广到商业中去。

1.4 在科技信息中的方法与应用

科技信息管理是人类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组织、领导的社会活动。日常的科技信息管理,会常常对国内外图书、期刊等资料进行检索和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拓新也为科技信息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迅速对相关科技信息进行存储、分类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快捷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使得科技信息更加生动。计算机技术在科技信息形成阶段,是记录、收集、存储等为特征。在科技信息稍微更新发展阶段,采用计算机技术也为了或得更高的效率。

1.5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设备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其为医学影像报告格式规范化、科学化提供较好的实现途径。传统的脉诊偏重于客观依据,计算机技术介入中医临床,可以通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来辅助诊断,通过物理声电等手段获得的参数,使得脉诊获得信息数据化、量化以及客观化,便于临床应用以及经验的交流。借助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中西药现代化的应用,充分结合梳理分析的方法建立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中草药的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也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研发软件相结合,使得数据自动分析,数据处理功能等进行实时控制,为医药领域现代化提供巨大帮助。

1.6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引入校园,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方法以及观念的形成都发成了变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创设情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师生互动,突出重点难点。

2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夸大作用

许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计算机的态度比较极端,一部分过于夸大计算机技术的作用,盲目追求课件制作,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教学软件不屑使用。另一部分是过分轻视计算机的应用,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作秀,不去主动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也是教学观念导致的,这就要遵循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教学汇总的各种关系,根据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

2.2 计算机很多领域的理论知识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实现

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并不划勾。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发展超前于实际技术应用,理论借助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研究所等发展速度,而实际运用则需要资金等更方面财政的支持。现今的财政政策的发行与制定在逐渐与现实需求想适应,努力做到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展望

现今,计算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但是还需更进一步。纳米技术即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为了提高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应该重点发展即群星的计算机系统,强化其兼容性,这样才能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处理。另外,计算机已与人们的生活逐步挂钩,这就使得将来的互联网技术拥有的广阔空间。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都属于Microsoft的基本都次年工程了工业台式计算机的实际使用系统,这能促进企业工程进展,数据库的逐渐完整是现代软件技术进展发展的共同目标。

多媒体性能把服务器、路由器等诸多转换器、互联网需要使用的技术具有明显的提高,互联网也逐渐脱离猿类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更加主动的进入现代互联网空间。河阳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才能让计算机更高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陈立亮,刘瑞祥,林汉同. 我国铸造行业计算机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铸造,2002.

[3]张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第4篇

1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保证研究策略和防护对策

从事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员要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当代社会中人们日常交流和重要信息的交换手段,并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以及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当今社会中,保护计算机网络运行质量和信息安全是每一个国家和社会以及每一个公共团体甚至个人的责任,大家都要以身作则,必须正视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防护计算机网络,保证信息安全。国家的科研人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基本信息安全问题,有效的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各方面研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为了培养出更高科技的人才,配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从事计算机网络的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保证研究策略和防护对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功能特点和网络模型的建立等技术。另一方面,从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研究人员,要全面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并认真学好和运用。《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教学课程和基础学习科目,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高技术领域都有特别重要的研究意义。

2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和防护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信息化已走向全人类生活,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趋势,科研人员要知道,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国防军事领域、银行公司、金融、移动、电信、证券、各大商业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应用,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当代的网络平台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久前美国在世界的瞩目下,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并高调提出了信息时代下网络中心战和网络技术运用等思想,这就能充分地体现网络技术对于当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安全性、不稳定性、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脆弱性、网络的开放性、客户使用不安全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许多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容易受病毒、黑客、怪客以及恶意软件和其他网络漏洞的攻击,导致信息的泄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计算机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是当代网络技术革命至关重要的问题。科研人员要有清醒的意识,认识到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模式,才能为客户带来较高的上网体验,保护信息的安全,否则网络将是无用的,没有信息安全保障的,甚至会给使用者带来网络病毒感染以及各方面危害,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因此,无论是在计算机局域网还是在信息广域网中,处处都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计算机网络都有可能造成许多脆弱性的攻击和潜在威胁。故此,科研人员必须严格把关,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维护系统,制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病毒威胁和脆弱性的攻击对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防范系统,这样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严密性,让计算机网络用户体验到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计算机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人员要有充分的“核心素养”,并具备严密的计算机思想。“核心素养”是以“素养”作为基础,结合当代的科学知识的概念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学习理念,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科学内涵具有复杂、严密、科技等特性,所以具有“核心素养”对于从事计算机网络学习和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密码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要具有严密的思想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断探索和发现,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随之制定研究计划和防护模式,才能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工程能有效和全面的展开。

3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理念,优化防范措施和安全系统

3.1注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加密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木马病毒领域已逐渐占据各大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且攻击强度大的计算机网上黑色产业链。在国际刑法界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问题和现代社会新型病毒攻击犯罪排行榜上,计算机犯罪导致人民群众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案例已名列榜首。因此,计算机科研人员应当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把网络信息安全列为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大产业结构发展的关键和研究方向,全面提高民族生存能力。所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应该注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使用数据进行严格的加密和处理,防止恶意软件进行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客户进行攻击和肆意盗窃,提高群众的安全防护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和改革,计算机行业逐渐占据各大商业市场,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行业领域,计算机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民众的热点话题和探究方向。在实施和建立网络安全防护网站时,研究人员要充分运用C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和Java、C#、汇编语言等高新技术的程序网络设计软件,注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加密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措施。根据C语言的研究内容,其知识框架包括数据类型、数组、函数、结构体、运算符、变量等,对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安全等许多科技领域有很大的意义。在利用“MicrosoftVisu⁃alC++”软件进行编程序时,在软件页面的下方会出现“error”的标识,即错误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人员要有明确的意识和研究态度,注重“scanf”和“printf”正确的使用方法,保证工作的正常实施。

3.2结合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整合技术,保证安全防护功能

科研人员要从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当前网络市场存在的漏洞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入手,发现不足和缺陷,简单分析客户的使用情况,对信息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字摘要、信息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数字信封、网络证书、数字证书等数字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和不断试验,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着重研究和探讨防火墙技术在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市场中的应用。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研人员要注重方法和模式,全面分析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技术功能、计算机网络类型、信息安全体系的结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多种角度探讨新一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意义和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制定出高效的发展计划和生产模式,并结合团体参加单位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研究过程,有效地把改造的工作实际和计算机网络设计成一种混合型和科技型的防火墙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研究和发现设计该型防火墙的目的,发现计算机网络客户使用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当前网络模式下新型防火墙的使用理念和结构组成,不断研究其功能原理,最终才能实现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相关功能的运用过程。在计算机网络运营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防火墙在自身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会形成一个有助于减少信息攻击的屏蔽子网,有了这个屏蔽子网,计算机网络就能有效的运行,并可以较好地抵御来自内外部各种信息安全的攻击和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病毒威胁,还可以自动根据客户对计算机使用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内外主机的交接和计算机网络内部的通信,甚至还可以智能更新当前网络模式下信息的使用规则和过滤规则,自动配置当前的病毒过滤策略,具有强烈的防病毒功能,能抵御大多数恶性攻击的病毒,防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安全,能自动生成事件日记,有效记录上网浏览记录,同时还提供了Web、Mail等服务,为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系统。

3.3实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隔离技术,制定安全防护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人员要知道,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面以及病毒暴露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五个方面:第一,计算机病毒泛滥,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都离不开计算机,家家户户都安装互联网,但是由于人民群众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低,对病毒问题不重视,导致计算机病毒泛滥。第二,计算机网络木马程序带来的安全保密方面的隐患,这个隐患主要是由于客户使用软件后没有进行安全信息的处理,比如随意插入没有进行安全检查过的手机设备和各种移动设备,在插入U盘后没有进行病毒清理就随意传播资料等。其次是易受黑客攻击,即网络垃圾,特别是洪流攻击,客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后没有进行木马病毒的查杀或者扫描,没有及时清理网络垃圾等等因素造成的。许多垃圾邮件阻塞网络的高效运行。紧接着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开始蔓延到客户使用的软件以及应用的各个环节,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其中W'mdows占70%、而15NIX系统占30%,科研人员在2007年截获的计算机库和病毒样本中,病毒木马和计算机后门程序对客户计算机网络的攻击就高达84.5%,而且因盗号木马引起的客户网上资产失窃的金额也特别巨大,竟然超过10亿人民币。所以,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科研人员应当重视起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计算机网络出现的攻击,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同样趋势,即互联网安全威胁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从病毒转向了从人民群众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木马病毒,日益嚣张,肆意蔓延,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近年来全球网上因为客户使用方法不当,失窃资产规模已经猛增10亿美元,其数目相当惊人,相当于4个北京奥运“鸟巢”,恶意软件的开发,导致客户计算机网络从制造、传播、到盗窃账户以致到第三方平台清查、销赃、洗钱的全过程都有病毒的攻击。所以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要实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隔离技术,才能制定安全防护模式。

3.4完善计算机网路的访问控制技术,优化安全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在进行防火墙、网络安全路由器、虚拟专用网、病毒防控中心、网络防火墙、VI吁D、安全服务器等运用过程时,要集中力量进行安全检查和病毒处理,对安全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客户软件漏洞扫描、防护和查杀杀毒、客户的身份认证等安全产品上进行严格把关。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安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库、客户多级安全机制、反攻击和反病毒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网络袭击事件逐年减少,但由于人民群众对于网络安全的意识淡薄,且网络安全的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且综合性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诸多因素,包括计算机使用技术、网络安全产品和管理计算机等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因此为了构筑2l世纪的新型环境下,国家信息安全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国家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尽快致力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信息安全软件的开发,全面增强广大民众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4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的科研人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清醒的头脑,有效认清到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以及现实中网络安全方面客观存在的各种网络漏洞和网络安全问题,制定详细的计算机网络防护计划,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手段和技巧,发现和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计算机病毒等漏洞和缺陷,加强防护措施,采取强有力的计算机网络防护安全策略,严格防护,层层把关,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作者:杨启慧 单位: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雨峰.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探究——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J].新闻与写作,2016(9):112-114.

[2]张明玉.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预防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4,33(25):36.

[3]张宇希.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的计算机网络攻防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59-60.

[4]宋明红.改进量子进化算法在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选择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4(1):174.

[5]刘长才.试析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89-90.

[6]刘旭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及相关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15(4):345.

第5篇

1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逐渐走入普通人家,各行各业也正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方便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且又与信息技术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有些人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视作信息技术,这种理解虽然有些道理,但是是不完全正确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计算机是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的基础单元,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代表,而信息技术的含义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获取、分析、理解、处理、加工以及传递等工作,从其含义上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不仅仅只包含有计算机技术,其中含包括电视、广播、光盘和录音等。

2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及核心功能

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在网络化上的应用,更是方便了人类的生活生产。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成就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指,将一个区域内所有独立计算机通过各类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再通过计算机的共享功能实现区域内所有计算机数据共享与传递的一种共享技术。换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在利用迅捷高效的计算机与快速广泛的通信技术实现区域内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共享与传递,从而方便人类的生产生活,提高社会生产率。

2.2 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功能

我国计算机的普及虽然比发达国家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从早期的数据统计到如今的网络化技术,计算机在当下生产生活中已经取得了不可顶替的地位,在未来,计算机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也会使得在社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从现实运行情况中,也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表现最为突出并得到普及应用的是数据处理与网络运用两个方面。

2.2.1 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技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技术。其不仅具有传统收集、处理、计算数据的功能,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筛选操作,为用户提供最快捷的搜索功能。这使得现代的数据处理已经从最初的数据收集与传送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选择,这样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准性,并且与此同时提高处理数据的效率。计算机使用者将复杂的数据录入计算机中,其相对应的编程就会将数据转换成相对应的代码,就可以实现计算机全程处理数据,从而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能够保证相应的数据处理准确率。不仅如此,数据处理作为计算机设计之初的核心功能,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数据处理都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满足其工作需求。

2.2.2 计算技技术的网络运用

网络运作是指计算机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的功能,这是现今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也是计算机吸引广大用户群体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网上办公,尤其是网上办公的便捷在大型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目前因为网络化为企业带来高效与便捷,所以许多的企业开始实现网络办公,这是企业网络化转型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或许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计算机的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将是所有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而互联网在我国高新科技产业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有效促进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除了数据处理以及网络运用,这两者是计算机技术最主要的职能,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其他许多的职能。从而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切实有效的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或是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

在当下时代背景下,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信息技术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还未实现联用的时候,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是分开的,它们各自独立运行承担相对单一的工作。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术领域,这也使得单一的处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联用,方才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促进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也就应运而生。

3.1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分为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在传统的通信技术中有线通信技术是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广泛快捷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用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又能够加强数据传输时的安全,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从而能够得到用户的信赖。

3.2 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

传感技术是指对传感器进行信息梳理与开发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工作。传统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是分开进行的,而一旦将两者工作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就繁琐的两项工作合并为一项工作,这样在数据收集时就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减少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避免一些因中间工作而发生的偶然性误差,提高工作的准确率。

4 结束语

总之,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具体步骤就是,需要做好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三者的联用。

参考文献

[1]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分析[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2:25.

[2]章韬.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联用的分析[J].信息通信,2012(02):181.

第6篇

1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1.1 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际上就是依靠计算机网络科技来有效的处理电子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的技术。关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设计范围有以下几点:

1.1.1 采集并且处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1.1.2 建立并且应用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在现在随处可见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视、智能手环等等这些产品,大大小小都是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1.2 电子信息工程特点

实际上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范畴是十分广的,首先最主要的职能性的作用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其次,电子信息工程也会涵盖到信息系统和相关的一些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相关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未来发展趋势是与现代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并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凭借其自身强大产业链,不断带动其他产业向前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进步。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经济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相结合下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根据网络协议,将地球上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互相连接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双绞线、电缆、光纤、微波、载波或者通信卫星等都是网络连接的介质。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共享软件、硬件以及数据信息资源的功能,能够对共享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和管理维护。计算机对图文、数据、影像等信息进行快速的传递,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指导的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信息的传递与通信技术息息相关,而信息的处理也离不开计算机,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电子信息的网络化与社会化,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造成极大的影响。对电子信息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模拟各种数字信号及掌握各种信息的运行机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设备开发及设备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其中TCP/IP涵盖网络接口层、应用层、网际层及运输层的分层体系,而这部分分层体系则实现传输控制协议,主要负责聚集信息与传输信息。目前,大部分的电子设备之间都是以网络技术实现对资源的传递,而网络信息的传递则通过TCP/IP协议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指导基础之下而更有效的成功运作的,其中的计算机网络科技有着广泛的应用。

3 计算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的社会科技发展中,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工作中,而信息处理、信息传递的保密性、通信工程的安全性等方面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也就对电子通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安全方面出现的安全隐患非常多,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计算机网络遭遇外界的攻击,且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对计算机软件的攻击、系统安全漏洞的攻击及黑客的攻击等。通过应用防火墙,能有效预防非法用户的侵入。而防火墙就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专用网与公用网之间构造的保护屏,实现计算机的软硬件相结合,保障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通过安装防火墙,实现对互联网的实时监控,并强化文件访问权限与网络目录的设置,以提高网络的防毒能力,同时避免使用具有不安全因素的硬盘存储器、程序,并避免下载可疑的文件。为了避免计算机在遭受攻击后数据丢失造成用户的不变,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备好数据库信息,以便恢复。而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计算机技术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历经硬件集成化、软件革命、个人电脑、互联网等各个发展里程碑,其技术变革速度呈现指数级增长。美国作为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地和鼻祖,其理论体系与技术实践仍是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最核心的参考来源。一些国内著名学府的计算机教材和参考资料也主要来源于美国原版著作。正是基于上述因素,国内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将计算机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英文科技著作的查阅和应用能力,消除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语言壁垒,促进国内外计算机先进成果的转换吸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加快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计算机英语具有区别于公共英语的特殊性。首先,计算机英语具有客观、严谨、准确、精炼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专业术语、缩略语、合成词汇丰富,长句、定语从句与名词性词组占有一定比例。这种特点决定计算机英语经常出现在著作、学术论文、专利、标准等科技文献,同时也决定了其书面交流的应用场景。其次,计算机英语具有时效性。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演进,专业词汇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例如互联网的诞生衍生出像WWW,HTTP,EMAIL,HTML等一大批新兴词汇。电子商务的出现则使B2B,B2C等词汇映入人们的眼帘。当前流行的大数据技术将云存储和云计算等名词推向公众视角。可以说,计算机英语的更新和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公共英语。再次,计算机英语和公共英语具有继承和演进的特点。例如,Struts在公共英语中只是简单的名词,译为支架,而在计算机英语中则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软件设计模式的代表词汇。可以说,计算机英语是在继承公共英语词汇构成的基础上进行了用法的外延和扩展。

针对计算机英语的自身特点,各大高校在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区别于公共英语的尝试和实践。首先,计算机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科技文献的应用能力。因此,课程的开设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主,其中也包括词汇、常用句式、语法的学习。其次,教材的选择基本来源于英文原版著作,保证了学习内容的实用和准确。再次,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理论实践结合密切,不仅包括计算机核心理论,也涵盖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具体应用。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对应英文教材,既保证了对计算机理论实践能力的巩固提升,也锻炼了科技英语的应用能力。

大学生通过计算机英语开启了科技英语应用的大门,具备了初步的科技英语文献查阅和应用能力。但是,走出校门进入IT行业的学生却发现,自己掌握的计算机英语能力距离工作运用尚有相当距离,对于指导实践的作用甚微。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现象?笔者认为,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特点,从而造成教学成果与计算机发展速度的脱节,不能与时俱进。这种较为保守封闭的思想降低了计算机英语教学成效。第一,某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教材仍然集中于例如DOS操作系统等传统内容,而像虚拟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则较少提及。教学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第二,教学内容偏重计算机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于是用英语重学一遍理论课程。对于指导实践的工程应用型内容则提及甚少,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缺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造成教学资源的一定浪费。第三,学习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对学生课下继续教育的指导。失去了课下的继续教育,也就使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拓展词汇量、熟悉句型句法、提高阅读写作技巧的机会。应当说,英语对于计算机特别是软件能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印度软件业的发达也源于消除了语言障碍。国内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应当摆脱传统保守封闭思想的束缚,以开放的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消除语言障碍,促进计算机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式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英文文献的兴趣与热情。应避免教师单独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教学互动,让学生对文章发表观点,教师则给予点评和建议。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文章示例,指导学生应用计算机英语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讲解文章。其次,计算机英语教材应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脉搏,增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教材内容应增加国际先进科技文献,例如图灵奖著作,贝尔实验室、IBM、英特尔、微软等研究机构最新学术成果。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专业英文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增加工程实践内容,例如软件设计模式、敏捷软件开发思想、开源程序开发说明等类型文章,这对于今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作用很大。再次,计算机英语教学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大量的科技英语文献。例如通过开设读书墙、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锻炼科技英语的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语境语义理解并积累词汇量,切实提高课程的成效。最后,计算机英语教学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适当增加诸如通讯工程、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等科技英语的融会贯通,吸收各自学科的教学优势,以科技英语的整体思路指导和推进课程教学。

计算机英语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适应课程特点,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继承和发扬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摆脱保守封闭思想的束缚,焕发计算机英语教学新的活力。

第8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我国基础建设;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01-01

0 引言

自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有组织有规划的计算机信息发展阶段开始,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便迅速上了轨道。电子商务迅速萌芽,工业机械自动化开始普及,企业的逐渐进入信息现代化,社会各界的信息化程度也逐渐提高,计算机的台数也逐级递增,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十万台发展到目前的工控机几千万台,微型计算机已达到上亿台。

1 我国现代计算机技术

现代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是计算机的世界。在巨大的经济竞争下隐藏的是科技竞争的本质。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根本发展战略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提出了“星球大战”的计划,从而促使美国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程度是发展,其科学技术发展不单单是科技领域上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美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日本、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世界各个大国对其国家高科技技术发展如此的重视,就说明世界正在处于高科技的革命的中,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也开始了发展高科技的步伐,由于受到当时国力、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选定了在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的生物、航天、信息、军事、自动化、能源等领域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国家实施此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积极追随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脚步,将中国与世界的技术距离缩短,培养现代的高水平科技组织,将研究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等。

在国家进行高科技发展计划中,信息技术领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智能计算机系统、光电子器件与微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其中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其中智能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目标就是:研制出属于中国的智能计算机系统。此智能计算机系统需要有良好的人机环境,包含各种知识与经验常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的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重组,以及存储、搜索、识别、处理等多功能集于一身,并且能够拥有模拟人的行为的能力。

2 计算技术应用

我国的各项基础建设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技术在铁路、民航、航运各个基础部门的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交通运输方面

在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IS基本建成,各个铁路局计算机订票系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全国铁路票据发售与预定系统在1996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售票,铁道部客票总中心与地区客票中心已经全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异地售票,其售票量的总额在全国铁路客票发售总量中占据九成的比例,可见计算机联网售票在铁路客票的发售中的使用范围十分的宽广[1];信息技术在公路、航运系统中的货物交易信息、集装箱运输等电子方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就我国国内地铁工程中已经基本实现行车调度的自动化,开始使用综合监控系统技术,例如在我国某城市的供电系统以及防灾报警系统已经实行了全面的自动化监控以及数据搜索;城市市区内的交通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视监控已经逐渐向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我国某地的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同时进行信息收集、实时监控、通信交流等功能、智能交通已经可以实现对信号进行联网控制,违章监控、交通诱导等。

2.2 教育事业方面

就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全国已经有几十万所小学已经开始设置计算机课程,几万所小学已经基本设立了校园网络。计算机教学已经在中学以及各中高院校全面开展,在使用相对应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下,不单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院校的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生向全面性综合性人才发展。近几年来,远程网络教育也逐渐开始普及,首先在我国重点大学院校中开展,我国教育部已经允许了几十所大学可以开办网络大学。就全国情况来看,网络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万人数以上。在近几年,八成以上的高考录取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录取的,不论是高考还是各类专业技术考试都已经全面深入利用计算机进行改卷、录取等工作过程。网络人才市场一起高效、便捷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目前我国网络人才市场已经达到很大的一个数额,网络人才市场结构逐渐成熟,已经能够实现在线招聘、面试、素质评测等[2],我国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正在逐渐的涌现。

2.3 建筑与机械方面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技术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计算机技术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很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计算机能够对建筑中的混凝土实现大规模有效的检测,从而提高了工程的建设质量;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高效的计算与设计,工程设计、办公自动化、自动化器械等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在工厂进行供电、供暖等机械设备也已经很大程度的普及的了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自动化生产与诊断。

2.4 医疗与公安

我国的医疗系统已经在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基础上已经逐步的完善。辅助诊断、管理系统正在各大城市的医疗系统中使用。近几年来我国的远程医疗事业开始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实践,我国偏远城市地区的病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接受大型医院的辅助诊断与专业治疗。社会秩序合理的进行是因为有了公安系统的有效保障。在进行公安系统网络化的过程中,省公安厅到地方级公安局的网络已经基本实现互联,全国已经建立了大约几十万的作案逃犯数据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犯罪嫌疑人对比,甚至可以进行网络抓捕逃犯,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 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社会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将逐渐加深,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民生保险、社会治安、公共交通、民生服务、供电供气等各项社会服务即将要把计算机技术全面的运用开展,以提高社会公安领域的信息技术化水平,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果能够切实的为人民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类型的建筑、住宅小区已经开始实现推广,手机、微型计算机、智能自动化家电等都是大部分家庭的必需品,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的融入了人民的生活工作中,有力的推动力家庭信息化的发展[3]。在全国范围内看家庭电脑的普及率已经到10%以上了,其中城市电脑普及率更是可以高达40%。不管是家电的信息智能化,还是办公用品的自动化能够大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4 结束语

在我国国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融入程度之深已经众人皆知了。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利用。不论是人民生活家庭的电子产品,工厂供电供暖、生产高科技产品,教育领域中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建筑行业施工建设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等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见,我国要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与研发,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基础建设发展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刘文珍、傅崇伦、张学文,信息高速公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56-58.

第9篇

1绪论

本研究旨在了解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与全球标准差异性,尝试建立一种运用全球共通性信息素养的检验平台,以评估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是否达到国际标准,并提供给产业界在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者、教育界在实际教学领域工作者及教育和信息能力培养的相关单位,了解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整体概况,并将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的学生背景因素,作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在规划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关课程设计、研习进修、检测的参考,也可成为产业界对于人力资源招聘、培育、发展等规划的参考依据。希望制定出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台湾地区高级人力资源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达到全球标准,强化国际竞争能力。

1.1研究动机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快速且正确掌握信息并将其转变为知识者,即掌握最大的优势与竞争力(许淑莲,2004)。科技大学生是台湾地区产业界高级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在此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能力成为现代科技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而计算机基础能力又是信息素养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环。因此,产业界除了解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中差异外,还要在全球化竞争的产业环境下,随时和全球人力资源的信息素养作比较,以了解台湾地区高级人力资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落差。因此,运用全球共通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检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具有下述三个动机:

(1) 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时代

信息化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具备信息知识与应用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各国陆续推动相关的信息教育计划,为其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奠基(邱德青,2005)。

(2) 提升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信息教育是培养使用者能利用计算机工具将所搜寻的信息作进一步筛选与分析整理,成为有用的信息,并有效地养成学习者创造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何荣桂,1999)。而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辅助来促进教育发展,提升科技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台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 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科技―计算机基础能力

从1994年至2005年,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信息能力作过研究介绍(戴建耘、吴正达、张明文、郑福昌,2006),但仅限于问卷方式,且较偏向理论,欠缺实证性与全球性的比较,尚未发现其运用国际标准为实施平台并以数据为证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与比较。因此,本研究希望用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从国际化标准的信息能力指针检测来建立评估模式,探讨科技大学生在全球信息科技素养标准的情形。

2.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生在全球共通性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领域中三项能力指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差异性;以学生背景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影响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因素。具体而言,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评估各系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基于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检测科技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领域及其领域中的三个指针所显示的信息能力程度的差异性。

(2) 评估学生背景变量对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

以科技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领域成绩表现,评估有哪些学生背景变量会影响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2文献探讨

2.1产学合作

有别于一般的产学合作模式,本研究通过产业界、教育学术界及国际认证界三方面的国际性产学合作模式,运用全球化标准的检测工具,进行以全球化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比较与评估研究。

学校教育除了加强理论与实务结合,同时也要让学生对产业界有宽广的视野,培养学生在进入产业界前的基本能力,以创造工作机会(Chaffanjon, 1994)。产学合作系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及企业技术资源的合作策略,以达成共同培养技术人力的目的(江义年,2000)。全球竞争力愈来愈激烈,企业已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Steele, 1989),因此需要刺激合作来增进公司利益(Hamel & Prhahlad, 1994)。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产业界和教育学术界对于经由国际产学合作,进行人力资源评估与培育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已逐渐开始产生共识,通过此国际性产学合作模式,其研究结果将为产业界、教育学术界及国际认证界三方所共享,将研究的价值层面提升到国际化平台。

2.2信息素养能力

社会转型与信息科技迅速的发展和扩充引发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信息通讯科技教育不能停留在保存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层面,而是走向善用信息的信息素养(戴建耘等,2006)。培养将来能在学习型社会中“掌握信息的成功自学者”成为信息通讯科技教育的首要任务,能够获得和使用信息更是每位世界公民的基本权利(WSIS, 2006)。为此,各国纷纷将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教育课程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建构学生处理信息的知识(Bereiter, 2002)。联合国于2005年推动科技善用者(Power Users of Technology)计划,善用信息与网络通讯科技(ICT)成为世界各国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指针之一。

信息素养已然是现代科技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专业知能,然而我们至今尚未有具备全球标准与信效度的检测工具,来检测科技大学生在全球信息素养标准的各项能力。

2.3IC3计算器综合能力考核国际认证

全球教学研究与考试管理中心Certiport与全球信息素养委员会GDLC(Global Digital Literacy Council ) 在2001年共同邀集各国信息、教育、行业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建立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认证考核的可行性研究与发展工作。科技的变迁快速,全球化的ICT能力标准项目,需要动态地、不断地更新,才能符合实际教学、工作与生活上的需要。有鉴于此,Certiport平时收集或征求考生、教师、学者专家以及企业界用人单位的意见,每两年作一次版本的更新,让全球的信息素养ICT能力标准项目能动态式、不断地调整与更新(戴建耘,2005)。至今,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IC3证照通行全球超过12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参加Certiport全球认证测验中心至2007年12月已经超过500万人次,每月约有八万人左右参加考试。

IC3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国际认证分成三大领域(Domain)作为学习与能力评估与考核的依据,分别是计算机基础(Computing Fundamentals)、常用应用软件(Key Applications)、网络应用与安全(Living Online),请参考表一。计算机基础含有3个能力指标;常用应用软件含有4个能力指标;网络应用与安全含有4个能力指标(戴建耘、思递波,2008)。

3研究设计与实施

3.1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台湾地区的辅英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保健营养系以及物理治疗系三个系一年级学生,共127位学生为取样对象。先以叙述性统计分析学生背景资料,并以通行超过128国家,已有500余万考生接受考试的Certiport全球计算机综合能力测验平台,进行科技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考试;藉由与Certiport的产学合作,运用Certiport的全球化庞大的成绩数据库进行数据探勘,撷取出需求数据,继之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vANOVAw,检定不同系所学生,在IC3计算机基础领域的各个指标能力成就表现是否有显著差异,以获知各系所学生在计算机基础领域之各项指针能力的信息素养能力特性,并比较三个系之间的差异;再将调查问卷所得的学生背景变量数据,以多元回归统计来分析有哪些背景变量因素能够影响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本研究将所得的资料以统计软件包SPSS 10.0 进行统计分析。

3.2研究限制

(1) 本研究只选取辅英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保健营养系以及物理治疗系一年级学生为研究样本,因此,针对本研究结果与发现的推论须谨慎。

(2) 影响信息素养能力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参考历年文献(戴建耘等,2006)后,选择以性别、年龄、每周使用计算机时数、计算机课程修课情形、接触计算机的年数等学生背景资料来进行研究。

(3) 本研究采用国际认证IC3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标准中的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为本研究之范围,对于IC3的其他不同领域之信息素养能力,不纳入本研究范围。

3.3研究工具

全球信息素养能力检测工具很多,由于本研究期望了解辅英科技大学学生与国际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差异情形,故必须选定具有全球公信力及具备全球数据库之国际认证检测工具。根据全球认证专业研究与管理中心Certiport对于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计算机综合能力认证所进行的信效度检验报告显示,IC3具备信效度vCertiport,2003w;这也可从戴建耘(2005)的研究报告中获得一致的结果。所以本研究采用IC3计算机综合能力认证为本研究之检测工具。

3.4研究架构

本研究参考近年来学者探讨信息素养相关文献数据及博硕士论文(郭碧明,2003)、(柯云娥,2006)、(谢宜芳,2002)、(魏令芳,2002)、(林丽娟,2002),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仅限于以问卷方式为主,尚未发现其运用国际标准为实施平台、以数据为证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与比较。本研究以全球信息科技素养标准IC3国际认证的计算机基础领域检测成绩及领域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等三项个别能力指标的正确率,来了解各系学生在信息素养能力上有无显著差异;并以性别、年龄、每周使用计算机时数、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接触计算机的年数等背景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估影响计算机基础领域信息素养能力的因素。并期望此研究结果能提供教育机关规划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研习进修、检测的参考。本研究之观念性架构如图1 所示。其中成绩搜集服务器与成绩资料仓储为Certiport考试中心所提供的资源,经由数据挖掘技术,提供本研究所需的学生信息能力相关数据,用以和学生基本数据所提供的背景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之用,以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成绩为依变项,并将学生背景变量当自变项,进行包括指标成绩与成绩表现等进一步的分析与比较工作。

图1本研究架构图

4资料分析与讨论

4.1学生各项背景资料

学生各项背景变数计有:性别、年龄、每周使用计算机时数、接触计算机的年数、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学生各项背景资料经叙述性统计分析之结果如表二所示。

4.2各系学生在IC3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

表三列出各系学生在IC3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表现,以信息管理系表现最佳,通过人数16人,达34.8%;物理治疗系表现最差,通过人数只有7人,达15.6%。因此需特别加强物理治疗系学生在此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教育。但是以信息管理专业角度来看,未通过计算机基础领域能力考验的比例高达65.2%,也是值得留意的现象。

4.3各系学生在IC3计算机基础领域及三项能力指标的差异性

表四与表五列出各系学生在IC3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成绩及其领域的三项能力指标之平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进一步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法分别对IC3计算机基础领域及3项能力指标进行分析的结果。从两个表中得知三个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F=8.65, p

4.4学生背景变量对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

为了了解哪些学生背景变项会对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造成影响,本研究针对性别、年龄、每周使用计算机时数v时数w、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v学分w以及接触计算机的年数v年数w等学生背景变项,以多元回归分析来评估其对信息素养之计算机基础能力成绩vYw是否有显著的预测力,标准化后如方程式(1),所得分析结果如表六所示:

Y= -.068×[性别]-.224×[年龄1]-.087×[年龄2]+.058×[时数1]+.110×[时数2]-.199×[学分1]+.025×[学分2]-.256×[年数1]-.114×[年数2] (1)

就方程式(1)得知,3个对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成绩具有显著预测力的背景变项分别为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v学分1w、接触计算机的年数v年数1w与年龄v年龄1w,而其对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接触计算机的年数为首,年龄次之,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为末。性别与每周使用计算机时数因其回归系数的绝对值皆小于 .2,相对小于其他背景变项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对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成绩较没有显著的预测力。

5结论与建议

5.1国际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优点

以往使用的信息素养能力检验工具,因施测的对象与地理范围受到局限,对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研究,只能与台湾地区其他学生作比较,无法提升至全球平台上进行全球性比较。通过与国际认证产业及国际信息产业的产学合作模式,能够使用具备国际公信力、信效度的检验工具,基于全球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标准,探讨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对于全球方面的成就定位状况,并了解与分析科技大学生在不同计算机基础能力上程度与就读系所之间的差异关系。这种通过国际产学合作将研究范围扩及全球平台位阶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解决了局限于台湾地区的研究限制,将研究国际化,并可将研究的信效度提升至国际位阶领域。

(2) 可探讨研究对象于全球共通水准平台上的表现比较。如本研究的结果,可得知辅英科技大学学生基于全球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标准,所表现的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经由此种测评的研究模式与结果,可协助该校或教育界、信息能力培养单位与产业界了解科技大学生在全球范围中的表现,更为有效、正确地认识与研讨出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教学与培养重点。

(3) 将台湾地区研究样本加入国际样本中,增进总样本的多样性与国际化,提升全球性评量的信效度,这是一种双赢互利的结果。如本研究采用国际认证为研究的检测工具,强化IC3国际认证的样本多样性与国际性,也优化IC3评量尺度的信效度。

5.2研究结论与建议

采用“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3)-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国际认证”来分析辅英科技大学三个系所学生得知:仅26%学生通过IC3认证检验,达到全球标准,其中又以信息管理系的通过率最高。信息管理系在计算机基础领域与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硬件等3项能力指标表现最佳,保健营养系次之,物理治疗系殿后。但是信息管理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领域通过率也仅达34.8%,值得再深入研究。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法分别对IC3基础领域及三项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得知在计算机基础领域以及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两个能力指针都具有显著差异。再进一步以事后比较法分析,得知信息管理系在计算机基础领域以及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两个能力指针表现都优于物理治疗系。其中,又以物理治疗系学生的表现较弱。本研究选择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成绩为依变项,并将学生背景变量当自变项投入于多元回归模式中分析,得知计算机课程修习情形、接触计算机的年数与年龄三个变项达到对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成绩有显著的预测力,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上结果,对于本研究样本的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状况,提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 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普遍低落,达到全球标准的人数不到三成,显示台湾地区在培养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方面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强,建议透过以下作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 教育行政机构与学校合作,通过施行奖励措施与执行证照认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信息素养能力认证检测,获得国际认证,提升整体学生达到国际标准的合格率。

(2) 信息科技相关学系的科技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非信息科技类系所大学生,其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有较佳表现,又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两个能力有着显著的表现差异。建议通过以下作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 学校探讨分析信息科技相关科系与非信息科技相关科系在计算机基础能力方面的课程差异,并且适当安排课程,尽量缩短两者间在计算机基础能力方面的课程差异,特别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两方面的相关课程。

(3) 计算机课程学习情形、接触计算机的年数与年龄三个学生背景变量,对科技大学生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越多计算机课程、接触计算机的历史越长久及越年轻人群,其计算机基础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较佳表现。建议通过以下作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 学校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时数。

* 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提早学生接受计算机相关教育课程或活动的年龄层,以增长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年数与提早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参与相关活动,认识与使用计算机相关科技。

最后,期望此研究结果能提供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规划科技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相关课程设计、研习进修、检测的参考,也可成为产业界于人力资源招聘、培养、发展等规划的参考依据。而后续研究方向建议可针对其他信息素养能力领域和能力指标作实证研究,完成全面信息素养能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ereiter, C. (2002). 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 Mahwah, New Jersey: Erbaum Associates.

[2] Certiport (2003). IC3Validation Brief. Utah: Certiport Inc.

Chaffanjon,M.(1994).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10(2), 36.

[3] Hamel, G., & Prahalad, C.K.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4] Steele, L. (1989). Managing Technology. NY: McGraw-Hill.

[5] WSIS - World Sub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6).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Building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6] 江义年.以产学合作模式发展技术人力资源之研究[J].技术学刊,2000,15(1): 139-148.

[7] 何荣桂,吴正己,赖锦缘,蓝玉如.各国信息教育课程实施概况及其对九年一贯信息课程之启示[J].课程及教学月刊,1999,2(4):1999,43-59.

[8] 邱德青.科技文摘专刊[N].文汇报,2005,563.

[9] 吴亚君.航天科技教育产学联盟策略之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博士论文, 2000.

[10] 林丽娟.大学生信息素养学习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2,(31):6-17.

[11] 柯云娥.传播学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研究[J].图书与信息学刊,2006,56(2):96-116.

[12] 许淑莲.提升技术学院非信息类系学生信息能力之规划研究[R].台湾:2004年度国科会成果报告,2004.

[13] 郭碧明.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网络认知之探讨:以高师大学生为例[J]。图书与信息学刊,2003,46(3):11-27.

[14] 戴建耘,吴正达,张明文,郑福昌.中学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与全球标准比较之模式建立与试探[C].台湾商管与信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大学.2006.

[15] 戴建耘.一种动态式全球计算器综合能力标准建构模式---网络与计算器核心能力标准与国际认证[C].中美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5.

[16] 戴建耘,思递波..IC3计算器综合能力总考核国际认证[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字:国外 基础 综合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是,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该课程设为考查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和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使用“金山快译”之类的翻译软件来翻译。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计算机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有着一般的特点外,还具有它自身独特的地方。比如说:长句多、被动语句多、祈使语句多、专业术语多、新词多、合成新词多、缩略语多、一词多义多。并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英语中的常见词、句、句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材的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与针对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知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等。但是,也要有所针对,计算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学会阅读及翻译方法,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是源自某一课程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介绍,或者英文帮助文档。

2.基础性与时效性。要处理好计算机发展快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但是,基本的词汇和知识必须要掌握好,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打基础的步骤是不可省略的,所以,一些基本内容,例如: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还是必须要学好的。

3.实用性与适用性。自编教材可以有效的解决实用性与适用性。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等,不同的或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1.PPT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看自己的课本讲解,互动性强,效果要好很多。

2.英文网站。通过多媒体环境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浏览英文网站,了解新知识、新技术。

3.英文软件。英文版本的软件,是学习计算机英语课最好的习题,多多使用英文软件,可以起来实践的效果

4.英文科技影片。多看些英文科技影片,能有效的使学生体验到英语、科技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第11篇

从20世纪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一直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机大的方便和影响。其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展,在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军事航空等众多的领域,它一直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1 对计算机技术的一般分析

计算机技术是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置,制造和软件开发与利用与各个领域的新兴技术,它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许多科技项目的新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及改变着各国的综合国力,是人们一直重点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

2 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状

目前计算机技术通过增添新的操作物(如元件)或修改现有的组件进行扩展。空间的不同使用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现使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其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计算机功能的增多、性能的不断提升,技术呈现出多样性、标准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2.1 高集成性

计算机是一个集合体,它集合了多种技术,如数据处理器、视频播放器、记忆存储器和一些其它软件等组成,一些设备例如打印机、扫描仪等使计算机的应用更加的广泛,扩展了计算机的使用空间,使计算机技术体系的发展呈现高集成性。

2.2 复杂性

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表现在该技术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又促进了许多科学技术领域的前进与发展。计算机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明显的显示出了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特点。计算机技术性能提高的体现:

(1)制成更加完善,性能更加全面的器件或元件。

(2)由这些器件或元件组成更加复杂的线路、部件或设备。

(3)将线路或部件完美的组织在一起。

(4)拟定更有效的程序设计方法。

2.3 微型化

计算机的发展大致趋向于微型化,计算机的普及率不断上升,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便、快捷、小巧的笔记本,手提电脑和掌上电脑等微型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都是目前发展要求的缩影。这些设备性能多样化,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得喜爱和追求。

2.4 多样性

计算机技术的多样性体现在空间上空间上新操作物的添加或修改。这种多样性体现在多种方面:可根据计算机建构的规模和工作能力来体现其多样性,可根据计算机的使用目的划分出多种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功能不断增多而越来越广泛的,计算机技术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技术,它不断地向其它技术、其它领路不断渗透,并与其渗透的技术领域相结合导致了多样化产品的不断出现。

2.5 人性化

为了使计算机不断的人性化,就不断的从空间上添加新的组件。当技术提升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充分支持产品的功能,人性化就会成为社会的首要需求。人性化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都不断的提升,各种新型传感器、联网设备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就会进入更加人性化的普适计算时代,为人类提供方便和信息化的服务。

3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3.1 微处理器的发展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目前微处理器发展过程中,体型有了明显的缩小,当前处理器在微型方面受制于量子效应等多个方面。当前,无论是紫外光远对处理器性能的提升,还是其它方式对处理器性能的提升都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微处理器的发展的改良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它会对计算机所得的数据加以分割,并让其长度成为相同的数据段,之后再在每一段数据前加以相关的信息,标识数据发送位置,之后再按照该标识来对数据进行传输。其方式是采用逐段方法使用通信链路,大大提升通信效能。

3.3 纳米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成关键性衡量指标。当前计算机处理信息依靠电子元件来完成。所以,电子元件性能的好坏影响着信息处理的速度。为此,计算机今后的发展会趋向于纳米技术方面,因为纳米技术会大大提升机程度。

4 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4.1 未来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特点

(1)智能化模式,第五代计算机发展目标就是把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维与感觉,使其在处理信息和数据上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的广阔,机器人科技的发展就是体现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

(2)多极化方向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为之服务,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进而形成多极化的发展模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军事国防领域以及生物科技领域等众多领域都与各种大中小型计算机的应用。

(3)网络化模式,计算技术的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的通信设备相结合,共同建立起一个功能强大、适用范围广阔的传递网络信息的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实现网络化,并为全球化的发展贡献主要力量。

4.2 未来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有一些主要的趋势,例如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量子、分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中网络与软件技术上的新突破等等。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是多样化、全面化、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会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影响。

5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从刚刚发展到现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直接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直到现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科技研发、甚至在军事航空等众多领域都会有计算机技术为其服务。将来的计算机技术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蔡芝蔚.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

[2]冯航航.计算机技术发展[J].今日科苑,2011.

[3]苏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子世界,2014.

[4]朱雅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病毒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是计算机技术的高科技发展有利也有弊,出现了多种计算机病毒,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很大,所以需要对病毒了解,了解其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预防或消灭,保护计算机资源,更好地工作。

1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1 繁衍性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繁殖感染能力很强,它虽然是一种程序,但却有着与生物病毒类似的极强的繁殖与感染能力。计算机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寻找可被感染的其他程序或文件,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并把自身复制进去,使病毒迅速地在一台计算机内,甚至在一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染、扩散。

1.2 攻击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强且速度极快的破坏攻击性,病毒入侵计算机后,计算机的症状可能是程序无法正常运行,计算机内的文件很快地被删除,修改,移动或莫名的增加,导致程序文件等被破坏。也有的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占据你的系统空间资源,导致计算机运行卡,或根部无法继续工作。

1.3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仅繁殖能力强,破坏性大,其传染性也不可忽视。一旦病毒被激活,其传染速度惊人,瞬间你的电脑将瘫痪。大多数计算机病毒的传染能力甚至远超过生物病毒,它的传染性的发生不需要太多的条件,不像生物病毒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满足其生存,才会进而繁衍,传播,只要你一个不小心激活了相关程序,计算机病毒就会立刻开始它的扩散,繁衍,传播。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

1.4 爆发性

计算机病毒有着较强的爆发性,一旦某个事件或数字,或其他条件符合,病毒将会一触即发,暴发性很强。为了达到爆发的威力,病毒就需要隐藏自己,所以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可见病毒的强大与可怕。

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病毒隐藏技术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再加上人类的强大的智慧头脑,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形式与将越来越高科技,病毒隐藏技术的进展可能设想通过数字水印技术来隐藏病毒;也可能通过操作系统或者网络层次的复杂化而在这些不对用户公开的层次进行隐藏;网络的隐藏,如采用编码技术,这些都有可能是未来计算机病毒存在的一些形式。目前在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中,近十万分一使用了加密技术,有的采用代码加密:用的采用程序加密还有可能几种功能集中在一起,这更为分析和破译计算机病毒的代码及清除计算机病毒等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电脑一旦感染病毒,普通用户目前根本无能力彻底清除,只能求助专业技术人员。未来的计算机病毒将综合利用以上新技术,使得杀毒软件查杀难度更大。

2.2 计算机病毒传播手段多样化

新病毒层出不穷, 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例如,利用操作系统进行传播的。蠕虫王”、“冲击波”、“震荡波”以及前面所提到的“图片病毒”都是利用 WINDOWS 系统的漏洞,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对整个互联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此外,计算机病毒的变化在载荷形态上和自身的感染和攻击特性上也有可能发生。P2P 自组织技术结合这些更新技术,能够为病毒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3 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高速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原本就有着较快的攻击速度, 3G 时代的来到,智能手机、上网、无线路由器等无线接入设备,开始成为黑客攻击的全新目标。它们利用这些设备的优势,趁虚而入,例如现在网络中已经出现大量无线破解的技术,短短时间内,轻则可以让攻击者免费的蹭网,重则可以通过 ARP 攻击植入木马窃取信息。

2.4 计算机病毒隐蔽性的增加

未来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也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争强。它将根据病毒自身的特点及需要隐藏于不同的位置,对计算机构成潜在的威胁,例如它以一种文件隐藏于计算机当中,一旦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后将发挥其病毒的特性,来截取从磁盘中读取文件的服务程序,使得已被改动过的文件大小和创建时间看起来与改动前一样,当计算机病毒进入内存后,如果用户不用专门软件或专门手段区检查,则几乎感觉不到因计算机病毒驻留内存而引起的内存可用容量的减少。这种形式的病毒目前已有部分出现,它们以代码进行自我加密与自我保护,也有的以某种特定程序进行加密从而达到极高的隐藏效果,更有一些危害极大的则是以多种方式混合在一起而存在的病毒,它们很难被发现和破解,对计算机的潜在伤害极大。病毒隐蔽好,不易被发现, 可以争取较长的存活期, 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从而造成大面积的伤害。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去发现、研究、破解、消灭病毒,给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排污。

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3.1 谨慎操作

病毒传播和隐藏的方式有很多,目前在游戏中,某些网站网页中都有其存在的身影,所以在计算机工作的时候要谨慎操作,不要随意去下载资料,因为它可能就是病毒的源头,对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轻易打开,不要浏览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络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会使您的计算机更加安全。

3.2 多学习网络文化

要预防病毒就要了解病毒,了解网络病毒文化,知道病毒的存在形式的可能,病毒的特点,这些都对病毒的预防有着重要的联系,了解一些相关的软件,并会使用,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清理与查杀,这些都是可以对病毒进行较好的预防手段。

4 结语

目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存在形式多样化,传播手段多样化,对计算机的运行和计算机工作人员带来的威胁与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病毒的发展趋势,就会知道怎样去防范病毒入侵计算机,保护计算机内的重要信息不外漏,以便保证计算机运行的网络环境干净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治国.计算机病毒防治实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邓守城,杨华甫,何孔德.计算机病毒与防御浅谈[J].福建电脑,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