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

时间:2023-09-15 17:3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岗位能力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0-02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技术的核心,要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提高信息化水平,必然要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教学应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学校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平均3~5年一次技术更新,因此整体师资队伍如何评建首先关系到专业的课程设置。

1.岗位群A: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系统集成技术人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局域网网络管理的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实训、网络安全。

2.岗位群B:网络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系统集成的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络组建技术、网络设备实训、局域网组建技术实训、合布线技术实训。

3.岗位群C:网络工程施工管理员

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网站开发制作能力、企事业单位微机常规操作能力、网络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

针对性课程:网页设计/XML、网站建设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应具备的基本结构

根据以上毕业生岗位群职能分析,专业师资团队应具备一个基础的框架,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模式。

1.专业带头人

培养一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在技术应用、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成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从知名企业中聘请两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网络工程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学习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能力。

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

1.国内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师资专业团队组建现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主力军仍是校内专职教师,如何快速提升专职教师的水平是专业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历结构方面的本科学历占本专业师资学历的80%,大专学历占20%,无研究生学历教师。(2)职称结构方面,缺乏高级职称教师,教员职称所占比例较大。(3)技能结构方面,教师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所占比例大,但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数为零,专兼职教师比例偏差过大,兼职教师人数为零。(4)教学能力方面,能上好一体化课程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5)教研能力方面,教师的教材、学材编写能力需要提高。(6)职业指导能力方面,本专业职业指导师资欠缺。(7)其他方面,部分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需要重点培养的方向为:学历、职称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大比重培养。

2.目前各院校的解决方案

目前,各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短期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访问交流或者出国进修等,但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很多都是时间短、内容浅,而下企业实践锻炼难以进入开发岗位,访问交流止于表面,难以在根本上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水平。因此,在求知培训不力的背景下,实践难达实效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所在。

3.拓宽视野,展开新思路

依托学校和教师自身的投入开展大量围绕专业实训环节和课程建设的教育教学研究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以昆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建院就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助教以下2人,另有校外兼课老师9人,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从2008年起,该院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科研成果显著、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2009~2010年,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使该院本专业校内专任教师队伍达到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助教以下2人,建成了在云南地区高职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专业造诣较深、谙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具备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以上资料数据表明,建设一支相对优良的师资队伍,重点则是大比重地培养兼师型教师,深入企业技术基层进行实践,干出成果,最终在教学中做到实战讲解。要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及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基本要求,即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兼师”型师资队伍。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能作为“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四 结论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称网构,即网络构建,经过三年学习和实训,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网构工作,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投入,将校企“师资互嵌”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搞“企业工程师请进来,学校教师派出去”的模式。通过拓展团队建设,深入专业实践环节,一定能从制度、科研应用、教育教学多方同步推进,真正解决实践难达实效的矛盾问题,最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140-02

1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办公和商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技术已参透在各个行业领域,使得现在的企业的运营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网络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1],这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构建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许多地方高职院校虽建设好了网络实训室,但由于实训室内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少,没有对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设备利用率较低[2]。由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长期存在偏重课堂上对知识原理的讲授,而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侧重于验证课本所学的知识点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底子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系列问题,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就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教师教授,学生跟着学和操作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是以模仿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实践教学内容这块由于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交流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技能系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面对企业复杂的信息网络化环境是无法胜任的[3]。

3项目导向教学内涵与作用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逐步展开项目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该模式中由老师先提出项目任务问题,学生可通过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4]。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与工程应用进行高度结合,把原本比较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项目中,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要点,而且熟悉整个项目流程,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4基于项目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项目导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建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来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来选取相应的教学项目内容。下面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做相关的介绍。

4.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面宽,应用的技能点比较多。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走访,以及对我院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相关项目按照网络规划分成3种项目级别,分别是小型家庭办公网络、中型企业单位网络、大型综合型网络。并且每个网络项目开展过程中可细分成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3方面的工作[3],这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相对应的。在每个项目设计时,要求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包含教学大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每个项目分细化为若干个项目子任务,让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去。通过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

4.2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室规划与建设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而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网络实训室时,以项目的情景为依据,根据项目任务中的设备要求来进行实训室的建设和规划。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比较贵,技术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这些给实训室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高效利用实训室,在规划时,使硬件和软件共享度高的任务规划在同一个实训室[5],我们由此规划的实训室有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网络管理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和锐捷网络实训室,其中锐捷网络实训室是我院自2007年就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建,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训室。2)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项目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并且要求授课教师对要授课的项目非常熟悉,了解非常透彻,操作娴熟。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来是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没有实际项目工作经验,这也是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在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集体备课、举办专题研讨会、教学观摩、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派送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际项目锻炼,我院与多家企业单位合作,利用寒暑假期安排教师到公司、企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生产过程,提高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将企业单位的技术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以便丰富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来上实践课和请企业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

4.3学生综合评价机制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理论笔试加操作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完成项目能力考查,对学生的评价紧扣实践教学项目,通过采用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实现项目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动手能力情况以及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情况。

5总结

基于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项目导向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65-67.

[2]潘泽强,黄益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制造业自动化,2011(2):182-184.

[3]王胜.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13(5):136-139.

[4]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5-130.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是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学校的教学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教学中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使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网络方面的工作时,无法驾驭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计、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的重要意义

(一) 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高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练习与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教学水平,教学评估的结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网络实验室实训教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使教师不再安于现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够接触到比较先进的、位于科技前沿的网络技术,也对网络理论的革新有一定的把握,教师的学科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网络实验室的实训教学,教师可以与网络设备的厂商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为纽带,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使教授的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二) 网络实验室实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有利于就业

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纸上谈兵的不是人才。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与学校都明白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网络环境是模拟真实的,学生们能够在这里亲手进行网络的搭建、网络的设计以及网络的调试和网络的配置,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实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不能比拟的。通过实训,学生在实际操作运用中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原理,又积累了经验,在将来的就业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标准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实验室了,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只具备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没有研究开发的功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当具备以下标准才能够培养现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设备必须先进

理应根据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最先进水平来配置设备,比如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应当选择稳定而新近的产品,并且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形势进行相关设备的更新。因此,在设备配置之前,就应该事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管理。

(二) 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以及接口要向国际标准看齐。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必须与国际通用的网络协议相匹配,这样做是为了和其他网络之间实现平滑连接互通。

(三) 设备具有实用价值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考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满足实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网络实训过程应该本着简易化的原则,即容易安装和操作,管理方面力求不繁琐;要购置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以便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快要淘汰的设备坚决不要选购,这样会浪费资金。

三、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一)网络实验的功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理应进行网络实验,比如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必须具备网络实验的功能,才能够进行实训练习。

(二)一般实验室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在一般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除了重视其网络实验功能外,也应该包含一般实验室的功能,比如数据库建设的实验、编程实验等。

(三) 多媒体教学功能

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的电脑以及投影设备等,方便教师讲解设备选型、组建网络的知识,以及任务引入和任务拓扑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全可以承载教学的整个过程,讲课以及实训都可以在此完整进行。

(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除了教学和实训的功能,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科研的成果可以辅助实训,使实训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 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训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除了具备以往实验室的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外,还应具备研究开发功能,这也是当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当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训功能,基于此,可以选用在实训中模拟某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流程及方式。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的要求,教师应当担负起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的工作。在实训前,教师组织学生团队依据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方案,然后进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掌握一项具体的任务,彼此分工协作。学生是实训的主体,因此实训应当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展开,为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要求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并规定时间期限。经过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合作,不懂的问题可以大家进行讨论解决。这种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网络设计可以达到那些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哪些技术的改造等问题。通过实训,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社会具体运用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效率。教师应当做的是,及时进行评估和总 结,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寻求他人以及组织的帮助。

五、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实训项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会应用网络调试方面的工作外,还应该练习承担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维护任务,下面从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相关任务,无线网络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等方面来介绍具体的实训项目。

(一)综合布线展示

综合布线系统联系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和外部的通信网络连接,是一个建筑物的基本通信设施。在实训中,首先由老师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现场的演示;然后学生要了解展示台上的综合布线产品,比如各种类型的通信电缆和必须的安装工具等;第三,进行管槽安装练习,可以参照展示的模型;第四,综合布线中的链路安装练习;第五,进行故障测试;最后,进行实训的验收工作。

(二)网络交换技术的实训

为了实现信息交换和网络资源共享,连接几个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网络的技术被称作网络互连技术;而在高速网络中,这一技术就被称作“网络交换技术”。平时所说的网络交换机就是进行网络交换的设备。在对这一模块的实训中,学生小组应该先设计绘制拓扑图,教师再对图进行点评,学生再去改进,然后就是组装;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布局上,应该考率其合理性,并按照需要添置零件,尽量使用节约资源且优质的方案。

(三) 配置无线网络的实训

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实训中应该加强练习,了解无线网络的配置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技能。

(四) 配置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有服务器区域,可以加以利用,进行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五)拓展功能实训

可以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建立相互连接,利用信息安全的相关设备,拓展网络实验室的功能,使实训更加切合实际。

总结: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社会所需的这方面的人才大增,因此,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在保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实训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允.用TFTP服务器备份路由器、交换机配置[J].华南金融电脑,2009(9)

第4篇

关键词:Linux;教学方法;理实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Linux以其较低的购买成本、实施成本和维护成本,日益成熟的技术实力及嵌入式领域的天然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国家机关、外事机构、企事业单位环境中。随着Linux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对Linux技术人才的需求空前膨胀,但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却是Linux人才的严重匮乏,不仅高级的专业型Linux技术人才缺乏,就连基础应用人才也没有形成规模。红帽的调查报告显示,对Linux人才需求最多的是IT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服务领域。招聘企业主要以中小型IT企业为主。在Linux岗位具体需求方面,开发类岗位与运维类岗位均人才需求旺盛。在开发类岗位中,软件开发超过8成,软件测试占1成。运维类岗位较为均衡,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网络管理均需求较大。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所以学校的课程教学要紧跟市场需求,才能送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我院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Linux课程教学。

1 以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培养目标

基于Linux或windows企业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能力是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的核心能力。而Linux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基于Linux平台配置与管理企业应用服务器的能力。所以本课程对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中的核心能力有直接的支撑作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shell命令,用户及组的管理,常见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够进行简单的shell编程。

(2)能力目标:能够基于Linux平台对企业服务器进行配置和管理,能够分析和解决系统问题,能够对网络进行架构与设计,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

(3)素质目标: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乐于沟通,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里面,Linux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先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和《Windows 2003 Server的管理》这两门课,将有助于学习和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可进一步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

2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导、考一体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最终培养学生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技能。

在一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之后,经过一轮教学试验,认真收集主讲教师、学生、督导、课程开发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多方反馈意见,科学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进行下一轮课程开发,从而优化和完善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的设计,直到开发出既适合工作岗位需要、又便于组织教学的学习领域课程。

3 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Linux课程经过不断改革,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学体系,总结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组织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是按照“任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强化能力培养。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内容,本着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按照“相关知识”、“项目设计与准备”、“项目实施”、“企业实战与应用”、“故障排除”、“拓展提升”的梯次进行组织。在“相关知识”环节,我们做到明确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展示项目要实现的功能;在“项目设计与准备”环节,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对项目仿真示范;在“项目实施”环节,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教师从旁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企业实战与应用”环节,以具体案例为载体,配以案例分析,最终提出完整解决方案,掌握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从而达到对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在“故障排除”环节,对服务器配置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培养对服务器常见故障的维护技能;在“拓展提升”环节,提供一个更加完备的工程项目,包括项目背景、网络拓扑、深度思考等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Linux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以赛促学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1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通常,人们都利用虚拟机软件搭建Linux的实验实训平台,并在虚拟的Linux 操作系统中演示其各种实验。但是使用虚拟机软件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学生不用担心操作系统损坏而无法恢复,因为有备份文件在。通过对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回访调研发现,即时你能够在虚拟软件上完美的做出各种实验,未必就能够胜任真实的实验环境,因为没有一个企业会用虚拟机作为自己的Linux平台。说明虚拟软件技术在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与企业应用相脱节。

因此建议在校内实训室直接把理论和实验课合并教学,学院有专门的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室,为Linux实验教学提供场所,实训室可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为实训教学的实施提供硬件保证。所以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以技能训练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案例教学法

每个典型的工程项目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案例,例如“samba服务器的故障排除”,“apache服务器的虚拟主机设置”,“邮件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架设”以及“防火墙的配置”等项目。在samba服务器的故障排除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先抛出一个典型故障,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故障的原因、进行故障调试和排除。如果学生懂得排除故障了,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抛出工程项目中发生的综合性故障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而排除故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研究故障现象,不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如apache服务器的配置与故障调试项目。首先,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项目需求,让学生对项目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师分解项目任务,下发项目任务书。其次,教师就相关的知识,准备一些对应的小案例,用案例来引领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基本应用,以便能够更好的把知识应用到项目上。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关联知识后就开始分组,引导每组学生去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教师对学生制定的方案进行完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学生分角色开始实施具体配置方案,项目实施完成后,需要将项目进行测试,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态度等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最后,由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点评方案实施情况,讨论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对于项目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以项目成果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进一步拓展提升。对于项目完成较差的小组,要给以二次机会,直到他们熟练完成任务为止。

4.4 以竞赛促学法

为满足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要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企业帮助培养师资,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把优秀的企业案例、工程项目等资源引入课堂,学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习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2012年12月份举办的“厦门市首届高职软件专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比赛”,其中有部分就是关于Linux的知识,通过我们学校和企业的联手培训,我们的参赛学生均取得不菲的成绩。以后加强校企,联合组织各种竞赛,通过以竞赛促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5 结束语

Linux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行很强而技术更新又特别快的课程。教师在寒暑假要多下企业锻炼实习,把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各个环节的技能培训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需求实施教学与培训,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Linux教学体系,树立以能力为本和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虞江锋.Linux网络系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3:59-61.

[2]羊裔高,张伟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95-96.

[3]唐建清,穆振海,邹国霞.Linux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探讨[J].软件导刊,2009,7.

[4]张大雷,孙淮宁.教育系统中推广Linux软件的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

[5]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教育,2012,9.

[6]柳义筠,熊建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Linux课程教学模式[J].2009,7:7459-7450.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讲述网络协议、网络原理以及应用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既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应用,又要培养维护网络和管理网络等能力。作为课程责任教师,11年来一直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为适应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不断变化的要求,笔者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开放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切合电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并实施了《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现对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的实验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改革思路以及建议。

1 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及取得的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方案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应用层、网络实战层、网络研发层,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一样。而实验环节的内容属于“网络实战层”的教学,将实践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部分,如:IE浏览器的配置与使用、Outlook Express等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CuteFtp等下载工具的使用、Telnet远程登录以及网络管理软件的配置与使用等。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级别提供不同的操作规范,对提交的报告进行评价。这样分层进行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学生自主性强,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分层次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实验教学活动是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进行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能力,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实验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学生自学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优化了实验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实践的重点放在网络的基本应用层面上,虽然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①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不是很好,如,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出分层结构中层间接口、服务以及协议的概念;②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而个别实验的开设显得有些滞后;③为了完成实验内容需要介绍一些网络的配置操作,浪费了一些课时;④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导致不能完成全部的实验教学内容。

3 下一步改革思路及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知识的普及, 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网络基本操作能力,在此状况下,仍然进行网络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方面的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而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等中高级网络应用技能。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1 提供多途径的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要求比较复杂,各个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是相互关联的,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卡,传输介质,互联设备在相应的软件配置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要建立网络实验环境有如下两种方案:

3.1.1 建立专业的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既是一门理论抽象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加强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要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技术实验机会。实验室应有课程专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实验室的设计方案是,建立5-8个实验工作台,每一个实验台配备基本的网络设备:一台服务器, 工作站数台,双绞线若干米,J-45头若干个,制作双绞线工具一套,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各1-2台,软件包一套(网络操作系统盘,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同时提供简明的实验流程图。将学生以5—6名为小组进行协同工作。

3.1.2 建立虚拟的网络实验室 由于建设专业的网络实验室硬件投资大,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设备更新慢,实验室维护困难等原因,学生实验机会少,并无法掌握最新技术,实验效果无法保证。因此, 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的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平台要求:一个内部联网的计算机机房,PC机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安装一些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Sniffer、Opnet和Netsim等),其中Opnet只需安装modeler模块,并安装为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软件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和实验。如:协议分析平台,可以采用Sniffer软件进行,Sniffer是一个获取网络包、分析包、产生包的软件,可以在全部7层协议上进行解码,采用类似剥洋葱的方式从最低层开始,一直到第7层,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通过设置一个访问省略网站的HTTP数据报文,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应用报文是如何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再到网络层接着到链路层逐层进行封装,并且可以看到各层中协议规定结构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可以建立清晰的分层结构模型以及理解各层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网络仿真平台,可以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Opnet是一种优秀的通信协议建模和仿真工具,将通信网络仿真的各个阶段集成在一起,采用基于离散事件驱动的仿真机制;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各种类型设备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同时可亲自比较相关协议、设备、网络设计方案的性能区别,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设备模拟平台,使用Netsim软件进行,它是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软件,软件中内置了一些定制的试验包,也支持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通过Netsim,可以随意构建网络,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3.2 改革实验内容,重新规划实验内容 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差异,将实验内容以及要求重新进行规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3.2.1 网络原理型实验 原理型实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加强对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为网络的高级应用和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如: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2.2 网络应用型实验 应用型实验是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上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如: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配置与使用。

3.2.3 网络管理型实验 应用型实验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如:交换接的配置与使用。

3.3 编写实验指导书 作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环节,必须配备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要方便学生预习和自学的《实验指导书》。组织骨干教师根据电大的学生特点以及开放教育理念等实际情况编写《实验指导书》。这样,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实验内容的调整,指导书可以做到随时更新,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师对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视。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案,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教学方案,以更好的改善网络实验环境,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继伟.跨越式发展中的高教质量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09.

[2]陈东有.高等教育本体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

第6篇

关键词:局域网;IP地址;策略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pplication,computer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Bu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puters,IP address allocation,LAN IP address conflicts or stolen phenomenon,has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deliver timely.This paper, from a practical strate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LAN IP address conflicts,stolen,improv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cy, another new path.

Keywords:Local area network;IP address;Strategy

随着公司现代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应用,计算机应用已遍布生产各个环节。但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IP地址分配的增多,局域网IP地址发生冲突或被盗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了公司生产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为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的安全顺行,有必要对公司的计算机、IP地址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对随意修改IP地址和不经授权随意接入企业局域网的行为进行限制。从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和技术实战两方面入手,彻底解决IP地址冲突、被盗用的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网络管理策略

(一)对局域网内的每一台电脑分配应用固定IP,路由器不启用DHCP

这样做可以有效限制那些不清楚企业内部网络IP设置规则的人员,利用电脑非法接入企业内部网络。

(二)建立IP地址资源统计分配管理数据库

1.首先,根据公司局域网最大可分配IP数量,按公司内各单位实际需求IP分配数量,预留可扩展空间后,从公司整体角度对IP地址资源进行总体规划。

2.然后,将“电脑编号-IP-MAC”一一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录入IP地址资源统计分配管理数据库,对其进行统一科学管理。

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为以后的新入网电脑提供IP分配依据和参考;二是可以在出现IP地址冲突后,能快速定位电脑所在的区域和位置,有利于故障的及时排除。

二、技术实战策略

通过分析造成IP地址冲突、被盗用的可能原因和途径,来制定相应的实战策略,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一)限制用户随意更改IP

限制用户更改IP,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在这里只选择性的介绍其中的一种:限制访问网络属性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一个目的去实现:就是设法阻止用户进入IP属性设置页面,或者即使能进入IP属性设置页面,也让属性设置处于无效状态或无法使用新的IP地址。

限制访问网络属性法。

首先,打开系统运行框,在其中输入“gpedit.msc”字符串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打开系统的组策略编辑窗口。接着在该编辑窗口中,依次双击“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网络”“网络及拨号连接”图标,选中右侧的“禁止访问LAN连接组件的属性”选项,并用鼠标双击之;在其后出现的设置框中,选中“已启用”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此时你再进入网络连接属性界面,选中其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项目时,就会看到对应的“属性”按钮已经变为灰色了,这样一来普通用户就无法打开TCP/IP参数设置窗口,也就无法随便修改IP地址了。

(二)绑定IP-MAC地址,阻止非法接入

适用于:网关、服务器或者3层交换机,代表:为Cisco路由器或交换机。

大家都知道网卡的MAC地址是惟一的,我们可以在路由器中建立一个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表,让只有“IP-MAC地址相对应的合法注册主机才能得到正确的ARP应答,来控制IP-MAC不匹配的主机与外界通讯,达到防止IP地址的盗用,阻止电脑的非法接入,避免IP地址冲突。

通过使用MAC地址和IP地址的绑定,可以有效的防止IP地址被盗用的情况,能从根本上阻止电脑非法接入网络,避免IP地址冲突。

实践证明,解决IP地址冲突、被盗用的问题,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只有将基础管理策略和技术实战策略进行结合并举应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局域网IP地址冲突和被盗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其兴.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学习情境;教学实施;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2-0377-04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

WU Dong-chen

(Zhanjia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chool, Zhanjiang 524094, China)

Abstract: Proposed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based on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deas, design the learning situation,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network laboratory and reform the evaluation mode.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 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传统的课程任务侧重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知识概括性强、抽象度高,单纯的系统化理论教学难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学生也很难将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到企业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在确定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确定的能力项目要与学生将来具体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即工作过程需要什么项目,课程中就开发什么项目,也就是实现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是真实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在开发能力项目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思路,将本课程划分为多个工作任务,并为每个工作任务开发所需要的知识要素。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由实际的岗位群分析归纳出现实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确定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完成课程化的工作方案的制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构建有如下特点: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要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来选取课程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内容,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让学生进入工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3)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教学。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4)以典型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项目案例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计划等亲身实践,提高职业能力。典型项目案例的选择要体现本地及周边市、省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5)以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工作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实训条件,创新实训手段,提高实训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选取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社会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各种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等应用需求推动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以及家庭上网工程的启动等一系列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实施,都急需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门人才。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坚持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删除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推导、公式验证等内容,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面向IT职业,同时结合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以及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突出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

2.1基于工作岗位确定工作任务

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首先,应该符合行业的需求,根据岗位设定的层次,掌握好培养目标;其次,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再次,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最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合作建立完善的实训室、完备的师资、适合的教学体系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职业教学是最直接面向就业、面向应用的教学系统,需要一切从职业需求出发,明确岗位设定,合理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技术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

从就业岗位看,随着信息化城市的不断建设,各行各业的综合网络系统,如交通、小区物业、商场、学校、酒店等部门的监控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社区楼宇安防系统、智能小区信息化网络等,都需要大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市场需求的调研,确定本门课程培养的工作岗位为企业的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应用型工程师,可以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服务器配置及应用、网络安全配置与防护等工作,能够完成企业网络的设计、实施、日常管理、运营和维护,使学生具备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

2.2基于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根据本课程所对应的实际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来确定学习任务,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模式,采用情境化、项目化的渐进模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突出本门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达到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应用型工程师这两种工作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模块化的情境项目结构,划分学习情境和工程项目,在每个工程项目内又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设置若干个技能训练任务,所有任务的编排均来自于企业多年积累的工程项目案例,经过课程规划提炼,按照再现企业工程项目的组织方式进行串接,并把这些工程项目在网络实训室中搭建出来。做到从实际出发、强化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尽快适应企业岗位能力,体现了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情境一:构建小型对等网络,包括家庭网络(SOHO)的组建,小型办公室对等网络的组建。

学习情境二:构建中型网络,包括多办公区之间的局域网组建,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IP路由和子网划分,TCP/IP实用程序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局域网服务器的搭建。本情境项目中采用中小型企业整个网络工程项目案例,中小型企业网络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基于上层的应用却不少,所以在构建中小型企业时,考虑到的因素更多,比如成本、可扩展性、安全性等。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规范进行,所采用的中小型企业项目工程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学习情境三:无线网络的组建,包括无线家庭网络(WSOHO)的组建,园区无线网络(WLAN)的组建。本情境项目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信号的覆盖要求和信息点的设计都要考虑周详,因此要采用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无线网络案例。

学习情境四:中小型网络接入Internet,包括单机通过ADSL接入Internet技术,局域网通过服务器接入Internet技术,路由器接入技术。

2.3突出网络主流新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材均来自企业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课程重点突出企业应用的主流网络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反映当前网络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经过训练,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方案中不仅要有可行性的实施细则,还要体现企业网络架构的先进性设计原则,要有体现目前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设计思想,同时针对该技术,给出实施细节及对企业网络架构带来的较大益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利用互联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设计。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情境五:企业网的组建,包括电力线联网技术,光纤接入上网,VLAN的划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服务器(包括DHCP、DNS、WEB、FTP等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4突出职业素质培养

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第一线公司企业去参观实习,了解市场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习和锻炼,使学生在现代企业中感受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在校内也可以通过模仿企业行为来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情境六: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包括网络公司上门维护服务的规范,维护过程中的沟通技巧,技术故障处理,常用文档的整理,经验的总结。培养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网络中一些常见的故障,并能够通过理论分析判断故障所在及发生的原因,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一般性的排除故障手段和工具的使用。

2.5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内容编排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借鉴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任务引领的设 计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技能养成规律。课程的内容设计将引领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把单调、抽象的网络技术融入到现实的网络应用项目案例中,每个项目案例从“任务背景”开始,通过“任务描述”,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告诉学生怎样去“完成任务”,最后进行“知识链接”和“案例总结”,课后开展“案例拓展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施

按照职业能力,打破原来按OSI或TCP/IP体系结构的教学顺序,重新优化、组合、整理为多个学习情境,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方式设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创设工作情境,通过学习、归纳、扩展以及思考与实训等环节,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所需的计算机网络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组织实施都以学习情境下工程项目的形式开展,理论知识融合在工程项目实施所需的知识中。课程教学组织实现环境在网络实训室进行,以工作过程的形式开展,分项目小组组织实施。以4~6人为一小组,每组可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承担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本组工程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查询相关技术资料、撰写项目实施方案,最后组织项目测试、报告、总结等。课程教学的老师是整个项目的总规划师和设计师,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项目内容,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控制把握课程的组织、开展和进度。

经过细致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思想,提高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体系结构上进行改革,将现代教学广泛使用的任务驱动思想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例如在介绍“服务器应用环境的配置”任务时以中小型企业搭建网站运行环境来介绍网络的DHCP、DNS、WEB、FTP、E-mail等多种网络服务。

2)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的讲解,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的经验,与企业行业密切联系,保证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3)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教学的实施要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色,进一步加大实训教学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项目均来自实际工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实际,以是否实用为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与管理的典型案例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给学生传授实用组网与管网的方法、步骤,使学生轻松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比如在介绍任务“Telnet远程登录和BBS的使用”时会讲到远程桌面的使用和能穿透内网的远程控制软件的使用,推荐校园BBS与相关网络技术论坛的使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使用BBS所带来的乐趣;在介绍任务“ADSL拨号上网”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任务中介绍“ADSL及宽带路由器接入Internet”的方法,串接介绍PPPoE协议上网与普通服务器接入上网的安全问题。

4)注重现代教学手段,建设立体化教学体系。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开发具有动态演示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性BBS论坛、课程学习网站和QQ群,建设立体化教学体系,方便教师与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基于工作环境的网络实训室建设

针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能力”细分功能型实训室,提供行业内成熟、先进、体系化的职业教育实训功能。

4.1岗位技能模块分类实训室的建设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就业分布,岗位技能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出现了更多的专业岗位来从事不断深化应用的工作。岗位技能模块细分为:家庭网络与办公室网络维护模块,小型网络群组网模块,无线网络搭建模块,综合布线实践模块,路由交换互联模块,网络安全模块,网络边缘接入模块等。

本课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模块,整个实训环境都模拟最新网络技术应用环境设计,不但满足目前网络技术实训室需要,而且可以后期进行平滑升级,通过添加部分网络设备和教学模块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内容。

4.2网络实训室的拓扑环境

现在进行网络实验不再是作为针对少量学生的兴趣提高班,而是针对本专业甚至是全校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同时实训室的教学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如何有效管理模块化网络实训室,如何方便的进行灵活的网络实训组合,如何组织配套的相关实训资料,成为建设“岗位技能”细分功能型实训室的重要问题。

基于工作环境的网络实训室分为6个区域,教室区、实验教学区、学生区、出口区、实验管理区、连接区。各功能区域独立承担相应功能,并通过连接区设备统一管理。

模块化网络实训环境提供源自实际案例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项目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这个中小型企业的拓扑。学生用实训环境里的设备,按照自己设计的拓扑来把这个企业的拓扑搭建起来。通过完成这些综合性实训,学生的实战技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对他们就业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快速成长有很大帮助。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考核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效果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需要证实学生具备相关网络岗位的职业能力,胜任企业网络管理员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在工作过程中的业绩考核分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完成度,效率,成本意识,改革创新等项目,对学生的工作态度评价分为协作性,责任性,积极性,纪律性等项目,每个项目设定相关的等级或者分值,由教师对学生评价,同学对同学互相评价,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三部分组成。

为了方便对学生的考核,设计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学习评价系统,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通 过考核评价,让学生不总结经验,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改进,同时也可获得自己学习中的优点而不断发扬。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计算机网络技能竞赛,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竞赛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网络工程的实践技能,包括:读懂实际的工程项目文档,理解实际的工程应用与业务架构;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工程应用环境,实现网络设备、无线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的连接,并根据实际工程业务需要,完成综合布线,对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和调试;能够根据网络实际运行中所面临的安全威胁,防范并解决网络恶意入侵和攻击行为;考查学生对网络系统运行与监控、防御不良信息及病毒、构建和维护绿色网络的实战能力等。

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技能大赛的评定规程,改进本门课程的评价体系,从过去单一的期末考试向多元化考核转变,教学评价与考核采取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结束语

在课程建设时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网络技术实训室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点,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具有很强的职业现场氛围,学生可以在实训室的真实情景中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承担一个小任务,每个同学在小组内承担一项工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同时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的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开创新的课程建设模式,吸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秀工程项目案例,其实训内容体现了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中所有任务的编排均来自于工程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型和前沿性,使学生“学得快、用得上、记得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3]莫足琴,梁铭,夏德洲.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陈荣征,李广松.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庄城山.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6]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

[7]潘洪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8]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7).

[9]朱雄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组网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10]王巧巧.技能大赛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职业,2011(27).

[11]刘昭斌,刘文芝,徐新卫.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网络;项目;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罗来俊(197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郑晖(197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JG-10-85-1,主持人:郑晖;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项目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LG-2010-94,主持人:罗来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5-0078-03

引言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国内高校中开展多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教学内容主要以网络基础性的验证为主,比如:网络连通测试命令、路由器与交换机常用命令的使用等。学生做完实验后仅仅能对单个的知识点有所理解,对于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仍然是十分茫然、难以上手。而当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企业希望招聘到工程实践能力强、能直接上手、能独挡一面、职业素质优良的毕业生。若要使学生具备上述能力,就有必要将网络工程案例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工程案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本文提出以案例教学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是一个来源于现实的、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案例教学以“工程案例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工程案例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工程案例对知识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通常,先由教师对工程案例进行任务描述,并作适当的启发性的引导,然后让学生围绕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这种将工程案例教学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对案例项目的处理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1]。“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提前掌握今后在就业当中所需要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等能力,真正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为学生以后能在工作中能有出色的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的选择

合理选择网络工程案例是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先决条件。因此在案例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选题,选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内容得当,以便学生在实践训练当中所需的理论知识能满足实践训练的需要[2]。通常可将案例分为普通案例与综合案例。普通案例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少,较深的专业技能还不具备,所以案例的难度和深度应该有所控制。普通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应以相对简单的网络知识为主,例如组建小型局域网、无线对等网等。通过普通案例的实践训练,可以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案例项目,了解项目运作过程。普通案例项目的成功运作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的,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所以综合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并应将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典型的网络技术融入其中。综合案例项目可以参照企业的真实工程案例来设置,比如:某高校的校园网或某企业的核心网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综合案例的实践训练,可让学生熟悉真实的企业项目,增加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案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

在案例项目正式实施前,制定科学的执行计划是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项目执行计划可以让项目的实施少走弯路,让项目的实施更加高效。项目执行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任务需求,业务流程、技术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可以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总体把握能力,因此在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对于同一个项目,不同的项目组可能制定出不同的执行计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对项目计划进行优化。以某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项目为例,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四、案例项目的实施

本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对案例项目进行具体实施,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将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转化的目的。在教师的适当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既定项目执行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经过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工作并最终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战中充分体会实践工作的要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项目实践经验。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小组不仅要能够实现项目的既定功能,同时各项目小组实现项目功能所采用的方法应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类似,要能基本能符合真实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对于各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要作相关的引导。以大中型企业核心网络的设计为例,通常在企业网络中会有较多的网段,各网段之间要能实现设备互访,同时各个网段的广播流应当限制在各网段内。针对上述需求学生很容易和路由器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则很容易采用路由器作为企业网的核心设备;学生的做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为企业网的各个网段间有大量的互访的数据流,采用路由器必然造成各网段间访问的瓶颈;在实际项目中大中型企业网的核心设备通常是采用路由交换机来实现的,因为路由交换机具备“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功能,这可以很好的满足各网段间的大流量数据访问要求。因此对于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与真实项目方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外在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有多个项目小组,且每个小组都需要一套网络实验设备,所以对于网络设备的数量要求很高。如果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则可以直接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真实设备是实验最理想的环境;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样的实验条件,则可以考虑采用虚拟的实验环境来完成项目的设计。对于简单的项目,可以使用BOSON、PacketTracer模拟软件来加以实现,而对于复杂的项目则可以使用Dynamips模拟软件来实现,因为Dynamips使用了真实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通常可以模拟出设备的所有的功能,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五、案例教学评价

在工程案例实施完成之后,对各项目小组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总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由各项目小组对本组所完成的案例项目进行演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其中的优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不足之处则应该进行相关的点评,并与同学一起找出更加合理的实施办法,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其次,项目教学评价不能以某个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这样极其容易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以至于项目任务仅落到组长与几个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导致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难以实现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4]。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成绩要实行单独评定,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分可由项目小组的总体成绩与学生个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量与完成质量的评分来组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六、将案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中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能更好的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必要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到企业中去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中真实的案例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间还存在哪些差距,这样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校企合作可以较理想的达到上述的效果,校企合作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制订培养计划,并将工程案例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让学生还未出校门就掌握了今后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的职业能力[5]。同时该模式可以有效的促成校企间定单式的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从而省去了通常的岗前培训环节,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就业率得到了提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结束语

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后,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的目的,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学用结合的优点,并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展示了当代高等教育以能力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泽敏,王高亮.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03):190.

[2]彭剑,茂.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实训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

[3]潘泽强,黄益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制造业自动化,2011(02):182.

第9篇

1.网络平台架构与计算机教学概况

1.1网络平台教学的概念

网络平台教学是以校园内部局域网络为基础,进行在线教学资源呈现、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多种计算机辅助下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具有网络教学服务、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学在线支持和网络协作互动等功能。将教育向社会化延伸,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打破了时空限制[1]。

1.2网络平台教学概况

网络平台教学是Internet技术下的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服务器、客户端的运行环境必须是WindowsXP、win7/8、苹果、微软等系统,浏览器的类型不限,根据自身开发程度自行设置。目前,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基于以下四种服务来运行:①www服务,是信息整合、优化、检索的服务性平台;②e-mail是作为信息传递、与外界沟通、进行跨地域通讯的一种途径,是知识和教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桥梁;③FTP网域内部集群,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区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必要场所,是内部讨论、交流的重要方式;④在线互动,实现实时交流,保证离线后仍可在上线时及时参与互动、沟通。其次,在线完成学习任务、考试、阅卷、评分等活动[2]。

2.网络平台下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课堂容量过大

在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课堂上,大多数是集体教学的模式,大阶梯教室能容两三百人,这种大课模式,在各大高校广为流行。一名教师同时对两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首先大容量的学生使得教学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出现问题需要老师近距离辅导时,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在学生成绩的管理上,因精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准确分析、评估。其次,网络平台授课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使课堂讲解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因此,教师为增加课堂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兴趣,往往利用网络的便利,在课堂上加入较多的课外知识延伸、先关资料整理、具体的教学案例、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知识应用的行业新闻和动态等等,让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容量过大。除此之外,学习任务繁重的网络作业,也是大容量的表现之一。教学容量与教学知识的应用严重失衡[3]。

2.2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低

计算机网络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计算机教学的主体部分。由于我国计算机能力普及范围较窄、起步时间较晚,造成了70%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真正开始系统的接触计算机并加以应用。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较低,自主学习缺乏。加之教师一味的手把手的主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网络的陌生使他们需要教师细心的去讲解每一个部分,基础薄弱,无法促进其计算机自主学习的习惯。

2.3课件有待优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使用范围广,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因此课件通用性很强。有很多老师往往为了自身方便而在教学中使用别人的课件进行授课,没有清晰把握课件的教学目标,自身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其次,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过多的引用网络上的热门案例分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分析结果,将其应用进教学课件,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使知识陈旧、固守。

2.4网络教学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实现

开展网络平台下的计算机教学,需要应用广泛的软件、精密的多媒体机器和熟练操作软件的技术,目前,我国各高校为节约教学成本,常常忽视了对教学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对社会上新出来的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引进到教学资源中来。因此,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

3.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3.1优化网络资源

优化网络资源主要是避免冗杂的信息进入课堂、分类管理班级,其具体方法有:①控制课堂教学时间,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将教学时间与学生实践以1:3的比例来分配,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质量;②在web端开发题库、资源管理,实现练习与教学的同步进行;③上课前进入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签到和留言,签到是保证到课率,留言是留下课堂的疑问,老师课后在线答疑。

3.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计算基础能力、提供上网条件。例如可以:①对学生宿舍签入免费网线,提供网络;②建立公共、自由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定期对学生开放;③学习任务尽量以计算机辅助完成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④对计算机学习资源进行免费下载,开放学生学习资源自由上传的权限,鼓励资源共享;⑤在线作业与考试进行计时计分。

3.3创新自主设计课件

对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必须创新性自主设计课件内容。例如:①教师在教学前需将课件交至教务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开展教学;②教学课件第一部分注明教学目标,课件设置实践操作环节;③对于上课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图片等,可交给学生去搜索并提供,迎合了学生的趣味。

3.4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引进教学资源

第10篇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8;

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分析现有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病,提出动态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阐述构建完善合理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关键词 :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能力递进: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68-05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力递进课程研究”( ZJB2012072)。

第一作者简介:成亚玲,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13063052@qq.com。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教育需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

1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尤其是对口就业难的局面,造成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低,大量从事着与本专业不完全对口工作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目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基于“学科(或知识)本位”理念进行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各学科的分段和独立,造成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与能力、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鉴于学科本位主义存在的弊病,我们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指导思想,对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在融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与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该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倡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学习者或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考核建立必要的基本规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解构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针对岗位练技能,全面推进“三阶段、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阶段:前两学年,依托校内学习环境,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相融合,达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培养基本职业能力的目的。第二阶段: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授课,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真实项目实战相融合,做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情景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教学做考一体化,实现由学生到准员工的转变。第三阶段: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全面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实施,培养职场意识,达成就业意向,将顶岗实习与就业相融合,实现从准员工到员工的蜕变。

2 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要求毕业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术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竞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精神素质。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合理、完善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

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教学组织梯度推进的教学框架。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它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要求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设计教学模块,基于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学习项目,基于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基于岗位要求和个人成长需要培养职业素养。

在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职业教育课程划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两类课程。课题体系在纵向方面由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人文素质培养等文化基本素养教育向人文素质拓展训练递进;职业能力训练由基本职业能力向岗位核心能力再向职业拓展能力递进。基本职业能力属于职业入门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有岗位(岗位群)的基本规律和通用标准。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若干典型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获得能够胜任一定岗位工作的较为系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创造性地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设计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与他人合作,具备反思和革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体系在横向方面按照成长认知规律、职业能力递增的方式合理设计教学项目。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以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文档专业排版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完成基于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改革与课程重构,构筑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的教学全过程。

2.1 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以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文档专业排版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故障诊断与排除、小型局域网组建及文档排版等能力。校企共同完善基于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共同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核心课程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2 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载体,我们精心遴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内容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采取项目载体、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职业技能鉴定、各种竞赛所需知识技能融合进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3 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教学模块,基于作品(产品)设计训练项目,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采用“递进式”方式进行设计,课程教学任务按适度递增的方式设置。以行为导向为主,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提高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资料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处理能力、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评估能力。

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采取“递进式”的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学习认知过程及制造业信息化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将本课程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优化重构为计算机网络认知、对等网组建、部门级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中小企业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4个教学项目,如图3所示。

3 专业课程的实施

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分层递进设计教学模块,基于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学习项目,基于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基于岗位要求和个人成长需要培养职业素养。

3.1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实践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学习任务为导向(驱动),遵循“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知识,习得职业技能。

3.2 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

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同时结合翻转课堂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1 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法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项目为:计算机网络认知、对等网组建、部门级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中小企业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我们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主要环节如下。

(1)提出任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课前设计好教学项目,即目标和要求,在教学活动时下发项目教学任务单。

(2)分析任务: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对项目教学任务单进行交流信息与相互讨论,并提出完成项目的初步思路。

(3)项目分工与实施方案编制:根据项目教学任务单及需求分析,初步确定项目解决方案,然后经教师检查后,最终形成项目实施方案。

(4)分工协作与实施任务: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协调,每位组员轮流负责项目团队中的各个岗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担任不同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5)项目展示、总结:项目完成后,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展示,介绍项目的分工、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项目结果,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项目小组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提问和点评。这种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展示自我的能力。

以上5个环节构成了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步骤,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项目本身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重复或简化。

3.2.2 翻转课堂教学法

部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微型课程体系。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其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每个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可以满足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人人皆能学、处处皆能学、时时皆能学”的愿景。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进行学习(个陛化学习),提高学习绩效。

3.2.3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工作,如在中小企业局域网组建与维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扮演网络工程师又扮演客户等角色,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多角色工作任务,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等方面能力。

3.2.4分组讨论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引导,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核

基于课程培养目标,我们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主要从学习态度、职业能力、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项目权数见表1。

4 结语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我们基于“能力本位”(或能力递进)的教育理念,按照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专业拓展课程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的原则,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强调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岗位化,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对接IT产业,融人行业,服务企业,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星,李志远,刘建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190-191.

[2]许丽婷,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149-150.

[3]谭爱平,陈超,杨幸.基于装备制造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140-144.

[4]张宁林.侯冬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3): 89-92.

[5]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152-154.

[6]孙辉.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253-254.

[7]李伟明.浅述职业学校高职学生技能的递进式教育[J].信息通信,2012(2): 279-280.

[8]陈晓兵,多层次递进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2(9): 180-182.

[9]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70-76.

[10]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112-117.

[11]谭爱平,胡汉辉,高职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5): 95-96.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 学科融合 内容集成 实训体系

[作者简介]李俊(1973- ),男,湖北随州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技术实验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网络犯罪。(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视阈下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B3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67-02

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效益,这是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对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技术实训教学和职业能力需要接轨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教学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依据高职院校教学任务,横向要以网络技术学科实训为主干,把与网络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组成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纵向要以初级网络技术实训、专业网络技术实训和综合网络技术实训为主干,把网络技术实训的教学内容按照要素进行集成归纳、有机整合,形成初级实训打基础,专业实训理论相结合,综合实训重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网络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任职能力需要,能应用、懂理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目前及未来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网络组建、安全和管理中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大多网络技术实训受单一学科的制约,难以形成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致使学生在遇到诸多复杂网络技术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学科体系。按照“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要求,将网络技术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按层次区分为初级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大模块。初级实训由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和操作系统安装及应用实训构成;专业实训由网络基础实训、组网实训、网站开发实训、网络设备管理和配置实训、网络安全实训构成;综合模块由企业实训、项目设计管理与实施和课程设计构成。

二、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运用

为了切实加大网络技术实训学科融合的力度,达到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上的高度融合,必须把学科融合的思想贯穿于网络技术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在理论和网络实训技能中体现“合”。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一盘棋”的合成教育思想;其次要切实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实训教材,将与网络技术实训课程相关的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和网络安全等实训融入网络技术实训中去。二是在网络实训中要注重各个相关实训环节的“合”。首先,在实训指导思想上要合。疏通各个相关环节实训内容,整合实训的一条线,既要避免重复性实训,让实训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独立性,又要注重实训上下环节的逻辑对接,防止出现上下环节的绝对独立,保持逻辑上的“合”,做到网络实训上的“一条龙”。其次在实训内容上要合。各个模块的实训内容,严格按照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开展,各个模块内容分开,但要逻辑一体,前后紧密相扣,逐渐深入开展实训,做到内容上的“合”。三是实训评估上要合。在实训课程评估上要从各个模块完成效果看,从各个模块连接看,从整个项目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看,最后得到一个科学的“合”评估。

三、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辅助,按照理论体系逐渐深入开展,所以在开展网络技术实训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实训需求分析。实训需求是整个实训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实训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依据。根据市场调查,要适应网络技术职业能力的需要,满足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需求,应该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安装和维护、网站开发、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入手,针对这些职业需求,开展有效实训,才能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国内有近百万的网络技术方面人才的缺口,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理论研究、网络技术开发、网络管理服务和专业培训人才四大方面。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高级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还很大,网络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

2.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原则。“网络技术实训”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当然针对不同对象,要求和课程目标都不同,都是围绕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需要,提高不同岗位的网络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网络安全技术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培养学生在不同应用环境中,制定科学的网络规划、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信息化应用岗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要求掌握常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高职院校在具体“网络技术实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实训目标导向性原则、实训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问题解决性原则、实训效果评估性原则。

3.课程内容设计。(1)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训: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相关硬件、功能及常识,掌握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常识,并能对硬件及相关故障做一定检测。(2)操作系统实训: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能够熟练安装、优化和备份,并能做系统恢复,同时对系统安装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性实训,并强化驱动和硬件之间的关系,明确计算机及相关终端设备安装及规范,并能对相关应用软件(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数据恢复软件)做熟练操作。(3)局域网组建:首先根据网络使用需求,进行网络规划,制订相关实施方案,规划应用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可靠性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施工方案,做好工程预算,最后组织网络工程实施(虚拟布线)。(4)网站开发:主要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网站代码使用、网站功能规划(信息、留言反馈、在线调查、模板调用和后台管理),通过实战,达到熟练使用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相关研发,并能掌握网站环境搭建、网站和网站维护等相关技能。(5)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包括服务器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设备配置、防火墙设备配置、入侵检测配置和行为管理设备配置,特别是交换机配置,要结合网络拓扑和实际规划,结合网络其他设备的功能,全局规划,做出合理的设计,实用的策略,保证网络高效、安全的运行。(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掌握服务器安全策略配置、网络设备安全策略配置、网站防篡改系统以及数据备份系统,学习根据实情,分析相关协议,选择安全性好的通信协议。

四、实训模式与实训环境构建

实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实训思想和实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实训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实用的实训结构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训活动方式。一是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所谓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就是将对应的实训内容,按照逻辑体系划分为若干子实训任务,然后分别实施,通过任务来形成动力驱动,形成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理论,在实训中培养职业技能。二是以项目工程为引导的实训模式。以项目工程为引导,就是把市场网络工程按照实际实施进程,分解为各个项目步骤,然后针对各个步骤进行实训,让学生扮演市场网络工作人员,通过项目实施学习岗位技能,培养岗位意识。

实训环境的构建是教学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如何根据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网络技术实训要求,建设适应职业能力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培训要求的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大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浓缩化,构建一个验证型、系统型、研究型和扩展型的实训平台,特别注重结合社会企业实际项目流程,能完全按照实际项目规划做实训。并在实训环境构建中,考虑其他实训场所的关联,使实训场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实训学科上成为一体。

五、建立立体评估体系

传统的笔试注重学生理论掌握的考查,和目前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严重冲突,建立立体评估实训体系也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首先通过围绕网络技术讨论、交流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讨论、交流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探讨合理实训方案,通过探讨、交流和辩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分配占总成绩的20%;其次通过项目管理和实训效果,考查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占总成绩的60%;通过实施答辩考查综合应变和实用能力,占总成绩的20%,形成一个以围绕职业能力为导向,立体考察实训课程的评估体系。

六、建立专业的实训专职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组织网络技术实训过程中,实训老师具体承担实训指导、引导并向学生传授实训技能等任务。专职老师的实训能力是决定实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1.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训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实训学科的实施,从实训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这对实训专职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实训专职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的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练的项目管理和实施的综合才能、良好的引导实训能力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

2.建立高素质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的途径。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跨专业多的学科,适应市场,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技术实训专职教师队伍,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体制,交流实训技能,开阔实训思维,掌握先进实训手段,深究实训前沿理论,掌握网络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其次,建立教师网络技术实战平台,通过参加网络项目实际管理和实施,掌握实战技能和技巧,才能方便在实训教学中展示。再次,要建立多到地方网络技术相关公司调研的通道,通过调研,达到“教、训、练、学”一体化。同时,可以组建相关团队,参加地区、省和国家级的网络实训比赛,大力推进网络实训技能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技术实训是一个学科融合、内容高度集成的综合性课程,它既不同于市场实际网络项目,也不同于普通的专业实验,它是把各个专业环节的实验和市场网络项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搭建一个融合理论和实践的平台,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环境。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平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学科融合、内容集成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真正发挥网络技术实训实践教学环节重要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魏武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何晓青.高职院校网上实训室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互联;课程实践

现如今,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对于学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将书本中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对于学生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的帮助。

1 实践教学的要求

1.1 实现实训与项目任务的有效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的课程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2/3左右。因此,只有实现实训与项目任务的对接,才能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并能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有效结合实际工程技术应用。

1.2 提供虚拟职场环境下的项目训练

只有合适的培养环境才能培养出合适的人才。由于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职场中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职场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职场氛围的体验都会有很明显的帮助。

1.3 实现“双证”融通

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学历证书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训的侧重点

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互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课程中理论教学补充环节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具体课程设计以及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以及知识点的理解。

2.2 实训教学的实施

⑴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是整个实训的思路体现,其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内容、要求以及通过实训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条件允许,在实训大纲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指导书,让整个实训变得更加具体,也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参考,从而提高整个实训的效果。

⑵课程的组织。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实训课的开展。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起辅导作用,只需对实训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来明确实训目的。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训内容。

⑶考评。每进行一次实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考评。考评的依据则根据学生的内容完成情况、是否有创新性依据课堂表现来衡量。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3 实践教学方法

3.1 项目驱动教学法

该方法由老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讲解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最后完成学习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常采用比较典型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并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是一种非常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2 实战教学法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内的部分网络构建与管理,并建立实训基地,培训学生参与校园部分地区的网络维护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3.3 启发引导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类比常见事物引导并启发学生去理解新学的知识。例如讲解防火墙与IDS的关系时,可以用保安系统来进行类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

3.4 角色扮演与分组讨论

角色扮演与分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根据教学内容赋予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在这种学生独立思考、相互配合的环境下,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热情,更有益于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

4 实践教学设计

4.1 课内实践教学设计

选用企业实用的经典案例,精心设计若干课内实训项目,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演示过后,根据实训内容要求,分组进行实训内容,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并让每组学生针对统一任务提出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在实训进行过程中教师或其他组学生可以对已完成的小组进行“攻击”。通过这种认为的障碍设置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4.2 课外实践教学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获得课外实践经验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网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完成实训项目,并借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等来巩固所学内容。其次是企业实践。利用假期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在规范的管理下“真枪实弹”的进行操作,同时可以请教相关技术人员,这样既能让学生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有助于他们接触企业文化,体验职场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