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3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同煤矿集团永定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24)
摘 要: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大形势下,煤炭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以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
关键词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40-02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每个过程加以优化,最终达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固定资产的购建、计价、折旧、使用、保管、日常维护保养、调拨、处置、盘存、减值准备,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特殊性是地下开采,因而没有固定的车间,而是随着综采作业面的的开凿而不断移动,因而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着移动更换频繁、地点分散、流动性大、种类多、器械大,而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煤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的科技性、规模性、技术性得到加强,这就更要切实管理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就必须从管理层思想入手,从上到下形成齐抓共管,来扭转目前薄弱的管理局面。
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对基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在煤炭企业中,管理层比较注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形成了一种从资产的购入到报废均是形式化管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固定资产管理落后的局面,出现了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2)企业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监控不严
煤炭企业因行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使用频繁,工作量大,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及腐蚀严重,加之有已到使用期限、因技术落后等原因,每年都会有固定资产报废,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机器设备的管理部门与财务台账经过注销登记,账上已经不再反映这部分资产。但是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对此并不太重视,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形成了空挡,监管不严,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尤其在煤炭行业目前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对这部分可以修旧利废,企业应当重视起来。
(3)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管理资产的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在各企业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很好的配合,如机器设备的存放地点、使用部门已变动,只有管理部门台账有记载,而财务台账未转移,卡片也没有变更,长期以来,造成管理脱节,账、卡、物登记情况不相符。由于煤炭企业机器设备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井下各生产对组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和移交过程中,移交手续不全,有的只是口头移交,不办理卡片的变更手续。机器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队组清楚工作面使用、存放的机器设备,但财务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依据,无法变更台账,久而久之,通过几次转移,台账上登记的使用部门和实际的使用部门及存放地点很难一致。
(4)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
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例如,煤炭企业的非生产仪器设备及办公设备没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实物跟踪管理,只有在购入时财务作采购建账处理,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再如房屋建筑物,在完工移交时,承建企业、建设管理部门(基建部门)与使用部门三方都办理了验收移交手续,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也参加,但只是将实务进行了交接,而建筑图纸等资料没有全部进行交接,台账信息也就残缺不全了。
三、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理顺资产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资产管理运行体系,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才能扭转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局面。
(1)提高认识,全面清查固定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卡片,核实所有实物、建筑物、土地使用权。
要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清查要做到不漏、不偏、不做过场。清查时要核实资产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运行状态、安装地点、使用地点、存放地点等,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根据清查结果建立清册,并上报财务部门,将实物资产与资产台账进行核对,核对不一致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报上级部门批准进行相关处理,核实的资产重新返回个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制定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核报的、审批的固定资产进行卡片与资产移动式的管理,使实物与台账相一致。对企业的实物,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只要产权属于企业都要清查,核实相关房产的证件,并登记造册,要清查房屋结构、面积、坐落地点、是否在用、是否出租,并根据清查结果报财务部门核对,建立完善卡片。
(2)进一步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考核体系
在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减少、再利用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做好对固定资产的入库、保管、领用、移交工作,将这些工作与个人的工资联系在一起,有奖有罚,进行考核,增强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供管理人员素质。首先对管理层进行考核,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各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薪酬考核指标,与领导的效益奖金直接挂钩,让单位负责人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其次,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考核,企业应设立专职,建立档案,对基层的设备管理人员下达管理考核指标,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次之,对设备使用人进行考核,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须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定期组织设备清查,确保卡、帐、物相符。
(3)盘活存量固定资产,发掘其潜能
为了更加有效的聚合固定资产的资源优势,企业应首先将相关的存量固定资产按照营运状况分为正常运转、带病运转、停机待修等类别,对于后两类,该修的修,该报废的报废,以实现资金的转换,对于技术陈旧落后、经济上不合算、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停用,转换技术先进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整体提高运转效率,提供啊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应单独作为一种类别进行管理、监控,即使注销也要进行备查登记,经批准后实现资金转换,避免流失企业的资产。
(4)将固定资产纳入成本考核范围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作为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费用,一般不纳入变动成本的考核范围,若将其也按变动成本进行考核,与工资挂钩,将会促使使用部门(对组),在不用试能够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移交,及时变更台账,方便以后财产清查时的核对,并且避免了各生产对组抢占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可以达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目的。
(5)对固定资产进行条码式的管理
由于煤炭生产作业的特殊性,具有生产环境条件有效,工作面复杂,井下机器设备较多,比重较大等特点,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而人工手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易出错,手工对账要求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使用统一管理软件,利用条码技术,采用手持检测设备进行管理。从固定资产增加环节进行管理,将完整的基础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给机器安装唯一的条码标识,(但要牢固、耐腐、耐磨),在清查中及时变更使用信息、固定资产状态信息等,通过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软件相联接,建立企业的整体管理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秦丽: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许多医院仍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难以充分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消耗。而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传统的核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需求,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问题不断突出。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不准确,无法为相关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税收负担角度而言,部分医院在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中,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待考察。另外,在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方面,也未制定完善的制度,形成管理上的漏洞,资产浪费极为严重。
二、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医务人员风险意识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强化相关人员的风险观念,在进行医院设备的购置时,必须准确把握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对设备的定制、渠道来源、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符合医院实际要求。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资产使用效果与预期的不符,因而需要及时调整决策,确保项目投资始终能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需结合医院的发展现状与固定资产使用状况,预测其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制定科学、完整的管理策略,以避免重复投资状况的发生。
(二)完善医院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医院管理中,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中各项事务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细化固定资产使用、保管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确保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开展有与之对应的制定可指导,避免管理中工作重复、责任不明等问题的出现。
(三)改进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可借鉴企业的相关做法,制定科学的财会核算制度,准确评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科目,确保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数据,能呈现出客观的固定资产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资产管理中,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运作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快速地获得相关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有效。另外,医院还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采取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确保其能完全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
(四)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体系
关键词:黄金矿山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固定资产是黄金矿山得以维系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其运行效率、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黄金矿山主要经济指标的高低,不断加强黄金矿山固定资产管理是提升矿山经济效益,获得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黄金矿山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黄金矿山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1 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
某矿是我国黄金生产十大矿山之一。其机械化开采水平位居国内黄金矿山前列。庞大的生产规模,高度机械化的开采水平决定了其采矿、掘进、提升、充填、破碎、浮选等各作业运用了大量机器设备。由于该矿属于地下开采矿山,各类无轨设备、构筑物、建筑物分布在井下各作业面,又造成了分布广的特点,这些特点给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1.2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运行及维保成本高
由于新城金矿进口采选设备比重较大,固定资产呈现出单位价值大的特点,而相关设备的运行及维保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全矿单位原值3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达到161项。此外,井下生产常年处于高温、高湿、多尘的恶劣环境,设备满负荷、超负荷运行故障,设备的维修、保养、更新等支出居高不下。
2 黄金矿山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固定资产作为黄金矿山重要的经济资源,不能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往往会造成工作的水准不高。某矿在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重实物、轻效益”,不能将实物管理与价值创造相结合,往往造成固定资产长期低效运行。
2.2 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
该矿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间资产调拨不及时办理调拨手续;设备出入库时,有的部门不认真填写设备的使用地点,使实际存放地点和账上不相符等现象发生。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各使用单位没有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兼职管理员流动性大,造成业务不熟,这些都制约了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3 固定资产投资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报过程中,个别单位将备品备件混入其中,该矿目前的流程是只要按设备计划报批,出入库都开设备单据,导致设备里含有备品备件,如箕斗、罐笼、电机等。另外,部分单位提报的设备计划规格型号与实际需要并不一致,导致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闲置荒废。
2.4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够规范
该矿没有专门存放报废设备的场所,对于已经报批且账务处理的报废设备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有的不能合理规范地进行存放保管。报废固定资产偶有随报废材料等一起处置现象发生,造成了账物不符。
3 黄金矿山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宣讲力度,强化学习交流,促进全员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观
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观贯穿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使用、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针对员工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观普遍不高的情况,必须加大对固定资产效益观的宣讲力度,通过学习先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进行对标分析,找出差距,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转变。
3.2 建章立制、完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
健全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企管部门要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审批管理,物资部门需强化外购固定资产验收、领用登记及日常设备检查。财务部门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环节的控制要求。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要制定固定资产使用细则,指定专人,保证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能。
3.3 建立固定资产效能考核评价机制
成立由物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企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参与的矿山固定资产效能评价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报到固定资产处置进行跟踪考核,确保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科学性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此外,还要注意研究完善固定资产效能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确保完成考核指标科学合理。
3.4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从资产管理顶层规划、优化系统流程、系统与企业管理融合、细化系统权限等方面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满足矿山内部不同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及资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推进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跟踪管理。
4 结语
黄金矿山固定资产是矿山生产经营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其具有单位价值大、使用频繁、运营成本高的特点,只有通过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意识、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提高黄金矿山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报废、处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水平,才能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顾丽萍.浅析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5.
现在我国的医疗机构大多都属于国家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添加基本上都是由当地的政府拨款而来的。公立医院大多处于一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人事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刻板,对各个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不够明确,管理模式也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成本核算意识。所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显得相对薄弱,从而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例如,设备使用率低,资产闲置甚至提前报废,产权与财务不符等。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购置积极,管理松懈
现代的医院管理中,对于设备购置方面的制度,可以说是比较规范的。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医疗需要,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度,往往对于一些先进的设备,医院在购买方面都是非常积极的,所以购置制度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但是,设备在购置之后的使用状况或管理状况,却又回到了落后的管理模式之中。很多购置来的设备,由于都是政府消费,有的医院根本就没有使用条件,所以在购买购置回来之后,就造成了直接闲置、无人问津的结果。
另外,对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也一样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设备的管理制度完全跟不上医院发展的需要。很多设备都出现提前损坏的现象,由于没有人负责及时维修,造成了一些设备的报废,给医院增加了很大的医疗成本,从而导致医院的经济效益不佳。
2、财务监督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可以说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各大医院都设立了三账一卡的制度,即财务部门负责公司的总账以及一级明细账目,而二级明细账目以及资产分户账目则由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来负责。但是在这一设置中,却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漏洞,那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是归属财务部门直接领导的,在行政上却归本部门直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让资产管理部门的财务人员不知道究竟要听谁的意见,使他们的处境相当尴尬,也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混乱的状态。
3、管理职业不明确
虽然说医院实现了三账一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了不小的进步,配置了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医院是一个医疗单位,他们往往不会请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专职的管理。为了节约成本,医院往往都是从其他部门调任人员来做兼职的管理,专职的管理人员非常少,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情况,使得这些资产管理人员根本就不具备资产管理的能力,所以虽然配备了专职人员,却与没有配备时情况相差并不明显,不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增加了医疗成本。
4、财务处理不规范
对资产的处理,没有专门的标准,在医院的资产账务处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大多都是按照价值来对它们进行分类的,但是在医院的固定资产设备中,有些资产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是非常大的,每年的价格都会有所不同。有些设备也许去年购买的时候是计入固定资产这一财务科目中的,但是今年,因为价格的变动却只能计入低值易耗品这一科目,这样的现象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另外,同一类资产,虽然用途及使用期限都是一样的,但是价格方面却相差很大。因为医院在固定资产的处理方面没有统一的入账标准,所以在对这些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由于财务人员的不同或处理方法不一样,使固定资产经常出现去年是固定资产,而今年却计入低值易耗品科目这样变动性较大的处理现象,这无疑让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增加了很多。
5、资产报废太随意
在现代的很多医院中,对于资产的报废出现了太过随意的现象,这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造成的。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素质,在处理固定资产的时候,管理人员往往都是根据使用者的意见,再粗略地加上维修人员的意见,就将一些价值几十万的设备报废了。对于设备的使用者来说,当然是越现代化、越新型的设备才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对于一些还能使用的设备,由于操作过程太过繁琐就被无情地抛弃了,而维修人员也乐意卖医院一个面子,给自己减轻工作压力。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医院巨大的损失,同时也说明医院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约束机制。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高层人员的替换,并没有做好移交工作,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所以对资产的约束性不强,常常会有一些固定资产出现在账目之外。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的医疗机构正在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贴在逐年下降,医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管理思路,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节约成本的重要性,将以前那种只重视购买而不重视管理的现象及时更正过来。医院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教育,而且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让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2、建立各种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对于现代化的单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问,而固定资产管理,显然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的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大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而且管理方法落后。一般来说,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监督的,而现在大多的医院,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门来管理,例如房产、各种办公设备等归医院的总务部门负责,而医疗设备则由设备科来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违背了财务管理的原则。
医院的不同部门要分工明确,有清晰的责任界定。例如资产管理部门,应主要负责资产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的拟定,或者是审核采购计划是否合理等,而后勤部门则主要负责采购、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总账进行管理,并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督,购买或报废固定资产要做好可行性的分析报告等。只有责任明确,相互监督,固定资产的管理才会更加合理。
3、制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类别品种非常多、分布得比较广,而且设备的价值每年相差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当然这个制度是要有一定基础的,那就是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的相关情况,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使三账一卡制度能够真正地得以推广,要让财务部门有明确的财务账本反映,而资产管理部门,除了有明显账目之外,还必须要有设备卡,使用的相关科室,要做到有卡的情况下,必须有相关的物件,否则的话,就意味着物件的丢失,是要承担责任的。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账与账、账与卡、账与物完全相符。
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也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管是购入的时候,还是在领取的时候,都必须要有相关的入账记录,有专门的人员记账,并且要有相关的账目反映到财务部门。这样,就可以使固定资产从购买到使用都能够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不会出现漏记、漏报的事情。
4、将固定资产计入考核指标
固定资产的损耗,主要体现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所以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我们还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纳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指标当中,把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他们业绩中的一部分来考核,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使用的过程之中,由科室专门负责经济核算的成员来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且要由设备科的人员来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定期的保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设备的使用期限,让固定资产的使用更加规范。
5、建立电子管理系统
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落后这一情况,除了要规范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外,还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这样就可以让固定资产的使用出现增值的情况。而对固定资产的现代化管理,最经济与科学的手段,无疑就是使用计算机来对医院的设备进行管理。如此一来,不管固定资产的品种如何多、数量如何大或价格如何悬殊,计算机都可以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无疑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网络化的管理,还可以实现管理资源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使医院的各个相关部门高层,对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而且对医院的决策者来说,这对医院未来的规划,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使用现代化的手段,让计算机来代替人脑,对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而且无疑对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对于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固定资产管理因为管理方法的落后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必须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应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3(3).
[2] 王鲲:刍议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3] 张友舜: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6).
关键词:条码技术 固定资产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6-02
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占医院资产总额的60%以上,是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控制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经验式管理模式,管理职能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差错率高,弊端较多,导致医院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账、物脱节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年底都要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因为缺乏统一管理,谁都不能明确知道所有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加大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难度。每次盘点医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特别是科室之间还经常存在调拨、借用、维修变动、科室移动等变化,导致清查过后,时隔不久,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通过分析,除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操作性流程,固定资产缺乏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管理。
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种类繁多,且硬件、软件设施投资额巨大,非一般中小型医院所能承受,所以由江苏省财政厅与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与运用。该系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结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与处置流程,设计了“基础数据”、“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条码管理”、“绩效监督”等模块,引入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准确、更全面、更快捷。
1.“基础数据”功能实现产权管理一体化。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中设立了管理组织和办事机构,对“单位产权信息”、“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责任人”等信息进行了初始化设定,一经设定则无法随意变更。该功能加强了固定资产全过程控制,实施产权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提高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2.“资产配置、自用与处置”功能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等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中根据国标GB/T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生成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与编码,按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序,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目录树”,用于资产登记时的类别管理;从资产购置时即在资产卡片中登记“资产编号”、“资产类型”、“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资产价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资产自用中“类别变更”、“价值变更”功能,实现了资产类别管理与资产价值增值的需求;资产处置过程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及划转捐赠等处置流程与权限进行规范设置,由于该系统的联网功能,真正实现了财政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3.“条码管理”功能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用条码对资产从购入、领用、转移、维修、盘点、退出等全程跟踪管理,已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运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软件中已经具备的条码管理功能,资产信息录入后,系统根据每件固定资产的类别、规格、型号、单价、使用科室等生成唯一条码,再通过设计部门推荐的斑马GK888t专用条码打印机自动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标签,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方便。由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位置比较分散,有些大型医疗设备不便移动,因此,本系统采用移动扫描盘点机,利用掌上数据采集终端,采集资产条码数据,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同时,该系统专门设计的“盘点卡管理”程序可以实现盘点数据导入、导出,盘点数据导出至条码扫描枪,方便携带、可用于各部门资产清查和数据核对,实现对单位资产流向全方位的跟踪,完善了资产动态管理。
4.“绩效监督”功能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资产管理系统中“绩效监督”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考核指标包括“设备数量的利用”(现有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的利用”(设备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的利用”(设备工作效率)、“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完好率)、“设备成本核算”等指标,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综合效益的评估,有利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
5.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还应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指定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包括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人员、审核监管人员、保管责任人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赋予相应的工作权限,认真做好账面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系统数据的登记核对工作。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借助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以达到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歆农,王树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卫生资源,2010(11)
[2] 丁艳.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做法与体会.经济师,2012(12)
[3] 陈燕云,戴春,时莉.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2)
[4] 李静,郭梅芳,李玉红,倪爽,刘唯.固定资产清查的新方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
关键词: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引言
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资产按其赢利状况可分为良性资产、沉淀资产、不良资产。良性资产是指有效的,能正常循环、周转,能带来当期利益,赢利的,可偿债的,实在的资产。沉淀资产是指有效的.实在的,可偿债的,但暂时不能循环、周转,不能带来当期利益的资产。不良资产是指已经无效。却仍作为正常资产列示的。不能赢利,不能偿债,不实在的资产。
很多企业或企业管理者认为,煤矿的重点在于煤炭的生产、加工、经营和销售方面。因此.煤矿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被忽视。存在的问题也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特殊。
二、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改后出现的问题。开采时间较长的矿井存在不止一次的技术改造及生活设施改造问题,在这些改造中有些房屋建筑及安全生产设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和重新利用,也有些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利用,没能发挥其资产应有的赢利功能,被闲置甚至任其老旧损坏,成为沉淀资产乃至不良资产。在技改过程中,在计划和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沉淀资产和不良资产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已经变为不良资产的要及时处理掉。
2.改扩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整个改扩建的建筑设施系统提前时间较多,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二是配套设施完成的时间相差太多,致使先完成的长时间闲置。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求在制定改扩建计划时及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套设施的步调一致性,避免建成后长时间闲置不用。
3.计划方面出现的问题。煤矿的设备使用都是提前制定计划的。设备计划是依据矿井的设计及安全生产计划制定的。而煤矿的设计和安全生产计划又是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状态、地质条件及其他相关的自然条件完成的。煤矿的这些初始条件在设计和制定计划时并非都百分之百地符合现场实际,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生产现场的变化要求设备计划也要跟着变化。这除了要提前分析生产现场的变化,及时修改设计和安全生产计划外,对设备计划也要及时予以修改,以免按计划进来的设备现场不能用而闲置或频繁更换.既造成安全生产方面的损失.也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
4.设备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设备管理方面主要应注意到的问题:备用设备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造成闲置浪费。集中管理全公司的机电设备,避免出现各矿井自行管理,设备型号互不通用。对损坏老化而不能在原安全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要及时修理或改作他用,没有修理价值或再使用价值的,应作为不良资产及时处理掉。
5.土地方面的问题。矿井建设需要征用大面积的土地.而一些老矿井则拥有大量的土地。对这些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老矿井的闲置土地,要积极开发寻找新用途,使其赢利。对衰老关破矿井的土地,因其所处位置的房屋建筑、交通道路、水电等设施往往齐全完善。因此其价值往往高于未经开发的土地。为此,对衰老关破矿井的土地。要结合所处位置的各种设施状况来考虑其开发利用,避免其变为沉淀资产。 转贴于
三、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前在计划、采购环节上强化了措施,进而节约了采购成本。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还必须正视目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仍然存在的以下问题:
1.管理者对各经营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鉴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经营者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2.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
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般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政策、程序更为有效地得到遵循,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四、结语
本文认为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主要应着手于:(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2)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和权责运行体系;(3)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4)完善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审计监控力度。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管理薄弱现象。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法规制度建设,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监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改进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对它们的管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 ,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管理,比如对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甚至不予理睬。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常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某些为个人购买手机、笔记本电脑不入帐,打印机、电脑、热水器漏记等,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等原因。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四)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大力加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运输设备、家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因此要明确责任人,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国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二)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三)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下:各预算单位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设立监督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由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责任人审计的重要一项等?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章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所以,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领导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进行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五)改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形式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即:
1.不改变现有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增加累计折旧科目。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固定资产原价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应科目的差额中反映折旧额。如: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固定基金为1,800万元,则累计折旧为200万元,随着累计折旧额的增加,固定基金相应减少。
3.编制固定资产使用及折旧情况明细表,在报表后附加说明。
4.年终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评估,以较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从事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可直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另外,还可建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运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节支增效的巨大潜力。
三、结论
本文在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完善与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规范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等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孙淑瑾.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齐鲁珠坛.2006.6.
[2]向树枝,石柳叶.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咸宁学院学报.2006.10.
关键词:学校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学校固定资产是保障教学、培训、科研、行政、后勤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学校固定资产形态多样,构成日趋多元化,个体价值千差万别,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可以用财政拨款资金、事业性收入购置、还有社会捐赠以及上级调拨等方式形成,由此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大 、管理特点突出:
(一)涉及面广。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贯穿于学校一切活动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固定资产的支持保障与利用。
(二)分散性强。从整个学校来说,固定资产分布在学校每一个角落,在校学生、社会培训人员流动性大,学校对每一件固定资产的现实状态和具体情况准确掌握的难度大。
(三)工作量大。学校固定资产除了房屋及建筑物外,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及图书等。种类繁多、个体价值低,如:课桌椅、图书等,资产变多性强,容易毁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固定资产基本分类及管理现状
学校固定资产大体分为六类:一是房屋和建筑物,即学校拥有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二是专用设备,即学校根据教学、培训、科研等实际情况需要购置的具有专门功能和用途的设备;三是通用设备,即学校用于业务工作的通用性、一般性设备;四是文物及陈列品,即学校拥有和接受捐赠的古物、字画、纪念品等;五是图书,即学校图书馆统一管理使用的各类书籍;六是其他固定资产,即没有包括在以上各类中的固定资产。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部分,仍然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账物不符家底不清、资产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等问题。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部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学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而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象,有些学校没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购置、处置无计划,管理维护无固定人员,出现问题无责任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职权分配不清,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盲区。
2. 学校管理中忽略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及监督
(1)忽略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环节
学校没有将固定资产购置纳入预算管理,购置计划性不强,各部门只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购置,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者与协调者,对申请购置的设备协调调研不够,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并存,导致资源浪费。
(2)固定资产清查落实不力,制度形同虚设
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领用、保管、盘点及会计核算等日常工作没有程序化。虽有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但缺乏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内容,导致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形同虚设。
(3)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单一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手段单一。自2006年以来,经过多次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学校财务核算大都使用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了逐一登记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看,财务部门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账务核算中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因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只是从会计的角度对固定资产做了相应的账务处理,学校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联动管理,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只是从操作手段上对原来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
3. 学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家底不清
学校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一是物多账少,由于学校对固定资产划分标准不一致或是其他原因造成账物不符,比如:上级部门无偿调入、奖励或是其他社会部门捐赠的资产,没有相关凭证和单据,学校没有入账或是入账时间不及时,从而形成学校固定资产物多账少的现象;二是物少账多,对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对已经毁损的设备,没有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对已经到报废年限的设备没有及时提出报废申请,导致固定资产物少账多的现象;三是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财务部门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其他使用部门登记固定资产台账,长期不对账,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账账不符。
三、 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广泛认识
学校历来注重教学培训、科研等方面工作,而轻学校资产管理意识。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降低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二)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学校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缺乏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内容,其有效性、可操作性不强,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相互交叉,职能界定不清,没有明确权、责、利关系,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维护、保管并不能做到尽职尽责,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毁损等现象存在。
(三)学校固定资产监管机制不健全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制与责任体制缺失,管理环节不严谨,没有相互约束的管理机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购轻管、重钱轻物”。
(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有的学校没有固定资产专业管理人员,兼管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导致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不符,在学校职工管理体系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与绩效工资、职称不挂钩,没有升职机会,干多干少一个样,造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作,根据相关财经规定: 单位领导是固定资产管理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第一负责人。因而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二)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专业人员
学校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选拔、培养责任心强、业务精干、熟悉政策、善于管理的人员,按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落实责任的原则进行管理,各级使用部门指定固定资产专管员,登记好本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做好固定资产领取、转移、报废等工作。另外,学校要注重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使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程序,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三)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 强化固定资产的账、卡、物日常管理,保持一致性。
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细致清查,一是对于物多账少的固定资产,按同类资产的现行市场价入账,并进行账卡平行登记。二是对于物少账多的固定资产,对已到报废年限或是已经毁损的固定资产列出清单,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上报财政部门办理相关报废审批,批复后按照相关流程做好报废和注销账务处理。三是将盘点清查报表与财务固定资产账面进行核对,完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保证账、卡、物三者一致。
2.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程序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制定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相关部门相互约束,及时沟通,准确、全面的反映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使资产管理相对透明化,有效杜绝固定资产管理漏洞,造成漏记、少记等现象发生。
3. 强化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
学校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并有效执行。学校根据上级部门部署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细化固定资产实地盘点环节,摸清家底,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4. 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环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充分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做好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统一协调,把闲置的固定资产重新调配,优化资源配置。
(四) 建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评估与监督考核机制
在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建立自上而下的评估与督查机制是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建立长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估与督查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管理,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便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五、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发展,涉及学校所有部门和教职员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时展,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挑战,在做好固定资产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要不断探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新模式与新思路,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有效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芬.对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管理视野.2012(12):153
[2]杨纯.浅谈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87-88
[3]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28-229
关键词:固定资产;提高;创效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持续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保证企业持续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存量资产,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是当前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强化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创效能力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述
(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也就是说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即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一年或大于一年的生产经营周期,且最终要废弃或重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这一特征,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这一特征表明,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经营和使用,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维护公司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是从形成资产的源头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为止,分为前期管理、中期(运营期间)管理和后期管理。
具体业务包括:(1)产权管理;(2)装备计划管理;(3)设备管理;(4)资产取得与转资管理;(5)资产后续支出管理;(6)资产调剂与调拨;(7)资产租赁;(8)资产评估;(9)资产实物核算;(10)资产减值准备测算;(11)资产报废与处置;(12)信息化管理;(13)资产监督管理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粗放
部分企业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任务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制度不统一,执行乏力,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存在“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全局观念,管理粗放。
2.固定资产投资过程管理简化,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决策,造成资产设备选型、维护维修脱节,增加资本化转资难度。
一是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二是资产设备部门基本不参与投资项目决策,无法对资产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作业指导、维修管理方式、易损备件一揽子定货提出要求和可行性分析,无法指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界限,无法指导、协调资产设备转资验收和审查,造成日后资产设备转资、运行、维护等问题较多,增大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轻视资产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造成拼资产设备、毁损、提前报废等短期行为严重,造成了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变动环节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资产的使用分析,导致资产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5.资产管理与控制相对薄弱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资产管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6.资产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维护工作滞后
普遍存在资产数据质量不高,一是资产分类错误较多,会造成折旧差异,影响财务结果;二是资产打包按整体基建项目录入,明细资产不单独列示,造成账实不符;三是资产数据维护不规范,内容混乱,不按标准填写,影响资产数据使用。
7.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资产管理需要。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资产管理:
(一)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树立资产全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追求资产运营高效益、高效率
强化资产精细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资支撑,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成本的“三全”管理理念。全员管理,就是广大资产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要做到立足岗位“人人出手过得硬”;全过程管理,就是加强从规划、采购、使用、维护、直至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成本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一生为对象,追求固定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不断提高资产设备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13-05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重要资源。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已超过70%。医院固定资产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形态决定着医院服务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医院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宏观环境(PEST)分析
第一,政治环境。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医药分家、取消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保险制度等政策的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陆续落实开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也逐步推开。公立医院试点工作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总体设计,为公立医院改革明确了指导方向,而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必须符合医改的政策要求,以确保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前行。第二,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医药行业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环境下,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不断推动医药行业消费的增长。同时,在医疗需求未完全释放和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内部需求必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稳定增长。第三,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随着历史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影响消费基础,社会风气影响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医药企业大量入驻中国,西药市场需求极度膨胀,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很多行业也纷纷转向医药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供给量达到一定饱和度,企业效益开始下滑,传统中药此时又发挥出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为市场新宠。总体来看,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改变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第四,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政策、水平和发展趋势等。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质量性能得到了长足进步,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时候也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国产设备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检查收费价格,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二)行业环境分析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公立医院一直以来对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认知,造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局面。权责不分、缺乏竞争力的现状也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行业环境的角度来说,公立医院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益性”不足。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公益性淡化,造成“看病贵”,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公立医院既然姓“公”,政府就要承担投入责任,可是目前政府直接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支出的9%左右,导致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趋利”行为。二是体制性问题。由于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致医院管理层在医院内决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资产处置、资金利用上具有无限的权力,非岗位职责行为没有制约机制,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和资产浪费。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需要[2]。三是机制性问题。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3]。四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目前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据国家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4]。因为公立医院设备先进、药品多、医生技术好等,导致公立医院大小病全收,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公立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院人满为患,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而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对于医院来讲,各项医疗服务项目、采购、后勤服务以及医院与供应商、患者之间的交往,可看成一种相互链接的活动组成的链条,每项活动都将产生资源和价值的消耗,这种资源的传递过程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工具,用来研究公立医院的各成本价值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战略角度加强对医院成本的动态管理,从而培养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5]。医院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降低医院的成本,医疗设备的应用是医院价值链上体现价值的重要环节。
如何降低成本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价值链管理认为,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流程控制上更为有效。医院的价值链流程中蕴含着多种机会成本,通过价值链流程识别出各价值作业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的角度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医院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整个链的竞争,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以价值链为纽带,强化运营意识,才能以较低的医疗成本向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资源利用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A中医院劳动生产率比2013年增长了5.73%,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医院业务量显著提高,各项收入同步增长。
2.结余与风险管理分析
(1)收支结余率分析
从表2可看出,2014年A中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率比2013年减少了1.27%,A中医院应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述百元固定资产收入的负增长是造成收支结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资产负债率分析
从表3来看,积极争取上级拨款,优化A中医院资产负债结构,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基建项目的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产生的负债对偿债能力影响较大。
(3)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指标分析(见表4)
这两项指标用来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A中医院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比年初提高,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
3.发展能力分析(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医院不断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为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医疗稳步增长。
二、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分析
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既是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顺应国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需要,更是医院整个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统计管理及分析
A中医院作为该省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可能会遇到限制或阻碍医院发展的节点和难点,树立各科室、各部门的开拓意识,优化各项管理工作,支持和推进医院稳步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是医院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优化医院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1.A中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统计分析
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固定资产原值88 199万元,占医院总资产的74.76%,其中: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 397万元,占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房屋及建筑物39 723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45.04%。具体统计情况如表5。
2.医疗设备数量、价格统计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12月31日,A中医院医疗设备总价值为44 397万元,达到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50.34%,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课题组结合该院的资产管理情况,就医院医疗设备的统计情况进行如表6的具体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医院价值5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8台(套),数量少、金额大,约占医院医疗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理应作为医院密切关注和保养的重点,投入资金为这些设备购置维保费,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10万元以下设备数量多,价格低,流动性强,特别是万元以下的设备更是遍布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是科室管理的难点;医院最主要的设备是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此类设备价值大,约占设备总额的60%,数量适中,是国资部门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重点。
3.医疗设备购入时间统计分析
截至2015年6月,医院医疗设备在保修期(一般为一年)的有366台,金额8 97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9.35%;3年以内的医疗设备处于稳定期,现有478台,金额最大,金额为12 730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7.47%;超过3年不到6年的界定为磨损期,现有637台,金额5 694万元,占设备总额的12.30%;6年以上医疗设备基本处于淘汰报废期,现有1 356台,数量最大,金额为11 337万元,占设备总额的24.45%。
(二)SWOT矩阵与模式选择
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其矩阵和模式中寻找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新路径。
1.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方面,A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医院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医院引进和购买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使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全省最大的中医医院,医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队伍,拥有全国名老中医、省名老中医、省名中医80余人,形成了全省最强大的名中医方阵,是桂派医学流派的发祥地和聚集地。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首先,医院缺少运作发展战略的管理、策划人才,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其次,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缺乏。大部分院领导作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上的缺陷。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虽然制定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但没有严格执行,常常流于形式,管理部门多,结构混乱。最后,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发、使用HIS系统和一些相关的系统,但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医院信息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支撑,造成了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与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获取信息时间长,准确率低。由于多头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从而造成医院资产账实不符。
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第一,政策支持。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提高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第二,资金支持。一方面,发挥医保和补偿监管作用,同步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对医疗机构给予及时合理补偿,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和卫生资源,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第三,制度保障。各省卫计委紧紧围绕医改,制定了一系列医改资金补偿、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医改资金补偿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医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威胁(Threats)分析
首先,政策调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大型设备要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其次,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公立医院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在追求高质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更加渴望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广西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上解决。最后,“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亟待加强。中医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文化建设的提升,故此医院中医药特色及中医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各专科、学科领军人物不凸显,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人数屈指可数,名中医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继续强化。
三、A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模式的实施
(一)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保证
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国家出台了许多规范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下为A中医院必须使用或遵守的相关规定:(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主席令第二十六号);(5)该院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形势的转变,重新修订《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制度》《购买仪器设备审批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制度》等,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二)SWOT模式的建立(见表7)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实行资产精细化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权证手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
2.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医院”三级信息管理平台,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的自动识别,管理工作可做到实时、动态、精确控制,以达到对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入账、增减、维修、报废处置全周期跟踪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过程动态监管。
3.创新管理模式,突出考核指标设置的操作性。首先,运用ABC管理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分级次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其次,对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业务考核,设置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和非经营性资产完整率等指标;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财务考核,保障医院国有资产安全、合理、有效利用,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管理控制(见表8)
预算管理是调控医院资产数量,规范资产管理的科学手段,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医院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从医疗设备管理入手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优化模式。运用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优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五)医院综合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综合评价是医院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评价机制。对资产管理、维修人员工作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既是资产管理部门在医院能否被医院及职工认可的主要形式,又是激励和引导资产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工作的主要手段。
建立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绩效具体评价指标将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方面来设置。一是服务效率指标,按设备在实际有效使用期内,设备的运行和维保情况,保证其完好来评价,设置大型医疗设备年检查率、设备完好率、功能利用率、机时利用率维保支出比等指标。二是服务质量指标,按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来评价,设置投资收益率、功能利用率、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三是经济效益指标,首先按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维保费用来评价,设置维保支出比指标;其次按创收能力设置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利润率等指标评价。四是医德医风考核,按临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等指标设置,建立一种综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资产管理科室工作绩效,依据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考核和评价,理顺各种关系,建立重技术、重实效、出贡献的绩效评价机制,用评价制度来引导大家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本文主要是在运用PEST分析法对A中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医院的价值链及行业环境与资源能力的优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院在省内外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发展中将要遇到的各种风险,积极为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做好铺垫。同时在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SWOT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执行理论――平衡计分卡,分析优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从而以点带面,构建出适合A中医院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模式,为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发展活力;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2] 孙军.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22):67.
[3] 陈雪萍.新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30):337.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会计处理
事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等物资资产。这些资产正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解决校舍紧张等问题,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多种来源共同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具有形态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并且投资越来越庞大。但同时也出现了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会计核算不当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切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善会计核算方式,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由于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由于高等教育考核指标主要为教学、科研方面,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而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计划、科研任务就行,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或因不愿承担风险而过多地囿于教学、科研,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效益,使得部分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职能部门,而固定资产购建以各学院、部门为主,“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分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未能有效共享资源,管理效率低下,以致管理不到位,重复投资情况明显,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高校中同样存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高校固定资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及为教学、科研相配套服务。在购入时,直接列入学校当年支出,无需考虑经济回报,不象企业那样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补偿。这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高校为扩大规模,盲目地扩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也只想到拥有,而没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结果造成:一方面,急需购置必要的资产设备;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的资产闲置,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弊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是随意改变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其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着“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虽然,有些高校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也形同虚设,多数依附财务部门帐务基础上的管理,并不能实施帐物核实的对应管理。
(四)国家的投入体制存在问题
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在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更是缺乏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缺乏专家论证制度、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资产,没有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而更为严重的是固定资产投入后,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评价、检查、考核机制。
(五)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而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名称不清,价值限额模糊,将部分单价不足的也列为固定资产,或者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却没入固定资产账,使得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正确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必须树立正确思想,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混乱,保证效益,且更能创造效益。因此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领导到使用者、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使用效益。
(二)完善健全管理体制,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
首先,各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并进行价值管理与控制;设备、房产、图书馆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归口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应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 “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果要加以考核,避免闲置、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对于报废、损毁的仪器设备,要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三者综合评定,杜绝固定资产的浪费现象,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
其次,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二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义。计算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
三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关口,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上的建设性更新设想
根据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由此可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所采用的基本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介入其他计量属性为辅助的方式。
高校固定资产大多以发票上标明的金额为主要依据转入固定资产价值入帐。有时对隶属于设备由于分解开票的配件而作为材料支出,此举并不能反映整套设备与仪器的全貌。漏记固定资产成本,甚至有化整为零的情况。这些处理方式对资产核算都是不合理的,不能真实地记录固定资产的真正入帐价值,也并非是历史成本的完全反映。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参照企业核算方式增加以下核算科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基金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下设立二级明细科目:(1)房产,(2)设备仪器,(3)交通工具,(4)低值易耗品等。针对房产可对应设立:“房产增值准备”、“固定基金增值准备”。等等科目,类似企业化管理核算,能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得更真实。现将列举新增科目的帐务处理如下:
各类固定资产:设备仪器、交通工具、房产、低值易耗品等都可参照企业会计核算采取月计提折旧模式,分录如下:
借:固定基金减值准备xxxxx
贷:固定资产折旧——房产xxxx
——仪器设备xxxx
——交通工具xxxx
——低值易耗品xxxx
低值易耗品,主要针对一些家具及课桌椅板凳的管理核算,笔者认为不应列入固定资产科目更为合理,而作为低值易耗品类似固定资产管理更为合适。因为其数量之多,单价并不高,易破损,管理困难,需要不断修理与补充替换。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可以采取2—5年之间的无殘值摊销方式。分录如下:
借:固定基金减值准备xxxxx
贷:低值易耗品摊销准备xxxx
经过这样革新以后,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均应为备抵后的净值列示,为了使报表使用者能准确了解单位资产变动情况,应在报表附注中表明各项增减固定基金的成因及影响程度。这样处理结果将会使报表使用者得到真实的资产情况,也能更贴切遵循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同时也可以帮助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及成新程度,更好地促使各部门管理好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财务司.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汇编.1997.
[2]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2006-06-07.
[3]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
[4]刘明远,汪芸.新时期加强和改革高校设备管理.实验室科学,2006,(4).
[5]吴涛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
[6]徐朝宏.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06,(2).
[7]莫文,杨建.浅议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06(3):94-95.
作者:葛巍
[摘要]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作为国际化的电网企业,有必要实行资产经营,力求资产运营上的高效益、低成本。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办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注重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试就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结合ERP工程的推广实施,就如何改进和提高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固定资产,经营杠杆,ERP,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具有投资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收益能力高,风险较大;价值双重存在;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等特点。我们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独特之处。正是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管理和核算上的许多困难,如何来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
用、保管、维护、修理等各个环节和各使用部门所进行的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完整无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其利用效果。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
以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效果的现象成为杠杆作用。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产生于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计时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固定的办公费用等,但不包括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费用),形成经营风险。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形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固定费用的存在就无所谓杠杆作用。
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做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经营杠杆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调整机制,在经营杠杆作用最大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即在此时固定费用最大化能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2.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这就是企业按照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企业在制定折旧政策时应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企业获利能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状况、纳税义务的考虑、资本保全与技术更新的考虑、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等因素。
企业计提资产的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回收时间和某一时期的经济效益,折旧的提取对企业筹资和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对利润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电网企业来讲意义更是重大。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资产较分散,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网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在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如何做好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都能做到账卡相符,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各单位要经常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全面清点一次,保证账、卡、物相符,但是事实上电网企业的资产量大,分布广,很难做到定期的盘点。同时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财务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各种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财务帐面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由此可见,就目前状况来说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总的看来无外乎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的是企业直接的效益和安全生产状况,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购电量、公司经营电网线损率、售电量等。根据电网企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公司对固定资产更重要的要求是使用价值上的,即只要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因而就比较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原因之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滞后。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物料领用的申请到发料、建卡、财务入帐,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资产管理是各个部门互动的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应作为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生技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相关科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作为具体保管部门。而我们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显存在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此要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制度先行,有必要在管理制度上保证资产的日常管理。
原因之三:部分资产的产权问题。部分地区的10KV线路资产产权复杂,农电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既有地方所属,又有农网改造中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这对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和难度。也有一些城市的用户工程产权没移交,供电公司却承担了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全责任。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帐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此类用户工程,企业入帐后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因为对电网企业而言,税是现钱,资产固有即存在,这就意味着要用一笔“活资金”去换“死资产”,从财务上来看这么一笔交易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但事实上该资产本身又确实已经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由此导致用户工程不能及时移交、入帐,这也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埋下了弊病。
改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改变观念,重视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作为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必须保证企业有关资产及财务指标的统一、真实、完整、可靠和准确。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于固定资产管理挂钩的体系,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体制。针对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管理,各自为政,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现象,打破条块分割,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并举,建立健全公司总部、分公司、班组三级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严格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还要注意加强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工作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管理的网络,便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清产核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今后电网企业实行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又兼顾企业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并加以认真实施,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适应今后电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具体来看,首先,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其次,应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具体包括企业资本投入、运营、收益管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评价考核等。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报告格式,统一了对不同行业的监管,对企业接受资产的捐赠等加强管理,从而达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再次,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利用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财物,使账外资产及时入账;再如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纠正和制止侵害企业资产的行为,清理出那些长期脱离管理的企业资产
强化对资产的核算、监督和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担负着对电力资产核算、监督和管理的重任。首先要强化对自己的要求,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帐,并正确计提折旧。对久拖未决的工程项目要督促有关方面及时编制决算。对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令其补偿损失。对该报废的电力资产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对未在资产目录中列出的新设备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积极探讨对策。同时财务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四、结合ERP上线,展望上海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景
随着2003年国资委的设立,一整套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随之得以建立,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上海市电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地提出了“实施ERP工程,构建精品电网”的宏伟计划,将公司各个业务模块集大成于一体,旨在灵活地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电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可以预见,ERP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必将会使电力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它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从而旨在通过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自行监控固定资产(比如重型机械)和商品(比如零件和原材料),并与会计系统和后勤系统相集成,使它能提供大量的功能,最佳化地用以控制和使用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ERP项目的核心环节,它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的确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实现资产变动管理与流程控制,加强动态监督(管资产);
通过实现跨部门流程处理,强调动态管理,加强资产监控。系统根据预设业务流程,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能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调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生产成本(管人);
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资产的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达到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帐外资产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加强内控机制,分清工作责任,使得管理及时、有效(管事);
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得资产管理不再只是部门级事务,实现跨部门的过程处理,有利于分清工作中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将对资产管理落实为企业经营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打好基础。
五、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为确保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作为电网企业来说,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又是所有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有必要实行资产化经营,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的基础上,使企业资产高效益、低成本运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ERP过程的正式上线运行和业务流程的不断整合,相信上海市电力公司将围绕国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的目标,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抓管理、出效益,逐步适应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向建设国际一流电网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