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4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治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沙盘游戏治疗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一项心理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咨询师的陪伴下通过沙盘游戏,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技术或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个体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释放自己的意识及潜意识被压抑的情感,整合对自身意识和潜意识的认识,从而达到自我自愈的心理治疗技术。其实,无论是沙盘游戏或者是在专业临床干预引领下所做的沙盘游戏治疗,都在特殊教育学校有着广泛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一、应用沙盘游戏构建教康整合的心理教肓课堂
沙盘游戏最大优点是在“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游戏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替代了语言对思想最直白的表达,陪护者只需要作为“静默的见证者”,以接纳、共感理解和赏识的态度在旁边陪伴,使游戏者的“自我自愈力”得以发挥。多年来,沙盘游戏开始逐步被教育工作者认识,走进学校,并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运用。沙盘游戏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介入,并非单纯以游戏儿童的心理症状为工作目标,而更注重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在儿童的健康成长方面,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特别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为学校心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沙盘游戏帮助智障学生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沙盘游戏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容易被智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运用沙盘在低年级开展游戏教学和语言训练,让智障学生在自我游戏或合作游戏中创设情境,构建关系,从而引发交流与对话。唐强撰述的《中国智障儿童的测评于治疗现状》中提到,游戏在智障儿童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对他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调节认识和情感之间的矛盾,使郁积的不良情感得到宣泄及获得快乐并体验成功。智障学生在语言和行为方面有很大的特殊性,如感知觉迟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比较容易兴奋、意志力差、情绪变化快等。而沙盘游戏的起源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心理辅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思想:自由与保护、治愈与发展,以及发展与创造,都符合儿童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都能够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游戏者提供一个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空间,具有非语言性、形象性、生活化等特点,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对智障学生的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等具有积极作用。
三、沙盘游戏有利于自闭症学生构建社会关系
沙盘游戏既是-种治疗工具更是一种沟通工具,巧妙运用沙盘游戏,可以为自闭症学生架起对他人和外界沟通了解的桥梁。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广泛性发育障碍,一般指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可以在沙盘游戏室中陪护自闭症孩子,慢慢通过语言、行为互动和肢体接触,帮助其接受对方发出的语言信号与意识,处理大脑所接受的交流信息,建立良好的初识意识,构建信任、依赖的社会关系。
四、沙盘游戏有效干预特殊学生问题行为
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治疗的应用沙盘游戏自问世以来,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儿童心理疗法相比,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儿童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智障学生在知识学习、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存在明显障碍,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一旦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此类学生容易出现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在当前教康整合的课程中,沙盘游戏是一门具有吸引力的康复性课程。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沙盘游戏可以激发智障学生语言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缓解、干预问题行为。其教育干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特教老师的巧妙设计,可以让沙盘游戏真正成为特殊教育的康复性课程,使其在教康整合的课程理念引领下拥有更广阔的教育前景。
作者:国晓东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39-02
引言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 opmental disorder,PDD)中最为多见的一种亚型,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交流障碍、言语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Kanner”三联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感知觉和行为异常。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偶见4~5岁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国外报道男女比约为4:1。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致为2-13/万,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为2.8-12.25/万,国内报道与国外相近。据估计我国有严重孤独症患者约65万,症状较轻者则有500多万。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病因分析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不清。目前认为是一种由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最新报道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共性认知机制是由患者存在“社会认知缺陷”所致,这种缺陷存在于相对特定的脑神经网络。该领域的研究正成为发育行为儿科学和认知科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1.1 生物学因素
儿童孤独症与母孕期和围产期有关。有研究显示,有高达43.96%的患儿母亲孕期存在紧张、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由此引发母体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和胎盘血管收缩,造成胎儿脑部血供障碍或直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1.1.1 遗传因素
孤独症可能是由多种易感基因组合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遗传。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及唐氏综合征与孤独症有相关性,该类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孤独症症状。研究显示,患儿家长在遗传过程中传下带缺陷的基因是患病决定因素,即患儿父亲7号染色体、患儿母亲15号染色体上携带孤独症基因。在美国人类遗传学2003年年会上遗传学会认为,儿童孤独症发病可能与7q上ENGAILED2基因异常有关。近年研究还发现,在我国汉族人群中下丘脑后叶接受基因与孤独症有关联。
1.1.2 神经生物及免疫因素
对孤独症的尸检及脑影像均提示孤独症患儿脑结构有所改变,如杏仁核、小脑、海马大多数细胞结构改变,浦肯野氏细胞消失。有研究认为,孤独症患儿神经生化代谢有变化,如血中5羟色胺(5-HT)水平增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等。Chugami等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齿状核一丘脑一皮质通路5-HT合成能力的发育过程有别于正常儿童。通过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学功能的异常。免疫学研究的慢病毒感染学说认为,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易感染病毒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害,从而导致孤独症的发病。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在暴露于低量内毒素后,肿瘤坏死因子-α、IL-4、IL-5和IL-10中至少有一种水平较高,并发现有75%-80%患儿对大豆、牛奶、小麦在内食物蛋白产生干细胞反应。
1.2 社会心理因素
孤独症好发于脑力劳动者家庭,多有内向性格和强迫。患儿发病前曾有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由他人抚养,可能因情感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致使亲情缺失,形成孤僻、独处的性格;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可能会抑制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家庭对孩子采取打骂、惩罚等粗暴教养方式或放任自流,可能与孤独症儿童发生情绪障碍或攻击、自伤等行为有关。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往往会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而对外界环境不发生兴趣。
2、临床表现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主要症状,又称K-dnner三联征,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特征。一般在生后36个月内起病,多数在12-30个月被家长发现。
2.1 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常是最早被父母注意到的征兆,主要表现为语言发音延迟或不发育,常被误认为是听力缺失。部分患儿虽具备语言能力但缺乏交流性,经常说出别人很难理解的话,与正常儿童大多偏好言语性声音特点不同的是,孤独症儿童更偏好非言语性声音。常表现自言自语或只是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不会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交谈,模仿语言没有表彩。
2.2 行为刻板
孤独症儿童经常表现出兴趣狭窄、重复的行为或刻板的动作,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有强烈的要求维持环境不变的意愿。常较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活动,如反复地排列;着迷于玩具汽车轱辘;喜欢看电视广告,对动画片却毫不感兴趣。多数报道显示患儿常形成对某一物品不寻常的依恋,吃较少类型的食物,要求穿某一特定的衣服,坚持同一作息时间,外出走固定的路线,也可能非得在固定地点大小便,有的会经常表现出重复的无目的的动作,如煽动手掌、抚弄手指、转圈等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拒绝学习或从事新的活动。
2.3 感觉异常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对声音、图像异常的迟钝或敏感,表现为通常儿童不一样,如突然一个声响在正常儿童会引起惊跳,而孤独症患儿则若无其事。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触觉、痛觉迟钝也较常见。
2.4 智力和认识缺陷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智力正常和超常的孤独症又称高功能孤独症多数患儿记忆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对音乐有兴趣的孤独症儿童较多。孤独症儿童大多存在多种感知觉及其相互配合能力的异常和缺陷。由于存在视一听觉整合障碍、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登记信息、单通道输出、信息处理需较长的通道转换过程等感知觉障碍,常表现在视觉、听觉、辨别反应时均比正常儿童为陧,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
3、治疗
国外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始于1943年,Kanner最早对孤独症做了描述。国内是在1982年由陶国泰首次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孩患病多于女孩为4:1。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药物不能改变基本病程,仅能控制症状。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行为矫正、感觉融合、音乐疗法、中医针灸等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进行系统、持续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取得一定效果。
3.1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在治疗孤独症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行为干预来增强学习的效果,从而消除不良行为。采用评定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表一中文修订版(CPEP)对儿童的模仿:感知、议知、口语等进行干预前后的功能发展测验比较以及语言、感觉、情感测试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2 特殊教育训练
有研究表明,随着对孤独症的全面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业人事和家长正逐步接受“全方位教育干预”的理念,综合使用各种有益的教育干预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多数学者认为,强化行为和心理教育训练是目前研究的需要和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结构化教学法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精神学系首创提出的,是以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立为目标,综合诊断、评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发展出的一套教育治疗方法。在孤独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而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却有39%~74%的人认为太过体制化、教条化。因此证明结构化教学法使经治疗的儿童更加独立。
3.3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MT)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聆听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通过治疗可使患者在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上发生改变,从而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并得到心理成长。
该法的缺点是:①治疗时需要特殊的机器设备和场地,难以广泛开展;②治疗费用昂贵。
3.4 心理干预和教育
美国临床心理学Getstein博士针对孤独症患儿显著的缺陷一社会障碍,提出了“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这套治疗方法着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运用系统的方法“触发”患儿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患儿发展和最终建立社会化关系的能力。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出了针对孤独症的6项共同缺陷:即情感参照能力、社会性调试能力、陈述性语言、灵活的思维方式、社交信息处理、前瞻和回顾能力的系统人际关系发展训练课程。
自主交往训练法是由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单位的科技人员联合开发的一种促进和调整孤独症儿童自主行为能力的训练法。与RDI的目的一致,是通过促进孤独症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来最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走向社会,走出孤独。
要让更多的孤独症患儿得到有效的康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患儿家长的积极参与,进行家庭治疗的患儿家长,应定期到孤独症康复机构进行家庭治疗的咨询和评估,以保障家庭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3.5 药物治疗
儿科医生对儿童及青少年孤独症患者进行了多种药物治疗。常用的精神类药物中有45%被应用于孤独症患者,但有关药物治疗的经验并不多。有限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指
导临床治疗。药物治疗对孤独症患者存在的社交障碍、语言落后和重复并没有直接疗效,当给具有上述症状的患儿服用精神类药物后,与非孤独症儿童相比其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多。但是对于其他一些孤独症相关症状(如:多动、破坏性/冲动和紧张或刻板动作)有改善,而这些症状往往会干扰临床治疗。孤独症患者常用的药物有:①52羟色胺(52HT)拮抗剂②选择性52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代表药物为氟西汀(fluoxetine)。③中枢兴奋剂。代表药物为利他林(ritalin),但使用药物治疗会出现很多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不易入睡、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有:①在药物治疗时,初始计量应较低,以后逐渐增加用量直到达到最佳效果;②在治疗孤独症患儿时,精神类药物不能单独使用,而应与行为、教育及康复疗法联合应用。
3.6 综合性干预措施
综合性的干预可以促进和提高孤独症儿童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促进运动神经系统协调性,提高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建立正确的人际互动关系,改善不均衡性及发展进度和次序的异常。行为分析技术的应用更能准确地把握与儿童交流的时机、方式、内容,特殊教育理论和技巧的运用让孤独症儿童学习更轻松,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预后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智力水平、教育和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智力水平越高、干预的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效果越好。研究显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不予治疗则绝大多数预后较差,三分之二患儿无法在成年以后独立生活。研究发现,癫痫的发作频率对患儿的寿命有较大影响,所以针对这些存在严重交流困难的人群的特殊医疗护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孤独症;治疗技术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autistic disorder) 等,是广泛性发育障(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的代表性疾病[1]。孤独症进入医学、心理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视野只有六十多年的时间,治疗技术仍在发展中尚不完善,孤独症成因复杂,国内外还无完全治愈的孤独症患者病例。目前对自闭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应用行为分析训练等的一些教育训练方法,以及一些正在尝试和发展中的音乐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法。
1 教育训练方法
1.1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人们在尝试理解、解释、描述和预测行为的基础上,运用行为改变的原理和方法对行为进行干预,使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过程。自闭症是属于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有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应用行为分析是行为干预的一种,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刺激―反应―强化。ABA 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ABA―应用行为分析,即将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它强调对行为功能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消除或建立行为;功能分析法通过分析发现隐藏于行为背后的功能和目的,从而为干预提供依据[2]。
1.2 结构化教育
结构化教育疗法是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孤独症及相关残障儿童治疗教育中心的斯寇布勒等人于1971年创立。结构化教育充分强调个别化教育,始终以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为主体.注重发挥优势技能和整合家庭资源,能综合评估其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实现训练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结构化主要是为了避免孤独症儿童因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性,而产生的对环境或所接触事物变化的不适应,把物理环境、作息时间、工作学习组织等方面结构化,使环境和事件具有可预测性。
1.3 感觉统合训练
1969年,Ayres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3]。孤独症儿童表现出感觉输入似乎无法印记脑中,因此常对周遭默然不注意,有时却又反应过度;前庭和触觉虽有作用,调节上则相当不良,大多有重力不安和触觉防御过度现象;对新的或不同的事物,大脑的掌握特别困难,对有目的或需积极处理的事不感兴趣。感觉统合训练就是利用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听觉、视觉、基础感觉、平衡、空间知觉等方面的训练,刺激大脑功能,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并能做出适应性反应。
2 游戏疗法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Klein(1919)把游戏技巧用于分析6岁以下儿童,形成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后由各心理学派不断发展形成儿童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儿童中心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亲子游戏治疗以及集体游戏治疗等方法[4]。20 世纪80年代,日本萌山英顺教授将人本主义理念与精神分析融合于游戏中,创立精神统合疗法,该方法强调治疗师应充分尊重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经验,并能融入其中。治疗师通过与患儿游戏,分享愉悦体验,谨慎地促进患儿与他人的交流意愿,拓展患儿人际关系的范围。
箱庭疗法是一种游戏治疗方法。来访者在咨询者的陪伴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模型在沙箱中摆放、表演,从而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身心灵的知性理解和情感关怀,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这是一种高度形象生动的超越言语、文化障碍的心理咨询方式,特别适合于聋哑或听力、言语困难的儿童[5]。
3 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反应对生理缺陷精神紊乱或情绪紊乱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利用各种音乐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患者的帮助和干预,包括治疗、调节、教育和训练等方式的综合性过程,是一门音乐与人本精神和生命利学相融合的新型医疗技术[6]。音乐也可以与行为训练、结构化教育相结合作为各种治疗方法中的导入部分,稳定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另外其带来的满足感也可作为他们学习活动中的强化物。
4 应用其他方法对孤独症治疗的尝试
4.1 针灸疗法
张全明、袁青等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的“靳三针”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治疗,通过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对其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刻板行为与统一性保持及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有显著效果。他们认为“针刺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影响是整体水平的。”因此在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运用传统的中医针刺治疗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7]。
4.2 医学治疗
到目前为止,人类虽然还没有研发出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但是存在一些能缓解症状的药物,比如说盐酸氟苯丙胺(降低自闭症孩子血中血清素的浓度) 、羟吗啡酮(对攻击、自伤行为有效) 、B - 障碍药物(减轻精神压力和恐惧) 、荷尔蒙分泌素(能改变不说话的现象) 、氟哌啶醇(减轻过于兴奋、攻击、刻板和多动等症状) 、抗癫痫药(应对抽痉、意识丧失和失神等)等。
4.3 同伴作用策略
同伴作用策略的同伴是指一些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年龄相当的儿童,把他们和孤独症儿童安排在一个班上一起接受教育。这种治疗方法是美国弗吉尼亚Common - wealth 大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Donald P. Oswald 博士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施教育时安排一个环境以刺激同伴乐观向上的情绪和不断的努力,教同伴一些如何与孤独症儿童相互作用并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方法,改变同伴对孤独症儿童的期望以及通过教给其一些社会技能来促进人际交流。对孤独症儿童的不适当的期望会影响同伴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如果孤独症儿童能够增加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那么同伴就会改变对他们的期望并更加愿意和他们做游戏。
4.4 海豚辅助治疗
海豚辅助治疗孤独症,主要在于海豚能够发出2000赫兹至20万赫兹多种波长的超声波。现在普遍认为,超声波治疗的机理在于,当超声波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机械温热效应,致局部温度升高,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旺盛,组织软化,化学反应过程加速,酶系统功能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当海豚靠近孤独症患儿发出叫声时,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烈的冲击,激活患儿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渔. 精神病学(第4版)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 黄伟合. 关于儿童自闭症行为矫治法的几个理论问题[J]. 心理科学, 2003
[3] 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1版) [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 刘敏娜,黄钢,章小雷. 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5] 陈顺森. 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的原理和操作[J]. 中国特殊教育, 2001
音乐减压今夏助力高三学子
本报讯(记者 刁艳)3月20日,“东方天籁音乐心理减压与音乐疗法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召开。会上了该项目最新产品――针对高三学子减压音乐。这份高考礼物由国内音乐治疗的开创者、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鸿懿领衔研发,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合适的音乐,来释放高考带来的压力。
记者了解,这份音乐治疗套餐分为“考试紧张舒缓套餐”、“高质量学习套餐”、“开心学习套餐”、“自信心增强套餐”不同种类,以供学子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音乐治疗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不像药物的治疗,它对被治疗者,既不会造成身体的污染,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音乐治疗这个学科是很利国利民的一个学科,它应用非常简便,老少皆宜,适应症很宽泛,从精神科一些病人的康复到神经科的治疗,以及各种心身疾病的辅助疗法和一些各种障碍儿童的治疗。”张鸿懿教授表示。
会议中,现场观众还共同接受了为时30分钟的音乐放松体验,“这30分钟真的是这段时间以来我最放松的时候”、“挺神奇的,不知不觉就被治疗师带入情景了”、“要是以后工作中很累很有压力的时候能随时这样放松一下就好了”,几位在场的观众在体验后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完全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只占9.5%。近年来,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急速升温,但国人对接受心理治疗却始终持有抵触心理。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心理治疗,它是集医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物理学、特殊教育学为一体的跨学科的治疗方法,它不会让接受治疗的患者产生治疗时的心理负担和身体负担,让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有约4000名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据悉,目前在中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由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它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
西安院 中央院
教师加强作曲教研协作
本报讯(记者 刁艳)西安音乐学院为进一步提高作曲系的教学、科研及创作水平,副院长、作曲系主任韩兰魁教授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及各教研室主任于3月24―28日赴陕进行教学指导与学术交流。
此次教学指导活动涉及到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及配器,覆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方面。
长期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对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给予了很大支持与帮助。西安音乐学院早期的主要作曲师资团队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如屠冶九、石夫、潘文安、张仲夫等人,为作曲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老年群体;三高;预防宣传;急救措施
临床上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统称为三高症,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有老年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1]。老年群体对于卫生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人群。本文就对老年群体所展开的健康宣传及临床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的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06例,患者平均年龄在50-62岁之间,辅助诊断支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已有数年,坚持服用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236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对患者有关三高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同时通过健康宣传是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经过健康宣传及临床治疗后,观察患者了解三高疾病的程度及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2 结果
2.1 经过2个月的健康教育后,此组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注】将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达到:了解及一般统计为健康教育有效,由表一可见,健康教育的整体有效性达:80%。
2.2、统计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注】:将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达到控制及好转的患者统计为治疗总体有效,由表二可见,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8%。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发现,对老年三高患者在进行积极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阶段对于老年三高人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试相结合的。药食本同源,药偏致病,食为养生,三高症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临床上药食同源疗法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高症一般不会出现危急症状,但临床上有一些患者放纵病情发展,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治疗,也会出现急症。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及糖尿病被公认为是引起卒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三高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情况,需要作紧急处理,及时准确地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在短时间内使得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是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治疗原则主要有:迅速降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合理准确地选择药物。若出现合并症时,如脑出血、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等等,不可一味地盲目降压,需要权衡器官关注量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是高血糖的并发症,在处理过程中,要求做到病情良好控制,及时地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及其它诱因,尽量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消除诱因,注意病情变化过程,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三高人群的治疗,总体上要把握住改变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得到患者积极的配合,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老年人属于生理衰退阶段,患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出现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需要长期服药。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教给他们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健康。预防教育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知识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怎样和社区医生联系。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排泄慢,且肝肾功能减弱,因此治老年病不应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老年人应该学习良好的养生心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修身养性充实精神世界,自然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正视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地提高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自我护理能力,使得三高人群获得规范的治疗和理想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亢秀英,刘文玉.老年人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治指导[J].青岛医药卫生,2003,35(1):28-29.
[2]莫洁玲.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2):67-68.
摘 要 中职学校后天残疾的视障生计算机的教与学的难度比先天残疾的视障生大,除了生理残疾方面的原因,重点在于残疾学生对自身的残疾认知错误。
关键词 视障生 计算机学习 认知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Congenital Disability and Acquired Disability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Computer Learn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Vocational Schools
XIONG Li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Special Education Secondary School in Hu'nan, Changsha, Hu'nan 410119)
Abstract Difficulty in vocational schools acquired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learning computer than congenital disability visually impaired Johnson, in addition to the physiological reasons for disability, focusing on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for their own disability cognitive errors.
Key words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computer learn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视障生由于视力不同程度的丧失,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绝大多数人只能靠耳朵专注听取需要注意的对象,极易出现听觉疲劳,从而导致信息的遗漏。但在中职学校后天残疾的视障生计算机的教与学的难度比先天残疾的视障生大,除了生理残疾方面的原因,重点在于残疾学生对自身的残疾认知错误。这些问题后天残疾的学生比较起先天残疾的学生来讲更为严重。
1 引起先天残疾与后天残疾的原因
先天残疾不仅与遗传发育因素有关,还与环境行为因素有关。先天致盲的原因包括:家族遗传、近亲结婚、胎儿期的影响、未知的其它因素等。后天残疾大多都与环境行为因素或者疾病伤害因素有关。后天残疾主要有:事故伤害致残、 交通事故致残、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残疾。而后天致盲主要原因包括:视觉器官的疾病、全身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及眼外伤等。
2 先、后天残疾的中职视障生在计算机中学习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学习之前,盲生从来没有或者很少接触计算机,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而先天残疾的视障生会很快地进入到角色中去学习。用手去摸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调动所有感观去获取信息,能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想办法去理解老师教学专业用语。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有学生问问题,这个是词语是什么含义。比如,学生问:网络是虚拟的,怎么就能共享资源?什么是3G等,给学生解释清楚以后,学生听懂了,课后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巩固这些知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而后天残疾的视障生,总不能很坦然地去面对自己的残疾,总是认为自身的残疾程度很重,不能很好地完成计算机操作。所以带着自己学不好的心理暗示去学习或操作,键盘中间的26个字母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始终提高不了打字的速度。在学习电子邮件的收发的时候,只要稍有变动,学生就手足无措,无法使用读屏软件完成操作。在课堂上也不好意思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觉得自己不会是种耻辱。在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后,计算机的学习也就不了了之。
3 引发后天残疾的中职视障生学习计算机困难的认知心理因素及解决办法
3.1 后天残疾的中职视障生对自身残疾错误认知造成自立障碍
因为后天致残的视障生一般很难接受残疾的现实,认知建立在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假设基础之上,觉得残疾是件非常悲惨且恐惧的事情。他们几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残疾造成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障碍,使视障生往往需要比健全人更多地集中精力和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某些成功。特别在没致残前顺风顺水的学习生活的对比下,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产生的异常的困扰,有时超过身体造成的障碍,使他们陷入异常悲观、自顾不暇的境地,很难有精力和情绪去留心外面的世界,甚至完全失去对他人和社会发生兴趣的情感。后天残疾视障生害怕与社会交往,从而进一步导致孤僻性格的形成,而越孤僻就越难获得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3.2 先天残疾与后天残疾对于自身生理残疾的不同认知心理对计算机学习的影响
对比较先天残疾,后天残疾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渴望身体残损得到补偿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其孤独感更为强烈,更为持久,从而造成的心理障碍也就越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学习上也就异常的辛苦,而收获甚微。而先天致残的视障生从出生就接受残疾的现实,在家庭的帮助下,在外在环境的日益逼近下,反而他们会更加地主动学习,把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地提高计算机素养,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交往的信息,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具体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学习上也就比较轻松,而收获甚多。
3.3 后天残疾的中职视障生对自身残疾错误认知的解决方法
后天残疾的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有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主观臆测,在缺乏事实或根据时的推断:夸大,过份夸大自己残疾的事实和意义。牵连个人,倾向将与己无关事联系到自己身上;走极端认为凡事只有好和坏,不好即坏,不白即黑。并且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大部分视障生大多对自己,对现实和将来都持消极态度,抱有偏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事事都不如意,认为将来毫无希望。且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偏见,过份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自己残疾的不利因素,而忽视“补偿”的有利因素。因此认知治疗重点在于矫正学生的认识自身残疾的思维歪曲。基本认知治疗方法步骤可分为:①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残疾与学习等思维活动与情感行为之间的联系;②帮助学生认识残疾了就学不好计算机了的消极歪曲或错误的思维,检验支持和不支持自动思维的证据;③帮助学生改变歪曲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内容,发展更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内容,来帮助更好地学习计算机。
4 结语
无论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许多中职视障生都表现为生理、心理和身体组织构造或功能方面的缺损或丧失,需要生理、心理或精神方面的治疗和康复,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在专业上有长足的进步,从而在社会上能更好的就业与自立。
参考文献
[1] 吕晓英,谢英星.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实践工作初探[J].网络财富,2009(8).
[2] 吕恒荣,付祥.普通教育要接纳特殊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3).
[3] 巩瑞雪,巩瑞媛.我国特殊教育互动模式的建构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8).
[4] 周洁.特殊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5).
关键词:特殊教育;自闭症;沟通行为;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87-03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讯息、意念、感受、需求与渴望的过程,它包含了讯息的传递者、讯息的接受者、共有的意图及共有的沟通方式[1]。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限制性的兴趣或重复,而在社会交流障碍中,沟通障碍又是最核心的障碍之一。沟通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存在个体间的差异,而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来说,这种能力又是最为缺乏的,这使得他们无法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恰当的沟通行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体其他能力,如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和能力,使其适应正常生活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探讨了我国对于自闭症沟通行为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闭症教育的发展提供启发与参考。
一、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的作用与意义
沟通是一个人在社会参与中相当重要的能力,而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能否表现出适当的沟通行为是他们能否适应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
(一)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
大部分研究结果证明,改善沟通行为能够有效促进自闭症的社会交往。马蓉蓉在研究中发现,在运用辅助沟通技术恢复自闭症沟通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自闭症说话与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其进行更有效的社会交往[2]。魏寿洪也发现,通过使用自然环境教学干预自闭症幼儿的主动沟通行为是有效的[3],沟通行为改变后,自闭幼儿能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促进个体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在社会交往中,也能够发展出多样的沟通方式促进与完善社会交往。
(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绪
从郭建华运用体育舞蹈教学改善自闭症主动沟通行为中可以发现,被试在基线期会使用“哭泣、跺脚、尖叫”来表示抗议,在介入期能够用正确手势与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抗议,以此改变社会情绪的表达方式[4]。事实上,自闭症表现出的情绪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沟通和交流的不畅所导致的,在改善了沟通行为以后,自闭症的情绪也能够通过适当的形式被表现出来。
二、对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干预方法的探索
随着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自闭症的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也大量出现。以下介绍几种在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干预方法。
(一)AAC辅助沟通系统
AAC辅助沟通系统是由扩大性沟通系统和替代性沟通系统组成,包含了任何能帮助说话或书写语言的沟通方式,是利用沟通符号、沟通辅具、沟通技术以及沟通策略四大要素构建有效且便利的沟通方法[2]。通过使用辅助的或非辅助符号来扩大或代替自然语言或书写技能;辅符号包含了如图片、实物、语音沟通板等工具,非辅符号包含了如手势、手语、姿势、表情等等。
1.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或手臂的有意义的动作表现出的一种体态语言,在AAC中属于非辅的沟通符号,无须科技辅具。张悦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对一名低口语中重度自闭症男生进行了手势沟通干预训练,结果发现,研究对象使用手势沟通技能进行要求功能、拒绝功能及社会性沟通行为的次数增加,并在学校情境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类化效果[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性辅助沟通系统运用到有沟通障碍的人身上,因此,由于实践研究较少,手势沟通训练在沟通障碍者身上的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支持。
2.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以图片为沟通工具,通过交换图片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沟通以获取想要的物品。胡晓毅等人通过对一名重度自闭症幼儿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干预,其结果使该幼儿的需求表达行为明显增加,而其攻击也随之减少,沟通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6]。在王芳的研究中通过使用PECS有效提高了一名无语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方面的能力[7]。其他研究者也有类似的发现[8-9]。
虽然有研究证明了AAC辅助沟通系统在对改善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上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如AAC的使用是否会阻碍自闭症儿童自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的结果仅仅使个别被试出现了少量语言,而对多数其他自闭症儿童来说并没有起到直接、明显的效果[10]。
(二)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自然地表达自己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困扰的一种治疗方法[11]。毛颖梅、田赛等人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交替处理设计,发现游戏治疗阶段个案的沟通回合增加,非指导式游戏治疗能有效减少个案的刻板行为,有利于增进孤独症个案的沟通意向,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并且可以有效减少其刻板行为,改善沟通行为[12]。姚嘉采用游戏治疗对一名轻度自闭症幼儿沟通能力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患者与研究者的眼神对视明显增加,并伴有主动沟通的语言和动作[13]。
(三)体育教学干预
邓淑红采用A-B-A实验设计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进行了体育游戏干预研究,其结果发现,体育游戏干预能促进自闭症儿童身心协同发展,在主动沟通行为的次数和沟通技能的改善上都表现出了较大的促进作用[14]。丹豫晋等人采用体育干预策略对两名自闭症幼儿的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幼儿的语言、沟通行为和情绪表达有明显的进步[15]。并认为自闭症幼儿的沟通行为训练应以语言运用为核心,通过创建沟通环境来促进其沟通观念和沟通意向的培养和引导[16]。
(四)其他
关于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干预还有其他的策略,如张锐采用录像示范提高了闭症儿童的言语和非语言沟通行为的频次,降低了其不适当行为[17]。唐国愉采用情景教学策略提高了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18]。这些策略虽然都有一定的研究结果支持,但实证研究的数量不足,这些沟通策略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改善与提高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国内自闭症沟通行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晚,研究少,领域窄
从对所收集的文献分析来看,关于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的研究起步晚,约从2005年后开始才逐年增加,但增加的数量也很有限。研究的内容也是仅仅集中在少数的干预方法上,如AAC、手势沟通等,关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人群很少。由此可见,关于自闭症沟通行为的研究并未被广泛重视。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所要面临的最主要障碍之一,伴随沟通障碍,自闭症儿童会出现社交、情绪等相关问题。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问题应该被各界人士重视,通过实践、研究来探讨改善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方法与策略,促进其社会交往。
(二)个案研究中的不足
在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中,多数研究类型属于个案研究,或者是采用单一被试法,研究对象样本小,只有一个或几个。虽然个案研究从诞生之初,概括性就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但在进一步研究之前很难将其结论推广[19]。同时,从研究中我们也能发现,被试数量较少,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并不一样,导致研究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何才能真正改善自闭症沟通行为至今也无定论,研究结果能否大范围产生效果也难以说明。
(三)干预方法未被证实完全有效
从搜集的文献来看,实证研究中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大致有:AAC辅助沟通系统、游戏治疗法、录像示范法、体育教学法、提示一示范法、时间延宕法、随机教学、自然情景教学等方法,上述方法大都属于正在形成效果的干预方法,并未被广泛证实,有些干预方法对一些自闭症儿童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证实。
四、研究展望
(一)以循证实践为导向,利用已被证实有效的干预方法
循证实践强调具体的实践情景,要求结合实践者个体经验,针对对象具体的特点,然后给予对象最佳的干预方案[20]。在自闭症沟通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同样应该采取循证实践的方案,利用已被证实有效的干预方法来促进自闭症的社会性发展。如借鉴国外一些被证实有效且适合自闭症的干预方法,如同伴介入、行为疗法,来对其进行干预。在研究者们利用这些被证实的科学方法对自闭症的沟通行为进行干预的同时,也能够为一线老师、家长等社会人士提供一些本土化的参考。
(二)增加研究数量、扩大被试范围
从现有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的研究数量很少,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其加以重视,将更多的研究焦点放在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研究上。其次,要扩大被试范围。虽然单一被试研究能充分观察被试在干预中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倡导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自闭症个体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我们更应扩大研究被试的数量,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结合理论研究,促进实践发展
从搜集的文献来看,文献的数量少,其中实证研究又多于理论研究。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同时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宽理论研究的范围,整合各项干预技术的理论,也可在考虑专业人员水平、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上将国外的技术本土化[10]。在未来研究中,由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同伴、家长等共同参与将是一种趋势,干预人员的多样化,不仅会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的改善,更能够增加实践经验,促进实践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张婷.特殊儿童语言与言语治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马蓉蓉.辅助沟通系统(AAC)在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3]魏寿洪.AAC在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4-48.
[4]郭建华.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4(6):56-60.
[5]张悦.手势沟通干预方案对增进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6]胡晓毅,范文静.运用图片沟通交换系统改善自闭症儿童需求表达及攻击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40-44.
[7]王芳.无语自闭症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9):58-61.
[8]赵晓妍.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在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6(6):40-42.
[9]杨丽民.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促进学前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个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0]冯雅静,胡晚毅.国外扩大替代性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需求表达技能干预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4(6):31-39.
[11]徐景俊.特殊儿童康复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1.
[12]毛颖梅,田赛,李博,等.两种游戏治疗干预孤独症幼儿沟通行为案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43-49.
[13]姚嘉,毛颖梅.游戏治疗对轻度自闭症幼儿沟通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23-126.
[14]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52-56.
[15]丹豫晋,苏连勇,刘映海.自闭症幼儿沟通行为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0-122.
[16]丹豫晋,刘映海.自闭症幼儿沟通行为及体育干预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65-68.
[17]张锐.录像示范对自闭症沟通能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18]唐国愉.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与训练策略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任凭河的对岸青草依依
梅花瓣凋落,枯叶纷飞
述说季节变换
河水缓缓流逝,裹着夕阳
我会久久孤独站立
如果生命没有遗憾
灵魂植于根系固守岁月
缘起和因果,冥冥之中
即使在疼痛的刹那一瞬
不再一个人静静地沿着岸边徘徊
茫然地,苦恼心伤
我会踏浪独吟心中最美的诗篇
于树忠,1976年7月22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牛山村于家店屯,刚满一周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下肢落下残疾。命运的捉弄并没有让他变得脆弱、自暴自弃。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中医针灸的神奇疗效深深印入脑海中。他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放弃求学的机会,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这一步步成长中无不投射着他对生命的执着,对未来的追求。1995年,他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在大学期间,于树忠非常刻苦,勤奋好学,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他日后从事中医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7月于树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学业。毕业之后的路怎么走?于树忠陷入了迷茫中。原本期待的中医职业并没有实现,因为没有接收单位,他成为了一名失业的大学生。那时家里父亲患有糖尿病、脑血栓和冠心病,母亲也因为长年劳累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两个兄弟又都正处于求学阶段,家里的情况更是使他焦急万分。回老家自己创业?这样的念头刚一出现就被打消了,因为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医术有限,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也根本开不起诊所。特殊的身体条件使他不能做农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最终决定留在长春。
去医院应聘,因无经验和资历而被拒之门外;当听说很多校友正在做医药销售时,他又满怀信心的去应聘医药代表,而药商经理去毫不客气地说应聘他会影响公司形象。万般无奈之下,他经同学介绍,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一家工厂应聘更夫,条件只是能够解决食宿。可是当老板知道他是残疾人时的轻蔑言语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不屈不挠的性格使他没有后退,必须要坚持,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人才市场,看了多少招工广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结果没有一家单位愿意聘用他。
以后的路怎么走?他是坚强的,虽然命运没有给他健全的身体条件,但是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由于在学校学过中医推拿技术,于树忠在新民广场支起了一个“5元按摩”的牌子。于是他带着小凳子,每天早出晚归的给人按摩,挣到的钱只够维持生计。后来经朋友介绍到一家美容院给客人做足底按摩,按摩的人不多,生活还是很拮据。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快要开工资的时候,美容院因故停业,老板也失去了踪影。他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工资,生活重新陷入困境。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只能借住在同学出租屋里。如果同学有朋友来,他得去住火车站,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用外衣把头一蒙,度过漫长的一夜。那段时间,他几乎要崩溃了。回想起父母期盼的目光,他不禁失声痛哭。
痛苦并没有使他消沉。1998年11月份,于树忠在《长春晚报》上看到了一则关于“残疾人爱心车队”的报道,这是一个呼吁友爱、救助危难人群的团体,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残疾人。他的经历得到了爱心车队成员的同情,最终他顺利地加入了这个“爱心车队”。在爱心车队的那段时间里,几位高位截瘫和严重残疾的爱心车队队员苦中有乐的精神,给了他奋斗的动力和希望。他见证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人世间的苦难,不幸的他看见了更多不幸的人生,激发了他骨子里不屈的斗志,更让他重新树立起不但要帮助人,更要治病救人的理想。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开始一边开三轮车营运,一边温习医学功课。付出终究会有回报,1999年12月于树忠顺利通过国家第一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于树忠怀揣着医师资格证又一次满怀希望的踏上寻找就业机会的征程,但是依旧是无功而返。理由很简单,一是太年轻没有经验,二是身体残疾。后来,在残疾人朋友的介绍下,于树忠来到残联寻求帮助,但是去了几次都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他没有放弃,后来又去残联时,恰巧碰见一名肥胖的人要求办理残疾证,但是按国家文件规定肥胖者是不可以办理残疾证的。当时长春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和于树忠开玩笑说:“小于,你不是医生嘛,给他减减肥。”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于树忠开始查阅大量中医减肥资料,发现单纯性肥胖者是可以治愈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要从事医学减肥。确立了目标之后,他开始留意设关减肥科的医院,最后选择了一家有针灸减肥科的医院,他找到院长希望能够进修学习,善良的院长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树忠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理论到临床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学起针灸减肥,为了有过硬的针灸手法和体会针感,他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有了一大批固定的患者。更是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医院以月薪300元暂时留聘。
2000年5月,于树忠被市残联推荐参见吉林电视台卫视频道《长春晚报》情感节目,代表残疾人讲述自己的爱情观、价值观,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然而,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冬季,医院减肥科效益不是很好,出于对于树忠的信任,院长把减肥科交给他负责。院长突如其来的决定 使他一下子木然了,如果减肥做不好,对于医院而言只是取消一个科室而已,但是对于自己恐怕不只是简单的失业,而是再一次陷入生存危机,自己的理想也将破灭。最后他决定去北京学习深造,学习针灸减肥。
2001年3月和5月,于树忠两次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在进修期间,为了节约开支他住在校外的地下室,每餐只吃馒头和咸菜,但是他仍觉得很充实。他对肥胖病、内分泌学、针灸学、营养学、运动学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同时。在进修期间他还结识了国内很多减肥界名医,学习了不少经验。
从北京回来后,他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结合临床治疗,潜心总结减肥治疗方法,最终总结出了俞募配穴的独特针灸减肥疗法,并结合个体辩证,佐以加减总结出了8种类型肥胖的针灸减肥治疗方案:胃肠实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湿阻型、心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肺脾两虚型、心肺气虚型。这8种针灸治疗方法用于临场减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正当他为针灸减肥取得明显疗效感到高兴时,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2001年底,CCTV-1、《长春晚报》播报的“中国第一肥童”九台市5岁181斤重的徐超凡来到于树忠的减肥科寻求治疗。面对这么小又这么胖的孩子,他有些手足无措,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对肥胖儿童减肥知识的不足,然后他又一次进京了。于树忠拜访了《中西医结合肥胖病学》的主编焦教授,向其学习并深入研究儿童肥胖的减肥方案。通过这次赴京学习,于树忠对儿童肥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经详细问诊得知小超凡在未满月时曾今患过肺炎,之后每隔数月就发作一次,几年来经常用一些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小超凡是典型的药源性肥胖儿童。于树忠经过辨证后,运用了一些解毒清热润肺的中药泡茶按时给小超凡喝,同时结合运用针灸治疗。通过一个月的治疗为小超凡减肥28斤。
于树忠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就,后来他发现,很多胖人因为惧怕针灸,而不敢来减肥。于是他又集众家之长把针灸的灸法与中药熏洗法改进结合,发明了中药火疗减肥法。2002年他为“长春第一胖”19岁345斤重的郭春海治疗,运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火疗减肥法,一年为郭春海减肥151斤,创造了吉林省的减肥记录。
随着减肥事业的发展,于树忠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于树忠认为,如今肥胖患者虽然也是营养过剩造成的,但和古医书记载肥胖者是有区别的。后来于树忠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根据个体辨证总结出自拟中药复方减肥5方,分别适用于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气滞血瘀型、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运用这种治疗方法,使学习工作繁忙的肥胖患者可以在家中口服中药减肥,使外地的肥胖患者可以邮购中药进行减肥,使更多的肥胖者看到了瘦身的希望。
至此,于树忠不但开创了吉林省中医学减肥方法的先河,更实现了中医学多比靶化肥胖病治疗的结合,把单一的减肥提高到对肥胖病的综合治疗。2006年4月于树忠收治了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和CCTV新闻频道报道的244斤10岁的吉林市肥胖儿童冬冬,经过对小冬冬进行口服中药、针灸、中药火疗等方法的结合治疗,10个月为冬冬减去102斤,不但创造了国内儿童减肥记录,而且为中医治疗儿童重度肥胖症积累了丰富经验。同年7月接治了《新文化报》和CCTV-2播报的“全国第一胖”白城市洮南的16岁425斤的朱磊,同样采取口服中药、针灸、中药火疗等方法的结合治疗,经过9个月朱磊轻松减掉200多斤,同样创造了国内青少年的减肥记录。
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中医学减肥事业,2004年3月于树忠和朋友共同投资,在长春市南关区西五马路创建了长春康达中医院,接近2000平米的医院填补了省内没有专业综合减肥医院的空白。同年,他亲自主诊的减肥科被长春市科委批准为“长春肥胖病研究所”,并注册了“康达减肥”商标。
于树忠的创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残疾人朋友。从2004年开始,于树忠开始通过各种媒体招募省内残疾人,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教他们保健、足底按摩、减肥按摩等技术。截止2006年总计免费培训了近200名残疾人。2006年6月于树忠组织为12岁302斤巨胖儿童小静云募捐,筹集了10万元治疗脑垂体瘤。同年十一期间又出资购物慰问汽车贸易开发区的特困残疾人家庭30户。2007年雷锋纪念日,于树忠又再次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20户,被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宣传称“希望全社会能多有几个于树忠这样的人”。2008年一月,于树忠又光荣地当选为政协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树忠经历了人生的挑战,成功的站在了事业的顶端。他准备把自己的中医学减肥技术免费捐献给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方便传授给更多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的残疾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使更多的残疾人可以自力更生,服务于社会。
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大城市中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心理疾病的防治和心理使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各类行为问题。原来被认为是思想品德的问题,现在被认为是心理障碍。可以说,正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诱发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广泛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然而,它不可能涵盖中小学整个心理服务的范围。如果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服务狭隘地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势必会导致以偏概全,妨碍学校心理学的深入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建立过程和我们的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索国内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先天不足
近些年,我国的学校心理学服务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不适。教育部门在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学工作时,强调要设咨询室,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一张桌子,几个沙发和一台录音机,挂一个牌子,心理教师等着学生前来预约了。这间房间很容易使人想起医院中的心理门诊室,心理教师希望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说出来。利用交谈的方式,排解学生的心灵痛苦。而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许多内容都是与青春期身心健康有关。更多的内容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是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这是一种医学的模式,因此“有人批评前几年的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化,咨询化模式就是没有考虑学校教育的特点,去开辟心理教育途径。”当我们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有一些假定为前提:
第一,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什么是心理疾病及相关因素有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十分复杂的,目前世界上存在着2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方法。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一般必须受过医学训练。从这些条件看,学校中心理教师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
第二,学生的心理障碍必须足够普遍。心理健康的对应物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如果我们开设心理咨询室,试图借助心理咨询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应针对的是心理障碍,即心理不正常的个体。比如,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书,班主任找他谈话,通过谈话,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这位同学赔礼道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行为的偶然失误是是非观念不清的表现,并不属于心理障碍。只有自己有这样的书仍然拿人家的书的人,才是一个心理障碍者。再比如,学校中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但大多数打架行为并不是由于心理障碍,而是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遇到了利益冲突不知解决的办法,这是一个情绪控制和决策不当造成的,其中虽包括心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的人格障碍所导致的。而近年的心理智询工作所依据的是一些估计:如有的估计中小学生当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0%到16%,有的高达20%。其实这些估计一般缺少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还必须假定,心理疾病是能加以解决的。可事实上,像强迫症、偷窃狂等心理障碍,即便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医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只能通过药物加以控制。反观学校中的心理教师,面对真正的心理障碍,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术,恐怕难以胜任。尽管如此,学校中的心理教师仍然被期望成为心理医生、在这种期待中,他们也常出现“角色混乱”,他们对掌握解决心理障碍的技术,了解心理障碍的病因,往往具有超过一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常抱以这样的信念:解除学生的心理疾病,让学生发生奇迹般的改变.上述三个先天不足,已经妨碍了学校中的心理服务的开展,如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多年,但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什么“患者”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实,这种结果是上述三个错误假定必须导致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教师摇身一变,从一个品德课的施教人成为一个心理医生。
二、从医学的模式到教育的模式
当我们的学核心理咨询陷入困境时,我们其实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时的同样错误。
现代学校心理学产生于美国,1896年,美国的特殊教育专家魏特默在费城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还创办了第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即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和矫正智力落后、心理上有障碍的特殊儿童。他利用种种干预手段解决儿童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学校心理服务长期以来被理解为学校中临床心理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一临床的模式不适合学校教育,它以牺牲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服务为代价。到了60年代,一学校心理学在美国正式建立时,人们已经摒弃了医学模式,接受教育的模式.如1954年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所作的规定为:“由有教育经验训练的心理学家,应用心理测评、学习理论、人际关系的专业知识,辅助学校工作人员,去促进所有儿童的成长,丰富他们的经验,并识别与帮助特殊儿童”。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提到心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提到心理健康,而是首先以所有儿童为服务对象,然后才是特殊儿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据估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上的时间不到总工作时间的5%。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四种运动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心理测验运动,心理测验产生之后,许多测验被应用于学校,加智力测验、主题统觉投射测验等;第二是特殊教育运动,针对学习落后的儿童,学校要进行特殊教育,而这种特殊教育在诊断和干预上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帮助。第三是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运动;第四是学习理论的发展,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学习过程和改变行为的过程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心理学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自己。这四种运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心理测验为诊断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工具,而特殊教育则提供了相应的干预手段和方法,此外,学习理论不断提出有效的行为改变技术,促进人们对有心理障碍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由此可见,学技心理学服务是一种全方位、整体化,以评估和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而心理健康和治疗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这种服务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发挥内部潜能.走向成熟与成功。近一两年来,我们看到了某种转变,一些学校开始开设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角色扮演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在目前学校心理学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宜以心理咨询和心理障碍矫正为主要任务。学校心理服务可以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两个基本任务,以辅导和咨询为辅助措施。我们在此提出一个学核心理服务的模式。
首先,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强调心理档案的建立。学校心理学应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展开服务,通过一些团体方式的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就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发展和行为问题及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评。这种测评一方面可发现个别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分析其规律和原因,为特殊教育提供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为思想工作提供依据,以测评为重心,就必须考虑目前学校心理教师的水平与素质,他们大都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转过来的,没有受到心理学的正规训练、对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缺少掌握,而从测评开始,无疑有助于他们了解心理学不同于德育教育之处,强化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另一个学校心理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心理素质课的建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普及心理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课的讲解,使学生们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有一种明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在课程中应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主动思考。
这两个基本任务的实施,也是培养学校心理教师的重要手段。心理教师通过掌握心理测试,对心理学测量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学的技术。而通过上心理素质课,教师还会进一步地发现学生的反应,加深对心理学应用的理出和领悟,对于提高自身水平很有帮助。
最后,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并没有忽视心理咨询工作,而是把它放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我们认为,只有在上述两个任务实施之后,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在测试之后,学生和家长激发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愿望,想了解心理问题,主动到咨询室请教。在上心理课之后,学生们的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他们会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具有新的信心,所以,也会来到咨询室主动咨询。而只有到这时,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时机才真正成熟了。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通过测试,教师可以发现本校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用所得资料撰写论文和报告,如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后,教师可以对本学校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分布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就业动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关键词】自闭症;穴位按摩;语言训练;儿童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
ZHOU Hui-chang, ZHANG Pan-de.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528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Methods Totally 30 autism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 16 children ) and control group( 14 children ).The test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and point massage.The language therapy included look at each other, attention, partnership, mouth movement imitation, pronunciation, point massage therapy was kneading and massage the acupuncture points of head and face.The control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only.They were evaluated with CRRC 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 assessm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once a month.Results All the 30 children were involved in the result analysis.After treatment the cases of 2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ss-difficult items of operating tasks evalu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At the figure identify, speech imitate, gesture imitate, words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s the te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Autism;Point massage;Speech therapy;Children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比较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0.4%[1],是最多见的儿童精神残疾[2]。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是刻板行为、交流障碍和语言障碍,症状较为严重[3],预后较差,如无有效治疗方法约50%的患者永远不能获得功能性语言[4],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5-6],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言语功能可作为孤独症的诊断和评估愈后的指标之一[7],因此语言治疗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国内外多采取特殊教育的治疗方法[8]。本院于2001年9月开始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2004年采用穴位刺激配合语言训练,在语言交流康复方面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9月至2007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孤独症儿童3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10岁,听觉、视觉、发音器官正常;②经儿科医生采用ABC孤独症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③由康复科用CRRC版S-S法(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9],评估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为言语符号尚未掌握阶段。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和对照组,穴位按摩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10岁,平均(5.6±2.3)岁。对照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9岁,平均(5.8±2.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语言训练,穴位按摩组同时给予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1次/d,每次治疗45 min,每周5次,1个疗程为4个月。
1.2.1 语言训练 ①对视训练 训练者和患儿相对而坐,取出患儿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放到他们的视线前,并呼唤患儿的名字,把其视线吸引到训练者的视线前;②注意力训练 使用电脑播放患儿喜欢的儿歌或动画片,让他们观看。播放时间从5 min逐渐增加到20 min;③配对训练 首先准备两份患儿喜欢的物品,将两种物品如玩具车和玩具小球放在桌面上,训练者将另一辆玩具车放在玩具车旁。示范3次后让患儿模仿。不能模仿者,训练者拿着患儿的手协助其模仿,然后慢慢减少协助。选择物品从2种增加到6种,从实物到图片;④动作及手势模仿 首先由训练者示范动作,患儿能模仿后,再示范手势。操作性的动作,如:摆、推、拍和拉等;社交性的动作,如:给我、拍手和再见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脸、刷牙、喝水、吃饭等等,不能模仿的给予协助完成;⑤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训练 采用吹肥皂泡和吹蜡烛的游戏训练呼吸;舔食物游戏训练舌头的灵活度;打嘴唇游戏训练唇部肌肉;通过实物演示进行拟声语练习,如学猫、狗、牛等动物的叫声或模仿火车、汽车的声音。发音从唇音如:b、p、m开始,顺序:单音节双音节仿说词仿说句子自动说。如果患儿有口形无音时,让患儿一只手摸训练者的喉部体会发音时声带的振动,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知后模仿着发音;⑥家庭的强化训练 指导家长在家里强化患儿学会的技能和技巧,并让其应用到生活中。
1.2.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组患儿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按摩治疗:①口唇按摩 上唇肌群: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水沟、地仓穴,每穴约100次左右,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 min;下唇肌群:用双中指或食指按上述方法揉按下关、翳风、颊车、承浆穴,并以食指、中指腹缓慢揉按面颊部和下唇肌2~3 min;按揉喉部廉泉穴,并以中、食指腹按揉颈部喉结旁及下颌部舌底肌肉。然后对捏上下唇肌肉,被动让两唇相碰;②头部按摩 按揉印堂、百会、脑户、风府、哑门、大椎等穴,每穴约100次左右,按揉额区、两颞区、颞顶区。
1.2.3 评定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每2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和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评估。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语言状态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者为好转,上升一阶段者为显效,无进步者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频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语言发育阶段评估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语言发育阶段评估 经过6~9个月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进步,而穴位按摩组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
2.2 治疗结束时按表1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穴位按摩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 日常生活交流态度 穴位按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治疗位按摩组15例(93.8%)为交流态度良好(I群),1例(6.2%)为过渡群,对照组8例(57.1%)交流态度良好,5例(35.7%)为过渡群,1例(7.1%)仍为交流态度不良。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行为刻板僵硬,对某物或某活动特殊依恋及多动等,多数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发育障碍。上述症状中引起家长最关注的是语言障碍,较常见为语言发育晚或停滞,其次是社交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症,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更主要表现在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障碍-即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10]。本组患儿都是语言前阶段,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很差,认知损害严重、智力迟钝和学习能力缺失。临床表现为孤独,不与人交往,回避眼神接触,无社交性微笑,对亲昵反应冷淡,不会讲话、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暴怒或大哭,特别在进入陌生环境或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刻板动作,兴趣单调,感觉异常,部分患儿出现睡眠障碍。有学者发现患儿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智能障碍可能与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有关, 尤其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11]。中医学认为孤独症是先天肝肾亏虚,后天失养,脑髓失充,窍闭神匿,致语迟智弱。督脉之循行贯脊入脑,该经气血充盈,脑髓得滋养,则神旺体健,气血匮乏,脑髓失养则体残,可见督脉和头脑之间的特殊联系[12]。选取督脉循行线上印堂、百会、脑户、风府、哑门、大椎进行按摩,不仅起到调节情志,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配合额区、颞区、颞顶区按摩, 可使对应脑区的血流灌注增加,有利于局部组织的血氧和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脑功能,进而对患儿的认知、社会交往等症状的改善,促进患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地仓、承浆、廉泉和下关等穴位下分布有面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神经及血管,通过对这些穴位的按摩,对患儿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起到有效刺激作用,不仅能增强发音器官感知能力,改变触觉敏感,而且增加了对患儿皮肤抚触的机会,再加之按摩时用语言、眼神、动作与孩子交流,可以尽快使患儿熟悉陌生的环境及治疗师,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孤独症儿童的专注能力、感知能力、沟通能力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患儿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12],“共同注意”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交互式社会互动的核心。共同注意力是模仿训练的基础,是社交沟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儿童对事物注意,才能引发反应与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事物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长。因此从兴趣点切入,利用强化物结合多媒体,给儿童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和语言刺激,训练他们的共同注意能力,引导并确认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训练的项目上,让患儿学会注意周围的声音,注视他人和物品。在共同注意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模仿训练。在模仿过程中采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结合的方法协助他们理解。将发声训练设计成游戏,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利用了多感官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训练本身的枯燥乏味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理解,在“玩”中发现发声的乐趣。当他们的发音模仿能力出现时,鼓励他们边用手势边说话,特别是在他们有需求时,让他们说出来后才予以满足。经过3~6个月的训练,患儿已经能够和他人有较长时间的目光对视,有的超过20 s,呼唤他们的名字时能马上有反应,当听到某个喜欢的声音时他们能主动的走向声源。患儿能听从80%~90%的指令,模仿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模仿1步、2步,甚至连续动作,语言的理解能力、言语交流能力明显提高。
家庭是语言训练及初步交往能力训练的最好场所, 父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治疗是艰辛而漫长的,有赖于家长自身的认识水平、素质以及自信心。家庭训练也能帮助患儿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加强社会情感沟通[14]。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中不断强化儿童学会的词语,并让其应用到生活中,使之把词的音义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患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父母的重视也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婴幼儿脑组织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尽早给予治疗,能促进智力发育,提高交流能力,而且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我们在3例2~3岁的患儿治疗中发现,1例患儿治疗3 d,能模仿发声,治疗1个疗程后能主动说出需求。治疗结束3例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基本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全部入读普通幼儿园。而1例年龄10岁,经过3个月的治疗,只能模仿单音,治疗结束只能模仿单词。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与患病的严重程度、早年言语发育状况、智商高低、病因及教育训练情况等有关。应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 进行系统、持续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合并有听力障碍的孤独症患儿,还应配合必要的听力训练、药物治疗,以帮助改善症状[8]。
综上所述对于语言前阶段的自闭症患儿,除了常规的语言训练方法外,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的穴位按摩方法来辅助治疗,不仅对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还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可行、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秀丽,李力红.西方关于自闭症研究的新进展.心理学探新,2004,2:77-80.
[2] 汪立.深圳市0~7岁残疾儿童调查结果与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40-242.
[3] O’Brien G, Pearson J.Autism and learning disability.Autism, 2004,8(2):125-140.
[4] Bryson SE.Epidemiology of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6,26:165-167.
[5] 王佶,王艺,高鸿云.儿童孤独症的诊治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6,33(01):41-44.
[6] Njardvik U, Matson JL, Cerry KE.A Comparison of Social Skills In Adults with Autistic Disord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nd Mental Retardation.J Autism Dev Disord, 1999,29(4):287-295.
[7] Catherine L,Andrew P.Language level and nonverbal social-communicative behaviors in autism and language-delayed children.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6,35(11):154.
[8] 陶细姣,古美华,丁丽,等.31例儿童孤独症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2):108.
[9] 吴海生,蔡来舟,主编.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4-166.
[10] 李雪荣,陈劲梅,主编.孤独症诊断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41.
[11] Rosenwasser B,Tcxekod S.More contributions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 is to education of people with autism.Behav Modif, 2002, 26(1):38.
[12] 刘乡.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对中缝大核的调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针刺研究, 1996,21(1):4.
走过了最初的绝望和痛苦,她开始带着儿子辗转各地求医,积极“自救”,久而久之,又用自己累积的经验和人脉,去帮助相似的母亲。
她创办了西安智障儿童康复站,西安碑林区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并获得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陕西省十大杰出母亲”、“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底,记者见到了这位平凡而坚韧的母亲,问及她14年来最深刻的感受。
她微笑着说:“哪怕两年前,我还能特有激情地跟你说一些感人故事,但是现在,我说不出什么好故事。我已经习惯了这一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些就是我的普通生活。”
在康复中心,看到一位自闭症儿童终于打开心扉,学会对她微笑,甚至跟她问好,张涛会感到莫大的喜悦,从而更坚定了走下来的信心。
“这正是我们‘拉拉手’的愿景:带着家长和孩子们好好生活,这个星球,并不孤独。”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张涛是西安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曾经是个追求自由和创造的艺术青年。
和校友结婚后,不久又添了个儿子,其乐融融。
儿子一岁多了,从不跟母亲有眼神交流,从不喊她,从不对她表现出任何情感需要。张涛抱着他去了西安儿童医院,之后辗转跑了北京、上海、南京的大医院,最后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这个爱笑爱跑的孩子,患有自闭症。
晴天霹雳。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大脑疾病,终生难以治愈,病因和治疗药物都还在探索之中。其主要的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自闭症的孩子一人一世界,好像和地球人隔着遥远的距离,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据搜狐网的数据,中国现有自闭症儿童150万,并以一定的比例逐年增加。很多中国父母对此知之甚少,不少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一辈子都生活在某个孤独的星球上。
张涛要把儿子拉回地球。可自闭症的治疗是个无底洞,搭进去的时间和金钱往往没有回声。3岁的孩子仍不会说话、脾气很怪、大小便失禁、每天重复着同一种游戏。连医生都劝张涛:“丫头,这孩子根本治不好,再生一个吧!”
张涛不想放弃,而家人也默默地积攒着路费和医疗费。
2000年2月,张涛辞掉了当时薪水颇丰的工作,带孩子来到北京的几家康复中心,租住在便宜的小屋子里,每天来回往返,不辞辛苦。她和儿子每天都在地铁里吃午餐,在汽车上给他换尿湿的裤子,坦然承受着各种异样的目光。她只在意,儿子是否能给她一个回应的眼神。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张涛屡屡被拒绝。在她的恳请和努力下,最终有一家幼儿园同意了,并派了一位老师专门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干预训练。虽然为此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张涛心甘情愿。
当时的中国,自闭症还是个陌生名词,相关的专业救治机构寥寥无几。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张涛结识了不少自闭症患儿家长,大家一块儿聚餐、一块儿爬山,压抑的时候一块儿抱头痛哭,特别团结。
希望孩子成长,自己必须更快成长
9月份开学的时候,某位家长为孩子四处求学,其他家长都会跟着去,大家都捏着一把冷汗。看到求学无门,张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成立一个机构,请老师来教孩子们,提高和改善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状况,家长们也能学到专业的康复知识。大家一拍即合。
2002年2月,张涛和另一位自闭患者的母亲薛艳,筹资两万,租了间教室,请了一位专职老师,成立了“西安智障儿童康复站”。为孩子们进行“感觉统合”、“音乐治疗”、“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提供图书、音像资料、玩教具,还不定时举办各种沟通交流活动。
6月,第一个康复班开课,每个孩子每月收费500元,9个孩子在这里共同学习。
“自闭症是因基因导致的终生疾病,其严重程度远甚于大众的想象。但如果能早认知、早干预、早训练,病症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甚至能自立的工作生活。”
张涛相信,努力总有收获。
康复中心成立之初,张涛笑称很穷很小,所以家长们经常挪动桌椅,更换挂饰,把教室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让孩子们觉得新鲜。后来,这里更名叫 “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寓意为家长们永远拉着孩子的手,不抛弃不放弃,大家永远在一起,好好生活。
开课后,张涛坚持参加自闭症治疗方法的培训。讲师在上面讲,张涛专心致志,同时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2004年,张涛用电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笔记本几乎24小时工作,最后承受不了负荷崩溃掉了。
那几年,张涛请来了各地专家给家长们进行培训,听得多了,后来自己也开始给拉拉手的家长授课,并得到好评。
2004年,某个国外基金会来这里考察,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了解到“拉拉手”的诞生历程,感动之余,和康复中心签订了近30万元的资助协议。
自从康复站成立以来,张涛就非常忙碌,请老师讲课,给家长培训,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这一切,她都是无偿付出,不取分文。而孩子处处都需要钱,幸好孩子的爸爸给予了一如既往的支持。
2005年,张涛才拿到了第一笔工资,500元。
她在微博上记录过这样的话:“做事要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做事要专注。抓准一个点,然后像一根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坚持学习,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坚持反省,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
张涛希望孩子成长,自己必须更快成长。
我们就是爱你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拉拉手的课程日益完善,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绘画、看短剧等,下了课还会被老师带着去超市购物,按照计划单买东西,培养生活能力2007年,拉拉手第一次与多家公益组织合办了残障人士画展、第一次成功举办“西安市首届特奥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关注。2008年5月,张涛走上了领奖的舞台,获得了“陕西省十大杰出母亲”的称号,希望家长们一定不要放弃,爱护自己的孩子,爱会带来希望。
2010年10月,“壹基金”国际公益组织之“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西北地区自闭症儿童关爱救助项目和“拉拉手”拉起了手;2012年,“壹基金”联合“大福”专项基金注资141万元,资助自闭症患者治疗和融入社会。此外,个人资金和物品的捐赠也给了“拉拉手”无限的动力,在其官方网站里,我们能看到公示栏里的捐赠,来自世界各地,大到汇款,小到一箱苹果,都有爱的芬芳。
“拉拉手”也一直怀着感激,与各地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分享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如今,这里已有69个孩子接受长期康复训练,同时还为200多个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提供帮助。张涛自己的儿子仔仔也有进步,不仅主动表达想法,写微博记录生活,而且表现出了对妈妈的依赖。看到儿子从洗衣机拿出衣服,请妈妈帮忙晾晒,看到儿子专心兴奋地写着微博,张涛只有深深的感恩。
关键词:表现艺术治疗;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
表现艺术治疗学(Expressive Art Therapy),这一学科成熟于20世纪末的欧美,它主要是基于音乐治疗学、舞蹈治疗学、戏剧治疗学和美术治疗学(又称艺术治疗学或视觉艺术治疗学)的发展与成熟而产生。在中国大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周显宝教授首创了该学科,意在将表演性、展示性的艺术手段与媒介运用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和恢复之中。表现艺术治疗学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较为完善的表现艺术治疗形式,主要有音乐治疗、视觉艺术治疗、舞蹈治疗和戏剧治疗等。
艺术治疗在精神医院、特殊教育系统,在教师培训、企业员工训练、潜能开发等领域,以及在社会监管系统、养老院和身心康复机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来访者群体通常还包括一些特殊来访者群体,如儿童、青少年、家庭、老年人以及学习障碍个体等。与表现艺术治疗在国外的蓬勃发展比起来,中国的表现艺术治疗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中国的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在苏州举行过三次,有关这门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却并不全面。但是,表现艺术治疗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2008年“5・12”大地震的心理援助过程中,很多心理咨询师运用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手段替代常规的心理治疗手段,帮助灾区的人们走出困境。艺术所蕴涵的大量的创造力可以带来灵感和改变,这些元素对于健康以及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其中大部分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的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客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了诸多心理压力,面对学习、生活、择业等问题出现了种种不良反应。其中,一部分人还产生了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于这种现象,表现艺术治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艺术直达人心,是包含想象力、创造力等人类潜能的综合性语言。在心灵滋养方面,我们须考虑关心艺术手段的重要作用。
表现艺术治疗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对乐音的刺激有特别的情感反应,他们不仅对于音乐有着优越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在音乐领域中进行变通和创造,这证明音乐疗法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是舞蹈治疗。正因为很多心理症结无法用语言所表达,治疗师运用身体动作的表现来代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与一部分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沟通,将其紧张、不愉快及侵犯性情绪通过舞动发泄出去。
表现艺术治疗中的戏剧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导手段。日常生活中的戏剧,以象征性的形式表现,通过表达内心的敬畏而达到疗愈和教育的目的。戏剧治疗通过戏剧性的艺术形式,将个人、角色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以概念化,通过情感转移、投射、认同和模仿等手段,来促进个案的改变和转化。戏剧治疗试图以面具为切入点,对戏剧治疗的理论和实操模式进行梳理和反思。近年,在高校内开展戏剧治疗、心理剧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推崇,并取得优异成效。
视觉艺术治疗也是表现艺术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绘画、雕刻、拼贴、装饰或其他形式的视觉或造型艺术媒介和形式进行治疗工作,借此达到帮助个人或团体达到身心整合的目的。其独特的治疗特性主要体现在:(1)为当事人构建了安全的心理物理环境,使其得以通过游戏性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来探究并理解自己。(2)将意象与创造过程纳入治疗的核心位置。(3)以“创作需要欣赏”这一艺术创作机制为前提,促使当事人、治疗师以及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在观看和理解作品、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相互信任、支持的关系,并逐渐将这种建立关系的能力泛化至现实的人际交往。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视觉艺术治疗实践已将书法、国画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
针对大学生具体而又复杂的情况,采用整合性的表现艺术治疗手段,不同于采纳单一的音乐治疗或其他门类艺术治疗,它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治疗和维护方式,缓和或解决来访者的身心疾苦。其特色及创新处在于:①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团体艺术治疗的活动中来,改善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②通过艺术治疗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使情绪趋于稳定化。③艺术治疗以一种非语言形式将大学生内心无法表达或潜意识里排斥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其较好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使治疗师可以更深人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为下一步制定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表现艺术治疗对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需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扩展表现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完善表现艺术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芹.倾听身体之歌――舞蹈治疗的发展与内涵[M].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1.52.
[2] 高颖.李明.李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45.
[3] 梁翠梅.艺术治疗――身心灵合一之道[M].台北:花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45.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