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心得

特殊教育心得

时间:2023-09-15 17:4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心得

第1篇

三年来,作为一名聋校班主任我一直坚信只要在爱的厚土上勤耕不辍,就能得到爱的硕果。因此,我努力像孩子的慈母那样,时时刻刻地去想着聋生,做聋生的贴心人,让他们感到在学校如在家一样温暖、幸福。

一、 树立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教育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听障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由于听障学生的听觉受到障碍,视觉就相对敏感一些,善于观察,模仿能力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观教师之颜、察教师之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聋生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班主任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聋生的楷模、表率。因此,对聋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还要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带动他们,班主任必须处处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要求聋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课堂姿势端正,我首先讲课时教态端正。我要求学生不要乱扔东西,当我看见教室地面上有废纸、果皮时,就主动地把它捡起来,学生马上就把自己周围的杂物捡起来扔进废纸桶内。在大扫除中,我首先去干重活脏活,学生就会抢着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聋生的一个真实具体的榜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聋生、熏陶聋生、教育听障学生,才能无愧于为人师表。

另外,班主任还要相信聋生的能力,聋生能做的工作,要敢放手让聋生自己去做。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个月更换一次黑板报。在我办黑板报的过程中,我就要求我们班几个能画画的,能写字的学生给我当帮手,尽可能的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办过一两次后,学生可以在每月办黑板报的时候独当一面,为此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聋生并非"朽木"而"不可雕".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班主任倾注爱心,付出努力,这"铁树"是能"开花"的。

二、勤于观察

因为要面对的是一群因听力损失而导致自卑,不合群,性格孤僻的听力障碍儿童,所以作为听力障碍学生的班主任这份工作十分辛苦,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具有园丁般的勤劳,要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脑勤。通过经常深入班级、宿舍,走入家庭、社会,勤与学生沟通,勤向各科任教师了解,勤同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捕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我们班的郭xx每次都在课堂上打瞌睡,后来,我及时向值周老师、个别学生了解到郭xx每天晚上和早上都在宿舍到处乱跑,和别的学生玩,不但影响自己休息也打扰别人。对此我及时利用班会课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和家长沟通,才使他慢慢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同时,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不但能便于班级管理,而且还能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养。

三、善于表扬

鼓励和表扬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比批评更好。如: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更喜欢表扬。如我班的魏xx、刘xx等同学,顽皮好斗、控制力差、好挑头闹事、动不动就乱发脾气。针对这些特点,我抓住他们喜欢吃软不吃硬、好表扬的心理特征,我平时注意及时表扬他的闪光点,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心。我还充分利用周五、周日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等,加大对学生的了解面,并与家长联合教育学生,及时把学生在近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从家长的评价中,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和宝贵意见。在自身工作方面,我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丰富多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班主任工作者用心去开拓。残疾儿童也是早晨初升的太阳,虽然残缺但仍然美丽而可爱,让我们把所有的对学生的感情都凝结成一颗爱心,用大爱托起心中的那一轮残缺的太阳,让阳光洒遍每一颗残疾孩子的童心,让我们用爱这把金钥匙开启聋哑孩子那封闭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残缺的太阳也能放射光芒!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心得(二)

杨平

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班主任工作繁重又琐碎,做培智班班主任已经有几年了,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我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培智班的孩子纪律差,好动,好玩,不受约束,不听指令。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要勤跟紧管,时时抓,天天抓,遇到问题一定要当面解决,及时纠正,并且对问题要反复循环教育,才会给孩子留下印象,进而改正。另外,要利用好每周一的主题班会。在会上,除了总结学生前一周表现好的方面,对还需努力的方面提出希望,做出要求。还要对学生开展安全,学习,食品,卫生,交通等方面的主题教育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怎样去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还要在平时时刻关注,监督,教育,以便让班会安排落到实处。

二、实行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培智学生思维简单。对他们的教育,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可能会让他们胆怯恐惧,教育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对待他们,我觉得还是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优点促缺点。带动,激励他们去改正缺点。提高学习兴趣,生活能力。比如:我们班的小梅,父母都是智力障碍,从小无人管教。刚来时,什么都不会,而且不去学,我通过和她姑姑谈话,平时观察,发现她虽没上过学,不会做的事很多,但她是一个热心,爱帮助别人的姑娘。在生活课上,教她拖地时,她又像往常一样垂头顿胸,原地不动。这时,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先表扬她:"小梅同学是一个非常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老师经常看见她帮助行动不便的同学上下楼,还帮老师打水等",这时,孩子已经不那么紧张了,头抬起来了。我又说:"如果你今天愿意跟老师学习拖地,那就可以在家帮助姑姑干活了,在学校也能帮助老师,自己也学会了一个本领,大家会更喜欢你的,你愿意吗?"她点点头,我又说"同学们,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小梅吧",同学们的掌声响起。我拿起拖把示范,小梅当然高兴的跟我学,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发现她做的很好。时至今天,她的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好了,成了学校里众所周知的"热心人".

三、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第2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体育 校本教材 意义

什么是特殊教育呢?在我国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但综合看来这些定义都包含了几个层面:培养目标、教育措施或手段以及教育对象和实施机构等。特殊教育专家刘全礼按照特殊教育的定义和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逻辑关系,将特殊教育定义为: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他们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能是增进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影响特殊儿童的思想品德、增强特殊儿童体质的活动,也可能是改变或矫正他们缺陷或行为活动。在我国特殊教育是指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有残疾的人和有多重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也像普通教育一样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更特别强调了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优势教育,即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具、组织形式等方面,除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共性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特色适应特殊需要和补偿缺陷。并根据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一定的特殊任务,达到一定的特殊目标。另外特殊教育更加注重早期教育和个别化教育,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争取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更好的推进特教中专学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残疾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就必须比别人更适应这个社会。他适应社会的能力那里来?相当一部人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利,这是我们的责任。

体育课教学就是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机体,增进学生的健康。目前由于体育教材缺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针对性适应不强。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残疾学生身体不方便,普遍自卑的心态,从而使得学生体质明显下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残疾学生的体质状况、身体、身理、年龄差异、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灵活的进行课程选择以及针对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开发,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特教中专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在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和残疾的多样性,这就不仅要求我们懂得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知道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如聋生的手语、盲人的盲文、各种残疾人心理知识等。只有更好的把这些结合起来才能上好每堂课,教育好每个学生。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是学特殊教育的,对于残疾人体育教学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都个不相同。新教师有活力但缺乏经验,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又缺乏创新思维。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有机的把“新老”结合起来。让新老教师相互交流;让新老教材相互补充。使新教师少走弯路,老教师更具活力,让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积累传承。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而更快更好的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从实际出发,传承地方体育文化,积淀办学特色

国家的教育大纲是基于面上的规定,他不可能了解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而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就是基于点上的教育,因地制宜编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有些地方尤其是少数名族地区,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或者竞技项目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打造地方特色,使学生参与起来更有兴趣和激情。

4便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定位

教师备课、上课离不开教材。由于教材的缺乏,不能集体备课,这就直接导致上课时的场地、器械冲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普通教材进行备课,普通教材又不一样,从而导致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一致,影响学生上课情绪,更无从实现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目标。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其服务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适当的增加其他专业知识,如盲人需增加臂力和指力练习内容。实现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可以有效缓解场地、器械的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其他专业学科服务。

5更好的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提供支持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投入逐步加大、认识逐步提高。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残疾人同样可以通过竞技体育来展现自我价值,为国争光。而各特教中专学校也是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对于残疾人体育苗子的选拔和训练有着很好的机遇。因此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合理的融入竞技体育项目,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并以此衡量、选拔运动员,为残疾人竞技体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3篇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

(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特殊教育事业所产生的作用和功效。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教育科研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科研可以促进教学、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特殊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功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取向的校本性。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课题立项,让学校领导、特殊教育教师作为主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

(2)研究内容的实践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及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手段和工具研究、残疾学生研究、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研究等。

(3)研究方式的反思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日志等形式开展的反思研究。同时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互动研讨活动中,实现自我反思。

第4篇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1],也就是指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职业认同水平高的教师,具备成熟的内在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把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结合起来,在工作上更具有持久而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与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职业认同被看作是积极概念,代表了一个人的良好职业适应状态[2]。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承受着学生管教、家长合作、工作负荷等方面的压力[3],已有一些研究者从职业倦怠角度关注了教师职业适应状态[4,5],但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下,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积极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的正向观念,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2005年之前只有零星理论性论文关注到了普通教师职业认同状况;2006~2007年间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迅速扩大,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数量仍然有限,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仍然是空白[6](P.116)。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的今天,特殊教师职业认同这一研究主题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从心理认同层面来稳定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其教师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6](P.118)。本研究在理论构想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通过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针对其特点提出开展教师教育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江苏、天津、广州、成都等地区随机抽取18所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其中,培智学校96份,聋校44份,盲校50份,综合学校97份,康复机构35份;男教师71份,女教师251份。

2.研究工具自编“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通过理论研究与理论构想,确定从职业形象、专业性、积极情感、自我价值、社会功能、职业发展6个维度来测查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见表1)。其项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借鉴先前研究中的自编问卷,主要为宋广文、魏淑华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调查问卷”[7]。二是在理论构想维度的指导下从开放式问卷调查信息中获取出现频率较高的素材。为确保问卷效度,请专业人员和教育或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评定项目与理论构想维度的拟合性,并对各项目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社会称许性进行评定与修改。之后,对预测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6个主要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2.799%,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删除负荷值过低的项目,剩余各项目负荷值在0.200~0.712之间。正式问卷确定为77项,各分问卷及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48之间(见表2)。每个项目以自陈方式呈现,采用5级等距记分法。被试根据实际按照“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准确”、“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2、3、4、5分。3.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组别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差异比较(见表3)从表3可知,男教师在职业认同各因子得分均值及总问卷得分均值上都低于女教师。T检验

发现,男教师在总均值以及职业形象、积极情感、自我价值三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女教师。结果说明,不同性别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同总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形象、积极情感,以及该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低于女教师。不同学段任课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有异。从教师职业认同总均值看,学前任课教师得分最低,但4个学段的教师职业认同总均值未显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各因子看,只有职业形象、专业性两个因子上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经事后检验发现,学前任课教师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的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各学段任课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的均值显著低于1~3年级教师。结果说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认同水平最低,尤其不太认同其职业形象,对专业性的认同也比不上其他学段的任课教师。F检验发现,不同教龄教师在专业性、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以及职业认同总均值上具有显著差异(见表5)。经事后检验发现,15年以上教龄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15年以下的,在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5年以下的,在总问卷得分均值上显著高于15年以下的。这表明,教龄越长,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越来越胜任,认同度越高,也相信自己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社会功能取向。不同收入状况的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认同的程度不一样。按照1500元以下、1501~2500元、2501元以上三个水平比较教师职业认同在收入水平因素上的差异,F检验发现,职业形象、社会功能两个因子得分均值以及总问卷得分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事后检验发现,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1500元以上的,在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1500~2500元的。这表明,教师的收入水平会影响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水平,工资收入越低,认同水平越低,尤其是对自身职业形象、社会功能的认同水平越低。

2.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分析由以下表7可见,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职业认同得分均值差异较大。采用F检验比较培智学校、聋校、盲校、康复机构以及普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5类机构在职业认同总问卷得分以及5个因子得分均值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发现,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智障学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聋校、康复机构以及综合学校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培智学校、盲校、综合学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康复机构教师;在积极情感因子上,培智学校、盲校、综合学校教师得分均值分别显著高于聋校、康复机构教师;在社会功能因子上,聋校、盲校、综合学校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康复机构,综合学校得分均值也显著高于培智学校;在职业发展因子上,聋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而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在总问卷得分上,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培智学校、聋校、康复机构,康复机构教师得分均值却显著低于培智学校教师、综合学校。

三、分析与建议

1.职业认同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是由教师的性别、收入、职业成就感、教龄等因素影响的。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从事最理想的职业被公认为是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普遍高于男教师。通过访谈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的男教师大多数有做行政工作欲望和职务升迁的期望,能去普通学校任职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尤其是年轻男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随着工作时间和业绩影响,与女教师相比工作积极性下降,无法实现其自我价值。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力度,对幼教教师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由于0~6岁是特殊儿童表现各种症状最为明显的时候,教师大部分时间还要充当“保姆”。导致教师压力大、负担重,对自身的专业性和社会角色产生怀疑。而调查结果也表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普遍偏低。特殊教育教师能否胜任工作直接被教学年龄时间影响。刚进入职场的教师理论知识强于实践应用能力,经验欠缺,职场中的成就感缺失。一旦新教师拥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后,在职业的社会功能作用认同方面普遍更高,而职业发展,职业形象,自我实现等没有随之得到相应提高。我国各地普通中小学教师总收入水平略高于特殊教育教师。虽然特殊教育教师享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津贴,但受地区经济和医疗、教育水平的影响,总收入水平表现出较大差异,导致职业形象认同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机构一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偏低。究其原因与公办特殊学校教师比较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低工资和低福利、不享有特殊教育津贴,导致职业成就感不理想,职业认同水平偏低。康复机构是残联下属的非营利性质机构或者为民办公质、民办的机构,工作稳定性这一因素也极大地影响康复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家长和社会对康复教师的期望日渐提高的今天,由于残障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程度的残疾、学习能力差、生存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弱等方面的因素,教师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实施到康复评估等一系列康复训练需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加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日常工作负荷较大,身心疲惫。部分康复机构实行教师工资与工作质量密切挂钩,也使一些教师工作压力剧增、挫折感增强、在教学工作中会表现出无力和倦怠感,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下降。工作福利待遇问题也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目前全国的各康复机构(康复站)缺少专业教师,急需人才。但我们了解到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则青睐于有编制的公办特殊学校。原因是大部分民办康复机构条件工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个别规模较小的康复机构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让教师兼职保育员。由于工作强度加大,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提高,一些教师中途转行,工作流动性很大。

2.提升职业认同的建议

第5篇

摘要:文章结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班级管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心得。

关键词:特殊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心中怀有对学生的爱。学生离开家庭的温暖来到学校里,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时刻想着学生。班主任要像慈母那样温暖,做他们的贴心人,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理解,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二十几年来,笔者一直事事关心、处处体贴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有时间就和学生聊天。有的学生家长不能经常来看他们,学生想去洗澡,笔者就利用中午或周末带他们去;学生想吃什么,笔者就去给她们买;学生生病了,笔者就给他们拿药,如果病情严重,笔者就带他们去医院。诸如此类微不足道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笔者相信,班主任的爱和关怀是会让学生铭记的。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平时在班级中,班主任要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对聋生来说,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班主任树立一个好榜样可以胜过无数次对学生的说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促进聋生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明确指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更有说服力。例如,如果班主任要求学生课堂姿势端正,那么班主任在讲课时也要端正教态;如果班主任要求聋生不要乱扔东西,做名讲卫生的学生,就要用行动去感染他们,当看见教室地面上有废纸、果皮时,主动把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成为聋生的一个真实而具体的榜样。班主任以身作则,能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更无愧于为人师表。

三、坚持同一个标准

教师的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必须要有度。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上,容易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和问题。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身上暴露出的弱点和问题,甚至是错误,其实都是正常的。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常心和耐心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研究犯错误的原因、后果及注意事项,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更是促使聋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这学期笔者担任聋班的班主任。刚开始的一个月还不错,表面上学生都能够按照笔者的要求去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笔者在教育他们时态度和蔼,向他们讲明了道理,他们也承认了错误,有了改正错误的态度。以后笔者更加注意学生的日常表现,不断叮嘱他们,教会他们分辨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在奖惩方面,班主任对学生都要使用同一个标准,使每名学生都受到公平的对待。班主任要尽量做到公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些年来,笔者对待学生始终坚持同一个标准,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作者:刘燕 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特殊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巍巍.对特教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黑河教育,2013(1).

第6篇

关键词:聋人教育;艺术设计;艺术欣赏;艺术鉴赏

聋人的艺术教育不能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聋人在心理方面十分的脆弱,所以要正确的引导。艺术专业要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欣赏能力,懂得品鉴艺术,本文就如何提高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欣赏能力作简要的分析。

一、聋人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一)文化程度层次低

对于聋人这些特殊的教育群体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起步就比正常的孩子晚,而且会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大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对于聋人来说已属不易,让他们接受艺术教育就更加的难上加难。聋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于正常人所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手语,这样文化程度自然就比不上正常的孩子,加上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我国还有很多的聋人孩子没法上学。像美术这种课程,就是内容比较高深的课程,并且美术有很多的流派,这些用手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们理解十分的困难,还要建立在学生能听懂的基础上。对于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首先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于该课程的历史背景等需要先做精细的了解,只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识。

(二)课程内容深奥,晦涩难懂

艺术课程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的聋人学生并不是从小就学习艺术专业,所以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再去接受新知识,就会十分的困难,也会消耗更大的精力与时间。很多的正常学生也是半路学习艺术课程,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有难度,更何况是聋人学生。所以晦涩的课程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会让这些聋人学生丧失一部分的自信心,沟通本来就有障碍,再加上艺术专业知识的困惑,更会使得这些聋人学生们意志消沉。当他们没有成就感的时候,就会对艺术失去信心与兴趣,更谈不上艺术欣赏能力,对于美丽的事物以及发现美的角度也会失去耐心。

(三)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聋人学生对事物的执着程度要比正常的孩子维持的时间长,这和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他们学习一件事情比较的苦难,早已练就了持久力与耐力,所以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要比正常的孩子更加的努力。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艺术方面的兴趣难以激发,这和他们自身的缺陷有关,首先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已经使得他们某种程度上自卑,更何况学习艺术是很需要花费精力与努力的事情,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知道他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兴趣的培养十分的重要。

二、怎样提高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兴趣激发

聋人不能听,最常用的是眼睛,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要比正常人要来的多,他们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更加的敏感,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多增加他们的观察能力,对不同的艺术首先进行一个自身的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丽的事物,进行自我感知与了解,逐渐的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他们自发的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对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发散性对的思维扩散,锻炼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这样以后不管是学习美术课程还是设计课程都会逐渐的深入进去,逐步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审美意识,更好的去学习与感悟。兴趣的激发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对于聋人学生们来说,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坚持。

(二)重视聋人学生们的课堂教学

对于聋人学生来说,他们使用的教材不能和正常孩子的教材一样,给聋人学生应该制定专门的教材课程。根据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应该降低教学难度,教材内容的设定也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修订教学大纲,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艺术课程时应该更加的有耐心,帮助他们正确的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因为聋人对色彩等有很强的敏感意识,所以在书本内容的制定上应该更多的设计上图形图像,方便学生们去理解。艺术知识的讲解要注重前后的衔接性,对于聋人学生来说,给他们讲述的课程不应该过多,内容充实就可,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像人物分析与欣赏等,经常拿名人名画等给学生们进行展示,让学生们从中感悟自己的体会,对于聋人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宜浅不宜深,注重知识之前的密切衔接。

(三)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身阅历

对于聋人学生来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沟通与交流,但是他们可以多读书,从中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阅历。多阅读一些西方的名人名事,观赏名人字画,多带学生们去参观艺术鉴赏的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多阅读课外与艺术相关的专业书籍,可以极大的丰富内心的感受,在老师用手语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的时候,学生听懂的几率更大,因为美术等课程有很多的专业术语难以用手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在黑板上学生又很难去理解是什么意思,最重要的是将其由来讲明白,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多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可以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更可以增加一些个人的心得与体会。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进行书籍的阅读,艺术作品的欣赏等,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也会从中有自己新的感知与理解。提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力与鉴赏力。

三、结束语

聋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日益的激烈,如何让聋人学生在毕业后更好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需要老师与学生们共同的努力。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时候,逐步的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及时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最终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保证他们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学利,吕淑惠.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6期

[2]李丹.融合式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2年03期

第7篇

 

2014年9月,我校按照招生规章制度新招了两个一年级平行班,学生入学后主管这两个班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小一(2)班实施所有家长陪读的策略,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针对性地语言矫正以及接受专业性地康复训练等。因为本班有12名学生,其中7名自闭症儿童,1名脑瘫,1名智障,3名先天愚,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从新生情况来看,他们比往年学生的残疾程度更严重,很多学生无法独自安坐在座位上,并且与他人的交往能力都较弱,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几乎为零,这也是我们让所有家长陪读孩子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下面就家长陪读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切体会谈一下有关方面的内容。

 

一、陪读的定义及陪读的规章制度

 

第一,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从生活到学习,家长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或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而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陪读的定义是综上这两种,接受老师的正确引导,学习正确地训练指导,友好地与老师互动等等,达到家校共融,互助教学,孩子受益的一种良好行为。

 

第二,安全第一课及开学家长会。

 

只有家长首先自信,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那么孩子才可能真正自信起来,你付出的越多孩子的收获会更多。

 

一是要求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学,杜绝迟到、早退。

 

二是要求服从班级规定。

 

二、特殊学生症状类型及表现

 

自闭症指的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口语和非口语交流、社会交流的发展性障碍、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对个体的教育表现有不利影响。其症状有:重复性活动和刻板动作、反对环境变化或者日常生活秩序的改变,对感觉经验有异常地反应。

 

症状表现:一是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二是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三是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四是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五是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六是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七是情绪不稳,自控力差;八是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九是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三、陪读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案例及方法

 

案例:“小树苗”的基本资料和训练效果。

 

第一,基本资料:小树苗,女孩,7岁,诊断为孤独症。入学之前没有发音能力,目光对视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第二,训练目的:先要会发音,训练说话时灵活地控制气息的运用;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改善发四声音调现象,能主动表述自我需要。

 

第三,陪读家长学习训练的具体内容。

 

一是呼吸气及气息运用训练。如吹气球、吹喇叭、吹泡泡、用吸管喝水、用吸管吹或吸乒乓球等,进行气息练习。让其每天坚持跑5-10分钟,双脚起跳100次,多做一些增加肺活量的游戏,以增加她的肺活量,改善声音小、吐字不清等因肺活量不够而导致的问题。

 

二是说儿歌训练教她说简单的儿歌。

 

第四,陪读家长在家训练作业指导。

 

1.日常生活训练法

 

把语言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主要靠家长的参与来完成,生活中要带孩子做什么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是训练、训练即是生活。

 

2.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是为了使她在所创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训练,提高主动表达能力而有意创设的。如开展吹蜡烛比赛,是在比赛中练习气息的控制。

 

第五,游戏的方法。点兵点将游戏;拍拍操迅速反应游戏;指认物名游戏训练;

 

第六,记忆模仿法。

 

如在训练“你叫什么名字”时,可先让其模仿“我叫***”,等到她理解句意之后再提问“你叫什么名字”,让她主动说出。

 

第七,训练结果。

 

经过训练,“小树苗”可以说单字,而且可以说一句话:“郭老师,早上好!”(虽然是断断续续表达出来的)但是一个学期的训练就达到了如此效果,这是最成功的一个语言训练。

 

四、陪读家长心得和体会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细节存在其中,你注重它的存在,就等于得到了成功的钥匙;你轻视它渺小,就注定与失败结缘。我陪读了我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了更大的自信,我的孩子更加顽强,更有进步了。

 

我作为陪读的家长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的善良、耐心,更主要的是专业指导,通过我的学习,我的孩子虽然自闭但是他能通过妈妈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在为他做榜样,同时我也让他懂得感恩,感恩教师。

 

只有细心,才能注意到细节。之所以称为细节,就是由于它存在于事物的细致微妙之处,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往往起主要作用,决定事物的成与败。

 

为孩子把舵是我们的天职,我们的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重点是我们用没用细心,去观察细节,把握细节。

 

命的好与坏不重要,因为只要坚定信念,它可以转变。算命的目的就是要预知前程吉凶,好的,取其精华,不好的,想办法去其糟粕。

 

我们还要继续陪读,因为我们收获了……这些都是家长的肺腑之言,通过一学期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家长的变化和班级浓厚的竞争、学习、训练氛围。

 

总之,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给与了我们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对孩子们那无声的痛苦;面对孩子们那无助的表情;面对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我们为之心酸、我们为之惆怅、我们为之沉思。他们同样有一颗颗幼稚的童心,他们的幼小心灵惦记的是老师的爱河,他们希望幼小的心灵得到老师的呵护、老师的教育培养。感受着孩子们的残缺心灵,我们必能做到的是搞好特殊教育工作,切合实际进行教学实验、摸索、总结。为了学生为了事业我投身于教育中,从中汲取精华;从中摸索规律;从中探讨陪读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第8篇

一、营造沟通无障碍的个人环境

尽可能多地接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敢于倾诉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任何认为听力残疾儿童缺乏思想的想法都是极其错误的,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大部分不良思想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都是心理上的压力或困惑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多抽时间陪学生玩一玩、聊一聊,探寻他们犯错误的根源,赏识他们的判断能力,信任他们的改变,宽容他们的不足。实际上,学生们感情很脆弱,对他人有很强的依赖思想,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主动走向你,找你倾诉,盼望得到你的夸奖和安慰!这,就是我们创造出的教育机会。关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老师都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童心,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就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就以友好回报老师,对老师充满了信赖,友好、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了心门。

二、营造团结信任的班级环境

班级和谐环境的营造能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应该是团结、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理解、尊重和信任的。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核心,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民主的管理和组织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调节人际关系,强化集体价值导向,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我们发现,良好的班集体一旦形成,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在这个光荣的集体里,有团结的亲密、互助的责任、宽容的快慰……他们的心灵会在这样的熏陶里体味到与人为善的乐趣,并且内化为自律的行为。他们会感觉到集体生活中会有约束,而这种约束是主动意识到的,是自觉自愿接受并服从的。他们更愿意在这个集体里寻找机会突出自己、表现自己的特色。所以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沃土。

三、营造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大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因此,校园教育环境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残疾儿童心理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的贫乏。而学习知识,开化大脑,提高智力水平,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切实规范办校行为,严格落实好各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用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均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听力残疾儿童言语活动的能力不强,动机也就不足,如果缺乏应有的训练,那么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更难建立,因此,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趁早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恢复或补偿言语能力,是重点,是各科教学绕不开的中心任务。

四、营造协同的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我们调查发现,听力残疾儿童家庭的“完整率”比正常儿童家庭要低得多,比如父母离婚、多人残疾、过于贫困等情况普遍存在。电视不健康节目、聋人犯罪团伙引诱、社会歧视等等不良影响,更是误导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引导与组织家长们对自己的残疾子女,做到:爱,并有智慧地爱,比如要求家长们学习手语、参加学校专题培训、常常到校陪伴子女等等。社会教育方面,我们觉得首先是学校要优化社会教育资源,达到加深听力残疾儿童对社会正确认识的目的,比如开展社会榜样和警示教育,请派出所民警进行案例教育,决不允许看不健康的电视,上不良网站,杜绝和社会聋人盗窃团伙接触等等。我们也常常让他们走进普通中小学校园和健全孩子联欢、来到敬老院帮助老人、进入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等。其次,学校通过办校风采、成果的展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宣传学生身残志坚、奋勇进取的风貌,赢得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尽力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些,可以维护好听力残疾儿童心理素质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营造快乐的活动文化环境

快乐的活动文化环境能给学生快乐和心灵的滋养。我校各种大型主题活动,一月一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同在蓝天下”――每个月都有1-2次邀请大中小学生来参观、联谊。“我为校园添新绿”――春天,大家一起栽树植草,美化校园。“我是生活小能手”―― 折被子,穿衣服,切水果,沏热茶,大家都来比技巧。“我运动 我快乐”――每年3月、11月,是体育月,开展趣味运动会,师生同台竞技。 “过节了”――六一、元旦、助残日、教师节,用我们的才艺,感受快乐……活动适应学生“童性”,把快乐还给了童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德育工作也开展小型活动。“闪亮的星”――每月 “文明之星”“阅读之星”“卫生之星”的评比。“感恩的心”―― “雷锋日”“少先队日”,咱们一起到敬老院、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我爱家园”――教室布置,有学生栽种、培养的花草形成的“绿色园地”;有集结学生手工制作、美术、书法作品形成的“艺术园地”;有收集家庭活动、集体活动相片形成的“亲情园地”;有衣着得体,个人卫生保持良好,语言文明学生的“形象园地”……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身心的愉悦,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第9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特殊儿童先天的残缺及后天教育的艰苦,对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考验。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普通家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严重脱节的特殊儿童,是很不利的。

1. 情感层面失衡导致不良家庭氛围。

若不能理性面对孩子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家庭氛围。或者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导致孩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任性、幼稚、依赖性强等性格;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形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2. 零批评与“护犊”情结,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

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抓好幼儿期和心理潜伏期教育,就成了家长不可避免的责任,而家长往往忽略这两个时期的教育。不少家长甚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仍旧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零批评与护犊情结极易养成孩子不负责任、任性、为所欲为的心理。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期的矫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育效果远不如将问题控制在未爆发时。

3. “笼养”、“圈养”现象严重。

不少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孩子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误解。

4. 未能分类教育,忽略开发心理潜能。

特殊儿童障碍类型有别,残障程度不一,家长应根据特殊儿童的残障类型、程度以及年龄阶段进行教育,如自闭症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肢体残疾应加强大小肌肉训练,智力残缺应给予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兴趣开发等。另外,应注意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调动孩子成长的自身动力,从根本上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

树融合理念,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首先要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家长要注意的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要发挥期待效应,开掘特殊儿童心理潜能。

特殊儿童的各类残缺障碍,导致了他们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家长要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巩固习得的技能。同时,拓宽知识层面,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期待效应开掘孩子的心理潜能。可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长短期目标,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促进孩子自觉主动地成长和进步。

第三,拓宽特殊儿童活动空间,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 家长要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异常发展的早期实施系列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健康水平。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他们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 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

最后,家长言传身教,联合学校社区形成家庭教育特色。

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探究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健康人格;特殊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80-01

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残疾青少年今后的人格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能够为今后残疾青少年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残疾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自身因素。当残疾青少年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残疾,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存在身体上的差异时,他们就会刻意去隐藏这种不同,避免受到他人的注意。还有一些残疾青少年会认为上帝是不公平的,他们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被剥夺了说话、看见事物、听见声音、自由奔跑的机会,生活在沉寂、无声、眼前一片漆黑或者无法自由活动的世界中,他们内心承受着超乎常人的痛苦,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卑感随着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而越来越重。

1.2 家庭因素。过度的溺爱、过分的干涉和包办,会导致孩子自身能力低下,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渐渐消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赖性极强,甚至会越发任性,没有耐心,是非不分,为所欲为。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残疾青少年身体上的缺陷,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家里活动,或者是在残疾人特殊的圈子里活动,这样的"圈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感到恐慌和不解。还有的家长对残疾孩子没有正确的认识,消极的认为孩子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对孩子不管不问,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有人倾听时,家长却往往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最终导致残疾青少年形成冷酷、烦躁、厌烦等情绪。

1.3 学校因素。首先,特殊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和水平上相对普通学校教师偏低,并且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容易获得成就感,因此部分教师存在冷漠、不积极的态度,使得残疾青少年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容易形成自卑自闭、厌学的心理缺陷。其次,残疾学校由于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少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残疾青少年人格上的问题。再次,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比较匾乏,即使学校关注或者发现了残疾青少年人格上存在缺陷,却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最终对残疾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4 社会因素。由于目前我国政府针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资源投入、相关法律保障等方面比较欠缺,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且政府对于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另外社会态度两极化、新时代带来的冲击等,使残疾青少年缺乏社会归属感,缺乏人际交往,缺乏对新事物的正确认知等,造成残疾青少年人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2.残疾青少年健全人格生成的途径研究

2.1 增强残疾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残疾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单纯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自我教育作为一种内化的教育对于残疾青少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提升自身人格素质的方式。通过多种自我教育方式,能够使该年龄段的残疾青少年对自身进行客观和正确的评价,能够不断修正自身的人格问题,产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使自己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解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最终融入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2.2 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残疾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肩负着孩子培养的责任,他们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方向。因此,残疾青少年的家庭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保证残疾青少年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今后的就业和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2.3 加强学校教育,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力,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学校教育是残疾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良好、文明的校园环境,专业的资力量,和谐的同学关系,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等,对该年龄段残疾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发挥社会的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力量。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残疾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社会的主导力量,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帮助,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使残疾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消除社会对残疾青少年的偏见,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帮助残疾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特殊学校 聋生 语文数学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让聋生学好母语,用好母语,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聋生由于生理缺陷,从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心理上存在极大的自卑感。有些聋生不喜欢语文,不爱上语文课。聋校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和健听学生同等的教学待遇,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教导,让聋生爱上语文课,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乐学语文。

一、利用多媒体,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的先导条件。多媒体教学更能够引起聋生的注意力,更能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可理解化。在如今的聋校教学环境下,多媒体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能发挥聋生视觉代偿作用,弥补听觉缺陷,将枯燥的课堂知识变为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聋生在接触课本的同时有一种置身文中的感觉,既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起到及时反馈的效果。聋生通过多媒体平台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交流和指导,在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向教师提出。这种无声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聋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动力,不经意间强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情景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生动性,使得教学内容更深入脑海,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比如在教学山水景色的课文时,讲课之前先找到相关的影像,将文章的各处景点通过视频播放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让波光粼粼的湖面、阳光倒映的瞬间、水天一色的海日美景等真实地展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些美丽的景色中。通过展现,聋生可以以自己的角度感受作者的书写心境,通过这些美丽事物的渲染,情感得到了共鸣,身心得到了放松,很自然的语文课堂成了欣赏美的课堂,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尽情翱翔,从而真正喜欢上了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

二、精心设计,陶冶聋生情趣

语文课堂是一门讲求艺术、审美的课堂。聋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讲解语言的传统课堂,更应该培养聋生的高雅情趣、审美观点,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聋生感受、欣赏语文课的美丽。新课改下,尽管要求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但由于聋校的特殊情况,还是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经过大量准备工作,从而设计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真正了解每位聋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根据每位聋生的失聪程度,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聋生在教师正确的带领下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向上的动力,培养聋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人翁的意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聋校语文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增大阅读量,促使聋生“学进去”

阅读,简而言之就是将获取的资源储存进大脑。自古以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最重要的位置。阅读是获取作文写作素材的关键来源。平常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聋生的需求。所以,增加聋生的阅读量是很重要的。除去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也应该得到提高。只有这样,聋生的学习视野才能得以开阔。传统教学就是书本知识,在信息化时代,各项工作和学习通过网络传播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程序,同时也是直接接触新鲜事物的最佳方式。所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将网络阅读带进聋生的阅读中。网络中的信息更新速度快,能及时适应教育需求,使得聋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阅读空间。

聋校应开设网络课程,适应网络阅读,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知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找一些和课文有关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这种扩展阅读完全是聋生自觉自愿、充满兴趣的。他们的阅读量不断扩大,不受拘束地阅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在阅读的同时对于所学生字、词语也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和巩固。

四、创设情境,鼓励聋生“讲出来”

情境创设不在于新与异,重点是恰到好处地贴着文本,贴着聋生,唤起聋生的情感和需要,让他们把鲜活的对话情境转化为学习资源,在揣摩、运用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并将这种情境一直维持下去,贯穿学习始终。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无生命的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包含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聋生的情感参与。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许多聋生由于先天不足,存在极强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性不强,课堂气氛不浓厚。聋校的语文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他们不仅学进知识,还向伙伴或教师讲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将眼睛和耳朵都蒙上,体会有耳朵听不到,有眼睛看不到的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的?让学生感受大作家当时的心境,尽管天性残缺不完美,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仍然可以取得成功,教学中通过播放海伦・凯勒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伟人奋斗时的辛酸。教师提问:“面对海伦凯勒,你如何使用眼睛?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讲给周围的同学听。教师引导教育他们在生活道路上要懂得珍惜、奋力拼搏,树立自信心,只要不气馁,不放弃,就会获得成功。聋生体会到这份辛酸和不易,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

总之,聋校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对待聋生,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聋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让聋生能“学进去”、“讲出来”,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有效促进聋校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智教育;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培智教育中来,凭借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智障儿童的缺陷得到有效补偿,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增强,成为培智学校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也越来越被智障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的培智学校培养目标是:“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这一培养目标的制定,为培智学校的办学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特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更加清晰的培养目标。因此,培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借助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平台,整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通过教师培训、课堂授课、学生管理、家校协作等多种渠道,努力使培智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通过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近年来,特教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少,中重度的智障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多数学生在存在智力障碍的同时,伴有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脑瘫症状等多重障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智障领域中各类症状的儿童,虽然已经对部分症状的病理采取治疗、康复等措施,如唐氏综合症等,但是还有许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其病理所在,治疗、康复都在探索、实践之中,如自闭症等,甚至将来还会出现未知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缓解培智教育跟不上的矛盾,各类培智学校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培训既可以是外出学习、交流,又可以是邀请专家、教授来学校做专题讲座、业务指导,更可以是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信息技术软件学习等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形式,现在都离不开文本加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如公开课展示、班主任工作交流、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等活动,更是将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演绎到极致,信息技术凭借其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起到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还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成功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3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如在教授培智数学“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为主要辅助手段,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得出“钟表”这一谜底,此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钟表的图片和实物钟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钟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钟面上每个数字的位置,教师先请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说一说后,告诉学生先在钟面的正上方写上数字“12”,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从右往左写出数字“1~11”,并且借助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现场演示书写,使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了数字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整时”概念的记忆、识别,教师设计了“什么时间,小龙做什么”的练习题,将不同的“整时”钟面和小龙活动图片分成两部分安排在同一个界面上,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让学生用电子笔把正确的“整时”钟面拖到相应的活动图片上。通过这个人机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相参与。在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节,教师链接、播放“珍惜时间”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纵观整节课,教师巧妙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把学生带到一个乐学、爱学的情境中,不觉枯燥、乐于参与。尤其在教学“整时”这一环节,教师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的遮挡、探照灯、书写、操作功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教学难点,非常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学生也融入这种情境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在学生的各项管理、教育中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冷暖关怀、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成长为一名自信、上进的学生。如学校有个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胆小却热爱唱歌,另一名学生羞怯却喜欢跳舞,他们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属于不受重视、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为了帮助这两名学生重拾信心,找回自信,教师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课余时间打开教室里的电脑播放优美的歌曲,让爱唱歌的小玉跟随哼唱,喜欢跳舞的小杰翩翩起舞,虽然他们的歌声不够动听,舞姿不够优美,但是每当音乐响起,他们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让一旁的观者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时间久了,他们会主动要求播放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声音也更加响亮,也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信心随之增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校还经常对学生进行防地震、防火灾、防雷击、防溺水、防食物中毒、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如果单靠传统的说教,智障学生很难记忆、理解,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学校都会播放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教育视频、图片,借助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环境;必要的时候还会创设情境,进行相关演练,这样更有利于智障学生真正学习到各种安全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适应社会。

5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家校协作工作

我国残疾儿童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一名残疾儿童背后代表着一个不幸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中还不止有一个残疾孩子。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中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泪水,求医、康复、训练,他们一直都在坚持,无助、迷茫、冷眼、讥讽,是他们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他们在期望孩子进步的同时,也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教育、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来说,与家长的接触最多,联系也最为密切。为了重拾家长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家校协作的良性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班主任除了通过面对面谈心、家长会汇报这些传统的交流途径外,还可以采用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实现更丰富的家校联系。正是有了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才会更加及时、方便、贴心,双方才会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生的状况、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使问题得到最好的处理。班主任会将学生的进步情况整理成册,归入档案,供家长查看;有的班主任会把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照片分门别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在家长会上展示给家长观看,还通过U盘或邮件发送的形式交给家长保存,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难得资料,弥足珍贵;有的班主任会搜集优秀的育儿心得和康复、训练知识讲座,通过传统的或信息技术手段告知家长,帮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家庭方面的教育。正是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家校联系才会更加密切,家校协作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开展。

6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相当充分,课件做得也相当精彩,在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欣赏课件,然而却忽视了所教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根本宗旨,忽视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喧宾夺主,失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江苏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答案:“信息技术不是一个神器,它没有神奇的魔法,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技术,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情境和教学资源,再设计好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才真正能起到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清信息技术在智障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真正让信息技术起到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王红,王斌.不要让语文课变了味:多媒体不当运用例谈[J].现代特殊教育,2012(11):40-41.

[2]杨宁春.风劲正是时:来自第三届全国特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的报道:培智学校信息化的奥林匹克盛典[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