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17 15:0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分析

一、目前特殊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由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特殊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并且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发生的改变、得到的成就也不是很大,所以在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并不被当地政府所重视。在特殊学校中,教师的师资水平也赶不上普通学校的师资水平。特殊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普通学校中淘汰筛选而来的,这就导致特殊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与学历比普通学校要低很多。

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是评价一名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标准。特殊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特殊教育与别的普通教育有着本质差别,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特殊技能。但是我国在培养教师时缺乏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缺乏此类的课程教学培训,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往往缺乏一些相关的专业技能,这就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构安排设置不合理。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风气。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也提高了对继续教育的关注。但是在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将普通学校教师教育与特殊学校教师教育区分开来,而是都采用同样的教学课材、开设同样的教学课程。这种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系统性,根本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

另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并不积极乐观。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去教学。原因有以下几点:(1)他们认为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社会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往往有着歧视态度,看不起这一行的教师,并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这一职位并不被社会所欣赏;(2)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并不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不具备这类专业素养与知识技能,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在继续教育的培训活动中也难以得到系统专业的培训;(3)大部分教师认为从事特殊教育是一个非常辛苦累人的工作,教师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态度就直接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教师也得不到专业发展。

二、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策略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学校要能够开设相关课程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备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特点,因此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例如,对待聋哑学生,教师要能够采用手语教学的方式。特殊教育所包含的学科很多,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特殊教育学等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熟练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从而帮助学生消除身心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在引进教师时,要建立一套要求齐全的招聘制度,要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道德进行综合考核而筛选,尽量选拔出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在选拔好优秀人才后,要安排岗前培训,不然青年教师在投入工作时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因此,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自身生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即将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例如,让即将上岗的教师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听课实习,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工作内容,总结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领导在管理教师时,要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密切关注每一名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学校管理者要能够了解每名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教学状况,必要时要予以关怀与帮助,这样才能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教师才能够齐心协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特殊教育工作中来,共同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第2篇

 

随着特殊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特殊需要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的核心内容,基于特殊需要视野,对特殊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文章主要介绍了特殊教育的概念,以及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引发的问题与和研究理论与方法。

 

特殊需要是特殊个体对其生存发展所需特殊条件的依赖,是生命基于个体间的差异性。它作为特殊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概念,在上世纪中后期全民教育运动与融合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开始活跃于特殊教育领域,并随着特殊教育的服务模式进行不断的转移。传统教育实践中,残疾、障碍等特殊对象受到了人们的歧视,而特殊需要下特殊教育的出现不仅对其进行了批判与审视,并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目前,国际上对特殊教育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特殊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解释有以下几种,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教材、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等来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达到特殊教育的目标。

 

另一种解释是基于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来尽可能满足这些特殊个体的教育需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确保这些特殊个体与正常个体具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美国《残疾人教育法》中对特殊教育的理解是,指为满足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的特殊需求而特别设计的教学计划,包括体育教学。虽然不同学者对特殊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共同点都是针对特殊对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教育。

 

二、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引发的问题

 

目前,国外对特殊教育理论的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其概念角度出发,而并没有对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特殊需要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般需要上,对特殊需要与特殊教育之间的联系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与论证,从而导致诸多学者难以从学术方面或教育哲学角度来对基于特殊需要下的特殊教育问题进行审视与解决。

 

国内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现有研究情况的一种介绍与推广,缺少与之相关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特殊需要概念理解非常模糊,而且将其逐渐泛化,从而模糊了其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为其他学者对特殊需要下的特殊教育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人的存在意味着需要,离开了需要便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不会有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也不会有引导人们奋斗不息的美好前景。需要是剖析人的本性、揭示人的历史活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对人的需要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理论、方法等,这些成果对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特殊需要是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其生命的存在、延续与发展所需特殊条件的一种反映。教育是生命个体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它体现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之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个体教育需要的差异性,有差异存在就会导致教育需要的不同。因此,差异性是人与人之间不同个性发展需要的表现。

 

特殊教育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在概念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基于特殊需要视角,对特殊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为人们重新认识特殊教育和平等教育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为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共享政策提供分析原则。

 

(二)批判与审视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学习对象的歧视

 

基于特殊需要的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对象的歧视与偏见以及消极的教育期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国际性的。近年来,特殊教育对象已相继获得法律上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力,并拥有平等入学体制和接受公共教育的机会。然而,这些特殊教育对象能够有多少接受教育的机会,自身又有多少能力来抓住这些机会来进行学习与生活,以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是摆在当前特殊教育事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早期特殊教育机构的建立是出于慈善的目的,且特殊教育实践研究是以“差异病理学”为理论指导,这使得特殊教育在本质上将个体视为存在某种缺陷的人。基于特殊需要为视角,对特殊教育的实践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实质是隐含了一种歧视性的教育态度,它忽略了特殊对象作为社会成员一份子所具有的接收平等教育的权力。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决定着生命的价值,而生命价值的体现则依赖于生命个体与群体的共享互生、相辅相成。基于特殊需要视阈,对现有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重新审视,既可以批判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对象的歧视与偏见,同时也可以为构建公平、资源共享、机会均等的特殊教育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四、总结

 

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的特殊教育,其研究内容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学科的,这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对象受歧视的原因,特殊教育研究的历史困境及现实原因,各种教育思想、社会思潮与特殊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通过文章的分析,旨在使社会各界能够对特殊教育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能够在大量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只有对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进行更为丰富与广阔的探索,才能实现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完善。

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005 ― 02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及其他相关民族政策的扶持下,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 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地市州盟和 30 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区旗建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配齐特教专业教师,完善配套设施。鼓励和支持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提高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的教学质量”。这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利用现有文献资料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与阐述,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民族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二、理论视角下的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

学说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在中国教育实践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理论学说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意义可以从民族学说和人学等两个理论视角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民族理论视角下的民族教育

民族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科学地揭示了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发现了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实质, 阐明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相互关系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统一的共和国的思想(金炳镐,2007)〔1〕。根据民族理论,我们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又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既体现了民族理论的实质,又结合了中国当代民族问题的实际, 是对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具体化,因而它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民族学说以科学严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宽广扎实的历史学、人类学基础以及预示人类进步方向的社会发展学说为基础,是民族教育研究的学科理论基础(宝玉柱,2009)〔2〕。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障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史和实践证明了民族理论在实践指导的正确性。

(二) 人学理论视角下的特殊教育

人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揭示人和其他动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社会属性揭示出只有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相互确认作为人的全部方面。对于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是理论非常重要的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揭示出了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一个方面。王培峰(2010)〔3〕运用人学视角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属性进行了如下阐释:残疾儿童少年自然属性中存有生命体器官缺损或资质、能力的不足等自然存在的差异,这主要是生物遗传性获得和环境因素的后天性获得;残疾儿童少年的社会属性的差异,如态度、情感、价值观、素质、能力、社会行为等的不同,尽管受其自然存在差异的影响,但不是他们自然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而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中,由社会分工及其活动、劳动(如隔离的特殊教育等)造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既是人存在与发展的一种表现,又是人存在与发展的一种需要。这就告诉我们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可以从其自然属性上理解,但同时也要了解社会关系层面赋予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而后者是影响残疾儿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特殊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关于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教育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非残疾群体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在我国,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比起建国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区域差异。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几个省份处在中西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公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程度。非残疾群体(公众)对民族残疾群体的观念深刻影响着该群体平等地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的机会。因此解决民族残疾群体教育的实际问题,须从改善普通公众对民族残疾群体的看法和观念入手。这里指的“普通公众”也包括民族残疾群体的家长、监护人等与残疾群体密切接触,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社会角色。二是残疾群体自身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六岁以上残疾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教育文化程度相对落后影响其对自身处境和未来发展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态度,并在大多数时候易被非残疾群体的观念和看法所影响。

(二)针对少数民族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少数民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较为薄弱。这直接或间接导致民族残疾群体成为处境不利的社会群体,进而影响其整体的生活质量。民族残疾群体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其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机会,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对民族残疾群体的社会保障不仅依靠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政策支持。而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对民族残疾群体的倾斜或特殊政策较少、针对民族残疾群体的服务性机构(如重度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院、庇护安养机构、就业指导机构、康复训练机构等)鲜少、支持性机制(如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扶助救济服务等)运作缓慢,限制了民族残疾群体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三)现阶段我国的特殊教育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必然涉及与民族性有关的概念,少数民族特殊教育也不例外。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与非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有着较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其民族性上。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残疾的诊断与评估的影响;二、双语特殊教育的需要。针对第一个问题,当涉及到民族性问题时,一般常模化的针对主流群体的诊断与评估标准常常无法准确、公正和公平地判断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残疾程度和特殊教育需要。另一个问题是双语特殊教育需要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在民族学校实行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但是目前关于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双语教学尚无系统的研究结论,加之具有特殊教育技能的双语教师的匮乏、双语教材教具的开发编写困难等问题,适合少数民族特殊儿童的双语特殊教育成为了民族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四、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特征的讨论

(一)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内在发展动力的双重性

民族学说的基础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就告诉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解释和分析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上述特殊问题理解为少数民族特殊教育特有规律的现象反映。少数民族特殊教育的现象既能够反映少数民族教育的本质特点,也能反映特殊教育的本质特点。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也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这种角度理解的话,少数民族教育构成了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特殊教育同样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培峰(2010)认为残疾儿童少年在自然存在方面的特殊性与其作为人之本质的普遍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残疾儿童少年自然存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运动构成着他们存在与发展独具的内在动力系统要素之一。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的特殊问题是在以上两种内在动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重性发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二)少数民族特殊教育的内在多元性

用发展的观点正确阐释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认为民族的差异、民族文化的差异最终要用民族所处的物质生产条件去解释。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属于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在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交叉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民族教育也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课题。如何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便是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郭献进(2011)〔4〕认为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育内容的文化多元性,各类民族学校一方面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也进行着本民族或其他民族文化知识的教学。而民族特殊儿童除了具有文化多元性以外还具有属性多元性,即残疾属性与文化属性。可以说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无论是其教育对象还是其教育内容而言都具有较鲜明的内在多元性,进一步说,是其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元性。

(三) 少数民族特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发展基础上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关联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的滞后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上的不均衡性。为了削弱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保障民族地区发展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国家通常以法律、政策保证民族之间不产生阶级压迫,以经济、文化上的帮助和民族的自立自强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性是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金炳镐. 民族理论发展史〔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2〕 宝玉柱. 民族教育研究〔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

第4篇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摘要】特殊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虽然特殊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幼儿特殊教育仍存在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调查研究幼儿特殊教育的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贵州省遵义市;特殊幼儿教育;现状

什么是“特殊教育”?所谓的“特殊教育”其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层。狭义上的特殊教育指的是对有残障的儿童的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指的是对非正常的儿童的教育,不但包括残障儿童、问题儿童还包括有超常儿童,这些儿童被统称为特殊儿童。“特殊幼儿教育”主要是定义在对残障儿童中的学龄前幼儿的教育。

众所周知,在全国人口中,适龄的受教育人群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在不断增加,而其中0至6岁的学龄前特殊幼儿在其中的基数也是十分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的先天残疾儿童出生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六之间,以此可推算正常婴儿与特殊婴儿的出生比例约为20:1[1]。也就是说平均20个中有1个的婴儿带有先天不足。然而他们既然出生了就成为了社会中一名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以后的正常生活与健康成长,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努力却仍会遭遇许多困难与挫折的过程。由此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在国家大力普及教育的现代,特殊教育受关注的程度与经济投入都在不断增加,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发达地区。但是对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情况并不容乐观。贵州在我国的经济与地域划分中属于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滞后,虽然对特殊教育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其关注的力度远远达不到需求。而在基本医疗条件和师资等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下,特殊幼儿的人数的基数就全国平均水平来说是有增无减,可见贵州特殊幼儿教育的紧迫性。

贵州省遵义市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约为612.7万人,到现在为止全市大概有10所比较有规模的特殊学校,共可容纳特殊学生1000人左右,其中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这样分配下来,在贵州经济、教育等都有待发展的条件下,遵义市的特殊“幼儿”教

1 师资力量不足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遵义市比较有规模的,主要是接受聋哑学生,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有学生200人左右,教职工40人左右,这样对比下来的比例大概是教师与学生1对5甚至更多,在正常情况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在年龄与特殊身体状况等多种制约条件中突发状况会更多,教师可能根本无法应付一些情况的发生。以现在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师资力量而言,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更多的能力接收更多的特殊学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实在另外的特殊学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规模不够,特殊教师的比例根本不足,成为了学校不能接受更多特殊学生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从特殊教师数量上还引申出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一些特殊学校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招聘一些辅助人员,有些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实用技能、方法等等,自然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比较低。对于特殊学校的情况调查中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来说收容的特殊学生不多,而且大多是聋哑学校,针对其他特殊学生的极少,如智力障碍等。

2 教育方法不当

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是接触最多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特殊幼儿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或观察程度或许会改变他们许多;在有特殊幼儿的班级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状况:一些特殊教师每天上课把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然后孩子们就这样只是一天天的长大,来学校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与想法没有错。但是,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完全发挥,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特殊教育。

3 认识不到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第一战线人员,对于学校、学生都有他们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是如何的?师范生是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在遵义师范学院里进行了调查,问学生是否了解特殊教育、有没有从事特殊教师的想法等问题,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有些甚至没有特殊教育这个概念;当与他们交谈让他们初步了解特殊教育之后,问其是否愿意将来做一名特殊教师时,很多直接说不愿意选择做一名特殊教师,或说一笑带过。在职教师是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大同小异。

面对残障学生,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工资待遇不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会有沟通问题、性格不合适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反映出的问题是愿意选择特殊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不多。

4 择校难

在学校上课时,课堂上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长期小学学前班的一个可爱小男孩,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跑到教室后面打滚、乱跳、学狗叫。马上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一阵哄笑,整间教室完全乱了,老师的声音怎么也盖不过学生,一片混乱中。老师很生气却又极度的无可奈何,课也没有再上下去。在询问了家长之后才知道,原来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过精神打击,大多数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有时候会不分时间地点的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旁边的人也控制不住,只能听任他,最后安静下来。在其他年级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在,有的学了几年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的不愿意和旁边的人交流;有的大吵大闹;有的·……这些孩子中有的孩子还留在学校,有的被劝退回家或者另外择校。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那一部分的“特殊孩子”(包括幼儿和儿童)到底是应该留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送去特殊学校才是对他们更好?

5 过于依赖家庭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会选择把特殊幼儿留在家中,而不是送去学校,在交流中他们总是说:“反正孩子已经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了,孩子这么小而且又有问题送去学校也学不会,而且浪费钱。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保证孩子有吃有穿,在家人的照顾下能生活,万一我们哪天不在了,不能再照顾他们,那也算是尽到责任了。”听到这些话真的让人们感到很心酸,很难过;但是也反映有些家长没有让特殊幼儿去学校的想法,没有想过通过特殊教育与学习可能改变特殊幼儿的现状,所以特殊幼儿又一次失去了去学校的机会,失去了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特殊幼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虽然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相比较存在有特殊性,但幼儿在年龄上的优势使其具备学习、模仿、接受能力强、手脚灵活,爱动手动脑观察事物等特点对于特殊幼儿而言仍然具有。由此在特殊学龄前人口的庞大基数下,大力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幼儿教育的越早和越完善,对于在“起跑线”上的特殊幼儿后期的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或国家社会的和谐的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全纳教育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38-02

一 问题的提出

高等特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很短。高等特殊教育难度大、特性强、专业程度深,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目前,国内仅有南京特教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开设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办好高等特殊教育的希望在高素质专业化的高等特殊教育教师。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特殊需要儿童教师的培养问题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它是决定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质量与速度的一个关键举措。本文主要探讨了全纳教育视野下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二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加专业能力的过程。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师一样,也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他们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着更多的自己独特的专业性要求。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教师的专业化,包括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的质量,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一个师范生通过专门训练,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要求、形成合格特殊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资格的培养和成长过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不仅包括教师所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包括特殊教育职业所特别需要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1)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还在于提高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打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品质。(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特殊教育教学和培育残疾儿童成人成才。

三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纳教育是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倡导“零拒绝”的原则,认为所有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学校不能只为一部分普通儿童服务,而将另一部分儿童拒之门外。所有的儿童都应在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年龄适合的班级平等地接受教育。学校必须成为适应所有儿童多样学习需要的场所。

全纳教育是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所有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学习和教育需要,是一种理想化的,极端平等主义的教育追求。在实践中,全纳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兼顾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不同的课程需要;普通班级里部分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是,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发展还不够充分,尚存许多问题,成了制约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特殊教育法规还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缺乏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养模式,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生活质量不容乐观,有些特殊教育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自我评价消极,对工作缺乏认同和投入,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意识上滞后等。此外,还存在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缺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培训制度不完善、专业化程度偏低、角色认同感不高等问题。

通过对全国十几所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师范院校(系、专业)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尚存不足。主要表现在:(1)师资来源渠道单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是特殊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比例不高,教师队伍中仅有25%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和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2)师资结构不合理。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毕业的教师的比例偏少,教师队伍学位和职称结构偏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讲师占的比例偏高。(3)科研成果少,专业特色不显著,师范专业视野的局限。(4)师资培训脱离社会需求。(5)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失衡等。

四 思考与建议

全纳教育是由教师、助教、家长、特殊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康复治疗师等所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各个独立环节在工作中各有侧 重但又存在重叠。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上好自己的专业科目,还要具备可以帮助特殊儿童适应社会和全面发展的知识。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责任重大。因此,要提升教师的素养,还应该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既“专”又“博”,即“一专多能”。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儿童,有天才儿童、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天才学生或障碍学生改善(或克服)因需要或障碍带来的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以及自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习惯。课程由每个学校根据学校、社区和学生需要的情况来组织。特殊需要教育学校的课程基本上追随普通学校,但是,学校会根据学生智力障碍情况做特殊的调整。因此,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要求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要掌握普通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必须要有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教师法》的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热爱残疾儿童,具有献身精神,能热情、耐心、细致地为残疾儿童服务,热爱并愿意从事特殊教育,理解和尊重残疾儿童,掌握特殊的教育理论和特殊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教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兼容全纳教育思想,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建立一支有团队精神的、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杨明利、张宁生.全纳教育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10(12)

[2]周丹、胡玉君.全纳教育视野下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美比较研究与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1)

[3]翟晓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2013(2)

[4]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甘开鹏、郑秀娟.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第6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建设;现状调查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因此要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建设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刻不容缓。本研究选取了乌鲁木齐市有代表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普校附设特教班及民办康复机构的特教教师为样本,利用走访和网络调研的方式调查乌鲁木齐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得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以加快新疆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特殊教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男女、民族比例均严重失调。其中男教师仅占17.58%,合理的教师性别比例应该是男女相当,如果比例失调则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尤以少数民族居多。而据调查,少数民族特教教师仅占23.08%,特校以汉族教师居多,并以汉语教学为主,难以满足少数民族特殊学生需求。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据调查,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9.56%。当前特殊教育机构多为持有普通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而一些康复机构的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部分教师为本科学历,仅有4人为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可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学历结构急需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三)师资数量不足

新疆在2009年颁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办法》,该文件提出将特殊教育学校班额定为8~12人,盲生班班师比定为1∶4,聋生班班师比定为1∶3.5,培智班班师比定为1∶4.5。但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生有26人,而专职教师只有6人,学生人数大约是教师人数的四倍,根本达不到文件规定的师生比例。可见,师资数量的确有待增加。进一步调查认为,师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特教工作压力大。另外,文件中提到要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特教补贴费要在现行15%的基础上再增加15%,但以笔者单位为例,特教补贴费并未落实。特教工作本来就较为复杂,应有的工资待遇不落实,也是造成人员流失的一大原因。

(四)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据调查,教师获得特教论文奖或发表过论文的仅占13.19%;主持或参加过特教课题的也只占21.98%。调查的教师中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人数所占比例更少。教师科研能力不强,认为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复杂繁琐,加上这类比赛不多,更加忽视科研。

(五)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教师普遍表示比较需要在职培训,但是教师三年内参加培训的次数比较少,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培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脱节,没有实质性效果。有些教师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使得培训成了“形式主义”。为了使培训真正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本研究还调查了解了一线教师认为应重点培训的课程排序,分别是康复技能、特教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师基本功。大家认为培训课程要实用,要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才能使教师对培训感兴趣,才能将培训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

(六)职业幸福指数不高

特殊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对他们表示同情,认为特教教师是在“做慈善”,没有把他们和普通教师同等对待,其工作性质不被外界所理解和认可,使得一些教师产生自卑感。此外,特殊教育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比普通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劳动效果,教师的成就感越来越低,会过早进入职业倦怠期,职业幸福指数也会随之下降。

二、提高师资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完善师资培养体系

2009年,新疆教育学院首开特殊教育专科专业,2010年,新疆师范大学开设特殊教育本科专业。依据新疆本地的实际情况必须大力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做好人才保障。同时还要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加快引进高学历教师,合理设置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新疆有稳定的特教师资来源。

(二)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保证特教师资队伍水平

乌鲁木齐市特殊教育教师中仅有37.36%持有特教教师资格证,其余教师仅持有普通教师资格证,甚至还有17.58%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必须完善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以确保特教师资队伍的质量,即便是民办特教学校或者社会康复机构,只要从事的是特教教师这个工作,就要持有特教教师资格证书,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使特殊学生接受科学正规的教育,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三)注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特教教师的在职培训不容忽视,无论是培训时间还是培训方式或者培训的课程都需要专门规划、组织和管理。培训的内容应该理论结合实际,注重特教技能的培训。还要让教师学习掌握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和特殊儿童病理,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四)切实落实特教补贴经费,减少特教人才流失

《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到要提高特教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可还是有些特校以及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没有落实相关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具体措施,确保特教补贴费按时足额发放,减少人才流失,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多措并举,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区域特殊教育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蒙军.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15.

[2]杨文.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6.

[3]秦枫.基于残疾人教育讨论:排斥与融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0):88.

[4]唐惠民,王乐,黄烈.江西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及建设建议[J].大江周刊:论坛,2010(5):91—92.

第7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心理教育;自信

一、当前我国特殊儿童的生活现状解析

特殊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特殊儿童的高度关注,促进了特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但就当前的实践来看,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和生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存在的特殊儿童心理问题

特殊儿童一般是指生理有缺陷的儿童,因为其身体存在的缺陷,使得这部分儿童在语言、行为、情绪等方面导致了与正常儿童的差异。这些儿童在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身体缺陷后,容易表现出自卑的情绪,进而不愿意与周围的人交往,尤其是对于那些有交流障碍的儿童,如盲童、哑童、聋童等,时间久了势必会产生交流障碍,甚至会出现自闭的病症。此外,焦虑敌对也是特殊儿童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绪,自身的生理缺陷和长期的自卑心理使得这些儿童表现出过分的敏感和容易激动,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无端发脾气,如多动症的儿童,尤其害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歧视,攻击性特别强,会出现过度焦虑敌对的情绪。长此以往,这种心理问题将会严重制约儿童的成长与成才。

2.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和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在我国,普通存在着对特殊儿童教育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的情况。一方面,在我国愿意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工作的人不多,带着这种不情愿的思想从事这份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社会对特殊儿童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并不能把他们当普通儿童来对待,这种环境不利于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容易给其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甚至一些家长有放弃这些特殊儿童的想法,这种种有失偏颇的认识都严重制约着特殊教育的长足发展,自然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也有负面影响。

二、加强和引导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和思考

在我国,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和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发展的深入,也出现了诸如上面所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

1.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注重引导与满足

教师和家长要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一方面尊重特殊儿童的这些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上的对其进行满足和引导。这样就容易和特殊儿童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友好关系,也更容易了解他们的心思,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性设计和重构不同的教育课程与体系,加强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培养和引导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走出自卑与封闭,用文化强化和克服其心理缺陷,真正做到了解特殊需求,利用特殊动力逐级超越需要,提升生活意义。

2.争取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支持,畅通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通道

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关心,因此特殊教育的学校和教师要跟特殊儿童家长建立起长期的信息回馈机制,要及时跟家长了解特殊儿童的成长情况,建立每个特殊儿童的成长档案,了解其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对在学校初次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定期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进展,寻找合适的机会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成长。

3.更新特殊教育观念,加强对特殊儿童的人文关怀

要让特殊儿童像正常儿童一样能够快乐地成长,就必须摘掉对他们的“有色眼镜”,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真正融入社会,享受到快乐。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摒弃“要不放弃,要么过度呵护”的这种错误理念,让孩子们从内心里真正树立自信,不觉得自己矮人一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了解他们的特长,进行快乐培养。

4.提高特殊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

特殊教育不同于平常的教育,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因此,首先,特殊教育学校在选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时候,要把握这一要求。其次,要对现有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加强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的专业培训,用爱心温暖和感化这些儿童。再次,对于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也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尽量做到切合实际,寓教于乐。最后,要创设合适的活动平台,优化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要通过体验、合作和自我反思等活动,让特殊儿童能尽可能直观地感受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从内心里想学,懂得学,懂得合作,懂得爱人,懂得关心别人,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特殊儿童要能健康成长,学生、家长和社会必须给予足够的爱,让其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才能真正克服自卑、封闭等心理问题,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地超越缺陷,超越自我,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第8篇

1师资力量不足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遵义市比较有规模的,主要是接受聋哑学生,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有学生200人左右,教职工40人左右,这样对比下来的比例大概是教师与学生1对5甚至更多,在正常情况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在年龄与特殊身体状况等多种制约条件中突发状况会更多,教师可能根本无法应付一些情况的发生。以现在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师资力量而言,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更多的能力接收更多的特殊学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其实在另外的特殊学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规模不够,特殊教师的比例根本不足,成为了学校不能接受更多特殊学生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从特殊教师数量上还引申出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一些特殊学校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招聘一些辅助人员,有些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实用技能、方法等等,自然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比较低。对于特殊学校的情况调查中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来说收容的特殊学生不多,而且大多是聋哑学校,针对其他特殊学生的极少,如智力障碍等。

2教育方法不当

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是接触最多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特殊幼儿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或观察程度或许会改变他们许多;在有特殊幼儿的班级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状况:一些特殊教师每天上课把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然后孩子们就这样只是一天天的长大,来学校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与想法没有错。但是,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完全发挥,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特殊教育。

3认识不到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第一战线人员,对于学校、学生都有他们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是如何的?师范生是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在遵义师范学院里进行了调查,问学生是否了解特殊教育、有没有从事特殊教师的想法等问题,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有些甚至没有特殊教育这个概念;当与他们交谈让他们初步了解特殊教育之后,问其是否愿意将来做一名特殊教师时,很多直接说不愿意选择做一名特殊教师,或说一笑带过。在职教师是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大同小异。面对残障学生,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工资待遇不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会有沟通问题、性格不合适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反映出的问题是愿意选择特殊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不多。

4择校难

在学校上课时,课堂上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长期小学学前班的一个可爱小男孩,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跑到教室后面打滚、乱跳、学狗叫。马上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一阵哄笑,整间教室完全乱了,老师的声音怎么也盖不过学生,一片混乱中。老师很生气却又极度的无可奈何,课也没有再上下去。在询问了家长之后才知道,原来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过精神打击,大多数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有时候会不分时间地点的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旁边的人也控制不住,只能听任他,最后安静下来。在其他年级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在,有的学了几年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的不愿意和旁边的人交流;有的大吵大闹;有的•……这些孩子中有的孩子还留在学校,有的被劝退回家或者另外择校。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那一部分的“特殊孩子”(包括幼儿和儿童)到底是应该留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送去特殊学校才是对他们更好?

5过于依赖家庭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会选择把特殊幼儿留在家中,而不是送去学校,在交流中他们总是说:“反正孩子已经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了,孩子这么小而且又有问题送去学校也学不会,而且浪费钱。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保证孩子有吃有穿,在家人的照顾下能生活,万一我们哪天不在了,不能再照顾他们,那也算是尽到责任了。”听到这些话真的让人们感到很心酸,很难过;但是也反映有些家长没有让特殊幼儿去学校的想法,没有想过通过特殊教育与学习可能改变特殊幼儿的现状,所以特殊幼儿又一次失去了去学校的机会,失去了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特殊幼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虽然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相比较存在有特殊性,但幼儿在年龄上的优势使其具备学习、模仿、接受能力强、手脚灵活,爱动手动脑观察事物等特点对于特殊幼儿而言仍然具有。由此在特殊学龄前人口的庞大基数下,大力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幼儿教育的越早和越完善,对于在“起跑线”上的特殊幼儿后期的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或国家社会的和谐的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丽萍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9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法案》 特殊教育 残疾儿童 启示

196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开启了联邦政府对高校建设、学生资助和教师培训等基本内容的系统扶持,也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国家化与政治化发展。随着后来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该法案又经过了1972年、1978年、1982年、1986年和1998年等多次修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7年努力和14次延期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高等教育机会法案》,8月14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该法案,《高等教育机会法》正式成为法律。[1]此次通过的美国《高等教育法》对特殊教育中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的问责,残疾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及国家的援助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2]这些新规定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法案中关于特殊教育条款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美国高等教育法案中关于特殊教育的条款

(一)教师素质

修正的美国高等教育法案通过了一个对高等教育合作伙伴(包括:高等教育学院、艺术和科技学院,当然其他的合作伙伴也是允许的)五年拨款计划,以此来提高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来满足残疾人学生和那些具有天赋的学生对教育的要求。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估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技能使他们在以后的高等教育和工作中能够取得成功,法案通过了对教育机构联盟长达三年的财政拨款,以此来提高初中等教育教师的科技技能,使教师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为了确保目前和将来教师的素质,法案通过了竞争性拨款计划,在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机构联盟中建立关于教师教育的卓越学科基地。符合条件的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有一个教师教育计划;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机会会法案的标准。

为了提高普通教师的教育工作,特殊儿童委员会对合作伙伴(合作部门包括:一个或多个培养普通教师的部门和计划;一个特殊教育部门和计划,一个在核心学术领域提供学位的部门和计划)通过了五年的教学和研究拨款,以确保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更有效的指导残疾人学生。

特殊儿童委员会对语言教育协会和私人教育机构提供拨款,为专业教师和在数学、自然科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创造机会为那些中学生以附属标准提供专门知识

为那些在社会急需领域工作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这些领域包括数学、自然科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对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缺陷学生提供指导的老师。通过建立早期国家儿童教育发展体系和职业体系任务组来提高早期儿童教育者的素质,并通过财政拨款来支持这样的活动。

(二)教师教育的问责

修正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要求国会要对教师教育计划和学生的表现有一个年度性的报告。在教师素质和教师教育方面对议会和民众也要有一个年度性报告。

在教师发展方面法案要求所有具有教师教育计划机构 应该设定一个年度性的目标,以加强急需领域教师的教育,这些领域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在英语流利性方面有缺陷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指导,同时为这些教师提供特殊保险。

同时国会也要发挥自己的职能,法案要求如果发现薄弱的教师教育计划,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那些因为未来基金而不合格的专业素质发展活动将会得到美国教育部的支持)。符合条件的计划包括传统的教师教育计划和可选择性的国家合格证书和执照。

(三)保证残疾人学生享受高素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了保证残疾人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特殊儿童委员会为示范工程提供拨款旨在给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技术援助并促进素质的提高。修正法案特别强调了要提高残疾人学生的高等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学业完成率,其中包括确保残疾人学生能够从高中到高等教育顺利过度的一系列活动,并且为智障儿童创立高素质的全纳式教育过度计划和高等教育计划。

专门为高等教育阶段残疾人学生设立――简易课程资源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在两方面:a,评估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和系统问题及可解决得技术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及时的掌握这些教材。b,寻求一种全面的方法以确保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及时有效的掌握教材。

另外还要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中心,在优秀的有前景的社会实践工作方面为残疾人学生、他们的家庭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残疾人学生的入学率和完成学业的比率。建立一个协调中心为残疾学生提供全纳式过度教育和高等教育计划。

(四)其他与残疾人教育相关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的修正

联邦家庭贷款计划,在国家需要的公共服务领域,增加具有免息资格的贷款人数量,包括在学校计划中服务学生的工作人员,例如:言语病理学家、学校顾问、职业性的治疗专家和学校管理者。

联邦直接性学生助学贷款,增加在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贷款免息资格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在公共教育领域的工作,早期儿童教育包括智力启动前幼儿园教育计划和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

联邦“珀金斯”贷款声明那些在前幼儿园教育中工作的全职人员或者是获得儿童服务计划职业证书的贷款人可以免息。同时病理学家也可以享受这样的优惠政策。

在教师培训方面,授权国家性学术教育中心对教师教育计划的质量进行一项调查,以便更好的满足那些在阅读和语言掌握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其中包括有诵读困难的学生。

二、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问题

我国特特殊教育在最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一些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

1、目前,我国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很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很多方面存在空白。例如: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用(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教师进修制度等方面还很不规范,一些地方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而经过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又有许多不能补充到特教师资队伍中去,这造成了师资的缺乏和资源的浪费。对于特殊教育这样专业化极强的领域,需要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教师的资格与规范教师的素质。[3]作为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对特殊教育法规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有对特殊教育的若干规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特殊教育法还没有形成。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其发展,表现出某些条款滞后于特殊教育实践,操作性不强,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2、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在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中,对特殊学校教育的投入比重一直偏低,平均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0.37%左右,而且逐增长的比例极小,甚至在1999年、2004年均出现了对特殊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下滑的情况。这与某些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韩国将教育经费中的3%拿来直接用于残疾人的教育,他们对所有的残疾人实行完全的免费教育。[4]投入的不如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3、对特殊儿童的援助不够,缺少稳定的贫困生和残疾学生入学保障机制,致使很多特殊儿童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结合美国高等教育法案中关于特殊教育的措施及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质量和促进其更快的发展

1、积极立法。

在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和我国国情前提下,借鉴先进国家特殊教育立法经验,开展立法研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教育法律体系。中央与省一级教育研究机构应积极开展对特殊教育立法的研究,针对残疾人教育立法,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积极制定“特殊儿童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法”、“公民教育权利保障法”等系列法律及其配套法规、实施细则,把“依法治教立法为教”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

2、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入学保障机制。

在我国,政府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还不够,因此政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用公共财政建立起稳定的贫困生和残疾学生入学保障机制,保障残疾学生及贫困生的入学机会。同时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积极支持和鼓励民间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和捐资办学。在特殊教育教材、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教育部门要在给予大力的支持。要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保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教育事业。国家对民办残疾人教育的学校,应给予资金上的补助和资助。在特殊教育法中,应明确规定民办残疾人教育学校的地位,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教育事业。这样才能促使残疾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建立持久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有着更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就需要制订切合实际的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前提是需要制订专业标准。[5]首先,制订准入标准和职后标准,把握好特教教师的入职关和做好他们的职后专业发展。其次,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具有专门的资格标准。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特殊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特殊教育教学技能,还要具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爱心、事业心。在此基础之上,要尝试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订不同类型特教教师的专业标准(聋童教师专业标准、弱智儿童教师专业标准),这将代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建国.美国《高等教育法》修订与高等教育财政改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六卷第四期。

[2]Presedent Bush Signs Legislation to Renew the Higher Education Act.省略/news/article/4996 presedent- bush -Signs-legislation-to renew-the-higher-education-act,2008-8-14.

[3]刘艳华.论我国残疾人教育立法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殊教育,2008,(4)。

第10篇

本研究主要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选取甘肃省L地区的3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地区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师生比例失调,特教教师数量不足

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该地区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在校学生406人,而专任教师只有88人,在校师生比约为1:4.6。这与我国其他较发达省份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例如,浙江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为1:3,学前和高中教育阶段师生比为1:2.5。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例如日本规定特殊教育学校一个教师负责指导1.7个学生。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特殊性,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比普通学校拥有更大的师生比。由此可以看出,这三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数量明显且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该地区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要求,制约了该地区特殊教育的向前发展。

1.2教师的性别结构不合理

特殊教育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中普遍存在。下面以该地区Q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来说明。

表1 Q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结构统计

据统计,在Q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女教师有29人,占总人数的63.04%,而男教师仅有17人,只占总人数的36.96%,见表2。教师性别结构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女教师过多可能导致男孩子缺乏男性榜样,在教育教学中过多的“女性化”可能会影响孩子个性塑造,导致在处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女性方式和思维。

1.3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中,教师的年龄构成具有以下特点:青年教师明显不足,老龄教师所占比重较高。

例如Q市特殊教育学校46名教师中,如表3所示,30岁及以下教师只有9人,占总人数的19.57%;31至39岁的教师10人,占21.74%;40至49岁的教师18人,占39.13%;50至55岁3人,占6.52%;55岁以上教师高达6人,占13.04%。而且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3岁,55岁以上教师所占比重较高,该校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大力培养青年特教专业教师,才能为特殊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1.4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是该地区三所学校师资建设中一个共同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4.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

学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教师的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既可以表征一所学校教师所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文化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昭示出教师队伍发展的潜能和方向。

表2 Q市、P市2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构成情况统计

从学历构成来看(见表2),该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尤其缺乏高学历的教师,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该地区特殊教育的主流梯队。另外从访谈中得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普遍较低,例如Q特殊教育学校第一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只有3名,仅占该校教师总数的6.5%。通过访谈还发现,在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而是通过自考,成人教育等方式获取的本专科文凭。因此,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学历层次,优化师资的学历结构,从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

1.4.2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

三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有相当多的人未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他们有的是学其他师范类专业,更有甚者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就连最起码的心理学、教育学都没有系统学习过。

表3 Q市、P市特殊教育学校特教院校毕业教师情况统计

如表3所示,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87名教师中,特教院校毕业的仅有14人,只占教师总数的16.1%。通过访谈还发现这14人中还包括了特殊院校毕业但所学专业为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

可见,该地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与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还相距甚远。事实上,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面对的对象非常复杂,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教育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特殊的理论知识、技能,才能胜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才能保证特殊教育的质量。

1.5教师培训情况不容乐观

面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下的现实,加大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访谈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也非常渴望接受专业培训,尤其是高水平的培训,他们感到非常需要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学校教材教法、儿童诊断与康复训练、学前教育、语言训练以及特殊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但到目前为止,这三所学校中,只有部分教师在兰州聋校接受过短期培训,受过半年以上特教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所教学教实习数日便匆忙上岗。

1.6有特长的教师不足

特殊儿童将来走向社会,一技之长也很重要,而调查发现,特殊学校很缺乏职业技能师(因教师的准入制度影响等因素)、康复医疗师等,影响到残疾学生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训练。大部分残疾学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但由于缺少高水平有实际训练能力的教师,影响了特殊儿童更大潜能的发掘。

1.7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由于面对特殊群体,同样的教学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师资数量不足,特校教师的教学负担就更重了;第二、由于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特校教师就更容易产生挫折感;第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多年来,我省一直执行的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的15%的特教津贴标准,这与我国其他部分省份25%和30%的标准相距甚远。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必然影响到特殊教育的长久、持续、健康发展。

2.意见与建议

基于该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培养特校教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招生方面

特校教师培养单位应注意适当控制男女生比例。基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女性教师明显多于男性教师,男性教师缺乏的现状,在招收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时,应适当向男生倾斜。

2.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逐步、适当地扩大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特殊教育的发展虽然相对薄弱,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首先保证特殊教育质量,使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弥补我省特殊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的情况。

2.3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①应加强音、体、美等特长教学;②开设残障儿童生活自理培训法以及残障儿童劳动技能培训法等课程;③开设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课程,为引导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④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将来走上特教岗位,积极投身特教事业做准备;⑤开设特殊儿童诊断与康复等相关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方面的课程;⑥注重特教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⑦针对特教学校的特殊情况,开设特校行政管理课程;⑧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特教学校高中阶段理科综合教师不足的情况,开设课程时可以适当增设设一些理科综合知识的课程。

第1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1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过程的引导者,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态度、教学技能、甚至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成长,并最终影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强调“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事业”,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方案,这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特殊教育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从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机构到教育实施部门的学校,从社会的公众认识到残疾人的家庭,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期望值不高,对残疾人教育的认识和对残疾人潜能认识不足,总是拘禁在‘残疾’、‘缺陷’上,而不考虑如何将残疾儿童培养成才”。[1]思想观念滞后,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目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呈现“数量少,质量低,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现状。再者,特殊教育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的专业,尤为强调临床实践和实训能力的培养。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特殊教育专业开设较晚,各高校大多处于摸索、模仿、借鉴阶段,培养的特殊教育人才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一直以来以“学科本位”为主线构建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的专、精、深,人才的培养比较单一;而且从高师特殊教育到特殊教育第一线师资之间间接性环节过多,学生所获的也多为间接性知识,缺乏从事特教工作的直接经验,实践能力较弱;此外,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很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探究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其他专业的教师接受的教育一样,没有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特点,没有对特殊学校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这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高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随着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的重视

高校特殊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不够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加强高校特殊教育人才的建设,基础和关键在于学校的各级领导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只有学校方面重视了的特殊教育人才建设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加强对特殊教育人才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开展更多的培训课程,邀请更多知名的专家或者教授对特殊教育人才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等,使得以后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学生可以对特殊教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此,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各级的领导应该要对特殊教育进行充分了解,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市场进行分析,完善特殊教育人才培训的课程,给予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工作更多的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宣传,使得特殊教育人才的培训工作能够被更多学生知晓,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特殊教育人才。

2.2将新媒体作为特殊教育人才的个人管理工具

高校特殊教育人才的不断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特殊教育提供服务,改善更多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境况。因此,这对特殊教育人才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特殊教育人才应该要对自己进行管理,对自己的学习以及一些拟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所在。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因此要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使得特殊教育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都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的解决当做主攻方向,比如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记录,然后回看这些内容可以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不足进行解决,就是一个研究和实践的过程。网络媒体作为一种特定的媒介,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特殊教育人才群体的关注越来越高,网络媒体能够通过快速、广泛的传播机制,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地扩散。网络媒体具有网络的特征,既具有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虚拟性,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这些性质,使得很多特殊教育人才开始利用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特殊教育人才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实现与其他特殊教育人才的沟通与交流,比如有的微信群、qq群等,有各地的特殊教育人才聚集在一起,在这些群组内特殊教育人才可以畅所欲言地探讨教学问题,从与别人的交谈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有助于特殊教育人才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帮助特殊教育人才累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对更多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此外,特殊教育人才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为条理清楚的笔记,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上传到网络上,便于不同学校的同专业学生的下载、分享、交流,从而引导特殊教育人才能够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2.3加强对特殊教育人才再教育的宣传,建立相对稳定的特殊教育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特殊教育也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而且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特殊教育人才缺乏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很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使得该岗位上的人越来越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要建立稳定的特殊教育队伍,进行高效的教学。高校应该要利用新媒体加强对特殊教育人才再教育过程的宣传,使得更多的特殊教育人才能够了解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特殊教育人才的需求,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比如高校的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号等,都可以作为宣传的载体,可以定期推送有关的培训消息,让特殊教育人才知晓,特殊教育是未来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明白特殊教育人才队伍的紧缺型,从而使得更多人可以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为了建立一支更加稳定、更高素质的特殊教育人才,有的高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从事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奖励,因此能够调动特殊教育人才的积极性,使得高校的特殊教育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为了要建立稳定的队伍,还可以通过课后的各种活动来发挥凝聚力。因为当前很多人认为特殊教育队伍比较薄弱,所以不愿意加入进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组织赛课,使得特殊教育人才可以将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加强特殊教育人才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再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特殊教育人才之间的聚会,特殊教育人才通过交流对这个教育类别有更多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耐心,激发特殊教育人才的学习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特殊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对教育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要注重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壮大特殊教育人才队伍。

作者:明兰 胡世艳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延琴.特殊教育发展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第1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80-02

我们通常指的特殊教育,其教育对象狭义的是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是以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即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的教育。

一、职业性关键能力的培训

在师资培训目标上,国外重点集中在对各种重要能力、理论内化后的技能的培训上。瑞士特教师资培训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职业性的培训与各种关键能力的培训。从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的知识和技能标准以及英国特教教师培训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在强调专业理论指导的同时,更强调理论内化后的各种能力、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性关键能力的培训上,我国更注重学历,而事实上爱心和能力比学历对特教更重要。因此,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更多的应该关注教师教学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使其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临床实践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操作和运用。

二、职前职后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国外的师资培训模式主要从职前、职后两方面来进行,注重对师资的继续教育,采用定向和非定向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且对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要求较严格。瑞士的师资培训机构大部分以中等的特殊教育为主,录取那些已经获得小学、幼儿园和家政执教资格条件的老师,以及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其中,为了更好地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教师队伍,他们的高等学校中还开设了相对应的完善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医学等诸多的课程与专业。这些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的课程,主要偏向于对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他们的基本功。比如:可以迅速地组织和实施开展临床教学任务、擅长于规划设计一节课的活动安排和顺利完成一节课等,使培养的学生掌握熟练和扎实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水平,用以弥补中等特殊教育的不足。[1]美国特教师资培养主要由大学负责,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条件就是,一定是要在正规高校完成学业之后,再经过特殊教育的专门课程培训和学习,并成功地获得特殊教育专业能力资格认证之后,才能担任特殊教育事业中的老师。俄罗斯在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训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能力的动手操作、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三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其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则是,设置了5年学制的特殊教育教学内容,其专业分别为盲教育、聋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言语矫正、发展异常儿童学前教育共五个,同时这五个主要专业还分别都有其对应的辅修专业和课程。此外,在这五年的学制中,特殊教育教学实习活动是自始至终的,并且在总学分中占有着重要的学分。[2]澳大利亚强调教师资格和相关特殊教育实践经验,其特教师资大多由相应的特殊教育协会进行培训考核、选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培训的加强。同时,美国还要求担任特殊教育的教师,每年至少要进行25小时的与特殊教育课程内容与活动相关的再教育学习,这样来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以紧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而我国的师资培训多集中在职前培训、理论知识学习这块,对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较少,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国职前培训模式则以“高中毕业生―师范大学生―特教教师”定向性的培养模式为主,其存在诸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第一,将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网络培训、特殊教育学校与大学的合作培训以及自我培训等模式纳入我国的培训模式中。第二,开展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其核心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加其实践能力,成长为专家型教师。[3]第三,健全实习制度。第四,发展非定向性培训模式。

三、开设弹性的素质课程

专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首要条件,特教教师不仅要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特殊儿童教育的知识,还要熟练地使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首先是针对教育正常的普通儿童所需要的技能方法;其次是针对教育特殊儿童时的技能方法;最后是有效组织正常的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协同合作时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一般而言,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活动和工作都包括三部分:基础文化课教育、康复教育、劳动职业技术教育。

俄罗斯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师范类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其诸多高效均设置有盲、聋、智力落后儿童、言语矫正和发展异常儿童学前教育五个专业,与之相比,我国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其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则主要集中在盲、聋、弱智教育这三个方面,其中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训练也都有涉及到。但是,高等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则是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也是综合的、通用型的、概括性高。因此,借鉴国外的做法,我国要根据教学实践情况设置一些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四、法制先行关注特殊教育培训

国外在特殊教育方面设置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备,不仅全面且可操作性极强。美国的特殊教育有着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来支撑,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了成为特殊教育教师和获得专业资格标准的一部法案,即《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对特教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了法律保障。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联邦政府1975年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和2001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各州的大部分的公立学校的正常进行的轨道和模式,使得公立学校的门槛和限制大大的降低,对于所有那些在身体上不完整或者智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而言,进入公立学校读书将不再会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上述提到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思想,具体体现了零拒绝、非歧视评估、免费且适当的教育、最少限制的环境、法律保障程序以及父母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六条基本原则,保证了特殊教育的基本质量和公平。日本在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保证6-14岁的特殊儿童少年实现义务教育。

反观我国的做法,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则几乎很少。因此,当前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或《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权利促进法》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特教师资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得于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基于我国存在的不足,应做到重视立法、明确法律责任、完备鉴别、评估和审核立法。第一,《特殊教育法》法案的制订与颁布是刻不容缓的,特殊教育事业急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和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和保护。第二,现存的特殊教育相关法律,需要进行有效的修订和整理,使其从笼统模糊的状态迅速走出来,变得更有执行力、可测量性。第三,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执行中的监督力度和完善其反馈机制。

五、充足的经费投入

美国充足的经费保障,强大的技术支持,造就了一支高质量的特教师资以及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队伍。此外,在教育经费充足的基础上,美国特殊教育还有强大的技术系统支持。日本特殊教育人均教育经费195万日元。在2005年,整个以色列全国的教育费用的预算为55亿美元,而国家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的费用预算为5.5亿美元。与之相比,我国在特殊教育上的资金使用是少得可怜了。

因此,我国要创新特殊教育资金投入的渠道和方法,主要经费重担要落到政府部门的身上,再辅之以其他的社会团体、私人、个人等渠道,通过开阔源头来有效地提升特殊教育事业的经费。

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曾经这样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理正在发展。”特殊教育尤是这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较好的特教师资培训做法,做到立足国情,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1]张文京.高师特教通识师资的养成性教育[C].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