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语文解析

大学语文解析

时间:2023-09-17 15:0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语文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语文解析

第1篇

摘要:在教学篇目难以做更多扩展的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师只能树立与中学语文不同的教学思路,对教材所选文章进行再解读。首先,在文艺学领域进行延伸,引入新方法。其次,在多学科领域进行拓展,树立新角度。最后,在现实语境中进行考察,发掘新意义。

关键词:好文章;文艺学;多学科;现实语境

“好文章”概念最早由陈洪等先生提出,指的是“经典汉语”的文本。而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学教材在篇目选择上无限延伸,留给大学语文的教学空间越来越小。很多文章学生都已学过,有些文章虽没学过,但因其经典性,学生对其已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提出通过改变教材篇目达到改变教学内容之目的。但由于“好文章”的经典性,大学语文教材在选择篇目时又往往难以割舍。因此,在教学篇目难以做更多扩展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在深度上对文章做进一步发掘,努力将课上得有深度和内涵,体现出不同于中学语文的跨越感,显示出大学语文的高级性。

一、在文艺学领域进行延伸,引入新方法

(1)在文学史坐标中审视文章。文学史是描述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教材所选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好文章”,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体现着文学史的演变。因此在历史视野中探讨文章独树一帜的思想和艺术,凸现其意义与价值就是教师要做的。在文学史坐标中审视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以前所学的文学知识,将所学的零星的、分散的内容进行巧妙整合。语文教师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努力付诸实践。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在篇目设置上缺乏系统性,教师习惯于孤立地评析文章。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有人意识这一缺憾,他们将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建构,按文学史体系来编写大学语文教材。这一做法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系统化起到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着眼于宏观层面的考虑,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落实到微观层面的文章解读。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很多大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众所周知,与之同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就诗歌这一体裁而言,仅唐代就有180多首。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说明在众多文本中《长恨歌》脱颖而出,被选入教材的理由,就应该在文学史的坐标中进行上勾下连,左顾右盼,增补大量文本。通过对比阅读,深刻了解《长恨歌》微妙复杂的思想内涵与精湛高超的艺术描写。

(2)运用文学理论与批评知识解析文章。作为最后阶段的语文教育,大学语文要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即当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自行分析“好文章”蕴含的深意,揭示其艺术的独到之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学授学生以“鱼”,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授学生以“渔”,即不再侧重零散、片断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个案学习让学生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基于此,教师在分析文本时需穿一些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知识,将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文章解读一定会涉及其作者,笔者以这一常见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探讨。基础教育时期侧重于知识传授,对作者人生经历进行的是介绍。高等教育时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对作者进行的是探究。要将作者的生活阅历和思想状况与作品有机联系起来,那么就需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作者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出其人生经历对情感、思想、性格、心态及至文学创作的影响。如我们了解白居易与青梅竹马的邻女湘灵相知而不得相守的情感经历,是为了理解这种憾恨之情如何投射在《长恨歌》中,进而影响了诗歌的主题。我们学习《天才梦》作者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是为了理解其经历如何造就了她对人生世事的认知,进而影响了她的创作,故而能在文章中发出“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样客观、冷静的人生感慨。这样的探究解决了长久以来文章与作者讲读分离的情况,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紧密的有机体。

(2)结合文化现象解析文章。大学语文所选文章多是经典文本,具有永恒而持久的魅力,超强的文化影响力。当前出现了很多以之为母本而进行的再创作,此类作品是经典文本在当代的一种存在方式,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作为年轻人,大学生对这些创作,颇为好奇,甚为关注,教师有必要将其引入课堂,进行探讨。一方面,为了拉近学生与教学对象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一些好的新创作加以借鉴。如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新得》等。该类作品都是知名学者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对古代经典做出的新解读,融入了他们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生活具有启示意义。教师在讲授先秦散文时可以适当借鉴。此外,当前有些流行歌曲在创作时融入了很多古典因素,出现了诗意的回归,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教师可以将这一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加以借鉴。如讲《蒹葭》引入台湾女作家琼瑶谱写的电视剧插曲《在水一方》,讲《渔父》引入蔡琴演唱的歌曲《屈原》,讲《诗经・邶风・击鼓》引入歌曲《最浪漫的事》,讲《上邪》引入《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创作都可以借鉴。文章解读尽管是开放的,但其中仍蕴含着比较稳定的、不变的思想。而有些创作,缺乏严肃性,淘空了原作的艺术灵韵,丧失了原作的深刻意蕴,如《戏说诗经》、《悟空传》、《水煮三国》、《麻辣水浒》、《大话红楼》等等。对于这类大话或恶搞式的解读,教师将其引入课堂的目的不在于借鉴,而在于引导学生用审慎的态度去看待这一过度阐释,坚持一定的批判立场。最后需指出,不管是借鉴还是批判,文章才是我们探讨问题的落脚点。通过了解文章在现代的传承,激发起学生对原作探索的欲望,在传承中通过比较凸显文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由此学会思考一些严肃的文化命题,能够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建设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陈洪,大学语文“编写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 创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15-02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在一 个更高层面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改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与 沟通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已有知识的传授上。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 习方式不可能培育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更重 要的是开拓视野,探究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 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说:“教育有责任训练我们青年的心智与才能,通过 有创造精神的公民行动,来改进学术机构,适应未来的要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实践他的生活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指出:创造是每个人能够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情。创造活动是人 的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必然要求,创造是人的生 活的一种渴望,因为生命只有在创造中才有意义。大学是国家培 养各类人材的园地,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国家对未来人 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本质上说,创造是知识未知领域问题的认识解读过程,是 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大学生,其创 造能力表现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独立地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他所解决的问题对社会,或者对本人 来说是新颖和有价值的。然而,这种创造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储备,以及学校的精心培养。那 么,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创造能力呢?

一、质疑探究能力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以看出,科学上的 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 开始的。质疑可以使人们对常见的事物、现象加以思考和探求, 进而可能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 法。孟子说:“尽读书则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 张载说:“学则须疑”,都是强调了学习时要既学且问。有了问题 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转变 为主动探索事物本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 中,对教材所选的内容篇目中所包含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主 旨确定、写作方法、作品鉴赏以及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理 论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着力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 的精神,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走出培养阅读,欣赏的低层次。事实上,现在的大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因此, 教学形式应相对开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应由训导者、知 识传授者向对话者、探究者、讨论者转变。促使思维活跃的学生 质疑、解析、释疑。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其创造能力最 好的方式。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的成材以及今后的 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然,这种质疑,并非是无根据的“妄说”、“臆想”,而是 以认真阅读为前提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正确理解学习内容的 基础上,对阅读材料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形式特点提出不同 见解。学生在阐明自己见解时要明白清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质疑贵在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要正确运用“集中思维”和“发 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其中,要特别注意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因为前者表现出很大的创 造性,而后者则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理解和答案。

二、知识的迁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光靠 在课堂上读教课书是不够的。大学语文的学习还必须树立“大语 文”观念。即在社会这一最大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语文。这种整 体关照要求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 学与宗教、文学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而不能仅仅孤立地看 待作品本身,也不能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同时,大 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具备语文知识和能力去适应社 会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还应努力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迁 移能力,即能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去解读类似的语文现 象,解决类似的语文问题。正如前人所言:“举一反之,闻一知 百。”需要指出的是:首先,语文知识的迁移是从对知识的融汇 贯通为基础的。要提高迁移能力,关键在于要把握知识的要领和 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次,迁移并非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需要紧 密结合新的语言环境进行“再造”。而这种知识能力的迁移,正 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联想、想象能力

联想是由于受到某人或某一事物的启迪,触类旁通,从而回 忆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有历史 的联想与现实的联想,有古今的联想与中外的联想,有外在持征 的联想与内在本质的联想等。联想产生比较,比较而有发现,发 现导引出创造。

想象则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的新 形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正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无穷的想象 境界。想象不会凭空产生的,它是事物间超理性的联系,人类没有想象,也不会太空旅行、海底巡游,也不会有现代的工业文明。 是想象激发了人类的无限创造能力。

联想和想象都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大学语文教材一般比较形 象、生动,指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联想与想象,有助于提高 学生由此及彼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培养学 生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设法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各种事物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让学生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多些。其次,还应加强情 感教学。大学语文的内容,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都是作者 内心情感的反映,所谓“情缘物动,物感情迁”,情感的抒发, 思想的阐述,均离不开联想与想象。各种物象、意象、境象,都 是联想与想象的表现形式,而联想和想象也为创造能力的实现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比较鉴赏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 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文章材料从取材、立 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 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异中析同,同中辨异的思维能力。古今作 品、中外作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作者的构思、作品的 情调、遣词修辞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教 学中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垂直思考。也可采用 横向比较的方法,即在一个时间平面上同时将几个方面的问题进 行比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学会比较全面具体地分析 问题,把握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陶 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智能与技能的积淀。 除上述几种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获取信 息能力等等。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培养创造 能力的目的。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过程中,还要 重视以下两点: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否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育是以教 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 基本目标,以知识的掌握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而现代教 育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的精神。因 此,大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 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到以讨论、 探究为中心,以知识记忆为中心到从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努力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 现代教育的未来趋势,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材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的心理需求。很难想象,学生会喜欢一个讲义、内容多、口吻都 多年不变的老师。没有教学创新活力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具有创 造能力的学生;一个极力把自己的思想生硬地强加给学生的教 师,又怎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基于此,大 学语文教学要在实践中大胆地革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拓 宽教学空间。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深度上,它不及中文类专业开设的文学语言类课程;就实用角度而言,又不同于中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技能训练。这种模糊的功能定位造成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从近几年农业高校的发展来看,绝大部分已由原来的单科性农业院校迅速转变成为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囿于专业的视野,学生过多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积淀,加之相关的师资力量的缺乏,普遍存在人文底蕴先天不足的现象。安徽农业大学作为一个以农林学科为优势的省属重点高校,同样面临类似的难题。大学语文原初被设置为人文素质选修课,2009年又进一步调整为公共基础课。多年来,我们结合三农发展对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坚持以大学语文公共课教学为建设平台,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教学理念:寻求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术界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存在多种争论:一是强调工具性。主张大学语文应该回归传统的知识性、工具性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一是突出审美性。主张大学语文“以经典的或优秀的母语(汉语)书面文本为材料、以阅读解析鉴赏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素质提升的教育教学活动。”[1]一是彰显人文性。认为大学语文的出路应是:“大幅度地提升教材的人文含量,使之能直接触及乃至正面应对大学生‘精神成人’时所难免的‘成长的烦恼’,从而让同学能在一片弥散想象的诗意空间去体悟宇宙人生、历史与世界。”[2]三种观点均对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反思,都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显示出其合理的一面。

但是,大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基础训练,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文字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就课时设置而言,大学语文课一般在40个课时左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授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恶补基本的语文技能训练,显然勉为其难。对于少数语文读写能力不足的学生,不妨通过《公共写作》、《普通话训练教程》等选修课来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大学语文应该淡化工具性,区别、超越于中学语文。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现在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当然仍要注意,但不断渐进,进一步还得讲究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3]因此,大学语文不应满足于增加语言文学知识,教学重点必须转向更高的层次,应该坚持“从文学、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融语文的工具性教育于人文性与审美性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做具有人文意识和审美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寻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审美性的契合,才是大学语文定位的方向。”[4]

具体来看,加强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对于农业院校尤为迫切。由于专业原因,农业院校的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理解感知大多基于实用的角度,这种功能性的片面理解不利于丰富人性的提升。因为技能教育与生俱来的功利倾向,缺乏人文理念的有效约束,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大学语文课应积极引导学生研读文化经典,深入作品、作家世界之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于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自觉地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审美的方式看待人生,去体验人生的智慧,追问生存的终极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种崇尚多元、尊重个性的时代。如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乃现代大学之道。如果再沿袭中学语文解决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简单模式,无异于画地为牢。相反,大学语文课应该设置更多富有意义的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突出对人文性的强调。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切实改变寻求唯一的标准答案的倾向。对于教材中涉及的经典作品的理解,更应坚持学术观点的多元与开放,让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观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例如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解读,通行的观点认为表现了人与自然、与厄运顽强对抗,体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永不屈服的意志,展现了抗争英雄的形象。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当下的现实,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关系的负面意义,也可以比较中西文化传统不同的自然观的影响等等。这种求异求变的教学策略,显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材编写:讲述“人生成长的故事”

全国高校大学语文的教材大概有1 000余种。与数量之多形成鲜明对比,是教材编写质量上的良莠不齐。毋庸讳言,大多数教材仍未突破传统的文体式编写体例和文学史式编写体例,缺乏整体性综合视野,类似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读本。教材编写的困局也反映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正是教学模式上的固化思维,导致创新性教材的缺乏。当然,近期也出现了几部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典范性教材:如夏中义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注重人文精神主题的弘扬;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按25个文化专题形式编写;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则注意选文的当下性,并注意引进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在借鉴上述教材优点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编撰了《大学语文》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获得了全国农林院校优秀教材奖。

第4篇

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

高校语文教材中《论语》12则分别选自《为政》《公冶长》《雍也》《泰伯》《子罕》《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等十二章,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孔子的诸多教育教学思想。教师在《论语》教学中,可以更深入地解析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从更高的层面领悟《论语》的精神境界。

一、因势利导

《子罕》篇记孔子言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村野农夫问事于孔子,孔子对事务事理并无了解,却能通过“叩其两端”的反问方式,层层剥笋,引导村夫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条语录不仅启示了我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教育的方式,即启悟式教学。孔子以能否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卫灵公》篇记孔子言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季氏》篇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些言论都充分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坚持启悟的方法。

二、学思兼修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此话阐明了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学思兼修的重要性。孔子始终强调“学”的重要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学”的内容又须不断温习,才能充分掌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即言从已掌握的旧有知识中启悟出新的理解和认识,是学习的重要窍门,做到这一点就能为师了。新的学识来源于旧的知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学生能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决定了能否成功“知新”。显然,孔子认为应当学思兼备,缺一不可。学习需要明确思考方向,要抓住根本的东西。

三、有教无类养境界

“有教无类”是孔子首倡的教育主张。这一思想对古今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的国别、地域、种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人人都有机会学习,地位均等。孔子所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乃认为教师应力求道德修B的自我完善,达臻“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孔子还主张教师能够把“仁者爱人”的思想灌注到学生身上,做到真正的无私奉献。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勤奋不怠、孜孜不倦固然重要,道德修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以身作则,《诗》《礼》是孔子教育的主体内容,但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对弟子和儿子一视同仁,施教无内外之别,这就凸显了孔子公正无私的品德。

四、诗教礼教育情操

孔子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教”与“礼教”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孔子十分重视《诗》《礼》,反复强调学习《诗》《礼》的重要性。孔子教导孔鲤要学《诗》、学《礼》,以说话立身。又强调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凡此均可见出孔子重视《诗》《礼》的程度。教师在讲解此类篇章时,可以补充有关《诗》《礼》的具体内容,而不必拘泥于作者的表层含义。孔子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周公”即代指“周公之道”,说明孔子期待恢复周礼。这也是孔子重视礼教的表征之一。孔子也十分注意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如注重“文、行、忠、信”的培养等。这些都与当代培养社会文明、诚信和健全人格的社会公德教育内涵十分接近。

五、学以致用创价值

为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更要促进大学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以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所谓“学而优则仕”,孔子教导学生所要达到的人生目标,是通过优异的学习获取治理政务的权力,并借此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标,与此颇为一致。从教育对象来看,大学生应当明确学习目标,懂得为何而学。孔子特别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身的学问道德,而现代学人的学习目的却是用知识装饰自己,以图名利。这说明,孔子认为学习是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最佳途径,却不是评价个人能力的标尺,更不是用来炫耀学问、追名逐利的工具。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由此可见,儒家学派更注重通过学习来达到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这对今世浮躁、喧嚣的学习态度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孔子作为一位著名的哲人、教育家,他的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其教育活动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中还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足可见孔子教育影响之深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其思想,应用其做法,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冯碧瑛.论孔子对老子德育思想的借鉴――基于《论语》与《道德经》的解读[J].教育研究,2010(12):94-97.

[2]俞晓红,吴卉.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中《论语》教学的内容与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严军.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

第5篇

论儿童文学的情感教育意蕴

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相互作用动力与强度初探

重建大学精神——完善人格教育的回归之路

从价值维度看国际理解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加强闽台高职合作服务海西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行政主导作用浅析

试论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高等职业院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高校教师工作和谐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包头市部分高校为例

高等师范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现状的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主体性德育的双主体性的协同问题研究

大学劳动文化的凋敝及其重建

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解析

“学而优则仕”新解及现实意义

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自我学习”核心能力调查与分析

团体箱庭疗法缓解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效果

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内蒙古地区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

近十年国内高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研究文献综述

困境与出路: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大学教师应有的道德个性

大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业不良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论实践性知识对钢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金融危机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80后”大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探讨

ACM/ICPC竞赛中团队精神的培养

中文专业论文写作三级训练模式论探

世界华文文学教学之难与应对策略

“教师口语”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开设汉语典籍英译赏析的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发展脉络研究

反思式教学促进语言教师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训练

以人为本是声乐教育发展之本

极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人性化下的中小学教育审视

教育实习——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社会成因分析

论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萧一山教育思想解读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研究回顾

聋生和正常学生心理旋转的眼动比较分析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缺损成因研究述评

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

留守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流动儿童家庭背景调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改进

第6篇

太原师范学院系国家教育部批准,以本科师范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学院占地面积1233695平方米,(其中旧校区361252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872443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的语音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纸质藏书125万余册,电子图书6057GB。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21人,其中正高级92人,副高级3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有524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951人,专业门类齐全:设有文、史、哲、法、理、工、管、教育门类54个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6个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

太原师范学院热忱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来这里深造成才!

音乐系

1、音乐学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基层、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和艺术馆(所)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在群众和文化团体从事管理和宣传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田野采风技能、音乐学论文写作、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

2、音乐表演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文艺团体从事教学、科研和演出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键盘演奏、民族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基训与身韵、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山西民歌赏析、艺术概论、朗诵与正音、意大利语音拼读。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以及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理论、实践和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在艺术传媒、新闻媒体、影视制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也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合唱与指挥、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基础、艺术概论、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美术系

美术系设有美术学、绘画、动画三个本科专业,自1986年美术系筹建、招生,至今已培养二十余届毕业生。2011年,获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3年,获山西省的省级特色专业。

美术系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建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及美术展厅。美术系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14人。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升学率已达到近20%。

1、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装饰画、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学、设计与制作、文化艺术名著导读、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制作、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陶艺、水彩画、水粉画、多媒体艺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等。

2、动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人体速写、动画基础、动画概论、人物造型、视听语言、动作设计、摄影基础、Photoshop、Flash制作、剧作、Maya、表演、动画前期、动画后期、动画创作、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3、绘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本专业有油画、中国画、版画三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创作、中国画基础、山水画技法解析、山水画创作、工笔人物画技法、工笔人物画创作、版画技法、版画创作、PS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设计系

设计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人员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21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2人。全日制在校生七百余人。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四个本科专业。新建成设计系教学大楼近六千平方米,配备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独立专业教室等。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学概论、插图艺术、桌面出版与印刷、界面视觉设计、VI设计、书籍整体设计、数字动画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概论等。

2、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空间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与室内设计制图、中外建筑史、模型制作、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室内设计(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公园街道)、景观施工设计、展示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产品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效果图技法、模型制作工艺、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研究与市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现代家具设计、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灯具设计、包装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4、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手绘效果图、服装工艺基础、服装设计元素整合、立体裁剪、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时尚网站设计、女装结构与纸样、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与橱窗展示、服装商品企划等。

舞蹈系

1、舞蹈编导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舞蹈编导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现代舞专业基础课程、舞蹈素材组合训练、舞蹈剧目分析、舞蹈创作实习、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等。

2、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本科、师范类)

培养目标: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解剖学、 舞蹈心理学、中外舞蹈史论、中外美学史中外文学、芭蕾舞基础训练 、舞蹈编导基础、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舞蹈教育学、中国古典舞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舞蹈剧目。

3、舞蹈表演(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舞蹈表演及评论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舞蹈、戏剧、影视表演原理与技能技巧 舞蹈基础训练。

书法系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山西省内属首家,在全国也比较早。专业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2名,省书协副主席3名,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5名。

1、美术学(书法方向)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书法(真、草、隶、篆、行)、篆刻、书法史、古代书论、文字学、古典诗词、古代汉语、美学、中国画等。

影视艺术系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育,使学生熟知并掌握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影视评论、摄影摄像、影视前后期制作等基本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等制作机构的生产实践需要,同时能够从事大众传媒、教学科研、文化艺术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策划、宣传、教学等综合性的工作需求。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视听语言、电影美学、中国电视史、影视批评、电影作品读解、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影视批评写作、电视编辑、传播学等。

太原师范学院2015年艺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表

(具体分省计划以各省招办公布计划为准)

科类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学费

(元/年)

计划数(人)

招生范围

测试科目

备注

艺术类(文理兼招)

美术学

本科

四年

7800

700

河北、江西、江苏、河南、甘肃、黑龙江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素描、色彩

除山西以外使用省统考成绩的省份以当地招办公布的计划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产品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绘画

本科

四年

7800

动画

本科

四年

7800

音乐学

本科

五年

7800

230

山东、河北、河南、甘肃、湖南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歌曲或乐曲一首

音乐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编导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河北、湖南、河南、甘肃

(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舞蹈基本功(40%)、舞蹈片段(30%)、音乐即兴(30%)

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戏剧影视文学

本科

四年

7800

100

山东、河南、湖南(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笔试80%、面试(即兴评述)20%

美术学(书法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湖南、河南、甘肃、江苏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第7篇

[关键词]理工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参与度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理工人才,应当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关注作为接受主体的参与度。所谓“参与度”,这里主要指学生实际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时间、投入程度以及学校吸引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1]。本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理工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度,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参考建议。

1调查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在分析研读相关文献并参考已有参与度调查量表[1-3]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编写了《理工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包含个体背景信息、对传统文化的主观态度、参与情况、主观期望及评价5个方面的内容,共27题。其中,与参与度及影响因素相关的共9题,主要围绕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和讲座、校园社团及其他文体活动展开,具体问题涉及学生参与的主观意愿、投入的时间和学习态度、方式方法,影响因素方面,充分考虑了组织运营、教师素质与能力,以及接受主体的性别、年级、专业、职务、兴趣爱好等。本次调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月,调查对象涵盖武汉地区六所不同层次理工院校部分全日制本科生,其中教育部直属院校三所,含“985”一所、“211”两所,湖北省属院校三所,含公办院校两所、民办院校一所。问卷采用实地调研,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学生群体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学生现场填写纸质问卷,现场回收。调查共计回收问卷444份,有效问卷407份,有效率为91.67%。研究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以IBMSPSSStatistic21为主,同时兼用Excel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频数分析。样本统计情况见表1.总体来看,样本的年级分布较均匀,性别、学科分布符合理工院校特征,抽样情况比较理想。参与度及影响因素相关的9道题中,除却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主要问题提供的选项之间均具有参与度从高到低的程度递进关系。对该部分选项进行量表式赋值并做可靠性分析,得到Cronbach'sAl-pha为0.708,大于0.70,说明问卷各项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显示,KMO值为0.669,大于0.6,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2研究发现

2.1参与度的描述性结果

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网络和实地调研,问卷将高校现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分为通识课、讲座、社团和文体活动四个维度,设置以下四个问题,考察学生的参与情况:1)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含大学语文、在线课程等)。A.学习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作业,有时参与课程讨论;B.按时到课,但一般不听课,做其他事情;C.感觉很无聊,有逃课或迟到早退的现象。2)传统文化类讲座。A.只要有机会就参加,积极投入;B.偶尔参加,完成任务即可;C.从不参加。3)传统文化类社团。A.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投入;C.经常参加社团活动,但只是走过场,完成任务即可;C.偶尔参加;D.从不参加。4)传统文化类文体活动(竞赛演出等)。A.经常参加该类活动,曾获奖;B.喜爱参加该类活动,不在乎是否获奖;C.喜欢观摩该类活动;D.除了学校要求,从不参加。为充分展示该部分的调查结果,课题组使用Excel对以上四题的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见表2。数据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整体参与度不高,大多数学生偏向于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教育活动。相对而言,通识课程的主动参与度最高,其次分别是讲座和社团,文体活动的主动参与度最低。众所周知,通识课是高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直接与绩点挂钩,是学生必需参与的教育活动。相比而言,讲座、社团、文体活动不具有强制性,且管理一般较为松散,随意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意愿。

2.2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2.2.1学生个体特征学生个体特征对学习参与度存在直接影响[2]。通过对样本的交叉分析发现(表3),学生在不同教育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等个体特征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学生干部身份的影响最为全面,其次是学生所在的年级和专业、性别对参与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情况略有不同(表4-7)。首先,学生干部的参与度在四个维度上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在“社团”“讲座”两个维度尤为明显(表4)。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干部有更高的热情和责任感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从性别来看(表5),男生在各项活动中的参与度均低于女生。其中“讲座”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女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学习意愿高于男生。学生所在年级的影响显而易见(表6)。在“通识课”维度上,大一学生参与度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与大二、大三年级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结合课题组前期调查,通识课多集中在第一个学年开设,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文化活动”方面,学生参与度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大体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大四学生参与度高于其他年级,且明显高于大一、大三年级。显然,随着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和综合素养的需求逐步增强。另外,在“讲座”维度上,大二学生参与度稍高于其他年级,在“社团”维度上,大四学生参与度稍高于其他年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传统的理工院校不断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在传统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含文科在内的众多专业。本次调查随机取样,涵盖理、工、文等众多专业的大学生。研究显示,文科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参与度普遍高于理科、工科及其他专业学生(表7)。经过T检验发现,以下项目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在“讲座”参与度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在“社团”参与度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工科学生;在“文化活动”参与度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工科学生,理科学生显著高于工科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所在的专业对其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度有显著影响,相对文科生,理、工专业学生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参与度也明显偏低,应当引起重视。2.2.2校园环境因素个体特征之外,校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将校园环境因素分为7类,即学校要求、教师知名度或教学水平、实用价值、个人兴趣、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或方法、他人介绍、分数高低或是否加素质分、其他,将其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四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8。为使检验结果更加直观,本文同时将具有相关性、显著相关性的项目筛选出来并用符号标注(表9)。从表8、9可以看出,校园环境整体上对学生参与度影响较大,部分因素与参与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或“正相关”关系。其中,“分数高低或是否加素质分”对“通识课”参与情况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192;“实用价值”对“社团”和“文化活动”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42、0.172。这一结果说明,“实用性”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从接受主体方面来看,目前理工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学生普遍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是否能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或绩点,并明显倾向于对学习生活具有实用价值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知名度或教学水平”对“讲座”和“文化活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系数分别为0.137、0.147。由此可见,学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值得关注的是,“他人介绍”对于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社团”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类活动的组织,相对课程教学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较为松散,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更容易受到兴趣的引导,因此也更容易接受同学、朋友的介绍和宣传。该现象一方面显示出社团类活动的“口碑”效应,一方面说明“兴趣”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3建议

综上所述,理工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在参与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校园环境因素对学生参与度有较显著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西方现代文明的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意识相对单薄,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淡化。受专业设置和学科方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理工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职业规划与传统文化之间表面上没有密切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调查结果显示,理工院校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整体不高,普遍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参与的情况。目前,学校多采取加学分或素质分、组织有奖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干部”这一群体普遍具有良好的参与度,该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颇高,同时也提示责任意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中的重要性,应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从情感和认知两个层面加大传统文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如:专业课教师可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优秀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学生治学创新、建设祖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设立普通话校园宣传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诵读比赛,汉字文化节、古典诗歌节、国学经典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布置刻有古语名言的景观石,设置古代思想家和科学家塑像,教室内装饰古典诗词名句的画框,广播节目中增设传统文化专栏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举办“传统文化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感悟其价值和魅力。其次,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传统文化类课程的研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调查显示,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由于目前相关课程主要局限于通识类,该类课程又主要局限于低年级,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年级之间参与度整体上的不平衡状态。与此相关,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和讲座的关注度。因此,需加强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如:充分利用各类教师提升计划和寒暑假期,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修,提升理工院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课程的研发,可统筹规划大学语文、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聘请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编写中华经典大学教材,丰富开设课程的内容,力求涵盖文学、音乐、绘画等多方面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突出地域特色,如湖北地区的屈原精神、荆楚文化等。同时,科学设置该类课程,将各类课程尽量分散到不同年级,解决目前各年级在参与度上的不平衡现象。此外,需回应学生需求,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结合本地特色,组织学生建立考察本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团队,依托理工科专业背景,开展对于中华传统工艺、器物技术的研究并产出成果,尝试以传统技术智慧促进当代技术创新;以广泛流行的国风音乐、汉服文化为切入点,将流行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审美意识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公众号、微博等学生高频率使用的媒体平台,推送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举办线上文化知识有奖竞赛活动。针对“他人介绍”的积极影响,加强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打造有“品牌”效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35-43+63.

[2]陈萍.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

第8篇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出更高层次的标准,主要考察其是否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否具备现代化的信息意识。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也是反映社会气候、联结时代脉搏的重要场所,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1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不同专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不一样

高校专业门类繁多,不能仅仅依靠专门的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应发挥其他课程配合教学的作用,然而,其他课程由于各自专业性的不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侧重也有所差异。有的专业对计算机要求较高,如信息类课程;有的专业对计算机要求较低,如文科类课程。

1.2课程内容杂而不精,课时数相对较少

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具体学科比较多,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技术、网络与数据通信等。这些课程的专业性较强,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而对于文科类学生,这类教材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既不能有效发挥教材的作用,也无法真正使学生掌握有用的学习内容。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课时也设置不合理,无法充分满足一系列教学任务的课时需求。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学生的课程压力过重,无法进行科学学习。目前,高校计算机类教材动辄几百页,比如一个“DNS域名解析”的概念反反复复讲了很多,但是学生仍然一头雾水,这就表明教材的编写是不太科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讲解这一概念时牵扯出很多相关概念,而对这些相关概念又在教材中缺乏详细的延伸。

1.3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普遍化,已经逐步向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类课程靠拢,是每个大学生入学必修课。然而,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却未能取得长足进步,教师数量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师资力量的不完整也导致部分教师课程压力过重,顾此失彼,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2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内涵

上述问题暴露了当前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症结所在,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2.1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及自身客观条件的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对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既有研究型的,也有实践型的。反映在实际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计算机理论研究,对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编程语言等擅长从理论构建的角度提出一系列观点;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呆在机房里研究网站开发、系统开发的实战技术,综合运用多种开发语言。

2.2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全面教学

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增强学生参与性的重要途径和内在动力。当学生发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时,他们便会自觉地参与进来,自主探究,由此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电脑损坏等现象,一般性的电脑故障可以及时修复,而技术性故障则是学生加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学习的契机。硬件故障主要从主机找问题,软件故障则需要调试系统,利用便捷工具,对电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清理。

2.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调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立体式教学,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2.4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进行实时教学和学习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在线解答。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能够及时批改作业,实现了双向互动。

2.5进行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人而异制定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增强教学的延伸性,将学生从课堂引向课外,注重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03-04 收稿日期:2016-10-10

作者简介:张瑞平(196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备受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关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正是应学前教育事业这一发展之需,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步入专业化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幼儿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合格甚至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重任,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要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

本研究旨在解析《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找出当前学前教育R悼纬烫逑抵写嬖诘闹饕问题,构建符合国家、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高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专业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1.《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

《专业标准》作为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其基本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基本理念包括“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基本要求组成,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教师分别规定了14个领域和62项基本要求,架构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

在实施建议部分,《专业标准》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学科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依据《专业标准》要求,对照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1)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

“师德为先”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易受伤害,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保护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专业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共提出了20项基本要求。

“重专业知识与技能,轻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我们现行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之一。对照我们现行的课程体系,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修课程,我们对学生“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教育都是渗透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政策解读等相关课程,学生缺乏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课程考核方式看,我们现行的考评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评,而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专业态度方面的考评。当然,价值观、专业态度等很难用行为目标描述或检测,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可以因此而弃之不顾,而要精心研究,找到合适的评价方法。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要依据《专业标准》,把体现价值观、专业态度、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作为我们课程研制的重点,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在全面考查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2)要重视并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在专业知识方面,《专业标准》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幼儿发展知识、幼儿教育和保育知识,而且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通识性知识。

“重专业知识,轻基础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前课程体系的又一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学生多为三年制或五年制大专,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幼儿园的课程包括五大领域,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如果缺乏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在幼儿园教育中就会捉襟见肘。而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占大部分的是教育类课程和技能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内容明显欠缺,尤其是三年制大专,除思想修养、大学语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几乎没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为此,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应重视并加强基础文化类课程。

(3)要重视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能力为重”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该标准从7个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提出了27项基本要求,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保教实践能力。而实践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实践课程不能落到实处是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的实践课程在第一到第五学期基本都是在校内观摩幼儿园录像或模拟实践,学生缺乏观摩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虽然有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但多是放羊式的,缺乏老师的专业指导与监管,甚至有的学生因对口升学、找工作等多种压力,只拿着实习鉴定表让某个幼儿园盖了个章,而没有去实习。为此,我们应关注现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效的校企或校园(幼儿园)合作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备相应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师。

(4)要重视并加强学生自我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是《专业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在教育工作中学会主动收集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学会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广泛开设各门课程,涵盖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时空上获得延续性,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指в胙盗罚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和教育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将以《专业标准》作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的指导,根据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结构合理、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1.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岗位职责。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①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②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③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④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⑤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

⑥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幼儿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可概括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八种职业能力,即: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除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外,其他七种能力恰恰是《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七个领域要求。为了更好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见表2)。

3.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专业标准》及幼儿园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构建了新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必修课程。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把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及30项基本要求作为课程目标,并根据此目标来确立课程内容,设置了26门专业必修课程(见表3)。

(2)加强基础文化素质培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幼儿园教师通识性知识的要求及学生发展需要,除上述专业必修课程,我们加强了公共基础课程,以夯实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素养、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科学基础等。

(3)兼顾学生个体优势,开发专业拓展课程。

为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凸显学生的优势,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们还设立了大量专业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幼儿教育前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3岁婴儿保育与教育、育儿百科、幼儿经典绘本导读、幼儿影视作品欣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科学活动小实验、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件制作等。

(4)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议及要求,我们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综上所述,我们新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如某一文种的概念、格式、特点、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等,其目的是让学生首先得到写作的理论形态,树立一种写作标准。第二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典型文章,即以具体的文章去印证所学理论,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第三步,写作训练,即运用所学理论去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写作能力。这一教学过程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由理论而实践、先他人而后自己的过程,看似很合乎教学规律,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应用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文体,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如公文、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而在通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远离实践,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教师授课时又过分偏重理论讲授,使得学生真正动起笔来只有框架,而无内容,感到无从下笔,对内容的分析认识也鲜见力度。其次,我国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思维及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直接造成应用文教学难以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此外,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功底欠佳,对事物的认识、概括、分析能力积累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笔者认为,须从努力让这一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而具吸引力开始。

二、回归现实生活,实现写作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应用文写作所涉及的文种,有许多是学生工作之后才真正适用的,写好应用文需要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而在校学生恰恰在实践体验和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富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既需注重理论更要加强实践。闭门造车是难以造出好车的。所以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状况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起“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变封闭的凭空模仿为开放的可视“临摹”的责任,以切实改进高职应用写作课的教学。

这里有几种教学实践形式可供选择:

1、模拟演示法。可借鉴法律专业“模拟法庭”的教学经验,建立专供应用写作模拟训练的实验室,或直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当堂让学生扮演(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自己来“演示”文种,而非枯坐静听教师解析讲授。如制发文件,办理公务、组织会议、商务谈判并订立合同、订计划作总结等等。笔者在讲授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时,曾尝试组织班级开座谈会,会前要求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开会时学习写会议记录,会后学习写会议纪要,纪要发出后,再组织学习制作简报――这样,学生既熟悉了会议的一般流程,同时也学会了不同应用文种的写作,而且其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学习兴趣都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理论“填鸭”。再如,“公文”中讲到“发文处理”时,因它的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笔者在介绍处理程序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从草拟、会商、核稿、签发、注发到分装、传递、立卷、归档安排了“流水线作业”,变抽象、繁杂、枯燥的纯理论讲授为具体的、亲身参与的体验式技能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要求的理解。不仅如此,对高职学生来说,还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后即可驾轻就熟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写作实践。学校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部门齐全,活动众多,如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每举行一个大型活动前,可让学生学写“活动策划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学写新闻报道和简报、纪要等;活动结束后,可要求学生学写总结。再如,前面已提及,组织会议可让学生写会议通知,开展新生素质状况调查,可让学生学习设计调查问卷、学写调查报告,涉及学生奖励或违纪处置时,可让学生学写相应公文,等等。组织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更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3、注重课堂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写作教学大约70%用于讲(理论),只有30%用于写(学生训练)。笔者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时间的分配(安排)不尽合理。因为这样最多只能培养出理论上的专家。要想培养动手能力强、真正具备写作能力的学生,就必须重视他们的写作训练。

课堂训练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环节,而且方式很多。比如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病文,让学生尝试进行修改,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然后选出典型文章点评讲解。当然,课堂训练应体现科学性,因为课堂时间毕竟十分有限。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有一个班级,学生的文体意识较为缺乏,“决定”、“决议”不分,“报告”、“请示”混用,怎么办?在课堂训练中,笔者采用“一题多做”的方法来训练,通过区分讲解,引导学生体味相近文体的细微差别,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它源自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和学生积极参与,即在教师引导下,课堂上经常性地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组织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己去寻求较为合理且并非唯一的答案,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来学”,往往能够收意外之功效。

具体到授课实践,在讲解每一应用文种时,可将授课分为案例概况、分析、讨论、实践性演练4个环节来进行。试以笔者对“总结”的讲解为例。讲解本部分时,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去释义、讲解,而是选择从直接向学生展示本校学生干部撰写的流水帐式的工作总结开始。如:“1、×年×月×日,举办了××比赛”、“2、×年×月×日,举办了××晚会”……由于学生或多或少有过写总结的模糊经验,因而例文一经推出,很快就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提出了质疑。笔者不置可否,“顺其自然”地引导,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一时气氛活跃起来,质疑语言、内容、行文格式等问题者渐多,甚至连一些平素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加入了看似混乱的舌战。待学生高下难分,莫衷一是时,教师适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照讲解了总结的写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学习兴趣得以恰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中,其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伴随着主动的探寻大大提高,做起课堂练习来大感得心应手。

总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并非山穷水复,其改进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勇于拓宽思路、回归生活,加上科学、灵活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看似枯燥乏味的应用写作课堂就会真正生动有趣起来。

参考文献:

[1]尹建学.建立开放教学模式形成大实践教学观.应用写作.2003.10 41-42.

第11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类招生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宿迁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26—03

[作者简介]周莲芳,宿迁学院教务处教务行政科助理研究员(江苏宿迁223800)

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类招生——高教领域的新尝试

按大类招生,就是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按学科大类制定教学计划的一种招生模式。前两年按学科中各专业培养规格的共同要求进行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后两年再根据学生意愿、教学资源、社会需求及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分流并组织专业教学。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高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实行按大类招生,可以简化招生程序,便于学生选择感兴趣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办学模式尚在探索中,一些高校在理论认识上仍较模糊,在实践中存在跟风跑、贪大求全、忽视事物关联性等现象。譬如,有的新建高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存在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原有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等问题;在实施大类培养模式时多从地区实际出发设置口径较窄的专业;多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的岗位针对性过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行“大众化教育”等等。如此种种,显然有悖于高校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在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时,既要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又要坚持全面、科学推进。

(二)宿迁学院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解析

宿迁学院是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地处苏北经济洼地,实行“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办学体制。该校基于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在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由于所处地域的典型性与办学模式的独特性,其按学科大类进行模块化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对地方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宿迁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条件

(1)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学院立足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联建高校专业优势和人才市场需要,兼顾考生意愿和学习能力,重点建设地方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形成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多科性、应用性、高柔性的学科与专业体系。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将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个专业向相关系(部)集中,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2)专业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宿迁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各专业公共课程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由所在系(部)统一设置并安排教学计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模块设置充分体现各专业特色。与之相适应,学院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完善以学分制为手段的弹性教学制度,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读学分。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获得科技与发明专利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奖等获得创新学分,并可以代替部分选修课学分。

(3)高质量的学科基础教育保障。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低年级“大类培养”需要高校具备高质量的基础课,以提高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的水平,高年级“分流培养”则需要学校具备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八校联建的独特办学模式,使宿迁学院显现出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互补性特征。目前,学院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已处于同类高校领先地位,其中由联建、外聘、本院相结合组成的师资队伍便是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

2.宿迁学院大类招生实施规划

宿迁学院目前设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2008年,宿迁学院针对自身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目标定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学培养思路,率先在经济贸易系实施按大类培养模式。目前,根据八校联建的办学现状和专业布局,又积极酝酿将招生大类扩展到社会服务系、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等大类,逐步在校内实现更广泛的“通才教育”,“按专业大类招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也已成为宿迁学院教改立项的重点课题之一。

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定义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

具体实施“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时,坚持“加强通识平台,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方向模块”,不断扩大能力培养型课程比重。

1.强化通识教育,分类、分级设置公共课程

“两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系列课程组合成的公共必修课程平台体系,突出素质教育,强调整体优化。虽然全校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统一,但难度要求不一,因学生基础水平相差较大。在各类教学资源优配下,排的总和,是培养模式方案的实质体现。课程体系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构成、各门(类)课程间的比例以及课程如何进行组织”,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

在“金字塔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平台”指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三大类,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平台课程一般占学生毕业所需总学分的60%;“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学术科研项目、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模块”加选修课占总学分40%左右,是对全校所有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平台+模块”的组合,在课程设置上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在共性与个性上的整合”,具有创新意义。

(二)宿迁学院“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思路

地方高校“平台+模块”课程设置应遵循立足基础、文理并重、数量精少、便于管理的原则,强调课程设置的学科交叉、整体优化和动态发展。宿迁学院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于2009年制订了新的本科大类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并于近两年逐步推广实施,其突出的特点便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水平的不断提升。

宿迁学院按性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主要包括四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每个平台下面可分若干模块,模块中包括若干课程群。原则上,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分安排,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的30%。

宿迁学院大胆实施教学改革,规定“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作为其学科基础课程,不同系根据本单位的要求,相应地按A、B、C等选择一个类别,实施分类教学;将“大学英语”、“计算机”实施A、B班分级教学,即学生入学后组织水平考试,按考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英语课程实施文理交叉分级教学以后,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以及四、六级通过率均明显提升,2010级文、理科A班学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99%以上。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学科基础平台

地方普通高校改革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应本着宽广、深入、交叉的原则,充分融合各专业的共性构建大学科基础平台,而首要任务便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2008年开始,宿迁学院优先选择学科布局合理、学科基础雄厚、教育教学条件好的经济贸易系进行大类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该系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五个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和经济两大学科门类,前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计划相同课时达1884以上,在学科基础方面具有极大的相通性和相似性,完全具备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基础条件,培养进程十分顺利。

3.打造特色精品,夯实专业课程平台

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按照突出专业内核、追踪学科前沿的原则构建主干课程,按照灵活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模块课程,从而凸显课程和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学生培养专业特长搭建平台。宿迁学院在构建学科大平台的基础上兼顾各专业个性构建学科专业平台,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精品课程,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又进一步整合、精简专业课程,重组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倡导以讲座或专题形式开设16学时及以内的“微型课程”、“单体课程”。此外,学校还不断鼓励教师开新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课程。

4,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宿迁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从基础、提高、综合三个层次设计实验项目,按照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社会实践五大模块构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选择经济类々业和机械类专业进行试点。实践中,准确定位五类课程子系统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并从整体上科学把握课程门数和学时、学分分配比例,使课程体系更具系统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切实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规格要求,使“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达到整体功能上的最优。目前,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工程正在积极筹划中。

三、“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地方高校应在已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平台课程实行归口管理,每个学科专业划定一些“最基本、最有价值、最为核心”。的课程,作为学科专业的平台课程,并加以重点建设,确保学生知识基础和专业规格。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努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要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聘请本学科资深教授担任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重点建设基础较好、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专业课,使之达到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二)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地方高校要在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灵活选择专业方向与选修课程的机会。一是要通过实施平行的通识与基础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丛水技能的基础上,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二是要通过柔性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让学生结合兴趣、志愿和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地选择发展方向,以增强就业的广度和适应性,进一步扩大多种规格的选修课范围,开发具有地办特色的专业任选课程。三是要通过控制课内学时总量,为学有潜力的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有利于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地方高校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和协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平台搭建与模块设计:进一步理清各门课程之间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注意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科积累和教学改革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要鼓励学生义理交义选课,旨在拓宽基础,消除专业偏执,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以进一步将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四)构建科学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

按大类招生培养的高校还要以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支撑。如要积极推行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核心的学分制,逐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师制,修订以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籍管理规定等。当然,“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实施,还需要质量高、数量全的师资和课源,需要精良、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其他硬件资源,需要选用或编写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运用价值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更需要一支“与改节同步、有着先进教育管理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队伍。因此,如何挖掘现有资源,向管理要效率,是逐步推进“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关键。

注释:

第12篇

根据省电大《关于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2003年春季教学检查的通知》(甘电大字[2003]048号)文件精神,依据文件所列自查提纲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试点队伍建设方面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而教学质量的保证依靠于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我校一贯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外聘教师的选用、培训,不断规范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努力提高专兼职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采取多种措施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的在职培训。

1、试点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配置情况

试点专业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专业学科电大教龄电话呼机年龄专兼职分级备案

省电大分校

英语解晓裕女大学高讲英语8676888236兼无备

王东升男大专讲师英语2676648038专无备

李海芳女大学讲师英语41399377900527专无备

计算机张东明男大学讲师计算机8676485932专备备

刘顺志男大专讲师计算机5676485925专备备

孙发强男大专助讲计算机6676843730专备备

周红燕女大专助讲计算机6676485928专备备

法律金发琰男大专助讲法律51399379098129专备备

文彬男大学律师法律7676443740兼无备

周诗文男大学律师法律3 兼无备

工商管理刘国辉男大学会计师会计4676831229兼无备

杜瑞军男大学会计金融 2 26兼无备

周忠林男大学会计工商管理2 26兼无备

高级护理邱勇玉男大学医疗副主任医师3 37兼无备

何喜军男大学医疗副主任医师3 38兼无备

赵宁国男大学医疗副主任医师3 58兼无备

陆仁杰男大学普外主任医师3 59兼无备

公共课教师田军男大学讲师电气10676831237专备备

张继东男大学讲师数学10676699935专备备

王志国男大学讲师中文5676410234兼无备

李奋武男大学讲师物理6676605336专备备

宋小军男大学讲师英语4676453528兼无备

丁军霞女大学讲师工商管理4676485941专无无

2、试点教学管理、技术和科研队伍配置情况

姓 名职务学历职 称年龄专业学科电大工作年限分级备案备 注

省电大分校

教学管理人员程东晖校长大学高级工程师56铸造16备备

李 飞副校长大专讲师38机械16备备

张继东教务科长大学高级讲师35数学11备备

李发华教务干事大专讲师40理工师资13备备

岳玉玲考务干事高中政工师48 5备备

技术和科研人员刘顺志 大专教员24计算机5备备

张东明 大学讲师31计算机8备备

李奋武 大学讲师34物理8备备

孙发强 大专助理讲师28计算机6 备备

周红燕 大专助理讲师28计算机6备备

3、试点人员接受试点相关培训的情况

我校在校教职工23人(其中服务人员4人,行政及教学管理人员8人),“试点”教学外聘教师13人。自99年以来,校领导3人8次参加省校统一组织的试点教学培训会、教师2人4次参加省校统一组织的试点教育技术培训会及1人1次参加中央电大课程的集训、教务管理人员2人6次参加省校统一组织的教务管理软件培训会。这些培训对我校的试点教育起到基石的作用,使得我校试点教育能够稳步前进。

校领导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在试点教育中期检查之前曾作了大量扎实的培训工作,使得我校试点工作在中期评估中得到较好评价。中期评估之后,每学期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集中组织学习有关试点教育的文件资料、讨论各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改革、总结交流各课程教学特点及教学经验等三至四次,教职工可随时通过校局域网或登录电大在线学习有关试点教育及教学的知识,保证教育观念、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对外聘教师,每学期开学伊始专门召开外聘教师工作会议,阐述试点教育的特点、技术支持、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要求外聘教师不定期到学校计算机室通过上网学习试点教育的相关知识、下载所承担课程的有关资料,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达到能够胜任试点教学的教学任务。

总之,我校试点教育的培训工作比较到位,通过培训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基本胜任试点教育与教学工作,保证了我校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4、试点人员接受培训的效果

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在试点教育中期评估之后已掌握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能够胜任试点开放教育的教学。

兼职教师在上岗前皆进行了一定的培训,通过培训逐步了解、认识电大开放试点教育教与学的特点,认识到课程辅导教师、责任教师的职责,掌握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通过培训使得所聘兼职教师基本能够胜任试点教育的责任教师

分校领导均具备网上浏览、下载所需的教学信息的能力。具备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教务管理软件导入和导出管理信息。能够使用电子演示文稿的应用,BBS网上讨论。

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我校自2000年秋季开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远程开放教育应当适应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要求,应是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学为主,教师以辅助为主的教学形式,逐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就显得由为重要。

1、试点必修课程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品种和数量

三年来我校开办了开放教育试点5个专业,已开出的40多门统设必修课中,除每门课所配套的文字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以外,含有实验课还配有实验教材,录像教材26种,录音教材7种,VCD光盘10钟,并利用中央电大网上教学平台所提供的IP课程课件、CIA课件和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放直播课堂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服务,并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指导信息,教学辅导以及作业、答疑、试题等动态资源。对所开设的必修课程还进行了网上讨论或答疑,对部分课程还开展了网上视频答疑,所以现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教学,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文字教材加面授教学“的局面,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通过直播课堂和网上辅导、答疑、再给必要的小组活动和面授讨论,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2、自开课堂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建和共建共享的情况

我校二OOO级《英语》专业选修课为《大学语言》、《英美文学导论》;二OOO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选修课为《管理住处系统》《通信原理概论》,法学专业选修课为《法律思想史》《房地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法学》《计算机应用基础》;2001级和200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选修课为《国际企业管理》〈〈经济数学〉〉〈〈现代管理专题〉〉。2001〈〈妇产科护理学〉〉《健康教育》五个专业所选的选修课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工作的需要,由学生自己选定,并由专业教师讨论审定通过的,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是有促进作用。对于自开课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应用,我们针对不同的课程,选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如:《大学语文》《英美文学导论》《国际企业管理》《现代管理专题》这几门课程主要是利用中央电大网上提供的信息、辅导、作业和辅导教师答疑来进行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通信原理概论》这几门计算机类课程利用自做幻灯片和电子教案授课等方式进行辅导教学。《法律思想史》《房地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法〉〉〈〈妇产科护理学〉〉可利用医院、政法部门一些事例以及在实际工作的经验指导学生学习。

3、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我校为了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专门设置了主管教材、音像等多种媒体的主管人,并有专人及时录制中央教育台频道播放的开放教育有关的辅导课、直播课堂和相关的内容。主管教学的人员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时订购本学期录象带、录音带和VCD教学光盘。各课程的责任教师和各班的班主任及时了解开放教育网上的教学信息、重点难点辅导、列题解析、答疑讨论和作业评判等内容,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支持服务。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式学习,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三、入学测试与课程补修

1、 入学测试情况及学生基础状况分析

根据省校的要求,对每季招收的学员,分校能按省校统一安排的时间,精心组织入学水平测试考试,并按时将试卷送交省电大,试点学员参加测试率达100%。

我校共招收专升本学员四个专业五个班,大专(高护专业)一个班,从入学摸底情况看,入学以前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工作(见下表)相同或相近的占大多数,反映出学员专业基础较好,但调查中也发现,学员普遍感到英语基础较差,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

年级专业层次人数原学历与本专业

相同的人数从事工作与本专业

相同的人数

00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17178

00秋法学本科121110

00秋英语本科444

01春工商管理本科22516

01秋高护专科202020

02春工商管理本科8­­——2

2、 本科试点专业补修课程的组织和考核。

我校200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0级英语、2001级高级护理专业的学员所学专业均是本专业,因此这三个专业的学员不需要补修课程。2000级法律、2001级工商管理、2002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个别学员是非本专业专科生。对于这部分学员,我们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他们根据专业要求及本人实际情况补修相关课程。要求学员每学期开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申报补修课程名称,学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补修课程的学习方法,学小于每学期末对补修课程进行测验检查。

四、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1、试点教学文件的完备程度,结合实际和改革创新的特点

专业教学计划名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文件

2000级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法(下)有有甘肃电大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实施意见1、甘肃电大教学通讯

2、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00(2001)级教学计划(教育试点专业

集中实践无有

2000级法律专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法律文书有有甘肃电大本科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教学实施意见

集中实践有有

200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无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实施意见

2001级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公司概论有有甘肃电大本科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意见

流通概论有有

资本经营有有

国际企业管理有有

2001级高级护理专业高级护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医学遗传学有有甘肃电大专科开放教育《护理》专业教学实施意见

诊断学基础有有

内科护理学(上)有有

外科护理学(上)有有

我校本学期教学文件统计如上标表,各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等文件都俱全,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法律本科专业法律实践及毕业论文的安排意见》、《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安排意见》、《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安排意见》等文件以便指导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2、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

(1)、确定班级负责人,加强管理。我校对试点专业每班配备一位责任性强,具有进取性的教师作为班级负责人。班组负责人行使班主任职能,对学员全面负责,保证学员、责任教师、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负责将学习信息及时传达给学员。通过半年的尝试,确定班级负责人保证了学员与学校之间的正常交流,能为学员及时排忧解难。

(2)、以课程为单位,确定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大胆改革、探索。根据课程、学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对比较容易理解,需要多练习、记忆的课程,以自学为主,让学员具有充足时间进行学习,责任教师负责个别答疑及批改作业。对理解困难,自学费时费功的课程,辅导教师以面授方式集中重点讲解,解答疑难点(有录像带的集中播放录像)。对于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课程,责任教师按章节为单位,不定期对学员答疑,解决疑难问题。

(3)、以学员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每门课程都配备责任教师,责任教师负责从中央电大网站及省电大网站下载有关学习内容,并及时下发给学员。责任教师负责向学员答疑解难。学校各科室,所有管理人员办事协调高效,力所能及地利用所有资源,保证服务质量,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依据开放教育试点及学员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责任教师根据课程确定教学计划及集中授课的地点、时间,但不强求学员,让学员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听讲。这样更有效地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同时学员在学习时能够自我决断,自我管理。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及效果

1)重入学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多种媒体学习的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学生入学后,我校专门安排了对学员的计算机上网培训,由计算机老师带领学生在微机房集中学习,边讲解,边操作,使大多数同学尽快掌握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教学内容和信息。同时,对全校各专业上网时间由教务科作出统一安排,保证学员每周有2——3小时上网时间。

3)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教师提供三方面的服务:一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二是配合辅导教师辅导学习方法,提供心理咨询;三是给学生指点学习评价系统,以利用完成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任务。在我校,各开放式教育教学班的班主任就充当了指导教师的角色。

4)组织好学习小组活动,相互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校把各专业教学班按行业相近,单位相同,学习地点就近,并以自愿为原则组建几个学习小组,选定组长,负责召集工作,一般2——3周开展一次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学习交流,探讨问题,沟通信息,取得了很好的互学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5)抓好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分校专门制定了“平时作业及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按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布置,并由责任教师认真批改,给出成绩,作好记载。

6)提供周到的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为了解决网络速度慢影响学习的问题,我校专门指派一名教师负责将有关的学习资料从网上下载后复制到校园局域网上,便于学生学习之用;对有困难不能按时上网的学生,班主任还通过软盘拷贝资料下发,这些作法都受到学生的欢迎。

4、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

1)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在专业教育中突出实践环节。

电大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同时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因此,本校在专业知识教育体系中,突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开拓学员视野,强调理性知识向感性知识的转化,积极为学员进行素质培养创造条件。本校现有5个专业的教学班,其中高护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要利用实验实习基地的设施,开展各课程的教学和实习,一些临床课程的考核采用定期、定点的办法进行,从质量上保证专业知识教学的效果,促进各学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一是通过各学员与教师的互动教学完成,二是不定期的采用技能竞赛、比赛的形式,检验和督促学员的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法律专业、英语专业则采用课堂形式的的小组讨论、案例模拟、实践调查来学习和巩固各课程知识,强调动口、动手、动脑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2) 以专业教育为重点,强化教与学的各环节,努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专业教学是电大教育中的日常教学工作,针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高护专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如高护专业的药理学采用实践法与研讨法进行教学,计算机专业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主要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员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开设小班上课,建立学员与教师定期联系制度等促学措施,工商管理专业、法律专业、英语专业的教学突出实际应用性,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主要渗透于问题的解决,案例分析、情学模拟是教师和学员检验课堂教与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学员在课后还要阅读许多背学材料,考察和研究本专业领域相关动态,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5、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情况。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两级党委的安排,始终把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具体作法:一是加强领导班子与支部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搞好校风建设;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四是发挥工青妇群众组织作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几年来,学校年年被评为综合治理优秀单位,2001年学校被授予“文明学校”,校园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实验、实习场所承担实验(实习)项目容纳学生人数备注

本校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计划所列计算机类各课程实验、实习27正在使用

本校电子实验室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各实验20使用

矿区一中英语专业教育实习4使用

矿区法院 法律专业教育实习12使用

矿区财税局工商管理专业实习。20待协商落实

矿区人民医院高护专业各课程试验、实习22使用

2、试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

我校现有专业及人数如下表:

专业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英语法律工商经营管理 高护

级别2000级秋2000级秋2000级秋2000级春2002春2001秋

人数1941122823

校实践教育基地及开设专业如上表所示,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各课程实验项目都能按时开出,其实习在本校可完成。英语、法律专业所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各实验在本校计算机实验室按时开出;英语专业4名学员均来自矿区二中英语教师,故其教育实习在本单位可完成;法律专业11名学员中7名来自矿区法院、公安局,我校决定以矿区法院为法律专业实习基地。工商管理专业22名中18名来自四四厂(矿区)各二级单位的管理岗位,其社会调查在本单位可完成,我校决定以矿区财税局为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待协商落实。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还添置了TEC-2000试验箱,对护理学专科我校和厂职工医院联合办学,基本都是职工医院的护士,其中一部分实验在职工医院进行。化学方面的实验我们和厂工业学校试验点上进行。

本学期实践教学主要是2001级高护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实验,该课程实验均在矿区人民医院职业病科进行,其实验课都能按时进行。

3、集中实践环节的落实情况

2000级英语、法律、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三个专业的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按照省校要求已经落实。为了更好地落实省校精神,我校制定了《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法律本科专业法律实践及毕业论文的安排意见》、《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安排意见》、《关于二〇〇〇级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安排意见》等文件以便指导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使集中实践环节得以有序进行。

六、学习支持服务

1、为学生提供助学服务的措施和效果

(1)为各门课程聘请辅导教师,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一心一意为学员提供助学服务。主要通过定时组织面授辅导、观看录象带、收听录音带、上网等措施为学员学好课程提供方便。要求班主任及时掌握各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和辅导教师、学校沟通。

(2)教学班以班为单位进行组织,内部建立若干学习小组。采取开学注册,开班会,进行学期教育,通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及所开设的课程,介绍辅导教师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情况、重要信息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3)自愿结成学习小组,小组内学员经常集中在一起学习、讨论、上网、看教学录象带、听录音带、电话答疑等。

(4)向学生公布每个开放教育专业的教学信息网页,以及课程负责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电话答疑号码等,给学生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学生可以在家中或任何方便的地方,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网络向教师提问,并得到教师的电话答疑或网上辅导。

(5)为学员翻制光盘、录象带、录音带,复印各种学习资料等。

具体支持如下表:

网上服务辅导形式自学小组学习服务学习方法

内容网上辅导、CAI课件、直播课堂、VBI广播、电子邮件专业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室、图书室、录象材料教室、计算机室自学、看录像听课、笔记、作业、做实验、复习

及时程度优一般一般一般

满意程度好一般一般一般

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既学到知识,又增进了友谊,求知欲望旺盛。实施后,学生普遍感到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所学课程心中有数。对各种教学支持服务感到满意。

2、为教师提供助学服务的措施和效果

(1)提供文字主辅教材、录音带.、录象带、直播课堂等资料。

(2)可在图书馆学习和借阅资料,

(3)可在计算机室上网学习和下载相关资料

(4)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计算机一台,为教师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

(5)对于所授课程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好的教师进行一次性奖励资金一百

(6)对于撰写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50--100元

(7)给外聘教师提高课时费(我校所负课时费是本地区最高额)

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外聘教师的责任心,为试点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教学资源的发送、接受和使用情况

我校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二十五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各科室都能通过服务器访问INTERNET 互联网,同时学校内部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派专人负责接收VBI信息并及时下载中央电大、省电大网上教学信息、资料,将下载内容尽快传送给各辅导教师及学员手中。另为每星期让学生定时浏览所下载的信息,把他们所需要的资料拷贝到自己的软盘上以便随时查阅,保证教学信息的畅通。

4、辅导教师与学生比例,学生学习反馈的渠道及实际效果

本学期辅导教师与学生比例如下表:

专业班级课程门数学生数教师数教师与学生比例

00及计算机1门(集中实践)1731:6

00级法律2(1门为集中实践)1241:3

00级英语2(1门为集中实践)431:1

01级工商管理4门2241:5

01级高护5门2031:7

合计1475171:5

学生学习反馈的渠道及实际效果方面

(1)学员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班级负责人反映有关学习情况。

(2)学员可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向课程辅导教师反映课程学习情况

(3)学员可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向教务科教学管理人员或校领导反映有关情况

(4)教师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教师通过小测验及中期考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6)教师及班级负责人通过电话、谈话了解学员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反馈渠道,教师比较了解学员学习的是情况,这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员相互交流、沟通,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学员的学习减少盲目性,使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七、课程考核与考试工作

1、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及检查,平时作业批改情况。

(1)抓好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落实。

a、精心选聘各课程责任教师,保证试点教育的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是教学各环节工作的基石,也是我们能否做好试点教育形成性考核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试点教育各课程责任教师的选配,做到精挑细选,尽可能地选聘学识渊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热爱教育事业的有才之士承担责任教师。我校的责任教师有本校的、外聘的高级讲师、讲师、主任医师、医师、律师、会计师等。

b、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切实落实省电大及我校关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规章制度。我校在开学初特别召开关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会议,要求各责任教师各尽其责,严格执行我校《试点教育形成考核办法》,督促学员认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实验;要求各班主任、各责任教师与学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努力完成形成性考核工作的各项任务,严防相互推诿扯皮;要求各责任教师对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考核要客观公正,严防,从而达到促进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c、对每门课程选定责任教师,负责该课程的答疑、辅导、批阅作业、布置和收缴作业。督促学员按学习计划有步骤地学习。

d、专门组织各责任教师学习《甘肃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意见》(甘电大字[2002]125号)文件精神,以便加强对行性考核工作的认识,按照文件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2)做好形成性考核工作的检查,督促学员按时完成作业、实验等项目。

a、定期对形成性考核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责任教师努力做好形成性考核工作。我校每月初对形成性考核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改正或完成,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b、定期召开形成性考核工作会议,了解各专业各课程作业布置及完成收缴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要求。

c、认真组织安排中期考试,保证考试客观真实。通过中期考试了解学员学习情况,总结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d、按照各课程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并督促检查实验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保证实践性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

e、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规定每月上交一次作业(实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定期检查教师批阅作业(实验),通过这些措施责任教师都能及时批阅作业(实验),能够及时为学员答疑辅导、能及时全面地为学员提供学习资料或信息。

2、严肃考风考纪的措施,对违纪学生处理情况。

学校进行期中、期末考试之前都要及时召开监考人员会议,使每位监考人员明确监考人员职责、考场纪律、考场设置,作到:

(1) 每个考场配备二个监考人员。教学班辅导教师,班主任不得担任教学班考生所在考场的监考。监考中如遇到有自己亲属参加考试时必须回避。

(2) 监考工作应有政治思想觉悟轿高、工作负责、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模范遵守考试工作纪律、熟悉考试工作的同志担任。

(3) 监考人员在监考期间必须佩带“监考“标志,认真履行监考人员职责。

(4) 监考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违犯工作纪律,,取消监考资格,并追究其责任,给予严重处理。

(5) 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严格执行我校《对违纪考生处理办法》的有关文件。对考试期间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偷看他人答卷,监考教师警告,继续不改者,抄袭偷看夹带等试卷一律按作废处理。由于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一直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我校被省电大授于信的过的考点。

3、自开课命题,考试的组织和管理。

对于我校自开课考试的组织和其他所开的统设课考试要求是一直的有期中期末考试。对自开课命题做到:

(1) 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试题的内容与范围,深度与广度不得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

(2) 试题内容准确、条件充分、题意明确、语言简练,不能偏难或偏简单。

(3) 试题结构要合理,要难易适度。命题人员必须是责任性强,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试题内容。

4、对自开课程考核和考试质量的分析

对于自开课的考核是每一门课学完以后,马上进行结业考试,考试结束以后要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大家对在教学上有什么设想,改进措施,存在什么问题等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讨,共同解决互相处进。最后填写出试卷分析表,分析内容主要是看试卷考分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试卷的深度、广度、难度、信度等是否合理,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最后要提出主要改进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教学点的设置与管理

1、 根据试点要求和特点,新制定和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情况

名称执行情况修订时间备注

试点教育形成性成绩考核办法(试行)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专兼职教师责任制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图书管理员岗位责任制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教研室工作暂行规定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教学干事岗位责任制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考务干事岗位责任制试行中,较良好2000.10

2、教学管理信息的畅通和时效性

我校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二十五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各科室都能通过服务器访问INTERNET 互联网,同时学校内部通过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派专人负责接收VBI信息并及时下载中央电大、省电大网上教学信息、资料,将下载内容尽快传送给各辅导教师及学员手中。另为每星期让学生定时浏览所下载的信息,把他们所需要的资料拷贝到自己的软盘上以便随时查阅,保证教学信息的畅通。

3、审批、设立教学点情况,教学点师资、教学设施配置情况

我校没有其他教学点,所有教学班均为直属教学班。

4、保证试点教学质量的监控措施

我校没有其他教学点,所有教学班均为直属教学班

5、对不合格教学点的整改措施。

我校没有其他教学点,所有教学班均为直属教学班

九、自我评价

(一)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主要进展。

2000年秋季我校开始试点开办开放教育,当年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律三个专升本专业。计划招生75人,实际注册录取66人,目前这三个专业在校注册39人,陆续淘汰25人,流失率37.8%。今年预计毕业31人,预计毕业率46.9%。2001年春季我校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计划招生40人,实际录取注册48人,超计划20%,目前在校注册21人,淘汰27人,流失率56.2%。2001年秋季招收高护专业(开放专科)计划招生30人,实际录取注册34人,超计划13.3%,目前在校注册20人,淘汰14人,流失率41%。2002年春季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计划招生20人,实际注册录取12人,目前在校注册8人,淘汰4人,流失率33.3%。这几年考试及格率维持在80%左右(这个及格率是在淘汰以后剩余考生中统计出来的)。2002秋季、2003年春季未招生,2003年秋季预计招生机电和会计(会统方向)开放本科两个专业。

开办开放试点近三年来,在省电大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厂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1、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开放试点办学的工作地位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从这层意义上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种媒体手段进行通信联系和系统教学的教育形式。

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及时统一思想认识,确定了今后几年学校要以开放教育试点办学为重点的思路,争取实现到2005年全面开放所有专升本专业,使在校生达200余人的规模。试点工作地位的确定,为我校开放教育试点的开办奠定了基础。

2、尽快建立一支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队伍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教师的培训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根据辅导教师、责任教师过去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现在还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组织辅导教师、责任教师看录像、听录音、学习有关文件以及远程教育的文章,展开讨论,转变观念,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二是鼓励在职教师学习,以提高学历层次和进修专业知识。现在学校有9人通过不同方式正在进修本科(其中6人参加电大开放本科教育);我们根据开放专业的特点外聘一些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三是所有专兼职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针对开放教育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学习都基本掌握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学习的技术。

3.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

“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太深的烙印,这深刻说明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注重入学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在指导教师的第一次指导活动和辅导教师的第一次教学活动中,反复给学生讲解“试点”的学习模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开放教育,明确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函授教育的不同特点,从而为学员入学后转变观念打下基础。同时对学员进行专业及课程介绍,使学员对所开课程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主地、科学地、合理地选择课程。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多种媒体学习的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当学生掌握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学习技术,能够得心应手熟练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及各种媒体资源之后,自主学习将成为他们自觉行动。新生入学后,我校专门安排了对学生的计算机上网培训,使大多数同学尽快掌握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教学内容和信息。另外学员还可以通过其它网站索取一些学习信息和其它信息,增加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效果较好。三是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选派了学历层次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计划,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员的个体情况,沟通学员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有的放矢的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配合辅导教师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要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系统,以利于完成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任务。四是变“教学”为“导学”,辅导学生主动学习。辅导教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讲重点,解难点,释疑点,讲评作业,指导学习方法。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编写相关的辅导材料,与学员建立电话及其它联系方式,指导作业及小组学习等。五是组织好学习小组,相互探讨,促进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探讨问题,沟通信息,取得了很好的互学助学和共同提高的效果。

4、落实实践教学、重视形成性考核

开放式教育试点把安排适量的平时作业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并将作业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应该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监督教学,控制管理的举措。为此我校对开放式各专业专门制定了“平时作业及平时成绩的管理办法”,严格按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布置,并由责任教师认真批改,给出成绩,做好记载。由于形成性考核成绩以作业为主,因此学员都比较重视。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科目作业量太大,学员难以承受;有些作业下发不及时学员只能赶抄作业,失去了平时作业的意义。期中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和检验平时学习效果另一个重要措施我校能坚持定期进行,并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除了抓好平时考核以外,还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落实实践教学。例如计算机专业的部分课程的教学可搬到机房,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法。法律专业的课程实用性较强,教师收集一些案例,供学生在辅导课上或者小组学习中讨论,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意识。

5、重视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学校领导针对教学资金缺乏,教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知识老化等困难,提出必须尽快改进现有设备先后投入资金对闭路电视两条线路进行了改造,安装卫星接收系统、及时订购了开放教育教学录象带、录音带、给图书馆配置电脑,图书管理人员将学校开放教育教学资料输入电脑,并与校园局域网相连。学校还专门编辑了《评估知识问答》小册子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培训,并要求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能独立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尽快学会制作CAI课件,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学生解惑答疑,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二是通过座谈会,发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调查表征求学生及教师的意见。经过整理后及时处理。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改进;学生对教学管理及辅导教师的意见,也能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这样做畅通了教学相互沟通渠道,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6、严把考试关口

我们知道开放式教育的期末考试采取的是同一试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的方式,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放松考场纪律就等于放弃了教学质量,绝不能用放松考场纪律来稳定短期的生源,这必将导致最终丧失办学的竞争力。所以,每次考试前都先要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学习省电大有关考试纪律要求的文件,进行培训;各班利用班会进行考前教育,促进良好学风、教风、考风的形成。

我们从各专业考试及格率、淘汰率、和预计毕业率中可以得到答案,考试是严格的,质量是可靠的。

(二)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事开放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以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驾驭开放教育的教学能力不高;个别专业兼职教师难聘,还存在责任心不高的现象。对开设的所有专业不能保证学历和职称及数量全部达标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学校在开放教育的管理方面还有不到位或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听课、上网、平时作业、自学的要求上,对兼职教师管理方面,也都存在着漏洞。

(3)对学生教学支持服务方面也还是有不随学生实际情况的地方,还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在教学辅导、督促自学和经常性的下载,浏览网上资源、以及和责任教师的联系和沟通上还存在问题,渠道上还不够畅通。

(4)学校的硬件建设还不能满足开放教育办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网速慢、机子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等方面都制约了开放教育的发展。

(5)教师驾驭开放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教学研究上还有差距和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还没完全掌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方面还有差距。

(6)对学生的平时环节抓的不够紧也不够细,尤其是指导学生按计划的自学,督促学生平时作业保质保量独立完成方面还有差距,特别是对期中成绩的考核与平时成绩的核定还不够严密。

(7)我校招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大差距。如生源不足,开设专业较少,有些专业招生人数过少,给组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等等。

(三)整改措施和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尽快适应开放教育对硬件的要求,满足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需求,要加大现代教育手段的投资力度。

2、尽快培训教师对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办法使老师尽快适应开放教育教学的要求。

3、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围绕企业的深化改革,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精心调研,从厂内实际出发,作好招生各项工作,力争达到合理的专业设置、学历层次和招生人数。

4、加大管理力度,改革不适应开放教育的规章制度,管理上要深入细致,对开放学生的管理、责任教师的管理要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实际。

5、注重对学生平时的管理,指导他们有计划自学,有计划上网查学资料,保质保量完成平时作业,重视平时考核。帮助学生建立两级电大责任教师的沟通和咨询。

6、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准确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加大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力度,增强他们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