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

时间:2023-09-17 15:0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

第1篇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方面的差异

1. 高中数学语言更抽象化

相较于初中而言,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抽象程度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且形象生动,并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是高中数学从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等,概念较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叙述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不但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定理定义,还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来论证理解这些定理定义。

2. 高中数学知识量剧增

一方面,现在高中新教材数学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4个模块组成,知识点包括三角函数、数列、抛物线、立体几何、函数等等,相较初中的内容,知识点的确增加不少。另一方面,为顺应义务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在知识量与难度深度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而将一些本应该在初中学习的知识,如对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都调整到高一学年才学习,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高一数学的知识量。所以,高中数学的知识量明显比初中多,不少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

3. 高中数学逻辑性强

高中数学逻辑性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概念、定理或知识点的阐述与证明更加逻辑化;二是整个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逻辑统一性。首先,初中数学偏重于对定理定义的简单运用与运算,但是高中数学则对概念、定理、定义运用严谨抽象的符号与语言来阐述,并且有逻辑的论证。其次,所有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其整体是一个有逻辑有联系的统一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有意识,有逻辑地贯通联系所学的知识点。

4. 高中数学对学生综合要求更高

初中数学中,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也比较低,缺乏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但是,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要求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地将知识点更有逻辑性地联系起来,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从前的分析来看,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从学生,教师的角度去解决,还要从教育的目标与教材设置等等角度去思考。

(一)教材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找出衔接点,然后合理地安排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初中教材的相关章节中设置“拓展学习”专栏,加入衔接到高中知识点的内容,并配以一定的习题以加深认识。此外,有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制订了各自不同的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衔接教材。我觉得制订衔接教材是很不错的一个想法,但是衔接教材的内容不宜过多,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很多,课时也比较紧,衔接教材内容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进行,恐怕会得不偿失。所以,衔接教材的教学可以安排在入学前的一周,集中学习,也可以安排在讲每一节知识之前,都在课前将本章内容涉及到衔接教材中的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留下练习题给学生课下思考和完成,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方法,因为这样更实时有效,又不需特意安排时间。

(二)教法方面

1. 熟悉新课标教材,深入挖掘初高中衔接点

一般而言,高中教师很少会研究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不了解初中数学有哪些知识点;也不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更不熟悉初中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高中教师应通过了解初中教材与初中教学情况并根据高一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找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点,深入挖掘两者关系,以更好地在课上帮助学生复习或补充一些初中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衔接工作。

2. 优化课程设计,做好衔接点的教学

根据前期研究挖掘出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我们应在课程设计时有效嵌入课程教学中。首先,应在教新知识点前,将相关的初中知识复习一遍或补充教学,让学生更易接受与理解新知识。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或者借助教学道具,更直观更有逻辑地给学生展示新知识,让学生可以慢慢从初中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下过渡到抽象逻辑化的高中数学中去。

3. 了解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

由于高中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高中教师应该在了解熟悉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与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例如,在开学前,可以举行一次座谈会或者考试模拟,综合考评学生的心理情况与学习情况。然后在考评的基础上,对性格较自卑沉闷、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应更多地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帮助其发现学习上不良的习惯,改变学习的方法等。而对于性格较为开朗、成绩也不错的学生,则应该在鼓励的同时提醒其勿骄勿躁,要在新的环境下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才可以保持好成绩。

(三) 学生方面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以前旧教材相比,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知识点排序不科学

新课改下的教材知识内容有一些删减,同时,知识点的排序存在很多不够科学的地方。如,在集合中删除了不等式的解法,在后期的函数学习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没学,但直线方程中却用到斜率的求解和范围的讨论以及立体几何中斜面角和二面角的求解受限等,打乱了教师惯有的教学思维。

2.仍未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教材是必修1~5再加选修,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当前高考制度下,教师为了追求高考成绩,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作为主导。特别在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还是充当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总是被动地去接受,没有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相悖,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情景而设置情景

新教材每个章节的前面部分都设置了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背景和实际问题,因此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将情景创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似乎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这导致不少教师为情景而设置情景。例如,一些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情景内容脱离实际,牵强附会,还有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为情景而设置情景使得学生不知所云,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4.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明确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理念。例如,在讲解一些创新型例题的时候,教师仅仅是把问题的答案解析展示给学生,并没有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引导,结果是学生得不到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和难题的思维方法。很多高中生常说这道题老师讲的我听得懂,但自己做就是不会,这就是没有培养出创新思维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再不能用以往熟悉的方法去进行教学,要全面进行改革来适应新课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1.把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排序

把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排序,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熟练运用。比如,在集合一章中把绝对值和二元一次不等式加进去;比如教学顺序改为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选修2-1、必修3,甚至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比如必修4中将第二章平面向量和第三章的三角恒等变换顺序调换;比如在圆的方程结束后,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样修改以后,不但在知识衔接上更加紧密,同时学生对知识点和解析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高中的教师应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学校要组织广大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高中教师要相互加强交流和学习,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3)聘请名校名师来学校上公开课,或者组织教师去名校听取名师讲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水平。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3)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线性规划时,以现在比较火的《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海报图片引入新课题,浙江卫视为《好声音》栏目播放了两套宣传片,其中甲宣传片播映时间为4分钟,广告时间为30秒,收视观众为60万,乙宣传片播映时间为2分钟,广告时间为1分钟,收视观众为20万,广告公司规定每分钟至少有3.5分钟的广告时间,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栏目宣传片提供不多于16分钟的节目时间,电视台每周应播映两套宣传片各多少次,才能使得收视观众最多?这个设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导入新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自然高。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知识。在讲解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逐步探索。(2)注重创设创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注重分析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全面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之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治伟.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教育,2010(02).

[2]赵玉珍.论高中数学教学[J].科技资讯,2006(07).

[3]郜庆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2006(0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过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69-02

下面结合我校高一新生实际,谈谈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的过渡学习。

1.高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上了高中,有些同学就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些学生有畏惧思想,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的确是有些难理解的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1.2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表现在概念模糊,基本公式,原理,性质搞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相互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于一个问题,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应,加上语文底子差,感知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

1.3 忽视双基,灵活运用能力差。

表现在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只会死记,直接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1.4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审题抓不住实质,解题步骤混乱,推理不严密,格式不完整,漏洞很多。

1.5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研不问老师,消极对待学习。

2.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而每周课时又较少,故而在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都大于初中教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幅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2 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纵观初高中数学教法,不难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工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度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对高中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

抓好教学衔接的第一步是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各阶段教材上的差距和教学上的特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3.1 难度大。初中数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和公式,解题以计算题较多;而高中数学的内容是概念和理论性知识较多,解题常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如:初中几何对图形的研究,仅限于三维空间之中,图形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而高中的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在三维空间里,其图形只能画在平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表象还要一个过程,加大了教材的难度,学起来费力。

3.2连贯性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是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上的概括和发展,这些概念贯穿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例如:函数的概念在初中用的是“变量”来描述,而高中教材则引入“映射”定义,它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渗入到高中教材中的各个章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围绕着函数概念的许多问题,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分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如解析几何,数列等许多综合性问题埋下伏笔。若开始没有把握住这些概念,对教材没有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将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3.3进度快。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学进度稍慢一点,进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设置与初中课程设置不同,每周的教学时数较少,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初中有较大增加,新概念一个接一个,如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到吃力和被动。

4.抓好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4.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4.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及对策

新的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重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而高中数学属于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对许多学生来说,学数学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加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努力发现高中数学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相关的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存在许多新问题,从数学教材内容到教学结构再到教学目标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其目的除了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发展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找到高中数学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真正使高中数学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学科,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基本数学技能,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的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但是,目前国内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还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转换存在问题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学方法的使用中,要多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和机会,提升其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角色转变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引导者。可以看到,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但是,从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及学生个体在认识上的差异性,使得这种教学角色的转换的过程并不顺利。有的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一时是很难彻底转变的,高中数学课堂仍然延续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此外,有的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主体角色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在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看似得到重视,但是由于教师找不到很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关系,使得新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只是流于表面,实际并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新课改下的教材存在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也提出了新要求。现行的教材虽然看似在难度略微降低,但是,新教材实际新增了不少新内容。在新课改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知识点的顺序编排不合理。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多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教材的内容上会进行适当的删减、添加。并对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编排在不等式的前面。这种知识点的编排对函数运算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2)教学内容模块划分不合理。新编的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必修 内容主要分为五个模块,五个模块的内容含量又不是十分平均,其中高一的教学内容最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最重。而教学内容的增多对教师而言是十分苦恼的,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有的甚至一两各课时要完成 三四节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没有足够的消化时间,课堂教学成果有限。

3.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

新课改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几何球形等部分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现更加立体的球体,能够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还是教学内容,而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是,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过分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这种重教学技术、而轻教学内容的方法常常是得不偿失,最后所取得教学效果也是比较有限的。

二、加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对策分析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同时教学也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新型的教学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关系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授予者,学生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者。教师和学生要发展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清楚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且使其得到学习能力上的提高。尤其是数学教学,缺乏教师的正确讲解,又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高,不能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那么学生在课后的自学是很难有效开展的。因此,建立新型的数学教学关系,教师要积极加强角色的转换,通过其积极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建立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体系。此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必须随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反馈,以便于教师对数学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不断优化教学成果。

2.加强教材和课外资源的结合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教材。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教材内容框架进行分析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制订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立足教材来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首先对数学原理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借助或开发新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教材外的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来对相关的数学原理进行吸收和消化,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去思索、讨论,以此来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相关的知识点也大多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一味地使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能够获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新课改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加入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视听语言的结合将空间性很强的几何图形进行分解,这样能够使教师的知识讲解更轻松、更简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更高。教师要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首先自己要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要能够较好地将课件展示与教师的讲解等融合在一起。但是,教师在对计算机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过程中,要以数学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为基础,不能过分地依赖计算机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4.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其能够更加熟练、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摸索解答数学难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建林.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2]毛润苹.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05).

第5篇

1.高中数学的特点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中数学是继义务教育之后高中学习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涵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但是与初中数学相比,此阶段数学概念抽象性更强,内容的逻辑性要求提高很多,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学习过程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演算能力,适用性比较强。在新课改要求下,人教版高中数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做了一些改变,更适应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得到一致认可,改革后的高中数学内容题型更丰富多样,在内容上更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交叉联系。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2.1符合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特点

很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都会发现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性要求更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压力。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特点,通过实例将抽象知识生动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数学知识点的延伸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负担减缓学习压力。

2.2符合数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数学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立场出发,充分表现数学知识的含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课件实际设计过程中,要为学生演示知识点详细推算过程,与具体实例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

3.1坚持简约性特点

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保持简约性特点,在选取课件内容时要有标准,不能太简单或者太复杂,以免花里胡哨,导致学生无法总结归纳学习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图表,同时使用简明简洁的文字备注,突出重点内容,画面层次感会比较强。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与字体大小,要合理规范,以免引起学生阅读与视觉疲劳。总之一句话,在设计过程中要保持简约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学习内容。

3.2课件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授课内容与环节,课件设计要有所不同。通过合适的文字、图像及动态画面等技术,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化,通俗易懂,实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3.3通过课件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在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要讲究科学实用性,为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课件中的一些实例是激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基点,课件设计不能仅仅照搬课本知识,而要在重新编辑知识点的基础上保持系统连贯性,或者创新内容设计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3.4充分掌握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各内容习题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新课改要求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在设计内容对应习题的过程中遵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每一章节数学习题不论是在内容掌握还是解题思路上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教材P117习题2是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其与习题3解二次函数的常数项区间,这两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联系,也可以把习题3看做是对习题2的进一步引申,将两者统一结合,就能够更全面地表现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与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流程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适应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对提高整体高中教育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一、做好准备工作,奠定衔接基础

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为实现教和学的科学平稳过渡,教师首先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解决衔接问题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入学着手提升对衔接的重视程度,提升紧迫感,避免出现松懈情绪,告知学生高一数学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同时,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对比,给学生讲述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特点,使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例如,教学“集合”时,是高中数学课程的第一个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在智力、能力等多个方面与初中相比有所发展,但是毕竟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新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思想在小学和初中均有所渗透,但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而且新数学概念的引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告知学生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和初中阶段集合之间的异同点,对知识深入学习和研究,层次更深,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轻松掌握。如此教师先在心理方面为高一新生减轻压力,并利用集合知识中的衔接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进而尽快适应新知识学习。

二、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衔接

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初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存在明显落差。部分数学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习要求较低,中考中不予重视,但是高中阶段则提高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着重分析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认真研究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要求相差明显的部分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补充,根据学生情况展开衔接教学。

举个例子,“解三角形”教学实践中,本章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主要工具,教学目的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教师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可先引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生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边、线、角,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等。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新知识不再恐惧或害怕。最终学生通过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关系进行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三、学习方法衔接,强化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初中学习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从学习方法指导上着手,不适用的应引领学生适当改进或舍去,对于行之有效的可完善和保留。其实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高中面临的挑战较大,掌握学习方法的自主意识较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比如,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他们的固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切入点,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法,先让他们亲自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分别为:线在面内、线与面相交和线与面平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接着,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直线、平面平行案例,诸如翻书、开门等,通过再实践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衔接教学相当关键,教师需充分意识到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从教学准备、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着手,寻求初高中数学的结合点,实现高质量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阎丽娟.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一新生学情的调查与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钻研教材;生活实际;小组合作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全新时期。作为高中数学的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将新课标中先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理念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在新课标中科学理念的基础上生成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益。

一、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制的中心意图

新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是传统旧教材中的精简与融合,是近、现代数学知识的精选与整合,是对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和认知需求的一种满足。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达成有效教学的前提便是认真钻研新版教材,要在学生主体的视角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要认真钻研教材中篇、章、节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与递进关系,领会教材编排的主要思想与主要目的,体会教材中所蕴藏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科学方法。深度钻研高中数学教材,就需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互融合,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例题等经过自身的编辑加工进行系统化的演绎展现,以此突出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简化教材中的复杂与繁琐,将教材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无负担。

二、联系生活,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生活与数学之间,就犹如树干与根,数学如树干一样需要依赖生活之根,需要借助生活之根的养分成活、成长。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是新课标理念中所强调的重点教学思想,也是数学知识得以真实展现的必然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梳理好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关系,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效的整合,要分析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能够近距离接触生活与感知数学知识的有效平台,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性教学情境。例如,在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枚硬币,然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枚硬币,我将它抛向空中,当它落在我的手心上时请大家猜猜硬币的哪面朝上。通过这种现实性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感知与探索,让学生在情境的关联中进入随机事件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悬疑与冲突中达成数学知识的有效认知。

三、开展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基础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建,可以按照学生同等性质或差异性质进行小组划分,让小组成员之间在组内合作中互助互补,在组外的竞争中激发思维,让学生时刻处于学习与奋进的状态。作为教师,要担任好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好自身的向导作用和促进作用,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与鼓励,以此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向上。例如,在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求证:点A(-2,3),B(7,6),C(4,5)在一条直线上。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检验,看看哪个小组解题的速度最快、最准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变得积极而活跃。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立足于新课标改革中的先进理念与科学原则,应当立足于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数学教材知识与生活等多方面的融合中达成学习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规划思考是现代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强调的是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相对而言,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只是注重教学基础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不一致性

初中的数学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知识层面涵盖很广,而高层次、深层次问题则显得比较单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以简单的运算为主,代数式的运算方法几乎没有,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在理解内容方面也单纯的从感性认识旋转式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容易达到。相比较而言,高中的数学则更加具有深度和难度,考察知识方面也较专业。

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初中的教师只需全面了解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将知识点归纳详细,在上课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详细的讲解,学生们则只需熟记概念及公式,考试时取的好成绩的概率非常大。然而,高中教师则相对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不光是高中课标教材中的知识,还包括初中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等各方面信息,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教材体系和以往大不一样,而教师如果对此都没有很好地了解,还是死搬硬套的按照以往大满灌式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来教授学生,毫无疑问的会导致学生听不懂。

二、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全面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异同点

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教材为基石,老师是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员,所以老师要先做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内容,其次要明确教材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整合包括学生和教材在内的所有资源。教师要想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顺的问题就要将初、高中课标教材和大纲版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和对比,明确其培养学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一,可以对不同地域所配套的初、高中教材进行的系统、全面的了解,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二,把熟练驾驭教材作为全面了解、分析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异同点的目标。

2.系统了解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

高中教师要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初、高中课标教材的理念、实质、结构、目的和教学方法变革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高中各阶段数学教学的不同点、学生的各种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

3.关心理解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要

高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应更具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首先,在授课前向学生强调高中数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其学习的目的性;其次,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空白区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攻克,对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点和异同点进行专门的梳理和连接;再次,通过对比的方法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特性以及在授课时的难易点;最后,联系高中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初、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在学习方法上的实质差异。

4.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着重将知识产生和方法探究的过程讲授给学生。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生搬硬套,高中数学则更多的是灵活应用,它的抽象性较强,这就需要学生能融会贯通。要想学生能全面把握这些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实质,就要求教师将新知识的产生和解题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讲解,探究其背景原因、产生过程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质疑和提问的思维方式对待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重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梯式教学。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时间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如映射、集合等内容都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在刚开始的一个月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深度。在可以完成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适当的缩小课堂讲解内容,将难度减小,进度放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内容,用“低起点,小跨度,多练习,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慢到快依次递增的速度进行。而在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则需要教师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对内容的铺垫,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举例说明知识的重点和实际运用情况,并对其做出归纳总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尽快的熟悉和进入该阶段的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整改措施,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快的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人教A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数学是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后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该科学包含了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素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课程.教材作为课程开展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充足的知识信息材料,新课标下数学教材的有效改革,能够使数学知识全面化、系统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一、教材内容的比较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的编写需要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具备不同的风格.虽然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都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写的,但在内容上却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内容的选取与编写

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和挑战性是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提出的要求,这样一来,便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就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两版教材来看,虽然在知识内容的选取和编写上都能够满足新课标的需求,但体现在具体章节中却有所不同.例如,在三角函数部分,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有10个,北师大版则选取了20个;在平面向量部分,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有38个,北师大版则选取了50个.总的来说,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共48个,北师大版选取的知识点共70个.

2.知识内容所占比例

表1给出的是两版教材知识内容的所在比例,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版教材各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占据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在侧重点上都是相同的,例如,三角恒等变化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函数概念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多.

二、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对教材体系结构的根本要求,这一理念在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同样也存在着区别.其中,人教A版的教材体系结构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内部开展.教材中除正文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标注内容,涉及了对相关知识的解释和方法的提示等,整体上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生可以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而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则沿袭了传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认知――发现”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与教材体例的编写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教材体系结构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感.

三、知识呈现方式的比较

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录的比较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印,是全书的骨架.通过目录可以对全书的内容、结构等信息有一个简要的了解,通过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目录分析我们发现,两版教材在目录的编写上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两版教材的目录都能够将每章的整体框架充分显示,但北师大的目录相对来说更加详细一些,章中小节、知识点和习题页次都逐一表明,读者可以通过目录更加方便的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相对来说,人教A版则相对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两版教材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北师大版的形式为“阅读材料”,人教A版的形式则是“探究与发现”和“阅读与思考”.

2.章头引言的比较

章头引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章所介绍的内容进行简要了解,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章头引言直接关系着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言的选择极为重要.人教A版的章头引言几乎都是采用的生活照片,而且与本章的内容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北师大版的章头引言则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外,人教A版注重思想方法和过程联系的突出,引言部分直接包含了本章目录,而北师大版则注重强调本章的地位和作用,目录往往在引言的背面,而且引言中有时还会附上名家名言.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更改与完善.为了使数学教材适应多个地区的教学要求,我国现有的高中数学教材共有5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在全国不同省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时间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重视程度,完善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高中教学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发展,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倡导积极主动的、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

>>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探究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四种策略 高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怎样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策略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高中教学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发展,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倡导积极主动的、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中学生的教学应用意识,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加之教材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潜能开发以及思维的拓展。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很好的实施教师角色的转换,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准确把握教材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势必要先认真研究教材。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所隐含的教学理论,不能轻视现代教育理念对课堂行为的重要指导作用。当然,新教材在试用一段时间后,也要及时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结构和内容。新课标下,教学方式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及对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切实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及探究等方式,提高基础技能,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能有信心解决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二、尊重学生主体很长时间以来,“精讲多练”差不多已成为一条教学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压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多练”就是应用知识的解题过程过分膨胀,教师急于推出结论,留大量时间练习,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背景。一切知识和方法都从老师那里获取,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可见,“精讲多练”剥夺了学生主动思维的权利,注重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培养是逾越这一障碍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未来人才的思维品质需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教学内容如“幂、指、对函数”的性质、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等这类基本概念,我们都是发动学生在认真观察、不懈的思维尝试的基础上自行归纳的。教师的作用就是适当引导,澄清学生认识中的模糊与错误。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并使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能力,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适宜的层次、梯度、难度,使学生思维尝试向创造型转化。三、优化课堂结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教师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步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四、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现象非常严重,很多情况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学生却心不在焉,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中几何中的“几何体”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来导入,比如为北京奥运会新建的鸟巢、水立方,以及上海世博会中的建筑物,它们都是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几何体,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们对理性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知,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交谈、互换角色以及引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这一门科学。自然也就会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进行学习,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五、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接受知识点能力不同,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应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工作。由于个异性差异的存在,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并对每组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例如:对优秀学生即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知识系统结构的学生,要求其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点,并每月列出当月学习心得和知识点学习体会,做知识报告。对良好层次学生,即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要求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一定扩展性阅读,并做知识总结和学习目标规划,这部分学生是体现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群体,应足够重视。对一般层系学生,要求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完成基础任务和数学基础算法,掌握相关教学知识,并确立良好层面冲刺目标。六、引导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首先要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其次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另外,上课后要引导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以达到融会贯通。结语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材,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兴东,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8[2]贾国立,新课程改革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吴英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

第11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对结果的影响,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学法的变化。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第12篇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方法主要是展现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与手段。高中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认识知识的基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自然,使用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包括:性质、定理、公式、概念、法则等,和从内容中展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转换观念,加强对思想方法的认识。高中数学教师应从基本备课着手,用数学思想方法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对定理、公式、概念的不断探讨、研究,挖掘出一些有关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数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相关数学技能、知识的教学要求一起提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在数学每章小节中,加强对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学生经过思考独立地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思想方法的角度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总之,就是要将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使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层次。从“九年义务的教学大纲”中可以明确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思想方法教学是由一定分寸的。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相应提升了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层次,比如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于这些思想方法教学形式,不仅仅要求能够理解,并且要求在理解前提下灵活掌握以及运用。随意降低或是提升要求层次,都会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思想方法就是渗透方法,通俗的来讲渗透法就是在教与学数学知识过程中,将转化思想、函数和方程的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讲解的过程。经过逐渐积累,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一定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使用。

之所以在数学思想方法中使用渗透方法,这是由思想方法自身的特征决定的。从思想方法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埋藏于知识中,具体展现在知识的使用中,数学的思想方法不能像知识一样安排在具体章节中,只能依靠教师讲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将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时,学生不能向掌握知识点那样短时间内完成,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理解过程。通过不断地认识、理解、掌握、使用,最终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深入,不能在考试前强行灌输。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方式

将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在高中数学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渗透原则。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是融入在数学方法与知识中的,因此使用渗透方法要抓住时机,因材施教,逐步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

第二,渐进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要结合两点实际内容,也就是学生和教材,教材不同其要求也就不同,同样学生不同其要求也会不同,应充分考虑到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三,发展性原则。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在渗透时要将起点放低,放低是为了今后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训练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在课堂中的渗透,并加强对它的研究,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改善行为,从而使教师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