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导数在高中数学的地位

导数在高中数学的地位

时间:2023-09-17 15:04:22

导数在高中数学的地位

第1篇

一、全面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学习标准。

本单元教材分为“数数和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 相应的减法”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儿童学习的认识顺序,经过适当的扩充和有序 的编排,构成了如下相对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

(附图 {图})

从上述结构图不难发现,前面三部分可概括为100以内数的认识,它是全单元教学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四部分虽是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但实际上可看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进一步 巩固,因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就其本质而言刚好反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的特征。

上述结构图还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全面展示了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只有达到以下学习标准,才算是对1 00以内数的概念的真正掌握。

①熟练地数数。既要能熟练地结合买物数数,又要会准确地抽象数数,特别是接近整十数时能连续正确地 数数。在数数时,不仅要能一个一个地数,还要能十个十个地数。

②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 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③正确理解数位概念。数位概念在本单元学习中特别重要,它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 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内容。

④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基本规则,并能根据这一规则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⑤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大小比较。

上述学习标准告诉我们:本单元教学不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问题,而是要 帮助学生全面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学习标准的导向 作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确保他们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掌握真正落到 实处。

二、抓好数位概念的建立,通过数位概念促进学生掌握100以

内数的读写方法。

数位是指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一个数的数值意义就在于这种数字和数位的有机结合。任何数学 ,都只有赋于具体的位置值后才有大小的意义,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从数值意义上对其进行读数和 写数。显然,正确理解数位意义,切实建立数位概念,是正确读、写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应 把数位概念和读数写数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位概念去促进读数、写数基本规则的理解和 掌握。

1.突出“数位”教学、帮助学生切实建立个位、十位等数位概念。

在“数位”教学中,首先应利用学生熟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的有关概念,引导他们按照数的组成方式 去观察、认识排列的小棒或小棒图,为数位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其次要充分利用计数器,特别是计数器 珠子下面数位表的中介作用,让学生主动从小棒和珠子中抽象出数,并突出各个数学所占的具体位置,从而帮 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概念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读出抽象出来的各个 具体的数,让他们在读数中初步体会数学与数位的有机结合,并从中了解每位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如十位上 的计数单位是“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自然数是数字和数位的高度统一,还应引导学生对照数位表对 “11”等特殊数作深入观察和思考,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数位不同所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 的道理,由此让学生对数位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照数位表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数位的具体名称,并熟练 地掌握其排列规律。这样,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数位的完整认识,他们头脑里关于个位、 十位、百位等数位的概念也就比较清晰了。

2.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的基本规则,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一般方法。

教材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以后,明确给出了“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结论,这一结论概括 了整数(甚至小数)读数和写数的基本规则。由于这一规则是直接建立在数位概念基础上的,所以教学中要充 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导他们用已获得的数位概念去正确理解这一规则的含义,然后用规则去指导读数 和写数。

①正确理解“高位”的含义。“高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三位数来说百位是高位,对两位数来说,则 十位就是高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读数和写数理解这种相对意义,要防止他们用静止的观点去片 面理解它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在读数和写数的活动中主动概括其规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一规则。

③引导学生及时将概括出来的基本规则广泛运用于读数和写数的活动中去,促进其读数、写数水平的不断 提高。

三、以数的组成为中介、实现认数和计算的有机统一。

在本单元教学中,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是处于同等地位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和 数位意义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减法最直接的理论根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 用它在知识结构中的这种中介作用,进一步密切100以内数的概念和计算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100以 内数的概念及其计算的整体把握。

1.在数的组成教学中适当渗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思路。

学生在数数基础上对两位数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应适当注意引导他们按照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的计算思路去观察和分析数的组成与分解。如教学数“35”的组成时,除要求学生“35由3个十和5个一 组成”的思路去思考和表述外,还可引导他们按照“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组成35”的思路进行叙述。这样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的组成有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可以从计算方法上为后面的计算作必要的孕状。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了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要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而学生(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在初二几何“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个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 (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出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明,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引导1: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引导2: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数,B层次的多数,C、D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引导3:如图(略),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和D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转贴于

引导4:如图(略),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2001学年,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 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或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要加强个别辅导。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板书略)。

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27-03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近年来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推动下,制造业数控化率不断提高。据统计,2010年我国制造业数控化率已达到30%。与其他行业一样,人才数量和质量成为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且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发展与数控人才质量的结合更为紧密。基于此,数控专业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必设专业。以台州为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每年可输送250~350名数控专业毕业生,为台州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随着台州制造业迅猛发展,以往成为企业“香饽饽”的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逐渐沦为企业的“鸡肋”。如台州路桥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一次性从我市某高职院校数控专业招聘了30多人,但半年后仅剩下14人。许多企业宁愿招聘培养毫无技术经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太愿意招聘、留用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导致许多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水土不服”,就业层次呈下滑之势。笔者在走访调查系列企业、数控专业毕业生之后认为,出现这种“南橘北枳”的倒挂现象并不偶然,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薄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

适应期过长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数控专业毕业生(共126人)为例,数据充分表明,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过长,需要6个月以上到岗适应期的比例偏大,达80.4%强。个别毕业生在一年半以后仍不能独立开展工作,需要单位指定师傅带。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到岗适应期2~3个月差距甚远。学生到岗适应期过长,不但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客观上也在社会、企业、学生中衍生出“高职教育无用论”,并进而怀疑高职教育存在之价值。

“跳槽”频繁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毕业生为例,在49名学生中,截至2011年2月,有过“跳槽”经历的共31人,在就业3~5个月时(分别为11人、7人、5人,共计23人,占总就业人数46.9%)更为频繁,之后呈下降趋势。毕业生频繁“跳槽”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自身形象,从而降低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招聘热情。

就业层次较低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在数控专业层面上,主要培养“灰领层”数控人才。这类人才在生产岗位上主要承担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的工艺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工作,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掌握数控系统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及机电联调等知识技能,在企业的数控岗位一般占25%,待遇也较高。但近年来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层次持续下降,就业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岗位薪酬相对较低,增幅相对较慢。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数控专业毕业生为例(统计时间截至2011年1月),如表2所示。从表2的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尽管台州属于制造业发达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收入待遇并不高,绝大部分学生收入低于1500元,收入层次甚至不如那些毫无经验、低学历的务工人员,与想象中的“天之骄子”大相径庭。

专业与就业岗位偏离严重 高职数控专业是宽口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在机械制造、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机械维修等对口行业就业。但目前相当部分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却从事着与专业毫无瓜葛的诸如房地产、保险、投资等行业。以台州高职数控专业近两届毕业生为例,有将近25%的毕业生从事与数控专业毫无关联的行业。

就业应聘技能缺乏 较之于大中城市的高职院校及本科学生,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往往缺乏风险、自信、自主、进取意识,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及自我封闭、怕风险等不良心态较严重,基本的就业应聘技能技巧缺乏,不敢也不善于推销自己。

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明晰概念,加强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 近年来,许多地方高职院校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由于对就业能力的内涵认识不清,概念不明,使得培养和训练缺乏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对什么是就业能力颇多争议,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素质,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具体如图1所示。可见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个能力群。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内涵要素,才能引导学生点面结合、有的放矢、扬长补短,科学系统地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富于地方特色的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个好的制度,会使人变得更好;一个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变坏。”以台州为例,由于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台州各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毕业生不愁“婆家”,由此导致台州有关政府机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甚至学生自身漠视就业能力培养。针对这种现象,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1)发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功能,将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范畴。(2)全面、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3)构建并完善就业服务的基础平台,将高职数控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求职行为纳入地方就业扶持政策体系。(4)培育并不断完善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其次,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要强化就业能力培养理念,制定不同阶段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计划。(2)加强学校与企业、相关组织的合作,建立校企长期互动有效的联系机制。(3)强化体验教学模式。(4)加强地方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革。(5)优化数控专业教师的结构、质量。(6)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再次,企业要规范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引导作用。数控用人企业单位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建立校企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并建立数控工作岗位胜任能力的基本标准,传达明确的数控岗位需求信息,为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最后,学生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主体环节。社会、政府、企业、高职院校要积极营建良好的社会舆论,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使高职数控专业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就业能力是职业选择和成功就业的核心条件。

以地方数控职业岗位特征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本技能是数控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地方区域数控行业发展特征基础上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抓手。以台州为例,就有制造业规模大(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5%以上)、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机制灵活、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等发展特征,自然对数控人才需求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1.应加强地方各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做好市场调研。如组建台州数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台州数控产业协会等,制定台州数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调整数控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使证书考核内容与台州数控产业实际需要相适应,开发台州高职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等等。

2.应根据高职数控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市场化”,及时跟踪当地数控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相关内容。如减少手工编程内容,加大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内容。(2)师资队伍要“双师化”。实践教学应教师先行,高职院校可定期派专业教师到数控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成为集理论与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使数控课程专业教师“教一门专业、会两门专业、学第三门专业”。职业院校也可直接聘用企业数控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学任务。(3)教学过程要“实践化”。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只有在反复练习和操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过硬的本领必须靠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加以培养。如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公司制教学和“顶岗实习”,将生产线引进到校,学生在学校实习时,实行企业化管理,按公司标准生产产品,效益按公司标准计算,填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真空地带,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教学上,应坚持“以学生演练为主,以教师点评为辅”的原则,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能够将自身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4)实训基地要“标准化”。学校教学硬件改善和软件提升是提高数控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保障,要培养学生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实训基地。如按照地方数控产业现状,配备、筹建一定数量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等等。(5)培养目标要“地方化”。以台州为例,制造企业大多数为个体、私营企业,人员比较精干,各技术岗位人员数量不多,更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数控人才。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做好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机构,形成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保证人员、工作经费到位。(2)注重就业指导的连贯性和时效性。许多地方高职数控专业仅在三年级开设一些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此时,学生正忙于实训实习、找工作,少有心思静下来学习这些知识。因此,应该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就业指导的连贯性和时效性。(3)改革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分专业、地域,采用统编的就业指导教材,这固然可以减少学校及教师的工作量,节省投资,但由于不同专业、地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其教育效果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应结合数控专业、学校、区域经济个性等开发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结合专业及区域经济特点有机增减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单一,远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上要大胆取舍,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如补充当地数控行业现状、“社情”、“经情”、“市情”、数控企业主流文化等内容。二是要改革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较落后,基本停留在传统灌输式,效果自然难尽如人意。因此,相关教师要大胆开拓,勇于进取,不断改革、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如在学习面试内容时,邀请一些本校往届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现身说法,这样比单独的课堂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结合社情、校情、学情做好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德育工程” (1)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德育工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数控企业较之其他行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更为看重,因为数控产业设备投资大,产品质量、技术含量要求高,员工培养周期长、投入多。据《钱江晚报》有关部门的调查,73.33%的企业负责人最反感的是员工“”、“跳槽”、“裸辞”等现象。因此,要通过强有力的德育工程,使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2)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心工程”。较之普通高等院校,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功利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更为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使学生端正良好的就业心态及就业心理素质。(3)做好毕业生就业的“理想工程”。首先,要引导高职数控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理想工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生理想。实践证明,盲目求职不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应结合数控产业区域特征和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次,要开展创业教育,做好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创业梦想工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也是莘莘学子最大的梦想。因此,高职院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创业教育。再次,要以书籍为载体,培育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知识畅想工程”。近年来,地方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再加上大部分是高中理科学生,学生人文素质较差,极大地制约了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持续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搭建好学习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引导学生建立以专业为中心的整体知识系统,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就业能力是检验高职数控专业学生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标准,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生走上社会进入职场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能直接反映地方高职办学效益,是社会对高职办学水平和社会名望的重要评价参数。因此,地方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勇于开拓,搭建舞台,提供空间,整合资源,有效地培养高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立足社会以及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马秀丽,滕凯.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52-53.

[2]徐颖.数控人才培养怎样满足企业需要[N].中国教育报,2006-04-13.

[3]徐铭,柏林.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06,(3):5-8.

[4]谢志远.关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5]万茗.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06-107.

[6]陈力华,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卢文涛,唐玉魁.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14-116.

[8]黄艳芳,等.职业与人生[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9]栾永斌,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出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条件与办学规模不适应的问题,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师资条件,对于确定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情况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数量比例(生师比)以多少为合适,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可以通过和本科教育的生师比作比较而得出一个粗略的数字。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本科教育的生师比应为14:1左右,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据此认为,如果我们以当量计算,1个研究生相当于2个本科生,那么较合理的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应是7:1。毋庸置疑,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应该低于硕士生,若指导1个博士生所花的精力相当于指导1.5个硕士生,那么,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应为4.7:1左右,每名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应低于5名。从比较的视角看,香港各大学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规定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不得超过5人;在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每名导师所带的博士生为2至3名。在我国,根据教育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还要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一些导师还担任了繁重的行政工作。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我国每位硕、博导师指导的学生数还应该明显低于这两个数目,然而我 国当前的情况已远非如此。

1.研究生导师数量增长远未跟上研究生数量的增长

研究生导师数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导师数量迅速增长,在6年内增长了一倍,但这一增长幅度仍然远远小于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幅度(312.20%),致使研究生导师平均指导学生数在6年的时间内了翻一番有余,由2.67名增长到5.45名。如果将十六七万在职攻读学位的人员计算在内,则2004年每个研究生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大致在6.5人左右,导师总体数量明显不足。导学生数由2.92名提高到了6.7名,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可见扩招后中央部委所属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数量已明显趋于紧张(见表2)。

高等学校承担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从2004年的统计来看,在238所培养博士生的高等学校中,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达5人以上的髙校有150所,占总数的63.03%;其中62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8人以上,占总数的26.05%;39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10人以上,占16.39%;7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15人以上;2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20人以上,最高为平均25.67人。相应地,博士生培养院校每名硕导的平均在校生数量也较大,8人以上的有70所,占总数人以上的有32所,占13.45%,15人以上的有6所。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导师数量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的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情况

毋庸置疑,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大幅增加,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未来得及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导师队伍在迅速扩充中产生了诸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反映在专业结构上,由于热门专业研究生数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冷门专业研究生数的增长,致使一些热门专业如电子、法律、财经、管理类等专业的导师数量日趋紧张,导师平均指导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生所受的指导则迅速减少。相反,一些冷门专业或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导师数量仍然较为富余。

在年龄结构上,由于扩招的需要,全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增导师,青年导师所占的比例加大(见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但大量新增导师匆匆上岗,一般欠缺指导经验,从整体上看不利于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则不利于学术的延续性。

从学缘结构上看,在许多高校的许多学科中,“师生同堂”现象十分普遍,有很大一部分导师就是在本

            

校获得最后学位的,这种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最终

                

                

将制约学科发展的活力。如近期一项对某校508名博士生导师学缘结构的抽样调查表明,博士生导师最后毕业学校为本校的有323人,所占比例为63.6%,最后毕业学校为国内其他高校的有136人,所占比例为26.8%,最后毕业学校为国外高校的有49人,所占比例为9.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博士生导师队伍中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数量不多,而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则非常严重。

三、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水平状况

专任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而职称和学历虽然并不一定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但是作为从事研究生教育的教师,没有较高的职称和学历,没有丰富的痉验和严格的专业训练,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这种欠缺在一些导师的指导工作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看,在扩招的这几年,伴随着专任教师数的增加,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数也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所占的比例略有提升(1.28个百分点),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保持了与专任教师总数大致相当的增幅。从所获学位来看,在2002?2004年三年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11.34%提高到14.47%,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32.89%提高到35.17%,表明了近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的学位层次没有因扩招而降低,而且还略有提高(见表5)。但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大力提高。

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目前三大地区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的高校在几项指标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这些指标上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者所占比例这一项上,三大地区的差距很大,东部地区为18.19%,中部地区为12_95%,西部地区则只有8.49%(见表6)。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区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的提出和实施便是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区域的研究生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水平严重偏低的情况亟待改善。

四、对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后’在师资队伍上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高的现象,迫切需要调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并充实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以确保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稳步发展。

1.放缓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速度

造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不足的原因,既有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的历史因素,更直接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大扩张有关。因此,要改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条件,需要放缓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增长速度,使之回落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增长区间。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发展速度,考虑到近年我国由于博士生规模增长过快巳导致导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以及目前我国巳提前实现2010年目标的事实,政府应严格控制其发展速度。而对于硕士生教育规模来说,由于目前的在校生数离120万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可以适度高于博士生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这也是出于满足社会需求和优化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的一种考虑。毋庸置疑,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追求刺激了考研人数的急剧增长,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需要的研究生主要是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无疑应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从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早、制度完备而规模又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来看,2002年共授予博士学位糾160人,授予硕士学位482118人,二者之比为1:10.9。而到2004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23446人,授予硕士学位127307人,二者之比为1:5.43,硕士生教育还可大力发展。但考虑到师资条件的限制,其速度应当较大地低于1999~2004年之间的扩张速度。

2.加强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的不足,必须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要稳步增加研究生导师数量。这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但导师数量特别是博士生导师数量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否则势必带来导师队伍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科研条件、研究生数量等确定导师队伍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导师数量。

在导师的选择中,要注意克服等级观念,要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不断补充到导师队伍中来。

其次是对单一制导师指导模式进行改革,推行导师小组制。单一制导师指导模式虽然有着导师责任明确、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较深入以及在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言传身教等优势,但这种“师徒式”的关系模式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甚至由于导师繁忙造成学生放任自流等弊端。因此,在长期实行这一模式的英国和德国,近年来也在逐步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我国当前在导师数量不足和不同的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更应该借用导师小组制的优点,充分挖掘导师队伍的潜力,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再次是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是根据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梯队的合理配置;特别是要积极引进校外乃至海外优秀学者,大幅度提高具有非本校博士学位,尤其是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教师的比例。国外特别是欧美许多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为防止近亲繁殖,一般都不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师’本校毕业生即使特别优秀,也必须先到其他学校任教几年后,方可根据需要回母校工作。除直接从校外或国外引进人才外,还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能多渠道、有计划地到国内外其他大学进修和交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校际与国际合作。总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要逐步达到学科和专业结构协调化、年龄结构均衡化、学历结构高层化、知识结构综合化、学缘结构多元化的目标。

第5篇

调查结果

1就业地点及单位选择

对就业地点的调查中,有71人选择留在省内,占调查人数的93.4%。其中,选择留在济南、青岛的同学共29名,占调查人数的38.2%;选择留在省内其他地级市的有27人,占调查人数的35.5%;选择在县级及以下的共15人,占调查人数的19.7%;有6名同学选择到省外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9%,其中回生源地的共3人,其余3人均留在北京、广州等地。参与调查的76名同学均已经就业,其中有18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占调查人数的23.7%;23人选择到国有企业工作,占调查人数的30.3%;6人选择到外资企业中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9%;29人选择到私营企业中工作,占调查人数的38.2%。从中可以看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地点首选省内大中城市,以济南、青岛最为集中。原因是这两个地区区域经济较发达,药品科研单位、研发机构及生产经营企业较多,未来发展机遇较好。县级及以下地区不太受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青睐,主要是受中药学专业限制,县级及以下地区基本没有药品生产研发单位。

机关、事业单位仍是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首选,但是受专业限制及行业需求的影响,能留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不太多。国企是承载研究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地方,原因是国企较为稳定,福利待遇比较好,将来个人的发展机会更多,特别是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国企能够提供比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外资企业之所以不受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欢迎,主要是外资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化学药物的生产,比较认可药学专业硕士生。外资经营企业不太欢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因为外资经营企业比较看重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很多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

2当前就业情况的满意度

调查对象的平均月薪(含各种福利,下同)为3500~4500元。其中,平均月薪不足3500元的共1人,占调查人数的14.5%,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下的工作单位。平均月薪在3500~4500之间的58人,占调查人数的76.3%,主要是在省内地市级以上城市就业。平均月薪在4500~6000元的为5人,占调查人数的6.6%,均集中在济南、青岛及省外大城市。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上的共3人,占调查人数的3.9%,均是在外资企业从事药品营销工作。

对目前工作单位、职务、薪酬感到非常满意的为51人,占调查人数的67.1%;比较满意的为16人,占调查人数的21.1%;一般满意的为9人,占调查人数的11.8%。从中可以看出,尽管薪酬差别比较大,但是大部分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对目前工作单位、职务、薪酬感到非常满意。说明薪酬水平高低只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一个方面,就业满意度还受单位性质、工作地点、个人在单位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制约。2.3就业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认为研究生学业成绩对就业选择非常重要的为61人,占调查人数的80.3%;认为比较重要的为15人,占调查人数的19.7%。在研究生阶段对就业选择帮助最大的选项中,选择导师水平的为53人,占调查人数的69.7%;选择专业培养方向的为21人,占调查人数的27.6%;选择学校声望的为3人,占调查人数的3.9%。在研究生学习内容对就业选择的帮助选项中,选择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共72人,占调查人数的94.7%;选择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的3人,占调查人数的3.9%;选择专业技能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2人,占调查人数的2.6%。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研究生就业选择过程的影响因素中,导师的水平最被看重,这是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择业、就业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导师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更多就业单位去工作;同时,平时导师要进行课题研究,通常与很多对口的合作单位、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样有条件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搭线推荐,提高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概率。同时,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要在确保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2011届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了解到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研究生本人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导师的水平。因此,一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培养质量,无论是加强学科建设、调整培养方案,还是对研究生教育整个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落脚点还是在导师身上。二是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及时调整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适应性、实用性培养,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学校应尽快完善培养体制,如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在某些应用型专业中加大来自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导师的比例,增加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作者:顾正位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第6篇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对策建议

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新疆高校大学生处在新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新疆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性别、民族、家庭条件等几项分布比较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保证了此次调查的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态度分析

在对就业形势总体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处在新疆这样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内地有着很大区别的环境中,以及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下,明显的增强了对就业问题的危机感。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部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就业时缺乏对自我能力的明确认识,以及良好的职业定位,就业时缺乏自信。

2、就业方式分析

正是由于大部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调查中显示,多数同学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以及毕业就能够有固定收入的岗位,体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不够乐观,危机感较强的一种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是,仅仅只有少数的同学选择了先择业后就业以及希望继续深造。

3、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在对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分别有占总比例的29.41%、27.76%、25.5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认为个人兴趣,专业对口以及家人的期望是影响他们选择不同行业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理想的状态应是对工作有兴趣,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避免接触枯燥的和不感兴趣的工作内容。

4、个人就业需求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很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很看重发展机会,想在工作中发挥自我优势,做出越来越大的成绩,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最倾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潜力的提升。还有一部分学生看重政府扶持和创业环境等因素,希望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寻求到一份更加理想的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要回报社会而就业,这说明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想利用工作来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就业偏好分析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进展和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在良好的政策条件和较高的就业压力下,较多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了愿意回到生源地、以及农牧团场就业、发展。同时,在就业过程中也体现出相对保守的特点,多数人希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而对民营企业、私企和个人创业方面则有相对较少的人关心。

三、新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新疆本身地处经济相对内地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时又有一些诸如民族分裂、宗教极端主义等敏感话题,使高校的生源受到了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域限制,因此,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具有局限性与盲目性。高校在专业课培养过程中,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产生了脱节,难以让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政府、企业的相应政策不能准确传达和及时落实实施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给予自己合理的定位,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不能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在本次的调查中,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疆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只是把就业满意度定位在就业单位的地点、规模和薪金待遇上,却忽视了就业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能够长久的发展。很少有人考虑到工作以后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甚至是“终生计划”等职业生涯规划。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相对保守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援疆计划实施以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有部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但与全国范围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主要表现在没有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安于一隅,同时还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

很多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方面他们渴望工资高、福利好、环境好的单位;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安于现状,希望能够得到类似“铁饭碗”的工作。然而他们对于民营、私企这类可以大量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单位却持怀疑态度,非行政、企事业单位不愿就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作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生活、学习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择业方面比较保守;另一方面,也综合反映了政府、市场的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新疆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多数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或顾虑重重,或认不清自己,调查中,这部分同学的具体有恐惧、负担、孤傲等心态。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需要有培养专长的意识,凭借较强的专业知识取得较好的工作机会;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应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培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就业观,需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时的内部指导和外部环境的积极引导,通过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来帮助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具体方法是:一方面新疆高校大学合理改进和完善自我的就业观的同时,高校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等,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另一方面,还需要校园外部环境,诸如政府、市场、企业信息的及时传达、政策的有效实施,正确的引导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能够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只有在具有良好就业观的基础上,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校内条件的创造

(1)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方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合理的价值取向。倡导艰苦创业的精神,把个人愿望与国家需求,与就业现实结合起来,自觉服从社会需求,积极改变就业环境。

首先,良好的就业观要求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调查数据表明,新疆高校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接近六成的学生明确表示大学期间要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对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其次,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最后,正确的就业观还应该有合理的就业定位。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求职就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高校工作方面。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引导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的主战场,应担负起应尽职责。新疆高校应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新疆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系统,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实现自己较为准确的职业定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要,使毕业生有更多、更好、更适合的就业选择。

2、校外环境的创造

(1)政府方面。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就业是市场。我们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新疆乃至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二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真正可以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走出去,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愿意走进来”的局面。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以平衡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企业方面。首先,由于新疆地处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心理上会有自卑因素,造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有所偏颇。企业应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较多的同学来自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村,经济方面也是企业应该照顾与考虑的方面,只有解决了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才能避免出现盲目直接就业而缺乏职业规划的情况,才能让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合理的确定其就业观。

五、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的更新。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有目的性的培养,高校老师、辅导员相关课程的指导,更需要来自政府、市场、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引导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正确就业观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新疆乃至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后继力量。

【参考文献】

[1] 耿春辉.新疆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9).

[2] 李桂荣,戴勇.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大学生就业,2008(12).

[3] 黄明凤.大学生择业意向―以新疆为例[J].调查与分析.统计与教育,2007.05.

【作者简介】

邢利伟,新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

(上接第39页)

期、复杂和尖锐的,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境内外“”不断调整策略,欺世盗名,狼狈为奸,相互勾连,绝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为首的“世维会”炮制了所谓“50年战略计划”,试图通过整合组织、与我开展法律和文化斗争,促使“东突”问题国际化,最终实现“”。同时,顽固坚持武力分裂国家的罪恶政策,并呈现出日趋升级的严峻态势。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夕,暴力在喀什制造了 “8•4”事件;“8•10” 库车系列爆炸袭击案,“8•12”疏勒袭击治安卡点案;今年,在乌鲁木齐又制造的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7•5”严重烧暴力犯罪事件。新疆地区反渗透斗争的历史表明,“”破坏分裂活动将是长期的,绝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此决定反渗透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

4、“”具有反动性、顽固性、欺骗性和国际性

“”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放弃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具有反动性;从历史上看,“”的破坏活动从未间断,虽然他们从事的分裂破坏活动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反对下屡遭失败,但他们进行分裂的本性不改,具有顽固性;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的旗号,利用群众的民族心理和宗教情感煽动宗教狂热,散布宗教极端意识和狭隘的民族意识来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带有极大的欺骗性;他们从事分裂活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早已在国外传播并流入新疆地区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使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常常与国际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和庇护,具有国际性。这些都决定了新疆地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必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5、因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以及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事件,很容易被“” 所利用,成为他们制造事端的借口

当前,自治区现代化事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多属于阶段性、发展中的问题,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来解决,例如,就业、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等,但是“”往往以捍卫“民族利益”为幌子,借以挑拨事端,制造矛盾,乱中求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袭警以及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群斗群殴等事件背后,都有“”煽动、插手、利用,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严峻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以及“”的本性,决定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真实面目,认清与“”斗争的实质,全面把握高校反渗透斗争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与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7篇

1 引言

为指引航空器按照预定航线以正确的飞行姿态抵达目的地,需要采用导航系统对其进行定位和航迹引导。而运用于航空器领域的导航系统必须适应远距离航行及高速移动的特殊要求。

目前,民用航空领域多采用基于甚高频全向信标和测距仪(VOR/DME)的陆基导航设备进行导航。陆基导航设备不能准确测量目标相对于导航台的俯仰角,未将地球曲率对距离和航空器导航精度和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均受到陆基导航系统的限制。

具有全球性、高精度和全天候等特点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不依赖外界信息且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降低精度,且在测量高速移动的目标时容易失锁,从而影响导航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而 INS 为一种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不接收外界信息,不向外辐射能量且不依靠外部参考基准的自主式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通过各正交轴向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自主定位。INS 几乎不受自身运行状态和外界环境的干扰,但缺少外部参考基准的特点,使其定位航要求。

上述两种导航系统在导航方式和适用范围上互相补充。因此,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导航系统,将其导航数据进行融合,构成 GNSS/INS 组合导航系统,从而使 GNSS 导航电文易受干扰、易失锁及 INS 导航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问题得到解决。

对两种导航系统基于不同坐标基准的导航参数进行精确数据融合是实现组合导航的关键问题之一。即将 INS 测得的在三个正交轴上的位移参数换算到 GNSS 所在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上。从而使惯导系统的位移参数与大地坐标建立联系,为之后的滤波分析和位置解算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2 惯导位移参数在近似正球体中的概略计算

2.1 卫星导航系统与惯导系统的测量基准

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不均匀分布,使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大地体)呈现为两级略扁的不规则球体,难以用数学公式严密表达。因此,在卫星导航中通常采用几何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以地球自转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近似代替大地体,称为参考椭球。而卫星的导航定位是以基于参考椭球的大地坐标系统为基准的,即:大地经度 L、大地纬度 B 和大地高 H(如图 1 所示)。

而惯性导航系统根据惯性单元安装部位和测量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台式与捷联式两种。

它们均利用三轴加速度计得到运动载体沿真北方向、铅垂线方向及与两者正交向东的第三个方向的瞬时加速度值,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换算为三轴位移参数进行累加计算定位。

2.2 基于近似正球体的位移参数概略计算

如上文所述,卫星导航系统与惯导系统的测量基准存在较大差别,而要想实现两者的数据融合进行组合导航,就需要统一坐标基准。目前,针对 GNSS/INS 组合导航系统的导航参数转换,通常将参考椭球近似看作半径恒定的正球体进行计算。若已知初始定位点P0的大地坐标为(L0,B0,H0),惯导系统所得三个正交方向的位移参数分别为?SN、?SH、?SE,则基于近似正球体的大地坐标概略值计算式为:

在上式中,R′为参考椭球的近似球体半径,介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之间。

如图 2,为参考椭球和近似正球体的四分之一子午圈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同一点P0在参考椭球和近似正球体中的大地坐标存在一定偏差。近似计算方法思路简便,算法复杂度低且易于程序实现,但忽略了卫星导航系统参考椭球中赤道半径(椭球长半轴 a)与极半径(椭球短半轴 b)之间存在约 21km 偏差的特点,故使得概略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距。在对定位精度有较高要求,或在较长时间内无法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惯导系统的定位结果进行校正时,这种近似计算方法难以得出精确可信的结果。

3 基于大地坐标系统的惯导位移参数严密算法

假设在参考椭球附近有一点P0为已知初始定位点,其大地坐标为(L0,B0,H0)。在经过时间?t后,到达P1点。根据惯导系统测得,由初始定位点P0到P1的过程中,沿真北方向、铅垂线方向和与两者正交向东的第三个方向的位移参数分别为:?SN、?SH、?SE,欲根据位移参数得到P1点相对于参考椭球的精确大地坐标(L1,B1,H1)。

3.1 大地纬度方向位移量的计算

如图 3 所示,为参考椭球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示意图。其中,子午面坐标系xOy是以地球质心O为原点,地球自转轴为y轴,x轴位于初始定位点P0所在子午面的平面直角笛卡尔坐标系。图中椭圆代表经过P0点的子午圈。

由已知条件,在子午面直角坐标系中,从P0到P1,物体沿着与子午圈平行的路径向真北方向的位移量为?SN(如图 3),则未知点P1的大地纬度计算方法推导如下:

设初始定位点P0沿参考椭球法线方向与椭球面的交点为A0,它在子午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0,x0)。根据椭圆参数方程(如图 3 所示),该点坐标值表示如下:

(1)

上式中,a、b分别为参考椭球参数中的长半轴与短半轴,θ0为角度参数,其几何意义如图 4 所示。

过点A0作子午圈的切线,该切线斜率K0和该点处法线斜率(点P0纬度正切值)tan B0计算分别如下所式所示:

通过(3)式即可得A0点大地纬度B0和对应的子午圈椭圆参数方程中的角度参数θ0之间的关系:

根据(1)式与(4)式可得P0在参考椭球面的投影点A0在子午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0,y0)。

从而根据过A0点的法线方程,计算得到法线在子午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截距x0′(如图 3):

因此,在参考椭球上,初始点P0沿法线方向到赤道面的距离DP0P0′为:

A0处的子午圈椭圆曲率半径计算式如下:

为求得点P1的纬度概略值B10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始值,将子午圈椭圆近似看作半径为RA0的正圆,则B10计算式如下:

此时,根据弧长曲线积分,得此时沿真北方向的实际位移量为:

其中,θ10为P1点概略纬度所在位置对应的椭圆参数方程角度参数。根据(3)式得θ10计算式如下:

根据定位精度要求,设定迭代阈值ε,作为实际位移量与实测位移量的容许偏差,若:

则重新计算未知点P1的纬度概略值:

迭代计算(8)到(10)式,直至|?SN0 -?SN| ≤ ε为止,即可得到满足容许偏差要求的未知点P1的大地纬度精确值B1。

3.2 大地经度与大地高方向位移量的计算

如图 4 所示,与子午圈不同,参考椭球的卯酉圈(纬线圈)为正圆,因此可以利用圆的弧长公式对大地经度进行计算。由上文可知,P0在参考椭球的投影点A0所对应的卯酉圈半径为A0横坐标x0,故大地经度计算如下:

沿东西方向位移量?SE在参考椭球面上平行于卯酉圈方向的投影长度?SE′为:

故未知点P1的大地经度值L1计算式如下:

大地高为某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该方向与惯导系统所依据的铅垂线方向存在角度差异,即垂线偏差。垂线偏差的大小与地球重力场密切相关。由于垂线偏差一般仅有数秒,它所引起的物体在法线方向和铅垂线方向的位移量偏差并非惯导系统在大地坐标系中的主要误差来源。若要将垂线偏差的影响考虑在内,可通过 EGM2008 地球重力场模型解算,得待测目标所在位置的垂线偏差子午圈分量(南北分量)ξ和卯酉圈分量(东西分量)η。则待测点大地高的计算式为:

4 计算实验

为验证上文所述位移参数在大地坐标系中的严密算法,以全球定位系统 GPS 所采

用的 WGS-84 大地坐标系作为解算基准(如表 1 所示),选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一范围进行

仿真计算实验。

设已知初始定位点P0大地坐标(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和大地高)为:B0= 31°28′12.31′′ N;L0=104°00′00.00′′ E;H0=8900m。经一定时间后,惯性导航系统三轴累积位移量为:?SN=1014872.756m;?SE=500000.000m;?SH= 600.000m。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Auto CAD 依据该仿真计算的初试设定参数进行建模,得到WGS-84 大地坐标基准下的位移参数真实值作为参考。并分别以半径R=6367445m的近似球体和 WGS-84 椭球为基准,对三轴位移参数进行大地坐标换算。CAD 建模参考数据及两种算法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计算结果对比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以 WGS-84 大地坐标系为基准的严密算法所得结果中的大地纬度与大地经度同建模数据更为接近,偏差均在1′′以内,换算为椭球面距离偏差约为 3.6m;而以半径恒定的正球体为基准进行近似计算,所得大地纬度与大地经度同建模数据偏差的绝对值均超过50′′,换算为椭球面距离偏差约为 2238.2m。由于严密算法与近似算法的大地高计算方法相同,垂线偏差对大地高的影响十分微小,因此三者的大地高计算结果一致。该计算实验表明,相较于近似算法,严密计算方法明显与建模数据更为接近,计算偏差值更小。

5 结论

通过对参考椭球和大地坐标的分析,并对基于大地坐标系的惯性导航位移参数转换算法

进行严密推导,可得结论如下: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在诸多层面互为补充,能够满足高精度航空导航的要求;GNSS 以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存在差值的参考椭球作为大地坐标测量基准。若以正球体代替参考椭球对 INS 位移参数进行换算,则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难以满足较高的导航精度要求;通过基于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的严密算法,可以实现惯性导航系统(INS)在三个正交方向位移参数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大地坐标增量的严密计算,从而增强了 GNSS/INS 组合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导航数据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魏光兴.通信、导航、监视设施[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1-100.Wei Guangxing.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 equipment[M].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91-100.

[2]蒋庆仙,田育民,孙葵.北斗/INS组合导航关键技术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0(06):56-60.Jiang Qingxian, Tian Yumin, Sun Kui.The Crucial Technologies in INS/BD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J].GNSS world of china,2010,06:56-60.

[3]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刚.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Xu Shaoquan,Zhang Huahai,Yang Zhigang.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PS[M].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8.

[4]黄金山.GPS/SINS/SAR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及误差修正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Huang Jinshan. Research on GPS/SINS/SAR Integrated Navigation Information Fus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Technology[D]. Xidian University, 2010.

[5]肖进丽,潘正风,黄声享.GPS/INS 组合导航系统时间同步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7(04):27-29+58.Xiao Jinli, Pan Zhengfeng,Huang Shengxiang.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of GPS/IN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7,04:27-29+58.

[6]Grewal M S,Weill L R,Andrews A P.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Inertial Navigation and Integration[M].A John Wiley & Sons,Inc.Publication,2007:133-134.

[7]刘智平,毕开波.惯性导航和组合导航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Liu Zhiping,Bi Kaibo.Fundamentals of Inertial Navigation and Integrated Navigation[M].Beijing:National Defend Industry Press,2013.

第8篇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仍存在这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高更快的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1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的问题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高度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新课改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认知有限,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进而解决问题。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不代表课堂完全由学生做主。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认为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甚至不尊重教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1.2教材难度较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材应运而生。新教材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增加了教材的难度。新教材的编排并没有顾及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的新课程中必修部分有五个模块,其中四个模块要求在高一完成,这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加快教学的速度,学生在学习当中只能走马观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只能大概讲解教学内容的梗概,一些重难点不能很好的讲解和分析,学生被动的学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学习效果不理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飞自主学习。所以,教材的内容需要改进,才能真正的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1.3教师和学生对“主体地位”理解出现偏差

新课改强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一些学生对“主体地位”理解出现偏差,认为从此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为所欲为,不再受教师的管教。而一些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主体地位”,对学生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导致学生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只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4过分依赖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单纯的把课前做好的课件播放出来,没有对一些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只是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非常强,如果单纯的把一些数学是过程列出来,而不详细的讲解这些过程是如何的出来的,学生难以掌握数学的精髓所在。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水平。

2.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2.1正确认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教师和学生只有进行合作,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是师生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后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教师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进,使之适合学生的发展。

2.2合理修改教材

教材非常的重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教材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改,使之符合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教材的模块安排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序的进行编排。切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过多的知识,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也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师则容易忽略对一些重难点的讲解。学生过分的依赖信息技术,不再主动的去思考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其真正的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3.结束语

许多高中生都认为高中数学非常复杂,难以学习。在新课改的推广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教学质量,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弓文艳.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22:213

[2]胡晓东.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31:45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式;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50

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引导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片面地关注教学目标,过于看重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互动。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引导式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自律能力较差,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主动地发现问题,识别问题的关键点,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三位数乘一位数”中一个关于末尾数为0的知识点,教师出示题目(如图1)后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说出从题目中获得的相关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并提出疑问;先自己动手算一算,再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4×12=,4×100=,4×130=”后说一说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异同。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新内容的教学时,可先与旧知进行回顾和对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问题,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解题有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引导式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选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不能一味地为了教学而去教学。

例如,教学“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时,由于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很陌生,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设计“摸球游戏”的小组活动。首先,教将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箱子,里面有不同个数的红球和白球;学生在本小组的箱子中摸球,每次只能摸出一个球,在摸球前让学生自己判断哪种颜色的球摸出来的可能性最大;每个小组安排一人摸球、一人记录、一人统计;总结本小组成员在摸球游戏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

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教师如果直接将一个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再让学生自己去做题,就显得非常的枯燥,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题目进行引入。

4÷2÷3= 6÷5÷7= 9÷2÷5=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之间的除法运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发现两组算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之后,教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说明,利用第二组式子对整数除以分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进行讲解,通过引导使整个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的丰富。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主导地位;学习习惯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制约了学生总成绩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发生了变化,给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从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重视兴趣激发

数学顾名思义是数的学问,高中数学开始变得抽象难懂,但是囿于职业疲劳和思想保守等问题,导致目前仍存在沿袭守旧的照本宣科、理论灌输、题海练技等模式。这样的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这样的学习是被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消极低效的课堂。

2.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这些观念有的依然起到指导作用,但有的观念已经无法与新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如果教师依然强调这些观念,将会严重阻碍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此外,新课程改革后,虽然强调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一些老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依然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如果依然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将会仍然按照老师所规定的教学模式学习,只会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占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学习,将无法在根本上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生成绩仍然是考核的主要标准,一些老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在根本上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如果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将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大量数学知识点变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改革的成果再次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在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出现漏洞,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1.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通过有趣、新颖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课堂的学习上,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演示细胞分裂的问题,细胞的分裂是由1个分裂成2个,再由2个分裂成4个,这样一直分裂下去。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确数学在整个高中课程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掌握指数函数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细胞个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对学习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合理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有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内容时,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删掉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关系公式,只保留了基础的关系式,如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这些公式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提及,但仍然会在习题中有所考察,为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行推导这些公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公式,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推导过程中巩固三角函数的解题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放下老师的“架子”,就会增加很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借助这层“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占据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关键。教师只有主动和学生交流,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去关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达到掌握知识内容的目的。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时,需要先让学生建立一种三维的立体概念,在讲解三维向量时,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为学生演示三维向量的关系,之后让学生也用手指来演示和体会三维向量每个坐标轴两两垂直的关系。这样和学生一起“手舞足蹈”,很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4.新旧知识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了多个板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教学。这样虽然是将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教授,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用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新知识内容的陌生感,还能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等。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指数函数的图象和对数函数的图象来引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就会让学生潜意识中遵循学习指数函数的步骤来学习对数函数,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学习进度,还能让学生将指数函数知识和对数函数知识“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的知识体系,便于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努力,及时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推进新课改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程保益.试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新报,2011(31).

第11篇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努力打造数学课堂,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小主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新课改形势下,不断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的主人翁地位,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观念是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的重要前提。数学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思想。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小主人。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节时,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就是教师把什么是时间、时间有哪些表示方式等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展示和讲解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时间?如何表示时间?这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法,难以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钟表模型,在动手参与中对时间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结合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观察体验和动手动脑,从而认识和了解时间。通过这种方法的改变,学生兴趣得到无限放大,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主人翁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二、引导主动学习

引导主动学习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地位的重要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教学二(上)“长度单位”,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支铅笔,让学生猜猜:它的长度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我们黑板的长度是多少?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用刚才测量铅笔的尺子测量黑板非常复杂,这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一把米尺则能很容易得到结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亲历建构知识

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探索发现之旅。数学知识抽象性强,有的数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制作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旅程中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思考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二(上)数学广角“搭配”,教师首先出示问题:用3、4和5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要求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数不相同,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写写画画,制作简单的代表三个数的纸片,标上3、4、5三个数字,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摆放纸片,从而得到了由三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方法,可以进行位置调换,也可以进行固定十位或固定个位的方法得到一个不同的两位数,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人。再如,在认识“11-20”时,教师事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11根小棒,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11这个数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11的摆法,并通过摆形成10是1个十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提高合作交流

加强合作交流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地位的重要形式。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交流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增进情感,改善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呈现两道估算题目:124÷3≈143÷4≈,然后让学生先进行独立估算,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估算结果,并对估算方法进行交流总结,从而得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只要把被除数转化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的形式进行运算就可以了。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具;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7-02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利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自制教具也是十分有效、具有创造性的工具。为深入理解数学,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所需要的模型,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自我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动脑,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将数学教育与数学知识教学更好结合,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1 自制教具能够发挥数学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培育学习兴趣。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自制数学教具能够确保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备课,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讲解数学知识,同时,每一个教师都渴望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既让学生收获数学知识,又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自制的数学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制作,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这一章节时,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画的多边形,归纳总结多边形的特点、定义,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任意边数的多边形,根据边数将学生剪出的所有多边形进行分类,再让学生准备尺和笔,选择任意一个顶点画出该顶点对应的所有对角线,并记录对角线的数量n,通过归纳整理多个多边形的条数可得多边形边数与条数之间的关系:n-3。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再引导学生找出多边形包含的所有对角线与边数n所存在的关系,经过学生的实践、研究与讨论可得该公式:n(n-3)/2,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指引下,结合实践学习了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自制数学教具学习的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2 自制教具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班级中的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我,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利用数学教具学习,能够使学生形象、直观、具体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与利用教具学习知识的经历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该节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自己制作数学教具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个感觉器官,通过利用数学教具实验、验证数学知识,逐渐消化这些知识,通过表面现象掌握逻辑理论,进而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章节时,初中生初次接触这种知识,没有强烈的立体感,只让学生停留在想象,就会挫伤一些立体感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三视图的知识,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利用橡皮泥制作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图形。在课堂上讲解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制作拼成自己想要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再让学生分别直视、俯视、侧视拼出的立体图形,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平面图形也不同,最后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联系与特征。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立体图形,让学生充分掌握三视图的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3 自制教具能够挖掘数学内在的含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制作利用数学教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的快乐,还能挖掘学生自主创造的潜能,加快了解、记忆、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数学教具的作用能够将复杂、抽象化的知识简单、具体化,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创设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迸发更多的灵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位似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在备课时制作两个相似三角形,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下制作出一组相似三角形,上课时教师可先将自己制作的相似三角形拿出,利用这一学具讲解位似的条件,教师通过改变两个相似图形的位置,让学生得出构成位似图形的条件,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不同的位置摆放手中的相似图形,讨论并研究怎样能够构成位似图形。通过教师与学生反复操作相似图形,可得到位似图形的特征、条件,这既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数学教具,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具体化,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数学教具可以将教材中的难度、重点更加简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学生也会更加珍惜应用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教具的机会,理解老师的努力。初中教师在选择数学教具时应当注意并不是复杂的教具就一定好,要选择合适、实用性强的教具,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具,无论简单与否,都是好教具,这样的教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教师要将数学教材作为基础,再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制作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少扬.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四要素[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25(5):23-24.

[2]阮志.自制初中数学教具例谈[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