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数的集合

高中数学数的集合

时间:2023-09-17 15:0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数的集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数的集合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因素;对策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论对于高考还是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得数学者得高考,学好高中数学,让学生在高考这场“战役”里取得优势,教师责无旁贷。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用到的方法和培养的数学素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说“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些都显示出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独一无二。不论以后是从事高科技的研发工作还是从事普通的建筑、饮食甚至做家务,数学思维不可或缺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成就。因此学习好高中数学将受益终身。

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高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难度上有很大的提升,与初中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数学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要用到初中数学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也比初中吃力的多。高中数学要求更高的是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与使用,其题型也灵活多变,如果没有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那么很难解决一道高中数学的难题。

2.教学方法很枯燥、乏味

数学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看书本上的知识:等边三角形、sin、cos、二次函数,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等等问题。一开始接触这些数字与字母的结合的学生都会感到陌生,没有教师好的方法的引导,那么慢慢的这些本来可以很有意思的知识将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接受。

3.学生对于高中学科的陌生

对于高中学科,里面出现的多面体、数列、正弦余弦,这些新的知识,学生一开始是陌生的,甚至脑子里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在初中阶段,那时候学生做一道题目可能有很多种方法,基本靠这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到了高中数学就大不相同了,可能没有合适的方法,有的题目甚至写了大半天也得不到最终的答案。这时候学生就很疑惑,高中数学到底该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兴趣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前提,那么,如何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呢?

1.教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由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

例如,教师向学生阐述数学历史的悠久,通过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数学家吗?”从而将学生带进数学文化的讨论中。也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陈景润等的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对数学的美充满兴趣。

2.数学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变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学习的交流,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学习,也让教师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3.教学目标的把握、数学思想的传达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要备课,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应该讲解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讲解书本上的知识那么简单,而是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我们给学生讲解函数思想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白书本上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例如函数就是一个集合对于另一个集合的映射,学生或许还不明白,我们可以结合前面讲过集合的概念,通过两个集合,集合中有数字,并且例如初中学过一元线性关系式,两个集合中中分别存放的是x和y,则y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在x中都能找到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就让学生明白了函数的概念。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面对不同的题目在具有数学思想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方法加以解决。例如,集合与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等。

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这里曹冲就针对这只又大又高所以很难有这么大的杆秤进行称量的大象,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于是看起来无从下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在教师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同样要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对高考甚至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很特别而且必不可少的角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经验,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海萍.关于高中数学教材中应用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37):20-21.

[2]张坤松.例谈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J].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14(11):21-22.

第2篇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优化就比较关键.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模式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升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的重要的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有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没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思想观念的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有着诸多阻碍,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有着要求上的提升.在实际教学的内容上有了丰富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传授有着责任,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就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更为注重,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对数学观念正确树立,从而在数学历史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将数学的文化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这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都有着积极作用.

2.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依然存在着相应问题有待解决.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影响比较深,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鲜明呈现,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中,不能将主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数学教材的因素影响,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比较主要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教学改革下,一些数学教材显然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有效的契合.一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对其及时性的更新,这就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再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改变.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传统教学中,老师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对数学知识的教学相对比较的枯燥化,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不能有效激发.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比较关键.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就要能和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实际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对实际教学质量提高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第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注重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新的教学环境就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要能注重将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只有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视,才能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发展.老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在教学的观念上和新课程标准改革要同步更新,通过新的教学观念的应用,对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第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的目标要能明确化.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注重教学目标,才能按照目标加以开展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实际教学中就要能充分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将数学课程的必修课的结构加以优化处理.对于选修课的内容要抓住重点进行吸收,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将教学的设置要能科学化的呈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第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要能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提升,以及在学习的兴趣上得以有效激发.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对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能提升.例如: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集合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老师就可将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通过多媒体的资源应用,在对集合元素的特征讲解中,对其确定性的讲述就可举例说明,“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在动态化的呈现下,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就能得到加强.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解决,就要根据实际加以实施.通过科学化的措施实施,就能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加以有效提升.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的应用下,对实际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就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宝林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方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冯龙云.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必要性;方法

引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形成条件反射,这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大的局限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解题速度,使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缺乏思路而无法解答.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放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十分大的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提倡新型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都是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尽量多的做题从而可以形成解题的思维定式,遇到同类问题可以迅速的解答.题海战术对于学生对大量的重复的做过的题可以快速解答,但是对于新题型很多学生则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放弃,这种方法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减少老师的影响,对于同样的问题可以得出多种解答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而不是固定一种方法进行解题.

(二)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

高中的数学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需要学生依靠自身的抽象思维来进行理解、解答,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形成解题思路,自主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解题,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理解和记忆.很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感觉很难是因为高中数学中抽象的思维很多,就集合来说,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可以理解集合是有着一类性质的数字组合,但是初中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掌握相关的内容,但是高中的数学知识知识点就有很多复杂的地方,要通过几个典型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在高中中老师是先给学生讲解集合的相关知识,其实真正的练习是要学生课下自己来开展比如在进行集合性质讲解的时候有集合确定性:“初三七班的全体同学”就是一个集合,我们把这个集合命名为A,A集合当中要有元素,我们可以把班级里面的每名学生看成是集合中的元素.这样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就会很清楚,但是老师不能够每一个问题都这样进行讲解要培养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自我转化能力,让学生来根据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给全全班同学讲解出来,大家可以补充和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当像传统教学一样给学生统一的一个解题方法,而是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跳出传统的解题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解答,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增强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函数图形在记忆的时候总是记混淆,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却能牢牢记住,老师让学生传授方法,学生就说能够对折的是正比例,把卷子反过来能够对折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学生创造性是无时无刻要进行发挥的,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些小的窍门进行记忆,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这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的创新思维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其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增强.老师要打破课本限制,让学生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来提升学习效率,当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能够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研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培养起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到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对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数学思维.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答基本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套用已知的组合公式来完成解题.但是数学问题很多都是由一个问题衍生而出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授课解题时要让学生发现规律,多角度分析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三)抓住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在看到问题时先观察,先进行思维,初步了解到问题再进行分析确定解题方法.数学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的应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些难题的解答正确的直觉思维可以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准确率.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看到问题时先进行观察、思考,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是需要依靠日常练习所做题的积累来培养.

结 语

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教导学生将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到日后的数学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时候一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动

不可否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促动还是很大的,发挥的也是积极的促进作用.

1.增加师生交流

在繁忙的高中学习和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几率不高,就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几率更是低之又低,而实施课堂提问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就弥补了这其中的不足,增加了师生之间就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次数,高中数学也是如此.

2.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授课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艺术手段来让学生们在享受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艺术手段之一,如果能利用得恰到好处,除了促进和推动教学以外,还可以活跃高中数学原本枯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完成学习.

3.强化教学效果

强化教学和学习效果,这是实施课堂提问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接受与掌握情况,而课堂提问会把教师想掌握的情况一一解开.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表现形式

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所显现的有效性是很明显的,这里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有益有效的表现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

1.增强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增强互动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友谊,增进信任和彼此了解,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和“一子双效”的教学目的,既实现了互动,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2.提高兴致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提升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老师提问的引领之下,学生们的思绪也会随之激发和思考,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也会自然高涨.

3.集中注意力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带动高中生的注意力,高中数学课堂是枯燥而且寡趣的,所以在学习期间学生们很容易出现精神溜号,或者瞌睡、做其它事情等现象,这时教师如果能设计高中数学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提问,就可以高度集中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

4.带动后进生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和进步,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被提问就是被老师所重视,被老师所看重,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后进生更是非常在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机会给了谁,所以说,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问不仅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还起到了带动后进生的积极作用.

三、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要掌握好、使用好这其中的方式方法,笔者归纳为“五好”即:掌握好提问节点、把握好提问对象、设计好提问内容、裁量好提问节奏和巩固好提问成果,下面结合实例予以一一展开.

1.掌握好提问节点

就是要掌握好什么时间、什么教学节点去提问题,有的人可能会问,什么时候提问还有什么不同吗,答案是大有不同.原因是如果问不到点子上,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问的不是时候,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其它同学更是听得一头雾水,根本就达不到应有的、预期的现象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数列”和“不等式”时,因为二者在计算和统计上的复杂性,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二者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再予以提问,以免出现答不上、统计不出来、计算不出来的冷场现象.

2.把握好提问对象

就是要把握好对谁提问的问题,这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们必须要科学把握好的一个课题和必须坚持的提问原则,即要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度来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尤其是相对简单的问题,更是要留给性格内向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或者数学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调动这一部分相对被遗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集合”时,关于集合的概念,还有关于集合元素和特点等知识,均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回答起来也非常简单,所以更要照顾弱势群体.

3.设计好提问内容

就是要提前设计好这一节课提问几个问题,分别就提问内容提前拍定,把一些例行提问的课堂问题方案准备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提问对象、还是寻找提问节点、还是掌握提问节奏,抑或是临时性地再出现新的提问,都会有高度的目标性和明确性,不至于措手不及.例如,在学习高一“函数”时,就要预先设计好如下几个问题: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的共性和区别、函数构成的三个要素、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才能顺利学习函数的计算,以及其它与函数相关联的高中数学知识.而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就是要提前设计好需要学习和提问的相关问题,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裁量好提问节奏

就是要裁量好学生们回答问题时如果不会怎么办、如果答出一半怎么办、答错了和答对了又怎么去应对的问题,之所以要科学裁量提问节奏,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或者说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拔尖的学生,要给这一类学生准备一些连环性的问题,如果回答的顺畅,就可以让一连串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中产生,从而让这一类学生引领整个课堂的知识点和学习节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一类学习成绩较差、相对落后的学生,既要给这一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还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自尊心,双重照顾和考量,防止这一类学生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引言

现代化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数学冲破了形式主义的局限,并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材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人文教育也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研究数学教学问题,不断挖掘数学中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高中生的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一的数学教学手段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阐述数学知识,缺乏了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高中生的考试成绩在不断的提升,然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数学理解能力却得不到提高。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并不作出任何回应,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数学素养。

1.2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观念是我国高中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学生主动性不强,课堂上的互动性偏差,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重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无法提高[1]。

2.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量”的学科,在对“量”的规律进行总结的同时,演算并推导了各种“数学量”,进而为各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工具以及数据研究方式,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人文教育,以此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

2.1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

在研究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挖掘近现代优秀数学思想,将其渗透至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学习方法,以此解决数学问题[2]。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古题新用、将课堂问题生活化等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在教授“集合”知识点的课堂上,数学教师在可以将班上所有学生制定成一个集合,按照男女比例、高矮顺序或是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个集合,让学生掌握“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等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加以运用,以及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2.2挖掘高中数学中潜在的“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数学中潜在的“美”,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美”的熏陶。现阶段,学生无法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美”,学生对学习数学只会感到更加的枯燥、无趣。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准确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异美”。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学生得出相关数学结论后,由于事情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因此引起了学生或是教师的惊愕、诧异等,这种发展也会受到教师的赞赏[3]。

例如:将设b作为常压、常温下某种溶液的质量,而a则是该溶液中溶质质量,a/b则是该溶液的实际溶度,在该溶液不饱和的情况下,向溶液中添加质量是m的溶质,这是溶液的实际溶度则是,因为添加溶液的为纯溶质,因此溶液的实际溶度也在增大,因为:>。像这样利用化学性质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即新颖,有出其不意,容易让学生记住该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尊重了对高中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原则。

此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即学生需要学会利用简单的数据模型或是数学公式来表示复杂的数学关系。

2.3渗透人文教育,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培养学生的求真、敢于质疑以及贡献的精神。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具体的教学材料让每位高中生理解什么“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定理背后隐藏的科学与智慧。

例如:在教授“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著名数学家欧拉怎样利用自身的智慧以及顽强的意志力完成数学理论的证明,让学生产生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注重的是人文教育,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思想以及情感等教育。在我国,人文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今后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知识。高中数学教学在注重利用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型因素的开发。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秋关根,张成喜,涂萌萌.浅析人文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05):160-163.

第6篇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高中数学;游戏;故事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相对小学、初中更难、更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很多高中生均会望而却步,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克服该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应采取趣味教学法,通过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对趣味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在趣味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方面亦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现简要论述如下.

一、结合游戏活动运用趣味教学法

为调节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趣味游戏活动引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游戏活动运用趣味教学法是趣味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运用方式.

例如,执教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刚步入教室,我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盒子放在讲台上,并说道:“同学们,我在这三个盒子中分别放入了一定数量的弹珠.这些弹珠的颜色不同,分别有红、蓝、黄三种颜色.接下来,你们可以试试摸一摸,每次从一个盒子中只取出一个弹珠,看看能不能从三个盒子中全部取出相同颜色的弹珠.”该游戏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发现从三个盒子中摸出相同颜色的概率太小.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们不仅充分体验了游戏的乐趣,也同样帮助我顺利引入了新课教学内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高中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中经常结合游戏活动运用趣味教学法.这样的趣味教学法运用方式是高中生所普遍喜爱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时间不应过长,应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二、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趣味教学法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与自身实际相关的问题往往较感兴趣,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着眼于学生,从学生实际入手践行趣味教学法.这样的趣味教学法运用方式不仅可调节枯燥教学氛围,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时,学完集合的基本含义后,我这样说道:“请我们班的所有女生都站起来!”一声令下后,班里的女生齐刷刷站了起来.虽然学生听从了我的号令,但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我问道:“请问我们班的女生是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呢?”“当然可以.”学生们同声回答.“那好,接下来请我们班180 cm以上的男生站起来.”“请问我班180 cm以上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呢?”“当然可以.”这次的回答仍然那么整齐.“很好,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你们可以将集合的含义重新说一下吗?”“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何谓集合.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灵动的,也是充满生气的.学生在我的语言引导下,积极配合学习.该趣味教学法的运用比单纯进行集合知识教学要有趣很多,更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适当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法.

三、结合趣味故事运用趣味教学法

故事是高中生普遍喜爱的.为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师也可有效结合趣味故事在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法.这样的趣味教学方式兼具故事性和知识性,是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例如,执教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给学生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不仅懒而且固执.有一次,他要步行去赶集.走到一半的时候,他觉得太累就停下来休息.休息一会儿之后,他再次出发,但走到剩下路程的一半的时候他又休息了.就这样循环往复,他每次只走剩下路程的一半.问同学们,他这样走最终能达到集市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很快有学生回答道:“如果是在现实中,这个人最终可以达到集市.但是从数学意义上来看,这个人永远都达到不了集市.”“为何这样说呢?”“由故事内容我们可将走路的次数和剩下的路程间建立这样一种函数关系:y=12x.由此函数式我们可看出,y值永远不可能为0.”听到学生这样回答,我欣然说道:“是的,没错.刚才这名同学所说的函数式其实就是指数函数,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内容……”

结合趣味故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是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适当结合一些趣味故事运用趣味教学法,让趣味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真正发挥成效.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结构 调整

传统教学中,过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适时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调整作业结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高中数学作业特点及设计原则

1.特点

(1)概括性。相比其他学科的作业来说,高中数学作业具有更强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的具体事物间存在着很大距离,因此,数学作业具备这一特征。

(2)严谨性。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对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求证,确定运算结果是够准确,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很高的严谨性,因此,数学作业也具备严谨性。

(3)频繁性。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接触到许多数学知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一般会向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由于数学新知识较多,学生的作业比较繁重,因此,作业布置次数频繁。

2.设计原则

(1)作业应具有目的性。数学作业具有目的性,这主要是指数学作业应以课程目标作为设计的目标,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2)作业应具有针对性。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考虑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使作业既符合教材难易度,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另外,作业要能突显课程的重点,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课程知识的目的。

(3)作业应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将其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并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设计,但设计出的作业要符合教学大纲及目标的相关要求。

(4)作业应具有开放性。数学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为学生预留出自由思考和发挥创造的空间,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课程知识的能力。

二、合理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探索实践

1.尝试高中数学作业的一体化设计。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尝试采用“教与学”一体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也就是在设计的作业中既涉及教学内容,又涉及辅的知识内容,这样设计出的数学作业就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设计多个层次的数学作业。为了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师可将作业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作业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设计,教师设计习题时,可根据知识运用情况和难易程度,将习题分作A、B、C三个层次,其中,A代表基础题目;B代表中等难度的题目;C代表较高难度的题目。布置作业时,教师按照 学生的不同情况,将A档题安排给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并鼓励其试做B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其完成B档题或者C档题。例如,学习集合知识时,教师可围绕相关知识点设计三道不同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做:

①下列两个集合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A={x|x≤9}与B= {x|x≤9,x∈Z};C= {y|y=4x+2,x∈R}与D={(x,y)|y=4x+2,x,y∈R}。

②假如集合Q={y|y=x2,x∈P},集合P={x|y= x-2 },那么,P∩Q=__。

③假如集A={(x,y)|x2+y2=1,x,y x∈R},B=(x,y)|x2-y=0,x,y∈R},那么,集合A∩B中的元素共有__个。

上述三个练习题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选做①题目,即为A类题;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做②题目,既B类题;而③题目则适合数学推理能力非常好的学生,这种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减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畏惧心理。

3.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作业。数学教育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调整数学作业的结构时,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相关作业。教师在讲解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时,可引导学生概括知识内容,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相应的作业题目。例如“作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中的三条边进行等分,以每条边的其中一段作为新图形的边,向原等边三角形的外缘扩展,做出新的三角形,然后抹去中间段,得到出全新的图形,以此类推后,求第n个图形的面积与边长”。这个例题引入了“雪花曲线模型”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类似的练习题,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4.转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批改方式,尽量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来,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语句进行评价。具体来讲,教师应做到下面两点:第一,尽量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第二,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改变“一人批改”的方式,适时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巩固课程知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合理调整高中数学的作业结构,可以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调整作业的结构,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学作业,以充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高中数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峰.浅谈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同学生能力进步的关系[J].理科考试研究,2013,10(22):9-10.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理念当中提出教学内容应当坚持“人本”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针对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采用强行记忆的模式是不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加强各方面的交流沟通,构建一个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高中数学知识[1]。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无论教亦或是学这两个阶段都应当坚持互动沟通、实践操作、勇于探索、独立思维等相关理念,使得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发生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前的高中数学课堂只有教师这一个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当中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主体——客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色在于教师在课堂当中始终将教授与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则是一味的进行被动的接受,知识吸收基本都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盲目随从,不仅缺少积极求知的主动性,同时又缺少自主学习、勇于质疑的胆量。学生一直处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其自身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在后致使课堂教学出现僵化的情况。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要求高中数学改革应当从传统教学模式的二元对立构造进行入手,努力将其改革成为主体——主体型的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二元对立的教学构造,构建一种多元化对等的互动教学构造。在新构成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拥有平等的地位,相当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削减,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加强。采用这种主体互动的模式,使得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将教学进程转变成为教师指引学生、学生积极探究的模式。高中的数学课程是构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条件之上,其并非单纯的接受与模仿的学习。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建设的进程当中,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对应的点拨与指引,然而教师并不需要提供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高中数学课堂

1.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发展过程或者著名的数学故事等,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产生、发展、演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知晓著名数学家对于学习的态度,从而让学习数学家们是怎么通过持续不断研究分析数学知识的。例如,教师向学生讲述“数学之神”阿基米德、“代数学之父”韦达、“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数学之王”高斯等世界上著名数学家的典故,其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都会被这些典故所影响。此外,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鼓舞学生去质疑教师,质疑课本,大胆向所有不明白的东西进行质疑,并且在教学进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探求真理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进程中树立自身的独立人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

2.联系实际,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数学问题

数学来自于大千世界,数学活动自然也无法离开日常生活,社会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教材非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出高中阶段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熟悉学生日常生活的状态以及其所喜爱的事物,在此基础之上,尽力为学生创造社会观察与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尽可能多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数学知识,体味到数学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集合这个章节时,学生倘若只通过观看教材难以领悟到知识的精髓。这时候,教师则可以构建对应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方式,初步感受到集合当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理解“女生”、“男生”、“班级”、“家庭”以及“学校”这几者之间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当中集合的例子,例如,如北京包含于中国,而中国包含北京,比如上述这样形象生动的例子就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直观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于集合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大概的了解,从而提升教学的品质。如此,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进行联系,达到巩固自身知识的目的。

三、对新课程改革的展望

其实创新和传统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倘若不去创新,坚持传统观念,显然不能获得发展,也不能适应这个迅猛发展的年代;如果摒弃了传统观念,表面的创新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丝毫改变。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人们已经熟悉了当前各式各样的说法,然而现阶段仍然会不时冒出一些有所欠缺的说法,其总是把传统观念归结于陈旧需要淘汰的观念,将传统当作创新的绊脚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还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深入改革,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坚定自身的信念,坚定不移的进行实践,相信在全国众多数学教师的努力开拓下,必定可以实现新课改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金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第9篇

“形”与“数”是数学专业领域中两个最重要也最古老的研究对象;两者可以在固定条件下进行互相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具体指的是依照数学结论与问题条件之间的深层关系,对几何意义与代数意义进行分析.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将直观可见的几何图形与抽象的数学关系进行融合,进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简化解题的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对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连接有利

初中时期的数学课程内容相对更加具体,以模仿型的习题为主,但高中数学课程更多以抽象内容为主,注重在把握理解数学概念的前提下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而且对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高中数学教育方式,但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来对高中数学进行讲解,能使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高难度的数学知识,进而跟上高中数学教学的进度.

2.对于激发思维有利

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所具有的符号化、抽象性的特点,给予学生一种生冷、刻板、不易理解也不易掌握的感觉,所以多数学生都因此产生了恐惧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效地将数学题目的难度进行了简化.通过图形数字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减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的一项基础内容是集合,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达形式都与图象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对集合问题进行思考,总体来说,就是把繁杂、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变成简单具象的图象关系,指引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集合知识的要点.其中使用文氏图就能够高校而且直观地对集合难题进行解决.文氏图主要是指利用封闭的曲线图形结合来体现集合本身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在对集合问题进行解答时,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文氏图能够达到简化题目的效果.

2.数形结合在函数方程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的数学教育中引入了坐标元素,有效地拓展了数学知识点的图形化,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模式来对方程问题进行解决,基础的思路主要是把方程的算式两端分式作为函数来进行图象的绘制,之后对坐标与图象及图象与图象的交叉情况来进行分析,用此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答.

3.持续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育设备的使用也为“数形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应用条件,高中的数学科目有着很多抽象而且繁杂的知识点,只凭借教师的单纯讲解和学生的生硬理解很难掌握这些内容,这时就应当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把静态的数学概念知识换变为直观的内容,借由计算机的动画及绘制等功能将繁杂的数学概念用更易理解更灵活的方式体现出来,协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关曲线运动及点移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协助可以更直观的体现出题中所给的部分提示,达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扩散性思维进行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73-01

从高中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数学是高考中三大学科之一,因此其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地区高中教育机构开始实施了教育改革,将提问式教学策略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尚不理想,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本论文着重针对高中数学提问式教学策略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问题设计的意义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其根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问题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充分地设计,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讨论并且发表意见。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开发有着积极的影响。

2、教师在学生和知识之间起到一个链接和传输的作用,将课本内的知识通过合理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教师通过对书本内知识的理解,针对其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让教学更顺利的进行,同时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构建高中数学有效问题设计的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设计出合理高效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在学生阶段所接受到的熏陶和在工作过程中所学到的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说这些和高中数学教学并没有直接性的关联,但是进行深入性地分析,能够发现其是教学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中数学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过程中,教师提出了1+2+3+4+5·····+99+100等于多少的问题?这个问题和我们较为熟悉,我们比较了解和熟悉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数列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提出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熟悉度,降低学生原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对问题不断分析、认识、解决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中,问题设计一定要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意识,从根本上将其所提出来的内容和实际内容相统一起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认识到在解答问题时其占据着主导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集合运算的步骤和内容,可以针对正数、负数、0等让学生进行区分,在学生区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引出关于集合运算的步骤和相关的公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意识和认知性。

3、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从高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生隶属于青春期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好胜心以及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设计,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其内容。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要配合学生的好胜心进行,尽量挑选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应强调趣味性。不难发现,众多成功的教学大体上是因为教师具有幽默感,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轻松和愉快,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必然会从总体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好胜心的角度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设计高效的问题,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根安.关于高中数学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往往有不少学生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特点、自身学习方法不佳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它的完善,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

2.思维习惯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

3.学习方法差异

初中生以模仿做题为主,而高中模仿做题也有,但随着知识难度加大和知识面增广,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同时仅仅模仿也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成绩只能一般。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思维定势,提倡创新思维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4.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生自学能力低,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要深刻理解的问题,都耐心讲解和大量训练,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典型的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一类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读理解,学生解题将会很困难。另外,高考数学题型的开发不断多样化,像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学生只有靠自学去深刻理解才能适应高考。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在初中,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强,,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简易逻辑、不等式、函数、立几、算法语音、三角、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点出现了。

三、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学高中数学应: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善归纳、重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是要引导学生确立六项学习规范:预习、听讲、思考、作业、问疑、反思,简称为“看、听、想、做、问、思”。其中看、听(接受信息)是基础;想(加工信息)是核心;做、问(落实深化)是关键;思(反思评价)是保证。

2.加强40分钟课堂效益

要提高数学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堂阵地。

(1)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来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

(3)抓学习节奏。数学学习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敏捷性的,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注重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少不了提问,有时还伴随着讨论,因此可以掌握许多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要注重实效。

(5)抓解题指导。要指导学生注重方法总结。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

(6)抓思维方法训练。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担负着培养四大能力的重任,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3.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裘秋鹏.浅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2.9

[2]李平,赵学j.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2006.5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创新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打破原有传统、固有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挑战,不迷信“标准”“权威”,积极探索,敢于挑战、发现,并结合课本知识与现实实际,提出自己的新思想、观念。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推动着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当前,高中数学越来越重视创新学习,为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优化,做到与时俱进,以促使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实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早已经实施多年的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高中生必须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面对教师的题海战术,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在课堂上要么是做习题,要么是模拟考试,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机械反复地做题练习,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学习,更别说创新解析习题了。并且,高中数学教师严厉禁止学生质疑“标准答案”,而将其当作衡量对错,甚至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依据,总之,标准答案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权威。

对于学生而言,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思想从上学之初就被深深刻在脑海里,认为标准答案就是证明自己和评定自身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更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此外,由于数学学习本就存在一定难度,极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考试和沉重学业的重压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厌学心理,再加上,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因此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失落挫败感,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学习。

二、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1.加强知识冲突创新

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认知冲突,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极具促进意义。例如,讲解“曲线方程”知识点,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众所周知,地球是围绕太阳做周期运动的,那么,谁知道地球的运动轨迹?这一运动轨迹又该如何描述呢?以此作为悬念调动学生的探索欲。然后,再利用模板演示地球的具体运行情况,使学生发现其曲线运行轨迹,初次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借助多媒体技术提示学生,曲线轨迹即一个点按一定轨迹运行的结果,故该轨迹内点的内在本质与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是x坐标和y坐标间的约束关系。当学生产生兴趣并开始探讨问题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下一步认知冲突:由上述例子可知,曲线轨迹是因点的变化而形成,那么,方程与坐标变化过程是否有关呢?通过该问题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曲线方程”。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但能为学生创造认知冲突,调动其探知欲望,更能提高新课导入质量,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2.逐层推进,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最鲜明的特征即按部就班,其以数学定理公式、基本概念等为基础,使学生触类旁通,并融会贯通。但高中数学相对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掌握高效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例如,讲解“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中的“反函数概念”时,新课导入可基于已学的函数知识,实质上函数就包含反函数,并提出问题:若从函数映射中对值域和定义域进行互换,其是否还是函数?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回想函数定义:设A,B为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数x,能对应集合B中的唯一确定数y,则f:AB为集合A至集合B的函数,即:f(A)={y|f(x)=y,y∈B}或y=f(x),x∈A。这时再结合具体函数式y=3x来绘制函数图,通过图象可知其关系为一一对应,在横轴x定义域内所有自变量均能找到唯一对应y轴值域内的函数值:13、26……根据此,再引导学生思考:若是互换值域和定义域,还能构成函数吗?以此自然引入新课――反函数,若自变量x,y对应某种对应关系y=f(x),则y=(x)的反函数为y=f-1(x)。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理解反函数的构成与概念,避免了概念定位偏差,还能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实现思维置换式、开启式的学习,进而深入掌握函数与反函数知识,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间缺乏有效交流的现象,合作学习模式被教育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可以说,合作学习是相对被动的一种创新学习方式。例如,讲解“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任务:系统地整理总结既往所学的函数知识,同时找出函数间的相关性,列出自己不熟悉或已掌握的函数知识。然后,正式授课时由小组汇报员,将小组整理结果向教师汇报,再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其展开联系性思考,如区别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实际应用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且对其未来长远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当前由于深受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数学尚存在诸多不良问题,其教学效率较为低下,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实施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参与操作并进行创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知识,积极拓展思维,并根据数学教材特点积极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源.浅析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