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基本知识

特殊教育基本知识

时间:2023-09-18 17:3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教育基本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教育基本知识

第1篇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的人本特教环境场里面发挥的。高校特殊专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分解为特教情感态度价值观,特教过程、方法和能力,特殊教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很显然可以看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施都是与上面的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的。情意使高校特殊教育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专业理念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指明方向,明确这样教的原因;而专业技能则是让高校特教专业教师懂得怎样去教。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的大小,都是由这四个要素决定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其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求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理念要素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个主要要素的子要素在层次上平衡发展。形成专业情意是动力,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专业知识的构建是基础,能力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核心。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在日益多变复杂的人本特教环境下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构系统动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特教专业教师素养结构新视角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2]。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见图2)。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

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3];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法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方法论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8]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四、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4]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5]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治疗。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 ,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concept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each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modern education is a brand-new topic, relates to the special education can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nly adhere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our teach school would have a way out. We only use the new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humanism, open, personality and co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pecial school.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现状及问题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煤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里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 特教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教师专业素质比较差。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一小部分。由于特师生就业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许多特师毕业生到特殊教育机构就业比较困难;还由于社会上对特教的支持不够,人们对特教的了解不够,致使特师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专业人员流失。特教的专业人才不愿从事特教,大量非特教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有很多从普校转到特教的老师,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特教。

3. 由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一些地方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之前根本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人职期间,只能靠点滴摸索,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更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即使有了机会,却由于本身没有理论功底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健全知识技能

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回答差别较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欠缺的最多,回掌握的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调查的对象中,聋童教育教师、弱智儿童教育的教师及盲童教育教师的人数比例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较多,弱智儿童教育教师次之,盲童教育教师最少;二是在以往的特殊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是以专业培养为主,而专业培养又以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为主,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只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

2.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调查结果分析,回答掌握必备知识技能的人数比例较低,约大部分教师处于了解水平,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处于欠缺状态。另外,通过访谈得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小学调过来的,另有小部分是从一些“不景气”的单位调入的。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的职后训练,逐步提高他们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特殊教育专业学科设置欠科学、欠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师的基本技能应是特殊教育职前培养的重点内容,弱智教育、聋童教育专业知识要加强,盲童教育专业知识作为针对性传授较好。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订、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行为管理、早期教育、口语、听能说话训练、现代教学手段等必备的知识技能平常要注意加强。同时,外语、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精神病学、特殊儿童的生理病理等知识在学科设置 和传授时要引起重视。总之,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只有兼顾全面,突出重点,才能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水平。

4.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

在访问调查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属于中专学历层次,小部分为大专层次,其余为初中、高中水平的教师,而且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养和培训,更多的是未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发达国家,从事特殊教育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此,提高特殊教育的学历层次,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对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十分重要。

第3篇

关键词:视觉符号;特殊教育;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自身技能方面的提升和对兴趣的追求等方面促使他们继续深造学习。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是特殊学生这个群体。从教育目的上来说,就是那些需要实施特殊性教育和相关服务才能实现和挖掘他们学习潜能的人。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逐步发展完善,特别是高等院校特殊教育的提高与发展,越来越体现出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1 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视觉符号通过图形语言的传播,控制课程相关的信息,把视觉符号的各个因素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的要求,进行有机合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令聋人学生敏感的视觉感官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充分弥补了在听觉上的缺陷。使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个特殊教育专业的平面设计教师他在上字体设计、宣传册设计、标志设计、图形创意等这些专业课程时,可以把在自己的课件中多放一些相关的视觉符号来索引本门课程,在案例分析时把其中的视觉符号让聋人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谈谈他们的心得体会。而这时教师会发现在聋人学生所设计的宣传册中亮眼的视觉符号带领观者进行观看。在字体设计中的创意自己联想,视觉符号让他们思路活跃和记忆深刻。很显然,视觉符号对于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中,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主要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视觉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视觉符号进行艺术创造,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能够掌握艺术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能够对其进行恰当地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主动探求能力和方法。

2.1 视觉符号的应用有利于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聋人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了解到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以及在今后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在视觉传达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多采用视觉符号来引导聋人学生的学习,能有效地激发聋人学生对于此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真实的情境能激发聋人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利用每个人对图形、色彩以及对美的不同感知能力进行教学,课堂上,PPT展示图片,让聋人学生看好,并记住,然后闭上双眼,教师关掉投影仪,让聋人学生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进行联想并在纸上描绘此图形。让聋人学生画好的图形或图像到讲台前面来展示给同学们,同学对此作品进行讨论,加强班级凝聚力以及感知力。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视觉符号是最直接的外部刺激,对于聋人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人类获取外部信息83%来自于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取知识甚至高于9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由此可见视觉的重要性。而视觉对于聋人学生来说,是他们获取艺术设计知识的唯一途径。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不仅有利于聋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激发聋人学生的创造性。

3 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切都是又教师主导,教师在前面用生硬的文字灌输给学生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聋人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视觉符号应用到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聋人学生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构思自己的设计。在教学中可以引导聋人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例如,图形创意课,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个图形让聋人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进行构思,教师首先在课件中给聋人学生展示大量视觉符号的案例,然后实训让聋人学生做一个圆的视觉符号联想的课题,对聋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让聋人学生将几何图形中的圆形进行15步的想象,然再回到圆形。这个训练可以个人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让聋人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积极性的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是促进视觉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聋人学生掌握视觉思维方法、技巧对学习艺术专业知识将会大有帮助,也是进行艺术设计实践创新的前提。因此,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视觉符号有助于培养创作型人才。从而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凯宏.艺术设计专业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3.

[2] 朱友涵,李拉.聋校数学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岩,贺敏.基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艺术研究,2013.

作者简介:贺敏(1983―),女,绥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第4篇

拿我们远安这个山区县来分析,全县目前只有一所聋哑学校,全校聋哑学生40多人。学校的规模是:一间教室、两间教师办公室、两间学生宿舍、一间学生食堂、一个可容纳三四十人做操的小水泥场。包括校长在内共有教师7人,另外请了校外一个办画班的人教美术。

这所聋哑学校给人的印象是:

首先,基础设施条件差。学校规模小,教室、宿舍、食堂、水泥场容纳40多个学生已经是满载,并且,校舍挤身于县城区的民房之中,没有扩大的空间。学生活动项目少,除水泥场边有一个篮球架外,没有其他体育活动设施。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受过正规教育的教师虽然掌握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但没有继续教育充电的机会,因此知识结构陈旧,在某种意义上,已不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校外请的人没有接受过师范学校的正规教育,更没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师”教聋哑学生,也只是勉力为之。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入学率不高。全县有100多名应入学的聋哑儿童,但在校只有40多人,在校率仅三分之一强。

其三,部分农村聋哑儿童的家长有偏见。部分农村家长,对自己的聋哑子女既疼爱又失望,认为聋哑子女是稀泥抹不上墙,只有破罐子破摔。农村还有一些家长,有了一个聋哑子女还要生养一个健全的子女,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健全子女身上,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供健全子女上学,而不愿送聋哑子女进入最基础的学校学习。这导致大部分聋哑儿童和轻度弱智儿童至今仍然没有机会接受最基础的学校教育。

其四,残疾儿童家庭贫困也是特教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大部分没有入学的残疾儿童家庭困难。虽然学杂费书费全免,但生活费仍是很沉重的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普通中小学相比,聋哑学校是“小指头”。有关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名次、升学率,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聋哑学校是既无名次又无升学率可评可比的学校,所以是“另册”。有关部门对“另册”的学生不抱成才的希望,只是满足于学一学。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地方对农村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关注不够,就导致投入不够。投入不够就导致师资力量不够,学校规模小,学生入学率低,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第二,要靠政策留住师资,给特教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育部门必须做到普教和特教一视同仁,包括奖励政策、晋升工资、进修机会等,都应把特教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和考核目标。特教老师还要落实如手语津贴等一些特殊福利,要让特教老师对从事特教感到光荣,感到有奔头。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要进行改善,如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改造破旧的基础设施,还要建个性化教育的设施,美化教学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环境优良的教书育人之地。

第三,实施农村扶贫扶智工程,对于贫困残疾学生的家庭要纳入大扶贫的范围。俗话说“马不吃草怪马病,人不读书怪家贫”。要改变贫困――智力差――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对于贫困聋哑儿童进入特校学习的学生其生活费可实行补贴,数量不是很大,政府补贴的投入不难办到。要把残疾儿童的教育作为扶贫扶智的一项工程来抓。因此,对其家长也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农业现代科技知识,尽快致富,以达到自身有力量送子女入学。

第5篇

关键词: 普通师范生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能力

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能够从事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却严重不足,这就给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国栋先生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长期致力于该课题的研究和推广,为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课题组成员,我们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在“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从2000年起在中师开设了《随班就读教学》课程,2004年起又在高师专科开设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课程。

1.我们的做法

1.1强化思想教育和管理,为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支持。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也是行动的驱动力。要想使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必须首先提高全体学生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唤起和培养他们对特殊需要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的关爱以及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所以,我们始终十分重视针对“随班就读”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完善道德修养、培养人文情怀的高度,教育学生“关爱残疾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关爱残疾人”是现代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现代人道德品质的基本内涵。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残疾人的情感,并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在反复的道德实践中内化为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他们学习并从事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从教师专业化的高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培养特殊教育能力对于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专业发展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师资已经从数量上的需求转向质量上需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真正确立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对普通学生进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善于发现、诊断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各方面问题,并作出正确评价,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而且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1]。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儿童越来越多,而真正具备特殊教育能力、能够从事随班就读教学的教师却严重不足。如果师范生毕业前就初步掌握了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无疑会大大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

当然,仅仅依靠学生们认识上的提高和意识上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思想教育和管理措施结合起来,辅之以制度上的约束和激励。

第一,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工作的管理。还成立了由科研处牵头,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各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小组。

第二,规定《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为必修课程,共计40学时。其考试成绩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管理系统,成绩不及格须重修并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与其它科目合并计算,决定其是否毕业。

第三,设立特殊教育专项奖学金,对于该课程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四,对于该科目技能测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者,颁发“特殊教育”特长生证书,以作为他们日后求职时的能力凭证。

事实证明这些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普通师范生特教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保障。

1.2强化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切实提高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质量。

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让师范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知识,而且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特殊教育能力。能力的获得只有在不断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别注重强化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的环节,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操作性平台。

第一,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具体分析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概括并规定了五个方面的特殊教育技能,以便于师生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训练。

A.特殊需要儿童的筛查技能:分为智残、听残、视残、学习困难、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几个方面。

B.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训练技能:分为智残、听残、视残、学习困难、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六个方面。

C.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调整、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课堂的管理。

D.特殊需要儿童的不良行为矫正技能:正强化法、富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模仿法、系统脱敏法、代币制法、认知行为疗法。

E.与特殊需要儿童的沟通技能:真诚、理解、尊重、媒体和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反馈。

第二,制定特殊教育技能训练与实践活动考核方案。

方案中规定了考核的标准、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规定了学生教育实习活动中有关“随班就读教学”内容的要求;规定特殊教育技能的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60%,随班就读教学的实习成绩占教育实成绩的50%。

第三,成立技能训练与实践活动小组,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每班成立四至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10人,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每班明确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特殊教育课程教研组成员担任。小组活动内容包括各项技能的模拟训练、集体备课、轮流试讲和有组织地到特教学校或随读班进行见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

规定每周五课外活动和晚自习为小组活动时间,每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每章结束后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完成教材规定和教师布置的“教学实践”作业。教材讲授完毕,学生要有6周的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考核不及格者不颁发毕业证书。

1.3强化“三个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提高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效率。

无论是《随班就读教学》,还是《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课程都具有浓缩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知识点多、概念多、理论多,涉及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课程与教法等多门学科,又融合了特殊教育方面的多门课程。这与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普遍面临的课时紧张、师资短缺、资源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存在着突出矛盾,严重影响着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采取了三结合的办法。

1.3.1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

知识性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提前布置作业,并导之以学习方法,个人自学和小组研讨式自学交替进行,凡自学都要求有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和其它作业共同记入该课平时成绩。课堂上教师除检查自学效果,讲解重点和难点外,大部分时间用于技能性内容的教学。技能性内容的教学重在通过各种媒体和方法提供操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大面积的训练仍然是通过课外活动进行,以技能训练与实践活动小组为单位有组织地开展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训练。

1.3.2特教课程教学与各学科的教材教法教学相结合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和教学》一章是有关随班就读教学实际操作内容的教学,篇幅上约占全书必修内容的29%,完成这部分内容至少需要14个课时。将这一章分工给各学科的教法教师来完成,会大大减轻特教课程教师的负担,使其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和技能训练。

另外,主要是这种分工协作更具改革和创新意义。首先,丰富和更新了一般学科教材教法的理念和方法,特殊教育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实际体现,是完全适用于普教的,而一般教法课却不能教给学生以“差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其次,促进了师生结合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来进行“随班就读”教学原则及方法的教学和学习。比如,《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研究和学习的是在音乐课中进行随班就读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研究和学习的是在美术课中进行随班就读的方法和策略。

当然,这种分工协作绝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分割,是建立在教法课教师接受特教培训、特教教师和教法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的。

1.3.3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教育资源相结合

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教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经济而有效的解决策略,就是与社会各有关方面诸如特教学校、开设随读班的普通学校、心理诊所、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广泛而经常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其中包括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教学课件、声像资料等课程资源,特别是师资资源。

由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单纯由一个人来讲授难以收到实效。采取主辅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是解决师资问题的良策。所谓主辅结合就是由一名教师来主讲,其他教师根据个人所长予以辅助,或分担部分内容的教学,或对学生进行相应辅导。所谓专兼结合,就是校内师资分担不了的内容,聘请校外有专长的人员来校兼课,比如汉语盲文和中国手语,就是请特教学校的教师来讲。有时为了深化或强化某些教学内容,为了开拓学生视野,还聘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或专门辅导。

2.我们的体会和认识

2.1通过特教课程的开设,不仅仅培养了普师生的特教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九五”期间,我校将《随班就读教学》课程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课堂教学能力的对比评估,在以下三个评价指标上实验班均明显高于对照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重视个别指导,反馈及时,对学生评价得当”;“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小组和个人学习活动不少于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2]。而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普通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从近几年用人单位的普遍反映和对少数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习过特教课程的毕业生适应新理念、新课程的能力要强于未学过特教课程的毕业生,因而他们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我国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具备特殊教育能力的普师生更具就业竞争优势。一方面,普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师资现状已从“数量需求型”转为“质量提高型”,普师生已经遭遇到了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和残疾人中等以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师资紧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媒体上已经有人预言:特殊教育专业将成为热门专业。《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全国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随着“随班就读”的普及,具备特教能力的普师生将倍受青睐。

2.2通过“普通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仅提高了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教改水平,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全校教师的教学改革。

从课题开设之初,学校就把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做为重要的一环,积极谋划,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随着《特殊需要儿童的需要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明显增强。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聘请了课题组负责人华国栋先生做了专门的讲座,对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讲解,给教师介绍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次,组织教师学习了《差异教学》、《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随班就读教学》等课程,并组织教师专门研讨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工作,激发了教师们教学改革的热情。最后,组织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把差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主动运用于教学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3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随班就读教学”实际需要的师资队伍,仅仅依靠部分师范院校的自觉行动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制度上的完善和管理到位。

1994年8月23日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41条规定:“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从而从法律上明确了师范院校的责任。近年来虽然有一些院校认识到培养普师生特教能力的重要意义所在,自觉地开展了此项工作,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不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究其原因,除了法律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操作性之外,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管理。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从《宪法》到《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基本法》都规定了对残疾人的教育关怀与具体要求,关爱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行政部门责任重大。

第二,各级师范各个专业的课程方案中加入特殊教育课程模块,并规定普通师范生必修特教课程的学分。

第三,中小学任职资格条件中,加入对于特教课程学习和培训的要求,并进行一定的考核。

第四,对于积极开设特教课程、培养普师生特教能力成绩卓著的院校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和奖励。

参考文献:

第6篇

让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机对接,在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升生活的态度、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特教;语文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

特教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在特教初中教学中,学生在听觉、肢體、语言、视力、智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于他们来说,语言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语言、运用语言,更好地适应走向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语言能力来支撑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以适应未来独立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其身体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对语文知识吸收与理解的障碍,而语文是一门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与交际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这就使得特殊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不愿意继续深入的学习语文。而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所熟知的环境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生活化课堂有助于特殊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与理解。

第三,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同时借助生活化的语言魅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四,生活化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1.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比较少,每天的生活基本都在学校,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低,只有对于比较形象直观的事物才会留下印象,而且很容易被遗忘。因此,课堂教学情境必须生活化,且为学生所熟知的,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结合特殊生的认知基础、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借助于网络技术,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加以分析与整合,形成符合特殊生实际学情的生活化情境,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如在进行《规则纪律》单元教学时候,我没有单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首先通过大屏幕的形式让学生们来了解建筑工人一天的生活,学生们从视觉上感受到了建筑工人一天的辛苦,他们挥汗如雨,他们辛苦劳作。此时,我适时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们所看到的景象是什么,询问学生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逐渐萌生内心的情感,并让学生尝试进行内心表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生活技能与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正常地交流沟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所设计的生活化情境,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讨论,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切实的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的扮演,如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参赛选手或是节目嘉宾,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单一的说教模式是难以让他们接受的,只有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究,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为此,在语文教学方式上,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生活多姿多彩,则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百花齐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智力与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借助于生活场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进行学习,劳逸结合,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进行《难忘的拔河比赛》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们一同开展拔河比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来进行“拔河对抗”。我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拔河比赛,即使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也不能骄傲,在比赛中失败也不能气馁,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知识,而且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更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三、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全纳课程;因素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与发展的。目前,全纳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已经广泛开展。世界各国都加入了研究全纳教育的热潮,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地开展了大量有关全纳教育的研究。

多数研究表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园之后只在社会性和自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在课程融合方面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使所有幼儿都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普通幼儿园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其课程,重新设计既适合普通幼儿又适合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课程,即幼儿全纳课程。

1 幼儿全纳课程的内涵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应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所以,幼儿全纳课程应该严格遵循全纳教育的原则,接纳所有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予他们平等的入学机会,并为每个幼儿提供相应的适合本人需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 影响幼儿全纳课程的关键因素

目前,幼儿全纳课程还不够完善。影响幼儿全纳课程除了大家知道的课程实施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外,还有教师和评价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1 教师

幼儿全纳课程中的教师在具备普通教育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如: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概念、分类、生理心理特点、相关文件法规等;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训练、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全纳教育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等。

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基本技能。如在班级中存在聋童或盲童,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沟通技能,如手语或盲文等,以达到能够和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意愿的目的。

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的构成也不再像普通园那样分代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在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方面,所有教师应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教师应与家长合作,家长为教师提供有关孩子过去发展的信息,使教师能够较快的了解幼儿的特点,教师也应及时的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获得家长的支持。教师与家长通过互相交流意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2 评价

评价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全纳课程中,它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了解幼儿的状况,制定适宜的课程,促进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全纳课程中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者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的不同能力做出评价,而不仅仅是智力;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幼儿全纳课程中,不仅是教师要对幼儿做出评价,幼儿、学校、家长及任何相关人员都可以对幼儿做出评价;三是评价方法的差异化。在全纳课程中,我们承认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幼儿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充分体现了针对性,以促进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积极的发展;四是评价过程的详细化。从评价过程来看,幼儿全纳课程包括即时评价和定期评价。即时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日常活动中通过现场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某一项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如幼儿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水平,并做出评价。定期评价是指教师定期的组织人员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评价,以了解幼儿是否真的达到了预定目标,判断其发展进步的速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从而不断调整幼儿的教育目标,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3 结论

综上,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幼儿全纳课程的教师和评价两个重要因素。但要指出的是,幼儿全纳课程只是众多幼儿课程中的一种课程,并不是唯一课程。当前,有人倡议取消特殊学校,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全部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本文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恰当的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志诚.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

[2] 丁勇.走向全纳: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3).

[3] 杨红波.全纳教育理念下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

[4] 黄希利.全纳教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

第8篇

[关键词]听障学生;自卑心理;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4-0078-03

[作者简介]韩媛媛(197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与学前学院讲师。

一、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杨某,女,某幼儿园学生。杨某是天生听力障碍者,但是在普通幼儿园就读。为了解杨某在学校、家中的日常表现、人际交往情况等,笔者分别采访了杨母、杨某本人和杨某的康复训练教师。现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杨母:她父亲是个体私营老板,我平时(除)帮忙打理生意,就专门照顾她。双方家族中都无听力障碍史。我怀孕期间和她父亲起争执,他推了我一把,撞在桌角,结果孩子生下来就听不见。我们多处寻医未果,只得高价为其佩(戴)助听器,使她能和别人交流。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让她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于是,我们送她到镇上的幼儿园上学。可她平时在家性格活泼、爱跳、爱动,像个“小霸王”,一到学校就像只“小绵羊”,上课不说话,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整天黏在座位上。我们也多次和老师交流,可任凭老师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她几乎不跟任何人(除自己家人外)进行口语交流,有时只是点头、摇头。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后急着回家,怕上学。

杨某:在学校里,别的小朋友不戴助听器,和我不一样。他们要摸我耳朵,一碰到助听器,我就听不到。我说话时,同学们会笑话我,爸爸、妈妈不会(笑话我)!

康复训练教师:杨某刚来时,只是低头腼腆地笑,不肯开口。她母亲在一旁哄了半天,才勉强说了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她)说话时咬字不准,吐词不清,表达不是很流畅。

二、问题分析

客观原因:生理上的缺陷导致杨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慢。因杨某有听力障碍,父母在其年幼时带她到处求医问药,且生活上对她关心备至,但是在其听、说能力的发展上,与同龄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上,没有给予及时地干预,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滞后。

主观原因:环境的改变使杨某不能接受自己的生理缺陷,产生了自卑感。杨某在家中是一家人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但在学校里,她失去了“中心人物”的位置,周围也不再是对她呵护有加的家人,而是一群让自己显得“异常”的伙伴。失去了家人的庇护,杨某害怕自己被其他孩子歧视,于是产生了恐惧感和自卑感。小伙伴的好奇与嘲笑更使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放弃了不断练习的努力,进而封闭自己,不再与他人交流。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在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师、杨某家庭成员、随班就读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我们综合使用代币法、榜样示范法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杨某实施了培养自信的心理辅导计划。

第一,从学习基本知识入手。康复训练教师从简单字母的书写、读音开始,纠正杨某的发音,并鼓励她大声数数。在学习过程中,当杨某注意力分散时,用代币法来增加她的学习兴趣。例如,用五角星、小红旗或者她喜欢的糖果(每三颗五角星换一面小红旗,每三面小红旗换一颗糖果)来记录她的每次成功和进步,并将图表挂在房间显眼处,每完成一次学习任务,杨某都会很欣喜地跑过去,自己在相应的一栏里填上五角星或小红旗。有时还会将糖果留给来接她的母亲,说很好吃。此外,我们建议康复教师教给她一些简单的与人交流的礼仪与方法。如:见面时要说“老师好”,离开时要说“再见”,等等,并通过实际练习给予巩固强化,使其能很清晰地表达。短期的辅导对杨某树立自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杨母反映,假期开学第一天,杨某就早早起床要去学校,想给老师、同学一个惊喜,“我会说话了”,“吓他们一跳”。

第二,联合家庭的力量,随时督促。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杨某家境富裕,给她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但父母给予的仅限于物质方面,在家庭早期干预方面做得很少,使杨某到了入学年龄,虽有一定的听力,但口齿不清。而且在参与观察中,我们了解到杨父性格火暴,对杨某的教育方式比较极端,要么捧在手心里,要么拉到身边就打;杨母对杨某则是偏溺爱。杨某在评价父母时,词语也比较贫乏,仅仅知道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衡量。因而,我们适时地给杨某的父母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其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孩子。建议家长在家庭和公共场合引导、鼓励杨某多说话,并利用杨某爱看卡通片的爱好,引导其模仿电视里的卡通人物,或给父母讲述故事情节,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

我们在辅导中也发现,杨某虽然听力上有一定的缺陷,但接受能力非常强。于是,康复训练教师通过给杨某预习一些新学期的简单知识,来进一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但康复训练的重点还侧重于纠正其发音,培养其语言能力,力图从源头上消除导致她自卑的因素。

第三,和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达成共识,寻求班集体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请杨某的班主任根据杨某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表现做摘要记录,并制成图表,展示其心理、行为发展变化过程,以进一步分析杨某内心波动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辅导措施。此外,我们尝试用集体的力量帮杨某在班级中树立自信。为此,我们和杨某的班主任精心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运用“炮弹轰炸法”,让同学们给身边的小伙伴找优点。在班会过程中,班主任特意点到杨某,让她站到教室中间接受别人的“轰炸”。笔者注意到杨某神情犹豫,以目光向我们求助,我们微笑点头。结果同学们纷纷提出了她的优点:衣服整洁、画的画很漂亮、写字很认真……杨某的眼睛立刻明亮起来。班主任及时介入,表扬杨某“身残志坚”,号召其他同学向她学习。在接下来的环节,杨某也频频向其他同学“扔炸弹”。

第四,挖掘其潜能和特长,助其获得成功体验,保持自信心。杨某在体育方面表现优异,画画也很棒,我们就鼓励她参加运动会、画展,为班级增光。杨某在各项比赛中表现不俗,不但在短跑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而且她的美术作品也在年级画展中展

出。学期结束,杨某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研究结果与启示

可以说,在消除听障学生自卑心理方面的研究,这个案例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杨某通过心理辅导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尽管生理上的缺陷并没有消除,说话时仍伴有口齿不清的现象,但她已能坦然、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悦纳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对这一个案的观察与矫治,我们发现对有自卑心理的听障学生,找到其自卑的根源,确定行之有效的辅导策略,采取切实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其自卑心理。此外,从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同伴在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朴永馨,等缺陷儿童心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3]江小英随班就读聋童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3)

第9篇

关键词:早期教育;学生至上;小学数学

特殊学校教学内容大体上是与普通学校教学内容差不多的,特殊学校教育也是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特殊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补偿学生自身的缺陷,从教育上来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正常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特殊教育更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因此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数学知识的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来探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特殊学校的教育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当前对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特殊儿童对教育的渴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特殊儿童能够和正常学生一样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接受教育的熏陶。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人发展迅速的一个阶段,无论是心理、生理还是知觉、动作等都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无论学生存在什么缺陷,都要确保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受到重视的。有一定特殊缺陷的学生可以通过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补偿,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会在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小学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补充。

特殊教育的对象有智力残疾的儿童、听力语言残疾的儿童、肢体残疾的儿童,亦或是精神残疾的儿童等,特殊阶段的小学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说对盲童进行盲文教授,对智力有残疾的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特殊训练等。小学教育主要是立足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材施教。拿数学学科教学来说,教师通过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和基本的数字应用,由于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有效教学,从而达到小学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特点对现代化教学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为数不多的小学特殊教育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特殊学校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学校教育也不能只以学科教学为主。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基本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目标、学生情况等进行一定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注入知识教学为主,而且期间还是会伴随一定的板书。但是特殊学校教育的学生都在生理、智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板书并不是很好地教学工具,一味地采取板书教学可能会使学生的发展发生混乱。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心理上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可能比正常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强,所以,教师的教学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并且在教学中对于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使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得到重视,对学习树立起自信心,慢慢的提高自己在学习上的主动感知能力。除了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之后,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充分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学习,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培养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接触并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克服一切阻碍,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复杂度。

三、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创新的教学思想。普通教育下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创新的教学要求,特殊学校的教育更应该紧随教育潮流,使数学学科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特殊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价值,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特殊学校的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自信心为教学目标。

第10篇

1995年,张继兵从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工作。像所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张继兵满怀热情,但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呆住了:这里的情况远比她想象的糟糕得多:教室里到处是尖叫声、哭喊声,一会儿这个孩子跑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尿了……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该怎么上课呢?

专业的特殊教育学习让张继兵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她开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捕捉他们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闪光点。有人说,培智中心学校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人捉摸不透;也有人说,这些孩子是异类,像外星人,根本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但在张继兵眼中,这些孩子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他们同样渴望展现才能,梦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得到大家认可。“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伙伴,我们要挖掘他们更多的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接纳他们”,张继兵如是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继兵细心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努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有的孩子在书画方面有天赋,她就带领美术教师从练习拿笔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培养学生;有的学生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她就带领音乐教师从一个个音符开始,让学生认识乐谱;有的学生喜欢跳舞,她就带领舞蹈教师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动作地教学生摆姿势、练站位。慢慢地,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习书画的学生,其作品不仅在大型比赛中获奖,更得到国内知名书法家的高度肯定,许多作品还被收藏了;学习舞蹈的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他们的表演在各类展演中屡创佳绩;喜欢音乐的学生甚至组建了一个管乐团,管乐团的创立开创了特殊学生教育的先河。一项项活动、一块块奖牌、一次次实践探索,为学生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张继兵进一步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特殊学生兴趣小组中,在广泛调查学生兴趣潜能及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成立了吹画组、器乐组、书画组、气球造型组等诸多特色小组。兴趣小组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他们在兴趣小组里找到了各自喜欢并擅长的活动,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兴趣小组多次接待中外友人,学生在兴趣小组中的作品作为礼物被赠送给国内外的朋友,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高度好评。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兵发现,这些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在戏剧表演中能很好地释放自己。于是,她大胆尝试,将戏剧治疗带入课堂。她带领学校教师成立了戏剧教学组,研讨适合特殊学生的活动形式。没有现成的素材,她便自己编写剧本;没有合适的道具,她便自己动手做教具;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她便自己学习戏剧基本知识。孩子们在戏剧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连一向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学生也能开口说话了。张继兵欣喜地笑了,编台词熬的夜,做道具受的伤……付出的一切,她觉得都值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表演也越来越成熟。她带领的戏剧治疗小组曾经多次接待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参观访问,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

“因为智力上的缺陷,这些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认知的障碍,所以我们的课程、教材都尽量生活化”,张继兵说,“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让他们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能够做到生活自理,所以我们的课程目标不是灌输多少知识,而是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教他们如何自主生活、快乐生活,这就是我们跟普通学校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生活化适应性课程的主要编写者和项目负责人,张继兵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亲自参与生活适应丛书以及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工作,逐章逐节地核对教材,认真思考用书是否适合特殊儿童。这套教材填补了特殊教育生活化适应性课程教材领域的空白,被全国多个省市的培智学校采用,并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奖。

“原来这些孩子这么棒”

二十一年,弹指一挥间,但只有从事特殊教育这项工作,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与幸福。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张继兵坚守的动力来自于对特殊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曾经,当张继兵带着孩子们出现在社区、公园这些公众场所时,总会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唯恐避之不及的神情,甚至是背后的指指点点。面对这些歧视与冷漠,张继兵也曾感到委屈和难过,委屈的是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学生,难过的是孩子们不能得到平等的

对待。

然而,歧视和非议让张继兵更加坚定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孩子的决心。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超市、医院、社区、公园等地进行实践活动。她坚信,良好的文明行为是特殊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为此,她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孩子们从开始的无序、散乱逐渐变得有序、有礼,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同时,张继兵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规则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技能。当她再带着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旁人的眼光开始变了,甚至会有人夸赞:“原来这些孩子这么棒!”对张继兵来说,她的坚守就是为了特殊孩子们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让他们在将来进入社会时能够自强

自立。

一株被风雨摧残的幼苗,除了雨露滋润、阳光照耀之外,还需要多一分的矫正与匡扶;一颗弱小的种子,想成长为挺拔的大树,需要一片沃土,更需要一批特殊的园丁……特殊教育需要一群勇于付出、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教师,而张继兵正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由于张继兵在智障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她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障康复专业委员会聘为理事,担任北京市智障职业教育教研员,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

第11篇

曲靖师范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苦乐交融育英才,百年树人铸精魂”的大学精神,坚持“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教学是教师第一天职,发展是办学第一要务”的办学理念,恪守“刚正博爱,睿智笃行”的校训,建设“民主和谐、求是创新”的校风,弘扬“精业乐教、立德树人”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励志力行”的学风,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简介

咨询电话:0874- 8999015 网址:yywdxy.qjnu.edu.cn

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坚持“贴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按照现代高等教育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和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师范为主导注重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思路,建构了“点、线、网、面”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结构模式,在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学院与曲靖市政府共同建设了“曲靖市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推广基地”。

1.音乐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音乐师资,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并为学生提高学历层次奠定基础。

主干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合唱与指挥、基础和声。

就业前景:能在各类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音乐教学、艺术研究、管理等工作。

2.舞蹈学(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适应舞蹈创作、舞蹈表演、演出策划、艺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主干课程:中国舞蹈史、基础乐理、西方舞蹈文化史、舞蹈编导基础、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

就业前景:能在各类文艺团体、学校、艺术馆、青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对外交流及舞蹈研究等工作。

3.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行业要求的采、编、播、制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并为学生提高学历层次奠定基础。

主干课程:普通话语音、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策划与制作。

就业前景: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行业、文艺团体、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采编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公关、文秘等工作。

美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4- 8968669网址:msxy.qjnu.edu.cn

学院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书法学等4个本科专业。建设有多媒体教室、书法教室、国画临摹室、陶艺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和影像工作站,有利于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建设,美术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努力强化化本科专业建设,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全面培养艺术人才。多年来为云南省和全国部分省份,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艺术人才,成为云南省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滇东北地区艺术教育的龙头。

1.美术学(师范类)

开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五个专业方向。主修课程有艺术学、教育学、素描、色彩、美术技法理论、艺术概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综合绘画等。建设了国画临摹室、成立了“曲靖版画研究所”、“水彩艺术研究所”两个教学科研机构,树立了美术学院的品牌专业方向。美术学专业已经建设成为学院重点学科,2010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美术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试点院校”。

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政府公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综合艺术教学与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各类公职岗位考试、社会美术培训机构、自主创业等就业途径。

特色专业方向——版画(建设有“版画艺术研究所”)

曲靖版画是“云南版画”的主力军,专业教师是我省有名的创作人才、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11件,获全国美展铜奖1件;学生版画作品获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二、三等奖,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二、三等奖,为云南的艺术教育争得了荣誉。

美术学特色专业方向 ——水彩画 (建设有“水彩艺术研究所”)

水彩专业方向是云南省一个新型专业,教师作品获全国民族百花奖银奖2个,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0幅,被评为云南省教学成果奖1名,被评为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1人,学生获全省大学生展演荣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省级科研立项8项,校级14项;举办“全国水彩画家画曲靖”、 “第二十三届亚细亚水彩画联盟展”等大型活动等,获得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庆祝60周年云南省美展优秀组织工作奖”,已逐步成为云南省高校中的特色专业。

2.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类)

开设有图形设计、图书设计、文字设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频广告设计、设计基础教育等多方位教学研究。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设计史、广告设计、广告心理学、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设计概论、网页设计等课程。

培养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艺术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中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各类公职岗位考试、社会美术培训机构、各类设计公司、出版社、传媒公司、自主创业等就业途径。

3.环境设计(非师范类)

开设有建筑、造型艺术、产品设计、声光机电等专业门类。以“室内设计”系列课程作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主要开设空间设计概念、设计表达、人体工程学、材料构造与工艺、建筑设计基础、陈设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色彩设计、环境绿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等课程。

培养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艺术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中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环境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环境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选择考研、各类公职岗位考试、社会美术培训机构、各类环境设计公司、出版社、自主创业等就业途径。

以上两个专业,目前在省内外有36家实训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实践条件。近年来以地方实际项目为毕业设计课题,曾为曲靖各市县完成了“集美会泽”“魅力马龙”“浪漫罗平”“麒麟水乡”“秀美师宗”等城市形象主题设计活动,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书法学(师范类)

主修课程有五体书法基础、绘画基础、中国画基础、篆刻基础、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书法美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基础、诗词欣赏与写作、书法创作、中国画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设有书法教室,实施了“校外导师制”,有效地整合地方人才资源,促进培养人才的质量提高。

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书法、篆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国画和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熟悉新课程标准,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综合艺术特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政府公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书法艺术教学与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生源。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人数

招生专业

招生科类

计划数

(人)

学制

(年)

学费

(元/年)

拟招生省份

备注

音乐学

文理兼招

100

4

8000

云南、山西、江西、广西、新疆、陕西、河北、湖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南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舞蹈学

文理兼招

50

4

8000

云南、山西、江西、广西、吉林、黑龙江、辽宁、陕西、新疆、四川、湖南、内蒙古、湖北、贵州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50

4

9000

云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西、陕西、内蒙古、河北、湖南、广西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美术学

文理兼招

60

4

7000

云南、山西、广西、江苏、山东、湖北、甘肃、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环境设计

文理兼招

60

4

8000

云南、山西、广西、江苏、山东、湖北、甘肃、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招

50

4

8000

云南、山西、广西、江苏、山东、湖北、甘肃、河南、吉林、黑龙江、辽宁

认可相关省份统考(联考)合格成绩

书法学

文理兼招

50

4

7000

云南、山西、广西、河南、海南、甘肃、陕西、湖南、贵州

云南省认可云南艺术学院书法学专业校考测试合格成绩,其余省份认可相应省统考(联考)成绩

注:表中各项内容以正式公布于各省招生计划版的内容为准。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对象及报考条件

1.凡符合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有关艺术类专业体检标准者,均可报考我校。

2.报考美术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考生应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无色盲、色弱。报考音乐学专业考生应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口吃及发音器官疾病。报考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形象、形体应符合专业培养条件。

(二)报考须知及要求

1.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按各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进行资格报名。

考生持县(市、区)招办签发的《报考证》、《报名卡》(右联)和身份证或户口证明(户口册、当地派出所证明)参加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联考)。

三、其他事项

(一)政审、体检由考生户口所在地招生主管部门负责对考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健康检查。

(二)录取原则

1.贯彻德、智、体、美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平竞争、公开选拔每一位合格考生;

2.美术与艺术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播音类四类专业,我校统一使用各省统考(联考)专业测试成绩,考试要求以各省市招生考试院的相关文件为准;书法学专业云南省认可云南艺术学院书法学专业校考合格成绩,其余招生省份使用相应省统考(联考)专业测试成绩。

3.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优先录取第一顺序上线考生,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优先录取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如果第一顺序(第一志愿)没录满,依次按平行顺序(志愿)进行录取。

4.各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各省定相应批次控制线,专业统考(联考)合格,按专业统考(联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三)入学复查

学校将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和录取标准对新生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或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四、助学体系

为保证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实施“奖、贷、补、勤”助学体系。“奖”是指每一个在校生均可根据期末学生个人综合量化考评成绩获得相应等级的专业奖学金;“贷”是指让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在生源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补”是指对家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勤”是指学校组织同学参加有经济报酬的勤工助学活动。

五、联系方式

曲靖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

联系地址:云南省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大道邮编:655011

第12篇

9月22日-23日,在杨家坪中学参加了《课标修订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湖北宜昌天问小学的校长的一句话:“领着学生往前走。”这些年的课改工工作,一直就纠缠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上,新课标里明确的将以前的“两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变为 “四基”,其中新增的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要谈的就是基本活动经验:

一、感悟教师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任何一种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老师,在特殊教育学校,一谈到活动老师就头疼,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活动无法开展,每次老师们出去听课回来后,都会说一句话,课真的上得很好,只是他的那些方法和活动不适合我们学校,这就是老师的一个观念问题,不是活动无法开展,而是老师主观的认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认为学生因为听力的残疾导致接收的困难,因为言语的障碍导致交流无法进行,所以主观的认定了,特殊学校的学生活动无法开展,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虽然听力损伤带来了接收的困难,言语的障碍导致交流困难,但是学生的代偿很明显,还有就是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学生在经过几次的偿试后,都会掌握方法,所以教学活动不是学生的原因无法开展,而是教师的原因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所以老师们在你们说不能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你进行偿试了吗?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否认自己,否认学生,当你去偿试后,你会发现其实和你想像的不一样。学习回来后,我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偿试,当我第一次让他们讨论的时候,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告诉他们讨论就是几个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其实不是讨论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叫他们起来汇报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同学也是各说各的,后来我告诉他们讨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可,要让他们也同意你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言语的障碍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一是因为他们都懂彼此的语言,二是他们会用画图方式对他们进行讲解,很多时候,老师讲起来很头疼的问题,经过他们自己的一番讨论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起轻松,老师教起愉快。

二、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也就是课程标准修改前“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基础上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2011版新课程标准“双基”变“四基”,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随机抽取学生姓名,老师猜他的位置,猜不到,怎么办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一个人的位置。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引发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准确、简明描述位置的需要。此时,我直接告诉学生有个好办法,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以下授课环节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源于学生基本的活动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这也是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重点要落实的思想。

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经断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想”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教计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统计知识的方法。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数学教学观。好的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要树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教学评价观。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2011版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数学课标的新变化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上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探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课改的理想与课程的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反差,需要我们以教育的智慧去寻找平衡点;课改的路还很长,面对应试的现实,教师需要理想主义,需要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