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知识资产管理

公司知识资产管理

时间:2023-09-18 17:3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知识资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反洗钱 金融 资产管理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颁布实施,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的主体之一,在处置业务的各个管理环节承担起了反洗钱责任,为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根据有关反洗钱政策要求,结合辖区反洗钱工作实际,开展了对山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六类公司的反洗钱现场检查,初步掌握了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现状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特殊的国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肩负着特殊的金融使命,以保全国有金融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企业改制,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责任目标。经过10多年的业务发展,已从由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向处置商业性金融资产转变,并逐步实现商业化转型,逐步开展市场化收购、财务顾问、平台产品推广、直接投资、资源整合定向专项服务等多种业务,力争发展成为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依托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平台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山西省辖内目前共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共有从业人员187人。成立以来,共接收不良资产955.86亿元,处置不良资产584.17亿元,实现回收112.83亿元,转股196.37亿元,圆满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反洗钱工作,在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山西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由初期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摸索、调整阶段向全面纵深的发展阶段迈进,逐步引入了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反洗钱工作在预防和监测洗钱及相关犯罪方面的有效性。

二、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形式原因

去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对所辖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首次实施了现场检查,在围绕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债权转让业务,从项目尽职调查、准备处置方案、处置公告、内部审批、受让方身份识别、对外签署协议、签订资产转让合同、划转资金等每一个业务环节入手,全面了解我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方面

内控制度都不够完善,多数机构缺少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内容;未按规定将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及时报备;没有定期开展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

(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一是与其他公司签订委托业务协议中,未对双方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二是未按照反洗钱相关规定开展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三是与客户签订金融业务合同时,只对客户基本信息进行了登记,部分客户资料留存不全。

(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方面

基本能够满足反洗钱系统“总对总”的报送要求,但截至目前,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处于零报告阶段,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总体水平低。

(四)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方面

反洗钱监管报表部分数据存在填报错误。在对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场检查中发现,2010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该机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中“新客户”数均为“0”,据查实,期间该机构实际与客户发生了业务关系,与报表填报数字不一致。

(五)反洗钱宣传培训方面

开展反洗钱宣传手段单一,内容不够全面,效果不明显。通过对相关人员反洗钱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反映出资产管理公司员工存在反洗钱知识掌握和普及程度较低,执行效果较差等问题。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没有留存宣传、培训工作的有关资料,无实质性内容可见。

分析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遍对反洗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反洗钱意识淡薄。通过进场会谈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甚至高管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简单,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洗钱,资产管理公司不存在洗钱风险。管理层不重视,普通员工不了解,他们不是从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高度去履行反洗钱义务,而是把反洗钱工作当成负担,反洗钱意识普遍薄弱,警惕性不高。

第二,反洗钱内控制度操作性不强,防范洗钱风险措施较弱。

1.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是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生搬硬抄,内控制度内容笼统,可操作适用性差,系统性不强,没有将反洗钱工作的具体要求真正落实到自身的实际业务当中。

2.个别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规则》作为反洗钱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制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反洗钱方面的内容。

3.虽然有些资产管理公司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订,但未向人民银行报备,妨碍了监管人员对其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第三,勤勉尽责不到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健全。经过检查的资产管理公司普遍存在客户基本信息登记不全,识别不充分的情况,有的公司甚至只对部分客户进行识别。通过和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认真分析其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设计发现,其《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实施方案》本身就不符合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有关要求。在“实施方案”中,他们将客户定义为“纳入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的范围仅限于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毫无依据的缩小了客户的识别范畴。而据我们了解,在实际业务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对资产进行认购,意味着该资产管理公司对多数客户都不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和风险等级划分。

第四,缺少切实可行的可疑交易标准和分析识别制度。通过检查发现,大多数客户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交易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划转款项的,即使有现金交易也是金额很小,不满足大额交易的条件;《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没有专门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可疑交易标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分析识别制度,导致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零报告。

三、改进建议和意见

(一)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要树立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和风险意识,要站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高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通盘考虑辖内反洗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真正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中。

(二)增强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反洗钱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内控制度,结合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形成一整套合法合规的反洗钱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基础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要切实把反洗钱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将反洗钱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审计、同考核,定期开展内部审计。

(三)加大反洗钱培训宣传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反洗钱培训工作档案的管理,应将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实施情况有关的培训次数、人数、内容、资料、形式、测试、考核以及培训评估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留存,以便于监管部门和上级机构进一步的评估与考核。开展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反洗钱的知晓率,扩大反洗钱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出良好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四)有效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先进经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反洗钱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树立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异常交易情况的敏感度。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尤其是要向银行等在反洗钱工作中相对成熟的金融机构虚心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五)规范可疑交易报告流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完善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通过流程控制,强化勤勉尽责义务,利用技术手段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交易数据后,进一步人工分析、识别、审核和判断,将真正的可疑交易报告上报。同时将重点可疑交易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发现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

(六)人民银行要合理确定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重点

一是加强关注,全面掌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展情况;二是要加大调研力度,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检查,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监管工作献言献策;三是多与从业人员交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内控体系及合规管理流程作出合理判断,开展一对一的辅导。

参考文献

[1]张亮.浅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第4期.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需求

软件资产管理是企业实施软件正版化的有效方法。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硬件资产管理相比,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相对滞后,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指导。电力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对软件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软件资产管理是指一套指导企业在组织内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和删除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的基础架构和流程。其目标是管理、控制和保护组织的软件资产,包括管理使用软件所带来的风险。

1软件资产管理背景

1.1外部环境要求

推行软件正版化是国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要求。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软件正版化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乃至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

1.2内部管理需求

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是中央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使用正版软件,建立健全软件资产管理制度,从软件采购、分发、标准化部署、升级、更新等方面建立数据库,进行实时规范管理,提升软件使用效果,实现集团化采购规模效益,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大幅提高采购效率,促进企业增强集中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可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同时,规范的软件资产管理也可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比如安全、财务、法律、IT管理方面。

2.1降低成本

在选择和购买软件产品这个阶段,在购买正版软件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货币成本。货币成本不仅仅包括软件产品本身,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服务方面。正版软件购买成本看似高于盗版软件,但在后期的部署、维护、更新等阶段所耗的费用、时间、精力、体力等均低于盗版软件。

2.2防范风险

盗版软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从表面上看来,使用盗版软件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害。使用正版软件比使用盗版软件更能降低IT系统崩溃、宕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风险,以及降低数据丢失和损害的可能性。这种损害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2.3规范管理

软件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式,对企业中不同类型的软件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全业务支持流程的管理有利于软件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3软件资产管理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软件正版化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而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管理,提高电力软件投入产出效益,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具体体现为研究企业软件正版化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控制方法,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软件使用正版化,杜绝盗版软件的使用;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从资产的角度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整个研究过程可分为筹划建设、部署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在筹划建设阶段,完成方案设计,制订推进计划;在部署实施阶段,搭建组织体系,落实管理方案;在巩固完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改进。为了响应政府实施软件正版化的号召,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速度,完善软件正版化管理,达到“建立软件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在软件资产管理理论与标准研究、软件正版化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过程宜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科学构建SAM模型。为借鉴软件资产管理实施的先进经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软件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评估实施风险,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增强可实施性。同时,我们以某电力公司为试点单位,充分调研其他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尤其是软件正版化管理的现状,构建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型。我们从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运作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①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借鉴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结合软件资产的特性,将软件资产分为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软件运行维护、软件退役七大阶段进行管理。②软件类型管理。目前,对软件的分类无统一标准,一般可根据软件的功能、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等对软件进行分类。但是,上述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国家电网自身的软件管理需求,因此,应根据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软件采购来源分类,针对不同来源的软件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③软件资产运作管理。围绕软件资产的日常运作管理工作,针对不同软件类型及其所属的生命周期,从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服务水平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软件资产管理的全覆盖。同时,基于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现状,从上述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的差距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软件资产管理实施方案。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基于上述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并按照模型构建、流程设计、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的工作思路实践实施。从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运行维护、运作流程管理、软件退役等方面进行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了《公司软件资产管理办法》(隐去了具体公司名称)等相关企业规章制度,在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工作方面树立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标杆。

作者:严新华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第3篇

1、体系及制度建设

2018年1月,根据公司机构变动情况,及时对公司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针对固定资产领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依据《资产管理制度》编制并了《固定资产领用指引》及《固定资产领用流程》,规范固定资产领用程序。

2018年7月,组织开展固定资产风险辨识培训及风险辨识工作。8月份配合行政事务部开展了体系内审工作。对内审中出现的整改项进行了整改。

2、资产管理及计量管理

2018年,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时搭建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编制了《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功能需求》。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CEA申报工作。9月份开始项目招标流程,预计于2019年5月完成平台搭建,实现公司资产管理信息化。

今年,资产管理部对公司2017年的资本性支出项目进行了梳理,对符合政府补贴的项目进行了整理,目前已将杨家门水厂送水3号机组节能改造项目向政府申请节能项目补贴,该申请已通过区政府审核。预计可获得的补助资金5到10万元。

同时,资产管理部根据国家《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对2018年公司资本性支出项目进行整理,将符合《目录》中的设备采购项目向财务中心进行推荐,争取税务减免。

2018年4月,资产管理部组织开展了计量管理知识培训,辅助基层单位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对公司的计量器具按期进行周检,周检率达100%。

3、设备维保

2018年,部门下属设备维保中心,在继续负责各水厂及泵站设备维护的同时,对公司新近接受的利民水厂及龙湖供水泵站的设备也纳入维护工作范围。截止8月底,共接到各类工单240个,完成240个,完成率100%。2018年在管网测压点的维护方面,引进了外协单位共同维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测压点设备的维修及时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2018年在公司各水厂深入开展TPM活动。编制了相关手册。并对水厂一线员工开展设备维护的相关知识培训。

4.专项工作

2018年,在利民路水厂取水泵房无人值守改造经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杨家门水厂取水泵房无人值守改造。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平台化管理,监控系统的联动更加简便、可靠。对厂内的自控系统进行了局部更新。将后续增加的设备及仪表接入自控系统。根据水厂生产需要,对原有的报表系统进行更新。满足水厂对生产数据统计的需求。

二、工作中的亮点

2018年,本部门的工作亮点表现在设备点检(TPM)的推广及3D模型展览室的建设上。

1、设备点检的推广

2018年,设备点检的重点工作方向是设备管理。设备维保中心《设备点检手册》与《设备管理手册》。在生产条块建立了设备点检微信群,录制点检教学微视频,在生产条块大力推广设备点检知识。并在三山水厂和泵站管理所正式启动设备一、二级点检。通过设备点检工作的开展,机电设备的维护模式正从事后维护向事前维护转变。通过设备管理的实施,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

2、3D模型展览室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石油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发展壮大,行业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等特征。而石油企业作为以开采矿藏资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其资产具有地域分布广泛、数量金额巨大、类别繁杂等特点,各油田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覆盖了石油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各个角落。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完善的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这样对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规模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非常的大, 而很多石油企业在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数据分散、统计时间过长、资产发生转移时在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等各种问题。由于管理单据多、盘点工作重、占用人力和物力多等诸多原因,会经常导致固定资产资产流失,造成石油企业成本大幅增加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因此,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显的异常的重要,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是财务管理中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财务、采购、使用等多个部门,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而对于石油企业更是如此,石油企业都是以一定区域的油气资源储备为基础创建起来的,其工作场所大都在野外,没有城市作依托,固定资产分布较广,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更多部门的参与,涉及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

(2)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类型比较多,包括油气水井设施、油气水集输处理设施、输油气水管线、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储油气设施、石油专用设备、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设施、传导设备、通讯设备等几十种分类,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等不尽相同,而且固定资产增减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包括固定资产的改良、改扩建、调拨、处置等情况,使得会计核算相对复杂,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较高。

(3)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每一项固定资产的价值都是比较大,同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专用性,任何一个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处理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比较严重的,需要由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来管理,并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出现问题后将责任追究到底。

二、目前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石油管道公司资产管理现状是实行的一级核算、三级管理的方式,公司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整个股份公司有一个AMIS系统)实行统一的固定资产核算,对固定资产实行公司、分公司、基层站队三级管理。由于所有固定资产资产由各使用单位自己管理,并配备专门的管理员,使每项资产落实到每个具体责任人,所以资产管理工作还是基本到位的,但通过清查工作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企业目前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也设计了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但是管理层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实际去操作,流于形式,这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比较盲目,对固定资产投资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二)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石油企业内部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石油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资产的实物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而按照内控管理的程序和要求,对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加、报废、后续支出、处置、租赁、计提减值准备、评估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这些工作很繁琐、很具体,目前这些工作放在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不懂设备而且人员很少,很难有效的进行资产管理,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的现象。而且基层站队资产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并且工作流动性比较大,比较随意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程序化管理,很少学习管理的先进知识,无法满足固定资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造成个别人员对资产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造成更改中报废的资产不知道好好保管、造成资产盘亏。

(三)资产投入与计划不符,导致资产大量闲置

石油企业每年由计划部门下达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这个计划由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在头一年上报,计划一经下达,各分公司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超计划投资,即使实际情况有变化,也得按照计划去做,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购买的设备与计划有不符的情况,一些业务管理部门或人员在进行购置时,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也没有参考制定的投资计划,造成盲目投资或购置,导致企业大量的投资未能形成可供有效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少资产处于长期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四)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到位,毁损现象严重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是各分公司或基层站队在生产过程中为片面的追求业绩,从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长期高负荷运作,加快了机器的老化和毁损,产生问题的设备没有得到根本的维修,而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设备所出现的问题,因此造成了机器设备寿命的缩短,还未到回收期就已经损毁的情况,对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极为不利。

三、改进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第5篇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无形资产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许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无形资产,如柯达、微软等公司,无形资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热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管理和企业经营都需要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保护和运用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的运用管理,确保民族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组织管理的重心从有形资产管理转向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其中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无形的财产权,包括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工业产权和著作权。而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无形资产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经营管理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著名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长期保持的优势,实质上是企业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而现代企业能否具有这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长期优势,则取决于企业在相应的环节上是否占有独特的无形资产。如1964年成立的美国耐克运动鞋公司基于举世闻名的品牌和优秀的设计人员才能的这两项无形资产;控制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而把生产制造环节则委托给其他公司。“耐克”迅速发展为世界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就归功于其长期投资于无形资产、培养竞争优势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组织比以前更高效,使市场变化和波动性加大。原来管理是根据市场变化后的跟随反应管理,永远落后于市场变化,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即对预前的策划管理则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

探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问题,国家、部门、地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及其实施,无疑具有许多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提倡开拓创新,能激励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调整管理方向和确定策略重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推动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条件,能保障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安定有序的环境,对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还能对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发展发挥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见,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管理者适应知识经济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运作过程

战略管理是指对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紧急事务的谋略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无形资产战略是指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等作出的决定全局的、重大的筹划和对策,包括提出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方法和步骤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为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根据总体发展需要,对无形资产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评价和控制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

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基本过程可分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这四个阶段。(见下图)对组织未来最重要的四个战略因素是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SWOT)。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过程中包含反馈与学习,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经常修改或调整原先决策。

(一)环境分析,是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中监测、评估与提取信息。外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是寻找无形资产管

理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变量,从中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产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出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变量。

(二)战略规划,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管理无形资产运营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根据自身优劣势制订的长期行动方案。战略预测是制定无形资产战略规划的第一阶段,要做好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选择发展目标,提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初步预测方案。战略决策是第二阶段,要依照无形资产的多种预测方案,从不同角度对比思考各种方案利弊,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导。

(三)战略实施,是要推行发展目标,通过行动计划将决定的无形资产战略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之中。在战略实施阶段,要确定实施的方针、方法、措施和步骤。组织制订的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关键在落实、制订实施规划。

(四)评估与控制,就是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监测组织活动与业绩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必要的反馈比较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其过程包括决定评测对象、建立业绩标准、测评实际业绩、对比实际业绩和标准、检查实施过程

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三、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滞后、意识薄弱。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现象相当普遍。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管理中过分关注稳健性,导致人们长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观念不强。我国到1998年,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1.59万项,而自1985年起的14年里,我国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足3000项,我国14年里将11.3万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外国。有的企业轻视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外国广告的强大攻势造成国内商标、商誉等不少无形资产间接流失。

(二)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依据不足,经营决策未能着眼长远战略发展。在无形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中,对经营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目标。单位无形资产信息尚无完整记载,更缺少全国范围内的无形资产信息网。无形资产经营只顾眼前利益,没能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一些国外品牌企业为争夺更大的市场,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国内品牌等激烈竞争,迅速占领原国内品牌占领的市场。如中国传统知名企业上海家化生产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广受喜爱,商标曾被外资企业高价收购,为“露美庄臣”所代,致使企业利益长久蒙受莫大损失,最后企业权衡利弊以惨重代价购回。

(三)国内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上还非常欠缺。目前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研究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个别研究,而缺少特定研究机构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体会不深,不清楚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在现有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中,仅仅对无形资产管理中的某类无形资产经营的近期研究,而没有远期的战略管理研究。

(四)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法律制度、方法和理论亟待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已制定出许多法规政策,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为有形资产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却没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据1997年10多个城市40余家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表明,30%企业只是象征性拨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一些管理者因顾及当期利润而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四、推行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方法

鉴于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无形资产战略研究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强调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重视商标注册。在WTO国际竞争机制下,必须强化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管理;加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定与申报工作,提升我国名牌、商标知名度,增强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树立起创新观、名牌观、人才观等战略观念,构建以无形资产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此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设置管理无形资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发展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研发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专利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要积极推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近来美国福特、杜邦等传统企业提出打破平衡管理新思维、改革企业机制,建立企业任用、奖励和股权激励机制,使它们雄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要建立健全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个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和发展无形资产战略,以增强我国竞争力。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无形资产的宏观管理。为促进无形资产战略的实施,要健全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立法规划;规范无形资产的立法程序。建立健全我国无形资产法律机制,借鉴和启用无形资产的民事保护方法,尽快出台《无形资产流失责任处罚条例》。规范政府行为,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无形资产经营外部监督体系,整顿现有资产评估机构,规范和保护产权交易及无形资产评估。应制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加快无形资产评估人才培训,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四)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才作为信息社会的财富象征,关系到企业成败存亡。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人才观念,建立人才招聘、培养、任用、激励、考评一体化机制,重视对员工培训教育。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经费达7亿美元。大力培养引进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信任、关心、支持、照顾他们,使其内心真正愿意贡献聪明才智,以保持企业长盛不衰。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把好人才流动关,严防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强化激励和约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五)实施品牌战略管理,铸造组织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开发企业品牌、商誉等形象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加强品牌保护,开发形象资源,树立长期竞争优势。将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思想中,加强与传媒大众多方沟通。企业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要深入理解与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具体制度中去;沟通和统一员工思想,以永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标战、品牌战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如娃哈哈、四通、雅戈尔等企业相继导入CIS,使无形资产大幅增值,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为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品牌经理制。实施CIS战略,即“企业识别系统”,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理念、活动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塑造全新形象。

第6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46-01

狭义的企业财产即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认定的企业其他国有财产。国有资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增值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1]。广义的国有资产可定义为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2)基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4)由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5)由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一、国有企业资产的分类

国家标准CB/T14885-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及计算单位,主要适用于任何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军队及各管理部门等)的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登记、统计等工作。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金的流动性质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辅助物及无形资产;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所用的资金,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工资、保险及福利金等。2)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国有企业资产根据资产的存在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指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在一定时期里提供收益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工业产权、金融性产权[2]。有形资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的资产,即厂房、设备等;而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形态的资产,即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严格地讲,很难区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是有特定的证书,完全行使实物的权利。3)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国有企业资产根据投资形式分为注册资本和股份金。注册资本和股份金在承担企业债务时,有同样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利润分配上有区别。注册资本的利润分配根据一般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进行,而股份金的分配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进行。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和执法不完善,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

1、对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大多只是部门规章,都是以暂行条例、管理办法、暂行规定等形式存在,实践中操作缺乏管理力度。虽然 2008 年底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但是此法条过于笼统,对于经济业务缺乏具体的管理依据。致使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地方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缺乏法律保障而被分割,而企业经营者只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负责,不对资产负责。

2、对国有资产监督保护不够得力

在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在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由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构成: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计机构、验资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内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的监督[3]。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外部监督不利,有些机构并未能起到监督作用。如有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假验资证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国有出资人制度尚未健全

国有出资人制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它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称。目前的情况是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来源复杂,资产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调,甚至严重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方法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第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第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第四,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4]。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构及行为的规范化。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第一,发挥检察机关的打击职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状况表明,违法违纪等腐败现象、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以及犯罪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通过严惩各种腐败现象和犯罪活动,才能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恶流。第二,发挥检察服务职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检察机关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特点,在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自觉强化服务观念。第三,发挥检察保护职能,促进国有资产正常运作。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规范还不够健全,正在建立之中。检察机关必须在严厉打击违背价值规律和公开竞争原则的犯罪分子活动的同时,始终注意保护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第四,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职能,配合社会各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宁夏商业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相植编著.国有企业宏观管理[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2]曹金亮.提高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效率途径探讨[D].山东大学,2007.

第7篇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企业都未将资产管理纳入经营考核范围,企业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无法与企业生产经营、利益分配直接挂钩,资产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侧重于利润指标的管理,强化变动成本的控制,轻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缺乏资产管理和控制经验,致使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资产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清查无章可循。

(二)产能过剩,资产使用率低下

目前很多企业产能过剩,资产闲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这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张造成各行业普遍产能过剩,二是许多企业不能有效充分利用原有资产,经常是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不顾实际地进行超额度投资,从而造成了无效资产或产能过剩,资产闲置和浪费严重。

(三)资产管理核算不规范,资产账实不符

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也给企业的资产账务核算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按照规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并在实物卡片上明确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实践、型号、数量和规格等。但是,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台账、流动账记录上都不够严谨,固定资产盘盈未按规定入账,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分类账内容混乱。

二、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在市场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企业要将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制中去,并将其与企业经济效益、利益分配直接挂钩,同时健全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减少企业资产流失,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再次,企业要以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认真研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状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财政部门和资产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严格遵守国家财政规定和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补充资产管理人员,并通过生活技术教育和财会知识教育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维修和保管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提高资产利用率,盘活闲置资产

提高资产利用率、盘活闲置资产是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筹资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将闲置资产进行外包或置换,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速企业资产周转,或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企业可通过租赁、置换等形式,将闲置生产线或办公场地等租赁给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进行闲置资产置换,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入。二是利用闲置通用设备的生产能力,拓展企业非主营业务,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三是集团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内部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避免重复购置,提高集团整体资产管理水平。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与审计工作

第8篇

[关键词]证券;资产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76-02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委托资产管理的业务,该项业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可是我们在此同时还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这其中主要的风险,通过对突发的意外事件风险、非市场与市场风险、收承诺的风险、人才缺乏的风险、业务手段的风险、利益冲突的风险、混业经营的风险等主要的风险分析,并且制定出一套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组织,一套配套完善的管理和咨询业务,建立具有高层次、专业化业务服务水平的队伍,将委托业务的操作流程不断进行规范,在委托理财收费方式上不断完善,建立一个危机管理的体系,鼓励和提倡业务的创新等能够化解风险的相关对策。

1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及其风险问题

1.1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问题

(1)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业务的混业经营风险。虽然我国的证监会已经了关于规范有关证券公司受到委托投资的管理业务通知,其中强调受到委托的投资管理业务应当与自营的业务以及相关投资行业务达到“资金、人员、机构”的三分开,同时业务部门相互之间需要设置一道防火墙,以保证各项业务独立,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及维护客户的利益。可是大多数的证券公司很难做到绝对分离。有的证券公司在人员安排和组织机构上虽然可以勉强办到,但在投资的操作问题上还是很难真正做到;有的证券公司由于人手不足,连组织、人员都没有分开,就更谈不上去将投资和操作分开了。用委托的资产去购买证券公司所负责承销的相关证券存货,再联合自营的账户资金去进行股票的买卖,甚至把自营和受托管理的资产混淆在一起,产生对冲操作,用客户账户的高买低卖,来实现自营账户的低买高卖,赚取利益,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

(2)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风险。客户对证券公司的信任度其实并不高,所以,通常委托理财的合同签订期限都比较短,一般客户委托合同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或半年,证券公司运作的难度很大,它与投资者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定而持久的业务关系。资本市场的整体系统有较大的风险,投资的品种单调且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证券公司难以制订出一个周密、稳健的投资计划,并且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收获良好回报,同样也不容易办到。证券公司容易产生出急功近利的一些行为,不仅不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回报,还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一到期,资金就会运作不佳,难以回赎,产生客户的挤兑,致使证券公司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与信用危机。

1.2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问题

(1)风险控制机制问题。从风险的控制机制上来看,资产的管理业务还缺乏一定的市场风险相关控制机制。对业务发展不规范的情况,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一些证券公司还处于对操作便利的考虑,把资产的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相混合操作,或者是采取实质上混合性的操作。即便没有这样操作,资产管理的部门和自营部门都是受到同一个领导的管理,操作的独立性仍旧非常的弱。对于市场的风险认识和确定及对于市场的风险进行适当调整的决定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系统、客观的市场评估风险指标体系,会造成风险的评估和识别不完整。对市场的风险缺乏很准确的评估手段和工具,就会造成评估的结果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

(2)外部风险控制问题。从外部的风险控制问题上来看,证券公司缺少一定的定量标准设置。对于资产的管理业务和银行有相类似的处理。资产的管理业务委托就相当于我们国有银行的存款吸收,对委托的资金投资运作就相当于是银行里的贷款业务。为了能够防范银行的业务风险,我国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也做了详尽、全面的定量标准指定。但是对于证券公司就很少像银行的监管那样有相应的定量指标作为判定,因此也就少了一份降低资产的管理业务风险硬性的约束。

2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我国的证券公司在资产的风险管理控制上还应当遵循一个合理有效的原则,这样能为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其中包括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风险控制原则;权威和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如空间隔离的原则和合法性的原则等。

3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3.1管理咨询业务完善配套

财务顾问的服务不仅是向投资银行的业务服务,还能够通过咨询和建议等相关的增值服务来推动资产的管理业务发展并降低风险。咨询服务能够对客户和股民进行投资教育,帮投资人树立一个理性投资的观念,从而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潜在的客户,推动已有的业务发展。

加强同上市公司合作,除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去做好传统的财务顾问、兼并收购、增资配股等业务外,还能够开拓公司的相互持股,委托业务发展。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运用效率,使得投资顾问、财务顾问、咨询等业务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相互结合在了一起,全面、有效地为资产的管理委托客户提供周到服务,只要这些配套的业务做好了,就能有效化解掉每个环节风险指数,进而保障客户利益,最后赢取客户信任,使得委托理财的业务得到深入持久发展。

3.2建立有效的控制风险内部组织机构

主要是改变以前的风险控制方式,改变事后控制和外部的控制等落后局面,而加强内部的控制和事前的控制。以前的控制风险是要等到风险已经产生了,待证监会去检查以后或客户投诉后,才由证监会去进行监管并处罚,证券公司内部的自我风险控制机制还是较弱。

加强证券公司的主动控制措施还包括完善法人制度,去实施加强证券公司对子公司监控和管理的力度,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的委员会,对于开拓新业务或新的投资品种相应的风险要有具体化的解决办法。证券公司设置各部门间的防火墙,真正做到“三分开”。各地的派出机构和证监会要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报表检查和内部机构的设置以及委托审计师去进行审计等各方面发挥出切实督促实现“三分开”的作用。

3.3选择合理的风险模型

对于风险定义的不同,风险分析方法和测量的方法也就不同。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的结果产生的任何变化,或者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跟期望客户的资产管理间的离差。该定义的特点就是:

第一,所谓的“风险”,就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收益率或管理收益)的变化情况;第二,风险是指客户对资产管理“负变化”的可能性;第三,风险指的就是“变化”,没有了变化也就没有了风险,正变化就是收益,负变化就是损失;第四,从概念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一个存在的预期值,但是预期风险值是谁都不知道的,所以只能够用事后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均值来代替预期的值,用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和过去平均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平均离差来代替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变化;第五,风险指的是一个“预期”的概念,它是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变化,或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和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离差。换一句话说,理论上的风险就是一个预期的值,但实际上的风险却是一个实际的值。所以在风险概念及定义间都有偏离。按这个概念来看,测量风险的那个指标就是事后客户的资产管理变化间的标准差,和马克维茨提出的风险的概念完全一样。

3.4建立高层次、专业化的一支服务队伍

所谓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资产的收益的最大化。高回报、高收益是进行资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这些依赖于有丰富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技巧的那些专家,依赖于专家们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事物判断能力,只有依靠人才才能够选择到最佳的投资领域及投资品种。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加强投资人才培养,努力发展出一支专业业务研发队伍。通过全方位的企业流程再造、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规避等多项工作,就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强化风险的管理意识。全面、有效地管理和监控相关风险,以达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身而言,只要通过细致研究、深入调研以及数量化的模型使用,就可以提高进行投资的能力,并同时提升收益水平。

4结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就注定要在更大范围内及更深的层次上去和世界经济相互融为一体,我国的证券业同样也将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风险。目前的股市下跌情况使得市场的积聚风险得到了释放,市场的运行逐渐趋于了理性。但是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的业务上还是出现了大规模、大面积的亏损,甚至还引发了生存的危机,这些都暴露出了证券公司他们在资产的管理业务当中对风险的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很脆弱。在这当中,证券公司的规模过度扩张也是成为了引发风险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希望笔者的分析和对策能够提供一些风险管理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关金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郜元兴,朱喜安,等证券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的分析与评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105-108

第9篇

第一阶段:乱世英雄,知识错位。

保安出身的20岁券商小伙骑着自行车为开汽车的教授投资,每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经历过这个荒蛮时期。其实那时的代客炒股已具备了资产管理的雏形,只是不规范而且有些荒唐而已。

当时,老百姓由于对证券投资这个资本主义的新概念非常陌生,同时又对交易所这个貌似规范的新机制一窍不通,所以整个国家产生了学习证券的大潮,而中国恰恰缺失系统性的知识普及机制。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保安都因为从证券公司里学到些开户和看图的皮毛便在社会上以职业操盘手的角色招摇撞骗,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经历资本市场初期阶段时也发生过。

如美国上世纪20年代时,曾有诸多社会底层人群在各个Bucket shop(不规范的证券交易厅)里游走,小道消息和聚众操纵股票是他们最具实力的手段,后来才逐渐被科学理性的投资者所淘汰。中国现已走过了那个年代,我们市场中的这个“百万”,那个“股神”和地方电视台上“黑嘴”横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阶段:步入神坛,盲目投资。

1998年3月,以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为标志,中国资产管理业拉开了正规化的序幕。这时,那些证券公司里骑车上班的“投资专家”们开始了新的代客理财工作,向客户普及什么是基金,什么是申购、认购,什么是赎回,正规化的投资理念正是由此逐步进入投资者脑海的:分散风险、资产配置、选股思路、基本面研究……

但是,由于公募基金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基金公司的销售又几乎全部外包给券商和银行,彼此缺乏沟通和默契,导致基金公司只能靠大盘上涨和恶性的销售竞争来发展自己。再加上单一的管理费盈利模式,基金公司盲目扩张的趋势日趋明显。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情况则更加不理想。卖基金的人不关心基金的运作和理念,只关心销售提成,使投资者不敢相信任何人。初时,这个畸形的市场还有大盘的猛进和几个神话在维持其江湖地位,不久之后那些在股市的大起大落中稍许体会出基金实质的投资者就开始明白,同质化的基金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神奇,不过一投资工具而已。基金经理不再是神坛上遥不可及的明星,严肃的书面投资策略也不再让人倾慕。

第三阶段:外包服务,理性选择。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物资产管理的问题

1.1.1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基本建设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报废资产和闲置资产没有进行处理,新增加的国有资产不及时登记,年度不进行国有资产盘点。

1.1.2不按规定程序报批,违规出售、捐赠、调拨国有资产。

1.1.3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各种材料,帐卡不健全,登记不完整,造成帐帐、帐卡、帐实不符。

1.1.4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设备购置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内部、外部专家评审,没有严格履行立项、可研、决策等程序,造成决策失误,几乎所有重大损失项目均与此有关。

2.人与委托人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情况十分严重。信息不对

称是指契约关系的一方—人在某些方面,掌握着“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委托人却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直接控制并经营国有资产,具备专业技能与业务经营上的优势,其掌握的信息和个人

经营行为是大量的、每时每刻的,从而形成很多隐蔽的“私人信息”和“私人行为”。.委托人由于己经授权不便也不可能过细干预国有资产的经营业务,加之其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因而对国有资产人的经营享赋、条件和努力程度等信息了解是有限的,且往往是表面上的,这将导致委托人无法准确地辨别国有资产的经营绩效是由人工作的努力程度还是由一些人不能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无法准确地判断人是否有能力且尽力追求股东的利益。尽管委托人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对经理人员及国有资产经营状况进行某种程度的了解,但也可能因时间的滞后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因而也就无法对人实施有效的监督。

3.国有资产占用单位滥用经营权,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一,一部分国有企业违反规定从事高风险性投机经营,盲目投资,出于不正当目的进行巨额赞助等造成资产流失。

第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超过生产经营效益,企业经营者违反规定超标准开支,擅自为全民单位和个人担保造成损失。

第三,国有企业让集体和个人挂靠并以其名义进行经营造成损失,投资不收取收益,资金被非全民单位长期无偿占有。

第四,企业承包中,发包人廉价发包,随意减少承包额,企业承包人非法转移利润。

第五,企业违反财务制度,擅自冲减国家资本金,资金不入账,形成账外国有资产,公款私存,侵占国家权益造成的流失。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工作制度,以账务监督为核心,重点检查企业资产和效益的真实性,揭示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评价领导班子和企业负责人,密切关注企业的潜在风险、持续经营能力和增长潜力。加强对关系国民经济民脉和国家安全的骨干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资产量大、问题较多的企业的工作力度。切实提高监督时效,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要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起出资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2.理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的关系

按照新管理体制的规定,国资委是各级政府直属的特设机构,不承担政府行政部门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由此可见,它作为出资人代表没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其所出资企业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是股东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国资委即要维护所有者的权益,又要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通过经济手段按市场规则进行监管,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不是沿袭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监管,这就要求国资委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落后管理方式,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以最终实现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开。

3.改革国有资源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看,现行国有资源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较,存在诸多弊端。对此我们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下建议。

2.3.1.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及其权责

从资源的本原来看,其最早是归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所有,国家是原始产权主体。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模糊、处置权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必须尽快从法律上明确国有资源的产权主体及其权责,重新确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范围,建立统一的国有资源管理体制,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产权开发、利用中的产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资源性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3.2.配合新时期的国有资源管理体制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首先是建立资源成本补偿制度,规范自然资源核算。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基础上的,如果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资源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就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加强国有资源法律和制度建设。总结国有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本上都能归结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这些根源上。

4.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

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的市场准绳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资产分离的方式来解决,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值。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

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我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作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三南京市国有资源管理的现实研究

1.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1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不健全

省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中间没有专门的资产运营机构,由于省国资委目前作为一个行政色彩较浓的机构改革缺乏运营能力,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势必导致新的政企不分。

3.1.2行政摊派、历史遗留等问题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担负了较多的社会责任,许多国有企业甚至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每年为政府摊派的各项任务支出大笔费用,而且在人力物力上也投入很多,这些已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长期为这些行政任务埋单,致使企业本身的财务压力加重,主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过去的国有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非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合同关

系,因此,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后,国资经营机构还要对其员工承担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责任,企业不能摆脱员工对他的依赖,加上社会的老龄化,企业里离退休人员的增多,这些负担会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国资经营机构的正常经营发展。

3.1.3出资人职能不清,部分权利缺失

政企不分的问题在仍然存在。一方面,省国资委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出资人的一部分权利仍然被发改委、财政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分割占有。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省国资委不拥有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完整收益权,对推进国企改革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十分不利。省国资委所监管的部分企业的负责人仍由组织部门任命,与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要求相背离,也不符合市场化要求。对于国有资产处置、重大投资决策等事项,省国资委均要报政府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与省国资委在投资决策方面的权责划分不明晰。另一方面,省国资委还承担了许多政府职能工作,包括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党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出资人职责范围的事情,任务繁重、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做出资人、这种状况违背了当初建立新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初衷,对开展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十分不利,对于国企改革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也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3.1.4管理经营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指由于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松弛、管理无序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如:在对南京XX展览中心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该中心没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状况,根本没有按照一个规范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经营理念上比较单一,除了展览功能,其他与展馆配套的会议、餐饮、娱乐以及展务工程等设施都较为缺乏,会展的最大功能无法发挥。而且其建设之初,由于投资人出资不足,导致多达4.88多亿元的建设资金都依赖银行贷款,到2005年时总负债已达5亿多元人民币,高负债给企业带来每年要还高额利息的负担,即使以一个较低的年利率5%来算,展览中心每年也要偿还2400多万元,利息和资金的不流转使得资产增值非常困难。而且再加上巨大的日常开支、场地、折旧费用以及员工费用,展览中心的盈利所剩无几,财务压力甚大。

2.对南京市国资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3.2.1加强项目管理,防范投资风险

建立项目管理专项制度,可以制定《项目评估办法》、《项目评审办法》、《项目贷款审查规则》、《项目经理责任制》等,对项目从评价、项目概况评估、产品及市场分析、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评估、财务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估等七个方面进行逐项分析,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善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减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本金到位不足、用途与建设内容不符、重复支付、挪用贷款资金等原因而导致的项目建设风险;建立项目经理走访制度,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到提前预警,强化了对投资风险的事中控制。。

3.2.2加强监事会队伍素质建设。

要选择高素质的组成人员,除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忠诚执着的品行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熟悉行业特点,具有较高的经营、财务、法律和工程技术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董事、经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规范行为。另外,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是监事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事会成员应具备财务会计的知识,或要求监事中至少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3.3.3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

随着国有企业以股份制为突破口的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和国有

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将以多元投资

主体为主流,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以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组织形式存在和发展。

但是,对于一些大型投资性公司和关系全省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需要采取国有独资的形式或目前只能暂时维持国有独资的形

式。

3.3.4加强国有资产的运动性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管理

电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源,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储存,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只能在电线或电缆上运输。但是它的用途非常巨大,无论是在国家大型企业,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电的作用无法取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我们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夯实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使资产迈向规划化、科学化

电力企业的资产主要有发电设备、变电站和主要输电线路组成。固定资产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点分布广,工作区域涉及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工厂及乡村。二是资产结构复杂,既有几亿元的发电机组,又有上千元的小资产。三是户外设备较多,电力设备老化比较严重。从资产结构和分布情况来看,固定资产的种类多,管理的点多面广。给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性。

1.1从基础工作入手,使资产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科学化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因此要想保持固定资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必须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与实物相符。通过完善资产基础资料,细化日常管理,强化日常监控工作,努力实现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细化管理,应将所属单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作为其代管资产,把保证资产完整性和有效性作为财务预算的单项考核指标。

1.2重现场勘查工作,资产清查真实有效

为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每次清查,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勘察登记工作完毕后再让现场人员签字,财务资产管理人员不定期到各单位抽查。只有这样才能把资产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

1.3努力抓好固定资产的形成,及转资验收工作

资产管理的新思路,始终是围绕资产经营而展开的,要切实做到经营资产,让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用,那么必须从资产的源头抓起,从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入手。有的人认为资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如何盘活资产、如何做好资产经营方面,但是要想做好上述工作,必须要抓好资产的基础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要了解单位的资产现状,有多少高效、低效、闲置资产,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资产的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本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对拟建造的资产提出合理化建议。资产管理要让所有投资活动紧紧围绕资产增值来进行,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

2.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资产经营的新观念

2.1资产经营的概念

目前,电力企业大部分资产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资产取得、使用、监控、效益评估、流动、报废处置等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针对不同设备管理的制度,仍是各自为政、缺乏流动。所谓的资产经营就是用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待本企业资产的形成与处置。也就是说,资产作为企业的商品,在其形成阶段、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形成的阶段,我们要看它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不能带来利润的资产不能购入,租赁或投资,已有的资产要按其对企业利润的形式,将它们使用价值的实际形式划分为处置、租出、股权投资或继续留用。

2.2充实资产队伍,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人才

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较强的工人责任心;其次需要具备经营管理的综合知识,即要求具备必需的生产经营知识,会计知识、金融知识、税务知识,还需要具备与资产属性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当然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才是合格的。

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怎样去经营资产是重点。这就要求资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即要懂工程、财务、税务、成本等一系列的知识,又要懂经济的运行、懂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跟财务人员一样,资产人员要保证相对稳定,要把业务素质高、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员安排到资产管理岗位上。

2.3重新划分资产的经济属性,建立新型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

原来通用的资产经营模式,是把固定资产划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对经营性资产按单位制定收益率,收取资产收益,对非经营性资产收取资产占用费,这种资产经营模式由于收益率确定的不合理,非经营性资产占用费的收取比例太低,不能够有效地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不能够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存量资产的效益最大化。我们电力企业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是还远远不够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经营体制,应该在我公司率先打破这种资产经营体制,重新划分资产的类别属性,寻找合适的资产激励与考核机制,建立新型的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新型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存量资产的效益最大化,力争使全局各个行业不同企业,站在资产经营的统一起跑上的资产经营的新体制。新型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的主要思路是重新划分资产的类别属性和经济属性,对于在用的资产根据其经营属性划分为经营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根据其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划分为高效、有效、低效和无效资产,电力企业要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那么编制预算时,就依此为依据,根据其使用的时间属性,划分为长期使用、季节使用和基本使用的资产,不再是简单地划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根据资产的不同效能和不同的时间属性,制定不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占用费的收取比例。资产收益率一定要按照资产的不同属性确定,不能再根据各单位的利润倒算收益率,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资产收益率确定的总的原则是:效用高和长期使用的资产收益率低,效用低和基本不使用的资产收益率高。对于利润承包和费用承包的单位,根据资产的不同效能、不同的时间属性和增加日期的不同,确定资产占用费的不同收取比例。通过制定新型的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占用费的收取比例,力争从根本上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产的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电力公司资产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1)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资产内部监督运行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广泛的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资产经营意识和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一、引言

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其中,产品创新居于证券公司各类创新的中心地位。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巩固市场份额、探索新业务机会创造利润的过程。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的意义体现在:第一,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增强公司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期权,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树立该领域的创新品牌,有助于在细分市场上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利用产品创新来寻找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公司可以培育潜在的利润空间并建立能更好适应于环境变化的认知框架,以前被忽略或过滤掉的信息和机会将会被重新审视,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第三,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可以消除惰性,注入创新意识,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这106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计为1876亿元,平均为17.69亿元。本文主要以注册资本为划分依据,结合10%的统计显著标准以及市场影响程度,将注册资本高于30亿元的13家证券公司(含中金公司)定义为大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30亿元,高于17.69亿元的26家证券公司界定为中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17.69亿元,高于5亿元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小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下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微型或专业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创新业务的开展与资本实力挂钩,以及避免成为并购对象的考量,主要从事经纪业务的微型证券公司正在向传统业务全牌照加速转化,注册资本亦在不断增加,纯经纪类券商或将消失。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体是中小证券公司,证券产品创新水平离不开中小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程度。近年来,传统业务份额日益向大型券商集中,中小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2009年全国共有111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上市,10家大型券商承销金额占比高达79.76%。在经纪业务方面,2009年排名前10家券商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1.52%。伴随着证券行业品牌经营时代的到来,大型优质券商依靠监管政策倾斜,凭借品牌优势和强势市场地位,不断蚕食中小券商的传统业务,抢占和控制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各项创新业务,中小券商市场边缘化趋势明显,粗放式经营已经接近极限。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小券商如何挖掘创新潜力,拓展生存空间不仅是现实要求,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基于scp范式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剖析

本文基于近6年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研究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分析市场结构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尝试从理论上有所拓展。

(一)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成为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领域

由于经纪业务面临衰退,很多证券公司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来源。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高风险的创新业务,曾是监管当局重点控制的对象。2004年10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了稳妥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证监会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试点阶段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3月,广发证券的“广发理财2号”和光大证券的“光大阳光”正式推广发行,标志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进入理财市场。

2008年6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颁布,昭示该业务对规范类券商彻底解禁,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不断扩容,资产管理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具有私募性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公募基金有很多区别,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更加宽广,产品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券商集合理财主要针对自身营销网络中的客户,由于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比较了解,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具有鲜明的投资风格。中小券商为了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投研、渠道和人员配备上准备充分,推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颇多创新之处。如中航证券的金航1号和普通混合型理财产品相比,该产品增加了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东海证券的东风5号集

合资金管理计划重点关注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成本转移和消费升级、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主题,资金投向etf、创新型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型金融_t具。山西证券的汇通启富l号依靠独立开发的基金评价及投资组合优化系统,优选基金品种,构建投资组合。

(二)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的scp分析

哈佛学派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了企业运行绩效,这就是“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fsc p1分析范式。经过修正完善,scp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和常用_t具。越后贺典根据bain分类方法和亚洲国家的产业分类实践,提出了判断市场结构的标准见表1。

h,defnsetz(1973)和d,needham(1978)的研究表明: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以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就开始出现;而当集中度在10%-50%以内时,行业利润率反而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始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从2005年到2010年,券商资产管理总规模crl0指标一路下滑,从极高寡占型发展到指标值大于80%的中寡占型,目前正在由中寡占产业向低集中产业过渡。这说明我国大型券商在资产管理市场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是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

本文根据2005-2010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券商资产管理集中度、资产管理规模,并对理财产品运营绩效(zcr)进行评估。市场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本文选取crl0,即前1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所占市场份额。crl0值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规模(zcs)选取当年证券业资产管理总规模作为衡量指标,采用对数化处理为lnzcs。在中小券商进人市场后资 产管理规模越大,说明产业竞争程度越强;以上证指数投资收益率代表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fmr),来判断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对券商理财产品的影响程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来看,券商理财产品运营绩效除与市场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关联度不大。即使市场集中度超过50%,也不存在投资收益率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明显有悖于权威的市场机构标准。这主要是政策管制导致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考察期较短,数据不完整的缘故。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6月之前,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中小券商参与度较低,这对于大型创新类券商树立资产管理品牌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该阶段券商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总体上低于市场收益率。2008年6月以后,中小券商陆续进入理财产品市场,改变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生态环境,使得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增大了产品创新的边际收益,为投资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尤其在弱市下抗跌性良好。据wind统计,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10%的有15只,其中有7只是中小券商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共有25只,其中15只是大型券商理财产品。

随着中小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市场集中度(csl0)与市场规模呈现-0,975的负向高相关度。说明近年大型券商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市场结构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到证券业的竞争程度。

三、理论思考

究竟是大型企业和垄断市场结构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主导作用,或是竞争行业要比垄断行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因素,西方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就此争论不休,至今无法统一认识。从实证结果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与证券产品投资绩效关联性不强,大型券商缺乏证券产品创新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缺乏产权保护限制了大型券商创造力的发挥

1、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

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研究与开发成本十寻租成本

证券公司研究与开发成本与其所处行业内地位、竞争环境,地理位置、客户资源、组织结构、自身研发水平、技术力量、资金实力有较密切的关系,属于可控成本。激活开发团队的潜能,设计出契合市场需要的证券创新产品;打造出高效的新产品开发模式,合理定价和销售各类证券创新产品,是证券公司的卖方属性。

寻租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发生寻租原因如下:首先,就产品创新而言,由于创新蕴涵着风险甚至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即各种政策性障碍的存在使许多产品设计方案在短期内无法具备充分的可行性,这就必然带来巨大的寻租性制度空间;其次,方案的产品化是指计方

案标准化、并改进其交易效率的过程,而这一进程若脱离了证券市场监管者(尤其是交易所)的必要技术支持是难以完成的;第三,大量衍生型创新产品方案必须基于基础产品才能进行设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础产品的缺乏也滞后了相关创新方案的实用化进程。总之,监管当局所提供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交易环境对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具有关键性影响。

寻租成本与监管程度呈正比关系,监管程度越严,寻租空间越大,寻租成本越高。

证券公司一旦创新成功不仅会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品牌,还会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在生存压力、垄断利润(如图2)和寻租成本的比较中,证券公司必然会不计成本地进行寻租行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收益。

当前各家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品种和方案尽管为数不少,但除了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外,其余方案大多仍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有集合理财等少数品种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

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政策性障碍和搭便车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仅仅发展了二十多年,尽管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这自然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但如果政策性障碍过度存在,必然加大寻租成本,同时寻租行为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风险。

另一个因素是搭便车行为。证券市场是信息流动性极强的市场,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和追逐利润最大化动机,证券市场的任何创新行为必然带来极强的市场回馈反应——复制或模仿。由于我国缺乏针对证券市场知识产权的专门保护手段,或者说证券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很难获得保护或基本上没有保护。证券公司本质上是证券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客户资源基本处于流动性状态。由于对外宣传或沟通的原因,这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很难称为秘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该创新产品进入门槛要求很高或客户资源有限、客户需求已经得到最大化满足,否则创新产品就变成了准公共产品,证券公司收益就未必是垄断利润。还有可能是(图3所示)亏损。譬如,一家大型证券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对它不能取得专利的创新产品进行研究。研究带来的创新如果难以得到保护,一旦发明公之于众,其他证券公司就能进行无成本或低成本复制、通过竞争分享一部分开发商的利润,这样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没有什么回报。与此类似,“羊群效应”使市场对此缺乏信心和提供的资金不足。从国外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是短暂的,长期获得的是正常经济利润。实际上,一种新产品在被一家券商推出后,如果比较成功,马上会吸引其他券商跟进。唯一的区别就是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不同,券商的研究实力和动态的优化能力难以被其他券商模仿。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竞争能力。

aj模型和kmz模型的结论显示,存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产品创新不充分。并且,随着这种知识溢出的增加,以成本降低程度来度量厂商创新的效果会有所下降,创新者难以通过创新行为获得市场领先者的地位,从而市场结构趋向于竞争。

(二)中小券商是新兴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创新主体

klepper(2002)认为,产业演化是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演化,以及企业之间形成比较优势的过程。

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产业初建不久,社会大众对新产品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较高的创新产品成本与较小的市场需求的矛盾,使得开展产品创新的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较大亏损,甚至财务破产。譬如,2001年就曾风靡一时的券商委托理财业务,一些曾经非常知名的券商迫于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采取错误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规模控制意识和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把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置于风险敞口状态,最终成为资产管理市场演进过程中的铺路石。

当某个产业步入加速成长的轨道,大都会经历一个进入企业大于退出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阶段,也会在此后稳步成长阶段呈现出退出企业数量超过进入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结构。并且,无论是高速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上升,还是稳步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下降,都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从而形成清晰的产业震颤现象。

javanovic和macdonald(1994)认为,产品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突破性创新和重大技术范式变革发生时,市场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而在渐进性创新阶段,市场结构缓慢和温和地变化。

证券市场要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又意味着新商机。在新商机出现的时候,由于内部流程的复杂和价值观的固化,大型券商习惯依赖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并将主要资源投放

在巩固既有市场份额上,难以灵活、迅速地做出反应。

中小券商出于“分得一杯羹”的考虑,并不在意“被模仿”,更愿意标新立异,挑战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激励机制更加直接、有效。全体员工的利益都与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中小券商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弯道超车”的欲望更强。因而,中小券商作为新进入者,是推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任何一个商业产品都不是一次突破就得以完成。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连续的精细化创新开拓业务范围,强化新产品的渗透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中小券商是原创性产品的主要载体。大型券商具有将离散的产品创新成果整合集成、再创新后转化为品牌支持的主流产品能力,是实现产业化的中坚。

因此,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中,市场结构既有可能出现中小券商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绝对霸主f如高盛)的形式;也有可能呈现出大型券商激烈竞争,但没有任何一家券商能占据领导地位的状态。

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据预测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并创造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年利润。中小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不乏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只是政策歧视、市场准人和资本实力等因素限制了其创新潜力的发挥。即使如此,中小券商仍取得不俗业绩。

由于中小券商倾向于集合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非“以大为美”的特征逐渐显现。从2010年经营业绩来看,中小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领先于大券商,东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浙商证券等异军突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浙商证券2009年底净资本为25.1亿元,排名38位。2010年其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已超过40亿元,管理收入逾亿元,60多家开展理财产品的券商中跻身前10位。

(三)中小券商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经济决定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以超级投资银行为主体,中小投资银行为补充的多层次格局。既有国际化的超级投资银行,也有侧重于区域或本土市场竞争为主的中小投行,还存在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型投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由于过度投资于风险巨大的衍生品。发生经营破产危机,再通过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传染,结果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溃。这凸现了美国证券业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少数大型投资银行的寡头垄断可能蕴涵着更大的金融风险,而中小投资银行却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企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依据美国监管部门的最新思路,对金融稳定存在威胁的超大型投资银行可被直接分拆,大型投行垄断的格局将逐步削弱,美国投资银行的竞争格局面临重构。的确,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投资银行具有极强的连带效应,证券产品创新的负外部性蕴含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与美国投资银行业改革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在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迈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存在着“大而不能倒”的隐患。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大型投资银行垄断传统业务市场,中小券商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

美国投资银行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无益于金融稳定,甚至不利于证券产品创新。美国资本市场创新主要由大型金融机构推出,一旦证券产品创新出现风险问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市场结构趋向于垄断,垄断机构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必然会选择推出信息不透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将利润微薄的创新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出现大量研发支出并没有增进社会福利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市场竞争,尤其要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才能够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亦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四、主要结论和创新策略选择

(一)主要结论

证券业要持续向前发展,从价格竞争逐步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化是必然趋势。从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来看,我国大型券商并不具备担当证券产品创新领跑者的角色。由于创新产权很难保护,搭便车行为和寻租行为的存在,以及反应迟缓,过于依赖既有竞争优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型证券公司全方位开展产品创新的动力。这就注定证券产品创新很难成为证券公司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难以作为券商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主要手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型券商之间、大型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竞争不会演变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证券公司确实具有极强的产品创新动机。何况资产管理市场刚步人高速成长的轨道,市场尚未饱和,正是中小证券公司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潜力,获取

超额利润。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最佳时段。一些中小证券公司通过突出产品创新特色,实施精益管理,经营业绩超常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品牌经营基础,甚或发展成为未来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美国投资银行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不真正有益于证券产品创新,是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因而要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着重在于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既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又能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二)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策略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基础薄,在证券产品创新上更多是参照美欧的蓝本。etf、集合理财业务都属于政策指引下的“舶来品”。尽管美欧证券公司受到重创,但并不等于否定创新,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方向依然值得借鉴。

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通过资源整合,推出覆盖面较大,适应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证券创新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商业份额和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地位。

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应当明确自身创新发展定位,树立精品意识,不求大而全,而求小而精,即集中力量做好一个或几个投资主题,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的创新产品,争取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走通过做专、做强的发展道路。

对中小证券公司而言,不仅要“更加积极地开发新产品”,更要注意“模仿竞争者是更好的办法”,“改进就是创新”,中小券商创造竞争优势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中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做好重点创新产品的维护,不断改进所能提供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差异化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