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高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时间:2023-09-18 17:3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第1篇

因此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高中数学的起始教学,精心研究应对措施,有效调控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质量,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和研究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一、高一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心理

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开始出现松懈麻痹心理,对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一年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高中数学比起初中数学内容大不一样,抽象程度有较大提高,理论系统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高一年级起始课即第一、第二章,在学习时要求思维能力爬一个陡坡,既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与提高。

3.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随着学习内容和要求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盲目的练,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不清楚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而高一数学任课教师也往往是刚送走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高考的"惯性"使教师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从难从严",标准向高考靠拢,追求"一步到位",造成学生"吃不掉、咽不下,消化不良",人为设置使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其结果是学生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教材方面的因素

江苏省的初中新课程教材与全省的高中教材不接轨,教材内容有明显"脱节"。如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等内容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却还在用。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

二、克服高中数学起始教学障碍的措施

(一)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差异,我们组织编写一本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并对何时补充什么内容作了安排。通过"衔接教材"的使用,既使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又增强了高中教材的适应力。

(二)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助于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教师应遵循兴趣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课内通过演示实验、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课后可以举办"数学与生活"讲座和开展"数学小制作"的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可经常介绍有关数学学史、数学故事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眼界等等。

(三)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刚开始可对学生在初中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查漏补缺,对学生的水平要深入了解,并简要介绍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和高考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降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台阶;而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数学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四)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一开始就要强调应从数学意义的角度掌握公式和定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类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第2篇

一、高一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虽然近几年新教材内容调整,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都不强,也就难怪学生感到难学,认为数学神秘莫测,有些章节如听天书,从而产生畏惧感。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一时还难以适应,觉得离生活太远,似乎很“玄”。

2.学不主动、学不得法。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方式。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比较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对要点做笔记的习惯,更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进入高一以后主要表现在学习没有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盲目、被动地随老师惯性运转,更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完全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高一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他们常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更不多问为什么,但对一些难题却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练习时重“量”轻“质”,而对稍灵活的考题,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盘“认输”。

4.师生关系不融洽。

有些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心理或厌恶心理,因而往往对数学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而有些教师偏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对学生缺少爱的表示,在课堂提问和平时指点时,对数学学困生的练习、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剖析、辅导,使数学学困生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清除学习障碍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练后反思、积极应考、总结归纳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有计划的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要用笔画出来,作为听课的重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所学知识能思前顾后,多方联想。当学生听到“增函数”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联想起增函数性质图像,函数在单调区间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像在单调区间从左到右单调上升趋势。

2.教师要钻研教材、大纲和了解新课程标准。

高中教师应要钻研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多听老教师的数学课,了解他们的授课特点和方法,另外可邀请同学科的教师也常听自己的课,对教学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提出一些建议。对高一的新生可以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状况。在搞清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注重基础,务求好高骛远。

教师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应注意形象、直观,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直观的例子,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采用“低起点,小步走”的教学方法,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开学初的数学测试的难度不要太大,让大多学生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拼上几天就想取得大的进步,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的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将来才能取得好成绩。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从求知欲开始培养。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数学是如何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如今渗入到各个学科以及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中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一些数学的奇妙现象,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努力通过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清除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环节。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3篇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第4篇

关键词:高一新生 学数学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授方式的不同,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我就高一新生在预习、作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学会预习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会预习的前提是明确意义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能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在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预习的基本方法是“读、划、写、查”

“读”是指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推导等逐条阅读。“划”就是划大意、划重点、划难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的记忆。“写”是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和避免忘记的解释写在书边相应的位置。“查”是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最好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过的内容,哪些一看就懂,哪些模糊没懂和做课后练习,以起到检查预习的效果的作用。

二、学好数学的基本环节是作好笔记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作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作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主要应该记好以下内容:

(一)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有针对性的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避免导致知识断层。

(二)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三)记归纳总结 。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四)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色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学好数学的反馈是做好作业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要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比起初中明显增加,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也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思考好。

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5篇

关键词:脱节;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学生不能适应数学学习。高一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中数学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高一这个关键时期,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是我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以及教学中的心得。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首先,是初高中数学知识上存在脱节问题。在初中的教学中一些知识点已经删除或弱化,但在高中的教学中仍然应用,这就使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遇到很大问题。

其次,是知识内容整体数量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因此课堂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反复强调,各种题型的解法,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巩固。高中数学知识广泛,知识点骤增,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的减少了。不少学生反映高中数学是“上课如听天书,做题一片茫然”。因此,刚入学的学生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快节奏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信心,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处理好“教学衔接”的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特色,“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教师在教学时一直努力贯彻这一思想。虽然在初中教学中这些思想也有所体现,但教师并没有具体提出,可这些思想方法是在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的。高中数学老师应在学生入学时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在学生第一天上课时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由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平稳过渡。

同时,教师要做好“衔接点”内容的教学。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时,初中重点强调了变量,而高中引入了映射这一更为抽象的概念,教师要理解这两种观点的优缺点,用大量的实例建立映射概念,强化符号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法的衔接教学。高中教学应把学习方法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初中学生主要以模仿教师思维做题为主,在高中虽然也有模仿做题和推理,但是随着知识内容的扩充和难度的增大,一味模仿做题是不够的,近年来高考题中探究题和开放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要让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封闭了学生的丰富的创造精神。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从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制订有效的措施,有效地遏制高一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0.

第6篇

一、调研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2013届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X月27日至X月30,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1)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看法。

(4)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研方式:调研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三、调研内容及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研及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平均分均在100-110之间,重点班平均分在70-80之间,而平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提高。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研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57.5%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7.5%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课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下练习较少,不敢问题。

5、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三)与数学任课教师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几位任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2、3、4班数学成绩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或许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4、被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6、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

四、调研总结

第7篇

1、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

新课标的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就内容上而言,降低了难度.尤其是初中的数学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呈现出“易、 少、浅”这样的特点. 高中数学教材虽然也看似降低难度,事实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还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再加上,本身高一数学内容就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知识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高考的考点,比如:集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还有对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所以就内容难度而言,初中到高中差距比较大.另一方面,现行的初中教材把原先的一些内容删除,但我们高一的老师还是以为那些内容学生已经学过,造成一些困扰.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十字相乘法”.但是这一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经被删除.有些初中老师另外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有些按照大纲要求没有另行要求.这样导致高一学生在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产生混乱,有些学过,有些没学过.高一数学老师也在是否详细讲解这一知识点中迷茫,详细讲解的话,那些学过的学生就觉得浪费时间.不详细讲的话,确实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这一方法.

(2)教学方法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每一课时的容量小,进度慢,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强化.但是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的容量大,进度快,很多内容不能一一展开,点到为止.自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高一新生普遍反映数学进度太快.其次,初中对一些概念的定义,直观性强,学生容易理解.而高中出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等.此外,初中数学题型较少,一般只要学生把教师讲过的题型反复练习,基本上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题型多而活,而且好多题目都是一个题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把每种题型都讲到位.所以,对于习惯了初中那种教法的高一新生来说,在解高中题的时候,常常抱怨“老师都没讲过这类型题”,普遍出现了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

首先,初中学生大多是跟着老师走,习惯模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最大的差别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其次,初中对数学的学习,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而高中对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要求较高.比如:高一必修2的立体几何,部分学生对几何体毫无感觉.所以,高一学生如果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会给高中对数学的学习带来阻力.

(4)心理状态

高一新生在经历完中考后,太过松懈,没有紧迫感.认为高考还远着呢,出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2、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的应对策略

首先,高一数学教师应做好内容上的过渡.充分掌握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真实把握情况.把初中数学教材删掉而高中数学必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向学生的开放.比如: “十字相乘法”、“三角形重心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进度,使学生平稳的渡过这一艰难时期.但是按照课标要求,高一上学期要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而我们大多数都是完成必修1、必修2.这两个模块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一可以适当的调整所上内容.比如第一模块我们可以考虑学习必修3.这一模块主要是统计案例、算法初步.尤其统计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有所涉及,容易过渡.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过渡.高中的许多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所以,咱讲授这些新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以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感.比如,在讲幂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入手,来体会幂函数.再就是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比如,对于函数的单调性,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历届奥运会获得奖牌、获得金牌这样的一个案例引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然后是学习方法的过渡.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把“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高一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引导他们自主的解决问题.同是,也应鼓励同学之间的互相探究.就像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师生之间的沟通毕竟没有同学之间的沟通方便.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经常开展探究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还有教师应帮助学生改进解题方法,不能再“照猫画虎”,而要彻底理解所做题目的本质.

第8篇

一、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心理生理原因。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在心理生理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多数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表现欲不强。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内在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比较被动,给教学带来许多问题。②学法原因。进入高中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高一新生不适应,学习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尤其是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是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2.教材、教法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现行的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结合还是比较紧密,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学生对高中教材教法的不适应,还是不可避免的。

在教法上,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易理解,问题的思维量较少,但是进入高中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探究,偏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习惯,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二、对策探讨

(一)做好对高一新生的摸底工作,搞好入学教育

结合入学成绩,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向学生介绍高中教材及教学特点,介绍初高中数学内容体系之间的联系,拉近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距离,减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感,还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做好教材教法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定位与目标

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遵循几个原则:

1.“直观化”原则。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比较重视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学生感觉教材与生活接近,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比之下,高中数学还是偏抽象、枯燥一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的不适应,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实物、模型、实例等直观化方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减少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2.“以旧推新”原则。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尽管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有差别,但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展开,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逐步的提升,知识的内在联系处处可见,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初中数学知识,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类比”的原则,做好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好初高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类比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一概念在不同阶段,表达形式不同,内涵会有变化。教师的任务是要做好知识的正迁移,因此,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概念的结构要点和发展过程,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同一概念的新旧交替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在教法上:首先,力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能,通过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产生“教学共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同时,提出的问题只要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自己获取新知识,从中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要抓住契机,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往往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要求教师把好备课环节,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升华成“会学”。

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入高中后,学生内心同样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和认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有利于合理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策略。

(三)做好学法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还未摆脱初中生那种对老师的较强依赖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热忱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

(四)做好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励

第9篇

关键词:迁移理论 新课改 高一 数学教学

高一新生中总有一小部分在进入高中后,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这一时期老师最好运用迁移理论,有效地运用迁移的规律,强化高一学生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丰富他们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1高一数学教学推行迁移理论的原因分析

1.1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真正弄清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与区别,不了解初、高中数学在语言、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及思维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还是用初中的老一套方法应对高中的数学学习。

1.2初中数学知识量少、浅,难度较低,而且初中的题型比较有规律,方法比较死,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较具体,加上最重要的时间宽松。而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需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1.3高中学生急需的是自学能力,初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孩子很难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要求更高。

1.4初中数学一般要求学生按定量来分析问题,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知识迁移在高一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迁移表现为一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高一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必须要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迁移理论应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兴趣。

2.2迁移理论要求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符合当前新课改教学要求, 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着迁移现象,数学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2.3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创设适宜的迁移情境,运用好迁移规律,充分注意正迁移及其产生的条件,就能促使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认知结构,建设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成绩的学习效果。

3 知识迁移下高一数学教学促进有效性的几种方法

3.1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情境的迁移。教学实践证明,高一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信心、紧张程度都会对知识的迁移产生影响。在这一阶段学生应用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可以促使迁移的产生,也可以造成迁移障碍,也就是说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阻碍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基本方法的训练,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联想,打破常规灵活多变,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越深刻,掌握越牢固,运用越熟练。

3.2掌握基本技能,促进知识迁移。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过渡与转型期,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学科的衔接与跨越,学好高一数学至关重要。各种知识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要素和一般原理,而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越扎实、越熟练,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越能促使更多的正迁移产生。教师在设计、编造例题、习题时,力求每道题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结构巧、解法活、内容新,使每道题具有深刻的内涵,广阔的外延和较大的迁移空间,所以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更多地产生。

3.3实行教学多样化,促进方法的迁移。高一数学课程在新课改下课本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影响迁移的三个重要方面,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结构要合理,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连续性,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也利于知识的迁移。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提倡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3.4创设迁移氛围,提高正迁移。一个学生,通过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辅导,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习迁移的形成。在迁移过程中如果迁移不当就会起到副作用,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要产生阻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4结束语

综述,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达到高中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茂忠.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06)

[2] 任立绵.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师 学生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教学,既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各个年级阶段,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教学的方法应该有所差异。

一、高一阶段的数学教学

在高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上新课,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让他们的基础功课扎实。而且学生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要求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高一的数学老师,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很好的过渡,并且打好结实的基础知识,充分提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高一数学教学的关键。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某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学的好,学的主动,数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学科,在高一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而不能一味的强度难度,学生学的轻松了,而且能激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他们能从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数学。教师要帮助那些没有自信的学生建立自信力,在课堂上面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扬和肯定。

2、注重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过渡。

高中教材内容的丰富,知识点的密集,抽象概念的增多,理论性的增强,空间概念难度的增大,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接受,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新内容,如在高一和初中衔接的阶段,每次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都要注意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铺垫,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3、做好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在教学方法上面也要有较好的过渡,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为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奠定好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引导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二阶段的教学

高二阶段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阶段,难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很多,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变的很重。这个阶段因为也是以新课程为主,全面的打好基础知识必不可少。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打好基础,首先必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一一回忆出来,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大脑中勾画出来。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概念要抓住关键及注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公式。

在平时的学习时,不要满足这个问题我们会解出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却不去研究了,尤其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介绍处理这种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事实上,从宏观上讲,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才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通性、通法的掌握,而不能仅关注此问题特殊的、简单的方法。因此课堂上,每一种方法我们都应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并掌握,这样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2、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发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概念很多,特别是高二的数学教学中,难度的增大,知识面的增广,公式定理的增多,需要老师能更好的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来,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入程度。

三、高三阶段的教学

高三阶段,除了要学习一部分新课程外,最主要的是要多做练习,不断的提高对数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因人而异的教学。

1.不断“内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做练习,但不能仅满足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要对做过的类似问题放在一起及时进行比较总结,将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解决的步骤程序化,以更好指导自己以后的解题,再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2.突出重点、因人而异

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几个层次。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他的内容和方法就迎刃而解。

四、总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因为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有差异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侧重点也应该有偏差,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的同时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韩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10).

[2] 曾庆龙.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衔接   走出困难期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按理说,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较好的了,但是高中数学之于初中数学,在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上都有着更高的学习要求,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 

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集体合作小组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小组的成功也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特别是学生集体形成的勤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善于综合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研究式学习的主体精神,对集体学习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进一步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2篇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必修1、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有序的安排课程,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具体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算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共x个教学班,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知识密度、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两位数学教师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新课程,理清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展示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同时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备课组团结起来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随堂小测和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的培养与后进生数学基础辅导工作。提前防范两极分化。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