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

第1篇

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XXX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14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13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2.基本保障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2.推进“两平台”建设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售后维护工作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生 网络 引导 绿色上网

一、前言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10岁以下网民比例为1.7%,约有958.8万人,超过8成的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2009年《中国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1]显示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当中。这一系列数字表面网络已经深刻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引导小学生安全、绿色上网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本文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小学生上网分析

研究发现20.1%的学生为偶尔上网者,76.5%的学生为习惯上网者,3.4%的学生为潜在问题上网者,无问题上网者;100%的家庭拥有计算机,94%的学生使用电脑不足6 年(大于3 年),87%的学生上网达3—6 年之久;小学生的上网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P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

针对小学生的上网行为和上网情况分析,本文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上网目的,规范上网行为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玩电脑、上网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玩电脑游戏,与人聊天。要引导学生明确上网目的,有目的引导学生上网。

小学生认识电脑、接触网络之初就要养成基本网络道德、良好的自控自律习惯。例如:刚学会在局域网内聊天,不少学生就像平常传小纸条一样在网络空间里乱写一些臭话脏话、胡言乱语没有意义的东西,信息技术教师和班主任就要及时进行“文明上网、文明聊天”教育。通过早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很容易接受,分辨是非,改正坏习惯,逐步养成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的好习惯。

(二)家长以身作则,重在“疏”,而不是在“禁”

1.目前,许多家长对待学生上网问题,采取一贯禁止,但小学生的上网人数有增无减。既然网络为我们提供方便和快捷的信息平台,我们何不利用这个优点,学禹治水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呢?

2.时间安排要合理。小学生上网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其次是信息取舍,让他们辨别有害的信息,并且提供给他们一些信息健康的网络和网址。再次是注意网络道德和网络欺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3.家长要和学校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及时排除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教师科学引导

21世纪的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经验。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教孩子学会有效的防范网络安全。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而不会利用教育网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教导他们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四)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强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适当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保持家与校的有效沟通。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培训,提升教师的网络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四、结束语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小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小学生上网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任教授您好,您能否谈一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呢?

任友群: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修订是在2003版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技术变革、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情况下开始的。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就是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其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变革加快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生态环境,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就是针对新技术环境下信息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提高国家数字化竞争力,促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

其三,满足全体高中学生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一门新学科,其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质疑。本世纪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研制时,就有人质疑新世纪未必能快速进入信息时代,没有必要专门以一门课程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学习,然而事实证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当时开设这门课是必要而及时的;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也有专家质疑,伴随数字化工具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天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既然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那么为什么还要专门以课程的方式开展呢?针对这种质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数字土著”到“数字公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后天的教化和n程学习。“数字土著”一代尽管在日常生活和应用中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但缺少了针对性的教育,在数字化环境中也会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弱、沉溺网络游戏、不负责任地网络信息等问题,而且单靠“土著”那种原生态式的自发摸索,也难以让全体学生完成适应信息时代所必备的计算思维的养成。因此,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就是按照数字土著一代在信息社会中成长的需要,引导全体高中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与十年前相比,当前学生成长环境、学生个人需求以及国家对学生的发展期望都发生了变化。您能否介绍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

任友群: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期调研和国际比较。课程标准组成员对我国24个地区、84所学校(抽样学校71所,参与学校13所)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完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实验稿)实施现状调研报告》(信息技术部分),梳理出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高中与初中内容重复率高,缺少合理衔接”“必修模块的内容范围广、要求浅、课时过少”等问题。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最新信息技术教育标准,借鉴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成果,概述出当前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计算思维教育”“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安全与道德”等焦点内容。

第二阶段,是学科核心素养和大概念的界定。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人与技术”“人、技术与问题解决”“人、技术与社会”等层面分析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信息素养,界定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按照高中生认知特征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梳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核心概念,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特征和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大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核心内涵,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概念体系。

第三阶段,是课程结构设计和标准成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大概念,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建立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选修Ⅰ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需要、个性化发展需要设计的,分为升学考试类课程和个性化发展类课程;选修Ⅱ课程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沿性、应用性,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进行选学。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完成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实施建议。

第四阶段,是学科核心素养测试与课程标准完善。按照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实施要求,组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测试命题与测试”团队。设计完成6套三个等级的测试问卷,在广东、浙江、安徽、陕西、四川等地的实验学校,通过“纸笔测试”和“网络测试”的方式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其中,我们也通过座谈会和调研问卷的方式征求了高校专家、学科教研员、基层教师的意见,针对测试结果和调研反馈进一步完善学科核心素养和内容标准,确保课程标准“好用、管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特征和突破点是什么?

任友群:本次信息技术课程修订继承前期课程标准合理内核,针对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体系、项目学习方式、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

一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界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建立核心素养分级体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突破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程标准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标准的建设。

二是,通过多元课程模块加强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从学生学习的共同基础、升学需要、个人兴趣发展等方面出发,设计有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课程内容在保证每位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同时,使得课程模块逻辑关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三是,渗透项目学习设计,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应用特征。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强、应用广的技术工具,如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怎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首先在内容标准陈述上,强调学习的实践条件和实践内容。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要通过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避免信息技术知识的机械接受。

四是,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标准,以此规范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标准设计有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水平,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对每级的学习结果进行了详细描述,等级梯度按学习内容、认知程度逐级加深。同时,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对高校选拔人才的等级性测试进行了探索,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相适应的模块与内容,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必修部分是普通高中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那么它是如何体现“基础性”的呢?

任友群: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借鉴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大概念,设计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确保共同基础的学习。

第一,依据高中生在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精选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的有用性。例如,在必修模块1中设计有“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R到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第二,按照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特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与实践,融入适合时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例如,在必修模块2中设计有“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联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既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技术专家”,而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像“信息技术专家”那样去理解信息社会,能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去分析信息现象,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担负起信息社会应负的责任,成为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把握课程“综合性”的呢?

任友群:在修订过程中,也有专家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过于学科化、对课程综合性重视不够的质疑。事实上,课程标准修订组始终认为“综合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突出要点,按照课程综合发展特征,课程标准在跨学科、学习经验和活动形式等方面落实课程综合的要求,把“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渗透其中。

首先,通过跨学科整合落实课程综合的要求。例如,必修模块1中的教学提示指出“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建构知识”。

其次,通过结合社会生活的内容落实课程综合的要求。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每一则内容标准中,都强调“在一定的情境和任务中学习”。此外,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通过项目活动的方式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把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工具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都强调了跨学科之间的学习,要求通过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综合活动和实践应用中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为学知识技能而学知识技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要素,在课程标准中是如何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呢?

任友群:为发展学生的数字化创新能力,课程标准在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方面都突出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

首先,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要素,是要求每一位高中生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量”。

其次,在内容标准中突出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要求。例如,必修模块2中要求“通过分析常见的信息系统,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借助软件工具与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学习要求。

再次,课程标准中专门设计有与创新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在选修模块1中设计有“三维设计与创意”“移动应用设计”“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创新课程。此外,教学建议中还突出强调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倡导通过动手实践、实验操作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当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那么如何避免高中课程标准成为“空中楼阁”呢?

任友群:确实如您所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主要还是依据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显然,这个“纲要”已很难满足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脱节,本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专门设计了“预备级”的素养达标要求,为指导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做好准备。的确,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高中课程标准的实施会受到“学段衔接”的影响,这里我们也呼吁要尽快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研制,实现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一体化建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又有什么建议呢?

任友群:首先,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继承了前期课程标准的实施成果,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经验,按照时展的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例如,针对创新人才的社会需要,课程内容设计了“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移动应用设计”等学科综合性模块。新技能、新模块的融入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力。

其次,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也会影响到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已较难满足这样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引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尽快调整教育技术学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较好地服务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对策

课堂氛围即班集体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氛围直接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学生唯有在和谐、平等的课堂中才能够得以真正的提升。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必要性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加重要。其一,数学属于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课程,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得以提升,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率。其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课堂学习中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相对较强,我们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必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按照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性格、爱好来组织教学活动。其三,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的发展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另外也和课堂学习环境氛围直接相关。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说是学生徜徉知识海洋的指路明灯,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要获得创造价值的真正的“自我实现”,就应当具备一个可以促进学生个体潜能激发的空间。

二、小学数学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对策

1.让饱满的情感感染课堂

教师属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属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拥有极强的感染作用,可以说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决定性条件。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自身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以及高超的教学水平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受其感染。教师自己的情感状态能够让学生形成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对数学教学保持积极和热情的态度,进入课堂后带着饱满的情绪,用自己的真诚与热烈来感染课堂、打动学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2.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以更加饱满、积极的情绪投身于学习。比如,我们在教小学生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领到操场中来,实地开展游戏活动。凭借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老鹰抓小鸡”的活动来让学生认识和学习1~10的数字。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同学参与游戏?男女学生分别有几个人?等问题,在数一数扎长辫子的女同学排在第几的问题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堂课下来学生玩得非常开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收获了知识,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3.让课堂教学活动更丰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得以推广,随着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走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变得日益丰富。同样,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正是如此,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选择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化的,对小学生而言,我们应当努力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这也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例如,我们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一些小的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可以使用数字来猜谜语、编制脑筋急转弯等,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真正打造有趣的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应当善于观察、不断创新、大胆质疑,为教育改革贡献绵薄之力,让小学数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鹏,符方健,郑春雨,罗自强.营造快乐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海口市小学数学课程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80-81.

第5篇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xx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xx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xx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6篇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教学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

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642.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9.2%和73.4%。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XX年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

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XX年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XX年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XX年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xx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教育投入不足

1、教师基本工资之外的津补贴和公用经费难以正常保障。XX年,财政拨付教育经费679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6543万元),占到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5.1%,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8.6%,教师人平10921元。但由于县级财政收入规模不大,县级财力无法安排教师的误餐费和生活费等津补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都未安排,今年计划安排50%)。学校公用经费也未按标准足额到位,教师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丧葬抚恤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标准也比较低。

2、学校危房改造和城区扩容建设压力大。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15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 400万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专款,缺口有 700多万元。今年,全县危改和寄宿制中学建设共需资金695万元,上级和县财政安排了510万元,还有180多万元的缺口。另外,我们目前还面临城区扩容建设的压力。如没有上级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性收费口子,完全靠县级财政负担是非常困难的。

(三)教育债务包袱沉重 近年来,由于“两基”达标建设、高中扩容、中小学危房改造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全县教育负债5659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505万元,高中教育阶段4154万元。受县、乡两级财政实力制约,教育债务主体转移剥离困难重重,教育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1、高中阶段教育渡峰扩容困难。目前我县唯一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一中,现有在校学生3800人,生均校园面积12.7平方米。由于食堂、住宿面积小,难以容纳今年的秋季招生。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目前仅能容纳2800名学生,因缺实习实训大楼和设施,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很难达到国家教育部的整改要求。

2、城区初中和小学班额过大。目前,城北小学、城北中学、城东小学平均班额分别超过了80人、75人、70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群众意见较大。

3、学校特色不特、名校不名。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特色不显著。拥有XX多名师生的市级名优学校城北小学,仅有电脑30多台,且购置多年,损坏严重,一直无力更新换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法保证。同时,教育品牌缺乏,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培养水平难以提高。我县初三毕业会考全县前10名学生中,每年至少有5人转往长沙、**的重点高中重点班就读,而本县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人数甚少。

(五)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初中、高中渡峰扩容,师资层层上拔,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8周岁,导致出现“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县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饱和,但按照新课程纲要的要求,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初中、高中理科专业教师缺口很大。三是学段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教师超编350人,高中缺编222人。另外,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六)教育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教育优先发展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对基础教育重视、支持不够。学校周边环境还要下大力改善。

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省为主,中央、省、市和县、乡、村分级负责,共同承担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地域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切实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比例;在全面实施“一费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提高省市级财政的补助额度;建议修改完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办学责任。

2、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对现有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通过采取变更产权、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个人领办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改制,增强办学活力。

3、努力化解教育债务。一是抓紧清理、核实教育负债,澄清全县教育债务底子,杜绝发生新的债务;二是理清教育债务、债权关系,制订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三是建议上级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化解教育债务。

第7篇

1.__:教导主任,负责教导处全面工作,主抓低年级教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请消假。

2.__:德育主任,负责学校德育、少先队、班主任、寄宿制管理工作。宣传委员,信息上报。卫生工作。

3.__:教导副主任,主抓中年级教学,科研工作。

4.__:教导副主任,主抓通考科教学,续教,财产管理工作。

5.__:教导副主任,主抓高年级教学,中心园工作,学习会计。

6.__:总务主任、负责后勤管理工作。

7.__:工会主席、组织委员,负责工会工作、党务工作、综治工作。

8.__:干事,负责信息技术、网管、统计、校医等。

教师安排:

详见教导处安排。

考勤、奖励、骨干评定、职称评定、学生奖励机制、教师考核。

加强作业、课堂教学、监测、备课检查评价。

1.三校集体备课(8月17日)

2.任课教师讲监测试卷(学课标)

3.坚持每周二干部集体听课。

4.每周五讲教学重点。

5.师徒同上一节课。

6.争取骨干送课一次。

7.每月请一至二次教研员。

8.请人讲一次如何分析课文。

(一)习惯养成自主化

1.日改一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确定其当月要改进的,师徒互相监督,小组互相评价。主要以学习习惯评价为主。学习魏书生做法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月有一得:学生每天改正错误,形成习惯,每月力争固化一个习惯。进行月奖励。

3.年成数习:固化各种习惯,表彰奖励。

4.终成一性:不断强化各种习惯,形成珍珠泉小学自主自律自强自立的良好品格。

(二)大课堂活动系列化

固定社会大课堂活动时间、地点,形成社会大课堂活动系列教育目标,学生按固定格式做调研报告。

(三)节日活动常规化

不同节日组织不同的教育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四)检查评比经常化:卫生、寄宿等

努力实现自主课堂:以学为主、精讲多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把时间还给学生,逐步把教师讲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从重点学科,重点人上有所突破:

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

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第七步是再次尝试。

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1.数学以数量关系引领解决问题,以画批和画图为基本解决问题方法。

2.语文: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切实把当堂记忆,当堂练笔做到实处。

3.英语:引进功能英语

4.科任:加强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

5.音乐:以竖笛吹奏为突破

6.美术:以泥塑为突破

第8篇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应急、出行服务、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必须提高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是培养自主学习型人才、创新学习型人才和终身学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有力保障。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还不够,从业者个人对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本文结合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特点,通过对信息素养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加强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升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为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参考。

图1:信息素养的构成

2.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般可以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即指信息时代个人的生存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心理等几个方面。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在2003年发表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重要性和需求性的认识,并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查寻、组织和使用信息的能力[1]。要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伴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和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一个人参与现代化社会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充分、高效参与现代信息社会活动的人的信息素养应该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一是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即具有最基本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即能够意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三是具有全面的信息获取能力,即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检索方案;四是具有信息的评价和使用能力,即能够分析和组织所获得的信息,并将其与现有的基本知识体系相结合,用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图1所示。

所谓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就是注重培养个人基本信息知识体系和能力拓展,注重培养和引导个人敏锐的信息意识,注重培养个人利用各种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注重培养个人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通运输行业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必要性

“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信息化不仅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也将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关键载体[3]。但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从业人员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素养水平不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普遍缺乏,当前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对于从业人员还较为陌生,更加缺乏主动性;二是信息能力整体较为薄弱,即目前从业人员的信息能力主要局限于办公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日常操作,无法满足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从业人员的信息获取、评价、使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三是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有关调研报告统计分析,近4000万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受教育程度只有初中水平,10%以上是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比例不足10%。

因此,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高水平建设的需求,大力培养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覆盖广、业务精、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将对促进新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快速、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1为加速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十二五”期间,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和流程,实现运输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畅通高效运行,必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和应急决策分析,优化配置应急保障资源,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提高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相关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从而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交通运输行业迫切需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信息素养培养,需要大量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的专业人员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提高全行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3.2为提升行业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提供必要支持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对分析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策部门必须借助信息监测、采集、统计、预测预警、挖掘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做出快速判断和科学决策,从而改变以往决策中以经验分析为主的情况,使决策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增强指导性,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着力培养交通运输行业决策部门主要领导和公职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评估、使用和创新的能力,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智力水平和决策水平的必要支持。

4.培养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面临转型的重要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对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从业人员信息素养,使其具有准确地确定信息、批判地评价信息、创造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对于夯实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意识培养

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素养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包括对基本信息理论知识及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和认识。培养从业人员对基础理论和专业信息的敏感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准确迅速地发现信息,并善于发现信息与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联系,从信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大引导和宣传从业人员对个人信息素养培养重要性,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内各企事业单位对其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和投入力度。

4.2构建从业人员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信息素养的教育培训,与传统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不同,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业人员构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开发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评价、分析能力。在加强阅读、分析、写作等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要针对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业务、领域和层次的具体情况,制定多模式、多层次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应当设计和开设具有行业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培训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要注重从业人员利用专业类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积极构建各种教育培训模式,使得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自觉地开发自身潜在的信息需求,并努力去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

4.3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要加强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建设,必须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一个覆盖全系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养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接触和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的机会,提高培训学习效能,满足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自主、灵活的要求。从业人员通过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和工具在网络信息培训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对交通运输行业专业领域进行知识更新,还在实践练习中对从业人员的信息能力进行了综合锻炼和提升。因此提高从业人员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就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从业人员远程教育,建设行业各级各类的网络培训平台,为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为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4.4建立科学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素养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常用的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建立信息素养培养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摸清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便于为下一步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效果积累经验,更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积极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评估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将有效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积极进行信息素养自我培养和提升,进而达到助推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健康良性发展、自我主动发展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临当前知识更新快捷、信息增长迅速、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化社会时代,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要全面、科学、高效地提高信息素养,必须在不断的坚持和学习中进行探索,更新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具备信息收集、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具备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既重视广博与精深的结合,又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使各种知识纵横交错、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与运用各种信息,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当然,信息素养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它与人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诸多因素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强调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其相关因素,而应不断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队伍,推进实现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刁生富.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1)

第9篇

1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1.1教育地位提高及教学条件日趋改善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多数高校的领导与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对这门课程的认真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思路,并就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改革与创新。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设计、更新机房设备,扩建拓展多媒体教学环境,加强网络建设,设置必修课与技能考试等方式,都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1.2教育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兴趣不一尽管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情况有所进展,但效果仍不理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象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十分普遍。城镇周边地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但仍有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受限,没机会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这就导致了高校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参差不齐,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也有学生仅对网络知识感兴趣,而对繁琐的程序设计不感兴趣。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满意根据调查显示,多数社会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好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能,熟练应用文字编辑、数据管理、演示文稿等内容,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素养及信息再学习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掌握能力明显不足,许多单位招不到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出现“学用脱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可能与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脱离,还不能够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的这一现状问题有关。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与改革

2.1提升起点教育水平,因材施教若从根源上改变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注重计算机基础小学起点教育水平的普及,中学进一步知识提升和强化。为高校中的计算机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实现高校新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均等化。针对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丰富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设置面向不同专业、层次、需求的计算机课程,来满足多层次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专业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课程的紧密结合。

2.2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编制要紧密贴合时展,充分结合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1)教材中可以设置阅读材料、练习与实践等类的栏目,通过设置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人点,提供相关网站、期刊等资料,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加工整理,以论文、调研报告、图示、动画、网站等形式提交调研结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来自教材,并超越教材的教学效果。(2)教材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硬盘结构、读写数据的过程、计算机工作过程、碎片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直观的图示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理论较多的章节还可采用结合实际问题讲述相关知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优化计算机教材编制,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特色,有针对性的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内容。一方面做好主要教材编制,另一方面要注重辅助计算机教材、教案的编制,以此促进立体化计算机教材的构成。

2.3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计算思维现代计算机的应用是指在多领域中的广泛综合性应用。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要求,了解社会具体需要,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完善。高校中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计算思维方法,这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计算机基础教育还应培养学生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处理,获取不少指导企业运营的知识,提高效率。

3结语

目前,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升起点教育水平,坚持面向应用,强化培养能力与科学计算思维。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专业等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应用人才。

作者:夏金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第10篇

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的发言材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调研的发言材料1今天上午,全市农场改革发展现场会在我场召开,下午张市长又在我场主持召开“一主三化”示范建设工作会,这充分体现了市领导对bb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下面,我代表农场党委就bb的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1—8月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紧扣“一主三化”示范建设目标,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截至8月底,完成市口径财政收入46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000万元的76.67%。农工纯收入和增幅保持良好态势,人均纯收入4900元,占目标7230元的67.77%(具体详见补充材料)。

(二)泛bb区域发展(aabb台湾农民创业园筹建工作)扎实推进。

2月11日,李市长、张市长在bb主持召开的专题办公会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大bb理念,联动三里、大潭、六指等泛bb区域发展,3月1日、6月21日、8月28日,区委书记袁堃、区长徐进先后三次就落实李市长、张市长指示精神在bb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泛bb区域发展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区两办、发改委、土地规划、农业、商务、水务、建设、bb、三里、大潭、六指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泛bb区域建设。二是完成了规划编制。紧扣bb“一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结合《aa(bb)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与周边的三里、大潭、六指等街镇场部分区域形成近200平方公里的泛bb发展区域,由8个产业板块构成,努力将泛bb区域打造成“华中种业之都、都市农业之窗”。

目前,规划编制完成。园区投资优惠政策市里正在加紧完善。三是aa(bb)台湾农民创业园(筹)顺利挂牌。今年3月以来,根据张市长的安排,在市、区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赴台考察、推介,邀请台湾农业专家来场考察,国台办有关负责人就创业园申报工作来场指导,并提出了具体的申报意见。除与市、区农业局、台办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外,全力做好aa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挂牌工作。7月6日,作为第四届湖北aa台湾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的aa(bb)台湾农民创业园挂牌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台湾等地各界人士400多人参加仪式。创业园的顺利挂牌,不仅增进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友谊,促进了汉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搭建了汉台农业交流的平台。四是项目引进进展顺利。其一,新博泰引资项目。4月20日,台湾兆丰国际集团太平洋世纪实业公司与aa新博泰公司联手,投资3亿元,占地600亩,把台湾大湖的草莓产业化基地移植到aa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二,台湾富圣花卉基地项目。该项目已落户bb,按照aa市花卉开发中心提供土地、设施,富圣公司提供技术、资金、市场,开发1万平方米的自动温控温室,合作培育高档蝴蝶兰,今年10月可望投产。其三,“佳海农耕”年华项目。拟引进台湾先进的管理技术或与台资合作,目前市区台办正在穿针引线。

(三)农民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今年我们重点推进四个还建点建设。一是沙口佳苑。一期20栋5万方新村已封顶,正着手内部装修、立面粉饰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胜海家园。13万方桩基工程全部完成,即将转入地上工程。三是下畈中心村。场地平整完成土地回填18万方,即将启动建设。四是高车中心村。高车中心村二期总建筑面积7万方,计划建设还建楼31栋,其中今年完成11栋,地面工程已经完成,即将转入地上工程。

调研的发言材料2我叫冯英,x年任校长,来自荆州区川店镇川店小学。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17500平方米,服务半径12公里,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7人,其中寄宿学生478人,专任教师38人。

近几年来,在“荆州区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区域教育资源,构建有效课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我校以镇直中心的独特位置,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是办学条件向前跨进一大步。我们利用省教育厅建设“远程项目学校”契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实现了信息技术建设“四个一”,即做到了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每班一台液晶电视,每位教师一个教育博客,每班一个班级博客,初步实现了班班通。利用危改项目资金,在消除危房的同时,使学校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台阶,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寄宿制试点工作取得了进展,基本满足了远道学生的寄宿愿望,寄宿学生达到在校学生的60%。

二是教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一方面利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轮多的全员培训,缩短了农村教师与城市师资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本区教师学科转岗培训,缓解了学科教师不配套的矛盾;第三,响应区教育局号召,大力推进“千日破关强师行动”,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利用计算机教学,备课实现了无纸化。

三是学生接受到了更加完整的教育。荆州区的“春晖少年”(我唱红歌绕校园,咏诗储才在少年,文明课间我做主,超越自我耀春晖)德育行动,促进了我校德育在务实性、针对性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以雅行教育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内化成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课堂建设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师生角色定位更加科学,课程改革理念得到更好体现。随着“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间生活、体质状态、心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根据荆州区教育局特别关注五类学生(“留守学生、贫困生、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优生”)的意见,学校启动了“爱心24”行动,每位教师做两名留守儿童的知心爸爸、妈妈,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具体活动,落实对五类学生全天候的关爱。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在“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参与教育过程的行为越来越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觉得面临的挑战很多、压力很大。坐在校长的位置上,每天最让我压头的有“四愁”。

一愁教师生玻我校教师工作量都很大,每名教师除了担任一门语文或数学课以外,还要跨年级代课。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术科教师奇缺。音乐美术教学包括“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我们主要是依托城区派出的走教教师实施的;二是教师外出学习或者是生舶顶课”难。平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和参加活动要调一大圈的课,遇上有教师生病,很难安排人员代课。去年我校一位教师生病做手术请假三个月,由于确实安排不了人上课,我只好顶上去。按现有教师编制标准我校教师又不缺编,我感觉现行教师编制标准不能适应课改环境对教师的需求,这还不考虑教师老龄化、学科结构矛盾因素。因此建议适当放宽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调研的发言材料31.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应多组织一些像“崇德大讲堂”的活动,也可组织优秀教师事迹巡回演讲。

将有教育“三乱”的教师评为师德标兵是教育系统的笑话!建议教育局对市级及以上的“师德标兵”公示对象到校了解是否有师德失范言行。另外,一些带生的教师担心教育局领导通过访问学生了解情况,毫不犹豫地教学生撒谎,恳请领导了解师德表现时不要难为学生。

2.从素质提升工程到领雁工程再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选课,每次的改进都是一大进步,但每次都如竹篮打水。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内心的需求,而不是行政的强加。教师们都清楚,素质提升工程是豆腐渣工程。领雁工程培养的领头雁也没发挥作用。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为了赚取学分。学区组织的“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修班”,把专家、名师请到了家门口,可是到勤率却让领导大跌眼镜。建议不要过分强调学分。

3.几十年累积起来的人为导致的教育失衡发展,想一朝一夕纠正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犹如患了慢性病的,希望通过下猛药根治是不可能的一样。阳光招生的潜台词就是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否则就不会有择校,从而就不需要阳光招生。现在,口口声声说的是均衡发展,但制定的政策还在与均衡发展背道而驰。如x年《教师流动条件量化考核标准》,就是让优秀教师流向城区、窗口学校。窗口学校应该重视自身的“造血”,二不是靠他校的“输血”。希望上级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少些思维定势,少向窗口学校倾斜。窗口学校不要成为“吸血”鬼。

4.学校要应对的事情很多,令我们喘不过起来。

每个部门、每条线、每件事情说起来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马虎不得,连教师的无偿献血都被提升到政治任务。党风廉政、校务公开、计划生育、依法治校、安全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工作、治理教育“三乱”、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实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职称评审、扫盲工作、清退代课教师等等,学校都被要求成立领导小组,试问,总共才40多人的单位,有必要成立那么多领导小组吗?所有的这些领导小组,其实大多数是学校领导干部组成。还有,很多工作都要求学校召开专题会议,难道我们是国务院?如果学校能按上级要求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让校长去当教育厅长肯定没问题了。建议上级少些形式,多做整合,让学校能集中精力多做些正事。

5.学校被当作机关。

有的工作临时布置,一布置就要上交,领导们忘了我们不是机关干部,我们还要上课的,还要改作的。上级布置的很多工作不只是现成的或做纸上文章的,难道米一下锅就立刻煮成饭?没有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做,结果不得而知。

6.学校中层干部付出的与得到的相差太大。

奉献应该是干部的自觉、自愿,我们顶多只能提倡,但不能以奉献为借口对他们的付出熟视无睹。迎接办学水平评估、创建标准化学校、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等等让中层干部放弃了很多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扫盲人员入户调查等突击性工作,防御台风等政治性任务,假期值班等规定工作,所有的所有都要求领导干部去做,可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允许领导干部多拿。提干没多少机会,经济上又得不到补偿,中层干部还有什么盼头?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人愿意这样没日没夜地去干?有不负责任的说:中层干部辞职没关系,要干的人多得是!这话不假,可是,中层干部得要有一定的能力和威信啊!想当干部的就一定能干好工作吗?再说,培养一个干部也不容易。

7.校长的责任与权力并不匹配。

学校里的大事小事都有校长的责任,但校长有多大的权力?比如治理教育“三乱”,比如辞退代课教师,比如派出支教教师。现在,我们连调换一位老师的任教班级都要花九牛二虎之力,何也?校长没权力呗!

教育,谁都可以说三道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有时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学校,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校长,孤立无援。

调研的发言材料4我叫冯英,x年任校长,来自荆州区川店镇川店小学。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17500平方米,服务半径12公里,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7人,其中寄宿学生478人,专任教师38人。

近几年来,在“荆州区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区域教育资源,构建有效课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我校以镇直中心的独特位置,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是办学条件向前跨进一大步。我们利用省教育厅建设“远程项目学校”契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实现了信息技术建设“四个一”,即做到了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每班一台液晶电视,每位教师一个教育博客,每班一个班级博客,初步实现了班班通。利用危改项目资金,在消除危房的同时,使学校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台阶,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寄宿制试点工作取得了进展,基本满足了远道学生的寄宿愿望,寄宿学生达到在校学生的60%。

二是教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一方面利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轮多的全员培训,缩短了农村教师与城市师资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本区教师学科转岗培训,缓解了学科教师不配套的矛盾;第三,响应区教育局号召,大力推进“千日破关强师行动”,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利用计算机教学,备课实现了无纸化。

三是学生接受到了更加完整的教育。荆州区的“春晖少年”(我唱红歌绕校园,咏诗储才在少年,文明课间我做主,超越自我耀春晖)德育行动,促进了我校德育在务实性、针对性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以雅行教育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内化成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课堂建设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师生角色定位更加科学,课程改革理念得到更好体现。随着“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间生活、体质状态、心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根据荆州区教育局特别关注五类学生(“留守学生、贫困生、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优生”)的意见,学校启动了“爱心24”行动,每位教师做两名留守儿童的知心爸爸、妈妈,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具体活动,落实对五类学生全天候的关爱。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在“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参与教育过程的行为越来越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觉得面临的挑战很多、压力很大。坐在校长的位置上,每天最让我压头的有“四愁”。

一愁教师生玻我校教师工作量都很大,每名教师除了担任一门语文或数学课以外,还要跨年级代课。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术科教师奇缺。音乐美术教学包括“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我们主要是依托城区派出的走教教师实施的;二是教师外出学习或者是生舶顶课”难。平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和参加活动要调一大圈的课,遇上有教师生病,很难安排人员代课。去年我校一位教师生病做手术请假三个月,由于确实安排不了人上课,我只好顶上去。按现有教师编制标准我校教师又不缺编,我感觉现行教师编制标准不能适应课改环境对教师的需求,这还不考虑教师老龄化、学科结构矛盾因素。因此建议适当放宽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二愁家长找我要求安排学生来校住宿。我校是x年开始创办的寄宿制,寄宿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儿童管理难和远道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也满足了布局调整后人民享受优质资源的愿望。但是,太多学生在校寄宿的需求,使得我们的寄宿条件跟不上,学生只能两个人挤在一张狭小的床上,其它生活设施也很成问题。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寄宿条件成了当务之急,建议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专项投入,同时单列寄宿学生的公用经费比例。

三愁分管校长找我批计划。前一段时间,区政府和教育局在我校开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调研,要求学校在三年内教育技术装备达到标准,我感到很振奋,因为推行合格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确实需要尽快实施教学设施标准化,但同时我很也发愁,我校807名学生,每生每年公用经费为315元(省转移支付300元,区配套15元)。共计25.4万元。刚性支出大体分为五个方面,共需25.8万元,一是师生人头经费需3.8万元,二是教育设施添置和维护需7万元,三是教师培训需2万元,四是宽带运行费用1.8万元,五是水电费、书报杂志及其它日常办公用品开支需11万元。从上面收支比较可以看出现有公用经费标准只能保证学校最基础的运行,确实无法腾出资金考虑学校发展问题,我们盼望适当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幅度宜在50%左右,即每生每学年450元。

四愁学校出现安全事故。当前社会环境下,学校责任无限化趋势越来越突出。学生出现一点儿安全事故都来找学校,学校安全虽有法可依,但家长不和学校讲道理,社会调处机制显得很无力,学校抗风险能力脆弱,为此,建议将学生平安保险强制化,帮助学校缓解后顾之忧。

调研的发言材料5周x

今天,很高兴陪同几位领导来我们学院调研。我这次调研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对我们某学院实验班进行调研。我们某学院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是了解和观察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观察点。院领导的有关情况介绍,让我对我们学院教学工作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学院这几年来在班子的带动下,锐意进取,负重前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己听了以后深受鼓舞。

x年起,某学院开始组建强化班,对一批学生能力强学习基础好有志于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实施分类培养,用两年时间着力强化理论基础,强化基础科研训练。某学院强化班是我们学校最早建立的一批强化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教学改革来看,我们在分类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在大类招生方面进行了探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了一个选择;对于招生来说,提高了生源质量;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增加了一些挑战,多了一些成就感。在实验班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感觉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刚才各位领导也介绍了?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悖热纾“闻嘌绞交剐枰徊礁慕至鞣绞健嗉豆芾砘褂薪徊礁慕目占涞取J炅耍Ω盟担鞘焙蛄耍颐怯斜匾允笛榘嗫煲岳吹脑诵星榭龊臀蠢丛诵蟹较蚪械餮小PA斓级哉庖幌罟ぷ魇种厥樱郧炕嗟牡餮薪辛嗣魅钒才牛笪颐怯虢涛翊σ坏溃哉庖幌罟ぷ鹘械餮校贸龇桨浮N颐歉菪A斓家螅鸩萘艘桓?a href='//xuexila.com/fanwen/tongzhi/' target='_blank'>通知。刚才已经发给了大家。大家刚才谈了很多意见,我也进行了认真的记录。我同时也希望学院对这一项工作进行系统思考,结合我们的题纲整理一个报告出来。

我们这次调研主要就是要详细地了解真实情况,用数据说话,听我们学院领导的真实想法。希望大家在完成报告时,从学院发展的角度,从提高生源的高度,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一个系统的思考。以前的模式有什么缺陷?我们准备怎么办?希望我们的报告把这几个问题讲清楚。大家在完成调研报告时,要着重把握三条。一是要把我们学院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好。学院是出经验出思路的地方。要把我们的经验推广到全校范围。二是要充分考虑学院的下一步打算。我了解到,我们学院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学校人才资源丰富,有背景有成果有课题的大教授很多。现在学院班子力量也很强,又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与条件,完全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品牌,发挥带头作用。我们究竟怎么办好强化班?是办强化班,还是办卓越人才班?要把强化班、卓越班等综合起来考虑。三是就是说明我们学院除了考虑希望学校要提供的政策支持外,也还要我们学院的自身发展需要,我们学院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以上是我关于本次调研的几点思考和想法。时间比较紧,但是因为这一项工作十分重要,还希望学院予以配合。谢谢大家!

第11篇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形态,是X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

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扎口管理。研究出台了《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年初申报,由市电子政务联席会议集中审核,未经审核的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从基础平台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四个方面,规范整合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资源。

三是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累计投资X万元,启动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已有社保、民政、经信等X个部门的X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

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

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

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四)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

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二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

三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

二、存在问题

X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信息化发展趋势、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抓取、实时服务等功能,导致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

同时,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

(二)重视程度及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X智慧城市建设见事早,政府部门行动快、有亮点,但受市政府人员变动及牵头部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统筹推进缓慢,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制定等主要任务尚未完成,有的仍处于启动阶段。

虽然市政府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但相关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作为牵头及主管部门的市政府办及市经信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足X人,力量明显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匮乏。

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不足,能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需要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缺乏。

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衔接不紧甚至脱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四)信息应用及智慧产业发展滞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X年,X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X.X、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X.X,低于X.X、X.X的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对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意识不强。

与临近的X市相比,X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X家,X市有X家;软件企业为X家,年业务收入仅X.X亿元,低于X市的X家、X.X亿元。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X长远发展。市有关部门要从区域和全局的高度。

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政务更加高效、产业更加优化、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加宜居。

(一)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抓手,加速资源整合,推进政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并联审批门户网站平台。要尽快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制定电子政务监察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与电子政务虚拟大厅的融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运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无接触式管理与服务。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行政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共享运行机制。要以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创新推进城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智慧X行动方案(X-X)》的要求,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在现有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上,将市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一并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范畴,拓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智慧城市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及统筹推进力度。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大,各试点城市无一不从规划入手,发挥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围绕“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医药园区、经济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及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体系架构。

二是增强工作紧迫感。要围绕省政府X年建设沿江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谋划,作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

篇章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作用,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尽快建立有职、有权、有责、有人的专职工作机构或专业团队,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的协调推进体系。要建立有本地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机构,对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开展咨询评估,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打造惠民工程为重点,拓展信息应用,促进民生更加幸福。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议参照芜湖市做法,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公安、社保、民政等基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服务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现让共享信息帮助百姓去“跑腿”的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二是加快市民卡建设步伐。建议学习嘉兴市依托社保卡、建设“多卡合一”市民卡的成功做法,把市民卡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突破口。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部门业务协同,整合各项服务应用,推进社保卡、交通卡、借书卡、诊疗卡、旅游卡、银联卡等的功能叠加、集成合一,使市民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变为现实,让市民切实享受“一卡在手、方便无忧”的便捷生活。

三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助化的智能服务。重点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查阅及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等服务。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持续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露天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要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X”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机联网”、“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战略在

X落地生根。要依托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具有X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数据平台和云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高端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三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尽快出台《X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MX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OXO(线上对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要着力推进生产业加快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理念,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为重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坚持人才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以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为建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创优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和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化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投资实力强、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市场公认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或运营商,定向支持X智慧产业发展。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