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外贸企业调研报告

服装外贸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装外贸企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装外贸企业调研报告

第1篇

鉴于近年来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山东省外贸发展中的重要性,但专门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数据缺乏系统来源,为研究方便,笔者将借整个山东省和作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主体的民营企业的相关进出口数据,作为分析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数据来源。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山东省进出口形势整体向好,除2009年以外,进出口额都处于正增长状态;2009年前的进出口额增速基本在25%~30%之间,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出现强劲回升,但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使2011年该省进出口贸易增速开始下降,2012年尤甚。山东省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455.4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仅增长4.1%,该年度进出口总额是2359.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8%。显然,2012年山东外贸增长的速度明显下滑,没有达到预期的10%,这与全国外贸形势基本一致。整体来看,贸易差额持续保持顺差,贸易平衡情况向好,外贸增长质量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资源性产品进口增幅较大,从国外市场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出现上升趋势。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并逐渐加大与加工贸易占比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比减少,二是以一般贸易为主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增多。图3是自2008年以来山东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三大类经济体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全省对外贸易的贡献逐渐加大。从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出,山东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类产品在该省贸易产品中多年来位列第一,占全省贸易额一直在30%以上,近年来进口出现下降趋势,而出口增速则不断加快,在出口额中占比达到40%;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贸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上升速度较快,进口占比则呈下降趋势,而农产品正好相反,出口占比趋于下降,但进口上升速度非常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资源性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比例的扩大。而随着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山东省传统优势产品如纺织服装类产品的贸易额趋向下滑,对该省对外贸易贡献日趋减弱。

2005年~2012年山东省主要贸易产品进出口变化趋势图52005年~2012年山东省各大类商品出口比重从国际市场结构来看,美国、欧盟、东盟、韩国和日本一直是山东省五大贸易对象,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60%左右,其中美国一直是该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相比2011年而言,2012年该省与香港、巴西、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增速最快,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42.2%、26.3%和23.2%。与香港之间的出口增速达到46.3%,而进口下降11.6%;与巴西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增速主要体现为进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9.8%和40.1%,向巴西出口同比下降17%。与欧盟、印度、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出现负增长。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总额下降达到20.4%,进、出口分别回落25.2%和16.1%;与欧盟、韩国之间出现贸易缩水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出口额的减少,而从日本进口大幅下降12.3%。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主要表现为进口增长,进口额同比增速为9.5%。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的对外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有不断扩大趋势,贸易对象不再单纯地依赖欧美日韩等国,对初级产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山东省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表现为多个市场的出口额下降。我们通常把出口增速连续3年维持在30%以上,且出口绝对规模保持在100万~15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称之为出口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或者出口企业中的“瞪羚企业”。

据海关统计,2010年山东省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数量达到49家,出口值达到16008万美元,位列全国第四;2011年跃增至445家(工信部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将中型外贸企业上限标准提升至年出口规模2000万美元和评选难度降低双重因素的影响),实现出口值17.5亿美元。根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分别在2011年、2012年推出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按增速排名)”显示,2011年100强和2012年100强中,隶属于山东省的分别有9家和7家。虽然从数字上看有所降低,但单个企业的平均出口规模增长速度有较大幅度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对该省外贸的贡献日趋增强。

山东省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削弱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出口产品竞争力,二是增大进口产品成本,三是不断缩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这种影响对山东省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也概莫能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计算,201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元,有效汇率升值1.7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22%;而自2005年汇改以来到2012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3.2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1.86%。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压力系数高达48.11%,[4]使山东省传统优势产品如纺织、陶瓷等的价格竞争优势进一步丧失;同时,原材料商品年山东省主要贸易伙伴结构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中小企业带来的压力系数分别高达81.43%和81.67%,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大幅上扬。但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依然不敢轻言提价,致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2011年7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07.54,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比上涨7.54%;2011年工业用电每千瓦时上涨3.5分;2011年山东省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到36737元,比2010年的32074元增长了14.5%。但工资增长并未改变企业“用工荒”的难题,前程无忧于2011年12月26日的《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这些不利因素大大削弱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尤甚。商务部财务司袁晓明处长说,2010年中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月~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仅为1.44%。2.严峻的国际形势进一步施压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5年时间,但其后遗症对全球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严峻挑战。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2013年依然不容乐观。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2012年末《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解读该报告时指出,欧洲区经济和债务危机在2012年继续深化、蔓延,美国“财政悬崖”日益加重,经济增长非常疲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欧元区的失业率达到11%,而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4%,美国官方失业率虽然维持在8%左右,而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6%;欧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22.5;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使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致使全球出现滞胀现象。该报告指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仅为2.2%,低于2011年2.7%的增长率,更远低于2010年4.0%的增长水平;同时该报告称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为2.4%,2014年预期为3.2%,全球经济面临滑入再次衰退的风险。受此影响,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进一步收窄。世界贸易组织于2012年年中将增幅由原来的3.7%下调至2.5%,这一数值低于过去20年来年均增长率的一半,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形势必然增大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压力。3.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继续挑战山东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已连续16年(1995年~20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加入WTO以来共遭受各种贸易救济调查690多起。2012年1月~10月中国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6起,其中涉及到山东省的案件有39起,金额达11.4亿美元,涉案企业626家。[6]该地区遭受来自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16起,涉案金额9.6亿美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84.2%,影响较大;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呈现数量多但金额小的特点,涉案23起,金额总计1.8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趋同,经济发展程度相似而导致的竞争加剧。山东省遭遇贸易救济的涉案产品主要来自传统优势领域以及国际竞争激烈的新能源领域。美欧等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贸易制裁,使得2012年8月该省光伏组件出口下降71.4%;在112届广交会上,青岛市相关产品的交易额比111届下降了9.3%,比110届下降了17.4%。

[7]各种传统和新式的贸易壁垒不仅使山东省产品的出口数量下降,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也被削弱,还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新的困境。究其原因,该省主要海外市场经济发达,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其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意识加强,且其救济措施主要体现为隐蔽性和严苛性更强的技术贸易壁垒,这对于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出口结构不甚合理的山东省来说,影响尤甚。4.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严峻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日益严峻。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各项措施,但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由于整体信用程度较低,依然难获贷款。多家银行规定中小企业融资年利率最低为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有的甚至上浮100%,企业取得贷款还要被扣高额保证金。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达到15%。2011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国内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的21.5%和18%,此后开始回调,至2012年5月18日分别回落到20%和16.5%。如此之高的准备金率使得数万亿人民币流动性被严控,中小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民间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了融资的成本,限制了其发展。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2011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该省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缺口约1200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20%,部分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息借贷;而据媒体报道,2011年中国民间贷款年利率大肆飙升,高达60%。高额的借贷成本使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面临的发展困境更大。

结语

第2篇

一、2011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2011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11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 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就业教育 加强创业指导

09年,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 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10年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09年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 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 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3篇

一、智囊作用日益凸显。

经贸发展局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牵头部门,始终定位于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智囊”,着力在规划、产业研究、项目谋划等领域深入开展工作。在2012年10月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后,立即启动了《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2013年3月规划正式起草,6月规划完成全部编制工作。同时,持续加大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研究和追踪,强化与拓墣产业研究所、赛迪顾问、电子视像协会等专业机构和媒体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撰写《深耕产业链,培育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关于区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建立动态谋划项目库,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已列入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以我区为主导的平板显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

二、项目管理科学规范

一方面,积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流程,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审批、节能评估、境外投资等方面政策法规,完善受理、转报和存档程序,截止11月4日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42件,企业投资项目预审62件,政府投资项目核准51件,外商投资企业审批10件,转报17项,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另一方面,对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深入调查研究,以产业、投资为维度,建立产业数据库系统,强化对重点项目的交叉管理。2013年,纳入省861计划项目9个,计划投资122.13亿元,前季度完成投资126.11亿元,占全年计划103.2%;纳入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调度项目6个,计划投资141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43.7亿元,占全年计划101.5%;纳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33个,投资198.42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74.3亿元,占全年计划87.8%。全年央企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当年实际完成投资、新竣工项目、新签约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等目标任务预计可全部超全年计划完成,并被省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授予“2012年实施861行动计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第三是认真研究和精确把握国家、省各类扶持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提前了解资金导向和政策范围、流程,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寻求指导和帮助,积极组织园区企业提前谋划储备项目,按照申报节点精心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统筹做好项目申报沟通协调,突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当前国家、省对产业扶持重点政策资金逐年减少,资金导向偏向民生、基建的不利形势下,全年共申报各类专项20项,受理各类项目资金申请61个,筛选符合条件转报项目10个,其中鑫晟8.5代线获得2012年度省战略新兴产业资金5000万元,蓝光LED项目获得2012年度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300万。第四是加大国债项目监管力度,实时关注区内国债项目建设进度,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国债资金使用监督,落实各级督查整改措施。

三、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2013年,经贸发展局紧紧围绕“一切为了项目,项目就是一切”的理念,主动探索服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服务路径。一是常规问题系统化处理,连贯流程。进一步健全快捷、高效反映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创建“企业问题台账”,规范处理流程,形成全面的服务素材,编制成《区企业服务导航册》,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指南。同时,定期“企业服务月度汇报材料”、《企业服务期刊》等形式,与管委会各部门进行信息传递,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二是发动企业抱团联动,集中服务。牵头组建了区企业联盟,先后组织区内企业参加21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展会、3个高峰论坛以及多场企业上市培训会等活动,持续扩大企业联盟的影响和合作领域,深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宣传、融资、上市、交流等问题。目前,联盟已拥有112家企业成员,企业间交流合作活动频繁,企业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逐渐增强。三是依法兑现政策、协议,为企减负。全面落实工业项目行政事业收费和小微企业行政收费减免政策,统筹安排管委会自持的宿舍、厂房,合理调配和协调企业闲置厂房、办公楼等资源。同时,本着尊重历史,以协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政策、根据协议约定进行财政奖励返还,积极妥善地处理原瑶海工业园、三十头及工业园孵化区历史遗留问题。

四、基地功能持续完善

始终将完善基地功能作为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2013年,不断加强与海关的联系,与省市相关部门多次赴京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第一轮征求部委意见已经结束,各相关部委会签正在进行,待报国务院审批,综保区规划设计工作业已启动,将在项目获批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国检局综合实验楼”设计工作即将结束,正在申报“2014年市公益性项目”,力争2014年开工。168中学东校区已开学一年,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开工建设,将于201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效应快速显现。

五、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不断加大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定期召开专场培训会,受训人员达200人次以上,共计50多家企业60多个项目进入科技企业库和项目库。大力支持企业制订标准和培育品牌,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全年全区预计新增专利申请数突破1000件,同比增长35%,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数达300件以上,同比增长60%;新认定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R&D)预计超过5亿元。预计至2013年底,全区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5月份,省政府再次授予我区“省创新型园区”称号,这是我区连续两届获此殊荣,也是全省连续两次获此表彰的五家园区之一,园区企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六、外贸发展领先全市

积极开展外贸企业包保服务、推动信用保险、组织开展外贸政策宣讲会等多项举措,推动外贸工作快速发展。2013年1-8月份,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2185万美元,同比增长98.5%,其中,出口38350万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103835万美元,同比增长12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预计全年可完成17.5亿美元,增速、目标完成进度均遥遥领先各开发区,区已成为市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市场建设稳步有序

一是进一步做好民生商务工作,积极推动农贸市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时间完成标准化改造,完成7家社区蔬菜直销店和4辆蔬菜流动车的布点,新增10辆早餐车定点供应,切实保障便民惠民菜篮子体系建设执行到位,满足区内居民的生活需求。二是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重点突出对粮油、猪肉、蔬菜等日常民生价格的监测和巡查,建立监测台账,完成了重点领域成本调查,从而全面掌握和了解各项经济活动真实运营成本基础数据。三是强化市场流通监管,围绕文明创建、卫生创建工作,认真做好各类市场的清理整顿,完成我区生猪屠宰审核清理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单位建设任务,辖区市场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八、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2013年,围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的目标,着力做好项目运作、土地流转、秸秆禁烧,以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扎实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全年共引进现代农业项目26个,戈斯曼、绿神花卉、本亮合作社、卓茵农业等行业龙头相继入驻,建设各类农业园区面积11630.16亩,现代都市型农业格局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木质家具制造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初现规模,预计全面可实现加工产值为52.2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2.2万亩,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新增农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设施工业1000亩。

2、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继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工作。2013年三十头社区新增一次流转土地3193.89亩,全区已累计完成流转土地82672.84亩,为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秸秆禁烧取得佳绩。禁烧期间,全区共出动流动宣传车33辆,拨付农户油菜秸秆搬运离田集中堆放补助、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补助53.36万元,确保顺利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目标,有望实现“秸秆禁烧先进县区”四连冠。

4、惠农政策高效落实。为确保惠农补贴及时、安全、准确无误兑现,从政策执行、基础数据录入、表格数字审核、公开公示评议、资金拨付兑现、银行打卡发放、资金监督检查七个方面严格把关,累计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补”、水库移民直补、政策性农业保险、退耕还林补助、财政奖补等各类政策资金743.42万元。

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随着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产业新城的快速建设,2013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9312起,同比上升34.7%;死亡3人(道路交通2人、工矿商贸1人),同比下降17.4%。围绕制度体系建设、隐患治理、打非治违、宣教培训等系统工作,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任务、创建安全生产社区。出台了《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导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上报、治理工作流程,明确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化工集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全面实施各节日、“隐患集中排查月”、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检查、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扩大隐患排查范围和力度,共检查企业187家,排查隐患共计297处,整治292处,整改率98.2%,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13处,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毕。大力开展宣教培训专项工作,“安全月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春训班、职工安全资格证培训等活动深入人心,发放各类宣传培训材料10余万份,组织宣传报道近百篇,实现了宣教培训范围全覆盖,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大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跨上新台阶。巡查执法与群众举报查处相结合,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和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成果显著。深入开展企业标准化创建,指导试点单位科学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开展职业危害控评自觉性不断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现突破。

2013年,经贸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但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困难,发展后劲有所减弱。

2014年,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载体优势,积极推动开发区更名升级。

近年来,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创新型园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随着产业新城和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开发区原有名称和架构已无法适合发展需要,推动更名和升级工作势在必行。要在2013年国家相关部委开展的新一轮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基础上,积极谋划、主动对接,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前期,力争取得实质进展。重点推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保区(北区)尽快获批、开建,加速形成产品检测、认证、通关等进出口业务的便捷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二、进一步抓好项目谋划,加强项目管理。

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机遇,按照产业规划布局要求,深入挖掘已入区重点项目潜力,积极整合存量资源,围绕京东方、中国电子集团(彩虹)、中航科技(乐凯)、南车等大型央企、国企,着力推进鑫晟8.5代线项目实现量产,确保OGS触摸屏、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南车轨道车辆维修基地、安医大四附院项目、京商商贸城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按照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强优势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思路,再精心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要不断扩大对已存量企业的监督和扶持,跟踪了解企业建设、生产、运营情况和质量,全方位做好企业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纽带,及时将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各类政策和规定传达到位、宣传到位。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有效投入,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及投资调度,围绕电子信息振兴专项、平板显示集聚试点资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重点政策资金的组织申报工作,加强对项目的在谋划、前期审批、资金落实、建设进度等多个环节的监督和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主动对接各级投资审批、财政、审计等部门,从项目申报源头严格规范,在资金使用过程依法监督,保障项目建设实现预期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推进无障碍服务

以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出效益为工作目标,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坚持定期分组调研企业,将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源头收集,在第一线解决,定期印发《企业服务期刊》,更新《区无障碍服务导航册》等。重点围绕“土地、资金、用工、技改”等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瓶颈,充分发挥政策把握精准、信息渠道畅通、对企关系良好的先天优势,引导潜力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合作,助推企业与金融资本积极对接,为有条件的企业搭建上市平台。持续发挥政策性资金和奖励的扶持作用,按照“责权利对等,财政引导,双向约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兑现程序。筛选一批社会机构服务企业,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服务层次,不断扩大企业联盟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进一步提升创新实力,建设科技产业高地

紧紧围绕“工业引擎、创新高地”的新定位,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创新型园区档次,努力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继续围绕京东方、彩虹、海润等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抓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试点获批的历史机遇,扎实做好专利申报、研发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基础工作,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构建“官产学研”对接平台,有力保障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高效。继续完善区本级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加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和执行力度,围绕科技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型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进一步优化外贸服务,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借助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对口包保服务,加大外贸市场研究和对接力度,积极为企业提供外贸市场发展的信息和资源。进一步优化服务网点规划,鼓励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专利店等新型业态,持续推动准化菜市场改造、惠民菜篮子工程,严格执行民生价格采集监测点定期报送,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及时。全面推行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及服务内容“双公开”,细致梳理和查验辖区幼儿园收费备案相关程序、资料,依法履行价格行政执法职责,促进价格诚信环境不断完善。

六、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逐步退出传统农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二次流转土地5000亩,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5000亩,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新增农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标准农田面积5000亩,新增设施农业1000亩,新增经果林300亩。做好三十头社区金有锁无公害蔬菜项目500亩、卓茵蔬菜种植园项目400亩、绿神花卉种植园项目300亩,磨店社区本亮合作社草莓项目400亩等农业项目申报省、市支持农业发展相关奖励政策的服务和指导工作,调动、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确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目标完成。实现年动物防疫免疫率达到100%,血清抗体合格率达80%,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发放2014年土地流转租金、良种补贴资金、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