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期投资方法

长期投资方法

时间:2023-09-18 17:3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期投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期投资方法

第1篇

权益法和成本法是长期投资的两种核算方法。在确认长期投资时,权益法是以投资方占接受投资企业的权益的份额来做账;成本法是以投资方实际投入的成本做账。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为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般地,投资核算的方法不能随意变更,有特殊情况时,应中止权益法,改用成本法核算。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对外投资,不涉及流转税问题,但其取得的投资收益应并入企业应税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收益一般属于税后收益,税法规定:①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不退还分回的投资收益在被投资企业已纳的所得税。②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等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分回的投资收益不予补税。③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分回的投资收益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因此,当被投资单位处于低所得税地区时,对投资方的所得税有影响,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利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税收筹划。

案例:A公司2004年1月1日购入M公司股份30000股,占M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5%.2004年1月1日M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000000元,2004年度净收益为400000元(未予分配)。2005年1月5日,A公司计划再对外投资350000元,其方案如下:

方案一,A公司从M公司另一股东B公司处购入其拥有的M公司10%有表决权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000元。

方案二,购入H公司10%的有表决权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000元。

已知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且没有其他投资项目。M公司和H公司所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假设1:2005年两个公司预测的净收益均为450000元,预计在2006年4月份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均为300000元。M、H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无其他变动情况。

假设2:A公司预计在2006年5月转让在2005年购买的M公司或H公司拥有的10%股权,预计转让价为400000元。

假设3:2004年1月1日取得长期投资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因M公司2004年度实现的净收益,在2005年中未宣告发放股利,所以A公司当年未实现投资收益,无需补缴企业所得税。

为简化核算程序,本案例未考虑折现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因素。

第3篇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第4篇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 对外投资; 会计处理

1993年我国第一部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及非专利技术五种。在2005年颁布的新公司法将出资方式扩大到了货币及非货币性资产,具体规定是: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一、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历史沿革

为规范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后的财务处理,国家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作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

(一)以非货币性资产评估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阶段

1.财政部于1997年12月19日《关于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财会字[1997]72号,以下简称“72号文”),第一次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企业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固定资产按评估净值)和应交纳的增值税等流转税,计入“长期投资”科目。在“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投资评估增值”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投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2.1998年6月24日,国家财政部的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延续了上述72号文对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放弃非现金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以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反之,则确认为当期损失。

3.1998年12月28日,财政部在《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财会字[1998]66号,以下简称“66号文”)中规定:以非现金资产出资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首先应当扣除按规定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4.1999年1月21日,国家财政部在《关于企业资产评估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函字[1999]2号,以下简称“2号文”)中进一步明确,企业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投出资产经评估确认的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按66号文件的规定办理;投出资产经评估确认的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其营业外支出。

(二)以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阶段

1.自1999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不久,各种漏洞充分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是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原则大做文章,大规模地操纵利润。为杜绝此类现象,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国家财政部于2000年组织专家对投资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投资准则改变了非货币资产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方法,全面采用了账面价值的计价方法。准则规定,以放弃非货币性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的规定确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修订的投资准则于200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

2.在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价及会计核算与同期实施的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保持一致,以非货币易原则,采用账面价值的计价方法。

3.2003年3月17日,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文件,对《企业会计制度》中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处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三)新会计准则下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计价并存阶段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分为三大类:

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以转让非货币资产作为合并对价,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转让的非货币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会计处理主要采用购买法。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企业合并准则规定,该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

3.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2001年旧准则的非货币易有显著差异,旧准则对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计价是以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而新准则重新引入的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对符合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对于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涉及补价及相关税费的,则相应增加或扣减)。

二、各阶段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评价与思考

(一)以非货币性资产评估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阶段

由于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均以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在确定初始投资成本时,一般不会产生股权投资差额,从而会计处理相对简单。66号文将72号文中规定的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在处置长期投资时计入投资收益变更为计入资本公积,将评估增值归属于所有者权益,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对外投资实际收益,并且考虑了评估增值部分的应纳所得税情况,将增值应纳税款计入递延税款科目,在收回或处置该项投资时确认并缴纳所得税。但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评估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企业可以利用市场不完善和监管的漏洞,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以及虚增资产的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以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阶段

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均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以非货币易原则,全面采用账面价值计价。对于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将其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并进行摊销;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可以说,准则及制度对这方面的规定很好地贯彻了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防止企业虚增资产、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是,分析准则与制度规定,对于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这一事项,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处理原则并不相同。投资方按规定以非货币易原则确定投资成本,而被投资方接收投资,并不能以非货币易原则确定资产入账价值。根据规定,接收投资的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均以双方确定的价值入账,即公允价值。投资方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而接受方采用公允价值入账,两者必然产生差异。首先对于同一事项不按同一原则处理的规定缺乏严谨性,不能真实反映资产转换过程的真实信息;其次,准则与制度均未通过核算将这种差异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一致的差异区别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社会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新会计准则下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计价并存阶段

新会计准则对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采取了权益观和收益观相结合、区别不同情形分别处理的方法。首先,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由于是属于同一企业集团内部多个权益主体的整合,所以转让非货币资产作为合并对价时,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这样做可以避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利用企业间的关联性,在合并过程中人为操纵,提供不真实的公允价值数据,造成虚假的合并财务信息;其次,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以定位为不同主体的产权交易,所以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对价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完全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这样对于市场经济下,利用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之间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由最初全面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到全面账面价值计价基础,最后在新会计准则下区别不同情形分别不同计价基础,正是反映了我国经济制度不断与国际接轨、融合的过程。同时,对于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君彩等.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一般而言,共同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单笔投资,另一种为定期定额投资,也就是利用平均成本法的概念,每月只要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可利用小钱有效投资,来帮助您实现各种理财规划的目标。

所谓的定期定额,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跨度,在某只股票或基金里投资固定数额资金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例如,您可以每月投资1000元,关键是您必需定期、定量地进行投资,不管股价或资产净值如何变动。您也许会本能地怀疑这种做法能否让您获得最大的投资价值,您可能希望每次都能在价格最低的时候买人,但实际上,华尔街有一句话,要在投资市场中准确地踩点人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正在落下的飞刀更难。这一点,许多投资者可能深有体会。但不管市场怎样变动,定期定额投资却能够通过系统性的途径帮助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逢低吸人的目标。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如果您按照定期定额的方式进行投资,定期买入定额、但不同单位数的基金,那么,当基金净值上涨时,买到的基金单位数较少;当净值下跌时,所买到的单位数则较多。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发现,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就是利用“上涨买少、下跌买多”的概念,长期下来,可以有效摊低基金的单位购买成本。等未来基金净值上扬,您累积的资产基础就愈大,报酬愈可观。

定期定额投资的优点在于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掌握,尤其适合于对行情变化难以把握的投资者。而且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实施计划,如果需要用钱的话,又可以随时终止投资,收回资金。

别小看这种类似“零存整取”的小额定期定额投资计划,因为系统保证了逢低吸人、长期投资,再加上复利的魔术效应,若能早日开始,一般人的财务需求如筹措子女教育基金、退休金准备、购置房地产应该都不难应付。它有下列数项优点:

经济负担小 每月投资金额低,100元为起点,却是小钱变大钱的开始。

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又可合法节税借着每月固定金额投资于共同基金的方式,实现储蓄计划,且资本利得又可享有完全免税的优点。

长期投资绩效佳比如每月投资500元,假定年收益率为8%,35年之后您就会拥有不折不扣的百万身价。

省时省事无须选择进场时机投资人无须费神研究进场时点,只要开立活期性存款账户,大多数的银行会定期自动的为您提款进行投资。

第6篇

笔者经常写一些文章来作一些投资方法和策略方面的探讨,其中也不乏如何判断公司价值和长期投资时机的分享。然而,收到最多的读者反馈是:不要嗦你的理论和方法了,告诉我明天买什么赚钱吧?我无语了,因为这看来是只有上帝才能回答的问题啊!

这一要求难免太急功近利了。就像习武之人希望能达到“东邪西毒”的高境界,又不认同“从练基本功开始”。只想有高人传授一招“秘笈”以达到百战百胜,天下无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以此心态投资结果堪忧!是会误入歧途的。

遗憾的是,以上投资理念的误区已被某些人“充分利用”: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种“忽悠”短信,也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声称告知明天的大涨品种。真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如有,那么大家可轻而易举地都变富豪了?看看以下分析吧,大家就会明白了:

尽管市场中有许多专家把精力用在预测和判研买进和卖出的时机已然而,成功的概率确实非制低。所谓的基于各种观测指标之上的技术分析,虽然貌似专业,但实际效果上都是只能用来事后解释已发生的走势,而鲜有经证明确能准确预测中短期未来的。

说到投资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简单得很,就是“低买高卖”仅此而已。只是实际的操作上,并非如此“简单”。投资(无论是股票又或是其他风险资产)实际上是需要“择标的”也要“择时机”的。然而即使是选对标的,也选对了“相对好”的时机。也不是一定不再有风吹雨打。在实操中,往往遇到的大概率事件是“买了就跌,卖了就涨”;又或是“涨了没买,跌了没卖”。如何处置?是马上作反向操作?结果往往是两边捱耳光。以耐心来坚持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其实,投资是要看长期收益的,讲究的是稳健盈利。但很多投资者普遍只关注短期,而长期持有往往只是在短期投资失利被套后无奈地“被长期投资”而已。事实上,只看短期并希望有超额回报,那么即使短期成功了,也是难以持续的。很可能是一年收益很好,第二年则是负的,如此长期循环下来,回报也有限。以稳健的心态,设立合理的长期回报预期,避免经常的短期进出,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在选择“标的”方面,如专业投资者有时间和能力做公司的财务分析以及行业调研,那么精心选择并投资个股是无可厚非的。否则,又哪能靠“道听途说”而骑上长期的“黑马”并轻易获厚利?对大多数人来说,正确的方法是简单地持有各类指数性基金来分享市场的长期平均回报。虽有不少人却很轻易地拿出从2007年底购入指数性基金至今一直亏损的例子来反驳,其实并不是方法的错。亏损理由也相当简单:长期投资择时有误而已。

那么何时是长期投资的进场时机?当市场整体估值远低于长期历史平均水平之时就是了。那明天会涨吗?哪一天才开始大涨?很遗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不需要等五年十年,更不需要“一万年”。

第7篇

而投资可以说是每个家庭最无助的环节: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短期炒作从投资市场上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

海外发达国家的理财师同行们在为普通家庭制定投资方案的时候,都会比较一致地向客户传播一些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理念和理论在业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当这些理念植根在理财师的服务中,理财师不仅实现了其投资风险教育者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发现。这些理念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长期投资和分散投资。

“资产配置”占收益总值的91.5%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非常有效而朴素的投资原则,假如投资者非常确信某一资产标的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他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该资产标的中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1952年,哈里M·马科维茨发表了著名的“投资组合选择”(《金融杂志》第7期,1952年3月),他把不同收益形式的投资资产混合构成投资组合,然后建立了数学模型来说明这样混合可使得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得以减弱。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同样可以从美国在1974年至1983年间对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研究结果得到证明。该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资产配置、选择时机和证券挑选。“资产配置策略”占了季度收益总值的91.5%,“选择时机”占1.8%,“证券挑选”占4.6%,其他因素占2.1%。

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很多客户大吃一惊,因为过往很多时候他们都认为“选对证券和选对操作时机才是赚钱之道”,甚至理财师也常常以投资专家的面目出现,为客户选择证券(或产品),告诉客户买入或赎回的时点,不期然就把自己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投资回报的预期上了。但事实告诉我们,资产配置对客户投资的影响更为深远。

长期投资无用?

当中国的A股指数从2007年的10月开始持续下跌超过70%以后,很多人开始持长期投资无用论。这种论断随着股市的下跌似乎越来越有说服力,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及时出逃而牢牢被套,然后抱怨说长期投资无用。

长期投资能够盈利的重要实践依据是: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数据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体现了明显的单边特征,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长期不断上涨的历史趋势。

根据美国易卜生协会(Ibbotson Association)出版的《股票、债券、短期国库券和通货膨胀年鉴》的统计,美国短期国库券从1925年底至1998年底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8%,在同一时间段中,大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1.2%;小型公司股票的年复合报酬率达到了12.4%;而同一时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1%。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海外成熟市场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但不要忘了海外成熟市场也是从新兴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上述易卜生年鉴囊括了自1926年起至今美国各种投资方式历史绩效的资料总汇。该年鉴显示,美国经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1930年代初的大萧条,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代的人炸,1960年代的对越战争,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本世纪初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事件……尽管如此,证券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同时在资产配置的前提下,资产类别不只是包括股票,还包括债券、房产、货币,甚至海外的资产。

市场专家认为:“市场择时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牛市所产生的回报有太大的比例是在市场熊转牛的初期产生的。市场择时投资者在关键时刻的观望态度,会使得他错失太多的机会”。

长期的投资回报不是以每年固定的投资报酬率递增的,但很明显,牛市的平均升幅大大地超过了熊市的下降幅度。在牛市中取得的平均增长部分弥补了一般熊市中损失的部分。

但如果错失了一些重要的投资机会,结果可能不同:根据对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990年到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部10年共2905个交易日的年复合平均报酬率为14%,如果错失了其中涨幅最大的10天的话,年复合投资报酬率下降至9.8%,如果错失了涨幅最大的40天的话,则下降至1.9%。

行业共识缺位

当今中国理财业在客户理财教育方面始终比较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内部在“普通家庭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这方面缺乏共识。即使长期投资、资产配置、分散投资等理念一直被提起,也不断受到外部噪音的影响和质疑。

而这种外部噪音往往来自所谓的“专业投资者”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投资专家”,但事实上他们也知道他们的那套追涨杀跌的方法对普通投资者其实并不适用。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一些观点正在影响着这些普通投资者,而理财行业却似乎毫无作为。

即使是在行业内部,无论是分散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在国内都存在较大误区。由于以产品为导向的理财服务模式盛行于市,有的理财师便认为客户购买不同的金融产品就是分散投资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资产配置并不等于把客户的资产进行无序的购买。而对于长期投资,大家则总以少数股票的涨跌来证明它在中国是不可行的,或认为持有不卖就是长期投资,这本身也充满了误会。

扶持客户走出短期盲目投资

海外同行们探索出来的投资理念其实是一个综合体。他们把金融理财规划作为一个核心工具,了解客户的家庭财务信息,未来的理财目标,计算出客户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理财目标所需要的投资回报率,结合客户的风险属性,然后把客户的资产配置在不同资产类别里。

理财师在投资期间的工作就是监督投资回报对客户家庭理财目标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投资产品的投资经理进行监督,如果投资经理的投资状况发生问题,则会建议客户更换投资经理;如果客户的投资目标因为市场波动而没有实现,或原先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就会对客户的资产配置和产品配置进行调整,被称为“到期资产再配置”。

通过资产配置分散客户的投资风险,并把资金的短期波动局限在客户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对在市场较为低迷的状态下客户恐慌心理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客户能专注于长期的投资回报,而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对其在投资决定中少犯错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8篇

牛年牛市中,基金的投资业绩斐然。其中,指数基金的业绩快速复苏成为基金业绩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截至6月19日,2009年业绩排名前10的榜单中,除去一只主动型基金之外,竟全部是指数型基金。今年以前成立的18只指数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高达62.4%,远远超过偏股型基金46.14%的平均净值增长。如果以上证指数代表全市场,那么指数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也超过了同期58%左右的大盘涨幅。

指数基金在2009年的强劲表现让持有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获益丰厚;但这些投资者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指数基金恰是令投资者受伤最重、谈之色变的基金品种:在2008年的熊市下,16只指数基金平均净值下跌62.52%。

从2008年到2009年,指数基金的表现可以说是从地狱到天堂,充分展示出指数基金大起大落、优劣分明的投资特点。在股市上涨阶段,尤其是在强势上涨的市场环境下,指数基金的表现几乎必定领跑各类基金;反之,在股市下跌阶段。指数基金则陷入无抵抗下跌,缺乏主动避险能力。

指数基金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投资者应该如何驾驭这一投资品种。以实现最大化的投资收益呢?

在国外:长期吸引力――指数化投资兴起的理由

虽然净值表现大起大落,但作为一类特殊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却成为共同基金行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创新之一,指数化投资方式在成熟市场也已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其原因就在于指数基金的长期吸引力十分突出。

投资者或许都会觉得困惑,为什么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反而会输给被动复制指数的指数基金呢?其原因在于:

首先,从长期来看,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大多数试图战胜市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在平均意义上无法战胜市场。在基金行业的资金总规模占据股市总市值相当份额后。这种长期有效性就很容易理解:不可能期望基金战胜自身。

其次,主动型基金有偏向性的组合结构难以长期战胜市场:主动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总是试图去把握超额收益个股或行业以战胜市场;这种策略在某段时间可能效果显著。但股市的驱动力总是不断转换的,基金经理固有的管理风格和投资偏向使得主动型基金难以在整个风格转换的周期内跑赢市场,而能够长期把握或领先市场的基金经理寥寥可数。

再者,主动基金主动管理成本较高:既然平均来看,主动基金跑不赢指数,那么主动基金由于较高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长期平均业绩必然要低于被动型基金;而在长期的日积月累后,这将累积出巨大的收益差距。

指数基金的鼻祖,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鲍格尔指出,指数基金的投资优势在于广泛的分散化、最少的组合变动和交易成本;这使得指数基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先锋基金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市场上,截至1997年底的前5年、前10年……直至前50年的各个时间段。主动型基金业绩都要落后标普500指数基金1%~5%不等。而从1963年至1998年的三十多年中,指数基金整体上只有三个阶段。8年时间跑输主动基金。

可见,指数化投资的优势是一个长期和平均化的概念:在特定时段内。主动基金能够跑赢指数基金,但长期来看几乎不可能战胜指数;同时,并非没有主动基金能够战胜指数,而是平均起来,主动型基金在整体上无法跑赢指数。

指数基金在长期投资中的巨大优势还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无论牛熊循环如何,长期来看股市是处于上升趋势中的,这一前提在绝大多数市场是成立的。这同时也就意味着,长期牛市下,指数基金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最佳品种。

在国内:指数基金将成为重要投资方向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指数基金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在500多只基金中,只有不到20只指数基金。国内投资者大多对指数基金知之甚少,敢于投资这类高风险基金的投资者占比也不高。

指数基金的高风险是原因之一;尤其是基金行业十年历史中经历的两次熊市,让投资者记忆深刻。原因之二是国内市场给主动型基金提供了较大空间,指数基金的投资优势还没有被充分显现出来。

但随着股市近一轮的牛熊循环结束,国内股市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渐进但根本的变化。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将逐渐凸显,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投资品种。

原因之一,是国内市场的有效性正在逐渐提升。随着股市机构化程度的加深,基金行业规模大增。国内市场的有效性正在逐渐提升。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从2006-2009年以来,在每一轮主要的股市上升期,能够跑赢代表性指数的主动型基金数量越来越少。

原因之二,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经历过2008年的巨幅下跌后,可以肯定的是,股市未来几年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这意味着在中长期上升趋势中,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吸引力增强。

原因之三,随着主动型基金业绩分化的加剧,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优势会逐步显现。基金数量不断增多,这意味着从中选择能够战胜市场的主动型基金越来越困难;而指数基金的选择难度则要小得多。

从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市场的逐渐成熟已经为指数基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基金行业已把2009年开始的股市复苏作为推进指数基金发展的大好时机。从年初以来,不断有基金公司推出新的指数基金产品。

指数基金的三种投资方法

根据指数基金的鲜明特征,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指数基金可以被灵活应用于三大投资功能。

其一是把指数基金作为交易工具,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对于那些试图把握投资机会,但又希望回避全年风险的积极投资者而言,根据对阶段性行情的判断进行灵活操作是可行的。而指数基金是拟合指数的投资工具,在股市上涨期间涨幅居前,这就使得指数基金成为把握上涨波段的最佳投资品种。当然这需要投资者对股市波段,对于阶段性的买卖时机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在市场上涨阶段中,也有少数主动型基金涨幅可能超越指数基金,但选择这些基金的难度要大许多,而且这些基金的名单也并不稳定。正如2009年以来的情况。投资于任―指数基金,收益都有很大概率超过90%的主动型基金。

把指数基金作为交易型配置工具,最佳的选择是可交易的指数基金,以ETF为主。

其二。指数基金更重要和基本的功能是作为长期战略性配置工具。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组合的“核心+卫星”配置策略比较容易理解,也易于操作:只要确定未来市场处在中长期上升趋势中,那么就可以确定性地持有部分指数基金作为核心配置。这部分配置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有很大的确定性会超过70%-80%的主动型基金。这也避免了选择主动型基金,调整或更换品种的困难。而基金组合中另外的灵活配置部分,则可根据投资者需要灵活投资于主动型基金。

根据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长期战略配置也并不是完全不选择配置的时机。事实上,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周期择时将大大提高投资指数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即在股市大周期牛熊循环的熊市底部逐步增配指数基金,而在牛市上涨中逐步减配指数基金。

当然,既然是着眼于长周期的战略性配置。投资者就要对指数基金在短期市场震荡中的快涨快跌有足够的承受力。

其三,指数基金还是基金定投的优选品种。在长期的投资优势使得指数基金是最佳的定投品种之一。

对于多数基民来说,我们并不提倡通过指数基金进行短期波段操作,因为准确选时有很大的难度。而对于长期战略配置,我们建议基民可以在震荡下跌时逐步建仓,或采取定投的方式配置指数基金。当然,指数基金在基金组合中的配置比例也不宜过高,积极型投资者配置比例不超过40%,而稳健型投资者配置比例应小于20%。

两类指数基金投资方向

对于指数基金投资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投资干什么指数。从选择标的指数的角度看,指数基金主要有两类投资方向。

代表性指数:长期基础配置

指数基金的投资方向之一,是选择具有长期市场代表性的标的指数。市场代表性指的是指数样本股占据较大的流通市值比重,在风格分布和行业分布上能代表股市整体,同时样本股质量较好,可投资性强。

在美国市场上,标准普尔500指数是被广泛认可的代表性指数。而在国内市场上类似的代表性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中信标普300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等;其中沪深300指数的市场认可度明显超越其他指数。

代表性指数是描述股市整体走向的风向标;以此为标的指数的指数基金通常被用作长期基础配置。因此,在基金组合中配置长期的核心配置品种时,沪深300指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国内市场上较受认可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包括:嘉实沪深300、工银瑞信沪深300、广发沪深300、南方沪深300等。

风格指数主题指数:阶段性配置+量活配置

在反映市场整体走向的代表性指数以外,指数基金的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是风格特征鲜明的风格指数,以及最近兴起的主题投资指数。风格指数是指反映市场上某种特定风格或投资特征的指数,如反映中小盘股的深证100指数,中证500指数;反映大盘蓝筹股的上证50指数等。

主题指数则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的投资主题的指数,例如国外常见的特定商品指数、能源指数、并购重组指数等;而在国内市场上,主题类指数为数不多,例如中证指数最近的跟踪中央企业的央企50指数等。

风格指数和主题指数有着特定的投资导向,其投资价值取决于所跟踪的风格或投资主题;因此可以根据投资者对市场发展的判断而进行灵活投资。例如投资者判断中小盘成为一段时间的市场主导风格时,则可阶段性重点配置中证500指数基金;如果在某些时期央企并购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投资主题,那么投资者就可重点配置相关的主题指数基金,如央企50指数基金。

从风格投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的指数基金包括:代表中小盘投资风格的中证500指数基金;类似的中小盘风格,但只投资于深证市场的深证100指数基金;代表中小板市场的中小板ETF;代表大盘蓝筹风格的上证50ETF基金。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的指数基金包括:具备央企主题投资概念的央企50指数基金;代表红利投资概念的上证红利ETF基金等。

指数基金选择的其他要点:跟踪误差、费率

在选择要投资的标的指数后,同一标的指数可能会有多只基金同时跟踪;在这些同源指数基金之中选择,就要考察另外三个方面因素:

首先是跟踪误差。跟踪误差的意思就是指数基金净值波动和标的指数波动之间的拟合程度,如果二者波动完全一致,那么跟踪误差就为0。对于纯指数基金,跟踪误差是反映指数基金投资效率的主要评价指标,好的指数基金应该使跟踪误差最小化。对于增强型指数基金,应该评估其负跟踪误差,即指数基金超额收益为负时的波动程度;负跟踪误差越小,基金的增强投资效果就越显著,

投资者可根据月度、季度、年度统计的跟踪误差来观察指数基金。从实际来看,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有加大的趋势,很多指数基金在契约中的对指数做了严格要求,而有些可能比较含混,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指数基金跟踪标的指数的有效性。

其次是费率。指数基金的费率普遍低于主动型股票基金;在成熟市场上,费率竞争已经成为指数基金竞争的主要方式。其原因是在跟踪误差相近的情况下,指数基金管理费率的差别会对长期投资效率有显著影响。

第9篇

楼市调控触发的A股“黑色星期一”,反映了A股的疲弱。今年以来,A股的弱势,不仅给参与者带来亏损,还让参与者失去了投资其他市场的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相信资产配置,讲求全球投资。尽管QDII也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欣喜,但是较之A股少亏有赢,让授资者看到了新的机会,寻到了新的机遇。

可是,初涉海外投资的内地授资者,即使借道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_心来进行全球配置,先不论如何挑选买卖难以计数的股票,就是基金数量也超过沪深股票总数达3000只之多,如何选择确实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首要难题。

投资陌生的海外市场,个人投资者大多是买卖基金为主,而不是直接买卖股票。面对数量超过A股总量的海外基金,初涉者能否有便捷、直观的选择和投资方式?港交所的众多海外ETF,无疑是最佳的标的。

近期,随着巴西ETF(3048)挂牌上市,目前港交所可买卖的海外ETF已达30多只,有投资单一市场的,如富时越南(3087)、标普印度(3015);有投资区域市场的,如DBx太平洋(3043)、领先亚太e2015);有投资全球市场的,如领先环球(2812)、DBX环球(3019);有投资商品原物料的,如领先商品(2809)、sPDR金(2840);有投资债券的,如沛富基金(2821)等,涵盖了当今比较热门的标的,基本可满足全球的资产配置。

港交所的这些海外ETF,大多是追踪一个特定指数,不会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钞票的情形。以美国和A股的市场来观察。美国的基金业绩,每年跑赢、持平和跑输指数的,基本是各三分之一,而A股基金每年跑赢指数的。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年年跑赢指数的基金,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年的,不仅美国没有,A股更没有了。长期投资而言,ETF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ETF不仅让投资者无需选择基金,也无需担心长期投资的盈利问题,只要标的选对了,一定会有收获。因此,对海外基金了解不多、选择能力较差的内地投资人来说,ETF无疑是首选。

众所周知,ETF是被动型投资,通过买科指数成份股来投资,已不存在选择股票的问题,如以月供方式买入,不仅投资金额可控,更是风险可控,同时也解决了择时的问题。月供ETF既解决择股,又解决择时,只要把握趋势,且有一定组合,并坚持一定时间,获得收益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目前的市道中ETF的配置,激进型投资者可以建立以新兴市场(2820),或亚太市场(2815)加商品(2809)的核心组合,同时,买入一定比例的或巴西(3048)、或印度(2810)、或俄罗斯(2831)构成的卫星组合;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建立领先环球(2812)的核心组合,加入一定比例的或领先纳指(2826)、或DBX美国(3020)构成的卫星组合;还可以用一笔资金买入沛富基金(2821)为核心组合,再搭配其他市场的月供构成卫星组合。

一般而言,波动性比较大的标的,尽量采用月供定投。波动性比较小的,如债券ETF,货币ETF(3011),可以采用一笔买入,并把年收益用来买入其他波动性比较大的ETF,做一个保本的投资组合。

海外ETF的投资方法,也同样适用A股。如果投资人无力选股或无法选时,就可月供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指数基金,同样可以获得沪深蓝筹股和成长股的平均收益,并摆脱看盘选股和追买热门基金的各种烦恼。

第10篇

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十几年前开始投资时,采用的是“价值投资法”,即致力于通过收益模型算出未来有良好收益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起初,为了预防因预测错误而导致投资失败,实际投资时选择了多家上市公司进行组合投资,开始时投资十几家,后来逐步增加到几十家。在观察自己的投资时他发现,那些根据模型计算出的个别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测值与实际总是有很大差距,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但组合投资的长期结果却有一个合理的收益水平,超出了同时期全国企业平均盈利水平。

个别企业未来收益值算错但组合投资的长期结果却不错,这的确令人惊喜和反思。经过长期投资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分析,齐东平终于发现,投资少数企业和组合投资的差别并非是冒险与谨慎的不同,而是后者是基于一种规则的选择。在统计上,选择必要数量的样本组合在一起大致能达到与全部样本相同的结果。由此,他将其投资方法总结为“大数投资”,即通过构建一个少数而且必要数量的上市公司的投资组合,获得与投资全部上市公司大致相当的结果。当然,你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是,“长期投资全部上市公司是没有风险的”。

“这个世界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对象一定要跟实体实物的增长联系起来,而能带来实物增长的投资对象只有企业。从最宽泛的概念上说,拿钱牟利就叫投资,但是经济学上投资的严格定义是什么?

‘牺牲暂时的消费,换得未来更大的消费’。除了企业的净资产,其他类型的投资对象都难以真正带来实物的增加。投资企业一是直接开办企业,二是通过购买股票间接投资上市公司。显然,通过购买股票进行组合投资意味着对能带来实物增长的企业资产进行投资,对于股票价格只要知道购买企业时,价格比较接近资产水平而不必要猜未来价格变化,不必像买卖黄金白银那样靠猜价格的波动投机去赚钱,单纯靠判断价格波动投机赚钱,无异于赌博。”齐东平如是说。

《商学院》:大数投资的原理和操作方式是怎样的?

齐东平:大数投资就是以概率抽样方法选择少数必要数量的上市公司构建投资组合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通常被金融类教材当作金融资产对待的股票,完全可以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我们用概率抽样方法构建一个“少数必要数量”的样品组合时,就能接近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有2500多家,最低抽取有代表性的30个样本企业,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大数投资给大家推荐的概率抽样方法的具体方法是分层抽样法,即将全部样本先分成组或群,然后在组或群中抽样,选择组合可按行业将上市公司分成30个以上的组或群,然后在每个行业里选估值比较低的企业进行组合投资,估值就是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的比值等指标,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讨论。

这样,组合投资、低估值构建投资组合以及长期持有投资组合,是大数投资的三项核心要素,这三项内容能确保投资人获得稳定合理的投资收益。

《商学院》:面对股市层出不穷的监管漏洞,信息作假,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

齐东平:运用大数投资并不需要什么制度条件的假设,组合投资是对全部上市公司的拟合投资,而不是对需要某种监管或信息披露约束条件下的企业进行投资。在我的投资里,我从来不去想制度的问题。

中国自创设证券市场以来有20多年的历史,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但上市公司盈利持续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年间年均净资产收益水平超过12%,最近的去年全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约为14%,今年已经预先披露和已经实际披露的信息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果并没有明显下降。投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收益根本上源于上市公司整体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当然上市公司比一般企业的效益好,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不过这里应该强调,投资是通过购买股票做上市公司投资组合而不是炒股票。

不过话说回来,股市的监管制度,当然会影响到个别上市公司的好坏,也因此给集中投资不同企业的投资人带来不同的投资结果,这个跟个别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不同对个别投资人投资结果的影响类似。

从个别样本上说,个别上市公司数据可能不真实,过去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统计却可以排除这样的问题。全部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统计表现,虽然不能提供一个精确或准确的结果,但能够提供一个可供投资选择的正确的逻辑的数量基准,所以还是要反复强调,投资是组合投资而不是通过个别企业判断的投资。

《商学院》:用这种方法可以预见到股指大底吗?

齐东平:前面谈到过投资三项要素里有一个要素叫估值,估值最容易理解和应用的指标是市净率指标,就是股票价格和与其净资产的比值。现在沪深两市的平均市净率为1.5倍左右,就是说,上市公司平均1元的净资产卖1.5元,如果到跌到1500点的时候,市净率大概为1倍,大概就可能跌无可跌了。

指数的涨跌,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难以判断,猜指数的涨跌毫无意义,但从估值的结果判断,底线是多少,我们是有数的。市场指数对投资人当然也是有意义的,指数越低,市净率越低,意味着估值越低,投资成本越低,由市净率投资人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资产。

《商学院》:大数投资法有什么局限?如何做出相应调整?

齐东平:大数投资主张长期投资,在短期上可能会有两个局限:一是在投资策略上有个绝对胜算策略,永远不满仓,涨的时候收益增幅跟不上大市;二是估值低的时候买进,如果估值更低,账面上看会亏损,这种方法是不适合投机的。投资要立足于长期,长期是大数投资的第三个核心要素。

第11篇

二季度:重回估值拥抱业绩

一季度流动性趋紧,但是基本面向好,市场无趋势波动,让从2009年走来的投资者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投资的原始起点。事实上,不论世界经济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如何变化,投资的成功之道不外乎三种途径:第一种,买进便宜股票并当这些股票的价格回升到合理区间时抛出;第二种,购买那些盈利能够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的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第三种,发现一种全新的投资领域或投资方法。简单来说,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型投资”,第二种是“成长型投资”,而第三种则包括了除前面两种投资方法之外的其他投资方法,如套期保值、对冲基金等。价值和成长是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有用的投资方法,即使在此时行情方向不明,投资的罗盘不要发生改变,就会到达盈利的彼岸。目前由于流动性趋紧,依靠超量流动性推动估值提升的市场上升周期已告结束,而随着年报的披露,基本面和盈利将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二季度我们认为重回基本面估值的时机到来了。

紧缩预期不变估值持续上行受压

短期内,由于“两会”结束之后未见明显的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市场紧缩忧虑也趋于暂时的缓解,此外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市场的继续上行也给市场一定的支撑,市场出现小幅的攀升,但是成交依然未有效放大,市场仍显得较为谨慎,市场对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依然很多,这些无疑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融资融券虽然即将推出,但是考虑到试点期间规模有限以及市场本身的分歧较大,这一业务的推出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美国依旧在给人民币施加强大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容小觑。印度突然宣布加息,新兴市场的政策转向已经逐步启动,无疑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形成一定的冲击,紧缩的大方向不会改变、短期市场融资再融资压力依然很大,以及贸易战频发和美国对人民币汇率不断施压,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短期市场的走势,因此我们预计大盘大幅上行条件不足,市场估值水平受压,温和小幅上扬可期。

二季度行情预测:2800点至3400点区间震荡

目前,沪深300的20lO年整体动态PE水平在16倍左右,而按照2009年业绩的PE水平在20倍以上,考虑到重点研究机构的业绩预测2010年不低于25%的增长,所以行情的演变应该是从2009年20倍跨向2010年20倍的过程中,虽然中间会有波动,但随着业绩的的不断验证,驱动信号将引领市场前行,一季度的指数实际为负增长实际上是投资者放大了对流动性退出的担心,也就把机会延后到了二季度,对于二季度我们的整体看法是乐观的,认为基于业绩的回报增长,估值水平也会提高,预测未来的指数区间在2800-3400点区间。

二季度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投资上有三类主线值得注意:

一是关注次新股(中小板和创业板)超募带来的投资机会,核心的要素是看超募比例,有无并购和扩张行为等,上涨的空间,以及年报高送转预期等,焦点一个是超募比例较高的,另外一个是并购和产能扩展导致的外延式扩张的。

第12篇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上海股票市场1997年至2006年中的数据,对BM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BM值居中的股票在研究期间内的表现最好,因此建议投资者选取BM值居中的股票进行投资。

关键词:BM效应投资组合

所谓BM效应,指账面市值比效应,指BM值较高的公司平均月收益率高于BM值较低的公司。关于BM效应,国内外学者已做了许多研究。Fama和French(1992)研究了1963到1990年所有在NYSE、AMEX、NASDAQ上市的股票,发现BM值最高的组合(价值组合)月均收益率超过BM值最低的组合(魅力组合)达1.53%。肖军,徐信忠(2004)以1993年6月至2001年6月沪深股市A股股票为样本,计算持有一年、两年、三年的收益率数据,认为BM效应存在。

可见学术界基本认为BM效应是存在的,但如何运用BM效应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还未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拟对BM效应及相应的投资策略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文选定研究期间为1997年至2006年。本文选取上证30指数的30只成分股为样本,剔除其中发生被并购、主营业务变更、ST等不具有连续性和可考察性的5只股票,余下25只样本股票: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青岛海尔、华北制药、耀皮玻璃、四川长虹、上柴股份、春兰股份、通化东宝、仪征化纤、中国嘉陵、伊利股份、新疆众和、广钢股份、杭州解百、兰生股份、王府井、陆家嘴、珠江实业、大众交通、申能股份、原水股份、爱建股份、东方集团、梅雁股份。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首先假定可选择的投资对象固定在上述25只股票,这样我们把这25只股票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在其内部进行组合投资。同时对于各股的分红配股,假定全部行权除息,以行权后的收益率计算。

投资方法是:在每个投资期初始时根据期初BM值将25只样本股票进行升序排列,然后按序将这25只样本股票等量分成5个组合(Z1,Z2,Z3,Z4,Z5),依次代表BM值由最低(组合Z1)向最高(组合Z5)渐进发展。组合采用随机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构建,组合内5只股票按照各占20%的比重进行组合投资。

分别采用两种持有期间策略:季度持有和半年持有。对短期和长期投资持有策略分别进行模拟。当一个持有期结束,出售持有的组合,然后再根据各只股票期末的BM值重复上述投资方法进行选股组合,进行下一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