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行动导向
近年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面临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计算机类专业报名人数的下降,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日益面临尴尬境地。如何创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引起了计算机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结论,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蒋宗礼等国内计算机教育的知名专家研究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提出了这些公共核心课程的组成[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专业公共核心课程,如何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对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1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现状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教材总共有54种,其中属于高职高专适应的教材为19种[2-20],这19种计算机网络教材代表了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最高水平。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般都是先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然后是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最后是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介绍。在教学内容的序化上一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学习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思想,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认同[21]。但是目前还很少见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这种行动导向的思路进行组织,这说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
2教学内容项目化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22]。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能有效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整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使得教学过程更容易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所学尽可能与未来工作岗位“零距离”,因此,若按照以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方式实施教学,则会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重组他们所学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 学生自行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强调小组学习;
(2) 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
(3) 为了完成作品,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分析问题。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有了项目教学作为理论基础,但目前教学还缺少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条件。主要在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材;教学内容项目化过程中项目的设计还没有形成标准。尽管这样,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实践的要求较高,而对理论的要求较低,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别适合实施项目化教学。
3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
我们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的思想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 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前提。
以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培养主线,从网络软、硬件两方面实验入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基本理论不追求深刻广泛,而关注其实用性,结合实际的应用举例,使学生融会贯通。
先进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适当去除一些陈旧、难度过大及理论过深的内容,增添应用性较强的新内容,使教材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符合社会用人需求。
(2) 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分解。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应于一个大项目,然后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从而实现课程在宏观上的序化。根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个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可以将整个课程对应于一个企业的局域网构建问题。然后将局域网构建这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一级项目。这些一级项目按照认知顺序包括:网络用户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硬件实施、网络软件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广域网、网络新技术7个部分。
(3) 一级项目的进一步分解。
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7个一级项目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二级项目,如表1所示。各个二级项目还可以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和课时的安排分解成若干三级项目,确保一个教学单元能完成一个或多个三级项目。
(4) 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实际。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能的应用范围包括:校园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办公网络、小区网络、政务网络、网吧等。在设计各个项目的教学情境时必须选取来自这些应用范围的生动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指向。另外,还要对这些来自应用领域的实例进行再加工,使得每个项目能够覆盖教学大纲对知识点和技能的要求。每个项目的教学情境要满足5个条件:目标性、生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5)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的序化问题上要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顺序对每个二级或三级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
在以上教学设计过程中,“讲授本项目必须的最基本知识”、“提出项目”的主体是教师;“项目分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知识传授”的主体是教师;“项目解决方案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完成项目”的主体是学生;“项目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主体交替或同时出现,能够确保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不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结语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行动导向学习为基础,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具体做法。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运用项目教学的原理,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等. 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45-47.
[2] 尚晓航,马楠,陈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徐其兴.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刘晶U,高良诚. 计算机网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周鸿旋.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吴学毅.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 张学军,夏长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M]. 3版.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 李秀龙. 计算机网络[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 胡军华.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 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0] 晋玉星,吴丽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 王恩波,张露.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2] 李畅,吴洪贵.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 王海春.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 朱根宜.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 褚建立. 计算机网络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 蔡立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 2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7] 黄能耿.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指导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8] 季福坤.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9] 杜煜,姚鸿. 计算机网络基础[M]. 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0] 余明辉. 计算机网络构建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1] 李斌.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8(16):88-89.
[22] 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the “Compu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N Yi-min, TAN Ai-p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China)
关键词:高职;网络技术;体系改革
目前,网络技术正在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发展革新,在高职院校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也必须及时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保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随时达到社会的要求。网络技术急速发展,公司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随之变化,高职院校可以从专业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达到社会的要求。
1构建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给学生网络集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网络技术,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熟练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对于高职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心,打破专业界限,将教学体系进行延伸拓展,最终根据教学目标构建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开放的实践体系,合理设计专业课程安排,使理论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保证前期基础课程与后期专业课程紧密相连,保证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和未来的就业方向相匹配,真正做到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对课程进行删选,调整合适的开设时间,从而形成高效有序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的能力,相应的,系统而高效的教学体系应该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以及理论知识培养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合理的安排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做到三方面同步发展进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前期教学中,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一些公共基础课。这些公共基础课应当能够为学生提供该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应当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专业方法,并锻炼自己对于这些知识与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专业模块课程中,要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准则,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时,要注意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要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工作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要且繁重,所以课时可以安排多一些。专业模块课程则是主要教授学生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只要能够满足工作中的需求就可以了,这些课程的单门课程所占课时应当适当安排少一些,课程的数量应当安排多一些,课程内容应当尽量与当前科技水平匹配,保证学生能够有所学,有所长。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3健全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实用性人才所必须进行的,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该以学校机房和网络实验中心为主要场所,依托这样的设备建立健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按照“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的顺序,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任务。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相关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网络集成实训、网络软件开发实训以及网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网络集成实训中,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网络软硬件的构成、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组成要素。进行组网实验,应当从制定方案开始,然后按照实验内容进行网络的连接、系统的安装、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的安装等等。以此为基础,逐步延伸到局域网、广域网、校园网等等,让学生在实训中培养自身对于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网络软件开发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有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在常用的数据库以及应用程序和应用系统的相关知识,把握其原理和编程。网络应用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网络应用等网络技术中的实用技术手段。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可以根据网络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有关人才的需求,从专业教学体系改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配置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3):13-1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视频监控 联网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护、安全防范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人们迫切的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来保障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科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这个希望成为了现实,其中这就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是指通过覆盖全面、错落有序的计算机对分布在各个地点的摄像头装置的视频通过网络反馈进行监视的系统合成,以及针对视频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行动的依据。它既是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有效过程,也是协调相关部门、调配相关人员、处理相关安全事故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对事件全过程的记录,对事后分析事件原因、论证事故结果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功能特点就在于问题发现及时性、直观性,以及后续进而采取行动的迅速性。
三、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的原理
(一)局域网和广域网
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位置地点的计算机设备,纵横交错连接成一个网,进而通过一定的通信协议将各个计算机的数据进行高速传输,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或及时处理的一个公共平台;按照布局的范围、布局的方式和布局的手段,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是指计算机的布点在一定区域之内,通过计算机终端、外加设备、显示设备、控制设备等在网内进行的通信传输。而广域网则是在地理上,实现较大的跨越式各个计算机布点的连接,从而实现更多的信息资源共享,其他方式出了设备的容量有所要求外,均与局域网差别不大。局域网主要运用于公司、小区、银行、证券等保密、封闭式单位的办公使用,可以实现如:打印、传真、扫描等硬件设备综合使用,节省资金,提高利用效率。广域网由于具有较宽大的地域跨度,所以资源信息较为庞大,从而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类别,如:家庭、公共场合等,我们经常使用的Internet就属于这一类。除了计算机网络的两种类别外,还有带宽和拓扑结构可供我们选择。
(二)视频监控网络管理设备
要完成视频监控的联网,还必须要有硬件方面的支持,这个硬件设备就是视频监控网络管理设备。通常这些设备的设计开发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具有本地管理性;二是要具有远程控制性;三是具有不同网络环境之下的多用户索取、发放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四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可靠性;五是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能针对于不同厂家的产品实施有效的包容而不丧失使用功能。现在市场上有如:XC2504系列、HG3000系列、DSN-3000系列都是综合功能比较完善的监控网络管理设备产品。
(三)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的原理
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所有的资源数据信号的传输和交换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并通过视频监控网络管理设备对每一个单元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相应的控制,再通过终端计算机用户登录,即可实现相应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视频监控资源索取使用。
四、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的实际运用
(一)社会治安防控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
2011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方面给予了一定政策导向;由此城市道路、学校、公共场所、居住小区、商业繁华区、电力设施、交通枢纽、工厂、医院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存在;社会治安防控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普及和完善,在很大意义上起到了震慑犯罪的作用,与此同时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双重作用。星罗棋布的一个个监控都将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噩梦,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二)金融机构系统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
金融系统因其独特的经营功能和特殊的经营产品而备受关注;它们是当今社会货币流通的主要场所,也是人员复杂不易掌控之地,从经济发展的近几年来看,针对于金融机构犯罪活动隐隐有上升趋势,而且在犯罪的实施手段上、形式上具有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如果仅仅凭借保安人员的肉眼观察,往往会能力上有所不及。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监控不仅具有现场直观性,还可以对可疑画面进行慢动作回放、放大,致使任何疑点都可以得到有力的诠释。目前中国人民总行已经协同公安部,对全国几乎所有银行网点进行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营业所的监控系统接入支行,再将支行的监控系统接入分行,分行接入公安系统,这样一来就构成了巨大资源共享的大型安防网络系统,对各种突发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能有效的到位,大大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安全保障。
(三)其他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
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不仅运用于安保方面,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企业生产安全的监控;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矿产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力维护和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传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保证,它具有扩展能力强、组网灵活、远程控制等特点;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在视频监控联网方面开发出更能贴近实际的功能,从而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奇. 浅谈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 2008(03)
[2]陈思洁.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08(06)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 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 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 类比教学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 蒋中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不但理论性非常强,实践性也比较强。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举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法来授课,取得良好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根据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就是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要很好地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以外,还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任务驱动法”很适用于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则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强烈的质疑动机,自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内容自学,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更加具体,生动,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而且还通过在某些问题上的协作,学习交流、讨论、沟通,从而拓宽学生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做网络实验,所有的实验都是以组为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将涉及如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协议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它会遇到如何给IP分层、设置子网掩码,路由器命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各组沟通、讨论和交流,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个过程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线索和资料,培养发展自己的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自学能力
我们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一个个任务,如双绞线的制作、 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TCP/IP的安装与设置、IP地址分配与 子网掩码划分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网络概念,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就会主动 去自学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一)设计任务阶段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
(二)合理分组阶段
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不可能实现一人一套的条件,而在不同的任务中,一般来讲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一定要相互探讨、沟通、交流才能解决。同时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老师如果把全部任务留给自己去解决,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适当的、合理的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反馈与调控阶段
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大。 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方面的 设计极为重要。平时老师应该多通过QQ、MSN、E―mail等通信 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利于所布置任 务的完成。
(四)效果评价阶段
恰当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能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制定考评方案时老师要解放思想,不能只盯着分数,应更多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 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实例
下面笔者以实验“对等网的组建”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等网组建”是学习完局域网技术章节后需要完成的一个实验,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需要给出这个实验任务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阶段
学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已经具备了局域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对网络设备及网络组件的配置安装有了理性认识,并且对 组网有一定的兴趣,这个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任务:把实验室20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能相互 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 实验设备:交换机、网卡、网线。 操作系统:Win2003 Server。
(二)合理分组阶段
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于一个班有40名学生,而实验室中计算机只有20台,因此我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 组有10人左右,每两个人共用一台设备。每个小组都能有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
(三)评价阶段
在每个小组讲述完自己的方案后,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评 论,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准备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准备不好的或不认真的小组同学进行必 要的批评指正。
(四)完成实验及总结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完整的实验方案。当学生完成布置的实验任务,教师应对各实验小组进行点评,主要对他们的存在的问题,实施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引导他们去思考,加深其对“对等网络组建”实验的认识,形成技能。
关键词 高职 项目化教学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经验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大多以本科教材为基础,从中删去一部分内容后作为高职教材来使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变成另一种情况,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前者占有很大的比例。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理论基础
项目化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项目任务,需要学生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项目实施并检查评价整个过程。项目化教学就是这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强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和贴近度,能有效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强调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尽可能与未来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因此,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方式实施教学,则会使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重组他们所学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小组学习,学生各自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符合项目任务要求的设计方案;(2)项目化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还是能够使用的产品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3)项目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分析问题。
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1)教师应当在教学前充分做好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准备工作,这是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要贯穿实践操作能力这条主线,借助于软件和网络两个方面实验入手,实现教―做―学立体性成效。在理论知识运用方面,应当注重实用原则,不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奥,要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
(2)有效开展教学内容的分解工作。熟悉教材,将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为一个大任务,对大任务按照内容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实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教学项目任务、教学案例与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不仅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知识性目标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还要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性、自主性、生动性、操作性、综合性的目标。
(3)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序化进度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由教师对教学项目基本知识以及目标任务进行简要讲述,接下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互动,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具体的细节与操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在设计出解决方案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开展全班交流活动,对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让学生开展项目任务的操作。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任务后,教师还要以项目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进行评判,指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对其中良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介绍。通过深入的研究、讨论与分析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自身各种知识的融合也更为紧密,对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项目化教学评价
4.1评价的基本原则
采用项目化评价方式实施考核,考核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评价依据;对个人或小组项目考核时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方案的制定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容;项目评价时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结果评价”、“总体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
4.2项目评价方案
各项目累计得分加上期末答辩得分即是学生的最终得分,两项分值比例为70%:30%;学生的项目评价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分值比例为20%:20%:60%;每一个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项目实训测试”和“项目总结汇报”两部分组成;期末的项目答辩由系部统一安排,答辩的方式为“汇报”和“提问”。
5结束语
总的看来,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及支持服务均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项目化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使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结构更完善、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青.《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2(5).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计算机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要求劳动者掌握越来越多的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应具备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了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外,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原有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网络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对困难,造成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
1.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某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不多,认为使用Internet浏览网页和收发邮件与信息就是计算机网络,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了解或忽视了计算机网络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法是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网络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给出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目前的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成为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瓶颈。
3.学生未来目标不明确。宽口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灵活性,同时增加了知识量,要求教师授课知识范围大,同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深度。一般的应对方法是增加理论知识的比重,辅以适当的实践,以理论知识的不变应万变。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毕竟有一定范围,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不能只重理论而轻应用。
二、科学制定教学大纲,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要合理规划教学大纲,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同时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
计算机是发展、更新很快的学科,而网络专业在近年来发展得更迅速,教学内容应能及时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并且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内容过多过杂,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熟练掌握网络教学设备
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的骨架,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应用,是学好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增加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变,但是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还相对薄弱,特别是设备的购置和更新环节。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更新速度比较快,即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授了大篇的交换机如何使用配置,一般故障的表现特征,面对故障如何处理,但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过,甚至没有见过真实的交换机,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讲授无异于天方夜谭,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四、职业学院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新世纪,社会急需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职业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则正好适应了时代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场地。计算机网络是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验与实践教学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若实验教学没有搞好,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则成为纸上谈兵。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时代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必须改革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改革实验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关于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改革与建设的建议
1.计算机网络实践内容的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分配上,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大,面向就业和深造需要,精心选择实验项目,考查应该更注重实验的过程而非结果。由于计算机网络在管理类专业的地位限制,实验设施往往难以全部到位,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模拟工具可以起到良好的替代作用。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与实验中要适当增加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知识的比重,督促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遵守信息安全规范的习惯,充分掌握各种保证信息安全的方法和技巧。
2.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14-0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它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三年制高职的模式,它应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下面笔者以自己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为例,来谈谈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问题
1 专业建设思路
需要充分结合五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造与专业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分阶段培养的教育过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类实验实训条件,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努力构建技能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2 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以及后续的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站的构建、维护、运营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等。
3 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兼顾职业认证需求。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又包括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及职业技术技能课;选修课一般成对列出,要求学生在课时相同的课程间二选一;实践课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训练。
4 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相关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时间优势,并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综合化,努力构建职业能力分阶段发展的教育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鉴于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层次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教学方面以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代学,以做代考、工学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瞄准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进行计算机拆装、办公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制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实训。
5 教学管理
1)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任课教师研究、讨论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案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2)选聘有水平、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任课,每学期期中都要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进行监督指导,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总结教学效果。
3)制定辅导、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说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5)不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术讲座,扩大教师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6)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成绩纳入教师测评体系。
6 实习实训情况
6.1 专业实验室建设
1)建立了专业技术专用机房:机房配置优良,性能卓越,且外联入网。该机房除承担本专业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网页制作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办公自动化、微机实训任务。
2)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脑供学生练习拆装,又购买了网线钳、测线仪、剥线器、万用表、交换机、网线及水晶头等设备器材供实训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6.2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学生的生产实习。
2)将一些企业发展成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而学校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这样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关系也更加稳固。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和日常管理,还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置亦要侧重实用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五年高职学院的专业师资比较单薄,但可以通过与其他分院合作甚至校外合作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搞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紧跟技术前沿,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本专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以上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构想,希望能以此为例对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自立项以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总结,再接再厉,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 自我发展 职业规划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网络人才需求亦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亦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良好形势,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实现自我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解密结合的学科。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要素。[1]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等至少一种认证。此外,学生还应系统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应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环境的配置与管理,企业网络的日常维护,以及企业网络的构思、设计、实施与运维等,能配置主流网络设备,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具有基本的网站管理及网络编程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张扬和缺乏自信的矛盾组合: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比起“80后”有很多不同。他们追求时尚、前卫,有独特的个性符号。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感受到高考失利所带给他们的内心压力和阴影,对第三批次B段这个级别的不认同感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自我的不认同和对学校的不认同,从而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
(二)追求平等、尊重、公正和关爱的价值取向:由于高考失利或其他原因,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不高,但又有很强的自尊,希望老师能平等地对待他们;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他们对于公平公正的意识相对较高,但容易产生社会、老师、家庭对其不公的感觉;希望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以帮助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三)目标的普遍缺失和职业规划的迷茫使自主学习成为难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这种目标的普遍缺失和迷茫的状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学习哪些知识,甚至是认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毫无用处,盲目沉浸在校园的安逸生活当中,在当前这种空前的就业压力面前,既无奈又无助。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网络时代使大学生活变得没有规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我们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正在一步步地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是如此,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和资讯,学习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如今已不再是上自习室和泡图书馆才能学习的时代了。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也在一步步地把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带入一个狭窄的缝隙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奉献给网络,对于其他类型的校园生活缺少积极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废寝忘食”地上网使得生活变得没有规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变成引发宅男宅女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大学生体质下滑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现状相去甚远: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很崇高的理想,希望在未来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但其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求,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造成他们容易陷入沮丧和消沉当中。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
三、实现自我发展之道
(一)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陷入一个盲目追求职业技能学习的误区,认为理论知识学与不学都无所谓,把技术学到手将来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舍本逐末,不可取的。真正的人才需要运用理论中阐述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更加灵活地驾驭自己的技术,最终去解决问题。因此,学好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扎扎实实地打好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事半功倍,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素养是最好的“就业证”,也是职场发展的“快捷键”。[2]做为一名即将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人员,除了过硬的技术,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要。综合素质通常表现在一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得体,与人交流过程所使用的沟通技巧和礼仪。这些细节有时往往会在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这就要求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员树立终身学习[3]的理念。这是网络技术人员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良好。终身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类进步的需要。通过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
(四)适当地用证书检验自己的能力:中国就业现状表明,证书是一种评判个人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获取一些有说服力的资格证书或是参加一些重要比赛所取得的获奖证书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获得这些证书的同时,对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可以适当地用证书检验自己的能力,但要注意其专业性和可信度。
(五)明确专业角色的自我定位:我们所使用的互联网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如今它跟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以前,有没有互联网的影响并不大;而互联网普及以后,如果有一天家里的互联网不能用了,人们便会开始不习惯,生活就变得不像从前那般平静,这就是互联网给家庭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进入互联网,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在这个网络当中扮演一个叫做用户的角色,而用户就是计算机网络里面一个最基本的角色。
网络分为七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实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网络中所从事的工种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个做综合布线的施工人员,他在网络中就扮演了一个实现用户与互联网连通的物理链路的创造者,把用户的计算机和用于访问互联网的交换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需求。而一个运营商的网络管理员在这个网络之中就扮演一个实现授权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管理者的角色,诸如此类。由此可见,学生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就能决定他们未来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工作当中担任的岗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需要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去不断地挑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柳青.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技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948-01
Discuss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LIU Xin
(Computer Department,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ing 8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he technical major’s core curriculum ,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uter specialized knowledge raise system, the experime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mputer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quality of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cides this curriculum overall teaching quality directly. According tothe current teach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s the 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 curriculum openning experiment projec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gives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 specifically in the later’s experimetal plan.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tal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Internet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新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校在讲授这门课时,着重于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所以最后学生学得似懂非懂,且很容易遗忘。计算机网络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一套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运行在各种具备独立功能的硬件和软件上,通过成熟的协议规则进行高效可靠地通信的有机体,从硬件、软件、通信几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及应用技能的提高进而又能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认知。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 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是民族类院校,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相对较为弱势,相应的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投入较少,实验室的工作较为薄弱,由于缺乏实验环境,几年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多是偏理论轻实践,。由于缺乏实验教学的支撑,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整体构成,更谈不上与实际相结合。对网络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空洞的层面。再者,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于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只是单纯的在PC机上装上相应的软件就可操作,计算机网络实验需要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更高的技术支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关系,组织管理,实验项目的可操作性,可行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实验难度更大。
3 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方案
随着我校对实验室的大力投入,在我分院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我们基于实验室的硬件环境,设计了与教材同步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实验都是在华为3COM公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系列产品上完成的。开设了TCP/IP协议层的实验及网络工程常用技术的实验。(见表1)每个实验都需要三个阶段来完成,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三个阶段。实验准备:教师先写好实验指导书(提供学生预习实验、作实验用),课前教师应对实验设备作相应的检测调试,确保设备的完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难点重点做好标识。学生应该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认真的预习。
实验过程:上实验课时先由教师简明扼要讲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再让学生进行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由学生自主研究讨论解决,教师作启发性提示和引导。(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做演示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应形成书面形式的报告。实验报告总体要求以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及心得体会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意见。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给出相应实验成绩。
在实验过程中以分组进行,每组按成度差异相互搭配,每个学生一台主机,6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组与组之间由学生自己构建成一个独立的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又可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互联。通过分组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硬件环境下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网络设备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分组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体现相互学习研究及团队合作精神。
4 结论
本文所给出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案,已经在我系逐渐得到实施,并且通过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明显,一是学生对原本枯燥的原理有了学习兴趣,二是对网络协议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统,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其他相关课程学习。
当然,本实验方案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的增减实验内容,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性的布置RIP、OSPF等路由协议的内容,相关FTP 协议的实现设计、网络流量的分析设计、包过滤防火墙设计、Proxy的实现等实验题目,因材施教,形成阶梯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骏.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与方案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
[2] 金尚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关键词】应用技术 高技能 人才 培养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补充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促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用技术性专业技能人才是解决一线工程实际问题的生力军。这类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有显著的差异,更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高技能人才注重的是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但是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绝大多数是以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本文从实际出发,就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分层进行阐述。
一、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技能型人才注重的是应用技术。在培养这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让人才能够掌握全面的应用理论与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为目标,建立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操作的课程体系,以此充实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众与经营”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上,应该注重课堂理论性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促使职校学生在更多时候能接触到实训课程,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实习实践中心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中,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可以与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实践。通过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让培养对象能够直接参与企业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上的实践;在“大众与经营”相结合的教学中,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可以建立特长工作室,针对培养对象在硬件安装、软件调试、相关工具的实际操作等方面为特定的群体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外,校内还可以设置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操作比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组织特色社团、兴趣小组,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培养对象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尽可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企业化、教学环境的真实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即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模块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突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另外,应该实现培养目标的充分渗透。因为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培养对象来完成的。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培养对象对培养目标定位的接受与认可程度。这样才能让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对此,教师应该通过鼓励、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二、以更新教学体系为基准,逐步完善教学原则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在教学中需要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总体结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一般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工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硬件产品售前和售后服务、企业网站开发等)来注重人才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操作能力上的综合性培养。例如,计算机网络应用工程的职业岗位就要注重网络设计与施工能力、网络软硬件配置能力、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就需要注重网络软硬件配置能力、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硬件产品售前和售后服务应注重网络硬件性能理解和理解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推销能力、社交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企业网站开发应该注重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而上述四种职业岗位都需要学习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通过实训基地、稳固的企业合作、针对性的人才输出以及科研项目的积极参与等措施来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拉近培养与工作之间的距离,注重与相关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强化面向工作的原则;应该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注重能力培养;应该根据每一个培养对象在现有技能、素质水平、道德素养上的基本情况进行能力的提升、素|的提高、道德的更完善。这样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实际要求、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要,建立动态性的课程体系。
在坚持上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应该突出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能力上的培养。这是因为: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培养对象对知识、技能的获取不再仅依靠书本、教师与朋友,培养对象可以依赖网络获得大部分知识,对此应该培养人才的网络自学能力。对此,教师在深入企业项目式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开展任务性教学,让培养对象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络上获取知识,让学生上网搜索信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回答问题,完成作业。
三、注重培养对象职业素养的提升
要想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不仅对其能力、知识结构有着明确的要求,还应该注重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相关的行业资格认证。
对此,职业学校教师可以针对目前培养对象职业素养的情况,开设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等专业性的素质课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示范性、榜样性、领导性作用。教师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态度去感化人才,让人才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培养对象的关怀与爱护,了解对象,进行循循善诱的、针对性的教学,并努力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更加合理的考核评价
由于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面向社会的,人才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应该由学校作为评价的主体,还应该由企业进行评价,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方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任务书的考核评价形式,要求学生结合实训、自学等多个方面的学习成果,自由地创造性地完成考核,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培养对象的实践创新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针对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为我国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梁倩.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08):107-108.
[2]周伟.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1.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语水平(foreignlanguageproficiency)呢?拉多认为外语水平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巴克曼认为拉多的解释一没有说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没有提及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震动。他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在形式上可能;
1.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可实施的程度;
1.3确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1.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后来,卡内尔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四部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ˉ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随后,巴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ˉ生理语言机制。实际上,语言因为有着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造成了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交际规则,因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更有针对性。文秋芳先生在其著作testing&amteachingokenenglish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在以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英语教学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份大纲。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份大纲的突出之处在于只规定了语法教学内容,而没有词汇表,更勿论其他。而85《大纲》和86《大纲》,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语言观,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99《大纲》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从这几个大纲的变迁来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用工具所应该具备的实践性要求,并且99《大纲》明确地提出了适应这种要求的具体目标。 转贴于 在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提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在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一方面要把外语应用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即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上将产生变革性的作用。
2.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软件环境;具备良好英语专业素质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从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第一个条件基本具备,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广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软件环境还相对落后,一是丰富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二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件制作水平还很差;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一方面具备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在计算机操作上稍强,但是又不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并且这方面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
在改革实践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是以课堂为主,计算机教学(comˉputeraideditruction)为辅。这种英语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式的老师讲授,不同于传统的是,多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工具。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老师不但要靠声音、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还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把这些信息更直观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
由原先的板书到直接视频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扩大了信息量,并且内容也由老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到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computeraistedlearning),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增强,同时又能保证知识要点的及时传达。其次是计算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水平的高素质学生,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的英语教学课件中广泛涵盖。
最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载体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纯粹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极限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把原本书本上、黑板上的东西变成了平面文字通过网络进行搬家式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无法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有的应用性,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因此,远程英语网络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革和发展。创设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形式,会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教育学研究表明:当教育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高、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