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数学培优辅导

高考数学培优辅导

时间:2023-09-18 17:33:16

高考数学培优辅导

第1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118-02

收稿日期:2012-02-06

作者简介:潘小军(1972-),男,四川蓬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各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得以加强,专业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增加,日趋接近国家规定的师生比1∶ 200的目标。但还是普遍存在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高校80%以上的辅导员年龄在35岁以下。年轻辅导员虽然能缩小与学生的代沟,更容易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但经验缺乏,成为工作中的一大“软肋”。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现在的辅导员队伍专业结构十分复杂,多数不具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多数辅导员只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具有高级职称者凤毛麟角。李建平对福建省20所高校的辅导员职称情况的调查结果是:初级职称的为421%,中级职称的为278%,高级职称仅占89%,其他的占212%。四是性别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多数高校无视学生的男女比例构成,女性辅导员的比例多在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

2.人员流动性大

李建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工作1~4年的占718%,5~8年的占191%,9年以上的占91%。从这些统计数据来看,辅导员队伍具有很大流动性。很多辅导员并不是真心想做辅导员,而是以此为过渡期,等遇到合适的机会再转为专任教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辅导员专业性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不少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存在偏见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另一方面是有些高校受自身条件所限,对于辅导员继续深造和职称评聘等待遇上没有优惠政策,导致一些辅导员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和职业优势。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和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导致很多辅导员没有提高工作水平的动力,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乏力。

3.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缺乏完善的选拔机制。现在多数高校选拔辅导员采用公招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多是教育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考试难以全面考查选拔对象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道德品质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缺乏对辅导员业务素质的考查,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团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贫困资助等工作的考查。二是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对辅导员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梁金霞对全国17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高校没有制订辅导员进修培训计划。有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仅限于学文件、听报告,缺乏业务针对性和创新性。三是缺乏严格的业绩考核机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没有量化,“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直接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四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流动机制。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好。“职业化”要求辅导员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专心本职工作,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这应该成为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当然,对于正常的职务性流动和因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人员的流动也应予以鼓励。

4.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滞后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解决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缺口问题,选聘辅导员时放松了专业要求,有的高校甚至把辅导员岗位当成不能胜任教学任务人员分流转岗的主要渠道。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都应有自己侧重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把辅导员工作当成终身追求的事业。但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强度大、时间长,而收入却偏低,同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受科研成果少的影响而难以入围。由此,导致很多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干上几年就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千方百计跳出这支队伍。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教学队伍建设、科研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深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真正了解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意义和作用。只有树立对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在政策制定、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

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考核管理、待遇提高、职称评定等问题,解决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困难,给予辅导员身心关怀,使他们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和心灵的归宿。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优秀人才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才能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2.建立辅导员准入机制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执行,建立辅导员准入机制。可以实行辅导员职业准入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改变把辅导员职业看做是一个没有专业性要求的就业机会的观念。在人员选聘时应突出辅导员的专业要求,明确规定接受专业教育培训的最低学历,明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具体内容,重点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专业选拔优秀毕业生来做辅导员。实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从业人员资质,而且具有巩固职业信誉、提高职业声望的明显作用。

3.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

各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高校和辅导员要认识到培训既是辅导员的权利,更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继续教育,每年要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在岗培训,系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为辅导员提供政策和资金,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向专家学者型发展。高校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为辅导员举办集体讲座,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和国内外学习考察等活动。

4.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

高校应对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具体内容、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增强对辅导员职业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规划,完善工作考核制度。要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操作细则,尽可能将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有效量化,实现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工作绩效、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核,使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有章可循”。同时要明确奖惩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联系起来。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保证辅导员队伍长期相对稳定。

5.建立科学的辅导员流动机制

强调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主要是强调职业的规范化,而不是终身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流动机制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法则同样适合辅导员队伍建设。所以,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任期满后,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和考核结果合理地予以分流。若本人适合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工作,学校要把他们作为学生思政工作骨干加以培养;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校应选送其参加进修深造或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业务指导,使其尽快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素质优秀的辅导员,学校还应将其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予以重点培养,而对考核不合格者应予解聘转岗。建立科学的流动机制,可以实现辅导员队伍流动的良性循环,确保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中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 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职业型、实用型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同时肩负着提高技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入学的第一教师和指导者,与学生形成了最基本、最重要最微妙、最活跃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够促成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能够在学生及家长中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对于建设现代化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快了高能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虽然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其发展速度快,因此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地增长,因此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为了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学生管理的队伍增加了大批的年轻辅导员。虽然辅导员的数量能够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但是由于年轻辅导员众多而导致辅导员队伍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其一,辅导员年轻化。许多高校所招聘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年轻的辅导员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因此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管理学生以及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缺少管理学生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对高职辅导员的职责认识不足导致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传达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而不是沟通的协调者。同时,由于年轻辅导员缺乏人生和社会的经验而判断能力受到局限,因此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其二,高职辅导员人数偏少。按照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师生比应为1:200。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导致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数量还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一些院校还存在一个辅导员管理着三四百人,严重影响辅导员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指导和管理学生。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导致与辅导员在休息日也要为工作的事情疲于奔命,导致多数辅导员家庭矛盾激化。

其三,辅导员学历、专业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基本上是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虽然这些年轻辅导员基本上能符合国家的要求,但是距离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辅导员专业结构上虽然很多毕业于思政等相关的专业,但是综合知识水平还不够,而且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由于这些年轻的辅导员都是近几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经验,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政教育专业的技能,不能够及时地解决新形势下存在的新问题。还有的老师只是委曲求全,其他专业的老师因无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能俯下身去做事,混一天了一日的想法比较严重。

其四,高职辅导员缺乏自我认同感。目前,由于高职辅导员数量较少,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致使辅导员工作疲惫,成就感低。辅导员工作事情繁杂,工作量大,工作的目标性低,工作跟在学生后面,辅导员自我认同度低。难以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五,高职院校辅导员流动性大。作为高校辅导员,自身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要求他们要经过长期的磨炼,而且辅导员队伍的形成也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由于辅导员个人目标前景不明确,流动性大,还形不成梯形结构的辅导员队伍,不能形成高质量的稳定的高职辅导员队伍。现行辅导员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于是很多的大学毕业生为了能够进入高校工作往往是以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很少有人能够安心地长期地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做。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行人员。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大学阶段,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建立一只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因此,培养和加强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首要重视的任务。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对策略

构建和完善学习培训机制是建设优秀辅导员队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构建平台来培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必须从根本上大力加强自己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科学合理地招聘高质量的辅导员,注重培养和提高新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了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制订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机制。而且高职院校需要制定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评价机制。另一方面,作为高职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项必须能力,更好地胜任辅导员工作,并有效地辅导和管理学生。

2.1 学校层面

其一,配备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素质相差较大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这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特点,因此,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队伍。为了确保辅导员工作的质量,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1:200的比例配备学生专职辅导员。我校实行按年级划片兼顾条线工作的原则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同时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比例确定岗位数。

其二,重视高职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知识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工作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影响高职院校能否高质量的培养合格学生,所以,各高职院校必须特别重视辅导员培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各项能力。首先,建立辅导员岗前培训制度。对于新聘用的辅导员上岗之前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合格证的辅导员才能持证上岗。还应以多种形式培训解决当前新辅导员提升自身技能的优良途径。其次,形成培训机制。建立定期职业培训和不定期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同时要分层次和分形式进行。定期职业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政策水平和处理日常实务的能力,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及加强政策、文件和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能力;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主要是对所带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马克思基本理论、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进行培养。

其三,重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为了改变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的现状,学校应当选拔一些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在职进修或者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为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着力进行辅导员队伍业务骨干和教育专家的培养。同时为了鼓励辅导员开展科学理论研究活动,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外,还要将辅导员的科研情况纳入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考核中,在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的同时也激励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此外,为了提高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还要引导辅导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以上的措施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工作。

其四,建立辅导员队伍管理评价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着重考察辅导员带学生的数量、工作的实绩、教学科研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等内容,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激励措施。考核优秀的可提前晋升,并给予再继续教育以及科研机会,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任合同, 逐步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并且开展一年一度的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从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大力进行宣传。

2.2 高职辅导员自身层面

首先,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能掌握所带学生专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需学习包括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以及必需的语言学、文学艺术、现代科技知识等等,以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要学会培养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心境,在工作之余加强身体锻炼,将身体的各生理要素调节到最佳状态,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繁杂的学生工作中。善于统筹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缓解内心压力,以良好的形象、活泼的性格、积极的态度、高尚的人格塑造自己,感染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发展。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事业来完成。去南京参加高校辅导员提升班培训,只有10%的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

最后,热爱自己职业,规划自己前程。认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放弃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跳板想法,不仅把它作为一项职业,更要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所在,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在教会学生各项能力知识的同时,也从他们中学到东西,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3 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重要保证,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除了通过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外,学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激励辅导员实现能力提升。因此,高职学院各级领导应当全力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对待,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积极培养,使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挑战,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黄道平.谈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4(6):65-66.

[2]胡建新.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和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3]黄学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4]严国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2-66.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职业化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33-01

高校辅导员在教师中有特殊地位,他们承担了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组织创建及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都给与了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顺利发展,国家还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给与具体指导。推进高校辅导员朝着职业化道路发展是顺应时代的行为。

1 创建科学严谨的辅导员准入机制及培训制度

1.1 创建科学严谨的辅导员选配制度

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文件指示的比例选备辅导员,所有学院和年级都需要配备对应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在挑x辅导员的时,务必坚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让辅导员选拔过程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同时,除了要注意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政治思想素质以及对应的学历要求以外,还需要灵活把握年龄标准与辅导员备选人员来源的多样化。只有在结构上有话优化辅导员队伍,才能保证整体队伍的高素质。

1.2 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高校辅导员具有老师及干部的两重身份,因此对他们应该提出不同于普通老师的素质要求。辅导员应当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参考其他行业的准入要求,笔者认为可在高校中推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对辅导员来说意味着其是职业资格得到了专业认可,同时还可以提升社会公众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进而激发辅导员在工作发挥更强的积极性。

1.3 构建完善合理的培训制度

通过参加培训,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可以得到高效提升,让他们可以更快地融入竞争环境。在创建培训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充分的重视,使得培训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在实际培训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辅导员不但要参加短期培训,例如,主题培训、系列沙龙以及专家讲座,还要参加长期培训,例如,攻读硕士、挂职锻炼以及外出考察等。给予辅导员自主选择的权力,让辅导员充分感受到培训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创建合理有效的辅导员待遇保障机制

从合理改进辅导员待遇这一方面着手创建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能满足辅导员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她们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

2.1 提高辅导员的物质待遇

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础来源是薪酬。所以,提高辅导员物质生活待遇的基本落脚点应在提高薪酬上。首先,要重点考虑从薪酬机制设立的公平性这点上优化辅导员薪酬待遇;其次,要从优化薪酬结构体系的角度来改善辅导员的薪酬待遇。第三,在不断改善辅导员薪酬待遇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辅导员的物质待遇,要多方面为辅导员提供优良的福利待遇。高校为辅导员创造的优良环境,提供的优厚待遇学可以让辅导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组织给与的温暖,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2.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正常上班时间。为了保持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还需要考虑给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氛围。高校要重点考虑在辅导员的两大主要工作场所:办公室与学生宿舍值班室,配备相应设施,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照顾,这样可以让辅导员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体贴与关怀,加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3.1 确保考核评价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考核辅导员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辅导员具体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其次需要具体考核其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此外,为了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还可以采取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定期考核;让辅导员和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进而多方位掌握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

3.2 采取定性定量的考核手段

具体考核中,可量化的方面就采取量化考核手段,例如,辅导员与学生实际交流的次数,检查学生宿舍的实际次数等等。而另外无法量化的指标,可采取定性的考核手段,例如,辅导员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类能力可以从好至坏分级打分。

3.3 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在考核过程中,应让辅导员了解具体的考核过程、所使用的考核方法和标准,让辅导员做好心理准备。另外,考核人员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情绪,应从客观角度进行考核,确保考核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才能让辅导员认可。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对辅导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因此,强化辅导员职业化培养是必然之路。为了更快的让辅导员转型,高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待遇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在保障辅导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让他们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完善的机制能够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还能让辅导员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对自身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进而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蒋慎之;周贤君.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理论,2013/06.

[2] 蒋慎之.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及目标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

[3] 顾晓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探析[J].江苏高教,2008/05.

第4篇

“一对一辅导”,全称“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即一位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的授课辅导。从字面上理解,一对一辅导与中国传统的请家教辅导是一个意思。随着中国父母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家教行业逐渐规模化、产业化,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大班化的课外辅导班也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融合国外个性化教育理念和公司运作产业化模式,一对一辅导成为近几年校外辅导的主流。但是,高昂价格的合理性、名师招牌的真实性以及辅导的效果如何让许多家长举棋不定:不参加吧,怕孩子因此而掉队;参加吧,怕被骗了钱又耽误时间。应读者要求,本刊日前对一对一辅导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

如今,如果你是家长,如果你的孩子马上要参加小升初、中考或高考,那你不可能没听说过“一对一辅导”,如果你真的没听说过,那你肯定看到过老师或别的家长惊讶的表情。此话没说过头。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无处不在的一对一辅导的广告,“个性化教育”“快速提分”“名师一对一”“重点中学名师授课”,让你躲都躲不开;手机短信、街头传单、网络弹窗更是轮番轰炸。家长见面会问:“你家孩子一对一了吗?”家长会上老师会提醒:“不行就找一对一吧,别耽误了孩子。”总之,没有参加过一对一辅导,你就OUT了!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没有碰到一个真正了解一对一辅导的家长,大多数家长反问记者:一对一辅导靠谱吗?价格合理吗?效果如何?所谓个性化教学究竟指的是什么?

价格没有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事一对一辅导的多为规模化培训机构,有的还是全国连锁,但没有规范的价格标准,而且都高得吓人。

家有初三学生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咨询过四家培训机构,其中两家收费每小时120元,一家每小时200元,还有一家VIP课程每小时收费260元。他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如果他的孩子一天上课两个小时,一个暑假下来得两万元左右。

家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赵女士说,针对小升初的一对一辅导价格大致为每小时150~200元,没有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也可以跟培训机构讨价还价。“培训机构通常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做测试。他们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培训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配的老师不一样,收费也不一样。”赵女士说。

记者的一位同学曾在郑州一家培训机构就职,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他道出了一些内幕。他透露,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都是按签约的总价来算提成的,个个能说会道,经过专业培训,对家长的心态研究得很透,会千方百计让家长多订一些课时,多报一些科目。一个单子花上两三万很正常。至于价格标准,国家没有规定,各机构都是相互参考,自行定价,而且随机性很强。为了吸引家长多订课时或为了在竞争中打压对手,也会打折,但不会让利很多。针对小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每小时不会低于120元,针对初中生的不会低于150元,针对高中生的不会低于200元。“再说,培训机构报价时已留有足够的虚头,等你砍价。这也是一对一辅导价格超高的原因之一。培训机构之间也在打价格战,相互提防着,对市场价格都特别敏感。”这位同学说。他听说过郑州有家培训机构最高报价每小时上千元,不知是真是假。

对于一对一辅导费用过高的问题,开展此项业务的“学大教育”副总裁邓强认为,个性化辅导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收费,如果孩子情况是短期的,那么费用并不是很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费用相对会高一些。

记者了解到,开展一对一辅导业务的机构大致分为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两类。全国性的有学大、龙文、巨人、学而思、京翰、安博、新东方、精锐、聚能、优胜等。这些机构网点众多,个个自称是一对一辅导和个性化教育的领导品牌。学而思、京翰、学大、巨人等机构已经进军全国数十个城市,拥有数百个学习中心。龙文教育近年发展迅猛,截至去年年底,已在全国55个城市设立教学点1000多家。地方性的一对一辅导机构更是数不胜数,几乎每个地级市和省会城市都有若干一对一辅导品牌。

之所以一下子冒出那么多一对一辅导机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根据教育行业投资分析数据,2011年前9个月,在美国上市并涉足一对一辅导业务的4家公司营业收入均超过1亿美元,分别是新东方(5.4亿)、安博教育(2亿)、学大教育(1.7亿)、学而思(1.2亿)。前9个月利润同比增速则分别为新东方(65.49%)、安博教育(27.77%)、学大教育(56.19%)、学而思(51.54%)。其中,一对一辅导业务贡献了不少利润。

名师都是幌子?

“名师指点”“重点学校一线教师查漏补缺”,这几乎是所有一对一辅导机构对外宣传的一致口号。实际情况如何呢?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到一家培训机构暗访,被告知这里的师资都是本市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记者问:“国家有规定,禁止公办学校的教师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这些老师不怕被处分吗?”招生人员不屑地撇撇嘴,说:“谁不想业余赚点外快?他们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假期出来讲课,谁管得着?”记者再问:“那不会风声紧了他们中途断课吧?”招生人员笑道:“绝对不会!有合同约束着呢。您想啊,他们在学校老老实实上课才拿多少工资?还抵不上在这里上一周课的收入呢,孰轻孰重,他们自己会掂量。”

记者从培训机构内部人员那里了解到,公办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出来讲课的情况是有的,但不会太多,更多的是离退休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有的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但经过公司的包装培训,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名师。从成本控制上也很好理解,现在一对一辅导机构竞争很激烈,名师没那么多,真正的名师要价高,用不起,而且真正的名师宁愿去上大课,挣得比一对一多而且省事。

郑州某重点中学教务处主任认为,在职的优秀教师去一对一辅导机构兼职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名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没有过剩的在职教师;其次,重点中学的优质资源和名校效应导致生源过剩,学校的优秀教师都是满负荷运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兼课;再次,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允许他们出去兼职。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张锋老师说:“一对一辅导门槛很低,三五个人,租间屋子,摆些桌椅,发点传单,或者在窗户上安装一个发光字幕招牌就可以招生了,一些家教中心的学生,也开始打出一对一辅导的招牌了,其实和以前的家教没啥本质区别。”

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尹雄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说:“巨人学校搞大班培训所用的师资很强,但是转到一对一辅导后,用这些老师成本太高,家长也承受不起,所以常到清华、北大请一些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辅导尖子班学生。这些学生素质非常高,但是不太会讲课。”

目前,一对一辅导正处于快速扩张期。2011年底,信中利资本集团向龙文教育投资4.5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教育服务产业最大的一笔股权投资记录。快速扩张之下,分支机构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包括学大、学而思、新东方、龙文教育等在内的全国性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据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介绍,龙文教育将投巨资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但是,通过公司的封闭式强化培训,能否培养出名师?培养出的是忠于公司企业文化的优秀员工,还是熟悉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这本身就颇受争议。

花钱能买高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许多一对一辅导机构在招生接待处的墙上布置了醒目的板报,张贴着各类高分案例,有的有名有姓有照片,有的甚至有就读学校的名称和班级。当记者提出电话联系其中几位时,均被招生人员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

家长杜女士告诉记者:“商家的广告宣传不能信!那么多学生,花了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总会有一些是有效果的。效果好的,公司就拿来做样板,效果不好的,公司就会把问题推到学生身上,说这孩子怎么也学不进去,培训机构没有责任。家长没办法,只能吃哑巴亏,怪自家孩子不争气。”

家长陈先生则透露了更黑暗的一幕。2012年郑州中考分数公布没几天,某知名培训机构就私下散布消息,总分600分以上的学生,无论是否曾在该机构参加过培训,都可前往该机构领取3000元奖金,条件是留下分数条复印件,上面的考生信息供机构做广告用。随后,郑州的一家报纸就登出了整版的“喜报”,列出高分考生的姓名、考号、分数——当然,这些考生统统算作该机构的学生,一副桃李满天下的架势。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明真相的下一届学生的家长慕名前往,争相报名付款。

家长花大价钱让孩子参加一对一辅导,说白了就是希望拿钱买高分,但实际上未必能如愿。杜女士的儿子今年中考前参加一对一辅导补习英语,但两个月后,孩子在班上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反而下降了。杜女士找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她,一对一辅导见效不会那么快,要有耐心。“像养花那样,慢慢等待花开。”中考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杜女士儿子的英语成绩又有下滑,而没有参加辅导的科目反倒维持在原有水平。

孔老师是杜女士儿子的班主任。她分析道:“一对一辅导听起来很响亮,但辅导的内容大多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是重复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复习计划,有的学生因负担过重、学习倦怠而导致课堂精力分散,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家长花了高价钱,学生补了课外丢了课内,岂不冤枉?”

孔老师希望通过本刊提醒家长,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一对一辅导,家长不要盲目跟风。从教师的专业化能力、职业责任感到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学校都优于绝大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学生每天至少有七八个小时的在校学习时间,课外还得做预习和巩固练习,更需要参加一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除少数特殊情况外没有必要参加一对一辅导,过重的负担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适得其反。

什么是个性化?

一对一辅导打出的旗号是“个性化教育”,那么,个性化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东西方基础教育都在倡导个性化教育或个性化教学,力图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但在我国,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普遍实行大班额教学,影响了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得一些尖子生或学困生得不到充分的关注。社会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一对一辅导机构宣传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正迎合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一对一辅导机构所标榜的个性化教育,却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忽悠家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对于(一对一辅导)这样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家长们当然是欢迎的,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分数嘛!而教育机构也认为,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案,并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这就是个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了。但以提高学生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为目的的一对一辅导,并非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只是把学生培养成考场上的高分者。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一对一辅导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也与减负的精神背道而驰。”

熊丙奇进一步解释道:“李政道先生提倡一对一精英教育,他强调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现在的一对一辅导,则只学答,把学生回答标准试卷的分数从50分提高到80分,就是硬本事。他们要真的搞个性教育,激励学生探究、创新,只怕家长反而不送孩子去了。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应该强调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要分析学生的个性,这和分析学科的弱项是两回事,要创造环境鼓励其个性发展,音乐好的就选学音乐、美术好的就选学美术,而不是放弃兴趣主攻中高考相关学科。”

洛阳某重点中学资深高三班主任白老师说:“个性化教育应以提高人的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对学生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但是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所开展的一对一辅导,仅仅是一种学科学业辅导,并且应试的成分比较大。一对一辅导不等同于个性化教育,它们完全是两回事。”

学业规划专家张恒亮说:“一对一辅导说到底是市场行为,这不能全怪培训公司,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家长的选择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出发的。每个学生都有其天赋和特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个性化教育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职业潜能及生存发展的素质,从而实现各归其位,人尽其才。”

第5篇

关键词:延吉市 课外辅导 教学

随着人们教育消费观念的增强,课外辅导行业呈现出逐年发展的态势。据《2013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课外辅导在家庭月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增长。月支出在500―2000元之间的占近30%,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54%,较去年的50%略有增加。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延吉市包含高中课外辅导的培训学校有三十余家。课外培训学校已成为影响延吉市高中生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对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有利于高中课外辅导教学发展的建议,使得高中课外辅导成为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一、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火热的原因

延吉市培训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培训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空间狭小、采光差、多媒体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延吉市培训学校在教学环境方面虽然存在不足,但仍然能吸引大批高中生参加课外辅导。高中生热衷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以提高成绩为最主要目的。第二,课外辅导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三,课外辅导学校教师年轻、有活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各个培训学校受市场影响,广告宣传力度大。

二、延吉市高中课外辅导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1.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课堂纪律差,过分依赖课外辅导、在学校厌学等问题。部分教师则表现出责任心差、教学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

第一,延吉市课外培训学校中教师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以某培训学校为例,学校共有教师62人,其中在校大学生有53人、全职教师5人,在校大学生占全部教师的85%,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培训学校教师任教的目的,48%的教师以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35%的教师以提高自身能力为主要目的。由于任教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工作态度必然存在差异。

第二,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中,85%的学生在其所在普通学校中属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90%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目的明确,绝大多数以提高成绩为目的。但通过访谈了解到,有极少数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目的并不明确,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则是出于家长的要求,被动参加辅导。另外,部分学生受高考压力及学校课业负担影响,在培训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第三,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过分依赖课外辅导。这部分学生在其学校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跟上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加之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课下接受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少。但是在课外辅导时,由于按成绩分班、班级人数少,课堂上更多受到教师关注并接受指导,加之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等因素,使得这部分学生每天过分依赖于课外辅导,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也造成在校学习时间的大量浪费。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及原因

延吉市高中课外培训学校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教师单一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由教师自定,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

第一,培训学校校长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培训学校负责人及家长普遍认为每堂课由教师多讲才是正确的选择。他们认为至于更新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是普通学校的责任。某培训学校规定,每节课课时为1.5小时,教师的讲授时间需在1小时以上,如此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的时间及能力有限,缺乏实施新教法的素养。由于培训学校的教师大多数由兼职教师组成。所以,教师在教材研读、备课的时间上相对缺乏,特别是周末以及节假日,教师课时安排较多,工作量大,用于备课的时间就会更少。

第三,延吉市培训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统一编写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选取参考书目,这使得教学内容安排随意。部分辅导机构虽有自主编写的教材,但通过对教材仔细查阅和使用后发现,这些教材虽印刷质量好,但其中存在大量错误,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网络及其他优秀课外辅导书籍,几乎没有培训学校教师的原创内容,所以整体内容质量不高。

3.教学反馈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延吉市三所培训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培训学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参考其在普通学校的考试成绩。该评价方式不能很好的评价培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与培训学校教学的特殊性有关。其教学目的大多是提高学生的在校考试成绩,为高考做准备。但是,培训学校教学评价的缺乏会影响到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

三、对高中课外辅导班的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加强培训。转变观念,需要学生、家长和培训学校负责人共同努力。学生和家长不要盲目从众,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足的学习动力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培训学校负责人,应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使得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责任心。

第二,提升素养,培养能力。培训学校兼职教师应该不断自学和相互学习,提升自己运用新教法,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兼职的过程中充实并完善自己。

第三,合理评价,增添动力。培训学校或兼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教学反馈,有条件的校方可开展竞赛和组织模拟考试等活动。给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物质奖励等。这将有效增添教师和学生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少军.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因: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 中国教师,2011

[2]赵广建. 浅谈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优、劣势[J]. 新课程(下),2013

[3]陈绍锋. 新课改后小学生英语课外辅导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社会快速变化 高职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事物联系的更加紧密,既有着发展也有着危机。各种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产生了许多思想层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同时,这种时代快速向前发展使得我们辅导员本身必须要不断认识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积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本身岗位以及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 社会快速变化下高职辅导员面临的大环境工作困境

时间短、经费少、师资力量相对弱可以说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典型形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颁布后,已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上来。同时自治区高工委、教育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依然把全区高职院校辅导员这只队伍摆在重要位置进行建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自治区党委各级领导下,广西高职院校得到了发展快数量多规模大的大好局面。但是,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工作却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对辅导员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我们国家高职院校都得到了大发展,但是我们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重视度却显得有点跟不上步伐。从辅导员的招聘,到辅导员的学校最底层岗位的确立以及对辅导员专业性的低要求等,都显得辅导员的价值性不高重视度不够。甚至部分高职院校急于赶上时代盲目跟风,由以前的中专短时间内快速升为高职,认为辅导员不需要什么要求,只要能管好学生保证学生不出事就行。这无形的在学校工作环境中形成了辅导员就一“打杂工”角色,充斥着专业老师、学生及家长的头脑中。这种表象产生的由外及内的的心理认识过程使得高职辅导员普遍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与成长感,极大的制约了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为这个队伍以后稳定建设埋下了隐患。

(二) 数量不足,所带班级多人数多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大规模招生,使得高职在校人数大幅度增长。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高等院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以保证院(系)每个年纪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是由于编制、经费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1:200,有的甚至达到1:400。没能够更好的保证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以及深程度的辅导。同时也使高职辅导员疲于应付,疏忽了学生质量的培养,导致大部分辅导员感受不到自己的成就感。

(三)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有些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相关外在制度不够健全,在人员选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制度考核等方面缺乏规范系统化,执行度不够强。二是虽然有以上好的外在制度建设,但却忽视了内在的自主发展建设。好的外在制度确实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证,但是这样的一些制度大多是把辅导员当作生产车间的一名工人,把辅导员工作当作是“谋生”的手段,接到一个操作指令就完成一个操作动作。没能使辅导员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无上光荣的使命来看待,久而久之辅导员就容易产生职业怠倦感,缺乏前进的动力。

(四) 事情繁多,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跟不上,辅导员本身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里学生工作的一个典型问题:你的辅导员是谁?长期以来,人们对辅导员工作存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学生的方方面面在辅导员的指导和处理下都能够得以解决。但凡学生出什么事,各职能部门都会直接问学生:“你的辅导员是谁?”。特别是随着学校的扩招和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辅导员面临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这些事务性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缺乏精力去思考和实践,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另外,辅导员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必然要求辅导员本身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也要求辅导员本身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去适应新形势,不断去与时俱进。但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理论的不足,所具有的管理、经济、人文知识等方面水平欠缺,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系统的认识,在工作中对于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对工作的开展缺乏明确的方向,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

二、 社会快速变化下高职辅导员所面临的学生问题

(一) “90后”大学生成为校园主角

新时期,“90后”大学生成为校园的主角。这个变化是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的。随着“90后”逐渐走入大学校园,社会各界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90后”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物质比较丰富社会风气更加开发的年代,他们当中很多是独生子女,具有自我意识强烈,敢于表达并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也相对比较缺乏独立能力与抗受挫能力差的症状。相对于本科院校,大部分高职“90后”大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如何面对并教育引导好高职“90后”大学生将是我们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二) 网络发达使学生更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

全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网络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与跟人交往变的更加便捷省时。“90后”相对于“80后”来说,接触网络的时间早,网络普及范围大,受网络的影响也大。“90后”接触社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由于缺少很好的辨别能力,容易受网络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2012年9月份的中日事件,更多的“90后”大学生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与发表看法。因此,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将考验着高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三、 对策探析

(一)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新形势能力

1. 规范职业准入条件

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辅导员招聘政策文件要求进行辅导员的招聘工作,学院人事处要做好应聘者的材料真实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侧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生工作经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入口关。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招聘更多的研究生辅导员,把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和吸引到辅导员队伍中去,使辅导员队伍更具有专业性、创新性。高职院校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文件规定1:200的比例配备一线专兼职辅导员,打造出一只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执行力好的强有力辅导员队伍。

2. 完善辅导员制度建设

进入21世纪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制度建设。一是工作范围、职责划分要明确,确保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是健全考核机制,重点从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学历、管理能力、工作业绩、实际劳动、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分不各格、合格、良好、优秀四各等级。把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挂钩,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不论资格新老及时进行调离岗位,将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物质奖励层面给予适当倾斜,这样有奖有罚的激励考评机制更好优化辅导员队伍。三是积极鼓励和帮助辅导员参加职称评定,使辅导员有自我培养主动性和自我价值认同感,为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素质提供可靠力量。四是提高辅导员待遇,据调查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待遇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的为辅导员待遇创造条件,从而促进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大培训开展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着力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在保证数量足够的基础上,要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仅增强辅导员队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能力,而且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按时间划分,每年招新的辅导员都要进行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方面,通过岗前培训使新进辅导员更好的了解本职工作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然后是职后培训,对工作时间较长的辅导员,要进行定期轮训。按类型划分,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即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班、研讨会、讲座、考察参观等多种形式,让辅导员能通过多种机会改善知识结构和获得工作上的进一步能力,二是为辅导员创造脱产学习和进修机会,积极鼓励辅导员进修学习、考研读博、挂职锻炼、外出交流考察,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交换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渠道到培训计划等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全面落实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依靠专业化建设平台普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推动一些优秀辅导员努力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4.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全面概括了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特证,包含着新的历史条件下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时代内涵。高职辅导员不在是学生的保姆,不再是学生不出事就可以睡大觉的一种状态。高职辅导员应该具备深厚业务素养,平时要多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关注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变化的动态,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能力,要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要善于总结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的规律,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的形势、胜任新的任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既要热情关心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的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与时俱进,积极应对“90后”学生工作

1. 要正确认识“90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根据社会及网络多项调查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出现一种优缺点交织、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背离的思想特点。高职辅导员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作指导的情况下,还要根据“90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是及时发现做好引导,在平时教学过程适当引入一些他们关心的热点和实际问题,以便对他们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二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引导激励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宿舍卫生评比活动学及党员宿舍先进活动等形势相结合,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多关心贫困生生活。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10多个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穷弱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问题越来越形势严峻。很多高职大学生高考分数都上了三本线甚至二本线,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选择高职就读。所以高职辅导员要积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四是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做到深处、做到细处,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 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信息传播工具,顺势引导。“90后”大学生成长与网络经济时代,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可以不出房间门,便知天下事。虽然网络上充满着“90后”的种种负面消息,但他们通过网络载体对群体文化、时代信息的宣讲和传播也是十分到位。所以,高职辅导员要结合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以网络为载体等新兴传播手段为契机,创造出形式多样又比较受“90后”大学生喜欢的政治教育课,极具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潘堂忠,黄金来.高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J].全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2011

第7篇

[关键词] 数学;分层;教学;提问;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15-1

数学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得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阶段的学生,正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群体,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培优和辅差互补并举的效果。

数学分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设计分层和作业分层布置外,在课内分层提问和课外分类指导也尤为重要。

一、提问分层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实施教育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统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因此,处理好提问与回答,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做好提问分层,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要认真研究,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其次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学有困难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可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经老师点拨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在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提问分层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性,只有精心备课、较好地驾驭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问题有效地分层设置。第二、分层提问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分层提问是直接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为此,提问的出发点要着眼于学生终生必备知识的需要,要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要做到点与面的结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针对优生的提问就是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第三、分层提问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般的提问分为新课之前的前置提问和新课结束的检测反馈提问,其实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目的性的提问更为重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不同层次的问题,时而直问,时而曲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学会察言观色,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问,把握时机及时发问,方可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第四、分层提问要让独立回答与适度竞争相结合,提问的目的迫使回答者进行定向、定位思考,往往要求学生独立回答,这样做不仅答者印象深,而且教室内的纪律可以达到井然有序的安静状态,静谧的气氛又保障了各自的深入思考。反之若由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用集体的智慧作答,会使反应迟缓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久之便产生依赖性,处于被动地位。可是一味地独立思考、回答,不仅单调,而且课堂气氛上不来,缺少生气,假如设置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采取抢答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

总之,实施分层提问有力地保障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和进步。

二、指导分类可分为课内分类指导和课外分类辅导

(一)课堂分类指导。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它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面对全班三四十个成绩各异的学生,教师讲授和指导不可能达到“个别化”,只能分类进行。课堂分类指导主要体现在讲授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转”的模式,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对提高组的学生主要是引导探究、巩固提高、对拼搏组学生重在自学辅导、解答疑难、落实双基,对跃进组的学生要讲授辅导、授之以法、理解巩固、并辅之以个别辅导。

(二)课外分类辅导。课内学习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和先导。而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数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为了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侧重于让学生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在不增加课时、不搞班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辅导,具体来说,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开始,力求要做到三提前,旧知识提前铺垫,新的知识点提前预授,差错提前抑制,使这些学生在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方法,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对中等学生采取分组讨论适当提示的方法,促使其互相取长不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除了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这些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以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

另一方面还要侧重于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创新能力,对中下层次学生要让他们参加课外动眼、动口和动手的能力,对优生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C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2-0063-0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相对高超的职业技能。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

绝大多数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既非专业教师,又非行政干部,只是一个干繁杂事务、待遇又较同级专业技术人员偏低的工作者。由于认为地位不高,加之很多辅导员找不到可以实现的自我价值定位,以致辅导员岗位成为其它岗位的跳板,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普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不是理想的职业,表示不会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这种情况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无人才梯队、无经验积累,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大多数年轻辅导员从业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当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太了解、没有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很好地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运用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辅导员职称晋升困难

辅导员的职称评审没有对应的适合工作特殊性的渠道,职称评审时的课时、科研等要求与专业教师相同,往往导致辅导员处于劣势。为了职称晋升,辅导员不得不在做学生复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专业研究,势必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辅导员专业素质不高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有工学、农学、文学、经济学、化工、美术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相对太少。现在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缺乏不同专业的背景的区别化培训,没有系统地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教育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是高等教育辅导员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广西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性农业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色,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深入。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确定辅导员的发展目标

一是培养辅导员具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感恩诚信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等方面所需的学科知识背景及专业素质;二是培养辅导员队伍成为一支工作能力强、敬业精神好、胜任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队伍;三是培养辅导员个人(或团队)具备在学生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较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生工作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落实辅导员的招聘制度

学校按照1:200师生比优先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选聘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不足的,从党政管理人员和党员专业教师中选聘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者任兼职辅导员。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学校制定了《辅导员管理规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具体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同时,学校将辅导员分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等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的工作,通过明确分工促进辅导员在某一专业领域快速成长。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鼓励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学校鼓励辅导员适当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课、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打消辅导员与专任老师不平等的思想认识。

督促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学校制定了《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每年以每生10元标准划拨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专项经费,要求辅导员主持或参与l项以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每学期提交l篇以上的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每年公开发表l篇以上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支持辅导员提高学位层次学校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校对获得晋升学位的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学费补贴。

鼓励辅导员参加业务培圳学校按照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举办“辅导员上岗培训班”、每学期举办“辅导员专题培训班”,不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工作论坛、专项学习。学校规定辅导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学校支持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规定辅导员完成具体工作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学期组织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不少于4次,随堂听课不少于5次,每月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述职、工作培训、经验交流等会议不少于1次,每周走访学生宿舍不少于1次,定期找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群体交流谈话。每次班会、团日、听课、谈话要做好记录。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考核辅导员的工作业绩

学校每年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由学生工作处考评、系部考评、学生评议、个人自评与等四部分组成,各项的权重分配是个人自评占10%,学生代表考核占30%,系部考核占30%,学生工作处考核占30%。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学校对于获得“优秀”等次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并优先提拔任用,对于工作表现较差、学生意见强烈的辅导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考评不合格的辅导员则转岗分流。

按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帮助辅导员的申报职称

学校在辅导员申报职称上给予教学时数的政策倾斜,规定获得年度工作考核“合格”等次以上的辅导员,每周计2个课时教学工作量用于职称评审。规定辅导员评、聘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或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实践取得的成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践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辅导员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两年来,学校共安排6名辅导员参加岗前培训、3名辅导员参加骨干培训、23辅导员参加深度辅导能力培训、9名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6名辅导员考取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据调查统计,有103人次辅导员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13名辅导员获得行政职务晋升,学生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达到76.1%。

辅导员职称晋升得到提速

两年来,所有辅导员均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其中主持的校级以上课题达23项,以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37篇,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增强。加上,辅导员教学的工作量平均达60学时学期以上,获得年度考核“合格”等次以上辅导员给予2学时倜奖励,解决了辅导员参与职称申报所需课时数条件的瓶颈问题,使得辅导员职称晋升达到13人,年晋升人数是之前的2倍以上。

辅导员对职业满意度提高

第9篇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载体;“育鲲”轮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育鲲”轮为载体深入开展辽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培训研究》(项目编号JGZXS1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和载体创新一直以来被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颁发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1] 一支思想过硬、立场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

1.辅导员培训基地与实践载体综述

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类培训和研修基地相继建立,培训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9月,教育部召开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开发工作会议,公布了清华大学等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推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2]

依托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辅导员培训的载体也不断丰富,主要有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班、实地参观考察、职业技能大赛等,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认识到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载体拓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比如在部分高校特有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2.辽宁省辅导员培训基地与实践载体现状

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一直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培养培训到制度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重点推进。目前,辽宁省共建立了五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了全省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社会实践等工作。辽宁省通过举办思想政治工作高级研修班、辅导骨干培训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出国考察培训、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不断拓展辅导员培训和实践的载体,提升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3]

同时,辽宁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积极探索和发掘特有教学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辽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鲲”轮。“育鲲”轮是第一艘由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该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行开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所属的武昌造船厂建造,专门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和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设计,每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安排实习任务。

近年来,着眼于发挥“育鲲”轮载体功能,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增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实效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以“育鲲”轮为载体,组织全省辅导员骨干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实践培训活动。2007年1月,以“育龙”轮为载体,组织沈阳师范大学2005级高校辅导员班学员以及部分高校辅导员65人到深圳、香港等地开展学习实践。2008年9月,组织全省80所高校192名辅导员骨干到山东等地开展学习实践。2009年7月,分为大连团和沈阳团等两个代表团,共组织328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辅导员骨干到威海、天津等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育鲲”轮作为“浮动的国土”,充分发挥了其功能,进一步加强了辽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习实践活动主要采取考察与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船上培训与陆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开展船舶航行基本安全培训,参观了“育鲲”轮,增进对船舶构造和航行事项的了解,加深了对航海和海洋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调研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流研讨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辅导员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提高了理论水平,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促进了沟通交流,加深了对海洋、航海、船舶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的成效与不足

3.1“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取得的成效

3.1.1创新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参加“育鲲”轮实践培训的学员,大都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并且取得过突出的工作业绩。通过调研了解,能够深刻感受到辅导员骨干们在工作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对待学生始终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与时俱进。“育鲲”轮实践培训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使学员们能够充分的分享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悟,为总结和发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提供了有利条件。

3.1.2拓展辅导员的知识视野

在“育鲲”轮实践培训期间,通过对航海知识、船舶知识、消防与救生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育鲲”轮的驾驶台、机舱、罗经、主机等船舶场所和船舶设备的参观,能够丰富辅导员骨干们的海洋知识,增进了学员对船舶和航海知识的了解,让他们受益匪浅。

3.1.3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强化

通过“育鲲”轮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以及所到城市爱国主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如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使辅导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所到城市市容市貌的观摩与了解,使辅导员骨干们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

3.2“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存在的不足

“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种实践方式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免存在问题与不足。

3.2.1“育鲲”轮自身优势还需进一步利用

目前,“育鲲”轮实践培训的交流方式与载体还局限于座谈、观摩等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育鲲”轮现有资源,发挥“育鲲”轮自身优势,将船体设备以及各层甲板、走廊步道等船舶空间加以利用。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设计一些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与平台,使学员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

3.2.2教学设备需进一步完善

“育鲲”轮图书室和资料室现有的书籍主要以航海专业书籍为主,涉及思政工作方面的书籍较少,不足以满足实践载体的现实需要,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补充;另外,为了更好的为学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育鲲”轮已安装投影仪,但尚未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增加完善。

3.2.3船舶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育鲲”轮承担教学和实习任务,由于空间所限,船舶环境美化还有所欠缺,应当有针对性的完善船上标语、标识,确保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4.推进“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4.1丰富书籍资料,优化文献结构

目前“育鲲”轮图书室和资料室共有图书300多册,主要包括名人传记,当代文学,以及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专业相关书籍等,关于辅导员培训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其中《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指导员》也仅有19册。到目前为止,“育鲲”轮学习实践活动一共举办了6期,参加人数也从2007年第1期的62人增加到2010年第六期的192人。随着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人员的增加,现有文献资料类别和数目已无法满足学习实践活动的需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购置相关文献书籍,丰富书籍资料,进一步优化船舶资料室文献结构。

4.2利用数字媒体,创新培训方式

“育鲲”轮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受船舶本身空间的限制,船舶现有的图书室和资料室无法存放满足学习实践活动需要的全部纸质文献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创新地利用数字媒体资源,采用更新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的数字资料来弥补传统纸质文献资料更新速度慢、占用空间大的不足。另外,“育鲲”轮还配备了两间多媒体教室,为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资源提供了平台。数字媒体资源的使用,突破了组织讲座、报告和开展讨论等传统学习方式,融入视频、纪录片等新元素。利用船舶通讯系统可以将相关重要会议讲话、时事要闻等信息及时输送,利于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人员中开展学习重要会议精神和讲话等活动。

4.3创建“长廊”文化,展示学员风采

“育鲲”轮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见证了每期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对学习讨论的场面、半军管的表现等进行记录,一方面,利用“育鲲”轮走廊、餐厅等空间将搜集的资料汇编整理后集中展示,形成培训风采展示长廊;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照片做成展板形成风采展示区,从而为学习实践活动人员营造浓烈的培训文化氛围。

4.4加强管理水平,创建和谐环境

针对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人员、实践内容的特点,制定出适应船舶特点的管理条例,并在实践中检验管理条例的合理性。合理配置船舶资源,积极配合学习实践活动需要,保证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按照规定对船舶安全设备、探火装置、防火设备、救生设备进行效能试验,完善船上标语、标识;从严要求值班船员、缩短设备的巡检周期、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

4.5完善回访机制,强化自身建设

在每期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安排相关人员通过个人走访、集中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听取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人员对“育鲲”轮作为实践载体自身建设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自身不足。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拟定出解决措施,进一步优化“育鲲”轮作为辅导员实践载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洁.关于辅导员基地高级研修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04:53-56.

第10篇

一、 问题的提出

“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是少先队的工作要求。少先队组织的活力来源于中队的活力,活跃基层关键是活跃中队,活跃中队关键是要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找准定位,树立并落实好科学的辅导理念。然而,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县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对我县大中队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全县36名大队辅导员和583名名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三、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二)数据分析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优势:

1.文化素质大为提高。辅导员均为合格学历的师资。目前大专学历已经有相当比例,一些辅导员已在进行本科课程学习。辅导员中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基本平衡。

2.知识结构更加宽实。辅导员绝大多数是师范毕业生,优化的教学改革使辅导员打下了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当了辅导员以后,既学习少先队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程度,进修教学技术,学习外语、计算机。

3.年轻富有朝气。 辅导员的主体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珍惜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争取“有为”进而“有位”。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知识匮乏。中队辅导员中没有取得上岗资格证的;而且也很少有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与少先队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辅导员对队的基础知识、常规工作程序不了解。如大、中队会的正规操作程序、阵地建设的工作程序、鼓乐队的训练、《队章》知识不熟悉等。因此,多数中队辅导员在组织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显得较为吃力。尤其在专业素养、技能技巧方面更为突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差距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教育效果。

2. 工作繁杂。所有的中队辅导员都是班主任兼任,每周18节课,而班主任工作的日渐繁多、细化,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由于少先队工作没有课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辅导员评职称、评骨干等必须以其他学科参评,这些原因造成了辅导员事务性的工作必然非常多,辅导员在学校里成了兼职最多,任务最重的岗位,使得辅导员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少先队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

3.心理教育能力欠缺。中队辅导员中无一人取得心理合格证,参加培训的也不是很多。心理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基础性能力和队工作教育能力的结合,它是辅导员有效地培养队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能使辅导员把少先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队员的精神财富,使广大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调动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这种能力不强,工作效果就差,教育任务也无法高效完成。

4.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任务繁杂,多数辅导员今年当,明年不当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他们来说,少先队的专业知识是否系统掌握都无所谓。

5.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辅导员由班主任兼任,任务繁杂,多数人懒于动笔,未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6.工作主动性不足。辅导员习惯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和通知,上级叫啥就干啥,校长叫啥啥。组织实践及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活动不从队员实际需求出发,效果往往不理想。工作落脚点没有放在服务队员健康成长上,少先队自身教育和服务功能弱化。

四、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

善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领导对少先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把少先队工作当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生力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织。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校长任期目标管理体系,把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把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把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完善辅导员评比表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先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强化培训是岗位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还需要相当广博的学识,甚至在某些活动项目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立足实际需要,加强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1.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其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和个人培训档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对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作业、取得成果均记录个人档案,作为评职评先考核依据。

2. 拓宽培训渠道。除努力参加上级培训外,采取以会代训、开展活动、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坚持自学为主,要求每人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小时。

3.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拓深学习领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征订《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工作指导、理论提高、技能学习的培训作用。

4.学榜样,树典型

以宣传、学习榜样事迹为契机,从先进事迹中来认真总结自己的思想言行,剖析反思,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三)情感管理,形成健康心态

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优化人际关系,创设人文环境,使辅导员的体力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比如在工作之余关心辅导员的生活、住房等困难,开展娱乐活动、访谈活动、考察活动等。

(四)改变工作思路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培养机制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各高等院校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切实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作用,将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者和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组织者。高职院校就应该对辅导员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工作机制。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机制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严格的选聘机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工作机制的基础。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选聘的原则、标准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坚持“严进”原则,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既要求担任辅导员的候选人是党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又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背景。在选聘过程中,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并同时考查是否具备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学生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以期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选聘的方式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选聘的方式,大多数采用传统的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方式,虽然这些选聘方式具有一些优点,但是,要选聘出高质量、高素质、德才兼备、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的辅导员,还有些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王政书教授等所提倡的“能力模型选聘模式”。辅导员的能力模型包括服务及管理素质、服务及管理技能、自我发展三个方面。其中,服务及管理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和职业忠诚感:服务及管理技能包括: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发展则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构建出能力模型后就着手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辅导员选聘方案,大胆采用“文件筐测验”+“心理测验”+“面试”的组合方式,其中文件筐及心理测验采用的是集体施测方式,而面试则采用个体施测方式。文件筐测验着重测量应聘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服务意识、持续学习动机、沟通(书面)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心理测验则偏重于情绪稳定性及调适能力;而在面试中则更多考查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情绪稳定性及自我控制能力、求职动机与辅导员岗位的匹配性、仪表举止等。在组合方式上,文件筐测验成绩占总分数的40%,面试成绩占60%,而心理测验结果则作为参考,不列入总分数。

二、全程的培育机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工作机制的保证。

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全程培育工作的机制,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育两个连续不间断的培育过程。通过实施对辅导员的全程培育,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工作。

1 岗前培训

辅导员岗前培训坚持“培育辅导员整体育人理念,帮助辅导员成长成才”的原则,充分调动学校各方力量,为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上好第一课。各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工作。岗前培训涉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及教育、学生奖惩管理规定、学生资助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就业指导、网络思政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各学校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辅导员岗前素质拓展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服务意识,促进感情交流。

2 岗位培育

高职院校要对辅导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有奖励地开展岗位培育工作。岗位培育内容包括工作实务培训、工作案例交流、学生工作讲坛、辅导员沙龙和德育专题研究等,同时广泛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方法的培训。做到既有理论培训,又有操作技能培训,使辅导员成为懂教育、懂管理的人才。同时,社会考察培训是岗位培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考察培训包括暑期社会考察、校企交流和校校互访。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辅导员与企业、与社会间的互动交流。社会考察注重对国情、民情的体验,“红色之旅”加强辅导员革命传统教育,校企交流帮助辅导员学习知名企业先进管理文化,校校互访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

三、完善的考评机制,是辅导员培养工作机制的重点。

高职院校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是促使辅导员工作进步的有效途径,更是辅导员培养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完善的考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作制度。

1 走访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深入走访学生的班级和宿舍,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走访工作的细则。例如,可以规定辅导员每周到班不少某次,深入寝室每周不少于某次。并同时做好考核登记,作为津贴发放、评优评奖、晋升的标准之一。

2 班会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班会的内容有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学习讨论会、班级工作安排和总结等。班会的开展形式可以根据班会的主题内容多种方法、途径进行。同时,还要形成定期的班团干部会议,以研究和部署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3 记录工作制

记录工作制就是辅导员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准确详实地做好辅导员各方面日常工作记录,包括撰写必要的工作日志,对学生进行的入学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教育等内容,每次班会情况,班团干部会议情况,听课记录,以及与学生个别谈心的记录。

4 听课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有计划地对所带班级进行随堂听课。辅导员随堂听课不仅促进了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对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引导提供了真实材料。同时,辅导员通过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专业学习状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重要作用。

5 谈心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定期与班级学生进行谈心。通过谈心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动态,通过谈心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辅导员应该专门设立与学生的谈心时间,主动约学生谈心。做到与困难学生谈心,与班团干部谈心,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与发生突发事件的学生谈心,与单亲家庭的学生谈心,与违纪学生谈心,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同时在谈话过程中,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学生全面成长。

6 例会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定期参加由院、系组织的工作例会。各种工作例会有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研讨、布置工作的作用。例如,辅导员在工作例会上可以学习文件,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总结工作方法,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接受上级布置的工作。

7 联系工作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定期、不定期与班级教学教师、班级学生人住公寓的管理员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辅导员应加强与班级教学教师的联系,了解班级学习状态。积极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加强与班级学生入住公寓的管理员联系,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在公寓内的学习、生活动态;在联系工作制中,重点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向家长通报学生获表彰情况、学生违规违纪情况、学生学习、生活等日常表现情况,同时积极听取家长意见,取得家长支持,发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

8 汇报工作制

汇报工作制就是辅导员定期将自己开展的工作向院系汇报,特别是及时向院系领导汇报学生的突发事件和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信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根据学校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班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班团活动情况、班级学风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及日常事务管理情况等。同时,更应及时汇报学生的突发事件和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信息,让主管部门(领导)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并寻求领导的帮助。将不利于学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9 科研工作制

科研工作制就是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搭建思政工作研究平台,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善于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理性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新形势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思政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使思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每年召开理论研讨会,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奖,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四、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辅导员培养工作机制的动力。

高职院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办公条件、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在评职称、评优、考查、学习进修等方面为辅导员单列指标。特别应该允许、支持、帮助具备条件的辅导员申请专业技术资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起辅导员“双向晋升制度”,并在学校内外积极为他们今后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学校还应该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和教学科研后备力量来培养,对工作成绩突出,愿意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应该将他们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加以重点培养,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有劲头,升迁有盼头,事业有成就。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严格的选聘机制、全程的培育机制、完善的考评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对系统、科学的辅导员培养工作机制的积极探索。

注释:

①王政书,苏文明,吴薇莉.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8).

②林震,黄秋玲,农艳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参考文献:

[1]贾虹.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聂彩林.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林震,黄秋玲,农艳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邵芙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丁].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

第12篇

【摘 要】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管理考核、培训培养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关键词】辅导员 班主任 高素质 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实际状况出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我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由各系负责。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观点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专职辅导员按照学生数与辅导员数的200∶1配备,各个班级按照每班1名兼职班主任配备。并按实际需要对低年级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助理。兼职班主任从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干部中选配,班主任助理主要从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选配。

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作风建设,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学院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作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上下工夫,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的工作成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管理的主要保障。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考核、津贴评定办法,并结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际,设计了辅导员、班主任年度考核表。学院对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政治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坚持“四结合”的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晋职和各类津贴挂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称职的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学院每年都召开学生工作会议,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聘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和发展定位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按照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加大职称评聘力度,提高职称层次,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注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学院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花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一是加强培训,学院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学院每年都对新选聘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了解业务,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培训,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学院每两周召开一次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会议,各系每周召开一次辅导员、班主任会议,采取以会带训的形式,学习文件,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布置任务。“学习文件”指辅导员、班主任集中在一起学习国家、省、学院的相关文件精神;“通报情况”指向辅导员、班主任通报一周来校内外有关学生工作的各方面情况;“交流工作”指辅导员、班主任把好的工作方法或遇到的新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布置任务”指布置落实学院及本系下一周的具体工作。通过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融会到实际工作中。二是注重研讨交流。学院倡导辅导员、班主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院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工作研讨会,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交流的老师分别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讲感受、谈经验,每个人各有特色,既联系实例,通俗易懂,又总结凝练,生动深刻。每位参加会议的学生工作人员都能受到启发,对下一步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动作用。三是支持和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参加进修。学院支持、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总之,我院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