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原理讲义

机械原理讲义

时间:2023-09-18 17:3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原理讲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原理讲义

第1篇

对于专门课中的主干课程适当综合化就是把原来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内容与框架,构成一门新的课程。如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大专的《晶闸管交流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三门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删节、补充后,综合为一门课程,即《直流调速技术》。

一、为什么要实行课程综合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也就是说能将常规的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一定的横向扩展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达1:1左右。实践课的加强,会使专门课的课堂教学时数相应减少。将相关的两门或两课程综合为《轧钢工艺及设备》后,在不降低原有理论深度且引进了部分新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节约了48课时;钢铁冶金专业将《钢铁冶金原理》和《物理化学》综合为《钢铁冶炼技术》,节约了62课时;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将《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稀有金属冶炼》、《有色冶金原理》四门课程内容按工艺流程进行重组,综合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三门课程,使之更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

培养。

二、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综合化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加减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相关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进一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

三、如何实施综合课的教学

实施综合课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一个能满足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在编写专门课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综合课大纲上。每门综合课教学大纲应组织三到五人的编写小组,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执笔,其他则为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编写小组在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确定该课程的功能与框架,由执笔者写出课程基本要求,并据此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初稿。每次审稿,必须由审稿者签署书面意见,作为执笔者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综合课教学大纲巳经由湘钢、株冶、601厂、23冶等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审稿,并已修改定稿。

2.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教材或讲义

目前综合课教材还是以“选”为主,逐步向“编”过渡。有些课程难以选到合适的教材,须由任课教师写出讲义,并打印给学生作为教材,如钢铁冶金专业、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冶金机械专业都编写了部分综合课讲义。大部分选用的教材,难以达到综合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教研室组织人员写出补充讲义。从试行情况看,写补充讲义以完善现有教材的不足,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对任课教师必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综合课内容面广、量大,突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课的教学质量要由“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证。因此,任课教应多下实验室、实训室锻炼自己。我校已采取了有关措施,鼓励教师下实践教学现场,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则要派到生产现场进行锻炼。此外,还应聘请有关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课程综合化属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改变了必须有新方法与之适应,包括教的方法与考核的方法。对于专门课要改变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能力培养上要强调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实行厂校联合,工厂、企业除提供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外,还可派出有关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

5.应成立学生助教小组

综合课是主干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直流调速技术》涉及到SCR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系统理论以及SCR元件的使用调试和控制系统的接线、测试、波形分析、故障检修等操作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负担,切实保证课程要求的职业能力准确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自愿原则,每门综合课均可在班级内挑选几名成绩优秀、热情高的学生组成课外助教小组。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助教小组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辅导力量,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辅导。学生助教小组成员的表现记入学生成绩单的特长栏内。如实用电工技术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经教师强化训练后,既可参与理论教学课外辅导,又可帮助实验室、实训室检修仪表、准备实验等,还可让他们在实验课或实训课中协助老师参与指导。

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93-02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榆林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机械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有限;实验项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实验内容不突出专业特色,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考核形式简单、学生重视度不高积极性不强。以上原因至使一部分学生实验中有敷衍完成任务的思想,实验环节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机械课程是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因此,针对近机类专科机械课程开课现状并结合本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一些改善性思考及建议,希望通过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手段,探索出更优质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创新型、特色型人才的需要更为靠近,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及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一定积极意义,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实验内容改革

1.1 设立多层次多性质实验项目

对实验进行筛选,将实验按内容深浅分为开放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三个部分。内容简单易懂、实用性强、设备要求低的作为开放实验;内容典型、设备条件满足的作为基础实验;综合性高、创新性强的作为创新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为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为选修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偏爱及学习能力自行选择,但必须规定最少选修数目。这样一来,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既保证了最经典的基础实验教学,又能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自由选择一部分开放及创新实验,调动了积极性,扩展了知识面。

1.2 改革实验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传统的机械基础实验不分专业,主要内容为机构认知、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带传动实验、齿轮减速器的拆装、齿轮参数测量、齿轮齿廓范成原理、机械零件的认知、轴系结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测试分析、传动综合实验等传统项目。近机类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机械专业,所以重视度不高,学习兴趣不强,钻研精神不足。机械类实验应与专业结合,突出各专业特色。比如过控专业可增设流体机械、石化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等方面的认知及拆装实验,转子的动力平衡、压缩机飞轮矩等方面的内容,可放在开放实验及创新实验中进行,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1.3 突出工程软件应用能力培养

实践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求职的一大障碍,然而大学生亦有层次高、基础知识扎实、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等优点,所以教学中一方面是想尽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扬长补短,突出培养学生掌握的高科技技术手段,如培养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与机械类有关的工程软件有虚拟仿真与装配软件(如Pro/E)、数学计算软件(如MATLAB)、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等。采用这些软件可将机械零部件三维化,在计算机上进行建模、装配、拆卸、计算及分析。一方面可以弥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完成设备上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实验项目[1];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工程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现代设计、生产、制造技术的基本功。

2 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2.1 引入多媒体教学

现今实验设备自动化程度均较高,学生实验时往往只需开机运行便会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实验中设备资源有限,同组学生数目过多。如此一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及操作性都大打折扣,所以应采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中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2],改善因实验设备自动化程度过高、学生预习不深入、同组学生数目多因素等对实验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

2.2 统一讲解分散实践分散指导

同组学生数目过多,学生操作性差,如增加组数减少同组学生数目指导教师工作量又无形增大,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统一讲解、分散实践分散指导的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开设实验理论课,将实验用到的基础知识,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用多媒体的方法展现统一讲解,然后再分组进行实验。实验的具体操作可在分组实验上进行分散指导。采用此法可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度,增强实验效果。

2.3 助理实验员辅助教学

增设选修实验后实验指导教师将显得不足,建立助理实验员制度可解决教师短缺的矛盾。采用助理实验员指导内容简单的开放实验,通过学生自荐、竞选、审核等程序,选拔年级高、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作为助理实验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3]。

3 管理考核改革

3.1 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实验室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课程管理等方面。实验室设备管理应由专职实验员负责统筹,再根据教师特长实行教师辅助管理,如此可提升实验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且能发掘设备潜能,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实验讲义要与设备型号相符,形成周期性的更新制度,随设备的变更及时对讲义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鼓励老教师、优秀老师的“传、帮、带”,组织教师形成团队,相互交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制定规范的实验开课计划和课表,将实验与理论课程同等对待[1]。

3.2 规范考核

以往学生实验考核模式是以实验报告和考勤为主,无法激励学生,存在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实验过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不够等问题,然而专业课实验又不宜采用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针对这一现状,可将传统的考核模式变为一种综合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为四部分:(1)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提问;(2)实验中考勤及操作表现;(3)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是否有独特见解及创新思维;(4)期末统一组织提问考核或试卷考核。通过对以上四个层面分别打分并加权平均,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判,有助于培养严谨的学风、提高实验积极性、激发实践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4]。

4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适应,近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还应进一步探索发展和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实施,我们定能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旁玉杰.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301.

[2] 王锋,龙立平,雷存喜,等.地方高校化工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91-92,101.

第3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图样 AutoCAD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66-01

AutoCAD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机电等不同领域,许多技工院校已经将CAD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该软件绘制各种机械图样。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多、容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接触软件初期因为好奇兴致很高,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在教学过程中所作过的一些尝试,与同行交流。

1 教学计划

按专业需求、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定教学计划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CAD绘制功能强大,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CAD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CAD的所有功能,要有所选择;其次,要考虑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掌握到怎么的绘图程度,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还是复杂的三维透视图;是只进行CAD绘图学习,还是要涉及到二次开发等问题。对于技工院校机械类学生来说,学习CAD课程目的是绘制机械图样,因此,教学计划重点要在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弱化三维透视图,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短学时内学会机械图样的绘制。

2 教学内容

AutoCAD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图等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进行CAD教学中不仅是讲述二维平面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图层、标注、文本、图块以及高级绘图技巧,还要注意与《机械制图》课程的融会贯通。《机械制图》课程中介绍了国家标准各项规定,如:线型、比例、字体,及尺规作图、画法几何等内容,这些都是CAD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通过手工绘制图样来掌握机械零件空间结构的表达方法,而在CAD课程中,绘图只是将手绘改成了机绘,同样也要依据制图标准和投影原理。二者的目的相同只是途径不同,这样就可以将二门课程贯通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CAD课程教学中,标注、文本、图块等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学生不了解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知识的内涵,就只能对设置要求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背,而《公差与配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回顾一下《公差与配合》所学有关知识,只要简单介绍设置与注写方法,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掌握了。

3 教材选择

介绍AutoCAD软件的教材非常多,有的侧重理论知识、有的注重实践技能,有的大而全、有的小而精;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根据中职教育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的培养目标,笔者为学生选择了以案例教学方式编写的教材,并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机械制图》习题册中的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以及从企业中收集典型图样融合在一起,编写了教学讲义发放给学生,讲义突出了易懂和实用原则,简化了复杂和繁琐的理论知识,另外结合了学生熟悉的机械制图课程上手工已经绘制过的图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技工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4 教学组织

4.1 教学地点

传统的CAD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在观看,没有机会上机练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并不好。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上机巩固的话,学生就会很快淡忘。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课地点放在机房,学生每人一机,教师将绘制内容分解为若干小模块,讲完一个小模块让学生立刻进行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并根据此调整进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跟得上教学内容,有问题也能迅速解决。

4.2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AutoCAD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1)案例教学法。

采用浓缩理论、案例引导、实践中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中都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学习相关知识的作用,然后再以案例为主,学习相关命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实际训练为主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各个命令的操作,积累绘图的经验,最终达到灵活应用CAD软件,提高实际绘图能力的目标。

(2)分层教学法。

通过前一两次的上机操作练习,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比如对程度比较高的学生,要求其不仅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命令,能灵活地使用各种快捷命令绘制各种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并且在上机操作时能给其他同学做辅导;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则要求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和零件图。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理解、掌握知识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使认知水平各异的学生在CAD技能水平方面都能得到逐步提高。

4.3 考试环节

考试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CAD课程考试的问题上,笔者是将机试和笔试结合进行综合评定的,机试所占比例要比笔试高。由于CAD课程目标是操作能力,所以最后的成绩主要由学生的操作水平决定,为了防止学生只会绘图,而忽略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设置了笔试环节,由于理论内容要求是“了解”,因此采用了开卷的形式。

5 结语

AutoCDA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行业对CAD人才的技能要求出发,围绕提高学生绘图能力的目标,采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提高CDA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模式单一。处于当代教育发展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的教育理念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转变以往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把精力投入到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教育过程中。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而言,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单纯机械的验证相关理论知识成为高校物理实验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实验安排,制定实验步骤、组织仪器设备等内容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也通常是由老师来完成,而学生只是对教师实验过程的一个机械模仿。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建立,基于此,改革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一项迫切任务。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统领实验过程,学生机械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会看不会做”,并其怠于思考,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模仿的思维定式,难以有所突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受挫,难以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共融性。大学物理实验内容也基本是验证性和测量的,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出于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来设定的带有研究性的内容相对匮乏。正是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培养的物理实验人才相比,中国物理知识方面的人才理论知识可以很丰富,但是具体到实践操作中,却难以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缺乏。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中,采取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预先告知学生这次的实验目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会详细的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且还有相关的数据记录、数据处理等信息。更甚者,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本次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把整个实验过程在学生面前演示一遍。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对将要传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学生也不需思考,这样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实验过程也产生一种依赖性,在教师做完相关的实验后,很多学生沉溺于教师的实验过程中,却难以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也正是因为此,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没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难以促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即使是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也是为学生准备好一切,学生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要按照教师给定的步骤加以演示就可以了。这种机械的实验过程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此,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预习,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仪器和原理细致的介绍,牵涉到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测量方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行设计完;2.将物理实验课以选课的形式出现。物理实验课中会有学生必做的实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学生对实验课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结合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选做实验项目。既然是选作项目,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来自主安排,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在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自觉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3.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紧跟时代脚步,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应扩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在高校物理实验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计算机来操控实验的过程,收集相关的物理量,快速的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等,另外,利用计算机实施拟合分析,制作图标等内容也是其应用表现。除此之外,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进行计算机管理,也属于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当然,计算机在物理实验中只是一种辅手段,它的应用可以方便物理实验的进行,促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在物理实践中的应用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就现在很多大学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而言,验证性实验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而相对应的,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础,集科学性和设计性为一体的实验内容则比较少。基于现代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样的设置体系会妨碍高校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发展空间也被缩小,而学生通过实验也难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高校中,受到学校生源条件的限制,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实验仪器一对一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此发展条件下,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间接的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有些高校中,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物理实验课基本上是两到三个学生共同做一个实验,这样的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少数学生的惰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物理实验中只是机械的记录相关数据,而没有主动动手和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就难以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有些学生甚至对此感到厌烦。另外,如果高校设置的实验项目有限,而其中的学生人数却过多,那么物理实验就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有效做到与物理理论知识课的同步。鉴于此,高校在开设物理实验课的时候,要充分结合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以现有的物理实验仪器为载体,调动学院教师的力量,以本院校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为基础,科学编写相关知识的物理实验讲义,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要充分体现物理实验的实用性,并且在其中详细阐明某项实验在某些专业中的应用。以此物理讲义为标准,学生在做某项实验时,就不会产生这项实验与所学专业有何关系的疑问。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迎合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的物理实验课程中可适当融入一些富于实践操作性的实验项目,例如自行车及钟表的拆装等内容。社会在不断发展,高校中的物理实验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进一步与社会科技发展接轨,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对自身能力的需求,适时改革物理实验讲义,使得物理实验讲义为学生提供实验参考的同时,也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高校为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力,也可以迎合学生的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举办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使得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物理实验过程中,物理实验的考核体系对科学判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物理实验不同于理论知识学科,在它的评定过程中,物理实验成绩占据重要地位。正是鉴于这种学科的特殊性,其考核体系才更加需要完备。对物理实验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考察,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考察形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实验报告是以纸质的形式出现的,教师看到的只是学生实验的结果,而难以看到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并且在这种考察形式中,即使学生不做实验,也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因为学生可以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数据实验记录。鉴于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又很难发现实验报告中的这些弊端。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评定过程中,一定要创新实验考核机制。在此,笔者建议利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察的内容不能过于单一化,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对待实验和相关实验问题的态度等内容都要纳入考核体系,教师都要加以科学化的考察。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全方位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激发,让学生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过程,也让他们明白物理实验考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成绩判定,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评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此外,口试、笔试以及现场操作等方式也可以被应用到成绩考核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考核氛围,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力争考核标准更加科学,能全方位、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综合来说,高校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现代的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高校中的物理实验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明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物理成绩考核体系三方面来改革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薛禹 单位:北华大学物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婷,王春霞,韩财宝.独立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4(S2).

第5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引言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时间的相对减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内容

理实一体化中的“实”首先应该是实验。实验装置一般学校都配备,但利用率是很低的,有的设施也很难做到部门间资源共享。主要原因是在实验设施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加之教师课改自不大,给资源调配使用上造成相当的不便。为此要理顺管理关系,为教学改革提供绿色通道,在此基础上整合好实验资源,完善教学环节设计,做到理论、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完备。

第一步:实践,就是打破了以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而后进行实习的教学模式,而是先让学生参加实习。这里的实习就是让亲自去车间连接电路图,以增加感性认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第二步:理论,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第三步:再实践,就是学生学完理论课之后,再回到实践操作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气线路的连接,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此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进度,建设模块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技能的快慢进行适当的控制,并以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与职业技能有关的知识,不仅培养了一专多能,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具体应用

本文就《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为例来说明怎样构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步现场参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是设计电气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是实现生产机械自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为此,必须组织参观教学。

在参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做到心中有数,主要包括下列项目:生产机械各部件的名称、运动形式及其驱动电动机、传动装置;各种电器、开关在机械上的安装位置、作用及其配线;各操纵手柄的名称、作用、基本操纵方法;机械与电器联动部件的名称、位置、动作方式等。

2.准备好机械部件及电机、电器的名称卡片或标牌。以X62W型万能铣床为例,要准备的卡片有:床身、横梁、主轴、刀杆、铣刀、工作台、回转盘、升降台、主轴电动机、工作台电动机、主轴变速箱、主轴变速盘、主轴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变速箱、工作台变速盘、工作台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纵向操纵手柄、工作台纵向位置开关、工作台横向与垂直操纵手柄、工作台横向与垂直位置开关、正面按扭站、侧面按扭站、左电气壁龛、右电气壁龛等,每一张卡片写一个名称。

3.讲清参观目的,即通过参观要弄清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好提纲,带着问题参观。

4.学生分组。参观时要分组进行,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涌上去参观。每小组以6~8人为宜,轮流进行。

第二步进行理论学习。

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充实,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抓住每种控制线路的特点重点讲解。一方面,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无论怎样复杂,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一般性的通用环节,如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时间控制等基本控制环节,这些环节学生都很熟悉,往往只要稍加点化,学生即可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由于其加工工艺、控制要求或设计者的构思不同,有独特的部分,如T68镗床主轴变速控制等,这种独特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重点地突破这一难点,整个控制线路就迎刃而解。

2.化整为零——分析线路的基本方法。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都是由若干台电动机或其他电器的控制线路组成的,而每一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又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控制环节组成。在分析控制线路时,先根据被控对象将整个线路划分为几个模块,再逐块细分成若干基本控制环节。先分析每一个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再分析每一块电路的工作原理,最后回到整体控制线路。

有时也可以先不给出线路图,而是反过来,启发学生根据具体对象的控制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基本控制线路图画出来,再找到各基本控制线路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线路。然后回到课本上的线路图,通过提问和讨论即可使学生掌握线路的工作原理。

3.讲清机械与电器的联动,是讲授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的关键。大多数生产机械有很多机械—电器联动控制,即由机械手柄或机械部件的动作操纵电器开关的接通与断开。另外如一般的行程控制、位置控制等,其开关的动作都是由机械控制的。与机械联动的电器在何种情况下动作,哪些触头闭合,哪些触头断开,学生很难明白,直接影响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讲清这一关键性的问题。

4.着重于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学生熟悉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其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的能力。生产机械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线路也是千变万化的,线路出现的故障更是变幻莫测。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从读图方法、线路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三步实践教学。

当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应转入实习教学,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到电工专业实习室进行电气配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在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示教板上进行排故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二是到实习工厂进行实际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结语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问题,对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

3.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转变了传统的即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中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华.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1.

[2]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参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陈吉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探讨[J].科学之友, 2007(1).

第6篇

关键词:《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讲义;CAI课件;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40-02

一、《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现状

纳米技术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的发展,纳米科技人才是纳米技术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纳米科技方面人才的培养。《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地提出:要从学校的教育抓起,要重视纳米科技的相关学科建设,择优设立有关于纳米科技的专业,同时在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内部,设置有关纳米科技的新课程,重视和保障我国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纳米技术的相关教学工作十分活跃,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公共选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在材料类本科专业中,开设有“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课程,这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弥补专业课程的不足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少高校还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中开设了“纳米科技导论”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为了让对纳米科技有兴趣的学生了解和认识纳米科技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我们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了“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这门选修课程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选修本门课的学生人数达到了200人,且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受到选课人数的限制未能选上这门课程。实践表明,学生选修“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兴趣主要源于对新兴纳米科技知识的求知欲望。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的纳米技术相关课程中,大部分是偏向纳米材料的内容,这些纳米材料类课程一般是作为高年级专业主干课或专业选修课开设。这类课程的开设,一般要求选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材料、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我校大一新生来说,目前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内容显然过于深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纳米技术这门课这么深奥,我们该如何学呢?以后工作中能用到吗?”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面向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大一新生这类特殊的教学对象,本文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探索了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

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推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的建设,为将来从事与纳米科技研究及产业相关工作的本科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便能快速进入相关领域,满足社会之需求。并力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层次、综合性、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编制新的讲义。目前可供高校教师上课选择的有关纳米技术的相关教材较少,且绝大部分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使用类似的教材,大一学生常常感到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针对大一新生,查阅国内外大量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旁征博引,编写纳米技术的相关讲义。该讲义既要比较全面地介绍纳米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又要把握专业深度,体现出专业性和科普性的结合。主要包括:纳米技术概述、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纳米机械、纳米电子学等内容。纳米科技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领域,它的基础研究问题又与应用密不可分。对于大一新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把纳米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做个系统讲授,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本学科领域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纳入讲义,并将这些事件产生的巨大影响加以阐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大一新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弱同时对前沿科技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讲义,注重趣味性、通俗性、易懂性,提高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2.CAI课件研制。“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涵盖面较广、信息量教大,单一的板书教学手段不易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视听说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纳米技术的许多知识是微观领域的,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可以使微观知识宏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因此,必须系统开发研制“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CAI课件,该课件以科学研究前沿课题形式体现纳米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内外高校和公司中纳米技术应用的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在新的讲义基础上,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高质量的CAI课件。对于纳米尺度相关问题的研究,采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这就比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加具有感染力,也更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依托科研项目,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目前,依托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实现了板书向PPT教学的转化,但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属于内容比较陌生,概念抽象,较难理解的课程。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依托科研项目,将教材内容和科研项目中相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解基本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接着引入科研项目中相关的例子,将课堂讲解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便于学生有更切实的直观体验;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条件允许,将科研项目中相关的原理样机、视频、图像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通过展示微流控芯片的原理样机,启发学生思考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流程。通过展示胶囊内窥镜、纳米机器人等最新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通过科研项目,邀请有合作研究的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合作研究人员等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在教学中发掘出科研前沿新课题。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扩充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而非“深度”,因此,应具备科普性、前沿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特点要求。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和其他的课程有所区别。在教学形式上,以专题形式展开教学。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开设各相关专题,例如纳米机器人、生物分子马达、隐形飞机表面的纳米涂层、纳米生物芯片等,来充实教学内容。实施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提出问题:“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天梯如何实现?”来引出纳米材料的独特优势;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比如媒体上炒的很热的纳米冰箱、纳米保暖内衣等,引出纳米技术的真正定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

纳米技术是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项目,各项科研资金投入较大。所以,如何通过教研相长,将教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源,从教学中发掘出科研前沿新课题和新领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为学生进行科学讲座,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集思广益,提炼出科研前沿课题,同时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通过以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德欢.纳米技术与应用[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忠义,成国祥.纳米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李素敏,赵玉涛.关于专业选修课《纳米材料》课程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27).

第7篇

摘要:近几年,据学校就业部门统计,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就业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主要是因为机械装配工、操作工技术要求高,学生在校所学无法满足企业工作需求。这反映出学校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钳工实训沿用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与技校走内涵发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教学改革装配钳工实训

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就是市场调研、设计、下料、制造毛坯、热处理、机加工成零件、热处理、装配成机器设备、检测合格、涂装、售后安装调试的过程。一台机械设备,包含机械、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三部分零部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装配钳工实训教学,应该围绕学生高质量就业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装配图读图知识,一定的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的动手安装调试能力。

一、成立教改与安全管理机构

由机械专业科长任组长,负责调查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提出钳工实训教学改革思路和构建实训项目,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与改进。由相关专业教师任组员,负责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由科长、任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进行课前学生安全教育、日常教学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确保教学安全。

二、制定项目

以培养具备一定识图能力及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能力的装配工为目标,制定实训教学项目如下。

项目一: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拆装,平口钳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平口钳的结构与原理,掌握零件图绘制、装配图读图知识。

项目二:平口钳制作。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非标零件钳加工,螺杆车削加工和平口钳装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普车基本技能和平口钳的装配技能。

项目三:CA6140主轴箱拆装。主要内容为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CA6140主轴箱拆装,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掌握主轴传动精度的调整方法,掌握双向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方法,熟悉传动系统图的读取方法。

项目四: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为液压、气动、电气元件认识,液压、气动回路的组装调试与电气控制回路连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认识常用电气元件的应用与接线方法,掌握液压气动简单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三、项目实施

1.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与CAD科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班级进行分组,发放平口钳和工量具,指导学生进行平口钳的拆卸,布置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螺杆、钳口板五个非标零件的测绘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制订工作计划表,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分工合作。教师依据工作计划表,对各组进度检查督促,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查阅制图资料,纠正绘图错误。测绘作业完成,各组内部自评后,教师逐组进行检查评价,图样归档保管。

2.平口钳的制作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平口钳制作任务进行细分,下达各阶段的实训任务,分别是钳座制作、活动钳口制作、钳口板制作、方形螺母制作、螺杆制作、平口钳装配。

教师根据平口钳制作所涉及的钳工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要求讲透划线基准的选择,量具的读数原理和计数方法,钳工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正确使用方法,钻床、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专业知识;演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攻丝等钳工基本技能和车床、钻床的操作规范,分阶段布置作业和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多功能教室阅读全套零件图和装配图,复习查阅《钳工工艺学》《装配钳工工艺学》,讨论制定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提交指导教师审核。

按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内容,学生领取工量具和毛坯,在钳工车间进行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钳口板的加工,在普车车间进行螺杆的加工。

平口钳装配,依据装配图样和装配工艺卡片,领取标准件,采取修配方法进行装配,直至符合装配图样的技术要求。

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优秀作品展示。首先各组分别对各自所制作的零件和平口钳成品进行自我评价,互相对照完成初评。然后教师依照图样要求和自评结果,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在车间展柜展出。

3.CA6140主轴箱拆装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CA6140主轴箱拆装任务进行细分,制定各阶段教学内容,分别是主轴传动知识学习,拆卸工具选择与主轴箱拆卸,装配基础知识学习,装配工量具的选择与主轴箱装配,主轴箱的调整与主轴旋转精度检验,实训总结与答辩。

教师通过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实物与多媒体结合讲授,让学生感性认识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掌握传动机构装配基本知识和装配基本要求。

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制CA6140主轴箱拆装进度计划,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拆装实训,学习掌握以下装配知识和技能:CA6140主轴箱拆装所需的通用工量具和专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过盈连接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要求与方法;摩擦离合器、滚动轴承、轴组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操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考核评价穿插在拆装过程中进行,拆装技能和工作页填写规范综合评价,技能考核项目有:卸荷式带轮的装配和带轮跳动量的检查方法,链传动装配与链条下垂度的调整方法,主轴箱箱体孔距、孔系平行度、孔中心线同轴度误差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检验方法,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松紧调整方法、主轴旋转精度的检验与调整方法。

4.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制定实训各阶段任务和工作页,下达任务到每位学生。实训内容与步骤依次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学习,液压气压元件拆装与结构原理,液压气压传动回路与仿真训练,常用电气元件的认识与接线训练,电气控制回路连接与PLC编程训练,液压气压传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教师依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编写液压与气压传动一体化讲义,向学生讲授液压气压传动原理和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液压气动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液压气动实训任务,按照认知渐进而强化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对液压气动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分类认识,通过铭牌熟悉元件的符号、性能、应用范围;第二阶段通过元件拆装训练,学习元件内部结构原理,故障维修知识,进一步提高装配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使用仿真软件学习液压气动的换向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然后在液压气动实验台进行回路组装与调试,记录学习回路的性能特性;第四阶段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分类认识,掌握元件符号、性能参数和应用,并进行接线训练;第五阶段通过PLC软件学习,了解常用编程指令,掌握简单控制回路的编程;第六阶段在实验台上组装自动控制的动作顺序回路,行程控制的自动换向回路。

考核评价从安全知识考核,应知理论知识,元件拆装、回路组装与调试技能,日常行为规范四方面进行评价。

四、小结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采收率;改革和尝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99-02

提高采收率技术,也称提高采收率原理,是高等学校石油工程和油田化学专业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分析国内外高校尤其是石油类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我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太多,目前关于课程的教材较为匮乏,主要采用教材:叶仲斌《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张继芬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韩显卿《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侯吉瑞《化学驱原理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3;杨承志等《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韩冬、沈平平《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等。

目前,上述教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满足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①教材涉及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面具体,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多,在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更是非常普遍,而上述教材都缺乏系统全面的介绍,部分教材的内容主要以化学驱油体系为主,没有达到面面俱到,而课程大纲要求对涉及的方法需要全面而系统的介绍;②部分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过深,目前对于提高采收率技术,学界的研究很深入,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工艺的基本原理、概念、注入体系的特性结构、复杂的实验室评价体系、注入体系在地层中的运动规律等,而对于目前接触三次采油技术较少的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繁冗,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状态;③教材基本没有配备可供学生复习的习题,初学的学生难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来对知识加深理解;④教材已经与目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进展产生了脱节,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出目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发展方向,教材的编写都具有一定的年限,部分技术方法目前在实际现场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与现场的实际施工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二)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授课学时难以面面俱到

该课程作为石油工程专业任选课程,主要介绍目前三次采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对整个“三次采油”建立全面的认识。主要的内容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复合驱、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七个大的方面,介绍这七类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原理、评价、设计、应用等。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知识结构也较复杂,但课程的教学学时仅40学时(包括4学时的实验教学),教学中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达到全面、系统、细致的讲解。

(三)实践教学环节仍有缺失

该课程涉及内容非常抽象,需要学生去想象注入体系在地层中的运动特性和发生的变化。而这对于较少接触实验室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较为困难。在提高采收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通过实验环节来加深相关概念和机理的理解,学习工程知识。提高采收率技术所包含的实验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实验,一部分是相关基础性的实验,包括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及溶液性能实验,如聚合物水溶液的状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形态等等。另一部分是机理性的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手段验证相关化学试剂对提高采收率方面的贡献,如混相、温度对稠油粘度影响的效果等等。而目前课程的大纲中对相关实验学时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仅有2大节的认识实验。仅凭此,很难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建立相关的概念,即使学完了也只有空洞的想象。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不能忽视的问题。而要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必须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就课程来说,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察,考核方式为笔试,由于牵扯的内容较多,理论深,若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较好的理解,就容易将学生带入纯粹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抄写的误区,学生经常是应付完考试就将所有的概念和机理抛之脑后,根本不能留下深刻印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在依靠教材的基础上,发挥自制讲义的作用

针对目前该课程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的问题,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自制了课程的讲义。在基础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之上增加了实验室评价体系的实际操作实例,增加了工艺方法在现场的实际运用例子,补充了工艺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运用教科书的同时,学生又可以根据讲义的框架结构来理清思路,根据讲义的内容抓住重点,避免了在厚厚的教科书中处处碰壁找不到需要掌握的知识。

(二)对教学内容做相应调整,突出重点

针对课程的对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取舍,目前的大纲,本科和专科学生的要求差异并不大,要根据本专科学生不同的层次编制有差别的教学大纲。针对专科的教学,将重点放在目前各种工艺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来,培养其在解决具体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也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学生则应注重在相关理论上做到有效的深入,重点掌握各种方法和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过程,找出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寻求突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讲义,通过讲义控制课程的知识边界,从自身方面建立针对不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框架,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授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结合目前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趋势,有重点地选取相关内容,比如稠油热采技术、化学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而其他的方法可介绍学生理解其采油机理和应用情况即可,不做过多的介绍。

(三)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

从教学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对于每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从概念入手,了解其基本思路,之后再深入到采用方法或者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上面来,并且了解施工过程中影响化学试剂的因素即是影响最终施工效果的因素,最后应落脚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上来。

2.理论的讲解应深入浅出。由于学生接触较少,理论过于生涩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应减少抽象化的讲解,更多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见识到简单的具象化的内容,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由于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对重点有所取舍,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样值得注意,重点不在大而全,一味地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交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记忆。

4.在讲授的过程中,专题性的讲解应好于系统性的,这还是由课程内容决定的。要做到把问题一个一个讲透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5.尽可能的将趣味性带入课堂,运用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的探求欲望和好奇心,将更多简单的认识实验带入课堂,如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能及溶液性能实验,聚合物水溶液的状态、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形态实验。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现象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其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四)考核方法多样化

在考核方法上应将课堂笔试与实验室手动测试相结合,应加大实验室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锻炼学生,同时让学生不单单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将试验考核环节加入,在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相信最后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经久不灭的深刻记忆。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高采收课程内容,涉及目前研究的前沿和对于各个方法发展趋势的探究,对于这部分内容,在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很多理论和方向不同的专家学者可能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应注重度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其辩证地看待问题。建立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错到对的过程,我们今天笃定的思路或者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油气田在开发中后期最终采收率的提高,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探究聚合物驱油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概念,从而真正带动青年学子积极探究和发现,真正有利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三、结语

与其他石油高校不同,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就更要求我们针对我校理论较难较深的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通过探索,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得较其他专业课轻松,不用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而是理解性的记忆;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印象深刻效果明显;学生明显增加了兴趣,觉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实际也更适用以后的工作。由于目前课程的局限性,一些想法和举措未能实施,比如加大可能实验等,以期努力求变,积极探索,获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单片机;蓝桥杯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75-03

Abstrac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CU is a practical and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majoring in Mechatronics. The ob-solete teaching object and pattern can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In order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lue Bridge Cup competition platform was introduced to operat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were taken to lift undergraduates’ engineering-applications capacity like modifying syllabu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Blue Bridge Cup was discussed, such as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quality of talents is promoted further.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lue Bri-dge Cup

1 引言

目前,国家鼓励地方本科院校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道路,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坚持突出基础、突出特色、突出应用和突出技术的方针。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高校大学生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之一。因而,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结合实践。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电子电气、通信和物联网等领域。显然,这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的科技性竞赛,高校参与度与认可度高,赛项设有单片机设计与开发,为个人单项比拼赛。大赛以“加快教学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宗旨,赛题基于所学专业课程知识,注重工程实际应用,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在蓝桥杯大赛的带动下,我院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成绩显著,通过该项赛事,引入了新技术,建立了高性能单片机实验室和相关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有效地强化拓展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

2 教改的思路与方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由于具有非常强的工程实践性,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到我院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2014年,学院院长通过对国内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形势的调研,结合学院对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建议学院相关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蓝桥杯大赛,由此开启了我院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序幕。

针对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大纲 我院以往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以传统的8051单片机为主,然而Intel8051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样就会造成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脱节的情况。另外,传统的理论教学,考虑到教材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基本是先介绍计算机基础、单片机的最小工作系统、指令系统、汇编(或者C)语言程序设计和中断,然后介绍单片机数字或模拟器件的应用,前者属于单片机自身原理部分,后者属于接口技术部分。在课程教学计划中,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会适时安排几个课内实验,一般是每14课时理论课,安排2课时的实验课,从而想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但是经教学实践后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能力素质和蓝桥杯竞赛的要求差距甚远,完全达不到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综上所述,教学大纲必须重新修订。

蓝桥杯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赛项采用CT107D单片机开发板作为比赛平台,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采用宏晶科技研发的IAP15F2K61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这款单片机以8051为内核,对原有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并且成本较低,在市场中被广泛采用。以该款单片机作为教学对象,可以有效地解决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矛盾。

教学对象选定之后,一方面,IAP15F2K61S2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的最新研发成果,市场中教材不多;另一方面,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结合我院师生的特点,最终由我院教学副院长亲自挂帅的课程教学团队决定,自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授课讲义和多媒体教案,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赛促改,学生以赛促学。

团队编写的讲义注重工程实际应用,将CT107D单片机开发板作为教学实验平台,按照平台实现功能的不同,将其进行模块划分,并作为教学内容的章节,以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导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IAP15F2K61S2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法,目的是通过不断地编程实践来使学生对单片机工作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单片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讲义节减了传统教材中理论性较深却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并综合历年蓝桥杯竞赛赛题,编写的讲义章节及授课安排如表1所示。课程上课地点均安排在学校机房,由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边讲解边练习,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验授课融为一体。

完善硬件条件,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学院添置一批由国信长天公司专为蓝桥杯大赛设计的CT107D单片机开发板比赛平台,并且在南通国芯微电子公司的支持下,建立了高性能单片机实验室,专业建设得到加强,为学院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课程团队本着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为电子等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的理念,特别地将该课程的实验成绩设置为占总评成绩比重的50%。对于实验成绩的评定,在每章节的最后两课时,均会留有实验练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时完成;同时,授课教师在机房内巡回进行指导,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间相互抄袭,在检查学生实验结果时,可以提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考核,授课教师依据实验完成的质量和考核情况确定给分。最终,取几次实验的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最后得分。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分别下降为40%、10%。

3 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团队在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通过一学期的试点,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一开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再到后来的自觉自主学习,已经完全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课程团队经过教改实践得出心得:学生的专业兴趣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培养工科人才最好的方式。

课内外结合,创造发展平台 实践创新型人才是我院人才培养的更高追求,课程团队抓住本次课改契机,选拔出部分课程表现优异的学生,于2015年1月共同成立机器人协会,并提供配套设施。该组织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形成了一、二课堂良好互动的共赢局面。课程团队把蓝桥杯大赛获奖成绩作为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标准之一,同时作为我院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

在2015年第六届蓝桥杯大赛单片机开发与设计组别中,我院第一次代表学校参赛。赛前2个月,课程团队为协会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专题培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我院学生获得4个江苏省一等奖、4个江苏省二等奖、3个江苏省三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2个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课程团队教师全部被评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并且获得由工信部颁发的单片机工程师证书。这些成绩的获得为我院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平台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先期基础。

项目制实施,助力人才培养 作为一个普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要想在全国科技竞赛中、在今后的考研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其强大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课程团队充分利用机器人协会作为学生个性施展的载体,组织学生申报学校每年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张家港市香樟树创客空间项目,这些项目或是来源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或是课程团队教师的科研项目。在项目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胆大心细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团队别出心裁地尝试精选央视播出的我爱发明节目,并适时组织协会学生观看和讨论。该节目每期一个主题,学生通过对玉米收割机、甘蔗收割机和毛豆剥壳机等机械创造发明过程的了解,增加了对工程实践创新的感性认识,进而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项目制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在这些项目的训练下,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例如:成功研发了多功能智能小车教具,并即将投入学院机电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在2015年首届江苏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江苏省机器人大赛、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和2015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在科技核心期刊上数篇;等等。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这一年来,我院结合蓝桥杯大赛进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有效地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形成,对学生而言,提高了其对于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将更加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而言,提升了教学育人水平,为将来发展成为教学名师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学院而言,实现了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为学院进一步探索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明欣,郑郁正,赵建,等.结合电子设计竞赛进行单片机课程改革[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07,5(4):94-97.

[2]谢辉,陈强,陈立万,等.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5(2):60-63.

[3]葛浩,林其彬.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38-140.

[4]金琦淳,王琪,袁明新.案例式教学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5(1):216-218.

[5]蒋维.基于STC15系列增强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张子红,王昊,李志军,等.依托实训基地和单片机学习板的单片机课程教改[J].高师理科学刊,2015(1):74-77.

第10篇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国北京102600)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印刷设备的教学需求,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印刷设备课程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和当下网络上缺少印刷专业知识的现状,设计了这个教学平台,以期解决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平台中添加了大量的印刷机械和印刷专业知识的相关知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AdobeDreamweaverCS6软件进行了教学平台的页面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后台操作,以便于教学平台的信息更新和其它操作。也为今后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提供了借鉴的空间。

关键词 网站式教学平台;印刷设备;研究流程;界面设计

TheApplicationofTeachingPlatformofWebinTeachingofPrintingEquipment

YAOZhenZHAOXinZHANGGui-shanMADeng-huiCHENHong

(School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GraphicCommunication,Beijing102600,China)

【Abstract】Underthenewsituation,itisthetraditionalwayofteachingthatisdifficulttosatisfy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printingequipment.IthelpsstudentstounderstandthecontentofthecourseofprintingequipmentpreferablythroughthehybridteachingcombinedwithInternettechnology.Inordertosettletheissuethatthestatusquoofthelackofknowledgeaboutprintingonthenet,todesignedtheteachingplatform.Asaresult,itcansolvetheplightand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ddingalotofknowledgeofmachineryandspecializedontheteachingplatform.CarryingonthepagedesignofteachingplatformbyusingAdobeDreamweaverCS6softwareandthenaddbackgroundoperationintheWindowsoperatingsystem,sothattheteachingplatformofinformationupdatesandotheroperations.Also,theycandrawlessonsofnetworkteachingplatformdesignfromthis.

【Keywords】Teachingplatformofweb;Printingequipment;Processofresearch;Interfacedesign

印刷设备原理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从属于基本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过渡阶段,在印刷机械及印刷机设计学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视野开拓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起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机械专业教学方向,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比如为辅助力学实验教学开发虚拟实验平台[1],为辅助课程设计教学开发的相应软件或程序[2],但是在印刷设备原理这门课程上的应用仍处于真空状态。一些网络平台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达到综合教学的目的,从而失去了开发这类教学平台的意义[3]。为此,通过协同专业老师,查阅大量参考书籍,开发了这个复合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争取让用户能够以印刷机中单张纸的走线过程为基础,更好的理解和领会印刷机械原理和印刷工艺的知识。

1教学平台的设计

1.1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4]。学习的理念和理念的先进性对于学生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创新型的教学就是要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5]。而印刷设备学习中有着很多难点和重点需要掌握,通过使用教学平台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保证了教学效果。而要实现教学平台的这个优势,在网页界面的设计问题上,要考虑以下内容:

结构上:教学平台以一张单张纸印刷品所要经历的“走出”过程为主线而设计,通过将工艺过程与机械结构结合起来,使教学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由理论到实践,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用户最大程度地掌握印刷设备及其机械原理。

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使用主体的设计理念,实现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匹配,即该教学平台将老师的课本或者讲义进行系统化的展示,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将静止的机械原理图变成了动画模型,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

操控上:与一般的门户网站的操作风格相近,以导航条目引导逐层展开,方便突出高效快捷、易于使用的使用特点。

1.2研究流程

为了避免在研究创新型事物时出现过多的失误,通过借鉴前辈经验,类比[6],“机器设计”的一般设计流程,提出以下流程:首先明确设计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提出可行性操作界面方案;通过讨论、评价不断地遴选,最终选定最佳设计方案;之后再确定具体的设计细节,进行细节设计的敲定,如图1和图2所示。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也是做好学习平台的重要条件。

而针对界面的设计问题,不仅要求学习平台具有严谨性,而且应该考虑到它的简洁性、创意性与个性,因此在界面的制作上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①界面设计: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要求界面朴素、美观、创意,以一种舒服的感觉呈现在用户面前;

②用户导向:明确使用者,站在用户观点和立场上考虑设计;

③导航菜单:简洁易操作;

④布局:栏目选择项目最佳在5~9之间,过少则会在页面中起不到吸引用户的目的,过多则会使用户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合理分布栏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⑤视觉平衡:考虑到现在的“快餐阅读”,学习平台将视频和图片占领主导。且注意图片界面要用更多的文字来平衡一幅图片,以做到整体页面的美观[7]。

1.3网站内容

针对前面提到的界面设计问题,依据印刷单元区别将学习平台分为六个一级导航菜单:给纸装置、定位传递装置、印刷装置、输墨装置、输水装置、印后装置;在一级导航菜单下,又依据具体的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一级菜单与二级菜单的逻辑联系,如图3所示。而在二级导航菜单下又建立了对应子菜单,对二级菜单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二级菜单与子菜单的联系,如图4所示[8-9]。

1.4平台设计过程应用工具

平台界面制作主要使用AdobeDreamweaverCS6、C#语言编程等;

文字输入则使用了MicrosoftWord2010、MicrosoftOneNote2010等;

图片处理使用了AdobePhotoshopCS5、AutoCAD2013、SolidWorks2013等;

视频的制作则使用了Matlab、MacromediaflashCS3等。

2操作功能的实现

2.1前台学习界面

1)首界面代码设计以及界面展示

为了能更大程度的服务用户,使教学平台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在此教学平台学习中没有设计密码验证界面。从首界面(如图5所示)进入一级导航菜单界面(如图6所示)的主要代码设计如下:

<body>

<divid="apDiv1">

<ulid="MenuBar1"class="MenuBarVertical">

<li><ahref="001.html">印刷发展历史视频</a></li>

<li><ahref="#">印刷工作演示视频</a></li>

<li><ahref="01.html">开始学习</a></li>

</ul>

</div>

<p>&nbsp;</p>

2)热点链接制作

利用map热点制作链接,进行单击操作时,跳转到指定页面,即通常的“热区处理”。主要代码如下:

<mapname="Map"id="Map">

<areashape="rect"coords="667,211,923,529"href="02.html"/>

</map>

3)导航菜单制作

利用DIV的定位技术制作导航菜单,鼠标点击可以进入对应内容的学习。主要代码如下(由于六个一级导航菜单的代码相似,这里只列出了“给纸装置”的代码):

<divclass="column_l">

<divclass="gywm">

<h4><Ahref="/about/?1.html"class="a1">给纸装置</A></h4>

</div>

</div>

图7主要对学习平台子菜单的学习界面进行了展示。

2.2后台操作界面

1)后台登录界面

考虑到程序和后台资源的安全性,进入后台时设置了输入用户名、密码的验证操作(如图8所示)。利用dl创建一个普通列表,dd创建列表中的上层项目,dt创建列表中的下层项目,从而完成登陆界面的制作,主要代码如下:

<dl>

<dt>用户名:</dt>

<dd><inputtype="text"id="username"name="username"size="20"maxlength="20"onfocus="this.style.borderColor=’#239fe3’"onblur="this.style.borderColor=’#dcdcdc’"/>

</dd>

</dl>

<dl>

<dt>密码:</dt>

<dd><inputtype="password"id="password"maxlength="20"name="password"size="20"onfocus="this.style.borderColor=’#239fe3’"onblur="this.style.borderColor=’#dcdcdc’"/>

</dd>

</dl>

2)预览页面连接建立

利用href实现从网站后台(网站后台界面如图9所示)到预览页面的连接,主要代码如下:

<td>给纸装置<ahref="../../../about/?1.html"target="_blank"title="查看"><imgsrc="../../images/view.gif"border=0/></a></td>

<td><ahref="AspCms_AboutEdit.asp?id=1">修改</a></td>

3)添加多媒体文件制作

利用emble添加各种多媒体文件,有Midi、Wav、AIFF、AU、MP3的格式,主要代码如下:

<embedtype="application/x-mplayer2"width="500"height="400"src="[news:videourl]"></embed>

3结语

相对于印刷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网络教育平台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而网络平台的出现进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教学趋于普及化。

交互式互联网网站毕竟有一些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同学们对于平台式教学还不是特别的了解,可能在使用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并且在学习时学生潜意识里可能还在用传统学习方法来看待平台式学习,甚至有些学生把网站教学认为成资源包。这些都足以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角色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课堂教学和网站式教学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案。必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统式教学与网络式教学的互补与互动,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童长仁,李明周,徐志峰,等.开放式冶金仿真过程在实验教学平台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3):61-63.

[2]夏建波,梁成,等.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程序开发[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41-45.

[3]倪向东,李盛林,曹杰,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2010(4):31,70-71.

[4]皮连生.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设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5]王秀玲.引领式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8.

[6]吴松梅,张殿清.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6.

[7]邢太北,许瑞健.CSS+DIV网页布局技术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2-7.

[8]陈虹.印刷设备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9-147.

第11篇

【摘要】 学校教育中,教师、教材、学生是缺一不可的要素,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联系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媒介,教师不能是教学活动中的颐指气使者,不能把学生视作一块白板,一只空桶,一味地涂抹、填塞;而应树立多元智能的观点,注重学生独立的主体地位,从学生怎样才能更好更快更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导演式教学; 机械; 专业理论; 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80-02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给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轻理论,重实践是极大多数中职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理论课应付,实践技能课争先恐后的学习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机械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学法指导、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等。取决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或被迫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尝试导演式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以《机械基础》教学为例,浅谈课堂教学,与同行们商榷:

一、课堂教学方法说明

导演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所学内容设计成模板,学生依据模板进行讲解,而后由同学提问,讲解者作答的教学方式。实质上是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导演与裁判员。为此老师课前充分备课,将本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拟出提纲,设计成模板,提出教学目标,然后精心制成学生讲课时应完成的步骤。如我给学生上《常用机构》中《铰链四杆机构》内容时,让学生按照下列步骤讲课:

二、铰链四杆机构

2.1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及基本性质

2.1.1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

2.1.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2.1.3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及判定

2.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2.1曲柄摇杆

① 判定理由 ②特征③工作原理 ④应用事例说明

2.2.2双曲柄机构

① 判定理由 ②特征 ③工作原理 ④应用事例说明

2.2.3双摇杆机构

① 判定理由 ②特征 ③工作原理 ④应用事例说明

2.3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2.3.1急回特性

(1)急回特性的定义

(2)极位、极位夹角的概念

(3)急回特性的工作情形及应用事例分析

2.3.2死点

(1)死点的定义

(2)死点的工作情形及应用事例分析

2.4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与应用

2.4.1曲柄滑块机构

(1)演化依据

(2)工作机理

(3)应用事例说明

2.4.2偏心轮机构

(1)演化依据

(2)工作机理

(3)应用事例说明

2.4.3导杆机构

(1)演化依据

(2)工作机理

(3)应用事例说明

要求学生尽量按照步骤讲解,不能照本宣科,尽量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述。语言要简明正确。不违背书中原意,充分发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以解释说明。学生讲解完成后,由下面的同学提问,由讲解者或同小组同学解答。最后,我再针对学生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纠正、补充。并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上台讲解同样内容时,哪些地方值得注意,应强调的重点难点,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为激发学生的参与者意识和竞争意识。我常将教学内容分成小模块,学生分成4-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由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当老师,同时规定,当老师的同学宣布上课时,全班(包括我)必须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权抽问,如果回答不了,将上台表演节目(唱歌、朗诵、讲故事、说笑话、出谜语等);老师讲完后有机会抽5名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了,必须上台表演节目;下面听课的同学可以向老师及所在小组提5个问题,如果老师及所在小组没有回答3个以上问题,则小组全体表演一个节目,小组长单独表演一个节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控制好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抽问与提问,并作好疑难问题解答准备。

3意义效果

3.1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职业中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随着时代的变革,对他们的要求愈来愈高。导演式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当老师,老师选择编写剧本当导演,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讲台上硬灌,学生在台下当收音机的做法,使学生有上台阐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方法的表演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转换了角色,可以使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工作,从而尊重老师的教学,还能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上台进行讲解的参与意识,开始学生可能怯场,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们不但不怯场,反而会讲究艺术效果、教学方法,处处以一个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因为有了一条中心线索,学生学习也就积极主动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也就牢固了,因而教学效果也比以往好得多。

3.2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堂课前,我都反复强调作为一个老师,要求上课时语言清楚、简洁、正确,能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这样反复的强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动用了一切思维,力求把语言组织好,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也间接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优秀文章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学习不主动积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不入心,学习不得法。通过导演式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懂得把握学习的重点、理解的重点、记忆和复习的重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反思

4.1对教材使用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活动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体,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接受教材内容,这样的模式决定了教师是知识的讲解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无从发挥。现在正推行课程改革,其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还象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程”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成为“圣经”。课程将不断走向孤立、封闭,教学也会变得机械、沉闷。教学应该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我们的责任是把各种文本的教材组合得丰富多彩,更切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浩瀚的教材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从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主体性、独立性的发挥。

4.2对学生观的反思。

我们应该改变学生观,不能依据卷面上表现出来的分数,把职校学生归为不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之列,否则,在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归类压力下,学生将会失去根据个人兴趣、潜能发展自己的信心,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失败者,学习上不求上进,意志沉沦,自暴自弃;我们应接受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文化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为不同禀赋和不同志向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上进行多种设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有法而无定法。精心设计每节课,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核心是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教法,都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基础上,都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学做中学会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独立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关于有效课堂的探索》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杨蔚

[2]《给老师的建议》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茂林

[3]《中等职业学校老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老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编委会

第12篇

关键词:任务引领;模块化;电机与电力拖动;学习情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7-02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对学生职业技能考核及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技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进行改革是一项研究课题。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课程的知识点、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要素均在对工作任务的认识和体验、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及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考核中加以体现和完成。任务引领式《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改革的研究正是寻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突破口的改革性尝试,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有关需求的工作岗位为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维护、改造与设计管理工作等相关人员。根据相关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制定《电机与电力拖动》学习领域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维护、改造与设计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包括:(1)熟悉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及用途用法;(2)能够根据电气自动化工业生产要求,具备电机选用的能力;(3)具备对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调试维护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查找手册、各类学习资料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包括:(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确立模块化课程内容 在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聘请行业专家、 教改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讨论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实际背景编制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企业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机融通,有机地转化为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标准,再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或自编模块化讲义。表1是机电、自动化设备人员维护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根据电气、自动化各个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块内容。部分模块化内容见表2。

以任务引领组织教学,设计学习情境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内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引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接受任务、资讯、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及评价完成一系列“项目”,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在动态的学习工作中系统培养工作能力、学习知识技能。在电气自动化维护工作任务要求中,要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原理、结构、参数要求等,依据任务分析情况可列出其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表,学习情境可以按照接受任务、了解资讯、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及评价六个步骤进行。 如学习情境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分析,见表3。

制定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协调。在课程评价主体中,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业部门共同参与。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参与文献:

[1]陈百建,等.“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程凌.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3]赵晓雨,刘朝禄,刘灿国.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