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知识

计算机技术知识

时间:2023-09-18 17:33: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知识

第1篇

摘要:通过认识和把握矿山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了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程度、内容,探讨了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具备要的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基本过程:利学定位内容,基础培训扎实,结合工作需要坚持继续教育。

关键词:矿山企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

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是指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如采矿、矿井建设、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矿山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肩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的责任,从事的主要是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及岩层控制、矿体及其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矿图绘制、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工作,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进行专业技术创新的工具。针对矿山生产技术特点,研究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

技术素质问题,对构建科学的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以及进行在岗培训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应明确,作为汁算机技术的应用者.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只需具备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汁算机硬件的水平,其计算技术素质的要求主要是指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掌握程度与使用能力。从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可知,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有四个不同技术层次的人群:1.进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与软件开发战略研究的软件科学家。2.针对应用实际,进行软件设计、测试的软件工程师。3.根据设计编写原代码制造软件及进行软件售后服务的软件工人。4.购买商业软件使用的用户。矿山生产要求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能开发解决本企业生产中出现的特殊技术问题的软件;另一方面能使用通用软件解决矿山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前者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矿山工程实际,具有特殊性,但不一定复杂,由于软件一般为解决特殊矿山工程问题的专门性中小型软件,因而需要自主开发,或是在通用基础软件平台上二次开发;后者解决的则是较复杂的矿山技术或管理问题,软件由有关的专业单位研发,矿山技术人员重在能熟练使用。由上述分析可知,矿山生产经营过程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能进行中小型软件自主开发或二次开发,能熟练使用矿山用大型软件,同时也应能使用公共性通用工具软件,要求其计算机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介于软件工程师与高级软件工人间的水平,这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水平要求是有区别的。

二、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应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矿山工程的技术设计、生产与技术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处理如矿山测量计算、矿压数据分析、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等、矿图绘制以及综合性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因此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涵盖计算机通用知识、网络知识,具有强大计算、绘图功能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功能的基础平台软件使用知识,软件设计与原代码编写的基本知识等方面。其具体应掌握的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清除与预防知识,对通用型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使用。2.掌握Auto CAD及GIS类软件的使用知识,这些大型基础平台软件是工程设计、矿图绘制、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基础软件,掌握程度应达到能在其基础上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特点的中小型应用软件的水平。3.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C及C十+编程语言,能自主开发矿山矿压数据分析计算、矿山测量计算、矿山开采沉陷、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矿产储量计算与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中小型软件。4.掌握一些专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矿图数字化软件、矿山工程中力学方面的计算软件等。

三、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根据霍州王庄煤矿在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方面培养与提高的体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做好基础培训。对近年来的院校毕业生,其基础培训在校学习期间已完成,实践证明其计算机技术基础是比较好的。对计算机技术基础差的老技术人员应采用脱产培训的办法,并可适当降低要求,以达到能使用专业软件的水平;二是结合工作实践的培训与提高。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基础上,紧密结合具体工作中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要求,大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屏弃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学+实践+探索的方法,它既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是加强和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三是与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提高在岗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可有专门培训,也可在与专家合作解决难度较大的矿山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另外,购进专业软件时,厂商提供的培训也是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机会。

本文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技术素质要求、内涵及培养提高方面所作的讨论仅是基于基层工作实践的一点粗浅探索。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对矿山现代化建设、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作为矿山企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

参考文献

[1] 刘智运.跨世纪的课题:转变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1998.(3).

[2] 路甬祥.工业创新和高等教育改革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第2篇

笔者主要针对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推动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各医院对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概率也逐渐提升,并在药房、财务部门、挂号收费、病房管理等工作中广泛应用。进一步证明在医院的各项工作运行期间,提高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效率可以更好提升医院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

1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的影响下,各医院都已在自身的日常运行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与此同时,各医院利用计算机网络上传各病患人员的相关资料,为各医院相关病情诊断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所以,如果各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对各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在一定情况下导致各病人信息数据丢失或泄漏问题的发生。因此,各医院利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持续运行以及提升各医院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平稳运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促进相关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为医院自身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推动我国社会医疗快速完善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计算机网络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得知,各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医务人员操作失误等方面。

2.1计算机网络软件存在问题

计算机软件的质量问题对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软件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较弱,致使医护人员在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软件不能正常使用,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医院计算机网络瘫痪等安全问题。其次,各计算机中使用的杀毒软件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在计算机正常运行过程中,杀毒软件是计算机防止各种病毒入侵的主要防护方法,但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医院计算机中使用的杀毒软件版本几乎没有更新过,致使其与各新杀毒软件版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一步导致医院计算机杀毒软件不能及时阻挡各种新型病毒与黑客入侵。

2.2计算机网络硬件存在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占据重要的位置,是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根基,质量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可以更好提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与质量。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医院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计算机设备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导致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各医院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各计算机设备相对较为老旧,其运行速度不能较好满足各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同时由于硬件质量较低,经常出现死机等问题,为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许多医院自身使用的光纤电缆等设备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其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电缆光纤断裂等问题,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的良好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各医院的日常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

2.3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导致问题的发生

针对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医院计算机网络发生问题的种类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相关医护人员操作失误等致使计算机网络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在各医院全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例如,各医院医护人员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应工作过程中,在相关因素的作用下计算机与电源的连接断开,致使计算机关机,甚至导致整个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致使医院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同时许多医护人员由于自身对计算机的了解相对较少,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3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3.1完善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各医院在进行计算机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期间,医院管理人员应利用科学的方法完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过程中,应实行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工作人员身上,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此期间,还应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拥有较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在相关数据信息保密工作进行期间,也应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设置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登录要求,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防止用户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

3.2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普及计算机技术知识

在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中,由于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问题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各医院管理人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培训,讲解计算机技术中的基础知识与重要知识等,同时还应定期对各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更好提升相关医护人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与理论知识等,进一步降低由于医护人员操作失误致使医院计算机网络发生安全事故问题的概率,促进各医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3.3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为了更好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等,各医院管理人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其中医院管理人员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首先,对于计算机硬件,医院管理人员应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计算机硬件设备过程中,应由具有较丰富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开展该工作,进一步确保购买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质量。与此同时,在组装计算机硬件设备过程中,也应由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指导。工作人员在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期间,应准备相应的设备及时储存相应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相关安全问题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储存的数据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备份与计算机网络恢复工作,降低计算机网络由于安全事故问题对医院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在工作期间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第一,维护计算机主板。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清洗计算机的主板,清除掉主板上堆积的尘土,并对计算机主板的氧化的相关接口进行相应的防氧化处理。第二,维护计算机CPU。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其计算机使用时间相对较长,计算机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CPU的温度直线上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散热处理,在其温度过高时应使用相应的散热设备对其进行散热,同时对于存在问题的散热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第三,维护计算机硬盘。在计算机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应时刻注意计算机硬盘指示灯,根据指示灯的状况判断计算机硬盘的运行状况。在指示灯变换正常时,其相关线路连接较为良好。之后更换SATA等端口,确定其相关线路的连接状况,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解决。第四,维护计算储存空间。计算机自身空间出现相应问题时,则会发出相应的警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检测设备的内存条,使其良好与计算机连接,同时不能出现内存条松动等现象。其次,对于计算机软件设备,医院管理人员应利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在选择相关计算机软件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设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运行稳定性。同时,相关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与升级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中存在的相关漏洞,应在第一时间完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存在的各种垃圾信息,医护人员应定期清理,同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应定期更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登录密码,尽可能降低各种非法登录医院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各种非法分子入侵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情况,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并让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更新与升级医院计算机的杀毒软件等,进一步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促进医院经济收益的快速增长。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在各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但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医院计算机维护与网络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普及计算机技术知识、完善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医院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J].民营科技,2013(11).

[2]王巍.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3]姚苏平.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探析[J].硅谷,2014(9).

[4]楼峰.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7).

[5]何薇.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

[6]耿东升.探析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

第3篇

1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概念呼之欲出,从狭义上讲,档案计算机管理就是指档案通过硬盘、软盘、磁盘及光盘等介质进行存储,进而形成电子文书、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形式的电子材料;从广义上讲,档案计算机管理就是在组织内部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使各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良性的、开放式的档案信息平台,让档案资源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以及更共享。政府机关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也是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的体现。首先,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检索的效率,传统纸质档案自然而然受到了电子档案形式的冲击,放眼全世界,放眼新时期的各企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高效便捷的特点已经形成共识,这是计算机技术本身赋予这项工作的优势;其次,实行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势必能够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只有让这种意识武装了头脑,现代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档案的计算机高效管理。

2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应用策略探讨

2.1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最大化。这是政府层面、国家层面的策略意识问题,我国国内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的普及程度已十分可观,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力度,为档案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对于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计算机技术的注入势必会带来高效的工作,从基础性的业务管理到档案采集、归类、整理、检索及编目环节等,操作功能完善了,专业化程度高了,大大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2.2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做好优势互补。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进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并未消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还不能解决我国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旧形式与新技术需要长时期的磨合。我们发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信息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随意增删的问题、原始性和凭证性模糊的问题、法律效率低下的问题等等,这就使得政府机关内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形式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这套内部的双轨制档案管理系统会长期并存,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能够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凭证性。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两套体系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在两种机制之间建立一个互补的通道,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以文本方式和影象方式共存,制定特定的、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2.3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计算机技术给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对于电子档案而言,一旦安全性出现问题,整个政府机关的工作都会面临着威胁。所以,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把安全、保密的原则放在第一位。档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是记录组织和个人活动的重要凭证,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文件、材料等,如果这些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一定会给机关带来损失。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须的一环,从上而下地提出具体明细的保密安全细则,对档案中涉及的秘密信息必须采取保密安全措施,如对信息采取加密的措施、动用保密文件要通过领导的审批手续、对相关计算机设置密码及使用权限的设置、安装防火墙、对系统上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增添漏洞补丁等,除此之外,还要对计算机的电磁泄漏问题进行控制,与非计算机要分开,计算机不能相互访问,非计算机不能处理、存储信息,有内容的计算机不得上互联网,不得用互联网传输信息,内部网与互联网必须实施物理隔离,对平时不用的密码、密钥或有关载体应配备保密文件柜或保险柜存放,对管理使用计算机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管理、培训。

2.4让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更符合标准化流程。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相关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严格执行《档案著录规则》等内容才能保证政府机关在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档案数据库结构,努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增加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性,规范性。

2.5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点。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与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检索方法,这样就要求档案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逐步培养他们不仅要热爱和熟悉档案工作,而且还要掌握档案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努力掌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理论和技能,将档案数据接收、存储、提供等业务环节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提高网络化管理意识,由传统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式转变,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培训、自身学习增强责任意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协调处理,严格遵守《档案法》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而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3结束语

政府机关实现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一方面也是政府机关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机关在新时期的工作更阳光、更透明,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我国各个政府组织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保障,档案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会受到信息化趋势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社会建设发展历史进程中证据、信息、记忆的积累中心,是城市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发挥档案价值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档案信息管理必然选择网络化理念以指导其实践,网络化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21世纪档案信息资源的发展方向。

作者:申敬单位:定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91―03

一、背景及现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财经类专业一般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技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搬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不多。而除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经济类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但对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同样没有明确。

2.文理兼收等原因导致生源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生源基本都是文理兼收的高中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文科生重在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一些经济类课程中学习能力较强,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就造成了文科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时较吃力,兴趣提不上来,而理科生又感到学习内容偏简单,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与经济类专业联系不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基本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课堂讲授+机房上机的模式,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经济类专业本身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所学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针对高职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材相对落后,导致任课教师也只能选用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教材的适用性不强。

4.计算机课程师资培养滞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承担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很多是校内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具备财经类知识背景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对经济类专业并不了解,经济类知识掌握不多,教学时仍然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好自己所担任的具体课程,在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经济类知识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目标与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

5.考核手段单一

现在多数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为笔试,有些专业还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考试前不得不进行应付考试的复习,考后这些东西就没有用了,而真正到了实际应用计算机工作时,却又“笨手笨脚”,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在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根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划分为“计算机系统与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等四个领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将上述知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等三个层次。教育部提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四个领域三个层次,对于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要根据工作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很多高职经济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对Excel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中华英才网上搜索到的百度移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的应收应付会计岗位要求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 Excel),在592招聘网上搜索到的广州市毕柏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的国际电子商务岗位要求熟悉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网页设计和图片处理者优先,许多招聘高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企业也都提出了对Excel的要求,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强调了对Excel的教学。

2.在以往建设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时候,往往都只有经济类的教师调研与制定,缺少计算机老师的参与,导致存在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了解不深等问题。而要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就一定要计算机老师参与,要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到与其他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体系。

第5篇

    1、计算机工程技术应用的现状

    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都有很大的进步。各种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建设设计行业。所以这一批工程师在刚刚参加工作就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的相关计算和设计工作。他们开始盲目的相信计算机,而不通过自己实际的手工计算来对结果进行审核,这样会使设计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会对建筑的安全有很大威胁。这些人认为计算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且不会出现错误。但是现在的计算机软件虽然得到了大量的开发,但是这些软件的质量却没有得到保证,有一些软件的开发者和技术支持的资质证明都没有得到保证,还有的软件的质量没有进行合理的检测,所以这些软件往往不能全部相信,不能完全依赖。如果只通过这些软件进行设计,会造成工程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现在因为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工程技术进行计算已经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现在新一代的工程师变得十分依赖计算机,他们坚信计算机的知识性、安全性和能力不会出现问题,所以逐渐失去了对工程内容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他们不知道,计算机不可能对一些模型、设计的技巧和分析进行详细的记录。他们只会依赖计算机来进行设计。通过实践经验表明,工程的设计工作,尤其是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设计有很多模型,而且差别很大,计算机不可能对这些不同的模型全部识别清楚。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很快,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除此之外,它在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十分零散。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凭借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灵感、直觉、创造力、领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来综合的进行设计。这一点计算机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任何计算机和程序员都没有办法对这种设计进行理解。所以,我们要培养这些新一批的设计师进行自主的设计,不要只依赖与计算机,而要进行手工计算,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规范的作品。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单纯的依靠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工程设计唯一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右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根据,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他们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也无法怀疑计算机做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证校验结果,这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缺陷。

    2、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当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又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应该让他们知道,工程特性是由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应该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在于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要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人工程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是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一个称职的工程师,应具备不依赖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对工程的设计思想的能力。工程师应该能够做到独立地靠学识、创新和丰富的经验,而不是依赖计算机找出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计算机工程技术只能回归到工具的位置,它只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图像、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位置,而不能够把它当做工作中必须依赖的东西。认识到这点,将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起到重要的影响。能够使设计工作更好地进行。总之,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不能宪全依赖于计算机及其得出的表面数据,而应该更多的凭借自身的工程经验知识,这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3、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我国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上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必须要使新一代的设计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能够盲目的相信计算机,要学会通过自己手动计算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进行设计创造。要明确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地位,合理的使用计算机,这样才能使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是工程更加安全。

第6篇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业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能力的人才。

四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获益匪浅。我从坎坷曲折中一步步走过,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专业功底更加扎实。

专业:掌握了大量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使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素质: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一年有余的计算机岗位见习工作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比如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应用,全方位协助团队开发新产品,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以及主要配合的协作观念等。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第7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从教育领域中看,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到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内容中来。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标志,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学校中早已把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少年宫,也应把现代科技基础-计算机技术教育作为科技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列为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之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同时,发挥出我们的作用,使青少年受到现代科技革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科技素质的合格人才。

一、 少年宫在校外教育科技活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宗旨:巩固、加深、扩大青少年在校学习的计算机的知识。通过少年宫科技活动的实践,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一)校外科技活动中的目的和意图。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学校是主要阵地,他们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学,但是要想巩固、加深和扩大他们学过的知识,就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事,而是更需要青少年所接触的各个方面的共同责任。而校外教育的阵地-少年宫,则是重要的途径。它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地位和活动,引导青少年把学过的科技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从感性到理性加以巩固,乃至加深和扩大。

(二)少年宫的科技活动,不是简单地重复课堂学过的书本知识,而是根据校外教育本身的特点,通过科技活动,让青少年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加深和扩大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热爱科学、探究求索和创造性等科学素质,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这个宗旨也是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牢记的一个宗旨。

二、少年宫科技活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根据青少年在校学习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容,我们应当选择其中的主要内容,如:word、flash及photoshop动漫制作等软件的使用。根据我们少年宫的设备、师资等条件,可以定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一) 针对word软件使用范围广的特性,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些文字处理、表格输入和排版设计的竞赛,不但可以比文字录入速度,而且还要比录入速度和版面设计的新颖性。

(二)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绘画功能,我们还可以联合我们的美术专业教师这一特有资源,共同搞一些计算机flash绘图、photoshop动漫设计等比赛,这样不但对在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又能对计算机的应用产生更大的兴趣,充分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但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活动,应注意培养青少年参加活动所一定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是我们活动的基本要求。如:windows的熟练操作,网络的基本知识,还有为了提高青少年学习计算机兴趣的游戏内容,以及在校时学过的Email等的基本知识。

以上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见得全部都同时上,要因时、因地而宜,还要因材施教。

三、 计算机信息技术活动的方法。

当我们校外计算机教育的内容确定后,还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内容变成青少年易于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这要遵守以下的原则:

(一) 内容不可以过度成人化,同时方法要适合青少年(中、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程度;

(二) 必须要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多上机练习,不能完全像课堂教学那样:“老师讲,学生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实践活动;

(三) 定期并适当参加与组织必要的竞赛,检查老师与学生的不足之处;

(四) 尽可能地参观、访问与计算机多媒体高科技技术有关的展览、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增长见识。

第8篇

关键字:计算机;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

1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状

1.1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早期计算机技术知识应用在军事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教学事业和医疗事业等对这一技术的需要程度,使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方面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例如物理、化学、数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关注到这一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利润的需求使得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市场逐渐扩大,竞争压力也日渐提升,这样的状态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1.2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越来越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一些问题,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要力量。计算机技术具有专业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它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智能冰箱、数码电视、智能洗衣机等,这些电器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便利,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关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方向

2.1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家庭

计算机技术普遍被应用到工厂加工、工程设计、财务管理等方面,一般进行的都是综合运用,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需要做的事情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每一个家庭中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殊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便利。

2.2计算机技术发展人性化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快速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反映迅速、敏捷、出现错误概率小的特点,但是它缺少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不能对未设定对象进行准确判断。所以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将其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赋予计算机技术一定的“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

2.3计算机技术具有更好的高效性能

速度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速运转的计算机能够同时操控多台处理器,并且能够使处理器之间的关系转换更加密切。另外,高速运转的计算器可以是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这样的传递方式应用在医疗事业和教育事业中是非常合适的。

3关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3.1超高性能的计算机

硅芯片是决定计算机价值的重要依据,随之硅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型计算机的研究也逐渐定型,目前已被提出的超高性能计算机有量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以及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特点是比普通计算机的储存量要大,并且具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分子计算机储存信息的内容较多,运算速度够快,并且体积比普通计算机体积要小很多,还具有耗电量小的特点。纳米计算机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计算机技术,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运算速度快、储存量高的特点,这一技术如果研究成功,它将会取代硅芯片在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应用。光子计算机的速度是非常客观的,它是以光子代替电子进行数字计算,不同的数据使用不同长度的波来代替,可以将复杂的数据简便处理。

3.2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利用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说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运行的载体,没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就无法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可以按照地域覆盖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随着互联网普及到各个家庭当中,计算机技术也将会全面的应用到家中的电器上面。在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计算机的体积会非常小,也会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家电当中。在未来的教育当中,计算机可能会取代传统的课本,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搜索出需要找到的知识内容。

3.3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具有敏捷、高效、错误率低的特点,但是对事物没有足够的认知,如果想要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全部转换为特定的东西,这就需要计算机具有智能化的效果。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可以使其具备多种感知能力,同时还可以赋予计算机一定的思维,使人与计算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与沟通。智能家电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的初步体现,这种智能技术应用在生活当中可以带给人们很大的便利,所以发展更快、更好的智能计算机技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随着互联网工程的大量普及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被广泛使用。根据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加大力度开发新的计算机技术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相吉.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3(10).

[2]何文瑶.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05).

[3]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2(01).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因此以本专业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知识已经是个行业的需求。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等问题,使得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

1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只注重简单的office操作技能训练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如我校原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就是保证学生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B考试,而这种孤立于本专业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未能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与本专业教学脱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往往没能很好地与本专业教学协调衔接,最终只让学生简单认识计算机,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完善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服务于本专业等问题。基于对以上几点的认识,现如今有必要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 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与学生本专业交流,明确计算机墓础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积极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本专业教学联成一体。通过交流协商,对不同的本专业分别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确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体现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而且强调掌握计算机科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也就是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本专业人才。如何具体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下两点:

完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基础性又必须有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为整个大学期间计算机应用和后续计算机系列课程学习打基础的计算机入门课。不仅要“领进门”,还要“送一程”,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部分内容应该相对稳定,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但是计算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如果课程内容陈旧,不但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上机实习也会遇到障碍(找不到过时版本的软件),所以课程内容必须“吐故纳新”,要适当介绍一些计算机技术的新知识和一些流行的优秀软件,使课程内容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部分内容应该不断更新。要注意基础性和先进性相互结合,既不能只重视基础性,使得课程内容陈旧,也不能刻意追求先进性而使课程内容肤浅。所以,不仅教学大纲要不断修订,而且教材也要及时更新。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提高授课学时的利用率。这点在各学校要求压缩课程学时,增加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改变“ 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上机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新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较快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要靠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计算机基础课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移,正确的指导和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这计算机的基本保证。

如今各高校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日益艰巨,而各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境,才能让教师有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和系列教材、各种课件的建设,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打破孤立的教学,使计算机教学服务于本专业

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孤立的知识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力量。通过制定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和重组教学内容,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连成一体,而且能够达到不断提高的水平。

随着教改的深人发展,各专业基础课程也逐步强化了计算机技术的渗透,这既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即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进行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而且也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教育。

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使得计算机知识能够服务于本专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如我校如今计算机教研室就主动和各系科进行沟通联系,结合各系科的专业特色制定教学大纲,真正做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建设。

3 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由统一的教学单位如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承担,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划、组织和实施,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交流,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采取政策倾斜,稳定教师队伍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引进具有较高计算机造诣的人才;其次,利用本校现有的利条件和优势,调动教师钻研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鼓励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攻读计算机专业学位,全面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第三,促进校内外计算机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与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第四,通过参于其他专业学科的科研活动,拓宽知识面。事实证明通过提高教师计算机计数机水平,能够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文化的知识面,并能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

重视特色教材建设,保证计算机基础的特设教学

教材不仅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课程体系的直接反映和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尽管现在计算机教材很多,但能联系到本专业,并具有显著体现应用等特点的教材却很少。因此,在明确计算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后,有必要联系个专业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教材建设。

注重能力培养,淡化考试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本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各种类型的考试或考查只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通过考试或考查只能初步反映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知识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采用平时作业、课堂实践和考试或考查三种成绩的综合,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教学效果。

第10篇

1 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现状

1.1 科学管理质量差,档案利用率低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并不是简单的将相关的历史资料整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归类整理就结束了,在实际的工作中它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做好机密性的工作,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档案归纳整理最后加以保存。这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而言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都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管理只是一种保存,对其也没有充分的予以应用,所以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档案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档案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缺陷

很多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都无法予以正确的认识,所以很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比较忽视的,所以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很多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都不够严格、具体、全面,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对目录的填写也不是十分的规范,甚至有些档案上根本就没有填写日期,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也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很多内容都不具备真实性,还有一些重要的机密档案出现了泄露的现象。

1.3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处在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中也逐渐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但是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通常都是安装几台电脑,在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上也使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功能性也不是很强的类型,在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使用人工的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查询,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对档案信息现代化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严重的障碍。

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措施方法

在当今社会,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对更多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现代化的发展清除各种障碍,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应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2.1 重视科学管理,正确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对于很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大对档案管理 工作的支持,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引进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推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2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2.3 强化计算机技术运用,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

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指纹与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密码技术的深化发展,使档案文件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随着电子文件签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对档案电子文件资料信息的真伪进行认定与识别,为保障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文件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同时,运用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方法,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而且传输的成本低、速度快,网络传输的档案信息不走样。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经途径。

2.4 现代化人才的培养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资源建设上,要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使之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知识更新,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使更多的人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加快现代化管理队伍建设。

2.5 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提升其信息服务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随着将来的语音识别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智能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的形成。这一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使计算机自动接收所有档案信息,并根据计算机设定与编制的程序对档案信息进行自动分类与归档,克服传统手工档案信息收集、整理与归档的缺陷,利于档案资料的价值的展现,从而全面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

第11篇

一、现阶段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金融管理易出现安全隐患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首先,在金融行业中,它存在着的潜在风险主要有资金的运转风险、理财风险、监督管理风险等,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经营管理方式,只要它与外界企业有着联系,也并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金融行业风险意识薄弱,尤其是金融行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状况。这是因为在金融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般是非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而非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知识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计算机运行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2、金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提高

就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来看,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于加强金融监管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并没有得以完善,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的金融市场运营缺乏必要的制度束缚,即使在自由发展的情境下,也最终使得金融行业发展走向极端。由于我国金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并且加上管理机构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一能多职情况的存在,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因此这也就需要联合其他部门对金融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是在这种监管体制下,监管体系中内设机构较多,权利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管机构权利的正常使用,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金融行业出现大量风险。除此之外,我国金融部门在运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计算机使用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金融管理机制反应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因此,如何加强并发挥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二、如何计算机技术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

2.1、运用计算机技术创新金融产品

金融管理的目的实质是对金融产品和人才的管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金融行业是一个需要与日俱进、不断创新的行业,如果金融产品长期得不到更新与改革,金融行业将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但是要想促进金融产品的革新,就需要引入高科技技术。现如今,金融行业不断引入计算机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存的金融要素进行重组,金融要素主要涉及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机构等,将金融要素进行重组划分,可以更好的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因此,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不断更新金融要素,创新金融产品并促进金融行业发展。

2.2、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金融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

虽然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信息计算机系统。由于各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一般均采用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的做法,这样会在很在程度上导致信息很难实现共享,造成计算机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最高银行,也很难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监管。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中央银行带头组织,协调并解决商业银行在电子化信息建设方面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共同建立一个开放型的城市金融信息网络,并颁布符合当前金融信息网络发展的制度和措施,规定各个商业银行哪些数据一定要通过网络传送到人民银行的计算机服务器中,哪些数据可以资源共享等。

2.3、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队伍

由于当前计算机在金融监管过程中存在着计算机使用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要想加快发挥计算机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就有必要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队伍。首先,可以安排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到监管部门进行专业化学习,同时担任监管部门业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其次,金融有关部门该需要对监管部门的业务人员施加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持证上岗,鼓励计算机监管人员加快形成培训意识、自学意识,尽早的学会金融监管知识和能力。除了要在上述几个方面努力之外,要想真正的促进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加快探索,加快实践,但是这些都需要得到各级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开这一点,所有的都将成为空话。作为最高银行的中央银行,也需要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和科技部门,互相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监管工作结合付出努力,开辟出新的天地。

金融行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它的发展能够尽可能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计算机在金融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金融风险,但是只要我们加强重视,深化改革,努力将计算机技术和金融监管工作相结合,我国的金融事业一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宋真真

参考文献:

[1]王永牛.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计算机与金融创新导报.2012.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计算机教育 效果提升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计算机技术知识落后

我国有很多院校在计算机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导致认知水平的层次不同,在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也会产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加以了解和认识,此外,当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脱离了实际的使用,并没有很好地刺激学生,将其所使用的计算机知识真正的使用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可以说这非常严重地限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新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给计算机教育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网络不但是一种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同时它还能够成为一个对学习过程有着非常好引导性的系统,他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全面的学习资源,从而带动整个计算机教育的效果。

1.2 缺乏网络技术的运用

总的来讲网络资源的利用对计算机教育的成败有着非常主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有着很大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能力。遗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很多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儿低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把很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使用通信线路互连接起来以事情能够达成通讯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网络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十分的富足并且覆盖面非常广,信息量非常的多,动态增值更新速度快同时还有一定的交互性,并且还能够进行无限制共享,及时的进行反馈,操作的过程十分的灵活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对于计算机教育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将计算机网络使用在计算机教育中既可以提升资源的共享率降低资源重置的情况,还能够令学生对网络这一新兴技术加以熟悉,给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校园网站的建立还有网络论坛和各种交流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同时使得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辩论和讨论以及交流的方式更加灵活。老师能够通过网络就去对相关的练习进行布置,学生还能够在网上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这对遗忘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变革,使得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的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然而相比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仍然很低,并且创新性不足,这也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2 网络环境下如何对计算机教育效果进行提升

2.1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渠道

把开放大学计算机的相关学习课件和教学的录像以及虚拟学实验室。还有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计划,课程补充等放到网上,因此也就是说他还能够变成学生进行学习的辅助资料,学生能够使用学校的客户端或者是校内网去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自学,同时还便于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第二次的学习。复习还有作为参考借鉴之用。是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有所提升,并且还可以在需要学校的校园网上进行作业的提交和下载。

2.2 远程教育

使用网络媒介的资源还能够对一些计算机远程教育的要求加以实现,使用网络媒体进行一对一的或者是针对多人去进行远程教育,这种方式对遗忘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这种不用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可以说使得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内涵以及外延性有了更高的提升。总的来讲他非常便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以及开放教育的进行。

2.3 计算机多媒体教育

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综合处理图像、文字、音频、活动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而且通过控制计算机让这些信息建立连接,通过加工处理可以表示出丰富、复杂信息的信息技术。多媒体需集合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声像技术等,其主要包括视频、音频、文字、超媒体链接、数据压缩、数据解压、媒体同步、高性能大容量光学存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它的特点具有集成性、复杂性、交互性、实时性。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其教育的效果,各个学校通过政策和物质给予支持出台各项激励机制予以鼓励学校要引进多媒体技术。而教师一致也认同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在大家认同的基础上,各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进行交流、示范来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进自己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2.4 计算机多媒体机房实践

我国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教室主要经历过两个阶段。90年代中后期,通过采用多媒体硬件卡实现较为简单的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随着计算机电脑处理能力的增强,多媒体电子教室开始经历蓬勃发展的阶段。通过纯软件方式实现了屏幕广播,网络影院等多媒体功能。并且在延时处理,视音频同步的技术处理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应用在各地大中小学开始普及。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使用使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间交流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提升了计算机教育的效果。

3 小结

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和信息科技的竞争。因此,计算机虽然不是唯一的竞争因素,但它是国力竞争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没有计算机教育,也就失去了全面提升国家科技教育的重要武器。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提升计算机教育效果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林晓惠.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2]李志芳.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青年科学,2010(02).

[3]魏茂林.浅谈如何用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5).

[4]何希平,蒋和伦.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1:34-40.

[5]方睿,刁仁宏,吴四九编著.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