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产评估概述

资产评估概述

时间:2023-09-18 17:3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产评估概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产评估概述

第1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 公允价值 联系 前景

一、引言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新准则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新准则中指出,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会计业务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而在此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着重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利用资产评估结果作为会计计量基础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如国际会计准则中明确鼓励,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法时由专业评估师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在美国, FASB曾明确提出“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建立在评估技术结果的基础上”。在我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业务多样化,资产评估准则日益完善,资产评估在会计计量中发挥重大作用为势所必然。

二、简述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

1、资产评估概述

资产评估是指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资产评估的日常应用有:资产交易、融通资金、资产清算、债务重组等,这些项目大多会涉及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比较法三种,针对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及评估客体自身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估。目前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和商誉等的评估都已有明确的准则规范,在企业现实交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与国际准则类似。公允价值的应用有三个层次:第一,当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这些规定使得资产评估对会计计量变得重要。公允价值的运用强调资产的现时价值和预期经济利益,这点与资产评估的宗旨不谋而合,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通过对资产的计量,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资产预期经济价值的参考,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

资产评估是以提供估价意见为目的的专业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在评估理论方面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实务方面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结果是评估人员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得出的,具有客观公正性,能够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的要求。而新会计准则虽然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并未对公允价值的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作出确实指导,会计人员在需要对资产作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确认与计量时,资产评估的结论就成为会计计量的依据。评估师在进行资产评估时,也需要大量参考使用会计账务数据、财务指标及财务预测数据等。

四、资产评估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资产评估市场并未完全成熟,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着隐忧。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在目前我国市场很可能成为一种盈余管理手段,由于资产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会涉及许多存在争议的参数,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评估师的主观判断,这就为企业管理层利用公用价值计量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公司高管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人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使企业盈余的弹性增强,企业管理层在需要时,就会利用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又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多变、不同评估师所获得的信息数量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同等因素,对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公允价值,某些存在利益相关关系的企业,会利用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认定这一特点进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活动来制造虚假利润;其次,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波动性,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的变动将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而公允价值在评估时受经济环境、供求情况、市场预期、企业信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随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全面收益,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加之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信息失灵,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无关性都会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上,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针对以上所述的缺憾,为有效降低因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企业财务报告风险,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会计领域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资产评估进行改进:首先,要统一资产评估和会计的口径。由于受各自学科的局限,二者对很多要素都有不同的解释,有些概念在新准则中已经取消,但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却还存在,有些会计科目已经更换了名称.但是评估准则中还在使用,这都对资产评估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带来滞碍;其次,资产评估行业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加强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评估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操作规范还未出台,政府公众的信服力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详细的资产评估准则及准则规范的出台;最后,要提高评估人员知识结构水平,健全资产评估师管理制度。这对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促进资产评估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资产评估;固定资产;总投资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35-02

工程造价专业和资产评估同属经济学范畴,但二者有着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计算方法。工程造价专业是具体描述固定资产价值形成的全过程;资产评估是指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及产权转让、企业重组、破产清算、资产抵押等经济行为,对资产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但在建筑物评估中两学科有相互关联之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所接触的工程和评估案例,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概念不同,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作为长期从事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如何将二者加以区分,并能正确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及构成

(一)工程造价含义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通俗地说,投资者选定一个投资项目,通过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包括项目评估、决策、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至竣工验收等),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以上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另一层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等交易方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这层含义把工程造价认定为工程价格或工程承包价格区别造价的两种含义的意义在于,为投资者和供应商(或者称承包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当业主提出降低工程造价时,是站在投资者的高度充当着市场需求主体的角色:当承包商提出提高工程造价,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实际利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必然。

(二)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工程造价的构成

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工程造价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 固定资产。其中包括平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设备及工器具购置投资(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主要材料费投资、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招标或竞标价与甲方所供设备和主材料合同价之和计提的工程管理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土地使用费、其他投资(包括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费、质监费、监理费、破路费、绿化迁移费、测量费、合同公证费、开办费、质量评定费、结算审定费等其他所有与工程有关的费用)。

2. 流动资产。这就包括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

(三)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

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在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后所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某项工程从立项、可行性分析、出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前期开发、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到竣工验收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形成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竣工决算是办理交付使用财产价值的依据,是会计记账的依据,工程造价总费用不完全构成“固定资产”账目下的金额,根据财务制度规定,新增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构成,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在会计记

账中:

1.建筑工程安装费用――形成“固定资产――房屋”

账户。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设备”

账户。

3.土地使用费(及土地出让金) ――形成“无形资产”

账户。

4.建设单位管理费中的开办费――形成“递延资产”

账户。

5.其他费用分摊记入各单项工程“固定资产――房屋”、“固定资产――设备”等账户中。如: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需安装设备价值总额作等比例分摊,土地征用费、勘察设计费等费用则按建筑工程造价分摊。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内容包括: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和其他应分摊的费用。

通过前三项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了工程项目从立项、竣工到交付使用进入企业会计账目,形成企业资产的全过程。下面我们简要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二、资产评估的概念及特点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

资产评估指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据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具体划分为单项资产评估和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机械设备评估、土地使用权评估、建筑物评估、其他资产评估。

(二)资产评估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包括:资产转让;企业兼并、出售、联营、清算、租赁;股份经营:中外合资、合作;抵押、担保。

(三)资产评估的方法

资产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评估方法一般有:形象进度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变动因素调整法等等。成本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方法。

成本法又称重置成本,是通过求取开发可替代待估不动产所需的成本总额来估算不动产价格的方法。即在评估时点重新形成该工程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所需发生的全部费用,确定重置价格。

成本法就是资产的现行在取得成本。在建筑物评估中,重置成本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评估人员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准确的确定建筑物的重置成本。

(四)资产评估实例

下面就一具体评估案例来说明:

案例:某啤酒品牌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有企业,2010年9月受香港联交所委托,对其资产状况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11月30日。本建筑物为啤酒分公司的一处厂房――糖化分厂,1995年建成投产,建设期为一年,建筑面积为196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条形基础,层高为5米,共计2层,外墙为涂料,内墙为瓷砖到顶,地面地砖,塑钢窗。本建筑物一直在使用,“固定资产――糖化分厂”账户账面原值为3,801,111元,评估该建筑物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

1.要求企业提供九五年竣工决算(审计后),根据竣工决算中的工程量套用定额,选用广西省预算定额:2010年广西省建筑安装工程定额;2010年广西省建筑装饰定额;2010年广西省取费定额:2010年11月份南宁市材料价格信息。

2.通过套用定额取得建筑工程费用:土建工程:2,472,120元;1260元/平方米;装饰工程:156,960元;80元/平方米;水暖工程:78,480元:40元/平方米:给排水工程:58,860元,3O元/平方米;电照工程:137,340元,7O元/平方米。建筑工程费用合计:2,903,760元

3.其他费用:根据广西省的相关规范规定,评估费用计算: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2.5%)2,903,760×2.5%=72,594元;勘察设计费:(工程费用的3%)2,903,760×3%=87,113元;工程监理费:(工程费用的2%)2,903,760×2%=58,075元:防空地下室建设费:2O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3,9240元;墙体改造费:9元/平方米×

1962平方米=17,658元;消防集资费:7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3,734元;上下水配套费:15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

29,430元;排水配套费:6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1,772元;防洪保安费:1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1,962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元/平方米×1962平方米=98,100元。其他费用共计:357,084元;资金成本=(2,903,760+357,084)×0.5×6%=97,825元。

4.该建筑物的重置成本=2,903,760+357,084+97,825=3,358,700元。

5.该建筑物1995年投产,已使用15年,框架结构厂房的耐用年限为50年,尚可使用年限为35年,则成新率-35年÷50年×100%=70%。

建筑物的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3,358,700元×70%=2,351,090元。

参考文献

[1] 杨松堂.资产评估行业风险与防范[J].中国资产评估,2004,(1).

第3篇

1.资产评估职业判断的背景

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资产交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资产评估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国有资产评估逐渐扩展到金融资产、资源性资产、公共资产、文化资产等领域。随着资产评估市场的不断地扩大,人们对资产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资产评估自身的业务特性,加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产评估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评估过程中充满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不确定性始终贯穿于整个评估过程中。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评估人员需要运用专业技能和评估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

2.资产评估职业判断的涵义

职业判断是资产评估的精髓,评定估算、鉴证功能的实现来源于评估师个人的职业判断以及职业界的集体判断。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认为资产评估职业判断是资产评估师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按照资产评估准则、制度等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评估的目的以及评估对象的特点,在评估基准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评估方法和不确定事项进行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3.资产评估职业判断遵循的原则

资产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资产评估职业判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性原则。资产评估作为一个以市场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中介服务行业,独立性是资产评估职业判断的精髓。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方和其他机构,独立对评估业务做出判断。(2)科学性原则。资产评估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要求资产评估师在职业判断时,要把主观评价与客观推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所评估的对象进行科学的评定和估算,使评估工作做到专业合理,真实可信。(3)合法性原则。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资产评估职业判断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资产评估过程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资产评估人员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客观公正原则。资产评估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在进行资产评估职业判断时,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实际。评估人员要对资料认真调查研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出客观公正的公允价值。

4.资产评估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资产评估职业判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微观层面如资产评估人员素质、评估对象、委托方要求等;宏观层面则有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的经济方针与政策、法制建设状况以及资产评估准则的完善程度等有形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等无形环境因素。

二、我国资产评估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1.评估人员现状

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最新统计,截止2013年底,评估行业已拥有评估机构3000多家,注册资产评估师3.2万多人,从业人员10多万人。从目前我国执业人员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评估人员经验与理论缺乏互补的欠缺,要么经验不足,业务不精通,要么虽有丰富经验,但知识结构老化,新知识能力欠缺。二是在目前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甚至挂靠的。资产评估成了第二职业,这将会影响到执业的水平和质量,甚至可能对社会公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难以培训出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三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明显不合理,基础从业人员太多,高层次的综合人才却相当缺乏。这将严重影响评估行业职业判断的质量。

2.评估机构和行业协会现状

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大都很小,缺乏大型的专业评估机构。相比评估机构数量而言,业务数量明显不足,评估供给大于评估需求。这造成了有些评估机构之间恶性竞争,为了赢得业务,迎合客户需要,评估独立性丧失,以致出现虚假评估的现象。在内部控制方面,很少或者根本无暇顾及,部分评估机构甚至没有专门建立评估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评估业务操作规程。还有的评估机构相关制度制订得过于简单,流于形式,这都不利于职业判断。对于我国评估界而言,目前出现“多龙治水”的现象。比如,财政部所管辖范围内的评估叫做资产评估,建设部所辖范围内的评估称为房地产评估,国土资源部所辖范围内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估等。虽然评估业务相互联系、重叠,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介入、行业协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执业标准不统一,加大了职业判断的工作难度。

3.社会环境状况

在法律方面,目前我国资产评估准则项目已达26项,分别是2项基本准则,12项具体准则,4项评估指南,8项指导意见。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基础理论仍然不够成熟,还有许多准则需要补充完善,尤其缺乏相应的法律。毕竟准则与相应法律是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在经济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市场经济化程度还不高,资产评估业务面临不稳定的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市场交易信息和评估专业信息不充分,信息的可靠性不高,增大了评估师搜集处理信息的风险,进而增大职业判断的风险。在文化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文化实力依然比较落后。突出的一点是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对资产评估这类中介服务行业影响很大;而且评估业务经常处于人情化环境中,评估人员很难做出公正客观的职业判断,这将直接影响资产评估的发展。

三、提高资产评估职业判断质量的建议

1.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1)资产评估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职业判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2)资产评估人员要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评估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好评估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法律、机械、建筑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加强评估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

(1)要加强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材中充实资产评估职业道德的内容,实地开展一些与评估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通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提高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2)要建立的有效的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以约束信誉缺失的个体行为。

3.完善评估行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

当前,要理顺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政府要树立为中介服务业服务的意识,减少行政干预,把管理权交给行业自律组织,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形成政府监督下的行业管理体制,支持评估机构走企业化的自主发展道路。实行政府监督下的行业自律与行业自我管理模式,为职业判断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4.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后续教育质量

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行业话语权的同时,要严格评估机构的准入,提高行业门槛,加强监督。实行淘汰制,对于违规违纪机构,给予强制退出。加强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避免形式主义,真正提高评估人员职业判断素质,提高行业公信力。

5.完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第4篇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金融动荡不断加剧,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瓦解风险无不与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日益增强,企业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占比大幅提升,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日趋活跃等对资产评估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以“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为主题,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加强金融资产评估相关问题,完善我国金融资产评估体系已形成共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资产评估、文化资产评估等的市场需求,中国资产评估拟设立新兴市场领域专业委员会,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指导,提高专业评估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资产评估将成为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焦点,金融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提升。

3.课程的综合实践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与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资产评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和评估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实践能力。在国外,资产评估师的成长与发展更多得益于行业协会的培训和课程学习。如美国资产评估协会开设有评估复审及管理(AppraisalReviewandManagement),企业价值(BusinessValuation),珠宝首饰(GemsandJewelry),机器设备(MachineryandTechnicalSpecialties),私人财产(PersonalProperty)和不动产(RealProperty)等6个方面的评估课程,每一项课程学习都辅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与实践参与做支撑。金融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三、金融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及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以“金融资产评估”为关键词对2006-201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搜索,共搜索论文524篇,而同期以资产评估为关键词搜集的论文共计133399篇,可见,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数量极其有限。各年度数量情况见表1。从学科性质来看,论文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会计三大领域,研究成果侧重于对金融资产的特性、定价研究,而与评估实践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论文不多,这种现象既体现了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范围广阔及复杂性,也反映金融资产理论与评估实践的粘合度有待提高的现状。从来源数据库来看,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是研究成果的主要源,占研究成果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而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搜集的文献仅占报纸数据库的15%左右,反映出当前金融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少且缺乏前瞻性的、创新性的观点与方法,研究层次与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评估有关理论散见在投资银行、并购估值等著作中,运用google对financialassetvaluation/appraisal进行检索,也仅能检索到较为零散的理论知识。

2.我国高校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现状。目前全国共有3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办学历史仅有10年,尚属年轻专业,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仍显不足。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排名,对国内部分高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到,金融资产评估仍属资产评估专业的前沿课程,仅有少数高校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绝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部分高校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情况见表2。从国外的资产评估教育来看,英国和美国是资产评估教育的典范。英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有百年历史,资产评估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高校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PropertyAppraisalandManagement),许多课程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认证。由于RICS在全球不动产领域评估的权威性,英国许多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多受其影响,开设的课程多与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相关,几乎没有金融资产评估类课程。美国的经济学本科实习的是通才教育,并不强调专业差别,在课程设置方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仅在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等课程中有所体现。此外,美国的资产评估教育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在1976年以前从未进入过大学的学历教育,后来是在美国评估师协会的倡导和主持下,才逐步出现了评估协会和大学合作进行资产评估证书教育的形式。金融资产评估是随资产评估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课,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材、习题等资源方面比较匮乏。目前国内仅出版3本相关教材,发行时间较早(分别为2001年、2003年和2008年),许多知识点停留在概述层面且与评估实践的关联度不高。从金融资产评估实践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尚属评估机构的新兴业务,相关交易案例较少,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旺,而是与专业人才的匮乏密不可分,许多与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的工作只能交由投资银行完成。总之,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知识结构仍很不成熟,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四、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的设想

1.不断地凝练课程知识体系,将金融学与评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仍普遍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掌握的知识多为零散的、片面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金融资产评估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在课程伊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程,金融资产评估并不是金融学和资产评估学两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资产评估的视角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再认识。该课程应是涵盖评估基础理论、金融单项资产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与处置等的知识体系。同时,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兼具研究与实践类课程的特点,课程实务部分可借鉴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IACVA)的注册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CVA)资格认证课程的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互为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推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一直主导大学讲台,这种以信息的单向传递、简单记忆或复现为目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成效很低,在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经一些院校实践证明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提非常吻合。首先,随着全球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资产评估本身属于新兴学科,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约束,案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代表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要有认真设计的分析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第三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5篇

关键词:机器设备;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4902

机器设备评估作为重要的评估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发展成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管是企业整体评估,还是单独评估,机器价值的评估对于交易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机器设备评估情况复杂,作业量大,在进行评估时,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规范。

1 机器设备评估概述

机器设备评估是指注册评估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机器设备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1996年5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发《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该文件属于资产评估操作技术性文件,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机器设备评估,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准则和规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器设备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为评估准则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又对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提出了要求。总之,评估行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和要求,提高职业水平,更加规范、有效地服务于市场交易。

在会计核算中,设备按其使用性质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生产用机器设备,即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服务的机器设备,其中包括生产工艺、辅助生产,动力能源等机器设备。第二,非生产用机器设备,即企业所属的福利部门、教育部门这些非生产部门使用的机器设备。第三,租用机器设备,这是企业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设备。第四,未使用机器设备,即企业尚未使用的新机器、库存用于正常周转的机器、正在维修尚未使用的设备等。第五,不需用机器设备,这是已经不适合本企业使用、待处理的设备。第六,融资租入机器设备,即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机器设备评估工作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当前机器设备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节主要讨论机器设备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评估方法不同。现在我国机器设备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成本法,即通过估算被评估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和各类贬值,用重置成本扣减各种贬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第二,市场法,即根据市场上与评估对象相似的或可比对参照物的价格通过比较来确定被评估对象价格的一类评估方法。第三,收益法,即估算被评估机器设备的未来预计收益并折算成现值,从而确定被评估对象价值的一种方法。我国机器设备资产评估方法虽然发展很快,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在各种场合之下的运用也日益成熟,但是我国的资产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仍然处于借鉴,研究,深入探讨之中。由于我国资产评估管理的不健全,我国存在分头制定各自行业特殊的评估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评估行业技术标准不透明,各个评估机构往往只采用本行业的一些方法和参数,导致同一事物采取不同标准评估差别相当大,不同的行业之间可能存在纠纷。对于这方面问题,应该在做好基础工作后,根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价格标准,然后根据评估价格标准和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用评估计算方法。一般来说,以变卖单项机器设备为目的的评估,采用现行市价标准方法,它还适用于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交易比较活跃的机器设备评估如汽车、飞机、计算机等,以结业清理、破产清理为目的的评估,采用重置成本标准与方法,这是机器设备评估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将机器设备入股、投资,以确定获利能力为目的的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标准与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可单独核算收益的生产流水线。

其次,价值周期也会影响机器设备评估,主要情况有:市场上供大于求,生产能力就会闲置;国内外竞争加剧,技术落伍,产品也会被淘汰;原材料和燃料等供应发生变化,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物价上涨,生产要素费用同步上涨,但是产品价格不变,企业入不敷出,导致停产;银根紧缩、通货膨胀等金融形势变化也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无法生产;此外,还有政府干预、环保要求等也会影响生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不同日期的市场供求、物价水平等,评估人员应当选择与评估基准日最接近的交易案例,并根据参照物的时间影响及时调整。对于每年的损失额折现,计算贬值额。此外,地域差异也会对机器设备评估产生影响。由于我国东中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机器设备价格也不同,比如同样一辆汽车,一般越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价格反而会偏低,而不发达地区价格却会偏高,这就使得消费者购车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化特征,这也为评估人员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评估参照物应与评估对象尽可能在同一地区,如存在地区差异,则应做出调整。

第三,目前,关于评估报告应采用的书写标准还没有得到统一。首先,是关于计量单位的问题。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计量法》规定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规定“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而老工程技术人员在撰写机器设备评估时,受旧习惯的影响,经常使用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而有些评估师是会计专业人员,不太了解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在评估报告中总是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里、尺、寸、公里等非法定长度计量单位。在具体文字表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统一的现象,比如设备的“缺陷”和“瑕疵”。有些评估人员喜欢采用存在“缺陷”,却不知“缺陷”这一词的含义另有法定涵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评估人员并不是想说评估对象有“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危险,但是这种错误的说法却造成了误解。因此评估人员应当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的用语来撰写评估报告。最后,当事人双方的权益也会对机器设备评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各当事人都想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权益,有些评估人员就为了满足委托人的不合理要求,合谋作弊,甚至随意泄露机密;再加上机器设备种类很多、特点鲜明,机器设备评估除了遵循评估理论和方法,还有独特的专业性,因此制定符合机器设备评估特点的准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用规范的机器设备评估标准来指导评估实践,才能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

3 结论

总体而言,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使机器设备评估各环节都有法可依。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只有规范制度,才能减少争议。此外,执业人员也意识到机器设备评估的重要性,意识到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调整。在资产评估执业队伍中,有部分执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弱,不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部分资产评估机构为了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这不仅违背了资产评估的公正原则,也损害了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形象,最后影响了资产评估事业的健康发展。从事资产评估管理的同志,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了解评估管理改革政策和办法,加强对评估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尽量完善机器设备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应海龙.关于资产评估业的现状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0).

[3]俞卯君.浅议机器设备的价值评估[J].江西建材,1998,(4).

第6篇

关键词:技术资产 收益法 折现率

1 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否保持技术优势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技术交易形式无疑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研究技术资产评估的技术路线,无论对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还是指导评估机构评估实践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现行评估实践中技术资产评估更多地使用收益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技术资产评估实践中对于收益法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评估参数选取缺乏依据,要么参数确定过于随意,要么选取的参数根本不附合实际,致使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造成较大差异。

由于收益法应用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评估人员用于操纵评估结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折现率的操纵。

折现率的确定是技术资产评估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因为折现率的微小差异,会给评估结果带来数以万计,甚至亿计的差异。可以说,折现率的确定问题也最多。比如,有的评估人员用“打算”评估的值来“确定”折现率,折现率的高与低只能视“打算”评估的值高与低来决定了,其随意性可见一斑。

2 折现率的本质

折现率是将资产的收益还原为资产的价值的一种比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折现率的本质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是投资者在对投资风险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市场期望回报率是各投资主体在现实资金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应获得的平均回报率。这也是进行某种投资方式的决策者所需考虑的机会成本,这种投资回报率就会成为进行投资的尺度。

折现率与资本化率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适用场合不同。折现率是将未来有期限的预期收益率折算成现值的比率,用于有限预期收益还原。资本化率则是将未来永续性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永续性的折现才是资本化,它反映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收过程,而有限时间的资本化是折现。

折现率和利率也不同。利率是资金的报酬,折现率是管理的报酬。利率指标是资金(资产)本身的获利能力,与使用条件、占用者和使用用途没有直接关系。折现率则与资产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有关。

折现率确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累加法、行业平均利润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及加权资金成本法等等。

3 风险累加法分析

风险累加法是折现率确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折现率应包含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

无风险利率是投资者获得的最低的、也是最安全的利率,也称安全利率。由于国债的发行是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能够按期还本会息,且利率受资金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很小,利率相对稳定,其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是适宜的。

所谓风险报酬率是指风险补偿额相对于风险投资额的比率。风险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者对意外损失的关注程度要强于对意外收益的关注程度,因此,技术资产预期收益的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根据评估理论,风险报酬率一般指行业风险报酬率、企业经营风险报酬率和企业财务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基本上有三种方法:①根据评估人员的评估实践经验判定拟评估的技术资产风险报酬率,此种方法确定的风险报酬率带有很大的主观性。②以行业收益率来确定风险报酬率,多以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和建设部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制定与资产评估所需要参数的目的不同,考虑角度也不同,因此,其并不能真实反映行业的风险报酬率。③以上市公司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建立行业收益率。该方法适用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技术资产评估基本上采用现行价格(评估基准日价格)进行收益的预测,如果价格仅仅只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折现或资本化计算中可以抵消,或者说已经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确定折现率可以不考虑通货膨胀率,这样折现率通常采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报酬率来确定。

采用风险累加法的关键是要准确判定各项风险报酬率。目前,在评估实践中,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现成的相关参数数据很少,所以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对评估人员的经验、专业知识、分析判断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不同的评估人员对于同一项目的分析理解会有不同,因此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下面是某评估人员对某项技术资产折现率确定过程的归纳:

从中可以看出,该项目折现率最终确定为10.46%,不用去看应不应考虑通货膨胀率,就以风险报酬率的确定而言,数值确定多少完全取决于评估人员,这里取6.50%,取8.50%可不可以呢?如果取10%可不可以呢?应相应的评估规范而言,无论取多少,都是评估人员的事,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其纯属故意,由其造成的评估价值严重与事实不符,是没有哪个部门或个人会对其追究法律责任的。

4 行业平均利润率法分析

行业平均利润率反映的是一个行业或同类企业的资金平均获利水平,也可以作为折现率的测量方法。行业平均利润率代表了行业内投入资金期望获得的最低财务盈利水平,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均衡,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和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有较大差别的行业较多,使该方法的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正如前所述,不能直接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确定折现率。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在逐步发展,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制度为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所以可以根据从证券市场上选取该行业企业的有关财务资料加以合理的统计分析取得一个客观合理的实际收益水平。

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

目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认可的折现率的确定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种折现需要与针对所有者权益的现金流匹配使用。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确定折现率的公式如下:

式中:

Ri——资本报酬率,即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调整系数,是行业风险报酬率与股票市场风险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指数。

Rm——股票市场报酬率。

α——非系统风险,指特定企业的风险补偿以及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的风险,具体操作时可取1%~4%之间。

从上述风险报酬率确定因素来看,主要是确定β因素,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不完善、不发达,也没有估算β值的专职服务机构,就是能计算出β值也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对于不是公开上市的企业β值就更难确定。因此多数被评估企业没有发行或上市股票,难以直接确定β,因此运用CAPM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鉴CAPM模型来确定权益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晶,高建设,宁宣熙.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研究[J].管理世界.2011(4).

[2]周海珍.浅论收益法中折现率的确定[J].中国资产评估.2001(4).

第7篇

一、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这一点人们已达成共识,没有歧义。但对于无形资产的具体概念,纵观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不同学者或机构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其界定并不一致。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描述的定义比较一致,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 笔者以为,这虽有助于会计的计量与报告但却不利于企业从整体上培育无形资产。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笔者更赞同一些学者将 “一切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源都归入无形资产范畴”的观点。如此,则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相当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一般可将无形资产分为企业能力类资产、关系类资产、技术类资产、文化类资产、制度类资产、信息类资产及权利类资产等。

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垄断性、超额盈利性、资源性、使用长期性、收益递增性等独特优势,因此无形资产对于当今企业而言具有有形资产难以比拟的非凡价值。其一,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首要资产。传统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价值主要依赖于扩大规模、增加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重点依赖无形资产方能使企业获利能力和企业价值得以显著提升。如品牌可以大幅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在现今市场产品愈来愈相同、不少产品唯一差别就是品牌的市场环境下,品牌有着迅速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卓越功效,其作用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更为显著。再如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由于其独家垄断的优势,在不完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新技术的专有权,掌握了某项独特配方及工艺,则其必会形成持续优于竞争对手的强劲能力,在市场中轻松取胜并获取巨额利润。美国“可口可乐”就是凭借产品的绝密配方及工艺雄立世界百年而不衰。其二,无形资产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由技术、技能、知识、客户资源、研发能力、管理创新等构成的企业发展力系统,一旦形成,很难被复制、模仿或替代,它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使企业在同行业或某一特定领域成为领先者。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其本质而言,实际上也可视为一种特殊无形资产,即由企业多种无形资产有机整合而成的“合力无形资产”,因此,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最近一批国内学者通过详细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战略后也认为,500强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完全依赖于核心竞争力这个秘密武器,而无形资产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其三,无形资产是企业筹资、对外投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筹资活动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日常财务问题,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法律,企业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取得贷款;将无形资产作为对外投资的形式是国际惯例,不少国家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我国法律也承认了无形资产投资的合法性。当前,企业间的转让、租赁、兼并及合资合作等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无形资产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其价值也将得以充分体现。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着力于有形资产的管理,在有形资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于无形资产的非实体性,其功能难以直观反映,因而许多企业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实践中重视不足,在管理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其一,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是防范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果与效益的基本保证。企业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但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来看,不少企业并没有建立系统、严密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科学设置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具有无形资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化管理人员,这势必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影响无形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二,企业在无形资产开发、培育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据有关资料,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设有无形资产开发机构,许多著名企业每年都要将10%的优秀人才以及相当于销售额一成的经费投于无形资产的研发,而我国大中型企业仅有一半设有无形资产开发机构,而且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无形资产开发能力,必会影响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其三,无形资产评估滞后,水平不高。由于无形资产独占性的特点,使其在市场上并无可比性,且经济寿命难以确认,其未来价值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相当复杂,对评估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我国资产评估的历史不长, 目前在此领域尚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上比较混乱,不少评估机构随意拼凑评估值以迎合顾客之需,不少评估人员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其评估结果很难达到既客观公正又科学合理的要求。

其四,企业人才流失导致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严重。在知识经济社会,人才作为智力资源的载体具有决定企业命运的作用,一切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但一些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通常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层次差别,没有形成对企业真正的人才尤其是与无形资产形成密切相关的核心人才的有效激励,导致这部分人才时有流失,由此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其五,无形资产核算不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是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措施。但不少企业在财务上尚未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账目体系,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对外投资、转让等变化没有进行跟踪记录,不能从价值形态上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整体状况。

三、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强化途径

能否有效管理并充分利用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也充满风险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必须尽快进行观念上和管理上的革新,强化无形资产管理,使无形资产能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发挥其巨大作用。

其一,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体系。不少企业内部无形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涉及领域相当广泛,设置高效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如企业规模大小、无形资产状况、技术条件、管理目标、人员素质等来确定适当的管理机构设置数量。并在各机构中配置一定数量具备必要的无形资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法规和管理方法的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统计、申请、注册、投资、维护等工作,同时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无形资产核算、经营、统计、审计、保护、考核及无形资产实物管理方面的登记、使用、处置和档案管理等管理行为。

其二,制定无形资产发展战略,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培育。开发和培育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研发管理机构,从宏观角度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拟定企业无形资产总体发展目标,并做好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具体项目的开发决策,无形资产研制成功或形成后要及时进行注册登记以获得法律保护。无形资产的培育是一个需要耗费企业大量心血的漫长过程,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贯彻质量战略,这是培育无形资产的基础。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战略以质量战略为基础,是质量战略的延伸。三是注重技术创新。无形资产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品牌效应,提高无形资产科技含量,是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享受的价值体系及行为规范体系,它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企业应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促使员工形成自愿的无形资产共享观念。

其三,加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促进无形资产的营运、加强资产科学管理、盘活企业资产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形资产评估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客观、公正是评估机构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评估人员在开展无形资产评估中要以《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等法定准则为依据,充分考虑国际惯例,严守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这是客观、公正的技术基础。国家主管部门要加大无形资产评估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水平的提高。

第8篇

清算报告是指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后提出的对申请注销登记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全面计算后提出的书面报告。清算报告经有关机构确认后生效,是事业单位注销登记的重要文件之一。清算报告在事业单位提出注销登记前完成,申请注销登记时必须提交清算报告。

清算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导语。主要概述清算组织人员组成情况,确定清算基准日期(指确定清算工作开始的日期),扼要总结工作,说明委托哪些机构完成哪些工作。

(二)事业单位概况。内容有该单位性质、地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和代码标识、资金、职工人数、单位运转状况及注销的原因。

(三)进行清算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审计法》等相关法规。

(四)清算组织的工作情况,如进行接管,清理财产、确认债权债务、财务审计、总体资产评估、土地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委托税收机关或海关出具完税证明等。

(五)确定清算基准日帐面资产负债情况。

(六)清算审计情况,包括该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情况等。

(七)资产评估情况,主要由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对被清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由清算组织进行综合评估。

(八)债权确认情况,主要说明债权的组成和债权人的情况。

(九)清算组织提供的事业单位有无诉讼争议和未完结的事项的情况说明。

(十)清算费用,详细注明支出清算费用的项目和数字。

(十一)清算结论,对清算的整体资产进行总的估价。

公司注销登记提交材料清单

1、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本人签字);

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被委托人的权限、委托期限。

3、清算组成员《备案确认通知书》;

4、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

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以上材料内容应当包括:公司注销决定、注销原因。

法院的裁定解散、破产的,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应当分别提交法院的裁定文件或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决定。

因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提交公司登记机关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决定。

5、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

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6、刊登注销公告的报纸报样;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国有独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还应当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决定,其中,国务院确定的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还应当提交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有分公司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还应当提交分公司的注销登记证明。

8、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注: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适用本规范。

公司注销清算报告模板1:

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XXX公司已经XXXX年XX月XX日召开的股东会决议解散,并成立公司清算组于XXXX年XX月XX日开始对公司进行清算。现将公司清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登记情况

公司名称:XXXX有限公司

类型: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XXXX;

住所:XXXXXX;

成立时间:XXX年XXX月XXX日;

注册资本:XXXX万元;

股东姓名:XXXXX,出资XXXX万元。

二、公司清算组已于XXXX年XX月XX日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并取得《备案通知书》(文号)。清算组成员由股东XXXX担任。

三、通知和公告债权人情况。公司清算组于XXXX年XX月XX日通知公司债权人申报债权(),并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XX报》公告公司债权人申报债权。

四、截止XXXX年XX月XX日,公司资产总额为XXXX元,其中,净资产为XXX元,负债总额为XXXX元。附《资产负债表》。

五、公司财产状况。附《财产清单》。

六、公司债权债务状况:公司应收债权数额为XXX元,债务为XXXX元;

七、公司资产总额为XXXX元,并按以下顺序进行清偿:

1、清算费用;

2、剩余财产由股东XXXX所有

截止XXXX年XX月XX日,公司债权债务已清算完毕,剩余财产已分配完毕,实收资本为零。

清算组成员签字:

经全体股东审查确认,一致通过该清算报告。

全体股东签字盖章:

XXXX有限公司(盖章)

XXXX年XX月XX日

公司注销清算报告模板2:

根据《公司法》及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公司已经X年X月X日召开的股东会决议解散,并成立清算组于X年X月X日开始对公司进行清算。现将公司清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清算组成员组成情况。清算组成员由股东XXX、XXX、XXX组成,由XXX担任清算组负责人。

二、通知和公告债权人情况。公司清算组于X年X月X日通知了公司债权人申报债权,并于X年X月X日在XXX报公告公司债权人申报债权。

三、公司财务状况。截止X年X月X日,公司资产总额为XXX元,其中,净资产为XXX元,负债总额为XXX元。

四、公司财产构成状况。(应以“财产清单”的形式罗列公司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存放地点;银行存款应注明开户行及银行帐户)

五、公司债权、债务的清算情况。

1、债权的清收情况;(包括债权的具体种类及金额,是否已清收等情况)

2、债务的清偿情况;(包括债务的具体种类及金额,是否已清偿等情况)

六、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情况。

公司剩余的财产由全体股东按出资比例分配。

七、公司的会计凭证、账册等会计资料的保存情况。

公司会计凭证、帐册等会计资料由XXX负责保存。

八、其它有关事项说明。

清算组成员签字:

股东签字(盖章):

第9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企事业单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对会计法进行了改革,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提供了系列的规章和制度。这些制度也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新制度。在新制度的背景下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和原来的计算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差别,就也就促进了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采取各种方法对这种改变进行面对。本文主要对新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新制度对其的影响。

一、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的影响概述

在新制度的影响下,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基本核算方式到现在的复杂核算方式,当然在继续拧核算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事业的单位的发展机会,使得事业单位对国家的资金需求率降低,较少的对国家资金的占有,使得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己自足,为国库提供了更多的使用资金。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得以前比较形式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更具科学性和使用性,并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了对资金的利用率,使得这个事业的单位的发展融入了市场经济中,不在脱离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参与了市场的竞争,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的固定的资本和商业的价值,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金为社会的发展进行服务。

二、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的衔接方法

从今年开始,我国实行性了新的会计法的过程中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准则等等,这些都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保障。这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处理方式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因为以往的计算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对企业的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新制度的促进了会计制度的改革,固定资产折算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企业的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会作为一种有形的资产形式存在,也这种有形的资产并不算入企业今年的整体资产利润中,但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中的一部分,这也就给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人员的审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剔除这一部分有形的资产,但是在整体的核算中要加进去。

1.账项调整。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要注意对会计核算项目的调整,这主要关系到事业单位以后的资金管理和经济发展,方便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账面调整注意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进行调整,调整的各个项目之间也都是互有联系的,涉及到项目资金的使用以及资金的转账等问题,所以需要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人员尤其注意。

(1)对达不到新标准的固定资产转为“存货”,账务处理为:借“存货――种类(或规格、报告地点)”、贷“固定资产――类别(或项目、使用部门)”,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新)”、贷“固定资产(旧)”。

(3)把原账中“固定基金”账户余额――次全部转入新账中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账户,账务处理为:借“固定基金”、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2.新旧制度衔接时需注意的事项。在制度下的企业资产评估方式,注意分为两个阶段在2013年之前的所有资金评估方式都可以按照以往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计算,但是2013年以后的资金评估方式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资产评估方式进行核算,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2013年是一个分水岭,在以后的资产核算以及资产折旧评估中必须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的发展现状,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三、2013年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在新制度的大环境下,为了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的工作,就需要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式进行调整。2013年以后的资产评估主要根据我国的新制度对事业单位财政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核算,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流失,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比例,从而也增加了我国国库的负担,所以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必须要严格按照新制度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进行计算。下面本文就提出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2.考虑影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在新制度下要考虑到几点影响固定资产核算的因素。这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事业单位的级别构成。级别比较高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所以必须在新会计法以及我国规定的事业单位财政制度下进行资产的折旧工作,这也决定了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方向。如果是建立比较久的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折旧过程中要考虑到该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不能盲目的照搬现代化方式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才能保证事业的单位的发展有足够的资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对我国国库的资金消耗。

3.遵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计提折旧的政策主要有:一是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提,当月减少的从下月起不提;二是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应当继续使用,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三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资产一致的政策计提折旧;四是发生后续支出致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的,重新计算折旧金额。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影响的介绍,分析了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方法,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从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体性上看,新制度的出台为为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保证,并降低了事业单位对国家资金的依赖,从而也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0)

第10篇

关键词: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将公允价值引入到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中,有效地解决了原来抵债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问题,完善了抵债资产的价值确认标准,遏制了存在不真实表内利息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抵债资产的账面价值更接近于实际价值,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真实性。本文对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抵债资产的概述

(一)抵债资产的界定

抵债资产主要是指银行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财产权利或实物资产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抵债资产既涵盖动产(如车辆、机械设备等)、不动产(如各种建筑物、房屋等)以及其他有形资产,此外也涵盖无形资产(如应收账款、专利权、金融资产、商标权等)。

(二)抵债资产形成方式

抵债资产的形成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协议抵债,是指银行在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将其所拥有的处理权或所用权经有关机关机构进行资产作价,以此用来偿还银行部分债权或全部债权;其二,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抵债,是指将银行的债权经过仲裁或诉讼程序,以终结的裁决书为评判依据,将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所拥有的处置权或所有权的资产用于部分抵偿或全部抵偿银行债权。

二、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的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

当银行核算抵债资产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杜绝少计负债或费用,多计资产或收益的现象发生。一旦抵债资产发生减值,可增设“抵债资产跌价准备”会计科目予以确认、计量、核算。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银行在核算抵债资产时,应按照事项或交易的经济现实和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限于以其法律形式作为核算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三)债权约束原则

银行已经抵偿的债权应不再计息。若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经协议商定或经法院及仲裁机构裁定,部分抵债资产用于抵偿银行债权,而对未抵偿的贷款本金及利息仍持有依法追偿权。符合核销条件的,应按照银行核销程序处理抵债资产的会计业务核算。

三、银行抵债资产会计核算流程

(一)取得抵债资产时的会计核算

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之前,应对抵债资产的作价金额与入账价值进行区分。

1、抵债资产作价金额的界定

其是指在充分考虑市场同类资产价格的前提下,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且经双方协商确定后的抵债资产价值。抵债资产作价金额=抵债资产评估价―取得抵债资产所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抵债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其是指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之后,依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将抵债资产的价值计入相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在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过程中,应将实际发生的抵债部分贷款本金以及经确定的表内利息确认为其入账价值,且将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时所为债务人垫付的诉讼或仲裁费用、支付抵债资产取得之前所拖欠的税费以及其他相关税费等,将其总和一并确认为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抵债资产偿还的贷款本金+支付抵债资产取得时的相关税费+表内利息。

(1)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时,应按其入账价值冲减债务人的贷款本息,其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xx贷款

应收利息

(2)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时如果发生向债务人收取补价的情况,应按照实际发生抵债部分的本息剔除收取的补价,确认为银行抵债资产的最终入账价值。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xx贷款

应收利息

或:

借:待处理抵债资产

贷:xx贷款

应收利息

预计负债

(二)银行保管抵债资产时的会计核算

银行在取得抵债资产后应当制定保管措施对其进行妥善保管,从而使抵债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原则上讲,银行在抵债资产取得后不得对外出租,但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处置的抵债资产,为了避免由于资产闲置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可以在确立的租赁关系不能够对资产处置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在处置期限内进行出租。在保管期间内,银行抵债资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均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在抵债资产未处置前,由于确立租赁关系将抵债资产进行出租而取得的租金等额外收入一并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

(三)抵债资产处置时的会计核算

在银行对抵债资产进行处置时,处置损益为银行获取的处置收入减去抵债资产净值、变现税费、表外利息三项之和,当处置损益为正数时,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当处置损益为负数时,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待处理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利息收入

营业外收入

或:

借:银行存款

待处理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抵债资产

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

[1]苏喜兰.商业银行抵债资产核算的新旧对比[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9)

第11篇

摘 要 2007年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次实质性迈进。本文从相关准则的背景出发,研究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模式。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

一、引言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由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立足国情、国际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出台的一项准则,尤其引起各方关注的在于其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我国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IAS40),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体现了“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也显示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二、国内外会计准则研究

1.国内外准则概述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准则,最早制定的当属英国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9号(SSAP19)―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首次对投资性房地产做出概念的界定”。IASC最早于1986年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IAS25),随后在2000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物业》(IAS40),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取代了IAS25作为一项单独准则。香港从2005年宣布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我国在2005年颁布了投资性房地产征求意见稿,2006年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便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同时出台了该准则的应用指南。2010年1月2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旨在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2.国内外准则对比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宫国财(2007)主要从投资性房地产的涵盖范围、确认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披露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存在导向性差异。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对使用公允价格模式做出任何限定性的规定,并用大篇幅介绍公允价值模式(IAS40中27-49段),将成本模式(IAS40中50段)作为特例介绍。同时,采用成本模式也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而我国会计准则显示出成本模式倾向,要求企业谨慎采用,主要基于“可靠性被谨慎地采用”以及“立足国情,国际趋同” 的原则(刘玉廷 2007),足见IASB对公允价值模式的推崇。张象至等(2004)认为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并存能让财务报告编制者和使用者积累运用公允价值的经验,同时在房地产市场还不太发达的国家,职业评估人员还需要时间成长起来,并且指出“取消成本模式尚早”。

3.国内外准则执行的分析

(1)准则导向分析

我国准则导向倾向于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前文已分析,在此不做敷述。刘永泽等(2010)认为CAS3的严格规定传递出公允价值不宜采用的信息,CAS3大部分限制都集中在公允价值模式使用的门槛上,而对于使用公允价值之后的相关规定几近空白。在选择公允价值的门槛上严格规定,导致大多数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选择成本模式,无法“积累运用公允价值的相关经验”。是否应更多的从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加以规范,不是谨慎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而是采用后谨慎使用。

(2)运用公允价值分析

到目前为止,只有为数很少的企业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影响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原因之一是采用后会对经营业绩带来波动。对于营利趋于稳定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更倾向于采用成本模式。实施以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未得到规范,2007年有3家企业未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对于披露了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企业,确定的价值是否公允都有待考证,不规范之处将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国外资本市场和评估行业比较发达,对于使用公允价值比较规范。IAS40鼓励但不要求企业根据具有独立资格的评估师的评估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我国,要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获取公允价值势必会大大增加使用公允价值的成本,使得推广公允价值的使用更加困难。我国目前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系统不完善以及公开程度不高,易造成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危险。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认识、运用尚缺乏经验,若不能规范公允价值使用,就容易带来操纵利润的危险。我国必须结合国外经验以及国内实际,逐步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使得真正达到公允价值客观透明的显示会计信息。

三、结论

由于公允价值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高成本和差异性,运用公允价值时就必须加以规范,否则容易带来操纵利润等一系列问题。国内运用公允价值的宏观环境尚未成熟,有必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

作为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鼓励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模式计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相关部门做好历史数据、市场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建立信息系统,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奠定基础。同时减少企业转换成本,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客观反映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公允地报告企业资产价值,为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第12篇

简单地说,国有企业即有国有资产参与的企业,在国际上泛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企业。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对“国有企业”的认识出现了泛化现象,地方政府参与投资或管理的企业也属于国有企业范畴。就国内而言,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行政性”,对国家政策的调控依赖程度较大。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内容往往涉及国家的战略性和稳定性,如能源、通信、金融等,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广泛,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如何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成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设备资产又是固定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1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特征

狭义地说,设备资产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需求的机械设备,企业的规模越大,设备资产的构成体系就越大,如生产使用的机械、机器,运输使用的车辆、管道,维修使用的工具、器具等。设备资产的管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竞争能力,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在组织刚性、体制不全、改革缺失等问题影响下,部分国有企业依然缺乏对设备资产的认识,这是造成我国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落后的主因。从企业固定资产角度分析,设备资产具有典型的实物、磨损、折旧等特征,设备资产与土地、厂房、原材料等一起构成了固定资产的基本成分。

1.2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内容

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的管理即对国家财产的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一项基本工作,管理者需要对设备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物形态、价值变化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进而实行控制管理,以满足设备机械的正常运转,延长其寿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确保设备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功能性,监督正常使用、有效利用,并能够进行检修和维护。第二,确保设备资产的归属权合法性,保证其价值形态清楚、准确,做好与固定资产相对应的设备价值评估和清单;当企业资产发生变化,设备资产评估要合理公平。第三,确保设备资产的高利用率。第四,确保设备资产的优化配置,主动与设备市场进行接触,通过市场交易调整企业设备资产的存量和功能,以先进性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1.3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从建国以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有资产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国有企业转型改制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尤其是设备资产如何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一方面我国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对设备资产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生产设备、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革新,缺乏对设备资产评估的手段和处理渠道。缺乏设备资产管理,会拖延企业前进的步伐,同时形成沉重的管理维护负担,也无法对设备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的设备技术更新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影响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设备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有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企业体制现状分析

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较慢,依然保留了鲜明的行政特色。在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方式简单,处罚方式粗暴,导致员工对设备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不足;从技术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的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大多采取自己维修或厂家维修的方式,无法形成维护的常态机制,在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后需要较长的周期恢复。此外,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倾向于依赖组织而不是市场,对设备资产的管理倾向于持有而不是应用,这就导致设备资产的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很多数据并不真实。

2.2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首先,鉴于国有企业的“行政性”特点,企业组织的刚性强、效率低、冲突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物资和设备大多依赖于市场体系,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强调的是职能性特点,即强调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协调,因此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同时,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容易滋生官僚思想,企业运转效率低下,而设备资产管理职能需要生产、财务、质检等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难以开展。其次,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执行性特点十分突出,存在明显的等级痕迹,缺乏灵活性,基层员工只能负责与自身职责相关的部分,如生产人员只负责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负责修理设备、采购人员只负责购买设备。而设备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缺乏信息的沟通很容易造成设备资产管理的漏洞,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协作能力下降。再次,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市场适应力较差,无法及时获取设备市场信息,由此构成交易成本高的弊端。

2.3认识定位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无法准确定位设备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如设备发生故障,影响正常的生产,所有部门都认为与自身无关,维护设备正常运行也被视为理所当然,缺少对维护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尊重。对市场竞争的认识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国有企业的垄断优势让设备管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丧失的市场份额导致投资减少,影响落后设备和工艺的更新。

2.4运作维修现状分析

结合现状来说,我国国有企业中缺乏必要的设备资产管理理论,对设备资产管理停留在传统的改造、维修、应用等方面。如20世纪80年代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来,设备资产管理方面依然没有进行实质性开发,领导层的频繁变动和守旧思想,增加了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同时,我国缺乏成熟的设备维修市场,企业的维修水平和管理水平持续落后,方式单一,这严重地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对策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