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产评估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资产评估学 教材比较 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01-04
一、背景与意义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外合资合作及国有企业改革,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长逐渐繁荣。20多年来,资产评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支新兴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产权交易、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改制上市、企业破产重组、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2012年10月,财政部印发《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目标及相关要求,并提出要加强资产评估行业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中提到:“制定和实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分层次地培养从业人员队伍,努力打造300名左右能够提供高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5000名左右业务骨干,执业人员数量超过10万人,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万人。” [1]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在数量上,截止到2013年底,注册资产评估师仅有3万多人,从业人员仅有10万多人;在质量上,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中学历为大专大本的比例高达93.65%,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储备不足。此外,2008年以来,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每年新增注册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这更加剧了资产评估行业的人才缺口。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将存在更加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无论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银行企事业单位,还是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均亟须大量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更合理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为市场经济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于是,通过高等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专业人才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也是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年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已有15所大学设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14所大学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本科教育,全国设立资产评估学术硕士、博士方向的院校有也10余所。国家还于2010年设立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并且已有68所院校于2011年取得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举办资格。可见,我国高等院校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已取得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培养和储备资产评估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但不可否认,由于开展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教育的时间较晚,各高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诸如课程设置、教材编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亟须完善的问题,而教材的合理编制与正确选择对于专业硕士的学习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资产评估学》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国内现有教材的内容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能够较好满足本科生的教学要求;但如果立足于专业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高端需求,这些教材还具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对《资产评估学》现有教材的比较分析,结合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设置与提升方向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进而为提升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对《资产评估学》现有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教材比较对象的选择
在综合考虑教材的通用程度、影响力以及作者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五本教材作为比较对象,详见表1。
在这五本教材中,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写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资产评估》[2](以下简称“A教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汪海粟编写的《资产评估》[3](以下简称“B教材”)和姜楠编写的《资产评估学》[4](以下简称“D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刘玉平编写的《资产评估教程》[5](以下简称“C教材”)和赵仑、张晓慧编写的《资产评估学》[6](以下简称“E教材”)在高等院校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可以说,这五本教材基本代表了《资产评估学》现有教材的主流地位和发展方向。
(二)主干章节设置的比较分析
五本教材的主干章节设置较为相似,章节设置数目从十到十四章不等,但在主干章节的基础上,部分教材还单独增设了特殊的扩展章节。例如,A教材和D教材章节设置较多,均为十四章;C教材章节设置仅为十章;而资产评估中的定量分析基础与模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等个别特殊章节,零星体现在部分不同的教材中,如表2所示。
比较发现,五本教材的主干章节都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是资产评估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资产评估的概念、要素、发展历史、基本原则等基本知识;二是资产评估方法及其选择,主要论述了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基本评估方法的思路、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三是不同资产评估类型的特点与应用,主要包括具体评估事项、基本程序、评估方法应用以及适用于特定资产类型的特殊方法介绍,并且一般都是围绕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长期投资性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类型分别展开;四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现状,一般涉及我国资产评估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与行业管理等内容。
此外,部分教材特别设置了若干特殊章节作为对以上主体内容的补充与拓展,使教材章节体例显得更加全面和完整。首先,除C教材外,其他四本教材均单设了国际评估准则的类似章节;其次,A和D教材均单设了资产评估程序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这两个章节;第三,B教材还单设了资产评估中的定量分析基础与模型、税基评估这两个章节。可见,这些拓展章节基本是针对资产评估前沿问题、实务中的定量方法或部分特殊业务类型展开,对于开拓读者的视野和启发读者的思考有所裨益。
由此可知,五本教材总体是以经典的基本理论方法介绍为主,其主干章节设置均较为相似和详尽,并分别有所侧重。
(三)各章小节设置的比较分析
除了个别教材的特殊小节以及深入程度不同外,五本教材各章小节的设置都具有相对统一的形式,内容也大致类似,教学的思路和结构比较统一。一般都是从章节内容概述入手,然后结合具体应用进行讲解,最后根据需要介绍一些特殊方法。不过,经过比较可知,无形资产评估是其中差异最大的一章,其小节设置的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可以看出,A教材单设了版权评估,B教材则单设了非常规无形资产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的期权法。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目前主要以常规无形资产评估及其基本方法应用为主,较少涉及非常规无形资产评估和特殊评估方法的应用。考虑到研究生教育更具针对性、深度和广度的特点,就无形资产评估而言,B教材较为适合专业硕士培养。
(四)教材的分类、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根据教材的用途,可以将《资产评估学》现有教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A教材为代表的考试用书和执业指南。其主要针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要求编制,教材涉及范围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都较为适宜,版本更新较及时,更适用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及从业人员的执业或备考需要。例如,“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这一章节就是随着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所带来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的增加而增设,包括投资性房地产评估、资产减值测试和金融资产定价等内容。但不可否认,其与高校教材在编制宗旨和适用对象上存在一定差异。
第二类是以B、C、D、E教材为代表的高校教学教材。作为教学教材,这四本教材内容相对灵活,章节顺序和章节设置内容略有不同,也根据需要加入了一些拓展性章节。总体看来,D、E教材更重视基础内容的夯实,B、C教材的内容设置相对更深、拓展内容也更全面。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四本教材都是其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只是难度和广度存在一定差异,因而较好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本科教学要求,同时能为本科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上述哪类教材,其在资产评估实务领域中的前沿问题与业务难点的解析方面还较为有限,只是局限程度存在轻重之分。所以,对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而言,教材在拓展内容的深化与创新思路的启发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三、基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视角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定位来说,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应该是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如前所述,《资产评估学》现有教材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下面结合对现有教材薄弱环节的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理论教学内容与实务的结合
资产评估业务的实务性特别强,但现阶段的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与评估实务操作的联系有限。例如,在企业价值评估章节中,收益法和市场法作为评估方法选择的未来主流方向,其比重较之于成本法的介绍显得不足;在无形资产评估章节中,对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过程中的参数测算路径的讲解过于简单。这些与评估实务存在差距,对于专业硕士日后课程的学习、研究方向的确定及相应的社会实习来说无法起到有力的铺垫性和过渡性作用。建议适当增加资产评估实务介绍的深度和难度,根据市场实务的主流趋势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体系,并重视通过对实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尝试在现有教材中适当补充实务操作性知识,例如评估事项说明、评估程序执行和评估报告撰写等内容。
(二)增强对知识综合性应用的引导
专业硕士与本科生的显著差异之一在于,他们在入校以前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加之资产评估的业务范围又相当广泛,因此,对其知识综合性应用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现有教材中各章节所设置的例题和思考题一般较少涉及对统计、财务、金融等知识与资产评估知识的综合应用。鉴于此,建议在教材内容的配套解读、案例分析与思考题设置中适当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这样无论对个人短期兴趣的培养还是长期能力的提高、抑或是不同专业知识的协同创新都十分有利。此外,评估实际业务中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分析能力,而模拟实际业务的综合性例题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与分析能力。同时这有利于增强教材知识的可读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会到实际工作的复杂性。
(三)增加对学科前沿研究的拓展性介绍
专业硕士培养还需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比本科生在学习上更具有自主性,更注重对某一个方向的追踪研究,所以专业硕士教材除了需要与市场实务相结合以外,必要的前沿问题接触和拓展研究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文化资产评估、碳资产评估、生态价值评估、艺术品评估、海外并购价值评估、周期性行业价值评估等新兴课题的探索及其研究成果的形成,都是资产评估高层次人才应该学习和追踪的前沿。因此,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成果等都是学科前沿的有效载体,可以适当筛选作为教材的拓展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尽早发现自身的兴趣点和明确其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了研究视野和科研创新能力。
(四)注重教材语言、内容与国际的接轨
随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业务的增加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目前的教材多以中文为主且主要关注中国市场,较少涉及国际市场,对国际化的描述一般局限于对国际评估准则的介绍。专业术语英文解读的欠缺和国际主流理论渗透的不足是现有教材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建议一方面在教材中加强对评估专业术语的英文提示与适当解读,另一方面深化国际评估准则及相关规定在教材中的渗透讲解,同时补充对国际主流理论的教学内容设置。此外,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借鉴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资料,探索编制本土化的《资产评估学》英文教材,并辅之以适当的双语或全英文教学,是进一步培养资产评估专业国际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财政部企业司,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解读之五[EB / OL].(2013-04-1)[2014.2.10]
[2]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 汪海粟.资产评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姜楠.资产评估学(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本科院校; 会计专业; 资产评估
资产价值的多少及其如何测算是投资者、企业经理、银行家、税务师等市场参与人最需要了解和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判断,是进行成功的资产投融资、资产经营管理、资产咨询服务的基础。而资产评估则是为资产价值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的有效手段。随着财政部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应用于我国会计体系中,资产评估作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成为财务会计人员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资产评估学》是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然而我国高校开设《资产评估学》的时间较短,落后于历史悠久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而资产评估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高校作为培养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目前《资产评估学》的课程定位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一、《资产评估学》课程定位
资产评估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掌握资产评估工作流程,灵活应用资产评估方法,毕业后可从事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各项工作。资产评估是一门融经济、会计、统计、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型边缘学科,资产评估作为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前期各专业知识的融合,是联结各门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实务的纽带。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审计学》等。
二、目前《资产评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资产评估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不长,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沿用了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仍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参加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人员主要是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相关在职人员,考试用书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资产评估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在校学生不同于这些参考人员,他们没有从业经验,也没有相应的基础。二者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上应有所区别,相应地教材也应该有所不同。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本科院校所用教材很多内容直接来自于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 教材中多以概念和方法的传授为主,缺乏案例特别是综合性案例的编写,而对案例的学习恰恰是在校学生最需要的内容, 另外目前的教材还缺乏相适应的适合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配套习题。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主要以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并辅以习题的演练。这种方法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授及布置大量习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优点,但这些习题大部分都来自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复习题。针对性不强,并且不同习题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就不能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分析评估实务中的现实综合问题时无从 下手。另外,由于资产评估课程涉及如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多种类型资产的评估, 而学生往往缺乏对这些资产的直观认识。如果仅以讲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课程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
(三)忽视实践教学
资产评估课程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在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由于在实务中资产评估业务具有较高保密性的要求, 所以很难大规模组织学生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和评估实践活动;其二,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校内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其三,缺乏实践课教师。这些都造成了目前高校在开展资产评估课程时缺乏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四)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资产评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的。对于资产评估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则很难通过卷面考试成绩反映出来。可见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解决《资产评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教材内容,增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资产评估学》课程评估客体较多,包括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及股权投资等专项评估。而各个客体差异性较大,三大评估方法(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通用于各种评估客体上有所牵强。应该参照房地产评估中的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一样,在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外,结合评估对象的自身特点,针对性的提出其他评估方法。此外,应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配套习题,习题的重点突出实践性并区别于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用题。最后,还应编写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训练,还应该设置综合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资产评估实务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
针对目前本科院校《资产评估学》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应根据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以及资产评估行业的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协作、情景模拟、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应用,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改变原来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教授过程中突出“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课程教学中增加案例的分析和讲解,给学生提供解决资产评估实务的模拟实战。如在讲解具体资产评估应用时,拿出一系列真实的资产评估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案例资料和待估资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用相应评估方法对其评估,将学生得出的评估价值与报告中的评估价值相比较,相互进行验证。使其技能能到充分训练,是理论教学和时间紧密相连。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针对《资产评估学》建立专业实验室或数量有限,不能充分满足资产评估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应加大实验室建设并安装先进的资产评估教学软件,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校内资产评估课程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资产评估环境。在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同时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深入资产评估事务所参加具体的评估项目。对工作底稿和资产评估报告进行整理、分析,使其在对资产评估的真实工作程序有一个全面认识,并提高学生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资产评估学》依然沿袭我国传统考核模式,考试方式仍以书面理论考试为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工作的展开。学校应借鉴国外资产评估专业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根据资产评估自身的教学特点,将书面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从本质上促进资产评估教学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晓华,祁晨. 资产评估专业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 华中电力大学学报,2012(6)
[2] 文兰. 浅论我国高校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J]. 教育教学,2011(1)
[3] 刘俊萍. 对资产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关键词] 资产评估立法风险 问题 规范内容 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专业服务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资产评估行业已经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律师行业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三大专业化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然而,无论是与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是与其他两个中介行业立法进程相比,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立法明显滞后,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势必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资产评估行业立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资产评估立法风险
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的制约,国家制定的与资产评估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再相符,以至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资产评估工作所带来的风险。而控制立法风险的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二、评估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现行评估法律制度过于分散,而且权威性不够。除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以外,现行与评估有关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公司法、证券法、合伙法等多部法律之中,而且彼此之间缺乏一致性。各项规章制度分布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众多规范性文件中,同一类的规章制度,在资产评估、土地估价、房产估价等领域,表现的形式又不尽相同。这些既不是国家的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因此权威性和约束性就比较差。
2.一些评估法律制度调整范围过窄,不适应现在的形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评估领域不断拓展,从国有企业已经扩展到非国有企业,从外资企业的设立和国有资产股份制改造,扩展到抵押担保、清算和房地产投资、保险理赔,远远地超过了现有评估法规的范围。在评估实践中,很多本应当规范的内容,由于法律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无法可依。
3.不同部门规定的规章制度相互矛盾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评估规章过程中,由于不同管理部门彼此缺乏协调和沟通,致使对同一类的问题做出了相互矛盾的规定,使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无所适从。
评估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与行业的蓬勃发展不相适应,对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影响。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界和评估行业,都迫切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法,规范评估行业的管理,促进评估行业的发展。
三、评估立法规范的内容
1.规范资产评估师和资产评估机构的准入管理。目前评估师资格有六种,而且市场发展还在提出新的评估需求,如果都按专业划分评估师资格,会出现更多的政出多门、市场分割问题。同样,评估机构的设立及其组织形式也要依法规范,减少各种壁垒。因此,要寻求专业分工合理,有利于评估师执业水平提高,有利于评估机构和评估市场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
2.理顺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体制。一是要处理好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基于我国评估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实行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应合理界定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职责分工,政府对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应侧重宏观政策规范,行业协会的管理应侧重于自律管理和提供服务。二是要解决好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建立不同评估专业之间分工合作的机制,降低交易成本,为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确立评估准则、职业道德或执业操守。评估准则、职业道德或执业操守是规范评估师和评估机构执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评估师和评估机构有无执业过错的重要依据,评估立法应对此予以明确规定,促进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诚信执业。
4.明确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现行的法律在这方面不够完善,如缺乏有关评估行政处罚的规定,因此,现在即使评估师有违法行为,也很难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评估立法应明确界定评估师、委托人、评估报告使用人等有关当事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注意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对等和平衡,以促进建立良好的评估执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统一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1.制定和颁布《资产评估法》,以此作为资产评估全行业的法律规范,使资产评估管理更具权威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业管理。要明确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资产评估管理体系,明确资产评估行业统一的管理主体,明确资产评估协会的法律地位、作用及职能法律规范具有严格的效力范围。二是市场运行机制。主要是统一评估市场,为评估主体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促进评估机构逐步成为市场的独立实体,保证评估下作在市场机制中正常运行,同时,强化评估机构对评估项目的法律责任,实行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制度。
论文摘要:为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结论为,资产评估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在不动产、其他相关资产或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学校应注重课程设置,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
资产评估专业主要是满足社会公证类、中介服务类社会需求的专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避免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和不足,特对该专业需求进行研究。该研究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目的是研究资产评估专业社会是否需要及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关于被调查者、接受访谈者的情况
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部分共发出45份问卷,回收39份问卷,筛选合格问卷33份。不合格答卷的主要问题是回答问题数量低于60%,不进入统计环节。在地域分布上,北京11人,南宁1人,成都3人,深圳4人,杭州2人,西安1人,沈阳3人,大连3人,吉林1人,哈尔滨4人,大庆1人;上述地域分布兼顾国内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在地域上对该专业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反应。在答卷者的单位性质上。近88%来自评估企业,其余来自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在评估企业工作的答卷者,其单位的评估从业范围(土地、房产、旧机动车、资产、保险公估、矿产),两项和三项的最多,分别为45%和4l%;一项的为10%,多于三项的为4%。答卷者个人执业资格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包括注册房地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三者的比例是7:3:1。
专题访谈共有六人,均为资深的资产评估人士。访谈的内容集中在社会需求的情况、需求的质量、综合素质的要求等内容。访谈对象集中在哈尔滨市。
二、关于需求与来源
关于需求情况。33%的回答不需要,67%的回答需要。选择不需要的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8l%)认为,外界经营环境变化,资产评估的业务量减少,不需要该专业毕业生。第二种(19%)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专业面窄、适应性差,不适应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等项其他资产评估业务的需求。择社会招聘的最多,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次之,选择内部人员调整最少。社会招聘与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为2.5:1。
访谈受访者有如下共识。广义评估(含不动产评估、动产评估和狭义的资产评估)的近年社会总需求有小幅增长,但因服务的机构数量在增加,传递给各个机构的数量感官是业务数量在减少。由于不同的机构资质对象的差异,业务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有升有降的局面。被列举的情况有如下情况。一是狭义的资产评估,由于以前的业务集中在国有企业改制;国企改制后,许多坚守原来资质范围的狭义资产评估企业业务量缩减,正在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房地产评估,面向抵押贷款评估的,由于金融政策的调整,业务量也有下降的趋势;面向动迁等方向的,业务量总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房地产评估总量仍然处于各个单项评估的最高点。三是土地评估机构,由于国家将土地作宏观调控手段对象,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与地价评估有关,资质高的机构近三年业务量有增长。增加的内容包括开发区集约节约评价、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农地定级估价、农地产能核算、农地区片地价测算。
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一般不将专业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资产评估专业应将评估企业作为就业的目标。有用人需求的企业,除了专业性质特殊的——如矿产评估,其他评估资质都对该专业毕业生不排斥。不需要的企业也不是针对该专业。
三、关于培养方向
81%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仅面向狭义的资产评估,而应以狭义的资产评估为主、兼顾其他方向(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在回答兼顾其他方向的重点时,48%选择不动产,37%选择审计和财务,4%选择保险公估,无人选择矿产评估。
访谈受访者认为,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资产评估只是资质设置的区别,对于资产评估专业不应画地为牢,上述内容都应该成为培养目标之一。
四、关于现有资产评估人员的不足
在问卷调查结果上,与上述需求分析类似。专业知识欠缺、专业面过窄缺乏适应性、无法满足需求的比例在76%以上。
接受访谈者认为,现有资产评估人员的不足,学校有很大责任;一是对于该专业的认识偏差,将资产评估对立于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估;二是简单罗列几门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课程,缺乏课程的一系列基础课的支撑,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职业发展的专业基础;第三,实验课程、实务课程课时数量太少,无法帮助学生发展特定的能力。
五、结论
综合上述意见,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资产评估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
资产评估作为服务市场的重要中介,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需求者不排斥该专业,不需求者并不因该专业而排斥。
(二)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满足资产评估为主,并适应房产、地产、保险公估综合要求
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在房产、地产、保险公估、旧机动车的需求。
资产评估风险是指与资产评估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因资产评估事项所引起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资产评估风险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客观性。从广义上讲,只要开展资产评估工作,必然会出现由此而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事件。
2.不确定性。从个案来讲,资产评估风险何时何地发生,发生何种类型的风险,发生的程度如何等具有不确定性。但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
3.潜在性。导致资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已经客观形成,而有关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和遭受的损失暂时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被相关利益人发现,并且他们不能再容忍这种状况已经给他们造成的损失,那么,这种潜在的风险将会成为事实风险。
4.阶段性。资产评估风险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只是潜在性风险,而在另一段时期内则可能成为事实风险(指资产评估工作已付诸实施,并且已对相关当事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已被受害方发现,并且已诉诸行政程序或法律程序以保障其利益不受损害)。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
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分类,可以将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分为立法风险、管理风险、执业风险和结果使用风险四类。
1.资产评估立法风险。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的制约,国家制定的与资产评估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再相符,以至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资产评估工作所带来的风险。
2.资产评估管理风险。资产评估管理风险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其资产评估管理职能时所带来的风险。对这个定义,要说明两点:
①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除了财政部门外,还包括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如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
②资产评估管理职能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
一是规划职能,如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
二是控制职能,如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格认证、执业标准的制定以及国际协调等。在我国,资产评估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在目前资产评估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的情况下,各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和制定执业标准时,由于管理的不完善和相互矛盾而影响了资产评估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3.资产评估执业风险。资产评估执业风险是指评估人员在执业中,由于达不到专业标准而导致的风险。执业达不到专业标准,必然导致资产评估结果不合理,从而使资产评估当事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由此参与诉讼或仲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败诉而承担的赔偿责任,这就是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4.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是指资产评估当事人由于对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使用了过期失效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未按资产评估报告书上所注明的评估目的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时,未充分考虑评估期后事项的发生而导致的资产评估价值的变化等。
三、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对策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资产评估风险及其四个特点,对其加以控制。
1.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最主要的是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至今尚未颁布相关法律,这显然跟不上资产评估行业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把前述的资产评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并加以解决。同时,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立法风险。
2.理顺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资产评估属于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因此,它应当有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结束资产评估工作多头管理的现状,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明确资产评估的行政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统一管理,为评估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实行统一的行业自律管理。依照现有的与资产评估有关的行业组织(如注册资产评估师、土地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等)状况,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由政府协调,组建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统一的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可以按照资产类型(如建筑物、土地等)和地区设立分会,从而做到既有利于不同类型资产评估的完善发展,又有利于不同地区资产评估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管理风险。
3.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分类分级制度。分类是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按其所熟悉的专业进行划分,分为建筑评估师、土地评估师、机器设备评估师等。分类管理的好处是可以发挥每个评估师的专业特长。分级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按其执业年限和经验进行分级,一般可分为初级评估师、中级评估师和高级评估师。
同时,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分类分级制度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4.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于资产评估涉及的评估范围太广,而每个评估人员的知识面相对有限,因此,在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十分必要。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可由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金融、法律以及特殊资产(如自然资源、珠宝文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基本任务包括:对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法律法规等进行研究;研讨资产评估执业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搜集与资产评估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建立信息档案;接受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关于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咨询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研究;与国内外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交流与合作;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等等。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5.建立资产评估行业协会指导下的评估争议调解委员会。评估争议是指评估机构与客户或评估机构之间在评估依据、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等方面产生不同意见而发生的争议。如果采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无论对哪一方当事人,都是一件很麻烦或不情愿的事情。因此,调解就成为解决这类矛盾的一种较好方式。调解的优点是:方式比较灵活,节省费用、时间和精力,可以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等。
【关键词】资产评估 问题 改进策略
1988年我国就有资产评估机构开始步入市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资产评估机构数量达到3089家,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达到30696人,有关部门更是组织编写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有效的推动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但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还存在不少问题,并带来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资产评估的成要素
资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评估流程,有着明确的参与主体与管理模式,这为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奠定了基础。
(一)资产评估的参与主体
资产评估的参与主体主要分为三类,首先,委托方,一般而言这种委托方就是资产所有权人,但也存在非所有权人委托的,如企业破产中资产评估等。其次,资产评估实施机构,这一机构是评估活动的主持人,是全过程参与人员。再次,评估结果应用主体,部分评估结果应用主体如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对评估报告格式、内容等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其成为评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二)资产评估的基本流程
一般而言,资产评估单位都会建立标准化资产评估模块,即通过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型,针对每一类型的评估内容确定评估模块,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在接受客户委托后,资产评估机构会与委托方进行全面的对接,了解对方评估的目的或者说评估的用途,并通过查阅资产的档案资料了解资产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派出资产评估师现场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资料,利用专业的评估方法得出评估结论,出具评估报告。
(三)资产评估的管理模式
一般而言,资产评估报告采取“三审终审制”,即由负责评估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组织项目小组进行审计,再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计,最后由事务所的领导或者其他组织机构负责审计,通过三审保障资产评估的质量,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相互制衡的管理体系,为提高评估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资产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提高资产评估质量,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出台了《首席评估师管理办法》、《关于推动评估机构做大做强做优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此外,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还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全国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检查活动,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产评估水平。但从实际来看,资产评估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予以改进。
(一)资产评估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
首先,资产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资产评估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资产评估人员数量较少,业务素质较低的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面临工作压力大、业务水平难以应对复杂局面的问题。其次,资产评估机构本身管理体系不严格,部分评估公司在设立了分公司后,评估报告简单的由分公司或者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即盖章认可,内部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导致评估结果不客观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资产评估受干预影响较大
首先,资产评估受委托人干预较大,部分委托人在开展资产评估时有着自身的目的,如融资等,因而在开展评估时会有着自身的目标,如果评估机构不能满足其需求,则双方合作关系难以确立。其次,从市场竞争来看,我国资产评估专业机构多,2013年,年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达到6家,前100强中业务收入全部超过1千万元,这就使得评估机构之间竞争激烈,资产评估机构要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评估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评估结果应用方等主体的影响。
(三)资产评估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机构主要由资产评估协会进行管理,这种协会管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容易导致监督管理缺乏刚性,缺乏硬的约束力。此外,从其他辅助监管渠道来看,资产评估只需要评估结果应用对象认可即可,缺乏权威部门的认定审批,缺乏外部的监督力量,甚至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都无需参与(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等涉及到所有权的资产评估除外),这就容易产生评估缺乏监督的问题。
三、推动资产评估质量提升的思考
从长远来看,资产评估机构要在评估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走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规范管理,创新手段,强化监督,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提升体系。
(一)规范资产评估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评估流程,要在进一步完善三审终审制的基础上,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样检查制度,甚至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对对外提交的评估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强化质量管理。其次,要进一步规范评估过程管理,针对评估中现场调查等容易发现问题的环节,要建立多人同行外出、利用摄影摄像技术保留原始记录等方式强化管理,避免评估中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
(二)注重创新提高资产评估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创新资产评估人员管理模式,资产评估机构要建立富于激励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高质量评估报告奖励制度,对于上级有关部门检查、资产评估机构本身检查未发现质量问题的个人给予高额奖励,反之发现质量问题则进行惩罚。其次,要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资产评估工作。资产评估机构要注重引进、开发专门的资产评估软件,通过软件系统的自动设置进行评估,尽可能的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意愿对评估结果带来影响,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三)强化监督保障资产评估质量
首先,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监督,要利用评估人员诚信制度有效的对资产评估人员进行分析,重点跟踪诚信状况相对不佳的人员,跟踪其评估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诚信等问题。其次,要加强对评估报告的监督,国家财政部门、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要组织对评估报告进行抽查,评价报告质量,对于长期质量不高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持续监督。再次,要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要对所有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单位进行年度评价,并向社会公示,鼓励社会选聘评价排名靠前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斌.浅析资产评估行业风险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关键词: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机构 执业质量
资产评估机构是以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资产价值估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向社会提供资产评估活动,在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资产评估队伍的不断扩大,资产评估机构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业质量低
从近三年评估项目抽查结果来看,在执业质量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评估工作底稿基本内容不完备,评估报告内容与格式不完整或不规范、现场核查程序不规范问题,分别占执业质量问题总数的26.33%、23.56%和21.6%。此外,从出现这些问题的评估机构数量来看,上述三个问题分别占3169家被查评估机构的34.27%、30.67%和28.12%,也就是说,有1/3左右的评估机构被查出存在上述执业质量问题,可见该问题的普遍性。
基本条件差
按照我国目前资产评估机构管理规范的要求,设立资产评估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数量,专营和兼营评估机构中注册资产评估师数量分别为8名和5名。但通过检查发现,有565家机构没有达到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立条件,其中注册资产评估师数不足的就有352家,占本类问题的62.3%,占被查机构总数的11.11%。可见,注册资产评估师数量不足仍然是资产评估机构不可忽视的问题。
内部管理不规范
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是保证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重要方面。通过检查发现,目前我国资产评估机构中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未有效实施,该问题是评估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的主要问题,有176家,占本类问题的40%,占被查机构总数的5.55%。
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外部原因
竞争环境激烈无序 我国目前的评估环境不是十分理想,评估机构数量过多过滥,竞争环境十分恶劣。激烈且无序的竞争使得一些评估机构为了生存往往采取非常手段争客户、抢市场,相互压价、无条件满足客户要求,必然造成执业质量的低下。
行业管理和行业缺乏自律 资产评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种中介服务行业,对资产评估业的管理应以行业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为主,但由于过去长期采取部门管理模式,导致资产评估协会这一行业自律组织的权威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再加上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法律规范的缺乏,使得行业协会对评估机构的制约机制不够,奖惩力度不强,造成一些评估机构我行我素,没有规范执业的概念。
委托方的负面影响 客户所提供的被评估资产的信息是评估师做出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有时客户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就有可能出现利用信息权利对评估师施加影响,对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有的客户则利用其专业、付费等权利,对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施加压力,迫使评估机构迎合客户的不当要求,违规执业。
内部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一些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则会在执业过程为了节约成本而抢时间、比速度的现象,人力投入少、评估程序简化,致使一些项目粗制滥造,执业质量难以保证。
风险意识淡薄 从全国来看,评估机构的显著特点是小机构太多,规模小、收入低、人员少的机构占了机构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少于8名评估师的机构多达2960家,占总机构数的74.27%,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下的机构有965家,占机构总数的28.76%,20万元以下的机构占43.7%。这些机构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生存问题,无暇顾及内部管理,造成了内部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不严等问题。一些评估机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漠,对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建立的意义缺乏充分认识而没有制定或者虽然有制度,却并没有按照执行,使制度成为一种摆设。
评估人员素质不高 资产评估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行业,执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一些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工作缺少责任感,风险意识不高,不严格按照评估操作规范和评估准则的要求开展评估工作等。一些评估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客户,甚至弄虚作假。
完善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建议
加强统一管理
统一资产评估机构的审批和监管,严格机构设立条件 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资产评估行业统一管理、统一政策,坚持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统一审批确认,对于由不同部门管理的评估机构在设立条件等方面政策要一致,以利于评估机构间的公平竞争。各有关部门应严把机构审批关,特别是要严格审查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实际数量,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坚决不能进入评估行业。
完善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退出机制 应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则,按照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要求,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实行准入和退出双重机制。通过质量监管和对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年检,剔除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资产评估机构,不断改善执业质量。
加强内部质量控制
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资产评估机构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措施。
严格项目承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承接业务前,应与客户充分沟通,掌握和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确定客户和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对项目风险做出合理的判断,据此来谨慎的选择客户。在经过充分有效的合同评审后,签订或修订业务约定书,并保存评审记录,明确有关项目的具体质量目标,确保将有关信息传达到与项目相关的每个人。
注重评估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展开针对特定业务项目的质量策划活动,编制质量计划,包括达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在评估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只有把整个过程置于完全监督与控制之下,才能确保其有效运行。所以,应针对与质量相关的每个过程,应用科学的测量方法以确定其有效性,制定防止不合格服务产生的措施。
强化规范执业意识
注重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 评估工作底稿是反映评估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估人员要重视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首先,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评估人员认真记录填写评估工作底稿的要求,并且制定本所工作底稿指南,使评估人员能够对所作评估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清晰的描述。其次,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将注重底稿的收集,要将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过程全部记录在工作底稿上,特别是询价、分析、判断的过程与结果,更不能忽视。此外,应注重对工作底稿的整理,对评估人员收集和编制的底稿及时进行归集、分析、审核、整理,并按项目归档,以利于日后查询。
提高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制质量 财政部《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暂行规定》是资产评估机构编制评估报告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按此规定的要求来编写。首先,评估机构应据此制订本所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指南,对报告书的各项具体内容与格式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避免出现评估报告内容与格式不完整或不规范的问题。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通过三级审核,把好评估报告质量关。
规范现场核查程序 首先,评估机构要制定现场核查程序操作指南,对各类资产及负债的评估操作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其次,对人员的岗位、任务、职责要求要具体明确,以便在执行现场核查时能做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并确立责任追究制,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惩罚,确保核查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准则和程序的要求。此外,项目负责人还要注意和被评估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创造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以便评估人员能积极配合,完成核查的每一个程序。
参考文献:
1.资产评估行业全面检查数据汇总分析报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4
2.林扉,顾西涛.执业质量控制刍议.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
【关键词】企业 财务会计 资产评估 关系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已经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真实判断依据,而资产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资产价值判断。任何企业要想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去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充分了解掌握两者的不同概念和工作主要内容,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与资产评估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和发展。
一、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的相关内涵
(一)财务会计内涵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内涵指的是对企业已经发生资金活动的全面监督与核算,给那些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提供真实财务报表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财务会计工作作为企业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科学合理的决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一系列会计行为下能获得众多的决策信息,从而被有效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中,为企业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资产评估内涵
资产评估指的是对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形态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资产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由专门机构负责,机构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程序和标准,采用先进的评估手段,以国家货币为标准尺度,然后在明确的时间点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评估作业。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联系
(一)两者的计价方法一致
企业资产评估中的众多评估方法是出自于会计的计价方法,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财务会计人员对于那些特殊采用净现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单位[2],要保证会计要素的金额可以有效获得并计量。历史成本原则也被称为原始成本原则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旦经济市场的物价起伏变大时,就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影响到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一旦企业的资产发生产权变动和实际交易时,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就必须采用现代计量方法去进行对各资产价值平,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要注意最后的交易价格是以企业资产公允价值为准的。
(二)两者的服务对象一致
企业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企业真实存在的经济资产。由于资产评估的发展时间短于会计核算,所以它的众多概念都是来自于财务会计。企业资产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中的资产分类确定的。企业的经济资产主要可以分下几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等。与此同时,企业资产评估工作是在市场物价变动基础上开展的。在对企业资产产权进行交易时,采用财务会计历史成本法无法真实正确反映出资产的当前价值,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对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及时调整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的正确体现。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的区别
(一)两者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过程中,财会人员对于各项资产的入账必须严格采用历史成本法,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完全建立在会计主体不发生改变和企业一直经营下去的假设之下的。而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在各资产产权发生变动、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持续以及企业会计主体发生变动时,一般的资产计价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资产价值时所应用估价方法。正是由于两者发生的前提条件存在一定的区别,才导致企业资产评估工作不能全部放弃历史成本原则。企业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不能随意将企业资估值当作历史成本记录到总账当中,这样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两者的计价原则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资产入账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而企业资产评估的工作是对产权发生变动的资产进行当前市场价值的评估。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资产账面价值是不可变的,它的计价原则是根据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扣去已经计提的折旧费,最终的结果就是资产的价值。而企业资产评估价值是可变的,它的计价原则是根据资产现时市场价值进行估计的,它并不能真实反映出资产的历史成本以及未来价值。企业资产评估工作会随着评估目的的改变,计价原则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两者的工作程序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作为一项严谨的工作,它的工作程序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无需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工作上的创新改变,不同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得出的正确结果都是一致的。而企业资产评估工作无需循规蹈矩,不同的评估人员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评估机构部门对于评估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过硬的评估专业技术,由于资产评估工作结果直接关系到资产交易双方切身利益,因此评估人的职业道德相当重要,必须保证整个评估过程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充分的掌握了解财务会计工作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密切关系,它们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企业财务会计和资产评估的服务对象都是资产,企业无论在进行它们两者之间的哪项工作时,都可以通过采用对方的工作内容或结果,来促进本项工作的展开。企业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和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工智能;资产评估;企业兼并;问题对策
一、企业兼并中资产评估的问题
第一,无形资产难以准确评估。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有形性和可观测性,无形资产的核算给资产评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使得评估难以通过其本身得出精确的评估结果;其次,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还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使得评估的结果差异较大,使得无形资产的评估结果得不到客观公正科学的有效保证。第二,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资产评估作为新兴的行业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且未来市场前景广阔[1]。但其发展的速度超过资产评估的行业建设速度,使得在一些规章制度和行业准则方面发展还不健全,难以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在企业兼并中,其评估结果存在无法避免的差异,影响资产评估的质量,因此在整个评估行业中就很难控制风险。
二、企业兼并中资产评估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它不是像人那样通过思考来工作,而是通过搜集、统计某一工作的大量信息,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拓展延伸人的工作技术和方法。人工智能融入资产评估后,无论是资产评估工作内容还是与之相关的评估人员都有了一些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对资产评估的多方面渗入,对企业资产评估来说,加快资产评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选择,代表了当今社会对人工智能运用的更高要求。快节奏时代,企业也在为高效率、高价值的生产发展,谋求与之匹配的智能化配置,人工智能与资产评估密切融合是大势所趋。资产评估是为了便于确定企业价值,而形成一份准确无误的资产评估报表是一项繁杂且艰巨的工作。资产评估人员需要将核算好的资产评估资料进行系统的清算和整合,通过人工检查清算,制成报表,生成资产评估报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稍有不慎就会给被兼并企业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失。传统的资产评估清算是人工操作的,这种机械性的工作需要耗费资产评估人员大量的精力。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后,不仅提高了资产评估中某些工作流程的效率,还减少了部分资产评估人员中重复且单一任务,并能自动整理保留与资产评定相关的资料。但随着人工智能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资产评估增加了传统行业没有的一些风险和费用。
三、人工智能对资产评估发展的风险和挑战
(一)智能化评估档案保管的风险
传统资产评估资料是手工编制的,因此直接保存即可。纸质的资产评估资料在保管期间一般需要防火防水,一旦丢失和损坏将很难找回。电子资产评估资料的存放虽然占据的空间小,但是存储空间不仅要防火防水,还要注意空间内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硬盘读取信息的速度,损坏硬盘,进而导致储存的资产评估资料丢失。防尘防潮也是硬盘存储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硬盘的存放也不是永久的,不同的硬盘质量也有不同的保质期。电子资产评估资料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才能传输、打印,没有设备就不能查看资产评估资料。虽然工作效率提高了,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费用。
(二)智能化评估软件的安全风险
一是外部。人工智能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那么就有很多网络安全风险问题。企业间的恶意竞争可能会从智能软件下手,首先,智能化评估软件会遭遇黑客非法入侵,黑客攻击可能造成评估信息的泄露,对委托方和投资方造成不可逆的风险;其次,智能化软件遭遇病毒侵袭、系统故障、线路故障等也会造成系统“瘫痪”和计算机线路中断,轻微的会影响日常资产评估工作,严重的会使资产评估数据丢失。另外,电子档案相对纸质的来说,窃取和泄露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短时间即可拷贝盗取大量评估信息。二是内部。每一位资产评估人员对应一个账户进行智能化软件处理资产评估工作,每个账户都有各自的密码和权限,账户使用者只能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工作,而权限又是按照资产评估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设置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正常进行,避免资产评估人员的越权操作。但网络环境下,也不排除个别资产评估人员可能会滥用权限,利用系统漏洞泄露评估信息,造成被兼并企业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三)智能化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挑战
第一,评估机构作为企业兼并过程中的中介,其评估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随着人工智能化、互联网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渗入,评估机构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内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预防评估流程中存在的疏漏,采用智能化评估软件,拟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计划,提高评估计算的准确性,编写出高质量的评估报告[2]。并且,还需要注意政府介入风险,虽然企业兼并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政府的介入犹如一双无形的手,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干预市场经济,介入兼并行为,限制资产评估的过程,导致评估价值区间与客观价值的偏离,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性。使得评估结果的参考价值下降,从而给企业及其利害关系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第二,在企业兼并资产评估中,传统资产评估在资产清查和资产价值评定估算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企业因这些工作流程产生了很多评估岗位。高质量的资产评估不仅要对企业综合资产有准确了解和评估,还要对资产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和评估方法有很高的把握和知识武装,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综合型评估人才。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企业资产评估的用人率降低,同一资产评估岗位的部分人员闲置,特别是那些只会简单操作的初级资产评估人员,仅掌握了与资产评估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了解、不熟悉,进而影响对智能化评估软件的实际操作,这部分评估人员在竞争中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因此,人工智能的运用是这些资产评估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第三,由于人工智能是设定好的一种“算法”。在资产评估里有很多重复性强、过程单一、不需要创新的工作,而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运用,出错率远低于人类。例如,企业、银行的发票、原始凭证就可以使用智能扫描功能,直接录入电脑。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发票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在这方面投入的劳动力,但也造成了以这些工作为生的评估人员的失业。因此,评估智能化既是资产评估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再一次汲取,又是传统资产评估人员就业升职的巨大挑战。
四、企业兼并中风险和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科学客观的评估兼并企业价值
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依据企业兼并的目的,运用智能化资产评估方法,科学准确地评定估算出资产的价值[3]。在评估资料硬盘保管方面要不断地改善保存环境和加强评估档案管理的安全防护性,提高环境条件,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对电子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和检查,防止电子评估资料因客观条件而损坏和读写空白。评估机构既要保存电子评估资料,还要保存纸质的评估资料,对电子评估档案备份两份以上,并且打印出纸质的同时保存,实现一旦其中一方损坏遗失,可以再次恢复评估数据的目标。
(二)建设良好的评估环境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制定统一行业规章制度,缩小核算差异,降低评估程序的复杂性。对系统外部的安全风险方面,企业需要对智能化评估软件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检查计算机线路是否正常,定期检查系统杀毒功能,进行系统维护,不断升级软件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减少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级评估人员账户权限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使得每项指令都有迹可循,避免评估人员产生违法行为。借助线上视频课程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系统地学习相应的评估制度和智能化评估系统,可以此加强机构在评估风险层面上的预防和控制能力[4]。
(三)注意评估过程的流畅性
在计算机和网络条件下,评估机构应尽快做好评估前资料准备工作,提前制订好评估计划,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确保评估内容保持完整性,评估过程规范性,针对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预防风险应对处理方案,在减少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提高评估效率,使得评估业务更具有灵活性。注重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准确把握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价值。同时,也要通过政府等各方的努力,建设规范统一的资产评估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中的作用,降低评估风险,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使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中做的工作更具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披露研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403-404.
[2]申海霞.大数据时代资产评估业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211-212.
[3]邓蕾.资产评估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财税研究,2018(17):139-140.
2011年,中评协修订了五项已有准则并两项新准则。具体包括: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修订上升为《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中有关签章条款进行修订后,准则重新;制定了《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和《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实施七年来,在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执业行为,提高企业价值评估执业水平,巩固拓展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和服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大部分内容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七年来,我国评估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逐步完善,评估实践对企业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修订十分必要。修订后,准则的整体框架、相关术语、披露内容等方面实现了与其他评估准则的协调;对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细化要求;对控制权和流动性溢折价的考虑、评估结论的形成方式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评估报告披露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修订,对指导和规范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促进评估行业更好地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总结和固化了企业价值评估中通行有效的执业实践,有助于巩固评估行业的传统核心业务,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评估专业服务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提升了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为评估师提供了较为超前的实践指引,有助于提升行业专业性;三是促进了评估理念和评估方法的国际接轨,增强了准则的国际趋同;四是通过准则的提升,实体性准则层次实现了企业价值、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不动产和珠宝首饰等主要一级资产的全覆盖,完善了准则体系。
对评估报告等准则中签字盖章条款的修订,旨在贯彻落实《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4号)相关规定,满足评估机构执业需要。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签署评估报告和业务约定书;评估机构可以授权分支机构签订业务约定书;分支机构负责人可以根据授权签署评估报告和业务约定书。这次修订遵循了“适当授权、风险共担”的原则。修订后的签字盖章制度既适应评估机构做优做强做大的需求,方便执业,又可以合理界定执业责任,满足执业质量管理的需求。
《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服务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的有以下意义:一是将更好地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完善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框架。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的需求,中评协近几年已经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和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后,我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评估准则框架体系主体构架基本完成。三是填补了国际空白。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商标资产的评估准则,将为国际上相关评估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
《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旨在指导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时合理分析高科技企业和无形资产等特殊收益形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相关资产的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的创新了评估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合理发现特殊收益形式资产的价值;拓展了评估服务范围,有助于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市场需求。
此次修订和新建工作,各环节工作到位,遵循规定工作程序。在充分吸纳监管部门、评估报告使用者和评估行业意见的基础上,着眼于国际接轨,着手于国情国体,服务于我国资产评估事业做优、做强、做大。
此次修订和新建工作是落实准则动态更新机制的具体体现,将促进评估准则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行业。
此次修订和新建工作完成后,我国评估准则体系包含的准则项目已达23项,包括2项基本准则,9项具体准则,4项评估指南,8项指导意见,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 资产评估 会计学 公允价值 资产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活动和行业,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资产租赁、资产交换、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典当、财产保险等相关经济行为日益增多。这些经济交易行为不能仅仅依据企业所反映的账面价值进行,而需借助于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重新确定资产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实务和理论方面,加强资产评估界与会计界的协调与合作。资产评估与会计应该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专业活动。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在资产业务中,因专业分工而产生的内在联系。会计师提供以事实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而资产评估则提供以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服务,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行业。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与资产评估的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会计需要资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采取了有限度地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价属性的做法,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规定了一些条件:一是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二是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三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因此,一方面会计需要研究资产评估,并且寻求资产评估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变化给资产评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同时也是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一种挑战。
(二)会计数据是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
资产评估利用和参考会计数据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广泛的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有关财务指标以及财务预测数据等。而且这些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不管是特定条件下会计计价利用资产评估结果,还是企业价值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都说明资产评估与会计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会随着投资者对企业披露资产现值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更加广泛。
二、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越来越多,但是不能否认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会计是一项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基本手段,连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及其成果的一种社会活动。会计计价主要是确定出可靠、谨慎的资产、负债及收益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政府和社会。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2、资产评估与会计可靠、谨慎地确定资产、负债及收益的服务宗旨相一致;会计记账和算账中的资产确认和计价主要以历史成本为依据,与资产评估为资产交易及产权变动服务的宗旨相一致。在资产评估中的资产确认和评价主要是以效用和市场价值为依据。
3、会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主要采用核算方法。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价值评估除了可以利用核算方法外,还广泛应用预期收益折现方法、市场售价类比方法等多种技术方法。
4、会计计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服务。资产评估的基本目标是为资产交易和产权变动服务。
5、资产评估结果较会计具有多样性。同一资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但会计上符合客观性的标志是在查证相同的数据之后,基本上能得出相同的计量结果和结论。
6、资产评估较会计强调资产的整体效益。在进行总体资产评估时,是把整个企业资本化,注重单项资产集合所产生的整体效应,不仅要评估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还要评估不可确指无形资产。
7、资产的评估比其会计核算更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更高。资产帐面值都是以已成既定事实的费用价格为基础核算出来的,因此,资产核算相对简单。资产评估要考虑资产现时状况、价格变动等一系列因素,不仅要从资产占有单位,还要从外部世界搜集大量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确认出资产的现时价值。
8、资产评估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比会计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对各会计事项作了较详细严格的规定,只有少数业务具有方法上的可选择性。评估的标准和方法是由评估机构依法确定的,但具有更大的可选择性,如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范围、幅度及比较资料的掌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免税进口设备评估值含税与否;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与坏帐的实际判定;递延性资产、收益和损失的摊销处理等,除现金外几乎评估标准和方法都有不同选择。
关键词: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87
1 前言
资产评估本质上讲是为特定评估目的,依照相应的程序法规,由专业评估人员使用专门方法,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行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近些年的重大产权交易不断出现。但我国大多数从业人员未接受系统专业的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这导致了我国资产评估队伍学历低、理论水平较贫乏、专业性较差的现象,一定程度影响我国资产评估结论的质量,阻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进步发展。因此,加快我国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首要课题。
2 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资产评估的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资产评估课程体系的前提是明确其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优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1 扎实的基础课程
资产评估属于一门集综合性、基础性、交叉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其运用需要大量知识积累。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的前提是构建坚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平台,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满足资产评估专业的多学科性。
2.2 较强的实践能力
资产评估是一项具有较强实务性与技术性的服务,其特定决定了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应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资产评估人员是否合格可通过实践能力的强弱来体现,通过资产评估系统理论学习,学生应掌握的时间能力主要包括:独立学习、操作、思考和自我检查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熟练的口语与阅读能力;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能力等。
2.3 高尚的职业素养
资产评估具有公正性、准确性、专业性的行业特点,因此评估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素质与执业技能,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能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评估准则做到公正、独立、客观地执业,以独立的第三方角度维护各方当事人利益与合法权益。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应将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外在教育将职业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4 优异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前提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对个体行为进行的概括,同时还是对通识类、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资产评估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资产评估准则,才可满足资产评估行业对人才的需要。若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会导致毕业生无法进入评估行业。所以,高等教育的重点是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职业素养。
3 中国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定位
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对专业进行定位,以使资产评估专业有别于其他关联专业。依照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资产评估专业是以会计学为核心基础,结合经管精髓、文理科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同时,需要多门学科理论做基础,高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专业。
3.1 会计学作为核心基础
资产评估的最初设立目的是为会计人员提供计价的依据,因此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虽已从会计行业脱离成为独立的分支,但会计仍在评估结果与评估依据中起到重要的反映作用。所以,从科学角度着眼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和审计等专业均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
3.2 文理工知识相互交融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业务不断宽泛,涉及到建筑工程、房地产、机械设备、珠宝文物、无形资产等多个领域。因此,资产评估的学科建设应建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经管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三者间相互交融配合,构建文(为何做)、理(依据什么来做)、工(如何做)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
3.3 实现课程经管融合
资产评估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知识范围涉及经济、税收、管理、统计和金融等学科。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学的发展建设影响着资产评估的理论建设和发展,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资产评估是反映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否被有效配置的一面镜子;同时,资产评估结果与管理学科交融。
4 资产评估课程体系构建
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4.1 资产评估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指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渐向高层研究的提高过程,而资产评估的专业问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以掌握基础作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所必备的自然科学、哲学、工具方法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体能教育、道德教育、艺术素养。
4.2 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简历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时,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学科设置方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将跨学科课程纳入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采用重组、整合的观点来构建课程体系,可强化各学科知识的交融,最终达到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熟练运用。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市场营销学等。
4.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宽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则注重学生的深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教学计划中和核心部分,也是资产评估专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基础。资产评估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原理、审计学、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国际评估准则(双语)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4.4 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为体现模块灵活设置原理,本专业应设置较多专业选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由性”与“个性化”发展。因此,促进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得到发挥,既提升专业能力,又满足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要。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财政学、工程经济学、机械与工程识图、有资产管理、房地产评估、财务报告分析、评估师职业规范和珠宝收藏品评估等课程。为适应市场的灵活需求,专业选修课是就业性课程的体现,可供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特征。
4.5 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资产评估作为一个综合性强、专业性高的服务活动,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在课程设置中,高校应注重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立足于现实问题,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评估理论为依据解决实际评估问题;高校应建设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
5 结语
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评估教育应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而非终极教育。所以,各大高校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会需求和评估行业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在规划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控制总课时数;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掌握“做人”的基础教育。
总之,资产评估专业的n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动态工程,需要不断的构建与完善,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此仅对其体系构建进行初探,仍需要今后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玄永生,王建中.中外资产评估准则发展之比较[J].财会月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