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媒体资料信息存储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各类电视节目不再以传统的磁带方式保存,而代之以更便于保存的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存储相比磁带存储体现了很多优势,最主要的是数字化存储便于复制和保存,对于价值很高的媒体资产还可以进行长期保真。因此,需要重点发展的是信息数字化存储手段来解决传统磁带存储技术和传输方式的局限性,以数字化手段来促进媒体资产的存储、管理以及应用等。
1.媒体资产管理的定义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AM (Media Asset Management)是对各类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表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以及设备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MAM基于信息数字化存储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视台数字媒体节目的存储、管理、转换、共享和。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电视台众多媒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 解决视音频等多媒体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工作流程管理问题,系统将为媒体资产的使用者提供访问内容的简便方法,以便高效地保存和利用媒体资产。
2.媒资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广电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面向电视台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这些面向电视音像节目资料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从应用模式上主要分为以下的三种典型模式。
(1)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三种应用模式及特点
内容库管理模式:MAM的最基本形态。由于磁带寿命有限,以往保存在磁带上的大量有价值的视音频资料需要抢救,对视音频及其他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进行编目管理并分类归档保存,对媒体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便于对资料的保存、查找和再利用。电视台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是建立可进行检索和调用的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化资料库。这种模式的视音频资料存储管理系统承担着电视台内部的资料保存和再利用业务,在资料的再利用模式上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并由此带来对系统在检索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内容共享的生产模式:随着非编设备和技术的全面普及进而出现的生产制作平台模式,通过网络,各个非编站点可以共享媒体资源库内资源,进行在线编辑。电视台对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新闻非编制作。内容共享型的MAM主要服务于电视台的各个业务系统,包括节目后期制作、播出等,在内容共享型系统中,面向各个业务系统的存储服务和数据再利用是这类系统的重点,因此在系统间数据交换、格式互转、效率等要求相对较多而且数据再利用以跨系统数据交换共享为主要目的。
资产库管理模式:随着现代管理水平的发展,不仅要内容管理、生产要求,而且要满足节目流通的要求。MAM既是内部的内容管理、生产制作、播出的平台,也是对外信息、节目运营的平台,通过围绕媒体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保存,协调内部、内外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资源调配,安排节目生产、播出、交换等,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战略。通过多方面的应用,并参与对网络、对市场、对客户资源管理,通过无形商品的市场流通,在流通中产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附加利益。
(2)电视台媒资管理的现状
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真正有独特价值、有长久意义的资产是它在长期的新闻采访和节目制作过程中积累的节目和素材资料。随着电视台不断提高的节目数量、资料积累的日益丰富,对媒体资料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由原始的资料管理的磁带模式提升实现了媒体资料管理的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如何管理和保存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单位需要使用以及需要积累的有价值的视音频节目素材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存储介质和存储格式的局限性,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存储空间,完好地保存和再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素材和现有素材,成为建设媒体资产系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电视台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电视台的媒体资产应该在存储与管理的同时尽量实现其价值,应该可以实现用户的实时调用,就这点需求来说,电视台的媒体资产管理应该在保证其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用户能够对于媒体资产进行检索与下载等,这是实现高效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3.电视台媒资管理发展趋势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发展的新的阶段,实现其数字化管理是必然的,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广播电视台的运营成本,也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有利于对于媒体资产长期有效保真保存,关于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而言,应该做到一下两方面。
一方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应该按照系统的功能分为如下几个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转码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编目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提取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审核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检索模块,媒体资产信息的点播模块等。诸多模块的建立可以保证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解决媒体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的系统也应该成为日常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系统的核心系统,应该非常重视该类系统的建设。
另一方面,各个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其实际出发,搭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媒体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只有满足自己日常实际运行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无论如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是大势所趋,每个电视台应该积极向这方面发展,设计合理的信息系统架构,把系统规划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这些都对电视台的长远发展、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语
随着信息水平的发展,媒体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每个电台电视台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媒体信息的存储与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电台电视台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建设,以尽快实现对媒体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还应该在建设信息化存储的基础上搭建具有扩展性的业务平台,使得媒体资产的价值能够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崔屹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媒体资产管理创新——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的发展历程[J].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1).
[2]严威,谢烁. 电视媒体资产管理外包决策研究[J]. 电视研究,2011(5).
[3]张洪英. 从公共服务的视角谈媒体资产管理[J].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1).
【关键词】数字媒体;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栏目包装;精确化传播
数字媒体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1]数字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结合,营造了数字电视媒体环境,电视新闻报道从新闻素材的数字化采集,到新闻节目的数字化制作播出,不仅新闻信息准确快速,而且内容丰富、视听效果好。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与传播中,数字化已完全融入电视媒体中。
新闻素材采集管理
对传统的电视制作来说,记者采访时拍摄到的新闻素材都存储在磁带中。当一个编辑在使用记录着原始素材的磁带进行编辑时,其他人便无法使用。于是,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各电视台或栏目就必须派出各自的记者前往拍摄,造成新闻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对数字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采集而言,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进入现场采访,并通过多种手段将新闻素材及时上传到新闻中心的网络系统中,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分类编目并进行在线、近线、离线等方式存储,每一个新闻栏目的编辑就能同时、随时从系统中拿到新闻素材,然后根据各自栏目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再加工,制作出不同风格的新闻电视节目。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为新闻记者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但要求记者收集新闻资料时在考虑“有用”的前提下要做到“齐”和“全”,还要求记者能够运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新闻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资料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新闻资料转换为资产,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运用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将记者对时下新闻事件采集的素材进行及时的数字化存储,还可将原有的磁带资源、历史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转存到硬盘阵列、光盘塔或数据流磁带上,节目制作中对已经存在的新闻素材或节目资源就不需要重复收集,减少了电视工作人员采编的工作量,降低了采集成本,实现了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
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数字媒体改变了采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于网络新闻来说,数字媒体拓展了采集内容与采访形式。网络新闻采访是以多媒体新闻素材为采访对象的,其采访的素材涵盖和融合了三大传统媒体新闻采集的内容,既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采访,又包括声音和动态视频的采集和摄录,是一种多媒体的全方位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在这一新的采访模式下,每个记者都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他们写新闻、拍新闻、制作网页、上传信息等等,这些记者都是复合型的多媒体记者,采、写、编合一成为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一大特色。
新闻节目制作播出
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一般要通过拍摄、采访、镜头设计、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电视新闻前期的采访、拍摄、撰写文字稿和编辑画面,是由记者和摄像师完成的,记者把文字稿和经过粗剪的素材交给编辑,编辑再借助先进的数字编辑技术制作出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电视新闻编辑有着极大的创作空间,编辑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复杂的艺术化创作,编辑要忠于事实敢于创新,在记者交来的素材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进入“创作”型时代,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但绝不是“创作”新闻。[2]
数字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目前国内一般都由专业的视频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技术与设备来支持。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面向数字媒体内容进行组织与管理,平台的内容汇聚是获取外来节目资源的主要手段,来源可以是媒体文件、存储介质、信号等;内容生产是对汇聚来的节目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可实现边采边编、快速拆条、简单编辑和复杂编辑包装,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内容管理是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的核心环节,可以根据平台的需要补充完善节目的元数据信息,对节目进行分类、包装,添加片花、导视等,实现海量内容的存储管理;内容将成品节目推送到多媒体平台,时支持多种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交换。
电视新闻节目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集非线性编辑、媒体资产管理及电视新闻栏目播出技术于一身,实现了电视新闻内容的统一策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和统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进行数字化的低码流和高码流存储;非线性编辑系统首先进行低码流浏览与离线编辑,然后在线生成高码流电视节目;播出系统在新闻栏目的数字化编排基础上高码流硬盘播出。[3]传统的模拟电视节目播出前如果有临时调整,例如换磁带、缺稿件、改字幕等,再小的改动也要一阵手忙脚乱。现在采用硬盘播出,如果有临时插播或者改动,只要在电脑上动动鼠标就能全部完成。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就是将收集的素材进行整合、编辑,加以人为的创作,形成新的节目;或者将原有的节目重新进行加工,改变原有的节目形态,加入新的理念形成新的节目。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让更多的人或者组织共享到媒体资源库中的新闻资源,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拓宽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选择范围。数字化的信息与技术,使编辑能够更好地体现新闻的主题以及记者的采摄构思,对新闻素材进行“艺术化”处理,提高新闻的报道质量。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2)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3)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4)网络规划方面,校园网在性能上需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①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相应速度快;②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
③网络易于扩容、升级和管理;
④主干网的带宽要高,以满足数据流量不断增长的要求。
5)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6)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技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一卡通管理与教学评估管理等),实现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2.1基础层基础层是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基础,基础层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基础层主要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2.1.1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数字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数据网络和服务器系统,它们是信息的存贮与传输的硬件基础。
2.1.2网络基本服务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计费、信息、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2.1.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的数据存储访问集合,它主要由共享数据中心以及文件、目录、关系型数据库等基础构成。其目的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以一个共享的数据库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数据源,使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新系统、不同时期已经建设的已有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机的集成,保持所有应用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
2.2应用层应用层包含了校园办公、教学、科研、固定资产、人事、财务等所有应用系统,以下介绍最常用的几个功能模块。
2.2.1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就是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办公电子化、数字化,创造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办公人员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借助校园网网络系统实现跨时空的作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通常办公自动化主要实现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工作流程自动化、文档管理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分布式办公功能。
2.2.2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学院排课、选课、教学和考试的信息化,让教学、课程、考试、测评成为一体化工程;实现师生网上教学互动;自动计算教学工作量和酬金;实现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
2.2.3教学与学习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信息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等。
2.2.4科研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成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功能有:学校可以随时查看和统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的种类;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论文档次与类别;课题立项申报;详细了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2.5人事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对人才管理、人事调配、离退休管理、职称评定、工资福利,职工考评进行统一管理。
2.2.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固定资产提供网络管理服务,使得校内各部门设备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共同进行设备的借出、归还、转移、维修、折旧、报废等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固定资产数据的实时统一性。
2.2.7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总体需求是:直接使用校园网络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高速连接和用户的接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逐步扩展和海量存储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操作性、稳定性和扩展性等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成熟的软件产品;建设医学多媒体文献的资源制作系统,能与其他高职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合作建设特色资源库,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应用。
2.2.8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师生员工在校园中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牵头环节,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宿舍和办公室门禁系统、电子钱包和校园电话系统等。
2.3服务层校园用户最终通过服务层使用数字化校园,它通过各种信息访问方式、信息门户和集成管理工具为校园用户提供服务。
3结束语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非线性编辑;节目编目;检索下载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35-03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in Video Non-linear Editing Laboratories
TAO An, CHEN Quan, WANG Yan-zhao
(Artillery Academy of the PLA,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ts features, system formation, working manner, function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non-linear editing laboratori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efficient editing manner of applying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in non-linear editing laboratories.
Key words: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non-linear editing; program list; search & download
随着信息技术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单位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数字平台的基础设施“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最初为解决电视台大量视音频文件的管理、编目检索开始,已经逐步过渡到面向多种对象,多种丰富媒体文件一体化管理的应用模式。
目前大多数院校还是采取磁带式或光盘式的管理,时间长了,磁带和光盘的老化,使得许多珍贵的素材丢失,给教学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如今,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发展已向多媒体“网络模式”方向转化。面对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视频素材和各种专题片和汇报片以及各种多媒体素材的存储、保管的问题是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经费的限制,建设类似于电视台那样的编播网络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媒资系统”)建设方案就是面对广大院校提出的建设方案,就是用最少的钱解决好各院校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录像带、录音带存储、管理、加工和再利用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信息媒体资源的作用,更好为非编实验室服务。
1 媒资系统的概念
媒体资产。“媒体资产”,广义上来讲,包括媒体所拥有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储备的资金等属于媒体的一切财产;狭义来讲,就是数字资产,即媒体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当然也应该包括媒体企业的所有员工大脑里存有的大量知识。具体到媒体行业里,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又各有侧重。对于报业来讲,各种各样的稿件、网页、图片、版面文件、背景资料信息,这些报社所拥有的大量的用于出版或服务的数字内容都是报业的数字资产;而对于广电来讲,数字资产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主要还是集中在大量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内容上。
媒资系统,就是运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光纤存储技术,把各种媒资(视音频、图片、电子文档、教学课件、邮件等)进行数字化,并统一存储和管理起来,供用户在线检索、下载再利用。其核心功能包括对资料的数字化采集和收集整理,对资料内容的详细编目标引,提供长期可靠的存储管理,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检索,提供丰富多样的再利用手段等。总体来讲,媒资系统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再利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媒资系统用在非线编辑室,不仅解决了海量音像资料的统一存储和管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各类音像资料的数字化、转码的需要,学生在进行非线性编辑实验时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各种海量的音像素材,为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实验奠定了基础。
2 媒资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由光纤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媒资系统应用服务器(接口网关、转码、存储迁移管理、Web)、媒资系统数据库-MDC服务器、媒资系统在线光纤存储硬盘阵列、数据流磁带库、媒资上下载/编辑工作站、编目查询检索工作站、机柜工作台等组成。拓扑图如图1显示。
其工作流程如下:各种音像资料通过上下载工作站对视、音频素材进行采集数字化,然后在编目工作站对采集的素材进行节目编目,节目编目完成后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上传到磁盘服务器。通过Web应用服务器进行,可以跨平台应用到所有能浏览Web的操作平台上,同时支持模糊查询、目录查询、关键帧查询、高级查询和我的收藏等多种查询方式。还可以快捷的视频定位和预览,支持本地下载、分段下载以及转码功能,可以转成各种格式的文件供学生实验使用。
3 媒资系统的功能
3.1 采集上载
支持视频采集卡和1394口两种不同方式的采集,支持同时采集高低码流,支持已有视频文件的导入,可直接读取光驱中的DVD文件,并将DVD文件自动转换为可编辑格式在时间线上多格式混合编辑。实现远程MPGE4或h264试验图像流媒体实时传输与存储,支持文件上载的自动抽取关键帧和自动切分镜头。支持非视频文件如图片、文件及多媒体课件、动画、模型等压缩包文件的上传和描述。
3.2 节目编目
对视频节目进行必需元数据的快速描述,对节目进行符合分类编目标准的详细描述,对节目片段、场景、镜头甚至关键帧的内容分层描述。基于视频内容缩略图、基于时间线、基于时间入点出点多种方式的场景和片段划分。
3.3 节目审核
经过编目的节目一经提交即可以使用。提交的节目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受领导或专家的审核。通过审核的节目可以归档迁移到磁带库中,打回的节目由编目者重新进行修订。
3.4 检索下载
独立检索软件、Web检索方式和非编目系统内嵌检索模块等三种不同的资料检索方式、并能够支持多样化的资料检索手段和方式。用户可在单独运行的检索软件上进行节目素材的检索查询和在线浏览。可以将检索到的文件、片段直接下载到本地或下载工作站进行编辑制作。Apple系统中的用户也可以通过Web检索方式实现媒资资料的检索,下载的功能,同时能够将视频转码成MOV格式,支持苹果非线性编辑使用。
3.5 数据迁移
系统软件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预先定制节目和素材文件存储策略和迁移策略,也可由用户手送迁移或回迁指令,进行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和备份。迁移系统可实现节目素材的整体迁移或部分迁移。
3.6 安全策略
完善的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包括用户权限验证、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病毒防御等。
3.7 系统管理
本系统可定制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实现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素材管理、日志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等功能。用户的权限和策略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进行定制和快速更改。
3.8 存储
1) 在线存储
系统配置光纤磁盘阵列,支持SATAII,安装16块SATA II大容量磁盘,最大存储容量16TB,支持双通道。磁盘阵列采用硬件FC控制器,支持热拔插,支持RAID6级别,RAID6能够分散存储两套Parity(奇偶校验)数据,使得整个RAID阵列经受得住同时损失两块磁盘,数据存储更加安全。
2) 近线存储
采用高中端磁带库用于素材和节目的归档。保证20T以上数据存储容量。通过数据迁移管理软件的统一调度和控制,可实现在线和近线之间自动的数据迁移,同时提供离线管理功能,配合手工操作,实现数据流磁带的导入和导出,即近线和离线之间的数据迁移。
3.9 用户管理
利用网络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及账号信息等进行分类管理。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设计合理,层次清晰。既便于对用户信息进行分组查询、增加和统计等操作,也可为用户提供方便、灵活的网络服务,同时,也使系统管理全面、简捷和直观。
3.10 网络环境要求
网络带宽1000M以太网,接入1000M以上一级交换机到机房,协议采用ISCSI协议、TCP/IP协议组。基础设施按照有关服务器机房标准装修,动力、空调、UPS等必须达标。
4 媒资系统在非编实验室中的应用
媒资系统在非编实验室中的配置图如图2所示。
非编实验室学生机网络只需通过交换机与媒资系统相联,即可实现素材的存储和管理。教师把学生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素材通过上载工作站数字采集处理并上传至媒资系统服务器,并按照编目进行整理,供学生检索下载。每个学生机上只需安装媒资系统的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IE浏览器检索媒资系统中的媒体资源,并下载相关的视、音频素材,学生利用所下载的素材在学生机进行视频编辑实验,实验完毕后,可以把最终的视频作业上传到媒资系统中,如需要输出,可通过素材输出工作站把学生作品输出到录像带或DVD光盘中。
在非编实验室配备媒资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一是为学生提供海量的音视频素材,并进行编目整理,方便学生检索、下载使用,为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制作优秀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是非编系统共享媒资系统的采集模块,便于编解码格式的统一,减少素材转码的质量损失,充分发挥了存储系统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减少大量设备的重复投资,在整个非编实验室中只需配备一套输入输出设备即可,而不必为为每个学生机都配备输入和输出设备。同时也不必为每台学生机配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大大降低了院校采购的成本,充分发挥媒资系统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后期制作的效率,减少了管理环节。
5 结束语
在视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对完善后期媒资管理越来越迫切。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组合可以使媒体资产得到最大化利用,使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得到完美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一有效的结合解决了目前大中专院校非编实验室面临的资金缺乏、非编与媒资编解码不统一、不能同时接收高低码流等一系列问题。
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特点,最大化发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同时更好地为院校的网络教学、教学录制等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温健.基于协同工作式的小型专业视频编辑网络的开发[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 窦彩玲.MPEGII非线性编辑实验教学网络[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3] 郑军.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特性[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3(11).
【关键词】BIM数据 资产管理平台 物业管理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提出自己的“智慧”理念。作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成立了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办公室,并提出了“智慧海油”的概念,实现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除了一直关注的海上各类设备设施的完整性管理,随着中海油建筑资产的不断增多,科学管理建筑资产的完整性信息,确保在其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实现维修改造、安全管理以及物业服务等的高效运营。
中海油已经在对于在建的建筑资产的建筑设计阶段使用了BIM技术做支持,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仿真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然而,虽然BIM技术确实能够完整地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设施设备的不同结构层面以及呈现竣工后的数据模型,但是之后发现在BIM上的应用还是停留在最初的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而当建筑设计落实并完成竣工后,想要在之后的运营维护阶段对于建筑的设施设备进行后期维护依旧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例如,在日常的运维操作中,如果负责人需要找到在某一个楼层区域中的某个设备,他可以通过在BIM软件中通过直接搜索设备的名字或者从设备的层级结构树中找到该设备,但是若负责人想要对这个设备开维修单或是创建预防性计划,便会发现BIM的数据中并没有许多他能够用得到的在运维方面的信息或是数据能够直接采用。所以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BIM所涉及的建筑结构数据量虽然庞大,但是能够用于运维的设施设备信息却不足。
之后便提出“基于BIM数据的建筑资产完整性管理平台的开发”这一课题,并找到bluebee?云计算平台与现在使用的BIM技术进行集成,该平台能够提供的功能诸如:中央化网络门户、设施设备结构、合同管理、工作管理、记录、系统集成等,从而弥补BIM数据中对于运维的设施设备信息的不足,满足中海油现阶段对于日常运维的各方面需求。
1 完全兼容并充分利用BIM数字化数据
bluebee?云计算平台拥有强大的系统集成功能,能够将日常BIM使用中用到的Revit图纸嵌入到平台的页面中,在页面中依旧能够图形化的查看建筑模型。在将BIM的建筑数据导入到平台后,在网页的BIM视图中,能够直接通过点击三维视图中的某一个设备并链接到该设备在平台中的详细信息页面,查看该设备的详细信息以及其对应的合同、文档、图纸等信息。利用bluebee?云计算提供的工作管理功能,在和BIM的集成下可以进行更高效的日常工作创建和分派,例如在平台页面的BIM视图中直接点击某个设备,平台便会读取到与特定设施设备相关的不同电气层以及相关电线、变电箱等信息,同时自动生成工作许可工单所需的断电点和挂牌点数据。换个角度来说,在工作执行前,该平台亦可作为工作指导手册来辅助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
2 解决建筑资产相关资料档案调取存在困难,难于查找,导致调取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日常的运营维护中,设施设备的相关文档的调取经常会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例如负责人需要某个设备的工程图纸,他往往需要在众多的项目文件中一级一级查找,不仅耗时,有事很可能还会找错真正需要的文件。
bluebee?云计算平台的文档管理功能可以在设备中以附件的形式添加相关的文档、图纸等文件,由此一来便可直接通过该平台的设备搜索功能找到该设备,并直接在该设备的附件内容中找到所有相关的电子格式的资料档案,大大提高了员工在调取建筑资产相关资料档案时所消耗的多余时间。
3 提高建筑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观有效的反映运行状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利用bluebee?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报表功能,以及平台提供的标准报表,能够实时地查看建筑的设施设备状态,例如这个月出现问题次数最多的设备统计、日常运维中各种类工作的完成率、十大设施设备针状报告等报表,还可以通过点击需要关注的数据进行检索查看,例如对于当天出现维修次数较多的设备报告中直接链接到平台中查看该设备所有的纠正性工单信息,或是例如在出现故障最多的设备统计报告中针对某一个设备直接链接到平台中对该设备分派预防性维护。
在完整了建筑资产管理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该功能更加直观有效的反应建筑资产的运行状态以及让管理人员更及时的获取到相关的信息。
4 提高对于日常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的统计、分析能力,未来设备购置和维护计划提供指导
通过上述提到的报表功能,可以统计设施设备所使用的备件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平台的设备管理功能中的设备详情中查看到设施设备的所有关联的日常维护信息,并结合平台中的其他针对设施设备的统计分析报表,从而为之后的设备进行预先的购置计划,并对后期的维护计划进行预先安排提供指导。
随着中海油“智慧海油”的提出,“数字油田”、“数字炼厂”、“数字楼宇”均构成了“数字海油”的重要组成部分,BIM技术为建筑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开辟了一个新鲜而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资产完整性管理平台,以此为产品进行推广应用,可在多个建筑资产中应用。在该项目中,中海油首次将 BIM技术应用于物业管理行业,将大量设计建筑阶段的数字化信息有效集成,直观展示楼宇各类信息,为管理和据侧提供有效依据,达到建筑资产的可视化管理。将BIM数据应用于楼宇服务与经营功能,并在同一个平台中进行集中展示和管理,打造可视化的资产完整性管理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欧阳东.BIM技术:第二次建筑设计革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8).
我省广电事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业绩,数字化设备、高耸的大楼、即将上市的广播电视网络等等都是最好的见证。但是,在这众多的伟业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能给后人留下的,应该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是广播电视行业最为珍贵的财富。这些音像资料,不仅记录了地方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也记载着民俗、艺术、文教事业等地方文化的原生直观形态,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是我省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是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珍贵的文化记忆。
在以往,这笔珍贵的财富或是存放库房、填满仓库,或只开展一些对内服务。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在重新审视、调整自身的业务发展战略。这种调整,既包含着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也在研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为我所用。而对于广电行业中的媒资事业也寻找到发展的大好契机。节目资源与生俱来的历史性和丰富性而蕴涵着珍贵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将使媒体资产倍受资本市场青睐,进而拥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经济价值潜力。据有关报告县市,发达国家的媒体非常重视对节目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本NHK的媒体资产管理带来的效益,已占到总收入的20%;韩国KBS的媒资效益占到总收入的16%~17% (约合30多亿元人民币);法国的媒资交易额则达到3700万欧元。目前,我国部分台已经尝试在互联网上部分的开放了自己的节目资源,比如央视、上海、浙江等。我国的广电行业正在重视和认识到媒资这项事业,看到了它不仅有对内服务的功能,还有面向社会的潜力,并已经开始进行着探索性的开发。它的发展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模式,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并且迅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全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跨越。
随着广播电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也一定会不断增长。开放节目资源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而深远。开放节目资源的前提是建立网络数字音像资料共享平台。
二、建立全省网络数字音像馆,搭建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一)我省各地音像节目存储现状迫切需要建立全省音像节目管理中心,对全省音像节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现状及存在弊端:目前,我省各地因经济状况不同,对音像资料存储及管理方式多种多样。除了省台和部分市、州台已经或正在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资料存储正在逐渐录入到媒资。其他大部分县、市广播电视台主要采用的是较低成本的光盘存储方式,少部分资料以磁带存储方式。光盘和磁带存储的弊端是损失了高质量的素材,反复使用可能造成损坏,如果保存和管理不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对保存素材的编目方式和标准不统一。除省台和部分市州台利用媒资系统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编目规范,完成数字化存储方式外,县级电视台多为手写摘要,内容记述简略,使用起来比较繁琐,降低了利用效率;全省各级播出机构自办节目缺乏交流平台。各地之间以自播自存为主,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和现实的影视资料没有得到有效保存,正在逐渐遗失。这种分散的管理运作模式无法形成合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要求,也需要对全省音像节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全省网络数字音像馆可以在现有体制机构的前提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
(二)国家有统一的编目为统一管理提供了技术规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广播电视编目规范》(GY/T 202.1-2004电视资料),《广播电视编目规范》(GY/T 202.2-2007广播资料),为节目资源的统一存储、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规范。
(三)网络技术及媒体资产管理技术成熟,为建设全省网络数字音像共享平台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们国内有很多大的公司,比如成都索贝公司、北京大洋公司、北京捷成公司、北京新奥特公司、一汽启明公司等等,他们在媒体资产管理方面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媒体资产管理技术、数电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建设全省网络数字音像共享平台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建设全省网络数字音像共享平台的核心工程
从吉林省实际出发,建设全省网络数字音像共享平台的核心工程是建立全省音像资料管理中心系统和各市、州、县(市)编目上载系统。
(一)省音像资料管理中心系统
1.媒资存储系统
省中心站点设立媒资系统,考虑到省中心站要求音像资料存储量较大的个性应用特点,可采用近线存储(硬盘阵列)和离线存储(数据流磁带机/磁带库)相结合的方式,所有迁移到离线的素材均在近线存储中保存一份低码率素材,便于在查询检索时直接浏览视音频素材。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支持数据流磁带机/磁带库,具备与其他多个子模块的连接,提供多通路的迁移和调用,提供多个子模块之间无缝的数据交换,进一步提高全网运行效率,实现真正流程化的高效数据归档存储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组成如下:
上下载工作站:支持丰富的模拟、数字数出接口,包括复合、Y/C、分量(YUV)、SDI数字视频接口。支持多种格式的节目素材上载和批量上载。提供可选的其他形式的下载接口,可将媒体数据下载到其他介质上,如磁带、光盘、移动硬盘等。
编目检索工作站:编目系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今后业务需求的发展与变动。编目设计要参考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便适应对外服务和信息交换的需要;要有高效的自动和人工编目手段。编目必须遵循国家音像资料的编目规范。能对完成的所有编目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编目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对已审核通过的节目资料能进行回归编目,为视音频浏览检索服务。
存储系统:整个媒资系统存储结构分为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三层架构模式。存储格式应考虑兼容性和存储效率等问题;近线存储采用可扩展的数据流磁带库,数据流磁带库要求单库体积小,单库体容量大、单盘磁带容量大的数据流磁带库,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带库内的数据在系统指令控制下可自动与在线存储设备进行迁移。系统必须兼容各种主流存储格式,并可作多格式的保存,设备选型应为国际领先的存储设备。
迁移工作站:上载资料完成编目后,会自动触发迁移任务,迁移服务器自动将NAS服务器的高码率数字文件迁移到磁带库。当用户检索低码率文件,需要下载对应的高码率文件时,会触发迁移任务,迁移服务器自动将高码率数字文件迁移到用调定的位置。
2.网络系统
系统组成如下:XMAM数据库服务器、MPC迁移调度服务器、MARS高码率双机存储阵列、安全备份增强组件核心管理服务器、远程节目接收服务器、防火墙等。
(二)市、州分站点系统组成
由MARS核心存储及管理一体化服务器、高标清一体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上载及检索工作站、编目检索工作站、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组成。
(三)县(市)分站点系统
由高标清一体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上载及检索工作站组成。
(四)系统工作流程(如图)
上载入库流程:资料上载,通过上载工作站连接录像机(VCD、DVD、USB硬盘等),将磁带信号同时上载为MPEG2 I帧 25M和WMV300K 两种文件,25M文件用于归档,300K文件用于检索、编目等。各分站点的信息可通过远程节目接收服务器接收,存入省中心站点数据库。上载的同时可以将已有的磁带编目信息在上载软件界面进行填写,这样就完成了初步编目。如需要进一步编目,可以在编目工作站上再进一步按照国家音像资料编目规范进行更完整的编目。可以详细到片段、场景、镜头、帧。编目审核,对编目的数据进行审核,符合规范即可。
审核完成后,系统自动将资料与编目数据进行入库操作,即可用于检索、下载使用。
入库完成后,用户可以手工发出迁移请求,也可以让系统按照一定的策略自动进行迁移,比如入库完成后就立刻自动进行迁移,或者是保存一周后进行迁移。迁移服务器接受迁移请求后,将NAS服务器上的高码率资料文件迁移到磁带库中进行保存。
检索、下载流程:完成入库后,就可以进行检索、下载等流程。
用户可以通过检索软件,也可以通过WEB服务器上的检索页面输入关键字检索需要的视频文件,如果检索到了资料,需要下载的话,用户需要发出下载请求。资料馆对下载请求进行审核(这个过程可以是自动,也可以是人工),可根据文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如果通过了,系统会自动发出迁移请求。迁移服务器根据迁移请求,将磁带库中对应的高码率文件迁移到指定位置,用户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进行节目下载
流程:完成入库后,就可以进行流程。将省中心网站数据库生成的WMV300K低码流文件,通过互联网站进行,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检索全省各地的音像资源。真正实现异地存储,资源共享。
四、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使全省广电节目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1.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让库存节目资源走出资料库,走上网络,面向社会,满足了社会各界对部分电视节目收藏和再欣赏的要求。
2.使音像资料信息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盘活全省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满足社会需求。
3.在制播逐渐分离的情况下,以广电丰富多彩的节目资源,面向社会影视制作机构,有可能使他们去利用已有的节目片段,在制作新节目时降低制作成本。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内涵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1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流,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了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青睐。
一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合,可以这样表示: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
数字化校园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是数字化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各类人员提供相关的平台,如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培训等,学生的学习、课程选修、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咨询等,管理人员的办公、人事管理、图书管理、教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服务人员的食堂管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管理等。
数字化校园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综合信息服务。通过校内信息门户平台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校园信息、学习社区、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信息服务功能。(2)统一身份认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中进行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3)公共数据交换。通过学校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中心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4)各种应用系统。如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目前,针对新生入学接待,许多高校开发了数字迎新系统等。
数字化校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了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数字化校园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二 数字化校园的构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将有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根据功能及其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服务、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虚拟校园。
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服务器和终端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等构成的校园网,它们是信息的存储与传输的硬件基础。另外,还包括根据办公、教学和服务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形成数字空间。
第二,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应用支撑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数据存储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等。它提供资源共享和应用服务基础平台,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如学生的信息、教师的信息、多媒体课件、图形、声音等教育教学信息,信息系统平台还有身份入口。
第四,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应用,提供用户使用界面,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主要有网络教学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
第五,虚拟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对现实校园功能的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功能,使大学的功能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无围墙大学”。数字化校园通过虚拟校园实现对外服务职能,是传统校园数字化后社会功能的延伸。如图1、2是数字化校园网总体拓扑结构图和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
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订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立全校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第二,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具体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做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利用。
第三,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持系统,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数字化校园中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如互动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型基础性工程,特别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实现了学校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异常深刻变革。以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整合的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3]叶小波.云技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5)
[4]沈培华、蒋东兴等.数字校园理论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02(4)
行业在革新
我国电视台的数字化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至今,已经历了从单个设备数字化到单个分系统的数字化,目前正在经历节目制作、播出系统网络化发展的阶段。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04年年初下发的《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到2004年底,省会城市以上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80%的设备要实现数字化。2004年5月的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再次强调指出,2005年台内数字化的标志是:节目的采集、编辑、制作系统和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达到85%;播出和主控系统全部数字化。
截至2004年,广电总局科技委电视专业委员会对中央和31个省级电视台的数字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中央电视台的所有设备和系统均已实现了数字化,各地方台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从主控系统来看,山西、新疆电视台没有主控,除山东、安徽、海南、内蒙古等4家电视台是模拟系统外、其余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系统方面,上海、浙江、黑龙江、河北、吉林、辽宁、江苏、湖南、江西、广东、河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等15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在ENG(摄像机)方面,湖南、吉林、安徽3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在转播车方面,黑龙江、吉林、湖南、江苏、安徽、海南、山西、新疆、青海等9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在演播室方面,中央电视台有28个数字演播室,上海有22个数字演播室,湖南、安徽、黑龙江、山西、江西等电视台全部是数字演播室。在录像机方面,湖南电视台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其次是上海电视台,其它电视台还没有达到70%。在后期编辑系统方面,湖南、黑龙江、吉林3家电视台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从节目制播网络看,中央电视台以及湖南等27家省级台分别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新闻制播网络或节目制作网络。调查的结果还显示,声音制作方面的数字化比例较低。
以上统计表明,我国各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速度很快,一些经济实力较好、技术能力较强的电视台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正在进行节目制作、播出系统的网络化。
中央电视台从1995年建立我国第一个800平米数字演播室开始,在全国率先成规模地引进数字设备,按照单机设备数字化、局部系统数字化直至全台节目制作播出全面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历时7年。台内大中小型演播室、后期制作房、非线性编辑、转播车等节目制作和台内信号传输、播出系统的数字化取得全面进展。以2002年主控系统数字化改造为标志,全台技术设备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节目制作、播出系统的网络化也拉开了序幕,新闻共享系统、多通道硬盘播出系统、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全台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体育节目网络制作系统、经济频道网络制作系统,节目生产管理系统相继开始实施,其中新闻共享系统、多通道硬盘播出系统、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全台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项目正在试运行阶段,其它几个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的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流程和方式,可以说,信息技术正在带给广播电视行业一场革命。
测试需重视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行业对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广播电视的节目播出对外涉及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对内涉及到对千家万户的舆论导向、日常生活,任何差错都不允许发生,而信息类项目尤其是软件项目,“BUG”似乎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将伴随一个软件项目终身,即使是著名的微软公司,也在不停地对它畅销全球的各种软件产品进行升级、打补丁。因此,在广电信息类项目大量准备上线的同时,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安全、可靠和稳定,已成为所有广播电视行业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要想保证信息类项目的质量,进行测试是必要并且最有效的手段。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软件工程中不同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认测试、验收测试等。可以说,测试应该是贯穿整个软件工程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各环节的测试中,只有验收测试是对整个项目作出一个整体的验证和评价。因此,做好信息类项目完工后的验收测试,对保证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类项目的验收测试一般分为软件测试和网络测试两部分。如果系统中有传统的视音频设备,还应对视音频系统主通道的视音频通道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传统的视音频设备测试方面的资料已有很多,我们主要针对软件和网络测试的内容进行介绍。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系统的功能缺陷,通过并发性能测试确定系统能承受的并发访问的能力和响应的时间,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软件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度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可靠性测试、易用性的测试等。网络测试通过测试各种不同的网络以及网络设备的带宽利用率、丢包率、包转发率、背对背包速等指标,可以了解到网络的带宽、网络品质等情况。
测试也要设计
验收测试涉及到的技术很多,下面以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例,对验收测试中的网络通道和系统并发性能测试进行介绍,系统的功能测试主要依据系统设计前的需求进行。
资料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网络通信系统、上下载转码系统、编目检索系统、存储系统、AV中心和视听审看系统、远程服务系统、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能够完成上述的系统,在早期进行需求分析时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目标。本文主要列出与网络平台以及并发要求相关的一些指标。
光纤通道要求。光纤通道网络系统初期应至少满足40路视音频流(码率按25Mbps)实时传输;光纤通道网络系统主干全部采用2Gb 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技术;光纤通道网络系统所选用设备应全面支持FC-SW2标准;
对上载的要求。16个上载通道;10台手动上载工作站,配套10台放像机;视频服务器缓存时间:不小于100小时/25Mbps;
对下载的要求。6个通道下载(PC工作站);8台录像机,支持多格式:MPEG IMX、DigiBetacam、BetacamSX、DVCPRO25/50、BetacamSP、VHS/SVHS;
对数据库的要求。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平台;至少可管理与200万盘磁带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至少可支持500个用户并发访问;可以支持1600个用户的检索。
应当说,随着中央电视台近年来信息化水平的逐年提高,用户对于需求的把握能力也在逐年增强,但是如何保证上述要求的真正落实,一直是困扰用户的问题。如果系统不能达到上述要求,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系统的上线使用后将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光纤通道无法实现40路(25 Mbps)的传输,导致出现视音频信号丢失、失真、图像抖动、视音频无法同步传输等严重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
视音频资料无法满足16通道的上载,导致工作效率严重下降,或上载的资料质量无法达到下载或查询的要求;
数据库无法支持500用户的并发访问以及1600个用户的检索,导致数据库不堪重负,出现死机拒绝服务等问题,使整个资料馆系统瘫痪;
整个系统或局部频繁死机、重启,增加系统维护量,导致工作人员负担加重等。
我们可以通过专用的测试仪器和手段对上述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降低上述问题出现的概率,保证系统正式上线后的可靠性。
1. 光纤通道的测试
为了保证光纤通道能够实现40路(25Mbps)传输的要求,测试中采用了思博伦公司的Avalanche系列测试工具对光纤通道进行测试。Avalanche性能强,能建立超过100万个并发连接,能够同时在网络层和应用层模拟现实网络情况的设备。目前Avalanche支持包括HTTP、RTSP/RTP、流媒体(MMS、Real和QuickTime)等在内的应用层协议。Avalanche能够帮助用户检查系统的有效性、故障点,分析性能降低的原因,以及系统在极高压力下的健壮性和潜在的性能瓶颈。
Avalanche测试工具模拟终端用户,通过光纤网络对视频服务器进行访问,通过监测网络数据,可以用来评估被测系统建立应用层连接的能力、数据传送能力等多个指标。
2. 并发性能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是指在系统的实际网络环境中,对系统实施并发性测试(如图3),同时监控Web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
并发性能测试主要测试在特定应用的业务逻辑、用户界面、功能下系统能够承受的用户并发的数量和响应时间。上述测试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录制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典型操作,并进行测试脚本编译形成确定的测试案例,然后通过压力测试工具,模拟多用户同时进行这些业务操作,测试服务器事务处理平均响应时间、服务器90%的事务处理平均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等相关参数,考察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上述测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指标:
交易结果(Load Test Summary):交易执行结果报告。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服务器对每个应用请求的处理时间,单位:秒,该项指标反映了系统事务处理的性能,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参数:
Minimum:最小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Average:平均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Maximum:最大服务器响应时间;
Std:事务处理服务器响应的偏差,值越大,偏差越大;
90%:90%事务处理的服务器响应时间。
虚拟并发用户数(Total Virtual Users):测试工具模拟的用户并发数量。
交易频率(Transaction Rate):不同负载下每分钟成功完成的事务处理数。
对于本项目来说,可以通过上述的测试方法了解到系统是否能够实现500用户的并发访问以及1600用户的并发检索,并且可以得出系统的并发访问能力以及检索的时间能否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
结果促进提高
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测试结果主要有以下内容。
1. 光纤通道的测试
测试中制作了20个不同文件名、长度约5分钟的低码流测试文件。测试在一层检索大厅进行,通过4个百兆网口连接测试设备。
每次测试在120秒内同时采用这20个不同文件名的低码流文件作为测试负载,在内网测试中选用了300用户并发、800用户并发、900用户等并发压力负载对内部网络流媒体服务器进行测试。远程服务系统测试选用120秒加载50用户并发、200用户并发、450用户并发等测试压力进行测试。
内网在120秒内加载800用户对20个已定低码流文件进行访问时,网络流量加载有小范围抖动、URL页面响应时间加长并有4%用户连接在300Kb/s~100KB/s之间,1%的用户连接小于100Kb/s,基本满足800用户并发需求。
在测试900用户并发时,有大量用户连接低于100Kb/s,无法满足900用户正常播放的需求。
因此得出结论,内网在120秒内加载800用户对20个已定低码流文件进行访问,网络流量加载有小范围抖动、URL页面响应时间加长并有少量用户连接速率小于300Kb/s,基本上可以满足800用户并发需求。
远程服务系统的测试进行了两期,一期测试中,远程服务系统在120秒内分别加载50或100用户对20个已定低码流文件进行访问时,流媒体服务器在前22秒内未发生响应,网络有不稳定情况(如图4)。
经检查,发现问题出现在远程服务系统流媒体服务器上,在对流媒体服务器进行了软件升级、参数调整后,对远程服务系统进行了二期测试。二期测试中,远程服务系统在120秒内加载450用户对20个已定低码流文件进行访问,网络流量加载有小范围抖动、URL页面响应时间加长并有极少量用户连接速率小于300Kb/s,基本上可以满足450用户并发需求,达到了系统设计的需要(如图5)。可以看出Incoming流量有约20秒延迟,流量加载平稳,可以满足200用户并发需求。
2. 并发性能测试
测试案例包括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等,采用虚拟用户循环执行3次的方式,即各虚拟用户登录后在检索页面集合,共同进行检索操作,得到检索结果后返回检索首页,再次集合进行第二次检索,共进行三次检索。
在一期测试中,内网系统测试案例的登录部分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80,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为23.74秒;执行效率较低,在并发用户数较小的情况下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也较长。简单检索交易成功执行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250,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为4.376秒;复杂检索交易成功执行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300,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为14.974秒。
经开发单位修改程序并对整个系统进行调优后,在二期测试中内网系统登录部分的并发性能显著提高,不再成为影响整个系统并用户数的瓶颈。登录简单检索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450,响应时间为10.215秒,高级检索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400,响应时间为10.43秒,内网数据性能二期测试比一期有明显提高。
远程服务系统测试案例中,简单检索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450,响应时间为24.51秒,高级检索最大并发用户数为250,响应时间为72.056秒,在并发用户数较大的情况下,交易响应时间较长,有待做进一步优化。
在对系统进行资源监控过程中发现,内网系统测试过程中,两台Web服务器中仅有一台主要承受并发压力,CPU平均占用率在20%以下,另一台Web服务器处于空闲状态(如图6)。建议进一步研究负载均衡策略,使两台Web服务器能够平均分担压力。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摘 要: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医改的推广和深化,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增大,价值增加。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与之脱节,而采用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条形码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能够提供动态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医院建设服务,保障医院资产完备。本文从分析医院固定资产重要性入手,强调了建立条形码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且从运用该技术的基础上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 :公立医院;条形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它是保证医院生存和经营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它直接反映了医院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它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设施和运营发展状况。其次,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实验教学,医学研究和公共服务的保障,是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经营发展能力的表现。因此医院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科学而又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以保障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升值,在增强医院自身经济能力的基础上,为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保障,更有效的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国的绝大部分医院都带有公立的性质,医院资产无论财政投入还是自有资金获得,其资产所有者是国家,因此应当对医院固定资产妥善管理与保护。另一方面,保持医院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发展,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医院固定资产的良好经营对于国家医疗补贴和医疗财政政策的落实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迅速扩大,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也呈指数型增加,因此,完善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更好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现阶段更是当务之急,它不仅保证了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维护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使医院能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我国医院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重要挑战。但是盲目的规模扩张给我国医院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难题,陈旧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如此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没有进行登记,没有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跟踪服务,由此给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医院的账目,医院资产卡和实际资产状况严重不符,对于原始的设备调配,使用和检修并没有进行及时的历史记录。第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财务部门的登记之间的联系脱节,没有科学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导致账面登记与实物资产不符。第四,巨大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定期核算时,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使得工作难度较大,清查效率低,而且结果不准确。最后,不准确的账面信息和固定资产数据使得固定资产存在着重复购置,闲置和流失等问题,同样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系统的核算的准确性,导致医院经营发展决策的失误。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运用条形码技术的优势
在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条码技术,通过将信息用条码的方式显示出来,进而能够转换成电脑可识别的数据资料,由此来方便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并将整理的数据统一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将这种技术的应用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不仅可以方便管理环节和流程,更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条码介质信息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条码技术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将各固定资产清晰、准确的反映到计算机网络中,并且能够实现医院各部门的统一协调使用,保证了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更进一步的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明确部门职能和管理权限,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操作使得各部门能够在管理平台上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监督工作的进行和资产的保护。而且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安排机器设备的使用调配、维护检修和报废等流程,是形成科学、准确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保障医院的成本管理的根本,同时对于管理者动态准确的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状况和经营发展状况,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2.条码介质信息帮助实现设备全过程跟踪管理
条码介质的使用仅需要在医院固定资产购入时,在资产设备上粘贴条码,通过相应的设备进行扫描录入到电脑中,并整合进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论是调配还是检修,仅需要对条码进行扫描跟踪即可。这样的条码管理方式,实现了对固定资产从开始购人直至报废淘汰的全程跟踪,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避免了重复计算,遗漏计算等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警报设置,实现错误核算的纠错报警功能,确保固定资产初始数据的准确真实。在条码录入的信息中不仅对固定资产的种类、编号及规格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更对管理部门,用途和使用部门的信息进行了动态监控,这样的全程跟踪和自动报警功能,对于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3.可有效降低盘点的错误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使用条形码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降低资产盘点错误率,提高盘点效率。固定资产的盘点无疑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条形码管理技术实现了手持数据终端的使用,能够实现在盘点现场就对资产进行录入和管理,并随时可以查询与库存信息是否相符,同时,手持终端的使用省去了输入信息的繁琐步骤,提高正确率的同时节省时间,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形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由原始的耗费大量人力的盘点工作,转变成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体统;解放人力,在轻松完成工作的同时提高整体效率。数据统计,基本可以将差错率从10%降低到1%,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汇总与纠错。
4.方便科室查询,杜绝“小而全”
采用条形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全医院各个科室处于同一局域网中,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数据更新与处理。每个科室可以实时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便合理使用和及时调配。另外,医院整体也便于监控每个科室的使用情况,避免了各部门忽略资产成本一味追求“齐全”的现象,增加了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科室效益。
四、对建设基于条形码技术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考虑到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且每种类型的价值差异大,且每个科室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要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码)”制度;以保证财务部门有账可查,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帐卡相符,使用科室帐卡相对。配合该制度应当引进并建立完善的条形码技术,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实时更新的动态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实现对资产从购入到报废整个生命过程的各阶段严格控制与监控,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建立条形码管理系统的筹备,需要医院对现有的固定资产首先进行清点与盘查,为每类资产编制不同的条形码号,打印条形码标签,做到每一个资产都拥有能够识别的唯一代码,及时反馈与更新资产动向,建立完备的动态资产管理数据库。
2.强化各科室管理意识,落实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的使用还是要归结到每个科室,因此要规范各科室的使用情况。建立固定资产的考核流程和指标,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在规范条形码管理使用的同时,要求每个基础科室要建立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按照医院的统一要求进行至少每月一次的定期盘查、审核。对每一次资产调配、使用、损坏保修等都要记录在案,以便日后查询使用,且能够对自己科室的资产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医院要定期对各科室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调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医院整体利益出发落脚到个人利益问题,对相关人员逐步引导,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培训一定的管理技能。通过落实一系列措施,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责任明确、条理清楚、信息共享,减少了内部控制风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医院要建立“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分工明确要求,例如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负责对购进的大型设备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裁定申购计划等。财务科室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专账,负责账务管理及资产核查、科室资产考核等日常工作,按月进行总账明细账对账,及时掌握未达等各种事项造成暂时性的账目不平。督查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合同的订立、执行及资产的管理、考核等。资产对口管理部门(总务科、设备科、网络办)负责设备日常购置、调剂、协调日常维修等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条形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固定资产方法中卡、账与实物不相符的问题,提高资产利用率,节省管理人力成本;能够划清职责,明确到人;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条形码在石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财经界,2010(3).
2.王磊.浅议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财政监督,2008(14).
BIRTV精彩亮相,开创媒资管理新时代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高清、3D、4K制作的兴起,使得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很多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都十分关注,如何能安全、可靠、长久保存大量珍贵的模拟视音频磁带?如何能更方便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高效率的媒体资产管理?而主流的LTO数据流磁带,虽然容量大、成本低,但是存在着保存寿命较短、不定期数据迁移和使用成本高、以及对环境要求严格的缺憾。
应对数据增长的趋势,2012年BIRTV展会上,索尼了ODS-D55U数据流光盘驱动器,该产品获得了BIRTV2012产品奖。在2013年8月7日在索尼举办的参展BIRTV2013展前媒体见面会上,正式面向中国市场了ODS-L30M海量数据流光盘库和ODS-D77U/F数据流光盘驱动器。ODS-L30M海量数据流光盘库是ODA系列产品之一,可作为近线存储系统,并且可扩展。ODS-D77F是光纤接口的驱动器,用于ODS-L30M,ODS-D77U是ODS-D55U的改进机型,采用USB3.0接口,最大读出速度将超过1Gb/s*。
ODA光盘共有4种容量,可重写的最大容量为1.2TB,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最大容量为1.5TB。
ODS-L30M海量数据流光盘库是基本单元,7U高,有机械手装置,含30个光盘槽位和2个驱动器槽位。在基本单元基础上,可以增加扩展单元。扩展单元ODS-L60E,7U高,含61个光盘槽位和4个驱动器槽位。扩展单元ODS-L100E,7U高,含101个光盘槽位,不含驱动器槽位。单柜体最大配置42U,最多可放置22个驱动器,335个光盘;或者最多535个光盘,2个驱动器。最大相当于802TB的容量,可存储25000小时的高清视频素材(以码率为50Mb/s,8声道音频为例)。光纤接口的ODS-D77F驱动器可用于可扩展光盘库,USB3.0接口的ODS-D77U可单机使用,也可放置于不可扩展的ODS-L10(已上市)内。ODS-D77U/F读出速度是现在已上市产品ODS-D55U的两倍以上,高于1Gb/s*。这些新产品计划于2013年10月份上市。
ODA光盘存储技术的推出受到了全球主要广播机构、制作公司的高度关注,还与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在内的大量用户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合作开发基于此技术的系统应用。至2013年4月NAB,索尼已经与Atempo、HARRIS、DALET、SGL、Vizrt、FRONT PORCH DIGITAL、SQUARE BOX SYSTEMS LTD等公司建立了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索尼将分别在软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这些公司共同合作开发ODA系统。
ODS-L30M海量数据流光盘库作为数据流磁带库的备份、补充,之后逐渐替代数据流库磁带,成为媒体资产管理的主流。
ODA光盘存储技术以及ODS-L30M海量数据流光盘库以其高可靠性、高耐用性、超过50年的存储寿命以及良好的代际兼容性,对解决长期困扰众多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的长久、安全、可靠保存多年积累的大量宝贵的音视频资料,更方便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高效率的媒体资产管理,提供了一个更实际、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将在大容量视频素材存储以及其他大容量数据存储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市场。
* 读出速度可能因驱动器和光盘的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关键词】媒体资料 存储空间 规划管理
媒体单位之间对媒体资料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样的趋势,如何将资料很好的储存起来,如何规划资料储存的空间,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等问题就急需我们去分析并解决。近几年国内电视广播业在数字化存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资深人士也针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需要沿着发展的趋势深化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对媒体资料存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帮助各家媒体单位在整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实现行业资料存储的整体进步。
一、媒体资料存储发展趋势
媒体在资料存储发展总趋势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电影、电视的数字化已经形成了不可逆的趋势。数字电影、三维动画的制作比例增加,电视转播走向数字化、高清化,电信网、互联网进行影视转播,带动业界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数字化风潮。专家们纷纷指出,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内容制作环节将对数字化存储形成强劲需求,相关设备商应积极进行技术储备,满足存储市场扩容的需要。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时间表,2010年我国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2015年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在各种设备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是存放内容剪辑素材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及存储市场的数字化,决定了媒体资料存储的总方向。由此,我们需要对多媒体存储发展的趋势进行总体的把握,并对其中重要的存储空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媒体资料储存空间规划
对媒体资料储存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是相当必要的。我们只有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够实现存储的现代化。
(一)存储空间的合理扩容
新闻素材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新闻的播出。因此我们需要谨慎选择无论是软件或是硬件技术都过硬的存储系统。该系统与一款质量过硬的磁带机将直接架构起新闻媒体资源的储存的后台。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内容制作环节将对数字化存储形成强劲需求,新闻媒体资源的存储容量必须进行相应的扩容。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媒体单位会在原有较小容量的EMC盘阵基础上加上一个较大容量的EMC盘阵,并用相应软件进行并行连接,实现两大盘阵同时开展存储工作。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合理的对存储空间的合理扩容,促进了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
(二)冗余方式的合理选择
在对储存架构进行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冗余方式的选择。存储空间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就需要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存储内容,进行相应的冗余方式选择。具体体现在对高低码流数据进行存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在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利用存储空间。根据不同的媒体单位需要,我们可以通过一分钟内的素材回调速度及其与备份速度的比值来测定所选择的冗余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大量数据有备份需要,就必须建立起数据库对其进行支持。对数据库储存的冗余方式选择,我们更注重该种冗余方式是否能够在安全保存数据的同时又能够快速写入数据。此外,针对源数据和日志的储存,我们又应该相应选择可以定时删除,又可进行数据追加的方式。总之,我们需要向上述内容那样对不同的存储内容作出冗余方式的合理选择,旨在对存储架构进行合理设计。
(三)存储效率的合理优化
存储空间的连续性对数据的读取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存储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将需要存储数据进行选择存放,尽量把连续的数据同时存放在一个区域里,以提高读取的效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完成存储空间的合理规划。
三、储存空间管理的分析
针对已经作出的媒体空间规划,我们还需要对占用不同空间大小的高低码流文件进行管理分析。
(一)对高码流文件的管理
高码流文件是一种占据储存空间较大的素材文件。它也作为实体文件被运用于编辑和播放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它的特性和功能选择合理的例如像StoreNext这样的存储系统来对高码流文件进行管理。这样的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它可以通过客户端对存储在盘阵中的高码流文件的存储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建立起多个虚拟文件夹,当磁盘需要执行文件写入的时候,存储系统就能把暂存在盘阵中的高流码数据调出来,并将它们合理分配进入虚拟文件夹内。如果需要回调,该系统也能够执行精确定位至文件实际位置。
(二)低流码文件管理
低流码文件是在用户对高流码文件进行回调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件。该种文件较之高流码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小。根据对低流码文件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低流码文件不仅比高流码文件小,更比高流码文件集中,不似高流码文件那样分散。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低流码文件的管理也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具体说来,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该种文件对应到的GUID号就能找到相对应的文件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资料的存储是一个构成复杂的问题。针对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我们需要分步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另外,我们还需要在设计形成之后对不同类型的存储文件的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合理的存储架构以应对媒体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小涛,洪玫,杨雪涛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5):59-61.
[2]杨淼淇,叶国权,孙纳新.异构数据库的变化捕捉和动态同步策略的研究与比较[J].办公自动化,2010(6):35-37.
[3]骆昌赓.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11(11):87-89.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高校应该抓住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机遇,创新媒资管理系统建设理念,加强两大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时代高校媒资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媒资管理系统;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59-04
媒资,媒体资产的简称。这个概念最早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内容资产,即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以及通讯社等媒体单位每天生产的大量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新闻业务数据。
媒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媒体资源的管理。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解决媒体资料的编目检索、存储与等问题。多年来,各高校拍摄并积累了大量关于教学、科研、活动等方面的音视频资料,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但很多高校对这些资源的存储和管理都不完善。而如今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立高校媒资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高校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源进行统一编目、管理和控制,还便于后期的检索和共享,方便学校各部门通过网络调用资源,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师工作效率。
媒资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整合过程其实就是把各种离散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源通过编目、迁移到结构统一、内容丰富的系统之中,而后是内容的采集、分类、分析等管理过程,最后是资源的检索、制作、、下载共享以及宣传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完整性、时效性,共享性。
由于媒体资源类型的多样性,素材往往又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段,使得管理系统的建立成为媒资系统建设的关键。而从整个系统架构上看,无论是数据的上传、迁移、输出以及共享,最终都要经过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分配,这就彻底改变了目前很多高校只重视媒体资源的数据采集,而轻视管理与应用的局面。
一、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功能
高校之所以需要建立媒资管理系统,就是要将现有的比较分散的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的音视频教学或媒体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并采用最为恰当的编码、分类的方式,存储到资源管理系统中,使得这些资料可以长期得以保存,并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也可以结合高校新闻网建设为满足学校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以及对外信息提供重要平台支撑。简而言之,媒资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新闻类资料的保存、再利用和管理三个方面。
媒资管理系统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整理归档、检索、上传以及共享的流程。首先,可以解决数据分类问题。比如图片类可以按照拍摄日期加内容命名的形式进行分类,视频类可以根据素材格加时间的形式进行分类,当然,每一种大类下面,也可以进行细分,以便后期检索。其次,有了清晰且操作简单的系统流程后,教师作为媒体资源的开发、完善者和应用者就可以参与到整个系统建设中来,丰富和完善媒体资源库。
当然,因为各个高校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程度的不同,对于媒资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和规模设定也会有所偏颇,但从整体上来讲,媒资管理系统建设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功能:
首先,满足自身需求。作为学校来讲,虽然媒体资料的数量远不及电台、电视台,但也随着自身发展日积月累,从最开始的纸质资料,到后面的磁带资料等,而要将这些规模庞大的资料数字化、网络化,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和硬件配置。
其次,资源优化。可充分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网络环境,进行系统的技术升级,尽量减少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使得资源得到最大的节约和优化。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管理流程简约化,检索科学化。
再次,建设标准化。媒资管理平台建设不仅要实现资源整合、管理,还要考虑未来对外宣传和交互应用,没有一个标准和一套成熟的体系,就无法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和共享,而标准就牵涉到编目分类标准和压缩传输标准等。
二、系统建设背景及介绍
本文中,之所以将全国广电行业中的“媒资”概念引入至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中,是因为近年来多数高校均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校园建设,甚至有些高校还配备有自身的信息中心或节目制作中心,负责拍摄制作播出校内新闻、网络课程等。但随着大量素材和节目制作的需求,建设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媒资管理系统也显得更为迫切。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的指导思想,首先要实现资源数字化,也就是要在建设中逐步建立起丰富的信息资源,健全各类数据库,并精心设计交互和共享。这就对媒资管理系统建设何种规模、运用何种编目和压缩上传技术等产生了多种影响。
被调查的几个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和软件建设均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规模。笔者所在的院校中,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教学资源平台、办公信息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图书资源平台、档案信息平台以及科研信息平台在内的云存储平台,而涉及到电教方面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资源平台,也就是所谓的媒资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将改变现有数据存储和共享方面的诸多不足。
三、系统架构
根据目前高校中媒资发展的现状,结合存在的各种问题,就高校媒资的发展前景看,本文将媒资系统细分为数据输出与共享系统和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管理系统是核心。详细结构请参看下图1媒资管理与共享系统组成框图。
在整个媒资系统的架构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和要求是:整体造价合理,网络结构优化、管理流程简单、空间扩展方便,并具备在线检索、存储、编目、管理、共享功能;系统构建的技术上要求考虑与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数字网络融合,实现全网办公。
从系统架构图上可以看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数据上载、资料编目、管理、播出与共享。
上载:视音频资料的采集并上传。低码率主要用于浏览和查询,高码率主要用于节目制作。导入主要是指将采集好的素材通过局域网导入至事先分配好的加密网络服务器中,如图2所示。
编目:在上传之后按照资源类别完成编目。支持自定义编目和重复编目。如图3视频资料编目示意。
管理:包含入库、检索等功能。将达到要求的高低码率素材迁移至存储区,实现素材的快速检索和预览。
播出与共享:素材的下载和导出。上传后的素材格式均为常规可以播放的格式,方便下载后直接播出。当然系统也会提供专门的数据转码软件,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转换不同格式。
1.存储与管理系统
(1)媒资存储的变革
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的产生对媒体资料的存储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媒体资料的存储原则、存储标准到存储空间以及时效性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存储原则从求同到求异。
在高校,负责新闻资料拍摄和采集的机构往往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各个部门隶属于不同的分支机构,但其纵向联系往往要借助类似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者宣传部等行政管理部门来实现,形成多块儿分割的管理机制,各自为政,除非牵涉到全校性的重点活动,上级行政部门才会统一整合。而其结果往往是多数资源雷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资源管理体系。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数据存储将逐步实现网络化,这样就使得各个独立的部门之间按照求异的原则,通过网络去交换媒资信息,实现资源存储的差异性和共享性。事实上,媒体资源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存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的优势。
第二,存储内容从静态到动态。
媒体资料的表现形式已不再是先前单纯的照片、印刷型的文稿等,随着数字记录工具的不断更新,以电子形式存储的图片、视频等新媒体已经基本替代了原始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信息。
因此,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各部门的媒体资料存储实际上已经发展为两个部分:一是电子照片、文稿;二是动态化的数字视频。总而言之,经历了从物理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的变革。
第三,存储空间从物理到网络。
尽管硬盘、优盘、光盘等存储载体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载体已经很先进、很实用,但随着媒体资料日积月累的积淀,这些存储空间已渐渐不能满足存储需要。而“云存储”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硬件、提升网络空间。这就为媒体资料的存储空间从物理存储到网络存储的扩展和转变奠定了基础。从此,不仅存储数量和规模会有所提高,而且也利于联机或者联网检索与共享。
第四,存储方式从离线到在线
数字媒体资源多包含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存储方式也从最初的离线存储等单一方式发展到包括在线、近线、离线在内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分级存储。传统的离线存储方式多采用光盘或者磁带作为存储载体,其访问速度低,而且存储空间有限,不适合海量信息的存储;另外,磁带和光盘存放时间久了,质量上会有损耗,不利于反复使用。
对于新闻类资源,存储过程中不能只单单考虑容量问题,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对信息进行检索、分类、采集、编辑以及上传和,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存储方式对媒资管理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媒资的分类与存储标准
在进行媒资系统建设之前,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资源进行有效分类的问题,目前,各高校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既没有统一的分类依据,也没有统一的存储标准,即便是分类,也是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有的只是包含几大类,每一类又包含几个子类别,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为以后的检索、下载和应用带来很大麻烦。
然而,目前并没有真正适用于高校教育类媒资的分类或编目存储标准,所能参考的相关标准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格式标准V2.0》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暂行)》。这两个标准对视频的分类和存储格式标准进行了详述,但对图片格式未做说明。每个高校可根据自身需要,借鉴其中与本校媒资管理系统相符合的标准,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个分类体系。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标准,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通用性。视频和图片资源虽来源广泛,但必须采用统一的格式标准存储和上传。常用的图片格式是jpg,视频格式AVI或WMV,这两种格式便于直接进行剪辑或者上传,对图像质量的损耗较低。
其次,开放性。考虑到系统的共享功能,所以,在制定分类和存储标准时,要坚持开放原则,便于下载、浏览、检索,标准规范能够经受住技术和时间的考验。
再次,实用性。根据需求的不同,可将分类细化为保存级、应用级、检索级等。每一类级别下面还可以细分,比如,应用级可以分为用于局域网的,用于教室投影仪和用于互联网等级别。
(3)媒资管理平台设计
以开放型数据管理的方式为特征的媒资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和管理这些宝贵的音视频新闻以及教学资源,并可以对现有的数字资料进行再编辑和组合,制作成全新的视频资料,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其使用价值。
管理平台的设计根据校内用户需求,至少要满足以下功能:
第一,资源检索和引用。站点的资源可以被其他群内站点引用,具体的引用功能对应于各部门的需求,并可以被检索、被修改。
第二,资源共享。系统中心会为相关部门设置用户登录权限,教师可在填写用户名密码后登录、检索、下载相关数字资源。其中,信息检索功能可按关键字、标题、日期、来源、时间、拍摄时间等信息进行检索。
第三,新闻资源管理。输入标题,内容或者类别等,可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具体的查阅、编辑和分类管理操作。
2.数据输出与共享系统
“共享”即对媒资最大限度地共同利用,通过网络和管理系统实现双向交流,每个部门和教学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系统资源库中提取所需的资源。媒资管理共享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统一检索、浏览、下载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媒体资源共建、共享,以实现不同类型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及媒体服务系统与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整合。
从媒资管理系统架构图中可以看出,数据输出主要是指制作与、下载与应用。学校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可通过该系统下载资源,并重新制作。当然,信息的共享也是双向的,只下载不上传也是不现实的,不利于平台资源内容的扩充,因此,该系统也需要用户“共建”,在对信息检索、下载的同时,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既方便自己,又丰富别人。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员及时将部门的最新资源分类上传至系统中,但这又牵涉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分类问题,因此,该系统需要有信息中心或者电教部门分配至少一名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和维护,以保证数据传输通道的畅通。
总而言之,媒资管理系统地内容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工作需求,并有效利用系统资源借以对学校进行宣传,使系统资源库能够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将是今后我们要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星.视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倪燕燕.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张福志,李保建.高校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