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化学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教学 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渐渐达到幸福的小康水平,但在我们享受这如此美妙生活的同时,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迫不及待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此,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关键时期,“绿色化学”这个名词渐渐映入到人们的眼球。
1 绿色化学的概念
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被人们广泛地称之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它是最近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名词,但一出世就被各国科学家、各类科研人员、教育人员所关注,它象征着和谐、健康、友好,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随后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清洁的、友好的、没有污染的。绿色化学是各国普遍接纳并积极鼓励倡导的学科,被许多国家纳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当中。
2 高中化学绿色教学现状
因为我国开展绿色化学时间还较短,有许多化学老师对此概念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持不看好怀疑的态度,因此要迅速解决此类现象的出现、发展。尽管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时间不是很久,钻研不是很深刻,但我们必须刻不容缓的、不辞劳苦的挑起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宣传绿色化学理念、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策划任务的大梁。作为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肩负培养化学专门人才重任的化学教育机构,应该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形式渗入到各各教学任务当中,彰显绿色化学21世纪素质教育风采,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绿色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加强人们心神健康、实现人们与世界和谐发展中的价值。
3 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集中式、渗透式两种教学模式来对让学生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知识进行教学课改。什么是集中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将绿色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或者是选修课也或者是必修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所涉范围和难度深浅划分。例如说,就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专业而言就可选择为必修课开课。教学的内容范围要包括绿色化学的所有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课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成果。为了我国的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的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可以将与绿色化学有深入浅出联系的相关学作为选修课在学校开放,要讲述的内容主要为绿色化学的概念,渗入绿色化学思想,其内容最好不要太深,不用求全,尤其是一些学术性很强、专业范围较窄的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都不必过多介绍。更多的人掌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对绿色化学概念、含义、思想、精神的掌握理解,在学习工作中借鉴这种思想,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渐渐扎根,并能很好的利用他们进行生产发明。所谓所说的渗透式教学的含义是在现有的学科中渗透有关绿色化学的根本原理、形式意义、专业知识理念等。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当今以开展的应用化学、有机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化学及各种专业工艺技术化学等学科中渗入关于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这是对已有的化学学科进行绿色化教育,如果在学习化学的初期就接受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介绍,陶冶学生相关领域理解的情操,就会很容易的接受绿色化学的概念并很可能会被此吸引,对其进行掌握理解,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对绿色化学还有崇高的热情,为以后更好的学习、运用打下坚定地基础,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绿色化学的相关领域当中。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活动、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化学的踪影,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也都与化学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不能再让学生还只停留在教室当中,对化学的理解停留在思想理论的深渊,应该放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中去体验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危害,从中寻找绿色化学的影踪,慢慢体会绿色化学的优势,给我们生活、发展带来的效益。参加社科活动,听听专家讲座,学会实际动手操作,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最好以绿色化学为出发点,让绿色化学理念时刻在脑中浮现,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观;化学实验
2001年,我国实施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后的新课标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初中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是素质教育所积极倡导的。
绿色化学观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化学可以预防化学污染。所以随着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到来,将绿色化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初中老师应承担起向祖国新一代传播绿色化学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时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将绿色化学观贯穿到教学中,贯穿到实验中。
一、绿色化学观与初中化学
要想在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观,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绿色化学观。绿色化学是指对自然环境无害的、清洁的、友好的化学。绿色化学观倡导在化学转换的整个过程中和结果里低污染,低排放。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提高原子的利用率,要有效预防污染的发生。所以说绿色化学观是针对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指导观念。绿色化学观又包括绿色化学的发展观,绿色化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的道德观和绿色化学的教育观。
绿色化学的发展观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对污染物的控制和废物的排放,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意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的价值观指人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化学与环境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绿色化学的价值观要求教师在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相平等的观念,将绿色化学观作为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绿色化学的道德观是在现代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初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深对绿色化学观的认识,要认识到绿色化学不仅是社会化学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整个化学领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化学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知识。绿色化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绿色化学观,将绿色化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化学教师要想将绿色化学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就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要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和实施绿色化学的方法途径。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现行的初中化学课本有关实验的部分充分体现着绿色化学的思想。比如说删除了一些相对危险的、有害的试剂的相关实验,对其他实验的试剂的用量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新编的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引入了试剂用量少,排出的废物较少的实验,同时在实验中也介绍了尾气和废液的处理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观的重要一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培养绿色化学观念,在化学实验时应记住以下几点:
(一)做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并不是对化学实验简单地减少用量,而是在微型条件下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达到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节能减排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一般对试剂的需求量较低,节约了药品。同时实验装置也更加的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有的微型化学实验甚至利用生活中的废物来进行。比如用药品使用后的铝板代替滴板,这样对废物进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学实验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规范化学实验
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性,对前期实验药品的取用步骤和后期废料的处理都要严格规范。比如在闻气味时注意开口不能过大防止有毒气体的泄露;取药品时不能取量太多,以免造成浪费:对于实验所产生的废液要按类倒入不同的回收容器中然后进行无公害处理;对于废气要进行吸收处理。
(三)串联化学实验
对于一些有联系性的实验,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这样能避免重复实验步骤,减少了对实验药品的浪费。比如在做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完反应过程还可以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做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这种利用实验产物去做下一个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四)微视频展示实验
对于一些药品用量大,污染厉害不好控制的实验,教师可以录制成微视频,录制时要逼真全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上课时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化学实验的同时减少对药品的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五)定期举行绿色化学专题讨论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生命活动伴随着化学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给这个世界提供了形形的物质,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包括其周围的社会生产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课程要求的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新教材《化学与生活》正是在此基础上孕育而成。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又作用于生活。生活中化学物质不仅是化学教育的素材,而且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用好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存在化学问题”,从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显然教师应该尽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和倍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典型事例,融入化学知识。例如江河之水是如何经过净化变成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的?硬水、软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洗涤剂能洗去油污?染发剂对人体有何危害?我们每天摄入体内的食物分别属于哪类物质,它们的作用又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科普层面上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教师应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教师还要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造成了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保护空气与爱护水资源的关注,使化学走向社会,并通过营养、药物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在此过程中,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是学习化学的起点,解决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目的,而化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则是桥梁与纽带。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教师应该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把化学知识包裹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例如在进行有关“维生素”知识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著名主持人倪萍代言的电视广告:21世纪金维他。维他命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何作用?缺乏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不是补得越多越好?有些常见维生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关于坏血病的一段化学史话,同时抛出问题: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什么他庞大船队的船员就没有患坏血病呢?由此揭开坏血病的神秘面纱,并且由学生充当治病“神医”,学生兴趣盎然。坏血病被“控制”了,我又抛出一个生活现象:吃了一半的苹果放置稍久切口就会变黄,且口感变差。如果在切口中涂一点维生素C,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并且苹果能保持新鲜口感。这是为什么呢?我让学生先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自己动手选择合适的试剂实验探究。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而且复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凉拌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时,加碘盐是否适宜和醋一起使用?2.设计自己的一周食谱,注意营养的全面和膳食的平衡。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意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总之,化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变枯燥为生动,变无味为有趣,让化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化学、运用化学,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关键词】 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融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59―01
在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其发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最为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并将环境保护理念逐渐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而绿色化学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逐渐被引入到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当中,绿色化学简单的描述,就是清洁无污染化学,也就是说在使得物品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排放的物质尽量对环境的污染少,最好不要有任何的污染存在。这种绿色化学理念具体表现在实践当中,就从初中的化学教学开始,初中作为学生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化学的阶段,对于普及化学知识尤其重要,如果将绿色化学理念从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就开始融入的话,对于整个绿色化学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一、教学内容结合绿色化学理念
初中学生开始真正接触化学,所以对其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这是初中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最佳的时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绿色化学与具体生产生活的联系进行讲解,同时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讲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绿色化学对生产生活环境的具体作用。让学生们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绿色化学理念深深映入脑海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文化素养,比如说,老师在对现实生活中的酸雨现象解释时,可以说是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环境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这能让生活与化学教学紧密相连,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满足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心,这对于以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最后进入社会当中,环保理念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化学习题结合绿色化学
学生课后进行化学习题的练习或者是进行化学考试都是为了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老师在布置化学习题中,将大量的有关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大量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检验学生们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督促他们认真仔细地进行化学的学习,同时还能给予他们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并将绿色化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难题,提高学生们将化学实践与理论进行充分结合的能力,促进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老师在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并非为了习题而习题,而是采用比较多元化的方式,比如说在上课过程中,布置化学习题,让学生们对这些题目中的化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有个充分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会如何具体使用绿色化学的产品,并通过自己的绿色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这种习题练习的方式,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加深入地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而不断努力。
三、化学实验结合绿色化学
在进行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在化学实验中,尽量少使用或者说不使用化学试剂。因为,目前,存在于初中化学实验当中的各种化学试剂,其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时刻谨记绿色化学的实验宗旨,对学生们的化学实验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少使用化学试剂,并培养学生们的节约环保意识,在实验中除非必须进行化学试剂的使用,否则尽量不使用或者说找其替代物品使用。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多余的化学试剂,要进行回收再利用,不能浪费任何的可用物品。同时,在选择化学实验操作器材与实际需要的物品时,老师们需要做好表率,尽量选择那些对环境的危害少、可以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易行的装置或物品。第二就是关于处理实验尾气的问题。目前,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实验,师生们对于实验所最终达到的结果的重视程度高于一切,这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实验尾气的忽视,然而,对于有些化学实验,其最终所排放的化学尾气对于师生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威胁。即使当下,不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其危害,然而,长此以往,将会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健康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中,老师们要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对于可能排放化学尾气的实验,必须引起重视,尽量减少化学尾气的排放,甚至对于一些不太重要,而其化学尾气的排放又是必须的情形下,老师们可以选择不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而是进行一些讲解。
综上所述,初中的化学学习对于学生整个人生经历的化学知识的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该阶段,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充分融入到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其环保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编辑:张 昀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概念;兴趣
中学化学这个学科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十分具有意义,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日后做科学研究或是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常识内容。因此教师要做好基本概念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懂得在生活之中发现化学、了解化学,同样能够运用化学,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化学的教学工作之中,具体的化学知识不会自发的成长为化学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由知识上升为观念,并将这一工作视为一项长期的,综合型的教学任务,认真完成,将这个任务贯穿在整个化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出学生的化学观念。
化学观念的教学因为涉及到学生观念的形成,可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教师都可能苦于找不到突破口,而不知从哪里下手,笔者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对如何在化学教学设计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这一问题,得出以下浅薄的见解,希望这些体会能够对各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生化学观念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育的目的何在,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教师给出的答案应该是“观念”。中学化学是有无数的知识点,但是教育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观念。化学的基本概念都是无数前人经过总结实践探讨而得出的,学生在学习之中不能只学到这个知识,知道这个知识,这个概念。学生应该了解这个概念是如何出来的,而自己又对这个概念有怎样的见解,这才是教学的成功之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这种错误的想法,化学的基本概念就是知识,学习知识就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这些知识就掌握了化学的观念。如果学生在学完中学化学之后还是拥有这样的思想,不得不说那就是教师教学的失败了。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不是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的组合。化学的基本概念应该是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最后通过概括性的语言总和出来的能够反映化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对化学的综合性认识的语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首先要让学生都意识到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学习之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在教学之中,注重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而不是直接就将这个化学概念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缺少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二、抓住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的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
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具有以下特点,概括性、稳定性、层次性和生成性。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语言都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和压缩而总结出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简练的语言。概括性是化学基本概念的首要特点。其次化学的基本概念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总结出来,所以这个观念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在教学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化学这个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和反思,主要为了让学生成成有关化学知识基本观念。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对化学这个学科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化学的意义,这个学科存在的意义,这个学科对自己的学习或是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有什么帮助。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总体的反思,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有关化学学习方法类的基本观念。从根本上掌握化学的基础所在。教学之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内容,是不得不掌握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索。“实践出真知”,化学的基本概念都是化学先驱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或是探索才得以出现。如果教师在教学之中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化学观念。
三、尽早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逐步完善
在化学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尽早的让学生接触到化学的基本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之初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化学观念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低层次,容易理解的化学观念,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增加,教师可以逐步扩展,让学生对化学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日后的学习之中,自己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能够得出自己的概念和理论。所有的化学概念和理论都不是“天书”,都是人类通过研究和探索,运用自己所学习或是掌握的知识运用精炼简介的语言准确的概括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具备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能够概括和总结出简单的化学基本概念的能力。这种知识的概括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最后都是应该得出一个结论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化学基础概念的概括性上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科研是有极大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也不仅仅是适用于学生在学习化学这个科目上,而是适用于学生所学习和研究的任何一个理工科上。所以希望教师在教学之中都能够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个科目,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他有学习的兴趣,他才会愿意学习这个科目。所以教师如果想要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的话,一定要让学生具有这个科目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个科目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探索,去研究化学。这样教师的化学基本概念的培养,化学的教学才有意义。而化学这个科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所以教师可以从实践和生活方面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之中的化学,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之中,学习的最高成就就是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不荒废掉自己所学习的内容。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初中化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或是由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组成,可见元素化合物不仅是化学的基础理念还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理论,并且初中化学的学习通常是从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开始的,再扩展到元素化合物的制取、鉴别等化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到清晰、深入的理解才能学好初中化学.此外,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与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总而言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成为了我国中小学教学现状中最大且最常见的问题.化学作为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科本应该是受到学生喜爱的,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问题的影响不仅促使学生降低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还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用在化学知识的预习、复习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但化学作为学生考试科目之一,关系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的运营都离不开化学,可见化学技术和化学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化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元素化合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与元素化合物有关事物进行讲解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复杂知识时产生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元素化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层运用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相似度较高,易使学生对有关联的知识产生记忆混淆现象,对此,教师就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时采用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记忆,此外,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结合实际,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因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就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对相关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蕴含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可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发散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解中安排实验环节,并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时,教师就可结合实际生产中从铜矿中制取金属铜用到的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高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先使铜矿在硫酸溶液中溶解,再加入铁就可将金属铜置换出来,同时教师也可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了解到铁的这一化学性质,采用类似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整理相关的知识,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课标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五章,在讲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级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化学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
1.通览教材、课标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必须要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课程改革 激发兴趣生活实践
化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几个重大问题均与化学有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过程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已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相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综合化。
一、用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句话,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生活中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例。煤气为什么能烧饭?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食用醋为什么是酸的?酒是怎样生产的?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氯气一节学习中,我们也可从生活常识问题出发,导出问题,为什么自来水不可直接用来养金鱼?家中要用自来水养金鱼,应将自来水如何处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景既简洁又显得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很快就产生浓郁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目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3.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结合燃料与燃烧,参观附近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和燃料的利用率,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让学生用化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指导学生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鼬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寸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
(3)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产生有毒气体、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实验中设法把污染物处理掉,处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把这种行为内化为习惯,这对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影响。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化学教学 中考题 基础知识 核心观念 学科特点
一、重视化学的基础知识
该层次学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的要点,说出大意,描述出基本特征;能够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辨认出它们,能够举出同类事物的例子。如:记住所学过的重要化学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知道重要的化学史实;说出重要物质的名称、组成、性质、用途、制取方法;能说出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等。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小常识,考生只要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就能轻松、正确解答此题。【解析】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该选项错误。B.苹果中富含有维生素,故该选项正确。C.蛋糕是以面粉、鸡蛋、白糖、油脂等为原料,富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等,故该选项错误。D.大馍中富含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该选项错误。
二、关注化学的核心观念
该层次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能对所学的重要化学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的本质进行说明;能从组成或结构的角度对有关物质进行区分;能对一些化学变现象进行解释;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一些化学变化过程进行推断;能解释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条件及实验原理;能判断实验现象或解释所得实验数据的意义等。
【解析】“干水”一词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入选2010年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本题以“干水”为情境,体现了化学物质的利用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分子的性质,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由一个情境进行分散,对多个考点进行考查,覆盖面广,这也是化学学科命题的一个特点。本题起点貌似很高,但落点低,难度适中,以陌生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化学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不同的变式中自主建构科学的化学核心观念,一味地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是得不到高分的。
三、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
【例】(2011·安徽·14)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解析】本题以学生已经学过的铁丝燃烧和日常蜡烛燃烧现象为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物质的状态与燃烧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在燃烧时的温度下,不同的物质状态不同,再用事实说明,物质的状态与产生火焰的关系。本题突出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出化学的学科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素材。此题让平时没有经历过实验设计、分析、探究的学生束手无策,却给平常经常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新思维发挥空间。
四、体现化学的生活价值
【解析】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研究材料,制造新材料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管为情境,选材来源于生活,兼顾全体考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研究身边的物质,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题考查了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铁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样防止金属锈蚀,以及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等内容。较全面地体现了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新课标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会写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
五、彰显化学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模式
化学在高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高中化学以理论研究为主,好的化学成绩与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化学和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高中学生要重点记忆的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涵盖的内容广泛。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对于学好人教版高中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就直接影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
一、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编排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比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优化教学方法,这就有利于学生通过教材提高学习的效率。人教版的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逻辑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它比较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详细,难易结合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认识化学和科学部分的内容与初中化学知识接轨,让学生开始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毫无头绪。同时,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引入会以生活实例导入,比如,人教版高中化学中有关乙烯的学习中,乙烯具有催熟的效果,教材中提到生活中苹果会释放乙烯,那么桃子或香蕉等其他没有熟透的水果就可以与苹果放在一个袋子里,这样苹果所释放的乙烯就可以很快地催熟其他水果,这样说的实例既能使高中学生形象地感觉到乙烯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编排结合趣味性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很高。
二、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虽大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忽视了化学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分盲目追求高中学生的升学率,教师只给学生讲述考试的考查点,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化学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这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的教学模式会抹杀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给他们一个知识点,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极为不利。
2.教学中忽视了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
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只有大量的做题才能提高化学成绩,因此高中学生就盲目追求题海战术,而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整体性,教师指导学生盲目地做题而忽视了人教版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学生学习消化的知识点是零碎的,没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3.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本身就很抽象,而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同时,有的高中化学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参考物而盲目追求教学的进程。高中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讲课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构建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
1.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作用是让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吸收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让教学过程高效、科学地进行,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知道化学理论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教版的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在酸与碱的学习中,教材中先引入了酸的学习,教学中应该让碱的教学中以与酸的性质对比开始,这样的教学方式明确了教学的目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是一个整体、抽象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吸收具有辅助作用,化学实验的现象可以很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中。
总之,合理、科学的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构建高中化学理论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盖立春,等.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化学教育,2010(06).
[2]王聪.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比较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初中 化学课堂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11-02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说明,如果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即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化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有关化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得到增强。在这样的课堂里,化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结合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化学的学习当然也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笔者从自己和身边其他老师的成功课例出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化学教学的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溶液酸碱度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如果选用学生生活中不熟悉的药品,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这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生活中常见的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值。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不仅学会了测定的方法,还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又如在学氧化碳性质时,我直接用买来的雪碧进行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实验后学生欢呼“雪碧里真有二氧化碳”。再如在研究蛋白质的性质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清和头发做实验材料,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成功的尝试告诉我们:化学教学需要“生活化”的素材。
二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再现等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钢铁锈蚀条件时,我展示了生锈的铁钉、小刀,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利用火箭发射的视频导入,学生感受着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为人类学会使用火而自豪,学生热情高涨。
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捕捉学生身边的问题作为情境,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我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很多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铁丝生锈等等,蜡烛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蜡油,它的质量显然比原来蜡烛的质量小,而铁丝生锈后体积膨胀,铁锈的质量也比原来的铁的质量大。那么,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或者是没有变呢?”蜡烛燃烧、铁丝生锈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对变化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也是有生活体验的,从这里引入很自然,同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一个比原来的小,一个比原来的大,引发认知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营造和谐、自主探究的生活化课堂,是学生增加体验、发展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比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水不能燃烧,汽油能燃烧;纸张能燃烧,但不点燃不会燃烧;有时油锅起火,我们立即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根据以上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你能想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进一步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方案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学生自主地构建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的发展。
四 设计“生活化”反馈练习
化学源自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知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实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也符合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比如学习了蛋白质的性质后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什么吗?”学习了碳酸盐的性质后设计题目:家里热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什么来除去?并请你动手试一试。又如学习了《结晶》的章节后编写练习: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再如学习了钢铁的冶炼后,练习计算:在炼钢过程中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对产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现抽取6克钢样,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最终收集到0.11克二氧化碳,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样品含碳量是否已达到钢的要求。设计这些“生活化”的自主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五 创建“生活化”第二课堂
“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可以是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中进行,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在餐厅里节约水和粮食;在整个校园里垃圾分类入垃圾桶,这正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又如在进行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并提出有关的建议。学生以6人为一组进行调查并书写一份报告,张贴于教室学习栏中,组间相互观摩学习。另外,还可以采用如辩论赛、魔术、猜谜竞赛,小制作比赛进行灵活的生活化活动。比如开展“塑料的利与弊”、“氧气的功与过”等的辩论赛;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表演“水火相溶”、“魔棒点灯”等魔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猜谜竞赛和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比赛,如比一比,谁做的叶脉书签好,谁做的汽水好喝等等。通过此类生活化的活动,创建“生活化”的第二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