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专业就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基础教学改革 实施路径 网络信息化
当前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技术型,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我国就业环境十分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挣不断提高,以往的依靠力气吃饭的工作理念正在被改变,在如今我国网络信息化的新时代,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不重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浮于表面,并没有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代社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科技社会,网络信息化充斥社会的各个行业,假如不懂计算机技术,在求职、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面对这巨大的困难,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质量上相对于本科大学要有着一定的差距,选择高职院校就读,一般是为日后的就业所考虑,因此,学生更加关注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一般是抱着走过场的态度来应付相关的计算机考试,真正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极地,这也导致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学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日后就业中也经常因为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少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影响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等。高职院校一般是为社会培养单方面人才的教育机构,专业指向性较强,对于计算机基础并没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学校在设定计算机课程时并没有意识到,无论学生日后就业时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辅以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相对于社会中所要求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来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因此,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已是十分必要。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改革当前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教学模式上的问题。经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时,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松散,这就导致在院校中所学习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实用性较低,并不能够应对当前社会中复杂多变的计算机处理问题。另外,学校中所开设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一般较为落后,而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许多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在社会中并不能得到应用,因此,应科学地改革当前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二)优化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环境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便是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政府投资的限制与计算机教学理念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般很难达到教学需求的要求,即使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常常会因为教学设备的短板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点便是更新换代时间极短,许多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的教学设备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已不适用,而计算机技术对于实践操作的要求十分重视,只有理论而不进行操作,无法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一)计算机教学以就业为基础导向
学生就读与高职院校,大多是以就业为目标,与一本、二本大学相比,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等的专业人才与技术人才,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导向并在其指导下,以实际应用与技术作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学方案。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要将教学改革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与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在此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的需求,从技术性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努力将学生造就成为懂技术、懂管理还懂计算机操作的综合性社会人才,在日后的就业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加强对于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想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要培养创建一支具有着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使对于整个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应采取研究、实践、学习并进的方式,想要培养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应首先在专业教师中展开广泛地计算机教学交流,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最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教师。
四、总结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改革是为了适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应抓住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分析并探讨合理的改革路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求职。
参考文献:
[1] 白冰.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探讨[A].信息通信,1673-1131(2013)03-0137-0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实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虽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
综合分析,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条理清晰,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 ]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1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校专业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预计用20年时间,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需求与学校培养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是因为学校在进行教学定位、课程安排和明确教学目的时没有通过社会调研,无法与社会市场接轨。对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进行综合实际调研,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教学,共同培育出合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是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出路。
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学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掌握的具体专业知识等相关问题,从中探索出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创新方法。
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技术需要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就业及技术需求情况,京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这 两个地区的就业需求,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就成为一种亟须的专业技术。
该地区计算机技术人才的位置分布决定了该经济增长圈的发展规模及形成模式。京津地区已形成以进京的公路和铁路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快圈。特别是一些滨海新区成立之后,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圈发展的核心技术,它在工业、医疗、生活等各种领域成为重要的连接因素。
2.基于企业计算机技术需求的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在进行企业计算机技术需求的调查问卷设计中,主要包含高校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最喜爱的和最感兴趣的方面。
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九项内容,对专业技术问题安排了六个内容,对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共设计了三个内容。希望企业用人单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技术进行提问,同时也将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安排到计算机课程改革之中。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可以了解目前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某项技术的需求情况、计算机人才竞争重点、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的方面和知识点,进而对教学、实用性、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调查问卷的选取。本文提供的调查问卷及调查对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京津等重要经济发展地区的企业用人单位,另一部分为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三年级学生。
用人单位包含了软件开发单位、计算机游戏设计单位、金融投资单位、大型钢铁冶炼单位、网络销售单位等共33家企业,共有职工837人参数调查,1000人以上大型企业2家,100人以上企业8家,50人以上企业15家,50人以下企业8家。
(3)调查问卷统计。在综合所有调查问卷结果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意见后,采用Office 2013版的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统计结果的分析
本文的调研结果分析代表了用人单位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情况,较为全面和客观。
对企业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问卷中可以看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越大型的企业和单位对专业计算机人才需求越走向于高、尖,中、小型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性技术人才较为需求。
第二,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发现,49%的学生都认为现阶段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没有兴趣且脱离今后的实际工作需要。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三、计算机专业课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目前计算机课程改革必须以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以学生毕业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和就业观念。
课程改革就是指对目前课程的意见和看法,必须坚持以学生的根本为课程改革根本,改革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课程改革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更要能够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用人单位发展要求。
课程改革必须要引入多元化理念, 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2.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原则
(1)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在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就业和学习结合发展,综合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自身能力为根本,提升学生在校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机素质。
(2)计算机课程改革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高校的计算机改革必须面向用人单位,面向企业需求,面向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之间的矛盾,力求对学生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步,科学制订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老师很少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不知道用人单位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没有最新的技术需求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入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教学必须要产与学相结合,以满足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毕业后实际的就业工作为背景,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使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3)课程改革与技能创新相结合。创新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担当起不断创新的使命。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工作中必须要有创新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具有创新能力,是更加宝贵的课题。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了解学生性格,注重个性创新。创新是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学校中要注重对该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个性的心理状态、掌握的知识层面、兴趣爱好等。
实践证明,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才能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及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让学生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该项技术的学习兴趣。
第二,深化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教学多使用全国统一配发的教材,不能因地、因人施教,现在的社会用人单位和企业越来越讲究实用技术与应用能力,学生再按教材统一学习与考试,就要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要舍弃20世纪80年代教学时应用的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等不切实际的理论专业课程,加入一些比较流行、应用广泛、学生兴趣大的动画制作、平面制作、多媒体等更加实用且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课程,这样学生既对课程有兴趣,又能在毕业后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旧的教学方法老套古板,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造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看、动、听结合起来,教师还能边教学边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让学生主动学习,更有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综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否则就不具备足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尽力达到这一要求。
从当前计算机专业所设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案例中的实践经验来看,课程改革核心的步骤有两个:一是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中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如何培养这些素质,采用何种课程模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目前的问题不是寻找一种万能的课程模式,而是探索一套改革的程序,可以引导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参考各种成功模式,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方向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慢、缺乏实践经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存在不足等问题。为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高校应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将实证与理论更好地融合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杨 闯,曾毅军,李秀疆,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指导[J].交通职业教育,1999,(5).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及高素质的社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研究就业政策,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进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及坚持的改革精神,学生的真正就业是由技能、理论以及素养共同决定的,而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及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重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及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也对中职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有效避免出现不能适用社会就业需求而造成的就业难的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要让重视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而且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要促进中职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信息学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体制以及质量评估等都是职业教育学校要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树立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要积极适应科技进步及产业调整的需求,为各个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及熟练的技能技巧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非常强,而且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找到工作;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发展,而且反应非常迅速。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及落脚点,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过程中缺少全面的实践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重视教学成绩,而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成绩好才是培养的最终目标,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而就现阶段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实践情况来看,有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很多学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直接进行建业,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2.2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
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书本教学为主,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书本内容安排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脱离学生学习的生活实际。而且很多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对实践知识掌握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进而不能很好地适用教学实际发展需求。
2.3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计算机专业是现阶段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但就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计算机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及模式的创新,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甚至存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会导致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实时性,而且很多中职教育的计算机教材重复使用,导致计算机知识更新跟不上计算机科技发展的速度,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2.4计算机教育教学与就业结合度不够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教学中是为了完成学业进行就业,所以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该对就业整体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但现阶段绝大多数中职计算机教育实际进行过程中,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教育与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就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而计算机课程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而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质量及效果。
3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目标分析
3.1要实现中职计算机课程功能的转变
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
3.2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的积极创新及调整,要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要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及探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为后续就业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发展策略
4.1重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安排计算机有关时间课程,或模拟计算机岗位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模拟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要及时进行改进,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4.2要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设计不仅要关注书本的知识内容,还要重视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计算机技术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将新的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及拓展。而且计算机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及新变化,让其对日后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及把握。
4.3计算机教学要加强市场调研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市场调研,要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中职计算机教学要突出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国家有关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还要重视经常进行市场调研,要研究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要重视按照新技术、新理论及新就业形势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也要重视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及信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便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及拓展,进而有效保障学生知识面能够保持实效性。
4.4要结合就业进行指导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课程安排可以适当地加入社会化教学,要引导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适用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获取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证书。另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该将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另外,可以综合中职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宁留文.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02(5):344-345.
[2]郭教学.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科研,00278.
[3]周伟刚.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7,000(012):181.
【关键词】计算机 人才培养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当前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高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一方面企业要缩减开支,降低其运营成本。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难”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 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要求招聘的毕业生经过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项目开发的经验、专业基础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方法来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3.1 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3.3 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 关键词 】 计算机技术;数字艺术
Thinking Cause by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 and the Numerical Art Professional Relation
Li Ye
(Shaoguan Technician Institute GuangdongShaoguan 512023)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ove professions, such as Man and meeting exhibition...etc. as newly arisen profession, Be in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whole province carry on freely solicitting students, then province public finance to these profession carry on a homologous public finance subsidy, the student then dismisses school fees about two years.Province all levels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Guangdong also mostly starts set up this profession to carry on solicit students and surely have among them some have already owned that type of profession to do to learn experience an above colle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lso don't lack to multiply by policy east breeze to set up this professional college among them.
【 Keywords 】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art
1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把动漫、会展等专业作为新兴行业,在全省技工院校进行免费招生,而多数新开设这类专业的院校,则把数字艺术类专业划归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下面,专业名称也有诸如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广告设计(会展方向)等叫法。韶关市技师学院开设这类专业已有五六年的历史,学院将这类专业划归到计算机相关专业下,所以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融合发展的看法。
本文并不想讨论把数字艺术设计划归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的合理性,毕竟从开设这一类专业比较早的高等院校的先例来看,高校亦是如此。在这一类专业出现之初,很多高校也将这一类专业放在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中,当然也有将这一类专业划归到艺术类专业中。那么从数字艺术产生过程来看,数字艺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可见,数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相关技术。
从数字艺术的定义来看,广义上讲,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比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
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AP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等;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
狭义上讲,狭义的数字艺术一般指的是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它艺术作品,相对于传统艺术作品,它在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称之为CG。从事数字艺术的人在我国也从量的变化提升到了质的变化,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同时也覆盖到了行业的各个层面。数字艺术是建立在电脑硬件和数字艺术软件基础之上的,所以数字艺术的发展也依附于它们。在这方面,有很多软件公司走在了前面,如Adobe软件公司、Autodesk公司等。Adobe数字艺术学院就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艺术学习交流平台。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地位。计算机技术对于数字艺术来讲,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实现的方法。数字艺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名合格的数字艺术行业从业者,应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譬如说,图形图像软件的使用、动画剪辑软件的使用等。相对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字艺术,譬如说图形界面的开发等。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领域的交叉重合。
在国外IT公司里,总是离不开从事数字艺术专业从业人员,他们叫做“Graphic Designer”。Graphic Designer的工作稳定性很高,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时期,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几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领域。近几年,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但是建筑业却高度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领域极其兴旺,大量职位虚位以待。随着各国的经济明显好转,产品开发的脚步正在加快,商业美术设计领域将进一步获得巨大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需求大量专业人才,Graphic Design显然是具有灿烂的就业前景。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把手中的智能手机看做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地对手机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现在智能手机上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的图形处理软件,这些软件的性能已经不逊色于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的同类型软件,同时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中手触式的设计普及,从事美术艺术设计的人员完全可以把工作从纸张和画笔的工作环境下,移植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工具的平台上,而且这样的平台相比较原始的平台具有更多的优势。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艺术看做基因的双螺旋,他们已经从合适的切入点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作为技工院校的教育来讲,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数字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新兴行业中,正是技工院校发挥社会责任的好舞台,好战场。
参考文献
[l] 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1日出版.
[2] 李颖,董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01.
关键词: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及其接受现状
调查发现,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护理专业中的专业性质较强,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之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状况不理想。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基础的技术都不达标,还有的学生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学习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需要教师的注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作用,才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
(二)计算机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每个人都要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在国家整体的教学中地位十分独特,因为这门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并且还是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方向,属于国家技术基础教育之一。当代的护理专业在未来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设备和水平,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摆正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态度。学校要努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分析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了结合当前医院的发展,将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技术和护理的结合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进行的,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的护理所需相去甚远,与医学技术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他们没有具体的医学实践,在教学中无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明确计算机技术至于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无法真正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护士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已经引进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种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层次性多,工作量大,数据信息比较繁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医嘱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三大模块,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医院所有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技术,为提高医院的有效运转做好基础性工作。医嘱管理系统作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模块,主要是对医院病人在医院中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医院护理科的密切配合,因此这一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程序也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这种要求就对医院的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护理技能之外,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技术,熟悉医院管理软件的具体操作,为医院的有序管理做好工作。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未来护士的专业要求,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应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一)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需要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目前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且护理专业的教学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护理水平,对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成果。尤其是关注性别差异。因为护理专业中女生的比例较大,虽然她们自身的学习欲望比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的问题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采用随讲随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演示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最好结合学校的实际设备,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最好是在学校的机房中进行,保证学生可以实时的使用计算机,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的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引导、启发式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伴随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完全的掌控者;第二,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鼓励、表扬先进的心理刺激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按照专业发展所需的要求对计算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
1.结合未来职业所需,对护理专业点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医院已经普遍的采取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医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单纯的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系统的工作。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联系实际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医院运用的系统软件 操作技能的讲解,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也要注意引进专业先进的技术软件和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医院的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场景,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为未来的职业能力所需做好技术基础准备工作。
2.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质量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以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中英数录入技能比赛、办公排版比赛、广告图片设计比赛、个性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要围绕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来进行,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网络知识、软件编制等内容,以及带教实习时给学生作更实用、更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所以,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四、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适应计算机科学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紧跟计算机和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基本教学要求,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实践课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基础理论知识,让实践教学紧跟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视角;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在当前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缺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滞后,评价形式单一,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基于学生就业视角背景下,当代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旨在能够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系统来辅助工作的开展,在市场就业需求的指引下,各级高校都要开展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并且针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文化理论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大学生眼界,能够将计算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调动大学生计算机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差异性教学理念
就我国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从就业视角来看,缺乏差异性教育理念,不能够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时,高校往往并没有对这些学生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活动,而是对他们采取了“一刀切”的教育作法,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他们从小到大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所以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不是很多,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先进性的电子产品,因此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习速度比较快,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对待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基础差异,自然就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又显得晦涩难懂[2]。
(二)教材内容滞后
其次,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教材的内容也是严重滞后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同样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不管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还是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接受的都是同一套教材,基于老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非常滞后的,有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基础设备也比较老旧,严重脱离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生产实际,本来高校大学生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Microsoft软件,但是却浪费大量时间在计算机二级ACCESS能力考试上面,这些C语言及编程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价值意义并不大,从就业视角来看,这样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可以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3]。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再次,现有的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期末考核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即使有上机操作环节,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而且完全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论成败”,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计算机课堂的学习中,课堂活跃性差,缺少师生评价、同学互动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中的沟通、交流配合能力,都是无从考证的,不能很好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精神,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束缚。
三、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
基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就业视角,在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改革时,应当有目的地优化先进性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树立差异性的教学思想,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是能够开展“小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对计算机基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由浅入深,教给他们比较浅显,基础性的知识,而对待那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当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先进性的计算机技术,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有所提升,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像是从比特币病毒在我国高校校园网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事件,来指导并帮助学生当面对比特币勒索病毒威胁时应该怎么做
(二)完善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是要不断编辑并完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需求,不要再继续沿用过去的老旧教材,最好是能够添加一些和现代企业中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高校“双师型”计算机教师人才队伍的完善,在完善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操作,真正意义上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工厂、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都是怎样完成计算机智能操作的,关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和科学性,比如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可以熟练使用现代化旅游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完成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操作,使旅游专业可以和酒店服务项目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并且能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各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5]。
(三)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
最后是要不断健全并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方位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一味地只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背诵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计算机时间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就业视角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时,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添加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技能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可以早点适应现代化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和办公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应当继续优化和转变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完善各专业学科计算机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使大学生可以真正在高校计算机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伟.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8):33-34.
[2]张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0):244.
[3]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研究[J].河南科技,2014,(06):279.
[4]叶斌,余阳.基于TC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06):197-198.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2-01
近几年,在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了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并创新计算机应用教育。但是目前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一些教育问题,影响了未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发展,因此完善并创新当前高职计算机的应用教育是首要任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人才成为目前就业率较高、平均收入较高和职业满意度较高的一类人群。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市场的需求并以满足学生以就业为主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高职计算机教学概述
1.1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技术来源于国外,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解决了大量青年的就业问题。然而,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常见的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之外,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还比较迷茫,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始终不能保持同步,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始终难以胜任较为高端的技术性职位。
1.2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学生和教师都是在被动接触最新的信息技术,而并非技术的创造者,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经常面对内容和技术落后于市场需要的窘境,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宗旨,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办学优势,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高职计算机教学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
2.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
前瞻性发展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特征之一,这就意味着未来要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人才,必须具备与行业发展相符合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职业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途径在于通过不断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知识真正化为职业操作技能。要不断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思考如何发展实`教学;促进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是高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根本。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也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3.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教育创新的策略
3.1 发展师资和延展课堂
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要想得到充分变革并与计算机领域的前沿相符合,高职院校就必须对师资进行培养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既是优秀的教师,又是优秀的计算机领域工作者,只有这样,教师能够在课堂呈现的内容才与计算机领域的前沿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再培养,将培养重点放在教师对计算机领域工作的熟悉和成就上,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成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导者。另外,高职计算机课堂应该从学校延展到校外,一些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直接相关的教学,可以在现实工作场景中展开,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各种职业特征,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
3.2 寻求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以上岗实习为主,除了将课堂延展以拓展实践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要基地,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这也是实践教学发展的一种策略。例如,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组建计算机知识技术社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装修服务,举办编程大赛和计算机软件应用比赛等,学生策划并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技术进行应用实践的过程。校园活动由于轻松性、自发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为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供空间。通过各类活动的参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在某一领域的兴趣,主动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因此更容易建立明确的职业愿景,进而主动发展职业技能。
3.3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资源并使其获得高效利用,应该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沿袭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压力大,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有些学校还因为学生数量激增,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集中教学资源建设几个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技能教室,如计算机修理训练室、计算机测试教室、编程教室。按照每个教室的功能交诰鸵滴枷虻母咧凹扑慊τ媒逃葱?
王玉玺 杨 倩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本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育创新教学进行概述,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分析计算机教学创新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计算机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2-01扑慊试唇泻侠矸峙洌扛鼋淌矣勺诺慕淌τ胫嗥ヅ洌捎谩白甙唷钡慕萄问剑寡苯釉谀D獾墓ぷ骰肪持醒啊U庋慕萄J讲唤瞿芄皇菇萄ё试吹玫匠浞掷茫鼓芄皇寡闹耙的芰Φ玫窖杆俜⒄梗晕蠢吹木鸵蹈欣?4.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是高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必然,通过发展师资和延展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学校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使学生职业能力迅速发展,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玉明;浅析高职院校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前沿;2012年10期.
[2] 刘蓉;突出行业需求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4期.
[3] 李敬川.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05):101-102.
[4] 俞华锋.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131-132.
技能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技术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就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说,能力培养犹为重要。在目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过度夸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简单地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等同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从而影响到艺术设计的教学效果,这种计算机技术教学缺失趋势日趋严重,已经渗透到艺术设计中。
就艺术设计专业层面而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本意在于给艺术设计师一种更舒适和方便的表现手段,使设计师更充分地表现创意,满足设计师完成未来设计工作的需要,是设计师享受设计的一种工具。因此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并不是主体,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应该是实在的、有感情和判断力的。设计师进行着有意义、有人情味、创造性的创意过程,期间因为熟练使用和掌握计算机技术而使设计充满享受,获得设计与人的和协统一,以及艺术设计人文情感的升华,因而设计师本身是主体。然而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教学,造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的缺失,直接影响到设计教学以及设计的优劣,从而背离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本意。它不再是满足学生使用需要的手段,而使学生成为技术的奴才、技术的工具,学生的创意正在逐渐消退,学生的人为情感开始缺失。
技术教学缺失使学生失落自己个性,沦为贪婪占有技术的操作人。尽管他们能使用电脑,甚至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但计算机技术却是被动的、苍白的,缺乏创作的源泉,缺乏活力,几乎毫无情感,彻底颠倒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学生为计算机技术所倾到,津津乐道于计算机技术的功能,无法识别自身,为技术而技术。人已经开始异化为物,而且更进一步缺失为计算机技术的奴隶,成为单面人式的技术操作者,是计算机的延伸。由此使计算机技术操作和人的真实需求完全失去了联系,加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在学习技术中迷失自我,对专业知识缺乏兴趣,创作缺乏创新,没有灵感,技术教学成了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成了与人们具体的、实在的自我相离异的幻想行为。造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技术缺失的原因如下:
学校教学资源的短缺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大量扩大招生出现严重的教学资源的短缺。首先学校的师资不足,艺术设计之所以派生于文科,是因为艺术设计要有一定量的人文知识支撑,缺少这一环节,艺术设计便成为无源之水,艺术设计要求具备艺术创作能力,有些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曲解艺术设计能力,认为“艺术设计能力”就是“技能”,就是技术能力,将艺术设计的技能等同于技术的掌握能力,夸大地认为艺术设计的技术技能就是艺术设计,从而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教学。为了弥补扩大招生带来的师资不足,一些非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通过短期培训学习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程,便披挂上阵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如: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进入环艺、室内设计专业任教,中文、外语、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转入广告、动画专业的教学。高等职业学校起步较低,有些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为了尽快提高学校的师资实力,一味盲目追求高学力,大量引进硕士博士,瞬时全国硕士博士满天飞,中文、外语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读艺术的研究生,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引进的高学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都较弱,他们进入高校以后只会照本宣科,无法进行艺术设计的艺术创意灵感教学,由于他们掌握了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技术,于是在他们的片面指导之下,学生热衷于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习,并把操作的掌握熟练程度等同于艺术设计能力水平,而忽视对艺术灵感的挖掘,对艺术创新的培养。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作为一个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但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徒手绘苦练和专业知识量的积垒。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使设计创意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没有创意便是空中楼阁。
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不足,很多人认为传统的艺术设计硬件设备是画板铅笔,现代的艺术设计硬件设备就是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投资小回报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的收益,正好适应了现在扩大招生的大形式,而学生也在扩大招生形式下的认为艺术设计是一条通往大学路的捷径,学生在上大学前几乎没有艺术素质。而且画板铅笔的徒手绘创作是开发创意的一种重要途径,边思考边创作,计算机设备不能替代画板铅笔在艺术设计中的位置。殊不知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是在计划经济和分配就业的机制上的教学模式,具有一系列非常完整的企业实习环节。而现代艺术设计生存的市场经济已经失去了这个企业实习的环境。因此现代艺术设计的硬件并不仅仅指计算机设备和辅助设计的各种软件,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个辅助艺术设计表达创作能力的工具,简单来说它只不过相当与设计师手中的铅笔而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硬件还应包括各种创作设计工作室、实验室,例如:丝网实验室、印刷实验室、产品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展示构造与工艺实验室、服装结构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非物质文化陈列室、计算机实验室、服装制作工艺实验室等等。学生在这些工作场所,接受艺术设计的启蒙,耳濡目染艺术的文化,国内有些艺术设计高校还专门为新生上设计启蒙课程,了解艺术设计文化,掌握艺术设计呈现的设备以及制作,拓展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通过亲手实验、试验产品实物,将设计意图制作表现出来,这种艺术设计创意的呈现是对艺术设计技术能力的最好掌握和提高,当然在对这些硬件设备的建设的同时,还包括实验的课程和实验师资的不断完善。
老师的影响
造成学生盲目学习计算机辅助软件技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非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缺乏对艺术设计的全面认识。这一部分老师掌握了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他们的教学指导毫无疑问缺少对艺术人文知识的渗透,在他们的指导之下,学生只热衷于对计算机软件学习,并把操作的掌握熟练程度等同于艺术设计能力水平,而忽视对艺术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可以很轻易的将手工无法达到的绘画表现形式通过计算机获得,这些教师便认定他们掌握了艺术设计,甚至还觉得高于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热衷,殊不知这种通过计算机获得的绘画表现形式,很难达到艺术的要求和标准。
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也常常将计算机软件的教学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为了满足学校对教师教学量化管理,很多艺术设计人文思想的教学是隐形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是艺术设计教师艺术感悟与修养的传承,个中内容很多是无法用量来衡量或计算的,而学校对教学准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管理细化为数据量,从而忽视了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隐形部分,艺术设计教学在很多综合型大学中几乎都被定性为类似军体锻炼的活动课,认为是不需要准备,或者说不需要进行课堂讲授理论的课程。于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为了不至于与学校的管理相背,便选择软件教学,好教看得见,也容易出结果,学校高兴,学生高兴,老师自然也高兴,大家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其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的能力,而对计算机软件情有独衷。这样也会导致教学方向的偏差。
社会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很多人几乎无法跟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学习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从这个层面上看,不断学习计算机技术无疑是紧跟时代,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紧紧围绕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了一个侧重计算机生存论的外在空间环境,这不但给很多强调计算机技术的人有力的论据,也让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产生很多误解。确实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方式,不但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益,还提升了传统手段的效果,从而使很多人为之迷失创意,迷失了审美的基本规律,大量的粗制滥造的设计作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充斥社会,改变社会的基本审美倾向,造成一些学校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不知道何谓美,学校的一部分老师不知道何谓美,学校的主要学习者不知道何谓美。就好象现代中国年青人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这是现代中国的整体人文素质缺失。
学生自己的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学习素质较差,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没有养成必须的学习习惯,没有具备相应学习品质,学习不自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作业不精益求精,敷衍了事,对上课内容缺少兴趣,学习方向迷失,缺少刻苦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都存在一种不劳而获的幻想,技术学习成了他们满足幻想的目标,认为可以不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便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成功,改变以前小学、中学阶段懒惰的学习品质。认为学习软件,就是玩玩计算机,就可以有工作,获得财富。所以在掌握一些计算机辅助技术后,轻易认为已经掌握了工作就业的能力,很多学生就不再继续能力,懒惰的品质又开始凸现,上课不学习,使用学校教室的计算机上网聊天、游戏。学校、老师都无法管理,管理不了,也不敢管理。对待严格的管理,学生轻则抗拒、逃课,重则向上级部门投诉,或者在学生评教信息中给上课管理严格的教师不合格,更严重的跳楼、投河,不管哪一招,学校和教师都受不了。当然一方面是反应了现代高等职业学校在由于扩大招生所带来的管理上新问题缺少一定研究,另一方面确实也看到现代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人格心理上的缺失,同时这也正反映了现代技术缺失教学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网游网聊,学生始终憧憬在一种虚拟的空间,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产生语言陌生,人格的分裂。
计算机技术造成学生人格的分裂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减弱。对进入社会谋求生存的恐惧,对挫折和失败无所适从,不能接受现实,好幻想,生活无意义;个人的孤独封闭和人际间的疏远冷漠。
二是学生个性能力的消失。计算机技术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对人思维解放,实现创意的工具。然而当技术成为一种统治的力量时,它本身就成为对创造力的压制、损害。人已变成计算机的一部分,虽然他吃得好,养得好,然而却是被动的,缺少活力的,并且几乎毫无情感,没有激情,缺少生气。
综上所述,造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技术缺失趋势并非简单的形成,而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我们不能简单排斥造成这种结局的罪魁祸首计算机技术,而是应该合理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给它成为适合的位置。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但部分学校在计算机知识的讲授上还停留在打字排版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上,应用层次较低,没有和本专业相结合,这显然是不够的。那么,究竟哪些课程既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又适合中职生的特点,还能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相符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特别强调人才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从职业技能标准、应用技术要求等方面考虑。市场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受欢迎,就业率高,甚至就业待遇很好,薪金很高,不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学校生源会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这样,中职学校每年就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争夺生源,而是将经费用在教师的教学教研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便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随之提高,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增强,学校的声誉与日俱增,这样就使学校的运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人才是否受欢迎,是由用人单位决定的,而用人单位是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来选择人才的,因此,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因为课程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基于这一原因,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与实际需要相脱离。笔者认为根据课程设置原则和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应考虑把中职计算机课程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块:基础应用模块、高级应用模块、多媒体创作模块、图形设计模块、网络工程模块和专业排版模块。基础应用模块和高级应用模块为各专业必修内容,可根据课时条件和学生水平开设;专业模块为学生主修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运用计算机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性学习;其它模块为具体应用模块,可供有关专业选修。各模块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基础应用模块:主要讲授计算机操作知识,含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 2007/NT/XP或LINUX操作系统;中英文录入技术;OFFICE办公系列应用软件,含WORD、EXCEL、POWERPOINT和ACCESS等科目。
(2)高级应用模块:内含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网页制作和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四门科目。网络技术基础讲授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OSI及TCP/IP协议、NT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因特网的基本操作等知识;多媒体应用技术主要讲授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常用部件的组成与功能,声音、图形、图像和3D图像加速等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3D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Flash、Dreamweaver和Fireworks等的应用; 网页制作方面主要讲授网页的设计方法、网站的维护与设计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页的方法,并了解HTML语言设计网页的规则;常用工具软件主要讲一些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常用工具软件等。
(3)多媒体创作模块:该模块是高级应用模块中多媒体应用技术学科的延伸和扩展。在此模块中,讲授PHOTOSHOP CS4、3DMAX和FALSH等软件的应用技巧,并辅以平面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 X5、影视后期制作Avid Media Composer 4.0软件的使用,适合平面设计类专业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广告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4)图形图像处理设计模块:为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讲授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 MAX以及 PS和CR的综合实训。
(5)网络工程模块:主要讲授局域网组网技术与通讯工程技术,包括局域网络系统与通讯系统的连接、组线和施工,系统调试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6)专业排版模块:主要培养出版社、打字社所需的专业人员,讲授北大方正、Illustrator、 Photoshop和CorelDraw等专业排版软件。
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学有针对性。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理论要求不高,以了解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必需的理论一定要掌握;非必需的则选择相关新知识、新技术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可以让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保证他们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胜任工作。
(二)以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技能高低,而学生技能的高低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项主要指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是提高技能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则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能得到锻炼和熏陶。
(三)以考促学,以赛促进。
对于中职生来说,“以考促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平时学生上课总是缺乏驱动力,兴趣难以激发,而让学生参加了等级考证以后,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也是对教学的一种促进,目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专业竞赛的项目有:①工业产品设计;②影视后期制作;③图形图像处理;④动漫设计与制作。这些竞赛项目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关键字: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主要任务是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此外,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要与大学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要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实用化。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结合计算机教学现状,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设备等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场地方面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在专业技术实践技能的训练方面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虽然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比例,重点突出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某些中职院校的客观条件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同时,由于资金的问题,中职院校也很难使IT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导致职业教育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
此外,目前的中职教育,在专业指向和课程设置上都显得较为狭隘,导致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一般采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一般只重视理论的教学,很少涉及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为考试而设置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面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才能轻松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只有根据不同问题和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加轻松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个别化学习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利用分组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团队精神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作为学生顺利而有效进行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一般而言,大部分刚入学的中职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的兴趣都高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因为他们都想学习一些专业技术,以备更好就业。这时,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们想学习、爱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发展史时,应在课前多寻找一些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趣闻趣事,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这些知识;在教授学生指法训练和汉字录入练习时,教师应采用竞争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比赛,以加快学生打字速度和确保录入的准确度,提高学习效率等。
(三)增加学生上机课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与普通中学、本科院校都有所区别,它是为培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存在的,它所设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为学生以后就业做准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好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熟练地掌握和操作计算机技能。换句话说,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课时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际操作练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大管理力度,不能让学生随意操作或出现玩游戏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专业课程课实际操作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体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引入课题,让学生自行合作学习探讨,再将每组学生所作出的成绩进行比较评分,对于完成效果较好的小组,教师应予以奖励,对于完成效果较差的小组,不能过于批评,而是要在对其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予以鼓励。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能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约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的不仅是师资力量和自身条件,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也是十分关注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学校应在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而言,改善硬件环境需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机房的投入,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其次是要组建多媒体教室,其中多媒体技术的更新要随着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更新,以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再次是要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也就是说,在课余时间机房应随时开放,让学生有时间就去练习操作,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分配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综上所述,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对培养计算机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计算机人才,必须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小刚.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