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时间:2023-09-18 17:3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42-01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进行着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对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及广泛的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及决策的水平与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过程。这是由于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能够把所得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运用这些技术及信息进行企业生产管理及产品的研究,以使其管理更加合理科学,生产过程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成本,从而改善了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人员流和信息流,这对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现代经营模式加快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竞争战略的创新,加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企业要想有很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新资源,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能使企业寻找到较多较合适的项目及合作伙伴,增加商机,改善管理,是企业早日走出困境,获得更好的发展状态。运用现代化技术的作用,给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支持,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根本目的所在,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掌握市场的动态,夺得市场占领的先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存活下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全面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还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的畅通,保证员工的有效沟通的同时,加强了员工间的合作意识,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它还能够使企业的内部职责更为明确,有效的实行岗责匹配,这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的扯皮及推脱现象,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企业的开支降低其管理成本,只要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运用得当,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远远的大于建设投入,而且也已成为时代对现代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3.1?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的建设上存在着认识的偏差,认为不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企业照样能够工作,这是由于这些企业缺乏主体意识,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对信息化建设知识了解的不多,还没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其管理及销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这样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就存在着滞后性。

3.2?企业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应用不够全面

在很多企业当中,某一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如库存、财务等方面,而在生产、供应及销售等领域所应用的就比较少了,这样在企业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就出现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所开发出来的企业系统,仅能解决企业管理中局部及某个环节的问题,不能通过企业的整体战略上来系统的考虑问题,这种情况下开发的软件模块不能兼容,没法实现系统的有效统一与衔接,这也使得企业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企业的全部资源不能进行充分的优化。

3.3?有关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市场发展较为落后

有关企业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价格较高,同时对企业的环境要求也较高,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环境及经济能力无法达到要求,而且现在的软件市场上,大部分软件企业是以我为主的理念服务,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一些功能服务,再加上软件开发人才及应用人才的大量缺乏,使得软件市场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这样也就使企业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较为落后了。

4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两点建议

4.1?加强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应用能力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因素,任何时候都是起决定性因素的,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中也是不例外的,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配置,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各个生产及管理环节中去,同时,要专门建立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对外合作及技术交流等形式,来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去服务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2?加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运作机制

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组建有规划专家、管理专家、计算机专家、运筹专家及系统分析员等成员所组成的企业决策管理机构,同时要做好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落实其资金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建设起来的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进行建设时,要对企业的经济、技术及财务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作出详细的预算,多渠道的进行融资,以落实资金的需求以保证企业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做好企业各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做好两面的工作:一是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这也是企业面向互联网的有效门户。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信息组织管理。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势必会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的融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得胜利,就要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45-01

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一、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开发技术产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水平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够快速的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开发利用更多资源,还能使企业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提高管水平,快速走出经营困境,改善发展状态。

另外,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要加强凝聚力,必须要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问题。而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企业内部员工就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员工的合作意识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每一位员工的技术和经验转化成企业的内部资源。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实现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实现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外部的有效沟通。企业外部沟通是指与市场、政府、行业伙伴以及竞争者等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当今时代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的源泉,谁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谁就拥有财富获得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信息就拥有发展先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才能寻求突破,才能屹立于不败之地。鉴于此,一个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必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及时有效的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获得全方位的一手信息。

二、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企业在竞争中就占有越大的优势。近年来,我们在信息化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的说,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的建设存在误区,在他们看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化的建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华而不实,装腔作势,毫无用途。也有部分管理者还没有到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没有它企业的运行照样蒸蒸日上。更有甚者认为就是为公司部分增加几网电脑,磨洋工。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是极其幼稚的,极其片面的,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好处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不利于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观点,必然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不能有效开展,应有效果也极其微小。

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真正能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因素是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有效配置的程序;长期利用和体现这种价值的文化;与价值和准确性相关的信息本身。而企业在以技术能力为中心的信息投资项目上注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错误地认为技术本身能创造出信息能力,实际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因为决定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是非技术的。

再次,有关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市场发展较为落后,有关企业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价格较高,同时对企业的环境要求也较高,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环境及经济能力无法达到要求,而且现在的软件市场上,大部分软件企业是以我为主的理念服务,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一些功能服务,再加上软件开发人才及应用人才的大量缺乏,使得软件市场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这样也就使企业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较为落后了。

三、企业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第一步要做的是就是对本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把握,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前景,有什么使命。宏观把握企业环境、企业的战略与现状等,结合考虑关键业务流程、信息化需求分析等因素进行综合把握。还要对该企业的优势劣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要宏观把握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将这样的联系表现出来。有利于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

然后要从环境、企业战略、企业现状、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做出相应分析。分析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总结起来,就是领导支持,资金充分并准确合理利用,分析规划,最后就是执行。人的因素最关键是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员工,上下同心。

加强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应用能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发展中也不例外,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项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各个企业部门也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专门培养一批既懂得企业管理,又懂得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可通过吸收引进、加强培训、对外交流等形式加强对自身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各项现代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准备。

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势在必行。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制定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企业剪辑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健康有效运行。企业只有端正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不断提高内部人员的计算机与信息化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运作机制,才能真正统筹企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非常简单,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普及,其较为简单操作、便捷的功能实在是功不可没,每个人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属性并且游刃有余的操作,该性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除了操作较为简单以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人们常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现如今的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个“地球村”。可见,互联网将整个偌大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哪怕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够瞬间掌握信息的变化。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企业管理,并进行重要的企业数据分析,这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安全性,计算机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加密处理,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非常安全。

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而这些信息化的工作主要是对在企业中日常工作和生产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储存和整合。这些资源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化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运作状态,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而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办法,对企业运作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资源整合,使得企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处理,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内部的工作发展水平。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探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4.5亿人,与2009的数据相比增加了7000万人次,可见互联网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除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用户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化的企业管理,对于中国的大型企业来说,互联网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中小型企业的接入率也达到了90%以上,可见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由上可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不可或缺,相继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来说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比如说,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管理和运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对企业的运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总结出合理化的工作流程,计算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并且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另外,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也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员配置上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但是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投入使用,该技术对企业的人员配置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从而制定出较为中肯的人员配置方案,让合适的人从事较为合适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企业资源浪费,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在与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另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工作流程的整理,大大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且,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对企业工作的整合,将历届员工的工作经验整理成具体的方案,成为供内部人员借鉴的工作资源,此种方法不仅科技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精神。

4结语

通过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大领域的投入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逐渐加深中,在企业中也由原来的控制固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变成了控制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阶段,说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作用将是无可限量的。

作者:郭洪兵 温赐奇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现状;改革

计算机应用逐渐向家庭化、普及化发展,信息产业也走向了规模化。此时的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在面临这样的市场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也是势在必行的。课程的设置要更加适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并且不能滞留在书本上,要注重操作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本事。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实践的方式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越发迅速,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大部分院校已经看到了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不并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革新。但是,根据近几年来对一些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在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人数远远低于预期人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计数机应用技术教学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今,老问题重新摆在众多的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

为了与社会上的用人企业接轨,培养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顶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不仅要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还要对师资队伍进行二次建设,让教学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步伐一致,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以后,有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学工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着眼点,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委员会利用社会调查等方式和手段明确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后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让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着职业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和社会机密的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种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2. 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要长久并稳定的与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优秀的课程设置专家合作,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本着一些几点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在尊重人类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来选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工作引入到教学项目中来,把学生将来的工作任务巧妙的融入到课程中来。

通过“做”来实现“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是课程具有开放性和职业性。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另外,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工学结合,还要丰富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资源得到共享,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完善职业能力的内驱力。

3. 建立三层合作机制,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

三层合作机制就是指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之间合作、专业与典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课程负责人与企业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合作。加强三层合作机制,让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与学校中的精英教师互相配合,完成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并将职业资格证书放进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中,轻松拿到职业等级证书。

将学习和工作机密结合,让学习任务和环境都与工作中的实际任务和环境相似甚至相同。为了加大对区域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还可以设置“订单班”等。

此外,最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便是实习,而顶岗实习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的实习可以实行多段式的顶岗实习。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素质来看,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实行。首先是一年级学生进行认知性顶岗实习,然后让二年级学生进行技术性顶岗实习。在经历了前两阶段的实习以后,就可以开展第三阶段的综合性顶岗实习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质,为进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4.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始终是职业技术学院紧抓的方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就业教育。各院系的学工办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到更加适合在校学生的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办法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并没有完成,仍然处于一个有待于完善的阶段。想要使职业院校中走出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并配之以紧密的实践工作。相信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云.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大众科技. 2008(04)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医院;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医院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给医院带来的重要作用,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对医院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流行趋势,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发展模式。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优势

1.1凝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更加重视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因此,医院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作用,就是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凝聚核心力量,同时,为医院降低生产成本,为医院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在医院未来发展中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1]。

1.2促进同事之间的交流

在医院的工作中,很多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共同完成。而交流成本在医院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网络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而不需要面对面探讨,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帮助医院更好地进行交流方式的创新,减少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利用计算机技术召开网络会议或视频会议,能够节省会议时间,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

1.3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到医院信息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有利于培养人才的信息化创新能力,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仅影响医院的外部发展,对医院的内部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让医院的员工能够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整体素养。员工也可以利用网络借鉴历史数据,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反复琢磨,在摸索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中的作用

为了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医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快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高医院信息化分析的速度,而且还有效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拉近部门之间的距离,这在医院的管理中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中存在的问题

3.1安全意识低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方便,但是,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为医院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现在医院只看到了计算机技术给医院带来的好处,却没有看到计算机技术给医院信息管理带来的危险,没有认识到医院信息泄露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专门负责处理信息安全事故的部门。医院的负责人没有意识到医院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不利于医院的发展与信息化的管理。

3.2更新换代慢

计算机是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其运作水平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快,其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因此,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的设备,以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避免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落后,但是会增加医院的管理成本,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如果不及时更换设备,会被不法分子入侵,导致医院信息泄露,给医院发展带来危害[2]。

3.3计算机水平低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需要医院挑选出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只有这样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但是医院的现状是,员工仅仅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医院应培养一批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才,进行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3.4医院自身问题

医院自身与其是否能够长远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是集团医院、单位医院还是小型医院,对自身的类型和管理制度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为不同类型的医院其管理方法都是不同的,针对产生的问题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只有充分认识到医院自身的问题,寻找必要的解决途径才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3.5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目标是医院完成信息化管理转变的根本因素,医院的态度决定了医院的发展,很多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抱有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并且没有正确理解医院信息化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思路,如果只是盲目随行就势,对于医院的发展极度不利,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医院的方向模糊、管理的落后和缺乏竞争力。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因此,明确医院发展目标,了解医院的发展形势与发展方向,医院管理才能够进步,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建设医院人才队伍。究其根源,一个医院要想长远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才,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属于本医院的人才队伍,对员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培训。首先要提高医院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现在的医院发展中,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电脑,每位员工都掌握了最基本的电脑知识,计算机水平的高低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运转的情况,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需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对医院的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保障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其次,完善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系统自身的因素,或者网络黑客与病毒入侵造成信息泄露,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对数据进行加密、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对信息进行备份等等,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与进步。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医院的信息化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使二者互补,发挥最大的优势,帮助医院更快更好发展。

5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代替人力进行自动化建设,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要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更好促进医院的发展,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楷彬.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科学家,2016,4(3):29.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事业单位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81-01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企事业单位在深入改革和发展下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工作效率低、资源浪费多等。在企事业单位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给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企事业单位合理分配和运用资源,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

1.浪费资源

很多事业单位在管理上有很大的资源浪费现象,并不了解国内公共机构能耗底数,并且也并未限制资源能耗的定额,缺少相应的计量与用量分析,并且也没有严谨的执行定量标准。如:在事业单位内部随意领用一些公共用品,随意购置一些土地或者设施资源,但购置完之后又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公共机构的对应节能降耗应该以自身计量为主,并通过在实际计量中,对比同级分析后才能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标准体系。虽然目前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存在资源浪费的状况,但市场维护组织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中资源浪费情况继续存在。并且事业单位的各领导和员工都是以经济情况来看待事业单位日后的发展,上述所讲的这些特征导致事业单位很难与市场经济组织形式相融合,从而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和消除这种浪费的意识。同时,国内事业单位内部并未构建起完善的、全面的监督机制,也就不能构建起相应的市场主体,从而无法调动广大社会公众主动的控制资源浪费情况。

2.工作水平低

国内事业单位的本职工作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种类是应符合国家政府具体规定的,并不是由消费者自身愿望直接决定,它是构建在一定权威上。事业单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与实际需求的单位。但正是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有明显的效率低情况,这就导致所提供服务的产品很难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出现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事业单位部门并未形成完善的效能监督机制。通过历史的变革,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在改革后事业单位从事于国内社会公益服务组织机构,在明确社会分工的前提下,对社会的权责利益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明确规定出各类社会组织应担负的责任与职能,但却未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事业单位内部权力和工作责任。

二、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措施

1.加强发掘和管理无形和有形资源

计算机的集成化管理实现了全面管理有形资源,也是实现了登记管理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和物资资源等。在开发无形资源中,可运用计算机来开发和管理企业行业内部的人员素养,计算机集成管理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应用技术招聘和录用新成员;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实施相应的管理和培训;运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和分析人事信息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员工的薪酬待遇;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起与企业事业员工相符的考评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事业单位员工社会保险业务进行管理等等,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运用,进而挖掘和管理好企业内部的无形和有形资源。

2.广泛运用强计算机的集成技术综合服务

从资源角度上来讲,集成管理的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如:人力、技术、信息等,从而促使管理范围更为广泛。如: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在集成管理中包括管理技术自身的集成和管理技术。这就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要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计算机提供不同形式的网络服务器,可楣愦罂突Ы行演示,同时也结合客户的要求做出对应的策略。这就代表着广大计算机管理人员要结合客户策略的差异,做出与之相符的访问权限。从各方面上来讲,计算机的网络集成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多方位管理,进而使企事业单位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与网络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了自身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推行信息化形式的电子档案管理

传统企事业单位通常是运用手工工作形式来记录和保存档案资料。从企事业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能够看出,国内企事业单位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包含着形式多样的档案资料,并且这些档案资料内容多、形式杂,如果手工保存和管理档案资料,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效率还非常低,并且手工保存和记录档案资料,导致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这项工作非常繁重,再加上很多档案在分类管理后,如果再进行查看,那么就会非常困难,同时档案都是纸质的,在管理和更新档案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丢失档案这一问题经常出现。但实施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不但简化了传统档案管理程序,而且便于工作人员存储和查询信息,并且在更新和记录档案时非常方便,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但可以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实时记录,而且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更改大量信息,并且还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有关研究者提供出完整的、有效的信息资源,便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后,能够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并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应认识到在管理和经营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梁艳.物联网技术在企事业职工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的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应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为将来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教学已成为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高数、英语等课程一样,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职公共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现状,对计算机应用教学有更新的认识和准确定位。

在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生活的今天,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要求更高更多。而许多高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仍停滞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阶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更新的认识和准确定位势在必行。

1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传统教学方法以知识为本位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传统的教学观点使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素质教育目的并未得以落实,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够实际切实社会和市场。

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1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问题改革的探讨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组织办学,使就业需要贯穿到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去,注重对课程做出及时更新调整,避免书本课程知识的陈旧现象。

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把握的宗旨必须是适应现实的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就业需要。在开设各种课程之前先做好调查研究。可以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公司企业进行考察,把握当前的形势,大胆放弃一些陈旧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紧跟工作需要,尽量缩短工作后的培训周期。

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就业意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之间通过竞争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目的。

针对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可以以就业中心月报情况和企业及时反馈的用工信息为培训参考依据,与相关院校企业联合开办培训教育基地。这样可以达到通过为企业定向培训,把合格的员工输送到相应的岗位;同时把培训合格的就业人员向用工企业积极输送的目的。

2.2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特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找到其中的规律。职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锻炼。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是检验学生学完课程后对其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设置专题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申请,利用空余时间自发的展开实验。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课程的设制要体现学科特点,为教学机构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提供多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2.3 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在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中,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多年来,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2)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计算机教师的重新定位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对计算机教师的重新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最初阶段,计算机教师作为公共课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没有一个既定的考核标准,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现今,计算机应用教学已经像高数、英语一样,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要性,对计算机教师进行重新定位,是对计算机教师工作的肯定,有利于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开展。

4 计算机应用教学层次问题

高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应集中在计算机操作使用和计算机专业应用两个层次。

在计算机操作使用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师应该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尽量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流于形式。在计算机操作使用的实际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综合操作水平和使用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的今天,更要求学生在学会一两种软件的操作使用的教学中,既然要培养具体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方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综合素质。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故障;分析;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287-02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下,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在计算机的应用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给日常的工作带来些许的影响,由此给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造成重大危害。基于此,不管是局域网、广域网的信息传输中都必须要做好有关安全防护工作,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1、计算机应用故障分析

1.1 故障分析的必要性

目前而言,计算机是由多种技术支持实现的,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具有较强的特性,如具备储存功能的硬盘、较强指挥作用的CPU、成像及声音处理的显卡与声卡等,全面的认知计算机的配件对于其故障的排查也是十分有利的,需要使用者予以应有的重视。计算机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强大的计算功能与逻辑性、超大容量的储存效果、智能化操作都是计算机得以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并且在配套设备的作用下,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在种种优势的影响下,计算机迅速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在计算机用户数量持续上涨的今天,有效的进行故障分析不仅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样也可以为计算机综合价值的实现提供较大的支持。

1.2 故障分析的原则

设备故障必然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因此,在出现设备故障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如果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声音,则表示某一部件出现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同时也可以用手去触摸,如果主机温度过高,可以用鼻子去闻,是否存在线路损毁等现象。其次可以通过初步的判断来进行分析,如果使用者自身并不具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可以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判断,如果不是因为软件造成的设备故障则需要进行硬件的检查,在区分好主次问题之后,依次进行排查。不建议擅自进行设备的拆除与重装。

1.3 简便的故障排除方法

较为常见的就是清灰、线路排查及软件的重装。对于计算机而言,灰尘较多会极大的降低其运行的速度,一旦灰尘累积过多会降低电脑自身的散热功能,造成电脑的自动关机。可以用刷子或鼓风机进行灰尘的清理,然后再启动设备,检查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当前运行软件的卸载或者定期的杀毒来确保其继续正常使用。

2、计算机应用故障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计算机应用中的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人为去控制,以便于更好的延长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在日常的维护及管理中,需要操作者进行定期的清理及检查。目前计算机应用中常见的故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常规使用中的故障

这类故障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设备使用年限过久,造成部分配件老化,因此无法确保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这种情况是无法受人为控制的。可以通过故障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划分,包括无法修复和可修复两大类。无法修复是指必须通过配件的更换才能继续使用的计算机,可修复的是指通过设备的简单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的设备。这类故障出现部分原因是受温度或灰尘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在简单处理之后可以继续正常使用。

2.2 电压不稳造成的故障

电源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些许的不稳定必然会给计算机的线路造成较大的破坏,致使计算机出现自动关机或部分数据遗失等不利的现象。因此,在计算机的使用中,需要通过单独的线路来保障其电源供应的稳定性,避免多种电器一起使用造成的电压不稳。也可以通过相应的保护装置来进行改进,UPS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相应的验证,可以极大的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对于处理电压不稳造成的计算机故障非常有效。

2.3 电磁辐射影响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的电磁辐射,例如通信电台、电源的射频传导以及其他电磁干扰。另外还会受到一些大型用电设备产生的射频干扰,这种干扰会使计算机的程序意外破坏,造成数据丢失、信息混乱、程序出错、磁盘读写错误甚至出现死机、主板元器件损坏等情况。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用户不合理布线或电源线进入等,具体可采用电源滤波、合理布线、隔离屏蔽等方法来减少电磁辐射的干扰,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4 静电放电导致的电脑故障

静电放电对计算机或其他大型家用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危害相对于其他影响而言较大,人们日常的头发梳理或脱毛衣时产生的放电情况的静电电压可达到几千伏甚至上万伏,这类电压可以击穿所有类型的集成电路芯片。所以,维修人员必须在抗静电方面和器件设计上谨慎维护,防止静电的危害,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5 病毒入侵造成的故障

电脑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同种类病毒造成的故障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电脑病毒的影响下,不仅会延缓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同时也会造成数据丢失、电脑蓝屏等不利的现象。病毒入侵主要是通过U盘的随意使用、网页病毒传播等方式实现的,因此,在日常的使用中,需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定期进行病毒库的升级,在使用移动U盘的时候必须进行初步的扫描才能使用,尽量使用较为安全的浏览器,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2.6 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

这类故障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知识的不了解,同时也是规范化操作意识较为薄弱的表现。如电脑关机时,显示器还处于运行的状态就擅自断电,或者是电脑提示有故障时没有及时的处理,没按要求进行线路的连接等都会间接的造成计算机的实用性能下降,次数过多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日常的使用中,需要操作者具备初步的使用常识,定期的进行垃圾的处理,按照操作的要求进行使用,以此来降低计算机设备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实现增加计算机使用年限的目的。

3、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3.1网络化发展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网络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技术方面,在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领域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等议题过程。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家庭化也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此外,蓝牙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网络通信技术逐渐小型化和无线化。无线设备的应用使得网络通信终端成为了一个微型的网格系统,为区域化的无线奠定了基础,间接的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应用技术和传统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是现代通信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络化发展突破了空间距离上的限制,使信息可以随时进行共享以及高速传输,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2集成化发展

计算机最初出现是大型计算机系统,较为复杂,目前的计算机已经开始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功能上也越来越多元化,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是在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和储存等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转向信息传输方向。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是以文本信息的处理和储存为主,在当前时代下,这种信息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集成化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协调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根据发展趋势,应当将同步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到应用技术中,从而促进集成化的发展。

3.3嵌入式和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功能多样化,信息也更为准确,在智能化处理方面更加成熟。随着电气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电气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也会越来越全面。目前嵌入式的计算机已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会有着更多的应用,从而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信息技术,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数据分析及资料整理的需求,同时在不同软件的支持下可以极大的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与应用。在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下,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及简单的故障维修也显得十分的必要,需要计算机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尽可能的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来降低这些故障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更好的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雪松.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

第9篇

(1)师资力量薄弱

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因素。目前在企业实践方面,甚至是专业实践等方面,许多教师的经验都是空白如纸。在不能把科研过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教学,是无法以这样的方法培育出能适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因此,想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学条件缺乏各种现代行业中,计算机行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但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却出现了面对工作经常束手无策的"疲软"现象。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滞后,严重缺乏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与发展。而且,还有实训软件的落后,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大多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长时间无法顶岗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脚步。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适用于教学的改革手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合市场需求,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紧紧跟随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及时定位和调整课程设置,要果断拒绝那些早已退出市场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教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里占着重要比重,教科书中设置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职教育应注重开发精品课程,内容要充分满足就业要求,不但设置与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与相应的材料,还要注重特色教材的运用。一个计算机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至少要精通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以及各种主流的视讯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要灵活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当中。要想自身技术得到提高,就必须不停地探索,而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实践。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处理实际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并全方面加入各种实训项目,实行科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案。假设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应用技术设置的专业课程所适应,那么,高职院校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适用于就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将来就业最需要的,便是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线,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前景直接相关。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一时半刻之间就完成,必须要通过循环渐进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的。要形成计算机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就必须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实际的经验。一个个性人才,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不停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他就绝对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拉近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拥有了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校方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的不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锻炼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或者,可以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一同打造一个指导机构,负责人员的培训活动和进行全程指导,并定期交流。可以针对调整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门的讲座。而在完善自身技术,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多大学生想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却不够了解社会,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做的事。大学生们应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为明确指导,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前进。这样一来,社交能力,社会竞争力和持之以恒的职业素质也会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该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就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3)适用于实训的条件建设

学校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与他人实施后,将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布局,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张贴上墙,形成了较强的专业氛围,鼓励教师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开发实例,通过实践整个项目,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实施小案例,校园实验室和实施开放系统,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时间。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把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布局,其相关业务、组织制度、产品开发的流程都可张贴上墙,以此来营造出较强的专业氛围。校内的实训室应实施开放措施,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同成立工作室,以计算机维修、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样化的内容作为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让学生能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学习和进行预就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结束语

第10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偏重于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初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与理解,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在现有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讲解理论的时间段比例过大,导致学生在实践上机过程中只知道理论操作,而真正使用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使得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学生在完成老师给的实践任务后不会操作其他的计算机项目,不懂得进行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讲,计算机课堂讲授方式有问题。

(二)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合理改革教材。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应该进行不同程度与难度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应该有着明确的教材难易度分层,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理解,抓住这种理解的规律进行教材编排,有利于在根本上激发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兴趣。

二、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是整个计算机应用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联系着能否让学生学到知识,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特点,将课堂的关注点转移到实践上来。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利用现今的科技教学配置,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老师的讲授发挥作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比老式的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这种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老师通过教学示范,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扩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兴趣范围。

(二)改革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们学他们想学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对于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老师在课堂中应该讲解与之相符合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实践教学应该占有主要比重,为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而努力,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动手能力。但在老式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计算机实践教学比重低于理论教学,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的顺序有着大体的规划,讲解过程由浅入深,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体系中。对于学生知识的了解过程首先对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进行基本了解,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尽量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计算机底子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注重培养操作技术,对于不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同学,老师应对其进行理论讲解与示范操作,一步一步引入教学范畴,这样也初步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教师应注重合理利用课堂考核,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对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后能用得上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怎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课堂考核也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第一步,正确的课堂实践考核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初步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实践,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建立教师对学生课堂实践应用的评价制度体系,推动课堂实践的进行,让学生在课堂考核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激励同学在接下来的计算机学习课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老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教学知识,老师要辅以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疑问,老师要积极鼓励,认真解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最大程度的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激情。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样如此,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要促进学生从学习中体验那种收获的快乐与喜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促进了这门课程的创造性与理解性很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要“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讲解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点拨。例如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同学们在提出一种相似的题型与题目,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在题型中存在的共同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减少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理解的难度,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对计算机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老师能够正确引导,而不是大力遏制,学生们就会很快对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产生兴趣与爱好,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由此看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未来计算机应用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适当改革教程,对应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在我国的各个中小学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求做到对学生的从小培养,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教材应该实行不同年龄的区分化。在小学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应该让小学生们了解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计算机打字输入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而在稍高年龄段的中学中,应该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为基本内容,很好的衔接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未来这种趋势将愈加明显,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会对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成为现代高素质学生必备的要求之一。因此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既要让他们学会网上查找资料,网络购物,网络通信等基本的网络技术与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平台,通过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交流平台。在基础知识的不断巩固过程下,计算机应用将教会学生们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这是必要的步骤过程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必经之路。

(三)为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立学习目标,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牢固安排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设计安排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课题,由老师为学生们作为探究科目的指导老师,老师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讲解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方法手段与方案。促进学生自己产生疑惑与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与理解新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因素还是自我,学生要加强自我学习的意识与强度,老师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既含有引导的作用,也有讲解的作用,在讲解之余老师要把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探究发展在课外的研究课题,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探究进取的精神。

四、结束语

第11篇

1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2006年开办,经过七年的办学实践,专业方向基本明确。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为平面广告设计、网络销售、网站设计、数码处理和办公室文员。

1.2 招生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招生规模逐年下降,出现了就业容易招生难的现象

1.3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在专业调研中,用人单位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低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也认为学院最应该改进依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师专业能力差。

2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2.1 动态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就要关注国家、地方政策和IT行业发展动态,深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方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围绕产业需求定位准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2.2 构建基于岗位对接需求、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养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1)课程内容紧跟企业岗位需要。专业组要经常深入计算机行业和企业调研,把握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2)构建工学结合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是解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首要途径。专业核心课程要突出企业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拓展课程要紧跟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建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作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形成每个教师要至少主攻一个专业方向、主讲一门专业课程、主建一门网络课程、主持一个项目(科研、教改或质量工程)、主编一本工学结合课程、主办一项计算机技能竞赛、联系一家企业的能力、指导一个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的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主攻专业方向,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明确专业领域发展方向;通过主讲专业课程,掌握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通过主办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教师了解计算机技能竞赛动向,提高教师的管理和沟通能力;通过主持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联系企业,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更新专业技能;通过指导专业兴趣小组,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由教学的演员向导演转变,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利用网络和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组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程要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按照专业方向分科目进行实训和综合实践各方向技能,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各岗位需求相对接,采用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5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1)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校内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建设等建设,对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参与企业的真实工作。(2)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围绕工作岗位能力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工作情况,让学生通过单项演练、模拟仿真和综合训练等环节开展实践教学。(3)严把控制实践环节质量关。严把课程实践、专业认知、专业实训、课外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质量关,采用过程评价,做到活动有方案、考核有标准、实训有成效、教师有成果、学生有提高。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组重视让学生到计算机行业和广告企业开展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和专业实训,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教学综合实训环节,增加了教学的仿真性、学生技能实用性。(4)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次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提高了对竞赛的认识,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提高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师生即时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动态,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师生的技艺,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教、学氛围。(5)开展好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是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已组建计算机维修与维修、摄影摄像专业兴趣小组、广告设计与制作兴趣小组、多媒体设备维护兴趣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了活动,在一定程 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

总之,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在准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

[2]朱有才,李海英.我院部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调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3]朱有才,李海英.提高我院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6.

[4]张焱,张文君.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8.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工程建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建筑项目管理质量已得到很大提高,但是难免还会存在不足之处,若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阻碍我国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情况还比较乐观,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筑企业要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运用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可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数据库等技术为代表的应用技术,当今世界,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成长为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的模式。毋庸置疑,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几乎渗透现代产业的各个领域,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当然也不会例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高低。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纸面文件相比较,信息化数据最显著地优点就是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项目参与单位及时的以最合适的方式对文件进行处理,可以保证所有的参与方对施工即时信息进行了解,方便沟通和协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着大量信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储存,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信息采集不及时。如果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储存,就能有效进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管理质量。在汇总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各个参与部门和单位对工程的实时施工信息进行掌握,及时有效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协调工程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避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争端。可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建筑工程中的多发问题构建专用数据库,对过去的质量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用知识库的形式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点进行设置,对施工企业及监管部门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采用计算机进行项目预算

建筑企业的生存离不开项目预算,工程项目预算是企业获得利益的关键环节,但是,建设项目预算往往比较复杂繁琐,预算人员难免在预算中出错。预算工作常常需要消耗预算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所取得的效率并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管理部门可采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审核等工作,计算机相关软件可达到审核、预算编制的要求,直接打印概预算资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错误率低,大大减轻了预算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预算人员便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分析上,采用计算机相关的软件,根据公式输入数据计算出预算结果,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准确率为百分之百,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整理出来的预算文件十分完整,并保存简单,具有安全性,需要进行更改时,打开相应文件便可更改。预算工作量大,预算人员若是单纯进行手工预算工作,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计算机则不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算工作,并且计算结果得到保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3.2、计算机在评标工作之中的应用

3.2.1、投标邀请(招标公告)

网络平台应具备公开招标项目采用资格后审或资格预审的招标公告的编辑、提交、、延期和撤销功能。招标公告数据项包括招标项目编号、招标项目名称、相关标段(包)编号和投标资格、招标文件获取时间及获取方法、投标文件递交与截止时间和递交方法、公告时间、附件等。

3.2.2、资格预审(招标文件)

网络平台应具备招标文件的编辑文件、提交、审核、确认、备案、发出功能。数据项包括标段编号、标段名称、投标人资格或标准要求、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及对投标有效期、投标文件的递交和递交截止时间、投标保证金、开标时间、评标办法、相关附件等。

3.2.3、开标评标定标

网络平台应至少具备以下六项功能。一是具有参加开标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办理签到的功能,记录开标人员基本情况信息。二是具有记录递交投标文件、接收投标文件相关数据功能。显示内容中应包括标段名称及编号、投标人的名称、投标报价(修正报价)、工期(交货期)、投标保证金的金额和递交时间、投标文件递交时间等内容。三是与评标专家管理和抽取系统链接功能。可以将抽取的专家信息或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专家的信息,包括标段编号、标段名称、专家人数、专业、专家姓名等信息导入评标系统。四是具有与评标系统链接功能。五是具有将中标候选人公示的编辑、提交、核审、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的功能。六是具有标段(包)编号、中标候选人名称及排名、投标价格、评分结果或评标价格、中标价格、附件等评标报告数据导入功能。

3.2.4、中标候选人公示

网络平台应具备中标候选人公示的编辑、提交审核、验证确认、备案、功能。数据项应包括:标段(包)编号、公示内容(含中标候选人名称及排序、投标价格、中标价格)、公示时间等。具备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中标候选人公示数据的功能。

3.3、建设工程标准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功能得以发挥,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标准作为依据。因此,需要积极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并随时检查标准的执行效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挂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就会对这样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重新选择和编制自身的发展战略。就当前情况来看,工程标准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然为国内外建筑工程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行业内的工程标准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对比。同时对于工程的项目管理而言,信息系统能够把纷繁复杂的管理内容整理集中起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建立工程贸易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工程项目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等,同时,该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工程方案选择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省相互之间信息交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动态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收集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并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整理和反馈,并且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来确定工程的整体进度,这一过程称之为工程项目的动态全过程管理。顾名思义,在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的动态性,即要求根据项目相关因素的变动,及时记录分析和反馈。只有在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准确了解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对以往数据和新数据进行动态的提取分析才能实现类似经验性的总结,在工程管理中做到胸有成竹,防患于未然,从而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动态全过程管理,最终帮助施工建设单位实行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管理,达到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5、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

要利用管理软件对工程地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显示相关的特性关系,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极为重要,质量管理软件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效果更好,并且耗费的时间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进行技术控制时,模板、深基坑等有关计算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开发一些设计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利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单位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足够的认识。如果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不够合理,在将来建筑市场的竞争中,企业就很有肯能处于被动竞争位置。合理的认识及使用信息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实际施工中对人力和物力的使用,进而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建筑市场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沈琦.试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84.

[2]李瑞涵.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3.

[3]张国安.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