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第1篇

“吉安县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这是吉安县委、县政府向省市党委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吉安县是国家贫困县。按照脱贫摘帽工作要求,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77户48860人将减少到2133户491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4%下降到1.27%以下,贫困户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6个贫困村的水、电、路、通讯、文化等设施要得到明显改观,83个贫困村实现退出。

脱贫攻坚,历史使命。作为“四套班子”之一的政协吉安县委员会,牢记在吉安调研时“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要带好头,做示范”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巡视组关于“四套班子要形成合力”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高唱主旋律、共画同心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而勇于担当。政协主席郭钰山同志要求:“助力脱贫,人人有责,全县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不能缺位。”一年来,政协吉安县委员会积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深入调研,认真思考,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委员们通过提案、分组讨论,热议脱贫攻坚。委员提交提案 71 件,其中助推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的就有 26件。戴英和委员在《关于农业精准扶贫的建议》提案中建议要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彭其厚委员对扶贫攻坚帮扶工作提出的五项建议均被采纳。特别是2016年11月开始,政协组织了一次“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委员们深入最偏远的山区、贫困村实地考察,听取意见,提交了厚实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包括改进第一书记选派以及加强社会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建议和意见20余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李克坚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调研报告针对性强,措施具体。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重点围绕2017年扶贫工作如何以“巩固”、“示范”、“榜样”为目标,提出具体意见交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

――广泛动员,汇聚力量,吹响“大扶贫”集结号。脱贫攻坚,人民政协义不容辞,政协委员责无旁贷。县政协发出了《开展助推脱贫攻坚履职实践活动的倡议书》,动员全体委员在全县脱贫摘帽进入决战决胜最后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脱贫摘帽目标的顺利实现献计出力!一石激起千层浪。肖高龙委员利用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办油田镇江下村黑木耳现代产业种植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模式组建了黑木耳专业合作社,70户贫困户全部入股;陈朝明委员捐资30万用于登龙乡栋头村油发展茶产业;董仁权委员捐资10万元支助桐坪镇金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该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组织协调“百企帮百村”行动,促进了40余家非公企业和商会组织实施了产业帮扶、公益捐赠、就业用工,直接帮扶资金200多万元,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岗位千余个,落实“点亮乡村”公益项目覆盖86个贫困村……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县政协委员以产业发展、项目合作、援建设施、劳务扶贫、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各种方式,共筹集扶贫资金1200万元,受惠贫困户达5000余户。

――服罩行模身体力行,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班子领导分别挂点指导7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均取得了争取支持多、面貌变化大、群众满意度高的成效。郭钰山主席挂点横江镇大洲村,多次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走访慰问贫困户,核实相关资料,宣讲扶贫政策,倾听贫困户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出钱、出力、出物、出点子”。一年来,大洲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体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提振。同时,政协机关挂点扶贫梅塘镇河源村。在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密切配合,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7万元,扶持资金37万元,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通电通讯、义务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均为100%,发展了井冈蜜柚、养牛、光伏三大产业,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作者简介]

欧阳和德,吉安县政协常委、吉安县政协社发委主任。

第2篇

一条独公路、离街十公里、十个烂堰塘、百姓都叫苦”,这个有着53户184名贫困人口的边远村落——海山村,长期面临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致富难等诸多难题,是典型的贫困村。

承诺,立志脱贫。没有任何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大多农户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极度落后。面对这样的村情,我深知仅凭自己单打独斗带领群众脱贫奔康势必难以见效,必须充分发挥单位、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自身的作用,形成合力方能事半功倍。一是组织率先承诺。驻村第三天,我就与村社干部一起走社串户,与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话农时,到贫困群众房前屋后了解生产生活状况。挨户走访两个多月,将海山村46户贫困户基本情况了然于心,完成了8000余字的扶贫调研报告,并多次请示汇报,将自己的想法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工作队长交流,配合党组提出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7项25条帮扶目标,并协调主要负责在帮扶见面会上向全体村民庄严承诺,并明确表示海山村不“摘帽”绝不“撤兵”。二是干部职工主动承诺。发挥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帮助机关13名帮扶干部针对帮扶对象实际,与贫困群众协商后主动作出代为申请低保、协调助学资金、帮助发展种养殖和改善居住条件等97条具体帮扶措施,纷纷立下贫困户不脱贫绝不脱钩的豪言壮志。三是贫困群众自发承诺。和帮扶干部的承诺深深感染贫困群众,在村“两委”的教育引导下,贫困户感到绝不能“靠在墙脚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自发作出绝不等靠要、主动对接帮扶措施等脱贫承诺。不到一个月时间,“双向承诺”书签订率就达到100%,同时将承诺书张贴在村部公示栏,上传到网站,督促干部群众“挂图作战”“照方抓药”。

齐心践诺,合力攻坚。言必信,行必果,作出承诺就要千方百计兑现。一是列出清单,牵头抓总。通过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及贫困户充分交流、协商,并聘请农发局专业人员进行总体设计,反复修改了10余稿后出台了《精准脱贫规划》,明确了帮扶具体内容。根据脱贫规划,每年列出帮扶清单,每项帮扶目标明确1名班子成员牵头抓好落实。两年来帮助硬化村组道路12.8km,引进业主种植茶叶300亩,帮扶干部累计为贫困户提供鸡苗1200余只、鱼苗2000余尾、种子等价值2万余元。二是认领任务,践诺销号。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统领各方的作用,根据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的2015—2018年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将每月的帮扶措施、增收目标量化细化。13名帮扶干部坚持每月认领一次帮扶任务,每月走访一次贫困户,每月至少落实一项帮扶措施,每月进行一次销号管理。三是创新方式,助诺促诺。实施“脱贫攻坚合伙人”计划,将帮扶干部践诺和贫困户践诺“捆绑”,当贫困户遇到践诺困难时,第一时间无偿提供帮助支持。举办“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培训班”,分2个批次组织30多户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选派5户贫困户到川农大学习种养殖技术。

公开评诺,见贤思齐。有了承诺践诺,并一点一滴推进脱贫规划落实,并不足以让我轻松释然,我知道只有建立健全承诺践诺评诺的长效机制,最终得到群众认可,才是保障脱贫致富奔康的必由之路。一是定期双向互评。通过多方协调,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扶贫移民局领导主持,挂联单位负责人、乡镇班子成员、帮户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负责人和贫困群众参加的民主评诺会,“村两委”和挂联单位对践诺情况率先互评后,再由帮户干部和贫困群众双向互评。对承诺事项兑现不到位的,参会人员可即时质询,并要求现场给出践诺措施。二是结果全面公开。双向互评结束后,参会人员从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按“优秀、良好、一般、不达标”四个等次以无记名方式现场测评,并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和局机关网站对外公示,切实加大干部职工的帮扶压力和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三是纳入考评考核。组织践诺较好的贫困户成立恩阳区柳林镇海山专业合作社、柳林镇康农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并切实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协调镇党委将其纳入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对践诺不好的贫困户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使其“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对践诺情况较好的帮户干部,局党组在评先选优和推荐提拔时给予优先考虑;对践诺不达标的帮户干部,采取约谈、诫勉、通报等方式加大惩诫力度,使其自觉把帮扶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第3篇

2016年,XXX镇党委、政府为了快速有效推进畜禽养殖取缔和脱贫攻坚工作,更新工作理念,把脱贫产业发展同畜禽养殖取缔转产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到该地区有传统的食用菌、药用菌、中药材种植习惯和基础,明确提出“以转产促取缔、以产业带脱贫”的新理念,打造了畜禽养殖转产扶贫示范区,发展了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天麻、茯苓等药用菌,栝楼子、丹参等中药材产业。其中,栝楼子因投入少、适应性强、回报快、经济效益好等因素,再加上区域试种,带动全镇共发展300余亩,已成为XXX镇新兴产业。

一、栝楼子发展优势

栝楼子,葫芦科植物,别名瓜蒌仁、栝楼仁、瓜米,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全身是宝,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括楼实)、果皮(中药名括楼皮)、种子(中药名括楼仁),都是名贵中药,具有解热止渴、滑肠通便、镇咳祛痰、抗肿瘤、延缓衰老作用,并能治疗冠心病等;经传统配方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栝楼子”,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瓜子之王”,为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目前,栝楼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具有很大的医用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栝楼子以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种植面积最大。浙江长兴县种植栝楼子有近百年历史,浙江安吉县、庆元县,湖南桃江县,安徽岳西县,河南镇平县都有大规模种植。

该镇栝楼子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适应性强。栝楼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平原和山区的沙壤土、红壤土上都能生长,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可耐受—17摄氏度低温,但不耐干旱和涝洼积水。在滩圩和山地可连片种植,也可在房前屋后、路边荒地零星种植,还可在香菇棚四周、衰败果园套种,使大量农村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具有节本增收、加速土壤熟化、减少杂草生长等好处。二是技术要求不高。栝楼种植技术简单易学,劳动强度低,适用粗放型管理,三月育苗,四月种植,八月下旬收取青瓜,九月底收取瓜籽,十二月收取根,全年只需抓好浇水、施肥、除草、剪枝等关键环节,非常适合千家万户种植。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在家留守的中老年人、妇女及低收入农户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责任田进行种植,可达到人人可种植、户户能增收的效果。三是经济效益好。栝楼子为多年生植物,每亩投入4000元左右,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种植当年即可收获,第二年达到正常产量,能连续高产5年以上,青瓜亩产量可达4500斤以上,市价1-1.2元/斤,瓜籽第一年亩产量即可达250斤以上,自第二年起亩产量可达300斤以上,市价稳定在20-25元/斤,利润是种粮的2—3倍。同时,冬春季栝楼子地也可套种生长期短的叶菜类、青椒等蔬菜和油菜等经济作物,充分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若加上叶、根、茎、皮,开发瓜子、食用油、天花粉蛋白等产品,经济效益会更高。

二、栝楼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种苗。

2.种植时机把握。

3.不适合作为林下经济套种。

三、发展建议

1、适度发展。栝楼子作为新兴种植品种和产业引入我县,从技术人员到农户接触时间都较短,从引种到栽培技术经验较少,还处于探索摸索的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引导,适度发展,防止出现“井喷”现象,从而造成积压损失。同时,建议农业、科技等部门加大对栝楼子产业的技术研究,并提出符合该县生产实际的技术规程,同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推广到农户。

第4篇

2020年是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科学决策,提高履职水平,我对我县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业发展状况、农产品加工、销售与政策扶持情况

(一)我县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状况

脱贫攻坚以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立足本县实际,经过全县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两红”经济、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新格局。2018-2019年,全县粮食产量连续2年超过了1亿斤大关,其中2019年1.25亿斤,为历史最高。红枣年产量4000余万斤,海红年产量2000余万斤,肉类年产量4000余吨。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2019年销售收入完成6.3亿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以山西**食品有限公司、大河山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瑞义合作社、鑫土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杂粮食品产业集群,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吨小米;以**食品公司的沙棘饮品、红枣固体饮料,**公司的海红果饮品,**乡连翘有机茶为代表的果饮品(药茶)产业集群;以**公司的海红果酒、**公司的红枣养生酒、**公司的红枣醋为代表的酿品产业集群;以**乡连翘有机深加工厂的中药材饮片、中药材保健品的药业产业集群;以保润肉业及王家洼屠宰厂为代表的肉制品产业集群及**公司研发生产的功能食品生产集群。呈现出农产品加工的多样化,精细化,逐渐向产业链条纵深化发展的特点。

(二)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2018年以来,全县出台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共44项,涉及经营主体奖补、种植、养殖、大棚、土地流转、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光伏、“三品一标”等方面的补贴,内容多、涉及面广。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奖补300万元;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每个奖补50万元;订单收购本县小杂粮的主体,收购数量达10万斤者,奖补3万元,超出10万斤部分,每斤再加奖补0.1元;红枣订单收购实行阶梯补贴,每斤补贴0.2-0.35元;加入“山西小米”产业联盟的本县企业,奖补20万元;标准化肉联场,民营公助,奖补400万元;无公害认证,奖补3万元;绿色认证,奖补5万元;有机认证,奖补10万元;SC认证,奖补3万元;地标认证,奖补20万元;评为市知名商标,奖补3万元;评为省著名商标,奖补10万元;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奖补100万元。

(三)农场品销售情况

从2018年开始,全县实行订单收购红枣补贴政策,由**公司、吉旺枣业等8家企业收购红枣227万斤,涉及贫困户697户、非贫困户52户。2019年又实行了订单收购谷子、红枣等农产品补贴政策。今年,正在组织20家企业分区域、分作物种类、定任务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涉及农产品类别有红枣、山楂、谷子、杂粮、海红、海棠、秸秆、畜禽粪便、玉米、饲草、荞麦、高粱、麸皮、酒糟等14种,订单任务有海红果850吨、红枣6250吨、谷子4000吨、杂粮565吨、其它1860吨,力求充分发挥企业带贫益贫效应,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此外,电商销售也是农副产品销售的一大渠道,全县建有一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位于西城区移民楼门面房),乡镇级电商服务覆盖率100%,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87%。2019年全县电商总交易8741.99万元。(包括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77.51万、服务型网络零售额771.5319万元、其他253.9581万元)、网购6838.99万元。电商交易实现减支增收,惠及5000余贫困户,涉及15000多人。期间涌现出一批电商(微商)达人,比如保德县杨家湾镇石洼村第一书记刘晓辉,通过网络帮助农民销售红枣(醉枣)7万斤,为村民增收8万余元;余铁村第一书记王森浩通过微信销售小米22000余斤,销售额超过15万元,帮助35户农户增收近9万余元。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一)我县立地条件差,长期靠天吃饭。今年春季先是开花期遇上霜冻,导致水果将近绝收,接着春夏季长期干旱无雨,谷子无法播种,刚有起色的有机旱作农业遭受沉重打击。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小、散、弱、低”特征,导致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龙头企业影响力、带动力有待加强。

(三)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受企业经营规模小的限制,难以兼顾。

(四)经营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五)仓储设施不健全,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六)农产品基地建设未形成规模,产业化体系难以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拓宽财政补贴险种,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强种养殖技能下乡、技能培训。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让农民多环节受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企业的金融融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农业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大企业投入;增强农户增收信心,继续大力发展谷子、马铃薯等有机旱作农业,两红产业、养殖产业。

(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贫特惠政策、行业部门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六)加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建立由工信局牵头,涉农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物流企业参与的联盟机制;构建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确保农民既种得好又销得好、能赚钱。

(七)建议各小杂粮加工企业加大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发糜、黍等产品的市场,解决今年旱情后老百姓大量补种糜黍带来的销售难题。

第5篇

党工委、管委会:

一、基本情况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小坝镇占地面积40.8平方公里,辖9个村(社区)、10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 2.8 万余人。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小坝镇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抓责任落实 把好“方向标”

一是根据《金海湖新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实施方案》,落实好“三个一元”“十户(护)联动” “暗访推动和挂牌督办”等相关工作的要求,小坝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小坝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整脏治乱分管领导与五城同创各创建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和村(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全面压实责任。镇职能部门、村(社区)以及“十大员”、垃圾清运外包公司等各自明确责任,分段分片包保环境卫生,建立整治保洁信息台账。明确村委跟踪监督,镇督查问责。

(二)抓目标落实 点亮“探照灯”

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小坝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  公里,硬化乡村公路  公里、人行便道  公里,为9个村安装路灯  盏。二是采取外包和内聘的方式,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充分发挥好“十大员”的作用。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十大员”386名,各村民组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  余万元,采购洒水车  辆、垃圾转运清运车  辆,安装果皮箱  个、垃圾箱134个,修建垃圾池  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三)抓督查落实 舞动“指挥棒”

按照每月三督查、一上报的方式,小坝镇每月对各村(社区)进行三次督查(明查暗访),督查时间分别是每月上旬、中旬和下旬。督查力度依次递增。第一次督查后采用和村(社区)口头交流督查存在问题整治的方式;第二次督查后采用下达书面提示整改通知方式;第三次督查后结合督查情况向党政联席会提交研究,下发督办、限期整改通知,并于当月月底进行复查,对整改不力的或未整改落实的将上报新区五创办并在镇内通报批评。

(四)抓清运落实 用好“传家宝”

小坝镇通过“户打扫、村收集、镇清运”的模式,对农村和集镇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户打扫 各村民组包组负责人和村民组长利用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集中宣传,调动群众积极性,力争每一户、每一人都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良好局面。

村收集 将垃圾收集工作明确由村包组负责人和村民组长负责,各村民生监督委员会将垃圾集中收集工作作为民生监督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垃圾收集以组为主的长效机制。目前,小坝镇每天大约产生垃圾15吨,做到对每个垃圾箱日产日清。

镇清运 一是小坝镇通过公开招标,将全镇垃圾清运承包给公司,对全镇范围内收集的垃圾,统一集中清运,每年清运费用约40.4万元。公司清运情况直接由镇党委、政府考核,视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奖惩。二是组建环境卫生和垃圾收集劝导队,每月拿出3000元工作经费,对小坝人口比较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的小坝集镇、居二路街道进行劝导整治管理。由各村(社区)有较高威望、公益心强的老同志组建收集劝导队,每天定期巡逻和劝导,通过较长时间的工作,逐步纠正了乱堆乱放的行为。

三、存在问题

小坝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滞后。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二)群众意识薄弱。多数村(社区)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缺乏主体意识,存在被动参与现象,导致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彻底,整体环境卫生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缺乏长效机制。乡镇主要街道车辆乱停、广告残标、野广告、建筑材料乱堆等现象得不到彻底根治。小坝镇各村(社区)不同程度存在投入、奖惩、督查、保障等机制不完善,普遍存在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大局意识不够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存在突击式处理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点带面,加速“增量崛起”。 以小坝镇环境卫生治理的做法为示范,各镇(乡、街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6篇

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营、效益、市场和规范管理情况,进一步分析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经验,为县委、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县政协组织调研组于4月10日-20日分别到农牧局及水东、居仁、厍东关、左鸠戛、中岭等乡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纳雍县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通过大力宣传、强化指导、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绿色通道”、举办农民合作社培训等方式,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总体发展数量快速增长,但运行不规范,质量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截至2018年5月,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户,登记成员11万余人,成员出资总额逾22亿。其中2018年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0户,注册资金22730.1万元。经营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技术服务、供应农用物资、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涵盖种植、养殖、林业、渔业、服务业。

目前通过农业部等部门认定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其中2家检测不合格,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5家。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引导,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特别在茶叶、蔬菜、中药材、经果林、畜牧业产业建设方面作用日益明显。如左鸠戛乡珍稀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作原料,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经营冬荪制种,年产菌棒500万棒,售价1万元/吨以上,安排就业人员10余人;居仁众益绿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规模达到1000余头,通过向贫困户无偿提供仔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防疫指导,达到出栏标准时按市场价回收,也可自行销售,连续发放3年,带动26户贫困户靠养猪脱贫。

二、纳雍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社目的不明确。部分合作社违背宗旨办社,有的为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获取国家项目资金或征地等方面的便利;有的为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有的为了完成上级政府或业务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

2.设立登记不规范。部分合作社有证无牌,有生产、无办公场地;章程不规范;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投资不到位。

3.运作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无保障,不按章办事;财务管理不规范,未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管理。

4.合作层次低。除贫困村村社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其他合作社入社成员少,覆盖农户比例不高,规模小,形同家庭农场;合作层次低,含金量不高,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原材料生产、销售上,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商品附加值低。

5.经济实力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政策性项目、资金、信贷支持不到位。合作社总体实力不强,“空壳社”占比大,做大做强难。

6.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风险大。由于农业风险较大,农业商业险种少,农民合作社实力不强、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合作社内部未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合作社自身无法抵御,农民利益受损。

7.多数合作社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引领,生产技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差。

8.贫困村建立的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入股贫困户利益机制不明,合作社经营效益低,贫困农户看不到分红希望。

三、推进纳雍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建立强有力的指导队伍,加强对合作社管理和指导

呼吁恢复乡镇农经机构设置,加强县、乡农经体系建设,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涵盖技术指导、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农业法律法规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强化合作社注册登记审查,对出资额的真实性、农户参与率、基地、办公场地等进行初步审查;帮助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提供相关信息,加强经营指导;帮助建立和规范财务管理;实施合作社运营监管。实施合作社运营年审制度,对不按法律法规规定运营的、有名无实的合作社按修订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予以吊销,提升合作社总体规范程度和运营能力。

2.强化能人作用,提高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率

有没有一个能人作为合作社领头人,是注定合作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村社一体合作社,选准领办人尤为重要。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能人、基层干部、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和创办农民合作社,发挥能人效应,提高合作社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大合作社宣传,使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合作社的作用、性质,自觉地参与和加入合作社,提高农民的参与率。

3.以健全制度为目标,以实施制度为手段,加强管理,规范运行

农民合作社的良好运行,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把规范内部运营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合作社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组织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自我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依法组建、股权明晰、民主管理、规范运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使合作社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逐步建立科学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规范,统一标准,规范经营。

4.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

围绕地方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辐射面积广的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通过签订单,拓基地,创品牌,充分和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落实兑现

加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投入,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社员培训等服务工作;税务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合作社在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农业部门重点支持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化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农业开发项目、科技项目和资金也要向合作社倾斜,通过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6.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安排必要资金,认真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借鉴外地经验,提高其素质,加快合作社发展步伐;积极向社会招纳人才,把那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贤能之士聘请到合作社进行指导和管理,逐步提高合作社人员的整体素质。

7.加强税收、信贷支持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合作社贷款难、资金周转不灵的实际困难。一是认真抓好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和兑现。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和担保,使各类金融单位通过提供无息、低息、长期等优惠贷款,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支持。

8.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化解机制

一是建立地方性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结合商业保险,实行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二是引导建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由农民、合作社自愿出资形成的非盈利性合作保险组织,政府给予经济扶持。三是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制度,分散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四是由农民合作社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用于弥补经营上的亏损,以保护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9.抓好典型示范,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培育和推广一批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好的农民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加强宣传和推广,辐射带动一批覆盖面广、农户参与率高、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