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数学数学辅导

高考数学数学辅导

时间:2023-09-18 17:3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数学数学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数学数学辅导

第1篇

[关键词]成绩分析 教学管理 仁爱学院

自2009年至2011年,全国高考考生数连年下降,2009年全国高考考生共计1020万人,2011年全国高考考生数已降至933万人。全国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由于其不断的发展和被社会、考生的认可,自2006至2011年,招生人数稳步增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以往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本文从2010级理工类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和入学后高等数学课程成绩入手,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管理角度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主要是以数据分析作为基础,阐述理工类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状况。数据分析过程主要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通过相关系数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以此分析高考成绩与入学后成绩的关系。

相关系数是用一个指标来表明现象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相关系数的值恒介于-1与+1之间。相关系数越高时,表示两变量的关联程度越高;值越低时,表示两变量的关联程度越低。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状况分析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满怀自己对于未来的远大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环境的变化、管理的放松,一些学生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而有些学生则逐渐松散,不思学业,成绩下滑。其中也包括很多原本高考成绩较高、入学名次靠前的学生。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学生入学成绩对于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加合理的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重点调查了2010级理工类1548名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和入学后高等数学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能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总结归纳出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

(一)典型案例分析

2010级理工类学生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高考数学成绩优异,而进入大学后高等数学成绩急剧下降;另一种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而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高等数学成绩进步明显,成绩优异。如表2-1所示。

从表2-1可以看出,在退步明显的学生名单中,最为明显的是学号为6010207435的学生,高考数学在满分为150分的基础上,成绩达到124分,可见这名学生学习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进入大学后,第一年两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考试平均成绩只有47.5分。相反,在进步明显的学生名单中,进步幅度最大的是学号为6010208063的学生,高考数学仅44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高等数学成绩达到了93.5分,进步显著。

尽管这些名单仅是典型的实例,但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2010级理工类学生在高考数学成绩和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联系,以及针对高等数学成绩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二)高考数学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基本情况统计

通过对2010级理工类1548名学生成绩进行描述统计,得到两组数据的基本情况,如表2-2所示。

标准差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上的测量。标准差值大,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标准差值小,代表这些数值较接均值。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通过表2-2中,标准差和方差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高考数学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在成绩的波动情况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高考数学成绩波动较小,数值相对集中,高数成绩波动性较大,不太集中。由此可以分析,学生在入学后,高等数学学习成绩差别比较大,数值较分散。

(三)高考数学成绩与高数成绩相关性分析

高考成绩的高低对大学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多大?相关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不能仅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就能一览而论,应当通过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结论。表2-3,显示的是高考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的一组对比数据。

由表2-3可以看出,高考数学成绩各分数段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平均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仅相差17分,而且高考数学成绩12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与高考成绩60分的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成绩差别也不明显。

运用相关系数的功能,对高考成绩、大学期间第一学年两个学期高等数学课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4所示。

相关系数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数值越小,相关性越小。由表2-4分析数据可得,高考数学成绩与高等数学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相关系数在0.1-0.3区间内,相关性不大,对其影响不大。平时成绩反应的是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因素的综合成绩。通过表2-4可以明显的看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较大,平时成绩影响着期末成绩。其中,高等数学1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03482761,高等数学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706717331,可见,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对于期末考试成绩影响很大。

(四)不同专业高考数学成绩与高等数学成绩排名统计

由表2-5可以看出,各专业高考成绩和高等数学成绩排名存在明显的变动,其中进步幅度最大的是自动化专业,进步13名;退步幅度最大的是土木工程专业,退步8名。

在各专业中,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在天津地区都是按照本科二批次招生,成绩应当普遍相对较高,但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入学后,高等数学成绩排名退步较多。可见,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关系并不密切,而且不同专业,管理程度不同,成绩水平也有明显区别。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

通过对2010级理工类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和高等数学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高考成绩反应了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却不能完全反应和预测学生未来学习的状况。进入大学,学习环境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大学不再像高中一样,有老师的随时督促,也没有家长在身边随时提醒,大学学习完全依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尽管基础稍差,但是进入大学后,如果可以始终以学业为主要任务,严格自律,那么大学期间也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然而,目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10级理工类学生中,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很好,但进入大学后,放松自我管理,成绩下滑严重,最终导致降级、试读等学籍处理。这部分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足见问题之严重性,因此急需尽快总结问题,并采取措施和手段,及时解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第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大多较为优越,有些学生到独立学院读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学历证书,仁爱学院也不例外。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并没有抱着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来读书。还有很多学生也在平时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上反映出,家长已经为自己铺好未来就业之路,也许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一致,因此,学生就没有动力认真钻研本专业的学习了,更不会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

还有一部分学生,高中期间学习压力大,进入大学校园,被周围宽松的环境所影响,同时又远离家长的督促和管理,自我放松,更多的参加社团和社会活动,而对于学生的重点--学习则并不关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管理力度不足

通过本文第二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中,表2-5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明显,其中,除了学生基础这个因素外,管理水平和强度对于学生的成绩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于学生的管理,一方面是辅导员老师,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负责学生的学风建设、生活管理,有些专业的辅导员老师,经常到班里检查学生的到课出勤情况,督促学生学习,或者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分析原因,激励学生,管理较为严格,学生的成绩基本比较稳定,有的专业学生成绩还有明显的进步;相反,还有一些辅导员老师,平时很少到班上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任课教师反映基本上没有见过辅导员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较为松散。

从任课教师角度,教师的工作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当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从课堂上加以引导。在这方面,数学教学部的老师认真负责、教书育人的作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扬。数学教学部的老师,除了课上讲授知识外,每位老师还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对成绩稍差的学生,强制性要求其进行答疑和辅导,督促着学生学习。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教学部的老师也是十分敬仰和感激的。对比而言,大多数专业课任课教师,由于老师时间紧张,一般都是讲完课就走,很少有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些老师上课时,很少维持课堂秩序,学生上课说话,开小差,也不进行制止和管理,学生课堂秩序混乱,又怎么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可见,管理的力度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还是一个“硬道理”,一定要始终坚持和贯彻。

第三、教学方式无法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考试为主要的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和手段,考试成绩为主要导向。这种单一的测试方式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督促学生平时掌握知识是不利的。这种教学管理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最后的期末考试,平时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并不在意。只要期末考试通过了,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管理方式,不仅没有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也导致了期末考试作弊违纪现象频出的负面影响。

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方法和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任课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理论内容稍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水平,这样就导致前面的知识听不懂,后面的知识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从教学管理角度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介绍

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中专业的选择,更多的是受到家人的影响,由家长定夺。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不了解,如果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不喜欢,又怎么会真正用心的学习专业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应当从学生工作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从思想上,让学生了解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不一定是学习精深的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管理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在所学的课程对于后续知识掌握的作用。新生入学时,加强专业介绍,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专业是何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对于即将开始的四年大学生活有所规划。

(二)加大学生管理力度

加大对于学生的管理,不仅依靠辅导员老师的管理,也要更好的利用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辅导员老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将工作重心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上,不单纯只是每天上课点名,应当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专业的学风动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提供指引和帮助。

从任课教师角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这块教书育人的阵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课程的讲授,教师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任课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十分强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往往要比辅导员、家长的教育受用的多。

(三)改善现有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前提,一切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都要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依据。仁爱学院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就是既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仁爱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和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创新性,内容丰富,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培养学生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虚席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任课教师也应当加强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的设计,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但也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设备,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也要更加精细和完善,突出重点、难点,不能华而不实。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备课,根据仁爱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不能机械性的照搬,而应当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还应当适当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测验、作业、考勤等成绩所占比例,注重教学过程,适当轻化期末考试 “一锤子买卖”似的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平时知识的积累过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改善现有的学生学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俐.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8):82-83

[2]张来.普通学校管理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第2篇

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 这里,被广大网友戏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机器”“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到此复读的学生平均提升分数近100分,原来只够上专科的也能跃升一本;这里,老师严厉,校长负责,学生拼命,被在校生称为“通往天堂的地狱”,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所大别山脚下小镇上的中学,它的下一站是北大、科大、复旦、南京大学……

一、相信你的数学老师,一本辅导书做到底

一个小孩拼尽全力地搬一块大石头,却始终未能搬起。他的父亲告诉他,他并未“拼尽全力”,因为他自始至终没有向旁边的父亲寻求帮助。是的,全力以赴的青春,并不是独活的青春,我们需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我们的数学老师,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备考方面的独到经验,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跟着老师走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其实这种寻求并非让他人替代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将自己的力量行之有效的付出。

策略:上课之前,预先了解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把自己不会的题、做错的题看一遍,这样上课就有了目标,遇到不会的就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老师讲其他你确定会的部分时,干什么呢?做辅导书!很多同学高三一年下来一本辅导书都没有做完,而笔者利用这样的时间就做完了两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除了做辅导书,还可以看错题本和课本,效率就是这么产生的。

切记: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更不能自己另搞一套,前辈们的血泪经验要懂得借鉴,相信你的数学老师这是提高课堂效率、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对于辅导书,几乎每所学校都会统一订购,个人最多再买一本已经足够用了,因为平时还有大大小小的考试、练习,数学题基本是做不完的。对于辅导书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成绩好的可以选择稍难点的作为拔高能力之用,成绩差点的应选择更侧重基础、讲解更细致的辅导书,因为高考数学80%都是基础题,这些分能拿到就能保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辅导书使用原则:以学校的为主,确保把每道题都做完。因为这本书你的数学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然后再为你们讲解,认真听讲就会省去你很多的时间,提高备考效率。建议把学校发的辅导书一题不落地做完,自己买的辅导书中做过的或类似的题就跳过,尽可能地让自己接触每一种题型。将重点和不会的题标记下,在二轮复习查缺补漏的时候你会省很多事。

二、记熟小结论,常看错题和课本

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要抛开课本盲目做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高考命题人出题的根本,课本上的每道题都有它的意图和思想,自己尝试去研究、发散和推导,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此外,熟记一些二级结论和课本中的一些结论性例题,为高考节省时间也是提高成绩的一种手段。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

教材原题:(必修2 P24 例1)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如图),求它的表面积。(S=)

这道题很容易出变式题,比如求体积、外接球和内切球半径等,我们自己可以算出来然后记住。(体积V= , 外接球半径R=,内切球半径

r=,同学们不妨自己推导一下)

类似的还有必修4 P109例1 的结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即AC2+DB2=2(AB2+AD2)。例2的结论: 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DC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则AR=RT=TC。等等。

类似上述的结论需要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认真思考并加以总结,把它们记到笔记上,时间长了,遇到相关题目就能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错题本一直为很多状元所推崇,看以前做错的题,其实也是一个总结反思的过程。笔者从初中起就一直在用这个方法,高考中数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那几本错题本功不可没。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我常常是将试卷上的错题用小刀裁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在笔记本上,这样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还可以动手做事放松一下大脑,而且笔记看起来也很整齐美观,秀一下,还不错吧?

三、不打疲劳战,高效率是好成绩的保证

高三的升学压力的确很大,由于学习的时间很紧张,于是经常出现某某同学学习到凌晨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牛人我只能是景仰。

对于笔者这样12点以后大脑就“当机”的人来说,高三复习时只能是劳逸结合。每天晚上学校下晚自习后,就去操场跑步,每次都是跑到大汗淋漓为止,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缓解了压力。另外,笔者平时喜欢听一些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特别推荐莫扎特的音乐,据说计算机生成的脑活动图像显示出与书面莫扎特音乐总谱惊人的相似,当听完一首莫扎特的曲子后,大脑会产生“莫扎特效应”即大脑的活力会增强,思维更加敏捷。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四、研究高考题和动向,前后知识多联系

在复习的后期,对高考题的研究和高考动向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各省的高考题似乎都有一个模式,选择题会有复数、集合,大题依次会考查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学期望等等,每年也会出现一些新题型,这些新题往往都是大学数学材料的下放,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离散数学、近世代数等相关概念在各地的高考中均有所体现。这些题目不会很难,主要还是考查大家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平时在这方面要注意加强训练。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一定要认真看《考试说明》,特别要注意哪些内容变化了,这些变化的内容基本都会在高考中出现,当你了解高考要考什么的时候,还会惧怕高考吗?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数学情感;分层次教学;赏识教育

近年来学生参加高职高考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职高学生的数学整体状况比较复杂,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信心不足,高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逃避实习心态等问题,如何快速有效的应对高职高考,以下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谈谈几点看法。

1 注重数学情感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的同学提到数学如临大敌,表示数学枯燥,学不会以致不想学,因此我第一节课就讲了自己对数学的看法,及给同学们分析了高考形式。数学使人睿智,例如会对数字敏感,走过超市会记住所有商品的标价,人体随身携带着测量工具,看问题更加长远,做事情有条理等。我还让大家回忆怎样结识一个朋友的,数学也像大家的朋友,先有第一印象,再深入了解,如果还没见就排斥,怎能成为朋友。当然既然参加了高考班,即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高职高考不仅仅考核分数,更是快速学习能力的集训,如何短时间内取得最好效果,依赖个人综合能力的发挥。接下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下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和感受,分享好的经验,分析失败的例子。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把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变成了一堂数学的主题班会课。当然,在以后也经常渗透和强化数学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有了前面的铺垫,同学们在情感上逐渐认可了数学,提高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 科学计划,阶段学习;强化练习,注重落实

我校学生一年级开设数学课,学习一至四章,其余五至九章要在高三一年学完并复习备考。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我分三阶段来完成教学,即新知识学习,复习巩固和综合训练。

新知识学习阶段为开学九月至来年二月,内容为五至九章,每章学习前先让同学统计历年真题比重,引起重视。授课中,紧扣历年考点,强调定义理解,然后练习巩固,稳扎稳打,两周内大家接受了该模式,师生磨合好。课堂上注意及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个人功德圆满的价值观”,引出圆的定义及性质;概率中投掷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情况,爱情公寓4中“硬币侧立”情况除外,大家都会“心照不宣的大笑”。该阶段大部分同学喜欢上数学,并掌握好基础知识。

复习巩固阶段为二至四月,内容为一至九章知识点及习题,该阶段主要采用分层次教学[1-2]。经过前面学习,少数尖子学生超范围超进度学习,大部分按课堂进度,少数同学理解慢、作业慢、跟不上进度。因此课堂鼓励有余力同学加快进度,提高难度,并帮助其他同学;课外组织各班少数跟不上同学组成一个临时班级,由数学教师轮流辅导,并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例如抄写例题,研究练习真题题型等。

综合训练为查漏补缺、全面提高阶段,也是对高考的一个真实模拟,要求同学们每次都当成高考来对待,同时注意训练应试技巧。例如选填题不空白,大题争取步骤分、遇到难题绕过继续做,尽量避免马虎失分等。

当然,教学中还要注意一些小技巧,例如坚持绝不拖堂原则,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成效。赏识教育[3]落到实处,时时用,处处用。经常并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进步。

3 加强课后辅导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测验的实效性。

辅导练习是穿插在阶段学习中的,效果比较好的几点是:

1) 作业除了知识点整理外不固定内容,例如周末任选十道题,这样同学们在做题前必有筛选,无形中就了解了自己擅长的和薄弱的知识点,方便今后的查漏补缺。

2) 新知识学习阶段每周三下午的数学自习,进行选填题限时测试,四十分钟限时完成1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十次训练后效果明显。

3) 课下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讲解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班上建立了较好的学习模式,基础知识很少请教老师。

4 加强考前心态培养,重视考后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每月都组织一次考试,每次月考后,对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及试卷进行了分析,有的基础知识扎实,有的考试灵活,有的擅长考前突击,鼓励大家要保持自己优势,弥补不足,避免马虎失分等,考试不留遗憾。

总之,作为一名高职高考数学教师,学无止境,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争取早日做一名创新型教学教师[4],在学识和情感上都获得学生认可,帮助其有效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 贾耀辉.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科学时代,2009(1).

[2] 林影.职高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尝试与成果.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

第4篇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考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而且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争取本学年我校高三数学教学上新台阶。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二轮(第二学期)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因为是复习阶段而“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欲速则不达。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几个矛盾:一是讲和练的统一;二是量和内容的整合;三是自我探究和他人帮助的协调。每天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限时小剂量的过关练习,帮助差生争取基本分,学生可以解决,鼓励他自己完成,克服机械模仿带来的负迁移,同时增强信心。注意用分层教学来落实全体性与差异性。不能一个水平,一个内容,一个进度对待所有学生,既要求保底,又要大胆放飞。能达到什么水平就练什么水平的试题,保持这个水平是首要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大胆向前冲。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因为进入复习阶段,这些学生会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放弃念头,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良药。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3+x”考试中数学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

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各位数学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第6篇

一、研究《考试说明》与高考信息

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再做到面面俱到。要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吃透精神实质,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课外辅导书中出现的旧教材的内容可以不予研究。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捕捉高考信息,尤其要注意教科书中新增内容的考查形式和频率,它们能够体现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这样复习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优化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想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当然回归课本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像第一轮复习那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纲悟本,对照课本进行回忆和梳理知识。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所以要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挖掘推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加强各知识模块的综合。尤其注意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如,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向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在方法专题复习中,以这些重点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为载体,渗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系统学习。

三、规范训练,提高速度与准确率

高考复习中学生需要大量练习,为了赶时间,他们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规范。因此,学生要以教师的解题过程为样本,或对照历年高考标准答案,严格要求自己,或通过对试题的评分标准进行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

计算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第二轮复习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能力,每次练习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

以上是对二轮复习提出了总体要求,学生具体又该如何做呢?

1.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不但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更是训练书写规范,表述准确的过程。

2.查漏补缺,以“错”纠错,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有侧重的看一下。查漏补缺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逐渐实现保强攻弱的目标。

3.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4.保证常规题型的坚持训练,做到百无一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拓展高考中难点的训练。

5.注重题后反思总结,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你距离成功越近,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6.重视每次模拟考试的临考前状态的调整及考后心理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第7篇

一、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就应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这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所谓数学双基决胜高考数学,这就要求复习时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储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复习;考试

一、研究《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明确复习的指导思想。

这是个首要问题,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和“怎样考”,这样就能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才有针对性,才有成效。

针对《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在复习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指出要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出题。

(二)明确指出在知识考查同时要考数学思想方法。

(三)对能力结构进行了调整. 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四)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同一题目要区分开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切实抓好“三基”,牢固打好数学基础

数学的“三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尤为重要。 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有取得好成绩的可能。因此复习时,思想上重视,强调通性、通法的训练。 我的体会是:用好课本

在平时教学中要用好课本,就是到了复习阶段,也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更新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型作用. 基本训练也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要素材,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在没有扎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之前就去攻难题、搞综合提高,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即使在复习的后阶段,进行解较难题目的训练时,也要不断联系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充分体会基础数学的通用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 事实上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因此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用好课本。

(一)精选例题、习题

要求选择的题目典型有代表性,体现通性、通法,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化

这一点对普通班的学生十分重要,因为对"三基"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因此,每练一题就应是一次学习和巩固,一看到这类问题马上就是能想到涉及这类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及解决它的常用方法。 使之养成习惯,达到熟练化。

(三)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四)对"三基"的复习不止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重要的是要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的过程。

(五)坚持每天批改作业,坚持阶段性测试,并注意纠错的功能

(六)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笔者认为这很重要,是出现高手和大面积丰收的保障,我的做法是,例题、习题一般有必做和选做之分,尤其对较差的学生不鼓励做选做题,强调在系统复习阶段抓好基础,并在作业、辅导等环节上给予帮助。而对尖子学生要求必做,而且进行专题辅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不断提高数学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适应现在考题的发展要求

(一)加强广泛学习、研究,加强教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二)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施行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道题之中,有意识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选择一些开放性试题供学生探索,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四、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的学习质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一)容量要科学,容量要大但不过多,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重点和学生疑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

(二)内容要科学。对知识把握要准,选题要典型,重点要突出,狠抓"三基",体现通性通法。

(三) 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及能力的逐步提高。

五、抓住每个阶段的重点,搞好每个阶段的复习

高三复习我们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时间从9月到第二年的3月底。 其重点是全面复习,侧重基础,抓好"三基"是核心,体现通性通法, 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二)第二阶段为重点复习,时间为4月份。以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重点。选择题目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及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

2、强调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运动与变换的思想方法等渗透在复习过程中;

3、强调思维训练,体现多点一想,少一点算或不急于算。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中国分类号:G633.6

课堂提问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由于笔者在所任教的职业高中主要负责高考班学生的数学辅导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探究职业高中高考复习班数学课堂的提问设计原则,旨在帮助职业高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提问是每一个学科教学的必经环节,它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案例

本文中的数学课堂提问案例主要选自在学生高考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习题,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复习状况总结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

(1)设 ,写出总施工费用 关于 的表达式;

(2)请问,如何铺设才能使总施工费用控制到最低?(选题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方法:渗透化归思想,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巩固

2.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自然的科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其科学性,无论是提问的内容,还是对提问的表述方式,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对数学名词的概念以及定理进行解释时,教师应当使用数学术语。例如,上面提到的函数 ,应当说“函数 的值域”,而不应当说“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学习中,尤其是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应恰当到位。此外,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应使其提问的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教学或复习的阶段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本课即将讲解的题目数量、涉及的知识范围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准确判断,估计出课堂提问的数量及深度,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意图和效用,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化。例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提问方式:“回顾之前的学习,请问基本不等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它主要用于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是依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也便于学生进一步回顾定律,思考其应用范围。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指的是所提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原则,对问题的安排应恰当。针对高考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提问,教师应清楚其提问不应像讲解新知识那样简单,而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复习个过程中自己先回顾旧知识,进而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会对其不屑一顾,从而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导致学生放弃思考,影响后期学生自主思考的培养。

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中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目标、学生能力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10篇

在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外,还得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我个人认为高三文科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对高三的文科数学教学,以及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发现,文科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把一些偏、难、怪的内容减少一些.特别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对高考试题要精心研究,对于各个省份的试题,从考试的知识点,考查思想方法上加以体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关键是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难度不等的各种试题,形成题库使学生有备而战,使得考场上的时间更多一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不骄不躁,实践发现,这种因素且不可忽视。通过高三教学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具体题型命中率可得一部分的分数,随着经验的增长和教师的参与的多少,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有: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导数。这些都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中都有涉及。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如向量和导数已经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可以用导数解决也可以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高考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是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先把《新课程标准》精读一遍,平时通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努力多听本组老师的课,这样最有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

六、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第11篇

【关键词】不等式;交汇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在量上的区别,所以说不等式是数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数量大小关系的必备知识,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综合分析来看,大致分为四类:解不等式问题,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以及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不等式的应用问题。这些试题不仅考察了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有效地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粗略地谈谈不等式的交汇问题的几种类型。

一、不等式与集合交汇

例:设常数a∈R,集合A={x|(x-1)(x-a)≥0}B={x|x≥a-1}若A∪B=R ,则a的取值范围是 (2013上海高考)

解:当a>1时A=(-∞,1]∪[a,+∞) ,B=[a-1,+∞)

若A∪B=R ,则a-1≤1

1

当a=1时A=R 此时A∪B=R

当a

若A∪B=R,则a-1≤a ,显然成立

a

综上所述 a的取值范围是(-∞,2]

二、不等式与简易逻辑交汇

例:设x∈R,则“”是“2x2+x-1>0”的 条件(2012天津高考)

解:不等式2x2+x-1>0的解是或x

所以是“2x2+x-1>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不等式与函数交汇

例: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4x,则不等式f(x)>x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 .

解:做出f(x)=x2-4x (x>0)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于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利用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做出x

不等式f(x)>x,表示函数y=f(x)的图像在y=x的上方,

观察图像易得:解集为(-5,0) ∪(5,∞).

四、不等式与方程交汇

例:设m,k为整数,方程mx2-kx+2=0在区间(0,1)内有两个不同的根,则

m+k的最小值为 (2011重庆高考)

解:设f(x)=mx2-kx+2=0,则方程mx2-kx+2=0在区间(0,1)内有两个不同的根等价于,因为f(0)=2,所以f(1)=m-k+2>0,故抛物线开口向上,于是m>0,00,故k至少为5,又,所以m至少为3,又由m>k-2=5-2,所以m至少为4,……依次类推,发现当m=6,k=7时,m,k首次满足所有条件,故m+k的最小值为13

五、不等式与向量交汇

例:若平面向量 满足 ,

则 的最小值是

解:由向量的数量积知

故 (当且仅当 =π时等号成立)

由得

(当且仅当 =π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是

六、不等式与立体几何交汇

例:如图1,∠ACB=45°,BC=3,过动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BC上且异于点B,连接AB,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如图2所示).

当BD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解:在如图1所示的ABC中,设BD=x(0

由ADBC,∠ACB=45°知,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CD=3-x.

由折起前ADBC知,折起后(如图2),ADDC,ADBD,且BD∩DC=D,

所以AD平面BCD.又∠BDC=90°,所以.

于是

当且仅当2x=3-x,即x=1时,等号成立,

故当x=1,即BD=1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以上是笔者对于不等式在高考中的交汇类型做的简单归纳,在不等式的学习中,不仅要注意不等式这一章纵向的联系,更应重视不等式与其他章节的横向联系,加强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训练,要强化不等式的应用,高考中各方面都有可能涉及不等式的知识,以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学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三 数学复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30-01

一 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回归课本教材,巩固主干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若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而是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采取了学案式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分析近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我们将课本知识内容(即高考所涉及的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划分为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学计算等板块,将每个板块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梳理与配套习题训练两部分。将板块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形式、问题思考题形式、简答题形式、图标形式、知识拓展形式等,合理地安排在课堂上完成或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参照课本进行阅读,然后完成复习学案的相关习题,这样做有两层意义:(1)让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学会运用课本解决相关知识的问题,帮助学生会读书、读活书、活读书。(2)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检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检查落实情况。

二 钻研《考试大纲》,熟悉高考题型,把好方向

高考题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因此,高三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指导,把握复习方向,确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对照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真题,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试题都体现出几个共性特点:(1)考查全面,注重基础。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作为考查的首要内容,这一命题原则在2012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教师对《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点进行全面的复习,不要遗漏。(2)注重考查运算、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如理科第20题,对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两次翻折后,要解决第二问。再如文科第15题、理科第15、16题,以及第21、22题,需要灵活熟练地运用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能力,需要理性思维的抽象力及对数学本质理解的深刻性,数学工具运用的熟练性。

三 精选考题,分层教学,分层训练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习备考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入题海中潜心研究,研究考试大纲,抓高考特点。我们以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为题目来源,按题型、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精选、重组,建立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题库,在复习的每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由于我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易程度的训练题。

四 再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在临近高考时,学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做了大量的相应的练习,认为已无内容可复习而不知所措,很难维持复习初期阶段高效的学习状态而渐露疲态。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临阵磨枪,这样对考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回归教材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其实很多学生是抛开课本而仅重视手上或市面上众多的辅导资料,无形中学生就对课本上的知识反而不如辅导用书上的内容熟悉。然而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回归到课本上,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视课本。我们发现学生读课本是没有目标的,尤其是基础相对弱的学生,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有目标读书的导读案,引导学生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

2.回顾错题,发挥“错题”的作用

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我都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并体验到了知识的积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