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

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

时间:2023-09-18 17:3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计算机;有效性教学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实行有效教学是关键。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计算机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尽管我国现在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知识内容较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就成为了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年龄通常都在12―15岁左右,对于深层次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初中的计算机教学重在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上。

计算机技术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关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中考不考计算机,因此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操作也不去,计算机能力较差。有的计算机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备战中考,甚至把计算机课当自习课,让学生学习英语、数学等其他学科。当前我国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而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步深入,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计算机课堂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实施初中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教师只是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丝毫不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起不到足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导致学生渐渐地对课程失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这门课程如何能学好呢?要想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归根结底就是要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由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后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得到最大发挥。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点。如在进行打字训练时可用相关的打字游戏练习软件,这样一来,学生对打字训练这种原本十分枯燥的内容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2、引起对初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部分教师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生中出现“不听课,不上机”的不良现象,教师也不加以引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必须引起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视,摒弃“为考而教”的落后观念。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计算机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也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足够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足够强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教师平时应在计算机课堂上给学生多做说明,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少让那些基础知识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请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学生能力的两极分化问题十分严重。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鼓励、指导,平时与他们多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4、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回归生活”的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重视讲练结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实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有效办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重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效推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落实与发展,进而为初中学生计算机信息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总之,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斗波,刘琳.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小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现在的世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或是日常生活,用到计算机的地方随处可见。因此,普及计算机技术,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不同的信息处理问题,而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这些事情。通过学习计算机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具备搜索信息、处理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我们中学开设了计算机技术课。加强计算机技术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计算机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1)我国对计算机技术教学高度重视。由于经济全球化、“地球村”化,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度也日益加大。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活动方式。很多国家早已意识到,当代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计算机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大力实施计算机技术教学。我国也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可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提升民族素质。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

(2)学好计算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学好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最新知识,让学生在新的高度认识所学知识。在这个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可以说,学好计算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同,其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必须学好计算机技术。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计算机技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效率。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了一种趋势。无论哪门学科,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比如,我们上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做课件,利用word软件进行写作阐述自己的思想,用PPT进行动画教学。计算机技术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方法

(1)重视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对一些同学来说,计算机可能是比较神秘的东西,因而学习的时候比较紧张,总担心自己学不会,影响了学习效果。我们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让他们明白,计算机并不神秘。计算机一般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由主机箱(包括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光驱、连接线、电源等)和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音箱等)组成。软件则包括系统如Windows系统及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office 2007、安全软件360卫士、即时通讯软件MSN及QQ等。比如,在讲解计算机原理时,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拆开,通过视频,将每个部分、每个结构、每个不同的部位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深了解。对于这些进行了解之后,也就消除了学生无从下手的顾虑。破除了神秘感,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2)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示范,可以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示范之后,学生可能会有动手操作的欲望。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例如,让他们用word打字并精心设计版式,或通过调查,做一个统计表。同时,也可以请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演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比简单地掌握操作技能更为重要。计算机技术教学中,要重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讨答案的过程。这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知识点的存在,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任务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老师教学无趣,学生不想听、听不进去,导致老是在做无用功,使得学生学习成绩下滑。而任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兴奋起来,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依据学生学习实情,给每堂课安排一个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完成任务,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形、声、景并茂,学生更容易接受。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让教学容量增加,学生在同一时间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实践表明,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当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将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总而言之,计算机已经进入各行各业,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需要会熟练地使用它。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大胆进行创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促进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振华.如何教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

2011(5).

第3篇

关键词:英特尔 未来教育 传统教学观 计算机技术

0 引言

“英特尔 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生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指导和增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下面是对这一项目的简单介绍,以及根据本人在受训与施训过程中的感受所做的粗浅评论。

1 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二十世纪最卓越的科学技术,它的出现引起了当代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短短几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计算机业界的Windows-Intel神话,也产生了辉煌的PC时代。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出以年增长30%的速度递增,无疑计算机产业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导者,现在计算机技术正朝着多媒体、拟人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我们的大中小学教育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设计了一个全球性、公益性、合作性和扩散性的培训项目,这就是Intel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

2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1999年,上海市教委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2000年,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上海和北京开始区域性试行该项目。2001年开始在其他许多省市进一步推广该项目。2002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全国18个省市开展,有11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2002年底教育部与INTEL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师范院校实验项目,在全国10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中增加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

2003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在我省合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协同英特尔和项目专家组对本项目培训进行指导评估;组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不断对教材、培训方式、管理等方面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按时间向英特尔递交工作报告、培训成果和所有参培教师的学员反馈表。该项目在我省的实施,必将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我省中小学中的全面实施。

3 教学观的转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已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索的课题。

传统教学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的教条;②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③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④教学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在上述教学观念的左右之下,传统教学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①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②思维能力的薄弱;③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④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这正是现代教学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撰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既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制地放任学生。传统教学观的最大误区就是将教师的作用无限放大了,从而造成了上面所说的消极后果.同时,当学生在教学中被放任自流,可能是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现代教学观还认为从学生的”学”这一方面来说,它属于学习活动,应当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而从教师的”教”这一方面来说,它属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适应。现代教学观又认为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观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绝对化。还有一点值得的注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现代教学观特别强调课程意识,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Intel未来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教师的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和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intel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4 结论

Intel未来教育培训对于在教育中转变自己的观念,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育技术靠拢,在不失去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一主动性和探索欲,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发展史,教学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学一更好地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用现成的公式死搬硬套,而应该将它与实际的相地合,在这方面我们还应用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专家组,英特尔未来教育,2002年版.

[2]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教育技术资源,2001年第4期.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现代教育 重要性 建议

现代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为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也迎合人们对教育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改进,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部门被深入利用,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开拓师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下面主要是在讲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就如何贯彻落实计算机技术到现代教育中去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得老师和学生都会在这种电脑辅助式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更先进的信息。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量

在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中,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将一些分散于不同课程,不同章节上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经过整合系统化后展示给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系统、直观的知识架构。比如:在教学高中历史过程中,内容涉及到初中或者更广的知识面就会显得比较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接受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知识。若在总结课上,把相关知识化整合起来,化整为零,把知识结构,各时段的历史线索融会贯通起来在计算机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计算机的很多的软件都能对计算机管理整个教学系统起到帮助的功能,而且有效利用这些软件,还可以节省教师备课和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变化。

(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

老师们在教学理论课上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并且能有高效的实践作用,对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教育中,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实践,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练习可以采取的形式变化的问题,并进行一个给定的问题,并举一反三培训。比如在理科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亲身体验,做好眼能看,手能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思维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

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必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学生上课不一定要到教室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和教师随时可以充分的进行探讨以及在网络上分享各自的见解,达到共享的作用,也便于各种教育问题的及时处理。同时,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沟通与交流上的便捷化,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变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为动态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二、贯彻落实计算机技术到现代教育中去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环境

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创建一个学生自我控制和发现新信息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能够迅速掌握学习方法,并探讨境界的假设,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此模式是学生的洞察力的能力摆在首位,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来执行复杂的思维。教师也会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和解释一些难以沟通与普通知识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沟通环境,让学生对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课件制作(PPT),开创情景教学

教师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课件制作来呈现自己的教学内容,把繁琐,枯燥的文字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语言、声音表现出来。课件制作显示出高科技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生命力。在教学施教过程中,课件制作上要求能完整体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努力给学生一个美的感受。在制作课件,课件预定的屏幕比例,同时突出教学主题,但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视觉享受。注意冷色调和温馨的色彩组合上的背景颜色。此外,静态和动态的图片或文字的文本应是动态和静态画面相结合,实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普遍性,操作要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课堂操作,简化操作步骤,有效取代板书的复杂性。

(三)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教学知识整合能力,多开设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技能整合等培训,让广大教师摆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走下讲台,拿起鼠标,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知识,而不再是夫子教学,唱独角戏。另外,改变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传统观念,树立计算机科学技术为现代教育锦上添花的观念,利用好计算机这一把利剑,运用于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提高制作水平,总结点滴经验,大胆创意,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可以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腾飞添上翅膀。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的功能,让计算机技术给我们的现代教育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文化精华。

参考文献:

[1] 毛远明.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培养方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高等院校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愈来愈多地融入到了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这就促使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此科学定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凝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既懂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有增无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需求?

(2) 目前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显著提高,但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的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较薄弱,且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距甚远,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更新快,处理好经典和新技术的关系较难,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如何使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基础教育有机结合,收到共赢效果?

(4)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涉及的概念很多,内容广泛,学生学习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3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

我校是一所多科性大学,以经、管、工为主,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有9个学院、本科专业43个。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模块,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课程应主要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设置。我们以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构建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注重面向应用的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见图1。

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VB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的能力;能利用VB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语言”是机械、电子、自动等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介绍一门算法语言,培养学习设计计算机程序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好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据库设计思想,以及使用小型或中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基本的数据操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据库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进一步理解数据库打下基础。原理部分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当代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

“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使用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上信息,能够进行广泛地信息交流和更深入地学习。

4结合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化教学资源库

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包括:

教材

实验指导书

电子教案

网络课程(课程内容、习题、实验、测试、动画演示)

试题库

优秀习作和应用案例库

教学网站,教与学功能齐全

无纸化通用考试系统

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则以其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利用网络教育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为增强学生的网络意识,学生还可以在Internet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参加网上论谈等。这使学生从一进学校开始,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习的各项社会活动,这种网络文化的熏陶,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网络意识。

通过网上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将作业上交至作业服务器中,加大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以要求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避免期末考试时的临阵磨枪,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全部必修课均采用题库抽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期末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采用这种无纸化的考试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构建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以及日常事务问题的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有开拓和创新意识,能熟练地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各专业的研究课题,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同学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所有计算机都与校园网连接,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服务器中或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软件和学习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辅助平台自行研发,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作业布置与提交、实验安排与提交、学习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在网上浏览课件,做习题,提交实验,模拟考试,网上讨论和答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批改实验与作业,检查、统计完成情况。同时,平台也在实验教学监控、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验室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验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各种实验类型的综合训练,达到超脱讲课和实践内容、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的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6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信息处理工具,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以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教学的日趋融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特别是改变教学观念,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要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求,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

第6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

一、引言

当前,科技技术不断革新,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至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尤其在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地位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甚至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工具实现了多样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化,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视频、动画以及远程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在其中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更是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教学任务设计阶段。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最核心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应用情境、学习环境、协作式学习以及评价活动充分考虑进来。全方位地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使教师为下一个教学任务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任务。以每个任务为一个主题,从应用情境、合作练习等多个角度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以Powerpoint、PS以及Flash技术进行任务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2.任务布置阶段。教师设计好每个学习任务后,要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步骤和评价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需的条件、技术以及资源。教师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布置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任务。首先进行学生分组,每组由三至四个学生组成,采用Powerpoint和PS软件进行自定义动画的制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讲解制作实例,如文字和图片的几种飞入效果,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定义动画的功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该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结合,为日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办公基本技能奠定了基础。

3.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在明确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式学习,或者与教师进行与任务相关的主题探讨活动,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技术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PPT制作任务中,有一项任务为制作“冬奥会宣传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历年的冬奥会照片和资料。在动画片头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制作以画卷的形式进行片头的宣传。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灵活运用软件,并能自动播放动画。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该任务。

4.任务评价阶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要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使用到的重要计算机技术,如OFFICE办公软件、PS和FLASH多媒体软件等进行概述与难点讲解,并且对重要的部分进行再次示范。这样就能使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评价方式可分为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当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任务驱动的概念,并从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完成任务和任务评价四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树元.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99-101.

[2]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200-201

[3]伍宏珏,杨桃.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9):56-58.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教学法研究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快,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掌握计算机如何学好计算机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谈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法。

1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明确的目标,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理论,做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注重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如实用,职业和技能要求。在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大纲的全面修订,使之更加有利于基础理论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2模拟和实训相结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采用模拟和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验室要结合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编译软件,教师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指导学生开展项目任务的实施和计算机编译训练,学生可以借助于Dreamweaver软件,根据拍拍网、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网站的制作形式,模拟制作多种类型的网站,利用VisualStudio软件,进行C、C++、C#、Java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专项训练,并且熟练操作MySql、SQLServer、Oracle等计算机数据库,结合实际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开展计算机实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校园网站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制作中,使学生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加强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3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坚实的计算机操作和理论功底、行业的从业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双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还要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实验教学法”、“作品创作竞赛教学法”等符合新型中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平台、组装实验室、电脑室、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积累经验,掌握实际一些故障排除和软件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由于职校的生源问题,造成学生素质不高,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给职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样也让计算机教学带来困难。因此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倾向、一种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以及以后走出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例如老师在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机客观存在性和实用性,决不能一开始给对学生口头讲解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组成等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这样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计算机室,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的作用,展示一些计算机的优势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播放一些趣味视频、图片处理等,激发并长久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以后对计算机学习垫点良好的基础。

5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2)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②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③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①创设问题的情境;②选择与确定问题;③讨论与提出假设;④实践与寻求结果;⑤验证与得出结论。

6建立多元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标准

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实施多元的考核标准,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作过程、完成情况以及日常学习表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要求和就业环境。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符合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应该大力提倡中职院校实施项目教学法。此外,在实际的操作和实训环境下,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的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聋哑学校;语文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是聋哑学校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聋哑学校的学生对语言有种天生的劣势,如何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沟通交流成为聋哑学校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1]。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要想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收获更多知识,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一、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聋哑学校的学生有别于其它学校正常的学生,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远远落后于正常人,因此在语文教学的方式上肯定不能和正常的学校一样,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却不根据聋哑学生的现状和特点使用适应聋哑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几十年传下来的落后、保守的教学方法,聋哑学校的一些老师几乎不顾及聋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盲目的使用一些填鸭式、保姆式的应试教学方法[2]。学生在课堂中由于完全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所以在语文学习上就出现更大的障碍,这不仅让聋哑学校的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而且也限制了聋哑学生正常想象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使聋哑学生对语文学科逐步的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严重下降。

2、学校和教师的错误观念影响着正常的语文教学

目前,在我国一些聋哑学校和教师对聋哑学生一直存在错误的观念,他们不仅认为聋哑学生的部分生理有问题,而且对聋哑学生的智力也提出了质疑,仅从这点就把聋哑学生当做一个低劣的特殊群体看待,因为把聋哑学生当做特殊群体看待,部分工作人员有时就对这些学生不怎么负责,教师的这些错误观念直接影响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他们认为聋哑学生的思想不够全面、思维不够灵活、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他们就不顾聋哑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3]。在内容选择上也不是从浅到深逐步推进,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强制灌输,在这样错误观念的指引下聋哑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完全被僵化,语文学习水平也几乎停滞不前,这不仅影响了聋哑学校的正常教学,而且不利于聋哑学生的长远发展。

3、聋哑学校语文课堂计算机的基础设备和人员不到位

聋哑学校也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虽然它有着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由于聋哑学校教授的都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因此在硬件设施方面应该配置更齐全一些,尤其是现在计算机技术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4]。而且计算机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齐全的特点更适应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聋哑学校内计算机基础设施配置不够齐全,这严重的影响着正常的语文教学,而且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师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计算机教学并不认可,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很好的应用计算机,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语文教师,他们本身就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很熟练,一些学校也没有根据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对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4、聋哑学校语文课堂的计算机技术缺乏实际性

聋哑学生毕竟和正常学生有区别,因此一定要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语文教学,但是有的教师并没有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授课,他们本身就对计算机技术缺乏应有的了解[5]。在具体的语文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将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教学思路依然是传统保守的,因而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一直停留在表面,在讲课过程中更多的把计算机当做放大的课本,既没有利用计算机完成教案,也没有利用计算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最根本的操作能力和实际效果,因此造成了计算机技术在聋哑学校语文的教学中形同虚设,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些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发挥计算机的真正作用

聋哑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聋哑学生的特点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真正的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而且一定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进行教学,也就是把聋哑学生当人才去培养,要有培养人才的理念去行动、去授课[6]。因为聋哑学生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们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着常人的思维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就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本身就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门技术,它和语文的整合更加发挥了他的效应,而且对于聋哑学生来讲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够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是他们最大的幸福[7]。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计算机技术就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就能更好的加强基础教育和基本生活的学习,从而能为聋哑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和自食其力奠定深厚的基础,也为他们成为祖国的建设者绘制了新的蓝图。

2、要切实提升聋哑学校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师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落后于其他学校的,这不仅有聋哑学校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也和一些学校的经济情况和教育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要把聋哑学生培养成适应时展的人才[8]。所以,要加强聋哑学生特殊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的特殊优势,要和语文教学相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聋哑学校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学校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对语文教师进行完整全面的培训,让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使得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拉近了聋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培养了聋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为教师和聋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3、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双向交互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聋哑学生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在交流方面尤为欠缺,因此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落后与正常学生的,语文可以说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学科,所以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地位就更加突出和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相当欠缺,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的辅助语文教学,让教师和聋哑学生能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和学习[9]。计算机技术能为教师和聋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便捷的条件,能在人机互动与人人互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语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而且利用计算机图文并茂和声像合一的特点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更直接更立体的学习语文知识,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加强师生在课堂内的互动,而且也能加强师生在课下的互动。因为聋哑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下不可能经常和老师互动,也很少和老师进行正常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或者建立QQ群和微信公共账号,在社区和群里以及通过和老师单独联系学生就不受生理缺陷的限制,可以利用文字畅所欲言,自由开放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情,让课堂教学延续到生活中去,让教师和聋哑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互动与交流。

4、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形象教学法

聋哑学校的学生本身就在听力和表达上存在着先天的障碍,他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上主要靠的就是视觉[10]。因此针对现代聋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我们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形象教学法,通过图文和影像刺激学生的视觉,真正发挥聋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直观信息,有效降低授课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聋哑学生虽然听不见说不好,但是他们有着普通人没有的更为敏锐的观察力,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图片、图像、视频来把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描述进行直观的转换,从而把这些信息有效的传递给聋哑学生,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得转变后的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可视性,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聋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让他们由易到难和从浅到深的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激发了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动机。

聋哑学生虽然是一个特殊群体,但是对他们的培养不仅关系着目前他们的正常学习而且也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因此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聋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通过特殊方式掌握语言技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祖国有用之才。

作者:孙敏燕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会莲.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6(6):98-100.

[2]赵慧臣,郑曼.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8):44-49.

[3]张茹.关于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7(7):102.

[4]肖泰.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手语[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17):61.

[5]苏俊.对中学聋生语文自主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学周刊,2013,23(23):32.

[6]刘建祯.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6(6):83.

[7]杨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电子测试,2014,4(4):97-98.

[8]毕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J].语文建设,2014,2(2):23-24.

第9篇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方法 考试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了计算机公共教学教师的研究目标。

1 上好第一节课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好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接触过计算机,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已掌握了不少计算机的操作,现在又专门开这样一门“计算机普及教育课”,实在是浪费时间。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通过第一节课给同学们带来震撼,牢牢吸引住他们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1)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下就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把他们带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要告诉他们随着课程的学习,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漂亮的幻灯。当然教学课件除了漂亮外还要有丰富详实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查阅资料,认真准备。(2)在第一次授课时可以不讲授计算机的原理、组成等,而是通过带领同学找寻计算机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变革、便利,从而引导他们明白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3)在课堂上给同学演示一些高年级同学的作品,比如“班级网站”、“个人简历”、Flash动画等,使他们感觉到计算机是如此地有趣和有用,但也要明确告诉他们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

2 精心挑选教材

在高校中,专业不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要求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专业不同教材的方法。对于理科学生,我们使用的南京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这本教材理论与操作并重,通过较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的算法等,为今后的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对于文科学生,我们选择的是同济大学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这本教材重点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如Windowss的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等,这些内容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既实用又容易掌握。

3 改变教学方法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渐摆脱了“粉笔+黑板”这种平面的、单一的模式。但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已不再使用传统的“粉笔”教学,但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数字化教学平台应是一个融多媒体教学、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它可以极大地突破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有限空间的传统课堂变为无限空间的虚拟课堂,给教师和学生 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依托这个平台教学内容,布置并批改作业,进行网上考试,网上辅导、答疑,可以更好地讲授课程内容,更快地和学生沟通,更好地实现“教”这个环节;学生借助平台可以方便地浏览和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及辅导材料,提前预习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打印课程讲义,并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这个环节。有了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机械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的启发式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上网检索和下载资料,利用各种最新的资料为自己服务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把现代技术与教育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技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 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纯笔试的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应将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但这种改变不是单纯地用鼠标和键盘代替纸笔去解答理论知识,而是要在考核的内容上真正做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我们认为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对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中走出来,代之以若干次的阶段性能力测试或考查为主,从而抑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转变学生为分数而学的思想。而且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2)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期末笔试了解。操作与理论考试都及格才为合格.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以死记书本、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3)充分利用网上考试系统,随机抽题组卷,每个考生拿到不同考题,客观题自动评分。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出题的灵活性、公平性,也缩短了教师的阅卷时间。(4)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一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着的,只有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谭浩强.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计算机教育,2004,(9)

第10篇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要持续发展必须一就业为导向,以理论与技能为中心,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的办学模式。我认为要构建出适应就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解决好两点:一是办学定位问题,二是教学改革和创新问题。 

1 高职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办学的定位 

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应以培养的是专业型、技能型、智能型的实用人才,使受了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就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实现所开设的课程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证书认证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由于高职学院现有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以学科理论为主,对于社会上计算机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了解,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院就业办的指导作用。学院就业办组织系部领导和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和分析,掌握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动态。 

2 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 

“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所以,教学理论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 师资队伍建设影响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子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的涌现。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师能适应社会和知识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学院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知道企业需要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只有教师队伍层次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2.2 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的以知识传授为特征,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可以这么说高职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在其他方面只要他们感兴趣,学习就有效果,他们的智力和记忆力不比其他学生差,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高职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兴趣,将创新意思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课程大纲、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并科学的组合,同时要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问题法、案例驱动法、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欲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如果我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后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结合我的教学,举例如下: 

如在讲授很多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程序设计课程时,我没有一味去分析基本语句、语法,二是从开始注重锻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使学生具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我首先从他们身边的事入手,引用了校园中的“程序”: 

no1.学生到指定的教师上课。 

no2.教师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no 3.带作业的学生,可以让老师检查,转到no 5;否则,回宿舍拿作业,转到no 4。 

no 4.回到宿舍,拿到作业,转到no 1。 

no 5.老师检查作业。 

no 6.上课,学生听讲。 

no 7.下课铃响,上午课程(循环)是否上完(条件),上完转到no 8,否则转到no 1。 

no 8.下课去食堂。 

通过具体实例,分散介绍语法难题避免了学生枯燥和畏难的产生厌学情绪。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只是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应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试制度。 

考核的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笔试是一方面,还应将形式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多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同时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参加各种级别、各种类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以便于高职的教育与最终的培训认证相结合。在实践方面,采用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多的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去,培养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能够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领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 

3 总结 

算机技术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的定位以及教学改革在创新上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握住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职业能力全面的要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钟山学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2] 刘秀功.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 徐阳.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0(1).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计算机技术;运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它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交互性、开放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计算技术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此外,还可以结合网络建立超链接文本,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声乐教学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在声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

首先,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增加声乐教学的信息量。当前,声乐学科逐渐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与其他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其涉及到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时代形势下,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声乐教学的需求。而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将视频、文字、动画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转换方式简化、灵活,而且信息量更大,在一定程度上上缩短了知识的传输时间,简化了声乐教学的程序。其次,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增强声乐教学的交互性和生动性。声乐教学涉及到许多歌唱理论,若仅仅依靠口头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等元素生动形象的将这些知识展现出来,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刺激,进而激发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性。此外,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设置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运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实现跨地域的资源共享,打破了以往的班级教学模式限制和时空限制,可以促使不同地域的声乐学习者共同探究合作。教师也可以将授课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通过计算机技术上传至网络,供更多的声乐学习者观看学习。

二、声乐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气质

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多要求学生面对镜子调整自己的歌唱姿势和歌唱表情,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窘迫、紧张等情绪,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关注自身的喉型、面部肌肉、肩膀高度等问题,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声乐训练。而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通过摄像装置录制学生的表演过程,学生完成表演后观看录像,进而认识到自己在歌唱姿势与表情方面的额不足。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声乐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表演中,以愉悦的心理和良好的状态完成声乐表演。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修正。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仅要参与录制过程,而且要与学生一起观看和分析录制内容,对学生的声乐表演气质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及时认识自己在声乐表演气质方面的不足,并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呈现歌唱发声原理

学生若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就必须了解相应的发声原理,但发声原理大多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一直被视为声乐教学的重难点。合理语用计算机技术则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发声原理。首先,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特点,展现声乐演唱过程中各个器官的状态和影响。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扫描歌唱器官解剖图,并在大屏幕上加以展示,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歌唱器官生理反应,体会在声乐演唱中器官岁发音差异而产生的相应变化。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演示歌唱发声原理,运用演示法展现声乐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教师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Flas就可以生动的展示发声原理,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简单、清晰,深入浅出的讲解发声原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声乐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与计算机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这种交互性就为革新声乐教学提供了机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声音条件等不同素质,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声乐学习潜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乐理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观看相关的动画视频,并加以讲解,克服这一学习难点。此外,还可以结合互联网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声乐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师,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樊持杰.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航,2008.

[2]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3]边秀梅,刘小兰.论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化教学研究方式

由于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初中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中最难讲授的:首先,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计算机操作了,而有的学生却对计算机技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以一个统一的学纲来进行讲授。其次,学生喜欢玩游戏、喜欢玩电脑,不代表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也感兴趣,经常有些老师对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这些行为很反对,而就是这种不认同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产生反感。第三,当下的初中教材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对计算机技术真正实践操作的课时设立比较少,因此,学生可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期就对计算机课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来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学教学模式到初中教学模式的过渡中,学生总会经历各种身心理上的显著变化。首先,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被动,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已经养成了被引导去学习的习惯,而初中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法”为主的自觉性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总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从心而生。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快速的学会主动去学习。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概述(概述时间尽可能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充分的体验使用搜索引擎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生才可能会去积极思考、积极学习,并在自觉主动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信息技术的两种策略化教学方式

1.依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来进行策略化教学

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来进行策略化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分层次的讲解。比如,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兴趣激发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全面性的学习指导,力争为他们打造厚实的计算机基础。而对于有点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就不再对他们重复性讲解了,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对计算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每个学习章节完成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学习者),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来对已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的高效化目的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专业术语很强的学科,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是初中水平的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对软件和硬件的区分。硬件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计算机组织机构,它既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又是软件得以运用的载体;而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除硬件以外),它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开发研制的,包括计算机运行程序、计算机程序说明等等。在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讲解:软件就如我们的大脑,硬件就如我们的四肢,软件控制着硬件的运行就如大脑控制着我们四肢的行动。再比如,对硬盘分区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将硬盘比作一个圆盘,然后把圆盘按一定的需要和功能进行分割,被分割出来的扇形部分就可以叫做是分区。

计算机专业术语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很恰当的比喻。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将日常生活的相关事物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样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强化管理,有效率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保持课堂秩序的有条不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课中,教师首先要能保证课堂的秩序进而对其灵活的指导: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内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最后,要对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强化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只有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进行有规范的强化性管理,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策略》[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