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22:4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发展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特点:
一是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全市经济承继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6亿元(全国经济普查调减为608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连续3年高于全国全省增长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武汉市,位居全省第二位。区域内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计划目标5.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度高效益。全市工业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约束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呈现速度、效益双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2.8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利税129.7亿元,增长34.3%;实现利润90.3亿元,增长4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92,同比提高31.62点。全市新增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达到4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6.51亿元,增加值24.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25.1%。
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年初雨雪冻害、年中干旱“空梅”、秋收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下,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除粮食、油料因灾小幅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产品大多实现了增产增收。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8.2%;六大特色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2%;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16个,实现销售收入5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和27.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08元,比上年增加170元,增长5.8%,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增收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全市农民减轻负担1.02亿元,人均减负38.44元。
四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坚持一手抓城区经济不动摇,一手抓县域经济不放松,呈现出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8.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3亿元,增长19.3%,西陵、伍家、猇亭等地生产总值和市县属投资大幅增长。县域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发展势头强劲。宜都、枝江、当阳、夷陵等地在连续几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全市县域GDP增长11%以上,多数县市发展提速。夷陵区一年新增税收1.1亿元,县市新增过千万税收企业6家,全市过千万税收企业累计达到40家。
五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一批专项规划,全市狠抓交通、环保、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沿江大道延伸段、“两路一段”综合改造、绿萝路扩建工程、沙河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顺利完工,临江溪污水处理厂、黄家湾垃圾处理厂、商业步行街拆迁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宜万铁路**段全线开工,沪渝高速公路宜长段正式通车。**旧城拆迁17万平方米,4.2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加强城市管理,拆除违法建筑7万平方米,城市品位显著提高。**年,我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在三峡工程投资逐年下降和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的双重影响下,我市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市县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8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5.3亿元,增长23.5%,高于计划目标5.5个百分点。**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22.2%,在建重点招商项目290个,投资总额228.3亿元。全市吸收外商投资1.05亿美元,增长12.8%,高于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
七是服务业稳中有升。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7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1%;夷陵、秭归、三峡大坝、全市旅行社接待游客分别突破百万人次。消费需求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5亿元,增长12.7%,高于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出口3.2亿美元,增长24.5%,高于计划目标9.5个百分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6元,同比增长7.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6.99亿元,比年初增加7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4.04亿元,比年初增加66.6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
八是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比计划目标多增1.1万人,同比增长1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实现计划目标;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1.8‰,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9%,均超额实现计划目标。全市疾控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启动了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应急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100人,解决了1.6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预计**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4.6%。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三是第三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四是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
**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势头,顺利实现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经平衡测算,**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4%;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2.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将**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11%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年度计划目标保持与市三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中长期目标相衔接,确保预期目标的连续性、完整性。二是**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三是照应全局,体现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据我们初步摸底,计划安排11%的增长速度,低于武汉(12.5%),与襄樊(11%)、黄石(11%)、黄冈(11%)、荆门(11%)、荆州(10%)、孝感(10%)、咸宁(10%)等同类城市相比,处于全省发展前列。四是考虑了**年三峡工程发电基数提高的影响。预计**年三峡工程发电同比可多发电50亿度,净增工业增加值约8.4亿元,净增额比**年约少增4.7亿元。五是留有余地。计划安排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约低2个百分点,在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制约因素和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这有利于为深化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创造更大的空间。
为实现**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精心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支持宜化、兴发、东阳光、安琪等30家优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重点支持凯普松、枝江酒业、稻花香等50家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有2~3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力争年内新增规模内工业企业60家。二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为载体,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为重点,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轻纺、建材、冶金为重点,积极推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培植发展后劲。三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规模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力争将兴发培育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长机等企业培育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是限制产能过剩行业。限制发展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对全市磷化工等资源性行业,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合理调整磷化工产业布局,做好磷矿产销全面对接。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重点,抓好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试点,积极争取将**开发区、宜化集团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继续加快发展六大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稻花香、宜都丰岛、湘宜水产品、采花茶业等10家龙头企业,大力建设30万亩优质甜橙、60万亩优质宽皮柑橘、30万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00万头优质猪、100万只山羊等10大示范板块基地,积极培育开发秭归脐橙、**蜜柑、采花毛尖、清江鱼等10大精品名牌,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搞好以农田水利和饮水、通路、送电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重点抓好水库加固及长江上百里堤防加固、城区防洪护岸工程等项目建设,解决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通村硬化公路150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末级渠道400公里,新建山区集雨抗旱水窖5000口,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三方面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4个新增县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超过35万人。加强化肥、涉农收费和价格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根据省政府统一要求,我市今年投资增速必须确保18%,投资额达到314亿元以上,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克难奋进,确保目标实现。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投资5000万元以上大中型项目120个,总投资225.1亿元,当年投资83.4亿元。纳入市政府考核的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70.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1.6亿元。要抓好57个在建续建大中型项目,争取今年25个项目竣工投产。抓好63个新开工大中型项目,争取13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二是坚持投资调度会制度。要继续实行月报表、季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的督办制度,加大项目协调督办工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一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确保完成投资计划。三是抓好项目储备。认真策划、包装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磷精细化工、铝深加工、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园等方面的项目,对正在做项目前期的67个大中型项目,要加快论证、环评、土地、资金、核准等前期工作,加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力度,使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切实抓好香港湖北周、厦门投洽会、中国光彩事业**行等重大招商活动,争取更多资金投资**。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落实好农行与市政府授信50亿元的项目,积极向开发银行推荐合作项目。
(四)着力发展和壮大服务业。一是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紧紧依托新三峡核心品牌,加快开发坛子岭、三峡人家风景区、西陵峡口风景区、三峡观坝风景区等6家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力争年内新增1个年接待游客过100万人次的景区。积极支持**峡江观光旅游公司、三峡环坝旅游集团等重点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中华巴土圣山、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均瑶国际广场等重点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楚水巴山》和《三峡梦正圆》等两台精品文艺节目。二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文化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开工建设伍家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西陵**摩尔项目及宜洋汽车售后商贸园等商贸物流项目,构建与我市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城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能级,促进第三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三是扩大消费热点。在巩固汽车、通讯、住宅等消费热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健身等消费,进一步活跃存量房市场,保持适度的普通商品住宅开发规模,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向社会提供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四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以促进就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需求旺盛的家政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行业,改造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改善城市整体服务功能。五是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继续推进便利店、连锁超市以及商业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增加适销对路、物美价廉产品供应,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和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要求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逐步完成部门、行业所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三是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出台的核准制和备案制等投资体制改革各项制度,改进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四是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就业等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构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等三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五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共信息体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程。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四项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一是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抓好出口基地建设。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突出抓好机电产品、磷化工、纺织品、农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等5个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二是巩固传统出口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改善出口市场结构。在继续巩固香港地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拉美、非洲以及中东、东欧、南亚、独联体等出口市场的开拓力度。三是逐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抓好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组织的对韩国、香港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促进有关项目早签约、早到资。谋划好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组织好宜化对非洲重点资源开发项目的合作,支持宜化集团赴越南投资建设化肥厂等境外项目建设。五是大力加强开发区建设。切实加强全市12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开发区建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的聚集区,力争将**高新区申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起点做好“**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建设成为全省十大特色工业园的亮点。
今年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的原则,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认真落实“三二一”项目滚动计划,围绕我县的“2+2”产业,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努力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簇群经济”。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做好“百家千户”培育工程,从政策、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企业,通过领军企业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推动配套企业、关联产业的加快发展。认真分析研究中央、省、市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努力策划、生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的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农业农村等重大项目,帮助项目业主认真做好项目报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帮助业主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等具体困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带动的实施意见》,及《*县*--2010年工业品牌商标创建规划实施意见》,积极创建一批经济领域品牌、社会领域品牌和工作服务品牌。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努力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积极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改制上市。依托“6·18”企业自主创新平台,促进我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功对接项目,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功能和创新功能。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创新“三农”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已拥有的绿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以远山农业、盼盼食品为龙头,走“品牌、市场、基地”三同步的路子,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业和有机食品,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培育、闽台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五新”推广等工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进水利“六千”工程、水库主干渠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安全。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引导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继续探索村企联盟模式,通过“以厂带村”、“村企联盟”、“村企结对”等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等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3、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围绕市“三二一”项目滚动计划目标,加强我县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根据省、市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努力策划、生成、储备一批能填补产业链空白、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壮大产业集群的重大生产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实项目挂钩责任制和工业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用电用水、信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筛选、储备一批与我县的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延伸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客商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全力推进我县的重点项目,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
4、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食品价格方面,做好粮油、副食品等重要商品价格检测,加强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副食品基地的扶持和建设,确保猪肉、粮油等食品的正常供应。教育方面,继续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推进农村中小学第三期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卫生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认真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计划生育方面,围绕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建立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文化、广电、体育方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行政村市、县广电节目完整覆盖工程,加快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帮助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其他方面,强化科技进步,加大公用社会事业的投入,抓好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贯彻环保、土地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平安*,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促进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等大环境影响,我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低于预期。1-6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95亿元,同比增长5.8%,占年计划的43.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5198万元,同比增长17%,占年计划的47.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717万元,同比增长26.3%,占年计划的5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年计划的33.0%;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7.2%,占年计划的29.2%。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8.86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67.4千克,创历史新高;秋粮播种总面积56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2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6.8万亩,总产27.2万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2万亩。
春季完成造林1.45万亩,占市政府下达年度目标的167%。
1-6月份,全县肉类、鲜蛋、鲜奶产量分别达到1.68万吨、3.74万吨和1.08万吨;生猪、蛋鸡、奶牛存栏分别达到19.12万头、0.58万头和711.11万只。
---工业经济增速略有放缓。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8.1亿元,同比降低3.9%;完成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7.2%。
1、食品制造业:22家食品制造及配套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同比降低10.3%。龙头企业今麦郎集团为应对国内方便面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调整了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把隆尧本部的方便面产量调整到国内其他基地,适度增加隆尧本部的饮品产量。1-6月份,隆尧本部方便面产量为28.5万吨,同比下降24.39%,饮品产量为41.7万吨,同比增长14.8%。共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下降13.0%,上缴税金6482万元,同比下降4.3%。
2、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2家装备制造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6.1%。
阀门制造业:龙头企业远大阀门集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中石油、中石化、国电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南水北调工程阀门供应商;参与国际认证,目前成功通过了API认证,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1-6月份,完成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上缴税金2476万元,同比增长7.8%。
餐厨炊具制造业:三厦铸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加大科研和设备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较快。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493万元,同比增长14.3%,上缴税金538万元,同比增长142%。
汽车配件业:受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影响,汽车配件产量锐减。1-6月份,汽配园区制动鼓、轮毂、刹车蹄、车桥总成产量分别为60000吨、12000吨、2000吨和2000吨,分别下降了40%、33%、80%和80%。但产业调整效果开始显现,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扬,分别上升20%、23%、17%和11%。
五金制钉业:五金制钉形势较好,开工率100%,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产销平衡。
3、建材业:建材业仍然没有走出低谷,销量持续减少,7家建材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12亿元,同比降低2.2%;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其中水泥价格下降5%左右,企业利税减少,形势仍不乐观。奎山冀东水泥实现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14%;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6%;上缴税金1576万元,同比微降1.1%。金隆水泥实现产量45.5万吨,同比下降10%,销售收入8191万元,同比下降22%,上缴税金373万元,同比下降7%。
4、纺织服装业:受国际市场疲软和棉花国储政策退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纺织企业运行比较艰难。滏澧纺织新建项目产能释放,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但因售价下降,企业盈利减少。1-6月份,共完成销售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93.9%;主要产品高支纱每吨售价下降18%左右,上缴税金181.52万元,同比降低13.5%。
5、电力行业:三个工业小区新上电炉较多,全县大工业用电量增长较快。1-6月份累计售电5959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6%;上缴税金1888.75万元,同比增长400.2%。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一)农业生产方面:土地流转进展较慢,集中经营率偏低,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够,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业项目偏少;农业基础薄弱,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还不是很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业推广区域站存在办公条件较差、服务手段落后、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
(二)工业生产方面:我县工业形势不容乐观,1-6月份,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因企业拆除风炉、更换电炉,造成魏庄、固城两地各5万KVA左右的电力供应缺口,各需上110KV变电站一座。
(三)项目建设方面:新开工项目少,今年安排1000万以上重点项目80个中,新开工项目仅有10个。项目投产达效慢,2009年以来两园区新上的93个重点项目中,仍有44个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财政贡献率较低,两园区56个新上企业新建项目中,仅有25个正式上缴税金,2014年上半年上缴税金923万元。圈而不建、圈多用少的现象依然存在,祥翎矿山机械、晟吉灯具产品等项目长期未开工建设,锐亭剑彩印包装材料、德昌合金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度明显落后协议进度,还有一些项目实际用地明显低于圈占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
(四)招商引资方面:尽管今年为招商局和两个园区选配了一批人员,但与当前招商工作要求相比,专职队伍力量仍然薄弱,招商效果仍不够理想;对照威县、平乡等招商工作先进县市,我县在创新招商模式上思路还不开阔,招商针对性不强,引进项目的个数相对偏小,质量总体不高,缺少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支撑性项目;招商氛围仍不够浓厚,没有真正形成“全民议招商、全民参与招商、重商敬商”的社会氛围。
(五)节能减排方面:受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影响,工业用电大幅增加,单位GDP能耗大大超出了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将很难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治理仍是薄弱环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时还无法全面妥善解决。
(六)民生方面:教育工作仍待加强,优秀生外流问题仍较突出;传统文化发掘和整理工作亟待加强;城乡居住环境,特别是农村居住环境仍需改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仍需高度关注。
三、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为确保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完成,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我县发展实际,今后几个月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建设一批农业项目,扶持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争跑扶持资金,建设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完成5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能力;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畜牧养殖,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二)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企业调研和帮扶力度,建议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帮扶企业活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听企业家心声,给企业家信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帮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全力推动食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高新技术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四是加紧制定固城汽配和魏庄制钉两个园区产业规划,做好园区变电站扩容和两个110KV变电站的建设工作。
(三)加强服务业规划和指导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做到限额以上企业应统尽统;认真做好服务业调研和摸底工作,尽快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抓好商贸服务业、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等的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提高房地产对财政的贡献率。
(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充实招商力量,开展驻点招商,建立三个驻外招商分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按照新出台的招商引资奖惩办法要求,明确县级领导、乡镇、园区、县直部门的责任,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调整工作岗位等措施,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的招商引资积极性。
(五)强化项目服务和管理。一是积极落实项目联审会议制度,从产业政策、环境影响、安全生产、财政贡献等方面严把项目入驻关;二是成立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帮助项目单位全程代办各项审批手续,落实《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环境;三是加强调度,建立定期调度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按时间进度推进;四是尽快制度出台《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从项目联审、签约入驻、审批供地、竣工验收、项目退出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建立起“规范有序、有进有退”的项目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综合分析上半年的各项工作,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虽然有喜有忧,但主要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态势较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进展良好。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按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新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两业两区两城”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4.7%。农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蔬菜播种面积和油菜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5%和14.5%。油菜产量37270吨,同比上升20.5%。茶叶生产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全市茶叶产量16752吨,同比增长1.7%,实现产值8.89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名优茶比重提高到70%,价格上涨27.3%。养殖业稳步增长。生猪存栏56.3万头,出栏54万头,分别增长10.3%和7.8%。实现肉类总产4.45万吨,水产品产量8831吨,分别增长2.6%和1.9%。
3、“十大工程”全面推进,投资形势企稳回升。上半年,548个“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96亿元,增长16.62%,完成年计划的50.04%。6月份续建项目复工率和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较5月份分别提高0.31和5.75个百分点。138个市领导牵头联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3.8%。155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55.59亿元,增长158.92%,完成年计划的69.78%。在“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5%。增幅由4月末的7.8%回升到6月末的17.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投资46.4亿元,增长28.3%,为今年以来完成投资最高的月份。房地产投资完成39.01亿元,增长31.1%,增幅较上月提高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截止6月底,我市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16个,计划总投资12.75亿元,其中中央新增投资4.82亿元,已完成投资6.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38亿元。
4、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105.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4.5%,增长67.5%;其中来源于长三角资金的比重达7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11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7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65万美元。新批外资项目11个,较上年增加5个。合同外资额2986万美元,增长75.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27.7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50.1%,增长31.9%,同比提高2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位次较上年同期前移14位;其中进口3663万美元,出口6364.5万美元,分别增长85.3%和13.2%。
5、旅游形势继续回暖,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上半年旅游接待量855.93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41.3%,增长27.7%,其中入境游客27.62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32.1%,增长28.5%。增幅分别较上月提高8.5个和3.8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66.68亿元,同比增长37.06%,其中创汇8148.51万美元,同比增长22.06%,分别完成年计划的41.2%和35%。在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旺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5%,增长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位次较上年同期前移6位。
6、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信贷投放大幅增加。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15.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4.8%,增长10.2%,扭转前5个月连续下滑的局面。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5.4%,增长12.1%。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7.2%、11.6%和6%。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上半年支出22.89亿元,增长50.2%,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6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90.58亿元,新增贷款35.84亿元,超去年全年8.6亿元,增长29.1%。
7、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元,完成年计划的50.2%,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14元,增长14.7%,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和4.7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今年实施的30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累计拨付资金6.9亿元,占全年投入的93%。累计完成投资5.17亿元,占年计划的69.17%。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了17所乡镇卫生院和95个村卫生室、41所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4万个,占年计划的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0.85万人、15.03万人和10.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8.54万人。10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3%。全市7.3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总体表现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三大收入协调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指标增长较快。上半年,工业、投资、财政、消费、外贸、国内旅游接待及居民收入等13项主要指标均保持了二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有4项指标增幅高于上年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提高20.8个百分点;旅游接待量提高29个百分点;入境游客提高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7个百分点。
2、大部分指标超时序进度。上半年,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省外资金、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等9项指标达到或超时序进度。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超时序进度20.7个百分点;一般地方财政收入超时序进度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超时序进度4.8个百分点;引进内资超时序进度4.5个百分点。
3、部分指标企稳回升。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从2月份以来呈两位数逐月增长,其中6月份当月增幅为今年月度最高增幅,达25.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5月份开始呈两位数增长,增幅逐月增大,1-6月份达到17.7%,较一季度提高9.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39亿元,增长31.1%。6月份当月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01.96亿元,增幅达16.62%,较一季度加快12.89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0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投资27.2亿元。
4、多项指标增速同比减缓。上半年,可比的16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增势趋缓。地区生产总值回落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1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回落15.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回落10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2.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回落17.9个百分点;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回落18.3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回落28.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回落125.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回落10.3个百分点。
5、经济发展不尽平衡。在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发展不尽平衡。一是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区县相差1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区县相差1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区县相差13.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区县相差近124.7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区县相差31.6个百分点。二是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从投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5亿元,增长14.8%,第二产业投资38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投资115.6亿元,增长24.8%。城镇投资同比增长22.8%,农村投资同比下降14.6%;从工业行业来看:6月末,全市31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十大支柱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仅增长0.6%,饮料制造业同比下降1.7%。从四大出口行业看:农产品同比增长34.3%,纺织服装同比增长65.2%;化工产品同比增长20.1%;机电产品同比下降45.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增速减缓后劲不足。一是在建项目补充不足。上半年,全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01.96亿元,同比增长16.62%,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3.47个百分点,其中:226个拟新开工项目正式开工133个,开工率58.85%,完成投资25.28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3.17%,慢于时序进度16.8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06.6个百分点;117个房地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35个拟新开工项目仅完成投资3.8亿元,占房地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12.67%;目前还有19个项目没有开工,占拟新开工项目个数的一半以上。
2、工业经济增势减缓。一是工业投入不足。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28.54亿元,同比下降6.5%,较上年同期回落66.5个百分点。与全省32.1%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低于全省24.4个百分点。1-6月份完成技改投入22.17亿元,同比下降12.5%。二是园区建设缓慢。全市10个园区1-6月份入驻企业仅60个,完成投资20.1亿元,增长13.7%,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开发区1-6月份完成投资5.74亿元,仅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仅增长3.3%。今年引进的16个项目均末开工建设。1-6月份新签内资项目256个,开工率为71.5%,同比仅上升1.5个百分点。
3、旅游经济不容乐观。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扩散的叠加影响,我市旅游形势较为严峻。一是入境旅游低迷。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27.6万人次,增长7.1%,较5月份累计增幅提高了3.75个百分点,但较正常年份的**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外国人市场中韩国、日本客源同比分别下降了29.7%和25.1%。二是市场前景堪忧。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影响较大,游客出游受到限制,出游人次会进一步减少,将会对我市旅游形势产生较大压力。
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15.9亿元,增长10.2%,较上年同期回落17.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16.7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财政实现财政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0.1%。主体税种大幅回落,财政增收节支形势严峻。一是减税政策直接影响财政增收。上半年全市因中央减税政策减收1.5亿元,预计全年减收4亿元左右。特别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政策调整导致减收将在下半年凸显。二是重点税源增长低迷。上半年工业税收下降8.3%,房地产税收下降3.6%。上半年全市269户重点监控企业中有151户企业同比纳税减少。三是收支平衡矛盾加剧。今年新增医疗卫生体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三大改革”,加上扩大内需配套和民生工程提标支出等,财政收支平稳压力加大。上半年,财政支出增幅达到25.5%,高出收入增幅15.3个百分点。
5、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直接导致农民二产收入的锐减。上半年农民来源于二产收入较上年减收47元,减幅达11.6%。二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农产品增产不增收。油菜籽价格每公斤3.6元,比去年低2元。特别是生猪价格同比下跌40%以上,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三是蚕桑生产形势堪忧。受上年鲜茧价格低迷影响,春茧发种量、产量和产值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减少,减幅分别达到43.5%、43.18和41.6%。
三、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下半年是我市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时期。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紧紧扭住“三保”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克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势头,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当前,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是抓项目开工。对目前尚未开工的项目进行认真摸排,特别是对有业主、有资金、有土地的项目,要认真分析,现场办公,特事特办,加强督查指导,尽快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排定工期,限期开工。二是抓项目服务。各责任单位、职能部门要把为项目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作为加快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征地拆迁、规划用地、施工环境等方面主动服务,加快节奏,提高效率,促进项目尽快开工。三是抓国债实施。新增国债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争取。从第一批国债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总体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配套资金不足、程序不够完备等问题。下一步要严格按照省里3个100%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国债项目旬报制度,强化项目督查,落实配套资金,按照规定时限,倒排工期,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强重大项目和政策的争取。重大项目和政策的争取事关**长远发展。一是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全力推进三条高铁前期各项工作,加快开工场地的选址、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四季度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月潭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尽快立项实施。加大新安江延伸段防洪工程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得到更多的国债资金补助份额。二是推进重大政策的争取力度。全面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开发工程等重大政策争取工作,力争在政策层面获得国家和省更大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三是强化重大项目的谋划力度。高度重视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在目前已经初步谋划的五大类1167个、总投资2500亿元的重大项目基础上,加快推进项目的深化细化工作,组织专班,加强指导,积极推进,尽快使更多的项目做到可报可批可建的程度,并积极做好明年新开工重点项目摸排工作。
(三)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当前首位的工作任务,努力掀起招商引资工作新热潮。一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活动。认真组织好赴台湾和长三角宁波、上海等地大型产业招商活动的筹备工作,务求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突出工业园区招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重点支持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开展市区县两级联动招商活动,力促更多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招商引资来引导产业集聚。三是加强项目跟踪对接。加快项目签约、加强项目跟踪,做好项目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条件,促进工业项目在园区快签约、快落地、快开工。确保全年引进内资195亿元和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目标的实现。
(四)强化金融支撑作用。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前期信贷投放规模偏大,信贷投放节奏可能会放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一是引导商业银行加快信贷投放进度。继续加强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银企对接成果,特别是已经承诺的贷款要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努力实现金融机构新增各项贷款按全口径达到60-80亿元的融资目标。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加快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和辅导,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衔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力争尽快完成城司6亿元企业债券争取发行工作。三是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续建步伐。强力推进**区、屯溪区、徽州区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确保年内3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力争**区、徽州区小额贷款公司在8月份挂牌成立;屯溪区、祁门县和黟县小额贷款公司在10月底前完成筹建,确保年底前实现区县全覆盖。四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有效方式。
(五)积极扩大旅游营销。要以“双十计划”为动力,以整体谋划新营销为突破点,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力度,着力解决市场走软问题,努力保持旅游升温势头。一是加强旅游营销合作。推进与韩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旅游企业的合作,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做好世博会和国际旅交会的对接工作。二是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近程市场上,扎实推进营销“三进”工作,探索“三进”旅游营销模式。在远程市场上,积极抓住**口岸扩大开放即将获批机遇,开发航空旅游市场。三是全面启动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规划,细化方案,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确保全年接待游客20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2亿元。
(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始终把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根据全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我市全面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二是扎实组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尽快研究出台我市扩权强镇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区县的指导,努力把我市11个试点镇建设成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三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指导协调。研究制定**年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考核办法,加强县域经济的分析通报工作,促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省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海南建省筹备组,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
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国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搞好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各种用地需求,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制止乱占滥用土地,我们制订了《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编制建设用地计划,建立土地计划管理制度,使我国计划管理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请将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告诉我国,以便改进。
附件: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用地计划(以下简称用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土地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审批建设用地的依据之一。
第三条 编制用地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纳入用地计划的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二、根据“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三、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凡有荒地、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
第四条 用地计划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省辖市,下同)、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下同)、县(县级市、区,下同)四级,县为基层计划单位。
用地计划的编制时间和计划期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系指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下同)相同。
第五条 省及省以下用地计划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联合报送上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计划单列省辖市的用地计划指标纳入所在省的计划总指标,并单独列出。
国务院各部委(含计划单列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和企业集团,下同)及军队的建设项目的用地计划,报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并抄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由该省土地管理部门核实并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该省用地计划总指标,其中属于国家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和用地2000亩(耕地1000亩)以上的项目的用地指标应逐项列出。
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兴办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地方编制并申报用地计划。
第六条 编制城镇用地计划指标时,应征求同级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 各级用地机关均应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规定的计划表格编报。
第八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各省用地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编制全国用地计划草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用地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指标及其中的占用耕地指标,列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总表。
第九条 凡纳入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规定。
国家建设项目(含需要新增用地的技改项目)的用地,必须有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它批准文件,方可申报五年用地计划;必须有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初步设计或其他批准文件,才能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计划指标,应根据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定额并采用因素分析等方法确定。
第十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后,用地计划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县。国务院各部门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的省,纳入该省的用地总指标,不得挪用。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指标,由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掌握。县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用地定额,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指标换算为农村个人建房的户数指标,分解下达到乡、村。
建设用地批准权应按《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加强对用地计划指标的管理,在编制、下达、执行计划过程中,各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分级审查、逐级把关、分类管理、严格掌握。
用地计划确定的占用耕数,属于指令性的指标,只能节约,不得突破;占用非耕地数,属于指导性指标。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将占用非耕数定为指令指标。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不得挤占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指标是否调剂使用由省人民政府决定。
各级用地计划节余指标要如实上报,不得隐瞒。不准年终突击分配指标。
第十二条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确需修改用地计划时,应按照计划编制程序逐级报批。
需要增加用地计划指标时,应当在本级用地计划总指标内进行调整,并抄报上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确实无法调整,需要追加用地指标的,应报上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用地计划,并接受同级计划部门和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各级计划部门应做好用地计划执行过程中综合协调和检查、监督工作。
第十四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每季度应将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作出报告,并同时抄报同级和上级计划部门。
报告送达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7月、10月和下年1月底。省级以下报告的送达时间,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五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要符合《土地管理法》关于审批权限的规定,并依据用地计划严格审查。
凡不执行用地计划擅自突破指令性用地计划指标的,应对直接负责人员和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包括国家建设、乡(镇)村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的新建、扩建、技改项目用地。以及采掘、建材等行业的生产用地。
国家建设用地,是指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上述单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兴办的联合企业,需要的各项建设用地。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建设项目等不实行国家征用的建设用地。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是指农村居民个人(含回乡落户的干部、职工、军人、归侨等)在农村集体土地上修建住宅以及附属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用地。
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用地计划(以下简称用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土地利用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土地资源宏观管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措施,是审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和初步设计及审批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包括所有非农建设和农业建设用地。
农业建设用地是指农、林、牧、渔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修建的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永久性晒场等常年性工程设施用地。
第四条、国家每年下达的建设用地计划中占用耕地指标,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并作为考评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人落实保护耕地目标责任制的主要依据。
第五条、用地计划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总量控制,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
第二章、用地计划的编制与下达
第六条、用地计划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下同)、县(县级市、区,下同)四级。县为基层计划单位。
第七条、用地计划的编制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程序执行。具体程序是:省及省以下用地计划的编制,先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同级计划部门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家编制年度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地的用地计划建议,报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分别由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将计划建议报上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
第八条、国务院各部门(含计划单列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和企业集团,下同)及军队建设项目的用地计划,报国务院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同时抄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省级计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在编报用地计划时,应把部门用地计划包括在内。其中,属于国家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和占用耕地66.6公顷(合1000亩)以上、其他土地133.3公顷(合2000亩)以上的项目的用地指标,应逐项列出上报国务院。
第九条、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在各地和有关部门报送用地计划建议的基础上,汇总提出全国用地计划建议,报国务院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国务院计划部门提出全国用地计划草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用地计划经批准后,由各级计划部门负责下达。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用地计划下达执行计划,抄送同级计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下达的执行计划必须与各级计划部门的计划相一致。
第十一条、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用地计划,实行单列。
第三章、用地计划管理
第十二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纳入用地计划,必须严格按用地计划程序和权限报批。凡未纳入年度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和初步设计审查时,须有土地管理部门参加,并提出对项目用地的意见。土地管理部门对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不同意供应土地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
第十四条、国家建设项目申请年度用地,必须持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或其他文件。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项目,必须有计划主管部门批准文件,方可申报用地。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当地村(镇)总体规划,并经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方可申请用地。
第十五条、用地计划中的耕地指标属指令性,不得突破。国家在编制用地计划时,可适当留有机动指标(包括在总指标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需调整计划、增加指标时,按计划编报程序报批。
第四章、用地计划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各级计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用地计划的管理,特别是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计划外用地。
第十七条、建立用地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每半年必须将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作出报告,同时抄报同级人民政府及其计划部门,并附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省级土地管理部门报告截止日期分别为7月20日和1月20日。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综合逐级汇总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的实际建设用地情况报告国务院,抄报计划主管部门。
对超出国家计划用地的地区和单位,由计划部门负责核减其下年度的用地计划指标,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注销其土地使用权,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追究当地政府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逐步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年用地计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规划、计划体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体现土地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的纲要,是编制五年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五年用地计划是分阶段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间环节,是指导编制年度用地计划的依据;年度用地计划是按照五年用地计划编制的分年度执行计划。
第十九条、五年和年度用地计划的编制时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同,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规定的计划表格编报。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认真监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全区的经济运行态势,按月对主要国
二、制定了二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年初,在认真分析二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体系,并制定了二九年各项国民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在《**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编印《2009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三、结合区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四、加强上级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对在建的浑沙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国债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2008年新增沼气联户和2009年新增户用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共3个新增项目进行了严格监管,定期调度和检查,多次到省市进行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今年3月迎接了国家审计组对我区浑沙灌区项目的检查,我区项目监管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同时深入基层开展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循环农业项目、农民增收情况、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流通市场等多项农业和农村经济分析与调研工作。
五、针对今年项目工作形式和任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重点项目工作
1、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区级领导对包扶项目的协调、促进力度,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联席工作例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涉及到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配套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推进签约项目切实落地开工建设。特别是要确保推进:投资2.6亿的邮政物流项目、投资7.7亿的沈阳国际展览中心项目、投资2.3亿沈大高速南互通立交工程项目的等一批对投资具有强势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保证投资持续的、较快的增长。
2、提高项目审批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发改、规划土地、环保、城建等部门加强协调,推行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开设一个窗口、一个科室、一个公章的快捷审批绿色通道,共同推进项目立项、土地、环保、施工的办理。健全保障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六、围绕推进经济快发展,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调度工作
1、重点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市、区两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工作,为此,今年上半年在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上注重下达计划、跟踪听汇报、下单位调研、逐个单位调度、统计排名通报,具体做法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对我区下达的固投任务计划255亿,将全区固投任务下达到各承担任务的25家指标单位,并结合固投进展情况,每月制定并下达月度固投计划;二是实行逐月深入基层进行固投调度办法,推动我区固投指标呈现较快增幅;三是掌握和监控全区固投进度状况,根据每月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情况,及时汇总形成全区固投分析报告,并报区政府;四是适时召开固投调度会。针对全区指标单位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及时为政府提出措施和建议,由区政府适时召开调度会,推进全区固投工作;五是全力调度和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和半年双过半指标任务。按照区政府布署的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要求,结合今年固投255亿任务,提出一季度固投力争8亿,必保7亿目标,并在年初经济工作会与全年计划一并下达一季度计划。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一季度我区实现固投7.04亿,同比增长95.8%,使固定资产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实现区委区政府“开门红”目标。4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双过半”布署,全力抓好固投工作,截止5末,我区已上报固定资产投资43亿,同比增长23.9%,预计到6月末,我区可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同比增长43%。
2、立足促进经济发展,做好投资审批工作。09年审批工作继续实行网上备案制和核准制。在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工作,我们坚持和贯彻了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设的原则;二是立项审批注意调整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三是坚持做到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进行督查,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审批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符合市场准入和经济规划;四是审批突出保障我区开展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发展,推进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截止5月末,完成全区审批备案核准项目45项,审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3亿元。
七、以投资工作为服务平台,切实为‘保增长’做贡献
按照区委、区政府“保增长、促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应对金融危机,以做好投资工作为服务平台,切实为‘保增长、促发展’
做贡献。
1、强化为项目审批服务力度。坚持立项审批原则,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和审批手续。在受理立项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凡手续齐备的企业或投资人,当场予以办结; 对手续不全、缺少要件的办事方,耐心说明解释,保证当事人清晰政策要求;对缺少相关其他职能局批件的情况,及时与相关局沟通,帮助办事人从速从快办理。
2、切实保证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在项目审批工作上,我们按照区里要求,实行项目立项‘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我区招商项目切实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推进招商项目从速从快落地开工。截止5月末,为美国都乐、国药物流、中国邮政物流、华盛冶金、华盈环保、鲁博厨业等一批苏桃线上招商项目办理立项手续。
3、协调市发改委推进我区大项目建设。按照区政府安排,我们积极协调市发改委推进我区大项目建设,3月份为推进金钱松路早日开工建设,用3个工作日办理该项目批复;为我区天燃气项目协请市发改委办理前期工作函,推进项目办理进程。4月份为沈阳谟水电站项目,协请市发改委进行现场勘验,促使该项目尽快完善前期手续。
4、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力做好‘进企业、解难题、保增长’工作。按照区政府及我局安排,落实‘进企业、解难题、保增长’具体布署,徐继国局长、徐仲春副局长、田敬伟副局长带领9位科长每人负责一个企业进行帮扶指导,积极为拟开工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目前已经有12个签约的重点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手续,积极帮扶谟家电站项目做好前期的手续工作,协调市发改委能源处的领导勘验现场,完善项目报批手续;承诺帮助亿金机械和天通电器厂项目协调贷款,解决项目引进设备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八、县域经济工作完成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沈本产业大道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北沙河大桥下部正在施工;二是金钱松路工程,土地、环评、立项手续以及道路、排水、桥梁的规划设计已完成,并实施了部分路段征地、拆迁工作;三是苏桃路西延线工程,现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积极争取省城建资金;四是城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现主体工程已完成85%;金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4亿元。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一是“中”字头等重点招商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中国医药集团东北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一期项目立项、环评已完成。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正式奠基;二是赴日、韩、新加坡、香港等地招商成果显著;三是一批在谈项目成功落地。今年以来已有沈阳诗香味食品等项目正式签定投资协议。中方砂轮、辽宁大通公路工程两个项目已摘牌。
3、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项目,今年计划改造高精铜带生产线,建成东北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二是沈阳电力设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准备基本到位,已有企业进园开工建设;三是娃哈哈荣泰食品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九、认真做好物价管理、监督检查和价格认证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1、加强价格收费监督管理和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积极完成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布置的生猪收购成本、利润表,生猪批发成本、利润表,生猪销售屠宰成本、利润表,生猪出售环节成本、利润表的填报及上报工作。对我区上半年生产的生猪、蛋鸡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常规调查,并形成分析上报市物价局。
2、价格认证工作
3、价格检查
(1)开展涉农收费和价格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主要对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农民建房相关收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农机监理收费、畜禽产品检疫收费及殡葬相关收费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单位能够按政府规定执行,对个别单位违规收费的及时进行了纠正。
(3)加强了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一是燃油税改革期间,对我区各加油站经销的汽油、柴油价格进行了检查,并督促价格调整及时明码标价、按政府规定执行;二是配合家电商品下乡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对家电下乡商品价格进行了检查,并免费给经销商经销家电下乡商品专用价签共计2000个,促进了家电下乡明码标价工作。
(4)价格咨询和价格举报工作。目前我们受理群众价格咨询和举报12件,其中区纠风办转来3件,市价格举报中心转来3件。无论是来访和来电,坚持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有关价格政策,对群众反映的有关价格问题,做到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和反馈,通过我
们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缓解了一定的价格矛盾,对促进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半年工作主要任务
1、继续监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面完成2009年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积极开展调研和进行全区宏观经济分析,做好半年及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3、建立区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扶责任制。一是强化帮扶的31个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大重点项目的督导和问题解决力度,。二是对污水处理厂、金山电厂扩建、中国燃气、金钱松路等重大推进项目,制定推进方案,明确目标,力争早日落地开工建设。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做到“四抓”。即对在谈推进项目抓落地、签约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建设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达标。
4、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运机制,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强化新开工项目监督检查,建立月初调研、月末督查制度,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及工作效率,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继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调度工作。强化对全区25家固投指标单位调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分解安排计划。与统计局、区考核办共同加强对固投工作考核,按月度进行评比排名通报。
6、保证项目审批服务效率,推进我区大项目迅速落地建设。
对区政府去年以来在强化预算约束,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会议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一些财政管理问题表示高度关注,针对计划执行、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
1、加强形势教育和自身的业务学习,研究解读相关政策,提高预判能力,适应复杂多变新的形势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区的发展。
2、对园区建设做到区乡联动,在财力允许情况下,加大园区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园区环境.对财政公区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向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进展情况。
3、稳步做好“百姓创家业”工作,鼓励失业和待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要加大风险控制;加大对失业、待业人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扩大就业面,确保社会稳定。
二、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工作
1、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
2、区政府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对个别乡镇政府存在的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其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应向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
3、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应依法将预算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4、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保证预算健康实施。
5、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关于审计监督工作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此召开城建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作经验,谋划新的发展,共创城建工作的新局面。这个座谈会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刚才,区长对我区年城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区长对新一年的城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讲的都很好,我完全同意。过去一年,城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区委、区政府对城建工作是满意的、是充分肯定的。
年是完成“十五”计划、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继续迈进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城建工作,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区品位、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就年的城建工作谈几点意见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顾大局。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这个大局来开展。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搞好城市建设,不仅是提升城区形象、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而且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建工作要跳出“为城建而城建”的小圈子,把整个工作纳入到区委、区政府加快发展的大局中来,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以有利于全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为标准,不断改进、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二是重规划。城建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东挖一锹、西砸一锤,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给经济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平常所说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就是这个道理。搞好规划,首先是发展布局规划。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的同时,结合全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做好中长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使城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其次要做好项目规划,怎么拆、怎么摆、怎么建等,都要有一个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我们的城区面貌才能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三是提品位。所谓提升品位,就是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丰富城建内涵。既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搞好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以中心城区综合整治为契机,以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为抓手,在提高标准、丰富内涵、突出实效上下功夫,不仅要让群众看得见,而且还要让群众得实惠,力争通过今年的努力把我区的城区品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树形象。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和群众文化生活的中心。我们不仅要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经营城市,还要对城区形象搞好推销。“城市推销”是上世纪80年代在西欧出现的城建新理念,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城市推销”就是把城市当作“产品”来推销,目的在于促进城区与投资者、企业、消费者、居民或劳动者等群体之间的交换。形象树好了、城区推出去了,在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经济发展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在工作中要突出我们优越的区位、交通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辐射功能强劲的现代化商贸城区,使我区城市建设工作再迈新步伐、再上新高峰。
最后,我代表区四大班子向为我区城市建设做出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提出的两大“预期目标”甚为值得关注:
“经济增长率7%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在向代表们报告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时,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我们关注这两大“预期目标”的关键之处在于两点:
1.为何把经济增长率定为“7%左右”?
2.就业指标何以首次进入国家发展计划,而且紧随经济指标之后?
对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会上一些权威人士的解读,然后进行我们的讨论。
3月8日有关方面负责人向国内外记者解释了第一个问题:确定7%的预期目标是充分考虑了国际和国内两种因素———从各方面预测看,今年国际经济可能出现回升势头,但不确定因素很多。首先是目前国际市场商品竞争相当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其次是去年外贸进出口增长比较快、基数较大。在这个基数基础上再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就大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外贸进出口目标会比去年低了一些,但也将达到7%。国内经济发展条件虽然较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需求不足和结构不完全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包括就业压力比较大,市场经济秩序也存在混乱等问题。需求不足是国内牵制因素中突出的方面。去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达16%,但对拉动消费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从今年前两个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的工业生产、外贸进出口、社会发展等方面表现不俗。他据此判断,“相信今年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家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新增就业指标还是首次,这标志着政府工作的一大转变,从以往追求经济增长率为主转向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并重。”
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省长、市长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扩大就业本身就是大政绩”。同时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将解决就业问题视为创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政府行为的关键,不是自己去寻找、创造就业机会,而是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他们认为,在引导就业方面,政府一定要分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应该由市场去做”。
来自两会上的一些资料说,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来自约14****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近1**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动力的巨大压力。据预测,今后3至5年,城镇每年需安排22****万至23****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至8%的增长率,劳动力供需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业压力都是无法回避的挑战,亟须国家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控。
这两大“预期指标”的提出和相关人士的解读,大体上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其一,中国经济必须保持较快的增长,7%的速度是应该实现的。
其二,实现7%的目标并不是很容易的,它必须解决好出口、内需等很多一直在努力解决而又确实困难不小的问题。
其三,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这是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须。
一、发展计划局主要职责
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代表政府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城市化、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衔接、平衡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负责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商品、货源稀缺的商品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收费(价格)管理的政策,提出各项收费标准的调整建议;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制定粮食购销、调拨和储备计划,确保当地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全社会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贯彻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和咨询建议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编制《*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二)制定全县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前期项目计划和省、市、县重点项目计划,并综合管理县重点项目建设。
(三)抓好粮食订单任务的签订和收购工作。
(四)实现"一符四无"粮仓县。
(五)抓好中心粮库建设。
(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完成收储公司改制工作。
(七)贯彻实施《浙江省定价目录》,加大对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的管理力度。
(八)抓好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管理。
(九)做好收费年度审验及《收费许可证》换证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公示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本调查。
(十)规范基础教育收费和学校收费行为。
(十一)健全和完善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
(十二)及时完成各项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
(十三)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及时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十四)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工作。
三、各科室的主要职责
(一)办公室(改制办)
围绕全局开展的各项工作,协调机关日常事务和政务工作。(1)负责起草局内综合性文件、材料及日常文件,制订局机关管理制度;(2)负责局组织召开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文秘、督查、保密、档案、、宣传、保卫、行政管理、后勤事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3)负责组织全局各系统的业务教育培训和信息工作。
抓好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工资、技术职称、职工教育、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关办公楼保卫安全、安全生产、老干部管理,计划生育、改制企业的人员安置、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转迁,及时准确填报各类报表等,协助做好来信来访和计划生育工作;(5)认真履行《会计法》规定的各项职责;(6)严格执行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状况,做好会计核算,加强财务情况检查、督促,及时、准确填报各类财务报表;(7)加强机关资产的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进一步抓好增收节支工作。
(二)投资科
(1)制订全县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投资导向;(2)提出全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计划;(3)负责提出年度县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对重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4)负责国家、省、市、县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对建设项目过程的招标、建设进度、工作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对策和建议;(5)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三)综合科
(1)完成年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编写工作;(2)对全县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监测,提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预测、预警及对策建议;(3)负责起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负责申报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限额以上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4)提出产业、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四)粮食科
(1)抓好粮油信息的收集、调研,供领导决策参考;(2)协助领导抓好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好购销储备计划的实施;(3)检查、督促粮油安全储藏及"一符四无"工作,开展粮油仓库设施检查并提出建议、修理意见;(4)及时、准确做好各类粮食报表的统计、报送等工作;(5)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种补助资金。
(五)物价科
(1)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商品价格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上级出台的工农业商品价格改革措施;(2)负责对全县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管理,根据价格管理权限,制定和调整工农业商品价格,房地产价格、垄断性经营的价格、公用事业和公益价格、经营价格管理;(3)规范和引导经营者定价行为,负责商品价格、收费的监审、监测工作;(4)开展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工作。(5)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收费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上级出台的收费调整方案;(6)负责全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按照管理权限制定收费管理办法,核定收费标准;(7)组织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定期验审制度,监督收费执行情况;(8)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9)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六)统计科
(1)及时完成县基本情况综合年报,完成国民经济核算及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工作,完成全县年度统计公报的撰写工作;(2)每月按时编印*国民经济月度资料,负责编印《*统计年鉴》的统稿、编辑等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供国民经济运行信息。(3)组织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检查统计法执行情况,组织年度统计法大检查工作,牵头组织查处统计违法案件;(4)做好统计单位登记的日常工作,按时完成统计单位年检工作,完成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及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5)完成农村住户调查和劳动工资报表任务;(6)及时、准确地完成工业、农业、投资、建筑业、批零贸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科技等统计年报的定期报表资料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7)完成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和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上畜牧业的超级汇总工作;(8)配合市调查队做好各项调查工作;(9)及时撰写和提供统计分析;(10)做好乡镇、街道、部门及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11)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四、具体工作要求
(一)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以江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组织的决定,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拓进取。
(二)每位工作人员必须按科室职责和领导安排,积极努力,各尽所能,各负其责,保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科室间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做到按时上下班,不擅自离开岗位,严格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严禁。
五、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办法:
本办法实行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具体按《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执行,考核档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工作人员由科室考核,分管领导审核,局长审批。
(二)奖惩办法
1、完成月度各项任务,考核称职的工作人员发月度奖金380元;季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含称职)的工作人员,加发季度奖金240元;半年考核均在称职以上的(含称职),发半年奖;全年考核称职的工作人员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建设用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具体安排。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切实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全市农用地转用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全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的范围
全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范围为本辖区内所有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具体包括:
(一)国家机关和军事项目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商业、旅游、金融、娱乐、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用地;
(四)工业项目用地;
(五)乡(镇)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
(六)农民建房用地;
(七)其他非农业项目用地;
二、建设用地计划安排应当遵循的原则
鉴于今年新增用地供需失衡的严峻形势,我区今年供地政策由以往的“保障用地”调整为“保障合理用地”,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耕地;
(二)重点保障对本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力的重点项目用地及工业新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对列入国家现行禁止供地项目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电解铝、水泥等用地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申请。
(四)建设项目用地土地投资强度每亩必须达80万元以上,且符合《省建设用地指标体系》规定。
三、建设用地计划批准程序
(一)用地计划申请
建设用地单位在项目用地前应向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书面申请。
(二)受理审核
区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用地政策进行项目用地预审,对符合预审要求的项目,按季度汇总上报审批。
(三)用地计划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