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第一,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丹东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措施[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韩景军.特教学校视力残疾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策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关键词: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全纳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接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成为实现全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使所有的儿童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参与合作学习,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它不仅涉及特殊教育,还包括普通教育,甚至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领域。目前,在我国,随班就读形式是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响应,是全纳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班就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师资质量没有保证、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需要庞大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支持
行政支持是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以教育局教研室、特教资源中心为技术指导中心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1.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残联组成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学习全纳教育思想,以随班就读特殊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随班就读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使随班就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由教育局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组成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指导小组,为随班就读承担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估、筛查鉴定等支持工作,使随班就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政府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舆论宣传,及时报道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活动成果,促进社会各方面对随班就读及其特殊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4.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以个性化服务为原则,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或机构服务等形式,借助特殊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开展学习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补习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进而满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
二、学校、班级支持
随班就读学生所处学校、班级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工作的运作和教育质量。
1.由学校领导、班级教师、资源教室教师组成随班就读的具体工作群体,全面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调查、心理评估、入学安置、学籍管理、课程设置、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开展兼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探索和总结随班就读教学组织形式等。
2.班级教师在情感态度、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并结合特殊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
3.班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备课、板书设计、课堂提问等方面充分照顾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
4.班级教师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安排座位,实施合作学习、伙伴帮扶,帮助班级形成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社区支持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所在,社区支持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区生活,为他们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特殊教育学校、特教资源中心组织特教老师或资源教师深入社区,通过张贴宣传单、散发宣传单或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让社区居民理解、关心、支持社区内的随班就读学生。
2.社区内的残联康复中心、医疗机构及其他民办康复机构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普通学校培训康复教师并为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场地、器材及指导活动。
四、特殊教育学校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是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学校、学生家长的要求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要。
1.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对学生家长和随读教师进行培训的任务,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帮助家长和普通学校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随班就读教育技术,为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使随班就读儿童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2.特殊教育学校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从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的实际出发,帮助建立资源教室,承担随班就读的巡回辅导任务,配合、指导普校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与普通学校及时商讨解决随班就读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
3.特殊教育学校协助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督促随班就读质量不断地提高,促进随读工作良性发展。
4.特殊教育学校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与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形成合力,积极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工作规程、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科研等等进行广泛研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随班就读模式,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向正规、科学的目标迈进。
五、资源教室的核心支持
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的、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的场所。建立资源教室出于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目的,是全纳教育理念的良好体现。
1.资源教室配置足够的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辅导需要的教材、教具和书籍;资源教室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并积极履行职责辅导随班就读学生。
2.资源教室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咨询与培训、教学辅导、功能补偿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全面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咨询和培训服务。
3.资源教室的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施和各种教育手段,既要针对学生当天课堂中未能消化的文化知识给予个别辅导和重点练习,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资源教室利用相关设备和资源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特殊教育技术支持。
六、结论
1.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有利于提高残障儿童的入学率,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让随班就读学生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过得开心。
2.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能充分应用普通教育学校、特殊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资源优势,使随班就读教学具有特殊而不隔离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充分发掘随班就读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皮鞋美容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8.226
1前言
1.1特殊教育
首先从特殊教育对象定义:特殊教育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其对象是:(1)残疾儿童,包括弱视与盲童,重听与聋童这类感官残疾、肢体残疾、病残、智力残疾等;(2)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1]。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其中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也包括对心理发展超常者进行的教育。《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对于特殊教育的定义是:“特殊教育系对于精神或身体之一方或双方感有异常者所施之教育。因其必須用特殊教学方法,与常人教育不同故称特殊教育。”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采用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而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界对特殊教育的概念做出了如下定义: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本文中所指的特殊教育学生均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学生。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于1997年6月,占地面积32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42平方米。中心响应全纳教育理念,努力打造“教、培、研”一体化的生命教育体验基地。
1.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1.3皮鞋美容
鞋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一双舒适、美观、整洁的鞋子,会给人的生活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现在皮鞋美容的行业发展前景乐观,而且皮鞋美容这一行业其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也比较符合残疾孩子们的特点,所以皮鞋美容专业也就成了残疾人能够参与就业的重要学习专业。
皮鞋美容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中针对中轻度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操作性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走入企业实践的课程。皮鞋美容课程应在两年的理论与实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皮鞋养护、洗鞋、擦鞋的相关专业知识。
1.4皮鞋美容教材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国家没有正式出版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也尚未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3]。因此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大都参考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但普通中职院校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特殊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生理规律等。而皮鞋美容也尚未在中职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因此从特殊学生的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编写出一套符合特殊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皮鞋美容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可以上学生用上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专业的依据,同时也为广大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皮鞋美容校本教材教材的开发
2.1皮鞋美容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皮鞋美容校本教材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编写指导思想,针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技能与方法。
在教学目标上,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教学目标的确立。从而培养学生皮鞋美容的技能及方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价值的人。
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与编排上,体现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实训技能,从而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策略上,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确立教学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设置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评价上,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关系,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
3皮鞋美容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的反思
每一个生命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当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开发校本教材便是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使用校本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无论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作用;分析
G760;G633.955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输送人才,并且让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都感受到教育的作用。为了能够让特殊群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生活和自己充满信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美术对人类发现美创造美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这些能力也表现在信息的处理上,语言的交流方面以及思维的推理过程中,因此美术教学能够对人才进行集中的培养,提升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以下对美术教学在特殊群体教育上的具体性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一)教学活动更加生动
与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对比,美术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也更加形象,例如,对于聋哑学生来讲,因为他们的听力和表达能力受到阻碍,具有缺陷,因此只能运用视觉进行感知,这也成为聋哑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学习的一种途径。美术教学正是运用图片、画板以及各种其他手段对知识和美丽事物进行传递的,对于聋哑儿童吸收知识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交流,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特殊群体的美术教学具有团队性
很多特殊群体的学生因为寻在各种缺陷,因此非常不自信,并且在性格上也非常孤僻,不愿意参加到各种集体活动当中,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这种状态被改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分别展示出自己的能力,特殊群体的学生主要是在绘画、动手以及想象方面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班级集体的共同作业制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三)美术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由于特殊教育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性位置。教师以及美术教育者应该关注到,特殊学生的心理情况和情绪是多变的,那么在美术教学时,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性变化。例如,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坐不同的座位,感受美术不同的学习,例如,使用围圈做的方式,都在教师周围,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都会拉近,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温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们交流美术知识,自己也参入其中,这样对于特殊学生完成美术学习作品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2]。
二、美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美术具有较好的心理教育功能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出众的美术作品会吸引众多的欣赏者,并且对作品也会进行联想和想象,给心灵带来更大的震撼。特殊教育的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为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因此对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见的主要有自闭症和妄想症,在这样的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教育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在美术教学中,因为有大量的作品展现,并且这些作品当中所表达的都是真善美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美好的事物上徜徉,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感知,对生活和学习也产生积极的影响,身边充满正能量[3]。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提升特殊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对作品的整体关上性以及对作品的整体感知性。如果从哲学的角度上分析,整体是优于部分而存在的,整体的发展对部分有制约和促进性作用。因此在特殊学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的绘画方法。特殊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观察和绘画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在长久这样的学习中就会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宏观性思考习惯。那么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在教授美术素描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明暗调子的使用方式;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不同色彩搭配的不同效果,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美术感知力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如果特殊院校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和专业的美术学习,那么在画画以前的形色观察都是独立存在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要从这些独立存在的部分开始。美g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手、脑、眼睛的整体协调过程,如果从深度的层次上讲,美术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美术学习,愿意主动的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运用记忆去处理信息的,对美术的学习,欣赏美术作品能够让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容易更加快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和情感情绪等等做好分析,以此做到因材施教,极大的发挥出美术教学应有的作用,让美术教学成为调节特殊学生心理,协调学生情绪和心理以及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学科,进而积极的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江丽亚,张世英.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21):114-115.
[2]刘芳.结合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特殊教育中等学校美术速写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14(15):46..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殊教育;关爱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教授的对象基本都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还有的一出生便智力相对低下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迫远离普通学校,远离把他们看作异类的同伴,只能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而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心病”,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残障儿童也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学习,所以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将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特殊教育中来,教师也更加注重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笔者针对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作出了详细深刻的分析。
一、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却仍采用普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也过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并没有领会到特殊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授课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侧重点。其次,特殊学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看重的只是授课而已,孰不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不关心学生自身状况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二、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身体上或者智力上存在缺陷,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缺陷对孩子来说都像是一把利剑扎在他们的心头,时不时地被人剜一刀,嘲讽一番,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短时期内很难走出。这也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沦陷在自己自卑的世界里,不愿打开,也不愿接受新知R的滋养,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尽全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再成为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们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被人抛弃。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与他们进行心c心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物,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另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拥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人人平等。如询问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提问反应快的同学,也要照顾反应较慢的同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大部分特殊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容易焦虑、暴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尽管一个2乘3等于6的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十几遍,但仍要有不厌其烦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来说没有用武之地的,特殊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很难在短暂的授课期间掌握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而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特殊学生一般来说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在讲授加减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猪去商店买文具的动画,动画中小猪买了一枝3块钱的铅笔,一块2块钱的橡皮,让学生计算小猪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便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并且通过动画,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关心上课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下,教师一般强调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然而,这一点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大,一会开心,一会难过,并且又处于心理稚嫩的小学阶段,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学会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带给学生足够的爱。当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面对难题满脸愁容的时候,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并且赞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从而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类的重点问题要加重语气让学生抓住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准确恰当地进行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的主体是身体有一定缺陷或者心理有缺陷的儿童,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特殊学校的认识也有一定较深,使得那些有缺陷的儿童也能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劳动课中发觉更多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特殊学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
在特殊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课程范围,可以使得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特殊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课上以游戏玩乐的方式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手工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劳动课的各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不相同,其趣味性更高,理论性不高,因此可以让学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开设劳动课程,可以很好地化解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的易行性和娱乐性可以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真正融入到劳动课程中来。另外,劳动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劳动课程往往是要求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团体的组成部分,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特殊学校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学策略
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过程中,趣味性较强,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在特殊学校劳动课教学中,应该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使得特殊学校生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爱上劳动课。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特殊学校劳动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学生文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明确自己作为榜样的角色定位。并且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积极发挥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劳动课程。
(二)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劳动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劳动课程环境中,也可以设置一些表演场景,并且尽量结合生活设置场景,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场景中更好地融入到劳动课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设置相应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在学生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基础上,劳动课上可以创设《模拟超市》、《模拟家庭》、《模拟餐厅》等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各种劳动。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在劳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要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成员要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劳动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学生群体中成立学习小组,首先应该要做到对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小组的能力均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发挥作用。
首先是在小组的人数上要进行合理地分配,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5个人左右为宜,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对小组人数进行确定。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确定的时候,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白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从而能够进行合理地搭配,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组合在一起,防止小组内出现水平严重不均衡现象,尽量让兴趣相似的同学容聚集在一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教学进行完成。
其次,要加强合理的劳动任务的设计。劳动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劳动任务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要借助各种劳动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积木做一个帆船模型,但是学生手中没有材料,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找到材料、研究、制作等过程,最终各个小组会交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多,也能极大地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课后实践教育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应该要将劳动课程应用到课后,在课后加强劳动课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自在。比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开展劳动课实践,使得学生在课后也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智障儿童,通过课后的各种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可以对人体的手、脑等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减少学习的障碍,并且还能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游戏成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游戏的选择,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从而能够积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劳动水平有一定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提高学生的劳动课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课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进行锻炼,从而使得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水平进行提升,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关键词:特殊学校;学生;道德品质;问题分析;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71-01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道德品质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道德品质教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本人从工作的实践中来谈一谈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特征分析
1、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普遍性特征
当社会日益前进、发展之时,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其意图已不再是单纯的为特殊学生培养独立生存的本领,更是意在使特殊学生如普通人一般,展现自身特征和能力。因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工作需进行改革,将道德品质教育普遍性特征的几点呈现融入日常教学,使其为新的教育意图服务。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两点呈现: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广泛需要的工作;特殊教育逐步呈现出大范围的特征。
2、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独特性特征
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独特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几点呈现:一方面,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较为特殊,相当一部分特殊人群很难正视自身的特殊现状,进而造成内心世界的封闭、孤僻、脆弱、焦虑等。这一部分特殊人群一旦步入社会,上述内心活动会变得愈发严重。因而,要求教师以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应采用科学的途径。若要达到教学途径的科学化,便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分析技巧,通过针对性的分析,促进教学途径的创新。
二、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
长久以来,在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乏味的、强硬的道理轰炸方式,以枯燥的语言讲述着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则普遍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的过程中,也都呈现出教师从始至终的说教,学生从始至终的听。但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因其身体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因其内心活动的特殊性,此种乏味的道德品质教学模式并不受用,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更无从谈及教学质量的优化。
2、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却呈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家长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特殊学生的独立生存本领上,而未给予思想教育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的消极情绪较为严重。通常而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因而,一旦得知孩子存在身体障碍时,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和焦急。除此之外,特殊学生因身体的障碍,使得在理解社会方面存在匮乏,并且,一些正常人常常对于特殊人群持有偏见想法。
三、加强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措施
1、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尽管特殊学生在身体上存在障碍,然而,其自尊意识较为严重,有时出于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考虑,会将其道德标准无限制降低。因特殊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限制,造成其活动区域的相对受限,因而,其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较普通人滞后。因特殊学生的身体限制所致,其对于物质具有本能性的占有欲望,以及严重的自我心理,因而,强化其考虑他人感受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强化特殊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以及关爱情绪,从而强化特殊学生对于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道德教育的推动。
2、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
为了提升道德品质教育的质量,单纯的依赖校园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应有社会、家长的一同参与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校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然而在回归家庭或者步入社会时,却遭遇消极因素的打击,使得道德品质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禁锢。由此引发诸多学生对校园教育心生不满,进而对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造成了限制。社会、家长在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担当尤为重要的角色,在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一点: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的成长进程中产生着独特影响。因而,学校需要在必要的时间同社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加大同二者的沟通频率,并且利用多样性途径,将校园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增强道德品质教育的效果。
总之,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对于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几项措施建议: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改革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辅导员的管理教育等途径让学生明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安排学生到特殊学校见习,观察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残疾学生的表现、体会特殊教育中教师爱心、耐心、责任心的重要性及教师的奉献精神。2.举办专题报告会。通过邀请特教机构、特殊学校的领导、特殊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等到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个人学习目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3.注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伟大,特殊教育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不要只看到待遇低、工作辛苦,要品尝苦中之乐,启发学生要从内心深处热爱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
(二)构建系统化的职业知识体系,夯实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根基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和学生自学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这类知识则需要学生现场观摩以及亲身实践来获得。1.重视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学校要抓好课程制定、教师教学、学生自习等各项环节,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切实掌握特殊教育的基础概念和科学规律,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形成科学的特殊教育观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履行教师职责打好基础。2.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创造条件。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直接相关,因此,学校应该安排学生参加各种见习和观摩活动,以便学生为将来的职业实践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特教机构进行见习观摩和模拟仿真教学活动。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1.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各类特殊儿童各学科的教学法都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来完成。利用微格教学来训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特殊教育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特点、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等诸要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其撰写教案和学案提供依据。利用微格教学训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还可以克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困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性学习。2.多岗实习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特殊教育实习,实现学生全程化和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也就是在做强特殊教育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自闭症疗育师、语言训练师、感觉统合训练师和育婴师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主的特殊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些偏见,所以有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会使学生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专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才艺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还可以聘请杰出校友、师德模范、同专业的往届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展示自己、树立自信,还可以养成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2.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克服职业倦怠目前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频繁调换岗位的现象较多,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职业倦怠密不可分。因此,实习和就业前做专门的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做好思想等各方面的准备。实习中,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跟点辅导,根据学生遇到的思想、生活、工作方面的困惑及时予以解决。当学生产生职业倦怠时,充分利用实习机构的各种资源,及时引导学生重新寻找职业中的新体验,寻找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理性看待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对职业的倦怠。3.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高职教育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培养,从入学开始,全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指导课、讲座、就业信息服务、搭建校友交流平台等方式,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特殊教育的社会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和现实客观状况,学会为自己确立起可行的中短期、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向健康、和谐的职业生涯发展。总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凸显了特教专业特点,强化了技能性,使特教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就能适应工作。为特殊儿童接受专业的教育提供了保证,从而发挥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佳佳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1.研究对象
选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体育部主任、特殊学生130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主要存在先天或后天不同程度的疾病、受伤和残疾等生理缺陷,因身体原因对体育锻炼具有特殊的需求。
2.研究内容
主要涉及特殊体育课的开设、体育教学组织、和课外体育服务支持等情况。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大量相关政策性文件和体育期刊资料。
3.2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调查走访10所高校(包括我省唯一的一所华强特殊运动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就读的特殊学生130人,全方位了解特殊学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课题顺利进展提供依据。
3.3逻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分析、论证提出我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1.我省高校特殊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统计结果表明:我省大部分高校(70%)认真贯彻了《纲要》精神,教学大纲中设置了相关的特殊体育内容。说明特殊体育课程在我省高校体系中有一席之地。但进一步调查得知,部分高校虽则在大纲中设置了特殊体育课程,但按课表像普通体育课一样授课的学校不多,仅占30%,多数(50%)高校采用的是随班就读模式,还有(20%)的学校还实行免修模式。开设的高校特殊体育课中至今仍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也没有统一的体育规定,均由课任教师自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主要以伤、残、体弱病者居多,占授课对象的90%以上。任课教师绝大多数由体育教师兼任,上课时间自由安排。究其原因,多数体育部主任认为:虽然特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愿望迫切,但学生数量较少,且分布全校每一个系部,要把他们像普通学生一样集中起来按课表授课难度很大,大纲中设置的特殊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2.我省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
目前我省高校开设的特殊体育课程,从大纲实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安排、课程组织等基本趋于一致。其共同点归纳为:第一,目标定位不明确。高校特殊体育课的开设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开设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明确,而是为开课而设项,项目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通过访谈了解到:课程内容偏重于传统养生类项目,由于养生类项目具有舒缓温柔和的特点,且对身体条件不同的特殊学生来说,不能做到区别对待。第三,由于学生参加特殊体育课的原因各异,很难有完全适合各种学生情况的个性化教案,只是随教师的意愿盲目授课。第四,特殊学生所采用的教材与普通学生同一版本,缺乏对特殊学生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和康复内容,尤其缺乏体、适、能的锻炼指导及营养与生活方式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第五,绝大多数院校没有专业师资和场地器材,只能因地制宜开设特殊体育课,至于学生能从中收益多少,就无法求全了。
3.高校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的缺损
特殊体育教育首先要考虑的目标是“增强体质,补偿缺陷,发展健康体适能”。在特殊教育中,非常强调“培养、塑造、改变缺陷并存”。但是,这种改变、补偿要建立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者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而最关键的是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但作者从高校体育部主任那里了解到:高校的体育经费本身普遍紧缺,一个客观事实是:被调查的学校没有一所高校有特殊体育教学专用经费,缺乏经费就保证不了特殊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发展,教学场馆、器材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着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导致目前特殊学生的体育一般实行免修、体质健康标准采取免测的做法。在参加体育运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欣赏体育比赛就成为特殊学生享受体育的主要方式。特殊学生的体育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多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状态,部分高校即使开设特殊体育课也多是流于形式。现阶段,高校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特殊体育的支持系统,这与党的十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相违背。
4.高校特殊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特殊体育起步比较缓慢,特殊体育的师资更是缺乏。目前一般高校特殊体育课都由普通任课体育教师兼任,其中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更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殊体育系统学习。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在高校特殊体育受教对象中不存在弱智人,以体弱者居多,其次为因病未完全痊愈者,特殊体形的学生主要是指过度肥胖者,伤残者主要以小儿麻痹后遗症居多,还有如截肢,骨软内发育不良,脊柱畸形等,试想在一个身体条件参差不齐、连基本的一个上下肢活动都无法统一完成的受教群体的教学情况下,仅靠一位体育教师要提高特殊体育教育质量,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最大发展,无异于空谈。
三、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1.完善特殊体育教育的法律保障
要推动高校特殊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立法。我国现行的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推动了特殊教育向前发展,但特殊教育法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特殊教育立法层次低、不完善,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要建立责任的问责制度,建立评估验收“一票否决”预警机制,让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真正起到法律效力。
2.体现人文关怀,有关决策管理部门应让政策天平倾向于特殊学生
从十七大的“关心”到十的“支持”,虽然两个字的转变,但这个转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期望更大、发展的思路更清晰。这是国家对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预示了我国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的发展走向,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高校特殊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为特殊学生创造幸福美好的锻炼生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受教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上还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调查发现:如果国家所制订的基本政策是倾向于普通学生的,那么,即使有专门的机构、专责的人员从事特殊体育的援助工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因此,决策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建议注入人文关怀的要素,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身体需求,在政策制订时提倡学校资源有意向特殊学生倾斜。
3.研究出台针对特殊学生身体练习的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质健康标准
借鉴国外对特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没有特殊人群设计的不足,免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看似对特殊学生的一种关怀,其实,从进一步意义上说,却是剥夺了他们作为学生了解与评价自己身体状况的一种权利。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相关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作者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特殊体育课程目标应作动态调整,特殊体育课程结构可进行弹性设置,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可以提倡合作与个案化教学并存,提倡教师间、学科间、课内外的合作;学生同伴间的合作,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特殊学生与体育锻炼零间隙的有机整合。同时又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体育指导,教学机会的均等从起点均等逐步走向过程的均等。
4.开发特殊体育教育的支持系统
特殊学生随着一系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的修订、“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深入以及招生条件越来越人性化,伤、残、病、体弱学生趁教育改革的契机,涌向不同高校就读,如何开发、整合体育的教学资源,搭建一个和谐共进的教学平台支持特殊教育,是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的深刻改进,作者认为在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投入应有所倾斜,“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就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而改革的:激活现有资源、发掘新资源、整合所有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是整个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人道主义关怀除了制定特殊体育教育法规、明确政策倾斜外,还应构筑特殊体育教育支持“四位一体”的支持网络,也就是提升特殊体育教育幸福指数在实际行动上的庄严承诺,是特殊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5.重视培养高校特殊学生体育师资能力
高校特殊学生体育师资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重视,特殊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且要有一定课程开发的能力;不仅能够从事教学,而且要能指导特殊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不仅能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而且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可采用对高校在职体育教师分期分批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特殊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工具、指导健身的手段与方法等)的培训,也可对新任体育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培训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四、结语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学
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和形成残疾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恢复残疾肢体,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反对歧视态度 , 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
1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目的
由于特殊体育教学对象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发展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残疾学生残缺肢体的发展,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宗旨
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使各种残疾类别的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
3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残疾学生具体情况及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实行个别性差异教学。
(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发展及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
(2)残疾人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残疾学生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残疾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残疾学生就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造和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氛围。在残疾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排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残疾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
4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原则
4.1 平等性原则
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残疾人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为他们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残疾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使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4.2 主体性原则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残疾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残疾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4.3 个别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残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残疾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4.4 发展性原则在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残疾学生的类别、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育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采取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5 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
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残疾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个性区别,最终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6 结语
一、音乐教学活动对特殊儿童的特殊影响
音乐教学是利用音乐的某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重在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获得感情方面上的愉快体验。相对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它能够使特殊儿童通过音乐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心理补偿,促进大脑的发展,最终能够融合在社会中,获得生存的技能。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的交往能力是特殊儿童的最大缺陷,这严重的影响他们今后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用音乐教学的活动或者方式,让特殊儿童大声的朗读歌词,随意的对音乐的发挥,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发挥出了个人的潜能,获得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卖报歌”中一句“不等天明去卖报”,在对特殊儿童教学时,要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
不正确的行为是当今特殊儿童的另一最大缺陷,特殊学校的设立能够为特殊儿童养成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规律,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在音乐教学中,演唱、演奏等形式的出现,能够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遵守社会的规则。
(三)发展运动功能系统
由于智障方面的缺失,特殊儿童天生就失去了运动的能力,很多特殊儿童通过长期的训练才得以有一定水平的运动能力。通过音乐的教学,特别是钢琴的教学训练特殊儿童的手指运动功能,并给予他们自信,相信自己能有拥有更多的运动功能系统。
二、特殊教育的钢琴艺术教育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偏差
对于钢琴艺术教育在特殊学生教学的情况下,会出现教育者和家长关键的偏差性问题。教育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应该以特殊学生群体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殊学生的家长也存在意识误区,他们不重视钢琴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还没有意识到音乐对于特殊学生的影响。他们往往忽视了钢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范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美妙的音乐当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
现在对于特殊教育的合格的师资力量还不够,虽然社会上有很多的机构对老师有这方面的钢琴教育培训,但是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很难选择教育学生的老师,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钢琴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更需要熟悉心理方面的知识,耐心的教导学生。虽然这样的培训机构较多,但他们的教学管理机制都很不健全,大多趋向利益化和功利化。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匮乏
现在很多的钢琴教育模式传统、单一,没有创新性,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特殊教育中学生,一旦教学放噶因循守旧,他们就会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因此,要结合多种方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创新发展钢琴教育。
三、对特殊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对策
(一)创新钢琴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
1.激发兴趣教学法。对于特殊学生的钢琴教学,要用新鲜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一首新的曲子时,可以用色彩较浓重或者动画刻画人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这首曲子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集体互动教学法。有趣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教学不再枯燥和乏味。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钢琴曲的学习要先学习它的曲调,然后在试着理解音乐的内容。这种直观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即兴发挥潜能,用表演的形式来演绎音乐的魅力。
(二)优化钢琴艺术教育的教师管理体制
对于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学生,钢琴老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在多方面都有所涉猎,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研究,注重特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结束语
特殊音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能多的耐心和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钢琴艺术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手指运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乐曲中陶冶情操,欣赏艺术的美。
作者:赵静 单位:郑州市盲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洁.钢琴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周冰洁.中学“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35-01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初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其实它牵涉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我们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寻求解决的对策。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好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在政策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一是要确保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保证特殊家庭学生能上起学有学上。二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特殊家庭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合理流动,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工进行城市的同时,能接受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并能接受就该接受的教育。四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农村实施合班并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校成立相应的教学机构,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五是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加大补助覆盖面,让更多的特殊家庭学生享受到补助政策,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这对特殊家庭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二、家庭教育是特殊学生教育的主渠道
家庭是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必要也是关键环境,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任何机构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特殊家庭学生的父母来说,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抛家别业在外,打工挣钱,供子女的吃好穿暖,让他们有学上就尽到了一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代而取之的是,不仅要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同时也应经常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三、学校教育要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学校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面应是教育的主导者,对于学生,除两个假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单纯的智力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
第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期中、期末考试后家长特别想知道孩子成绩的机会,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及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三,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氛围。
第四,细化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管理,要求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接近他们,并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温暖的家,建立“亲情导师制度”,让特殊家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第五,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监测制度,建立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安排专门老师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近几年在我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下,我县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各校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中学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使这一教育主体在学校教育中逐渐显现出它的作用。
第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育人,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校讯通业务,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