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时间:2023-09-18 17:3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浅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特殊學校;职业教育;特殊学生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促进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吉林省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将职业教育搭建为学校通往社会的桥梁,并将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充分认识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创建特色学校为目标,以职教课程为载体,多措并举抓好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发展工作。

一、特教与职业融合的教学体系

融合发展观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殊教育的发展密切结合,将职业教育的理念融入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同时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将特殊教育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横向和纵向实现双向的交融,达到职特融通状态。

1、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制的课程中逐渐分层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全校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按学生年龄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不同的职业教育课程,低年级开设生活适应课程,中年级上好劳动课,高年级重视职业技术课,实现学生职业教育的连贯性。

2、职业高中的课程将特殊教育的理念与知识技能等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开设了家政、美发、美甲、计算机、串珠、编织、手工制作等课程。

3、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场地、设备为学生实际操作创造机会和场所。专用的家政、美发、美甲教室为学生的实操提供了场地和设备,学校的宿舍和食堂可以为清洁和家政课程提供实践场地,学校还特别为学生开辟了开心农场种植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种植各种蔬菜,校园内的绿化带为学生提供园艺教学的场地,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4、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开发校本教材,使学有所依,教有所据。学校组织相关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和摸索,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串珠、丝带绣、美甲、家政等校本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依据,使学校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标准的教学体系。

5、学校申报了省级重点规划课题《聋生职业及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研究》,我们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好职业教育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努力探索积累经验,搞好职业教育课的课题研究,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新途径。

二、特教与职教互动的基地建设

学校积极与残联和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基地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职业技能的专项培训。

1、学校与残联充分发挥自各的优势,形成合力,在学生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学校与松原市残疾人就业中心联合办学,成为松原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就业职业实训基地。学生参加残联组织的美发美甲培训,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美发美甲基本技能,培训结束后,通过各种校内外实践进行技术练习。

2、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选择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组织学生和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起实训,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主流社会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学生到校外美发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练习。学校与“我型我塑”美发店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定期到店里观摩学习,并进行洗发、护发、造型等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校外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进一步学习了各种美发技巧,而且还掌握了个人礼仪,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具有了责任意识,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特教与企业联合的办学模式

学校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启动工作,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技能,进行定单式培养,企业与学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谋发展。

1、学生开办了自己的手工作品微店“原上花开”。每完成一件作品都及时地上传图片,每收到一笔订单都欢心雀跃,每一句温馨的评价都是对学生们最好的鼓励。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学生在展示着自我,在努力地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2、学生制作的串珠、地毯绣挂毯、钻石画等手工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得到了到校视察的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的手工作品成功进驻松原市残疾人工艺品展销店,学生们常把自己的小手工作品作为馈赠感恩的礼物回赠给社会各界的爱心团体和人士。

3、学校目前有家政、美发、美甲、手工制作等职业实训教室,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市场调研,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导方向,开办洗车厂、广告设计、烘焙屋、手工作坊等职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实践场所,突出实训实习这一重要环节,以方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在学校真正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谋出路。

4、学校与仁和饮食公司联合办学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开创职业教育的发展先河,为残疾人就业打开一道成功之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家庭分忧、为社会减轻负担。

我们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摸索前行,不断丰富符合特殊学生实际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只有将职业教育发展同特殊教育的发展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自食其力,残而有为,适应发展,一专多能”的特殊人才,才能走出一条符合社会要求、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和特殊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刘雪莲

参考文献 

[1] 戴家祥.职业教育特色初探[J].职业,2000,14(11):14-15. 

第2篇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国际上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普遍受到重视,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学生中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目前在特殊教育中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还是比较薄弱。作者结合自己在特殊学校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音乐多媒体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智障学生中开展音乐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改善运动障碍,帮助学生宣泄情绪,激发学生智力发展。对于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学;多媒体;特殊教育;智障学生

音乐是一门能够想象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调动人们的感情,充实人们的想象。在音乐中人们仿佛可以身临其境,能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或欢快或忧伤,人们的情感也会通过音乐而得到升华。笔者本文将谈一谈音乐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的问题。据专家调查,我国现有的学龄智障儿童有五百万之多。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音乐,则可以治疗智障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大脑进行一定的治疗。适当的让这些儿童听一些音乐还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甚至有时还可以约束其不合理的行为。智障的儿童在听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自我的反应能力。此外,在倾听音乐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还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笔者认为,若在智障儿童早期便对其进行音乐的熏陶,那么其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便可以很早的得到锻炼,久而久之,智障儿童后期康复的可能性便得到了提高。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让这些儿童感知音乐,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特殊教育的学生的特点

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为智障学生。而智障学生一般是指脑部受损或者因后天刺激,而造成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显得十分欠缺,所作出的行为也很难让正常人所接受。作为智障学生其行为举止有时比较怪异,他们共有如下几点特征:

1.理解能力差,智力低下。

2.记忆力欠缺,不能记住事情。

3.言行举止怪异。作为智障学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比正常人较慢,在音乐多媒体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些学生的特点,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通过音乐来鼓舞学生,通过音乐来熏陶学生。先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再通过音乐多媒体教学来锻炼智障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在音乐多媒体作用下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智障学生中的运用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多媒体教学也一定会给智障学生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音乐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与即兴教学法

这种方法源自于美国的音乐治疗中心,是他们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并成功治愈患者的。这种方法运用在智障学生教学当中,也一定会产生有效的结果。为了活跃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即兴教学的方法让智障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通过即兴音乐表演的形式,来带动全班的人对音乐的学习,让其陶醉在音乐欢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即兴音乐表演的现场。记录学生展示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即兴表演的素材,让学生得以学习。

(二)多媒体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为,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奥尔夫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在教学方面得到应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的互动性和表现性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的节奏当中,能够给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以启发性。多媒体可以起到伴奏或者卡拉OK的作用。把学生们的上课情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回放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喜欢。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运用能够使课堂的表现更加多元化,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音乐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表达能力很强。例如在投影大屏幕结合音响的表达形式能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就带动起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智障学生中更好的学习音乐。

(三)多媒体与钢琴音乐

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研究证明钢琴学习可以明显促使自主神经和手脚运动肌肉的相互配合。对于智障学生具有重要的康复意义。我结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在脑瘫学生中开展钢琴与多媒体学习的个训,取得了一点成绩。钢琴协调智障学生双手的灵活度,开发了智障学生的潜能。多媒体直观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通过多媒体进行钢琴教育令到一些不容易表达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声像化。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我结合教学目标,寻找下载一些钢琴练习软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完成一些钢琴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少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进步。让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对于一些智障的学生,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钢琴。这让我看到了钢琴结合多媒体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意义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音乐属于全人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各科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音乐教育当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努力把音乐与多媒体教学作为治疗智障学生的方法。推广使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熏陶更多的学生。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努力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智障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能够自觉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锻炼自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让这些智障儿童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到自我。

作者:洪曼莉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恒.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2,(08).

第3篇

一、特殊教育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面对特殊儿童来说,想要做好对他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易事,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特殊教育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予以注意:

1.沟通更困难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途径,然而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原本普通的沟通变得不再普通。以聋哑儿童为例,他们因为无法正常的听和说,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手语来进行沟通,所以手语是一名特殊教育班主任所必须要具备的技能。相比于聋哑儿童而言,智障儿童的沟通更加困难,因为智力方面的缺陷,许多智障儿童无法正常的交流,这种交流困难是无法借助手语等其他途径来予以完成,教师只能一遍一遍的说,一遍一遍的做,来让智障儿童去尽可能的理解,以完成与他们的沟通,做到倾听他们的诉求,实现对他们的教育。

2.心理更脆弱人的心理健康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儿童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因为自信心不足,而引起自卑心理。特殊儿童因为身体上的欠缺,使得他们更容易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据调查,98%的特殊儿童都存在自卑心理,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因为自卑他们心理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要格外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给孩子们带来错误的暗示,勾起他们敏感的神经,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打击。

3.责任更重大相对于普通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特殊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其责任更为重大,其程度无法相互比较。因为儿童在心理、生理上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特殊儿童因为其特殊性,自我保护能力更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对于危险的判断极为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没有照顾好,那么特殊儿童很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管理和照顾,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自己的照顾下安全的学习、玩耍,为特殊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基础保障。

二、特殊教育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对策

基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想要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重中之重。

1.加强家庭了解,深入掌握学生情况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着其不同的家庭和遭遇,作为特殊教育班主任的我们,想要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熟悉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做好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了解,了解特殊儿童形成的模式(天生还是非天生),家庭成员是否健康,家庭氛围状态等,然后通过对所获得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制定出符合特殊儿童实际情况的管理对策,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的展开,为其有效性提供保证。

2.心贴心的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想要做好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先建立起与他们之间的信任状态,基于这点认识,班级管理者一定要与特殊儿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能够放下心中的防备,能够将我们视为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让他们能够信任我们,在我们面前无所顾忌的展现自己的天性。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实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模式,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管理模式,在为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特殊教育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与家长沟通,多关心儿童的生活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关爱,为实现心贴心的交流创造条件。

3.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德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其在特殊教育当中也非常的重要。对于聋哑类非智力缺陷特殊儿童,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这会对特殊儿童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智力缺陷特殊儿童,做好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够教会他们辨别基本是非,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会规避危险,同时也避免他们给其他人带来危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班主任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可以通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渗透德育工作,让儿童能够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发挥自我模范作用,通过自己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模式来带给学生触动,让他们从内心当中想要成为一个班主任一样的人,以此来实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4.倾听内在诉求,做好学生尊严保护学会倾听是一名合格特殊教育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他们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时候他们无法规范、正确的表达出自己内在的诉求,一旦他们的诉求不被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等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内在需求,然而有的放矢的展开特殊教育工作,以确保他们的需求能够被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他们的诉求并非合理,这时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性,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诉求是错误的,并能够从心里改变这种诉求。切忌当他们出现不合理诉求时,对他们进行责怪、批评或是冷处理,以避免特殊儿童的尊严能够受到保护,为他们健全人格的构建提供支持。

5.加强自信建立,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做好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对于实现特殊教育班级管理工作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给学生以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恰当地将其放大,在帮助该学生建立自信的同时,也带给其他学生积极的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为特殊教育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因为受教育儿童的特殊性,而变得充满挑战,但其又因为特殊性而让特殊教育工作者变得骄傲与自豪,每当特殊儿童发生进步后,教师所感受的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从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水平来看,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对庞大的特殊儿童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守在这里,为我们的每一个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美丽的天空翱翔。

作者:谢红 单位:浙江省台州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吴桂琴.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J].教师博览,2014,(10):77-78.

[2]韩媛.浅谈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86.

[3]蒋慧.“五心”伴我行,特教注真情[N].学知报,2011-08-29(G08).

第4篇

文章从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现状,从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与自身发展并重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律动教师职业素质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律动教育;教师职业素养

在新时代下,尤其是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律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升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律动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一、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

特殊教育是指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做出针对特殊儿童的修改、设计与编排,以适应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目的与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取技能,完善人格,最终适应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多。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内涵建设,对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将有更多的儿童从中获益。律动教学是指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特殊儿童开展律动教学活动,以矫正或补偿特殊儿童的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各方面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律动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有舞蹈、基本体操、音乐和游戏等,能够让特殊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素质。教师作为律动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素质决定了律动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律动教师是特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内涵

1.渊博的知识。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律动教师应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有威望,得到学生的认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大多数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需要律动教师在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时有更多的激励、鼓舞。这就对律动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动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具体和抽象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的动作示范。作为一名律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力对律动教学非常重要。正确的动作示范将教师的知识、技能与身体相融合,直观地展现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够提高律动教学效果,律动教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的律动教师。特殊儿童在身体或心理上有一些缺陷,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等方面比正常儿童慢,这就更加需要律动教师以耐心、热心、积极的心态教育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律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耐心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犯错时,以鼓励取代批评,以包容的心态进行日常教学活动。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够在一个包容、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他们的未来大有益处。

4.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掌控课堂,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让律动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学习效率低,更考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当学生认真学习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对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找出原因并帮助其改正。

三、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感不够强烈。职业感是教师最根本的素质,是指教师对事业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更应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职业感能够让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更容易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特殊儿童的缺陷和障碍使其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教育,成功的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正视自己的缺陷或障碍,更好地适应自身与社会,教师也能够发现职业的意义与价值。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感,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目前,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感并不十分强烈,大部分教师只是将其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生存需要,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工作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认为假期长、压力小,或者没有更好的选择,迫不得已才选择这份工作。由此可知,律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缺少职业理想,职业感不强烈。

2.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特殊教育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较高,能够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完成日常教学活动,但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差。一部分特殊教师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入职后的专业知识培训较少,在教学工作中更是追求教学工作的熟练化,加之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此外,有关特殊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比较少,科研层次低,律动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要动力是评职称,绝大多数不会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

3.教学能力仍需提高。特殊教育律动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后,能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良好的律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控制课堂,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号召力和感染力。目前,特殊教师律动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很高,律动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但因材施教的能力则稍显不足。这主要与特殊儿童的个人差异较大有关,律动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制定出不同的课程设计。

4.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律动教学能力。例如,沟通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手段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交际能力,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合作精神,与家长、同事和学校领导之间进行合作;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律动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素质状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律动教师的总体心理素质较强,但是面对特殊儿童,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

四、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1.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加强律动教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教师职业素养建设需要经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使教师在上岗之前掌握相应的教育知识与理念,入职之后通过在职教育转变角色,增强职业感,强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完整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2.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律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会涉及学生的形体和动作训练,教师应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艺术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手势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力,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表达意思、传递感情。在律动教学的动作教学中,主要涉及动作的构成、动作的要点和难点、实施方法和手段,律动教师需要实现口语、手势语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准确表达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示动作。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并切实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是指导律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准则,律动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运用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特殊儿童的知识传授者、技能培养者、道德培育者和良师益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4.校本培训与自我发展并重。特殊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校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结合教学实际,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内涵建设。同时,律动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发展,以积极的态度提升自我素质,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律动教师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在职研修、与他人沟通合作、教学反思等途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特殊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有缺陷或障碍,他们理应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关注。律动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的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彭琳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婷婷.浅谈聋生律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2).

[2]陈璐.现行律动素质教育教学随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8).

[3]付文香.提高特教教师素质的实践和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0(4).

[4]王辉,熊琪,李晓庆.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2(6).

[5]王淑荣,邢同渊.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

[6]李晓娟,王辉.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与特征[J].现代特殊教育,2014(5).

第5篇

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现状对策2008年11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批复了2008年~2010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批准新疆30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配置教学、康复训练必备设施2700台(套、件)。国家又安排下达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2180万元,其中涉及新疆项目学校6所,其中购置设备480万元。如今,30所特殊教育学校已陆续建成,设备大量购入,陆续投入使用。那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的配备标准已经出台,但还没有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的研究,尤其在新疆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的提高,也没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疆某盲人学校的基础部教师,某聋校的教师以及某培智学校的教师,收回问卷70份。对3所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并结合实习期间的实地观察所得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2.研究工具

本次的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题目两部分,题目题型为选择和开放性问题两种。本次访谈采用自编访谈提纲针对3所学校的教师和相关负责人进行,内容涉及各特殊教育学校的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及改进措施建议等。

二、仪器设备使用现状与问题

1.仪器设备的购置不够合理,特殊教育专业性不强

调查发现,在学校的仪器设备配置是否合理一题中,选择很合理的人数为21人,占总人数的30.9%,选择较为合理的人数为46人,占总人数的67.6%,选择不合理的,仪器几乎没有的人数为1人,占总人数的1.5%。此题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仪器设备的配置较为合理,所以还需将仪器设备的配置合理化。

13%的教师认为,许多仪器设备只适合普校使用,缺少特殊教育专业仪器设备。8.6%的教师提出了有些设备不符合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问题,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仪器设备的购置时也应引起重视。这里是一个图片大部分教师可以在需要时用到仪器设备,小部分教师因为仪器设备数量有限用不到仪器设备。

2.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在教师的设备使用上,只有33.8%的教师达到熟练水平。在调查的教师中,反映出教龄一年以下的教师和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仪器设备使用水平因为相关培训少而较低,这反映出近些年仪器设备的购入以及不断地更新使得教龄长的教师没办法根据更新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加上相关培训少,教师感到提升自己的技能比较困难。而教龄短的教师因为刚进入工作岗位,对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教龄在2~5年的教师因为年龄较轻,技能学习速度快,体现出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较好(如下表所示)。

在问卷的分析中发现,康复教师普遍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水平比较高。调查了解到,康复课的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对康复课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都比较了解,专业技能较其他课程教师水平要高。可见专业培训对教师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3.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及时

在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23.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管理水平还不够。4.4%的教师认为管理分散,管理有待加强。这里是一个图片

在仪器设备的维修与更新上,有13人认为学校的仪器设备维修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剩下的4人认为因为学校没有专业的人员而使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占总人数的5.9%。由此可以看到,仪器设备的维修还是存在不能及时维修影响教学的现象的,而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修,维修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三、改善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使用现状的建议

1.仪器设备购置前注意充分论证,完善仪器设备的配置

各学校要在自身学校的资金范围内购置需要的仪器设备,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不求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但要符合学生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仪器设备的配备合理化。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要做到方法科学、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民主决策,由于有教师提出仪器设备的购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和教材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仪器设备购置之前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需要及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能否发挥到最大,将需要的仪器设备上报,避免一些仪器设备购置后闲置,一些仪器设备需要却没有的情况发生。学科需要的仪器设备要体现专业性,尤其康复课程的仪器设备要保证齐全,尽量使各学科所需仪器设备都配置合理,体现特殊教育的仪器设备的专业性。

2.建立新型的师资队伍

(1)转变观念,使仪器设备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特殊教育专用仪器设备陆续配置之后,特殊教育仪器设备的作用慢慢显现,尤其是康复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接受特殊教育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真正转变观念,将教学和医真正的结合在一起,秉承“医教结合”的理念,将仪器设备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在教学中康复,在康复中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考虑,为了使其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考虑,将康复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发挥特殊教育仪器设备应有的作用。

(2)注重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首先,要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在招聘录入新教师时,新疆需从自治区层面严格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不断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的培训上面加大投入,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技能的提高,多举办相关的讲座,请专业人员讲授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学校要鼓励特殊教育教师参与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安排他们参加专业技术讲座或相关仪器操作与维护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交流,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技能,进而造就一批懂教学、有技术的特殊教育教师。课下举办相关的活动、比赛等,通过比赛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有技能、敢创新的教师进行奖励,刺激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教师间要形成一带一或多带一的相互学习模式。最后,可以建立网络远程培训中心,建设覆盖全区的网络远程直播课堂教学系统,搭建特殊教育教师学习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选聘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与维修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影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一大影响因素,特殊教育学校要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设备,定期的检查,更新设备。虽然各学校都有专门的教师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但教师毕竟还有教学任务,因此应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管理仪器设备,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修工作,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记录和教师的使用记录,在仪器设备出问题的第一时间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在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对仪器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及时更新损坏的仪器设备,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所聘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能的考核,对仪器设备足够地熟悉,能够熟练操作仪器设备,按时检修仪器设备。同时,此类人员也应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

[2]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

[3]黄昭明,卢巧云,周红省.培智学校教学康复专用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解读――培智学校教学康复专用仪器设备配置原则及内容[J].现代特殊教育,2010,(02).

[4]张学平.提高高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能初探[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05).

[5]张玉红,关文军,贾玲,苏秦,赵建梅.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08).

[6]蔡颖.关于高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能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

[7]路雅丽.浅谈如何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3).

第6篇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师 专业素养

全纳教育是一种强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新兴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在全纳教育视域下,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

一、全纳的教育观念素养

1.真诚接纳所有学生的观念

教师是否具备真诚接纳所有学生的观念,直接关系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否得到特殊的支持和帮助。而在我国传统的课堂里,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但他们的特殊需要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真诚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对特殊儿童的存在漠然视之,很少让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很少与他们交流沟通,更不去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也不去发动班里的其他学生与他们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甚至在有的班级,教师还把所谓有问题的学生独自安排在最后一排,没有同桌,使他们完全被忽视。如果推行全纳教育只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争取到了这样有限的“关照”,实际上只达到了物理环境上的回归,而没有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接纳和平等对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毫无裨益。因此,教师真诚接纳所有学生的观念急需确立,否则,全纳教育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2.民主平等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往往表彰和奖励那些教出出类拔萃学生的教师,而不是那些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师。这种单一的、功利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教师形成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即认为只有能够给上一级学校输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己的工作才有价值。基于这样的信念,一些教师把自己的心思更多地用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花在学习成绩差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从而导致他们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的情况,从而促成所有学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因此,教师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用平等的、积极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习成绩差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1]而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种有效的、全元化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从内心真诚接纳所有学生,积极关注他们不同的需求,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价值观。

3.合作的教育过程观

全纳教育强调“合作学习、共同生活”。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指导教育活动过程、建立班级的奖励制度时,也应按照合作学习的理念来执行,把目标、奖励面向小组,而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倡导学生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氛围,并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小组在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有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建议。合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和社区之间也应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二、全纳的教育理论素养

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是全纳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全纳视域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理论素养。

1.多元智能理论素养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而不同等的重要作用。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智能的种类可能不同,不同的人群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能力很难用一元化的智能观点来解释。因此,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学生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自身都存在优势与不足,而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所以,教师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全面悦纳每一位学生个体,尤其是对有缺陷和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体贴和温馨的照顾。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差的,要做到一视同仁。其次,要用完整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个体,不论是所谓“智力发达”、身体健全的学生,还是所谓“智力障碍”、身体残疾的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完整的个体。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个体。他们都有存在的潜能,等待着教师来开发、指导。

2.人本主义理论素养

美国人文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教育的效果同教学技术的高低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多少等相关度不大,只有人际关系的良好,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人本主义教育十分强调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受教育的人和教育者的态度上。罗杰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下述四个方面的态度品质:(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2)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平常表里如一;(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4)能够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怀。罗杰斯认为,只要教师具备这样的态度品质,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就可以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他们的自我实现的倾向和动机就会自然显露。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目标就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2]

三、全纳的智能素养

1.教师要同时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全纳型教师培养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仍有许多缺陷。理想的全纳型教师知识结构模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层面,特定专业知识;(2)教师资格层面,教育理论(含教育学、教育心理、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3)特殊需要教育层面,全纳教育理论(含全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论);(4)方法和技术手段层面(盲文、手语、行为矫正等)。[3]

2.教师需要发展与学生的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教师积极、有效地发展师生关系的能力。凭借这种技能,教师方能应对学生复杂多样的社会需要。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学生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未曾满足的许多独特需求来到学校。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各类需要能否满足及满足程度,极大地受到存在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及学生同辈关系的质量的制约。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交往技能,不能总是让学生感到害怕,总是注意自己的权威形象,而应该让学生感到和老师说话也可以很轻松、不拘谨,让学生很自在地参与课堂的讨论,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4]

3.教师要同时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能力

全纳型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能力,即对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的控制能力;管理班级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学评估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发现和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能力。第一,能够教育具有不同能力、行为、社会背景和伦理、文化差异的学生;第二,学会鉴别学生的不同困难及其潜能的能力;第三,学会如何发展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特殊教育帮助的方法和能力。[5]

综上所述,在全纳教育视域下,教师应具备全纳的教育观念素养、全纳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全纳的智能素养。唯有如此,全纳教育的理想才能根本实现。

参考文献:

[1]郝振君,兰继军.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4,(7):1-4.

[2]唐丽.浅谈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素养[J].教书育人,2007,(5):55-56.

[3]兰继军,于翔.加强教师教育改革 培养全纳型教师[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18.

[4]王燕妮.全纳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07,(1):65-66.

第7篇

摘 要:针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康复纠正过程中,老师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培养智障孤儿拥有一颗纯洁、友爱、乐观向上的童心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良好的康复矫正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而且可以促进智障孤儿的心理康复,使损坏或发育不足的机能得到一定矫正和康复,实现心理和生理的良性循环,增强生活的信心,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关键词:智障孤儿;信心;细心;耐心

当我第一次面对行为和心理都需要矫正的智障孤儿时,我的心理负担是沉甸甸的,我能教好他们吗?我所付出的爱心会有回报吗?几年来,我尝试着用信心、细心和耐心引导这些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下面浅谈我在对智障孤儿进行康复训练时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

智障孤儿由于自身障碍的影响,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遇事灰心丧气,同时,在他们身上出现毛病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种宽容的心态,那么永远也不会有他们的进步。对此,在对待智障孤儿的缺点行为进行康复纠正时,我认真研究每位学生存在的障碍,宽容他们的错误,信任每一位学生。注意从问题的侧面出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智障孤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康复课上我总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娱乐式的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中,不时以自信的目光关注着他们,让他们坐好。向他们提出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和喜悦;并时常用微笑、竖起大拇指给学生以鼓励,哪怕是他们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甚至是在老师手把手地教会穿衣和系鞋带取得的一点成绩,我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有时一个动作、一个问题要练上几十甚至上百遍,汗水、疲劳、烦恼、退却接踵而来,这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诱导,用坚定的信心去带动、去感化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不断总结,不断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才会鼓起战胜困难,坚持锻炼的信心;也只有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科学方法的培育下,他们才能全面锻炼、健康成长。

二、细心

尽管智障孤儿心理发展的速度缓慢,但是,他们也有一颗很幼稚的“童心”需要老师的关怀、爱护、尊重与鼓励。我作为他们生活中的导航者,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我的言谈举止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他们。在矫正课上,渗透思想教育,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补偿身心缺陷。课后,我总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特殊的学生得到一份特别的爱。随时随地地教育他们明确“好”与“不好”、“对”与“不对”这些基本的概念。同时,注意留心观察,特别是对部分行为不良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加以分析,及时疏导。早餐后,经常带这些智障孤儿到室外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中自觉唤起了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许多知识就这样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每当上班后,学生看到我总是像小鸟一般飞踊而来,和我亲密地拥抱,我总是真诚热情的抚摸着他们的头,从心灵深处给这些学生更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

三、耐心

对于智障孤儿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行动的自觉性较差,常常会莫名兴奋、乱蹦乱跳,甚至不停尖叫。每当学生以哭闹或以攻击行为来宣泄感情的时候,我总是宽容他们的行为,用温柔的言语帮助其表达出心中的感受。当学生思想不集中,做出一些怪异的举止时,我总是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使他安静下来。以足够的耐心、博大的爱心去抚慰一个又一个残缺的心灵。由于智障孤儿思维反应上的障碍,不仅接受事物慢、易反复,而且造成其心灵上常带有孤独感和自卑感,这就更需要关心和鼓励,更需要耐心;好比一棵受创伤的小树更需要充足的养料和精心呵护一样。特殊教育要用特殊方法,不但在他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做了好事或某方面有长处要表扬他、赞美他,就是在他能够完成任务、能够坚持学习和训练,也要给予鼓励,尤其在他身体不舒服、情绪不稳定或有什么困难和障碍的时候,要给予细心周到的关照,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组成的特殊的集体,一件事情,教会智障孤儿花费的时间,是正常学生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每当看到他们能做好一件事情后,自己的成就感也是成百倍的。对智障孤儿行为的康复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长期不懈地做好这一项艰苦的工作。实践证明: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和有效康复训练,乃特殊教育成功的秘诀;而信心、细心、耐心是她的基石,是她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8篇

摘 要 分析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学的必要性,针对教学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阐述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育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钢琴教学;特殊需要少儿;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96-02

特殊需要少儿(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与普通儿童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需要一些特殊照顾或者帮助的人。这包括高于正常的超常儿童,学习困难的儿童,在视觉和听觉上有障碍的儿童,也包括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个时期在发展或学习中需要短期或者长期的各种特殊服务的非残疾儿童。现在许多国家用“特殊需要儿童”代替了“特殊儿童”和“残疾儿童”的称呼,主要是为了消除这种称呼对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等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所说的特殊需要少儿主要对象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障碍甚至智力障碍的少儿。对这些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育,就必须想办法克服障碍。在实际教学中,特殊需要少儿对音乐的需要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通过用音乐的方法与少儿建立沟通的桥梁,帮助特殊需要少儿走出内心世界。

1 对特殊需要少儿的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发达国家,对特殊需要少儿的教育分为两部分,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会有一部分时间在普通班里学习,而另一部分的教育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的。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增长,情况有所好转,会逐渐纳入正常学生的教育中。而现阶段,我国对特殊需要少儿教育不仅缺乏充裕的资金支持,并且没有建立较成熟的运作模式。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是在听觉上或者视觉上有障碍,有的存在语言障碍、智力落后等。而对于在学习上或者情绪上有障碍的少儿缺乏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导致这些儿童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学习障碍和情绪障碍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只能在普通班里学习。但是普通班级的教育根本满足不了特殊需要少儿的需求。

已经有人在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音乐的培养,并且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在我国湖北武汉有一名智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父亲从事乐团工作,经常带他去参加排练演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位智力障碍的儿童从电视中自学能够指挥乐队,甚至可以独立演出。这说明特殊需要少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的成绩。有实验研究表明,正常的婴儿在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对声音有反应,并且在学习、智力、情绪等方面,有障碍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这方面没有差别。所以当发现他们不能正常用语言表达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想法。音乐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也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

2 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音乐对于特殊需要少儿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一些特校已经有对特殊需要少儿开设钢琴课程。正常人在学习钢琴时都会遇到各种难题,更何况教学的对象是特殊的少儿,所以在钢琴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是关键,要多鼓励学生,让特殊需要少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取得他们的信任。针对特殊需要少儿的钢琴教学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利于钢琴教学[1]。

避开曲谱,模仿式教学 教师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学,应该尽量少用曲谱,采取模仿教学。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法,对曲子熟悉之后再用曲谱练习。由于特殊需要少儿的沟通能力和控制力较差,教师必须要做到带领学生分析曲谱,把曲谱拆分开,帮助学生找出乐曲的规律,认识曲谱、背会曲谱。教师在教学生时应该具备耐心,多鼓励学生。

选择适当的曲目 要选择适当的曲目进行重复练习,对曲子选择要精,在课堂上要循序渐进选择曲目练习,对特殊需要少儿的指法练习可以简化曲谱。在节奏上可以采用多种变换的方式,使得学生对钢琴的指法练习保持新鲜感。在选择曲目上可以选取一些名曲改编成四手联弹,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在钢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性的掌控力[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是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并且有能力学习掌握别人钢琴演奏的技巧。

陪同练习 特殊需要少儿不同于正常少儿,在教课结束之后,学生需要自己重新学习和练习,在学习的内容上阅读曲谱,明确钢琴的音准,理解音乐记号的含义。练习新学的曲谱,避免错误。这些要求对于特殊需要少儿来说会有些困难,所以在课程讲解结束之后,教师要做陪练[3]。

加强示范 教师在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学时要做好示范。因为特殊需要少儿沟通能力较差,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词汇,会加重学习负担,教学效果也理想。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示范动作,通过不断重复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教学的意义

对特殊需要少儿进行钢琴训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钢琴中多种声部的旋律可以提高注意力。钢琴是和声乐器,能产生单声部、双声部以及多声部的旋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单旋律和多旋律,提高听力。声部的练习具有很高的要求,这无形中提高了特殊需要少儿在钢琴练习中的难度,有利于学生锻炼注意力,对学习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少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对许多轻度障碍的儿童,学习钢琴有助于恢复成正常儿童一样;对于中度或者重度障碍的儿童来说,学习音乐体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钢琴教学,也为特殊需要少儿开辟了一条道路,一方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钢琴成为特殊需要少儿传递内心想法的载体。

钢琴教学对特殊需要少儿的身心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在弹钢琴时需要双手配合,在钢琴的复调乐曲中对双手操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身心发展的协调性。钢琴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一对一”,有利于教师方面直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进行钢琴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钢琴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眼、耳、手等的协调能力。

4 结语

在对待特殊需要少儿教育上,我国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缺乏资金,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针对学习、情绪等障碍少儿的钢琴课程提出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曲谱,帮助学生划分曲谱、认识曲谱并且记忆;在选择曲目上要有一定的依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不同类型的曲目,教师也可以对一些世界名曲改编加工成四手联弹的曲谱,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演奏;在教课结束之后,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应该加强陪练的作用。

让特殊需要少儿学习钢琴是有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钢琴是和声乐器,具备多声部,加强多声部的练习可以提高特殊需要少儿的注意力。钢琴的学习可以改善特殊需要少儿的发展状况,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学习钢琴,特殊需要少儿可以把内心的想法寄托于音乐中,抒绪,也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需求。学习钢琴可以有效提高特殊需要少儿的身心协调性,钢琴演奏时需要双手的配合,再加上钢琴踏板的要求,锻炼了特殊需要少儿多个部位的协调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特殊需要少儿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教育方式、方法,使这些儿童同普通儿童一样享受社会的关怀和呵护。■

参考文献

[1]尹颂华.浅谈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中的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2008(8):62-63.

第9篇

[关键词]:智障学生 音乐教学 方法

一、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特征

智障学生指的是因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遗传原因导致基因突变而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形成认知活动和心理活动的障碍的学生。智障学生的智力活动停留在比同龄学生较低级的阶段,在智障学生的等级分别中,中度智障智商一般为40-54,这类学生经过专门的训练,能够使之形成一定的生活能力,重度智障智商一般为25-39,这类学生即使在专门的训练下,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从生理特征方面来看,大部分智障学生的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都与一般正常学生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不过也存在着由于智力障碍原因形成的不同而导致的智障学生身体形态差异。从心理特征方面来看,智障学生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水平,在知觉上速度缓慢,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在记忆力上,智障学生的记忆力保持能力差,识记速度缓慢,整个记忆过程呈现碎片化和不稳定性;在语言上,智障学生的词汇量小,语言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维上,智障学生的判断力较差,思维缺乏逻辑性和全面性,注意力分散;在个性方面,大多数处于消极沮丧或喜怒无常的状态,缺乏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从智障学生的特点可以看出,智障学生具有明显的社会行为障碍,因此,对于智障学生的教学训练尤为重要,尤其强调音乐教学。

二、音乐教育对于智障学生的重要作用

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对智障学生智力以及适应行为上的缺陷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争取能够实现智障学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使得智障学生在音乐中实现情感变化,使之产生想象力,这个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音乐教学方式的转换能够把智障学生对于形象事物的认识和对抽象事物的想象进行统一的结合,在听唱中增强人体的节奏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对音乐性质的识别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其动作的协调能力、各种感官的灵敏性等等来对自身和环境有着较大维度的开发,从而到达适应社会的能力。音乐教学方法能够在智障学生的特殊教育过程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有助于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

在制定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时必须与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而言具有明显的低幼化倾向,这就需要在音乐教学方法中使用大量的直观的教学工具,采取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让智障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智障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之享受民族平等的音乐教育,对于不同程度的智障,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音乐教学手段,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音乐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法

在特殊教育中,之所以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是因为音乐是具有高度情感艺术的学科,它能够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感官情绪进而逐渐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情感的形成方面非常迟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智障学生的节奏训练出发,应选取智障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作为音乐教学节奏的内容,例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等来把握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在情感教学法中,还要培养智障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内心听觉是体验和表现音乐最重要的方面,内心听觉指的是智障学生在音乐节奏变化停顿中穿插的思维形象或默唱,它能够使智障学生保持思想集中状态。由于智障学生的心理上非常敏感,需要他人的肯定和信任,通过音乐欣赏课上的说唱和表演,能够增强智障学生的信心。

(二)兴趣培养法

在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乐观情绪,使之在快乐的环境中改善自身的感知障碍与动作障碍,以弥补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音乐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进行新课时采用童话故事来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强烈的兴趣支配下积极学唱,或采用音乐游戏的方法,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堂中。还可以结合图画和乐器等工具进行音乐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歌曲配合精美的教学挂图,能够对智障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串铃、木鱼、沙球等小乐器使得学生配合协调教师的弹奏。

(三)互动学习法

培智学校的目标在于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音乐教学方法中,互动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自身控制能力较差,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初步让学生学习歌曲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只有的表演活动,变抽象的音乐语言为具体的表演活动,能够实现智障学生的口、耳、手、脚等各个器官并用,让音乐课堂带给他们强烈的愉悦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创设各种场景,在学习自然的歌曲中带领学生进行亲身感受自然风光的户外活动,唤醒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对美的感受。在激发学生的感官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活动中,这个互动可以是画画、剪纸、唱歌或拼图等,主要在于让智障学生自行选择,这样能够锻炼智障学生一定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结束语

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音乐教育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法、兴趣培养法和互动学习法等方法,通过系统的、有步骤的教学和训练来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潇.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2]杜荣芳.浅谈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

第10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更是对残疾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体育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中

通过体育探讨、教学培养聋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好品质。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全面”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聋哑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适当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鼓励,加倍关心他们学习的进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因此教师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形,促进机体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气质、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我们特教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如以篮球比赛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好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让聋生以健全的身心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来,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荣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四个优化;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96-01

信息技术是特教学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情况,教师要从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角度出发,科学地利用课堂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一、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设计课程的依据,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说,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一个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优化教学三维目标。教学三维目标的优化要按照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进行,这既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残疾孩子受教育的任务型导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授“书写环保倡议书”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启动Word,输入文字、正确换行。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能熟练输入倡议书内容,并能保存倡议书。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一,形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第二,养成保存文件的好习惯。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预设的程序结构,具体地说,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所谓的固定程序化。教师要缜密地进行全面思考,要充分考虑教材情况、学生情况、教学设施设备情况,并结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特点,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做到既合理又科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好教学节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优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把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才能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三、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意义,不能混为一谈。优化教学手段需要教师有效地掌握以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直观性强的特点,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方法,教无定法便是最好的优化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演示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有选择性地拿来使用。例如,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有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就需要用到情景教学法。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含多重因素,这里的教学评价主要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民主、和谐、平等。要维持这一良好的关系,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定性评价,也要重视定量评价。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尽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因此,只有对学生的表现采取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较高的课堂效率,是保证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想方设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从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四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引起教师重视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陈诗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听障学生;英语国际音标;图片演示法;中英比较法;类比联想法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6-0080-02

据统计,我国专门招收聋人的特殊教育学院(或专门的院、系)有12所。通过单考单招的方式,每年招收听觉障碍学生大约900人左右[1]。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听障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听障学生的英语教学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逐渐得到重视。听障学生由于听力上的缺陷,丧失了通过听觉迅速有效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手语是自己的母语,中文是第二语言,而外语(目前,我国聋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开设的外语课程一般是英语)[2]则是第三语言。一门外语的学习对很多健全人来说都很困难,对听障学生而言其难度更是超乎常人的想象。究其原因,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聋生没有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口语,严重影响他们运用英文表达思维能力的形成。”[3]人类学习语言先是从口头语言开始,逐步过渡到掌握书面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如此,这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缺少了最初的语言输入方式———“听”。在听障学生英语教学领域中长期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持口语教学观点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聋生必须学习英语发音,这样可以提高听障学生英语口语包括读话的能力,虽然聋生的口语可能不是很清晰,但这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改善”[4];持手语教学观点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可用中国手语进行聋人的英语教学,中国手语可加深聋生对英语的理解,并让聋生用美国指语表示26个英语字母;但并不完全排斥英语口语教学,因为通过口语教学可让聋生看到教师的口型,从而理解英语发音。”[5]笔者通过对听障学生的实践教学发现,听障学生不能“听”并不意味着不能“说”。接受过系统语训的听障学生或多或少都能通过口头方式表达自己。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音标的教学是很有必要且必须的。在听障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听障学生学习英语存在诸多健全人难以理解的错误,如单词内部字母排序混乱,句子语序杂乱无章等。而音标的学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帮助学生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但是,音标的教学绝非易事,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初步探讨听障学生英语音标的教学策略。

一、图片演示法“研究表明,聋人的视觉能力

由于代偿作用得到了增强,表现在外周视觉搜索、视觉条件下时间判断、简单目标物反应、图像识别敏镜度、视觉搜索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难度较高的视觉搜索任务上,聋生比健听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搜索效率。”[6]图片演示法在健听音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使用图片标出发音部位、舌头位置、气流方向、开口度等等。健听学生可以观察图片或者直接模仿教师的口型、开口度以及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发音,但是听障学生在英语音标学习过程中听不见某个音标的实际发音,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视觉观察。因此,针对聋生音标教学的图片须尽可能详细,图片可以选用口腔的切面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发音位置、气流方向等;或者直接使用教学动画,直接显示发音时发音位置、气流方向等的渐变过程。

二、中英比较法

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的中文和英文不管是在发音方式还是句子语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在发音方面,中文的拼音和英文的国际音标同为字或单词的读音,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在音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比较英文的某个音标和中文的某个或某几个拼音的发音异同来进行教学。很多英语初学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用中文字或拼音给某个英文单词批注发音。这在健听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很不可取,因为中英文的发音存在很大差异,如/i:/和/i/,很多学生会在/i:/上批注中文“衣”,但是此/i:/与彼“衣”,不管是舌位还是开口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也会自动认为/i/这个音就只是简单地把/i:/的发音缩短。如果健听学生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采取这种方法,是很难把英文发音学好的。但高职听障学生几乎都接受过系统的语训,具备较好的中文拼音和字词发音的基础,因此,可以把中文拼音和英文音标对比起来学习。例如,英文的辅音与中文的声母、英文的单元音与中文的单元音可部分进行比较学习,如,英文的[蘅蘼]、[i:]、[ɑ蘼]、[u:]与中文的o、i、ɑ、u;英文的[b]、[p]、[m]、[f]、[d]、[t]、[k]与中文的b、p、m、f、d、t、k。教师在教授英文音标发音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中英文异同,增强学生的记忆。一些中文里面没有对应拼音的英文音标,如['t蘩]、[d廾]、[dr],教师可首先为其注音qi、ji、zhuo,然后再讲口型的差别。

三、类比联想法

联想法是在几乎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听障学生英语音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联想法把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发音方式介绍清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发音。如/f/和/v/,/f/的发音气流方式和力度就像是轻轻吹掉桌面的灰尘一样,只是发音的时候需要上齿轻轻碰到下唇,气流只能从缝隙里出来,产生一定的摩擦,声带不振动。而对于/v/这个音,教师在给学生解释并演示完发音方式后,学生会发现这个音的发音口型和气流方向、气流力度和/f/是一样的。由于听障学生听不见这个音发出来之后在听者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因此会特别困惑。教师此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模仿摩托车刚发动时产生的震动声,很多学生体验过摩托车发动时的震动,会比较好把握这个音的发音方式。如果学生还是感到困惑,教师可以稍微夸张地发音,让声带震动厉害一些,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教师的声带部位,切身感受到在发/v/这个音时的声带振动力度。经过这种类似的关联方法,把未知的或者感到困惑的英语音标的发音与学生已知的某种发音方式联系起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这些音标的发音。

四、教师示范法不管是健听还是听障

学生,在英语音标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听障学生的音标教学,教师的示范着重在口型的变化上,教师示范时必须要特别慢,且需要分步进行;教师示范时口型可以稍微夸张一点,便于学生看清整个变化过程。比如,在教授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把手指放到教师声带部位感受声带的震动,而自己发音时也用手指去感受震动与不震动的区别。当然,上述方法并非各自独立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是需要融会贯通、同时使用的。一个音标的教学可能需要同时用到图片演示、中英比较、类比联想和教师示范这些方法。需要一提的是,即便是发音器官没有受损的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也很难把英文发音练习到和健听学生一样的程度,所以,音标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听障学生发音标准,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去帮助学生音形结合,让单词或者句子成为有血有肉的存在。此外,听障学生音标教学也无需专门的课时,只需在教授单词时,强调单个音标的发音,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建立音标与发音之间的固定联系,形成条件反射,最终达到从单个音素到音节再到单词、句子的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韩梅,鹿彩玲,李子刚.中国与日本聋人高等教育之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5):157-159.

[2]王正胜.中国聋人学生英语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4(3):17-22.[3]薛青.浅谈聋生学英语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观察思考,2013(4):30-31.

[4]杨瑞霞.如何让初学英语的聋生快速走进英语世界[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