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8 17:3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调研;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9-04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4家,其资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公司、服务类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

[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

第2篇

关健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课程 工学结合一体化

近年来,笔者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现就笔者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方面的做法与同行们

分享。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笔者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路径

1.成立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

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

2.进行企业调研、行业情况分析

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学校组织教师对南宁市10家企业进行调研。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学校再次组织教师对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调研,此次共调研了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36家企业和广西计算机学会,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调研主要方法是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本阶段调研共访问了90人,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36份,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调查表54份。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并形成了8300多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2012年3月18日,组织行业企业15位专家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网络建设与管理、综合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2012年4月,与企业共同制定了14500多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创建“三方融合、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依靠广西计算机学会的指导,进一步深化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将完成企业项目与技能学习、行业认证融合,按照职业认知、核心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提升三级递进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4.确定学习领域

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网络建设与管理、综合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等8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5.设计学习情境

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学校设计开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网络组建及应用、综合布线等4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22个,并邀请企业专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了论证。

6.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

2012年6月,与实践专家共同完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组建及应用、网页设计、综合布线4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编写。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第3篇

全球领先的项目管理培训公司、PMI(项目管理协会)全球注册教育机构ESI国际公司近日的全球调研报告《PMO全球现状:迈向新世代》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市场的五大特点

ESI国际公司已连续两年PMO调研报告。此次调研针对超过17个行业展开了调查,收集了能源、电信、IT、建筑、医疗保健、制造、政府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超过3000多份各级项目管理人士的问卷反馈。

ESI亚洲客户咨询服务总监Ravi Sahi认为,ESI国际公司通过调查发现,PMO正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新一代PMO已经诞生。新一代PMO从属人员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和更强烈的商业意识,注重学习,并且关注客户满意度。

Sahi指出:“我们发现,随着PMO逐渐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支撑力量,PMO从IT部门转移并渗透至整个企业的趋势仍将继续,而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也正在逐渐由PMO全部接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北美的PMO普及程度依然领先,但亚洲尤其是中国PMO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ESI国际公司的报告显示,PMO在中国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性。

第一,中国PMO能对培训影响做出评估,但对培训的ROI评估尚有不足。只有31.58%的PMO从属人员表示他们的PMO对ROI进行了评估,低于亚太区39.16%的平均值。

第二,在保持培训的持续性上,中国PMO发挥着积极作用,高达91.3%的PMO从属人员认为他们的PMO在提供培训机会方面表现优异。

第三,中国PMO能够显著提升项目各层级的可见性及执行力,改善沟通与合作。72.8%的PMO从属人员认为PMO使得风险和质量管理得以改善,有70.4%的人认为PMO改进了组织范围内的流程、标准和方法。

第四,大多数中国PMO能有效评估自身的有效性。72%的PMO从属人员表示其PMO对自身进行了正式的测评和报告,高于亚太区66.06%的平均值。

第五,中国PMO依然受到项目经理及高级管理层的质疑,仅有33.33%的PMO从属人员表示他们的PMO价值没有被质疑。

Sahi总结说:“PMO在中国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捍卫自身作为整个企业不可或缺的存在上,中国PMO依然任重道远。尽管PMO在成熟度和发挥培训中心作用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需解决企业高管和客户质疑PMO作为整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

PMO与项目管理软件

作为PMI的认证教育机构,ESI国际公司注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培训方面。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项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将项目规划、项目成本管理等与项目相关的标准管理流程体现在软件中。在一些人看来,好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PMO从属人员只要按照软件的流程来管理项目就可以了,这或许可以降低企业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因而无需太多高端的PMI认证人员。

第4篇

一、支行基本情况

东川支行现有职工31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基础业务股12人,负责国库、发行、支付结算、反洗钱、会计财务等工作。基础业务股按规定建立了AB角责任制,但由于不相容岗位不得兼岗及人员知识结构、业务特长的差异,AB角责任制在实施中存在不足之处,支行在不违背基本业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基础业务岗位人员状况、业务量状况、风险控制实际情况,主要针对会计、国库、发行业务进行了岗位整合,具体如下:

(一)基础业务股长

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分管支付结算、财务、账户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工作。完成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调研、分析文章的撰写。定位替岗国库业务。

(二)基础业务科副股长

分管货币发行、会计、现金管理、反假人民币、反洗钱工作,完成发行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组织基础业务检查,完成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调研、分析文章的撰写。定位替岗会计岗位。

(三)基础业务股副股长

分管国库日常核算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基础业务检查,负责营业室考勤管理。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定位替岗会计、发行会计、国库事后监督岗。

(四)国库事后监督岗

完成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和国库监管业务相关工作。完成国库凭证、账表的装订,负责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出售。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定位替岗会计业务。

(五)国库明细记账、资金复核岗

完成国库明细记账、资金复核工作,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六)国库明细复核、资金记账岗

完成国库明细复核、资金记账工作,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七)发行会计岗

完成发行会计工作,完成财务出纳工作,完成同城票据清算工作。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八)库管员一

完成库管员工作职责,负责现金管理、反洗钱日常工作。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九)库管员二

完成库管员工作职责。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十)会计记账岗

完成会计记账工作,完成国库综合核算工作。负责会计、支付结算月、季报表的收集编报工作,负责会计凭证、账表的装订。负责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十一)会计复核岗

完成会计复核工作,完成国库票据交换工作。负责会计、支付结算月、季报表的收集编报工作。负责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十二)财务会计兼账户管理岗

完成财务会计和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工作,完成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负责与此岗位相关的业务分析、报告等文章的撰写。

二、岗位整合后的情况

以上岗位设置,既符合上级行基础业务岗位整合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统筹使用人员,一人多岗,合理兼岗,避免会计、国库、发行违规兼岗所形成的风险隐患,促进了基础业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首先确保了基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其次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有职工公休、强制休假、病事假等不在岗时有确定的顶替人员。第三,保证了各项工作达到了总行相关业务内控制度的规定要求,内控制度中不兼容业务严格分离,杜绝“一手清”,确实做到各项业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解决了违规顶岗的情况。

三、整合中的困难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虽然在整合岗位时已充分考虑各岗位工作量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工作苦乐不均的现象。如国库业务岗位工作量大,人员就比其他岗位人员忙,加之业务的量化考核造成干的越多出错可能越大,考核扣分甚至影响职工的收入。

第二,职工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5岁),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一些老职工计算机操作能力差、新业务系统接受能力差,轮岗难以开展,有的老同志难以担任所在岗位的工作更别说随时轮岗。

第三,临时工作任务繁重。县支行每个股室对应上级行多个处室,每年上级行各业务处室布置的临时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如各对口处室要求每年要完成2~3篇调研和5篇信息,全年将面临二十多篇调研报告和四十多篇信息的任务,别说没那么多可写的,就是有也不可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

第四,合规顶岗难以实现,虽然制定了合理顶岗的人员,但实际工作中时有冲突发生。如每年上级行综合执法大检查期间,抽调县支行业务骨干人员参加,本来县支行业务岗位整合后就是一个岗位一个人、一个钉子一个眼,抽调2名岗位人员外出检查2~3个月,会造成难以合规顶岗、难以执行强制休假。

第五,各岗位设置及工作中时间冲突。岗位设置时,有的岗位理论上可以合理兼岗,如《县支行基础业务岗位整合及强化内控的指导意见》中事后监督岗负责国库事后监督和会计网点、国库提出提入票据传递工作,可同时担任库管员之二,但实际工作中发行出入库的时间和会计网点、国库提出提入票据时间重叠,根据总行规定,库管员在出入库期间不能随时出入发行库,所以兼岗难以实现。

四、岗位设置及内控管理思考

第一,合理设置岗位及兼岗。在考虑兼岗合规的同时要兼顾县支行实际情况,考虑到岗位业务量大小、岗位业务同时发生等情况。

第二,减轻县支行工作负担,上级行布置临时性工作时要考虑县支行承受能力,特别是调研工作应考虑到县支行是否有能力和精力完成。除基础业务股人员略多外,县支行一个股室一般就4个人,每年除常规工作外要写出二十多篇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文章,确实有困难。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中国北京,2011年3月29日)“融媒”,或者说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业内一个时髦的字眼。2010年我们见识了前所未有的媒介合作与跨界融合,这一股浪潮并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更多地反映了来自于受众层面、自下而上对于媒体的改变。

CTR媒介智讯通过长期的受众研究发现,与媒介本身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受众作为媒介和信息的“消费终端”,他们在媒介消费中的“融合”特征也日趋突出。了解和掌握来自受众的媒介融合需求,将为媒体和广告主更清晰地指明自己的前进方向。

至少2个媒介

CTR媒介智讯2010年第四季度媒介受众调研报告显示,被访者日常的信息接触主要通过家庭电视(72.8%)、计算机互联网(62.8%)和报纸(42.1%)三大渠道。正在兴起的移动互联网(20.5%)排名已上升至第四。

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成为常态。在访问中,所有被访者都表示会使用2个或以上的渠道获取信息。“家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是最普遍的组合,移动互联网“存在感”明显,而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则难觅其踪。

从调研情况看,女性的阅读情况好于男性,“电视+报纸”的组合在女性被访者中运用更为普遍,而45岁以下的被访者则更倾向于采用“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的形式。

左眼电视 右眼网络

CTR媒介智讯还了解到受访者在兔年除夕夜的安排。在有意收看兔年央视春晚的被访者中,有7%打算同时选择电视和互联网两种媒介收看。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向我们透视出当前社会多媒介融合的热度。

传播环境的复杂化,媒体形式的多样化,使受众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受众注意力不可避免被分散,甚至可能同时在多个不同的媒介之间进行频繁切换。

调研结果显示,15~34岁的被访者更倾向采用复合式媒体收看央视春晚,而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也是媒介接触行为最为多样、最为活跃的人群。

蚕食电视?

虽然目前媒介融合的主流趋势包括了电视、报纸、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诸多形式,但细究受众在不同媒介上的卷入情况,不同媒介之间确实存在着卷入程度不同、发展快慢不同的差异。

CTR媒介智讯最新受众调研数据显示,相比2009年,44.8%的被访者上网时间增加,与此同时电视收看时长缩减的被访者比例达到42.5%,与迅速增长的互联网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电视机不再是看节目的不二选择

2010年《大秦帝国》、《媳妇的美好时代》、《宫心计》等大剧,早在电视台开播前,观众已能在网上看到高清的正版视频。之后,《三国》、《杜拉拉升职记》等热门电视剧则由电视台率先播出,过几个小时才能在互联网平台上看到,新版《红楼梦》的网络播出甚至干脆叫停。电视台对视频网站的态度从“欢迎同步”到“要求延播”,直接反映出网络对于传统电视收视的冲击已经到了令电视台“坐不住”的态势。

第7篇

近年来,整个IT业界都掀起一股云计算的风潮,众多科技厂商纷纷上马云计算项目,企图从这一新的商机中分一杯羹;而已经采用或计划引进这一新兴概念的机构和企业,也不计其数,且相关的创新应用也在持续推出中。并且某知名市场研究机构也曾预测,到2012年,财富前10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将部分采用云计算服务,成为企业信息应用环境的一环。

说到云计算,从字面意义来说,相信很多人都不能给出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并且实际上,各家厂商对于云计算概念,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是不约而同地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上。实际简单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扩展开来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也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通俗来说就是企业数据中心不需要通过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而是让计算分布在分布式计算机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应用。

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面对当前火热的云计算态势,以及云计算究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很多人却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ESG高级分析师Tony Prigmore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放缓时期,企业会如何关注云计算,在预算紧缩的情况下,企业会如何制定自身的采购策略。Tony Prigmore以ESG调研报告的分析数据为依据,就云计算对存储的影响、云计算的经济驱动力、云计算的技术驱动力、市场对云计算的认可、云计算的业务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云计算对存储的影响

云计算已经影响到IT行业的各个领域,而对存储行业的影响尤为明显。首先,以PC为中心的计算将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将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PC上出现,也将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出现。再者,以硬件和软件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也将过渡到以HaaS(硬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为驱动力的商业模式。

在经济不明朗时期,企业对存储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措施都将围绕高效和降低成本来进行,并且安全和备份是首要的存储难题。在市场的动态需求下,加之企业自身在资源方面的局限性,第三方提供的专业数据保护服务也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如备份、恢复和容灾等。

而根据Tony Prigmore的理论――“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和网络虚拟化=云基础设施”。云计算提供的东西实际上是虚拟的服务。因此,只有虚拟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云计算才能够有发展的空间。

根据ESG的调查显示,服务器虚拟化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发展机会,21%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2009年服务器虚拟化的投入力度大于2008年;27%的受访企业表示与2008年持平。而ESG所进行的调研也充分显示出服务器虚拟化对所有类型IT企业的重要性。其中有50%的受访企业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使用服务器虚拟化;18%的表示正在使用服务器虚拟化,但只在测试环境中使用;另外,还有18%的虽然未部署服务器虚拟化,但是已经有部署计划。

“ESG的调查指出,31%的受访企业表示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确保机密数据的安全性,还有31%的则表示改善备份和恢复进程的需求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TonyPrigmore在对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和备份等首要存储难题做详细分析时提到,“并且,在云计算迅速升温的形势下,企业对于关键的存储标准也有所改变,据ESG报告显示,41%的受访企业表示企业目前关键的存储标准是服务与支持。”

云计算的经济驱动力

云计算这种共享式IT基础架构,能够把众多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大型资源库,以提供IT服务。加之云计算使用的是“虚拟”资源,因此不受远程或近端计算机的限制。这种新一代的企业级信息中心,能像因特网一样运作,提供用户极致的运算规模与快速的存取,还能依照需求,以简化且集中化的平台,协助用户降低成本和能源耗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普及新观念等需求,都有力地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从而为IT各个领域打造类似的简化效益。

对于那些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公司的所有精力都专注在业务上,根本无暇顾及存储、服务器、网络等资源的建设和维护,而将这些交由外部代管,或以服务方式购买,则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对于有安全性及隐私权考虑的企业而言,这种外部托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更倾向于在内部建置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的技术驱动力

除经济驱动力外,Tony Prigmore对于云计算的技术驱动力也做了详细的解释。Tony Prigmore认为面向服务、虚拟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集中应用的出现等都是云计算的技术驱动力。其中,数据集中应用的出现,例如Web 2.0的互动和实时沟通技术,为云计算提供极大的助力,使其能运用企业现有的架构,在短短几分之一秒内,处理庞大的信息,满足执行因特网应用时对运算效能的高度需求。

除上述因素之外,非结构化数据在网上的互传也是云计算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有几个现象,一个就是这种趋势导致数据量飙升,互联网的传输量也非常大,而且整个传输数据流浮动特别大,白天是一个高峰,到晚上又会跌到谷底,这时候该是我们需要备份的时间了,而通过以太网进行远程或异地存储、备份将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云计算可提升IT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并充分运用多余的运算资源,避免在闲置状态下持续消耗能源。根据Info-Tech研究集团的分析,多数服务器运作时只用一至二成的系统容量,相较之下,云计算平台可集中资源,适时向上或向下扩充,节省可观的能源及营运成本。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服务供应商能够通过多个厂商的技术设施获得扩展的经济性,并且是可预测的、循环的收人流。对用户而言,则可以将存储转化为运营支出,且只需为所使用的容量支付费用,还能将电力、冷却和占地空间转嫁到云服务供应商那里,而随需扩展的容量和性能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业务灵活性。

云计算的业务模式

Tony Pdgmore认为云计算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云”厂商和“云”服务厂商。其中,“云”厂商主要是销售能够高效搭建“云”和提供“云”服务的产品和技术的厂商,例如华为、VMware、EMC、Cisco、NetApp等。而“云”服务厂商主要是能通过因特网提供应用、平台、基础设施服务的厂商,如Amazon S3、Google、Iron Mountain等。

对于云计算来说,与其说是技术的创新,不如将云计算看作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从技术上讲,云计算由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发展而来,它融合了近年来的热点技术。从本质上讲,云计算实际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基础架构的结合。

云计算的核心是将某―个或某几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后,向用户提供以租用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同时,通过云计算的带动,尤其是云计算所带来的虚拟化运营的大发展,将会促进互联网业务的进一步繁荣,具体表现为业务创新的门槛进一步减低、互联网网络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用户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等。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实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虽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

综合分析,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条理清晰,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 ]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能源;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60-02

一、课程概述

能源是使一个系统能够产生对外部活动的能力,在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用来获取各种形式能量的自然资源就是能量资源,简称能源[1]。能源既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污染来源。目前,我国能源工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效率低;农村商品能源短缺等[2]。解决好我国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能源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均能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还要应用环境科学的知识,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下的绿色能源[3]。“能源工程”作为本科生公共选修课,主要以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一般知识为基础,系统讲授能源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技术在能源开发中的相关工程技术,从而使大学生能掌握能源利用和制备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途径,掌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下的绿色能源应用等技术政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能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能源研究领域国内外热点的最新进展,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由于本课程主要面向全校二至四年级大学本科生开设,且文科、理科学生均可选修,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对于本课程所需的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专业背景知识掌握较少,在理解一些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如何将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讲生动易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作为南京大学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紧密结合南京大学“三三制教改”最新要求,一方面贯彻“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以基本知识入手,继承、发扬和创新“匡亚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综合多媒体、板书、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系统地学习,对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问题有所了解。通过课程学习,有利于培养出知识面宽、对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顶尖人才,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有利于继续保持南京大学本科教学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三、教材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本门课程选择的教材一方面不能太简单,以避免用“科普常识”替代“通识”教学,要充分展现能源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科研应用进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学生的需求与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充分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因此不能简单照搬一两门专业教材,需重新组织编撰本课程的课堂讲义,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将基础知识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有机结合。课堂的讲义内容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课程所涉及到的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何删繁就简,以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第二,如何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以易于学生理解,同时有机穿插介绍国内外能源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措施是:首先,在第一堂课,为同学们介绍本课程的参考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科普书籍,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快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其次,在课堂讲义中添加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技术在能源利用中的实际应用,并辅助列出相关基础知识点,将基础知识与国内外前言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普及能源与环境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最后讲授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与潮汐能等课程的核心部分,引领学生把环保节能理论贯彻至现代能源工程内容中。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示范的课程教学,将科技视频、计算机模拟、现场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融入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本课程有机开展师生讨论、学生小组调研报告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本课程所采用的几种促进教学方法有:

1.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内容。结合PPT讲义将课堂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有序地列出,方便学生记录笔记;采用大量的图片、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原理、实际工程、仪器设施等,使同学们对能源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播放一定数量的科技视频、计算机模拟现场动画,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充分展示。

2.分组布置研究调研作业。针对能源工程领域的重大科技、应用、政策问题,让学生分组调研汇报,化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把同学按不同专业背景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不同专业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布置研究调研作业,一方面快速培养了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能力,特别是现代化方式的终端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查询等科研基本功,学生基本掌握了从目录、期刊索引和主题索引中查询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研究调研作业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文献利用与分析能力。面对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学生在完成研究调研作业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组织管理文献,并对文献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

3.积极开展学生小组调研报告中的师生互动讨论。针对研究调研作业,定期组织学生以PPT形式开展小组调研报告,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制作科研PPT报告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强化同学的语言组织、文字表达、口头表述能力。在PPT报告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与讨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质疑、提问与解答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点评,穿插知识点介绍,展开师生互动讨论,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五、考核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学生轻视上课、考前突击背书复习等不良现象,本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堂点名、课堂抽查、课外调研及开卷考试等部分组成。本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开卷考试成绩占40%,课堂抽查成绩占30%,课外作业占30%。多种形式综合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作业调研与课堂讨论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

六、结语

本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人数由80多人增加到140多人,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在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与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两大因素。例如,在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中,穿插介绍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最新研究热点问题,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可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难懂的专业知识点,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素逸.能源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明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5):84-85.

第10篇

关键词: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分析与研究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营销调研中融入网络化的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网络市场调研的方法有很多,从大体上看来主要分为直接调研法与间接调研法,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途径,虽然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已经太过于陈旧,但是传统调研方法在以往操作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功能。因此在网络化的市场营销调研中,可以借鉴传统市场的调研方法,或者将其作为辅助的工具来进行网络调查,这样做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网络调研中对样本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种,而随机抽样又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以及整群抽样,非随机抽样包括任意抽样与判断抽样。只要严格按照这些抽样方法来进行网络市场营销调研,就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以及调研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

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搜索法。由于市场调研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例如可以通过谷歌、百度、微软等等,这种搜索引擎的使用也能大大提高调查人员的调查力度,获取的知识量也是最大的。第二,实时的跟踪。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虽然搜索引擎很方便,但是有时即使利用搜索引擎也不能搜到全部的信息,并且有的信息可能会有访问方面的权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查看到,这就需要每一个市场调研人员都能及时地更新信息,将这些信息日积月累起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分类,对以后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邮件列表收集法。邮件列表通常是让人们来信息的,人们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进行网上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说是一款非常好的网络工具,它的简单方便为人们带来了便利,调研人员根据电子邮箱将用户的信息进行传达,有的公司为了维护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就会定期地将一些信息发送给用户,同时对这些信息做出收集与整理。第四,电子问卷调查法。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将用户的调查问卷进行发送,这其实与普通的调查问卷法是相同的,只是在调研的工具上有所不同,调研人员将问卷发到用户的邮箱或者直接发送链接,有了这一方法,可以与调查对象保持一种联系,同时还能时刻对其进行控制,既方便又大大节省了时间。第五,对访问网络的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网站上引入跟踪软件,然后就可以对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例如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对网站的用户弹出一个调查表,用户可以进行填写,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将不同的用户IP地址进行记录,确保不同的用户不会出现重复的填写操作。

二、网络营销调研方法分类

市场调研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同时市场调研在营销系统中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为探索新市场提供帮助,市场调研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市场分析、产品满意度、销售预测等等。可以说,任何的企业产品都不会在市场上永远地销售,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开发出新的产品,而市场营销调研的目的就是找到消费者。作为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意愿接受新产品同时改进新产品,然后设计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相信做到了这几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将会再创新高。网络营销调研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消费者要充分地了解网络营销以及企业产品的信息,然后根据相应售后的部门将问题进行反馈,充分研究新产品的特征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官网的调查来搜集消费者的信息。同时,还要将企业经营的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果是比较单一的市场,可以选择密集市场集中营销,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产品的生产,不同的企业对经营的领域也是不同的,有的覆盖面比较广,有的就选择特定的目标进行产品的提供。其次,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的策略、网络营销战略等等,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竞争对手的任何表现都可能反映出企业的最新发展,因此应该根据市场的环境以及社会人口进行相应的研究。其中,对于网络营销调研方法可以按照用户是否参与调研可以分成直接调研与间接调研两种。直接调研就是根据用户本身参与的调研活动,间接调研就是根据用户等相关资料,例如各种文献、服务工作记录、业务日记、用户登记卡等等。按照调研者组织调查样本的行为可以分成主动调研与被动调研。如果根据采用的网络工具就包括网站问卷发放调研法与网站投放问卷两种,公司的网站上投放问卷的优点主要有准确性、有效性,还要与顾客维护好关系等,主要的缺点包括总体比较小、资料也不够全面。而门户网站上的优点主要包括样本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广告作用,缺点就是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很多对公司产品不了解的用户就无法对产品做出评价,所以问卷就变成了无效的问卷,如果利用网络的方式发送邮件就可以保证制作的方便,电子邮件对于图片的发送很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将图片传送给调查者还要充分地考虑到显示器的适配问题,但也有很多用户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这一方法也面临着产生大量无效问卷的状况。

三、网络营销调研的过程

第一,确定好网络市场调研的提纲。将要调研的对象进行确认,还要充分了解这样的群体有着怎样的爱好,例如,如果是女性就分析她们的调研服装等,至于调研的方式通常是门户网站站点调研、视频调研、QQ调研等等。其次,为什么要开展调研活动,如果在调研的过程中你的调研对象对此产生怀疑与反感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在人们快要下班的时间进行调研效果会十分明显,由于这个时间点人们的心情会相对放松。最后,调研所需的经费问题,如果是网络调研的话通常经费都比较少,但是这样调研的效率有时并不高,所以就需要留出一部分经费作为对调研者的奖励,让人们有兴趣并且认真地对待调研这件事,因此在投入经费方面应该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出判断。调研方案主要包括内容与方法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应的调研方案就能够在调研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起很好的关系,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第二,确定调研的对象。调研的对象在调研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调研对象这项工作就无法进行,所以明确调研对象然后进行下面的一系列工作,而调研对象的条件一定要符合你的标准,要和你所想了解的信息有关联,这样出来的调查问卷也就更有意义。第三,制定方案。结合之前做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找到合适的调研对象资金投入也都到位,那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网络调研工具进行调研,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营销调研工具主要包括微信、视频会议、站点调研以及QQ等方式,在这里调查的结果非常关键,同时对于政府的政策方面比重应该是比较大的。之后就是对信息的收集工作,将调查问卷发放给调研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保证问卷回收是否具有有效性,如果是无效的调查问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四,分析信息。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就要开始进行信息的整理工作,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后进行汇总,然后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传统的方式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差错这样严重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科技的时代就要用先进的技术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将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无论是在商务决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将调研的结果进行事后的追踪与调查,确保网络营销调研的准确性与完善性。第五,编写调研报告。调查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要编写调研报告,在写的过程中行文要十分清晰、合理,例如在介绍调研对象的时候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段以及调研的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相应的语言,很多人的语言都不够规范或者太过于口语化,这样是不可以的,这会让阅读者对调研报告的准确性产生疑问。所以在进行调研报告时最好要加上相应的数据分析,最好还要有图示的部分,这样完善、科学的调研报告更能让人们信任。

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对新时期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法以及调研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网络市场调研也代替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成为主流方式,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来将市场调研工具进行优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最新型、最完善的调研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根据调研的实际要求来选择网络调研的方式,让现代网络技术发挥出最好的效果。相信在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网络市场营销调研方面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程瑞环.浅谈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J].管理学家,2012,(1).

[2]张祯.浅析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及发展新趋势[D].郑州:中国长城铝业公司,2010.

[3]冯蕾.基于UGC短视频模式下的企业网络市场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6,(7).

[4]李燕彬.基于有效统一的网络市场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第11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中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既基础又专业的双重角色。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但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的最基本的管理、安全等特点却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应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如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教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素养;提高

当前各国政府极为重视电子商务的开展,把推行电子商务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对待,电子商务作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将逐步成为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极其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电子商务,重视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财富迅速聚集和跳跃式发展。

市场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也有着强劲的需求。从数字商品到实物商品,从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商业、科技、旅游到政府管理部门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是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大显身手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搞好电子商务的专业设计和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产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基础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利用网络,打好基础

可以说,了解网络功能,练习并形成能够加以利用的能力,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入门课和基础训练。在新生军训结束、按专业分班后,经历专业介绍、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和使用网络功能,对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就开始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下进行网页浏览与保存、信息搜索与分类、软件下载与安装、电子邮箱与实时通讯、博客使用等方面的训练。

2.掌握计算机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通过专用主机的网站建设、域名注册及虚拟主机空间的租用,信息资料的查找、筛选、分类和统计,资料压缩和解压缩、密码的设置与解除,FTP的文件上传和下载,服务器端口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电子图书和视频资料的调阅与使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与信息的等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进行电子化的商务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狠抓实训实习,提高电子商务的专业技能

1.着力建设好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

遵循“校内的实训基地按企业模式办,校内的企业按实训基地办”的原则,成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教学工厂”,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强化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紧跟电子商务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的模拟训练平台建设,不仅安排了前台操作业务的基本技能训练,还要增加商贸网、网上商城、拍卖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Email服务以及生产、库存、销售、营销和资金管理等训练内容,更贴近电子商务实际及其发展,使学生在校内基地有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训练。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参观见学,接受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叫学生走得出去。企业也通过选拔,接受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加盟并开展实际业务,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好头,引顺路。

3.强化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往往会与课程实训有重叠的现象发生,但由于课程实训不可避免地会有技能训练单一性的特征,只有综合实训才能把一个个单方面的技能训练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与工作岗位整体对接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在淘宝网上开设的网络商店,把商务网站实训、网上银行与支付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网站安全维护实训等,通过网络商店的设立、营运实践中得以连接和强化。

三、抓好校企共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专业活动是按学院统一理念、思路和要求进行的。电子商务专业要与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和有电子商务部门、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专业共建活动。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内容包括: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共建理实一体情境教学实训体系,形成了理实一体培养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社会服务机制和校企、师生“互动、互位、互利、双赢”的共建专业新模式。

学院校企一体的实习基地要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要体现“四个强调”即强调要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示范;强调要在专业建设与企业、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强调理实一体、顶岗实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以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为例,为了实现与电子商务行业对接,与合作企业一道,开展市场调研,分析调研信息,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调研信息的分析,将专业的人才需求分为技术型、商务型和管理型。共同分析专业对接行业的电子商务型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明确了专业所面临的基本就业岗位和所需的专项职业能力,明确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规格和双证融通的培养目标。

四、组织专业技能比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组织专业技能比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为了检验学生技能实训实际效果,同时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电子商务学生人人参加的技能赛,对优胜者给以表彰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比武构成可分理论部分和专业技能部分。理论部分比武即初赛,通过知识抢答的形式进行,对参赛选手理论知识和思想素质进行全面测试。比武内容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电子商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其中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各占50%。专业技能部分即复赛,在网络平台采用实战的方式,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让比武学生利用平台充分进行商务活动,让学生具体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专业技能比武,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竞争精神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立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