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资产管理办法

社区资产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18 17:3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资产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资产管理办法

第1篇

(南京市江宁区财政局 江苏·南京)

摘 要:本文试从突出主管部门的职责作用,破解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综合管理“最后一公里”对接落地难题,结合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管理实践,理出一个可供探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探索实践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下称2个办法)对各级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等不同管理机构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划分,但如何从具体操作的角度上来理解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框架仍然无现实的案例可考,这也为区县管理部门留下了实践空间。

一、区县管理主体层次和职责划分

无论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在明确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基础上,都是采取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委托理论,政府及其属机构都是公共事务的者。按的层级分,区县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可相应分为区县政府、区县财政部门、区县主管部门(含街道)、行政事业单位。四者关系如图1:

在上述四者关系中,区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区县主管部门(主要指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街道负责对本部门或街道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从2个办法中可以归纳出具体的管理职责:区财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制度制定、监督管理、统计报告和业务指导等;区县主管部门(含街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制度制定、统计报告、接受监督和指导等;行政事业单位负责贯彻执行、日常管理、绩效管理、统计报告、接受监督和指导等。

从图1和各自职责划分也可看出,区县财政部门要促使管理措施落地生根、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区县主管部门和街道这一管理层级来衔接和实施。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发挥区县主管部门的管理积极性有其客观的必要性。

二、区县主管部门管理的目标设置

区县主管部门管理的目标应与区县财政部门管理目标相一致,并基于行业特征,在管理方向上更具指针性。按照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因此,区县主管部门在设置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特征,在与区县财政管理目标相向而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范、完整”的要求,合理设置相应的管理目标。

1.满足履职基本需求

区县主管部门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相应的职能,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调拨、自购或接受捐赠等形式获得的国有资产配置应能满足其正常运转、履行职能的需求。区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权限内,根据所属各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作用,正确区分行政机关、经营性事业单位、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的定位需求,合理编制国有资产配置预算,主动发挥调控作用,严格执行相关资产配置标准,把好“总阀门”关。

2.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应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资产核算完整准确。资产购置时按照国有资产计价的历史成本原则,需包括购付价款以及确保达到预期状态所发生的一切合理支出,防止资产支出费用化;房屋建筑物、大型设备购建等工程完工后,应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和验收,按规定进行财产物资移交,做好资产登记工作,防止基建长期挂账;建立定期清查和年终盘点制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账与卡片相符、账与实物相符、账与资产信息系统相符,防止账实“两张皮”。二是资产管理内容完整。通过督促行政单位建立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切实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加大对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的监管,从严控制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行为,规范做好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收入的收缴和管理工作等工作。

3.提高资产配置绩效

提高资产配置绩效是资产管理的最核心指标,按照“3E,’原则(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和“结果导向”的原则,根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逐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工作,将资产配置行为前置,纳入财政预算全过程管理,即:事前配置绩效申报,事中监督执行,事后绩效评价。

三、区县主管部门管理的原则定位

1.资产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

区县主管部门的管理应体现专业治理原则,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三点主要是:一是体现行业特征和标准。对具体的资产管理制度应进行本地化改造,在符合区县财政部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管理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区县主管管理制度;二是融合行业业务特殊要求。对本部门各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再造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在具体操作上贴合本部门业务管理需要;三是区分单位不同类别性质。对行政资产、事业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以及公益型、准公益型的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治理机制。

2.资产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按照“PDCA”循环管理理论要求,资产管理应是从资产配置、使用、到资产处置、资产调剂、资产统计等诸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区县主管部门管理需着眼于资产大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在制度、程序、方法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充分体现部门主导的监管特征,突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强化资产管理中的监督与服务,使行政事业资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运转效率等资产绩效得以体现。

3.避免过度商业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非营利性、服务性和公共性。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与企业的经营性资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目前各区县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都有资产证券化的冲动,如果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全投入商业化经营,不但背离了其公共服务的宗旨,而且会带来极大的商业风险包括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四、区县主管部门管理的实践设计

以区县卫生系统主管部门为例,根据目标设置的要求和管理原则,在实践设计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制度规范为抓手,以新建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依托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区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新型之路。

1.建立管理职责分配体系

职责分配体系包括主管部门领导、纪检监察室、审计科、计财科、采购计划科、医政科、设备管理科、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主管部门各相关科室、资产报废报损鉴定小组、各资产管理员等,分配相应的管理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主管部门资产管理网络。固化各自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在分配体系的规范下逐步形成“配置有预算、使用有制度、处置有审批、管理有监督、绩效有考核”区县主管部门资产管理秩序。

2.建立管理制度规范体系

目前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新课题,需要结合工作推动节点按照制度建设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具体的制度规范建设纲要包括: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办法、卫生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鉴定小组与职责、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指标及考核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条形码信息管理管理办法等。在制定制度的规范的同时,区财政部门需加强指导,广泛征求基层管理部门、上级财政、卫生部门的意见,使出台的制度符合当前及今后的管理要求。

3.建立业务操作流程体系

结合区县卫生工作特点,需要重新整合资产管理业务操作流程,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使得资产管理政策得以落实,资产管理绩效得以发挥。具体包括:卫生局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申报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库管理流程、卫生局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管理流程、卫生局车辆管理流程、卫生局电子废弃物管理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调剂管理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开处置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信息统计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流程、卫生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终清理工作流程等。流程再造过程中需注意科学性、合理性、程序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4.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由之路,是资产管理的技术支撑。区县主管部门和下属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借助于区县财政部门建立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统一的操作平台实现即时更新、满足不同管理者的动态化管理要求。在相关业务流程支持下,改变由纸质材料报送的格局,直接通过PDF格式在信息管理平台中附件传递,实现平台审批和材料备案。

第2篇

2012年审计工作总的思路:突出“五个重点”、抓好“四个延伸”、促进“三个提升”,突出预算执行、政府投资、经济责任、资产运营和专项资金5个审计重点,抓好专项资金、二级部门、社区居委会和农工商公司延伸审计,进一步扩展审计范围,将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要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引入效益审计评价理念,进一步提升依法审计能力,提升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监督服务效能,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为打造“新区、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突出抓好以下5个审计重点:

一是预算执行审计。围绕关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预算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效益性,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重点对区财政局具体组织2011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国库和部分一级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对部分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企事业单位实施延伸审计。在工作安排上,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相结合,注重审计成果共享。

二是政府投资审计。围绕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预算控制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为目标,加大政府投资审计力度。一是坚持结算必审制,将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二是坚持“关口前移”,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三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制定出台《区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审计管理办法》、《区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审计管理办法》、《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和《区审计局中介服务机构考核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为全面提升项目审计质量提供制度依据。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围绕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领导决策、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利用审计独有的手段和条件,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一是注重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作用,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二是坚持逢离必审,加强任中审计,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三是提高审计透明度,推行审计公示、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四是坚持和发展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模式,探讨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

四是资产运营审计。围绕确保国有资产运营安全,提高资产运营效益,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单位的审计监督。一是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对城市开发建设局、房产管理处、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进行审计。二是以摸清国有企业运营状况,总结探索适合我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模式,防范国有资产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对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总公司、绿化总公司、环卫总公司进行审计。三是以摸清家底,防范企业改制风险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审计工作。

五是专项资金审计。围绕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社会和政府关注度较高专项资金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对教育、科技、建管、民政及部分政府实事等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并对政府融资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政府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社区财务管理情况和部分农工商公司财务管理情况组织实施审计调查,以摸清情况,揭示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第3篇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了我县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截止今年7月底,我县318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约27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户,其中实体化生产经营企业3户,融资平台公司8户。县自来水公司、马电公司、天然气公司3户企业资产总额5.9亿元,2013年实现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

(一)注重了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一是成立了管理机构。2012年,我县成立了国资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工作。二是出台了管理办法。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和处置,县政府先后出台了《____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____县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和规定,明确和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和方法,使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2012年5月,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核查,核查出全县共有国有土地589宗,非经营性房产1189宗,经营性房产225宗,车辆341辆。今年4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办公用房清理核实统计工作,清查出全县办公用房建筑总面积23.6万平方米,使用总面积22.24万平方米,房间总数3952间,办公用房间数1950间,其他用房1683间,闲置办公用房319 间。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做到了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二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县国资管理中心自2012年9月成立至今,共出具国有资产处置、调剂等文件158份,对县属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文件24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550万元。

(三)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委托国资公司统一管理。2012年以来,举行了6次国有经营性资产公开竞租会,竞租成交年租金534.57万元,比原年租金177.7万元增长200%。其中,2013年第三批竞租中的最高单宗标的物成交年租金86.5万元,比原年租金11万元增长幅度达到786%。二是优化资源配置。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资管理工作中,调剂解决了县旅游局、残联、文化馆、司马相如研究会等单位及多个社区的办公场地和办公用房问题,处理了海田乡、金溪镇等乡镇的国资管理遗留问题,实现了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三是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作,2012年帮助马电公司实现技改融资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四是引导企业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____马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三户国有企业共实现收入2.2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

虽然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中发现,全县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强。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及县政府有关规定,对国资管理部门的工作配合支持不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有的由其他岗位人员兼管、代管,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有的因工作人员变动,没有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接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连续性。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近年来,县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基本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全面,瞒报、漏报、少报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和使用、借用资产,存在登记不全、记录不清、资产底数不明等问题。一些单位的内部台账对拍卖、处置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销、调整账务,对财政投入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存在国有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以致国有资产基数不准,家底不清。

(三)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调研中发现,有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根本没有管理制度。即便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也有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使制度形同虚设。县国资管理中心作为县政府授权监管国有资产的部门,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专业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以致出现县天然气公司原班子违法挪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四)考核激励不到位,经营者积极性不高。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是,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而县国资管理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和约束机制,对企业负责人或经营集团没有进行有效的目标考核,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今年以来,经县有关部门清查核实,全县有闲置办公用房319 间,超编制标准建筑面积24889平方米。闲置办公用房以及清理腾退的办公用房,未能得到有效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目前县粮食系统有15个粮管所资产闲置,有的无人看管,损毁也比

较严重。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调研组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政府要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县国有资产运营的决策和监督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在国资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总责,切实承担起本部门、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二)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资源,也是政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降低运行成本、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具有重大意义。县政府及国资管理部门要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县政府即将出台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使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4篇

1.参加局组织的多次学习。

2.3次组织全站职工进行专题学习。

3.按照局安排撰写了*市村级财务规范管理调研和官渡区矣六办事处、海口镇财务管理及仁德镇土地流转典型材料。

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完成全市筹资筹劳上限和折工标准审批、上报和公示。

2.下发09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

3.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统计工作。

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安排布置了上报2009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统计和典型材料;

2.参与市政协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并提供了《*市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等有关资料,调研报告获得了政协的高度评价。

3.完成省办公厅安排上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相关建议的报告。

4.再次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进行意见征求和修改。

5.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对《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按照省农业厅安排对《关于对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和《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样本)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7.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提案二件。

8.答复石林县一教师电话咨询其妻子承包土地问题。

9.与市委政研室一起撰写了《探索创新*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2009年《*政研》第一期发表,仇和书记还专门做了批示,根据书记的批示又对市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完善。

四、农村资产与财务管理

1.对《*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多次修改,经政府常务会同意于2月1日实施。编写印制《*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4000册和2万分宣传单,下发县区进行宣传,分别在全市基层党风廉政会议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上分发280份给与会人员。

2.完成全市村级会计委托调研,起草了*市村级会计委托动员会李副书记的讲话稿,对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

3.组织召开全市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编印了交流单位海口镇的资料汇编、彩色宣传册和汇报材料幻灯片的制作,起草了李喜副市长、郭焕波局长的讲话稿,参会人员154人。

4.对云南省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就村级会计委托电算化软件的编写提出意见和建议。

5.处理市长热线转来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作为的件。

6.提出《*市部分县政府所在地乡镇撤并中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意见》。

7.代市农业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下发实施。

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1.全部完成08年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及工作总结。

2.组织市县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员6人参部级培训。

3.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挂牌情况统计,并上报省厅。

4.参与市民盟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

5.组织征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辅导读146本。

6.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提案一件。

7.收集对《加快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现在对意见进行梳理,修改后再次上报市政府审批。

六、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情况

1.完成市级网页的栏目更新,共更新250余条信息和10张图片。

2.对2009年数字乡村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目前各县(市)区、乡具体执行中。

3.按半月一次和一月一次上报省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

4.将农经工作的有关要求、情况和通知等8条信息在数字乡村平台上。

5.组织上报省级数字乡村先进集体和个人材料,*市农业局、安宁市农业局获得省级先进集体奖励,5人获得先进个人奖励。奖励数量在全省排第二位。

七、农经统计

1.完成审核、汇总、上报全市*年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撰写了分析,并印制成册报送36个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使用。

2.召开全市农农经统计东川会议,全面部署研究入户调查及其他农经统计工作。

3.完成一季度780户农村入户调查汇总工作,二季度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4.按照省农业厅要求上报了农业领域非法集资统计情况。

5.及时完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月报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

6.对农业部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7.协助农经处完成*市农民收入增收实施意见。

八、省农业厅项目完成情况

1.完成08年省级财政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及绩效评价工作。

2.完成09年省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筛选上报工作,共上报24家,现正等省审批。

3.开展对08年4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4.做好项目的立项和储备工作。

九、招商引资

发动全站职工学习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积极寻找项目对象,只要是存在1%的可能,我们都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因我站无有利条件,加之人手少、工作量大,只能依靠全站职工的潜能去挖掘,去争取,到目前为止已与三家单位进行过洽谈,预计引资额460万元,协助农科院招商引资任务,现在尚没有确定的项目。

十、其他

1.完成市委办公厅《关于报送*市加快社会保障支撑体系建设调研专题报告的通知》要求的撰写*市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的报告。

2.组织参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检查。

3.协助农经处根据市政协《关于对我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问题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和调研的通知》完成了调研报告。

4.根据市农业局通知要求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民负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

5.根据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组织全站职工参加了知识竞赛及节能产品使用推介。

6.专题报送了*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乡村债务化解及村级村务管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数字乡村工程和关于推进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中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折股量化、股随人走,割断农村户口与农村资产权益分配联系,拓展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的情况。

7.对云南省农业志农经篇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5篇

关键词:事中监督;会计核算;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8-02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为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必须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既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也有事后监督,而会计事中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会计业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控制问题,纠正偏差,保证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执行,达到预定目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晰高校会计环境,注重内部会计监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是高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2000年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定,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法律环境。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规模增长迅速,社会关注度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包括银行贷款的基建资金、接受捐赠的基建资金和奖学金、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或后勤设施投资;学生在企业、社区或农村完成实践教学课程。这些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会计环境趋于复杂,利益相关者管理越来越现实,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

外部会计环境约束了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内部会计环境直接约束了高校的会计活动。单位人事政策和组织机构决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独立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的建立及正常运转是内部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环境影响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决定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陆续《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高校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将会处于内部会计控制无力状态。会计人员是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注重内部会计监督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源的质量。

二、明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加强事中监督

会计监督在时间上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进行事中监督及时性强、效率更高,加强事中监督是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核算风险更加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

会计风险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存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人员直接、经常面对的风险。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特别是面临行骗、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社会环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须不断加强。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如原始票据不规范,经济业务活动审批不符合规定,经费审批越权,招投标手续、政府采购手续及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完备,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支付错误甚至重复等等,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违法行为。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危害性很大。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控制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事中监督,是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会计核算事中监督体系

(一)事中监督主体

事中监督主体必然是财务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审核原始凭证并制作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复核人员(记账凭证复核和出纳复核),记账人员。记账凭证制作是会计信息进入系统的入口,记账凭证制作人员是事中监督最为关键的主体,是事中监督质量和有效性的决定者。

(二)事中监督内容

事中监督内容就是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实务中,高校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经规定,制定本单位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事中监督的内容就是将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匹配,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业务审批及财务审批等报销程序的合理性。其匹配度越高,风险越小。经济业务列支的经费是否属于预算项目开支范围也是事中监督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会计核算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就是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预算项目开支范围的监督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事中监督实施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大多集中在财务报销付款环节最终执行完成。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既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入口环节。事中监督的执行程度和水平集中体现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第6篇

2013年,经济建设工作要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各级财政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政府融资工作,进一步完善财政评审制度,规范镇级基本建设管理,努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实现“两年争先、四年领先、六年率先”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要点及主要措施

(一)全力攻坚克难,突破融资瓶颈

继续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政府融资到位50亿元,力争60亿元以上,为美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创新融资手段。除继续建立与各金融机构信贷合作关系外,努力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即采用权益性融资、债券性融资手段进行融资。一是推进公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项目;二是推进公司资产证券化融资项目;三是推进自来水公司区域集优票据项目;四是尝试发行私募债项目。

2、优化债务结构。强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经营理念,不断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通过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债、私募债等低成本融资项目来置换信托等部分高成本融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盘活道路、设备、管网、泵站等资产,实行融资租赁,以此置换一些敞口银票及委托放款等短期融资业务。三是大力推进目前国家信贷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建设、水利建设、老城改造等项目,力争使这些项目得到相关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3、规范平台管理。通过培训、辅导、交流等手段,帮助各投融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逐步建立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盘活公有资产,发挥经营性土地资产融资功能,力争在抵押物这个瓶颈问题上有所突破。同时,通过构建企业盈利模式,把各公司打造成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

4、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与措施,督促各国有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投融资效率,扎实推进实体化经营。一是科学测算并下达年度投融资计划任务,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程资金的顺利支付和正常的还体付息;二是制定投融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将融资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质量列入考核内容。另外,配合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2013年金融工作考核办法》,以争取各金融机构对政府融资工作的最大支持。

5、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强化计划管理。力争将年度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强化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增强债务管理的科学性、可预见性和可执行性。二是建立偿债资金准备金制度。要尽快研究制定本区偿债准备金管理办法,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度,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政府性债务偿还能力,维护政府信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发展

围绕区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在拓展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形象、片区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工程建设推进关键节点中,发挥好应有职能,促进城市形象大提升,城乡统筹发展上塑新貌。

1、拓展城市规模。围绕打造东部新城目标,计划投资60亿元,推进金通三大道、世纪大道东延、青年路东延等一批交通工程,同时,推进通富路北延、金通二大道等续建工程,加快与主城区全方位对接。

2、提升对外形象。继续推进城东新区核心区建设,提升银河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开发水平。实施通吕运河两岸改造工程,提升改造世纪公园,继续实施城区截污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服务控违拆违、立面出新等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优化城市形象。

3、推动片区发展。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服务片区发展,着力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片区格局。以余西古镇、进鲜港、忠孝文化园为重点,丰富城市后发展空间,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东南生态片区。以家纺产业为支撑,打造产业高度发展、功能配套齐全的南部活力片区。以沪通铁路开工建设为契机,加快联动发展,建设以高端制造、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为特色的西部滨江片区。以石港科技产业园为引领,建设组团清晰、协调互动、集约发展的北部综合片区。

4、加快城镇建设。加快研究小城镇建设扶持政策,完善收益分配办法,拓展城镇化投融资渠道,增强镇级开发建设动力。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高起点规划一批新型社区,打造农村新型社区样板。

(三)强化职能履行,提升管理水平

以基层财政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科学制定各项标准,细化各项措施落实,加大培训及考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提升财政投资评审质量,努力提高财政经建管理水平。

1、规范程序管理。一是重点推进基层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以基层财政建设年为契机,通过举办培训、制定工作手册、现场辅导等形式,对基层涉及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竣工使用阶段须做的工作及财务核算要求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基层掌握和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做到财务核算规范,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加强决算资产管理。近几年来,政府投资项目投入巨大,但由于项目建设主管单位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建后资产权属不明晰、管护责任不到位及帐务登记不实等情况,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要对近几年竣工的政府投资项目逐一进行梳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完成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登记,落实资产管护责任。

2、提高评审质量。加强项目前期评审。通过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力度,对项目招标文件,特别是BT项目招商文件及合同加强审核;推进审核办法创新。探索背对背同步编制办法,有效降低目前仍存在的工程量核实不细致、部分工程缺项漏项现象,为项目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加大项目过程控制。与相关部门一起研究价格确定办法,积极推进分包工程、分项工程及部分主要材料公开招标办法,降低投资控制风险;实施项目后评价制度。对已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事后评价,发现问题要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资金效益。

3、完善管理办法。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拆迁管理办法,提高拆迁及安置效率。①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拆迁及评估工作规范,明确拆迁及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和方法;②制定并下发拆迁安置资金包干使用管理办法,将拆迁费用、安置费用及用地费用全部纳入包干范围,实行费用总额核定、专项核算、专款专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自行平衡的原则;③制定并下发拆迁项目考核奖惩办法,提高拆迁进程。

(四)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创先争优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会议精神,钻研各项业务知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先争优。

1、加强调查研究。以“三解三促”、“五走进五服务”活动为基础,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部门、深入一线,加大调研力度,积极为领导提供前瞻性决策信息,主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2、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认真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督查落实,优化工作流程,把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快节奏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7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不仅是卫生事业单位医疗、免疫、科研、保健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反映其经济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属于我国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实现其高效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卫生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顺应医疗改革的步伐,进行了优化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单位管理较为滞后,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探讨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认识上不到位,在实际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管理效率也较为低下。由于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多源于国家的财务拨款,因此,此举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财务负担。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在行为上出现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的现象。相对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也存在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对医疗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当器械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投入使用时,有的管理人员就进行了报废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其他的使用部门也往往权限不明,管理较为混乱。再加上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就很容易造成矛盾,彼此推卸责任,加大管理难度。其次,在管理中也存在一定分工不明,管理意识不强,审批制度不标准等问题,对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建设带来了困难。种种问题也导致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隐患和弊端,给一些人员以可乘之机,如在医疗设备的预算和购置方面,难免有些工作人员借此虚报价格,加重财务负担。管理结构的缺陷很容易造成诸如上述问题的出现,对固定资产安全带来隐患。

(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改革,并逐渐在各卫生单位得以实施。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不少卫生事业单位就以此为由,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规模上不断更新和扩大,通过随意添置新设备,提升医疗科技化水平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就很容易造成在选购设备时较为盲目,对其实用性关注不够,缺乏相关的可行性市场调研,造成高投入低回报。有些单位盲目进行攀比,在贵重仪器设备购置上也较为马虎,就容易造成技术人员无法操作,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报废,形成资产的浪费。

(四)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地进行管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卫生事业单位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我国医疗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故步自封势必会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如当前有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就较为困难,其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殊不知固定资产也存在一定的折旧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计算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并且,以这种方式计算,也会对固定资产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评价工作带来困难。

(五)制度执行不规范

当前卫生事业单位在执行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有着很强的随意性,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固定资产的评估、报告等方面手续相当繁琐。尤其是在进行资产评估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因此,多数卫生事业单位就会在评估等手续上不按制度、不经程序,进行随意和轻率的处置,有些单位也不愿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就不按原则进行自行处理,随后补办手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调拨和使用过程中,有许多卫生事业单位也往往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只遵从双方的约定办事,这就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明、资产权不清的问题。提别是有的单位的资产不公开,不透明,没有明确的来源去向,很容易会造成资产的流失,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二、有效强化策略

(一)加强管理意识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合理利用和管理,于卫生事业单位,于国家发展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卫生事业单位要真正从思想观念上端正对其的认识,树立一定的资产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实现卫生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加强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重视程度,进而才能带动下层部门提升认识。在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督促其顺利解决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以示警诫。其次,对于中层而言,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不仅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还要对下层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二)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合理,就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整的管理机构作保障。当前卫生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不能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参照。因此,卫生事业单位要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化管理。这就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认识管理中和规章制度中的问题,建立相对完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具体实践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进行反思和总结,保证固定资产规章制度的科学化、高效化。通过制度的完善,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卫生事业单位就不再盲目和随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的过程中,也可以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意识,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要保证固定资产实现增值保值,就必须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提升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这一方面,我国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起开始执行。对于卫生事业单位来说,也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学习。同时,对于新的固定资产的分类,各卫生单位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划分,保证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都能在新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该根据财务收支状况,制定相关的预算计划,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保证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也能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针对医疗设备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更新,在采购时要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调研,保证其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产的闲置。

(四)优化管理方法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上,为实现卫生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革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首先,卫生事业单位要积极向同行学习,吸取其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手段,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融合和创新,以弥补不足,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实际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也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同时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并在自身的管理中进行运用。卫生事业单位要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逐渐得以实践应用。不仅如此,还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方法上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做出科学化的决策和管理,以实现更好地服务。

(五)规范制度程序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实现职责明确,进行合理分工,保证制度执行的规范化。当前我国的固定资产实行的是三级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就需要对各项工作分级负责,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还需要加强责任意识,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培养。同时,若遇上其他部门的权责不清的资产使用问题,也要及时沟通,出面协调,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对固定资产的评估方面,也应该根据制度的要求,实现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必要的监督机制,杜绝各种不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行为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卫生事业单位转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方法的革新。同时,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中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管理的不足,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化、高效化管理,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街道 财务管理 现金 预算 内审

近年来,上海市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模式日趋成熟,街道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能,预算的经费也逐年递增,已经迈入亿元预算层次。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街道转变思想,加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执行的有效性,加强资金的管控,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由于街道的办公场所比较分散,街道下辖的科室、居委会较多,各种职能各异,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财务核算困难。加之由于历史原因,街道下辖的各类单位比较多,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非正规就业单位、工会单位、企业单位。各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各异,核算方式各异,如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民办非企业、小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民办非企业、小企业计提折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加大了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如何规范的做好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是对全体人员的要求。目前的情况是,尽管经费逐年增加,但街道的各级工作人员并没有转变思维模式,没有树立预算意识,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处于粗放、无序的状态,缺乏合理性、有效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现金管理失控

由于原来支付手段比较有限,街道大量的业务采用现金结算,甚至5万元以上的业务支出也用现金支付,严重违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失控,带来的直接后果,有可能虚列支出,违法套现。

现金管理失控产生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如:支付方式比较少,只有支票和银行转账两种选择,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现金管理的意识淡薄,部分职工认为通过现金结算和报销更为方便,忽视了银行转账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作用;企图通过现金报销套现等。

(二)假发票泛滥

街道已经成为假发票的重灾区。经自查,部分街道一年的假发票超过1千张,假发票占全部有效发票的7%。分析假发票产生的原因包括:业务是真实的,但是部分不法商家为了偷税漏税,提供虚假发票,使街道被动的成为受害者;财务核查发票的手段落后,无法有效分辨虚假发票。税务局以前没有提供专门的服务,无法从专业角度得到结论,出纳人员都是凭经验,通过手摸、眼睛观察,凭发票水印和质感判断,往往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与报销人员发生争执;报销人员为了特殊目的,故意购买使用假发票等。

(三)部门预算流于形式

街道近些年实行全口径预算,部分人员部门利益严重,预算观念淡薄,故意做大预算,扩大对资金的需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和变更极为随意。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是:思维模式僵化,没有预算概念。觉得做预算是缚住自己的手脚、难为自己,对预算工作有抵触心理;各自为政,没有集体观念,尽量多的争取资金,在使用上千方百计使预算执行到位;对资金的使用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长此以往,也使严格按工作需求申报资金,如实使用资金的科室慢慢学会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影响社会风气,败坏机关形象。

(四)内审缺失

作为街道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往往由纪监室、财务科、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在重要的资金流转环节,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各类工程开工到验收环节、财务报销环节、预算的执行环节等都缺乏监督。产生此种现象的根源有:领导层面不重视,认为街道已经运行很好,不需要内部控制;相关科室不重视,觉得设立专职内审人员,是监督自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能得心应手的工作。

(五)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轻报废

街道原来的管理模式在购置环节,财务科严格把关,各类手续齐全。日常管理环节,凭着财务科账面记载数量,定期组织盘点,这种模式在街道资产量少的时候,可以简单易行,随着街道的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和价值的增长,这种手工盘点和核对的模式,远远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时间一长甚至无法进行有效盘点。因为无法做好有效日常管理,报废环节无法实施。迫切需要街道转变管理模式,采用新的方式核算和盘点。

三、 完善街道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街道点多面广,业务复杂繁多,客观上核算困难。新的制度与职工的固有观念发生冲突。部分职工对新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牢骚满腹,仅靠财务人员的力量难以有效推动,需要在街道各个层面反复宣传、教育,树立新的财务观念,采取新的对策。

(一)加强现金管理,控制超限额现金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控制超限额现金的使用,强制超限额的现金支出通过银行转账、支票、公务卡等方式结算。

(二)严格核查发票,堵塞虚假发票漏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强化各科室对虚假发票的识别,报销前先自行上网核查发票的真假,严禁使用虚假发票。财务人员加强对报销凭证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三)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开展预算审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严格审定部门预算,要求各科室对次年的工作安排和需要的资金,提出详细的书面说明。由街道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审核,经过多次反复陈述和讨论,最后确定项目的资金需求。次年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在此基础上,针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评估,对科室资金使用效率考核。

(四)强化内部审计职责,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分两个阶段开展工作:

事后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参与街道的固定资产采购、各类工程验收、财务报销、预算的执行等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中,并对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监督,建立良好的质疑和反馈制度。

事前监督和同步监督。在事后监督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前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指导和监督。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需分四个阶段实施:

静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在街道范围内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重点针对房屋、车辆、办公设备类固定资产清点。完善资产管理的流程,确定各职能科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规范资产购置、使用、调拨、处置等事项的审批程序。对报废、调拨的固定资产及时办理报批手续进行处理和核销,做到账、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完全完整、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解决了资产管理混沌不清的状态。

动态管理。引进一套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该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唯一的二维条码标签,形成责任追究机制。同时,明确资产进入常态化管理,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化。解决了资产管理滞后的状况。

实时管理。从固定资产购入到报废的生命周期中,对固定资产跟踪管理,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处置报废、报损的资产。并可以实时查询资产的状况,为资产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依据。解决资产管理中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

精细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了解闲置资产的状况,对于闲置资产能有效的调配使用,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打下基础。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即是对纳税人负责,是预算公开的要求;又能反映单位内部管理的状况和水平,是内部控制不可回避的问题。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资金,需要全体职工提高认识,树立守土有则、节约资金的意识,进而为街道开展绩效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宗信.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务与管理,2010,(9):47-48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对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第10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贯彻落实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按照“积极稳妥、理顺体制、建立机制、保障投入”原则,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确保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内容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市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及全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乡镇卫生院要完成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任务。

(一)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含离退休人员)、资产、业务、财务等上划,由区政府根据部门职能和人员管理权限,统一安排部署。其中资产由财政局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债权债务清收渠道不变;财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财政局按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管理;人员由人事局、编办、卫生局、各乡镇摸底核查、登记造册,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归口管理;业务由卫生局按行业制度进行管理。

各乡镇对卫生院的改扩建、招商引资、改善办公条件、解决邻里纠纷等仍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目前尚未竣工的工程,继续由乡镇负责,按时保质完成,贾庄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按时限竣工并投入使用;对改制前的遗留问题,仍由原渠道妥善解决。

各乡镇继续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职工、居民医保;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村级改水改厕;抓好乡村卫生机构的建设,继续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设施建设给予多方面的扶持;积极处理好各种医患纠纷;负责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

人事局、卫生局对职工、院长等人事的考核、定级、奖励、聘用、续聘、辞退等,要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意见,有重大分歧报区委、区政府研究解决。

[此项工作由区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计局、土地局与各乡镇根据各自职责和属地管理权限抓好落实]

(二)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补助

区财政局和卫生局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共同对乡镇卫生院近3年的收支状况进行测算,确定收支范围和补助标准。根据核定的年度收支预算额度,按月预拨的方式拨付资金。

从2011年7月起,乡镇卫生院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区级其他事业单位标准,核定绩效工资比例,实行绩效工资。

[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各乡镇做好协助配合]

(三)改革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

1、改革院长任用与管理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离任审计制。

[此项工作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审计局、各乡镇按职责权限归口负责]

2、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此项工作由区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实行全员聘任制。卫生院用人,一律实行聘用制。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执业准入、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评聘分开的原则,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

[此项工作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乡镇归口负责]

4、严格实施绩效考核。由区卫生局按照《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按照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档次确定相应的补助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考核不合格的扣除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和卫生局统筹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

乡镇卫生院在区卫生局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此项工作由区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由省组织采购,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我区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具体实施时间为5月31日。

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管理,强化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收集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安全。

[此项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确保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全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事关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政府常务副区长苏志超任组长,胡兰江副区长任副组长,卫生、财政、发改、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监察、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赵会平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具体负责制定财政预算方案、清产核资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竞聘方案、绩效考核等,并加大对改革进度的督导检查,保质保量地完成改革任务。

(二)用足用好国家政策。财政、卫生、乡镇要加大跑办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对省市规定的绩效工资补助收入、一般诊疗费收入等补助资金,各级各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不得截留;积极争取上级以奖代补等奖励资金,确保用于乡镇卫生院,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形成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医改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党纪、政纪教育,严格按政策办事,发改局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把握及引导、监督,推进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编办、人事部门要做好岗位设置,对人员严格管理。改制过程中要如实反映情况,杜绝弄虚作假,严禁借改革之机,随意变更、侵占国有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对违规违纪者,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搞好衔接,顺利推进。乡镇政府、各部门也要根据区机构设置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医务人员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积极支持和参与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尤其要做好待岗、分流、离岗学习人员的稳定工作,要维护乡镇卫生院稳定,保证医疗、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不受影响。

第11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开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的决定,策应建设殷实、文明、和谐的幸福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我县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形象,把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生态园林现代工业新城,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全力打一场城建优化战。现就实施城建优化战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第三次党代会,县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发展格局,加入昌抚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塑造城市个性,努力创建生态宜居理学文化名城、和谐宜业现代工业新城。

(二)总体目标。按照东延南扩、完善规划、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快速推进新城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和棚户区、小街小巷改造,增强城镇承载工业、繁荣三产、拉动农业升级和农民转移功能,力争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到2013年,建成拥有10万人以上的主城区,建成2个以上市级示范乡镇,1个旅游特色乡镇,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且负荷率达设计能力70%以上,力争城区建设各项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县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二、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高起点规划城市。高品位、大跨度、大气魄优化我县城镇规划,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

1.加快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坚持自然生态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县城的发展空间、功能布局、个性特征,2011年底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报批。(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的原则,2011年底完成行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北站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012年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人防规划、交通规划、燃气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3.加强规划宣传。对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用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的语言和形式,在县电视台集中播、定期播、经常播,在公交车站台、广场大型户外广告、群众文化体育健身场所等地张榜公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扩大规划的影响力和透明度。(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建设局)

4.加大整治“两违”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城管局)把整治“两违”作为推进城建优化战、改善城市形象的首要工作,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项目建设规划,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坚决杜绝新的“两违”建房现象发生。(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国土局、城管局、房管局)

(二)高标准建设城市。以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加强项目管理为着力点,千方百计把城市实力做强,科学合理把城市规模做大,坚持不懈把城市功能做优,精心细致把城市形象做美。

1.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突出行政新区、城北站东新区,严格按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本着“量入为出、尽力而为”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48个民心所需、民心所向、民心所乐、民心所盼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1)建设28个民心所需的项目。其中,2011年完工的项目7个:活力大道、光明大桥(含引桥)、迎宾大道拓宽工程、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管网改造后续工程及宁家排洪港改建、小街小巷改造、光明北大道、南环路改造;2011年开工项目9个:新桥拓宽改造工程、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县运输公司棚改二期工程、保障性住房、公园环路、公租房建设、永胜大桥建设及永胜路改造、抚吉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扩建工程、罗垦、石垦、左垦和林业公司、实验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2012年开工项目7个: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区下水道改造、青年路连接永胜桥路段、南环路至枧南桥段改造、街口里路改造及小街小巷改造等项目;2013年开工项目5个: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县城饮水工程、黄州桥改造及小街小巷改造等项目。(责任单位:由县建设局牵头,县监察局、发改委、房管局、林业局、交通局、财政局、城司等项目单位配合)

(2)建设8个民心所向的项目。其中,2011年开工项目3个:新区人民花园、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城东新区教育园(含明志学校);2012年开工项目3个:垃圾填埋场、城东新区垃圾中转站、城区卫生公厕改建等项目;2013年开工项目2个:汽车站搬迁及物流中心建设、城区三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等项目。(责任单位:由县城管局牵头,县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交通局、教育局、城司、汽运公司等项目单位配合)

(3)建设7个民心所乐的项目。其中,2011年完工项目3个:新区人民广场、“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南岸(桥南农贸市场至桥,桥至宁家排洪港段)护堤(续建);2012年开工项目3个:湿地公园、南阜公园、五冠园等项目;2013年开工项目1个:河滨大道等项目。(责任单位:由县建设局牵头,县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民政局、城司等项目责任单位配合)

(4)建设5个民心所盼的项目。其中,2011年完工项目1个,中文时代影视城;2011年开工项目3个:新建档案馆、体育中心、老干部风雨门球场;2013年开工项目1个:新建图书馆等项目。(责任单位:由县建设局牵头,县财政局、文体广电局、档案局、老干局、老年体协等项目单位配合)

2.健全城建项目运行机制。

(1)落实县领导挂点城建项目制度。强化城建项目督导,加强项目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县城区项目建设办)

(2)落实“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挂点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支建设队伍、一个建设方案、一套奖惩机制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责任单位:县城区项目建设办)

(3)落实各项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严肃查处违反项目管理制度尤其是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规干扰项目施工等行为,优化项目施工环境。(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4)落实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县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上设置项目公开专栏,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置项目信息公开栏等多种形式,主动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决算、预算、用地、招投标、施工及设计变更、资金使用、质量监督和结算与审计等信息内容,扩大市民对全县城市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责任单位:县监察局、发改委)

3.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在完善集镇功能、美化集镇环境、改变集镇形象、发展集镇经济、聚集集镇人气上下功夫,坚持特色立镇、产业兴镇,努力构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特色互补、层次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1)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年底完成航埠、许坊两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底前全县各乡镇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六家桥乡、相山镇市级示范乡镇建设,带动全县集镇健康发展;切实抓好石庄乡七里亭村、六家桥乡七分村2个示范村建设。(责任单位:由县建设局牵头,相关乡镇配合)

(3)推进集镇市场建设。对全县比较破旧、功能不全的乡镇集贸市场进行改建。2011年底完成白陂乡集贸市场改建;2012年底完成六家桥乡集贸市场改建;2013年底前完成全县所有需要改建的乡镇集贸市场改建工作。(责任单位:县商业局、相关乡镇)

(三)高水平管理城市。按照“建设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推进城市管理,确保城市人居环境宜业宜居宜游,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社会秩序安全稳定,文化生活丰富高雅,人际关系团结和谐,城市形象文明开放。

1.抓好净化工程。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城区道路清扫率2012年达到80%、2013年达到100%,保洁率2012年达到60%、2013年达到80%;城区主次干道垃圾处理收集管理目标2012年实现12小时垃圾日产日清、2013年实现14小时垃圾日产日清;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清运达到日产日清;出台建筑余土管理办法,对建筑余土在运输过程中污染路面的,确保2小时内处理完毕,对突发大面积污染路面的,确保4小时内处理完毕;2012年建成3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改建3座公厕,2013年建成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改建4座公厕,确保环卫设施更加完善。(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加强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抓好绿化工程。根据城北站东新区、行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新区、城乡结合部绿化系统规划,对老城区绿化带、行道树进行全面普查,缺株缺行的进行补植和更换新品种,规范新单位、新小区绿化建设,严把绿化设计、审核设计、建设和验收关;对新建成的公园、休闲广场的绿化建设严格验收、规范管理、加强养护,普查全县空闲地块,根据地形见缝插绿。(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3.抓好美化工程。

(1)整治乱摆乱放。重点整顿临街门店占道经营、夜市摊点,把活力大道打造成示范街。(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2)整治户外广告。对县城主要路口、主要干道的路牌、门店招牌、户外广告等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设计。(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3)整治交通秩序。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加强城区道路秩序管理,合理划定街面停车位,严禁车辆乱停乱放。(责任单位:县交通局、交警大队)

(4)加强管线管理。进一步整治县城主要街道网线,逐步实行供电、电视、移动、电信等线路地下管道化。(责任单位:由县城管局牵头,县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网络公司等部门配合)

4.抓好亮化工程。清理整顿有碍市容的灯光灯饰,对建筑物轮廓装饰灯、广场灯饰、大型商业灯饰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重点路段进行街景整治,提高城市夜景和照明效果;县城主要临街单位要按照要求安装霓虹灯、轮廓灯、幻光灯等灯饰,破损的及时修整。(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5.抓好优化工程。

(1)学习借鉴数字化城市管理先进城市的经验,积极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管理城市平台。(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2)抓好市民素质工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倡导文明新风尚,切实提高市民素质;抓好文明示范工程,开展以创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四)高效益发展城市经济。坚持“三产兴城”战略,努力构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传统商贸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

1.大力发展旅游业。

(1)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开发培育“汤溪泉城、神龙湖海”特色品牌旅游产业,加大汤溪温泉、神龙湖项目推进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县旅游局、马鞍镇、水利局)

(2)加快我县旅游资源综合调研评估,2012年6月前完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3)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策划、包装一批旅游项目,大力开展旅游招商。(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发改委)

(4)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马鞍旅游特色镇建设;大力开发麻鸡、乌鱼块等特色旅游商品。(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相关乡镇)

(5)积极培育理学文化产业,巧打理学文化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实现旅游业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局)

2.加快发展物流业。

(1)积极推进县城汽车站搬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物流配送能力。(责任单位:园区管委会、县交通局、汽车站)

(2)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双百市场工程”。(责任单位:县商业局)

3.搞活商贸服务业。

(1)规划建设大中型特色专业市场。利用毗邻、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农机、家具、建材等专业市场和以麻鸡经销为主的农产品综合市场。(责任单位:县农机局、建设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

(2)大力发展综合市场。2012年底前新建一家商品配送中心;2013年底前新建1-2家大型综合超市。(责任单位:县商业局)

(3)主推服务业发展。扶持医疗保健、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信息、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责任单位:县商业局、卫生局、民政局)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为确保城建优化战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立县城建优化战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房管局、城管局、公安局、局、法制办、环保局、统计局、林业局、商业局、市管中心、旅游局、文明办、城司、巴山镇和相关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

(1)项目保障工作组,组长由同志兼任,副组长由同志兼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加强土地运作、国有资产管理、争项目争资金,筹措、调度、拨付工程建设资金,负责城市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确认和工程预决算的审核监督。

(2)文明创建工作组,组长由董运华同志兼任。主要职责是负责抓好城市管理“五化”工程,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

(3)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由江少辉同志兼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城市规划管理和监察,负责城市重点工程推进协调、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2.拟规范出台重点工程管理办法,成立县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是城区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城司;园区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园区管委会。城区项目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调度督导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县以上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省市出资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按照申报标准和范围组织申报国家及省市级重点项目;具体承办城建优化战领导小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拓宽筹资渠道

1.搞活土地经营。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用地。对少批多占、批而不建的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坚决予以收回,重新分配给急需用地的好项目、大项目。对全县范围内的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存量土地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改制改革方案,逐步予以盘活。另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收储和出让。加强对城区未利用的土地、未改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或闲置用地的收储,有序有效地出让土地,全面实行净地出让,科学制定土地收储和出让方案,降低土地收储出让成本,增强土地收储出让的运作能力。到2013年,预计实现收储土地2000亩以上,出让土地800余亩,实现土地收益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国土局)

2.盘活国有资产。

(1)进行摸底调查。组织人员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现有资产进行归类。(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2)积极盘活国有资产。采用整体包装形式,充分发挥城司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和改革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的新路子,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切实化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责任单位:县城司)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国资部门对国有资产综合性、专业性的高效管理,建立完善的产权登记制度、产权变更和消灭制度及规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严厉查处未经国资部门审批而擅自变卖、转让国有资产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3.抓好融资工作。

(1)重点依托城司融资平台,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责任单位:县城司)

(2)规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和管理权,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效益最大化,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3)筹建行政资产管理公司,将县直各单位行政资产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统一由行政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运营,对外进行融资,所融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建设项目,特别是有经营权的项目。(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4.强攻跑项争资。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精心研悉和及时掌握国家的投资政策及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中央苏区县申报、中西部教育发展战略、县级二甲以上医院标准化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乡饮水工程、城市防洪、保障性住房等梳理、包装、开发一批项目,争取更多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破解城市建设项目资金瓶颈。(责任单位:县发改委)

第12篇

2011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全区实施“三年跨越计划”的目标,继续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功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根据工委(区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区人代会通过的2011年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6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根据可用财力,安排财政支出预算36.1亿元,比上年财政支出预算增长5.71亿元,增长18.77%。

为全面完成2011年财政收入和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有效投入,助推经济跨越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抓住关键环节,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实施人才科技引领战略,落实人才开发资金,支持启动实施“9999”人才计划和新一轮“领军人才计划”,支持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培育一流的创新企业。二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实施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做大装备制造业规模,实施“地标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推进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发展,支持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支持城市生态环境工程,落实宕口整治、复绿和生态补偿配套资金。四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兴贤桥东延及兴贤大桥、轻轨一号新区段等重点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综合改造、太湖大道综合整治提升等城市功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工程建设和相关动迁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要转变重收入、轻支出的观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对收入的组织,防止收入流失,严肃财经纪律,制止铺张浪费行为。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及早将全年收入任务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分解到各镇(街道)和浒墅关开发区、科技城,进一步完善收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增长的考核机制,提高各条块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收入征管措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堵塞征管漏洞,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收入监控,努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推进非税收入规范管理,拓宽增收渠道,加强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征缴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土地有序上市的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三是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努力将有限的财力更多的投向社会民生领域。四是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进度,降低资金沉淀率,做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率。

(三)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已出台的18条惠民政策和5个方面《意见》。一是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加大富民强村载体建设力度。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二是促进就业创业。安排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就业创业“521”工程,重点解决本地失地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扶持失地失业人员自主创新、开展失地失业人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建立与苏州市老年居民补贴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区医保筹资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500元,参保个人帐户金额调整为200元/年,门诊医疗补助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结付比例提高至80%。将1月1日前产生的各类失地人员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四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行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补贴、公房租金减免等住房保障政策,支持落实农村动迁居民住房解困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五是促进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支持苏州学府初级中学、通安实验小学、东渚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支持启动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落实资金完善社区文体设施配置,以奖代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六是支持城乡环境提升工程和公共交通发展。安排河道清淤、水质监测站等建设资金,以奖代补支持华通花园等动迁小区的综合改造和老住宅小区三年改造计划的实施;落实资金用于东渚公交首末站,新建公交电子站牌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基础管理。以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为重点,突出对基础数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库、基础制度等管理,拟制定和完善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基层财政管理指导机制,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发挥基层财政的监管作用。二是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制定出台新一轮财政体制方案,并做好新体制实施过程中基数的确定、政策的完善;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支付操作程序;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依法采购、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推行节能环保型政府采购;继续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三是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努力构建防治结合的“小金库”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不断强化财政外部监督机制。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工作。要密切关注宏观金融政策导向,通过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不断创新融资手段,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在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的同时,完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动态控制政府性债务运行;加强与银监部门的联系,不断规范融资平台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五)完善内控制度,提升国资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拟在此框架下,根据市国资委的要求以及管委会(区政府)的授权,对区级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将视梳理情况,对相关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二是提升国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今年,将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推广使用“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强化资产动态管理,逐步实现资产配置、调剂、使用和处置的网上审批管理。三是参照《苏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由我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定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以提升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六)推进效能建设,提升财政服务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高质和高效的服务。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科学分析、把握全局、应对困难、服务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按照《苏州市财政局推进全市法治财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逐项落实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确保顺利通过上级财政部门的验收检查。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继续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努力构建责任、教育、制度、监督、惩处、预警机制相统一的符合财政改革发展要求的惩防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五是深化政务公开。继续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及时完成各类领导信箱、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和办理,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