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和化学专业的区别

化工和化学专业的区别

时间:2023-09-18 17:3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和化学专业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和化学专业的区别

第1篇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金融学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的区别较小,这两个专业师出同门,都属于同根生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基础课大体相同,都要求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但是,金融学专业历史久远,主要是研究资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运作的专业。国内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部分,研究理论问题、质的问题较多,知识多属文科范畴。金融工程专业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显得较为迫切。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较注重数学和计算机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技术开发、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数理技术、量的问题较多。因而,金融工程专业一般只招理科生,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并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到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最大区别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的专业课主要与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传统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都要学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该专业。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的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学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京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的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的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时,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在研究领域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前者强调金属的提炼,后者注重金属的使用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

前者偏应用,后者重理论

张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这两个专业相当于信息家族中绝代双骄的“两兄弟”,名称相近,却大不相同。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具备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处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专门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2篇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双元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MES”以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CBE”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3种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也叫“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原则: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2.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的原则。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4.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5.重视特色课程的原则。6.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变化的原则。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以市场为依托,用真正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培养市场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智慧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教学模式上应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局限,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适用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精简课程内容,达到“立足理论基础部分,突出操作动手能力,重在创业素质培养。”模块化教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学科。要求教授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是该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的关系,三是该课程与学生岗位技能的关系。有机化学是我们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中医药学系、生物工程系及化工系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为检验、药学、食品工艺、生物制药、化工工艺(化工相关专业)等专业的高职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剂、药检、临床检验、化工生产等化学相关行业的实践工作打下较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是创建有机化学精品课的关键。

通过到系部直接访谈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对我院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医学和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是: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自主创业,专业技能的高低和宽窄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面。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有机化学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体系能从整体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富有成效。因此,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有机化学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我们还重点调查了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毕业生就业层面,它们主要涵盖在这样一些领域:医院的护理、化验、放射、药剂等,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分析化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我们把这两项调查结果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挂钩,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之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模块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门课程及每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得出的结论是,构建课程模块有利于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体系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以高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据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有机化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应用模块规划与建设;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应用模块规划与建设;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模块的规划、建设。

模块化有机化学课程是实现高职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有助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模块化设计符合专业设置标准、学生个性选题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易操作、易推广。“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其本质首先在于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课程模式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重视职业分析。其次是有机化学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最后是有机化学课程综合化。由于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是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绝大多数模块都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每个模块几乎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的典范。只讲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内容,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学或参考。

“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应用模块规划与建设”系统地把有机化学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目的不是介绍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的着眼点是通过学科前沿信息的介绍,让学生领悟渗透在这些信息中的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行业技能应用模块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校内的实验课、校外的社会调查课、实习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各专业特点和与之对应的社会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经过这一模块的训练和实践,真正提高动手能力、转化能力、生存能力。

“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模块的规划、建设”通过不同的有机化学实验突出不同的专业特点,真正做到工学结合。这与行业技能模块提高紧密相关。

第3篇

[关键词]过程装备;控制工程;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63-01

前言:过程装备又是一涉及面非常广的行业,它与控制工程 紧密相连,其包括机械的常规装备、机械基础理论、控制工程、计算机及其它基础理论知识等。控制工程是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工程需要和解决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需要而产生。从现实生产上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相当有发展前景的一个综合行业。

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意义

1.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目前工业领域中主要生产途径,了解这门学科非常有意义,这对认识并了解各种过程装备的原理,以及对现代过程控制理论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进入工控行业都能奠定良好基础。

1.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涉猎了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所以其专业发展既具有广阔性又具有挑战性。从课程体系上可以看出:社会现实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实习有很方便的实习场所与场地,有利于学生实习,并结合实际丰富自己

1.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的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与相关企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发展,需要机电控制。所谓的过程工业,就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原理和方法,用以达到改变物料性能的加工的企业。其包涵了化学、制药、化工、及石油化工、食品,甚至于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这样的过程工业,它涉及的对象是流程性物料,其从原料到产品,需经过复杂多样的工艺过程,因此,整个过程需要由众多的物理或化学元件来构成,而每一个元件均由能实现这一功能的物理或化学设备来完成,将这些元件设备联系在一起,构成过程装备。而要保证工业或企业生产中每个设备,甚至是整个装备都能正常运行,就必需对其生产流程性的每个参数,进行严格的工程控制,如压力、或温度、或流量、或液位、或浓度等相关系数。

1.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与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综合能力和开发潜力,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工、矿、企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加深,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科学意识逐步加强和思维意识进一步解放,全民的技术研究活力得以充分显示,所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工、矿、企业等制造业的发展上起到了强劲的促进作用。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产生

我们都知道“化工机械专业”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其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化工机械专业至目前为止,已曲曲折折、跌跌撞撞地走过了50余年的路程。该专业建立初期,是以模仿前苏联的高校专业为基本模式,我国前辈专业认识以“爱国献身”的精神呕心沥血,把我国的化工机械专业办得相当出色、培养了一大批可观的化工机械专业教学教师、科研人员、设计工作者、制造与使用的中坚力量工作者等”。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发展

“化工机械专业”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我国的“化工机械专业”首先是于1951年建国初期,在大连工学院首先建立了“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而在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期,有成都工学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中专班)、化工学院等高校中,一般都设了化工机械系专业。如当时的华东化工学院,在1952年建校初期就建有的三个化工机械方面的专业系等,分别设为无机工业系、有机工业系和化工机械系。而且1958年又增设了化工机械制造专业和化工自动控制专业。在经过“读书无用论”劫难,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在华东化工学院和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中,分别建立了全国首批化工机械专业方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并定名为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这就是早期的化工机械专业,其基本上是化工的基本底子再加上基础的机械知识方面知识的探讨。到了60年代以后我国的化学工程专业才开始兴起,促进了不少高等学校对化工机械专业的研究,而淡化了对化工的基础的探讨。与此同时,西方在压力容器技术方面有了空前的发展,且又为化工机械专业的发展,展现了个崭新的、广阔的研究空间。各高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有些高等院校便以研究压力容器为主,有些院校则继续拓展“过程设备”的研究或化工机器的研究。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的化工系,一般将该专业分成两个专门化的方向:一部分搞工艺,另一部分搞设备。当时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化工与机械并重的原则,我国高校学生既要读机械系的机械课程,又要读化工系的化工课程。机械专业学生即要学习机械方面的课还要修化工设备方面的 课程,但当时化工机械的内容非常少,所以相对发展骄慢。当时苏联高校中有两个专业:化工机械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1954年,便请来了前苏联专家杜马什涅夫,在大连工学院讲学。杜马什涅夫是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副教授,掌握一定的机械方面的知识和机械发展方向。我国各高校都选派了12位教师和10位研究生去到他那里进修,进修班人员共同认为,不能盲目照抄前苏联课程体系。研究人员考察了大连、吉林等地的前苏联援建项目。并由大连工学院出面,召集了当时较有影响力天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教师与杜马教授一起制定中国第一份化工机械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切合实际地进行了机械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中国的化工机械专业不能是完全前苏联模式的翻版,它还吸纳了欧美国家化工和机械专业的特点、结合中国实际、及国际先进技术创造性的发展。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发展趋势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随已有近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其目前表现形式确是工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的要素,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的技术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技术的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的技术已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手段,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高端技术。所以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都广泛采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相关技术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还有世界上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还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他们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

5.结束语

总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近代化工业发展的基点,是衡量企业、制造业发展的标志,其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大力发展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篇

作者:冯燕 吴振玉 单位:安徽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调整课程内容

该课程在各高校开设较早,是多学科(化学化工、数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以前课程体系主要以讲述数值计算和编程的高级语言为主[6],改革后的《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充分反映当前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大型优秀化学化工软件的出现这一趋势,适当缩减数值计算和编程内容,重点介绍多种化学化工软件,增加了因特网络资源利用的讲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实用性,主要设计如下章节:绪论:介绍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应用的各个领域和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程序设计基础。要掌握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诸多应用,学生首先要能将实际的化学化工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熟练地编程,这是学习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应用的必备技能。由于当前许多编程通常在Linux系统下进行,所以增加了并重点进行Linux操作系统命令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的区别,掌握Linux系统下的常用命令。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程序设计中算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但考虑到现代大学生计算机类基础课中已对编程做了大篇幅陈述,并且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大多数数值计算功能已包含在一些软件中,所以改革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压缩。第二章:因特网中的化学化工资源。因特网飞速发展逐步成为各种信息资源传递的重要载体,包括化学化工信息网站、化学化工信息数据库、计算机远程化工计算、远程化工教学和网上化工学术会议等内容的化学化工信息网络化趋势也日趋形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熟练地利用因特网中的化学化工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是想进一步进行科研深造学生的必经之路。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化学化工资源的分类,如何进行联机文献检索,了解科研中常用的全文数据库和文摘数据库,影响因子的含义,获取杂志的影响因子的方法。世界上著名的化学化工类杂志出版商和著名的化学化工类搜索引擎。第三章:化学化工设计中常用软件简介。重点介绍流程设计软件ASPEN或PROCESS,以及在此基础上二次开发出的合成氨、乙烯、石油气分离、乙二醇、聚丙烯、甲醇制烯烃和硫酸专用流程模拟程序;为化学化工设计计算如换热器、蒸馏塔等主要设备增添了有力工具的HTFS、HTRI、FRI、PFR和GFX软件;ECSS化学化工之星软件;大型化学化工装置管道设计软件;PDMS(CADCENTER)和PDS(INTERGRAPH)三维CAD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化学化工生产中各类专业软件及其用途,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一部分课时进行了大幅增加。第四章:其它化学化工中的常用软件。如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功能十分强大的化学化工专业应用软件Chemoffice、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该章节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软件和化学化工相关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熟练使用Origin软件进行化学化工数据的绘制,利用Chemoffice中组件Chemdraw画出化学结构式;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简要介绍化学化工制图软件AutoCAD(该内容会开设独立的课程)。第五章:数值计算软件Matlab。该部分为新增内容。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往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效率高、便于进行科学和工程计算的交互式软件包。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测试测量、计算生物学以及金融建模与分析等领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及程序开发系统。学生经过学习,应会使用该软件进行初步数值分析运算。

更新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化工、分析化学化工、有机化学化工、物理化学化工、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之后,大三下学期开设该课程。由于化学化工系的学生以前学习基础课程都是以化学化工实验和理论为基础,很少涉及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和处理化学化工问题,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该课程改为以上机为主的实践性课程。改革前的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分为理论讲述和上机实习两个环节,学时分配为理论讲述约占总学时的2/3,上机实习占1/3。现在出于鼓励学生自主、协作和研究学习的目的,调整为理论讲述和上机操作各占一半。教学方法上,由于大量的计算机命令以及这些命令的执行结果需要进行描述,大量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需要采用彩色图形甚至动画说明,某些程序的说明和程序的运行结果也需要进行详细描述,所以采用传统的讲述加板书的教学方式很难进行清楚地表达,难以得到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利用全课时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所有课时均在计算机房上课,采用边演示边讲述的方法,不仅克服了授课教师讲述上的困难,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上机练习是教授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对于常用的计算机命令和网络的基本工具,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也只有通过浏览大量的网络资源,才能让学生了解网络中丰富的化学化工资源。所以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上机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机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预先完成一个个典型任务的过程中,有了感性认识,再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分析、总结,可巩固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完成了化学化工问题的计算后,可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化学化工专业的各个领域。改革后的《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体系强调介绍与化学化工相关软件的基本应用,强化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整合,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专业图形图象绘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化学化工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上,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全过程,将该课程设计为以上机为主的实践性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第5篇

迁安学院是以“融入迁安,立足河北,根植矿业,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走产教结合发展道路”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为根本任务。分析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工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比较详细的分析类实验课程,因此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会对他们将来要从事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对分析化学实验课内容的选择上做了大量工作,做了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制定了分析化学实验项目。

本文结合迁安学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浅析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选择问题。

一、 夯实基础

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开设的。与无机化学实验不同,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的一些仪器和操作技能是在我们高中阶段很少接触或是只有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此类实验。所以我们选的第一个实验是: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此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重要的基本操作。这是由于:分析天平是分析化学乃至化学类实验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基本仪器。而分析天平是一个精密仪器,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在学生在以前的化学类实验课上是没有接触到的,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其原理和构造、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常用的准确的称量方法。滴定操作是分析化学实验一个基本的操作方法,所有的分析实验都要借助滴定这个操作来完成,因此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滴定的正确操作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操作。要做好分析化学实验这两者是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

二、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验内容

为了是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当中去,我们选定了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品来分析其中包含哪些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含量是多少等等。如我们通过酸碱滴定方法来分析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而白醋就是在超市中购买的大家用的食用白醋,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食用白醋这个生活必需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食用白醋和醋精的区别;通过配位滴定法来分析水的总硬度,水是同学们每天用到的,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所食用的水的硬度是多少,进而学生会进一步想到水的硬度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实验内容的选择不仅使学生们学会了学以致用,还增加了他们学习分析化学乃至其他化学课程的兴趣。

三、 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实验内容

我们学院地处迁安市。迁安地处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由于学院所处的地方特色决定了学校办学理念具有迁安市地方文化色彩。为此学院在教学培养、专业培养、基础知识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都从迁安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际出发。迁安市近些年在矿业、冶金、化工等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包括首钢矿业,首钢迁钢,九江钢铁,燕山钢铁,宏奥焦化,中化煤化工等等大型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一些有相关化学分析类技能的人才来供应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对人才的不断需要。化工类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要充实中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化学实验不仅增加了学时,选择的实验内容都是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联系。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炼铁环节要用到石灰来除去铁水中的一些有害元素,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质是石灰石中的氧化钙,即氧化钙与有害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无机盐以此来出除去有害元素,这样氧化钙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除渣的效果。因此我们用间接的氧化还原法测定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再有:如何测定原材料铁矿石中铁的含量高低,以此知道该批次铁矿的品味。我们选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盐测铁法即用重铬酸钾测定铁含量,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元素含量的测定,为此我们选择用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钢样中镍含量等等。通过这些实验,使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类学生

四、结论

第6篇

什么是复合型材料

记者采访到复合材料专业研究机构——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刘先生,他的工作内容是复合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具体来讲,他研究的材料叫做“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像手机里面机芯的材料、航天航空高端设备材料以及做鞋底用的胶水加布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复合型材料的应用。”

刘先生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国家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为了区别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被称为先进复合材料。

复合型材料有什么优点

据刘先生介绍,相比有机金属材料,复合型材料有质量轻、高绝缘、耐腐蚀等优点,当应用到航空航天时,就是用到了它承载量小的优点来助推火箭升空。

而据航天某院材料科研项目管理员高女士介绍,复合材料在军工行业的另外一种体现就是航空材料学。这是针对航空(以飞机为主)领域所用材料的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由于航空(以飞机为主)应用环境的特定性,对于航空用材料提出了比普通材料更为严苛的使用要求,例如高强度、低密度、耐疲劳、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都比普通民用材料要求更高,以及较高的工程化应用要求,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航空用材料的研究水平,基本代表了这个国家最前沿的材料水平。因此,一些航空材料主要是采用复合材料。

目前高女士的工作并不是直接从事材料研究,而是主要进行材料科研项目管理,例如国家自然基金等,利用材料专业背景知识,对单位获得立项的与材料相关科研课题进行日常管理,如制定审核课题工作计划、监督管控计划执行、确保课题通过验收等。

新型复合材料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随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复合材料的发展赢来了更多机遇,亦面临更大的挑战。本刊记者联系了哈尔滨玻璃研究院(以下简称哈玻院),并采访了企业内部管理招聘的专职人员。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隶属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在招聘材料学相关专业的人才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学专业与哈玻院的需求非常对口。哈玻院2012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3,硕士研究生招收的专业主要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2013年招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比例约为1:1,并且对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的招聘明显增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还是集中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和材料学等。

2013年,哈玻院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学专业招收了十几名研究生,有复合型材料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来自力学、化学等方向的学生。应届毕业生大部分都被分配到科研生产岗位。他们工作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成国家立项。

“哈玻院的产品大多是军事工业类,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保密素质和过硬的科研水平。因此,每年招聘的员工基本上为985院校、211院校毕业的硕士(个别专业除外)。”负责管理招聘的人员告诉记者。

新型复合材料的使命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随着哈尔滨近几年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领域,哈尔滨南岗区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60余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均设有材料学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703研究所、黑龙江省石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在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哈尔滨南岗区在产业园区起步区的核心位置,打造了面向整个园区的“创业孵化园”,并建设了创业孵化大厦,搭建了“哈尔滨南岗高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形成以天顺化工等企业为龙头的一条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

正因为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以及行业的特殊性,复合型材料在哈尔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作为材料学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

“因为做复合材料要经常去实验室,甚至有的产品对身体有害。更重要的是,搞科研一定要坐得下来,能够经得起反复的失败和挫折。踏实的学生是我们多年来青睐的对象。”哈玻院招聘专员介绍道。

虽然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但流过的汗水没有白费,从“神一”到“神七”,都有哈玻院碳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身影。在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项目上,哈玻院承担了包括研制“天宫一号”资源舱推进分系统所使用的承力锥台在内的三项科研项目。在“神七”飞船的研制过程中,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自主研制的碳复合材料结构件被用在了飞船推进系统的心脏变轨发动机、氧化剂储箱等关键设备上。

第7篇

关键词 工程力学 理论研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17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使得力学在其中多项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力学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力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力学相关的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等工程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还可以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或生命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力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对口是非常宽的,社会对力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

随着力学学科的发展,在本世纪将产生一些新的学科结合点,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资源、数字化信息等。经典力学与纳米科技一起孕育了微纳米力学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生物领域产生了生物力学和仿生力学;这些都是近年来力学学科发展的亮点。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学科与环境和人居工程等专业的学科交叉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1工程力学研究方向

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力学。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

2工程力学发展趋势与学科交叉

(1)固体力学方面:

经典的连续介质力学的模型和体系可能被突破,它们可能将包括某些对宏观力学行为起敏感作用的细观和微观因素,以及它们的演化,从而使复合材料的强化、韧化和功能化立足于科学的认识之上。固体力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巨大进步。

(2)流体力学方面:

为了尽可能多地开采地下油气,需要深入研究渗流机理并定量化。它的研究还有助于了解各种新陈代谢的宏观机制。

化工流程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归结为流体运动的计算问题。由于流动的复杂性,针对若干典型化工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为化工设计和生物技术产业化等提供新方法和基础。而复杂流场计算需要各种计算方法和理论,必须发展新的计算机软硬件,这就必须在计算流体力学上投入更大的力量。

(3)一般力学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诸如机器人、人造卫星和高速列车等等领域的发展,亟需解决多体系统的运动和控制、大尺度柔性部件和液体的运动稳定性、车辆与轨道作一个高度复杂非线性系统等的建模,求解理论和方法等的研究分析。

一般力学近来已经进入生物体运动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和动物行走、奔跑及跳跃中的力学问题。其研究结果可提供生物进化论方向的理性认识,也可为提高某些机构、机械的性能提供指导。

(4)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所为学科的交叉可分三类:学科内部不同分支交叉,例如流体弹性力学;两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例如物理力学;兼有前两者的特点,例如爆炸力学、物理化学渗流、生物力学等。

交叉学科并非两个学科或分支学科的简单加合,它基于源学科又有区别,它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新学科并促进源学科的发展。

20世纪力学已经与工程交叉产生了工程力学,与地学结合产生了地球流体力学,与生命科学和医学结合产生了生物力学等等。

3工程力学学习技巧与方法

工程力学主要课题是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所涉及材料的强度、结构的刚度及稳定性、疲劳断裂问题。通过力学分析,确定材料是否安全以及安全系数,为工程设计等做基础。先学好理论力学,学会在二维、三维情况下对物系正确的受力、力矩分析。然后逐渐掌握最基本的四种形式: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掌握好处理四种形式的分析方法,最后学会强度、刚度校核。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并正确的认知其受力状况。

第8篇

关键词: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3-02

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化学类型工业生产中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一门工程学科,是建立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知识基础上的一门必修课程[1,2]。随着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分离工程在现代化学工业及相关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培养目标也由最初的单纯掌握教材知识转化为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目的要逐渐转化为应用与实践,摒弃“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由于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所涉及到的化学工程领域知识较多且杂,甚至有一些经验性的知识内容,新装置、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传统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围绕这一目标,本文探讨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与实际结合等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教材选择和内容安排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知识也在更新,学术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教学课时的限制,不能面面俱到的全部涉猎,因此教材的合理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近几年,化工分离工程的教材出版较多,重点内容如相平衡关系、多组分精馏、特殊精馏、多组分萃取、分离设备性能和效率、分离过程节能等传统知识基本都被涵盖在内,但一类侧重于工艺过程的学习,另一类借鉴国外教材,侧重于讲解理论知识[3]。新型分离技术由于发展较快,侧重点各有不同。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基础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选择了陈洪钫、刘家w主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化工分离过程》第二版。该教材第一版1995年出版,在众多高校沿用20余年,2014年再版,该书对原有基础知识做了更优的安排,将陈旧技术进行了删除,修改增加了符合时展的新型分离技术;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新的安排,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课后主动去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这本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以下章节:(1)传质分离过程的介绍。(2)单级平衡过程章节中介绍相平衡、物料衡算和传递速率的介绍。主要讲解相平衡关系、相平衡常数的计算、泡露点计算和绝热闪蒸。(3)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中介绍设计变量计算、多组分精馏、萃取精馏、反应精馏、间歇精馏的简捷计算。(4)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章节中介绍平衡级理论模型、三对角矩阵法以及新型软件等知识,偏向实际问题的应用。(5)分离设备的性能和效率。(6)分离过程的节能。(7)新型分离技术和过程继承。针对以上7个主要章节进行讲解,按照课时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增加更多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逐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公式应用能力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改进

课堂教学是化工分离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各种典型的单元分离操作知识在此课程的先修课程中都接触过,如蒸馏、吸收等操作,深入系统的讲解典型的分离单元操作,使学生在能力上提高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扩展已有知识,对实际反应物系、多远组分物系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学习,如对比理想物系与真实物系、二元组分精馏与多组分精馏之间的区别,理论板数与进料比如何变化等问题[4]。重点对多组分物系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对泡露点计算、闪蒸计算、设计变量的计算、MESH方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建立课堂讨论组,重点讨论通过学习后,在文献中仍然不理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专业技能的培养。另外,结合工厂的实习,加强学生对化工分离工程理论的感性认识。本门课程学习前,学生已经进入工厂进行了认识实习,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实习,学生也增强了学习比较抽象的课堂知识的热情。任课教师通过针对典型的分离工艺制订详细的实习方案,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学习,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增长知识。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有针对性的了解学习,互相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如有学生在学习了分离原理后对工厂塔原料反应有了浓厚兴趣,并结合软件进行一些数据的模拟,找出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所需知识的差距;对现有工艺提出一些改造建议,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的化工专业实验、毕业环节、工作等打好了基础。

三、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把结合教材知识的实际应用内容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提高能力,甚至是考研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课程是教材中超临界萃取、膜分离等新兴分离技术,教师在实验室进行演示实验(合成气转化费托反应合成长链烷烃及烯烃),由于实验为气体转化为清洁燃料课题,气体产汽油让学生产生了好奇,便于引导学生课后查阅文献,提高专业知识。在分离检测方面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支持,各种气相、液相产品经过分离后进行色谱检测,通过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以便对分离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并能扩展视野,从理论可行、经济可行等角度考虑实际问题,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对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但平时成绩常常是由出勤、课堂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组成,忽视了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将课后从技术原理、特点、研究进展、技术展望等方面查阅文献,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报告,并在平时成绩中提高报告分数的比例。

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学习,也锻炼了查阅文献、总结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了解科技发展现状,为以后进行科研工作或考研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五、结语

对化工分离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本课程更好的适应当代本科生工程教育的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兴趣,提高素质以应对实际工程问题。化工分离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加深对分离工程的研究,及时发现并完善教学上能够改进的地方,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3版)[Z].

[2]陈洪钫,刘家w.化工分离过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曾.《化工分离过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研究[J].广州化工,2014,13(42):216-217.

[4]曹平,李军,全学军.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11):199.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LV Peng1,2,XING Chuang1,2,GAI Xi-kun1,2,YANG Rui-qin1,2

(1.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2.Zhejia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 低碳理念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97-01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概念,如果没能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巩固和应用,那它只能属于海市蜃楼,雨后彩虹。所以低碳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更重要的是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一 在绪论教学中引入低碳意识

在绪论走近化学的教学中,设置以下低碳探究活动: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影响。设疑:你知道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能源物质的哪些知识,不妨举例说明?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能源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用途?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消耗大量能源物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不断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并最终将其引入到低碳领域。

二 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低碳知识

在人类对能源认识和应用的历史中,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历史认识中感悟变化,对建构低碳知识体系,明确低碳意识,确立低碳行为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绪论部分学生了解低碳概念以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在第一章物质结构及变化中引入人类对碳的认识(人类用碳的历史、现状)和低碳的起源这两个知识点。其中,在第一节物质结构中安排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碳的认识(用碳的历史、现状),试图揭示碳对人类的意义。在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安排低碳的起源,可以让学生从能源结构角度认识低碳的必要性。

这一部分包含的知识要点,一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认识并学会了利用火,这是人类广泛进行化学反应的第一个发现,它标志着化学史的发端,构成了化学发展的基础。二是燃素说。三是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占1%左右,是构成一切生命的基础元素,在人体中属于常量生命元素(质量分数在0.01%以上)。四是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相比较而得的数值。结合教材的安排,在教学中将以上四点分别穿插在物质结构教学的不同位置。

在课堂引入设计:从学生自主阅读《卖炭翁》引入火的应用,指出人工取火是人类第一个广泛进行化学反应的发现,它标志着化学史的开端,构成化学发展的基础。在原子结构发现史部分从“端”的观点、朴素的原子论到“四元素”(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是由空气、水、泥土和火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的),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期(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之一);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了燃素说;让学生明白碳对人类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时期地球上由于植被茂盛,二氧化碳排放较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在第一部分原子的结构教学中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这一部分,引入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12C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在第二部分在元素周期表结构教学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人体中元素分类,指出碳在人体中属于常量生命元素。在第三部分化学键教学中指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这一部分必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能源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碳素能源大量消耗与枯竭,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才被人类广泛认同。这让学生从能源结构角度认识到低碳问题的存在性和必要性。

三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就是要求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必须是基于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尽可能从源头上阻止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实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无害化处理,实验的废弃物争取达到零排放。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应原理的选择,能源的综合利用、控制试剂的用量,做好产物和废物的处理等细节。

四 在课外实践中践行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在实践中践行,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我领悟主动接受。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在活动中交融是低碳理念内化为低碳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知识拓展——营养与膳食平衡》这一节后,要求学生依据每人每天能源需求开展“低碳饮食我先行”活动,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膳食,获得低碳效果。

五 在专业学科中强化低碳行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其有强烈的职业取向,学生对课程的乐受性有鲜明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与专业相结合,任何一种理念的渗透最终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专业。低碳理念在化工设备专业的换热器结构教学中进行热量的综合利用,在化工工艺教学时将工厂实践转为计算机仿真实训后实践,在化工原理中流体的输送中通过减少弯头,根据工艺选择合适的流体输送设备等也是在实践低碳行为。

六 结束语

将低碳理念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合,是中职化学教学中低碳理念渗透的重要途径。把低碳理念、行为的养成作为化学教学目标之一,与各部分知识有机融合,使低碳理念有计划、系统地渗透到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与化学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增加学生的低碳知识,培养学生的低碳情感,提高学生投身到与低碳理念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的自觉行为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低碳理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针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性质、省属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通过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采用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及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等,强调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5-03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生产化工原料,再以化工原料制造各种产品,是化学工业的核心。由于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数量、生产效益的追求,再加上人们对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因此,与化工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工自动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超。同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越来越重视。正因为如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这门课程,多年来在多种专业、不同档次学校一直开设。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等专业开设此门课程,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10学时,使用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厉玉鸣主编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培养目标: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与现象

由于教材的内容、上课学时、学校条件,以及教师水平、经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等原因,特别是学时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基础内容没有学好,技能性知识也没掌握,控制系统内容更是糊里糊涂,跟没学一样。有例可佐证:①一学生毕业面试时,用人单位让他讲一讲双金属温度计原理,他竟然说没学过。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实验时不会连接热电阻探头与显示表。③有学生用转子流量计去测酸性液体的流量,更可笑的是,当转子被腐蚀没了之后,还到溶液中去找。基于以上诸多原因,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我们提出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

1.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工作在教育战线的第一线,是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因此,是教学改革的先锋。首先,要从教知识向教能力转变。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但对工科学生而言,获得能力更为重要。学到知识要做什么,要工作,要赚到生活的来源,要为社会、国家做贡献,要体现人生的价值。但当你学到一定知识找不到工作而被迫改行,所学专业非所用了,国家的培养、父母的期望作何用,只是提高了文化素质而已吗?所以,作为教师,社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教书的观念。与其给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如打造学生制造黄金的金手指。其次,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于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只会做题而做题,缺少为什么要做题,做题何用?以及做题与实际生产、工程实际有何联系,不做过多思考。对解决实际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过程如何进行不能制定。所以,我们提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以失去细节性、结果性知识为代价,换取对过程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最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能“本专业”“本课程”观点不变。虽然我们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专业课是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及设计等。但不一定非让学生从事工艺或工程的工作,或只能向此方向发展。鼓励学生有想法、有向某一交叉学科等钻研的想法,培养独有的能力,形成个人特色。前不久,我们到包头钢铁公司煤气厂进行脱硫实验,发现整个脱硫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出于车间一个学分析专业的韩姓工程师之手,其专业水平、完成速度,运行稳定程度,令我们震惊。另外,不能教啥课,啥就重要,要从专业、学生兴趣、发展等多方面向学生介绍,让学生自己判断、决定。对工科院校学生,应侧重培养动手能力与工程能力。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之后,应该明确所学知识有何用。通过动手,亲自实践,掌握专业实际操作的技能,并在操作中体会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工程过程的培训,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达到一定的工程能力。应该说,基本专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2.教学内容改革。①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的教材。工艺类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从教学内容上讲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大纲、学时等有别,各等级的学校,教学侧重点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班,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兴趣等,从教学要求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本校特点,编制教材。重点突出常用仪器、仪表的制作原理、特点、适用场合及如何使用,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简单控制系统及常用复杂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作为教材重中之重。尽管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已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专业性太强,学时紧张,因此只作为介绍内容。②增加实验投入,提供更多动手操作机会。由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工艺类又是附属课,课程性质影响一些人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投入上力度不够,甚至根本不重视,以至于实验装置落后,台套数不足。而基础课上课班级多,人数多,此门课实验又非为独立设课,实验效果极不理想。现在,我们将实验课调整为独立课,新购一批实验设备,增加了较多控制内容。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机会,能根据实验讲义及个人理解,调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以及电机频率等参数,积累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③深入工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中,积累更多的仪表及自动化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在各种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深入工厂实际,了解生产过程,认识各种仪表、控制系统,并学会如何操作。对在仪表课上课期间,学生能上交一份相关仪表或控制系统的认识或实习报告,课程的平时考核中会加上5分。④从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教材中有一章是设计化工典型单元操作过程控制方案,由于学时关系,课堂中没有专门讲授,但其中主要内容在前面的讲课中已有介绍。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针对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精选一些化工工艺过程,设计相关控制系统。为此,专门下发设计任务书,明确任务的细节,并以小组形式参加答辩,每个人为答辩同学打分,作为成绩核定的一部分。学生的认真程度、积极性是空前的。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网络等便利条件,从中获取各种仪表的相应信息。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西安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自动化及仪表(上海仪表研究所)等,了解各种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进展,尤其针对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际工程问题处理、改进类的文献,拓宽视野。可能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不一定全部看懂,但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兴趣的知识及实用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个人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工厂,打工实践,接触工程实际过程。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通过接触实际生产、工程建设,感受生产气氛,体验工程、生产经历,领悟实际过程,总结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改变学习的思路及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生物学;药学;药物研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1-0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是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或亚分子水平去探索生物医学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化学生物学的产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药物化学发展的需求。它的诞生和发展为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等各个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1]。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化学生物学专业的组建,可以为药学、医药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人才。然而,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还需要我们系统地回顾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辨析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深入探讨化学生物学在基因(蛋白)功能研究、药物作用靶标的发现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使这一新型的学科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认识及研究,促进我院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教学及学生的业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中,我们将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化学生物学的诞生及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回顾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化学与生物学两大学科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不断交融,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门新的前沿交叉学科。随着新的概念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合成自然界发现和鉴定的任何复杂的天然化合物,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新颖化合物。化学家尝试用外源性活性小分子(包括天然化合物)为探针,去探索生命体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发育与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所包含的分子机制。于是,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研究生物学、医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前沿学科――化学生物学诞生了[2,3]。

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都是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产物,三者之间既紧密相关又有所不同。如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都是利用化学方法和技术研究来揭示生物体的奥秘。但是两个学科的出发点绝然不同,生物化学是以内源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以及体内参与生理过程的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离子等。通过对固有内源分子的结构、代谢、功能的研究,揭示生命的本质;而化学生物学却立足于外源分子,尤其是外源小分子。化学生物学是利用外源化合物以及有关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对生物体(包括基础的组成分子、细胞、组织及整个机体)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期揭示更多的生物学奥秘的综合的交叉学科。

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他们认为这是化学生物学这一领域的核心。

二、化学生物学与新一代的药物研发

药物研发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繁衍整个过程的重要问题。在古代,人类多是以神农尝百草的方式,根据生产生活的经验或偶然发现,寻找到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化学合成及天然产物提取,开始自主性地、有意识地开发药物。并通过动物实验的应用,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及机制等问题,进行药物的筛选。然而动物实验消耗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的受试样品量大,限制了此类方法在药物研发的使用。近年来,基于化学生物学的新型药物研发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化学制药业的繁荣和新颖小分子化学药物的产业化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无不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这一学科的发展。

化学生物学是从全新的角度对药物开发的介入[4]。它融合了传统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晶体化学、波谱学和信息化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从更深层面去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5]。化学生物学作为药物研发的新型手段,具有即时性、可逆性、梯度可调性、可操作性等优点。从药物研发所需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角度来看,化学生物学可以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成功效率,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将会给药物研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完全采用化学生物学技术发现和优化的药物是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并于2001年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它的研制前后共花费9年的时间,与传统新药开发平均时间相比节约了4~6年。这一实例充分证明化学生物学在缩短药物研发周期中的优势。

三、发展我院特色化学生物学的展望

基于化学生物学在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各学科的应用前景,国外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或大学纷纷组建了化学生物学专业和研究机构。1995年,哈佛大学首先将其化学系改名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康奈尔大学随后建立了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在我国首先成立了化学生物学系[1]。许多大学也相继成立了各种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开设化学生物学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多,仅湖北地区,除我校在药学院开设的化学生物学专业外,还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以及三峡大学等四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客观而言,我院化学生物学的专业研究实力与国内外著名学府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将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化学生物学专业建设成为一个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化学生物学,必须发现和得到大量新的化合物。新化合物的两大来源是:自然界发现新的化合物以及人为设计合成的化合物。人为设计合成化合物,盲目性较大、耗时长、研究成本较高,特别是新型化合物的药理毒理性质需要长期的研究。相对而言,中草药以及各少数民族药物是祖国医药的宝贵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总结,有一定的药性药理指导作用。民族药包括中草药的本质是一群组合的天然化合物。我院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实力比较雄厚,可以将其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结合,发掘的药物靶点与先导化合物,抢占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制高点,可以打造出我院特色品牌专业,同时也有利于化学生物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林.如何从化学学科的角度理解化学生物学的内涵[J].化学进展,2006,18(4):514-518.

[2]吴厚铭.化学生物学――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领域[J].化学进展,2000,12(4):423-430.

[3]赵先英.刘毅敏.覃军.季卫刚.王祥智.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29-130.

[4]王世敏.宋功武.李玲.化学生物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J].湖北化工,2002,(4):1-3.

[5]沈家骢.吴玉清.化学生物学中识别与组装的若干问题[J].化学进展,2007,19(12):1839-1843.

[6]李晓华.陈峰.建立药用植物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浅议[J].世界科学技术,2009,11(4):493-498.

[7]陈国强.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和白血病:化学生物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369-1371.

[8]张涛.徐文方.以金属蛋白酶APN/CD13为靶点的抗癌药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9):660-663.

第12篇

关键词:化工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3] 邬庆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