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别

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别

时间:2023-09-18 17:3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别

第1篇

【关键词】关系数据库 计算机 网络设计 应用 优越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且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因此,必须采取吸收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成熟与发展。

1 关系数据库概述

计算机网络设计离不开对数据库的辅作用,它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有效性,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及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规模实现了一系列的壮大,数据及信息量也有所增长,这就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传统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设计起到辅作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初期,还只是对一些简单的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不仅便于储存,而且使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一目了然,一旦需要某一方面的数据,便能够通过简单的调度来实现,具有无限的优越性。

2 关系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至今,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与类别。但从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来说,就能体现计算机技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首先,数据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包含了多个种类。而关系数据库作为其中最为先进的一种数据库技术,它能够对数据进行连接,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数据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的操作与处理过程中,关系数据库能够将与之相关的任意计算机数据进行相互关联,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的范围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满足了计算机数据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设计都将关系数据库作为日常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首选,体现出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优越性。关系数据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数据库技术,它有着自己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一般情况下可通过网络编程语言实现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具有全面性与便利性的特征。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的连接与访问对象,两者相互独立,分别向客户提供信息共享与交流。对与使用者来说,则可以通过C语言获取数据库信息,并能够实现交流。

3 关系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优越性

3.1 数据存储功能性强

关系数据库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关系数据库能够对大量计算机数据进行科学储存。当今的计算机网络设计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更加普遍,因此,其所包含的内容与容量也不断扩大,这对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功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系数据库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设计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利用独立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与管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诸如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设计的效率。计算机操作人员可借助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储存功能,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操作中,收集、整理数据参数,进而进行快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起到良好的辅作用。数据信息的管理是计算机网络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存储功能,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职能的有效发挥。

3.2 数据转换简单、快捷

目前,关系数据库还有效的促进了计算机网络设计中数据的转换功能。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转换,促进计算机网络设计的软件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对不同数据的转换工作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数据库具有关联性的特点,它能够从不同的数据信息中发掘其存在的共同特征,并为此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保障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对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复杂问题达到有效的解决。一旦数据转换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计算机网络设计在日常运行中便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信息存储时,要优先选用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数据,确保计算机网络设计对数据及信息的不同需求,进而保障计算机网络设计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先进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使其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睿.关系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运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41-42.

第2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处身于信息时 代中的考古工作者所面临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中,计 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推动和变化?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对古代历史 信息的辨识、认知和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相信,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 ,将会对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势必将会对考古 学的研究方法、手段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进 行初步的讨论,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前景展望。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考古界目前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考古 领域最广泛的应用仍停留于对考古发掘资料的计算机输入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经过近 十年的发展,考古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已经在考古文博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 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自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考古工作中还有 待引入和普遍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将众多原本分散、孤立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的 外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付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达到人们 对沟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标要求。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领域的引入,其优势之一就在 于能够将较昂贵的各类外部设备,如高精度扫描仪、磁带备份机、彩色打印机、光盘刻 录机等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以充分拓展外部设备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各类计算机 外部设备的发展,原本较昂贵的硬件设施在性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在不断下 降,一些原本无条件普遍使用的设备也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网络实现硬件资源共享的这 一基本目的随之也就不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 用,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借助于网络架构模式,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 传播以及信息的检索和交流。

1.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考古信息的有序、科学管理是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后期研究的实际需求。在2 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全国文博单位计算机应用状况的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文博单位希 望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田野工作、资料检索与处理系统及藏品管理系统等方面,由此可 见,国内文博界已普遍认识到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并迫切地需要一套现代 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模式[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 ,考古部门已能够研制开发出符合考古工作需要的专业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 技术支撑下的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 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考古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多种 形式,按考古遗址、地层、单位等分门别类进行输入和归档、管理,并可按照研究者的 不同要求快速、准确地对资料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和研究。因而,考古信息管理系统 的开发研制,在国内考古界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普通的计算机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显。最明显的不足是,目前应用于考古工作中的 数据库管理软件,其操作方式还大多停留于单机工作状态,这种方式已不能充分满足考 古发掘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信息在后期分析、归 纳和整合等应用方面的效率。这一问题目前已被考古工作者认识到,并着手进行了构架 于网络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2]。

通常来说,一个考古部门的田野考古工作不可能长期固定于某一特定区域,因此,普 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即 使在具有便携式计算机等条件下,不具备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也只能够做一些必 要的基本资料录入,而考古信息的最终归档工作,则只能待一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告 一阶段后,再进行后期的补充输入。这种情况无疑造成了考古资料信息归档工作的滞后 和资料输入工作的重复。网络技术在考古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 共享的优势,使考古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远程输入、检索、归档和管理。借助构建 于网络技术平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专业数据库的远 程访问,可以实现对考古信息的网络输入、检索和管理,并及时追加和补充考古发掘的 最新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输入和检索效率,考古工作者还可结合数据 库中同类遗迹、遗物的资料比照,对考古发掘工作中的各类考古遗迹作出对比分析,有 助于进一步提高田野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保证发掘资料检索、使用的有序和安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在网络管理系 统中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如考古机构中的领队人员等,可以通过网络对已归档的各个 发掘区域的考古信息进行实时地全面检索和查询,并就已归档的资料加入批注,以有效 地实施对田野发掘工作的全面指导;发掘人员根据其不同的工作区域,拥有在特定模块 进行检索、输入的权限,以便将最新的发掘资料进行远程追加输入。这种方式,在保证 已归档考古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考古信息管理的同步、更新效率。

2.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

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考古信息的 网络化共享,首先是在网络管理系统平台支持下的考古信息共享。构建于网络平台之中 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远程输入和管理考古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远程共享 考古信息提供了可能。以规范化为基础构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信息是可以实 现相互沟通的。假设在全国考古机构的信息化工作步入一定的阶段后,各级相关的考古 机构都拥有了既相对独立又可相互沟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借助于网络技术平台 ,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这种工作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相关考古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借助这一考古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考古发 掘与研究现状实现有效的实时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滞后所带来的种种弊 端;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也可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已公布的考古发掘 和研究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考古信息的交流。当然,由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自身 特点和考古信息的相关要求,这一层次的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应当严格限制于考古 专业人员,并且要遵循考古信息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考古信息的安全和有序。

实现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专业化的考古学信息网站 的考古信息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考古学专业信息网站,这些专业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为考古工作提供了 获取和共享考古信息的一个窗口。例如说,中国文物信息网(ccrnews.com.cn)是《 中国文物报》主办的网站,它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考古动态和信息进行,考古工作 者只须登录该网站就可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此外,一些专业网站还将已发表的考古专 题研究资料输入数据库并联入网络,为学者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信息。

3.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

借助于网络而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其优势首先在于其“无时差”性。通过 网络平台,最新的考古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在网络上的和传播;其次,考古 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除了在初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外,后期几乎 不需再有什么费用的投入,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显然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这一特性也就为考古信息的网络传播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就是考古信息的 “可及性”。借助于网络所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只要是有条件接触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 作的最新信息。这一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过 程中资料收集工作的困难局面;第四,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考古信息的网络 化传播和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这一显著的特点。传统方式的考古信息的 传播和,囿于传播载体的局限,往往只能以文字、图像或者绘图等几种方式来传达 考古信息,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类别,比如说在线视频 信息等,而且还可以提供诸如三维虚拟遗址地层图、虚拟现实等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 ,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资料。如上所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 ,由于其所具有的这些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着传统 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考古信息网络化传播和的形式,目前主要有考古专业网站的信息,专业电子 期刊的信息以及专业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借助于考古专业网站所实现的考古信息 ,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和详实的专业信息;专业电子期刊,也是及时传播考古信息 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电子期刊,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学术期刊基础上,借助于网络 实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着较好的时效性和信息类别的灵活性,是对传统印刷型期 刊功能的拓展,其主要类别可分为在线WEB阅读和邮件订阅发送以及电子文档下载等多 种方式。电子期刊与传统纸媒体杂志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优势,从出版速度上看 ,即使出版速度最快的传统杂志也无法与网络电子刊物的即时性相比。据统计,世界各 地见于著录的重要考古学期刊有950多种,出版者包括学术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研 机构或学术团体以及独立的出版者等几个类别,其中20%拥有自己的网站[3]。这些电子 专业期刊的出现,为考古信息的传播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考古信息网络的第 三种形式,就是专业网上论坛,这主要包括以公告板(BBS)等形式的田野考古动态 、学术会议、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等内容,这种方式因主要为研究者自发性地活动,是上面所述两种主要类别的补充。

4.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和实时交流

借助于网络技术所实现的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是对传统信息检索手段的全面革新。 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彻底地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专业信息的检索工作易如反掌。而 且,随着网络考古专业信息的日益丰富,相信未来的信息检索工作将会主要依赖于网络 技术进行。

专业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主要是指考古及其相关信息网络数据库检索[4]。正如上文所 谈到,如果未来的考古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的话,借助于这样一个庞大 的考古专业信息的网络检索数据库进行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将会为考古学的未来发展 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目前从技术层面而言,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 要建立这样一个全国性质的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最主要的难度在于要建立 一整套规范、科学、统一、安全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此外,目前在网络中还存在着不可计数的专题性考古信息网络数据库,这些提供网络检 索的专题性质的考古数据库,为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本学科信息的网络检索工作外,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自然科 学信息的网络检索。比如说,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对考古发掘工地的GIS地理信 息和早期航片进行检索,对于我们制订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计划有着一定的帮助。

此外,各种数字化的考古资料层出不穷,如《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已经出现 了电子版本,一些专业网站提供了在线式的文献检索服务,为查询、检索古籍提供了高 效地现代化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古机构的专业网站及时地获取国内外相关考古信息 。

目前而言,大部分网络用户使用的接入方式还是拨号上网,这种方式由于速率较低, 在未来将会逐步为ADSL、光纤接入等宽带网络接入方式所取代。在现有接入方式的限制 下,考古信息的实时交流还仅限于诸如网络虚拟论坛,网络实时文字信息交流等简单的 方式,而需要更大带宽支持的视频实时交流等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还不能发挥出其应有 的作用。随着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通过视频播放、网络虚拟论坛等方式实现的考古信 息的网络实时交流,可以预见将会是未来考古网络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

考古学的学科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来获取各类蕴含的历 史信息,以最终复原古代社会,探究古代社会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学的学 科目的也可视作是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合来复 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 一。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为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提供 强有力的工具,带给考古学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 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于考古学中的应用,从表层来说,是为考古学增添了一对信息时代飞 翔的翅膀;而从深层次来说,将会对信息时代考古工作的结构重组起到有力地推动和促 进。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应用于考古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考古信息 的网络化管理、共享,而且还为考古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检索和实时的交流提供 了有力的工具,这些不同层次的应用,都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而 在未来的发展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当为构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统一规范的国家考古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它所带来的考古工作模式的重组和进一步完善。

构架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为考古学基础信息的整合和后期研究提 供坚实的基础,将会对考古学的既有工作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条 件的日渐成熟,将有可能构架出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运作平台的、覆盖全国范围的 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相信不仅为考古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一个有效地管理 方式,而且也为考古研究者后期资料的整合与研究提供一个利器。例如,借助于现代的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将考古发掘信息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而且还可以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的信息管理、共享和交流。相信随着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考 古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完成,考古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步骤,从初期踏勘、田野发掘到后 期的资料整理都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进行运作,考古工作的网络化宏观管理将会得以实 现。

当然,限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只是对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学所做的初 步设想。我们相信,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 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在考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科威,于冰,童波.全国文博系统计算机应用状况调查.东南文化,1991,(3、4) :253.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资料的信息化处理与<田野考古2000>.考古,2000 ,(6):88~95.

第3篇

(1)计算机网络病毒种类的多样性。计算机网络病毒的设计和开发没有太大难度,简单的几个程序编写指令就可以开发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尤其是对于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程序编写员来讲,很容易就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病毒程序的编写和修改,而且网络病毒的种类增长和繁殖速度特别快。

(2)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形式的多样性。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病毒相互之间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网络电子邮件、网络系统漏洞以及不良网页都是网络病毒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进而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蓄意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传播形式有很多种,网络病毒在网络系统漏洞中的传播就是常见的一种病毒传播方式,计算机网络病毒程序通过对Internet远程主机系统的搜索和扫描,利用系统漏洞到达控制对方计算机的控制。同时也有一种病毒通过对文件夹的搜索扫描,进行病毒复制,以到达入侵网络系统的目的。

(3)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针对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初期,计算机网络病毒主要目标就是干扰网络技术人员的程序编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开发技术和功能作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设计和开发已经开始商业化,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破坏,如通过盗用网银账号和密码等方式以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2数据挖掘技术简析

数据挖掘技术是通过对所处一定范围之内的所有数据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类以及数据归类,进而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关系和数据规律,主要环节有3个,准备数据;寻找数据存在的规律;表现数据规律。数据挖掘模式设置好之后,技术系统中的挖掘引擎就会以数据库中的要求为依据,对准备好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归类,找出各个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相应的数据规律,以便成为之后数据分析的有利依据,数据挖掘技术是比较全面的挖掘技术和数据应用技术,工作过程比较繁杂,工作操作步骤较多,其中存在很大部分的准备环节和规划工作,数据挖掘技术的重点工作是对数据的预处理阶段,对数据的预处理阶段是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是后期进行数据分析的必要条件。

3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分析

3.1数据挖掘技术的构成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中的应用过程比较复杂,步骤繁多,为了便于日常操作应用,掌握每个环节的基本特征,可以对预处理模块、决策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数据挖掘模块以及规则库模块进行分模块分析研究。

(1)数据预处理模块分析。简化数据挖掘技术中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之间的处理操作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来实现,利用数据预处理模块可以整体上提高数据挖掘效果,提高数据辨识度和准确度。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把数据导入到预处理模块,实现数据的分析归类和数据变换,通过这样额方式把数据转换成可以被系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内容。以目标IP地址、源IP地址、端口信息等这些据数据包当中所包括的信息内容为依据,实施数据集合、数据归纳、数据处理等流程。

(2)决策模块分析。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决策功能模块中,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从而对数据库进行构建,然后对数据进行匹配,同时数据库还要和规则库密切联系起来。如果数据库有与规则库存在高度联系的信息出现,证明在决策模块里有病毒特征存在,很可能会感染到计算机病毒。如果是结果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和规则库的数据不能相互匹配,那也就是说该数据包中存在有带有新型特征病的毒带,也就是出现了新型的规则类,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把该带有新型特征的病毒导入到系统的规则库当中,规则库的一种较新型的规则类别也就形成了。

(3)数据收集模块分析。实现数据挖掘的基本要求是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只有通过数据收集才能实现数据收集模块的功能。数据收集模块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包的抓取和收集来实现数据信息,数据信息被收集后就会具有一定的数据结构和比较重要的功能信息。

(4)数据挖掘模块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最关键部分就是数据挖掘模块。数据挖掘模块中的事件库和数据挖掘算法是数据挖掘模块的关键部分。数据挖掘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构成了事件库,通过对事件库中数据的分类和数据整理,进而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结构。

(5)规则库模块分析。规则库模块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优化数据挖掘信息库,给系统提供需要的病毒分析数据。如果有网络病毒在计算机系统中出现,规则库模块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识别,以及实现数据挖掘。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网络病毒属性会被挖掘过程中获取的规则集调整和改变,并且把这个记录继续使用在数据挖掘中,这项记录可以帮助计算机系统对一些潜在的网络病毒进行分析,进而起到防御病毒的作用。

3.2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病毒防御系统

(1)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就是指在同一类别的数据中有可以被发现的知识存在,通过对两个或者超过两个的变量进行取值,如果发现数据具有一定规律的话说明这些数据和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因果关联、及时序关联以及简单关联是存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几种主要关联关系。要找到数据库中的关联网,就需要进行关联分析,然后结合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得到数据和数据存在的关联规则。

(2)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和类别,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解,把它们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别,各组数据之间在特征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而且每组数据同时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特征。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聚类之后,就可以发现并识别出整个系统数据分布的疏密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组与组之间数据存在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对全局的分布模式有所体现。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设计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产生的背景

不同时间段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折射和投影特征。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主题,但真正的人类文明带来生机和活力,打破模型教育技术的革命。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人类历史上,一般发生了五次教育革命。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1.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

艺术和设计,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 ,使用特定的材料和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了概念规划,使它成为一个特定艺术和外部形态、人机关系和创造性活动的文化内涵。

艺术设计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培养艺术和设计能力和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培训,提高创新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可以为艺术设计的创作、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提供培养形式。

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质量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健康的合理发展,以实现更多的人的创造力。

2.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技术革命的关系

艺术与设计教育,跟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复习的过程中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可以得出总结,和每一个社会技术革命对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甚至导致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变化有关。

造成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从手工劳动转移到机器生产大变革,是世界近代史之后全世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人类物质生产技术全面的、根本性变化。手工的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些工匠娴熟技能和艺术设计,而这段时间没有独立的设计,可以这么说,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导致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分离制造、销售和设计,从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西方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传统的工艺指导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工业大规模生产,为了适应社会生产行业,新技术,设计学校应运而生,造成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

自19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取得的成就让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想法,这巨大的变化剧烈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点,并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学科。普及计算机的设计部门,设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反映了最终设计结果。毫无疑问,电脑技术的设计现代的教学方式和设计,为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它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转换的概念,设计和创新潮流和新趋势。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艺术设计技术,改变了设计程序和方法。相应的,设计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开放一个新的艺术和设计领域,先进技术还必须结合优秀的创意设计,可以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

自19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改变了孤立的“信息岛”国家的计算机终端,使大信息连接和通讯方式的变化,获得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多,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c网络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成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在网络教学逐渐投入使用,在远程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因其专业特点,用技能的一些特征、经验,比如在专业基础课,隐含传统教育,在车间(车间、实验室或教室面对面的教授),这些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复杂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的艺术设计学科。

1.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信息社会,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不仅是来自教师,传授知识的书籍,电脑磁盘或教学课件内容,提供更多的资源来自世界各地的在线资源。在线资源类别众多,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设计等,它已成为人类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其中最多用于教育资源。互联网提供直观、形象多种感官刺激的视听教学资源,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信息资源,学生充分共享这些资源,感觉情况,发现和验证假设,构造意义,提供丰富的和有价值的形式的多媒体资源,学会理解情感的主题,基本内涵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他媒体和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艺术设计教育、设计趋势,在思想迅速变化的世界里,作为一个通过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学生应该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的电脑,及时掌握世界上最新、最全面的设计信息,设计理念和设计趋势,以提高专业水平。

2.教学方法的集成

网络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促进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方向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成熟的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支持方法,锚定法和随机存取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用单一的方法,也可以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法一起,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作为辅助灵活。

参考文献:

[1] (美)[白甫丽・艾碧](BeverlyAbbey)主编,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2)

第5篇

关键词:层次化;工作流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网络建设越来越普及并亟需大量从事网络设计、安装、维护、网站管理及数据资源管理的人才,然而,网络的应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技术人员还需要以企业生产及管理岗位的业务为载体,在此基础上组建网络并实施管理与维护[1]。为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于行业及岗位,结合学生的特点,整合岗位业务知识建立一套具备多层次技能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对网络人才的技能要求。

1层次化培养的依据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有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信息服务行业,学生需要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技能。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都采取“生产线”模式,对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这样做无法从岗位群和工作流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种类不同的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岗位角度看,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是一项包含多个环节的综合项目[2];从专业角度看,网络工作有着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有网络设计、搭建和测试,又有系统安装、代码编写和单机调试,还包含培训和文档整理等。基于以上两点分析,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身就有着层次化的特点,这为培养多层次的网络人才提供了行业依据。

2层次化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层次化人才培养是以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为目标,通过分析岗位共性,从中归纳出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等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分门别类设计课程[3];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依据工作流程为每一类学生设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基于岗位的层次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层次化”主要是基于岗位工作的不同阶段及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去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3基本要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培养定位上都应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其中,层次性指的是培养目标和技能结构的多层次,其主要依据是网络建设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多样性主要是指课程类型和技能发展方向的多样,它是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3.1突显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流程的特点等设置专业课程[4]。课程主要分为公民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术课程细分为:基础课、技术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四类。

公民素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英语、体育和大众哲学等课程,其中大众哲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中计算机市场营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策划、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技能实训课主要培养应用实践型的技能,需要体现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具体课程有实用组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和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岗位实习是高职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充分的实践经历,岗位实习由岗位认知考察、顶岗实习和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部分组成,共650学时,实习地点主要是网络行业的知名企业、部分网络运用较成功的企业公司和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

3.2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层次化教学

课程体系的建立依据是行业岗位,从一般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工作来看,其内容可能涉及调研、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实施、测试、客户咨询与培训、文案管理和维护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与整个网络的运行相关。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首先针对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阶段化分析,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流程采用渐进引入的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即参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引入与阶段化流程单元对应的教学模块,在保证流程单元和教学模块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流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与实训,这既符合项目教学的实际又有利于层次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一个企业Intranet中的“三层交换网络的搭建”为例,如图1所示,现要求PC1和PC3同属一个VLAN,PC2和PC4属另一个VLAN,并通过顶层的三层交换机实现两个VLAN的通信。

依据工作流程处理与分解思路,整个网络的搭建可以分为五大单元: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总结和培训,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据网络的建设实际,通过需求模拟,以交谈讨论、现场勘查等形式获得需求,并撰写需求报告;设计是通过需求的结论,选择设备、生成设计方案;实现是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测试总结是依据设计的要求,对网络实施测试并写出测试报告;培训是由设计或实施人员负责给使用者或管理员培训使用与维护的技巧等,每一个单元所对应的工作类别都有不同,对应的技能任务、实施形式、技能类别、提交成果和实施人员也不相同,我们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具体分工见表1所示。

3.3基于学生特点设定技能目标

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多数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且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另外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很难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问询等手段,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把握学生对学习单元的认识及偏好,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层次培养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测试”,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提供保证。

以表1中的单元为例,一组内善于沟通且获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发展需求单元的技能;专业基础扎实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的学生可以作为组长,重点训练其设计或测试单元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重点锻炼设备连接、安装、配置的技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培养网络建设和管理中相关的文档管理、报告撰写和培训等方面的技能。以上技能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且都需要一定的行业背景,通过阶段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进而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以单元目标为准的双重考核

针对层次培养的目标,考核的内容具备“双重”的特点,一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是针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而设计的学习单元,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实例或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并接受相关的考核。

考核的角度分两个方面。由于基于岗位的工作项目及其流程来源于企业,因此,企业专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提供业务指导,并以各工作阶段的业务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作出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技能表现作出技术评价,同时汇总企业专家的评价及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5]。

4结语

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此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显然,基于岗位的层次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涉及课程单元的岗位业务和工作流程应有足够的代表性,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收集实例、抽象提炼来加以完善,进而为有效实现层次化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琼.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统计与决策,2005(1):135-136.

[2] 田立勤,乔安娟. 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3] 赵京丹,马少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7):31-32.

[4] 崔秀敏,李显宁.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0-101.

[5] 王妙.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106-108.

Study on the Foster of Classified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for Varied Po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Zhij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found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while clas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talents are foc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lso, teaching programs and assessm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hase the procedure and divide the course into units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nit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learner’s personality, thu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lassifying network talents for different posts.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隐患;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科研工作者就开始着手研究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今天,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慢慢成为了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计算机网络通信概况

所谓计算机网络通信,就是以计算机为信息接收终端,以网络技术作为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要想实现通畅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前提是要进行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是推动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现在的计算机通信主要涉及两大领域,分别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目前情况下的我国,所采用的主要是以光纤通信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光纤技术的使用能使多台计算机进行资源共享以及信息的交流。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它的传输速率很高,可以达到100Mbps,而且他在可靠性等方面也是较为出色。不同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更为先进,不过他主要使用于遥感、军事、偏远地区等方面。总的说来,随着通信成本及通信方式的变化,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物质载体也会相应变化。

2 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硬件组件

设计不当是信息系统最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问题大都属于物理安全隐患问题。这种问题出现频率很高,通常,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管理,以人工手段来弥补,另一方面可以在选购硬件或自制硬件时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类的隐患问题出现。往往,软件程序手段弥补效果不大,不会加以采用。

2.2 软件组件

操作平台、应用平台和应用业务三类软件是软件组件的三大类别,其中,操作平台软件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应用平台软件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以保证组件运行,属于中间层次,而应用业务软件则是直接与用户发生关系,处于一个顶层位置。设计和软件工程等方面常常是软件组件安全隐患的源头,可能设计过程中某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下面列出几种情况,第一,软件设计中的多余功能设计会导致软件的安全可靠程度大大降低。第二,软件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若不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而定则会导致软件的安全级别不过关等问题。第三,一旦软件工程中,内部系统逻辑发生混乱,就会使软件成为垃圾软件,垃圾软件安全性等方面过低,不能投入使用。第四,软件设计时,甚至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造成软件安全漏洞。

2.3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协议

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中,局域网和专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不能直接与异构计算机网络连接和通信,具有相对封闭性。这样的“封闭”计算机网络本身基于两个原因比开放式的因特网的安全特性好,第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相对封闭性,能够使外部计算机网络攻入系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不过仍然在协议基础上的搭线方面及信息的电磁泄露等方面存在问题。第二,是专用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机制它在身份鉴别、权限访问与分割等方面较为成熟。

3 关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研究

3.1 风险应对措施

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各种非法入侵行为也越来越多样化,为实现对这些非法行为的监控与追踪,就必须在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设置相关安全防护举措,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安全防护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防卫措施,而是要把多种不同的安全措施联合并用,组织起一个完善的应对系统才能最大程度解决非法入侵行为。

(1)身份鉴别

所谓身份鉴别,就是在进入网络系统不同权限级别时,采用密码或口令的形式登录或者是鉴别,一旦口令或密码输入不正确,就表明对方是无权进入该级别的用户,在限制其进入访问地址时,可以采取终止进程或屏蔽相关内容的措施,丛而实现网络分级机制的效果。

(2)网络授权

所谓网络授权,就是通过网络管理发放访问许可证书至终端或终端用户,以访问控制的方式对网络及其资源进行保护,以保证授权用户顺利进入网络获得资源并防止非授权用户进入窃取资源。

(3)数据保护

所谓数据保护,就是通过TCPIP后六层协议及UDP的四层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当数据完成加密工作后,数据包的访问与发送会具有指向性,这样,在整个网络操作过程中,数据包的保密性会大大增加,就算发生数据被截获的情况,也会因所在协议层不同形成对应不同的加密机制,这样一来,密码系统将变得牢不可破。

3.2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

目前,通信网的演变朝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于宽带、窄带、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等业务能起到促进作用。现如今,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是我国三大规模较大的网络,他们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未来,要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质一般的飞跃,就必须进行“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指三种网络技术上的相互融合,网络层上的互通以及应用层使用协议上的一致相同,并非单纯的物理上的兼并。“三网融合”能使资源最大化共享,国际电信联盟为促进“三网融合”,提出了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它提出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三网资源,构建一个可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多种享受的高效网络。不过,尽管三网融合后联系众多,但它们各自的运行管理并不一致进行,以后,它们将在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下,融合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时展的衍生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定会产生全新的内涵。纵观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历史,它的每一次革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相信未来,它能为我们生活提供方方面面的便捷。

参考文献:

[1]杨家兴.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3:6-7.

[2]伍巍.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发展与风险应对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0,7:51+83.

[3]马纯清.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J].科技风,2010,9:266.

[4]王亚楠.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9:127-128.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技术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其中病毒、黑客等方面的影响,使得重要文件、数据丢失,对用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对此,为了能够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减少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使用者在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避免数据被篡改、复制等侵犯,且要规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此来保证网络通信连续性。综合来说,网络安全是在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保证各个方面的流动、存储数据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看,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各类技术,介于网络与网络之间,且能够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不但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高效控制,且能够增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及安全性,以此来阻止其他用户非法获取网络信息资源。

二、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因素来自计算机病毒、软件漏洞及黑客非法入侵等多个方面。详细来说,第一,病毒是数据安全的常见问题,是编译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一组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正常运行,其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代码。第二,漏洞,是软件开发者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疏忽或者受到编程语言局限性的影响,在软件中遗留下来的缺陷和不足Ⅲ。第三,黑客,相对病毒,危害程度更为严重,主要是利用操作系统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系统,从中获取信息。

三、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1、加密技术的应用。信息发送方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密码由接收方掌握,当接收到加密处理的信息后,用解密秘钥对信息进行解密处理,获取到真正要传输的信息内容,完成一次安全的信息传输。加密措施能够利用秘钥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即便信息被侵犯,侵犯者无法成功看到全部信息。

2、身份验证的应用。通过对网络用户使用授权,在信息发送与接收双方中设置身份认证,构建安全的信息渠道。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避免未经过授权的非法用户进入到系统当中,从而确保用户隐私的安全。

3、安全配置的应用。对于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安全配置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安全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将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模块独立出来,形成隔离区,实现对信息的高效保护。隔离区作为一种独立的局域网,是计算机内部网络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隔离区能够对网络服务器内部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以此来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对于安全配置,防火墙要求相对偏高。防火墙技术能够对隔离区内部的信息流通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通过转换地址等方式,代替内网流出的信息IP,从而避免外网对IP地址的追踪及解析,从根本上地域外网的恶意破坏。

4、日志监控的应用。在利用防火墙技术进行网络安全保护时,用户可以将生成的日志打开,对其中某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但受到技术需要处理工作量较多,生成的日志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对其进行类别划分,能够降低采集日志难度,避免恶意屏蔽等现象的出现。在使用中,用户能够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并将此作为主要依据进行日志监督和控制。另外,用户实时记录报警信息,具有很大的价值,且记录难度较低。在此基础上,防火墙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提升筛选能力。在实现对网络安全保护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优化和配置。

第8篇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0引言

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虚拟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广泛。信息安全、军事应用等各项领域均有涉猎。使用虚拟化网络技术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是大势所趋。

1医院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1医院日常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

提升医院网络安全是确保医院正常医疗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不仅仅是医疗服务中涉及到了网络信息服务的使用,在行政办公领域、医疗管理领域、质量监控领域、绩效考核领域等都涉及到了信息化网络的应用。因而,可以说在整个医院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网络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医院网络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从这一角度而言,医院网络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运行质量。

1.2患者信息安全保密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院提供信息化的网络服务,一方面给患者求医搭建了一个便捷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患者的就诊信息、医生的应诊信息也会直接在网络中显示出来,这就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开放度。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确保患者就诊信息不会被他人所获取或利用是尊重患者隐私的最佳表现形式。因而将安全的防护技术应用于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会使得医生输入患者的各项信息时在存储于网络的同时不会被他人非法盗用。其次,使用加密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确保患者的信息不被泄露,提升医院网络的安全性能。因而从这一角度而言,确保医院网络安全是实现患者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前提条件。

1.3医院医疗管理创新的需要

因医院所提供各项服务的信息公开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在管理方面需要区别对待。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逻辑网段的大小等信息来综合考虑划分网段,这样一来,不同的VLAN就对应着不同的用户群,从而使得整个交换式的网络变得更为安全,保密性更强。传统医疗信息等数据的存储依赖于记录式的管理办法,但在网络信息化交流平台中,医院的数据存储量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使用虚拟化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医院所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于为医院的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这一角度而言,提升医院网络安全系数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医院医疗管理的创新。

2虚拟网络技术

本文所提及的虚拟网络技术又可称作VPN技术。在虚拟网络技术中,利用公共网络服务ATM和因特网的局域性逻辑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这样一来既可以在保护数据传输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因特网技术。目前在虚拟网络技术中,根据其所对应的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其一,隧道技术,如图1所示,它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二次加密,这样一来就提升了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其二,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识别登录网站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判定其网站的访问权限,以免网络平台中的加密信息被不法访问者所利用。其三,加密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密码学,利用密码学的相关理论,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且以不可读的代码形式传输到指定的网络空间,用户再利用自己手中独特的解密钥匙对其进行解密,这样一来,使得整个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了可靠的保障。1682019.7护数据传输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因特网技术。目前在虚拟网络技术中,根据其所对应的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其一,隧道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二次加密,这样一来就提升了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其二,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识别登录网站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判定其网站的访问权限,以免网络平台中的加密信息被不法访问者所利用。其三,加密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密码学,利用密码学的相关理论,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且以不可读的代码形式传输到指定的网络空间,用户再利用自己手中独特的解密钥匙对其进行解密,这样一来,使得整个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了可靠的保障。

3医院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关于非法窃听的问题

非法窃听指的是在建立网络平台时存在的技术漏洞会被电脑黑客所利用,他们利用某种破译程序非法获取医院就诊患者的相关信息。这使得电子通信的安全系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之所以非法窃听可以获取到信息是因为医院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无线电路。而这些无线电路最显著的特征则是信息开放性较强,具有的防护能力较弱,这就为黑客的攻击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3.2关于盗取数据的问题

盗取数据是医院安全网络中所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利用医院网络中所暴露出来的技术漏洞,电脑黑客就会将其数据利用非法的途径盗取出来,再传播给第三方。他们在登录该网站时会将自己的登录信息伪造成合法登录者的账户,然后再窃取该账户所对应的数据信息。

3.3关于非法基站的问题

在无线网络中接入非法基站也是威胁医院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该基站的接入,不法分子就可直接获取到重要的数据信息。因其潜藏的时间较长,而且不易被发现,这使得非法基站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网络安全。

3.4非法攻击手段

借助于物理的方式,黑客会一些干扰,使得用户在获取相关数据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有时还会借助于高层次的协议来阻碍用户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这样一来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碍。若黑客所植入的协议等级较高,严重时还会使得医院信息网络瘫痪。

3.5非法信息

非法信息指的是篡改用户的信息,利用其非法获得的账户一些不实的消息并诱导更多的人关注到该信息,以达到欺诈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若用户相信了这些虚假信息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中应用得较为频繁。结合医院网络安全领域,探讨了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如下所述。

4.1在医院及其合作客户之间的应用

共享大量的有效资料信息是医院和其他客户之间合作的显著特征。为了确保资料传输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可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建立数据传输所用的专用文件夹,并将相关有效信息存储于该文件夹内,再使用信息防火墙将该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隔断。这样一来,在保证医院与客户之间信息共享的同时,又可避免非法用户盗取有用信息,以此来确保双方合作的安全,避免有效数据丢失,给双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4.2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应用

医院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结构组织的扁平化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的误差率。实现医院结构扁平化发展,需要从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流通程度来看。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在局域网内连接医院内部各个分支机构,并在该局域网内使得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这样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安全系数,防止因公共网络的不稳定而造成传输的信息数据被破坏。

4.3医院以及远程人员之间的应用

利用虚拟网络技术还可以构建医院虚拟专用网。该网站的连接中心是医院总部,在医院计算机网络出口可使用防火墙来承担网关的职责。登录虚拟网络客户端,医院内部人员可从该虚拟专用网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样一来使得远程人员和医院内部信息的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还降低了建设信息共享所投入的物理设备终端的资金成本。

4.4计算机网络信息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加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因而在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若还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就会与时展的脚步逐步脱节,这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传输具有了滞后性。鉴于此点,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信息传输的渠道,避免传统信息传输管理的弊端,进而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的效率化、便捷化。

5关于虚拟网络安全应用的要点

5.1密码认证技术

传统加密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中主要是通过输入密码的形式来实现的。但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则需要输入校验码来达到核实信息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信息在传输以及解密的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使用注册账号、密码的形式来登录网站,用户有可能会因为密码丢失或忘记或被盗的形式无法正常登录该网络。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则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用户登录该网络不再需要账户密码的组合形式。每次登录,用户所输入的校验码都是系统统一发放的,因而不存在因密码丢失或忘记的情况而无法正常登录该网络的现象。若新用户在登录该网络时则需要完成用户认证环节,之后在信息登录时,就直接可利用注册的手机号或邮箱号,来获取动态校验码。这样一来,则有效地避免了用户因密码输入错误,而不断反复输入造成的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

5.2病毒防护技术

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会使得人们的通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使得信息的安全性能受到较大的威胁。因而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使用虚拟网络技术则需要重视病毒防护技术,将其安装在杀毒软件中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侵入该网站,为网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保障。

5.3入侵检测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使用虚拟网络技术,还需要注重入侵检测技术的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这一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的使用,可以对用户登录该网站所做的各种行为进行数据分析。若该用户登录网络行为出现了异常之处,入侵信息系统就会将该异常数据反馈到程序员手中,并建立起相对应的警报,以此来提升信息的安全系数。若出现非法登录的用户,或发现用户存在非法操作的行为时,程序员就可定位该用户登录的IP地址,绑定MAC地址来对其进行追踪处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固该违法用户所登录的网站安全防护等级,提升不法分子获取信息的难度程度系数,以便于更好地保护信息的安全。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档案管理;文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人们的工作方式,在档案管理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实现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成为了档案管理自身发展的客观方向,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趋势,在县级机关,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效化管理,对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帮助。

一、县级机关档案工作现状

(一)文书时效性不强。一些比较关键的文书,尤其是上级部门文书基本上只有一份,导致许多领导或者部门需要轮流查看,即便在查阅过程中存在着急用的情况,也只能排队等待,导致文书使用影响率不高,文书的共享性和时效性不强,影响了文书价值的发挥。

(二)文档查阅与管理不便。当文书在重复使用时,需要填写借阅登记,管理流程冗余,重复低价值劳动。而且纸质文件的存储都按照类别的不同进行存放,当查阅条件不完备时,需要逐一查找,导致每次文书的使用查找都十分困难,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三)文件归档、整理操作重复。机关单位的文书档案每年都需要归档整理一次,原文档在存放时就已经分门别类地整理完毕,归档工作是将已经整理完毕的档案重新整理一次,存在着重复劳动。

二、计算机技术在县级机关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档案存储。传统档案多为纸质文件或者影音录像光碟等等,这些传统的档案存储介质存储密度低,文件容易损坏,如纸质文档需要注意防潮防虫,照片会逐渐失真。文书档案工作量越来越大,直接将文档存放在库房中,手工抄写目录的方式不再适应现阶段县级机关的文书工作。但是应用计算机实现档案的归档,却能够有效减少归档需要的空间,并且能够容纳的档案容量也非常大,如一个T的移动硬盘,能够存放2700亿个汉字的文档,除了文档,纸质文书还可以扫描成为PDF或者应用高清相机拍摄成为照片格式,无论是图文声像等各类档案类型,都能够存入硬盘中,数据的检索和备份也十分方便。

(二)检索查找十分迅捷。采用实体排列的方式保管的纸质文档,大多数都应用类似图书馆的检索信息列表,如果查阅者的检索条件不同或者查询条件不完整,或者需要的文档分别归在不同的类别中时,纸质文档的检索查找就十分让人头疼,仅仅依赖人工查找效率不高,并且容易遗漏。但是计算机却有着先进的关键字检索系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能够在几乎瞬间就根据关键字检索到需要的文书档案。例如国家档案局的档案管理系统,将几十万条检索信息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一般来说查找某个文书档案只需要几秒钟,效率高并且检索结果十分准确。

(三)编制电子版档案检索目录。现代档案管理中一般有文件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三种,传统的纸质文档中只能实现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两种。纸质文档的检索目录通常都是人工抄写的,如果想要获得全引目录,就需要对全部档案进行重新抄写,工作量大,不切实际。但是计算机档案数据库却能够实现一次数据的多次输出,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索引目录准确性和效率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方法。

三、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正是因为如此,对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格外重视。首先需要提高机关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将电子文档的安全责任牢记于心。与此同时,需要建立计算机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敏感电子文件信息的访问控制,形成完善严密的权限体系,明确规定哪些账号能够接触哪类级别的档案,账号注册和登录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账户自身安全。

(二)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除了必要的备份,应用安全性强的档案管理系统也是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完成自身安全性的检测和文档存储介质健康状况检查,配合局域网和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拦截木马和后门程序,同时还能够避免机关内文档的非法流出。

四、结语

县级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实现文书档案直观、清晰、系统地管理,文档查询调用、修改归档等操作都更加便捷,对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县级机关单位工作效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宏.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01).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76-01

1 引言

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其灵活、开放、便捷等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成为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校水利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在本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水利部行业支持,举办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积极开展局长岗位培训、水利领导干部培训、中高级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积极为云南省水利工程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学校初步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办学体系,为云南培养工程一线水利工程技术人才。面向信息社会,单凭学历教育所获知识已过时,无法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信息社会立足。函授教学其特点是短,平,快,教学内容是最新技术及直接面向工作岗位培训,有特别针对性,特别满足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现时需求,知识更新,掌握最新测绘技术,无论建筑施工、水资源开发、地方农林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都与工程测量技术密切相关,都急需学校输送工程测量高技能人才,也需提升在职工程技术员的测量能力和素质,这是云南省创建学习型社会,用网络高效快速传播最新技术,进行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

2 应用网络建立现代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测量课程教学模式

2.1 云南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测量课程网站

网站面向云南省教师、学生、工程公司和社会自主学习者,一流测绘仪器,先进网络技术应用,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了学籍就可以因地至异的,足不出户的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这使得远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慢慢地显现,而这种教育可以贯穿人的一生。云南各地函授学员可用函授课测量课程网站进行工程测量PPT及视频下载、师生网上互动、测量仪器操作指导、自我学习自我考试、上传课程作业、模拟考题、随时进行在线测试、它使得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技术成为一体,达到测量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生动化,形象化。师生可以自主上网学习,实现了课程教案、课件、教学和学术论文的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与提问,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站建测量远程成人教育学习网校,侧重于信息化测绘技术传授,用测绘工程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

2.2 测量课程局域网上的资源库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同时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从业人员技术更新及自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提供无障碍支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基础层次的测量媒体素材库、测量课件库、案例库、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库等,使用层次的教学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案库、课程资源库、图书馆、电视直播、公告信息等。

2.3 无线网络,教育云服务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无缝覆盖、易扩展性、灵活性、和低维护费用的特点,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无线终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入网络,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目前已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方面有应用的报道。水利工程测量函授教育云服务是以智能开放架构和云计算平台为基础,通过深度集成整合全国各种测量教学资源、平台和应用,按需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

3 计算机网络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

3.1 网络建设,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无处不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主要通过自考、网络、函授或者夜大的方式进行,计算机网络首先解决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过程中的场地和面授来回的时间问题,可以不受时间、距离的制约,学员可以在自己家或者任意有网络的地方参与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省去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租赁场地和来回返程大量时间的问题。

3.2 网络通信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教学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通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教学工作带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其次利用网络能对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交流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技术员基本素质要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工作,能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3.3 建立网络测量仿真实验室

把全站仪、GPS、RS,GIS、精密水准仪、激光扫平仪等先进测量仪器实际操作视频。挂在网络上,使学生随时下载学习、把南方cass7.1成图软件上传测量仿真实验室、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模拟练习和操作,快速理解掌握专业技能。也可进行测量工程视频播放,3维影像地形图阅读。测量实验实习前在网上通知学生观看测量实习视频(MP4),把水准仪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仪器及各部件的作用、仪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维护保养,反复对学生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测量仪器印象,以便在真正测量实习掌握内容。3.4 计算机网络对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意义

3.4.1 快捷的教学交流途径

集中全球测绘教学资源,建现代开放式学习网校,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使云南工程测量技术及相关专业数万名学生及从业者受益。快捷的教学交流途径,使用便捷、功能齐全、便于学习,降低专业人才培养成本,开发60个虚拟实训项目、制作50小时的高新设备的操作演示视频,实现远程学习、远程指导,学习者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训效率,节约教育成本。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远程教育模式,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异地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3.4.2 先进的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

可以看公路测量工程项目视频了解公路测量全部教学内容,还可以看卫星测绘工程项目视频了解GPS测量全部教学内容,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满足终身学习需要,支持远程学习,把学习者从固定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模式。用网络创新考试方式,使用网络考试系统,可考到理论知识,也考查测量仪器实际操作能力,也可因材施教个性化考试。每人不一样题,教师网络阅卷登成绩单,彻底无纸化教学,同时方便学生和老师。

4 测量智慧教学建立

4.1 测量智慧课堂建立

在开展具体的测量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真正实现测绘数据共享,所有资料网络快速流通,数据无缝连接。学生的最终计算成果通过网络激光打印机和大幅面绘图仪打印输出。教师可以实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即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测绘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具体测量工作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备课及进行科研工作。其核心是无线网络的课堂利用,实现无纸化教学。

4.2 测量智慧教育展望

将来升级进行测量智慧教育。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的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应用测量电子书包,学生在校内能从学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下载测量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校外可以用它进行复习、完成及提交作业,并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这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互动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测量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学习。

5 结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对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学任务高效快速完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是现阶段最强有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加大了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获取力度,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成人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为工程公司员工岗位培训、从业人员技术更新及自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提供无障碍支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云南省继续教育节省大量的资金,推动云南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 要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信息化应用与建设的速度、涉及面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作为社会各个部门档案管理的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与提升机遇。通过有效地开展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果,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基于此,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展开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人事档案 管理 现代化

一、网络技术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优点

目前,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已得到运用:一是,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克服了档案利用的空间障碍,仅需片刻时间便可实现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提供,大大增加了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及时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检索和查找速度,从而使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开发与利用,档案资源的共享也得到技术手段的保证。二是,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员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人事信息数据库,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人员 的自然情况、简历、素质、特长以及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还可以随时查询人员诸如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资料,了解人员全方位的综合信息。三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人事系统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互联,建立的“集成化系统”,对各部门的信息予以综合考虑,可以获得管理的综合效益。同时,各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互通信息,便于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也便于信息的 集中或分散处理。而且还可对所管理人员的情况进行研究,作出统计分析,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信息的发展水平,就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引进前沿技术及相关的设施,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硬件设施,它是保证档案资料传输及共享的基础,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信息档案,将会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 满足利用需求

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然在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名册和表格的快速生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正常对人事干部进行提拔及考察时需要对其政历、组织鉴定和考核材料等内容进行查阅,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所以需要进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能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并能快速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但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考察干部时经常会查阅其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这些则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的。为深化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保护实体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屏幕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并按要求摘录打印了。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按照类别划分整理并进行保存,方便日后的信息共享及交流,为人们提供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从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将会极大程度上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以此体现出人事档案的重要价值。

(四)加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按管理权限,逐层逐级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局域网,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行干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实施人事档案现代化,首先是在人事管理机构中设置信息中心,履行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建立规章,规范人事信息流动渠道,使信息中心成为人事信息的唯一收集和者。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对人事信息资料的依赖,人事信息资料信息量大、构成多维、要求精确、动态变化频繁、信息交流面广量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信息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中心要把人事信息库的建设和人事档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基础信息与衍生信息、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证足够的技术人员储备,既熟悉人事业务又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首选。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前提。要想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共享必须解决。

三、结语

总之,对于现代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建设来说,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市场经济主体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内容适度透明制度,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如将企事业单位人动利用微博进行公布,既可以提高企事业单位社会关注度和知名度,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丹娜.浅谈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技资讯,2014(02).

第12篇

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其灵活、开放、便捷等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成为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校水利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在本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水利部行业支持,举办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积极开展局长岗位培训、水利领导干部培训、中高级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积极为云南省水利工程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学校初步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办学体系,为云南培养工程一线水利工程技术人才。面向信息社会,单凭学历教育所获知识已过时,无法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信息社会立足。函授教学其特点是短,平,快,教学内容是最新技术及直接面向工作岗位培训,有特别针对性,特别满足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现时需求,知识更新,掌握最新测绘技术,无论建筑施工、水资源开发、地方农林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都与工程测量技术密切相关,都急需学校输送工程测量高技能人才,也需提升在职工程技术员的测量能力和素质,这是云南省创建学习型社会,用网络高效快速传播最新技术,进行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

2 应用网络建立现代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测量课程教学模式

2.1 云南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测量课程网站

网站面向云南省教师、学生、工程公司和社会自主学习者,一流测绘仪器,先进网络技术应用,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了学籍就可以因地至异的,足不出户的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这使得远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慢慢地显现,而这种教育可以贯穿人的一生。云南各地函授学员可用函授课测量课程网站进行工程测量PPT及视频下载、师生网上互动、测量仪器操作指导、自我学习自我考试、上传课程作业、模拟考题、随时进行在线测试、它使得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技术成为一体,达到测量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生动化,形象化。师生可以自主上网学习,实现了课程教案、课件、教学和学术论文的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与提问,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站建测量远程成人教育学习网校,侧重于信息化测绘技术传授,用测绘工程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

2.2 测量课程局域网上的资源库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同时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从业人员技术更新及自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提供无障碍支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基础层次的测量媒体素材库、测量课件库、案例库、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库等,使用层次的教学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案库、课程资源库、图书馆、电视直播、公告信息等。

2.3 无线网络,教育云服务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无缝覆盖、易扩展性、灵活性、和低维护费用的特点,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无线终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入网络,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目前已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方面有应用的报道。水利工程测量函授教育云服务是以智能开放架构和云计算平台为基础,通过深度集成整合全国各种测量教学资源、平台和应用,按需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

3 计算机网络在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应用

3.1 网络建设,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无处不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主要通过自考、网络、函授或者夜大的方式进行,计算机网络首先解决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过程中的场地和面授来回的时间问题,可以不受时间、距离的制约,学员可以在自己家或者任意有网络的地方参与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省去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中的租赁场地和来回返程大量时间的问题。

3.2 网络通信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教学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通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教学工作带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其次利用网络能对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交流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技术员基本素质要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工作,能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3.3 建立网络测量仿真实验室

把全站仪、GPS、RS,GIS、精密水准仪、激光扫平仪等先进测量仪器实际操作视频。挂在网络上,使学生随时下载学习、把南方cass7.1成图软件上传测量仿真实验室、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模拟练习和操作,快速理解掌握专业技能。也可进行测量工程视频播放,3维影像地形图阅读。测量实验实习前在网上通知学生观看测量实习视频(MP4),把水准仪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仪器及各部件的作用、仪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维护保养,反复对学生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测量仪器印象,以便在真正测量实习掌握内容。3.4 计算机网络对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的意义

3.4.1 快捷的教学交流途径

集中全球测绘教学资源,建现代开放式学习网校,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使云南工程测量技术及相关专业数万名学生及从业者受益。快捷的教学交流途径,使用便捷、功能齐全、便于学习,降低专业人才培养成本,开发60个虚拟实训项目、制作50小时的高新设备的操作演示视频,实现远程学习、远程指导,学习者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训效率,节约教育成本。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远程教育模式,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异地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3.4.2 先进的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

可以看公路测量工程项目视频了解公路测量全部教学内容,还可以看卫星测绘工程项目视频了解GPS测量全部教学内容,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满足终身学习需要,支持远程学习,把学习者从固定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模式。用网络创新考试方式,使用网络考试系统,可考到理论知识,也考查测量仪器实际操作能力,也可因材施教个性化考试。每人不一样题,教师网络阅卷登成 绩单,彻底无纸化教学,同时方便学生和老师。

4 测量智慧教学建立

4.1 测量智慧课堂建立

在开展具体的测量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真正实现测绘数据共享,所有资料网络快速流通,数据无缝连接。学生的最终计算成果通过网络激光打印机和大幅面绘图仪打印输出。教师可以实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即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纠正。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测绘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具体测量工作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备课及进行科研工作。其核心是无线网络的课堂利用,实现无纸化教学。

4.2 测量智慧教育展望

将来升级进行测量智慧教育。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的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应用测量电子书包,学生在校内能从学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下载测量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校外可以用它进行复习、完成及提交作业,并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这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互动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测量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学习。

5 结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对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学任务高效快速完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水利工程测量函授课,是现阶段最强有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加大了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获取力度,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成人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为工程公司员工岗位培训、从业人员技术更新及自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提供无障碍支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云南省继续教育节省大量的资金,推动云南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