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3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集体资产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工作目标:巩固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一)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实施流转合同制、登记备案制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在乡镇一级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二)切实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和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工作。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指导开展农村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指导做好调整和转让承包地农户承包经营权证变更和补发工作。加强土地承包档案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土地承包与流转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在有条件的区县、乡镇推广应用。
(三)探索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继续推进奉贤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指导。做好农业部土地承包纠纷上访与调处情况月报制度工作。
(四)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围绕农村改革**周年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5周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宣传培训,进一步营造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农经部门和基层干部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二、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权利,提高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暂行标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本市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基础,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机制;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年,本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扎实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化实施本市第二批92个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加强本市第一批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动态管理和跟踪检查。筹备召开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交流会。总结推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全面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完善推行“村帐镇管”会计委托制度。全面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认真贯彻农村集体会计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
(三)加强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动态监测。会同市统计部门,规范完善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口径,联合开展村级组织可支配收入调查工作。组织开展以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为重点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加强扶持政策绩效评估。试行村级组织财务运行情况报告分析制度。探索村级财务网络化管理新机制。
(四)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指导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会计实务知识、“三农”政策法规和农经管理业务培训,推行农村财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开展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提高民主理财能力。
三、努力提高农经统计工作质量,发挥基础性参谋作用
工作目标:深化实施农户收入抽样调查与负担监测工作,加强农民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制度,努力提高农经统计质量,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
(一)加强农民家庭收入预测分析。完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和负担监测工作方案,健全工作体系,根据要求,做好本市和农业部安排的农民家庭收入半年度、年度预测分析工作。
(二)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工作。健全完善、组织实施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工作。
(三)加强统计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统计队伍政策法规水平和分析、研究、预测能力,提升农经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四、不断深化农经工作调研和信息工作,努力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工作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发挥农经工作参谋作用,提升农经工作水平,突出重点,开展调研。全年完成调研报告5篇以上,组编《**农经信息》36期以上。
(一)开展农经工作专题调研。根据市农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抽调骨干力量,重点开展或参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及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两大专题调研。组织开展规范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核算办法、农村审计情况、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统计年报制度以及推进本市农经信息化建设和农村财务网络化监管等专题调研。
(二)加强农经信息工作。健全农经信息工作体系,提升《**农经信息》平台作用。加强农经工作宣传。协助办好《**农村经济(农经专栏)》和《东方城乡报(农经专版)》。
五、切实抓好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机构履职能力
工作目标: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经队伍整体素质,推进落实农经机构政府职责,努力构筑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
(一)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工作调查研究,推进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营造干部成长成才的工作氛围;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改善队伍整体结构,全力提高队伍整体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和农经知识水平,增强农经干部调研分析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协调协作能力。
左站长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过去一年省农经总站取得的工作成绩。2010年是“十一五” 规划的最后一年,根据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省农经管理总站确定了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力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全面完成农业保险任务、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重点工作内容。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二是加强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从总体看,我省的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在全国试点数量最多、工作进程最快,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三是稳步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新增20个县(市、区)和40个乡镇成为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10年我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41.2万公顷,比2009年增加2.2万公顷,增幅5.6%。
农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调整和完善政策,指导全省保险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全省农业保险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在此基础上代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全面指导全省农业保险工作。二是启动了承保日报制度,随时掌握各地参保进度。对各地承保进度情况每天调度一次,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三是开展了阶段性调查,及时发现解决保险期间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成立专门调查组,选择重点地区和县市,深入到村屯、农户,对承保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针对去年我省出现的暴雨和洪涝灾害,及时下发文件对灾害情况开展统计,并深入重灾县市开展调研工作。四是召开了全省农业保险承保情况调度会,及时分析农业保险形势,研究解决当前保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全省农业保险工作。五是开展了审计调查,及时发现解决保险期间出现的问题。省农村审计站对全省15个县(市、区)2009年度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情况以及经办机构费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面落实了“三项制度”。围绕省纪委落实“三项制度”,加强“三资”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做了5项工作。一是根据《关于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贯彻情况督查调研的通知》(吉农廉办〔2010〕4号)文件要求,按照省农廉办的统一部署,于2010年6月中上旬,采取抽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四平、松原2个地区、5个县(市、区)、12个乡(镇)、2个村的“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并形成了督查调研报告。二是起草了《关于的说明》和《关于上报的请示》。三是参与筹备了4月26日召开的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四是针对白城市、辽源市、镇赉县等地在落实“三项制度”过程中的好做法、创新经验和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内容,编辑下发了11期简报。五是组织召开了全省落实“三项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全面加强农村审计工作
一是结合村级换届选举,部署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力保障了村级选举的顺利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了农业保险专项审计工作,对全省9个地区的15个县、85个村、502个农户的2009年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兑付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据统计,2010年全省各级农村审计站共审计6658个单位,审计金额35亿余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88余起,涉及金额2578.62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全面部署农村经济管理统计工作
为全面掌握基本资料、基础数据和基层情况,设计了6大类、16张统计表格,涵盖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审计监督、政策性农业保险、农经教育培训、农经体系建设、农经信息化等方面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吉农经发〔2010〕7号),对农经统计的时限、汇总、上报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式
根据全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在东丰县和梨树县开展了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探索,由县级农经部门组织协调当地商业银行、农业保险机构和参保农户开展银保联合,将银行卡作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卡,一卡两用,拓展了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降低了保险公司工作成本,同时降低了农民贷款门槛、减少金融服务程序,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三方受益的效果。
积极参加 “政行风”热线和“12316新农村热线”,解答农民来电咨询
一是积极参加走进“政行风热线”直播间活动,接受农民来电咨询,通过电台为农民答疑解惑。并对热线中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调查了解情况,形成《关于“政行风”热线直播间农民提出问题的答复反馈情况报告》。二是参与“12316新农村热线”,通过热线电话、广播电台、电视专栏解答农民咨询。半年来,通过“政行风热线”和“12316新农村热线”接待农民咨询2800余件。
左站长针对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调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二是积极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进程。三是加大仲裁工作力度,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问题。四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
全面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根据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大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力度。一是开展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审计调查。对2010年全省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二是开展农业保险调查研究工作,科学地确定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保险的目标与任务,为省级补贴预算提供依据,使农业保险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抓好“三资”管理工作。努力推进“三资管理”省、市管理平台建设。二是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确保制工作的连续性和权威性,巩固和强化农经工作。三是探索设立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联系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城市近郊选择一个经营性资产较多、自主产业比较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作为省里产权制度改革联系点。
继续强化农村审计工作
以专项审计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总结银保互动试点工作经验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X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X镇x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X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x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对X村和x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x.基本情况。调研人员通过查阅X村和x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x)X村。全村贫困人口占x.x%,属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x%。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x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x亩。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x户,占比达x.x%。本村上学x-x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x%,劳动力相对减少。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x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留守儿童x人,留守老人x人。通自来水农户x户,占比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占比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占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收入x万元,财政补助资金x万元。
(x)x村。常住人口x户,常住人口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x%,属于贫困村。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x户,覆盖率达x%。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x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x户,占比x%。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x%。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x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x人达x%,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x户,达到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达到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x.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X村和x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X村有x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X村和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x岁。
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x年,X村村集体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x村村集体收入x.x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x.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及时实施困难救助。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
三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潜力。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二、“三变”改革工作。
x.改革实施总体情况。X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x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制定了《X县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X县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X县x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X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x年度x个贫困村x.x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x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x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x.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
x.“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脱贫攻坚中,X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x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源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源。X镇X社区依托靠近X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x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x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x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目前,X县已流转土地x.x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x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x家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社、x户家庭农场。
期间,X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县财政列支x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X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x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x亩,x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x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x户x人。
[关键词]宅基地换房;占补平衡;利益分配;保障功能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4-0065-04
2005年以前,天津市农村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存在环境卫生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市加快推进城郊地区城镇化进程,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土地和资金制约的瓶颈难以突破。为此,天津市提出了宅基地换房的创新模式。所谓宅基地换房,是在国家现行政策下,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耕地面积不减、农民自愿的原则,建设新型小城镇。农民可以按规定的标准以宅基地换取小城镇的住宅居住,原农村宅基地统一复垦为耕地,仍然发包给本村村民。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在“十二镇五村”分批开展试点,试点涉及129个行政村的近18万农民,分三批共29个示范小城镇试点规划建设,农民还迁住宅和公建共2000万平方米。截至2013年6月,天津先后规划批准了48个示范小城镇试点,涉及683个村和100万农民。示范小城镇试点规划总面积5800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亿元,目前已累计开工4400万平方米,竣工25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00亿元,基本建成23个示范小城镇村,45万农民入住小城镇。
一、宅基地换房模式的运行特点
(一)村民自愿,置换加补偿
天津宅基地换房是建立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当一个村90%以上的村民提交了换房申请之后,村委会和镇政府才能签订换房合同,换房政策和标准由镇政府根据前期的调查和测量数据、征求多方意见后制定。其中数据来源于城建规划部门对各镇进行的房屋普查和测量以及由村民委员会成立的工作小组所确定的村民身份和数量。
具体的换房标准为:主房和商品房1:1进行置换,附房和商品房2:1进行置换,院落空地不参与置换。人均达不到30平方米的,补到人均30平方米,补偿部分需要支付差价。另外,每个村庄需评估每户主房的价值,据此计算出全村每平方米的均价作为基准数,如果主房的每平方米估价高于基准数,则补偿超出的部分。如果低于基准数,村民需要补齐差额。如某三口之家,原住房50平方米,按人均标准应换得90平方米商品房,那么,其换取的90平方米房屋中,超出原住房的40平方米,需交纳400元/平方米~600元/平方米的差价。如果原住房是楼房,其估价高于全村的基准数,农户获得商品房之后,还可以额外获得政府补给的300元/平方米~400元/平方米的补贴;如果原住房是土坯房,其估价低于全村的基准数,那么农户获得新房后,需向政府交纳200元/平方米的补差[1]。
(二)土地与资金双平衡
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小城镇建设中突破了土地和资金的制约瓶颈,最终实现了双平衡。土地平衡是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耕地数量不减,并能够归还国土资源部给村庄的建设指标。其具体做法是将村民集中居住后腾出的宅基地统一复垦成耕地,归还村庄原有耕地指标后,余下的土地转为经营性用地,这样既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又有节余的土地。
实现资金平衡所运用的方法是“先抵押贷款,再财政返还”。整个过程形成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安排,资金平衡”的投融资体制。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区一级政府建立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机构,以土地出让收益权作为抵押担保,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资金用于小城镇农民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以节余经营用地的土地出让金作为还款来源[2]。
(三)保障功能的弱化与财产功能的释放
《物权法》明确规定,农民享有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它赋予了农民对宅基地排他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没有产权。所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农村的宅基地不能够进入市场流通,也不允许进行抵押贷款等,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保障功能,保障农民居有定所。
在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中,宅基地的内在价值得以显现,农民还迁后多余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后,剩余的土地转为国有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实现市场流通,释放了宅基地的财产。只是对于农民而言,没有分得这部分财产性收益。宅基地换房其实是一种房地分离,这种置换方式的实质是以房换房,即农民以现有住房换得相应面积的楼房,再补偿部分差价等。农民所增加的财产性收益只是换得的城镇楼房的收益,不包括宅基地的价值。
(四)产权的易主和承包权的不变
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农民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按照现行法规,农民获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是无限期使用权,农民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工棚等建筑物,但在宅基地上的建造物是没有产权的。
置换后,农民拥有所换得房屋的产权及相对应面积土地的建设使用权,房屋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要求置换的房屋必须5年之后才能够上市。房屋能够进入市场流通就更好地体现了其财产功能。农民选择置换后,对原有宅基地不再享有用益物权,原有宅基地以及村庄的其他建设用地统一复垦,在保障一定的耕地指标后,剩下的转为经营性用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集体土地产权向国有土地产权的转变,地方政府拥有了土地出让、土地划拨的权力,同时村集体在转让产权的同时也把相应的利益转出去了,不能够享有宅基地的财产性收益。
置换前后,承包权不变,即农民对耕地的承包责任制不变,但由于新的集中居住地往往距离耕地比较远,很多农民被迫放弃承包权。
二、宅基地换房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一)宅基地换房模式的优势
1.有效地保护了耕地
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同时,并没有侵蚀耕地的数量,有效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自由流转,其出发点之一是保护耕地。但天津模式说明,通过置换方式,集体可以收回宅基地予以复垦,反而可以增加耕地。
2.实现了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天津市环城4个郊区现有宅基地2700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小城镇仅需占地6000万平方米左右,除去市场开发用地,其余13000万平方米都可以复垦为耕地或转为建设用地。
3.农民宅基地价值得以显现
这种创新模式将农民宅基地价值显现,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相衔接,实现了农村地价与城市地价的接轨。
4.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宅基地换房模式弱化了农村宅基地的保障功能,农民无产权的宅基地可以置换为有独立产权的商品房,其财产性收入大大增加。
5.土地流转和经营相结合[3]
宅基地换房项目由政府主导下建立的投融资建设公司进行运营,项目所需的大部分资金是以土地出让收益权为担保获得的抵押贷款。土地出让收益权来源于宅基地换房后节余的转为国有经营性用地的土地,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将土地价值变现,变现后的土地出让金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和农民的社保资金缺口。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政府和农户都无需出资,通过土地的流转和经营就满足了建设资金需要。
(二)宅基地换房模式存在的问题
1.所有权与使用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一个农户拥有一处宅基地,使用权是永久性的。《物权法》也明确规定,农民享有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它赋予了农民对宅基地排他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在天津宅基地换房中,并没有考虑农民对宅基地的永久性使用权问题,更确切地说这种模式是“以房换房”。农户退出的宅基地整理复垦,归还耕地指标后节余土地以经营性用地进行出让,而经营性用地是有使用期限的,当使用到期后,使用权还归农民吗?这个问题交易各方都没有重视。
2.利益分配问题
首先,农民宅基地的价值在置换中未体现出来。《物权法》第121条规定,“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失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征收征用的相关规定获得相应补偿。”宅基地换房虽然没有明确是一种征用行为,而认为是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一种置换创新模式,但通过置换确实使农民丧失了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生存权的保障,其价值理应在置换时予以考虑,而不仅仅是“以房换房”。退一步来看,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保障性权利,多数农民是免费取得的,所以在收回时无需给予农民补偿。但是村集体拥有宅基地所有权,置换中应该获得相应补偿。但在置换办法中,未见有对村集体补偿的条款。
在利益分配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分得了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民的利益、权益很难保障。如试点之一的贯庄村,共有宅基地142.8万平方米,1910户,平均每户748平方米。即使按照宅基地换房通常的做法,政府、开发商和村民各占1/3来计算,每户实际也应该得到249.2平方米。而实际置换中,平均每户只有75平方米的有效置换面积[4]。由此可见,农户很难分得土地增值的收益。
3.农民生存发展问题
在收入来源方面,换房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耕作农地,再辅以一些非农就业收入。换房后,尽管承包责任制不变,复垦后的耕地仍然发包给本村村民,但换房后农民居住地距离耕地较远,来去不便,无形中增加了耕作成本。例如一些农户每天要花费5元公交车费去20里之外的地方种葡萄[5],导致一些农民放弃责任田。而这些农民尤其是40岁以上的在土地之外的岗位上处于劣势,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对他们来讲失地就意味着失业。而住进楼房后,各项生活成本又会上升,农民的生活负担较以前大大加重。为保障农民的生活,天津市的确也做了一些工作,例如为符合条件的适龄人口提供城镇居民社会保险,有些村镇在给予农民征地补偿款的基础上,每年给农民600元/亩的生活补贴,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增加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途径,但是实际操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农民进城后仍然没有工作,收入比从事农业生产时有较大减少。所以土地换保障只是能够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而无法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6]。对华明镇示范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茫然的人群最多,占39%,认为生活会糟糕的占33%,认为总体上生活会过得更好的占12%,认为会差的占10%,坚信生活会更好的占6%。
4.政府自上而下主导问题
政府作为改革的主导者,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探索,虽然可以提高城市化的净收益,却可能因为农民参与度降低而减少农民分享收益的比例。当然,若农民完全自由地参与交易虽可以提高其对净收益的占有比例,但交易成本的上升会削减其收益。权益均衡问题解决欠妥,可能导致部分农民不满。可见,如何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参与度提高,又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民分享净收益的比例值得关注[7]。
三、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保护
宅基地复垦后形成的耕地原则上应当作为农民的财产权仍归原农户所有,绝不能由村、镇或新建小城镇的管理机构无偿收走。镇政府或村可以统一组织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但必须按时足额地向农户支付租金。在非自愿的前提下,也绝不允许以任何名义收回农民的承包地。新建小城镇内的农民转为城镇户籍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复垦后新增的耕地仍应以财产权的形式予以保留。
(二)注重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质量,将新镇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建议其他地方在开展试点时借鉴华明镇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经验,要通过高质量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综合解决农民的绝大部分问题。在新镇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住的问题,更不能盲目地搞宜居类型的小城镇,要通过商住结合、建设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农民的长期收入来源问题。应当给农户搭配一部分产业用房或商住用房,允许农户利用这部分资产出租或自主经营,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过去,通过价格“剪刀差”等,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做贡献,最近10来年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依然通过另外一种形式的价格“剪刀差”来哺育城市,那就是土地要素的价格。新型城镇化模式,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让农民从经济发展中平等获益,要让他们手里的农地产权(使用权)真正被确认,并在市场的自主流通中实现其公允价值。建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政府退出土地经营,回归土地管理。
四、天津市宅基地换房模式推广的可行性
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模式本身的创新性与可行性,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在促成模式的成功实施。因此该模式在其他地区复制时要考虑其适用性问题。
一方面,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土地依赖性不能太强,并且当地应具有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这样通过该模式置换农民的宅基地,有利于盘活土地资源,释放宅基地的财产。而在经济欠发达、产业基础弱、城市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强烈依赖传统农业的地区,强制推行该模式,可能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导致社会矛盾产生。
另一方面,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郊实施比较可行,因为这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能够实现较高收益,从而可以弥补建设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但对于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偏远农村,盲目改革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土地流转不可一刀切,必须符合各地的经济情况[3]。
五、结语
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耕地总量不减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民的集中居住,并通过宅基地换社保等措施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不但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还有节余土地可以转为国有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使农村地价与城市地价实现了接轨。但是通过宅基地换房,农民是否真正获益还有待商榷,如很多农民由于距离承包地较远被迫放弃农地的耕作,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尽管土地换社保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但难以解决其发展问题[8]。因此,新的制度或流转模式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保护以及集中居住后的生存发展问题,这里的利益保护,不仅要强调利益的分配,还要设法提高城市化的净收益[9]。此外,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伟峰,赖浩峰.天津“宅基地换房”调研报告[J].国土资源,2009(3):14-16.
[2]崔宝敏.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10(5):37-40.
[3]蔡玉胜.农地流转“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深层思考[J].城市,2009(3):50-52.
[4]杨正莲.天津:宅基地换房换来了什么?[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9(7):68-71.
[5]刘润秋.土地流转占补平衡:典型模式与制度缺陷[J].社会科学研究,2011(4):41-45.
[6]胡运霞.农村宅基地换房流转绩效研究—以天津市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4):79-80.
[7]张红星.城郊土地交易中的政府功能与农民利益保护—对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思考[J].城市,2009(4):50-53.
关键词:宁远县;兔业;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8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48-02
宁远是湖南第一养兔大县,九疑山兔是湖南省惟一的地方家兔品种,是宁远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养兔是宁远县山区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肉食结构的变化和养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九疑山兔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困难。全面、客观、正确地分析宁远县九疑山兔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宁远县兔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兔业生产发展,把九疑山兔培育成宁远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与临武鸭并驾齐驱的知名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宁远县养殖业生产的重大课题。
1 宁远县发展兔业生产的优势
近年来,宁远县坚持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九疑山兔品牌,走小规模、大群体,小兔子、大产业的发展之路,建立了一批九疑山兔养殖基地,开展九疑山兔遗传资源调查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农技推广一等奖、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三等奖,通过了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成为全省惟一的地方家兔品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成为宁远县人民利在千秋的宝贵无形资产。宁远县九疑兔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州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养兔龙头企业相继挂牌成立,通过了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组织的无公害肉兔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注册了九疑山兔商标,引进了兔肉加工技术,建立了兔肉加工厂,制定了九疑山兔肉熟食系列企业标准,在九疑山兔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九疑山兔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已列入全省重大项目,已具备深度开发的基础。
2 制约宁远县兔业生产发展的因素
九疑山兔产业开发工作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养兔的基础薄弱,全县养兔主要以农户散养和中仔兔外销为主,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不多,商品肉兔不多。二是对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兔肉加工企业的规模小,只有礼品、贡品,没有商品、产品,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技术瓶颈没有得到突破,部分养殖户因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发生疫情,造成较大损失。四是饲料加工跟不上,全县还没有一个兔用饲料加工厂,不能适应现代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五是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统一,难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再加上养兔业比家禽业的规模化经营要困难得多,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疫病风险要大得多,饲养成本要高得多,阻碍了宁远县九疑山兔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明确兔业生产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1)发展思路。发展兔业生产要充分依托本地九疑山兔地方品种资源和当地饲料饲草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普及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按照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相结合、市场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实现兔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品牌突出的现代肉兔产业。
(2)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出笼肉兔突破1 000万只,养兔业产值达到3亿元,成为与家禽并驾齐驱的产业,肉兔精深加工率达到70%,肉兔加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肉兔基地。
3.2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产业服务
(1)加快养兔科技示范场和养兔基地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资源条件与生产基础,按照资源保护的要求与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建成1个存笼种兔2 000只、年出笼兔10万只的九疑山兔原种场,建成10个存笼种兔1 000只、年出笼兔5万只的九疑山兔保种村,建立比较完善的九疑山兔保种选育体系和科研体系。在文庙、水市、湾井、冷水、太平、保安、禾亭、仁和、中和、柏家坪、鲤溪、九疑山12个乡镇(街道办)各建1个存笼种兔上1 000只、年出笼肉兔上5万只的养兔科技示范场,并通过12个科技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发展100个养兔基地村,每个基地村培植100户存笼种兔25只以上、年出笼肉兔上1 000只的养兔大户,使全县出笼兔达到1 000万只,把小兔子做成大产业,使之成为宁远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2016年,扩建九疑山兔原种场,达到存笼种兔 2 000余只、年出笼肉兔10万只的生产规模;建成12个存笼种兔上1 000只、年出笼肉兔5万只的养兔科技示范场;建成10个存笼种兔1 000只以上、年出笼肉兔上5万只的九疑山兔保种基地村。
2017年,以原种场、保种村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九疑山兔科研体系和保种选育体系,开展科研和保育选育工作,建好兔用饲料加工企业,新建25个年出笼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
2018年,新建25个年出笼10万只以上的养兔基地村,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到50个,年出笼规模达到500万只以上。
2019年,新建25个年出笼肉兔上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使全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到75个,年出笼兔达到750万只。
2020年,新建25个年出笼肉兔10万只的养兔基地村,使全县养兔基地村总数达100个,年出笼兔达到1 000万只。
(2)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对九疑山兔业开发有限公司、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鼓励企业依托品牌和经济技术优势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对龙头企业经审批立项的良种繁育、兔肉加工、技术推广项目,根据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县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免业生产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项目的产业龙头企业,县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3)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各科技示范场既是兔业生产的示范基地,也是发展养兔基地村的种源基地,在保护九疑山兔遗传资源的同时,要引进一些生长快、个体大、饲料报酬高的优质兔种,进行纯种繁育与良种推广,为全县兔业开发提供足够的优质种源。在商品兔生产中实行母兔本地化、公兔良种化、商品肉兔杂交化,大力开展经济杂交,迅速提高商品兔生产效益。
(4)抓好兔病防治和兔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和部门分工责任制,积极推行肉兔养殖防疫承包制,全面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检疫格局。全县养兔科技示范场、养兔基地村的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魏氏梭菌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兔的发病死亡率控制在20%以下。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肉兔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的规定,确保兔肉产品质量安全。
(5)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县畜牧水产局要按上级要求实行兽医体制改革,成立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动物防疫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生活待遇,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畜牧兽医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畜牧水产技术推广队伍。
3.3 实施扶持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1)优化肉兔产业发展环境。兔场建设用地可参照猪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国土部门要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免收土地审批费用。允许肉兔养殖场(户)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通过租赁、承包、入股、联营等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环保部门要加大支持兔场办理环评和环保审批手续,并指导兔场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对污染治理达标的兔场免收排污费。对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在城建配套、环保等收费上尽可能减免。兔场及兔肉加工企业使用自来水与生活用水同价收费,用电按农业用电对待,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兔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农商银行要积极开展养兔户的小额信贷与联保信贷业务,满足农户生产的资金需要。保险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增加肉兔业险种,探索开展调运、生产及其他灾害性的保险业务,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改项目的安排中,要重点支持兔肉加工项目。
(2)建立联合协调的投入机制。各乡镇政府要把兔业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有关部门要把兔业发展作为重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兔业生产发展投合协调机制,对肉兔加工企业、养兔科技示范场、养兔基地村都要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奖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委、县扶贫移民局、县农业开发办、县畜牧水产局要密切配合,积极争取兔业开发项目。在每年12月份,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委、乡镇企业、扶贫移民局、农业开发办、畜牧水产局等部门研究下一年度的兔业开发内容,以项目为纽带,将农业开发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养殖业发展资金、财政支出资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乡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合理使用,推动兔业生产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3
引言
在2012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小型微型企业,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
小微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它们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载体,是“保民生”的重要力量。所以,集中扶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生存难题和发展困境,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就是保持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所在。
随着政府不断出台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江浙两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后,在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总体情况而言,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仍然处于弱势群体,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如何使小微企业彻底摆脱生存的困境,怎样让小微企业继续保持活力已经亟待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本项目组通过资料调查和根据自身条件,选定了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带上的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以及浙江省诸暨市作为本课题的调查样本。本项目组设计并发放抽样问卷,共收回950份有效问卷,此次问卷均由企业中高级领导者或管理者填写,所收集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参考价值。同时,本项目组深入实际,走访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和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三个地区近20家具有典型代表的小微企业。
在调研过程中,本项目组深刻地了解到江浙两省小微企业总体生存环境以及关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的落实程度。在分析问卷中,本项目组归纳并总结了一些现实问题,并就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现有的条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上提供一定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一、四地区小微企业相似现状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进入萧条时期,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小微企业也无不例外地受到了冲击,正普遍面临着生存艰难的多重困境: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微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经营状况岌岌可危。其次,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在金融危机下资金问题尤为突出。最后,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明显,竞争力弱,易被市场淘汰。
(一)企业基本状况
四个地区的小微企业均出现了相似的经营状况现象,即“少数企业经营势头良好,多数企业经营平稳,但仍有较大部分的企业出现轻度亏损,甚至有部分企业存在中度或重度亏损”,出现经营状况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利润空间小,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
例如,据诸暨市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其2011年76%的企业经营状况正常平稳,13%的企业面临5%以内的轻度亏损,其中有2%的企业经营惨淡达到了20%以上的中度亏损,而经营势头良好的企业仅占9%。这说明2011年小微企业经营态势总体还算良好,但不可否认的部分企业经营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二)企业资金流动状况
通过四个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资金短缺问题是各地中小微企业普遍遭遇的问题,即使像苏州市这样的经济发展大市,资金问题也依然存在。
比如,据苏州市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资金紧张的公司共计36家,占总数18%。虽然其所占比例不大,但相较于资金充裕或很充裕的公司数量都是0的情况,从中仍能看出小微企业在资金这一块所存在的较大问题。又如诸暨市,该地区抽样问卷显示,有100万以下融资需求的企业为22.9%,有100—500万融资需求的为39.2%,有500万以上融资需求的为27.2%,而不需要融资的企业仅为10.7%。这充分说明,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急需融资的缓解。
扬州市以及淮安市的小微企业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资金问题。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据调查显示,淮安市220所小微企业中,只有20所小微企业有将公司产品进行创新的打算;诸暨市95家小微企业中,自身有所属或合作的研究机构的企业共9家,只占9.5%: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数达5个以上的只有1家,而新产品数达10个以上的却有5家;获得技术专利数10个以上的有3家,20个以上的有2家,30个以上的只有1家。除上述企业外,诸暨市未有所属或合作的研究机构但有自主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共8家,占8.4%,新产品数为1个的有3家,新产品数为2个有2家,新产品数达20个以上有2家,新产品数达30个以上只有1家。苏州市、扬州市也存在相似情况。
对这些情况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目前小微企业的产业依然以传统型企业为主,总体自主创新水平较低。企业自身缺乏有力的高学历人才和高科技技术,企业之间科技水平差距颇大、创新能力参差不齐。
二、四地区小微企业相似情况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
1.依赖原材料,挤压利润空间
由于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仍为“原材料依赖型企业”,该类型企业原材料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小微企业,尤其建材、纺织、服装服饰、以及加工定制等行业普遍存在“原材料挤压利润空间”的问题。
2.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创新发展
多数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产品,按单生产,赚点加工费,利润很低。这种企业产品既缺少利润空间,又缺乏竞争优势。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不足,导致产品创新水平低。
据分析结果显示:诸暨市95家受调查的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岗职员的企业只有36.8%,有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仅为5家。其余企业的员工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以下,企业中学历为中专(含技校、职高、高中)的员工居多。而在淮安受调查的企业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也仅占到不到20%。创新型人才短缺,这无疑令企业的市场扩大及产品创新带来难度。
(二)客观因素
2011年是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加速蔓延给小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市场萎缩,订单下滑
“生意时断时续,连正式工人都不敢雇,只能找一些家庭妇女做临时工”,淮安市真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我们,“去年开春之后就没赚钱,夏秋两季赚了点,到了冬天又赔了,一年到头算起来,只赚了一个季度的钱。”同时扬州市邗江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局副局长也谈到“扬州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点很多,固定资产不多,也没有厂租费用,一般不容易亏损,但稍大一点的企业则不同,不管是否赚钱,单子都得接,不能让工人闲着,稍有不慎就会亏本。”
订单数量减少充分说明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在金融危机下都呈现了萎缩的现象,这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
2资金紧张,融资困难
近年来,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步恶化,与此同时,原材料、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比如,据扬州市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其中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和原材料成本增加超过半数,分别占29.03%和25.81%;银行贷款困难也是重要原因,占16.13%;产品库存增多和民间借贷也分别占了9.68%和6%.说明导致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最大的三个原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银行贷款困难。而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涨更是让企业难以招架。
除了复杂拖沓的贷款程序,高利率则小微企业主们叫苦不迭,“目前的基准利率比其它国家高,已经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50%,甚至更高,此外,担保公司从中抽利10%左右,从而将贷款利率推得更高。
3.税负过重,挤占利润空间
通过调查了解,税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负担,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当前,中小企业税负偏重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如果把中国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很多中小企业平均税负在40%以上。税种包括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税负关使企业难堪重负。淮安市某公司的负责人说,企业每年的收入中有将近一半都交为税收,近些年来,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多,对公司造成很大压力。为此,国务院也出台一系列诸如“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支持政策。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小微企业不满足减税条件,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三、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制度层面
1.大力宣传推广小微企业典型经验
虽然当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在一片叫难声中,仍不乏这样一批小微企业,它们坚持创新创优,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在本行业做稳做实,进而做精做优,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另一方面,尽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重大决策权在中央层面,但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应树立信心,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小微企业更大支持,有所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应大力宣传小微企业保生存、促转型、谋发展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小微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鼓舞广大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强对社会舆论的规范引导,大力宣传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小微企业主的先进事迹,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沦环境。
2.统一标准明确小微企业统计职能部门
政府应加速出台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明确小微企业统计与认定的职能部门,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统计与认定办法,从而有效掌握小微企业发展动态,并在操作层面推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实效性与普惠性
财税政策适当向小微企业倾斜,设立省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对小微企业进行单列申报评选,保证各类扶持资金对小 微企业的覆盖。将散落在各个部门的优惠政策进行集成,通过舆论平台及时、全面宣讲各类优惠政策及产业发展导向,有效畅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策对接,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及检查力度。
4.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加大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将小微企业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可适当授予地方权限,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征税起征点及征收比例。就江苏而言,小微企业缴纳的税收所占比例并不高,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小微企业在税收上采取更多灵活的政策措施,对小微企业税费应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坚决贯彻“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
规范执法,简化税收征收程序,严格限制和减少税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统一执法标准,杜绝权力寻租行为。全面清理并取消不合理行政收费项目,净化市场环境,调整虚拟经济、炒作经济利润率严重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不合理现状,提振实体经济的产业信心。
5.创新服务方式与理念
有效帮助小微企业突破要素瓶颈,以思路创新和产品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建议在银行设立专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部门,制定适合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运作机制,降低存贷比,保证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长不低于平均信贷增幅。大力开展应收账款、买卖合同、存货等抵押贷款业务,推进产权、专利权、商标权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机制,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土地的可流转、可抵押。鼓励引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通过政策、奖励、补偿等杠杆,鼓励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错位经营,发挥其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拾遗补缺作用。简化小微企业融资程序,减少收费项目,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6.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及行业组织的职能作用,完善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工商联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意识,将引导小微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工商联的常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小微企业发展状态和企业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经济服务、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工作。大力宣传在保生存、促转型、谋发展方面的先进小微企业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明确发展思路,提升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进各类行业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各类行业组织职能,积极打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稳定职工队伍、技术改造、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自身层面
1.走创新发展之路强化技术进步与创新意识
小微企业要推进管理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变传统运作模式,学习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工具,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成本,着力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2.加强资金流管理
开展资本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先内部资金良性循环,设立企业经营长远规划,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
3.引导小微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做到规范、真实、及时、有效。同时大力培育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的认知度。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加强对有创新意愿且有创新能力小微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走转型发展之路。引导小微企业做合格的企业公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4.牢固树立信用意识
小微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信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努力将信用历年制度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走向规范化经营,提升企业信用资质。
5.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改变“过客”心态,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员工流失。要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长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薪酬,稳步改善福利,关爱尊重员工。推出多样化用工模式,加强技能培训,规划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路径。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打造企业“家”文化,培养员工归属感,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薛娟.成本、订单、资金:小微企业“三座大山”.中国经济时报,2012.
[3]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12(09).
[4]江苏省工商联.江苏省小型微型企业调研报告.
[5]金融如何支持小微企业.浙江金融,2012(02).
作者简介:朱莹(1993-),女,浙江诸暨人,南京审计学院,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学方向的研究。
姚 (1990-),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学方向的研究。
马晓蕾(1993-),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审计学院,本科学历,从事金融学方向的研究。
张育心(1993-),女,江苏淮安人,南京审计学院,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