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

时间:2022-07-06 12:0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本教案

第1篇

二、本期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以初三复习研讨为重点。

3.规范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着力从6个方面来规范:

①每两周每位教师要求上校本研讨课一次。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评课。在学校规定的校本教研活动时间里研讨课、听评课同时进行。(至少2节课时间)

②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提前通知教导处,并通知学校校级领导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开一次上交检查一次,每次上交的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要求规范,填写要完整。研讨课的老师在上课前经集体备课研究后,用专用备课纸备好课。

③教研组、备课组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研究问题的随意性,研究活动必须有针对性,研究必须有连续性,最终将问题上升为课题。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问题来展开,集体备课围绕问题备课,授课者带着问题上课,听课者带着问题听课,围绕问题评课。

④研讨课教师就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发言围绕以下内容来进行。(1.所授课课标解读,并作简单说明。2.对新授课的起点要求是什么?3.近年来在中考中出现的情况4.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简单说明,留下了什么遗憾。)

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步骤:

1.带着问题备课、围绕问题上课、围绕问题听课

2上课者反思

3教研组成员评课

4授课者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反思

5教研组总结,下次活动安排。

听课之后要评课。评课要防止只唱赞歌,不提意见和建议的倾向。可坚持(123)原则,即每位听课教师(即评课教师)对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进行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问题,提出三条操作性建议”,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评课望参照评价量表进行。建议从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方面来认真评课。交流要有深度。

⑥教学帮扶活动是教研组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的帮扶活动最终要体现在帮上,所以每月至少2次的听被指导教师的课。

4.做好《开展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以校为本教研活动运行机制、模式与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5.召开校级课题的阶段总结工作会议,对课题实施情况作出监督。

6.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议筹备工作

电子资料库建设是提高备课组备课水平,教研组研讨水平的重要资源保障。为了作好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设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想法:

1.注意从网上搜集各地的中考题(要可修改)、单元练习题、自命题、月考题,半期、期末考试题。特别是中考题按类型分类整理。

2.根据平时的练习的错题情况,归纳总结学生的易错题。

3.单元专题复习(可修改)复习资料(包括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复习课件)

第2篇

完善制度管理

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不走样。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绝不能认为可有可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校长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检查和考核,以提高校长认识。

其次,校长要让分管校长和主任及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才能保持一致。只要校长高度重视,分管校长和相关主任认真组织,全体教师一定会积极参与。

最后,校本教研能否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整套制度来保障。没有严格的配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只能停留在计划上。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要求、检查、奖惩)等,当然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并落到实处。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调查和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要分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校本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的建议,及时采纳,没采纳的做好解释说明。努力使校本教研活动更人性化、合理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拓宽活动载体

校本教研要做到形式多样,任何单一枯燥的形式都会让人疲劳厌倦,也就影响活动效果和质量。

课例研讨 教研(备课)组在开公开课前,要组织组员讨论,确定课例,然后每位组员进行教案设计,进行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教案,由一位教师试上。然后组员评课,对教案进行二次设计,由其他教师再上,然后再评课研讨,总结改进。这样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他人再上,反复磨课,课堂教学会得到最优化。当然也可以多人上同一课例,使用集体设计的教案,这样可凸现教师个性化因素,通过对比总结提升。

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以课题为抓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校本教研推向更高层次。当然教师的选题要有价值,针对性强,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忌大而泛。应选如何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如何排座位,早自习实效性等问题。

交流研讨 定期举办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推广交流教改和课题研究成果及好做法,例如合作学习研讨,学生管理经验交流等。

教学展示 定期组织优课评选、说课比赛、教案作业展、评课观摩等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其中,评课观摩非常必要,不少教师不会评课,评不好课。

教学反思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标及有关教学反思的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积累储备,为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要设计教学反思文本,定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不仅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要记失误之处,以改进教学。

推进中坚持“两化”

校本教研要做到活动问题化,问题校本化。校本教研是因问题而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活动应带着问题进行,不能“无病”。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同时,问题要有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问题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有分组无合作)、常态课的低效问题、学生作业管理、转化学困 生、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等。

组建教研共同体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离开了教研员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易影响教师的教研自信和期待,导致形式化。学校要尽可能通过邀请专家、教研员、共同体学校名师等途径来提高活动增长点,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引领和推动。专业引领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同课异构等,教研员、名师等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

第3篇

【关 键 词】开放型;校本教研;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22-02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教师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主动加强学校与外界、教师个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等的有效整合,才能创新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根据教育科学原理、理论和方法,下面笔者就当前借助校园网开展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工作提出如下策略:

1. 主题研讨式。为了巩固新课改成果,切实构建“研训一体”的校本研究机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组织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创造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为主题的“月末相约新课堂”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分别先由骨干教师和新上岗教师进行献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新、老教师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风格。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骨干教师与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澄清了模糊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从中激发教师教研的灵感和教学智慧,达到了小问题教研与“专题研讨式”相融共济的目的。

2. 骨干带动式。在县教研室的专家以及一些市、县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组织学区样本班、学区学科教研中心组的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集体攻关,逐步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及时在网站典型案例、课堂实例、课后反思,使区属各校能有所借鉴,促进全学区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

3. 课题研究式。为了敦促学校持续不断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校园网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园地”栏目,设置了“课题简介”、“校本培训”、“研究进展”、“典型教案”、“自制课件”、“实验论文”、“特色网页”、“校内交流”、“实验成果”等子栏目,为每一位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促进教师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4. 实验论坛式。“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需要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网站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特点,创建了一个互动交流栏目──“实验区建设论坛”。这一栏目主要由“新课程改革实验论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坛”两大版块组成。各教研组轮流组织论坛,承担版主职责,论题主要来自于各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发现的问题或困惑;各校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课改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自由发帖子,提出讨论主题。其他教师在规定时间之内回帖。这样一来,此栏目成为教师校本教研交流的平台。

5. 名师引领式。名师与协作片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结对教研,携手同行。骨干教师随时听名师上课;名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骨干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共同提升。同时,名师还要为片区教师作公开课教学展示或专题讲座至少一次。名师的课给人以启示,普遍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欣赏。

6. 学科整合式。我们开展了虚拟环境下的“新课大家上”活动。教研员在每周听课中选择典型课例在网站上的“新课大家上”论坛,全区各校实验教师一起就同一节课来参与评课、研讨,提出意见,再由执教教师修改教案,将自己的二次备课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科教研组将优秀“电子学案集”在网上,其中收集了部分教研成果。包括学校教师教研论文集、课后反思集,形成了充足的资源库。网站中“校本教研”栏目中,有教研员的引领步伐的印证材料(含论文、经验、模式等),还有校本研究主体──教师的前进足迹、感悟交流、“一堂课大家谈”的留言,更主要是有一些专家学者的讲座等,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具体做法。

7. 走进课改式。在进行校本教研时,有专业人士指出:“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为此,我们在“走进新课程”栏目里下设了“理论之窗”、“他山之石”、“样本班对话”、“感悟交流”等子栏目,为学校开展校本研究提供和推荐学习资料,及时传递课改信息。学校可以通过“理论之窗”组织教师们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论;通过“他山之石”了解其他地区课改先进经验;通过“样本班对话”、“感悟交流”栏目,与本县教研员或其他学校教师进行虚拟对话、交流。可以说,这一栏目成为教师们走进新课程的“领路人”。

8. 分组教研式。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分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数学学科分成: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研究小组、“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研究小组;语文学科分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研究小组与“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研究小组。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总之,我们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形成了多向、民主、开放、快速、高效、共享的校本教研机制,改进和完善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情况的传播效率,为研究者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环境,实现了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和专题研讨,从而真正使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工作植根并服务于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工作,带动了全校校本教研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柯东林.校本教研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策略谈 [J].中小学电教,2009,(9);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

[2]李青.课程改革需要教研重心下移[J].人民教育,2003(4).

[3]陈军令,杨志现.聚焦教研 集慧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4]孙文海.关于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3).

第4篇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以校为本”的价值要求日渐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所谓校本教研是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发展为需要,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目的教学研究制度。

二、农村小学为什么要寻求自己校本教研模式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不仅要让农村的孩子受到教育,而且要让他们也享受优质教育,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教育工作者身上,落在广大农村教师的身上。然而农村小学课改现状是:

1、观念陈旧。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持观望态度。

2、资源短缺。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改设想也是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的。

3、设施落后。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教师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作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即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和落实。

4、评价制度落后。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评价标准仍然沿袭以前的标准。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农村小学只有寻求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探讨四种教研方式

我校属于农村小学,满足农村上学各项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的校本教研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结合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的情况,我思考了以下四种方式校本教研方式。

1、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不能少,它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研研究的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的形成正确的人生和职业价值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效果。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可以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观摩教学录像、教学现场指导、参加片区教研活动以及自我学习引领等。的确,由于地理条件和学校档次的局限,农村学校的教师教育培训的机会比城市学校教师少很多,但专业引领的教研方式不能不搞,而且专业引领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们十分渴望的,校本教研就是要创造这种学习的机会。不能听到专家现场的学术报告,我们可以广泛地收集教育杂志上、教育专著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一起来学习讨论和实践:没有优质课教学录像,我们可以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内在资源……。在不久的将来,我区即将实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旨在解决西部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差、教师培训不够不水平不高等问题。有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方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集体研讨备课式教研。集体研讨备课式教研是由三步进行:第一步:任课教师提出研讨课的课题,自己首先设计出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案:第二步:任课教师在教研组上进行说课;第三步: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听取说课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围绕本课题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共同修定完成教案。第四步:任课教师进行按照修定的教案上课:第五步:教研组对课例进行点评,共同分享得与失,进一步完善课案。通过一堂课的教研,带动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活动。

3、问题讨论式教研。问题讨论式教研是指教研组的成员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来,可以教育某个特殊孩子时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道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主要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此种教研活动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通过问题讨论式教研,不仅有问题的教师可以得参与的解决方法,而且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吸取一些经验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问题讨论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加深同志之间的感情。

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校本教研;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00-02

针对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推进小学不同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突破口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给传统的小学校本教研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看到,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崭新的业务能力提升平台。要搭建网络教研平台,首先,要加大网络环境的优化构建力度,加大网络教研设备的投入力度。要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不仅要配备较高标准的服务器,还要加强配备必要的网络教研室,同时还要配备网络远程教育演播教室。与此同时,诸如电脑、电子交互式白板等网络教研设备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数量充裕,以此促进网络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小学校本教研的特点,以及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搭建小学校本教研专业化的网络教研平台。此外,还要重视小学校本教研相关资源的收集,收集一些教研资源库、教研软件,鼓励小学教师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运用网络自主开发小学校本教材、精心设计小学校本教案、开发小学校本教学课件,收集、整理、制作多种教学实录、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图片等。通过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小学各科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丰富的网络小学校本教研为依托,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研资源保障,利用网络平台在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施中不仅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也同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构建了个体、群体、专家整体互动的小学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校本教研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转变观念,要让小学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

在以往的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中,教师往往并不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角,教研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而进行。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实施中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地激发,对于参与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教研活动的热情不高,对教研活动的实施缺乏兴趣,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改变旧有的教研理念,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中,努力营造一种合作探究的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小学校本教研监督机制的构建,成立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小学教师身上所蕴含的教研潜能,让小学校本教研“活”起来,以此推进小学校本教研的高效开展。应该看到一些小学教师对于网络教研的实施缺乏重视,认为以网络为依托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没有太大的意义,总是片面地认为只要将课备好就行,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运用传统的教研方式,固然也能够收到一定的教研成效,但是此种教研方式与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实施的效率相比较则相差甚远。因此,在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要让教师明白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在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中,要以教师的教研需要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根本需要,要以提升校本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能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自主整理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师成为小学校本教研的真正主角。积极引领教师参加行动研究的同时,也要引领教师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以网络作为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以此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要组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不同教师的校本教案,通过教案展示、课件展示,运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展示方式,让教师充分交流、学习,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收获更多的教研成果。要打造小学教师教研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教研群的建立,更加方便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研交流活动,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这对教研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网络环境下转变小学校本教研的观念,以教师作为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角,这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应该看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在学校中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虽然在学科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就要重视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以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近些年来,应该说教师参与了许多次的信息技术考试,也都相应的获得了信息技术的等级证书,但是这些技术的学习,往往在实践中实际应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教师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时要从学科需要出发,针对教师教研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年龄偏大的教师,更要选择那些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信息技术内容来开展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推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通过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这是提升小学校本教研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往往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以课堂知识的灌输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的教学实施内容则很少涉及,这样的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对提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时,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要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教研中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更好提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对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处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的关系,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不能忽视常规教研的开展,要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其次,网络教研要重实质,要突出一个“研”字,要让信息技术在教研中真正发挥作用,以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好地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再次,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延续性,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在网络教研实施的时候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网络教研结束时,对于教研时还没有充分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一步地开展后续的教研活动,解决一些没有解决的教研问题。因此,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延续性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研究对促进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推动专业化小学教师队伍的构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Study and Desig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EDU2.0

ZHONG Xiaoyan

(Huizhou College of Business, Huizhou, Guangdong 516025)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WEB2.0, its core ideas and technologies are gradually extended from the business applications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monstrating the great power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which gave birth to a major application revolution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EDU2 .0.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uch backgroun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WEB2.0 and EDU2.0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building,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Wiki in EDU2.0 and Moodle techniques, designed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model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platform based on EDU2.0, described an exampl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pecialty,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form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solved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school-base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ch as time-poor, the compilation difficulties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s of supporting teaching, provided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municipal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rovided direction for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on form both concept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WEB2.0; EDU2.0; teaching reform; school-based resources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学校都购买了大量的商品化教学资源库,来为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工作。中职学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与普通中学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特点,中职学校需要建设有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来作为商品化教学资源库的补充和延伸,从而满足学生技能学习和企业用工的双重需求。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使用WEB2.0工具、技术和思想整合更多的信息化资源来达成随时随地的参与性教育被称作EDU2.0。EDU 2.0的核心在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面、新颖、个性化的参与性教育,具体表现在可以创建老师与学生分享和使用资料的大社区,所有的相关资料都将被快速地创作、归类、浏览、分享和整合,课堂管理、任务追踪和自动化测试将被广泛地免费使用,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化组织也可以参与到这个大社区中,提供支持和意见,而每一个愿意参与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和家中获得个性化的辅导,为中职学校校本资源积累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 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情况的快速变化迫使企业用工条件也在不断改变,而中职学校也必须适应市场来为企业提供称职的员工,这就使得学校必须能够拥有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校本资源平台。优秀的中职学校校本资源通常是学校密切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的职业技能学习库以及与企业工作紧密接轨的实训平台,而商业化教学资源库往往在建设完成一两年后就完全不能满足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所以建设有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来作为商品化教学资源库的补充和延伸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各个中职学校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

目前中职学校校本资源的积累建设过程,学校是在结合市场动向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每年专门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校本资源库并编撰校本教材从而推进教学改革。而这个过程,普遍存在着资源建设时效性差、编撰困难、可重复利用性不强以及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难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改革活动。

而在校本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特色,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也认识到了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结合教研部门和教师的经验来建设校本资源,还应该把企业和学生列入校本资源建设的队伍中来,这无疑更是加大了校本资源的建设难度。

中职学校利用EDU2.0中的Wiki和Moodle技术来建设的校本资源平台,由于具备可积累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是一种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实现思路,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校本资源建设的以上难题。

2 EDU2.0概述

什么是EDU2.0?笔者认为,EDU 2.0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新颖、个性化的参与性教育,具体表现在可以创建老师与学生分享和使用资料的大社区,所有的相关资料都将被快速地创作、归类、浏览、分享和整合,课堂管理、任务追踪和自动化测试将被广泛地免费使用,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化组织也可以参与到这个大社区中,提供支持和意见,而每一个愿意参与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和在家中获得个性化的辅导。

Wiki技术和Moodle技术是继Blog之后流行于互联网上的网络技术和文化,作为社会性软件,这两种技术都体现出了开源精神,它们具备低成本、易用、共享、开放和社会性的基本特点,目的是实现知识积累、资料共享、充分交流、快速传播和再创造,这些都特点完全可以应用到中职学校的校本资源建设平台中,成为中职学校校本资源积累建设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证明它的教育教学利用价值。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来进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可见Wiki系统很容易帮助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这正好满足了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要求,可以建设一个开放、新颖、全面资源库。Moodle是一个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的学习管理系统,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Wiki系统的有益补充。Moodle的重要特色是以社会建构教学法为其设计基础,而其在线教学模块可采用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可以解决中职学校校本资源建设中的模块化编撰以及市级教学资源的可复用问题。

Moodle与Wiki这两种EDU2.0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提供了集体创作的平台,真正体现大众参与的思想,而目前的教学改革也正是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参与,这种互帮互助建立在企业、社会组织、教师、学生四者充分参与的基础上。

3 EDU2.0在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原理

笔者根据Wiki和Moodle的技术原理,设计了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基本结构,该平台基于B/S结构,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校本教学资源智能应用及管理界面、Moodle模块管理系统、WIKI知识库、校本教学资源库WIKI编辑引擎。如图1所示。

3.1 校本教学资源智能应用及管理界面

是该平台用户与Moodle教学系统进行交互的基本接口,也就是该资校本资源平台的前台,在具体的应用中由网站管理者来根据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网站的基本结构使用现在主流的B/S模式来组织,方便管理者随时随地直接使用浏览器进行操作,简单易行。

3.2 Moodle模块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Moodle教学系统中所包括的模块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够按照不同的专业和主题来进行设计,并且可以自由导入已经开发完成的校本资源数据进行快速数据共享,有利于建设全市共享的校本资源系统,而该系统的模块化学习管理功能也由该系统实现。

3.3 WIKI知识库

该WIKI知识库系统主要基于面向对象的智能技术,是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组织的核心,由四个功能模块组成。用户负责接收用户指令,传递收集到的信息来协调系统完成用户的目标任务。信息负责在限定的信息资源范围内收集和整理用户所需的信息。系统是整个知识库的关键,负责把众多的功能各异的知识库内的信息集成起来,并负责用户与其他之间的通信,同时转换请求与应答的表达方式,给用户提供统一的结果界面。学习负责把用户返回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将学习结果按照相关度反馈给用户从而及时修正检索模式。

图1 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基本结构图

3.4 校本教学资源库WIKI编辑引擎

该引擎主要完成WIKI的编辑工作,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的编辑界面,有效地接受各个教学活动用户的各种格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并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接口,为该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的、新颖的企业信息资源。

4 EDU2.0在中职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传统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通常是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协调下,首先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讨论,然后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再需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实训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案的调节,从而建设出所需的校本资源库来为教学改革服务,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过程。

图2 传统的中职学校校本资源建设过程

从以上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传统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过程耗时长,并且需要教研室组织大量的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会。而各位老师的备课资源和教案,都分别存在着大量的纸质形式、电子形式的资源,很难充分共享,并且还存在大量的重复冗余、资料陈旧的情况。而建设和整理的工作量巨大,每年还需要在固定的时段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而这种存在严重时延的交流和修改活动更是不能及时收集到教师的创意和想法,不利于教学创新和优秀教学资料共享,造成大量的创意教学资源浪费。

EDU2.0的出现,尤其是Wiki和Moodle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中职学校校本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高效、及时、开放的解决方案。而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形成一个模块化的结合了企业、社会组织、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资源的合力来建设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来为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实训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按照笔者设计的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基本结构实现的平台功能在集体建设校本教学资源过程中的体现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Edu2.0的校本资源建设平台模型

根据该平台模型,可以看出,企业、社会组织、教学人员以及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同时使用Moodle模块管理系统对校本资源Wiki知识库进行资源的添加和编辑工作。所有工作在网络上进行,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书面编撰形式,节省了大量的编撰成本,并且也解决了纸质文件传递麻烦,编辑复杂的缺点。在这整个过程中,充分了体现WEB2.0的众人参与,充分共享,实时快捷的特点。该模型比起传统的资源建设活动来看,非常适合进行校本资源建设,并可以充分吸收各类资源,有效地完成资源整合和更新工作,给企业组织和教学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全方位地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技能训练机会。

按照该模型来建设校本教学资源,教研室首先可以在Moodle平台中加入一门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并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科目,用于构建集体建设校本资源的环境。该专业相关教师、学生、企业顾问人员,实训管理人员获取不同的权限账户来进入到该专业校本资源平台中,使用Wiki编辑引擎来进行资源建设。Moodle基于社会群体建构主义来对该专业中的课程分模块分阶段进行建设。如图4所示。

图4 校本资源库功能实现

首先,由教研室来确定国际商务专业的校本资源建设计划,请各位企业专家以及各位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并确定适教学方法并反馈修改。在校本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专业部主任使用Moodle中的资源功能制定课程建设任务,教师浏览自己的相关任务,通过讨论,按照达成共识的大纲和教案在Moodle平台中利用Wiki的功能来完成集体编辑的过程,将自己的最新思想随时添加到教案和大纲中,而这个即时的、公平的集体建设环境,真实地记录了整个创作和交流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

基本教学设计过程完成后,将引入企业和社会相关组织来进行审核和再次编撰讨论。最后进行试验教学后,专家还可以再提出修改意见,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看法,根据反馈在对资源库进行修改,达到校本教学资源库所需的复用性和累积性要求。所有的过程都是通过Moodle平台在Wiki知识库里同步进行,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建设时间,推进了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5 结束语

第7篇

多年来,我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比较正常,但教研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大都停留在听课评课的浅层面上,缺乏主题式的研讨。另外,大多数老师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论理学习和知识更新意识比较淡薄;教师间的专业协调与合作没有得到有序的引导。面对这种状况,经过反思,我们决定从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入手,用制度推动学校教研活动,规范教师的教研行为。学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强调了教研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广泛性,包括课例研究与反思,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读书交流,教学反思交流,经验交流等,明确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课改研究”和“自我反思、同行互动、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导向。制定了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和评价方法,包括汇报课、展示课、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评比交流等。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我们采取了以下教研方式。

1. 着眼校本,科学管理为让我校课题研究很快进入序列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在校本教研活动的落实上发挥学校“四个骨干教研队伍”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是以中心校校长、村完小校长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者”队伍;二个是以学科辅导员、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者”队伍;三个是以“中心教研组成员”、“校级名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指导者”队伍;四个是以“校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建立了中心校-村完小-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网络,明确了各网络机构负责人和成员的职责任务。

2. 联动教研-校本教研的模式我校下辖的村完小同年级班额少,地域差距较大,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大,因此,我校创新开展“联动教研”模式,即联合互动教研模式,营造民主、和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合作教研氛围。一是教师间同伴互助,村完小实行“一一二”互助方式,一名村完小领导负责一名骨干教师带领两名老师,组成一个小团队,根据老师的需要开展帮扶研讨活动;二是教研组间互助,中心校每一个教研组带领村完小三个教研组,负责指导帮扶工作。三是校际间互助,村完小与中心校,村完小与村完小之间结交对子,开展校本教研互访交流,互帮互助活动。四是乡镇之间的校本教研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校本教研方式;请在校本教研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到我校传经送宝。通过联动教研实践,缩短了教师间、教研组间和学校间的差距,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综合能力得到展示,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师资培养-校本教研的源泉 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把教师的学习和反思与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开展学习、反思、评比交流等形式,引导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主要做法是:(1)每位教师每学期自觉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撰写读书笔记。(2)开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走出误区,落实三维》专题培训,。(3)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论文等。(4)“请进来,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请专家或教研员到我们学校做专业引领培训。通过形多样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4. 立足课堂-校本教研的基石学校坚持“立足课堂”,以课题研究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修活动。

4.1家常课中确立研究专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研究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我们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自己的家常课,围绕“新课程理论与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学现状有哪些矛盾,有什么冲突,有哪些困惑;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两个问题展开反思和研讨。通过研讨发现,各校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7点:(1)引入新课不生动;(2)问题设计抓不住学生的兴趣点和重难点等关键之处;(3)新课教学缺乏由浅入深、以旧知到新知的引导方法;(4)不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6)语文不重视实现能力培养;数学不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7)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水准上等。围绕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突破?各校教研组根据本校本组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如,我们申报并立项了市级《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和谐发展》课题研究。各村完小也相应开展子课题研究,如黄茆小学语文组的课题是“善诱启发,鲜活课堂”;数学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浪小学的语文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数学组是“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全校14个语、数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各个教研组针对自己的课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在教学反思中总结,形成教研主题化,活动规范化,方式灵活,研讨深度,成效显著。

4.2带着专题进平时课堂中。各学校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专题研讨活动,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1)加强学习,掌握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我们把组织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课堂教学相结合;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反思与课例分析相结合,网上交流与平时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2)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通过专题研讨,课例评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听课,互教共学、共同成长;校际之间结成交流对子,互访交流。通过以上形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交流与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的良好风尚。(3)开辟“专题式集体备课”新途径。专题式集体备课由“理论学习”、“分头主备”、“交流研讨”、“汇报展示”、“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理论学习”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本次研究专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分头主备”是教师个人分头研究教材,写出一份较为详细的体现专题理论的教案。“交流研讨”是教研组(备课组)组织教师研究他人的教案,找出亮点,提出建议,各人二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汇报展示”是推选一名老师在本校上一节汇报课,全组老师观摩学习。“总结提高”是课后组织教师围绕“是否有效体现本专题理念,三维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如何改进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写出课后反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和具体做法。这样的主题式集体备课主题鲜明,能更有效发挥教师的自主研究和团队精神,突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适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发展。(4)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组建了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团队,发挥团队精神和智慧,打造专业素质强的教研队伍,引领全乡镇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他们的作用是:根据各校的需求,打造精品课送到薄弱学校中去;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各校的教学精英、学科带头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个人教学风格带回到自己的学校中去展示,展现了他们个人努力与才华,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增强了教师间互学互研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又使校际之间的研究经验得到有效交流,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总之,“立足课堂,群体互动”式校本教研尝试,改变了我校校本教研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说课常态化;四项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3-02

教师说课已成为新一轮课改中校本教研的重头戏。如何唱好重头戏,让说课常态化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应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积极探究的问题。

一、培训研讨,提升教师对说课的认知水平

尽管“说课”的提法讲了好多年,但各校实施的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们不仅对说课的内涵、方法、意义等诸多问题没有准确把握,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因此,实施说课必须以培训、研讨为先导。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或市区教研员做专题培训或研究,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教师要从教学杂志与互联网上搜集说课信息,积极参与说课问题研讨。更要保证培训、研讨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升领导与教师对说课的认知水平。说课,是教师备课的高级形式,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即在教师写好教案之后、授课之前,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领导或同行阐述自己对所讲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虚心征求领导和同行们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说课是展示教师综合素质的平台,是提升教师素质的突破口。一位教师坚持认真书写教案不会成为名师,坚持高标准说课,则可能成为名师。

二、加强自学,提升教师的说课能力

讲好课的前提是说好课,但说好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位教师必须提升对说课的重视程度与参与意识,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研读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深入剖析教材,坚持研读教育专著,学习教学杂志,参与网络教研。通过自学,加速专业知识的积淀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缩减理念与行为的距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说课能力:即提升恰当运用教育理论的能力。优秀的教学方法只有用教育理论做支撑,才会提高可信度,更具说服力;提升正确诠释学科“课程标准”与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有创新才会有特色。而创新要体现于三点:对教学有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环节有独具一格的安排;对教学策略有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三、说课实施常态化 让校本教研充满活力

说课只有常态化,校本教研才能充满活力,教师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常态化表现在“三多”:即参与教师多、说课次数多、说课形式多。其中,说课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五种。其一,说课材料写好后先说给自己听。要边说边揣摩三维目标是否准确,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遵循了教学原则、讲清了撰写教案原由,边说边修改直至较为满意为止。其二,说给本组教师听,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小组研讨会上,虚心向同组教师请教。三人之中必有我师,本组教师最有发言权,他们的“七言八语”,会帮你释疑解惑,使你顿开茅塞,把课说得逐渐趋于合理。其三,说给全区同学科教师听。把说课材料放在“呱呱社区”里,积极参与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网络教研(即大组备课)活动,直面教研员与全区同学科教师说课,聆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汲取他们的良策妙方,这对完善说课材料是很有启迪的。其四,说给学校领导听。在领导听课之前,可先把说课材料交给主管领导审阅,请领导多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其五,说给编辑听。在上述说课的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之后,应根据讲课的效果与体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说课稿。这一份说课稿可以寄给教学杂志编辑部,请专家评点指导。

四、建立督导评价机制,为说课保驾护航

第9篇

2016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迅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老师们积极撰稿(.cn)参加讨论,我刊将择优刊发。

第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词与意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我们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词意和内涵未必清楚,这也是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我们要讨论: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的质与量?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视角?我们应当如何描述能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的“质量”?应当如何描述能激励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去不断努力提高的“质量图像”。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从学生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2)从教师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3)从教材选用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4)从场地器材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低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我们对当前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总体较高,还是总体偏低,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总体估计,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就会茫然,我们的教改工作就会盲目。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2)不同地区(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东西部地区等)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有什么不同?(最低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应该怎么做?(4)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初中体育应该怎么做?(5)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中体育应该怎么做?

第3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与果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还是体育教师的水平高低,还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差,还是由于“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错误教学所致,还是校长们的不支持、不重视,还是场地器材的极度匮乏,还是安全这个“拦路虎”挡道,还是什么其他,还是上述所有原因的共同原因,这些“因”又都造成了怎样的“果”,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分析“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对策;(2)体育公开课、观摩课的利弊分析与对策;(3)提高常态课体育教学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第4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今与昔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过去呢?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是怎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质量怎样的?我们的质量观和质量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我们如何从过去的镜子中看清我们今天的课题?我们该吸取过去的哪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又如何超越过去,去将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对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2)对8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3)对课改前期的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4)对观摩或查阅或引进的国外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中国的体育课进行对比。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的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教研园地》栏目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剖析、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校本教研案例与提升”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第1-2期:何为校本教研,为何进行校本教研

认知校本教研之“理道”,厘清学理、教理、情理。针对区域、校、教研组谈谈您的个人方案、计划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迈进校本教研之“业道”,清晰理念、担当、需求。作为校本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凸显校本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行走校本教研之“成道”,立足发展、教学、学生,践行何为发展、为何教学、如何发展。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基于此主要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如何反思、改进、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集思广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凸显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谈如何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结合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课堂带来了什么,怎样使校本教研制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效化,并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重点凸显计划、方案纸上谈兵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依据实施情况将经典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提升,以达到资源共享,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比对,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我之所见。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实案选登》栏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进行组稿,建议老师们将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效果明显的规范教案投到我刊,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第1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

第2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各种方式的投篮;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发展跳跃能力练习设计。

第3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单、双杠)。

一般题材:发展体能的各种游戏,耐久跑途中跑,耐久跑各种练习设计。

第4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小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通过运球发展体能。中学:各种方式的运球和传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投掷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5.自制小器材的方法及运用。

《游戏百花园》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的游戏选题旨在尊重《游戏百花园》创办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更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师生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兼顾地域与环境差异,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1期:课前热身游戏与课堂组织游戏。

第2期:优质高效的队列队形组织游戏。

第3期:学生体质素质专项提升的针对性游戏。

第4期:足篮排三大球游戏再创新。

第5期:小球类游戏:乒乓球、垒球、网球、羽毛球等游戏应用与拓展。

第6期:水上与水中运动项目游戏。

第7期:新型体育项目与新器材配套游戏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

第8期: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的小众与大众游戏。

第9期:用新材料翻新、拓展经典老游戏。

第10期:简约有效的亲子、师生互动游戏。

第10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课改精神指导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平等、交流、互动、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本期,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专著,教学杂志。通过学习,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确了所教年段的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做到学以致用,将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导航作用,除学习专业理论外,教师们还广泛涉猎了文学书籍,科学书籍,历史书籍等,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二、认真落实校本教研。

本期的校本教研,我们主要挖掘组内资源,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邢政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特别是他的教学机智,课堂生成,都是出色的;郑苏芹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大胆的教学设想,对作文教学的研究,都是非常值得其他教师借鉴的;还有汪洁老师良好的综合素质,都是我们组开展校本教研宝贵的资源。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如聚在一起,不拘形式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题研讨等。通过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如:长课短教(六年级要挤出大量的时间做练习),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和表达真情实感等等,收到了实效。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才会稳步上升。一学期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和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常规教学是否规范,及时调整、改进。

2、互观: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比如组长在查教案作业时发现特别好的,就拿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加强了随机教研。

3、备课: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相结合。特别强调个性化的修改,对一些重点课文或难以把握的课文,课前都要自觉进行研讨。备课教案首先自查,然后定期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教案进入课堂。

4、上课:课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我们采取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与督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们课堂教学都是非常严谨的,是有实效的。

5、作业:一是我们要求教师要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对优生一是加大读写知识的训练;二是强调课外知识的积累;三是做一些提高练习,对中下生,主要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训练。总之通过作业的练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提高。

第11篇

学校传统的教研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仅仅将教研的目标停留在独立的年段和单一的学科上,探讨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本年段或本学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没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备课、浅尝辄止的课堂评析,学校校本教研还处于较浅显的层面,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呼唤教研创新,由于专业支持力量不足,有限的教研资源——无限的教研需求;有限的教研活动——无限的教学问题两个矛盾十分突出。开展网络教研——用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教研,通过网络技术转变教研方式,“让教研插上网络的翅膀”,物理形态的实际教研和虚拟形态的网络教研:互补、共生、整合。补充、拓展、扩大、提升、盈利(省钱、赚钱)。网络教研的优势在于:技术层面——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文化层面——民主、开放、平等、对话、协商……;促进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转变。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科学、高效的校本教研制度,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整合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人员的力量、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1.网络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网络校本教研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构建信息环境,不断优化和融入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当中,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和专业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网络教研的服务对象:⑴为教师服务:信息交流——校本教研——网络研修——资源共享;⑵为教研员服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在线研讨——教研管理;⑶为学校与社会服务:政策宣传——社会理解。

2.网络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平台,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进步。

倡导教后记、教学日记等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同伴互助。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操作系统,通过“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研究方式,使学校教研组织机构逐步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

鼓励每位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研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个人教育网站,积极参加网络教研,从不同层面上扩大学校知名度,通过不同渠道培养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开展,带动校本教研规范有序的发展,培育出一批名教师队伍。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有利于教与学。侧重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重组与利用,校本教育资源(包括校本课程、网络课程、单元网络课件、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等)的开发与应用。

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的文本、视频等网络资源库;通过教师合作及师生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设社区教育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单元性网络课件、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习资源。在资源建设中要注意把研究方向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举办主题论坛,把问题分解成“集体智慧”“敞开心扉”“观点碰撞”“问题研讨”“个案诊断”等板块,让教师到其中尽情地互动、探究、研讨、体验,从而帮助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理论修养,培植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可视化的、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从中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研发与实施的能力。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校本教研中,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资源建设、资源应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和利用网络优势,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网络教研、家校服务和社区教育等模式构建。定期通过问卷、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并及时调整相应策略。整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特色性、有效性、发展性。

二、网络教研的实施流程

网络校本教研实施流程是:宣传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努力营造教研氛围,让教师人人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学校定时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知识的培训,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以校内BBS、QQ教研群,网络博客,名师工作室(各级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公用邮箱,学科论坛,专业网站及学校网站为载体,把网络主题探究、专题网站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作为重点,提升教师组织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种信息活动,倡导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生活,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信息文化,校本教育资源库建设应用(学案、范例、课例):学科教学网站及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应用项目,侧重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精选、开发、应用,探讨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征集资源——可以是word文档、excel表格、压缩包文件或者是在线录制的教学课件;通过平台形成专题资源与开展教学比赛,搭建完善的网络教研活动平台。

三、网络教研的实施策略

1.问题发现

在实践中,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出现,这需要学校和教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

2.学习准备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或研究团队需要形成理论制高点,以便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3.设计方案

设计多样的、针对性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

4.组织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或实施方案,教师进行校本实践和研究。

5.交流反思

教师可利用“网络教研资讯平台”发表教学反思文章,其他教师或学生就此进行反馈和评论。

6.展示改进

①案例展示;②课例展示;③课件资源展示。组织教研组或教师进行网上讨论,总结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或资源,帮助教师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在教科研系统工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应先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开发一个,成熟一个”的平台开发与应用基本原则,注重有效性与实际效益的绩效评价管理,使每个功能平台能在实际使用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推进学科教与学、学校教研的可持续发展。

a.问题研讨、写作平台:侧重教师课堂应用,学生语言写作,课堂学习规范养成。

b.课例研讨、网络教研资讯中心:侧重教学研究课例研讨(网上与网下结合),问题探究,案例写作,专题学习,推广成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教师网上培训模式构建。

c.教科室、教研组工作平台:侧重学校教研的信息、成果展示、资料形成等,促进各级教研组织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工作和表达沟通。

d.教师发展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教师个人专辑(包括教师提交的教研成果、教学资料、网络贡献、特长表现等)、学生个人专辑(包括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品、成果、网络贡献、特长表现等)的网络数据库。网络贡献是指教师或学生为学校资源库提交资源、参与学习或教研活动(如发表话题,参与讨论等)、社会评价等方面结合的网上积分。

e.在线评测中心(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将学校形成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相应的网络评测平台,发挥网络数据库统计和用户广泛参与的优势,使评价工作做到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式的结合,更趋于科学、客观和公正。

四、网络校本教研的模式

1.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模式侧重课题研究及教研信息,成果展示,资料形成等方面,促进各教研组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过程和表达沟通等方面。

2.课例分析模式

开展网上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课例研讨,推广成熟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共享教学经验,探索网络课例研讨和教师培训模式。课例分析模式具有简捷、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它应该成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模式。

3.案例生成模式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建立教师工作网络案例库,推动研修范式革新。通过网络,建立教师研修的文献资料和视频案例的资源库,把教师的“知”与“行”结合起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4.活动与交流模式

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与交流,如“专家在线”活动,网络研修活动,教改沙龙,教师论坛等。

五、网络校本教研的实施

网络教研有趣、有效、有益。最大的特点:省时高效,方便快捷,全接触,零距离,互通有无;广交朋友,品味生活,自主活动。

1.搭建共享平台,实现集体备课电子化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集体备课因为流于形式、交流不畅等诸多原因受到置疑。教师集体电子备课,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用好、用足网络资源,我们实施了“资源+个性”网络协作备课改革的探索。

首先是主备教师精心设计、上传资料。主备教师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录像等现代媒体途径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源,随后依据内容,逐一检索,获取资料,分块链接,并以自己的观点分析教材及所集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确定教学设计,最后将教学设想、解读以及相关链接资料按时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中的教研组资料库。

其次是辅备教师个性修改。组内辅备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辅备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

最后是任课教师反思修改。主备教师与辅备教师实质上都是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之后,大家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并积极反思,然后把这些反思及对教案的修改意见等传到学校共享平台,最后对教案进行第三度的修改,以保障个性化改革的同时,教学仍应具有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2.参与教研论坛(BBS),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所谓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设想,通过讨论形成一致的构想,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真正做到因“问”制宜。如集备组教师提供的试题,共同探讨:出题的思路,考查的角度,试题的区分度,制图的方式等等。(品味试题的时候反思如何出题)形成试题创新。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研究探讨,是常规教研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论坛的方式来进行专题研讨,这样经常性的交流研究研讨内容更深入、研讨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通过发贴、读帖和跟贴,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可实现网络组题与网络说课,说课时将说课的全过程实时录制下来,说课结束后,可选择是否说课的录像供更多教师参考、借鉴,每学期至少可组织一次以上的网络说课示范。

⑴建立校内互动教研平台。在BBS论坛中进行主题教研的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及人员的限制,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彻底摆脱了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能使教研活动弥散到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首先在学校网站分学科开辟出“教研专题论坛”,由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任版主,负责管理教研论坛,将论坛建成专业型、教研型的互动教研区域。然后组织教师在论坛上发贴,贴子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导处、教研组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根据教师的需要发帖,比如:如何正确对待课堂生成;而另一类则是教师个人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心得体会贴在网上,这些贴子得到了学校教师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跟贴发表自己的意见,评判他人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发贴者和响应者都有了不少的收获。利用BBS进行主题教研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步,即:发现问题—论坛发贴—网络探讨—解决问题。

⑵参与学科网站教研平台。学校将学科网站的网址提供给各教研组,号召教师积极进入其他学科网站上的BBS论坛,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几年来,人教论坛等各大教育论坛上,都留下了我校教师积极参与的身影。在这些论坛中,教师与名师、专家及各地一线教师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也得到了热心的专业人员的悉心指点。

3.利用QQ等通讯工具,实现专题研讨即时化

⑴利用QQ群进行专题研讨。各个教研组建立自己的QQ群,然后以QQ群进行专题的研讨交流。大通六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员有自己的QQ,并组建了大通六中心理健康QQ群(4132610),还加入了心理咨询师交流俱乐部(58514258)、心灵护航读书会(81920339)等QQ群,通过QQ的文本消息、文件传输、语音会话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使集体备课、分享心得、探讨问题等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了即时互动。此外,BBS论坛、email等工具,实现校本教研的交互化、经常性,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

集体讨论备一节公开课时,流程可以是:QQ群通知(通知交流时间及方式)——参考论坛文章、QQ交流完善——执教——反思——论坛教后反思——QQ交流——形成精品教案,大家共享。这种教研模式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一种补充,它还需要不断尝试、不断修改和不断完善。

⑵利用QQ群进行即时评课。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了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听课教师不能交头接耳、私下议论,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可推出利用网络平台中的QQ群实现即时评课的专题研讨模式。

⑶利用QQ群进行视频教研。具体的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截取一段,分析效果。(嵌入教学视频片断)。教师上课时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或者也可以只录制某一部分,通过上传到视频网站,大家观看后再交流讨论,这样就大大丰富了网络教研的内容,也更有针对性,避免了传统教研每次只能听一两节课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只要愿意都可以自己的教学视频,这对全体教师的发展都有益处。一方面广泛参与网络教研,可以促进各地各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不断历练,增强了教师间的学术探讨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建立教师博客,实现资源分享多元化

网络的多元性是它最大的优势,它为每一种教学思想提供寓居的空间,而博客(Blog)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更是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学科教师经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做法是: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教育教学中的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其他教师可以登录访问,并做出回复。此外,博客群中其他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对发表的观点进行交流。我校博客正在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生命活动,成了教师个人学习工作的汇集处,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六、网络校本教研的发展策略——激励与评价机制

1.针对教师发展、师资培训、资源建设、教研效益及教学质量等方面

学校需要逐步建立与本校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网络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更有针对性的成果奖励制度,将师生网络积分纳入学校评价体系。为了保证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的资源共享业务学习制度,优秀教研组考核细则,“优秀博客奖评方法”等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制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实时公布各学科主页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其次,为调动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学校实地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各学科主页将设立专门区域,实时公布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

2.教师发展档案袋及学生成长记录袋

建立教师个人专辑及学生个人专辑的网络教研数据库,设置网络积分。

3.学科教与学发展性评测平台

根据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学科教与学网络评测平台。

七、期待收获

校园网络教研是一种全新的教研工作方式,所以它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人机对话、机机交流的弱化,网络教研提倡的方法多样化反而使一些信息交流产生遗失,从而影响教研效率。问题将随着网络教研工作的深入而越来越明显,同时它将成为我们以后努力解决的,校园网络教研已经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辅教研,而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我们将继续为之探索,逐步实现以下计划:

1.教学设计案例库

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信息化教育实验课教学方案,形成WORD文件。

2.学科教学资源库

按照课程知识点要求,收集和制作的学科教育资源素材(包含五种类型:文本素材、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影视素材、动画素材、教学软件),按每节课管理,形成系列。

3.学科教学录像库

据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的课堂教学录像,可制作成光盘。

4.教学反思集锦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写出的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形成WORD文件。

5.教学评价方案库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教师针对“教与学”所作的各种教学过程性评价,形成WORD文件。

6.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会

一学期能否开展一次。

7.开展网络教学

⑴提供学生的学习资源——录制三分屏课件;⑵在线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在线讨论;⑶组织网络试卷。

8.全优学生(网络)自习室

第12篇

一、健全管理机制是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理论学习组”与“实践指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结构充分考虑到职务、年龄、学科之间的优化,保证领导力量和教科研水平。

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大马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大马小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制度》《教研组成员学期工作要求》等相关

的制度。校本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教师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是

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反思――将文本理论和专家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就这样,教师们在学习着、思考着,总结着,隐性的教育思想得以充分激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李莉娟、杜月霞两位教师的教学随笔曾获市一、二等奖。

2.加强教师间互助,实行教师间优势互补

教师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等。

(1)信息交换:我校把每个单周的周二放学后定为教研组同伴互助交流时间。教师把个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教师们在讨论中分析教学现象,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

(2)经验分享: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学校为青年教师找“师傅”,并签定师徒结对协议,规定学艺内容和要求。听课要求:每学期徒弟听师傅的课不得少于4节,师傅听课不得少于8节,听后共同探讨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新思路、新方法,是一条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可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