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时间:2023-09-18 17:3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医生必备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医生必备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儿科学;专业学位;人文教育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的开展,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人员。而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病情的患儿,同时还要面对患儿家属,因此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让每一名儿科医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是一名医生所必备的素质。

1人文教育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是指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对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尊严、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医学实践,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在诊疗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弘扬高尚医德。

2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现代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医生崇尚“技术万能论”,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与“人”割裂开来,缺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性质恶劣的“杀医事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关。医学人文精神淡化,忽视“人”的体验,忽视“人”的存在,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医护与患者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疾病的关系,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医护与疾病的关系,二是患者与疾病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好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即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外科大家裘法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加强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2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更趋于理性,其更关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尤其是儿科医师面对的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在儿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还必须注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交流沟通技能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还要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医乃仁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对患儿有仁爱之心,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善于把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抓住问题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时间、地点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建立互助互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童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多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必然要求。

2.4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设置导致报考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以理科学习为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知识储备不够。考上大学后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对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趋于功利化,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因此,很多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导致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精神缺乏;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3如何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2],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3.1首先提高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文价值观的形成[3-4],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参加人文培训班,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教师除了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医学人文知识

指导并带领学生阅读古籍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以从中汲取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内涵为尊重人、宽容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珍视人的生命。儒家学说认为,君子要以义为重,人的道义价值应高于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前提下获得正当的经济收入,实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加大对医学先贤的宣传教育,弘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医德。

3.3在病史采集中注重培养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儿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病史采集大多来源于患儿家属,而患儿家属则因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及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导致其对患儿病情夸大或隐瞒而表述不准确。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儿科医生获得患儿真实病情的重要渠道,也是患儿及其家属信任医生、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育学生采集病史时,做到着装合体、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并要求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

3.4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是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致使体格检查被年轻医师日益忽视。儿科医师面对的患儿易哭闹,不配合体格检查,家长亦不愿意让年轻医生检查患儿,导致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畏难心理,不愿意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因此,带教教师不仅要让研究生认识体格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还要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检查前准备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与患儿适当游戏,减轻其恐惧心理;检查时动作轻柔、灵活、规范、准确、全面;检查后帮患儿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并对患儿家属表示感谢。

3.5在辅助检查选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适宜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但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研究生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观念。

3.6在疾病的诊断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我们强调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疾病谱,牢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第2篇

一、什么是育婴师

育婴师主要是针对0~3岁婴儿提供服务和指导的新行业。育婴师的产生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的断档,因为根据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条例,把原来3~6岁的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到了0~6岁,所以针对0~3岁婴儿阶段的培育教育的需求,育婴师职业就出现了。

育婴师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从业者大多都是有幼教、儿科、产科背景的。这些专业都与育婴专业联系紧密,实际上育婴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就包括孕期的保养调理(产科)、临产分娩(产科)、婴儿保健喂养(儿科)、早期教育(幼教)等方面。如果有这些基础,培训、学习起来就容易一些。但是在学习要求上,育婴师不要求对专业知识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而是要求有比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应对家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因为是新职业,又与家政服务和婴幼儿教育相互有联系,因此育婴师面对市场的定位是家庭服务,介于家政服务和婴幼儿教师之间,略高于传统的家政服务,低于专业教师水平。初级的育婴师的收入应该和月嫂家政服务员持平,而高级育婴师可以达到相当于教授级的待遇。

二、育婴师的培训与认证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就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渐实现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2年7月开始就聘请国内婴幼儿教育、心理、营养、健康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在借鉴国外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推出了育婴职业培训与认证体系,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考试、统一颁发证书,对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和后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

在《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中,首次将育婴员的职业定义为:主要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工作人员。并对育婴师的职业活动、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做出明确的规定。《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还将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划分为3个等级,即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使育婴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职业。

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既不同于保姆,也不同于保育员。必须经过若干标准学时的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如何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地开发婴儿的自身潜能。在参加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育婴职业培训主要分为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和教育三个部分。育婴职业工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和训练,将根据0~3岁婴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采用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婴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三、育婴师必备的知识

作为育婴师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心理学知识、医疗保健知识、运动学知识、饮食营养等,但是并不要求掌握很深。

从育婴员、育婴师到高级育婴师,级别越高相应要求掌握的知识自然也越多。比如说对孩子眼睛功能的训练,通过调动眼睛周围所有的肌肉,上看,需要什么样的速度,下看、左看、右看等,根据设计的生活化的动作,让宝宝在玩耍中得到相应的锻炼。经常训练,宝宝的眼睛就明亮有神,注意力集中,也善于通过眼睛感受别人的心情。通过逗孩子大笑,以调动其面部表情,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一般来说,爱笑的孩子心态也比较开朗。

1岁半至2岁时是孩子基本性格的发展期,育婴师在这个时期要将孩子身上发现的问题在尚未形成积淀之时各个击破,把影响孩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现在有很多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与早年胎儿妊娠期、婴幼期的养育过程有关。作为育婴师就需要有这种挑战精神,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全新的、未知的空间。

四、育婴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0~3婴幼儿的教育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阶段孩子的变化是以“月”计算的,仅仅吃好、喝好、睡好还远远不够。一个合格的育婴师除了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与耐心、幼师般的“说唱弹跳画”技能,还须深入学习婴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并掌握相当的医学常识。

爱心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前提,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有热情去工作,去指导家长从科学、适度的角度去爱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任其发展。孩子很小,很多心理活动不能表达出来,要有耐心,通过相应的锻炼,如亲子操等活动,帮助孩子表达。

第3篇

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意义重大。《意见》提出,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消费能力,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

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正是契合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必将推动和进一步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多样化和便利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医疗是指利用移动终端和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健康咨询、疾病评估、挂号缴费等医疗健康服务的新兴行业,因其成本低廉,使用便利,加之可穿戴设备的逐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健康数据实时监测“进入寻常百姓家”,受到各方关注。

在为老百姓提供多样化便利的健康服务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医疗对进一步破解医改难题也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破解移动互联网医疗的身份焦虑、监管缺失、误诊维权难题等,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移动医疗的新产业曙光

移动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各个领域,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如今,移动互联网医疗APP(第三方应用软件)快速增长,患者可在线挂号、查看化验单、缴费、咨询,甚至是在线问诊,同时还能满足患者术后恢复、慢性病调理等需求。移动互联网医疗,因其服务市场前景可观,正呈现出新产业的曙光。

让患者看病就医更便捷

也许不久,老百姓去医院看病,挂号、候诊、交费、取检验报告,将不再需要排队。有人预言,移动互联网将彻底颠覆现有的传统就医模式。

近日, 北京友谊医院、支付宝和东华软件公司共同搭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未来医院”正式上线。记者带着好奇对该院进行了体验和采访,感到“未来医院”确实让患者看病更便捷了。患者到北京友谊医院看病时,无需在医院大厅多次排队,在手机上即可完成挂号、交费、排队候诊与支付、取报告等就诊环节,大大缩短了就医排队时间。

支付宝服务窗在友谊医院上线,无论自费患者还是医保患者,只要患者的手机下载安装了支付宝钱包,在其“服务窗”中搜索关注“北京友谊医院”,并绑定北京友谊医院的诊疗卡号后,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挂号、交费、查取检验报告等操作。

找医生看完病后,医生开具处方,患者手机上会收到提醒,点击同样可以在支付宝中支付药费,然后直接到药房窗口取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支付宝缴纳挂号费和医药费,都支持医保结算。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刘建介绍,患者在离开医院前,可以在门诊大厅内的自助终端机上进行“医保分解”,完成分解之后,医保报销的费用将实时返还到患者的支付宝账户上。需要发票的,还可以在窗口补打发票。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统计,在上午挂号最为繁忙的7点至10点,移动挂号数已约占挂号总数的13%。支付宝医疗行业的产品经理赵连升表示,与线下挂号相比,支付宝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识别“黄牛号”,如一人一天当中多次挂号、每天挂号,系统可以识别,从而对这个账户进行限制,减少黄牛挂号。支付宝还会在医院内提供免费WiFi服务与室内导航等技术支持,引导患者就诊、检查、交费、取药等。

今年5月支付宝宣布“未来医院计划”,要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用5年至10年时间,打造基于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目前,阿里巴巴已和全国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年内将会有约50家“未来医院”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重庆等10个城市。

此外,由于网络平台通常引入了“服务反馈”功能,患者在就诊结束后,还可以对医院环境、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

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在角逐“未来医院”,腾讯的微信也在抢滩登陆。据悉,上线不到两个月,佛山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粉丝迅速超过3万人,医院就诊卡绑定量超过1.8万,绑定量高达60%,目前每天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易近1000笔。

小病无需再跑医院

湖北武汉市民周涛发现近期大腿上经常长红疹。他将红疹照片和症状输入手机中的一款名为“春雨医生”的免费医疗APP中。不到1小时,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副主任就进行了回复,医生为他提供了毛囊炎治疗建议方案和注意事项,并提醒若病情加重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除了为医院的医生和患者建立更方便的双向联系,不少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APP的业务模式是搭建面向全国患者和医生的开放平台,可以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服务。这类APP还能满足慢性病护理的需要。北京市民赵先生的父亲患糖尿病多年,他专门给父亲下载了一款名为“糖尿病心天地”的手机APP,上面有糖尿病患者必备的日常护理知识,还能提供健康食谱、计算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等。“糖尿病是个慢性病,以前动不动就要跑到医院去排长队咨询医生,现在用一款免费的手机APP就解决了糖尿病的日常护理、保健问题,确实很方便。”赵先生说。

如今,“身体不舒服,低头问手机”已成为年轻一族的生活潮流。山东济南的上班族王琳琳刚生完孩子,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工作很忙,专门下载了一款名为“妈咪掌中宝”的手机软件,从备孕到孕期营养、护理,再到产后调理,都可以在上面得到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的专业解答。“不少医院的妇产科都是人满为患,问诊都要先挂号再排队,这款软件为我省去了挺着大肚子跑医院的麻烦。”

对于医生而言,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已成为诊疗工作的重要补充。重庆某公立医院儿科医生赵岩去年年底加入“春雨医生”。她说,移动互联网医疗APP让患者不再“有点小病就跑医院”,还打破了地域限制,能有效弥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一定帮助。

医生可远程查房,护士出差错的情况也少了

移动互联网医疗带来的革新也在医院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介绍,目前,北京市很多大医院建立了移动查房、移动护士站、移动收费站,医院正在步入移动医疗时代。医生要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在机场候机时打开装有特殊软件的平板电脑,他所在病区的病人资料、最新检查结果、体温脉搏等信息就会在电脑上一一显示,而且实时更新。医生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对所负责的病人进行远程查房。

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采访,医院现场演示了该院是如何实现医生移动查房的。所谓移动查房,即医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安装一个相关软件,有需要时,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登录系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疗。

北京朝阳医院一位消化科医生打开小型平板电脑,登录后能够看到该科当天住院病人有44人,其中新入院9人,医生点中其中一位病人的名字,这个病人的姓名、床号、入院时间、主管医生等基本情况立刻显示在屏幕上。继续向后翻就能看到这个病人的电子病历,包括入院记录、初步诊断、病程记录、以往查房记录、医嘱、病人体征信息等。此外,医生还可以调阅出病人所有的检查结果,比如内窥镜的片子、CT图像、报告单等,图像还可以动态播放。

据朝阳医院介绍,2013年该院将相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在移动平板设备上,开发实现了移动查房系统,实现了医嘱系统、检验系统、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互通共享。

护士拿着一台手机大小的掌上电脑扫了一下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主管医生两分钟前刚开的最新医嘱立刻显示在屏幕上。这种移动护士站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中得到应用。小小的掌上电脑正在取代以前的手写护理记录单和纸质医嘱。

过去,护士都是先到护士站看医生的医嘱是什么,然后跑到病房给病人做检查或治疗。在北医三院,如今护士是在床旁用PDA直接读取医嘱,减少了医疗差错和事故。

另外,过去护理记录是手工填写纸张,手写容易出错,现在护士给患者量体温、测血压后,在掌上电脑上轻点几下,把这些检查结果直接输入,这些数据就直接记录到全院的护理信息系统中,不仅差错少了,护士还能从繁重的护理记录工作中解脱出来。

资本发现新机遇

10月13日,挂号网联合腾讯宣布,挂号网获得腾讯领投的融资,本轮总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此前,“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丁香园”成立于2000年,是面向国内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平台。移动互联网医疗在给患者看病就医和医院的运行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资本已发现并看好这一新机遇和新市场。

大量投资的远不止腾讯一家。9月19日,九安医疗公告称,其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将获得小米公司2500万美元投资。iHealth是九安医疗旗下的智能健康设备品牌,目前已推出智能健康腕表和移动互联血压计两款产品。

“春雨医生”于8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如山创投、蓝驰创投等。“5U家庭医生”也宣布完成首轮近千万元人民币融资。“5U家庭医生”不同于“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专科医生在线问答模式,致力于推广发达国家成熟的家庭医生模式。而之前提及的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计划,腾讯微信等工具与医疗机构合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大数据方面,7月,百度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将其基于大数据中心得出的分析结果提供给健康服务机构,比如医院、健康咨询机构、减肥机构、健身机构等。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增长率接近30%。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APP已达2000多款,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环境的提升,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

移动医疗撬动医改“顽石”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的同时,对于医疗体制改革,在完善分级诊疗、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弥补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大数据分享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辅助推动作用。

完善分级诊疗 缓解医院负担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三是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医生仍有执业限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软件开发科科长尚华说,在发达国家,80%的疾病都在基层医疗组织里面消化解决了,在中国则是千军万马奔大城市、奔大医院。移动互联网医疗可以解放医生的生产力,在医院前端对患者进行分流,助推分级诊疗。

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房居高已经在“好大夫在线”开设个人网页5年多,每天早晨,他都会用半小时查看各地患者上传的病例、检查结果等,并解答患者疑问。房居高说,每天网上咨询的十几个病人中,最多只有一半的人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或诊疗,若移动互联网医疗能进一步普及,将起到重要的诊前导流作用,为人满为患的医院减轻负担。

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也正将互联网医疗作为医改的突破口,吸引病人到社区首诊。据了解,杭州做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把“信息孤岛”连成了“群岛”,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的互联互通。杭州建立了全市城乡一体化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所有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相关数据都汇集到市卫生数据中心。

据悉,杭州主城区有4家市属三甲医院和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影像、心电会诊中心。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向上转诊申请、电子病历上载和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为双向转诊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老百姓的市民卡与医保打通,卡片充值后,医生开完药可即时结账,免去了交费排队之苦,这种“诊间结算”为患者省去了不少麻烦。有了这些保障和便利,老百姓也更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了。

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缓解资源分布不均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无论实体医院还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医生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移动互联网医疗企业整合的资源既有二级医院的医生,也有不少三甲医院的医生,但利用的多是他们午休前、下班后等“零碎”时间,并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根据其解答问题数量和用户好评度获得报酬,做得最好的一个月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优质健康服务供应。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说,移动互联网改变着健康信息的利益相关者,这种新的信息利用模式,已经冲破了医院的围墙。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目前春雨每天有3万多条待回答问题,100%的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并且都是在30分钟内获得解答,这些都是调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的。这已经超过了中国最大医院的门诊量。“有可能的话,我们还会把全国甚至全球的健康服务资源连接起来,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增加健康服务供给。”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移动互联网可突破时空限制,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让农村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大医院医生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影响下,包括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项工作将影响医改全局。随着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移动互联网医疗必将带来深刻变革。

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的医改便利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共享逐渐为医疗改革提供便利。

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朱春伦告诉记者,宁波的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和专网为市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和该市海曙、江东、江北区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应用服务。

互联网医疗助推传统医疗体制改革,医保改革也获益。记者在杭州的多家公立医院看到,医生开药的过程中,电脑里有时会弹出一个提醒框,内容是该药品不在医保范围内或是超量,通过这一提醒,医生就会对用药开始控制,这个简单的提醒不仅节省了医保浪费,将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还能时刻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为了提高医保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杭州医保通过互联网应用,建立了智能审核监控系统。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发展,通过升级医保联网结算系统,配合医疗系统诊间结算的开展,对通过项目付费的医保费用做到事前规则提醒,事中结算控制,事后计算机全面审核的全过程监管模式。

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局长谢道溥说,这一模式是通过网上智能监控,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行为和参保人员的就医行为,形成因病施治、合理诊疗的导向。总额预算与智能监控相结合,并通过对医保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推动医保管理的良性运作,确保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新产业能否长大有三问

尽管移动互联网医疗发展有助于缓解看病难问题,但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其健康发展。

误诊维权之问

近日,北京市民赵烨的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他担心看病麻烦,按照网络在线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吃了两天感冒药和抗生素,没想到症状不仅没缓解,反而还加重了。随后,孩子在正规医院被诊断为肺炎,需住院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高蕾等医师表示,移动互联网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普及、小病诊疗等“轻问诊”服务,若所有疾病都用此来诊断则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很多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复杂,且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需要望闻问切和专业仪器辅助,单靠互联网平台的简单交流可能导致误诊,引起医疗纠纷。

业内人士认为,在医院内的诊疗活动,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院通常不会让医生独自面对,而是出面协调解决。可在线问诊中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则有可能出现医生“裸奔”的现象,医院不会为医生承担法律责任。

线上交流与线下的面对面诊治,也存在不搭的问题。如患者身在杭州在线提问,杭州的医生在线回答,可以在网上了解基本情况,同时约定线下的面对面就诊时间,对于这名患者而言,这就是一次极为有效的掌上就诊体验。而如果换作是北京的医生在线回答,患者就不太可能跑到千里之外就医。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张海波表示,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准确性和专业性还有很大的改善或者发展的空间,很多只是作为人们健康交流应用的,从医院的角度考虑,如果作为临床诊断,要下医院明确的诊断和用药的话,现在还不多。

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朱春伦认为,有些病种可以适当开放,如高血压,通过每天的血压数据等相关信息来进行诊断。互联网医疗可以用来辅助,但是常规性手段不能放弃。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医疗最有应用前景的地方应该是健康管理,即利用互联网积累健康数据,对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进行管理。

在U糖首席执行官陈潇枫看来,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起并发症,所以监控和预防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每年投入的医疗费用数额巨大。慢性病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

监管身份之忧

门槛过低导致当前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鱼龙混杂,信息解答内容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用户对该行业的信任。记者随机下载几款医疗软件,有的软件比较规范,在线解答的医生标明了工作单位、姓名、专业等信息,但也有不少软件信息不全。记者在一款软件中尝试输入了一个皮肤方面的病症,却是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给出的诊断,继续追问就再也没了回复。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国内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状况,对其监管却处于缺失状态。现行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均未涉及互联网医疗行业。

“监管不足很可能造成用户维权困难。”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谭启平表示,患者到医院就医,医患双方即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但用户在医疗客户端上获得的处方建议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出现了误诊或用药问题,患者将陷入维权困境,很难找到责任主体。

同时“身份焦虑”也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但目前普遍存在身份不受认可,主体资格缺失等“身份焦虑”问题。“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他们与全国各地的医院谈业务合作时,经常被院方提出的两个问题“难倒”:一是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是否有政策支持;二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具备医疗机构资格,医生参与网络问诊是否存在非法行医嫌疑。这两个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医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移动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目前已积累了几十万用户,收录了近30万名医生,但仍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创始人王航坦言,其产品主要包括信息查询服务、专家咨询服务、预约挂号和电话咨询服务,其中只有电话咨询服务是收费的,其他服务都无法产生利润。与“好大夫在线”一样,“春雨医生”虽然采取部分在线服务付费模式,但付费用户比例不到5%。

健康发展之路

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应跟上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步伐,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可因噎废食,宜从资质许可、监管政策、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推动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授予行业资质许可,并将其纳入健康产业扶持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涉及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健康行业作为牌照性准入行业,资质认定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在当前难以取得医疗执业资格的情况下,应将互联网医疗行业纳入健康服务业范畴进行扶持鼓励,还要明确医生参与互联网医疗咨询的合法性,解决行业发展的身份焦虑和资质缺失障碍。

其次,填补政策法律监管空白,规范行业秩序。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准入审批、经营范围等做出标准化要求。比如明确手机等移动平台在一定情况下可作为医疗设备使用等。

谭启平等专家建议,我国宜借鉴美国经验,在平衡保护患者与鼓励创新之间,出台相关政策并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审查备案、医生资质、医疗纠纷处理、患者维权等关键问题予以规定,改变该行业“无序生长”的现状。同时,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轻问诊”的优势,对于其可涉及的疾病种类和诊疗规范予以明确,尽量降低误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