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3-09-18 17:3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学;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9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必然出此案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个组织器官已经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心理上,性格上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上疾病的困扰,死亡的威胁,更是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治疗老年病人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心的要求,就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根据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先将我们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解除孤独与寂寞感 对家庭老年人最怕孤独,冷漠,有着深切的依恋感,当其因病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尤其无子女或者子女不能在身边的陪护者,孤独寂寞感尤其突出。久之,病人则出现案烦躁不安,易怒,善疑,甚至出出现自杀心理。孤独冷漠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耐心和同情,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爱好,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制度,是病人感到住院和在家一样温暖。

2 维护老年人的尊严 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恭维,服从于他,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百依百顺,稍有半点不如意,便不高兴或者大发脾气。为保持老年病人稳定的情绪,保持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用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称呼要恰当,举止要文雅,是老年病人感受到了尊敬,从而配合治疗护理。

3 掌握慢节奏和限制力度 老年人的身心机能逐步老化,表现为感觉迟钝,反应迟钝,语言行为缓慢加之疾病的折磨,更使病人感到力不从心。对老年病人的衣食住行,遵医行为都要掌握慢节奏,并限制力度,急于求成和粗暴的催促会使老年人感到茫然无措,甚至产生忧虑。生活中和医疗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量力而行。

4 精心的生活护理 老年人精力和体力逐步衰退,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加之疾病缠身,在生活上需要他人照料,老年病人能在生活上得到符合心理需要的照顾,对其将是极大的心理安慰。因此,在饮食、睡眠、衣着、休息等方面都要给予精心的照顾,以利于病人身心的康复。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富余,尤其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以后,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这些老年患者所患的病由于病程比较长,而且治疗比较慢,这样就给老年患者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能够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要缓解老年患者的这种情绪,就需要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心里反应等各方面采取措施。

1 老年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1.1 很多老年患者抑郁寡欢,对很多事情都看的很淡,与别人交流很少,焦虑、烦躁,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经常处在不良的心里状态之中。

1.2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老年患者多疑、猜忌,很怕旁边没有亲人陪伴,并且很难使医护人员靠近。

1.3 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感到孤独,思维比较简单,并且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担心自己的疾病所花的钱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并且担心结果,情绪不是很稳定。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改正患者的居住环境,让患者感到在医院就像在家一样温馨、舒服。保持老年患者病房的整洁和安静,阳光要充足,经常通风,定时整理患者的床铺,保持清洁,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使患者能有较好的休息时间,护士走路、拿东西要轻,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让患者感到欣慰、幸福。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并且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教育,消除他们的那种负面情绪,还要鼓励患者,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尽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和老年患者建立好的关系,因为好的医护患关系能够减轻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他们的健康,但是我们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和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所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2.3 同时要建立和谐的氛围,因为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老年患者心理感到舒服、舒心,在他们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2.4 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疾病的原理和康复知识,老年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年患者对所犯的病种不是很熟悉,感到陌生,所以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病种的原理、救治措施和护理措施等,使老年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治疗。

2.5 我们医护人员要勤巡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向老年患者讲解用药的情况以及化验的结果等等,以及服用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进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人士。

3 讨论

总之,心里护理在针对老年患者康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好患者的心里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秋琼,詹振鹏,洪惠珍,等.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9,22(7):1818-1819.

[2] 徐迎庆,王冬梅.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44-145.

第3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内科疾病;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27-01

很多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会有孤单、消极的心理,特别是在患病之后心理会特别脆弱。作为子女或医护工作者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对疾病治疗起着辅助作用,可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得更快。

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临床护理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为治疗工作提供最佳心理状态。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0%以上。现将我院内科对待老年病人开展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经验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其临床护理心得。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45位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和护理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5~90岁,平均74岁。且研究的45例老年住院患者其病例特征、年龄及性别对其此次开展的护理经验交流及探讨无差异。

2 方法

医疗工作者对45例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他们每个人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活动做比较和分析。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将其分类并采取不同方法给予他们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心[1]。

2.1 孤单无助感

这种情绪的患者一般都是家人没有在身边,缺少安全感而感到孤单和寂寞。儿女经常只顾忙工作,却对父母缺少关心,让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产生消极情绪。护理方法:遇到这种患者,医护工作者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和其他病人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可让他们的心情更开朗而有利于身体恢复[2]。

2.2 焦虑烦躁

此情绪一般都出现在病情比较严重且入院时间不长,而对自己身体情况缺少了解的患者身上,且还会对睡眠质量、食欲等产生不良影响。护理方法:医护工作者先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清楚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还可以鼓励他们做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以放松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善饮食和睡眠情况[3]。

2.3 消极悲观情绪

很多到了一定年纪的老年人心理会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认为自己已没有存在的价值而不好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护理方法:医护工作者要让病人家属也相互配合,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家属要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以配合医生治疗,还要鼓励他们顽强地和疾病做斗争。还可适当地让他们看看喜剧、听听精彩相声,使他们保持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4]。

2.4 多疑,情绪波动大

这类老人如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就会觉得自己患了什么疾病,而一旦患了病,就会过分夸大自己的病情。这种多疑的心态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需要发泄出来。护理方法:对这类老年患者,医护工作者要利用专业知识,说服并鼓励引导他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使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和脏腑功能相互协调。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理解他们,包容他们[5]。

2.5 恐惧心理

过分依赖别人存在恐惧感的病人多数是病情比较严重或是癌症患者。这类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害怕逝去生命,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致使他们过分依赖他人,即使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想亲自动手,长期下来形成了懒惰个性,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于患有比较严重或癌症患者要给予更大耐心,更多爱心,对病人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和他们交流要心平气和。对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患者,要鼓励他们只要会做的事情要坚持自己动手,尽量不依赖于别人[5]。

3 结果

通过对患有内科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调查显示这45例患者和家属对这种方法的满意程度达97%。

4 讨论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护理意识也逐渐增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被对心理护理等难度更高、更复杂化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通过实践证明,对内科疾病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整个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都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在不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都尽量满足,如不能做到或是违背健康原则的要求,应向其解释清楚以防有太多偏激的想法。医护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护理知识学习,提高同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通过交流,全面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活动,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用更多的爱心,文明的言谈举止,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及高度的责任感去感化老年患者,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护理工作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桂香.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165

[2] Gloria Hoffman Wold.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第3版[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

[3] 毛淑兰. 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08(29)

第4篇

1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结构发生变性,功能衰退。由于年老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还可能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这些机体的衰退和健康的心理因素都是造成老年人容易患病的主要原因。

1.1生理特点

1.1.1心血管系统心包脂肪增多心内膜进行性增厚,心肌内动脉血管内膜类脂质沉着,形成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另外,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亦有变化导致心率变慢心排出量下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在应激情况下亦出现,心功能不全。这些变化都是老年人易患心脑病特别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动脉硬化亦常累及脑动脉,以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1.1.2呼吸系统呼吸肌进行性衰退,肺组织生理性弹性减退,肺泡膨胀,毛细血管受损,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功能迟缓,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因而及易发生继发感染,累及肺组织,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

1:1.3泌尿系统肾功能常由于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减少,造成肌酐清除率下降(正常值为120mL/rnin,85岁时降低至60mL/min-70mL/rnin)、血尿素氮增高。

1.1.4消化系统除对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代谢功能延缓外,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管的运动功能均有减弱,故老年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

1.1.5其他肌肉松弛,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和关节炎。因营养吸收障碍造成贫血。内分泌代谢紊乱,容易造成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细胞上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能力降低,常伴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反应降低,造成血糖升高,容易诱发糖尿病。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也会受到破坏,这可能是老年人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心理特点

一个人出生到成熟,以至衰老,他的心理活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随着脑的机能,特别是随着他所处的生活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是由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他们在青年和壮年期,都担负着一定的职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职位而感到空虚,又会因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而感到很不适应;在家庭中也可能因丧失配偶、好友或与子女分居,缺乏照顾而感到孤独悲伤,患病时忧虑及焦急心情特别明显,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常因一些日常小事而发脾气。在自我意识方面,老年人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不中用了,自怜自弃,对年轻人既认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接班人,但又对他们不服气总认为自己知识多、经验丰富。不能自制,性情固执、怪僻任性、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所下降。

3护理

3.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代替姓名,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讲解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绍报刊登载的关于社会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3.2生活环境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病人起床时发生意外。病床应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应平坦、干燥、防滑处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轻,衣着鞋袜要适宜。

3.3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应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肤,并给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对某些老年病人生活习惯较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3.4营养与饮食护理牙齿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软食并应指导注意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应相应减少,蛋白质以豆、肉、鱼、蛋、牛奶等为主,脂肪供应以淀粉为主,并应多食含维生素、钾、钙、水果和蔬菜,钠盐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给病人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胀气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顾到病人的口味,习惯和爱好。在进食时应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咀嚼时避免讲话,防止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哽噎,每顿饭不要过饱,最好少食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嘱病人戒烟酒。

3,5适当活动老年病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劝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宜根据病人的爱好,组织他们在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并进行指导以增进其身心功能。对一些久病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3.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病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诉不明确,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3.7用药护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的人数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药必须慎重,对老年病人可先给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疗量,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药量,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输液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并定时记录出入量,必须注意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第5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需求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5-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在医院的入住比例也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医患矛盾所导致的激化背景下,认真了解老年病人入院时的不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矛盾的必须前提和有效手段。本研究随机对收住三级医院内科老年病区住院病人中的60例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了解老年病人的入院心理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老年住院病人入院时的心理需求,并且相应提出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对象均为2009年1~6月我院收住院的老年病人,

随机抽出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病人神智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问卷有效。排除标准:神志不清,精神障碍:不能正确自主回答问卷的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7.7)岁。体重(73.3±13.4)kg。身高(164±24. 7)。cm。入院第一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9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

1.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办理住院手续以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诊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病人在病房独立完成问卷评分,封闭问卷信封交回。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号、身高、体重),针对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询问频率最高的护理管理问题和要求共26个项目,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水平、交流能力、科室管理、病房辅助配套设施管理等护士长日常工作重点内容。调查中病人根据自己对该项目期望程度和表格中提供的标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无所谓”、“希望做好”和“要求做好”三个。完成全部问卷调查以后,60份问卷均有效,全部问卷均交由另一个科室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表1)

表1 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病人住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会自然产生一定的需求,所有年龄的病人都会存在一定相同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需求[2],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体现。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护理工作细节上的更多要求,这一点也正与老年病人的慢性疾病特点和较长病程相吻合。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对病区实施面对面的管理,在病区护理工作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3]。作为老年病区的护士长针对老年

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在护理工作的决策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现在新的护患关系,除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要求做好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以外,对于老年病区的护理工作做出以下进一步的护理要求和护理管理决策更加有利于深化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工作。

3.1 强调与老年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宣教的重要性

老年慢性期病人的病程一般较长,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病人,记忆力减退,容易沮丧不安,失去信心,产生家庭和社会累赘感,精神不振。护十长应要求护理人员经常与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向他们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

3.2 强调加强老年病房生活设施的管理

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对于病房内部的各项生活设施的使用需求必然多于青年病人,加之老年病人对一些电器设备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妥善解决好老年病人的病房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方便,使病人尽快体会到温暖如家,减轻焦虑,增加信心,改善病人对疾病的消极心理。

3.3 强调提高病区护士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护士的庄重仪表,和善文雅的举止,年轻愉快的笑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老年病人产生受到尊敬重视的感觉,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往往多于医师,病人会在服药或者护理操作的时候,反复询问与自己治疗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如药理知识和化验单结果的意义、正常值等,迅速、准确的回答就可以快速拉近护患之间的沟通距离,极大地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护士长在护理学习的安排上不仅仅要强调操作技能[4],针对于老年病的常见病种的病理、生理、药理知识的考核同样需要常抓不懈,并且经常性邀请专科医师进行小讲课、小讨论。

3.4 强调护士对收费细节的进一步掌握

在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大环境下,收费上的小失误常常可以导致病人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极大不满意,虽然多数情况下为病人的误解,但是如果护士在与病人或者家属沟通时,如果可以细化解释收费步骤,分解收费过程,将大大减少病人对收费的投诉。护士长对于收费工作应当倍加注意和重视,不多收也不能漏收[5]。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训练时,加入常见医疗护理项目收费内容的讲解和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当必要的。

3.5 强调认真倾听病人家属要求,并且细致解释与劝导

对于老年病人家属的意见及时解释、说服可以打消病人和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作为护士长也应当反复强调在与病人以及家属交流前,与医师取得一致性意见和结论的重要性,不要妄下结论,随便表态。

3.6 创造好的病人交流平台

老年病人多是长期反复住院,病友之间长期生活在一个单元有可能出现一些纠纷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妥善的处理,可能进一步妨碍到护士长对病区的有效管理。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病人参加的互动娱乐活动,增进病友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在不同场合下的了解,最终会惠及整个病区医疗、护理环境的改善。发现老年病人或者家属闻的纠纷后,及时、公正地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上报、移交,可以促进护士长工作的贯彻和实施。

4 总结

作为护理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和决策人,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

[2] 俞银娟.不同年龄住院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 11):1022 - 1023.

[3] 杨笔文.试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7 -48.

[4] 梁艳梅.新时期护士长管理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3(8):49.

第6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for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o conduct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for hospitalized 50 elderly patients, and use life quality evaluation scale to evaluate the indicators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s got good effect.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psychological car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323-01

0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不断增加。老年病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的特点。表现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形态,组织生理功能上发生退行性变,在住院期间,通过对老年病人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过度依赖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提高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使老年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很快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入住我科的老年病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既往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入组病人共5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72岁。

1.2方法

1.2.1 评定量表老年病人生活质量评定表,共11个项目,包括4个子量表,①身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④环境适应。

1.2.2 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2.2.1 焦虑不安,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第一周的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河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于这类病人,有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放松训练。通常,病人可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2.2 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心理,他们形成了依赖性,这对康复十分有害,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以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完全适应了别人照料下生活,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帮助。

1.2.2.3 情绪不稳,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多见于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此时医护人员要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改变其态度。同时要理解,宽容和忍让,适时地进行开导。

1.2.2.4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这种脆弱心理在患病后负性增强,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这种情绪状态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针对他们,我们要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树立自己能早日康复的信心。

1.2.2.5 孤独寂寞,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主要是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而缺少亲人陪护造成的,病人常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加之其他病人也不予其交往,很少有人探望,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我们要尽可能多增加与合作接触机会,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有针对的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他们,驱除寂寞情绪,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合作交流,鼓励多和别人接触,并向其讲述交往的好处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建立了感情,最终在使病友关系得到改善的同时,达到身心护理的最佳效果。

1.2.2.6 其他,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2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的合作,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基本达到满意效果。

2.1 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2 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2.3 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了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信赖状态,愉快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卫生局编.医药科技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46-252.

[2]成蓓,曾尔元.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71-272.

[3]冯焱.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9-10.

[4]宋祥芳.几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09,13(1):44-45.

[5]孙巧玲.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09,13(1):47.

[6]胡永凡,金泽验,王凡.社区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抑郁障碍复发的体会.护理学杂志,1999,(02).

[7]刘向红.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2,(01).

[8]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老年病患者; 心理护理; 情绪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48-021

问题的提出

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普遍得到重视。老年病人,一方面年事较高,身体每况愈下,今不如昔,晚年生活的痛苦和不便一天天增加,另一方面对疾病的反应更强烈,看到同伴一个个"走了",常会想到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容易产生恐惧、孤独、抑郁、寂寞、无助的感觉。所以,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如何处理他们的消极情绪,成为有效护理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和观察方法,主要研究对住院的老年病人进行情绪干预的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对2011年1—6月住在徐州地区市级医院的357名老年病患者的进行临床观察和调查研究,其中60—70岁的167例,70—80岁的141例,80岁以上的49例,男性老年病人201例,女性老年病人156例。

2.2研究工具和方法:运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对住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该量表有23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把主观幸福感解释为三个因子的多维概念:不满足——孤独、激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量表得分从0(缺乏信心)到23(充满信心)。在实施情绪干预策略6个月以后,再使用该量表进行调查,检查情绪干预策略的效果。

运用访谈法,对老年病人住院后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解,通过当面交流记录他们的心境状态、肢体和表情语言,了解在使用情绪干预策略过程中,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护理效果。

3研究结果

4.1从表1看,老年病患者中,年龄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虽然各个年龄组之间达不到显著性差异,但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4.2 不同年龄阶段的初测和再测的结果略有差异,除了80岁组的因子3分数略有降低,量表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在每个年龄组的初测和再测中,都呈增加趋势。

4.2 从表2看,老年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主观幸福观略高于女性,因子1和因子2的平均分也是女性低于男性,但在因子3方面,男性的孤独与不满比女性高。

4.4 不同性别的老年患者的初测和再测的结果也有差异,总体都呈增长趋势,均够不成显著性差异,但女性在因子3方面的再测分数低于初测分数。

4.5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数,不论是量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分数,都超过量表全分的一半(总量表全分数23,因子1全分数8,因子2全分数7,因子3全分数8)。

5总结

5.1老年病患者的情绪特点

5.1.1稳定性差,老年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越来越差,呈现儿童化特点,常表现为容易兴奋、易激惹、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

5.1.2敏感性高,老年病患者的情绪包容性下降了,以前不在乎的事,可能现在反应强烈,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反映过度,经常表现为易抑郁、悲观、孤独和忧伤

5.1.3协调性低,老年人的情绪总会随环境和事件变化,往往一件事的影响持续很长时间,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5.1.4消极性重,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疾病,使老年病患者的消极情绪比较明显,对人生的看法悲观,对事情的评价负面,对自己的未来绝望,有的消极情绪非常严重。

5.2老年病患者的情绪干预策略

5.2.1改变老年病患者的失调认知

老年病患者的感觉认知能力下降,接受信息的途径少了,对信息的掌握、分析和使用也不象年轻时和健康时辩证理性,所以经常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对事物的认识失却偏颇。在心理护理中要及时解释和纠正他们的失调认知,合理认知是产生合理情绪的前提条件。

5.2.2防止老年病患者的自我价值贬低

老年病人最容易产生无用、浪费、累赘、废物等想法,年龄大了,不能做事,还需要花钱治疗疾病和亲人来照顾生活,所以心理往往产生愧疚、悔恨、自责等情绪。在心理护理中,要及时发现老年病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状况,向他们讲解老年生活的意义,并在肯定他们年轻时的成绩和贡献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生活信心。

5.2.3树立老年病患者的新兴健康观

老年病患者,一方面身受疾病折磨心理压力很大,另方面他们又很希望自己能很快恢复健康,甚至幻想回到年轻时的身体状态,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在心理护理中,要结合实际,让老年病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树立合理的健康标准,任何在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方面的改进都应该给予肯定和强化。

5.2.4扩展老年病患者的行为活动内容

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方面还能改善心境,根据老年病患者的情况,要求有一定的体育和文艺活动,活动应该在适量、适度、适合的原则下选择,对活动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奖励,有利于鼓励他们的活动信心。

5.2.5协调老年病患者的人际关系

老年人患病时期是人一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回归简单的时候,原来的工作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已经弱化或脱离了,最主要的是亲友关系了,所以得到家庭和朋友的关心是老年人很开心的事,心理护理中要充分使用这方面的功效。再者要鼓励老年患者之间的交往,在分享交流信息的同时,还能增强了解和友谊,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

5.2.6维护老年病患者的自尊自信

老年病患者的人格比较脆弱,他们住院后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重,所以在心理护理中要时刻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在称谓上要显示辈分,在交流中需要耐心,在解释中表现专注,在决定时要征询意见,这些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感受是至关重要的。

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不良,在护理中通过这些情绪干预手段,起到通过改善情绪来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身体感受,最后达到帮助疾病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方法:通过对住院老年病人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111例老年病人没有发生噎食。

结论:评估老年病人噎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及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危险因素的发生,制订安全饮食护理措施可有效杜绝老年病人发生噎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病人 噎食 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1-01

噎食是指进食时,食物误入气管或卡在食管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1]。老年病人由于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咀嚼或吞咽功能下降,如果食物选择不合理或进食不当,易引起误咽、呛咳、烫伤、哽噎等,或因呛咳、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因此,应该加强老年病人的饮食护理,确保饮食安全。饮食护理是项重要的护理任务。[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区住院的老年病人111例,男性53例,女性58例,年龄49岁~97岁,平均年龄78岁,能自理22例,进食不能自理89例(鼻饲26例);脑血管意外38例,老年痴呆3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帕金森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

2 噎食的原因

2.1 衰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牙病或牙齿残缺,咀嚼能力下降,当吃大块食物特别是禽肉类食物时,不易将肉块嚼碎,常常只能囫囵吞下,这是造成噎食的最常见原因;另外,由于咽喉部感觉减退,吞咽咳嗽的反射降低,咽喉食管在生理上和形态上都出现了退行性改变等也是造成噎食的常见原因。

2.2 疾病。脑部病变如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引起吞咽反射障碍、假性球麻痹导致误吞窒息;老年痴呆病人没有饱腹感,只要病人张口,护理员就不停向病人口中塞食;多脏器慢性病变致病人体质虚弱,发生反流,噎食时没有能力咳出;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致吞咽困难。

2.3 其他。如注意力下降、吞食过快、进食过快、食物过硬或过粘、边进食边说话、精神疲惫、护理员缺乏相关知识、情绪波动引起食管痉挛等。

3 预防措施

3.1 评估噎食的危险性。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噎食的发生,并对老年人进行噎食危险性的评估,对发生噎食危险性较高的老年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家属及护理员;护理人员对易发生噎食的老年人应重视,每天重点交接班,做到人人知晓,班班清楚。

3.2 心理护理。老年人发生噎食后,就会对进食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对再次进食时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拒食意念。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安慰患者,耐心的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3.3 饮食的护理。

3.3.1 进食注意事项。①进食时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不催促进食慢的患者;②避免一次进食较多、鼓励少食多餐;③患者发生呛咳时要暂停进食,呼吸完全平稳后再喂食;④若患者频繁呛咳且严重者应停止进食。

3.3.2 进食。老年病人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或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进食:①进食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进食,尽量采取坐位,上身前倾15度;②对不便下床的老年病人或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将床头摇高,以坐位或半坐卧位进食;③卧床不能坐起者协作其采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予适当支托;④鼻饲者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能坐时取30度仰卧位,头稍向前屈;鼻饲液温度适中,一次管喂量不超过200ml,管喂速度尽可能缓慢。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原有30分钟以上,防鼻饲液反流或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并发症。痰多患者进食前充分吸痰,进食后不宜立即吸痰。

3.3.3 进食环境。保持进餐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将食物、餐具等放置老年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护理人员在就餐时间段应加强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老年病人进食应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集中精力;进食速度要慢,戴好义齿,细嚼慢咽;发生呛咳时应暂停进食。对于吸氧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应予暂停吸氧后才能进食,防止误咽、呛咳。

3.3.4 不能自理者进食。老年病人不能自行饮食者应予喂食,喂食时速度要慢,每匙量不宜太多,给老年病人足够时间咀嚼。嗜睡或没睡醒的老年病人不能喂水和食物。

3.4 加强护理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员掌握:正确协助患者进食;选择合适的食物和;保持患者充分的进餐时间;喂饭时用小勺,勿训斥患者;教会护理员正确掌握简单的急救措施。一旦病人进食后、翻身或呕吐时出现剧烈咳嗽,要立即置病人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要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异物。病人出现喘鸣、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面色苍白、继之变为青紫就可能发生了窒息,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去除呼吸道异物,呼叫医护人员抢救。

4 小结

通过了解老年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进行噎食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护理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有效防止老年病人发生噎食,杜绝饮食安全意外,确保身体健康,延长生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代替姓名,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讲解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绍报刊登载的关于社会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2.2生活环境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病人起床时发生意外。 病床应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应平坦、干燥、防滑处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轻,衣着鞋袜要适宜。

2.3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应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肤,并给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对某些老年病人生活习惯较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2.4营养与饮食护理牙齿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软食并应指导注意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应相应减少,蛋白质以豆、肉、鱼、蛋、牛奶等为主,脂肪供应以淀粉为主,并应多食含维生素、钾、钙、水果和蔬菜,钠盐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给病人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胀气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顾到病人的口味,习惯和爱好。在进食时应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咀嚼时避免讲话,防止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哽噎,每顿饭不要过饱,最好少食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嘱病人戒烟酒。

2.5适当活动老年病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劝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宜根据病人的爱好,组织他们在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并进行指导以增进其身心功能。对一些久病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病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诉不明确,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2.7用药护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的人数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药必须慎重,对老年病人可先给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疗量,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药量,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输液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并定时记录出入量,必须注意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2.8加强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和出院后均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只认识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禁戒烟酒等对增进机体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性,并进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为老年人服务。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R2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68-01

老年人的脏器和神经系统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和免疫功能减低,常有多种疾病并存,这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70以上的病人约占95%以上,由于我科收治的病人都是退休老干部,阅历深,知识、经验丰富,在社会、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自尊心强,对护理要求比一般人高,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

1 老年病人的病情特点

1.1 多方面病理改变 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常有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因此,观察病情时要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1.2 病种杂、专科性不强 临床症状不典型,听力、记忆、动作与反应衰退,不能正确及时反应病情,常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1.3 使用药物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病人病种杂、症状不典型,多脏器疾病同时存在,需服用多种药物,而体内代谢迟缓、吸收慢、耐受性及敏感性差。易造成药物积蓄和不良反应。

2 老年病人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我科多数病人长年住院及多次住院,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而产生对治疗、护理有抵触情绪,有的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象对待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了解他们对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尽量帮助解决。使病人心情放松,利于疾病恢复。

2.2 维护生理功能 保持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促进排泄。

2.2.1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 老年病人多有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应给予低盐、低脂肪、少糖、多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睡前不宜进食。对不能自已进食的病人,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进食。

2.2.2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锻炼 注意活动的内容、活动量、时间和安全。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擦浴、更衣、按摩、活动四肢等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

2.3 并发症、意外事件的预防及护理 加强晨晚间护理,加强安全防范。如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防止地滑跌伤;对用降压药的病人,变换动作要慢,防止性低血压。

第11篇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1]。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2]。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住院;老年病人;安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病人安全的问题开始得到业内的重视。2002年5月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呼吁WHO各成员国对病人的安全要予以密切地关注,同时对增进病人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所必需的科学系统要进行建立和加强。鉴于我国目前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作为随着年事渐高、身体各器官逐年退化、适应和反应能力日益衰退、免疫和应激水平下降的社会弱势群体,老年(尤其是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的聚焦。笔者根据几年来在医院安全管理和护理工作中观察、见证的结果,结合文献,就住院的老年病人安全问题作一分析,并对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试作探讨。

一、有可能造成后果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客观的环境因素影响和老年病人本身的生理机能发生的退行性变化,致使他们应变和应急能力减退,甚至消失,所以下列不安全因素的隐患极易诱发和引发可能造成程度不一后果的安全问题。

(一)自杀、自虐(自残)

由于疾病引起的躯体不适和痛苦以及根据家族遗传、所处环境、客观感受所得出的结论,加之外在的其他因素(包括医务人员无意识造成的对病人心理损害的医源性伤害),很容易对一些老年病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良的心境又加剧了躯体的痛楚,进而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病人产生绝望厌世言行和用自虐(自残)方法表达自己沮丧抑郁意念的行为。周脉耕等对304例老年自杀者死前负性生活事件调查表明,有59.2%的人是因为患急重病或受重伤后产生精神压力导致轻生事件发生[1]。这也与国外学者研究后得出的躯体疾病仍是老年人最大困扰的结论相符[2]。

(二)跌倒(摔倒)

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住院的老年病人由于有生理和病理双重因素的影响,更增加了跌倒的几率。导致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环境的。有报道称,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有半数是与环境因素有关[4]。病房的采光、灯具的使用、地面的湿滑、设施的摆置、用品的取放、服装的羁绊都有可能成为老人跌倒的客观因素。(2)生理的。有报导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跌倒的风险增加6倍[5]。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姿态控制和平衡能力降低、大脑感知和综合自身感受信息的应激反应减缓,前庭与视觉老化,立体感渐弱,加之老年病人的肢体协调功能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他们跌倒的风险。(3)病理的。有报导说,目前我国有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患,其中61.4%的人患有的是高血压和脑卒中后遗症[6]。而这些患心脑疾病的老年人也正是住院老年病人中最易跌倒的高危群体。(4)药物的。临床根据病人病情使用的药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视觉、平衡、血压、代谢等(如镇静催眠类、抗焦虑抑郁类、血管扩张类和降压、利尿类药品),况且老年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与壮年人不同,故更易产生反应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概率的增加。此外,部分老年病人碍于面子,不愿意麻烦家人和医护人员(尤其是异性),对举止勉力为之,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

(三)坠床

多数老年病人坠床的原因是由于意识障碍所致。由于老年人平衡感觉和失衡纠正能力的降低,所以常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行为中失去重心而坠床。也不排除有些老年病人是在睡眠中因翻身幅度过大而坠床。

(四)误吸(食)与窒息

老年病人由于食道下括约肌松弛,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致使吞咽发生障碍,容易引发误吸(食),使之在进食中出现发噎和爆发性咳呛,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窒息。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病人感觉迟钝、视力衰退,也有误食烫嘴食物和非食物的情况发生。因呼吸肌弹性和肺功能降低所致的肺部扩张力下降,充气不足,也会使老年病人排除异物的能力缺失而易发生痰液阻塞造成窒息。

(五)皮肤损伤

由于老年人皮肤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器减少,对冷、热、痛的感觉反应迟缓,加上皮下脂肪、脂腺、汗腺的退化萎缩,所以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损伤。尤其是长年卧床且伴有低蛋白血症的老年病人,与床接触的部位因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再有营养不良,通气不畅,屎尿污染,摩擦受损,是发生溃疡和坏死的根本原因。一些理化因素(如艾灸、电疗、过度的推拿、给老人取暖的热水袋)在不经意间也会给老年病人的皮肤造成损伤。另外,老年病人的用药与给药安全及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问题也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老年人自我意识比较强,不服老和不求人的心理更易使他们的身体受到疾病威胁,而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通过多种手段(上健教课、观看安全教育录象、黑板报、开工休座谈会、谈心)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针对现行护理队伍流动性较大的客观情况,还有必要要求外地护士进行本地方言的学习,以便日常医患进行交流及发生意外时能及时与病人沟通。对老年的住院病人,自入院起就要对他们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身体、职业、家庭状况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梳理出其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目的的制订出防范性护理措施,使责任护士有的放矢的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要教育护士学会倾听,以便从老年病人的唠叨、牢骚甚至叫嚷中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对症处置。

(二)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要有预见性地做好老年住院病人发生不安全问题的防范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曾经发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提交、讨论,集思广益,据此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并指定责任人进行落实。如对有自杀、自虐、自残倾向的老年病人,除有针对性地作好日常的心理疏导工作外,为防止意外还需对其日常物品进行管理和限制:严禁将可能给病人和他人生命带来危害的物品(金属类的刀、剪、铁器铁丝、玻璃容器、绳子、打火机等)带入病房;给窗门加装限开装置;有专人进行照看,确保病人及其他病人、医护人员的安全;对确有抑郁、幻觉、妄想等症状的老年病人,应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对于前述可能导致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环境因素,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会同设计部门对病房环境进行无害化改造,从包括对病床、床头柜、方凳等采用圆角、硬度低的塑木材料、卫生间加装扶手及报警装置到采光、地板、设施等一整套布局入手,使老年病人减少跌倒和跌倒后受到意外伤害的机率。作为医院的后勤部门则应根据医疗服务的需要做好与之相应的环境配套工作,通力合作,努力为病人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氛围。对于意识不清老人的坠床问题,我们可以在改造病房卧具的同时,把相关因素考虑进去,力求让病人起卧感到舒适、方便,也具有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坠床给老年病人带来的危害。暂时无法解决病床设计缺陷问题的,则要求护理人员在用床栏、椅子做临时护拦时,要勤巡回,勤观察,防止意外发生。

(三)注意细节,人性关怀

老年病人的误吸(食)、皮肤损伤多与自身体能、认知能力、感觉功能的下降有关,这之中对老年住院病人的褥疮问题尤其需要关注。为此,多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为老年病人们考虑,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注意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老年病人的吃、喝、行、卧,甚至拉、撒,对减少由于不经意而给老人们造成的意外伤害,应是有着积极意义的。鉴于一部分老年病人固有的传统意识作梗,他们对异性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有着一定的抵触,从人性关怀角度出发,医院方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同性工作人员对这部分老年病人人群进行他们认可的护理和照料。此外,医院在对住院老年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医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护理安全宣教工作,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懂得如何去做好老人们日常的身心安全工作,为他们治愈疾病,更好地颐享天年而尽力。

参考文献

[1]周脉耕,张艳萍,王黎君,等.304例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4).

[2] Carney SS,Rich CL,Burke PA,et al.Suicide over 60:the

San Diego Study[J].American Geriatric Psychiatry,1994,(3).

[3]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4]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