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条件

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条件

时间:2023-09-18 17:3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条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条件

第1篇

第一章

概 况 1.1项目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西藏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凉州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凉州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05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30万元,详细预算见表(二)。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完成武威市凉州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莲花山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5.1.1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到武威观光旅游; 5.1.2厕所内的个性化服务预计到2005年能增加100个就业岗位,对旅游基础设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1.3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保护观光旅游区环境,还能为观光旅游区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提供大量的肥料来源。 凉州区景点高标准旅游厕所建设估算表

表(一) 凉州区旅游厕所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二) 二OO三年六月十日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生态可持续产业和惠民、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是兰溪“兴三产”的重要内容。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2、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旅游产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旅游功能,以“人文兰溪、山水兰溪、休闲兰溪”为主要特色,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工作目标:到2012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8%以上,新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

三、加强旅游规划工作,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4、科学修编《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有效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旅游设施建设与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相协调。发改、建设、规划、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务、文化等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重视旅游功能配套。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旅游政策配套,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5、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旅游项目包装、旅游线路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规划修编、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训及旅游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奖励或补助。

6、鼓励旅游景区提升品位。对新评定为国家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7、鼓励旅游企业上等级。对新评定为四星、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评为“浙江省五十强旅行社”的,给予5万元的奖励。

8、鼓励旅行社做大地接量。年引进市外来兰住宿游客达2000—4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2元;年引进4000—8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4元;8000人以上的,奖励每人·天6元。

9、加快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建设。对评为省级旅游强镇的,给予8万元奖励;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的,给予3万元奖励。

10、鼓励开发具有兰溪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对率先开发具有兰溪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对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协会)主办的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国家级金质奖、银质奖(省级金质奖)、铜质奖(省级银质奖)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奖励。

11、旅游宾馆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同价。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12、构建多元化旅游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市内外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依法对旅游景区(点)经营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实行公开招标,以加快景区的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投向旅游业,对工业企业投资旅游业的,在税收、用地等政策上实行一事一议。

13、大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对新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旅游重点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在用地指标、基础配套、项目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在用地、融资等政策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14、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充分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打造兰溪旅游品牌。精心制作旅游宣传专题片,通过对全市旅游形象的整体设计、策划和包装,搭建高水平的旅游宣传平台,实现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有效对接。

15、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每年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宣传促销经费。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节庆、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宣传促销新机制。各旅游企业要强化整体营销意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产品展示会、交易会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6、加强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兰溪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涉及旅游业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将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旅游镇乡、街道要建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

17、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旅游企业改革力度,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旅游企业组建旅游集团。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星级饭店向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第3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省旅游局党组把“推动科学发展,造福三秦大地,建设旅游强省”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旅游工作,以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在省委十二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学习活动刚开始,党组就把这次学习活动作为旅游行业解放思想、拓展视野、科学谋划、开创未来,大力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来认识。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严格按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整改工作是整个学习活动最关键阶段,局党组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在局党组的重视下,较好的完成了整改阶段的任务。现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暴力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省旅游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均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较去年略有增长,可达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预计可突破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9%;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的结果;是旅游行业30万从业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

第一、解决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旅游产品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金丝峡景区投资7000万元完成旅游道路、景观和环保交通等项目建设,提升了景区品位,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南宫山景区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投资1.4亿元实施旅游道路、景观设施、休闲度假设施等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游览环境明显改善;长青—华阳景区加快开发建设进度,投资1.4亿元,完成70公里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游人步道、古镇改造和乡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具备开放接待条件。陕南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南郑黎坪等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有新突破。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不断完善和升级,已成为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文化休闲主题公园已免费对游人开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韩城古城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是积极为旅游企业招商引资构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东西部经贸洽谈会、××投资合作洽谈会、××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安康市利用××首届旅游博览会,洽谈成交旅游投资项目10亿元,渭南市通过举办旅游项目洽谈会,达成70多亿元投资项目。三是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旧址、照金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步伐,规划和开发杨家沟革命旧址、渭华革命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安排省级资金1100万元,加快旅游景区引导标识体系、旅游净化工程、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旅游环境。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国内市场宣传推广。5.12以后,我省旅游业进入低谷,随着震后恢复重建的进程,为了尽快恢复我省旅游业,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展开了大规模高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一是组织全省各市区、各旅游企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香港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记者来我省考察,对拓展和巩固主要客源国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大规模开展国内整体促销活动。围绕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旅游促销团先后赴××、××、河南、××、山西、江苏、广州、××等省市区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举办数场旅游推介会,与文化、文物、商贸捆绑促销,集中宣传了××旅游形象;特别是与中国五大旅行总社签订入境旅游五年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客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和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座谈会、陕甘川旅游协作年会、环渤海湾区域旅游合作会。举办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省首届乡村旅游博览会,改革开放30年××旅游成果展等大型宣传活动。三是加大主流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力度。投入3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海外频道、英文频道和凤凰卫视频道投播了××旅游形象广告片;与凤凰卫视美洲合制作的52集《文明的起源•盛世的起点—中国××》旅游节目在凤凰卫视美洲台和欧洲台正式播出。在××火车站和××咸阳国际机场投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四是更新制作了一批旅游宣传资料。更新制作了中、英、日文版的《××旅游综合册》、《××奥运旅游专册》、《××旅游地图》、《秦兵马俑故乡》dvd旅游宣传片和《××精华旅游线路》、《2008中国网通奥运黄页-奥运××畅游××》画册等,全面宣传××旅游。

第三、强化旅游行业指导和监管。一是加强乡村旅游和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对全省2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财政帮扶工作,并对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加强管理与引导工作。同时,加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指导和管理。二是继续抓好旅行社规范经营、导游队伍建设,星级饭店标准化管理工作,着力做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作;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点开展“零负团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四是进一步加大了行风建设力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旅游行风建设活动。

第四、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和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给我省汉中、宝鸡部分旅游景区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对我省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灾情,局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部署,立即行动,局领导带队,深入到灾区察看灾情,靠前指挥。一是立即启动旅游应急预案。二是以人为本,组织营救疏散被困地震灾区的游客。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的资金支持。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争取国家资金300万元,全部用于灾区恢复重建。四是广泛开展救灾援助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踊跃捐赠。五是着手开展灾后旅游业重建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组织召开陕南旅游市场恢复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九条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措施。

第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面对今年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一班人多次调研和分析,曾先后6次召开旅行社、宾馆、景区等业内人士和旅游专家学者分析会、调研会、论证会,局领导还分别下企业调研情况、寻求应对良策。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局党组及时号召全行业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气馁,不等不靠,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积极寻求应对办法,保持企业不乱,队伍不散,并且想方设法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共渡难关。一是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二是建议省政府推行国民休闲计划,鼓励景区开展××人半价游××活动。三是为企业培训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到企业不散,队伍不乱。

第六、加大促进内需力度,利用春节黄金周,促进国内旅游发展。在09年春节到来之际,我们就如何促进旅游做了周密部署,由于宣传及时到位,春节黄金周旅游成效突出。据省假日办统计显示,自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全省七日共接待旅游者549.37万人次,收入人民币1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和25.7%。黄金周火爆,带动了全省商贸企业、民航、铁路、公路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有力的拉动了内需。

第七、建立局机关与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座谈交流,我们发现旅游企业反映的许多问题,我们掌握的不全面,影响到了行业管理有效性。为了及时掌握旅游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据党组决定建立局机关与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制度正在草拟中)。规范规章制度。机关管理是非常严肃的工作,我们原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与现实政策相抵触,有的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现实,局党组要求各处室认真就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既适应现实需要有符合政策要求。

第4篇

为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示精神,近期我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旅游单位进行了旅游工作调研。对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今年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等级旅游景区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提档升级以及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县域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等情况,同时充分听取企业在旅游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发展现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深化完善重要旅游区域规划,着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等级景区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档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因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加快我县旅游经济的提升和跨越。规划先导,依托产业,创建品牌。我县在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能以规划为先导,整体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前期旅游规划。依托传统区域产业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培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地域优势,成功创建旅游特色品牌,为后续发展增强后劲。20*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01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目前我县旅游发展存在困难和不足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我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旅游经济经营情况有所下滑,游客数量明显减少;二是一些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资困难;三是旅游产品促销和市场开发水平不高;四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够。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整合旅游六大要素,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推进实现既要“外部的投入拉动”又要“内在的经费拉动”双轮驱动式的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继续保持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1、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们旅游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游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尤其是要继续努力打造“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同时,也要总结大众化旅游产品,要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更加方便、更加实惠、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要着力解决好与广大旅游者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让游客和人民群众享受“进得来、玩得起、想再来”的旅游生活。

2、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注重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二是注重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牧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三是注重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旅游互补和联动,利用我县有利的交通优势,积极打造人流、物流平台,为红河州旅游大市场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大力引项目、引资金、引创意,不断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协调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即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在产业导向上要从注重“门票经济”向注重旅游综合经济转变;协调发展旅游各大要素,尤其是要加快发展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拉动相关经济发展;二是在产品结构上要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复合型转变,充分利用本地各类资源协调发展更多更好的度假休闲产品;三是要在产品开发上从单一依靠“投入拉动”向更多依靠资源整合和内涵提升转变;四是要在考核目标上从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即既要增加游客的数量,更要提高游客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5篇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县2020年以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谋划建设S县文化创客空间,项目投资预算为3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合同洽谈程序。该项目拟对原葡萄酒厂废弃老厂房改造,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文化特色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时尚餐饮空间、茶室等文化创意项目,赋予老厂房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艺术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4A级景区S古城,打造独具S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商业区,项目预算为6000万元,正在招商中,拟建设S古城建筑群、地方特色展馆、游船码头、古城旅游步道、非遗民俗文化街、夜景灯光装置,并对利民河、环城河改造,改善环境,将S特色民俗迁入其中集中展示,打造S城中景区。

(二)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类项目谋划了S县文化馆项目,该项目已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完成了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二是旅游类项目共10个,其中S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S县果林公园游客中心项目、S县梨树王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已入全省第二批旅游重点项目库,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均已完成。S县高铁南站游客中心、S县汽车站游客中心、S县西湖旅游区游客中心、S县清真寺游客中心等4个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S慢城度假区项目、S梨都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S千年梨都古城旅游景区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剩余手续正在办理中。三是体育类项目共谋划13个,包括1个文体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1个社会足球场。其中,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寻找资金渠道,谋划开工建设;按照省、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2020年10月底前,S县需完成11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社会足球场建设,余下的3块社会足球场正在办理招投标程序,争取8月份前完成全部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基建水平。

一是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成功推动酥梨博物馆、酥梨小镇建设项目等大型旅游项目,目前酥梨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二是按照“旅游八个一”建设内容,--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每村10万元的省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点建设,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场馆作用明显,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人次在全省县级场馆中排名均在第一方阵,切实发挥了城市会客厅、市民活动中心和S名片的作用,文企联合开办了山楼美术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镇(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无线话筒,并拟为6个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目前正在筹划中。

(四)创新产业形态,推进经济发展。

为取得经济建设和抗击疫情“双胜利”,S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内外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电商(网红)直播的资源优势,于2020年3月28日—30日,举办了“春从S来·云游梨花海”网络梨花节,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电商为平台,积极销售S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旅游商品,力争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截至四月底,全县通过电商、直销等形式,销售S酥梨3100万斤、黄桃罐头等6700多件,全县10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获得了较好收益,并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反映了S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S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S湿地生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家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布局。连贯城乡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以S东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板块,加强东北部乡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景观带及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S城区旅游聚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体育”文章。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举办“梨花节”、“

采梨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戏曲表演、高层论坛、梨园马拉松、马术耐力国际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整体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融合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物流商贸、体育健身等产业,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养生、商务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不断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资源产业化,不断提升S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进行S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梨树王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良梨镇特色小镇、S酥梨博物馆建设进程,推动S县文体中心、齐白石文化产业园项目、S县文化创客空间、S古城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家河旅游观光带、S县黄河故道运动休闲中心等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创,做好S古城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建成使用的齐白石美术馆、白石后人艺术馆、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四馆和曲艺厅,积极推出S民俗、曲艺、坠子、唢呐等一批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

(四)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点延伸。完善梨树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完善、民宿集聚、吸引物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文旅购物中心打造等方面强化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4A级景区。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 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50.6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三、建议意见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肇发()10号],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 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五)要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吃、住、游、购、娱”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旅游服务工作。一要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燕岩、世外桃源作为我县旅游重点推介景区,应考虑设专门导游,以适应旅游需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科学完善的怀集县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书,并要求各旅游接待酒店统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带动旅游经济。三要重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把我县有关旅游资讯在信息网上进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网上都能了解到我县旅游景点的情况,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观光旅游。

第7篇

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年全市旅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中华文化游”旅游主题年活动,以提升节会规格为契机,以培育旅游业龙头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区域联合、体制创新、服务提升,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省旅游经济强市和黄河旅游线核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2750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460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增长30%。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项目带动,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围绕黄河旅游品牌打造,扎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旅游龙头精品。依照“县(市、区)属地负责,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综合协调”的旅游项目建设机制,推进实施“8231”工程,即:规划招商8个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建设提升2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力争年内全市旅游招商突破30亿元,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超过13亿元。力争到年底,全市新增4A级旅游景区1-2家,新增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2家。

1.着力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市旅游局要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谋划全市旅游业发展蓝图。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并督促景区高标准完善相关专项规划。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规划推动项目建设,以规划引领招商引资,以规划促进景区提升。

2.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加大招商力度,重点抓好沿黄生态旅游经济带、中流砥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温泉保健度假区、仰韶文化产业园、黛眉山景区、义马煤炭博物馆、阳华山景区8大项目规划招商和建设工作。项目所在县(市、区)和项目单位和要立足“大招商,招好商”,积极与投资商接洽,引进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高水平实施旅游景区开发,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形象。

3.全力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丹峡景区、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双龙湾景区、娘娘山旅游区、九龙山景区、豫西大峡谷景区、仰韶大峡谷景区、亚武山旅游区、汉山旅游区、大鹏酒店二期、海联大酒店、御汤温泉国际酒店、宝源大酒店、宾馆、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上阳苑仿唐一条街、九龙山旅游公路、黄河丹峡旅游公路等2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景区建设项目和基础服务设施项目,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促进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

(二)创新促销手段,拓展旅游市场新空间

1.高水平筹办好第17届中国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围绕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全球十大河流对话黄河”、“第二届横渡母亲河”旅游健身活动三大主体活动,严密组织,扎实做好筹办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拓展视野,组织策划一批有特色、有创意的旅游专题活动,筹办好“函关论道·太初诵经”活动、绿色甘山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豫西大峡谷双胞胎漂流大赛及大型群众广场文体活动,办出新意、办出特色,进一步提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高标准组织主题旅游推介。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年重点组织好五大推介活动,即:3月、4月分别在、举办“第届中国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会,推介旅游产品,加强与首都、省会市场的对接;6月,在太原市举办旅行客商恳谈会,共同开发两地暑期游;9月,组织三省八市“黄河之旅”联盟·百家旅行社金秋采风活动,带动“十一”假日旅游市场;11月,开展“激情冬游活动”,炒热冬季旅游市场。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内旅交会、国际旅交会、北方旅交会等国家级促销活动。

3.全方位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在央视一套“早间新闻·天气预报”栏目投放城市旅游形象广告;在《新华网》开办“专栏”;与《中国旅游报》、《日报》、卫视“旅游栏目”开展深度合作,利用国家级专业权威媒体和省级强势媒体优势,展示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

4.多渠道利用宣传平台。强化铁旅合作,有重点地在郑西高铁动车组投放《旅伴》特刊,加大在“动之旅”网站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旅游网、手机信息平台等各类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提升市场影响力。

(三)推动旅游富民,培育旅游发展新热点

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全面启动“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即:通过5年努力,在全市范围包装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1000户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农家宾馆、农家饭庄、休闲娱乐等项目),为农村提供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2-3万个,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年,要按照“四统一”的原则,重点培育3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300户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为农村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

1.统一服务规范。按照“农家乐”等级标准,在仪表仪容、接待服务、信息标识、安全卫生等方面帮助经营户规范服务行为。通过强化管理、逐步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2.统一组织培训。依托旅游培训中心,借助“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等方式,免费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

3.统一编排线路。选择基础条件好、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村,纳入全市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依照资源特点,编制豫西风情游、明清枣乡游、农耕采摘游、古村古寨游、休闲度假游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4.统一向外推介。编制《市乡村旅游导览》,全面推向市场,向海内外旅游者介绍乡村旅游。

5.实施以奖代补。制定《乡村旅游奖励暂行办法》,从全市旅游发展资金中单支一部分,对发展乡村旅游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经营户进行奖励。

(四)强化区域联合,搭建旅游合作新平台

充分发挥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黄河之旅”中心节点城市的特殊地位,开展深层次旅游区域协作,确立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中心旅游城市地位。

1.推进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携手渭南、运城、临汾三市,积极做好《黄河金三角协作区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有效整合黄河金三角地区优越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明确区域旅游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2.深化“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充分发挥“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平台优势,拓展合作范围,延伸合作链条,积极推进创建沿黄旅游合作新机制。组织开展“黄河之旅”联盟旅行社互动踩线活动,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共推旅游线路和产品。组织开展“黄河之旅”联盟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促进区域内业界交流。推动各县(市、区)、旅游企业在联盟区主要客源地城市设立“旅游办事处”。

3.培育打造黄河旅游品牌。紧紧抓住第17届中国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的机遇,做好黄河文章。通过“全球十大河流对话黄河”、“第二届横渡母亲河”等大型活动,打造黄河旅游品牌,扩大黄河旅游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五)狠抓服务质量,促进旅游品质新提升

1.规范旅游服务,推进行业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扎实推进旅游饭店、旅行社星级和旅游景区A级评定与复核检查,切实维护旅游标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深入开展“服务标准规范月”活动,推动旅游企业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2.开展岗位练兵,提升行业素质。围绕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我为旅游增光彩”活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展现旅游行业风采。以“展风采、树形象、促服务、提水平”为主题,组织举办“全市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树立行业标杆。以“游客在我心中”为主题,举办“全市旅游行业演讲比赛”,倡导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行业新风。实施“高管名导进课堂”,强化旅游人才培训,全年培训人数不少于6000人次。

3.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旅游环境。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及时做好旅游投诉案件的协调处理工作。完善旅游、公安、工商、交通运输、发展改革、安全监管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安全防范联合执法。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和救助机制,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改造升级“旅游网”,实现与移动旅游网络管理系统对接,推行市场监管、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统计、救助一体化。

(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产业新活力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推进机制,促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1.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旅游强市”战略要求,全力抓好本行政区域内旅游建设项目的筛选包装、对外招商和建设提升。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旅游景区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事业型向产业经济型转变。

2.创新投融资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旅游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在景区开发、市场营销、旅行社、旅游饭店等领域着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要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拓展金融机构对旅游项目的贷款扶持;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培育旅游龙头精品为目标,打破条块限制,鼓励引导有实力、有较强带动力的旅游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县(市、区)组建旅游企业集团。

4.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引导景区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展现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老子文化、黄河文化、达摩文化、虢国文化的魅力,努力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游客参与性旅游项目及旅游演艺项目,加速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七)拉长产业链条,构建旅游商品新体系

结合地域特点,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物产资源、工艺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引导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附加值。

1.加大引导开发力度。深入开展旅游商品现状调研,加大对青铜器复制、虢国玉器复制、黄河澄泥砚、麦秆画、豫西剪纸、仰韶彩陶等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的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旅游商品向有文化、有创意、有特色的方向发展,促进旅游商品尽快形成规模产业。

2.推动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上阳苑仿唐一条街、文明路土特产购物街等场所和街区,鼓励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引导旅游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在全市旅游星级饭店、3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中心。

3.搭建旅游商品营销平台。积极组织我市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企业参加由国家、省组织的旅游商品展会,展示本地旅游纪念品名牌名品。组织开展“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有影响力的旅游商品。

(八)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旅游转型新动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旅游人才为重点,为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加强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培训中心、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的培训职能,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网络。

2.加大旅游人才培养输送力度。依托职业技术学院、中专等教育资源,鼓励院校根据旅游行业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开发新的专业和培养方向,积极输送高素质、适用型旅游人才。

3.做好旅游人才引进工作。发挥市场在旅游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制定旅游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旅游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4.加强旅游队伍自身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完善自律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塑造“团结创新、规范高效”的旅游队伍新形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要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规范管理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观念,积极主动地把旅游业发展与本地、本部门工作相结合,共同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部门联动。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旅游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打破部门、行业界限,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实现共同发展。旅游部门负责在资源整合、形象推广、市场监管、推行行业标准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旅游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财政部门负责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证资金投入。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在城市公交线路、城乡客运班线、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地考虑游客需求,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和旅游标识系统建设,保障旅游运输安全。农业、规划城管执法部门负责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规划及农村新型住宅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更多融入旅游元素,引导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商务部门负责强化商旅结合,引导开发旅游商品。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演出形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文化新闻出版、林业园林、水利、国土资源、宗教等部门负责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公安、工商、卫生、安全监管、质监、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安全、价格、秩序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旅游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负责把旅游宣传融入各项外宣活动中,《日报》、电视台等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着力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8篇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进自治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引擎;是实现草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内蒙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建设美丽内蒙古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区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10号)等,不仅明确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而且也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确定了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战略定位,这一发展定位,准确地把握了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优势,突出了自治区旅游特色,明确了未来5-10年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目标。这是既是自治区旅游业的重大机遇和发展方向,更是全区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历史使命和发展任务。

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内蒙古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超前的规划设计、全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多方位的对外宣传以及综合性的服务提升。

一、倾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旅游业发展的定位中,明确提出要体现草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挥自治区草原、森林、沙漠的独特自然风光,倾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精品,提升我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没有生命力,缺乏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应深入挖掘和提炼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文化视角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以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以推进内蒙古四大旅游区域、十二个核心旅游圈、若干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契机,凸显成吉思汗陵、世界文化遗产地—元上都遗址、辽文化遗址、鲜卑文化遗址—嘎仙洞、王昭君博物馆、居延文化遗址以及众多的喇嘛教寺庙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品牌优势,建成一批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景区。

二是推动草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注将文化灵魂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让游客在内蒙古旅游全程感受到内蒙古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主题酒店、文化购物餐饮街区,扶持和培育特色民族旅游商品、民族演艺活动、民族节庆活动等能够深度体现内蒙古独特草原文化的旅游产品,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催生出内蒙古旅游新亮点。

三是推动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生态建设方面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美丽内蒙古”的驱动作用。重点在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大兴安岭林区、贺兰山林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等重点生态区域推进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充分利用自治区独特的森林、草原、沙漠等多种生态系统,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民俗旅游村、农村牧区林区家庭旅游)。在切实保护森林、草原、沙漠绿洲、湖泊和温泉资源的前提下,打造阿尔山—柴河,大兴安岭莫尔道嘎白鹿岛、牙克石凤凰山,库布其沙漠响沙湾、七星湖、恩格贝,凉城岱海温泉,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达里诺尔、热水温泉,喀喇沁美林谷,敕勒川哈素海和黄河老牛湾大峡谷等休闲度假项目,培育自治区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二、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建设精品旅游项目是提升我区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基础。我区要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发挥自治区旅游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市场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

一是创新旅游开发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十二五”时期,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十二个核心旅游圈”,要坚持走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开发建设路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旅游文化产业招商,优选有信誉、有实力、有责任感、有积极性的企业作为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主体,推动项目建设。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做好规划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把旅游产业、城镇建设、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用市场化方式,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拓宽开发途径。

二是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旅游项目。按照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筛选一批特色突出、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大型旅游项目,作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旅游重大项目,在政策、规划、资金和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强化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调度和督查,确保项目的有序建设,形成旅游发展新引擎,带动自治区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重点旅游区提档升级。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重点推进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恩格贝生态旅游区、库布齐沙漠公园七星湖、万通生态旅游区、康巴什旅游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敕勒川哈素海旅游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领自治区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旅游业是窗口产业和形象产业,市场营销是架起旅游供给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根据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科学调整市场结构,继续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不动摇。发挥多种营销主体的作用,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形成营销合力。

一是建设旅游形象品牌体系。深入挖掘和提练自治区、各盟市和各旅游区的旅游产品特色,构建自治区、盟市和旅游区的品牌形象,形成自治区的三级旅游品牌形象体系。通过社会征集、媒体公示、专家评议等形式,设计和整理自治区、各盟市和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形象品牌的主题词、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等,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地进行宣传,提升内蒙古的旅游影响力和感染力。以培育内蒙古“休闲度假、生态美景、风情体验、康体养生”四大品牌形象为支撑的、统一的内蒙古旅游目的地形象体系。

二是加强网络旅游营销,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旅游信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内蒙古旅游电子政务、旅游咨询、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强网络化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旅游费用支付,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便简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加强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合作,启动和推广手机客户端旅游信息工程,选择在呼包鄂地区、呼伦贝尔启动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城市试点。

三是加强自治区整体旅游营销。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整合自治区各地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把自治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重要旅行商、主流新闻媒体和知名旅游会展节庆组织机构的合作,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战略,形成行业、媒体、会展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立体营销网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营销,扩大宣传营销的覆盖面。

四、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抓管理优化环境,抓管理产生效益,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市场秩序混乱,不仅危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影响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更影响自治区旅游业的形象。

一是以贯彻实施《旅游法》为契机,转变旅游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精简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能够自主的事项,行政管理部门坚决不参与、不干扰、不越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支持旅游行业组织发展,促进行业自律和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贯彻落实《旅游法》。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努力构建安全、便捷、规范的旅游市场环境。要认真组织《旅游法》配套制度的细化、深化和落地,推进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提高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能,创新旅游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三是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大已制定出台标准的贯彻力度,细化和推广各门类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根据我区旅游业发展实际,认真组织好温泉度假、滑雪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汽车、社会餐馆、旅游商品购物等旅游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通过推行旅游标准化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要研究出台和推广违反标准的投诉与处理办法,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五、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制度是根本,关系到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长期以来,我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旅游管理分散而难以整合,基层旅游管理比较强调政府的力量,存在“管办不分”的问题,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要深化旅游业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旅游业。有序组建内蒙古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快旅游工作由单一部门推动向综合联动转变。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

二是建立健全旅游综合管理机制、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安全综合管理机制,确立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制度、高风险旅游保障制度、景区价格和流量管理制度、城乡居民经营旅游业务管理制度、“一日游”管理制度等,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体制机制体系。

三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内蒙古与周边省市、东部省市的合作,与多省市建立“共塑市场、互送客源、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使内蒙古深度融入中国旅游经济联合体的销售网络。

四是建立和完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继续推进中蒙、中俄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建设跨境旅游协作区,形成中蒙、中俄跨境无障碍旅游。引进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投资企业和开发商,开发适应国际客源市场需要的产品,尤其是要实现旅游产品在创意、内容、功能、业态、文化品位和管理上的国际化,明显提升内蒙古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强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以打造高标准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旅游散客中心、特色街区、自驾车租赁体系,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重要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景区、道路、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加快饭店、餐厅、商场等旅游重点场所按照国际标准提升服务的能力。

二是推进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区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旅游业。对现有重点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或旅游投资公司。要搭建引进外资、社会融资的平台,实现重点旅游资源与市场的良好对接,不断提高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三是完善旅游投融资体系。内蒙古不管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还是预算内统筹资金较其他旅游大省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当前应重点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打破条块分割体制,培育和壮大旅游业发展的企业主体,加快组建内蒙古旅游集团,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基。旅游业主要是通过人来提供服务形成的产业,因此人的素质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区旅游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缺乏造成的。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科教兴旅战略,发展旅游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包括旅游开发、营销、策划、管理、导游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和实用人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有针对性地培养旅游国际化人才。

二是要抓好旅游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的激励机制,加强旅游职业资格考核、管理和奖励表彰制度,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对旅游业发展急需、但短时间内难以培养的紧缺专业人才,建立激励政策,引进一批策划创意、规划设计、项目运作、科技信息、国际营销、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第9篇

一、沂源县旅游景区基本情况及重点景区现状

目前,沂源县共建成开放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1处、2A级4处;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品牌8个;建成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5家、二星级3家。其中重点旅游景区现状如下:

1、沂源鲁山溶洞群景区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是沂源溶洞群的典型代表。以九天洞为中心方圆5公里内,分布了大小40多个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被全国第十二届洞穴学术年会确定为“中国北方溶洞之乡”。九天洞全长518米,高5~18米,游程1200米,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十分丰富,有6种类型、37种形态,几乎汇聚了自然界岩溶洞穴的各种沉积类型,具有很高的洞穴科研价值和游览价值,先后被中科院地质研究所陈诗才教授称之为“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被中国旅游地学协会副会长、北师大卢云亭教授称之为“中国溶洞精品景观博物馆”,被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称为“天下第一天花洞”,并认为“九天洞石花,种类之多样,面积之广大,国内外无与伦比”。

2、沂源牛郎织女景区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地质公园、市级风景名胜区。主要资源包括:①以“牛郎织女”唐代古建筑为代表的爱情文化景观,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古建筑遗址,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②以宋代“神清宫”为代表的道教宫观古建筑资源,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③以白马河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生态资源,沿河两岸有“万亩大樱桃基地”和“2万亩红富士苹果基地”,田园风光优美。景区内“叶籽银杏”国内绝无仅有;“角度不整合面”地质现象,是国内乃至全球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该景区自然脉络与文化脉络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组合。其资源独具垄断性,市场前景广阔。

3、618战备电台景区

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淄博市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18战备电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国防需要,由时任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亲自选址兴建的。1966年,电台一期工程开始施工,1974年电台二期工程完工。电台发射功率50千瓦,覆盖淄博、临沂、潍坊、泰安等13个市县。电台机房设在山中坑道内,坑道总长470米,施工面积2820平方米。目前,618电台已不再承担战备任务,从2004年起,淄博广播电视总台(局)对坑道内外的设施进行整修复原,使其恢复了原貌,并于200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4、鲁山森林公园景区

现为省级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是我县山岳森林生态资源的代表。鲁山主峰海拔1108.3米,为山东省第四高峰,有“东泰山”之称,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92%,山顶建有明代的腾云寺和大雄宝殿,其侧建有十层志公塔,古刹藏幽深山。主要游览线路分锦绣谷、生命源谷和紫竹谷,主要景观景点包括毛竹林、鲁山水库、生命源瀑布、望峰洞、山东一号石等众多奇石地址地貌景观,素有山东鸟类王国、世外桃源等美誉。

5、唐山佛雕文化园

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地质公园。唐山海拔516m,满山松柏覆盖,遮天蔽日,号称“唐山叠翠”,为古“沂阳八景”之一;山腰建有唐山寺,为唐朝时期的皇家寺院,现已完成恢复建设二期工程;寺内一株古银杏树,树龄约1500余年;山南悬崖峭壁上,有隋唐时期摩崖石刻造像503尊,工程浩繁,文物价值很高;合资建设的双龙峡、新摩崖造像石刻等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开展AAA级旅游景区申报的基础工作。

6、凤凰山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AA旅游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沂源、临朐、淄川、博山四区县交界处,总面积约10余公里。主峰凤凰顶海拔627米,凤凰山山势雄伟,松柏参天,怪石嶙峋。每逢秋季,绵延十几里的红叶谷生态区层林尽染、红叶漫山,堪称奇观。主要的景点有电影《南征北战》战役拍摄地、齐长城遗址、云中观、菩萨洞、红叶谷、孙膑洞、二郎顶等。

7、圣佛山景区

现为省级地质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市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上、下水帘,圣佛岭和佛首崖三大景群。景区内松林覆盖、瀑布飞泻、怪石林立,因“山之秀、水之韵、石之怪”而闻名。原始的风貌,完好的生态,茂密的植被,使圣佛山的空气格外清新,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被誉为“健康天堂”。春秋鲁国时期,古圣人闵子骞曾在此讲学会友,又因山上石佛林立,故得名圣佛山。山上还有小白龙惠及百姓、蓝采和成仙、吕洞宾指掘神泉等传说。该景区现为“中央教科所圣佛山劳动基地”、“中国教育协会国际青少年生命树中心直属基地”和沂源县“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二、沂源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方便快捷的区位优势

沂源县地处暖温带季风区,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1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高出全省24个百分点。鲁山是山东省第四高峰,鲁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7%,有700多种动植物品种。牛郎织女景区为市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有以70万亩林果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观光农业,一年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田园风光优美。2007年,我县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全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是真正的“休闲佳境”和“生态高地”。

沂源县位于济南至青岛的黄金分割点上,处于山东黄金旅游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枢纽位置,三地每年可吸引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如果宣传推介到位,相当一部分可以成为沂源县的旅游消费群体。济青南线高速路的开通为议员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小时车程可辐射到济南、青岛、泰安、莱芜、潍坊、日照、临沂、曲阜、济宁、德州等省内10余个大中城市,覆盖大半个山东,这一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只要把旅游产品开发好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促销策略,沂源县地理位置优势将被逐步放大。鲁山景区和牛郎织女景区距县城仅有10多分钟的车程。便捷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载体。

三、沂源县现有旅游景区现存问题

虽然沂源县各项旅游指标发展很快,旅游业展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发展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景区不够大、不够强、不够响;项目不够精、不够好、不够多,景区景点建设缺少创意,开发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旅游以赏景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性、感悟性项目,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或精品;景区之间旅游合作不紧密,既没有连珠成串,形成整体优势,又缺乏精品、龙头景区的带动;文化挖掘还不够,文化旅游尚未破题等等。

四、影响沂源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体制不畅。由于历史遗留等方面的原因,有的景区在管理经营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造成景区开发建设的活力不足,基本处于政府包办开发、景区接待型经营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招商开发和后续项目建设等。二是旅游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旅游开发的力量仍很薄弱,制约了旅游开发的更好更快发展。三是市场不够活。景区间缺乏合作、共赢的理念,营销形式单调,手段单一,缺乏灵活的市场操作模式,市场没有做活,也严重制约了景区的良性发展,使得沂源县大多数景区“捧着金饭碗在喝稀粥”。四是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当前,沂源县旅游产业附加值不高,旅游经济总体上仍以门票经济为主,重点景区缺乏参与性、体验性项目,餐饮、住宿价格相对较高,企业让利空间小,降低了旅行社向沂源县组团的积极性和散客吃住沂源的意愿性;特色餐饮、休闲娱(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乐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游客“快旅快游”,停留时间短,降低了旅游消费水平和收益水平,等等。

五、加快沂源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10篇

刚才,县旅游局对二八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我认为几年来我县旅游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去年一批旅游行业的先进个人得到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农家乐代表表示祝贺。王局长对今年全县的旅游工作作了安排和布署,我认为今年的全县旅游工作目标很明确,任务也很具体。

今年,随着五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旅游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五峰旅游已经迈入大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围绕“构建绿色五峰”的战略目标,抓住宜昌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三峡旅游再度掀起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努力建好景区景点;加大力度宣传促销,向外界强力推介五峰旅游新形象;加强旅游法规建设和行业管理,确保五峰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旅游新项目,实现五峰旅游业的全面恢复与振兴。

下面我就今年的旅游工作说几点意见。

一、要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国债项目建设

柴埠溪是我们县的龙头景区,今年柴埠溪的工程有两个,一是一期旅游国债500万元的景区建设工程,二是由公路部门实施的柴埠溪旅游专线公路工程。柴埠溪景区国债建设项目是国家投入我县景区开发的第一笔国家资金,项目争取来之不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把景区建设好。景区内的旅游步道及附属设施,步道建设好了就是一道风景线,建差了就是对景区的破坏,在起点上要按3A景区标准建设,向4A标准靠拢。

县旅游局要围绕项目建设抓好宏观协调,做好监管工作,把资金管好用好。项目建设业主单位要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施工安全,不准出现安全事故,二是建设质量,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三是建设工期,要按期完工。建设主管部门要把好质量监督关。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要围绕工程建设,做好相关协调和服务。该项目作为政府来说,在配套资金上[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应该从长远来看效益,地方政府在税费上要给予优惠政策,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的问题上,旅游部门要主动和建设单位联系,掌握情况,及时交换意见,确保景区交通顺畅,能正常接待游客。在有关公路建设要求上,有需要县政府出面或协调的事项也要及时汇报。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五峰旅游新形象,全面完成今年的经济任务

今年对于五峰旅游来说,旅游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后河的旅游专线公路和旅游人行步道已全面完工,后河景区的旅游接待条件基本成熟;柴埠溪的两大工程也将在今年内全面完工。因此我们的设施上来了,就更应该抓住时机宣传,结合新景区,树立五峰旅游新形象。一是要多种形式宣传,报纸、电视、电台、因特网、推介活动,各种形式一起上。二是要搞好景区联合。五峰景区各有特色,联合起来就是一个齐全的旅游目的地。几大景区形成合力向外宣传,树立五峰旅游的整体形象才能吸引游客。三是要舍得宣传投入。各景区在宣传资金上自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在旅游主管部门的牵头组织下集中力量,才有好的效果。

县旅游局已经把旅游经济指标下达到了各单位,我希望各单位回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宣传上各显神通,扩大知名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旅游接待人数和经济指标任务。

三、要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县旅游局要以抓行业管理为总线,加强旅游培训教育、做好饭店评星工作、加强对农家乐的指导和规范工作。各景区、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苦练内功,全面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旅游行业是窗口行业,旅游人员的形象就向外界展示了五峰人的形象。我们旅游从业人员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要热情服务,规范服务,让游客满意。

四、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确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县旅游局一是要完成旅游景区勘界成果的修改并报县政府审定公布,二是要做好柴埠溪旅游详规的编制工作,为今后的景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打基础。三是要出台相关农家乐的规范性标准,为景区农家乐发展提供一个可参照的依据。四是要开始着手《五峰旅游条例》的编制。五是要做好柴埠溪申报国家3A级景区的工作。

五、要解放思想,招商引资,要争取新项目,谋求新发展

我们要咬住发展的主题不放松,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点,多方寻求投资合作伙伴,引进新业主,开发新项目。二是要建立健全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库,用足用活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扶贫政策,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进一步利用国家资金改善我县旅游基础设施,为我县旅游招商引资和景区开发打基础。

六、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全社会办旅游,以旅游为龙头,扩大产业链,提高就业面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宜居宜游;城镇化建设

Abstract: From setting out actually, the Linze county leads to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reates the zoology Linze which suits living and travelling, builds the new city scenic, recreational areas and new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zone, forms the city around water, river near the city , nature and humanity, unaware landscape ecological city beauty, it adds the new content for the " livable and travel gold Zhangye "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vable and travel;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临泽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东经99°51′~100°30′,北纬38°57′~39°42′之间,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兰新铁路和张肃、张罗公路等穿境而过。全县辖5镇2乡,3个国营农林牧场,71个行政村,总人口14.9万人。全县南北长约77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临泽县60%的土地为沙漠戈壁,生态脆弱,自然条件严酷,工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是该县的基本县情。

近年来,临泽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要求,从临泽实际出发,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

1.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条件

临泽县在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节约土地、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原则,以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市政设施、安居工程为重点,塑造城市景观,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临泽,为创建宜居宜游城市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1.1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县城已具雏形。

在临泽县近年制定的大沙河“三期四段”建设规划中,立足治水、活水、节水,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实施城区段河道整治、路桥配套、蓄水防洪、污水处理、绿化美化、景观建设、休闲娱乐等分项工程,形成了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新的城市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了城镇建设、人文景观与旅游景观的有机融合,实施了大沙河沿岸商住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闲置荒滩土地3500亩,开发建设商品住宅57万平方米,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每年新增2000人以上。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形成了大水面与大绿地交相呼应的城市景观。城镇化水平达到34.52%,全县绿地面积达到154.5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7.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68%,绿地率达到38%,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奠定了一定基础。

1.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县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东抓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抓城市道路管网建设,西抓城中村改造的建设思路,突出抓好群众普遍关注的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73亿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9条15.8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达40公里,面积48万平方米,硬化率达100%,人行道全部铺砖硬化,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7.1平方米;加快城区供排水、供热管网及设备更新改造,新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11.4公里、雨污水管网14公里、供热管网5公里,新增20吨供热锅炉1台;总库容19万立方米、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42吨的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已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并通过无害化处理认证;计划投资4300万元日处理能力0.8万吨的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供电线路架设、设备采购及厂区办公楼、锅炉房、加氯间等主体工程、部分排污管道建设;集中供热、亮化、生活污水处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建设“宜居宜游”城市提供了保障。

1.3加大旅游设施培育,旅游环境进一步完善。

临泽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培育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中央扩大内需丹霞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甘肃省丹霞“银文合作”贷款贴息项目、丹霞景区荒坡地土地整理项目、旅游景区公交客运站项目等景区开发建设项目。七彩丹霞景区已完成累计投资3800多万元,景区内道路、给排水、电信宽带与供电线路、停车场、观景台、厕所等基础设施得到配套完善。以临泽城区大沙河景区建设为重点,建成丹霞山、丹霞广场、电瓶车道、丹霞雕塑、百诗石林、大沙河碑记、音乐喷泉等特色景观,已形成景区水域面积1300亩,大沙河两岸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成为集水域景观、红色圣地瞻仰、民风民俗展览、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临泽宾馆、丹霞宾馆被命名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福荣大酒店被命名为国家二星级旅游饭店;丹霞景区与大沙河景区积极创建国家3A级景区,双泉湖、香古寺景区顺利通过国家2A级旅游景区复评验收。临泽县不断优化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为建设“宜居宜游”城市奠定了基础。

2.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建设“宜居宜游”县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认真分析,也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在拓展“宜居宜游”内涵的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2.1县城规模小,工业基础薄弱,产业支撑力和聚集人气、聚集商气、聚集财气的聚集力还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距实现“宜居宜游” 新跨越还有一定差距.

2.2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城镇建设的瓶颈,城市规划编制资金不足,详细规划有待编制;尤其是城市道路、排水、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第12篇

一、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

(一)加强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对总投资较大的旅游重点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对旅游重点项目贷款,各设区市可视财政状况给予财政性贴息。力争2009年全省旅游业投资总额完成100亿元以上。

(二)对投资规模5亿元或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旅游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列入急需开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后,可使用省预留用地计划。对“三年大变样”中城镇改造空留土地优先发展都市旅游,增强城镇游憩功能。

(三)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全面对接。金融部门要把旅游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对旅游精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对旅游企业以不动产等设施进行抵押贷款的,应优先支持;对经银行评估认可的景区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会同省内担保机构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旅游企业纳入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范围,安排一定规模的担保额度,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建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融资机制。鼓励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利用股市筹集发展资金。

(四)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开放旅游资源。除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外,省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购买、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我省旅游资源,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水平。

(五)鼓励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省旅游局会同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部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每年面向有实力的企业推出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凡省市旅游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积极邀请具有旅游投资潜力的大型企业参加。

二、培育旅游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六)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允许企业奖励职工旅游并将费用列入企业福利费。教育部门要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修学旅游列入大中小学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旅游冬令营”、“旅游夏令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行业度假旅游协会,建立度假休闲基地,使旅游成为职工长期享有的权利。

(七)对2009年度组织入境旅游包机、专列、游船或一次超过500人的大型团队来我省旅游的旅游企业,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贴。

(八)宣传部门要把旅游宣传列为重要内容,在省内主流媒体增辟专栏和专版、增加专题和时段,加大对旅游的公益性宣传,以提高我省旅游知名度。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在继续抓好报刊等平版媒体宣传的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宣传。积极探索将电视剧、电影、文艺演出等文化宣传形式与旅游营销相结合,以旅弘文,以文促旅。

(九)推动城市公交部门积极开通至本地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班线,方便居民出游。

三、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竞争力

(十)对全省旅行社暂退50%—70%质量保证金,使用期自2009年至2010年底。从2009年5月1日起,旅行社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旅行社设立分社的,向分社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对接待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外国旅游团队较多的旅行社核发省内临时导游证,解决外语导游短缺问题。

(十一)对新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旅行社、全省“十强”旅行社,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省、市旅游局组织的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免收其展览展位费。

(十二)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冀政〔*〕4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冀政函〔*〕105号)中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保旅游企业用水和用气价格、旅行社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旅行活动、旅行社开展旅游包机业务营业税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四、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十三)对创建最佳旅游目的地、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强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过程中属于政府公共投资领域的,设区市、县(市、区)可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