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危化行业调研报告

危化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9 16:2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危化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危化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近日,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我自9月中旬开始,对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路网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公路改善上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公路路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公路仍存在一些与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路网布局不合理,县级公路数量、里程偏少,乡级公路建设标两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思想严重,甚至认为公路养护是交通部门的事,致使一些地方乡村公路的水毁修复、危桥加固及改建、安保设施建设等工程难于实施。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薄弱,不少地方乡村公路建成后,出现占道建房、占道设市场、占道打场晒粮、占道堆放等现象。

我市农村公路发展和规划设想总体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围绕旅游生态建设战略,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路网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满足村村互通乡乡互联需求,满足旅游强市的需求,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发展农业、旅游兴市、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县”总体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围绕现阶段全县道路交通总体框架,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业区建设为重点,以公路线状向网状发展为目标,打造乡乡循环,村村互通、景点互连、园区互接,四通八达,干支结合的现代化农村公路网络。

二、建议和对策

面对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的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建设标准,把养护引入激励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建养激励机制,以及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参与诸多积极因素,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难题,多方融筹建设和养护资金,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运输市场发展活跃,农民家庭购车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农村公路提高建设标准,连村道路的硬化和现有四级公路3.5米已不适应现在车辆迅猛增加的出行需求。各乡村上报修建硬化道路积极性很高,但面临配套缺口又是阻碍修建的瓶颈。建议各乡村要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比如:当地企业出资、个人捐款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等。政府也要每年列入财政预算部分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只有这样多方筹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才能够保障公路建设发展的连续性和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019年10月12日

第2篇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了解掌握我市20xx年以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玉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调研要求,我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20xx年以来,我市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框架,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一)建立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组织网络

我市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调整市安委会领导成员,乡镇、部门也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全市安全生产形势,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制定责任追究制、应急救援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初步形成了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氛围

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和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市上下形成遵守《安全生产法》、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

(三)执行《安全生产法》措施扎实有力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力度,每年年初分别与乡镇、园区、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与所属企业也层层签订,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重大节日、重点时期、重点行业和事故多发季节的安全生产检查,把“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关键时期的安全检查固定为常规性检查,把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学校、网吧等行业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该整改的限期整改,该停产的立即停产,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和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程序,并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日常巡查频度和密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20xx年以来,市政府下大力气狠抓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一是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全市仅矿山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就超过了一千万;二是建立完善安全抵押金制度,制订了《玉门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意见》,对煤矿等五大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征缴风险抵押金,目前已征缴154万元。三是在建筑、危险化学品、水电等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三年达标规划,至目前,全市已有34户企业达到了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四是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修订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后勤保障、应急救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20xx年9月22日、10月20日我市先后发生了液化气罐车侧翻、气体泄漏事故,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功地化解了险情,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以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仅20xx年至20xx年两年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

(一)《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调查中发现,有的单位负责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部署,轻落实,缺乏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有的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将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对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的企业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投入,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有的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企业主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迫作业的违法行为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新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混乱、“三同时”制度贯彻落实不力;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还不够 ,安全生产学习、宣传还存在盲区。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

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监管执法不够严格,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监管措施不够到位,安全隐患仍然突出。有些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够到位,监管责任不够清晰,造成执法时互相推诿或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各乡镇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时间还不够。有的乡镇在领导、支持、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监管方面还不够到位,有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思想。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保障、安全教育培训上投入不够,工作措施不够到位,甚至无视法律法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安全生产行为时有发生。

(三)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且业主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对工人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装备都没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安全生产基本投入差距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不到位,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够,存在较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三、对策和措施

(一)要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市政府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一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宣传培训力度,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深怀对人民的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安全生产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提高监管部门领导及执法人员的安全素质、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依法经营、认真履职、严格守法、保证投入。三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严格执法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等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政府及监管机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发挥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的作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要加强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督查处力度,对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不留情面,对拒不整改的,要立即停产,以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对所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关键措施,贯彻《安全生产法》的基础工作是制定和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而完善了制度和机制后,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狠抓落实。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对已经建立起来的责任制要加大监督落实力度,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市政府要加强对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调查研究,适时组织专项检查和整治,监管工作要从事故查处为主转向预防和控制为主,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管理,使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放、关口前移,从薄弱环节、具体岗位抓起,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3篇

1、注重品牌营销

营销战略的制定,包括企业自我分析、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等内容。

(1)市场研究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能干什么。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所以我们企业要有发展战略和营销方略,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要清醒、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作为建筑企业,我们应当随时关注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动态,到处去调查、探寻。

(2)市场细分营销工作中,要善于细分市场。我们可以把市场按区域细分和按专业细分,对每个细分市场写出调研报告,并形成文字。目前,笔者所在公司正在打营销三大战役:首先,在四川地区投入人力、物力,借此用来打开川蜀之地的市场;其次,在钢结构制作方面陆续发展,相继在该领域中标;再则,继续拓展陕西以北的市场,因为我们在这块领域里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出去不再心里发怵,敢于表达和推销自己。这样我们将用四、五年时间,摆兵布阵,争取打破固守一地、岌岌可危的僵局,要努力形成中东西向结合,南北方向呼应的市场格局。

(3)目标市场在营销工作中,要制定目标市场,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要一心一意将区域经营与专业经营同步推进。相信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企业一定可以创立更多的区域分公司、并设立一些资质较强的专业品牌公司。做到人在阵地在。区域和专业市场形成后,要进一步加强稳固,锁定目标,不要随意变动,并让企业上下皆知,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积极行动起来,俗话说:当家的,头脑一定要清醒。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坚定不移,无论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若前方战败了,再派人去,坚决占领这个阵地,彻底打开一方市场。

(4)营销体系营销过程中,要建立企业总部--企业分公司--营销经理部--营销人员四级体系,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责要区分开来,不能缺位越权,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环环相扣。尤其是在区域市场,企业的资源不能落到某个人头上,要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避免一人变动,整体全乱的不利局面。企业的管理链条应该是越调越顺,不会因某个人的离开而停滞运转。现代企业模型是两头大,中间小。营销工作是开路先锋,至关重要。且营销工作是企业行为,集体行为,非个人行为。如果演变成个人行为,就会有很大风险,企业绝不允许诸侯存在,这并非对谁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营销工作性质决定的。

2、强化诚信营销理念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壮大,企业必须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才能换回建设单位对企业的信任,才能开拓市场,赢得长期生存、发展的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贯彻诚信营销,才能树立品牌的市场忠诚度。因此,我们企业实施诚信营销已经是必然要求,既应以诚为本,以利润为标,义利兼顾才是。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主动面向市场,接受甲方、社会和政府的监督;积极开展转机制、抓管理、注安全、增效益和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等活动,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建立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3)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建筑行业先进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把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与提高质量相结合,不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4)积极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及其他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推广应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现场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5)要建立和完善鼓励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的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职工调动、提升、晋级、奖励或者处罚的重要依据。

(6)凡事积极及时的与甲方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体验企业的诚信。 3、营销策略

(1)确立以经营为龙头的市场战略,注重品牌营销。不能再将简单的将产值、利润、市场占有率、施工面积等指标当成战略目标,也不能照搬别的企业的一些东西,盲目跟进,缺乏对其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些都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甚至于慢慢走向衰落。经过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要确立以经营为龙头,以建筑及土木工程施工为主要产业,以项目总承包为经营方向的市场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经营信息覆盖面日益扩大,经营策略和艺术有长足的进步,并努力培养一支高学历、年轻化、事业心强的经营队伍。使企业在建筑市场的份额逐步提高,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基础管理品牌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被顾客普遍认同和赞赏的,具有深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无形资产。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些企业不注重自己品牌的培养,如在工程中不注重现场管理,忽视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对工程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的优良品率大大降低。这些都会使企业在业主眼中的形象受到一定损害,很难进行二次合作。通过对企业品牌战略的调整,确立创名牌工程,做明星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品牌战略调整,实施大项目战略,在工程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施工速度上创出奇迹,在施工管理上独树一帜,狠抓安全文明工作,创精品工程,树集团形象,争取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将企业的品牌战略拓展到省内外。

第4篇

近期,**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开展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女职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采取上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对**市20家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根据对20家非公企业的调查和解剖,我们认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但总的看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的现状是比较好的,主要表现在无论是从稳定劳动岗位、保障经济收入,还是履行劳动合同、参与社会保险等,都比预料的要好。

一、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的大体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地处湘中的**市,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去年下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96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6家被破停产,25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三分之一以上企业产能明显压缩.特别是在造纸和纺织行业中,16家造纸企业环保改造后仅剩3家,25家纺织企业仅剩2家.而这些企业是女职工相对集中的行业.从我们调研的20家非公企业和调查的1981名女职工的情况来看,20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女职工组织,有19家企业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都能落实女职工四期保护,有8家企业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全部缴纳五种保险的企业有6家.有3家以出口为主的商业纺织、造纸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订单减少,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其中**明星麻业有限公司情况最为突出,从去年起,该公司产品订单比同期减少50%,亏损484万元。

面对金融危机,在市委领导和市总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女职工组织因企制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女职工度过难关。湖南旭荣制衣有限公司在企业开工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一系列的生产操作培训和竞赛,以老带新,为企业以后的生产培训更多的人才;**资江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以丰富的文化活动稳人心,以提升职工技能留人心,以送温暖关爱行动暖人心,提高女职工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沅江市恩泽有限公司创造性地让工会女职工代表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通过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会议制度,群策群力,在金融危机企业普遍亏损的大环境下,创利增收;辣妹子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知名度很高的非公企业,女职工占了职工比例的80%,在金融危机中她们把握时机,逆势而上,一个季度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盈利。公司为所有女职工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今年还为部分女职工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为了丰富女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司除了举行各种技能培训外,还拨款购买了各种器材和服装成立了女子管乐队。辣妹子公司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非公企业危中求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希望。

二、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虽然已经全面启动,女职工委员会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起步晚、历史短、管理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的难度比国有和集体企业要大。加之一年多来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

1.女职工组织组建工作面临新的情况

在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女职工组织难度较大。从我们调研的20家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来看,全部建立了女职工组织,大部分企业能发挥作用,但也有少数是停留在徒有虚名上.从客观上看,部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规模小,分布散,人员流动性大,女职工队伍不稳定,有的企业季节性生产用工,随意性大,即使有的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女职工组织,但在政治、经济待遇上没有全部落实到位,更不要讲维护女职工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有组织存在,却无工作开展的现象。从主观上看,主要是一些企业投资经营者对组建工会和工会女职工组织存在着疑虑和缺乏正确的理解,有消极抵触情绪,不愿配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阻力,导致形成组建工作缓慢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被动局面。

2.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遇到新的困难

企业与职工在长远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但在金融危机下企业需要减负,而金融危机影响下女职工更需要保障,所以我们的权益保护工作遇到了新的难度。在少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低,绝大部分女职工不太了解国家关于女职工保护的有关法规和特殊权益,干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打算。一些企业虽然形式上签订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但不送交劳动部门签证,所签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女职工投诉无据,一些私营企业用员工手册代替劳动合同,还有一些企业合同中,无女职工劳动特殊保护内容,有的条款甚至还违反规定。极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只签了用工合同,不签订集体合同,有的非公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及女职工专项 集体合同,但不能履约落实,女职工妇科病定期检查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有部分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后,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出现明显滑坡现象。原来一些经济效益好,各项法规执行比较好的企业,在企业改制后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有所倒退,主要体现在将原有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改作它用,部分女职工下岗后,她们的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保护了。

3.女职工培训提高工作受到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女职工由于结婚、生育、抚养孩子、四期保护等生理因素制约,使女职工丧失了许多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自身素质受到影响,职场没有就业优势,技术技能相对简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女职工大都来自农村,她们法律意识淡,小农意识浓,临时观念强,技术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一些非技术性和社会地位较低的工种。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她们。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的出路在技术创新,女职工的出路在技能提高,而技术创新对广大女职工技能带来的是巨大挑战.此次问卷调查 1981人,就有1865 人为了提高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希望参加各种技术技能的培训,这无不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的素质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也对各级女职工组织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4.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加新的课题

调查表明,面对金融危机,女职工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对前途充满忧虑。有1386 名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是保证现在的工作岗位,967名女职工希望工会提供帮助不降低现有工资福利待遇。很多企业的倒闭和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希望企业满足女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担心企业裁员,失去工作机会,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这些情况表明,当前非公企业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就是要解决女职工的信心问题。因为,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信心才会创造奇迹。

三、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的现状,根据全总和省总女工部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 我个人认为,要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负面影响,作为女工部来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胆创新求实效,倾心尽力为民生。只有这样,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做得更实更好,更有成效。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五个点:

1.抢占制高点。对于女职工组织来说,就是要深入企业认真调研,自觉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制定出有利于非公企业女职工的法规和措施进行扎实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党委、人大、政府制定出台的法规和一系列文件、举措,是做好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锐利武器,可以说,是这项工作的制高点。因此,要联合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定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案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女职工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了解广大非公企业女职工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我们一方面要将女职工的真实需求和愿望不断向决策层传输,另一方面, 要引导女职工树立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形成的调研报告要及时上报党委和政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女职工创业无本、增收无能的特殊性,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紧紧抓住人大、政协“两会”契机,积极提交对女职工创业培训扶持力度建议的提案,力求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从源头上改善女职工创业就业的政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桥梁纽带的作用。

2.打造增长点。对于女职工组织来说,就是要千方百计建立服务平台, 精心打造女职工就业创业的一方天地。非公有制企业具有经济成份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灵活化和劳动者择业自主化以及从业人员众多、来源各异、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实事求是地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地提高“服务型工会”的能力和水平,用实绩增强自身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全体女职工看到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意义所在,增强入会的信心。金融危机下,广大女职工创业就业的意愿十分强烈。工会女职工组织要致力于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畅通女职工创业就业的绿色通道,搭建女职工创业就业援助平台。要联动政府相关部门定期举办女职工劳务招聘专场,要呼吁社会大力开展结对援助、岗位援助、技能援助、维权援助,为女职工提供就业渠道。要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经贸局、科技局等部门,有针对性地为创业女职工、下岗女职工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改变她们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和失衡状态,帮助她们顺利渡过金融危机难关。

3.把握关键点。对于女职工组织来说,就是要狠抓“双创”活动,坚持典型引路,这是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的两大关键举措。要创新活动方式,创新评比方法。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女职工工作,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在工作内容上要围绕女职工学习、婚姻、参与维权等基本需求,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开展“建功立业”等活动,使女职工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业主支持,女工欢迎,以此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的发展。我们建议,参加各行各业劳动竞赛获得最高荣誉称号的女职工,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女职工,我们各级女职工委员会可以授予她们“芙蓉百岗明星”的称号,把“芙蓉杯”竞赛的宗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广大女职工创业就业的能力与她们创业就业的意愿之间存在“剪刀差”,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和培训作为提升女职工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女职工创业就业成功率的有效举措,把典型引路作为带动女职工创业就业的舆论先导,通过“双创”活动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实践,助推女职工创业就业,鼓励广大女职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以坚强的信心和勇气直面危机、迎接挑战,在全市营造“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氛围。

4.强化支撑点。对于女职工组织来说,就是要狠抓教育,落实维权,建立公平和谐的女职工工作新局面。我认为,这是做好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的强大支撑和有力保障。在全社会关心、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的同时,女职工组织也要加强对女职工的“四自”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将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作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营造重视、尊重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关心、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加大女职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监督执行力度。各级各部门要以关爱之心关注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女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在维权工作中一定要争取主动,建议成立一支由人大以及劳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组成的女职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呼吁各级执法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涉及侵害女职工权益的违法案件要严厉查处,使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5篇

探究企业

钨回收业务成新增长点

格林美上市以来不断进行业务拓展,其拓展的领域都是与其核心业务相关,如废钨回收。

由于公司每年生产的钴粉都销售给国内外的硬质合金公司,格林美与这些公司建立了极其良好的合作关系,而相关的硬质合金公司在生产硬质合金的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格林美看准这一时机,透过其全资子公司荆门格林美在2011年与下游硬质合金客户浙江德威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荆门德威格林美钨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硬质合金废料的回收工作。通过回收硬质合金废料,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回收回来的钴可以继续生产钴粉来提供给硬质合金客户,而回收回来的碳化钨也可以直接提供给硬质合金客户。

格林美在刚刚完成的非公开发行方案中扩大了该项业务,规划新建年处理1万吨废弃硬质合金及其他钨废弃物的生产仓储场地及配套设施,并计划产出2000吨碳化钨/年、钴盐(钴金属量计)100吨/年。如果按披露的产出计,根本不需要1万吨左右的生产仓储和其他配套措施,据此判断格林美显然已经为后续继续扩大该项目规模预留了空间。而按现有产出规模计算,达产后格林美的碳化钨总产能将达到300吨/年,基本相当于一个中型的钨企业。

储备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

2011年,通过第一次非公开发行,格林美正式进入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电子废弃物回收即为通常意义上的对“四机一脑”的回收。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统计,我国电器电子产品居民保有量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18亿台,而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电器电子理论报废量也在不断增长,有机构预计2013年已达到了1.1亿台,这些都预示着电子废弃物回收业务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券商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格林美在电子废弃物行业的产能规模排名行业第二,待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格林美将合计拥有约130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能力,有望升至行业第一。

2013年格林美废旧家电的拆解总量突破200万台,电子废弃物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而在2014年上半年,格林美电子废弃物拆解量已经超过200万台,电子废弃物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格林美电子废弃物业务正在全面释放产能。

进军报废汽车拆解

格林美最早涉足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始于2011年。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和电子废弃物行业类似,都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获得资质后才能进行经营的,也同样存在回收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据中国物资再生网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达到522家,同比增长2.2%。2012年全国回收报废机动车(包括摩托车)共计114.78万辆,同比增长0.5%,平均每家企业的回收量约为2200辆。从中国物资再生网的统计看,年拆解企业规模达3000辆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7%左右,可以说整个汽车拆解市场仍处在大发展的初级阶段。

同时,统计还显示东部地区的汽车拆解市场相对来说发展较好。单个企业的平均回收量超过5000辆,单车销售收入达到了6700元,每个企业平均的年营收规模超过3000万元,均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显示东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地区,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也相对较好。

格林美在武汉的报废汽车处理基地已完成主体土建工程建设,目前进入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天津基地已开工,随着三大基地建设推进,公司在全国报废汽车行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形成。同时,公司与HONEST和三井东京签署意向,通过技术、资本与资源合作,发展汽车零部件再造产业,未来将建设汽车零部件再造示范基地,打通从报废汽车拆解到零部件再造的完整产业链,全面布局报废汽车产业,培育公司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收购形成电池材料生产能力

格林美在2012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国内电池原料主要生产商凯力克51%的股权,从而介入电池材料业务领域。

2013年,格林美电池材料业务(四氧化三钴和三元材料)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占到公司总收入的21%,2014年上半年电池材料业务的营收贡献已经进一步增大至33%。

在格林美收购凯力克后,凯力克又以5298.2万元收购其余股东持有清美通达锂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59%的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清美通达锂能将成为凯力克的全资子公司。

清美通达锂能主要从事三元系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应用于下游锂离子电池等电池制造领域。目前凯力克已经拥有四氧化三钴产能1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3000吨。在刚刚完成的非公开发行的“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规划建设年生产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生产规模及其配套措施,显示格林美将进一步增强其在三元电池材料方面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该项目上半年已经基本完成建设,目前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即将进入收获期。预计,该项目建设完成后,格林美在电池材料领域的总产能将达到2万吨。

进军危废,布局环保新领域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收购宁达贵金属股权间接控股杰嘉固废。该公司是江苏省8家危废填埋处置许可企业之一,是扬州地区唯一的工业固废处置填埋的企业,目前危废处置资质涉及26类,在江苏8家企业中,许可经营危废大类品种排名第一、许可年处置数量排名第二。公司藉此新增工业固废填埋业务。从行业来看,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从严打击环境污染,推动工业固废规范化治理,市场发展空间打开。本次拓展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公司环保产业链,为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券商评价

光大证券:公司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已为世界一流。但2014年前,由于拆解量较小、拆解物深加工空间小等原因,公司盈利状况较差。在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年,深加工投入超过10亿元的巨大资本开支下,技术优势并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而2014年,公司电子废弃物拆解量从2013年的200万台提高到700万台,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始逐渐放量,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公司进入规模与技术共振阶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落地,将促进该优势的发展,同时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和长期的研发积累,致公司模式难以复制。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目标价18.4元。公司为电子废弃物、废旧汽车、钴镍制品龙头,随着产能的释放、产能利用率的提升,2014年有望成为业绩拐点,同时看好并购基金未来带来的外延扩张。

风险提示:金属价格下行的风险

广发证券:受益基金补贴制度的实施,公司废旧家电拆解业务快速增长,201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5.71%,是带动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预计政府未来基金目录扩容的政策将采取逐步放开形式(成熟一个扩容一个,2015年拆解全面放量概率较小),因此2015年废旧家电拆解品种仍将以“四机一脑”为主,且市场预期的增值税退税及补贴标准调整等政策红利实施的力度、进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认为2015年公司废旧家电拆解业务增速将放缓,并下调2015-2016年的拆解量预测至750万台、1100万台(原值为1100、1500万台),且在新扩容品种拆解放量前,业务毛利率面临下行风险。

风险提示:废旧家电拆解量增长低于预期;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高管访谈

记者:格林美主要秉持“城市矿山”的理念在发展,努力成为循环经济的样本,但是环保产业通常说起来好听利润低,格林美如何保证持续盈利呢?

许开华(董事长):格林美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了。首先是稳定的政策补助。以电视机回收车间为例,目前国家有相关的补贴,拆解一台电视机大约是补助85元,电视机的回收成本每台在65元至75元,国家的补贴足以支付收购成本、物流成本以及拆解成本。

其次,是向下游高端产品衍生。环保产业一定得靠技术,用下游衍生品相对高的利润来养上游的回收拆解环节,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譬如说塑料,我们拆解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等,有大量的塑料出来,如果直接在市场卖掉,估计每吨也就3000元钱,没什么利润,但如果我们做成塑木型材,每吨的价值就可以提到7000元左右,利润就来了。同样,如果单纯卖镍矿,利润也不高,但做成镍粉,价格就不一样。这里面就涉及核心技术,技术水平越高,做出来的产品附加值也就越高。

从格林美的情况来说,有些方面公司已做到全球领先,譬如镍粉,国内目前没有其他厂家有这个实力,同样公司还拥有钢粉的生产技术,该技术门槛也相当高。现在热门的3D打印,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粉末的原材料制备。

记者:格林美自上市以来发展迅速,版图不断扩张,您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是什么?

许开华:在未来10年的产业化规划蓝图中,首先就是将格林美原有的业务,也就是由废旧电池、含钴废料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与钴镍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制造固化。在公司进行完重组之后,这块业务得到了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奠定公司效益持续稳定与增长的坚实基础。

其次,是成为中国的循环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由废弃线路板、废五金至稀贵金属提取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将其做成核心竞争力,争取在两到三年间能够成为全球综合废旧资源处理商。

此外,涉足报废汽车领域,探索对于报废汽车完整的综合利用,再生出比单纯出售废铁更具价值/更高级的资源。例如美国是目前全球最有效的废旧汽车回收国,全美大约有12000家汽车零部件回收商,多数与汽车生产企业联合经营。它们能够将有再利用价值的发动机、电机和其他零件拆卸翻新,重新出售。至于金属车体,则由破碎机碾成金属碎片后再运往钢厂铸造新车体。几乎占每辆汽车重量75%的部件都已被重新利用起来。废旧汽车回收在美国已成为一项年获利达数十亿美元的新行业。

为了这个目标,格林美已在建设深圳、湖北武汉、荆门、江西南昌、河南、江苏等六个循环再造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华南、华中、华东、华北的循环再造产业格局。拥有年处理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钴镍废弃资源等各类废弃物量达50万吨以上,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材料、钴镍动力电池材料、钨锡铜、金银等稀缺金属和塑木材料等产品5万吨以上的能力,成为中国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与废弃钴镍资源循环利用与低碳资源化的产业基地。长远来讲,我们不只是要做一个企业,更是要做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

记者:废弃物再利用的企业的业绩受政府补助政策等影响较大,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理手续较为繁琐,格林美在发展中遇到哪些困难?

许开华:格林美现在已遇到发展阻力。如电子垃圾收集成本越来越高,利润逐渐摊薄;行政干预过多,想在国内新增生产线却苦于拿不到一纸批文;省内电子垃圾不够吃,到省外收集手续繁琐。

第6篇

为学习借鉴**市环境执法先进经验,提高我省环境监察人员业务素质,根据《**——****年环保合作工作备忘录》及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年全省环境监察业务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年6月7日—11日,省环境监察总队组织各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前往**考察学习不同行业现场执法特点、技能与技巧以及学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及方法。在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中,主要参观考察了**港污水处理厂、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化工区(赛科)、太古升危废处置单位和**市环保局在线监控中心,与**市环境监察总队进行了执法交流座谈,在座谈会上,**市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人就**市的环境监察工作情况及环境执法理念向我们作了详细介绍,**方就有关排污收费、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环境执法、污染纠纷调解、减排项目环境监察、现场环境稽查、环境监察能力建设以及如何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与**市环境监察总队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感受到昭通与**市之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市环境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也进一步增强了我认真履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提升了我的思想意识、宗旨观念、工作思路以及业务素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二、考察学习所取得的收获

通过与**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人员的广泛学习和交流,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执法理念有几点值得我在今后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了一个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市环境监察总队现有编制61人,有总队长1人,副总队长2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监察一科、监察二科、综合执法科、热线科、稽查科和法制科共一室六科,各科室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设置了相应的工作岗位。总队长负责全总队的工作,两位副总队长协助开展工作并负责督促落实各自分管的工作,各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把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并责任到人,责任科室领导负责科室工作的具体督办,科室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能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确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市环境监察总队结合年度环境监察工作的实际,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学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的主题,围绕市局中心工作,从年初开始,就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确立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召开了以“规范执法行为,实施精细化监察”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重点突出了部门职能调整组合,组织开展了干部竞聘上岗活动,加大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加强了全体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全市辖区内推行了精细化监察和实行了执法建议书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取证、制作笔录等公文文书,就如何解决环境监察和工作中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讨,在全市尝试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成功地打造出了**市环境监察的声势,较好地保障了城市环境安全。

(三)注重打造一个环境执法品牌。一是以加大执法力度为立足点,通过媒体曝光和加强后督察等执法手段,实行执法建议书制度,逐步解决了监管不到位以及以罚代管的问题;二是以创新监管机制为着力点,试行精细化监察和开展在线监控数据的管理,针对企业违法排污问题,采取不定时的检查手段,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保障城市环境安全;三是以关注民生改善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注重环境执法规范化和解决单为环境而的问题;四是以增强服务意识为结合点,注重执法与服务并重,尝试公众参与执法,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五是以注重素质培养为支撑点,开展执法交流和撰写调研报告,全面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六是以狠抓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干部竞聘上岗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注重落实环境稽查制度和体现政风行风,逐步解决了个别人员不认真履职的问题。

三、通过考察学习,对下步工作的思考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照我市的环境监察工作,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环境监察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自身在履职过程中也还存在创新精神不强,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我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改进。

(一)要注重加强支队班子建设。在工作中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搞好班子内部团结,增强班子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内部管理能力,在两位副支队长的协助下,充分调动全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彻底解决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的实际,逐步探索开展环境稽查工作的思路,通过开展现场环境监察和环境执法等实战演练,逐步提高支队全体人员的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相关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全队人员的业务技能,逐步扭转个别人员履职不主动的问题。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局党组为支队增设监察一大队、监察二大队、综合室三个内设队室,以便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年9月6日,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支队增设监察一大队、监察二大队、综合室三个内设队室,并以昭**[**]32号《关于昭通市环境监察支队设立内设机构及职能分工的通知》行文各县区环保局)。二是借鉴**市环境监察总队实行的执法建议书制度和推行的精细化环境监察模式,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工作方法,逐步解决环境监管不到位以及以罚代管等问题,确保全市的环境安全。

第7篇

为深入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职工权益影响情况,准确把握我省职工队伍动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省总工会党组在全省工会系统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切实维权维稳专题大调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统工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总工会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昆明、曲靖等11个州市和**冶金、**农垦等11个企业集团进行重点调研。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严重的,经济增长明显回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或预亏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相继停产、关闭;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明显下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困难群体增大、职工队伍稳定和职工权益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严重下滑,部分企业因市场萎缩或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减产、停产甚至倒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省16个州市共有917户企业停产,1008户企业半停产,部分企业已破产倒闭;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出现生产不正常、销售总额减少、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亏损。

据省煤矿工会对全省1365个煤矿的调查,目前580个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此间原煤价格下降了40%左右。有色金属行业的铜价由6.8万元/吨降为3.18万元/吨,锡价由16.3万元/吨降为10.05万元/吨,金属硅价由1.8万元/吨降为9000元/吨。云铜集团去年亏损达27亿,**冶金集团今年2月已亏损2.7亿元。

(二)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倒挂、市场销售不畅,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前,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口了l70多万吨硫磺,价格为每吨780美元,现已跌至每吨40美元左右,公这一项就损失了12.58亿美元。生产设备属国际一流的昆钢板带厂,由于产品销售价比原材料购进价还低,生产越多越亏损,因而不得不采取停产放假的方式应对危机。

(三)部分中小企业受冲击严重。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科技含量低等“软肋”问题日益凸现,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劣势就更加明显,大量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临沧市100多家茶厂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怒江州具有一定规模的近300户中小企业一半以上停产、半停产。楚雄州重点监测的166户企业,有77户亏损。玉溪市磷化工企业基本停产。

二、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的影响

(一)下岗失业职工增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裁员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16个州市新增下岗职工56102人、待岗职工68004人。据红河州总工会对890家企业的调查,企业裁减职工15086人、轮岗1982人、放长假17848人、解除劳动关系1627人。楚雄州牟定兴宏铜业公司裁员率达66%,万红药业公司裁员率达71%,牟定兴华食品公司裁员率达81%。到3月份,怒江州因企业关停已有5300多名职工下岗,4000多名季节性农民工失去工作机会。

(二)职工收入普遍降低。

据了解,昆钢、云铜、云锡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被迫采取轮岗、减薪等办法应对危机,职工平均月收入下降了500—800元;红河州部分困难企业职工每月仅发166元生活费,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6元;玉溪市极少数停产企业甚至不发工资;农垦集团下属的弥勒东风农场,去年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32元,80%以上的职工家庭都符合当地低保条件。

(三)职工权益难以保障。

一些中小企业借口国际金融危机刻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加班加点而不发或少发加班费、裁员随意性、用工短期化等“做空”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还有不少私营企业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因为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失业后就一无所有。大多数放假回家的职工由于未被登记为失业,也无法从社保部门领到失业救济金。一些困难企业无力支付职工“五险一金”,职工自己交纳完“五险一金”后,家庭可支配收入锐减,生活压力骤然增大,成为新的社会救济对象。

三、影响**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需求萎缩,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受阻,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资金断流情况。虽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企业 的信贷支持力度,但众多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差、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弱等原因很难及时得到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自救。个别企业只能采取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或借用企业中层干部的房产证抵押贷款等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农垦系统困难特殊。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原因,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农垦集团,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愈成雪上加霜之势。一是农垦企业享受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优惠,长期处于政策的“边缘化”、“游离化”状态,体制机制不顺难以让企业走出困境;二是农垦企业还有相当部分职工难以进入当地社会保障,职工社会保障的需求与所在地地方承受力的矛盾难以解决;三是难民及“三非”人员与所在农场职工利益矛盾加剧。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农垦红河垦区奉命无偿安置的2109名难民(现已发展到3864人),近几年间与各安置农场的经济利益纠纷不断,此后相继进入我国的“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就业)多达700余人,先后强占了20xx多亩农场土地,农垦职工对此意见极大;四是割胶工特殊工种待遇问题反映强烈。割胶工是农垦系统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种,一般由女职工担任,每逢产胶季节,割胶工凌晨两点就必须进胶林割胶,通常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全年平均劳动时间折合500多个工作日。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极限的工作强度,使割胶工普遍疾病缠身,尚未达到退休年龄就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企业又没有多余岗位可供调剂,不割胶就意味着失岗失业。割胶工强烈要求享受特殊工种待遇提前退休,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已成为困扰农垦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三)部分改制企业“后遗症”问题较突出。

由于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改制企业仍在行使“小社会”职能,改制成效难以显现,严重阻挡了企业轻装上阵的步伐。改制初期的安置、补偿标准过低,新、旧工伤补助标准不一,退休、退养人员待遇过低以及拖欠职工医疗费和“五险一金”等情况,使部分改制企业出现“翻烧饼”式的反复现象,遗留问题处理难度较大,形成了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此外,一些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资产处置与重组无法正常进行,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如,**煤矿基本建设公司资产重组不顺,导致职工多次上访,甚至发生阻断交通道路的群体性事件。

(四)困难职工总数增加。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和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导致职工收入下降,使**新增困难职工总数已近10万人。昆明铣床厂停产后,800多在职职工全部待岗,企业应承担的职工医疗保险金,只能依靠昆明市总工会担保帮助贷款交纳;问题最为突出的昆明市建安公司,已拖欠职工医疗费1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和生活费186万多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1100万元,拖欠失业保险金56万多元,有3/4的内退职工未能领到生活费。

(五)职工思想波动较大。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广大职工虽然对党和政府战胜金融危机有信心,但对金融危机何时结束心中无底,对企业如何走出当前困境忧虑重重。职工中普遍存在“三怕”(一怕金融危机影响自己、二怕下岗失业、三怕生活无保障),“四难”(看病就医难、家庭住房困难、子女上学难、权益保障难),“四忧”(一忧个人创业筹资难、二忧相关证件办理难、三忧再就业竞争压力大、四忧技能培训提升难),“四盼”(一盼危机影响尽快过去、二盼生活水平能切实提高、三盼企业早日恢复生产、四盼再就业能尽快落实)现象。

四、**各级工会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倡导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队伍状况广泛开展大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工作思路,提出工作对策,相继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积极倡导企业行政、工会、职工三方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不裁员、少减薪。目前,**省16个州市都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共有2133个企业参加,覆盖职工64.64万人。

二是加大送温暖帮扶力度,增加送温暖次数和资金,使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及时得到救助。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20万人,做到了困难职工慰问全覆盖;中秋、国庆期间,省总工会将再次组织送温暖活动。

三是积极实施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项目。计划在今年年内扶持1000名以上创业带头人,拉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是筹集20xx万元以上资金,创建13个省级农民工培训基地。为1.5万名农民

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并为3万名困难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和生活帮扶。

五、应对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为中小企业减负减压。

建议各级政府对部分困难企业和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加大贷款担保、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扶持,帮助它们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困境;对存在特殊困难的中小企业,实行一定时期内的水电费、税金减免政策或缓交政策,真正把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帮助此类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恢复生产上;切实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的政策措施,从重新连接产业链人手,采取国家战略储备等有效方式,解决好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源型产品积压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发展。

(二)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切实帮助农垦系统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农垦系统的特殊困难,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农垦系统改革力度,着力转换体制机制,帮助农垦企业早日走出困境;对农垦系统割胶工采取特殊政策,参照化工等高危行业特殊工种待遇政策规定,解决割胶工的职业病防治和提前退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垦职工解决因企业困难而难以进入社保的问题;妥善解决好红河垦区存在的难民和“三非”人员具体问题。

(三)采取积极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岗位。

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税收、资金扶持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施,简化个人创业的相关手续,降低个人创业贷款融资“门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环境;大力开发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卫生治安、环境绿化美化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困难职工群体就业;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职工队伍,防止失业人员过于集中;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继续’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及时查处侵害职工权益的不法行为,稳定就业局势。

第8篇

**市人大常委会

XX书记指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为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优势,助推营商环境建设,**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带队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先后听取了10个牵头部门情况汇报,召开了5场专题座谈会,发放了100余份企业调查问卷,对我市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问卷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共收回有效的企业调研问卷115份。通过统计,有62.61%的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有很大改善。37.39 %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没有改善或只有一些改善。

在企业经营和发展潜力方面。46.96%的企业报告增幅一般,增长没有超过5%。认为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76.52%认为是成本提高,73.04%认为是市场竞争激烈,47.83%认为是金融支持不够。企业当初在本地区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55.56%是为利用本地资源,53.04%是为建立生产基地,38.26%是为降低生产成本,37.39%是为开拓市场,18.26是为寻求战略合作。23.48%是为享受优惠政策。58.26%的企业表示目前或将来没有对外部的投资项目。

企业对营商环境评价方面。在对营商环境包含的各要素中,参加调查企业最不满意的依次是:外向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熟练劳动力的可获得性,水电气供应,交通运输,环保设施,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融资便利性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等。

企业的意见建议方面。56.52%认为要改进基础设施,46.96的认为要改进政策政务,33.04%认为要改进生活服务,30.43%认为要改进金融服务,25.22%的认为要改进人力资源,17.31%认为要改进公平竞争,13.91%认为要改进财税服务。在政府招商引资中应着重引进的企业方面,73.91%的认为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60%的认为要引进商贸物流企业,33.91%的认为要引进法律咨询服务企业,26.96%的认为要引进租赁、担保等金融服务企业。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营商环境明显好转。

(一)政务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四办”服务“优”先实现。积极推进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的“四办”服务,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多门”变“一门”。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1364个依申请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唯一固化。设立8个综合受理窗口,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三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坚持“网办是原则,不网办是例外”,目前市直部门“最多跑一次”340个事项、“零跑动”1000个事项和乡镇村4383个事项均可通过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8%。四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进各类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对接连通,确保“应进必进”、“宜统尽统”。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目前数据建设已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库框架搭建。加快电子身份应用。提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度。

(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一是实行企业开办“5210”标准。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5个事项合并为“一件事”一日办结。设立登记环节只要材料齐全、网络平台运行正常,0.5天可办结,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实现同步审批0.5天办结。二是实现不动产登记321标准。不动产一般登记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控制在2个工作日以内,手续齐全的小微企业登记即来即办,对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等登记即时办结。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拟定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工作指引,强调严格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公开、清单动态调整等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搭建联合图审平台已完成,推进数字化图审工作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806040标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864”审批平台,重塑审批流程,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全过程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协调统一、深度融合。

(三)“减负降压”成效明显。全市金融机构共争取专项再贷款向5家防疫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650万元。**农商银行、湖北银行、村镇银行等共向我市278家企业发放支农支小贷款利率4.55%,优惠贷款**亿元,完成率达到177.31%。**农商银行发放贷款利率5.5%,优惠贷款近1.5亿元。今年元—7月全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万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万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万元。

三、存在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少数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此没有清醒认识,还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工作人员以有关规定为借口降低办事效率,想方设法寻求领导表态,怕担当,明哲保身,延长审批周期,“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仍然难办。同一事项需企业来回跑多次,影响到审批事项正常办理及项目如期开工,造成群众满意度下降,政府形象受损。如新堤城区企业通威饲料反映厂区与外部连通道路因环湖绿道施工被损坏,厂房被偷拉偷倒的建筑垃圾包围,向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反映一年半时间,各单位“踢皮球”,无人处理,企业有苦难言。

(二)基础配套建设不完善。部分园区、路段的水、电、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到位不及时、收费不合理、有时不能正常供应和使用的情况。例如:府场镇没有建设集镇农贸市场,临时菜场由当地企业无偿提供,由于选址和管理问题,又造成了交通拥堵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中府河府场段长年淤塞不通,气味难闻。**镇做为我市的老工业乡镇,集镇破败萧条,是全市少数几个集镇道路未刷黑的乡镇。**地区外运道路危桥多,大型设备、产品运输困难。**经合区企业普遍反映园区部分道路无路灯,交通信号灯建而不用,交通事故频发。水压不足、经常停水。雨季排水不畅,积水严重。天然气与其他地区相比,入户费用高,使用价格贵。电力部门在电力容量充足的情况下,用电服务却跟不上,停电频繁,且常在工作日停电检修,影响企业生产计划,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各地企业还反映,水、电、气供应部门存在受理报装后久拖不办的现象。

(三)窗口服务还需改进。政务服务中心容量较小,部分服务窗口只有分散设置。三集中三到位未真正实现,一些已进驻单位还存在“明进暗不进”、“人进事不进”“两头办理”的现象。综合窗口受理、“一件事”联办、一次性告知执行不够到位。新滩经合区审批权限下放不够。已下放的审批权,又因基层设备、人员素质欠缺,承接能力不足,致使下放的事项办事效率更低,企业反映重复跑路进城区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中介服务管理不规范。在部门审批办证的前置资料中,很多涉及中介服务环节,因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的现象。窗口服务人员专人不专,经常出现部门因创卫、文明劝导等中心工作从窗口抽人,窗口无人值守,使来窗口办事的企业和群众空跑白跑。

(四)信息壁垒仍然存在。虽然我市“一网通办”平台已经建立,但由于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不够,市级各部门之间大数据标准不统一,连通不到位、整合不彻底,在人员、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数据上仍然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标准、全归集、全贯通、全在线的共享,政务服务效率不够高,企业和群众反映办事网办率不高,获得感不强。例如办理不动产证时,普遍反映办证前期组织材料时间长,存在多头联系、多头缴费、重复测绘、多次提交材料。究其原因是机构改革后,土地测绘在自然资源部门,房产测绘仍在住建部门,未能实现“多测合一”。与不动产登记密切相关的人口户籍信息、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竣工验收备案信息、金融许可证信息、公证信息等相关部门都不愿意或无法提供共享,“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水电气过户一体化”试点工作无法推进。

(五)惠企利民政策落实不彻底。我市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一是宣传不到位。例如联合图审因宣传和告知环节还未完善,很多施工企业仍然依照按惯例将施工图与消防、人防设计图纸分别设计,分时段、分机构审核,导致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备案环节受阻,影响施工许可审批时效。今年,市**在政务窗口设置了用水、用气申报窗口,但由于企业和群众对用水321、用气310服务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不高,政务服务网仍不能实现水、气一网通办。二是业务不熟练。“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迟缓。部分成员单位对监管平台的操作流程还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运用。三是执行变了样。对企业检查简单粗暴,以罚代管。要么有意推荐指定中介机构参与问题整改,滋生权利寻租;要么发现问题不留整改时间,直接上网通报,影响企业信用。

(六)企业融资问题突出。今年元至8月,**市各项贷款168.16亿元,新增贷款增量、增速在**辖内6个县市垫底。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信心不足,存多贷少,今年元至8月,新增贷款额中,仅农商银行一家独大,占比达69.02%。今年上半年我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得分在全省县市区排名71位、**六个县市排名垫底,金融生态等级为C级。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与周边县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一方面,各银行反映今年尚有**笔**万元的已授信贷款企业未使用。另一方面,实力强的企业以不向银行贷款为荣,中小微企业却反映向银行借贷困难,只能向民间借贷,企业融资成本直线上升。普遍认为银行“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碳”的少。

(七)企业用工成本偏高。一是由于新滩经合区和曹市镇、府场镇园区配套生活设施不足,服务业不发达,消费娱乐设施少,医疗教育水平低。政府支持企业招聘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政策宣传不够,力度太小,吸引力不足,留不住外地人才。新滩经合区本可吸纳武汉地区人才,但由于高速费用昂贵,影响人员往来,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二是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本地工资福利待遇与沿海城市有差距、难以吸引劳务人员回流。三是企业之间互挖墙脚,用工秩序混乱,增加了用工成本。

(八)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引进新的项目上,对化解现有存量,壮大本土企业重视不够,支持不多。曹府石化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产值、税收均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我市在该行业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在业内名气很大,年产值却难超百亿,名不副实。企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品集中于中低端,造成同行相互压价、恶性竞争。除少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外,普遍没有核心专利技术,甚至没有固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一方面企业开工不足,产品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岗位不固定,四处流动,造成用工短缺,成本增加。我市在该产业底蕴深厚,基础犹在,如政府不抢抓机遇,加强引导服务,盘活存量,抱团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就将错失良机。去年,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当地主持召开了专题推进会议,出台了会议纪要,但相关职能部门态度犹疑,推进缓慢。当地龙头骨干企业称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他企业也是翘首以盼,普遍反映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四、对策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三个**”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学”促优,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以会代学,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对营商环境的概念认识。积极外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要从“抓项目”转向“抓环境”,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政府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精简管理,支持企业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创新发展。

(二)以“建”促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从企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出发,加强对园区道路、水、电、气、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对一些园区企业普遍反应,显而易见的问题要限时解决。督促相关部门和供应企业,压缩办理时限,强化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公开力度,拓展服务方式,提升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稳定、价格合理的服务。加快推进新滩第二通道、第二水厂建设,开通前往汉南等地公交线路。

(三)以“改”促优,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原则,加快推进“市民之家”建设。建好大数据运营中心,督促城管、卫健、人社、民政、公安等部门并入数据,实现统一调度。扎实推进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强化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定岗定责,培养年轻化、专业化的服务型人才。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市场化开展全程代办服务。经常组织企业人事、财务等专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将新滩经合区打造成审批权下放的示范点,能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选齐配强窗口服务人员,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四)以“联”促优,优化政企沟通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市级领导、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包保秘书责任,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家定期座谈机制,定期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对企业所反映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企业能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五)以“帮”促优,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宣传好、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举措,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社保费降率、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二是化解企业融资困境。全面推进融资担保公司改制,逐步完善政府融资增信担保体系。重点解决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坚决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三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同时支持企业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引进智能机器人。

第9篇

2.山东建材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王福江

3.改革开放三十年山东水泥工业大发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廖乃成

4.山东省建材经济运行等问题的调研报告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5.水泥稳定石屑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山东建材 杜辉,吴清芳

6.混凝土中ASR的化学反应机理刘红叶,周述光

7.利用窑尾烟气提高煤粉制备系统的安全性和工艺操作的稳定性韩明年,刘玉明

8.机制砂在混凝土中配制及技术应用刘文胜,康杰,王存杰,张磊

9.钢渣配料在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窑上的操作措施张传行,严春玲

10.威翰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技术改造冯勇

11.弹性乳胶漆耐沾污性研究邱振新,陈凯,常维峰,张立成

12.纳米氢氧化镁复合阻燃聚烯烃材料的研究刘启明,李良波

13.建筑门窗的最新技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寿崇琦,林栋

14.墙内保温的必要性及几种常用的方法陈建功

15.含石粉人工砂替代河砂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分析和应用侯学刚,蒋晓东

16.硅粉混凝土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王纪芳,张志民,柏云

17.论建筑节能检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吴峰

18.概化大井法在深基坑降水中的应用齐建忠

19.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程海玲

20.工程招标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因素分析李龙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7]933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华东地区建材协会会长联席会议在济南召开

3.我国电子布市场迈上健康发展新轨道危良才

4.济南地区建立商品砂浆生产线的策略分析谢慧东,孙仁东,姚舜,方忠建

5.HRM2800S矿渣立式磨的试生产情况查华云

6.基于模糊控制的水泥回转窑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路平,薛树琦,LUPing,XUEShu-qi

7.谈自动比表面积仪(勃氏法)的使用陈培光,崔运美

8.水泥-煤矸石复合体系水化进程研究丰曙霞,王培铭,刘贤萍

9.中小型短磨高产的技改方案倪建峰,李芝华

10.试论振动颚式破碎机的设计蒋黎康

11.HR-Y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优化研究刘尊明,逄鲁峰

12.C70高强泵送混凝土的配制陈洪银,于淑红,江香玉

13.陶粒水泥混凝土耐磨耗性能分析林江涛,聂欣

14.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有限元分析黎生南

15.山东建材 一种可释放空气负离子的内墙乳胶漆王立华,郑晓冬

16.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王军,陈明宇

17.陶瓷色料在低温快烧透明熔块釉中的应用翟新岗

18.降低沥青路面渗水系数的探讨于淑红,商玉田

19.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李红旗,刘祥斌

20.混凝土中微生物的侵蚀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乐建新,高培伟,LEJian-xin,GAOPei-wei

21.钻孔灌注桩在工程基础中的应用赵强,吴永荣,朱晓东

22.CFRP加固技术对RC梁抗爆性能的影响李华涛,谢卫红,李江,刘胡行男,LIHua-tao,XIEWei-hong,LIJiang,LIUHuXing-nan

1."十一五"山东玻璃钢发展战略建议李学闵

2.变频调速技术在回转窑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李斌,廖良民

3.水泥挤压联合粉磨系统的生产实施李登滨,王志凌

4.浅述工业建筑材料技术设计的合理性刘保文

5.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广州保利国际广场工程中的应用龙建英,谭建军

6.激发剂对低品质粉煤灰水泥胶砂强度促进作用的研究梁朝军,余斌

7.浅谈发泡剂在盾构施工中的使用马亮

8.结合工程实例浅谈污水资源回用现状及前景杜成银

9.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施工技术分析陈锦容

10.CERP片材粘贴加固方法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陈红英

11.钢结构设计阶段与异形柱框架的应用龙国兵

12.砖混结构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曾超文

13.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毛浩基

1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裂缝控制卢国通

15.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与防治梅顺华

16.浅谈花都区福源水库干渠整治工程设计的经验郭伟欢

17.高速公路路面纵向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减轻措施余尔科

18.路基对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徐志辉

19.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在旧混凝土路面修补工程中的应用廖志航

20.浅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选型冯博慧

21.深基坑土钉支护的工程实践山东建材 李宏庆

22.造成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几个方面崖岗,黄嘉福,宋从军

23.某工程断桩形态的量测与分析韩红英

24.从施工角度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张德财

25.防止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设计措施初探邢宇

26.某工程防水施工方法黄永强

27.钻孔灌浆技术在地下室补漏工程中的应用张小武

28.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机理及对策赖东伟

29.高层住宅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技术陈支富

30.隧道施工围岩稳定与适时支护雷洁,刘伟

31.楼层局部渗漏原因浅析与防治补漏施工技术叶钢勇

32.浅谈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做法杨廷旭

33.山东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张运科

34.影响钢框架刚性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邱志兴

35.一级强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浅谈陈辉

36.山东建材 浅析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张建宁

37.南洲水厂DN2200原水管穿越三支香水道沉管工程施工李志伟

38.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在开阳高速公路边坡治理的应用杨学崇

39.某大厦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实例黄贵强HttP://

40.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分析与加固研究邓卓毅

41.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随深度变化计算模型研究何建雄

42.浅谈绿色照明设计余文俊

43.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陈程飞,江峥,梁国团,陆卫星,冯娴慧

44.建立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制的途径郑龙辉

45.预结算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梁进海

46.我国房地产业的未来预测梁君元

47.浅谈屋面保温节能技术的应用黄春强

48.荔新公路主供水管道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黄宏喜

49.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周颂贤

50.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探讨江凯青

51.对中央空调在室内运用的探讨刘碧翠

52.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何婉红,关永芬

53.分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面对的问题及对策张俐梅

54.论工程竣工结算与工期费用索赔山东建材 罗穗强

55.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董广德

56.工程投标不平衡报价的规划模型初论陈文楚

57.工程建设中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陈滔

7.山东省水泥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廖乃成

8.关于修订纸面石膏板能耗等级定额标准的建议高甲明

9.多种混合材在水泥生产中双掺的试验研究胡雅,温东泽,李健生,罗丽芬

10.螺旋输送机的改进张在美

11.早期2000t/d预分解窑系统的改造何冬梅

12.申克调速皮带称的改造向辉,王永志

13.Φ2.6m×13m生料磨配料盘的改进马勇,顾雪清

14.新型高效减水剂研究综述耿启金,王西奎,张运臣,陈传胤,翟艳萍,GengQi-jin,WANGXi-kui,ZhangYun-chen,ChenChuan-yin,ZhaiYan-ping

15.新型土壤固化剂的实验研究隋肃,吴波,陶文宏,杨中喜,岳云龙,Suisu,Wubo,TaoWenhong,yangzhongxi,yueyunlong

16.失重秤故障处理一例薛昌伟

17.锯铣加工生产线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李国平,艾长胜,王娜,昃向博,赵方,LiGuoping,AiChangsheng,WangNa,ZeXiangbo,ZhaoFang

18.填料对石膏铸型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卓蓉晖

1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肖丽萍,闫玉本,张捍东

20.石英砂/聚氨酯复合耐磨材料研究陈本琏,张国辉,隋肃

21.多种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的密实性及性能研究徐辉,李克亮,黄国泓,XuHui,LiKeliang,HuangGuohong

22.自密实砼的试验研究及在工程中的应用门泉洁

23.张拉膜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工艺李国超,李春亮,鲍建光

24.山东建材 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工艺张峰,陈汉军

25.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方案闫玉本,孙仁东,鲍明军,张彤

2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空鼓原因及处理文翠琴,修湖

第10篇

思路超前:率先发展的首要前提

人们常说,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最容易说,恰恰又最难做到。回眸苏州供电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每前进一步都是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大解放,大提高,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领导班子引领干部职工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过程。

**年,苏州供电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摆在新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继续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再创苏州供电新的辉煌。公司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首批创建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的奋斗目标,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有不少职工认为国际一流标准太高,难度太大,甚至个别职工认为搞国际一流是形式主义、领导要政绩。面对职工的种种思想苗头,党委一班人首先通过召开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和谈心活动统一思想。重点解决要不要创、能不能创,能不能首创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时间进度与高标准高质量、创建过程与结果三个关系。大家认识到,企业要发展,领导的思想必须领先,主要领导的思想更要超前。**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和企业供售电量分别已达273.58亿千瓦时,247.03亿千瓦时和230.92亿千瓦时,近年来电量平均增幅超过20%,各市(县)供电公司同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着眼于新世纪的大发展,苏州供电公司必须增强率先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带领干部职工完成首创任务。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没有理由等待观望,患得患失,更不能畏难怕苦而坐失发展机遇。如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有作为才有地位”、“无功便是过”、“居安思危,居危思进”,“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等思想观念已成为班子每个成员的共识,成为推动公司率先发展的思想基础。

整体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苏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始终不渝地把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共谋企业发展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并把工作的实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苏州供电公司面临着繁重的生产基建和创国际一流任务,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牢记党的重托,自觉以当好“主动发展的带头人、员工利益的代表、创新争先的表率,良好作风的模范”为目标,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时间用在尽职尽责上,努力为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勤奋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班子成员团结一致的精神支柱。党政主要领导在企业发展方向和思路上保持了高度一致,班子成员坚持以企业发展为重,以职工利益为重,以事业成功为重,讲团结、讲党性,讲配合,夜以继日努力工作,带头克服困难,带头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带头完成攻关任务,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优势。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公司领导班子按照上级党委“八个提倡、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各自的联系点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增进了干部与职工的联系,受到大家的好评。

中层干部队伍是公司率先发展的骨干力量。公司党委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原则,抓住素质和能力两个关键环节,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采用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办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大胆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新提拔72名,换岗交流98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1.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7.86%。对新提干部党委及时举办了新干部培训班,首先进行权力观和党性党纪教育,着力培养他们忠诚于公司事业,富有创新精神和争先创优的意识。实践表明,公司的中层干部在创国际一流和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成为公司实现率先发展的中坚力量。

清廉形象: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

“三个千万不能发生,就是三条高压线,谁都不能碰”。苏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深深体会到,领导者的人格形象是感召力的基础。为此他们始终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取信于职工。在每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中,必定要安排党风廉政的学习内容,在每次职代会干部述职中必定要“述廉”,并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之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苏州供电公司是特大型企业,每年资本投入近20亿,为了有效杜绝不规范行为,公司强化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作用,完善了“六位一体”的监审工作体系,各市供电公司也相继成立了监审工作委员会,确保了公司科学决策。在干部廉洁自律问题上,班子成员正确看待权力和利益,从我做起,当好表率,并自觉管好子女、家属和身边的人。他们采取发文作规定,集体提要求,个别打招呼,发放廉政慰问信等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告诫,使“三个千万不能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在近年来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测评中,公司领导班子的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公司获得省电力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所属的20个基层单位中,年度考核都在良好以上,有13个获得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苏州供电公司坚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每年抓好几个重点工作,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管理。去年公司党委、纪委开展了“三小”(小金库、小公司、小包工队)治理活动,与34个下属单位,30多个多经企业、100多个农村供电所签订《杜绝“小金库”承诺书》,推行《廉政协议书》,完善了监督和约束机制,对违纪行为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责任追究和处理。今年他们又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主题活动,提出了“教育一个面”(对外交往的工程和物资管理人员);“制约两个点”(外包工程队和物资供应厂商);“规范三条线”(物资供应招标过程、废旧物资处理、应急工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在签订经济合同的同时,增签《廉洁协议书》,在员工中推行个人廉洁自律承诺,筑起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牢固防线。

家大业大,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不能变。苏州供电公司领导层始终用“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自己,越是企业发展壮大,越是需要艰苦奋斗。他们坚持勤俭办企业方针,严格执行上级公务配用车规定,尽量谢绝宴请应酬,认真执行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80年代建的办公大楼设施陈旧,他们因陋就简,不搞豪华攀比,省下更多的钱用于生产建设。

持续创新:同行领先的强力支撑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创新的力度反映了发展的速度。实现企业的率先发展,就是要以追赶国际水平,实现同行领先为目标,大力推进机制,管理和科技的创新,完成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着眼于苏州供电的长期发展,公司以国际知名电力企业为标杆,制订了《苏州供电公司发展战略》、《十五发展总体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等四个文本,提出了“四步走”的实施步骤,形成了完备的目标管理体系。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生产效率,领导班子决策实行营配分开,改革供电分局营配合一的管理体制,为优质的营销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实行运检分开,为检修的社会化创造条件;推行主辅分开,精干了主业,促进了多种经营快速健康发展。在内部管理上实施流程重组和绩效考核。在用人分配机制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和新进人员地方人事制,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去年以来双向选择上岗86人,公开竟聘上岗34人,待岗18人。同时公司实行了“集中统一、工效挂钩、指标考核、逐级分配”的考核和奖励分配制度,建立了主业以工作量写实为主,多经以利润考核为主的全新分配机制,促进了“两效”的提高。针对苏州市国际化进程和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司领导班子坚持以信息化为龙头,促进生产、营销和综合管理现代化,市县两级城乡联动,科技开发应用在省电力系统取得了领先地位。正是由于兼收并蓄,持续创新,苏州供电始终保持了事先发展的良好局面。

取得国电公司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命名以后,苏州供电公司党政领导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与时俱进、永不满足。在领导班子的倡导下,全公司开展了“树标杆、找差距、抓整改,再上新台阶”活动,号召每个专业岗位以国际国内同类先进企业为标杆,全方位确立赶超目标。目前,公司**-200年建设国际一流供电企业规划和10个专业子规划已经完成,一个以流程优化为突破口,以构建人才高地为重点,以争先创优和建设学习型企业为动力的管理创新工程正在全面启动,为实现“三年三大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

在工作实践中,苏州供电公司领导班子体会到,员工的率先意识不是与身俱来的,也不是通过几个会议、几次动员就能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上升为一种企业文化,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领导班子围绕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在企业拥有强大物质力量的同时,全心构建一个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为了推进公司文化建设,公司党委组织制订了“十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公司整体管理体系,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同时考核。在公司广泛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学习宣传活动,利用知识讲座、企业报、网络等普及宣传企业文化知识,介绍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印制了6000多份文化理念卡片,职工人手一份,并组织了由**多名职工参与的企业文化知识考试。在公司大院精心布置了“江苏电力”10个文化理念内容,让职工始终置身于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之中,促使员工自觉把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视觉系统运用上,他们积极争取省公司的支持,在办公、环境,生产,报修、广告、公关等6大系统先行试点导入公司标识,办公室摆放桌旗,重大节日升挂公司旗帜,建立了全新的企业形象,增强了职工的归宿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公司的社会美誉度。“我就是江苏电力”、“我的行动就是公司形象”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今年他们又按照省电力公司建设学习型企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全面启动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组建学习团队,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好学上进,追求卓越蔚然成风,用自己的劳动实现公司愿景、活出生命意义逐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相比,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明显滞后,保障水平在全国各行业中属于中下游水平。社会保障的滞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它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因此,为退役运动员提供经济补偿和养老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是指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而给予补偿的保险制度。我国对国家级运动员是有良好保障的。根据规定,运动员伤残或者亡故,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赔偿,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运动员最高获得60万元的赔偿。但毕竟,国家队运动员和世界冠军是少数,在竞技体育中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运动员,他们可能没有得到过冠军和荣誉,但是他们却在训练中付出同样的甚至是更多的艰辛,落下各种伤病,他们是亟需保障的一个群体。此外,在各级各类的运动队中,有些运动员在训练初期被上一级教练选中,但在比赛中并未取得优异成绩,甚至未曾正式进队,教练又让其回到原籍。这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出成绩,却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直接导致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由此,为各级各类运动员设立退役养老保险十分必要。2006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保障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通知》将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纳入到国家保障工作的制度体系中,使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进入制度轨道。但是,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不仅涉及到我国社会保障的总体安排和制度设计问题,还涉及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特质性,涉及到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中各种制约因素。

1、养老保障的可及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本上把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择业让位于市场。而针对运动员群体特质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却没有相应跟进,给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一,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生存压力大,养老难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运动把运动成绩作为质量管理的单一评价指标,运动员的生存技能过于单一,个体素质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旦退役,几乎成为“文化知识的废人”和“身体的废人”,他们就业难、收入无保障、伤病多,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是劳动力市场的弱者。即便是政府加大了救助和帮扶的力度,保障面仍然很窄。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运动员保障主要集中在对“优秀”运动员的保障,如安置就业必须获得过世界三大赛的冠军,一般运动员退役后要自谋出路,生活难有保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在湖南等8个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比例高达78%,是在训运动员的3倍,滞留运动队时间最长的达21年。另据《南方周末》报道,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体院,2002年积压的待分配人员有数百名,2003年获得各种冠军的就有数十人。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省待业比率达34.5%。

与严峻的现实不相称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并没有给职业运动员带来有效的保障。这有我国整体上社会保障功能不强的原因,也说明职业运动员这个群体还游离在制度设定之外,从政策层面看,则是对运动员的保障无论是理念还是具体措施都相对滞后,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制度设计不完备,缺乏群体的特质性。

第二,制度设计缺陷,养老保障可及性差。1997年7月我国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运动员的养老保险类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执行结果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他们退役之后身份各异,有国家干部、合同制工人、学生,更多的人处于待业状态,如果将其简单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存在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待遇不公。其次,那些长期处于待业或就业状态不佳的伤残运动员,很难形成养老金积累。因为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待遇。竞技体育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伤残的不可避免性。伤残不仅发生在运动当期,还发生在延迟性上。延迟性是指运动员的伤残有一定的潜伏期,退役前没有表现出来,退役后,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逐渐表现出来,并且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显然,这一部分人退役后很难再就业或就业的稳定性差,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和累计缴费将无从谈起。再次,目前的养老保险待遇偏低,保障功能有限。按规定,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59.2%,其中基础养老金35%,个人账户养老金24.2%。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设计作为参保者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只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那一时点的替代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相对收入水平会趋于下降。对于伤病缠身的运动员而言,工作年限短,日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费,基本养老金显然不足其用。

第三,制度涉及的对象性问题。首先是制度的指向性。究竟为运动员提供的养老保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还是仅仅作为国家统一制度在体育领域内的运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涉及到运动员参保时间如何确定的问题,缴费记录是否可被统一制度接受,保险费和保险金如何转移接续?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是否可以视同缴费年限,领取养老金,该责任又由哪个部门负责?等等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一个相应的政策框架。其次是覆盖范围问题。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呢?目前没有确定。即使我们认定运动员的养老保险应该覆盖所有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优秀运动员,如何确定运动员的参保条件也是一个问题。有学者指出,运动员在训期间身份较为特殊,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合同制工人,还有的是学生身份,对其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什么标准界定运动员参保和参保待遇值得考虑。

2、体育保险发展缓慢,养老保险亟待开发

体育保险是指各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原则,为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提供的保险。自桑兰、姜涛等事件后,我国已有2万多名运动员自己付费购买了体育保险。但相较于国外成熟发达的体育商业保险,我国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当缓慢。最早提出体育保险设想是在1995年3月,当时11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八届全国政协会议递交提案,要求给那些曾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香港南华体育会主席洪祖杭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款1200万元,用于建立专项保险基金,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保险。同年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作为体育保险的职能部门。闭在国内,体育保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产业保险,一类是运动员保险。从国外的成熟经验看,保险作为一种商业性分摊损失、转移风险的经济手段,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经济补偿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体育保险大多还停留在一些传统险种上,缺乏针对性。主要原因在于: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体育保险业务只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发展速度缓慢。表现为对体育保险市场开发的意识不到位、专业性不强、保险产品险种少、条款粗、理赔难、服务差等问题:一是险种少,投保人缺乏选择空间。目前,国内专门的体育保险产品非常少,相关险种只有《综合责任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仅有的险种,也存在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生命人寿保险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的体育保险产品大多是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的变种组合,养老保险等产品在国内至今还是空白。二是条款粗。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生搬硬套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条款不细,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体育本身的特点不匹配,保障范围不够全面,难以满足要求。三是缺乏熟悉体育、保险和法律的人才,尤其缺乏精通精算技术、理赔核赔技术及保险公估技术的人才,难于开展业务。四是业务对象过于单一导致逆向选择,业务风险无法分散,使保险费率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需求方面看,一是运动员的保险意识仍然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举国体制,运动员由国家出钱培养,由国家拨发工资,有伤病由国家出钱治疗,养老和转业多由国家负担,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也由国家承担,这种隐性的社会保险使体育运动主体缺乏风险意识,有的甚至心存侥幸。二是投保能力不足。投保能力是指体育运动主体客观上有没有能力购买体育保险。总体上看,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保险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但是一般运动员收入水平都不高,难以支付保费,一些俱乐部、运动队及体育企业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经济效益不好,也无力为运动员投保。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体育保险经纪市场发展滞后。成熟完备的保险市场应包含保险人、中介人和投保人三大主体。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洲已经有了成熟的运动员保险市场,通过经纪公司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占投保总人数的50%。相比而言,中国的保险经纪市场发育较晚。全国仅有“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体育保险中介公司,这与我国庞大的运动员保险市场极不协调。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体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窄、比较零散、条款陈旧,和现实脱节且不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

二、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的重构

我国运动员平均每年的淘汰率大约为25%,如果恰逢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年,淘汰率甚至会达到或超过40%。每年平均约有2700名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面临走向人才市场和双向选择的问题。考虑到运动员职业是青春的职业,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或更年少的时候就进入运动队,这使他们失去了其他获得机会,这些机会成本理应得到补偿。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旨在为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给予补偿。

1、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制度设计

运动员过去的养老问题由国家和职能部门负担,改革后将运动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改革的成本不应该完全由退役运动员个人承担。如果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类同职工养老保险,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付出的贡献做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为此,应该由国家通过专项财政支出来填补“空账”。从长远看,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更有作为。首先,必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专项养老基金。其次,坚持公平性原则,调整和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对从事运动强度大、易受伤、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作相应的政策倾斜,让他们享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保障待遇,这即是对运动员的生存保障,也是对从事高危运动项目的一种激励。再次,坚持统一协调性,政府必须统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福利与优抚问题,促进各项保障功能协调到位。

2、建立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

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风险,应该建立一个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一项共同思路,它既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又能够为被保险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厚、也更安全的退休保障。我们认为,我国运动员的养老保障可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偿性养老福利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四个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由政府从财政中列支,设立运动员保险专项基金,向所有运动员提供,其资金来源于体育事业经费。在缴费年限上可以考虑给予运动员一些特殊权利,如将人队训练时间视同工龄和缴费起点,缩短缴费年限,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可以视同缴费年限。在给付待遇方面,依贡献不同给予区别:(1)对人队时间较短、运动成绩一般的运动员的给付。从运动员人队当月起,参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办法计缴,由国家和个人分别按规定比例向个人账户注入基金进行积累,其总额与社会养老保险相当,运动员退役后即可转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2)对有卓越贡献的运动员的给付。这些运动员的养老金给付应不低于伤残或者亡故的赔偿金额。

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类同于企业年金,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向所有运动员提供。采用待遇确定型模式(db计划),即运动员将来退休时的待遇水平是预先确定的,等到退休时直接支付养老金。待遇标准因工龄长短与贡献大小而异。替代水平可参照企业年金替代水平的最高限即25%为界。补充养老金主要从福利彩票收入、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广告收入、俱乐部冠名权等商业性收人中提取作为保险基金。

补偿性养老福利金。运动训练是一项青春职业,运动员大多数是从少儿时期就开始专业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超负荷的运动训练,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短暂的运动生涯过后,不但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病,还错过了人生的最佳学习时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设立养老福利金作为对退役运动员的补偿,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们负责和关心爱护的最直接体现。补偿的社会学依据是社会交换理论,其重要特征是用代价和报酬分析社会关系。补偿概念有两点必须明确,其一是补偿不同于奖励,奖励是针对人们的贡献和成绩而做出的,不涉及损失;其二是补偿也不同于单纯的赔偿,赔偿大多是针对损失而言。补偿含有奖励的贡献因素和赔偿的损失因素,是二者的结合形态。问补偿金的给付以工龄为依据,资金来源于运动员培养费,可从中拿出部分作为运动员补偿养老福利金。商业养老保险。在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下,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事业,鼓励运动员参加商业保险。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参加养老保险的保险费直接从其个人所得税中扣除,主管部门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加强精算,降低保险费率等。就当前而言,鉴于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体育保险险种少、费率高、保障范围窄等问题,体育行业可考虑加强行业自保和互助保险。事实上,在桑兰事件后,我国已经建立起运动员的互助保险,但是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加强体育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立法是体育保险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出台的《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只涉及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宜,对运动员退役养老和就业保险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与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首先,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法律框架下,将运动员养老保障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制定相配套的运动员养老保险条例。其次,将商业保险纳入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保险事业,而且还能够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嫁体育运动的高风险,更好地保障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我国对保险监管的基本法律是《保险法》和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相关法规,包括《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人管理暂行规定》、《保险机构暂行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合同法》、《公司法》等,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法规,仅有这些法规又不能满足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体育保险的具体事项涉及很多法律盲区,必然会导致操作上的不规范。再次,完善保险经纪人、人的资格考试制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及职业培训制度。只有将整个体育保险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养老保险及就业保险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