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远程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遵义县永乐镇现在的远程教育状况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义县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中央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义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在刚到遵义县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大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1、党员干部培训 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2、农民群众培训 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1.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2.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3.我们志愿者对农村的总体情况还把握不够,下乡了解的次数也 不多,下乡走得多,就能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就能做到工作有干劲,有目标。“党员干部素质”和“农民群众利益”是互相牵制和互相促进,我们从中可以起桥梁的作用,利用好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交流机制,争取更多的自下而上的反馈信息,再将远程教育逐渐内化成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改变思想来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然后在探索的过程中再逐步丰富远程教育的内容,扩展停它的功能 。
4.开展远程教育,学是关键,用是目的。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而让农民简单直接地学和用,省去对信息进行逐个筛选的环节,工作才能做扎实。而这也是现阶段我们工作还没做到位的。因此,学以致用的推广还是遇到了农业技术观看和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现在已经成立的农业技术辅导队就是在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另外,先组织种植大户或养殖大户学习运用专门的种植辣椒和养猪技术取得成效后,农民之间再自行对信息进行传播,互相评比,能调动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共2页,当前第2页2
增强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县按照中央和省委、州委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建成“电信模式”终端站点86个、“电脑加硬盘播放器”模式站点207个,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但是,远程教育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用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上“不愿学”。个别乡镇认为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边缘工作,或者仅仅是单项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不够,认为党员远程教育只是党员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党员远教工作是“软指标”,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认为把精力花在远程教育上,脱离了工作实际,似乎超前了一点,与目前农村现实不符。本身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奋斗目标或眼光短浅,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缺乏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二)能力上“不会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知识地普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据统计,县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约有8万人,且多数是有文化的青壮年,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低、操作能力弱的人;从农村党员年龄和文化层次来看,全县有农村党员8810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数达到3238名、占36.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842名、占66.3%。形成了当前农村的“386199部队”(留守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现象。这些年来,就是这些妇女和老人辛勤操作,支撑着农村的发展,对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他们学习新科技、运用新科技的能力与当前新形势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凸显“能力”跟不上科技信息的步伐。
(三)精力上“不能学”。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境内沟壑纵横,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都建在村委会,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活动,必须到村委会才能正常收看,有的党员群众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只有利用白天参加学习。虽然农业技术得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仍有相当部分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劳动模式,党员群众在干完一天农活后,很难再有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适用技术和卫生保健知识等。
二、思考及对策
(一)整合资源,建强远程教育“三支”队伍
提高学用成果必须建强站点管理员、教学辅导员、技术服务员这“三支”队伍,才能确保站点有人管理、教学有人辅导、技术有人服务。
1.建强站点管理员。实践证明,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与一个站点学用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尤为重要。乡镇一级站点,要配备好专职人员;村级站点的管理人员,可优先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村级文化员、返乡务工人员和村干部中选取,在选派、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年纪轻、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的优势,使他们担当起具体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的职责。特别注意发现、培养农村中有一定政治素质和较强致富本领、热心公共事业的有志青年,把他们吸收到远程教育队伍中来。同时实施“双培工程”,将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选配为村级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将站点操作管理人员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手。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员的作用,他们大多是原来的民办老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把他们作站点管理员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2.健全教学辅导员。按照“城乡互联、结对共建”要求,全县279个行政村都有部门结对共建,根据部门职能实际,确定1—2名同志作为联系村站点的教学辅导员,同时以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为补充,编入教学辅导人员队伍,组成远程教育自愿者专家服务团,对农民群众在收看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计划生育、卫生知识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讲解,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
3.建立技术服务员。以县为单位,成立远程教育维修站,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依托文体局、广电局和电信部门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同时把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退伍军人、 外出返乡人员和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纳入技术服务队伍管理,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二)创新载体,实行远程教育“四项”管理机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
1、实施“拓展”工程。结合终端站点建设回访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站点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站点及时进行修缮和改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同时,通过接通光纤、电话线上网、购置无线上网卡等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使远程教育信息进社区、进非公企业、进专业合作社、进产业大户等,整合和拓展站点功能,拓展远程教育学用覆盖面。针对交通不便、集中培训困难较大的情况,成立“送教下乡小分队”,将党员群众急需的农业技术片接收下载后,刻录成光盘送到离站点较远的群众家中,让党员群众在家里就能接受农业科技培训。
2、实行“星级”管理。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星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站点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一是科学设项,合理“定星”。按照“阵地建设好、设备管理好、人员操作好、制度落实好、教学组织好、作用发挥好”的“六好”标准,设置为“六星”。二是量化标准,严格“考星”。实行“逐项考核、以分定星”的考核办法,按百分制确定星级;逐级验收“核”星,乡镇机关站点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考核,村级站点由各乡镇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初评,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按20%的比例抽查确定星级结果。三是动态评定,实时“管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查阅记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现场查看等形式,每年评定一次星级站点,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结果对站点增星升级、摘星降级。四是兑现奖惩。科学“用星”。将农村星级站点管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星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任务具体化,质量指标明确化,解决了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成为开展考核评估的工作载体,有力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开展,也促进了各乡镇党委对远教工作的重视,提高了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转化率,使远程教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实行“十百千万”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建成10个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好百个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培植千个远程教育示范户,引导万户农户致富。一是制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方案》,明确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院落会、小组会及标语向党员群众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义,挖掘宣传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好作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参与。三是强化帮带措施,结合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建立领导及部门联系点制度,结对共建村就是该部门远程教育联系点,按照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统一要求,帮助做好基地创建、站点建设、示范培训等工作。通过“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有力地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4、实行“联姻”机制。一是“远教+协会”模式。以全面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为切入点,将远程教育站点明确为专业协会活动室,采取站点牵头,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站点的资源优势与协会的管理、技术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协会健康发展,实现了协会与远程教育的相融互动。二是“远教+基地”模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产业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的演练场和实践地,并从涉农部门抽出技术骨干组建县级远程教育农业适用技术辅导队伍,规定每人每年必须到基地指导3次以上,同时,根据群众的需求,随时实地辅导。三是“远教+示范户”模式。为了满足偏远群众的需要,延伸远程教育的触角,在一些思想觉悟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党员家中设置播放点,每月按照学习计划向他们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盘,委托他们组织当地群众收看辅导。全县先后与23家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43个基地、近千名农技能手建立起“联姻机制”,及时满足了村民种养技术、销售信息的需求。
(三)拓宽渠道,完善远程教育“五种”培训模式
整合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各类培训基地等工程,拓宽远程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党员群众接收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
1.专题菜单式。依据各村的产业状况,建立了《县富民产业档案》。各乡镇根据《富民产业档案》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精心筛选农村政策、适用技术、卫生保健、劳动维权等节目,对党员群众进行“菜单式”培训。党员群众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自主“选题”收看,切实做到按需施教、因地施教。如椒园镇黄坪村支部书记姚元翔掌握了黄金梨的管理技术,成为相邻村组及周边乡镇指导黄金梨栽培和管理的“座上宾”。
2.专家辅导式。从党校、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远程教育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各站点在安排专题培训时,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及时邀请志愿者专家服务团下乡现场辅导,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需要党员群众在短期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或学习某项新技术,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巡回到各站点宣讲,开展定期培训,形成“培训有人教、实践有人帮”的良好局面。已有40名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到各站巡回辅导300余场,辅导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
3.网络查找式。在保证收看中央、省远程教育专用节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在网上查找符合实际的课件资源,开展网络课件学习,作为培训内容的必要补充,使学习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珠山镇茅坝塘村6组村民龙建平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他为了在网上查找养鸡相关知识,把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电脑,利用无线上网技术,到山头或开阔地寻找网络信息。自从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后,他成了村委会的“常客”,经常查找养鸡的技术要点。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内蒙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由教学平台、终端站点、多媒体教学资源、骨干队伍、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覆盖乡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由于该教育属于培训教育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实现形式及学习者,属于典型的非正规教育,可以为正规学历教育补充入学前的学分和入学后的学分累计转换。
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远程教育框架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实施的远程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目前已开设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食品类等5大类的16个专业,全国累计招生规模超过35万人(2012年秋季统计数据)。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教学框架(以农林管理类为例),请见下表2所示:
三、两种教育方式的宏观比对
纵观表1和表2,不难看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部“一村一”试点,都是面向农村开展的教育、均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培训国家政策法规、政经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涉农实用技术,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案例教学为主;教育部“一村一”远程教育,则是有严格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框架体系,既有讲授政策法规、政经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还有农林畜牧实用技术和理论知识。教学体系构架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是按类别、模块和教学单元进行组织,共有11个大类,每一个类别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下有若干个教学单元;教育部“一村一”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按严格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了教学框架。在专业规则下,根据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标要求,组合成相应的课程模块(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等),每一模块由系列课程组成。两种教育方式都强调了“农”字,是面向“三农”实施的农村成人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具体而言,涉农管理类知识点上呈现出“内容交叉多,深度相当”;涉农技术类知识点上呈现出“内容交叉少,内容深度落差大”。
四、内蒙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评估建议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是一种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对其学习实践和所获得成果的记录和认证,通常认为“先前学习认定”。先前学习认定的目的在于通过认定已获得的学习成果,避免人们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者后续参加各类文化教育学习提供便道,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先前学习认定的关键是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1.建立基于档案袋的认证制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采用开放的学习形式,即没有入学条件限制,没有传统考试制度的约束,但是对学习过程建立了学习档案。教学站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要求学习者参加面授辅导,强调考勤纪律,并提交学习心得。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无培训资格证书,所以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估,重要的材料是形成性学习档案,需建学习档案。除此之外,在务农和村务工作中依然会形成能力档案,如“种田能手”“优秀村干部”等称号,也可作为辅助参考。
2.利用先前学习成果评估,降低学历教育入学门槛表2中可看出,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具有严格的入学条件。该入学条件限制了一部分年龄偏大没能读高中的农村干部及农民群众。这种过于强调先前正规学习成果,不重视非正规学习成果和能力的,“一刀切”的入学条件,对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道屏障。以内蒙古为例目前仍然近万名农牧区基层“两委”干部未达到大专学历层次,其中一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但是在长期工作中,不断的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基本达到了当年的高中学历。对这部分人群,应该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继续学习奠定条件基础。综合分析表1、表2和表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框架、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比较接近教育部“一村一”试点中“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乡镇行政管理”三个专业,也即知识衔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只是深浅度有存在差异。在此意义上,可以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当作教育部“一村一”的“预科教育”。对那些未取得入学条件,但参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村干部,经过先前学习成果和业务能力评估,可降低入学门槛录取。
3.通过先前学习成果的评估建立免修、免考制度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教育的教学目的有共性、也有差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重在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一村一”试点的课程体系重在理论学习,但是,其中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信息管理四专业属于双证专业,设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经理人)。教育部“一村一”试点双证专业所开设证书课程及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详见表4所示:显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内容涵盖了教育部“一村一”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五门证书课程的学习内容。从技能培训的目的上看,都是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法、执政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为了避免重复学习,对于参加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并业务能力突出的农村干部,完全可以免修、免考相应的课程。
入选理由 秉承办现代化、开放式教育的宗旨,致力于农村4类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小学校”释放出“大能量”。
亮点 县级电大是电大系统伸向农村的前沿,根据江都市农村教育的现状和“三农”对教育的要求,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都学院近年来从大力培养培训农村4类人才入手,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广度和力度。
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满足广大农村乡镇管理干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学历提升的需求,学校以电大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成人学历教育,先后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共招收 “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1236人。同时,学校积极举办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推行学习方式自主化、教育管理监控立体化、教学支持服务人性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江都,目前有40%以上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是学校开放教育毕业的学员,有50%以上的财会管理人员是学校的毕业生,在乡镇村支书、村主任和村委队伍中有70%以上是学校“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
以地方成校为阵地,培训新农村建设致富人。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为首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现状,学校及时拓展服务“三农”的技能培训项目,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以园区种植大户为对象,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
以联合办学为抓手,转移新农村建设富余人。学校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本地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复员军人等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建筑、电子、机械等具有地区优势的行业技能培训。截至2012年共计完成600多名复员军人培训任务。
以社区学院为基地,造就新农村建设文明人。一方面,学校以社区学院为龙头成立“农民学堂”,利用广播、电视、网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文化休闲、国家政策法规等学习资源,同时积极开展电脑基础、保健、绘画等各类大众技能培训和文化培训。针对“问题”农村青年,学校与司法部门联办“社区矫正教育中心”,帮助矫正对象改正不良行为,同时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学校主动为广大农村社区群众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学校的体育场、图书馆免费开放;专门建立了服务农民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有咨询台、报名处、农技知识介绍报栏和培训成果展示等,让农民学员在享受服务、学习培训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
一、德国远程教育及其特点
1.德国远程教育及远程大学的概况
这里所说的德国远程大学是指德国的哈根大学,也称Fern大学。该大学是德国唯一的一所国立远程教育大学。为在家中和在国外的大学生提供远程高等教育,毕业生可以被授予与普通大学相同的学士或硕士学位。该大学课程内容通常是以课件的形式放在网上讲授,课程的内容是完善的,基本上涵盖了专业的全部课程。由于网络远程教育的非时空统一性,课后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网页上完成作业,然后通过网络课件提供的链接点击提交作业,作业的批改由服务器上的课程软件完成,并反馈作业结果。学生可以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以制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同时,在网络上还设置了各种课题类别的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
网络教学这一特殊环境依然需要教学研讨。研讨会的地点是Internet,大家在家里、单位或任何已入网的计算机上进行讨论。学生的论文和研究结果都传送到网络上以供交流和讨论。但这种讨论方式和传统的讨论会比起来持续时间要长一些。
2.德国远程教育的特点
德国在远程教育方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内容上虽然仍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但形式上已呈现多样化,除函授、电视教育外,声像制品、网络传输等手段不断充实。并且针对企业和农村的远程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技术推广等活动占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国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中运用因特网技术进行传播,建立媒体与交流中心,电子学习,在线学习等内容,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德国的远程教育主要通过电子学习的方式进行。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二是以互联网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育。电子学习较传统学习有许多优势:学习方式灵活;能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矛盾;便于用模块组织教学;通过课件制作把复杂性的学习问题简单化。
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现状
以徐州市铜山县为例,党员干部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教育网络尚不发达。各地互联网建设进度不一,县、镇、乡三级办学网络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
2. 网络化教育资源建设投入中,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
3. 地区之间差异造成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员队伍的年龄差距、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从事职业的不同、对远程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同等等。
三、德国远程教育对我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的启示
1.多媒体技术在远程培训中的运用
从前面所提德国国内对电子学习的热衷便可看出,电子学习有它巨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远程教育工作中,要将电子学习模式和网下现实中教学模式相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比如,针对基层群众想创业,但对IT经济认识不充分,且身边缺乏成功创业范例带头的实际问题,铜山县组织实施了党员网上创业示范工程,组织引导优秀青年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创业致富本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创业。充分发挥党员在创业方面的引导示范效能,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创业大潮中来。
2.对教师实行教师在线的网络知识培训
广大党员首先要更新原有观念,转变知识结构。以铜山县为例,针对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新型农村党员而相关系统培训相对滞后的现实,决定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为铜山的新农村建设培育10万新型农民。远程培训以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发2008元的农民奥运电脑、建立镇级公共服务中心、组织集中培训和短信点播菜单式自学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远程教育培训。这其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在远程教育系统培训中实行一帮一政策。
3.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学资源的建设
农村远程教育活动的展开有赖于原创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积累。根据铜山县目前实际情况,首先要争取与全国及各省的资源共享,同时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编写适合本县实际的乡土教材、课件,并努力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合作,以期建设好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其次,统筹协调,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考虑本县能否成立远程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全区现有资源,促进本县农村远程教育的高效实施和不断提高。
[关键词]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发展 县域经济
一、“三农”问题:再创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新使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经济体制改革最初发轫于农村,亿万农民是改革的实践者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农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3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学程度占40%,农业劳动者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5%。沉重的人口负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但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如何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觉悟,懂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能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专业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使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作用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它以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媒体作为主要培训手段,具有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而且能够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贡献。
二、县域经济:奏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主旋律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域范围,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整个经济发展就好,综合经济实力就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高。壮大县域经济,重点突出个性,形成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要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对乡村经济及农业生产的带动功效。
人才支持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其核心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其实质就是努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开发县域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应主动适应市场、调整结构,培育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直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农民创业致富,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眼于农业科技进步,解决农民知识贫困;必须抓住自身比较优势,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发挥系统功效,打造品牌战略,构筑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开发产业链。
以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资源为基础,按照“适应、发展、创新” 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一个网络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为农服务的网络,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目标。
1.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
以中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县区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骨干,以乡镇为基地,以乡镇教学点为辐射源,吸收中介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为县域经济发展集人员培训、科技推广、信息咨询、项目引进于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要建成开放的、灵活的、高效的“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系统。特别要弥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多元化功能失调的缺陷,保障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施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远程教育的“进口畅、出口通”的重任。
另外,网络体系建设应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撑,不断采集、加工、储存信息,加大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使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始终站在科技与时展的前沿。
2.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
总理曾经批示:“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从现在起,就应着手培养造就一批觉悟高、懂科学、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按照这一要求,农业科技培训应立足区域,服务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服务。
(1)科技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中央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各地都以“调优、调强、调精”为方向,对当地农业结构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是农业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抓住这条主线,积极调整培训内容,采取有效形式,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农舍村院,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指导和培训农民。“为政之要,首在足食”,当前应重点加强种养业的培训。
(2)科技培训为农业产业化服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名、特、优、稀为特征的区域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但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农户难成市场主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就营运而生,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一是提高基地农户生产技术水平的培训,要根据特色农业的新发展、新实践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传授给农民,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培育特色农业技术开发人才,加强高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培训,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区域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区域特色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集散地。
(3)农业科技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当前,农业科技培训应与村干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生态富民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科技书屋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乡土教材。
3.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
劳务输出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素质是决定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训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是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转变观念,强化宣传。转变观念,一是转变农业教育者的观念,从单一的农业教育到市场需求多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二是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优势,加大宣传,增强农民外出打工挣钱,树立在城镇创业的新观念。
(2)狠抓培训,强化管理。当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抓住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切入点,按照市场需求和转移就业为导向,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强打工者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强化管理,加强对培训农民建档立册和输出推介,实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协调小组及相应的中介机构,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与沟通,强化中介缔结功能,改变目前分散、自发、盲目地外出务工为有组织、有指导、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资源基地和就业基地,为企业和转移就业农民搭建平台。建立订单培训、联合培训等培训实练中心和基地,努力做好在农业、农村内部及县域范围内就业渠道,减轻农民培训输出成本。同时要规范劳务市场,形成有序竞争、开展咨询与维权服务。
4.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亦即远距离教育、远程学习。1998年9月,有教育部牵头实施的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元月,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它标志着远程教育开始步入教育历史的新纪元。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办学、多种手段教学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可以大范围、大面积地开展多种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方便、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受训人员规模难以扩大、边远地区难以覆盖等问题,是大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据调查,农业劳动者在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所有途径中,广播电视教育手段占35%。
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媒体传播和教学服务能力的建设,围绕新时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心工作,将科技新知识、农业新技术、市场新信息制作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质量较高、适应广大农民需要的远程培训教材,运用广播电视和新型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远程培训传播系统和教学培训中心,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快远程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
农业远程教育要积极与当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有小嫁接,扩大辐射窗口;与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挂钩,加大技术、信息的聚集传输。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农业市场信息、宣传农村政策的服务平台,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绿色通道,成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农民素质的空中课堂,成为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重要阵地,真正发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和开展农民终身教育的主力军。
三、“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是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四只强劲轮子。那么,如何发挥“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的功效呢
1.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县域经济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把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强化政府统筹,加强机构,充实人员。
2.加大投入。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创造可持续的环境条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集合有关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和农科教项目经费,扶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劳务输出基地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
【关键词】做好宣传开展远程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培训内容的菜单式选择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新课题。近年来,我开发区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认为要深化农村党员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充分认识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就我开发区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就是使农民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直接获取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成果和最新市场信息等,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现阶段,虽然我开发区远教工作已全面展开,但农民群众对远教工作的认识还不足,根据我开发区情况,为提高群众的参学率,应在远教工作初始阶段就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依据本区实际,采取广播、书写标语、建设文化长廊和远教宣传栏、村民会议宣传等宣传措施大力宣传远教工作,运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来推动远程教育工作。使得群众对远程教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意识到远程教育工作将来所能带来的优势,为我开发区远教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开展远程教育和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实事证明,有一支工作能力强、作风硬、能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基层组织是远教工作持续不断开展的重要保证,而远教工作的开展又能够促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斗堡垒。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我开发区应将远教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双带”能力。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开发区、各村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实施“三个培养”工程;一方面利用基层组织强化远教工作的开展,使得我开发区远教工作持久不断发挥作用。
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的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新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结合计算机、卫星电视和现代通信形式的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完善全开发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农村党员教育新体系。
推进教育资源的全方位整合,构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努力构建中心、网点、农户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一是加强中心建设。把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和有线电视台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现有的网络、频道、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使之真正成为全开发区党员群众教育的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二是加强网点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所有远程教育站点都建成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网点,完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三、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培训内容的菜单式选择
一是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建立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及数据广播平台,使广大党员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夜晚或休息日随时点播资源网站服务器的资源,或在网上观看直播的电视节目,或者高速浏览各信息资源网站的信息。二是本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转载农村应用技术的专题片,积极开展典型宣传和技术培训。开设远程教学班。通过开设远程教学班,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有关的电脑常识、网络知识。三是坚持因地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通过适当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方式开展远程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没有致富项目、思想比较保守、思路不够开阔的农民群众,进行市场经济教育,开拓、解放他们的思路;对那些已经有致富项目的农民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经营方式培训,提供信息帮助,增强项目收益。
四、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更好地加强党员群众思想教育,为我开发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强化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利用
在远教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职能部门对远程教育的利用,例如开发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在进行农技培训工作,计生部门在计生工作宣传,司法部门在开展普法宣传时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开展等,这样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涉及广、覆盖率高的特性;二是在开展相关职能工作时可以推动远程教育在农村工作中的应用;三是提高了远教设备的利用率;四是可以缩减上述职能工作在开展中所产生的费用。
2、整合部门资源,转变政府部门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技能等培训任务加大,可以考虑每年由村级以上远教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针对具体人的培训任务(如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技培训等)。在年初拟定工作计划,交由乡远教办统一制作年度培训计划,即具体培训工作由远教办利用远教网络开展,职能部门转为以教学辅导为主,以切实让接受培训方能学、真学、学懂。
3、加强加快本地课件的开发
(1)文化素质不高成为制约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采纳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在调查的对象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 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s2. 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3%,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0. 2%和12.4%,本科文化程度及以上的仅占2. 3 %,说明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仅仅具备采用技术和学习现代农业基本知识的文化能力,由于多数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偏低,受过高等教育(专科以上)的人数仅仅为14.7% ,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使得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在采纳技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2)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采纳家庭农场农业技术的心态不同。在调查的177个农场主中,年龄在18-- 30岁的有29人,占16.4%;年龄在30 -- 40岁的有48人;占27.1 %;年龄在40 --s0岁的有89人,占s0. 3 %;年龄在s0-- 60岁的有11人,占6. 2%,其中年龄在30 --s0岁的人数最多。由于每个人从事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情况不同,以及各自的生活阅历和农业经验的差异,使得每个人对家庭农场以及家庭农场的技术采纳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年龄比较大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由于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对经验式交流的喜好相对年轻的经营管理者较弱,但是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其对课堂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易接受,在采纳先进农业技术时,由于自身经验比较丰富,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加上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困难,其对农业技术采纳存在一定的担忧心理。相反,年轻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具有敢闯敢做的精神,对外出交流等经验交流式农业技术传递方式有很大的兴趣,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农业技术选择有很大的差异。
(3)受限于传统的农业技术,不敢尝试新技术。中国农业自古以来的特l从就是经验传授,对旧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十分信任且不易改变。在调查的177个家庭农场中,当前使用的技术相对落后。这是由于受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学习使用新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传统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被现有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轻松掌握,导致其不愿意去尝试新技术。
PBL教学效果检测设计问卷调查,检测PBL教学效果。一是考试试卷,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试卷的题型多样化,难易程度相结合,全面覆盖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主要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及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加强,是否会查阅参考文献、参考资料,是否开拓了创新思维、提升了知识面。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是否培养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PBL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哪些能力,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分析考试结果,看学生在知识掌握上能否达到教学口标要求。收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检测教学效果。
基本概况
设在法国巴黎的uNESCo远程教育委员会是我们这次考察访问的主要一站。2(X)5年11月17日上午ro时,我们一行经过严格的安检之后,在UNESCO大楼内见到了接待我们的UNESCO远程教育委员会执行行动主管克鲁博士及其助手们。围绕uNEsCO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远程教育情况,克鲁博士为我们作了专门的介绍。
克鲁博士提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新形式。网上教育的应用将成为推动研究中心、大学和地区培训机构间合作的希望之路。教育国际化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开展多种培训并通过网络形式建立各个国家间的教育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但资源的知识产权仍属于各个国家的承办机构。这项工作的第一阶段是很重要的,即在网络条件下对参与培训的任教教师进行培训,合格者发给培训工作教师资格证书。各个国家也可根据本国的情况与需求,向UNESCO远程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如生物医学、农业技术等,经批准后进人培训。
同时,克鲁博士还指出有五个环节是落实其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一是组织机构,即要有专门的为实施培训而设立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二是教育方式,即要有能为落实远程教育的教育方式;三是教育技术条件,即要有能同国际接轨的网络环境和为培训学习所提供的资源条件;四是政策法规,即要有为落实教育国际化、国际合作条件下的教育法规为其保障;五是质量检测,对在远程教育形式下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按照uNESCO远程教育委员会的培训要求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其产生最大的效果。
在谈到近年来UNESCO在实施远程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项目时,克鲁博士重点介绍了地中海地区开展的工作。目前,由UNEsco负责、欧盟资助,地中海地区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摩洛哥、西班牙、罗马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等巧个国家的高等学校,依托于阿维森纳校园网①开展的远程教育比较成功。该项目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向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和地区推广。
地中海地区是环海文明的建构地,传承着欧洲、非洲和亚洲相互交融的文化;同时注意到代表地中海地区文化和文明中心的合作与对话,跨文化交流更为重要,所以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他们彼此分享着专业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远程教育的开展,将能变成团结的力量和连接地中海环海国家真正的桥梁。这个地区的网络条件也比较完善,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这巧个国家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除了开展专业课程的远程教育之外,还可根据各国的需要,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和目前尚未建立的一些新专业,使地中海地区的巧个国家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共建共享,这样不仅弥补了学校师资及资源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如果中国的某大学要开设远程教育条件下的课程,UNESCO根据其申请先对其培训教师,之后该大学才能开设课程。为什么在高等学校进行,因为高等学校的条件能保障远程教育形式下的教学任务的实施。在地中海地区实施的这个计划(2001一20(巧)属学历教育,目前已经实施了5年,受益的学生每年多达2.5万人,2007年后每年将会达到7万人。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学校和UNESCO共同发放,大多是硕士层次的。
此次欧洲之行,我们还访问了地处德国法兰克福市远郊的杜宾根大学。接待我们的是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朗·克拉斯教授。实际上这所学校也只有三位负责人,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和一位相当于副校长的管理职员(其职责是负责除教学之外的所有工作)。学校在杜宾根市的郊外,这座城市不大,汽车在市内转了几圈之后翻过一座小山就见到了学校大楼。学校也不大,但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从1879年建校到1971年才发展成为三年制大学,目前有2300名学生,6O多位教授、副教授和几十个管理人员,开设了农业、农业贸易、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电子学、机械制造、经济工程学,以及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学等12个专业。学校虽不大,但农牧方面的专业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与中国的天津农业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还有自己的葡萄园、奶牛养殖场以及实验基地和工厂。
思考与启发
1.教育国际化引出智力援助新形式
多少年来,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或地区)的援助大多停留在经济上的援助,联合国也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为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受灾地区组织援助,当然也有许多文化、教育、医疗方面的援助项目。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得到的一个很大的启发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完善,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UNESCO根据各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和文化的需求,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组织世界人才和知识优势向需求国家进行国际化的智力援助和知识援助。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了友谊与和平的桥梁,形成了信息无国界、知识直通车的全球化格局,使世界各国人民看到网络对信息的传播是友好与友谊的传播。首先实现了“地球村”中的“信息村”,网络共同体引起了世界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产生了国际援助的新形式—网络知识援助。
2.拿来主义为我所用UNESCO
远程教育委员会为了使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下的国际培训计划真正发挥作用,制定了相应的五条规定,即:组织机构、教育形式、教育技术条件、政策法规和质量检测。这五条规定包涵了从教育的起步到完成的全过程,它既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测,也包括落实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必须具备的环境条件和政策法规,是一个较完整的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规则。这对我国目前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都有较适用的借鉴作用。
3.新教育形式加速新知识的扩展规模
UNESCO在地中海地区巧个国家的高校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开设新专业、新课程,为飞速发展的社会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这一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就在于:新教育形式加速了新知识传播的规模
和速度,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速度,从单一的、封闭的学院式培养到全方位的、开放式的跨国培养。这一计划是前所未有的,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阿维森纳远程教育模式,是一个用经济、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教育培养利用率和教育质量的模式,它使更多的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及其使用者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资源与教育,扩大了新知识的传播速度与扩展规模。
②可以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学习的机会与条件。
③在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做到资源共享和成本的降低。
④为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便利与条件。
4.教师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保障
克鲁博士在介绍UNESCO近几年利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工作时多次强调先培训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拥有了合格教师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远程教育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他提到,虽然在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下也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环境的特性所决定,一个教师只能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学效果的优与劣的影响范围不大,而在开放的远程教育环境下,师资水平的好与差,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受教育者。所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条件下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做到以师为本,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5.办学最重要的是办学质童
与我国大学规模相比,杜宾根大学每年招收学生不足800人,在德国也绝对属于一所小规模的大学;学校所在城市也不大,且位置很偏僻,但学校招收的学生和交流的学生却来自德国的各个州,以及世界诸多国家。该校的农业畜牧业类专业在世界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朗·克拉斯博士给我们介绍学校概况时,我们不仅看到投影器上映示的彩色的学校葡萄园投影片,还亲眼目睹了大片的葡萄园。他非常自豪说:“我们的葡萄品种是德国酿制葡萄酒最好的原料”;现代化的奶牛场,其奶牛喂养的现代化程度也很高—奶牛会进人自动挤奶器,无需人工操作。访问后坐在汽车上,就想起中国的一句名言:酒香不怕巷子深。办学最重要的是办学质量,而不是学校的位置;即便放在最热闹的地方,饭菜质量不好,这个“饭馆”也不会有食客。
6.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挑战
朗·克拉斯博士提到,根据德国的情况,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大学的生源会越来越少。如何发展学校教育,在战略上是一个挑战。关于如何应对?他谈到三点想法,一是争取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学校会拥有独立招生资格,在国家、州教育法的前提下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二是学生要对学校的专业和学习条件感兴趣;三是扩大成人招生和继续教育规模,采用网络远程教育授课;四是争取办学经费和研究费用,要从企业和政府那里去申请、去争取,学校的研究成果越多,政府的支持也就越多。以上四点是学校发展战略,这是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学校就能在新时期得到发展。
7.加强制度、章程与责任的建设
在杜宾根大学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最高管理层只有三个校领导,负责人事、学生、财务、资产、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我们了解到学校的正常工作依靠管理委员会、大学委员会和混合委员会进行,而且都有学生、老师和公务人员参加。进人委员会的每一个人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工作开展的也很顺利。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管理人数多少并不成正比,而在于制度、章程与责任。
8.最好的技术并非就是最先进的
前面提到,朗·克拉斯博士在接待我们时,在会议室里放着一台在中国也只值500多元的光学投影器。他在介绍时,将映示的图片投影在白色的墙壁,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没有银幕,更没有手提电脑或更高档的投影机—这使我们想到国内高校接待国外来访者时的情景,用光学投影器的可能已经很少,而使用电脑的很多—在参观课堂时,我们又发现在不同大小的教室内都有一台光学投影器。不是说他们不用计算机,正好相反,他们的计算机数量很多。我们在学生食堂外面的休息厅,看到很多同学都在使用自己的手提电脑学习。回想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各级各类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就已使用非常好的光学投影器,近几年却突然间从教学的视平线上消失了,甚至有学校还有尚未开箱的崭新的投影器设备置于库房,既无人使用也无人问津。有些中小学经费本已十分困难,宁可数十人操作一台不熟悉的电脑,也不去使用他们曾经在教学中使用得非常熟练的投影器与投影片。在信息时代,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我们要转变观念,尽快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使用率。但是,观念的转变更需要科学、唯物。UNEsCO前亚太区教育局远程与高等教育专家王一兵先生(2005)曾经指出,能达到你(促进教和学)目的的技术就是好技术。言下之意就是说,最好的技术并非就是最先进,而一定是最适用的。
结束语
远程教育始终与时代的先进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第一代函授教育、第二代广播电视教育,到如今的第三代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无不体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远程教育也从诞生时的学历教育为主,逐渐走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局面。尤其在今天,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搭建平台
孟州市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完善,全市27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以“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远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中心,满足了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托文化中心这个主阵地,重点建好六个阵地,解决农民没处学的难题。
1.农民学校。孟州市在每个农村文化中心都建起了“农民学校”,使之成为基层党员教育和农民教育的“主阵地”。
2.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农民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孟州市村村开通远程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技术,并用来指导实践,取得了良好效益。
3.科技网络。科技网络是农民群众增长致富技能的主渠道。该市在每个农村文化中心建立“网络室”,配备网络管理员,每天定时向村民开放,定期信息,使之成为农民查询信息、学习技术、网上交易的“新窗口”。
4.无线广播。无线广播是农村干部群众了解形势、掌握政策的有效载体。孟州市通过典型带动、逐步推广的措施,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文化中心安装了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并逐步普及到全市各村。
5.科普阅报栏。通过科普阅报栏使群众了解各种信息、掌握实用技术和开展健康教育。
6.流动阵地。流动阵地是保证培育新农民工作经常化的重要场所,利用农闲、农村集会、春节等农民相对集中时间,组织农业、文化、科技、卫生、计生等流动服务车,到各村进行政策宣传、文化演出、义诊等。
健全机制
孟州市为了解决培育新农民的师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抽调农业、劳动、畜牧、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成专家宣讲团分成11个组,分片包干,定期在各村文化中心巡回讲课。每月专家至少2次进村,2008年以来,受训群众达10余万人次;二是建立“人才师资库”,将孟州市分散在农广校、农技推广站、科研单位、职业学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的科技专业人员以及各村“田秀才”集中登记注册,建立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的科技人才及专家信息库;三是依托各村产业特色,以各种优惠政策把国外专家请过来,帮助解决养殖、种植户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2008年以来,孟州市先后邀请德国、法国、瑞典、荷兰等国8名农业专家深入化工镇横山村、城伯镇吴寨村、米奇食品公司等30多个高效农业和特色养殖示范村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技术指导与交流活动,举办11场专题讲座,培训蔬菜种植户、畜禽养殖户和农业技术人员2300多人。
目前,该市水果新品种的开发、小麦优质与高产、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治、乳制品加工等领域长期存在的100多条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洋专家”成了孟州农民坐在家门口“等来”的致富好帮手。
丰富载体
孟州市为了满足群众经常、就近、有选择地参加学习活动的需要,提高农民积极性,创新了教育形式,依托文化中心搞好“八个延伸”、实施“十大培训”、开展“五类竞赛”、组织“五项活动”。
“八个延伸”包括:一、向田间地头延伸。为农民们建起了一个个流动农业技术学习站;二、向村民小组延伸。一村一个文化中心、村镇建立村组文化中心。三道沟村文化中心向四个村民小组延伸,形成了“一村五中心”的格局;三、向家庭延伸。该市通过“文化先进户”、“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倡导尊老爱幼、道德诚信、婚育新风;四、向农民个体延伸,各村文化中心定向为农村培养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培养劳务输出联系员、婚育卫生宣传员、政策法制宣传员、文娱委员等;五、向街道延伸。宣传科教知识,宣扬社会新风;六、向民营企业延伸,使农民工受到适时的教育培养;七、向学校延伸,让未成年的农民子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八、向社区延伸,让那些在城里居住的农民的教育工作,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十大培训”、“五类竞赛”、“五项评选”,向农民输送科学文化知识。
突出特色
形式新颖的教育培训、内涵丰富的特色活动,让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和致富能力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变化中,群众又深深感受到“学得值”。
1.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农村文化中心,老年人可以吹拉弹唱、打牌、听戏;在”科技网络村村通”的网络教室里,年青人轻点鼠标便可进入网络空间直面海阔天空;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无线广播播敖的戏剧、音乐。
2.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在西部陵区,利用闲置窑洞,发展“窑洞经济”;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作物和特色种植;在沿黄滩区,围绕妥善安置小浪底3万移民,实现其资源依靠型转轨问题。
3.转变了思想观念。“穷家难舍”再也不是孟州农民的选择,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省门甚至国门赚取财富,而且逐步由体力打工向智力打工、由为人打工向自己创业上转变。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级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自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县委、镇党委的领导和县远教办的指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县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建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长期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截至2006年5月止,全镇共完成接收站点建设*个,其中乡镇站点*个,行政村示范点*个,各村依托学校站点*个,播放点*个,没有建的村*个,基本上达到覆盖全镇,上下贯通的教育网络。下面,我就*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南部边沿,东与*接壤,南同*交界,西与沙*相连,北同*毗邻。距县城*公里,行政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个村民组,*个支部,义务教育中学*所,中心完小*所,村级完小*所。*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和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油桐、大豆。境内交通便利,公路村村相连,已经立项的大普油路穿境而过,*镇地质地貌复杂,溪流交错,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钒矿、锰矿、水晶矿等。
自20*年以来,我们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得到充分保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远教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技术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远程教育相关工作,明确表示将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抓好,并确保人员、资金、设备三到位。
镇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党员干部们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利用赶场天设置固定宣传点进行宣传,同时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镇机关干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省、地、县远程会议精神,并观看电教片,通过收看此片使广大党员干部们了解远程教育,认识远程教育。
三、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实施,镇党委成立了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并制定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职责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各村远教点都分别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
(二)为能够充分利用我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做好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及早地接受远程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和带领广大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镇党委作出具体要求:1、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均实行“一站两牌”。2、村党支部书记和中小学校长实行交叉任职:村党委书记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小组组长,各中小学校长兼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小组副组长,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专职教师兼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操作员。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和播放收看工作落到实处。
四、抓好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前期宣传工作
扩大群众知晓率是确保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在村上设备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我镇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没有放松对此项工程的工作力度,在全镇不断加大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远程教育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从中受益。一是在村主要街道或者集中路口和学校围墙上粉刷、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在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上级有关远程教育的文件。三是根据农民们的具体需求挑选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视频节目,组织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集中收看,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村适用新技术的片源难题,降低了成本,加大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五、依托教育站点,开展先期培训工作
根据地、县远教办有关会议精神,在抓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同时,我镇利用已建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积极组织各个村党员干部及站点操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为此,镇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远程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的安排布置,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根据学校和村组党员各自实际,党员干部培训一般都安排在双休日、农闲时节,做到不影响学校上课,方便农村党员干部。二是不断改进学习的组织方法和授课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精挑细选,使操作人员们学得会,用得上。
(一)针对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们进行收看节目的学习培训。为宣传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了解远程教育,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上已经建成的站点,先后组织了*村、*村、*村、*村的党员、干部群众近*余人开展了播放活动,对没有终端接收站点或设备不完全的村级站点,我们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借阅所需要的课件,采取流动播放的方式,在比较集中的地方组织播放,共播放*次,观看人数达到*多人。对既没有终端接收站点,也没有播放点的*个村,我们也采取借阅课件,流动播放的方式播放*次,观看人数达到*多人。为了确保宣传和播放效果,在集中收看远教节目地过程中,镇远教办还就什么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项工程?怎么才能实现这项工程,完成此项工程对我们有哪些要求?等相关问题为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了充分详细地解答,为*镇此项工程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各村终端站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我镇已分别在*月*日、*月*日、*月*日进行了为期*次具有针对性的站点操作人员培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月*日上午我们举办了*镇农村党员干部现在远程教育基础培训课程。主要参加人员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选派的操作人员。在课上主要介绍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概念、基本技术及具体软件的操作等内容,课后安排各个操作人员上机练习简单的操作,并组织了一次开卷考试,以便加深大家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
*月*日在我镇中学对各个村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各个村选派的站点操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有些对电脑还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在课上主要让学员们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它的概念与历史,能够进行基本的开关机操作,启动和关闭简单的应用程序。在课后安排每位学员进行上机实际操作。第二部分是终端接收站点的基础知识,在课上我们主要介绍了卫星天线的调试,卫星接收机和相关接收软件的使用,课后同样安排操作人员们实际练习,在卫星接收机上增加新的节目频道,设置节目参数,切换信号源等操作。本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紧,内容较多,但课程效果较好,同志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涨。
通过培训班的开展以及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了试点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使之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地作好试点工作,为我镇农村党员干部工作顺利开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业务骨干。初步实现了“放下锄头拿起鼠标”的跨越和转换。
六、认真落实、严格把关、做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
(一)严格按照县远教办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对全镇拟建站点的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镇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覆盖范围,对拟建村站点统一布局,合理调整,保证了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站,资源浪费的后果。
(二)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站点基座的技术要求,建设各拟建站点村的水泥基座。并对拟建站点村的文化室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五防”、“五好”的村要求立即整修以确保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顺利建立。
(三)在远程站点的*个村中,挑选经济发展较快、基层组织建设较好、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村、*村和*村*个村做我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试点村,对其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以及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多层面的强化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七、发扬优点,重视不足,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肯定我镇远程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二是一些村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接受较慢,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农业科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差。三是村上设备尚未到位,有些村距离已有的终端站点路程较远,收看远教节目较为困难,对于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识到远程教育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下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贫困问题。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广大农村群众贫困的深刻根源,远程教育网络的建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文化,掌握农业科技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也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二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党员干部的终身学习体系。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把培训教育送到了“家门口”,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难的问题;日益更新的理论政策、科学技术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