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9 16:2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养老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作为银行业唯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关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全体大会发言,从巩固改革开放30多年银行业改革成功的战略高度,道出我国中小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增强实力、健康发展的心声。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推进科学动态的市场化分类监管,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化企业制度。2014年3月,他在国务院总理参加的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上提出“三足鼎立”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行稳致远,得到与会委员的积极评价。

……

他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冰竹。自2008年作为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的唯一代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9年履职路、拳拳报国心,他以80多件政协提案,两次大会发言、两次在国务院总理参加的联组讨论会上发言,数十次小组讨论,上百次参与政协专题调研,心怀责任使命,为科技金融发展献策,为中小企业成长鼓与呼,为社会民生奔走发声。

探路“投贷联动” 引领金融创新

2016年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讲到“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并将之纳入当年重点工作之一。对于中国银行业,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喜讯。坐在委员席中聆听报告的闫冰竹,更是内心激动,“投贷联动”是他正要递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投贷联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提案》主题词,令他备受鼓舞。

在中国经济加速进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经济”的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重要引擎之一,而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毋庸置疑是此轮经济增长的主角。闫冰竹敏锐关注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提案中写道:“中小微企业是保持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资难依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烦恼’。而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在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时,面临着风险与收益极度不匹配的困境。”

在闫冰竹看来,破解这一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破解现有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层面的藩篱和障碍,特别是中小银行在服务于小微企业、支持创业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该进一步释放中小银行的金融活力,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其生根发芽。其中,“投贷联动”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模式。

投贷联动,即贷、债、股投资联动机制,是指银行采用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的方式,对创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建立在严格的风险隔离基础上,以实现银行业的资本性资金早期介入。与此同时,还通过信贷投放等方式给企业提供另一种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建言“投贷联动”并非闫冰竹一时之想,可以说,北京银行是中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的一面旗帜,是首都金融业走向全国、迈向国际的金融名片。作为科技金融的先行者,21年来,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在科技金融领域先试先行、扎实根基,为投贷联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为首都1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北京每4家小微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上万亿元,将一大批处于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培育成高成长型优质企业,其中不乏联想、新东方、掌趣科技、碧水源等一大批科技型领军企业。自2010年起,闫冰竹又带领北京银行与企业、创投机构创新锁定认股权的外部投贷联动模式;2013年出台投贷联动管理规定,明确“先投后贷”、“先贷后投”两种模式;2015年6月,北京银行率先在中关村分行成立国内首家银行系创客中心――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由此实现“企业孵化-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为一体的服务模式;2016年3月,创新推出业内首个投贷联动特色产品“投贷通”,涵盖认股权贷款、股权直投、投资子公司三种模式。

探索的路越走越远,闫冰竹同时感受到取得成效的喜悦和继续前行的困难。为此,他在2016年政协提案中建议,“其一,制度为本,完善相关法律环境。其二,试点先行,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其三,配套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详细阐述。

2016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仅一个月,银监会、科技部、央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北京银行成为首批十家试点银行之一。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巨大突破,它进一步延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开启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016年6月,北京银行率先支持中关村“万家创客”行动计划,对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闫冰竹表示:“依托首都科技发展区位优势,凭借自身科技金融特色品牌,北京银行率先获得投贷联动首批试点银行资格,在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落地首单投贷联动股权直投项目、首批认股权贷款业务,积累了投贷联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关村‘万家创客’创客中心会员规模超过8000家。”截至2016年末,北京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86亿元,3年内实现翻番,年均增幅26%,累计为2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3000亿元。

顺应时展 打造智慧银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互联互通时代,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应运而生,智慧银行的发展备受关注,成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智慧银行的建设发展将催生转型升级新业态,开启新一轮的竞争,这为中型银行弯道超车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任期,闫冰竹多次就“科技金融”发展建言献策,一些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数百家中小银行在深化金融服务层次、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地区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了金融体系活力,新时代下,成为中国银行业在转型腾飞崛起的精彩缩影。闫冰竹带领下的北京银行,开启智慧银行创新探索,坚持以创新驱动、行稳致远、轻型绿色、开放合作、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拥抱大趋势、积极融入新时代,就是经典一例。

闫冰竹从业逾40年,见证金融改革开放整个进程,带领北京银行浴火重生,谱写不朽传奇。在北京银行成立之初,他就前瞻性地将“科技兴行”作为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他首提全力服务中小微企业,率先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绿色环保产业,首创信贷工厂、创客中心,在差异化的错位竞争中探索出一条科技先行的金融企业跨越发展之路。在发展中,闫冰竹提出全能智慧银行建设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智能设备及高科技手段,在前台营销端、业务处理端以及后台运营管理端,推动全行智慧化的创新再造,以共享发展为理念,打造“移动银行、数据银行、O2O银行”。

2013年,北京银行明确提出“大研发”体系建设的战略发展目标,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及自身发展实际,在国内率先成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作为“大研发”体系中的重要板块,搭建了科技、运营、流程、渠道、管理等多领域组合集成的敏捷开发平台,以需求快速响应的迭代开发,建立研发快速反应机制,开创了智慧创新管理模式。银行转型发展必须走系统性创新发展路径,需要在组织模式、管理模式、风控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强协同性、强融合性、强数据化、强智能化的创新管理平台,北京银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度解读,是对新时展趋势的探索实践。

在智慧科技金融产品的研发方面,一是北京银行完成数据仓库和数据集中处理平台的建设,为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搭建了基础,并为业务转型和精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围绕全能智慧银行建设的战略定位,为实现金融服务的方便、快捷、安全、高效,北京银行原型研发落地近十种智慧应用设备,以及社区支行信息系统、智慧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同时将网银、微信、手机、营业厅、自助设备、POS机等渠道与物理网点一同布设,全面提高一体化服务水平。

而今,北京银行已明确了全能智慧银行建设战略定位,搭建起多元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研发出高效的智慧科技金融产品,开创了前瞻的智慧创新管理模式。

围绕全能智慧银行的战略定位,北京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体验,主动拥抱新技术变化,对产品服务体系和渠道建设进行智慧化升级。在产品服务方面,首家成立投、贷、孵一体化服务的创客中心,推出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推出互联网+网速贷的全程网络化金融服务模式;与非金融支付机构合作开发出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丰富“小巨人”服务品牌。在服务渠道方面,创新设立社区支行模式、智慧银行和“京彩e家”智能“轻”网点,在国内率先推出“直销银行”品牌,为金融互联网开创出新的发展道路。

闫冰竹指出:“智慧银行是能够通过内外兼修,准确应对、快速应变、有机处理繁杂数据,高效配置金融资源,敏锐洞察并引领客户需求的高度智能化金融商业形态。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从传统有时限的金融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这也正是未来银行转型的重要抓手。”

智慧点亮人生,北京银行20年不忘初心、深耕细作,用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工匠精神”,开拓了一片“金融蓝海”,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北京银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H先进水平,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在过去10年间提升近500位,最新排名77位,实现“二十年增长100倍,十年排名提升近500位”的发展传奇。

代言中小企业 心系社稷民生

“2008年,我作为数百家中小银行的代表,有幸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连任政协委员,并当选第十二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9年来,我始终深怀感恩之心,积极践行使命责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心,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这段深情回顾,被闫冰竹写在近期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政协委员履职风采:闫冰竹》一书中。投身政协舞台,他从自身实践和思考出发,以提案为抓手,肩负使命责任,情系“两小”与民生。

作为来自中小金融机构的代表,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闫冰竹提案工作中不变的主题。闫冰竹表示,在我国金融体系里,中小银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5%以上。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大银行,中小银行不发达,这说明国家的银行业、金融业是不全面的。在政协调研中,有人提出,当前中国不缺少大银行,缺的是真正有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中小银行。我国广大中小银行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小银行的建立和发展,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金融体系的活力,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降低了社会融资的成本,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因此,在金融体系的创新层面,应把支持和促进中小银行发展,作为缓解经济下行、推动经济转型、服务“双创”战略、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措施来考虑,提升中小金融的比重,构建起服务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激发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为此,闫冰竹在全国政协会上屡屡建言、铮铮有声。

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之际,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大银行遭受重创、小银行纷纷倒闭的困难时期,此时关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更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1月,闫冰竹作为银行业的代表参加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讨论会。闫冰竹在会上提出,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是银行中的中小企业,要像关心中小企业一样关心中小银行,从转变观念、增强信心、监督到位、舆论引导等多个层面,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关注中小银行的良好氛围。

在同年全国两会上,他再次作为银行业代表作了题为《关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大会发言。“发言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但我作了精心的准备,凝聚了我国中小银行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中小银行激发行业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说出了从巩固三十多年银行业改革成果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战略高度,消除传统歧视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切实实地支持中小银行增强实力、健康发展的心声。”

2011年3月7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参加的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上,闫冰竹作了题为《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小银行发展》的发言,汇报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情况,从给予区别对待、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政策扶持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总理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要把中小银行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温总理还说“中小银行就像小树苗,应该多多浇水,给它更多的阳光,让它更灿烂。”温总理的重要指示,引发了社会对中小银行的广泛关注。

2014年3月,在总理参加的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上,闫冰竹再次作为代表发言,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推进科学动态的市场化分类监管,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化企业制度。只有“三足鼎立”,才能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行稳致远。发言得到总理的精彩点评及与会委员的积极评价。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分类监管问题,总理说“除跨区域经营之外,还有其他什么监管的差别、不够公平,要尽可能地进行调整、改进。”

除了对于“两小”的高度关注外,闫冰竹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竭力贡献,每年提案中另一个不变的关注主题就是民生。9年时间,他针对“两小”和民生问题提案50余项,内容包括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中小银行支持力度、环境保护、养老问题等多个方面。

第2篇

关键词:农民工; 现状;再就业

一、农民工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奋斗纲领。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则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有9.2亿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多;有5亿多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农民的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民工大约2亿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农民工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二、三农问题――农民工的现状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且根据国际经验,进入目前我国的发展时期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不和谐现象。虽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政策到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但是距离整体性解决的目标,目前仍有很大的距离。作为农村劳动力生力军的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1)农民工年龄青壮年占据一半以上,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初中文化及以下占绝大多数。又根据2012年全国劳动统计年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或者说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人数比的统计结果是,云贵川渝藏比率分别是53.4%,50.6% ,40.6%,38.6%,75.2%,均高于全国27.3%的平均数。

(2)农民工技术单一,所在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局限性是他们就业的最大阻碍。

(3)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民工受到拖欠工资的困扰。他们自身的角色意识上希望成为城里人,但是与现实中自身的社会地位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成为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民工问题根源探究

(1)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国家经济结构布局不合理,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平衡,沿海内地差距大。客观上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无法实现本地就业。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加大城乡差距。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农业内部结构不科学,区域发展及其不平衡,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仍然相当落后。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物资价格上涨,医疗,教育费用提高,农民生活生存成本提高,压力增大。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谋求生计。然而农民工并没有轻松的在异地他乡找到合适的收入可观的工作。

(2)相关的职能服务不力。首先,国家在城乡就业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化的,效率化的服务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工基本不知道有这样的途径,再就是监督机制缺乏,导致不法机构和个人趁虚而入,骗取农民工的钱财。据调查显示,75.6%的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85.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 而5.8%的农民工则是通过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寻找工作的主要渠道。

(3)社会缺乏对农民工的关心和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组织,集团以追逐利益为本,形成各种利益集团。例如:地方利益集团,行业性利益集团、等级利益集团、特权性利益集团和暴发性利益集团; 交通,铁路、建筑业,电信、石化等都已形成了各自的行业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积聚财富,然而对于社会中下层的利益却不予扶持。

(4)农民工本身的原因。农民工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业领域狭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少的男子在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担学业的情况下,无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教育不先行,经济能力则不可能提升。这样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穷不思教,不教愈穷。

四、农民工再就业渠道探索

(1)严格监督制度,落实扶农助农政策。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真正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农民需求的服务机构。逐步调整城乡的一系列关于养老,医疗,户籍,教育制度。让农民工变城市人不再只是梦想。调整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因时因地制宜,让农民工能不出本地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例如,在工业区,可在规范区域内设置服务业,让工业区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落实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双赢。

(2)利用社会舆论的强大引导力量,可适当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扶持倾斜政策等鼓励为农民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的企业。鼓励正能量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民工就业困难,通过中职学习或就业培训等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知识。

第3篇

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实现总值207.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2亿元,年均增长5.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4亿元,年均增长9.66%;第三产业增加值82.96亿元,年均增长10.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5∶75.8∶18.7调整为2016年的10∶50.1∶39.9。

“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一)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完善。农业播种总面积119万亩,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6.2∶33.8,优质油料、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2%以上。二是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47个,畜禽总饲养量254.37万头(只),比2012年增加24.77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6万吨、0.22万吨、2.9万吨,其中奶产量显著提高,比2012年增加1.3万吨。三是农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共流转土地62.91万亩,流转率达到60.2%,比2012年提高31.6个百分点;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27家,比2013年增加124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四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的60%以上,产地畜产品、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9.9%,国家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66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20个。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第二产业“重化工”特征明显,工业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积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三大重点产业”,培育形成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金属就地加工转化率达60%,镍网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光电并网规模达到228万千瓦。“十二五”末,三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一五”末的85.3%、5%、4%调整为72%、6%、4.6%;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总产值125.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8户增加到2016年9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96%上。二是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有色冶金行业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年以上,粉体材料、电池材料、印花镍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种类达190多种,其中28种工业产品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各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年以上,生铁生产能力80万吨/年以上,新型复合肥料、高端耐磨铸铁件等新产品不断拓宽市场领域。三是工业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烟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8%以上,工业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分别比2012年提高35%和21%。四是工业生产能耗持续降低。2012-201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积下降36.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7%、30%、35.2%。

(三)第三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以补齐三次产业的结构性短板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生产业和生活业并举,推动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第三产业呈现出扩规增量与提质增效同步提高的态势。2012-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5.53亿元增加到82.96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8.7%提高到39.9%。一是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加快建设,培育了紫金赏花、骊靬揭秘、祁连揽胜、工矿探奇、乡村寻美、沙漠历险等六大特色旅游名片,骊靬古城、紫金花城、金水湖景区晋升为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是2012年的近3倍,年均增长32%。二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便民市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2%。三是消费结构明显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环境改善,在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下,旅游、汽车、家电、通讯信息、家居建材、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有效拉动了全市消费市场。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2亿元,同比增长9.1%,比2012年提高62.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3.7%,同比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4.6%,同比增长6.8%。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仍然存在增长不稳、结构不优的问题,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产增长速度缓慢,近几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处于全省靠后位置。工业经济下滑形势严峻,2012-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从18%持续下降到5.8%,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17.61%下降到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20.3%下降到5.2%,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18.5%下降到-2.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66.2%下降到0.27%,受工业经济影响,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三产占比不够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尽管从2012年的18%快速提高到2016年的39.9%,但仍然远低于全国51.6%、全省51.6%的水平,并且与同为工业城市的白银(45.7%)、嘉峪关(57.8%)有较大差距,与全面小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的目标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二)从各产业内部来看,存在行业分化明显,产业链条不长,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提高产业规模联动效应和产品附加值上仍需下功夫。一产方面,种养结构不够协调,种植业增加值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多年维持在76%以上,养殖业增加产值占比基本在20%以下,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较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较慢。二产方面,工业经济重化工特征明显,以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不能很好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受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环境保护政策约束日益趋紧等因素影响,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能源等行业发展持续低迷;传统产业比重大,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和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7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只占工业经济的1.5%;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上关联性配套效应发挥不够,循环经济产业链相互之间的耦合度欠缺,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效应尚不突出,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工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原”字号“老”字号的初级号产品多,高附加值的“新”字号、“高精尖”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产方面,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现代服务业份额偏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及其他非营利业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在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2016年四大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6.7%,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及其他营利业等现代服务业占42.4%,占比较小。

(三)从产业技术水平来看,存在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驱动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中任重道远。受技术开发程度影响,各产业多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为主,在产业高端终端的产品较少,对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技术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及团队绝大多数分布在金川集团公司等在中型国有企业,其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现有科技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三、对策建议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途径最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继续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加速各类现代化要素的投入和积累,加快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要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按照特色明显、规模做大、品牌做强、效益提升的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把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戈壁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发展优质肉羊肉牛、无公害蔬菜、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大力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和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规模养殖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基地型、集团化、链条式思路,通过积育龙头企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智慧农业等措施,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努力构建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三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三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和特色产业专业镇村“三大发展载体”,切实强化结构调整、科技推广、质量安全“三大保障手段”,

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一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产品技术升级,推动传统冶金和铸造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采选业装备、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水平,扩大特种水泥、太阳能真空镀膜、无机纤维等产品规模,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等新材料,推动新材料拓展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高端市场领域,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进一步优化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现有硫磷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上,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着力推动现有初级产业向精细化工和有机化工方向延伸以及产业链间的交叉融合,着力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链整体附加值。四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提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走文化旅游业融合引领、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多业并举”的第三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比重。一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持续推进“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建设,不断拓展香草花卉生态休闲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通过文化旅游业发展带动基础服务业发展。二要加快发展生产业。以产业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推动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节能环保、融资租赁、现代交通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工程设计、广告、会计、法律、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培训等生产业发展,提高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比重,大幅提高生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贡献率。三要加快发展生活业。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等传统消费,扩大互联网内容产业等信息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积极开发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养生保健等其他生活业,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增加新兴消费业态供给,以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服务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效益优先、注重结构优化、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一核心原则,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方向,更好发挥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级突破的产业格局。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资本投向结构,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扩规优化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扩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联动运行、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消费需求升级等领域和产业链条上的投资规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加快“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金川神雾弃渣综合利用二期、国防工业基地蓄洪生态治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市养老康复中心等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